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精选11篇)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1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党员队伍结构和新党员质量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为了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做好今年的发展党员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县委的工作部署,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为依据,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发展教师、机关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为重点,以健全落实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为保证,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中、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我县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目标要求。今年我县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目标是:保持20名左右的入党申请人队伍,培养1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和8名左右的重点发展对象,发展5名左右的新党员。在保证质量和改善结构上下功夫,力争新党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83%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82%以上,妇女党员占40%以上,工作一线的党员占50%以上,使党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结构以及行业和地区分布更加趋于合理。各党支部要培养2-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2名新党员;具备发展党员条件的党支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三、基本措施。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必须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发展

党员质量摆在首位,着力在夯实工作基础、优化队伍结构、严格规范程序、抓好教育管理、加强领导指导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抓基础建队伍。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保持常数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把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拓展发展党员工作的渠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群团组织推优制度,继续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推优作用,多渠道物色、推荐、培养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发展优秀青年、教学科研一线人员等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要建立党员和党建指导员联系党外优秀分子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联系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采取“三级建档、两级管理”的办法,逐级逐人建立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要落实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培养制度,根据他们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培养计划,认真做好教育培养工作。要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要依托各级党校、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加强对入党申请人和

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科学发展观等的系统教育。要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党课学习、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使他们在党内生活环境的熏陶中激发政治热情,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党支部每半年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和鉴定,党委每年将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及时调整充实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发展党员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抓重点优结构。要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教师、机关干部中的优秀人员入党,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要特别关注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对其中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影响较大的入党申请人,要制定实施专门的培养教育计划,提高培养教育工作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工作。

三要抓规范保质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以及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坚持党员标准,健全工作制度,严格发展程序,确保发展党员质量。要坚持党员标准,既防止求全责备抬高“门槛”,又防止曲解标准降格要求,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要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好培养、考察、政审、测评、公示和预审关,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基本程序图》的要求,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同时,要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制止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杜绝“带病入党”现象。四要抓教育强素质。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相结合,把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考察,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切实抓紧抓好。要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坚持按需培训、因材施教,精心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计划。要创新培训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实行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上党课、专题辅导、在线学习等培训方法,运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

五要抓责任促落实。各党支部要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摆在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与教育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同步谋划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同步考核评价。要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强化工作措施,整合各方面力量,不断健全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要针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逐步改变发展党员数量下降,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的总数较少等问题,促使党员队伍的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更加优化。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季度通报、定期督促检查、半年分析评价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总结推广发展党员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新形势下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为发展党员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把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培养教育、选拔

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抓发展党员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

中共重庆市农业学校党委

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加强我校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突出。按照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特制定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学校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2010年发展党员的总体目标是:发展新党员5名左右,重点在教学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入党,同时不断扩大申请入党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与发展党员数量之比达到规定要求。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坚持标准、严格质量。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把发展党员工作和考核结果列入任职目标责任制进行考评。严格标准和发展程序,坚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好党员“入口关”,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二)突出重点,加强培养,增强源头意识

1、突出重点,抓好党员联系工作。学校党总支要求各支部要对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教学的骨干教师,对学校教育改革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职工、学科带头人,对团组织“推优”的学生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培养。定期和入党积极分子谈心,了解其政治思想表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其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学习、加强锻炼,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每个党员教师联系2个班的申请入党的学生。

2、严格标准,确定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教职工培养对象应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好的中青年教师,学生培养对象应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积极分子。建立团组织“推优”制度,充分发挥各系团总支在推优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使推优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并做到及时发展,及时上报,不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考察中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深入调查、严格标准。

3、建立健全专人培养制度。定期考察,真正做到培养人、培养时、介绍人、谈话人四到位。

4、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对党支部、团组织推荐上来的培养对象,各党支部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重点发展对象花名册》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并及时上报党委组织部。考察过程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来要求。

5、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在考察过程中,要求积

极分子参加党小组的活动。定期参加党课教育活动。

(三)严格程序,严密手续,增强质量意识

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全面理解和掌握新时期党员的标准,正确处理好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关系,严把“入口关”,不能用“能人”标准代替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更不允许把“党票”作“奖票”,确保新发展党员都是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分子。

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凡列入近期发展的发展对象,都要对其个人简历、培养考察时间、接受培训、政治审查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公示结果要作为确定是否吸收入党的重要依据。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扎扎实实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好、结构优化、战斗力强的合格党员队伍。

中共重庆市农业学校总支部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2

1 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的特点

1.1 易感性高

儿童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因而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

1.2 人群集中接触密切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可能把传染源带入学校。一个班大约有50余名学生集中在50m2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共进午餐。相互间接触密切,加之卫生设备、卫生制度不健全和卫生习惯不良等,使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甚至是暴发。

1.3 学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季节特点

学校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多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寒暑假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走亲访友、旅游等活动增多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学校中传染病流行季节性高峰与传染病潜伏期长短有关,如流脑潜伏期较短,春节开学后很快出现流行高峰,而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较长,传播途径不像呼吸道传染病那样容易实现,故流行高峰出现较晚,一般在10~11月。

2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参照传染病一般的防治措施,并结合传染病在学校中发生流行的基本特点,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3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3.2 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加强教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3 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工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4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3.5 预防接种

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3.6 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3.7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

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3.8 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

班主任、科主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

总之,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及消灭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遵循规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摘要: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因此传染病极易在学生中发生和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3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2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制度

(1)疫情報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

第一发现人——卫生室 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二、加强宣传,群策群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下作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一)班主任(二)卫生室(三)食堂宿舍 (四)后勤门卫。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校智慧报、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三、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4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德育处、后勤保障处处长、校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确保组织落实。2.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充分认识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3.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各部门分头负责抓,形成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格局。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4、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坚持晨检制度,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应注意观察或及时送医院检查就医,同时通知家长。如若发现传染病,应马上严格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待病愈并凭医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5、积极搞好学校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6.学校的环境卫生实行划区分班包干,明确职责,坚持每天打扫地面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确保校园各清洁责任区内清洁、无杂草、无卫生死角。.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争做文明学生。做到便后洗手、饭(吃东西)前先洗手,不吃不洁食品、不在校外地摊上买食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清洁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桌凳摆放整齐,经常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9.保持校内环境卫生,做到地面无纸屑、无痰迹、无污水,墙壁无污物刻画。

10.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眼卫生,认真坚持做好“两操”,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定期出好宣传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营造人人学卫生知识,人人讲卫生的良好分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2.认真做好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复习、测试工作,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及格率100%,知晓率90%以上。并认真填写保存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13.注意学生用眼卫生,做好视力检查和防止近视工作,努力控制或降低近视率。

14.认真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治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5

及时组织本院业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学习和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随着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及甲型流感疫情的严重我们20xx年加强了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疫情监测及培训、健康教育宣传。20xx年我们共组织传染病学习14期,期中手足口病3期,112人次;甲型H1N1流感4期,130人次。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宣传工作,我们分别利用大集对全乡人民进行宣传,并且我们到学校、幼儿园宣传,20xx年我们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接受群众门诊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画50余张,创建黑板报50余期。

积极配合区级疾控中心依法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尤其要加强本乡2个监测点业务人员的培训。今年共组织两次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

切实开展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每月自查工作。20xx年我乡甲类传染病为0,乙类传染病28例,丙类传染19例,期中手足口病9例并且我们做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家长做了健康教育,没有让疫情传播。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发现已构成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标准的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要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一、霍乱、腹泻病防治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0xx年我们继续提高警惕,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早动手、早准备。严格执行《山东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腹泻病门诊要在5月1日及时开设腹泻病专桌,做不到24小时开诊的兼职科室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各项处理工作。对就诊病人,一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每旬向区疾控中心做门诊数旬报。为落实“山东省腹泻病控制规划”我院要继续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要达到90%。

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

卫生院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定期对本院腹泻病防治工作组织检查。培训与医院自查均要有记录。20xx年腹泻病门诊4人,其中4例肠炎。

二、呼吸道传染病

SARS、人感染高治病性禽流感、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是我区重点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为及时应对人禽流感、SARS发生和流感大流行,20xx年我们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技术、物资储备。根据有关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做好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包括应急检测、疫情处理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储备。加强业务培训,今年我们共组织2次非典监测点人员的培训,3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及4期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培训,1期人禽流感防治的培训,从而提高防治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及疫情处置能力。根据疫情形式及上级要求,进行SARS、人禽流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尤其要加强门诊收诊负责制,加强有关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非典型肺炎当日监测96人,发热病人96。加强2卫生室个监测点的工作力度,加强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卫生室监测点监测97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每个监测点补助300元继续每旬的非典监测报表的报告。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

1、狂犬病防治工作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以“动物和暴露人群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疫情核实、暴露人群规范化免疫和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按照省市区三级文件要求,我院积极深入开展狂犬病暴露后处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培训,规范化开展暴露人群处置,经常不间断的对门诊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每月的狂犬病报表上报工作。11年共计动物致伤人员84人,其中狗咬伤75人,猫咬伤9人。

2、流行性出血热防治

为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全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要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艾滋病防治

做好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对卫生院医务工作者的培训要做到有签到、试卷、小结,在做艾滋病的宣传工作中一定要把宣传单发送到村民手中,使村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建立和完善外来妇女常规检测机制。每季度对辖区内新来和以往未进行检测的外来妇女开展详细的摸底调查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xx年外来妇女2人,采血2人。至今摸底19人,采血10人,3人据采,6人外出。

五、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

20xx年我们做好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其他传染性腹泻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今年共培训二次,同时加强了全乡学校、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工作,建立健全晨、午检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6

为加强我县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检查,根据《2011年春季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开展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再接到市卫生局18号文件后,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联系市卫生局有关领导举行协调会议,研究制定了开展全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的计划及措施:一是下发文件明确检查任务;二是深入基层,部署督导检查工作;三是同统一要求,限期完成各单位自查任务。我单位组成2个检查组对我市辖区内中小学、(包括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农村学校)在自查过的基础上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学校57所,其中小学24所、中学32所、高等院校1所、农村学校3所、乡镇学校32所、县城学校22所。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的学校有55所,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的学校有52所,有专(兼)职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学校50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学校57所,有晨检记录的学校有57所,有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的学校53所。有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登记的学校38所。另外,我市还检查了学校二次供水设施(储水池)39个,学校基本能做好水池清洗消毒工作。并做到专人管理、加锁加盖。通过检查了解到,全市教育、卫生部门在学校传染病防治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

喜成绩,全市各级教育、卫生部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市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基本健全,并初步建立了相关制度,落实了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各学校都明确了疫情上报程序。学校内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进,食宿卫生和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绝大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课基本做到了三“落实”。各学校都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活动和渠道向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1、检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学校专职校医保健人员匮乏,疫情报告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够,影响了学校上述工作的开展,有待通过培训,逐步提高。

2、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定期体检有待加强,这一点农村学校尤其突出。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学校情况尤为突出。

三、下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加大我县传染病卫生监督检查力度,以学校为重点,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防患于未然,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就。

文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传染病,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回归分析,学生

中小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机体免疫力较低, 是各种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有关文献报道, 我国70% 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 80% 以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1,2,3,4,5]。为了解中小学生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行为特点, 发现当前学校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于2013年3月对河南省1个省辖市和1个县级市共10所中小学校学生的传染病知识和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按照国家卫生行业公益科研专项《学生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和相关标准研制及应用》课题组制定的《现场调查工作手册》规定的抽样方法, 在河南省许昌市 ( 省辖) 城区抽取3所小学、2所初中, 在长葛市 ( 县级) 城区抽取2所小学、1所初中, 在乡镇抽取小学、初中各1所 ( 其中许昌和长葛各有1所学校近3 a内发生过传染病疫情) 。小学调查四 ~ 六年级, 初中一 ~ 三年级, 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 共10所中小学校1 913名学生。其中城市学生1 065名, 农村学生848名; 男生1 042名, 女生871名; 小学生620名, 初中生1 293名。平均年龄为 ( 12. 99±1. 97) 岁。

1. 2方法统一采用国家卫生行业公益科研专项“学生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和相关标准研制及应用”课题组制定的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行为、在学校的饮食行为、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生病后的处理行为 ( 报告、请假) 、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因病缺课发生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调查前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 以班级为单位, 由学生自行填写匿名问卷, 现场收回。为保证调查质量, 每个调查点选择1名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质控员, 全程参与现场调查的监督指导及调查表的审核。

1. 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因病缺课发生的主要因素, 以 P <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 1 主要传染病症状发生情况 1 913 名中小学生中, 有 818 名在调查前的 2 周内身体出现过发热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眼结膜不适症状, 占42. 76% 。其中男生报告率为41. 11% , 女生为44. 8% ( χ2=2. 59, P > 0. 05 ) ; 城市学生为47. 3% , 农村学生为37. 1% ( χ2= 19. 77, P < 0. 01) ; 小学生为29. 5% , 初中生为49. 1% ( χ2= 65. 97, P < 0. 01) 。

其中出现过发热、咳嗽、头痛、喉咙痛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有601人, 占31. 42% ; 出现过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疾病症状的有306人, 占15. 99% ; 皮肤出现过疹子/疙瘩/水泡等症状的有64人, 占3. 35% ; 出现过结膜充血症状的有27人, 占1. 41% 。

2. 2因病请假发生情况42. 57% 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 a中请过病假, 其中男生报告率为46. 25% , 女生为38. 16% ( χ2= 12. 67, P < 0. 01) ; 城市学生为40. 58% , 农村学生为47. 55% ( χ2= 3. 84, P > 0. 05 ) ; 小学生为37. 54% , 初中生为44. 97% ( χ2= 9. 44, P < 0. 01) 。

2. 3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的知晓率最高, 占41. 46% ;人体腋下体温发热标准的知晓率为29. 69% ; 共用毛巾容易传染红眼病的知晓率为31. 21% , 以上中小学生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1) 。洗手有助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知晓率较低, 为15.40% 。以上4项知识题均答对者共155人, 占8.15%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 , 部分选项存在数据缺失。

2. 4个人卫生行为82. 85% 的学生回答在吃东西前每次/基本都会洗手, 91. 01% 的学生回答在上完厕所后每次/基本都会洗手, 76. 57% 的学生回答外出回家后每次/基本都会洗手; 7. 08% 的学生回答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 3. 45% 的学生回答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不遮挡; 6. 43% 回答经常在校外小摊购买小吃; 1. 21% 的学生回答在学校饮用未烧开的自来水或井水; 57. 05% 回答每次生病时都会或多数会告知学校教师 ( 或让家长告诉教师) , 其中2012年至今请过病假的学生中, 每次生病时都会或多数会告知学校教师 ( 或让家长告诉教师) 的学生占59. 04% 。不同性别、城乡、中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报告率比较见表2。

2. 5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学生回答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报告率最高是来自医生, 占73. 56% ; 其次为家长, 占72. 25% ; 第3位为教师, 占68. 17% ; 其他途径依次为网络 ( 57. 80% ) 、课堂和讲座 ( 57. 07% ) 、广播/电视/电影 ( 49. 79% ) 等。见表3。

对于喜欢以哪种形式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 有61. 47% 的学生回答为观看电视节目, 占第1位; 其次为网络新媒体, 占48. 48% ; 第3位为课堂教学, 占45. 18% ; 其他形式依次为专题讲座 ( 44. 66% ) 、多媒体录像 ( 42. 09% ) 、宣传折页/小册子 ( 35. 03% ) , 发送手机短信 ( 30. 47% ) 、现场咨询 ( 29. 21% ) 、广播 ( 28. 38% ) 、海报 ( 20. 94% ) 、文具 ( 18. 64% ) 。

中学生喜欢的 形式前3位依次为 电视节目 ( 67. 65% ) 、网络新媒 体 ( 59. 67% ) 和多媒体 录像 ( 51. 63% ) , 小学生依次为专题讲座 ( 55. 66% ) 、电视节目 ( 48. 54% ) 和课堂教学 ( 40. 29% ) 。

2. 6 因病缺课影响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2012年至调查前是否因生病请过假作为因变量 ( 是 = 1, 否 = 0) , 以性别、年龄及可能影响因病缺课发生的1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 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最后筛选出10项因素和因病缺课行为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 * P < 0. 05。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部分选项存在数据缺失。

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Stepwise法, 剔除和选 入变量的 概率为0. 05和0. 10) , 最后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有是否经常在校外小吃摊购买小吃、是否经常在校外饭馆/小摊吃午饭、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吃东西前是否洗手等5项。见表5。

3 讨论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态度, 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防控学校传染病流行的根本措施。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当前中小学生对于主要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 但总体知晓率较低; 在个人卫生行为形成方面, 城乡、性别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城市中小学生总体上好于农村学生, 女生好于男生, 小学生好于中学生; 不同性别、地域、学段学生所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存在明显不同。提示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存在不足, 应予以加强。在开展健康教育时, 应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人群采取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如电视、网络和课堂教学等, 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带病上课行为普遍存在。在2012年至调查 前请过病 假的学生 中, 有55. 71% 的学生在生病后或疾病未痊愈时到校上课, 有59. 48% 的学生发现其周围的同学在生病后或疾病未痊愈时曾带病到校上课。因病请假的学生在疾病痊愈到校上课时给教师交复课证明的不足30% 。提示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 将晨检规定落到实处, 全面建立因病缺课请假, 痊愈后返校时交复课证明制度, 减少或杜绝带病上课现象发生, 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症状监测是一种不依赖于特定诊断, 对目标人群中非特异性临床症状 ( 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 的发生频率进行监测的一种疾病监测方法[6,7,8,9,10]。与传统的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相比, 对群体聚集性疫情暴发的反应更为快捷、灵敏。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2012年至调查前中小学生因病请假的报告率为42. 57% , 调查前2周内身体出现过发热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眼结膜不适症状的报告率为42. 8% , 且发生的各种传染病症状以呼吸道疾病症状为主, 占73. 38% 。由于中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症状的发生率远高于因病缺课报告率, 因此, 在中小学校开展症状监测可以更早、更灵敏地发现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 提高突发卫生事件反应的及时性, 做到及时预警, 快速反应, 实现关口前移。近年来, 我国部分城市也尝试开展了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及预警工作[5,11,12,13], 收到明显的效果, 应在有条件的城市地区逐步推广。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8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对中小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并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县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至少安排一至两次专项检查,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学校(包括教学点)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防制工作进行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督改。每个学校每学期至少接受一次巡查(包括专项检查或督导检查)。学校要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要根据有关卫生标准加强对食堂、校园商店、教学场所、宿舍及其他生活设施的检查,要加强对食品及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把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状态。各地专项检查或督导检查的结果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予以公布。

各地各校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者要予以通报批评。对食品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预防措施落实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切不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要通过落实责任,严明纪律,加强督查,严格奖惩,真正把学校卫生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使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

同志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对学生、对事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为实现学校安全、教学安定、社会稳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篇9

篇一:小学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张庄小学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

学校由校长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搞好校园的环境卫生。组织对公共卫生设施的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建立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预防

1、学校利用网络、宣传橱窗、版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经常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灭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交通工具定期进行消毒。

3、加强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组织对校内环境卫生的督察,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实施整改。

4、总务处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定期组织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

5、加强每日晨检,及时了解缺席学生的原因。

6、对发现的一般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排除传染嫌疑前,不来校上课。

7、学校全体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四)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校医务室报

告。

2、学校实行首诊负责制。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及时限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单位报告。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根据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控制

1、凡发现无法确诊的患病及疑似病人,均应立即安排转定点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住院隔离治疗。

2、对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终末消毒处理。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3、学校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三、具体操作

(一)1、制定本预案目的是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本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传染病防控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理指挥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对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校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工作职责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系统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各自履行工作职责。校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工作小组工作,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全校应急处理工作;负责校内有关应急事件的信息收集、报送和发布,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学

校分管领导负责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接受属地管理;负责突发事件防治技术指导和医疗保障工作。全面负责教职工的防治工作。教室、实验室及办公室的防治工作由原管理(使用)组负责具体实施。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后勤物质保障。保卫干事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安全保卫工作。

(三)预防和应急准备

1、预防:

①学校组织开展日常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各类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

②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保障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③作好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发放告家长书。

2、应急准备

①学校逐步加强校医疗救治、卫生防护工作的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应急处理工作必需的医药、消毒用品以及防护器具作必要的物资储备。

②定期对校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并组织应急演练。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业务能力。

3、信息报告、报送与发布

学校组建传染病及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

①学校一旦发现疑似或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情况,在规定时限范围内,通过规定网络、电话、传真等方式向上级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②学校教职员工一旦发现有突发类似事件的可能,也有义务向有关领导报告,保证信息能得到及时准确收集,正确传递。

4、应急处理

①一旦发生传染病病情,学校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配合上级部门组织技术调查、综合评估、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②学校在接到政府、卫生和疾控中心有关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

实施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③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按照患病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根据应急处理需要,报请上级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④传染病发生后,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配合校医及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校医务室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防止交差感染和校内感染。应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⑤根据疫情如需对学校部分区域隔离、封闭,由疾控中心决策,学校负责实施。

张庄小学2014-2-15

篇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办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宣传,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

3、健全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报告。

四、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甲流感、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马上打“120”电话,送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五、应急处理报告流程

班主任——总务处——校长——片区督导组——镇卫生院—— 区教体局

2012年3月1日

篇三:学校2016年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

昌吉市第四中学2016年传染病防控

应急预案

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极具危害和影响作用。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为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此传染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安全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组织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二、应急处理预案

1.组织机构

组长:周东亮电话:***

副组长:高成军电话:***

马俊新电话:***

高德良电话:***

成员:高福萍电话:***王继新电话:***

温萍电话:***孙成芳电话:***陈春雨电话:***魏莉电话:***李淑燕电话:***马建玲电话:***马俊明电话:***赵连江电话:***

三.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1、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水痘,风疹、流脑、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如一个班级中有同时五人以上发烧或一个宿舍中同时有三人以上发烧,应启动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如多个班级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向教育局、当地卫生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

3、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医生立即通知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给出初步意见后,按医嘱立即通知出现传染病症状学生的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或生活老师、医生护送去医院。

4、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立即通知市疾控中心,按医嘱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医务室医生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5、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6、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应请示疾控中心及市教育局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科教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昌吉市第四中学

胡总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10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政策支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医学临床中, 主要是指长期性的、不能够通过身体功能的发展而痊愈的疾病, 通常主要是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 是我国医学临床中较为常见和普遍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展开了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饮食以及锻炼体系不够合理

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因素较多, 饮食以及锻炼体系不够合理是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老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逐渐转变, 高脂肪食物的过多食用将会使老年人的血液逐渐出现黏稠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老年人并发糖尿病等疾病[1]。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 饮食情况以及锻炼体系的不合理, 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1.2 肥胖的普遍和血脂情况的异常

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因素不仅包括为饮食以及锻炼体系不够合理, 同事也包括为肥胖的普遍和血脂情况的异常。近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 我国逐渐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进展, 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中发现, 肥胖患者易增加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风险, 极大程度上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2.1 政府缺乏对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

就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现状而言, 其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因素, 首先体现在政府缺乏对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使该项疾病防治工作能够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下, 得到全面的研究和防治。就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对疾病防治的支持态度而言, 目前政府部门缺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政策支持, 政府相关部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的认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无法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 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从而限制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2]。

2.2 疾病防治的资金存在不足的现象

在疾病防治管理过程中, 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是尤为重要的, 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就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现状而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资金存在不足的现象, 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经济投入,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经费仍然存在相对紧缺的现象[3]。现阶段我国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逐渐成为医疗卫生事业中比较重点的内容, 兵器采用按照服务项目收费的方式, 对相关的防治项目进行收费治疗, 疾病防治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疾病管理工作的推进。

2.3 疾病治疗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疾病治疗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是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人员在疾病防治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 就当前疾病治疗的发展形势而言, 发现部分疾病治疗人员并非是专业化的疾病专业人员, 对于相关的疾病知识不甚了解, 对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治疗等流程相对不熟。另外, 疾病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相对欠缺, 无法满足实际的疾病治疗需要, 因此限制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发展[4]。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对策探讨

3.1 政府要加强对疾病防治的支持力度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对策探讨中,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疾病防治的支持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政策支持, 是疾病防治管理的重要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出台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适应的政策和法规, 诸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机制和条例》等, 以此促进有利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5]。另外, 要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列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能之一, 制定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防治规范体系, 从而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发展。

3.2 提高疾病防治资金的筹资能力

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提高疾病防治资金的筹资能力, 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和渠道, 加强对疾病防治资金的管理以及收集, 能够有效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在现代化社会中,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效果不明显的工作, 当前我国慢性疾病在防治资金筹集过程中, 一方面, 可以通过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中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比例, 提高疾病防治资金的筹资能力;另一方面,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 可以与商业医疗保险等挂钩, 形成在市场功能经济条件下, 有效的多种筹资渠道, 由此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资金不足的问题。

3.3 加强对疾病治疗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疾病治疗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的培养, 是当前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关键对策之一。在加强对疾病治疗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培养过程中, 一方面, 医院部门在聘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工作人员时, 要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 通过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相对丰富的工作人员, 从根本上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 要对在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通过对其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提升疾病防治人员的疾病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从而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4 结语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 由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老年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 由此容易使老年人患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首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同时从政府缺乏对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疾病防治的资金存在不足现象等方面, 展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并从政府要加强对疾病防治的支持力度、提高疾病防治资金的筹资能力等方面, 展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郝丽娜, 胡镜清, 刘保延, 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现状和中医药的应用优势[J].天津中医药, 2013, 4 (2) :90-93.

[2]曾文娟, 曾金生, 王伟民, 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管理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 2013, 2 (4) :69-71.

[3]李文燕, 林曙光, 钟文玲, 等.福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 2016, 5 (1) :72-80.

[4]郭红梅, 孙晓云.卫生服务模式在二甲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3 (17) :17-19.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篇11

此次培训主要就几种较常见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讲解,目的不在于诊断疾病,而在于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 1 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香心肌炎及肾炎。

预防: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托儿机构应紫外线消毒。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接触后12小时内使用有效。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冬季。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潜伏期1—3天,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干咳。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年幼及老年患者,病情可更重,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痰,呼吸急促,紫绀等。

预防: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老年、儿童、免疫受抑制者是流感疫苗最适合的接种对象。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预防服药。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至40摄氏度。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疼痛明显。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预防:患者应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易感人群可服用抗病毒冲剂进行预防,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10天,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主要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等症状。发热后3—4天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2—5日出齐。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后3—5天,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疹先后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持续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10—14天。

预防: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症状的延长到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无并发症的患儿应在家中隔离。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疫苗。年幼体弱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五、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出诊前后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幼龄儿童多见,在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有较持久地免疫力。临床表现:

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预防: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做到患者隔离治疗,易感人群注射风疹疫苗,无条件可口服抗病毒冲剂。环境进行紫外线或消毒剂消毒。

六、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2—3天,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可达39度左右,有咽痛,吞咽痛,第2日出现皮疹,开始出现在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疹退后开始脱屑。

预防:应对病人进行6天隔离治疗,对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病人应戴口罩。

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又叫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昆虫等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4小时,最长6天,起病急,迅速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痛,流泪,2-3天后结膜下出血,儿童病程短,一般2—3天,成人可长达1—2周。

预防:确诊患着应隔离治疗,禁止去公共浴池及游泳池,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煮沸消毒。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加强眼科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学校应倡导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要用肥皂勤洗手,勤洗澡,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八、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甲肝:急性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故注意饮食卫生。

2、乙肝:通过体液传播,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相同。

小结:多数传染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应当加强环境消毒和室内通风换气。为预防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清洁水和肥皂,鼓励学生勤洗手。多数疾病早期都有发热或出疹,学校负责晨检工作的老师一旦发现这些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乙类有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11种,共38种,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该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 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医疗机构在发现甲类(包括乙类种按照甲类管理的几种在内)传染病时要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强制隔离治疗。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我县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如下:

一、各学校要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传染病防治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晨检制度等,安排专人负责传染8 病防治工作。

二、各学校、幼托机构应认真实行晨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长期开展,每天汇总晨检情况,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县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报告。

三、按照制定的卫生消毒制度,有专人负责定期对校园环境、课桌椅、幼儿玩具、学生宿舍等消毒,要使用正规有效的消毒药品,并做到消毒范围全面彻底,消毒后认真做好消毒记录。

四、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卫生院的联系,学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五、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做课程安排,及时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假学生要追查病因,做好登记,以便计算隔离时间。

七、按照罗卫办发【2006】115号文件《罗江县卫生局、罗江县教育局关于实施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托幼机构每学期对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各学校每年秋季开学对一年级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做好登记,登记表内容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年级班级、是否有接种证、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4针)、百白破疫苗(5针)、乙肝疫苗(3针)的接种情况。接种证上有接种年龄规定,该接种未接种的应及时到医院或县疾控中心补种。

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应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各级各类学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

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四、学校要进一步落实“晨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做好补种工作。

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卫生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学校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食堂要讲究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学生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那些玩忽职守,导致传染病疫情扩散流行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隔离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以下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一、学校制定有消毒隔离长效管理制度。二、一旦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传染病病人。

三、明确责任部门及职责

1、学校卫生老师为消毒隔离责任人,负责督导校内落实消毒措施、检查消毒工作质量及效果评估。

2、落实专(兼)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专(兼)职消毒人员需经过专项业务培训,掌握消毒工作基本技能,并能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认真操作。

四、预防性消毒 每周一次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常规的消毒灭菌工作。

五、传染病消毒 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学生(教师)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进行疫源地消毒,并以公用教室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在全校实施终末消毒。

六、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备有必需消毒灭菌器材 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备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上一篇:ipo建议书下一篇:文明交通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