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精选8篇)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篇1

简介

息烽集中营四面崇山峻岭,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地形隐蔽险要。息烽集中营本部控制面积约2千方千米,设监狱八栋四十三间。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义斋”为女监狱。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息烽集中营所关押的则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称之为“大学”,而留学则是处死的黑话。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府,并实行白色恐怖,陆续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贵阳息烽关押。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时,仅有72人被转移到重庆军统所属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关押。息烽集中营被困禁的人员可分为四种类型:

1、从各地逮捕来的共产党员,如工农红军第一路总指挥部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西北特别支部委员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许晓轩、刘丕光、文泽等;

2、抗日将领和社会各阶级的爱国知名志士,如杨虎城、黄显声、徐林侠、杨醒民、邓演达、马寅初等和去延安路上被拦劫逮捕的热血青年;

3、在军统内部犯有错误的特务和所谓的军统内部的动摇分子、被戴笠等奸污后抛弃的青年妇女、有失蒋介石和军统面子的人(蒋介石的胞兄郑绍发等人)以及社会上被军统怀疑泄露集中营秘密的人;

4、外籍人员,如俄国白俄中的流浪贵族、军人、神父、捷克进步人士、西班牙商人和世界各地回国参加抗日和探亲的华侨等。被关进集中营的人有的被酷刑折磨致死,或被暗杀,集体枪杀。1997年5月,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国务院公布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贵阳市将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列为当年15件实事之一,投资400多万元修复了集中营营区旧址,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也修复开放。一个占地80多亩,包括英烈事迹陈列展、营区、烈士陵园和玄天洞等“一线四点”参观线路的大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初具规模。息烽集中营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息烽集中营旧址这个无数革命先烈斗争和流血的地方,解放后一直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和保护。

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集中营旧址和玄天洞),1996年底,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息烽集中营作为省、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拨专款400多万元,由中共息烽县委和县政府负责修复。1997年5月29日,修复后的息烽集中营旧址举行揭幕仪式,正式对外开放。揭幕仪式由省发常委、贵阳市委书记王三运主持,省委副书记王思齐发表了讲话。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揭幕仪式。参加揭幕仪式的还有特邀幸存者王品

三、侯仁民、孙孟达、刘谦和烈士亲属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贵、儿子杨拯中的夫人陈因,车耀先烈士的女儿车崇英、车毅英,“小萝卜头”的哥哥宋振镛等20多人。当天下午,在贵州检查工作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专程从贵阳赶来参观息烽集中营旧址。

1997年7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贵州视察工作时也专程参观了息烽集中营旧址,并题词“息烽英烈激励人民勇往直前。”自1997年10月至今,先后到息烽集中营旧址参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吴邦国、罗干、布赫,参观过息烽集中营旧址的还有中央机关的其他领导同志。他们对息烽集中营旧址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了加强对息烽集中营旧址这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经上级批准,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除已修复的集中营旧址区外,还包括辅助设施广场、群雕和展厅几个部分。玄天洞

玄天洞位于南望山山脉一段山腰处,距息烽集中营14公里,也算是息烽集中营的一个部分。这是个天然的大岩穴,洞内宽敞,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此洞没有别的出口,进深约130余米,洞口高约15米,最宽处54米,像一个巨型的窑洞。

现在的玄天洞,因为旅游开发,已经没了昔日那种阴森恐怖、潮湿瘴疬之气,洞厅很干爽,按旧时格局重新修复的洞内建筑使这个大洞厅显出了些人文之气。一条平整的沥青公路回环盘旋于山间,直达洞口;洞口有一个宽敞的坪台;坪台边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樟树,据说有500多年的树龄了;洞口前壁上有不少过去名人的题刻如“玄天古洞”等。洞所在的位置很高,站在洞口,可以看见很远处缥渺的雾岚在透逸雄浑的层峦中变幻;周围则是青翠欲滴的群山。

玄天洞最早的名气,乃是因为它是一处自明朝末年开始建立的道观。这个洞发现并利用,始于兵荒马乱的明末,事主是一位由四川避祸而来的道人,名叫半月。他行经此地,觉得这里是一个避世修仙的好地方,于是请来工匠,始建了两间称为“木皮庵”的小木屋,供奉玄天大帝,以此传道。日后香火渐盛。至清乾隆年间,地方人士捐资不断扩建,方圆数百里香客络绎于途。至民国,玄天洞中的建筑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有玉皇殿5间,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9间,还有厨房等大小数十间殿宇,一度香火鼎盛。而玄天洞后来的名声,却是因为它作为一个罪恶的囚笼,作为统治者迫害抗日志士,扼杀真理,扑灭正义,摧残人性,剿杀自由的牢狱。1938年,玄天洞的道观没有了,香客与香烟绝迹了,国民党特务赶跑了道士香客,拆毁了殿宇,那寄托着人们人间希冀和念向的清静之地,一夜间变成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黑暗牢笼。当时的息烽,小小的县城仅有2000多人,而国民党的军警宪特,就驻有15000多人。这里设有军统的魔窟息烽集中营,也是国民党军统的大本营。息烽仿佛成了鬼魅的世界。作为集中营的一部分,玄天洞所在的南望山上,更是人迹罕至,路道不通,荆丛莽莽,荒凉肃杀,阴气森然。曾是“洞天福地”的玄天洞呈现出阴风惨惨,地狱般的样貌。1939年初,为民族大义,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迫蒋抗日的杨虎城将军与他年轻的夫人谢葆真和儿子拯中,被国民党军警押进了这个黑暗的牢狱。当时的洞中,洞厅右侧建有一排木房,谓之右厢房,禁拘着将军一家三口;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带着30多名特务也住在这厢房里,对之严加看守。洞的左侧,也建有一排木房,则是一个宪兵中队的队部。

1936年西安华清池的兵谏,曾震惊了世界,中国的历史从此得以改写。一代叱咤风云的战将,一个为民族立下了伟业的人,倏忽间变而为囚,杨将军是怎样的感受,是怎样的悲愤和绝望,我们实在难以体验,只能凭想像去臆度了。整整 8年的时间,被禁闭在这阴暗潮湿的洞穴,不能与外界沟通,除了相濡以沫的夫妻外再无亲情,没有人语,没有信息,没有欢乐,没有战死疆场的快意与机会。疾病的折磨、特务的迫害、对于民族前途的忧戚与悲情、往事的惨痛……这是一个死灭的时空。杨虎城、谢葆真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及至百病丛生,是自不消说的。然而,更大的摧残还不是肉体的生命,而是对于心灵与意志的折磨,是对自由的剥夺。在这样的禁锢中,这位西北的硬汉变得沉默寡言,尽管如此,他还心系抗战,时时血涌于胸。有一次特务头子戴笠到玄天洞来检查监守,杨虎城对他大声喊道:“你回去告诉蒋某人,要么放我回去抗日,要么干脆把我杀了!”这是灵魂的呻吟与泣血的吼声…… 《忠魂曲》群雕

群雕《忠魂曲》耸立在广场中央,背对营区,由基础、底座、雕像三部分组成。群雕用红色石块拼雕,正面雕塑了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他们虽然身披锁链,受尽酷刑折磨,但高墙关不住革命者的必胜信念,酷刑磨不灭革命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先烈们欲冲破牢笼的造型充分表达了息烽集中营内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坚决反抗斗争精神,后面是高墙、铁链的造型,代表息烽集中营这个当年军统魔窟。整个雕塑在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应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努力奋进。

展厅

展厅在广场右侧,有放映室和展厅两部分。放映室对观众放映专题片《烽火不息》,系统地介绍息烽集中营的历史和设施,重点向观众介绍了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张露萍等七烈、宋绮云、“小萝卜头”以及其他烈士的生平和斗争业绩。展厅内的展柜里还展出有8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车耀先自传手迹、杨虎城遗物和其他烈士遗物等,还有已是海内外孤本的《复活月刊》三期。这些都是息烽集中营这个军统魔窟的见证。去年,礼堂修复,展厅即还至礼堂内。

这里保存着昨天,但它更在告诉我们应如何对待今天。

缅怀厅

缅怀厅供奉着30位革命先烈的灵位。他们都是已查明的曾在息烽集中营关押过的。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为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富强,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建筑

息烽集中营的建筑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主要是以木房结构为主。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篇2

口述历史是利用笔录、录音、录像的方式,访谈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关者,并对其口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果和观点[1]23。近年来,口述历史的采集对革命纪念馆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丰富革命纪念馆馆藏资料,可以修正文献记录;走访历史见证者可以获取信息使得革命场景复原;收藏口述历史访谈,将之多媒体宣传,使得展览形式更加多样化,教育形式更加生动化。可见口述历史采集对于革命纪念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有价值。

一、当前革命纪念馆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革命纪念馆是对革命文物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藏、陈列以及文化传播,为大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文物征集工作是革命纪念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物藏品的多少直接影响革命纪念馆的宣传、陈列及研究的进程。现如今,我国革命纪念馆收藏的文物藏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途径:通过国家文物局直接部署协调,其他地方各相关纪念馆之间相互划拨与交换文物;不通过国家文物局,直接由地方相关政府调拨和移交;经大规模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考古调查、发掘,获得大量历史文物。纪念馆研究人员到民间收购流散文物;接受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赠[2]34。可以说目前革命纪念馆所展出的珍贵文物都是以上途径征集的。然而,限于革命纪念馆的特点与性质,许多纪念馆仅仅满足文物物品的入藏,忽视征集工作过程中的有关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恰恰使得文物藏品的内在价值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没有呈现活态的历史原貌给参观者。

革命纪念馆陈列主要以原版的文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场馆主题、序列和要表达的艺术形式组合形成,配合适当辅助展品,进行直观教育、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3]56。长期以来,纪念馆一直沿用着实物、说明牌、藏品柜式的陈列样式,千遍一律的展览形式难免会让观众觉得乏味。传统的革命纪念馆并不重视与现场观众的深层互动,观众进入馆内常常参观到的是静态的展品和文字,这也就在一定层面上说明观众只是了解到展品文物的表面特征和表层意义。

作为人民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课堂,开展革命教育宣传是革命纪念馆的首要工作之一,其中展览讲解是必要的途径。进纪念馆的观众通过参观和聆听讲解员讲解,有效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然而纪念馆在进行教育宣传时,往往忽视了讲解人员的业务素质,许多讲解员讲解时,像学生背书,照本宣科,没有投入真实感情,熟悉历史的观众听了会觉得枯燥乏味,不熟悉历史的观众听了会对这段记忆印象不深。还有些讲解员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被观众问倒,参观效果非常尴尬。还有些纪念馆有参观时间的限制,加之观众群体之间参观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讲解员只能挑重点文物进行介绍,无法全面的传达信息,没有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作用。

二、口述历史采集对革命纪念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丰富馆藏文献史料。与传统意义的静态文物展品和文字相比,口述历史采集往往是活的史料的记载,并且在口述记载中不断地丰富补充,甚至是改变文本资料。静态的历史文字资料,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地证明历史展品它“是什么”,却不能生动地解释它“为什么”或是“怎么来的”,过多的历史背景铺叙,往往会造成较为模式化的陈列形式。从我国的革命纪念馆馆藏资料来看,大部分资料是从国家机关、研究机构、民间社会以及海外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私人收集的,但文字和照片只能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一小部分概貌,特别是一些大的历史事件在当时民间的反响却无从考量。针对这一问题,许多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史学者提供了有意的启示。学者们认为口述历史可以全面再现历史原貌,反映其真实的场景,同时可以更好地表达其历史见证者、创作者、传播者的心路历程,从而能够深刻地揭示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世事变迁的渊源。这种活态化的口述记录,为博物馆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基础。

2.陈列形式多样化。(1)陈列场景复原化。宣扬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建立革命纪念馆,而且可以通过在充分尊重原物原貌的基础上恢复历史场景使得纪念馆展览形式更加生动化。口述历史的重要功能就是印证文字史料与实物资料,通过采访老一辈的革命者,他们通过陈述历史经历,回忆革命旧地,纪念杰出英烈。例如新疆的军垦博物馆,作为解放后的新一代革命性纪念馆,其基本陈列结合多媒体、油画、微缩场景等再现了兵团发展的全过程,在筹建过程中,馆内工作人员走访了大量当时扎根边疆的老兵,根据他们口述的历史,具体到一张地图、一张旧照片的摆放位置,都力求按照本来的面貌给予复原,使得当时兵团军垦历史真实地展现在馆中,参观者犹如身临其境。(2)多媒体展览生动化。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革命纪念馆开始采用多媒体展览形式进行直观教育。例如利用录音、录像的大屏幕滚动播放,屏幕中历史亲历者在生动地描述,画面重归当年的历史场景。还有许多革命纪念场馆专设多媒体展览室,利用投影仪展示三维动画或采访录像、视频、图片、录音,数字化技术结合图、文、声、像以活态的形式进行导览,参观者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展品,加之这些口述史料视频大都来源于民众,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内容鲜活有趣,这不仅使得纪念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而且拉近了观众与纪念馆之间的距离。

3.提高宣传教育工作。革命纪念馆作为承载历史积淀,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课堂其主要的职能莫属于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服务广大社会群体。传统的教育宣传途径大致通过两种途径:(1)馆内讲解员依照场馆陈列内容进行整体讲解;(2) 游客依照文物说明牌自行浏览。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建筑设施老化,讲解人员的服务水平低下,展览形式过于陈旧呆板,恰恰影响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就目前来看,纪念馆多展示的是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许多亲历者还幸存于世。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革命纪念馆可以邀请这些亲历者到馆讲解,口述他们历史记忆,向观众讲述馆内珍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畅谈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对特殊的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亲历者的讲述,馆藏文物就不再是静态的展示,每个故事都会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口述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自然会进一步拉近,这些都能更好地达到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口述历史纪念馆化的前景与意义

1.开发和利用纪念馆口述史料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纪念馆常常扮演着“文物仓库”的角色,许多文史资料被束之高阁,研究者和场馆建设者往往重视展品的保管、保护,却常常忽视纪念馆潜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科研功能,严重影响了纪念馆文化教育职能的发挥,所以口述史料立体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纪念馆的各种历史人物相关口述史料,包括访谈的录音、视频以及文字记录整理的材料,均应备份储存于口述史料库中。这些口述史料利于信息资源发布、纪念馆展览、口述历史书籍、广播或专题纪录片的制作及公开展示。(1)信息资源发布。资料编辑整理后的口述史材料,定期专业策划、设计分类,根据纪念馆相应活动和节日,上网发布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服务公共群体。(2)纪念馆展览。口述史料库中各种图片、影像、实物等原件资料可在纪念馆相关展厅中保存并展出,对较为经典的口述事件记录补充到展览说明牌中。(3)编纂口述历史书籍。可以将经历相同历史时期的群体的口述资料文字附之照片编纂成书存于口述史料库中供参观者浏览。这类历史书籍突破历史书模式化的局限,还原真实历史场景,突出特殊人物背后的故事,可读性较强。(4)专题纪录片的制作并展示。专题纪录片可呈现历史画面的原生态魅力。许多口述者年事已高,无法动笔记录历史事件,只能进行口头表达,专题录像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加工制作并在纪念馆中展示,这样可以吸引观众前来参观,拓宽纪念馆宣传渠道,扩大纪念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纪念馆口述史料的数字化建设。与传统纪念馆所陈列文物展出形式不同,纪念馆数字化建设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纪念馆参观时间的限制,甚至解除地点空间的束缚,从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馆藏信息。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结构、平台搭建、资源建设等,也是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及纪念馆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集体表现,它将承担信息资源的收集、保护、管理与利用功能,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种全新理念和方法[4]110。这种方法使文物标本形象与藏品说明结合为一体,利用网络云端共享存储资源,这要求纪念馆将口述史料的图像、文字、录音等统一保管、存储管理,以供参阅者随时调阅。虽然数字化的陈列展览在展品的形态方面稍有欠缺,但是仍旧可以满足观众直观阅览需要,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纪念馆能在藏品文字方面提供丰富的说明和分析。这种集宝贵的文物标本形象与其说明为一体而又突破了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方式,不仅为观众浏览提供方便,同时也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口述历史工作者的专业修养。较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口述历史就是简单地历史还原,口述历史整理者仅仅是根据录音对话,整理成文字然后呈现出来。其实,对于口述史学工作者来说,受访者所口述的“历史内容”需要后期仔细地甄别,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而去刻意曲解口述资料。对于较为敏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不能因一家之言去下定论而是应采访多位历史相关人物做进一步调查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在这一目标基础上,口述采访过后的材料分析加工过程还需进一步加强,所以建立一批专业的口述史学专业队伍至关重要。革命纪念馆应定期为业务人员开展口述历史培训,例如学习如何设计访谈大纲,怎样运用访谈技巧,访谈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访谈后的录音或视频材料如何记录并转化成有深度见解的文字资料等。再者,由于口述历史具有源于采访者记忆、主观性较强、不够稳定等特点,故不断受到人们的怀疑和误解[5]155。所以,加强口述史专业队伍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也很重要,口述工作者可以学习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通过对不同口述文本的解析,追溯历史真实渊源、政治信仰、民族特性等,从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推进口述史工作的发展。

口述历史是一门实用性历史学科,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是指以录音、录像或笔录方式,收集整理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对话,所得的口述史料经挖掘分析后运用于纪念馆的文献补充、文物征集鉴定、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然而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独特学科体系,今后如何将口述历史与革命纪念馆很好地有机结合,如何利用规范的口述历史研究促进纪念馆各项业务的发展,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传媒技术和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发展,以传统陈列文物为己任的革命纪念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口述历史作为活态的传播媒介,有机的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在一起,不仅愉悦观众的感官与认知,而且益于场馆建设和红色教育工作。本文在分析现今纪念馆建设现状及问题基础上,突出了口述历史对革命纪念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村民自费建起革命历史纪念馆 篇3

矮岭村有“东江红都”之称

矮岭村是一个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老区村,从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时期开始,该村村民就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中去。大革命时期,矮岭村是惠州地区革命策源地。1926年,矮岭村成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矮岭村农会,会员达200多人。1928年春,该村建立起中共矮岭支部,党员有10余人。1929年,中共惠阳县委机关在该村办公,这里成为指挥惠阳土地革命的中心。1940年,中共前东特委(东江前线特别委员会)设立于此,领导东江人民抗日游击战争。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矮岭村曾多次成为惠阳乃至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因此有“东江红都”和“小延安”之称。

教育后人永不忘光荣革命传统

革命战争年代,矮岭村有11位村民为国捐躯。然而,矮岭村的革命斗争历史和烈士的英雄事迹,都是靠村里的老人们口口相传,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文字记载。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党员、老游击队员相继过世,曾经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战斗故事就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如今年轻一代对矮岭村的革命斗争历史知之甚少。”村民小组长黄海兴对我们说。所以,村里的老人和不少村民觉得,很有必要建一个纪念馆。

意见统一后,从2005年起,村民小组就开始筹集资金和展馆用地。2009年8月,总投资约300万元、面积280多平方米的矮岭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并且先后被区、市、省三级党史研究部门授予“党史教育基地”称号,每年都有不少党员群众前来参观。

离休老人当义务讲解员

说到矮岭村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自然会提起年逾八旬的老人黄伟彬。黄伟彬是土生土长的矮岭村人,父亲是当年农会的骨干分子。他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惠州市畜牧局离休,本来大可在家里颐养天年。可是,一种使命感让他“闲不住”。他隔三差五回到矮岭村,同村干部商量建设大计。他主动提出为村里编写村革命斗争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编写出近2万字的《矮岭村村史》,得到区党史研究室的好评。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即将完工,他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筹划和布展任务。纪念馆建成开放后,为了方便前来参观的人,做到随叫随到,黄伟彬干脆搬到村里来住。

“我要在有生之年做好这份工作,让矮岭村的革命历史一代一代传下去!”黄伟彬老人这样说。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篇4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

绥德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陕北党、团组织的创始地,是大革命时期陕北革命的活动中心,是土地革命时期陕北最早开辟红色苏区之一,是抗战时期河防保卫战的指挥中心,是解放战争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大后方。长期以来,绥德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陕北革命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的历史长河中,数万名绥德儿女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1455名绥德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自由谱写壮丽的篇章,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功勋,为了继承革命前辈遗愿,激发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热情,特创办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建于2008年,由榆林市发改委振兴南部办投资,绥德县人民政府主办,于2010年底动工,在原绥德警备司令部旧址上改造而成。展馆占地3260㎡,总投资1200万元。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内容共分两大单元七个板块,选取民主革命时期绥德革命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历史史实,客观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着力打造县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

一、绥德党团组织的创建及其活动 1924年夏,李子洲接办省立四师,在北京区委和李大钊的帮助下,聘请王懋廷、田伯英等一批共产党员及民主人士杨明轩、常汉三等为教员,以办学为依托,积极筹划创建党团组织事宜。1924年秋冬,中共绥德党的组织在四师内秘密成立,成为陕北及西北地区最早党组织。与此同时,团的组织也在四师建立。党团组织的建立,使四师的革命活动焕发出蓬勃生机。党团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为绥德及陕北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注入了不竭动力,四师成为陕北革命的活动和领导中心,成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李子洲、王懋廷在四师建立党团组织,点燃了陕北革命之火,培养了众多的革命后备力量,为后来西北红色区域的开辟及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雄厚的组织基础。

三、绥德红色区域的开辟 土地革命时期,在陕北特委和中共绥德县委的领导下,绥德的革命斗争由城镇转入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广大乡村,逐渐开辟红色区域,组建革命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中,以崔田民、霍维德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为绥德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的革命功勋。

四、刘志丹及西北红军在绥活动史略 刘志丹、谢子长不仅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者。陕北特委成立前后,刘志丹、谢子长曾多次来绥德进行革命活动,在创立以绥、清及安定为中心的陕北苏区的斗争中,留下不少有关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故事。第二、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刘志丹、高岗率西北红军主力在绥德发起了消灭东线“围剿”红军之敌的著名的黑圪崂山战斗,取得了辉煌战绩,极大地鼓舞了陕北人民的革命斗志。东征战役中,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在打通陕北与神府苏区通道过程中,数次阻击国民党军于绥德县境,谱写了一曲曲红军将士悲壮的战斗之歌。

五、绥德警备区

绥德警备区是抗战时期经国共双方协商后划出的八路军军事管辖区,范围包括绥、米、佳、吴、清五县。其领导机关绥德警备司令部设于绥德城疏属山上的仓房圪垯。警备区是八路军抵御日军西渡黄河侵犯陕甘宁边区的战略屏障,其安危直接影响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安

全。中央军委先后派陈奇涵率八路军后方留守部队、王震三五九旅、高士一独一旅驻防警备区。各驻防部队胜利完成了保卫河防、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警备区民主政治及经济建设、剿灭政治土匪等党中央付于的历史使命。三五九旅驻绥期间,与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解放了绥德。王震将军与国民党绥德督察专员何绍南斗智斗勇的故事,在绥德民众中广为流传。在绥德警备司令部旧址上,再现三五九旅当年雄姿。

六、绥德分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繁荣时期 结束了警备区的双重政权局面后,为绥德地区的民主政权建设扫清了障碍。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绥德分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习仲勋为首的新一届中共绥德地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号召,大力发展生产,全力改善群众生活。短短的两年多时间,绥德分区的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拥护。

七、抗大总校在绥德

四十年代初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从华北敌后迁至绥德办学。在全民抗战的特殊年月,抗大广大教职学员克服办学中的重重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计划内的全部学业,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抗战胜利后,抗大学员从绥德陆续开赴抗日战场,参加对日军的最后一战。

抗大在绥期间,积极参与地方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为警备区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抗大事迹感染了绥德民众,抗大风貌激人奋进,抗大精神鼓舞了一代青年。回顾抗大岁月,珍惜美好今天。

八、毛主席转战陕北途经绥德

解放战争时期,为牵制国民党兵力,支援全国各战场,毛主席率党中央机关及解放军总部转战于陕北大地,途经三十八个村庄。曾先后在绥德的田庄、李家崖、黄家沟、延家岔、吉镇、狮子塄等地留宿或歇脚,毛主席每到一地,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打败国民党及胡匪军的信心和勇气。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每到一处,不仅留下了他们珍贵的足迹,也为当地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回首往惜峥嵘岁月,展望明天幸福生活。

老刘

参观息烽集中营有感 篇5

——江伦生 2014年4月4日

按照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教育活动的要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于2014年4月4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息烽集中营进行参观学习。

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国民党于抗战时期在贵州设立的一所特别监狱、秘密监狱,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监狱系统称为国民党军统的三大集中营。其中息烽集中营规模最大。在这里先后关押了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将领等1200多人,屠杀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这里的犯人大多是被视为“情节严重的政治犯”,如爱国将士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罗世文、许晓轩、宋绮红全家和韩子栋等知名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人士。

来到至今仍保存完整的集中营营区,心情格外沉重,一座座土色的围墙,黑漆漆的瞭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更有让人毛骨悚然的“猫洞”,那就是曾经对所谓的“政治犯”严刑拷打的地方。当听到讲解员讲到其中有一种最残酷的刑法“披麻戴孝”时,我们的眼前呈现一副血淋淋的场面,刽子手们用辣椒和辛辣物品涂抹在已打得皮开肉绽的革命者身上,再用纱布紧紧缠绕抛臵于烈日曝晒,过了多天后,当纱布与肉长在一起时再一层层剥开……只要犯人一旦被关

进来,注定无法活着走出去。

我们何曾经历过这些残酷血腥的虐人待遇,试问当时的革命烈士是抱着怎样的决心和信念,才挺过这种地狱般的煎熬和折磨,才选择这样艰辛没有自由的道路?他们同样渴望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样渴望享受自由的阳光,但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抱着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建设新中国,解放全人类而走上了这条革命道路。

正是因为这些先烈和仁人志士拋头额、洒热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抱着对党的忠贞和坚定的信念,才换来今天如此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此我们应倍加珍惜。

通过参观,时刻警示和启示我们:对比过去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微不足道,要时刻谨记,现在的社会和谐,安定团结,都是当初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在如今和平年代,正是缺乏了这种精神和信仰。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对党的忠贞和坚定的信念,要有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坚持党的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我们时常要重温历史,接受历史的启发和教育,时刻勉怀革命先烈,努力学习,纯洁思想,加强党性修养。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奉献唯上,加强与百姓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名所系,延续先辈们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无怨无悔,带着他们的理想信

参观息烽集中营心得体会 篇6

2012年6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息烽集中营的红色之旅,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其中红与黑的斗争异常的激烈,革命烈士们坚贞不渝的信仰更让我感动,国民党的非人折磨手段则让我更加愤慨,而就是这一墙之隔,注定革命烈士们将流芳百世,永存人生,而国民党的左翼积极分子注定遗臭万年,永远被人唾骂。

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政府利用一所地主的园林改造而成,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于西南大后方三座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对内称“大学”,与其齐名的还有重庆白公馆-中学,和重庆望门龙看守所-小学。内部之间的转监称为升学,如果被残害死在监狱内,称为留学。在这里先后关押了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将领等1200多人,屠杀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这里的犯人大多是被视为“情节严重的政治犯”,如杨虎城及其家人、罗世文、许晓轩、宋绮红全家和韩子栋等知名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人士。一座座土色的碉堡,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不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布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漆黑的哨兵楼依然矗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三步一岗,五部一哨的骇人场面。只要犯人一旦被关进来,注定无法活着走出去。

走进集中营,“抬起头来”四个大字就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它是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一种“洗脑”策略,意为“抬起头来觉悟才有新生”,可他们殊不知我们共产党人那坚定不移的爱国信仰是不会被任何因素所动摇,他们的任何威逼行为都是无济于事的。往前走迎面看到的是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的监狱,被他们美其名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这里曾留下了“小萝卜头”玩耍和传递信息的身影和足迹。更让人难忘的是,是被称之为“猫洞”的地方,里面的刑具令人发指,披麻戴孝、老虎凳、辣椒水,关水牢,吊囚笼。看着这一幕幕,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烈士当时所受到的非人折磨,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腥风血雨。当听到讲解员讲到“披麻戴孝”的这种刑法时,我们的眼前呈现一副血淋淋的场面,刽子手们用辣椒和辛辣物品涂抹在已打得皮开肉绽的革命者身上,再用纱布紧紧缠绕抛置于烈日曝晒,过了多天后,当纱布与肉长在一起时再一层层剥开……讲解员讲着,我们却无法再看下去,听下去,因为我们的心脏不能承受这残酷刑罚的描述。我们不禁要扣问:在自由和信仰面前去选择怎样的路。我们知道没有信仰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可没有自由的人生呢?不愿去想,望着林间或浓或淡的雾气,心遽然紧的不能再紧,呼吸有点困难,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充分享受自由和阳光的我们无法承受这种压抑,随着那人流向前走,向前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腔热血和远大的理想抱负,都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他们有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也深知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当他们入党的时候或走出革命这一条路时,他们就作好了为国为民牺牲的准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怀抱着主义、理想和必胜的信念,在非人的折磨和血腥的屠刀面前没有屈服,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心如刀绞,身上泛起一阵阵寒意。在“大学”内的一个面积不大的人工湖,周围林木葱葱。湖中所立石碑,是当年特务头子戴笠的手迹:“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提醒着我们在这枝蔓下的罪恶!

看了很多的图片,听了很多的故事,参观了一个个牢房,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每一个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每一段写满了不屈和抗争的历史都被我们铭记和回味,老虎凳,辣椒水这些灭绝人性的刑讯;关水牢,吊囚笼这些丧尽天良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盲目崇敬,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走出集中营回头看,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的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都是当年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先烈们当年毅然决然的舍去自由、舍去生命,为的就是现在的安定团结,我们要谨记先烈们的事迹,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脱离低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当想到我们的小烈士小萝卜头,才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就随父母被抓到狱中,一起和妈妈住在“义斋”中,一直到四五岁都还没见过男牢中的父亲,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是他的身体长的头大身子小,面黄肌瘦,因而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当听见解说员说小萝卜头还没到九岁就被特务分子杀害时,心情很难过。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又一次的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是当时小萝卜头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而我们又有多少同学好好的利用了这么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呢?利用这么好的一个环境我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国家有利也有社会的事!作为学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美好的生活环境来好好学习!

当今的时代是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条平淡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今在这个和平年代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应该坚持怎样的党性,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作风,这其实是一个摆在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值得深深思考的课题。

参观息烽集中营有感作文600字 篇7

周末,爸爸带我去参观了人间地狱DD息烽集中营,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触动,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息烽集中营是干什么的呢?玩的?当然不是,原来它是关押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地方。它是国民党1938年一月建成的,残忍的国民党还设立了很多种对付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酷刑。第一个是吃汽水:用辣椒粉兑水或酒,从鼻孔灌入;第二个是喷鼻香:用香一束,点燃后装入竹筒内专门熏鼻孔;第三个是坐飞机:就是两手反绑悬吊:第四个是半边吊:悬吊一手一脚;第五个是老虎凳:就是在脚下垫砖;第六个是猴子搬桩:用两手大拇指捆在一根劈破的木棒上,中间使劲撑开;第七个是打针:在十个指间打入钢针或者竹签;第八个是披麻戴孝:也是最痛苦的一个,先反身上扎烂,然后用胶水把麻布贴在皮肤上一块一块地往下撕……

我觉得里面有一个叫宋振中的小朋友很惨很可怜,他因为营养不良所以头很大,像一个小萝卜,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这个孩子就出生在监狱,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从来没喝过牛奶,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连什么是点心,什么是水果都不知道。因为他是小孩子,所以可以在整个息烽集中营内走动,成了集中营里的.小小情报员。小萝卜头非常爱学习,集中营里有一个叫黄寅生的先生看他这么爱学习,就主动地教他学习知识,只可惜小萝卜头很不幸,才九岁就被枪杀了。

监狱里的房子非常破旧,房子外面不远的地方就是行刑的地方DD猫洞。很多共产党和爱国人士都牺牲在那里,革命烈士们生活苦不堪言但却都宁死不屈。

我觉得国民党真是太残忍了,自己都是败军之师了,还这样对待共产党人,太可恶了!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篇8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近期,我深入学习了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文章,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有关内容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巩固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转型期,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深入学习领会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我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了党史,我了解了共产党从当初一大南湖的几位代表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伟大过程,我也从当初提出疑问“共产党为什么行”到坚定自信地说“共产党一定行!”这个“信”是信仰信念信心,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个“信”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要从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中汲取“信”的力量。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战胜困难挑战的奋斗史。那些坚守信仰、笃定信念、坚定信心的故事不断涌入眼前,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信仰信念信心,是“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若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的英勇无惧;是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的坚定执着;是石油工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满腔热情;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铿锵誓言。带着崇敬之情、设身处地感受他们面前的风险考验,把所思所想所悟转化为真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铁一般的信心。

要从党应对危局困境、不断攻坚克难的历程中夯实“信”的根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如何渐成燎原之势;新中国刚成立时那个一穷二白的岁月里,如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时代如何书写“最成功的减贫故事”;疫情笼罩下如何实现经济复苏……熟悉了百年非凡奋斗历程,领会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跨越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的经验与智慧,就能深刻洞察我们党对旗帜道路的重大选择始终坚定执着,重大转折关头仍然冷静清醒,重大挫折面前总有科学态度。读懂了这些,从心底生出一份自信,更加坚定我们信仰的主义、确认我们秉持的价值。

要从我们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立场中增强“信”的底气。百年党史的字里行间,不仅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刻写着人民对我们党的支持和信赖。作为领导干部,让我明白在以后工作中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带头传承弘扬革命先烈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时刻把理想信念的“航标”装在心里、深刻铸入灵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既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当好表率,又要加强对分管领域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真抓真管,以扎实的工作、严实的作风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二要强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终身必修课。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强党,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及经济理论到陈望道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思想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至今,充分说明了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当前,要把学习党史和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领导班子要带好头,以上率下,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沉下心来,集中精力,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学,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学,以学促行、以行践学,以理论学习的新收获,取得思想上的新进步,获得事业上的新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要践行宗旨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一心为民。”全国著名县委书记焦裕禄,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旧忍着剧痛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带领群众栽种泡桐,治理风沙盐碱,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宗旨。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大力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树牢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五个一流”为引领,加大民生财政投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同志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上一篇:写夜晚的诗句下一篇: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