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亲道德讲堂主持稿
合:六年级《孝老敬亲》道德讲堂现在开始,我是主持人黄泊铭,我是主持人覃静婷。
男: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女: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男: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女: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男: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
合: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道德讲堂的第一站――感恩父母。
一、自我反省。
男: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让我们在静默中反省自己。
二、唱一首歌。
女:感受了父母的爱,接下来,让我们为父母唱一首歌吧!
唱歌曲《好人就在身边》导入主题。
三、学模范。
女:是的,好人就在我们身边,而父母,就是天底下对我们最好的人,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这个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1、播放《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孝老爱亲篇》视频。男: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更要学习何其芳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十几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学习孟佩琪带养母上学,对生病的养母不离不弃的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是大爱!
四、诵一段经典。
女: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多少歌颂父母之爱的古诗文被人们所传诵。下面,让我们一起传诵经典。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五、谈一番感悟。
合: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让我们大声说出来吧。
1、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
生1:晚上,我发高烧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着急的满头大汗。当我服了药之后,半夜里他们几次摸我的额头,给我量体温,几乎一夜没睡觉。生2: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
生3: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
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母爱我们的表现,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
六、送一份吉祥
心灵表白
男: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就让我们把现在最想对爸爸
女: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家,始终是幸福的港湾。
男: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家是爱的源泉,呆长了,就腻了;离久了,便想了,这,就是家 …… 世上的一切东西,都在悄无生息地变化着,有的甚至已面目全非,只有家依旧。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合:大家上(下)午好!
男: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西宁市直机关工委《道德讲堂》活动的现场。
女:本期《道德讲堂》我们以家庭美德教育为主题,在这里,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富的宝藏之一,数千年来他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女: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崇仁尚德的社会氛围。
男: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没有灵活的生活就失去了一个人生活的价值。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共同谈论忠孝仁善,就是为了寻找一座道德的灯塔。
女:孝老爱亲,古来有之,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故事传颂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佳话。
男:陆陇其是清康熙时期一位有名的清官,素以孝闻名。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陆知县将老妇人的儿子传唤过来。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几个月过去了,眼看腊月将尽,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尽心尽力服侍母亲,后来因为孝顺闻名乡里。
女: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更应尊仁重孝,崇德尚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许多人为了追求梦想,为了事业有成前途无量而背井离乡,总是想着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等自己忙完这一阵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也许你所等来的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男:或许我们曾经憧憬“好男儿志在四方”,总想挣脱家的束缚,飞得越远越好……(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次离去意味着更远的离去,归期却不可知。蓦然回首,家是如此另人牵挂,父母身边是何等温馨。
女:有一首歌,唱出了为人父母的心声,更是对子女叮嘱,亲切朴实的歌词,耳熟能详的旋律,请听歌曲《常回家看看》,现场的朋友们,让我们有掌声打着节拍一起来唱。
(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
男:常回家看看,一句多么朴实却又充满温馨的话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成为了许多老人的望眼欲穿期盼。
女: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两位尊老敬亲的道德模范,走近他们的生活世界,让我们以他们的事迹为榜样,以他们的精神为鼓舞,共同完成一次精神世界的游历,心灵历程的洗礼。
(播放《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孙茂芳、孟佩杰》视频)
女:孙茂芳、孟佩杰两位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的事迹的确令我们深受感动,这与我们社会上许多人的做法形成鲜明反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老人、冷落老人……
男:赡养老人,爱戴老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天却以法律的形式出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对于当今社会的.“孝道”,您又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我们就把时间交给大家,说说你的看法,分享你的故事。
(谈感悟、现场互动)
男:聆听身边的故事,交流心灵的感悟,一次不经意的感动,一丝心灵的震颤……何需惊天动地?平凡中自有平凡的幸福,质朴中自由质朴的伟大!
女: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精神……
(视频PPT 经典节选)
男:这是节选自《孝经·开宗明义章》中的一段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男:请各位和我一起来读,让我们共同感受华夏经典的无穷魅力。
女:这段经典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身体、言语、行为有丝毫的损伤和偏差,因为这些情况都会让父母亲担心、挂念甚至忧虑,孝顺父母应该从这些方面开始做起。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男:就让我们把《孝经》中的经典训诫当做一面镜子,检视自身的所为,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学习中收获智慧,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为。
女:春之耕耘,秋之收获,付出才有回报。我们也精心准备了几分小礼物,送给现场的朋友们,但您要积极参与到我们有奖问答的环节当中来。(送祝福)
男:题目很简单,都是关于孝老敬亲的,您准备好了吗?请听题。
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何时起正式施行?(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老人、冷落老人……)
3、请看电视屏幕,谁来说说这是二十四孝图中的那个故事?(卧冰求鲤 怀橘遗亲 哭竹生笋 ……)
结束语:
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这个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这是我们真诚的期盼和衷心的祝愿。
男: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女:让我们大家都来做文明的传播者,道德的播种人。在这里我也衷心的祝福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男:我们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感谢朋友们的热情参与。本期道德讲堂到此结束。
孙朋美,女,1947年7月出生,天桥区沃家社区金荷苑小区居民,
1967年,孙朋美嫁给了王玉兰老人的儿子隗东城。由于家庭负担重,婆婆王玉兰积劳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孙朋美嫁过来后,伺候公公婆婆、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当时生活很困难,孙朋美要一边工作,一边料理家务,还要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常年肠胃不好,孙朋美就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调理好婆婆的饮食,常常是婆婆吃过后她再吃。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泪洗面,孙朋美就时刻守在她的身边,并安慰婆婆说: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晚年生活。
有一天,她从厂里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慌忙将床单往床底下塞,她担心婆婆生了什么病,就在婆婆不在的时候,去婆婆床底下拿出了床单,这才发现婆婆大小便失禁了,
床单臭烘烘的,她顾不上恶心,赶紧拿出去将床单洗的干干净净。婆婆回来发现自己的.床单被儿媳妇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来,孙朋美安慰婆婆说:“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会好好孝敬您的。”婆婆因常年肠胃不好,经常大小便失禁,她从没有因此指责过、嫌弃过婆婆,每次都给老人洗得干干净净。孙朋美四十多年如一日伺候着有病卧床的百岁婆婆王玉兰。
如今,在儿媳妇孙朋美的悉心照料下,103岁的王玉兰老人身体依然健康,邻居们都知道王玉兰家有个孝敬婆婆的好儿媳。现在要是有人问王玉兰老人长寿的秘绝是什么,老太太肯定会很自豪的说:“得有个像俺这样的好儿媳妇才行。”
学校: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
班级:七年级二班 姓名:杨德坤 时间:2015年2月28日
孝老敬亲从点滴做起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故堪称国之重宝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都说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质,孝是思想的基础。,“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古训,孝乃白事之前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好还是坏,孝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华的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教师,他名叫姜京佐,他不仅在学校里时模范教师,在家他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孝老爱亲的模范。在九十年代末,他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十几元钱,那时,他除了自己的父母、祖母外,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外祖母。为了让外祖母吃上一点营养物质,市场每次卖肉时,他总要买点回家,给外祖母送上一份,这样一直坚持做到外祖母去世。
他也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他知道父亲母亲爱吃苹果,有时外出时,他总是买很多新鲜水果,给两位老人。当他在老人身边时拿起水果刀细心地削苹果,削好后在小心翼翼的喂给两位老人。这些看似像是女人的活,姜老师全都包揽在身。他还知道自己的父亲爱喝酒,每当逢年过节时,总会买些酒给自己的老父亲拿过去,什么乌鸡酒、三鞭酒、即墨老酒老人的桌子上总是有的。到时候,老人一开心总会夸赞自己的儿子有孝心。
之后,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人。有一年冬天,自己的老母亲生了病,念叨着要吃茄子。那是他的工资只有20元,但是他托人去青岛买了30个茄子,花了29元钱,圆了母亲的茄子梦。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元钱。为了母亲,姜老师从没有在经济上说过一个“不”字。这就是姜老师的事迹。
姜老师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他有一颗孝心、爱心,他的孝心和爱心总是包含在了生活中的
点滴滴。像姜老是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如:柔弱肩膀撑起一片艳阳天的杨怀宝;母爱称其生命蓝天的范丽萍;笑对人生情暖人间的韩愈;一路艰辛一路歌的黄来女;男儿当自强的洪战辉;带着病母上大学的刘霆······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为什么他们是孝老爱亲的模范,以为他们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话铭记在心中。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他很小的时候,家中的大伯父因病致瘫,父亲念及手足之情,照顾伯父起居生活长达9年,从不叫苦嫌累。父母的亲力亲为让幼年的他耳濡目染,渐渐地懂得了亲情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患难与共的仁爱家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__年2月21日晚上九点左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妻子__突然发病,经县医院检查,患的是“脑溢血”,出血量达到13毫升,当时人已昏迷不醒,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抢救妻子的七个日夜里,__始终没有合眼。但是由于之前没有向医生告知__患有糖尿病,导致医生在抢救过程中输入了大量的葡萄糖液体,已经出现中毒症状,必须马上注射胰岛素,否则的话光糖尿病就足以威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和护士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行之间已经流露出让放弃治疗的意思,他们说从正月初一至今,包括__在内,已经来了七个相似病情的患者,前六个无一例外的都没就过来。听完医生的叙述,孩子们情绪有些失控,一片茫然。他想了一会,让孩子们都聚拢在自己的身边说:“不管是磕头求人,还是砸锅卖铁,病看定了,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妈妈肯定不会离开你们。”
他的话不仅让所有在场医生为之侧目,也坚定了孩子们挽救母亲的决心。他们不顾连日来的`疲劳,根据医生提供的信息连夜挨家挨户地联系寻找,经过几个小时的练习,终于找到了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从他们手里弄到了胰岛素,这时,他才放心了一点。
之后,他专心伺候在妻子身边,一天24小时不离医院。经过一个月的抢救,妻子竟然奇迹般地脱离了危险,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神志却有所恢复。然而,脱离危险并不代表没有危险,这种病很难医治,稍有不慎,病人就有可能再度陷入险境,为了更好地治疗,他随即决定带妻子去延大医附院治疗。
在延大医附院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都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经过ct检查,医生告诉他淤血已经渗入大脑,开颅治疗意义不大而且还有风险,建议保守治疗,多做功能性锻炼,也许病情会好转起来。
从那以后,他放弃了他热爱、喜欢的事业,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料__的责任。每天他早早就起床了,先是给妻子翻身,换掉她身下的被褥,然后再给她梳头、刷牙、洗脸、做饭、喂饭。之后他拉着妻子在院子或者房间里走上几圈。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坚持扶着妻子走走,拉着她的手进行锻炼,长期的肢体功能性锻炼,让__的病情有所好转,__年10月的一天,__突然开口说话了,这说明他的这种治疗方法有了效果,也更加坚定了他帮助妻子尽快康复的决心。
为了让__更快地康复起来,他又在县中医院找人在妻子的身上、腿上、脚底画出了穴位分布,每次锻炼过后,他都会亲自给妻子按摩穴位,舒经活血,从未间断。从妻子患病到现在,间他天天如此,不嫌脏、不嫌累,没有一天懈怠过。
在帮助妻子不断坚持功能性锻炼和安抚妻子情绪的同时,__也时刻关注着一些医学资讯,他自己购买了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学着给妻子测量血压、血糖,定期检查。在他的共同努力下,现在__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趋于平稳,每天晚上还能看一会电视。
不仅在外人面前__是这个态度,在儿女跟前,他也时刻把这种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家风美德言传身教给他们。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每次看到你们,我都会想起当年的承诺,那就是要保住你们的妈妈,照顾好她的生活,所以不管她病到哪种程度,我都要带着她去治,就算医学治不了,我也要伺候她到老。”
为了伺候好老伴,__几乎没有出门的日子,甚至连得病的时间都不能有。__年9月,他急性胆结石发作,在住院做手术期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期间__每天问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啥时候回来也。”在病情好转后,__立即要求出院,回家休养,方便照顾妻子。
他随时都在观察妻子的一切情况,照顾得细致入微。在__年12月,他发现妻子的病情有所加重,立即带到县医院检查。体检结果显示,是血压高、血糖高引发支气管炎,当即住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医院同一病房住院的一个人说__,“你这个老婆的命大。”另一个知情人说:“不是她命的大,是老张伺候的好,不是老张有耐心,恐怕她也早没命了。”
__年2月12日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那天,当着众多亲戚的面,__动情地说:“老婆20岁到我们家,没享过一天福。”在场的人无不为此动容、落泪。
身佝发白皱纹臉,
记忆做事常颠倒,
孤独冷落自兴叹。
也曾为国出过力,
建设国家有贡献,
忠诚事业无私欲,
先进模范有过咱。
也曾身强体魄健,
肩挑重担从无怨,
酸甜苦辣多磨砺,
越是艰险越向前。
也曾是家顶梁柱,
抚老育儿无消闲,
勤俭持家常吃苦,
艰难委屈默默担。
年少莫把老笑谈,
美好青春几十年,
人生道路同一辙,
相知相识都是缘。
莫笑老朽咳嗽喘,
当年也是坚强汉,
历尽艰辛不怕苦,
国富家兴是心愿。
莫笑老妪唠叨烦,
当年俊俏人人赞,
为家受尽千般累,
总把儿女挂心间。
儿女莫把老人嫌,
没有父母哪有源,
为使老人得宽慰,
抽空常回家看看。
儿女尽孝在眼前,
莫把孝顺当空谈,
儿欲孝老老不待,
哭断肝肠后悔晚。
百书《孝经》乃为先,
中华孝道代代传,
承传美德人人孝,
云台小学 高年级语文教研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以“孝老爱亲,传承美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我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李红霞。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生命授之父母,多年养育之恩,是难以报答的。因此尊老敬老,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
今天的道德讲堂围绕的主题就是“孝老爱亲”,共分六个环节:诵经典、看视频、学模范、谈感悟、唱歌曲、送吉祥,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道德之旅。
首先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诵经典。
百善孝为先。我国的经典读物《弟子规》开篇就讲到了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入则孝”的片段: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居处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轻易变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经典道德名句给予我们启迪,给予我们智慧,给予我们力量。在经典的浸润下,我们立身行道,孝老爱善。道德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传播的。为加深对名句的理解,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来吟诵这些名句。
接下来,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二个环节:看视频。请看大屏幕(播放最孝女儿朱晓晖的感人事迹)刚才我们看到的是CCTV2014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最孝女儿朱晓晖的光荣事迹:
现在进入第三个环节:学模范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 12 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 12 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 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得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朱晓晖照顾生病的父亲十三载,为了父亲竭尽所能的大孝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心存一种反哺之恩,毕竟随着父母日渐老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下面进入道德讲堂的第四个环节:谈感悟
请吴雪、杜艳霞老师分别谈谈自己的感悟。
两位老师说得非常好。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毫无理由地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以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接下来进入第五个环节:唱歌曲——《常回家看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常回家看看》。
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带上爱人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让我们抽时间多多陪伴父母和孩子吧!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接下来,进入本次道德讲堂的最后一个环节:送吉祥。
我代表我们高段语文教研组送给大家一句吉祥的祝福:孝老爱亲共织和睦锦,爱亲孝老同架幸福桥。
2015年第二期道德讲堂——孝老爱亲
主持词
聆听道德故事,感受道德力量。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道德讲堂‛,本次主题是——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当然也有可能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旨在进一步弘扬‚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怀父母‛的情怀。由唱一首歌,学两位模范,诵一段经典,谈一些感悟和送吉祥五个部分组成。跟着旋律的响起,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道德之旅。
一、唱歌曲
【主持人】:道德行为时时记,道德歌曲天天唱。下面让我们齐声歌唱歌曲 《母亲》。请全体起立。【场景】:全体人员起立唱《母亲》 【教具】:《母亲》歌词
二、看短片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一个短片,看看沙画演绎的母亲。【场景】:《沙画》视频
三、学模范 【主持人】:在我们河南,有很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榜样,他们的事迹也同样感动。
张伟,女,汉族,1969年9月出生,南阳市第九中学教师。26年来,她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爱生如子,甘于奉献,曾荣获‚南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生活中,她是远近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她不但对公公婆婆孝敬,而且把婆家80多岁的孤寡大伯接到家中赡养多年,像 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精心伺候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娘家父母体弱多病,还有一个先天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为了照顾他们,她每月拿出上千元在老家村子里请了一个保姆,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每逢双休日她就回家看望他们,为父母和弟弟洗衣做饭、改善生活,父母生病时,也是她跑前跑后,悉心陪护。
2013年2月,她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4月,中共卧龙区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卧龙好人》一书,她的事迹入选‚孝老爱亲篇‛;河南法制报、中原经济网、《南阳晚报》等媒体对她的事迹先后做了专题报道。
赵小参,女,汉族,1953年1月出生,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人。
她身小力薄,却能负重挑担;她身患癌症,却播撒大爱。含辛茹苦30多年,赵小参先后抚养三个婆弟两个婆妹成家立业,收养两个侄子,视如己出,被弟弟妹妹们发自内心地称为‚嫂娘‛。
1979年,青春正好的赵小参嫁给了王寨村的李雪太,并育有两子,小日子虽不富裕却很甜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3年夏秋,在短短的54天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五个孩子,大的不足17岁,小的才6岁。一家人突然陷入巨大的痛苦漩涡之中。苦难只有自己面对,擦干眼泪,日子还要继续。赵小参一家一家挨门借钱,先后借了12家亲邻,才凑足费用,让公婆入土为安。几天之后,老屋突然坍塌,弟妹们没有了栖身之所。见此情景,村干部建议他们花1100元把生产队那三间没上瓦的仓库买下来。1100元在当时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赵小参咬牙借了1100元钱买下了仓库,为五姐弟置办了新家。此后,赵小参辞去了自己心爱的民办教师工作,节衣缩食,没日没夜地为一大家子人的生计操劳。7年之后,她让两个妹妹风光出嫁,帮二弟三弟盖了新房办了喜事,各自都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接下来,就是操心最小的弟弟了。没有钱,她忙完三夏就独自南下广州,一边拾荒挣钱,一边求情借款,为弟弟凑足15000元的建房钱。没有宅基地,她把自己儿子的宅基地让出来。1999年的冬天,终于为四弟娶了媳妇。而自己的儿子却因没有新房,和女朋友分了手。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2年秋,赵小参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期间,二弟的妻子突然暴病身亡,二弟在外打工失去联系。当时,两个侄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没人照顾。赵小参心疼两个孩子,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又毅然担负起抚养他们的重任。她自己少花钱,拖延治疗,省下钱供养孩子上学。直到大侄子接到北京化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外打工误入黑砖窑厂四年没有音讯的二弟才回到家,他扑通跪在赵小参面前,声泪俱下:‚嫂子,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您,您就是俺的嫂娘啊!‛为抚养弟妹,加上自己治病,赵小参欠了5万多元的外债。弟妹们多次提出要分摊偿还,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公婆面前我是大儿媳,弟妹面前我是大嫂,侄子面前我是大娘。这三个‘大’字就是我的命,我应负的责任。只要你们过好各自的日子就行了,所有的账不用你们管。‛‚好人有好报‛,在与病魔顽强斗争了五个年头后,她奇迹般康复了。
2014年9月,赵小参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5月,被评为驻马店市道德模范,并被授予‚天中最美母亲‛等荣誉称号。
四、诵经典
社会中还有许多像陈秀翠一样的孝顺父母的好子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远的传统文化对高尚的道德追求比比皆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今天我们要诵读的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经典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大家跟我诵读一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家跟着主持人齐声诵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尊老、敬老、养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只有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地让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子女们则会更加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稳定、和谐、安宁。对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要有一种普天同爱的态度,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孩子们幼有所长。
为加深对经典道德名句的理解,下面请大家再次跟我诵读两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场景】:大家齐声诵读两遍。
五、谈感悟 【主持人】:
今天的道德讲堂,我们通过宣讲张伟和赵小参的故事深化了‚孝老爱亲‛的主题。‚孝老爱亲‛同样体现了我校‚道德讲堂‛的理念。感恩无处不在,家庭中亲人之间、子女对长辈需要感恩,邻里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也需要感激。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须要有感恩之情。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道德建设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难得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进一步传承道德文化,践行道德理念,弘扬道德精神,团结邻里,奉献社会!下面请我们的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送吉祥 【主持人】:
今天,我们安排了‚送吉祥‛的环节,旨在将心中对道德社会、和谐家园的追求用口号的形式发自内心地抒发出来,请大家齐声跟我念: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建厚德之校,做道德之人!【场景】:大家齐声诵读
【主持人】:精彩故事仍将继续,践行道路仍将前行。今天的道德讲堂就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相约驻市七小‚道德讲堂‛。不见不散!
【孝老敬亲道德讲堂主持稿】推荐阅读:
道德讲堂之孝老敬亲主持词05-30
道德讲堂主持稿模板12-31
道德讲堂案例——孝老爱亲10-26
道德讲堂讲课稿06-29
诚信道德讲堂讲课稿02-13
道德讲堂主持词01-31
单位道德讲堂主持词10-02
社区道德讲堂主持词01-02
道德讲堂主持词稿01-14
道德讲堂实施方案(完善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