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通用2篇)

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篇1

1、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思维导图?

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

答: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

先把书看完第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2、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1)整本书是思维导图笔记,看到不错的就放在思维导图里, 最后从新梳理大纲,按自己的理解从新调整。

2)针对某个细节,书中说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3)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果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般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会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留二、三个版本。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3、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

1)手绘:刚开始学思维导图时手绘,在动手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进去了,印象深,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

手绘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简单的书,最好难异适中。另外手绘比较花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空闲时间。

2)用软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图像,如果是为了培训、开会和演示,要尽量花些时间加入合适的图片和颜色,有时会用imandmap 导入或重画一遍,这个软件的效果类似手绘,比较不错。

4、读一本书时,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

手绘的话,绘完一本书,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张。

比如经常会画着画着就空间就够了,但分支错了。

用错笔了,内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对,写错字了。

手绘时非常花时间,有时会比读完一本书时间还长,必须准备2小时以上

如果书比较精彩有时会花上一天或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5、画完后的思维导图如何保管?电脑文件夹?把纸张夹在书里?

1)把最后一张比较完全的手绘放在文件夹里统一保存起来。

2)把手绘的内容拍成照片,起个名字,分类保存

3)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后,分类保存

4)找时间把里面的内容,从新分解汇总到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树上。

6、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会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

1)看书前不会,一般在看书的过程就会对相应的内容有个判断。

2)如果在电脑前,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找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知识树

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篇2

1.阅读书籍

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2.构建书籍框架

您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您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3.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您认为很好的话,您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

如果您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很可能您并不绝对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您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您更加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5.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

6.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处理“杂项”中的内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8.将“杂项”内容归档

上一篇: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下一篇: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