孝老敬亲道德讲堂主持稿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孝老敬亲道德讲堂主持稿

孝老敬亲道德讲堂主持稿 篇1

合:六年级《孝老敬亲》道德讲堂现在开始,我是主持人黄泊铭,我是主持人覃静婷。

男: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女: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男: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女: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男: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

合: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道德讲堂的第一站――感恩父母。

一、自我反省。

男: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让我们在静默中反省自己。

二、唱一首歌。

女:感受了父母的爱,接下来,让我们为父母唱一首歌吧!

唱歌曲《好人就在身边》导入主题。

三、学模范。

女:是的,好人就在我们身边,而父母,就是天底下对我们最好的人,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这个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1、播放《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孝老爱亲篇》视频。男: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更要学习何其芳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十几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学习孟佩琪带养母上学,对生病的养母不离不弃的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是大爱!

四、诵一段经典。

女: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多少歌颂父母之爱的古诗文被人们所传诵。下面,让我们一起传诵经典。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五、谈一番感悟。

合: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让我们大声说出来吧。

1、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

生1:晚上,我发高烧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着急的满头大汗。当我服了药之后,半夜里他们几次摸我的额头,给我量体温,几乎一夜没睡觉。生2: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

生3: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

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母爱我们的表现,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

六、送一份吉祥

心灵表白

男: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就让我们把现在最想对爸爸

孝老爱亲道德讲堂主持稿 篇2

女: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家,始终是幸福的港湾。

男: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家是爱的源泉,呆长了,就腻了;离久了,便想了,这,就是家 …… 世上的一切东西,都在悄无生息地变化着,有的甚至已面目全非,只有家依旧。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合:大家上(下)午好!

男: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西宁市直机关工委《道德讲堂》活动的现场。

女:本期《道德讲堂》我们以家庭美德教育为主题,在这里,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富的宝藏之一,数千年来他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女: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崇仁尚德的社会氛围。

男: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没有灵活的生活就失去了一个人生活的价值。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共同谈论忠孝仁善,就是为了寻找一座道德的灯塔。

女:孝老爱亲,古来有之,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故事传颂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佳话。

男:陆陇其是清康熙时期一位有名的清官,素以孝闻名。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陆知县将老妇人的儿子传唤过来。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几个月过去了,眼看腊月将尽,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尽心尽力服侍母亲,后来因为孝顺闻名乡里。

女: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更应尊仁重孝,崇德尚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许多人为了追求梦想,为了事业有成前途无量而背井离乡,总是想着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等自己忙完这一阵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也许你所等来的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男:或许我们曾经憧憬“好男儿志在四方”,总想挣脱家的束缚,飞得越远越好……(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次离去意味着更远的离去,归期却不可知。蓦然回首,家是如此另人牵挂,父母身边是何等温馨。

女:有一首歌,唱出了为人父母的心声,更是对子女叮嘱,亲切朴实的歌词,耳熟能详的旋律,请听歌曲《常回家看看》,现场的朋友们,让我们有掌声打着节拍一起来唱。

(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

男:常回家看看,一句多么朴实却又充满温馨的话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成为了许多老人的望眼欲穿期盼。

女: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两位尊老敬亲的道德模范,走近他们的生活世界,让我们以他们的事迹为榜样,以他们的精神为鼓舞,共同完成一次精神世界的游历,心灵历程的洗礼。

(播放《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孙茂芳、孟佩杰》视频)

女:孙茂芳、孟佩杰两位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的事迹的确令我们深受感动,这与我们社会上许多人的做法形成鲜明反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老人、冷落老人……

男:赡养老人,爱戴老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天却以法律的形式出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对于当今社会的.“孝道”,您又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我们就把时间交给大家,说说你的看法,分享你的故事。

(谈感悟、现场互动)

男:聆听身边的故事,交流心灵的感悟,一次不经意的感动,一丝心灵的震颤……何需惊天动地?平凡中自有平凡的幸福,质朴中自由质朴的伟大!

女: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精神……

(视频PPT 经典节选)

男:这是节选自《孝经·开宗明义章》中的一段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男:请各位和我一起来读,让我们共同感受华夏经典的无穷魅力。

女:这段经典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身体、言语、行为有丝毫的损伤和偏差,因为这些情况都会让父母亲担心、挂念甚至忧虑,孝顺父母应该从这些方面开始做起。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男:就让我们把《孝经》中的经典训诫当做一面镜子,检视自身的所为,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学习中收获智慧,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为。

女:春之耕耘,秋之收获,付出才有回报。我们也精心准备了几分小礼物,送给现场的朋友们,但您要积极参与到我们有奖问答的环节当中来。(送祝福)

男:题目很简单,都是关于孝老敬亲的,您准备好了吗?请听题。

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何时起正式施行?(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老人、冷落老人……)

3、请看电视屏幕,谁来说说这是二十四孝图中的那个故事?(卧冰求鲤 怀橘遗亲 哭竹生笋 ……)

结束语:

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这个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这是我们真诚的期盼和衷心的祝愿。

男: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女:让我们大家都来做文明的传播者,道德的播种人。在这里我也衷心的祝福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男:我们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感谢朋友们的热情参与。本期道德讲堂到此结束。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 篇3

孙朋美,女,1947年7月出生,天桥区沃家社区金荷苑小区居民,

1967年,孙朋美嫁给了王玉兰老人的儿子隗东城。由于家庭负担重,婆婆王玉兰积劳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孙朋美嫁过来后,伺候公公婆婆、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当时生活很困难,孙朋美要一边工作,一边料理家务,还要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常年肠胃不好,孙朋美就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调理好婆婆的饮食,常常是婆婆吃过后她再吃。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泪洗面,孙朋美就时刻守在她的身边,并安慰婆婆说: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晚年生活。

有一天,她从厂里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慌忙将床单往床底下塞,她担心婆婆生了什么病,就在婆婆不在的时候,去婆婆床底下拿出了床单,这才发现婆婆大小便失禁了,

床单臭烘烘的,她顾不上恶心,赶紧拿出去将床单洗的干干净净。婆婆回来发现自己的.床单被儿媳妇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来,孙朋美安慰婆婆说:“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会好好孝敬您的。”婆婆因常年肠胃不好,经常大小便失禁,她从没有因此指责过、嫌弃过婆婆,每次都给老人洗得干干净净。孙朋美四十多年如一日伺候着有病卧床的百岁婆婆王玉兰。

如今,在儿媳妇孙朋美的悉心照料下,103岁的王玉兰老人身体依然健康,邻居们都知道王玉兰家有个孝敬婆婆的好儿媳。现在要是有人问王玉兰老人长寿的秘绝是什么,老太太肯定会很自豪的说:“得有个像俺这样的好儿媳妇才行。”

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篇4

学校: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

班级:七年级二班 姓名:杨德坤 时间:2015年2月28日

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故堪称国之重宝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都说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质,孝是思想的基础。,“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古训,孝乃白事之前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好还是坏,孝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华的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教师,他名叫姜京佐,他不仅在学校里时模范教师,在家他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孝老爱亲的模范。在九十年代末,他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十几元钱,那时,他除了自己的父母、祖母外,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外祖母。为了让外祖母吃上一点营养物质,市场每次卖肉时,他总要买点回家,给外祖母送上一份,这样一直坚持做到外祖母去世。

他也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他知道父亲母亲爱吃苹果,有时外出时,他总是买很多新鲜水果,给两位老人。当他在老人身边时拿起水果刀细心地削苹果,削好后在小心翼翼的喂给两位老人。这些看似像是女人的活,姜老师全都包揽在身。他还知道自己的父亲爱喝酒,每当逢年过节时,总会买些酒给自己的老父亲拿过去,什么乌鸡酒、三鞭酒、即墨老酒老人的桌子上总是有的。到时候,老人一开心总会夸赞自己的儿子有孝心。

之后,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人。有一年冬天,自己的老母亲生了病,念叨着要吃茄子。那是他的工资只有20元,但是他托人去青岛买了30个茄子,花了29元钱,圆了母亲的茄子梦。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元钱。为了母亲,姜老师从没有在经济上说过一个“不”字。这就是姜老师的事迹。

姜老师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他有一颗孝心、爱心,他的孝心和爱心总是包含在了生活中的

点滴滴。像姜老是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如:柔弱肩膀撑起一片艳阳天的杨怀宝;母爱称其生命蓝天的范丽萍;笑对人生情暖人间的韩愈;一路艰辛一路歌的黄来女;男儿当自强的洪战辉;带着病母上大学的刘霆······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为什么他们是孝老爱亲的模范,以为他们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话铭记在心中。

孝老敬亲典型模范事迹材料 篇5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他很小的时候,家中的大伯父因病致瘫,父亲念及手足之情,照顾伯父起居生活长达9年,从不叫苦嫌累。父母的亲力亲为让幼年的他耳濡目染,渐渐地懂得了亲情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患难与共的仁爱家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__年2月21日晚上九点左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妻子__突然发病,经县医院检查,患的是“脑溢血”,出血量达到13毫升,当时人已昏迷不醒,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抢救妻子的七个日夜里,__始终没有合眼。但是由于之前没有向医生告知__患有糖尿病,导致医生在抢救过程中输入了大量的葡萄糖液体,已经出现中毒症状,必须马上注射胰岛素,否则的话光糖尿病就足以威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和护士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行之间已经流露出让放弃治疗的意思,他们说从正月初一至今,包括__在内,已经来了七个相似病情的患者,前六个无一例外的都没就过来。听完医生的叙述,孩子们情绪有些失控,一片茫然。他想了一会,让孩子们都聚拢在自己的身边说:“不管是磕头求人,还是砸锅卖铁,病看定了,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妈妈肯定不会离开你们。”

他的话不仅让所有在场医生为之侧目,也坚定了孩子们挽救母亲的决心。他们不顾连日来的`疲劳,根据医生提供的信息连夜挨家挨户地联系寻找,经过几个小时的练习,终于找到了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从他们手里弄到了胰岛素,这时,他才放心了一点。

之后,他专心伺候在妻子身边,一天24小时不离医院。经过一个月的抢救,妻子竟然奇迹般地脱离了危险,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神志却有所恢复。然而,脱离危险并不代表没有危险,这种病很难医治,稍有不慎,病人就有可能再度陷入险境,为了更好地治疗,他随即决定带妻子去延大医附院治疗。

在延大医附院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都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经过ct检查,医生告诉他淤血已经渗入大脑,开颅治疗意义不大而且还有风险,建议保守治疗,多做功能性锻炼,也许病情会好转起来。

从那以后,他放弃了他热爱、喜欢的事业,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料__的责任。每天他早早就起床了,先是给妻子翻身,换掉她身下的被褥,然后再给她梳头、刷牙、洗脸、做饭、喂饭。之后他拉着妻子在院子或者房间里走上几圈。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坚持扶着妻子走走,拉着她的手进行锻炼,长期的肢体功能性锻炼,让__的病情有所好转,__年10月的一天,__突然开口说话了,这说明他的这种治疗方法有了效果,也更加坚定了他帮助妻子尽快康复的决心。

为了让__更快地康复起来,他又在县中医院找人在妻子的身上、腿上、脚底画出了穴位分布,每次锻炼过后,他都会亲自给妻子按摩穴位,舒经活血,从未间断。从妻子患病到现在,间他天天如此,不嫌脏、不嫌累,没有一天懈怠过。

在帮助妻子不断坚持功能性锻炼和安抚妻子情绪的同时,__也时刻关注着一些医学资讯,他自己购买了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学着给妻子测量血压、血糖,定期检查。在他的共同努力下,现在__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趋于平稳,每天晚上还能看一会电视。

不仅在外人面前__是这个态度,在儿女跟前,他也时刻把这种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家风美德言传身教给他们。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每次看到你们,我都会想起当年的承诺,那就是要保住你们的妈妈,照顾好她的生活,所以不管她病到哪种程度,我都要带着她去治,就算医学治不了,我也要伺候她到老。”

为了伺候好老伴,__几乎没有出门的日子,甚至连得病的时间都不能有。__年9月,他急性胆结石发作,在住院做手术期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期间__每天问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啥时候回来也。”在病情好转后,__立即要求出院,回家休养,方便照顾妻子。

他随时都在观察妻子的一切情况,照顾得细致入微。在__年12月,他发现妻子的病情有所加重,立即带到县医院检查。体检结果显示,是血压高、血糖高引发支气管炎,当即住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医院同一病房住院的一个人说__,“你这个老婆的命大。”另一个知情人说:“不是她命的大,是老张伺候的好,不是老张有耐心,恐怕她也早没命了。”

__年2月12日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那天,当着众多亲戚的面,__动情地说:“老婆20岁到我们家,没享过一天福。”在场的人无不为此动容、落泪。

重阳节孝老敬亲的诗歌 篇6

身佝发白皱纹臉,

记忆做事常颠倒,

孤独冷落自兴叹。

也曾为国出过力,

建设国家有贡献,

忠诚事业无私欲,

先进模范有过咱。

也曾身强体魄健,

肩挑重担从无怨,

酸甜苦辣多磨砺,

越是艰险越向前。

也曾是家顶梁柱,

抚老育儿无消闲,

勤俭持家常吃苦,

艰难委屈默默担。

年少莫把老笑谈,

美好青春几十年,

人生道路同一辙,

相知相识都是缘。

莫笑老朽咳嗽喘,

当年也是坚强汉,

历尽艰辛不怕苦,

国富家兴是心愿。

莫笑老妪唠叨烦,

当年俊俏人人赞,

为家受尽千般累,

总把儿女挂心间。

儿女莫把老人嫌,

没有父母哪有源,

为使老人得宽慰,

抽空常回家看看。

儿女尽孝在眼前,

莫把孝顺当空谈,

儿欲孝老老不待,

哭断肝肠后悔晚。

百书《孝经》乃为先,

中华孝道代代传,

承传美德人人孝,

“孝老爱亲”道德讲堂主持词 篇7

云台小学 高年级语文教研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以“孝老爱亲,传承美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我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李红霞。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生命授之父母,多年养育之恩,是难以报答的。因此尊老敬老,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

今天的道德讲堂围绕的主题就是“孝老爱亲”,共分六个环节:诵经典、看视频、学模范、谈感悟、唱歌曲、送吉祥,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道德之旅。

首先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诵经典。

百善孝为先。我国的经典读物《弟子规》开篇就讲到了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入则孝”的片段: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居处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轻易变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经典道德名句给予我们启迪,给予我们智慧,给予我们力量。在经典的浸润下,我们立身行道,孝老爱善。道德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传播的。为加深对名句的理解,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来吟诵这些名句。

接下来,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二个环节:看视频。请看大屏幕(播放最孝女儿朱晓晖的感人事迹)刚才我们看到的是CCTV2014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最孝女儿朱晓晖的光荣事迹:

现在进入第三个环节:学模范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 12 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 12 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 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得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朱晓晖照顾生病的父亲十三载,为了父亲竭尽所能的大孝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心存一种反哺之恩,毕竟随着父母日渐老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的第四个环节:谈感悟

请吴雪、杜艳霞老师分别谈谈自己的感悟。

两位老师说得非常好。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毫无理由地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以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接下来进入第五个环节:唱歌曲——《常回家看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常回家看看》。

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带上爱人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让我们抽时间多多陪伴父母和孩子吧!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接下来,进入本次道德讲堂的最后一个环节:送吉祥。

我代表我们高段语文教研组送给大家一句吉祥的祝福:孝老爱亲共织和睦锦,爱亲孝老同架幸福桥。

孝老敬亲道德讲堂主持稿 篇8

2015年第二期道德讲堂——孝老爱亲

主持词

聆听道德故事,感受道德力量。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道德讲堂‛,本次主题是——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当然也有可能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旨在进一步弘扬‚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怀父母‛的情怀。由唱一首歌,学两位模范,诵一段经典,谈一些感悟和送吉祥五个部分组成。跟着旋律的响起,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道德之旅。

一、唱歌曲

【主持人】:道德行为时时记,道德歌曲天天唱。下面让我们齐声歌唱歌曲 《母亲》。请全体起立。【场景】:全体人员起立唱《母亲》 【教具】:《母亲》歌词

二、看短片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一个短片,看看沙画演绎的母亲。【场景】:《沙画》视频

三、学模范 【主持人】:在我们河南,有很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榜样,他们的事迹也同样感动。

张伟,女,汉族,1969年9月出生,南阳市第九中学教师。26年来,她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爱生如子,甘于奉献,曾荣获‚南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生活中,她是远近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她不但对公公婆婆孝敬,而且把婆家80多岁的孤寡大伯接到家中赡养多年,像 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精心伺候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娘家父母体弱多病,还有一个先天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为了照顾他们,她每月拿出上千元在老家村子里请了一个保姆,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每逢双休日她就回家看望他们,为父母和弟弟洗衣做饭、改善生活,父母生病时,也是她跑前跑后,悉心陪护。

2013年2月,她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4月,中共卧龙区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卧龙好人》一书,她的事迹入选‚孝老爱亲篇‛;河南法制报、中原经济网、《南阳晚报》等媒体对她的事迹先后做了专题报道。

赵小参,女,汉族,1953年1月出生,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人。

她身小力薄,却能负重挑担;她身患癌症,却播撒大爱。含辛茹苦30多年,赵小参先后抚养三个婆弟两个婆妹成家立业,收养两个侄子,视如己出,被弟弟妹妹们发自内心地称为‚嫂娘‛。

1979年,青春正好的赵小参嫁给了王寨村的李雪太,并育有两子,小日子虽不富裕却很甜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3年夏秋,在短短的54天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五个孩子,大的不足17岁,小的才6岁。一家人突然陷入巨大的痛苦漩涡之中。苦难只有自己面对,擦干眼泪,日子还要继续。赵小参一家一家挨门借钱,先后借了12家亲邻,才凑足费用,让公婆入土为安。几天之后,老屋突然坍塌,弟妹们没有了栖身之所。见此情景,村干部建议他们花1100元把生产队那三间没上瓦的仓库买下来。1100元在当时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赵小参咬牙借了1100元钱买下了仓库,为五姐弟置办了新家。此后,赵小参辞去了自己心爱的民办教师工作,节衣缩食,没日没夜地为一大家子人的生计操劳。7年之后,她让两个妹妹风光出嫁,帮二弟三弟盖了新房办了喜事,各自都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接下来,就是操心最小的弟弟了。没有钱,她忙完三夏就独自南下广州,一边拾荒挣钱,一边求情借款,为弟弟凑足15000元的建房钱。没有宅基地,她把自己儿子的宅基地让出来。1999年的冬天,终于为四弟娶了媳妇。而自己的儿子却因没有新房,和女朋友分了手。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2年秋,赵小参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期间,二弟的妻子突然暴病身亡,二弟在外打工失去联系。当时,两个侄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没人照顾。赵小参心疼两个孩子,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又毅然担负起抚养他们的重任。她自己少花钱,拖延治疗,省下钱供养孩子上学。直到大侄子接到北京化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外打工误入黑砖窑厂四年没有音讯的二弟才回到家,他扑通跪在赵小参面前,声泪俱下:‚嫂子,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您,您就是俺的嫂娘啊!‛为抚养弟妹,加上自己治病,赵小参欠了5万多元的外债。弟妹们多次提出要分摊偿还,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公婆面前我是大儿媳,弟妹面前我是大嫂,侄子面前我是大娘。这三个‘大’字就是我的命,我应负的责任。只要你们过好各自的日子就行了,所有的账不用你们管。‛‚好人有好报‛,在与病魔顽强斗争了五个年头后,她奇迹般康复了。

2014年9月,赵小参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5月,被评为驻马店市道德模范,并被授予‚天中最美母亲‛等荣誉称号。

四、诵经典

社会中还有许多像陈秀翠一样的孝顺父母的好子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远的传统文化对高尚的道德追求比比皆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今天我们要诵读的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经典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大家跟我诵读一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家跟着主持人齐声诵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尊老、敬老、养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只有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地让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子女们则会更加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稳定、和谐、安宁。对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要有一种普天同爱的态度,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孩子们幼有所长。

为加深对经典道德名句的理解,下面请大家再次跟我诵读两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场景】:大家齐声诵读两遍。

五、谈感悟 【主持人】:

今天的道德讲堂,我们通过宣讲张伟和赵小参的故事深化了‚孝老爱亲‛的主题。‚孝老爱亲‛同样体现了我校‚道德讲堂‛的理念。感恩无处不在,家庭中亲人之间、子女对长辈需要感恩,邻里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也需要感激。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须要有感恩之情。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道德建设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难得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进一步传承道德文化,践行道德理念,弘扬道德精神,团结邻里,奉献社会!下面请我们的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送吉祥 【主持人】:

今天,我们安排了‚送吉祥‛的环节,旨在将心中对道德社会、和谐家园的追求用口号的形式发自内心地抒发出来,请大家齐声跟我念: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建厚德之校,做道德之人!【场景】:大家齐声诵读

【主持人】:精彩故事仍将继续,践行道路仍将前行。今天的道德讲堂就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相约驻市七小‚道德讲堂‛。不见不散!

上一篇:软件工程实训案例下一篇:游泳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