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精选11篇)
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笔者从五种SCI农业期刊中随机抽取了32篇论文摘要作为语料,从元功能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表经验意义的及物性系统和语态系统的`选择是作者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所作的有意义的选择.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及语篇体裁结构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 者:易兴霞 YI Xing-xia 作者单位: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225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经验意义 语篇体裁 及物性 语态 农业英语论文摘要
阅读在外语学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增加目的语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Krashen&Terrell, 1983) 。阅读研究受到认知与生理心理学, 语言学, 人类学、学习理论等的综合影响, 影响较大的有阅读模式研究, Gough的“自下而上模式”, Goodman的“自上而下模式”和Rumelhart的“交互模式”。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对大学英语阅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阅读模式, 图式理论, 学习策略或语言文化等方面。
而速读学 (Speed/Fast Reading Studies) 的兴起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国家制订的三个关于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大纲也根据现实需要均对读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快速阅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阅读技能上, 如加宽视幅, 略读、查读等。
我们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基本上是精读教学, 细读精讲, 忽视语篇能力培养的研究与训练。在我们对大一非英语专业本科班124名学生所做的快速阅读前期测试中发现, 细节题尚可, 正确率为67%, 但与语篇整体理解有关的主旨题、逻辑推理、判断题正确率仅为42%。这反映出学生的语篇能力差, 阅读速度和效率都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可见决定快速阅读成败的关键并不完全依赖阅读技能, 而是整体语篇的理解程度。所以,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教学应重点关注语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理论基础
近年来, 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们就语篇理解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包括语篇连贯和理解、语篇记忆、图式与语篇处理等, 为阅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但目前还比较缺乏针对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语篇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作为交际单位的语篇, 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 (thought Pattern) 组织起来的。由于语篇模式 (text pattern) 是语义内容的反映, 所以不同的语篇模式表达了不同的语义。但是, 语义内容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而语篇的模式却是有限的, 思维模式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语篇分析者早已注意到这点。 (见Honey, 1983;Jordan, 1984;黄国文, 1988;章振邦等, 1991;Mc Carthy 1991;胡壮麟, 1994)
胡壮麟 (1994:213一217) 列举了4种语篇结构:叙事、辩论、科技、诗歌。严格地讲, 章振邦等 (1989) 讨论的是思维模式, 而胡壮麟 (1994) 说的是“语体”。但从语篇结构角度来看, 把它们都看作语篇模式也未尝不可, 因为无论是把它们看作思维模式还是语体, 我们都可以从语篇的组织结构方面来区分它们:从语篇分析方面看, 它们的不同实际上在于句际关系和段落之间关系的不同。句际关系注重的是微观结构 (micro-structure) , 而语篇模式关心的则是宏观结构 (macro-structure) 。
哈桑把连贯 (coherence) 定义为“the property of unity, of hanging together”, 并指出连贯是相对的, 而非绝对的, 也就是说它只能依赖读者的评判 (assessment) 。韩礼德认为, 语篇是一个意义概念, 它和句子的关系是被体现与体现关系, 而非大小关系:句子体现语篇, 语篇被句子体现。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它是一个语义概念, 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 (如照应、替代、省略等) 和词汇手段 (如复现关系, 同现关系) 的使用, 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 (即结构上的衔接) 。从这一点看,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也是一个语义概念, 它也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 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 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因此, 可以说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3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语篇能力培养
根据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们就语篇理解做出的研究, 笔者认为语篇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包括语篇模式、语篇分析 (篇章结构分析和衔接) 、图式与语篇处理、语篇记忆等。
语篇模式指语篇中各个主要部分的组合结果, 语篇模式关心的是宏观结构 (macro-structure) 。本研究语篇分析的重点是篇章结构分析和衔接。对于语篇的篇章结构分析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语篇内容。而衔接 (Halliday, &Hasan, 1983) 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它是一个语义概念, 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 (如照应、替代、省略等) 和词汇手段 (如复现关系, 同现关系) 的使用, 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 (即结构上的衔接) 。
语言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总的背景知识 (图式) 的一部分。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教师恰到好处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 有助于学生选择并推理语篇信息和语篇的记忆。
通过语篇模式和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改变以往的细读精讲, 学生阅读时一字一句,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抓住主题, 培养学生判断和推理能力, 加快阅读速度。其次, 教会学生由表入里, 根据上下文对语篇中的隐性内容或问题做出合乎情理的推断。在阅读和思考时必须透过表面文字讯号, 抓住深层结构和语义, 进而推断作者的立场观点与写作意图。训练学生们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程度, 由知识向能力过渡, 由训练向自主运用过渡。通过激活图示, 帮助语篇的处理和记忆。因而, 通过语篇能力的培养能较好地提高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水平。
摘要: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快速阅读始终是滞后的一块,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学的现状和语篇模式、语篇分析和衔接、语篇记忆与图式的理论, 指出应通过语篇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水平。
关键词:快速阅读,语篇能力,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Halliday,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76:181.
[2]Hoey, 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3.
[3]Van.Dijk, T.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 1997:63.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10-11.
1.语篇语境中理解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一种语言总是承载着这个语言群体的文化内容。学习一种语言就不能对使用这一语言群体的文化缺乏了解。相比较而言,语法错误比文化误解更容易接受。运用一种语言,却忽略其文化成分,在交际过程中就往往会产生误解或尴尬。
例如:去机场接客人往往会说:“您一路辛苦了!”但如果对外国人直接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或“Are you tired after the longjourney?”对方就会误认为你说他们看起来很疲倦,神采无存。这样没达到问候效果,反而影响了客人的心情。按照西方的文化,客人更愿意听到“I hope you have had a pleasantnice tripjourney.”
2.语篇语境阅读中理解词义
英语词汇的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词多义,同一单词放到不同的上下文中往往要理解成不同的中文意思才能正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下面我们以英文单词head为例,其字面意思为“头,头部”把它放到一定的上下文中,看如何理解其真正要传达的意思。
(1)He has a good head for mathematics.这个句子里的“head”如果只是直接理解成“头”,未免显得牵强了。这里要传达的意思是:他在数学方面作得很好。也就是他数学能力很好。Head相当于ability的意思。
(2)The dinner cost us five dollars a head.这里“head”出现在一顿饭的花费上,直接理解成头是肯定不可取的。要把饭钱摊派应该摊派到的head应该是“每人”身上。意思是:这顿饭花去我们每人五元钱。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个句子。
(3)Let's discuss the question under five heads.句中说要“在五个……下”讨论这个问题,从整句话提供的信息看,要讨论一个问题应是“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这里我们就应该把“head”理解为“方面”。
3.语篇理解中消除岐义
很多话语离开上下文之后就会产生岐义。岐义现象的存在,影响我们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岐义很难避免。可以说,对语篇的理解是建立在语篇线索解岐的基础之上的。
(1)My uncle turned out an impostor.这个句子中的“turned out”有“①证明是,原来是;②赶走”的意思。该句可有两种不同的理解①我叔叔原来是骗子;②我叔叔赶走了骗子。两种意思大相径庭。
(2)He didn't go because he was afraid.根据该句中的否定成分“didn’t”所否定的范围,该句可有两种意思。①他不是因为害怕才去的(didn’t所否定的范围包括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相当于:He went,but the reason is not that he was afraid.);②他因为害怕才不去(didn’t所否定的内容只是go,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说明的是前面动作的原因)。
像这样的岐义句在英语句子中经常可以看到,只有把它们放到一定的语篇语境中,才能真正明白句子的意思。脱离了语篇语境,我们明白的是这样的句子语法是没有错误,但其真正语意就不知所云了。
4.语篇语境中确定指代
英语中一个最大的语言特征就是常用代词代替上下文出现过的语言单位,以避免重复或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要判定这些代词所指代的对象也要依赖于上下文语境来判定。
例如:Betty told Marry that Jane was coming.A.She said it secretly;B.But she didn't believe her;C.But she didn't come.题干句是句A.B.C各句的上下文。若抽掉题干句,则A,B,C各句中的she和her所指何人就无法确定。有了题干句,我们不难确定A句中的she指Betty;B句中的she指Marry,her指Betty;C句中的she指Jane。
二、语境与语篇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1.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的理解
在阅读中,读者往往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传递的信息,如对语篇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理解英语篇章的内涵,有时甚至可能产生误解。所以,在教学备课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事先给学生提供理解语篇所需的背景知识及文化知识方面的介绍,以便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篇章内涵。
这些文化背景包括:一是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二是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三是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2.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篇到词的训练
(1)内容预测
为了能有效地将学生导入到文章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测。让学生根据题目推测课文的内容、讨论相关的话题,或根据题目及插图写出他们认为课文中可能出现的形容词、名词、动词等。也可以用问题形式引出课文内容。教师可根据题目插图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再转到所要讲的课文上。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并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提炼文章主旨
此项训练学生统揽全局,领会主旨的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全文后,在所给的范围内选择文章主题,并逐渐过渡到学生独立归纳出文章主题。此项训练可使学生分清何谓段落主题句,何谓细节印证句。对把握文章的脉络很有帮助。
(3)判断作者基调
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紧随作者的思路,设法了解作者的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褒还是贬,是崇仰还是嘲讽,是客观还是主观。在判断训练中教师应提醒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可能贴近作者的思维,而不能将读者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的观点之上。
(4)归纳段落大意
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该段主题句,因为段落主题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进而要求学生首先将文章按结构分段,而后分别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每段的段落大意。
(5)绘制文章脉络语义图
当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段落大意有所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绘制文章脉络语义图,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篇框架一目了然,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语篇。
(6)理解难句
难句之难并不仅限于语言结构,也在于语义内涵。教师可组织学生在阅读中划出难句,分组讨论,互相帮助、补充。最后教师在听取各组意见后用英文对难句作出最后解释。在此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吃透难句的潜在含义,以求及早完成从read the lines向read between the lines甚至readbeyond the lines质的过渡。
(7)猜测生词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判断何时跳过生词,何时查阅生词,要避免学生养成逢词必查或逢词必跳的习惯。在阅读训练中尤其应培养学生利用标点、同义词、反义词、特定词语句型、构词法及上下文猜词的能力,从而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提高阅读速度。
(8)领悟语篇的遣词造句
文章犹如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才是冰山的主体部分。高质量的阅读不是只注重篇章的表层,如记住几个单词,背会几个句子,而是要沉浸在文章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透过语言符号揭示文章的内涵。教师可带领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去挖掘文章字面后的深层意思。
3.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
由于每个社会都有它观察世界的独特的角度,必然在词语层面上留下其文化的痕迹。词语的意义一般分为三层:词汇意义、结构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
诸如此类的例子,都是英语民族生产、生活、宗教、文艺的反映,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阅读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该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的认知规律,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通过语境、语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听说写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习的技能,提高综合言语的能力,并最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冯书彬,马玉梅.篇章阅读中的情景语境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篇分析意识欠佳、主题段落分析弱化、句子衔接理解缺失、词汇层次讲解不够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语篇分析意识欠佳
语篇分析意识欠佳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语言本身,忽视了语篇宏观处理技巧。在教学中,往往停留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层面,用过多的精力讲解词汇、语法和翻译句子,没有考虑到英语阅读相互交流的特点,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英语阅读,造成了语篇分析意识欠佳的局面。
2.主题段落分析弱化
主题段落分析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忽略了文章内容、结构和背景等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对于主题段落分析的弱化,使得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速度缓慢,思维断层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片面地局限于某一知识点进行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面过窄,而逐词逐句阅读文章的习惯,大大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不利于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句子衔接理解缺失
句子衔接理解缺失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瓶颈。从目前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上来看,由于阅读教学中对句子衔接的把握不到位,只重视语句翻译的准确性,忽视了上下文语句之间的流利性,过分看重句子解读,忽视了单句理解在全文中的意义,导致学生对 篇章结构缺乏综合理解,()在分析 篇章时,难以连贯起来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概括,也就难以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综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4.词汇层次讲解不够
词汇层次讲解不够,也使得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陷入困境。就目前而言,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词汇层次的讲解仅停留在词语的表层意义,忽视了对词汇更深层次的解读,有时,在比较短小的文章中,即使没有生词,但由于对词汇的语义了解得不够透彻,不一定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做起题来还是没有把握,回答相关问题也存在着困难,难以抓住其要点,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因此,探索解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二、解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教学水平,在了解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语篇分析意识
树立语篇分析意识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关键。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所阅读的语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语篇分析的重要性,树立语篇分析意识,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一个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过程。在阅读理解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语篇为基础单位,立足 篇章的宏观结构,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宏观上引导学生了解整个语篇,使学生学会对文章的内容和语句进行分析概括,获得文章的大意和作者谋篇布局的方式,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语篇驾驭能力。
2.注重主题段落 篇章
注重主题段落 篇章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重要环节。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阅读理解应结合文章所处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引导学生在相关背景知识的前提下理解文章。与此同时,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主题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贯穿始终、衔接语篇的作用,英语教师要注重主题段落 篇章的作用,帮助学生确定 篇章主题,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快速抓住作者的思想脉络,理清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大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3.引导句子层次衔接
句与句、段与段是通过衔接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的。引导句子层次衔接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至关重要。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句子层次衔接对于语篇分析大有裨益。语篇的连贯是由衔接关系所形成的,篇中语义的关联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语篇的衔接及连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将阅读的文章作为连贯的语篇来理解,那么在阅读中遇到的长句、难句等复杂的语言现象将迎刃而解。
4.领会词汇所在语境
领会词汇所在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词汇讲解环节,语篇分析理论有别于传统的词汇讲解,语篇分析更注重以使用为目的,引导学生注意词汇具体所在的语境含义,通过领会词汇所在语境的途径,了解词语搭配结构,尤其是对阅读理解中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剖析,更要区分其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可以采取对比的形式,针对不同词性讲述不同特点,精练语法知识和语言点。不难看出,在语境下领会词汇的意义,有助于学生领会词汇的精妙之处,理解整篇文章。
总之,语篇分析理论是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大学英语阅读语篇分析的过程中,应树立语篇分析意识、注重主题段落 篇章、引导句子层次衔接、领会词汇所在语境,积极探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水平,进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艳。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S2)。
[2]王丽华。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01)。
[3]尹化玲。语用前提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02)。
[4]倪庆行。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2009(12)。
[5]陈立乾。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6]李松杰。文化教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小觑的角色[J].青年与社会,(02)。
摘要: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通用英语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但是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还不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倾向,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法的遗憾是过分注重句法、词汇的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而语篇分析弥补了此遗憾。语篇分析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宏观的研究是通过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理解它的深刻涵义。对语篇分析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对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学生对语篇而不是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文体知识的培养、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篇章文化内涵的挖掘,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从而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下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阅读理论,总结出适合中国学生学情的语篇教学模式;语篇教学在英语阅读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对提高学生猜测生词能力,把握文章、段落主题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率等进行分析,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探索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字: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教学 行动研究
一、理论
1.1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
1.1.1语篇的概念
语篇的概念源于语篇分析或称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英美学者喜欢用discourse analysis的居多,而欧洲大陆学者多用text linguistics。(黄国文,2001)无论是篇章语言学,还是话语分析,最终都要落实在记录下来的语言材料(书面语的或是口语的)上。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所讨论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致的。我国学者北大教授胡壮麟先生把语篇定义为“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具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韩礼德(M.A.K.Halliday)在他的著作《英语衔接》(Halliday and Hasan,1976)中,将语篇定义为”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of whatever length, 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从这个定义来看,一句问候、一首小诗均为语篇。1.1.2语篇分析
有关语篇分析,不少学者曾做过定义和描述,如D.Nunan(1999)的定义是:对语篇的功能分析,区别于着眼于语言条理特征的篇章分析。黄国文(1988)认为,语篇分析是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研究语篇中句子排列与衔接和连贯,是一种超句法分析,其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笔者认为语篇分析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篇章背景结构,然后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问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把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阅读教学目的。1.2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 1.2.1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的最大贡献在于连贯上,即文章是怎样形成为一个和谐的意义整体。根据图式理论,语篇只为听者或读者如何从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提取或建构意义提供了方向。这种所具备的原有知识被称作读者的背景知识,原有的结构被称作图式。我们可以说,图式是数据结构,它代表我们从记忆中所提取并用于话语的固有模式。
这种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理解过程是读者所具备的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这就是说,对单词、句子和整个材料的理解不仅仅依赖于一个人的语言学知识。正如Anderson等人所说:“阅读的每一步都包括每一个人的世界知识”。1.2.2认知理论
从广义上来说,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说,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心理过程。语篇的心理过程就包含了许多人的认知心理过程,例如,推断——利用上下文情景来推断词义,句意,文章的主旨意图等;联想——利用背景知识,常识来猜测词义,句意,文章的主旨意图等;拓展——利用所学的目标语知识来会意生词,句子;迁移——利用母语知识达到理解目的。认知理论还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根据这一理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语篇阅读教学课堂正是以学生为中心。1.3国外各种阅读模式 1.3.1自下而上模式
该模式产生于60年代,代表人物有S.T.Samuels,D.B.60ugh等。持这一理解模式的学者认为:阅读理解实质上是一个转换代码的过程:在口头阅读过程中,书面文字被转换成话语;在默读过程中,书面文字则被转成内部言语。他们认为,感知过程(通常指较低层次的阅读过程)在认识过程之前或独立于认识过程(指较高层次的阅读过程),读者首先从印刷材料中获取文字信息,然后进行语义、语法处理。
这种模式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巩固句型结构,而且对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掌握一些英语的基本知识就可把工作做好,所以在中国的许多高中仍很有市场。但这种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当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材料的练习或参加英语考试中,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单词或单个句子结构,任何生词或者复杂的结构都会成为理解的障碍,况且有时他们全部单词都认识,句子结构也知道,在理解中依然有困难,题目做不对。1.3.2自上而下模式
该模式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K.S.Goodman,F.Smith。其理论主张是:阅读过程开始于高层次的大脑运作活动,终于阅读材料本身。
古德曼曾把阅读过程描写成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把阅读的心理语言活动细分为体验((Sampling)、预测((Predicating)、验证(testing)、肯定或修正(Confirming or revising)等四个阶段。然而,近年来理论家们认为自上而下模式也具有缺点和局限性。第一,初学者不能使用这种模式。第二,阅读文的内容应是读者熟悉的。文章内容的相关性能使读者正确预测,也就是说,读者能将适当的图式或背景知识与相关文章联系起来。第三,利用这种模式,阅读文章需时较长。1.3.3相互作用模式
该模式是在承认或接受上述两种模式的合理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由人工智能D.Cz 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强调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该理论认为阅读不仅仅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同时加工的过程。斯坦诺维克是相互作用模式的代表人之一,认为该模式比其他两种模式更能准确地描述阅读过程。1.4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一词的来源与1933-1945年主管美国印第安事务的柯利尔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这两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开创并实践了行动研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行动研究的确是一个舶来品,是对“action research”的中文翻译。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涵义就是要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从其产生的来源来说这也是它的主旨意思。随着行动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英国学者艾略特认为:行动研究旨在提供社会具体情景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澳大利亚学者卡尔和凯米斯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实践工作者在社会情境下开展的自我反思的探究,目的是提高他们自己的实践、他们对这些实践的理解、这些实践得以展开的背景和公正。”现在国际比较统一认可的是由《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界定的行动研究的概念,即“行动研究,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1.4.1行动研究在国外
正如前文所述,美国学者柯利尔和勒温是最早的在不同领域自觉实践行动研究的先行者。20世纪4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正式确立行动研究在社会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地位,提出了行动研究的研究原则和操作模式,并将行动研究初步应用于教育。
行动研究是产生与社会活动领域,它对社会活动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因而很快行动研究就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但是真正将行动研究引入到教育领域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Corry S.M.正式将行动研究引入美国教育领域,并应用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解决了许多问题。他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个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及集体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思考,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搜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此后,行动研究在美国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起来,被专家和教师广泛运用解决课程编制和教师业务提高等问题上。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所领导的“人文课程计划”(1967-1972)在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方面倡导行动研究做出了贡献。20世纪60年代,为了扭转英国大量现代中学强调系统传授传统学科知识的现状,出现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崇。斯腾豪斯在领导实施“人文课程计划”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过程模式。“就是指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学生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不是按照行为事先指定出来的,而是在事后借助那些建立在该知识形式中的标准来加以评价。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行为目标,教师并不寻求在学生身上形成任何特定的观点或引起任何特定的反应;所强调的不是行为目标,而是确定处理这些争议问题过程中的一些原理”。
埃利奥特继承了斯腾豪斯的思想,他认为“人文课程计划”活动中“没有解决教师的专业自主问题,原因是课程计划是专家提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提出来的,专家一直不肯放弃对教育理论的控制”16。因此,埃利奥特指出,教师“也能够发现和发展隐藏在教学实践背后的某些教学理论”。当然这种理论和我们所说的纯理论是不太一样的,但是这种理论它的实用性很强,是源于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境。
澳大利亚的学者凯米斯在斯腾豪斯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行动研究应该由教师研究共同体通过自我反思进行研究。他认为,斯腾豪斯的理论只重视教师个人的研究,缺乏集体层面的专业自主,因此他提倡教师集体的行动研究。
可见,行动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渐渐的融入到教师的职业发展中,并成为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专业自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我们发现此时的行动研究是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密不可分的,问题源于教学实践而不是专家,研究也是由教师主要参加的,专家的任务是协助教师形成反思等。因此有人称此一阶段的行动研究为“实践的行动研究”阶段。1.4.2 行动研究在国内
随着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教育改革和试验中,教师的专业的水平随着实践知识的提升而提高。所以“人们日益重视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如我国学者朱旭东认为行动研究恰好集中体现了教师专业化运动中所追求的科学趋向“首先,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大学教授们(教师教育者)发起的而在中小学与教师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中进行实践的行为,它是在科学准则的基础上实施的,它是教学科学的实验场。其次行动研究为教师专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提供了实践基础,或者一种途径,专业知识的获得既可以是学术的专业知识或理论知识,也可以是实践知识,但实践知识的获得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行动研究。再次尽管行动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情境性,但它还是一种直觉性的实践,因为直觉是专业性需要抵抗的对象,但行动研究正好为抵抗提供了一种方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的民主化进程,行动研究为重视和发掘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吸纳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倾听他们的声音将会大大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
二、总结
正如上所述,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文章论及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但是对语篇教学模式在条件有限的普通高中普通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探讨得很少,笔者正是针对这种情况逐步培养那些对英语尤其是阅读甚少兴趣,考试很少及格的普通班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在吸收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高中英语课本的实际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努力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应有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中职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意识的.重要性,并就语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教法.
作 者:方莉 作者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南宁,530031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8)分类号:H3关键词:语篇意识 中职英语教学 阅读能力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模式应用
英语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等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直是人们极为关注而且是亟待解决的大课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1)正向型(bottom-up),即遵循从音、词、句到章的信息处理过程,一步步对篇章解码;(2)反向型(top-bottom),则从宏观层次从大处着眼对篇章解码,即读者先假设将要阅读的内容,边读边检验预测是否正确,证实之后再进行新的预测、检验;(3)交互型(interactive),即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杨树臣,2004:41)。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把重点停留在对字和词的理解层面上,侧重分析字词的用法和句子的语法结构,过于强调零碎的语言知识和抽象的理解能力,而忽略了语篇这一阅读时的主要的组成部分的存在,缺乏对篇章进行深层次内容的挖掘,造成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只局限于对自己本身的理解,而不能从语篇的层面去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建立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要在语篇的体裁分析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不同的语篇特征进行解构,才能迅速准确把握语篇的内容。就语篇体裁而言,常见的有说明型(expository)、议论型(argumentative type)、描写型(descriptive type)和叙事型(narrative type)等。不同的体裁在写作风格、篇章形式上往往不同。说明性文章常用比喻与举例,议论性文章常常是说理与例证相结合,叙述性文章则按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其中的人物与事件。
让我们来看一篇阅读理解短篇。
Decision-thinking is m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The mental process is similar. Naturally, this card game has often been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to people who are, by any standards, good thinkers.
The great mathematician John von Neumann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game theory .In particular, he showed that all games fall into two classes: there are what he calls games of ‘perfect information ’, games like chess where the player can’t hide any tricks: they don’t win by chance, but by means of logic and skills. Then there are game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like poker, in which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in advance that one course of action is better than another.
One mistaken idea about business is that it can be treated as a game of perfect information. Quite the reverse, business, politics, life itself are games, which we must normally play with very imperfect information. Business decisions are often made with many unknown and unknowable factors, which would even puzzle best poker players. But few business people find it comfortable to admit that they are taking a chance, and many still prefer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playing chess, not poker.
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旨在说明两种不同的判断过程。为了使这一抽象的过程显得浅显易懂,作者在第二段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这两种判断过程分别比作下棋与打牌,即一种可以靠推理能力做判断,另一种则要靠机会或运气。第三段则具体说明,人们通常以为在商战、政治中主要靠推理能力,这是错误的。相反,这两种活动常常是靠运气。然而,很多学生混淆了作者的说明对象和为说明该对象而列举的例子,误以为作者是在讲下棋与打牌的区别。
因此,教师在对阅读理解题的分析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篇章的体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是说明文就去找作者的说明对象,是议论文就要多注意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叙述文就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人物与事件上,从而在阅读与解题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又快又准。
二、要在语篇的主题与语篇模式分析中提高学生把握主题的能力
高考阅读题的设题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种题型多年未变而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主旨大意题。这一类型的试题,一般是针对某一语段或某一语篇的主题(subject)、主要意思(main idea)、标题(title)和目的(purpose)而设题。要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就要准确把握篇章的主题,重视对语篇结构的分析。
语篇结构的安排并非随意的,而是为一定的目的和体裁服务的。分析语篇结构的目的是发现语篇的发展模式,分解语篇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语篇的结构分析为阅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具体可行而又容易把握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pattern),这就导致章节安排、段落关系各有不同。分析语篇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于要解读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潜在的态度或倾向。
三、功能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单个语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功能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如下四点启示。
第一,利用英语阅读材料的语境,分析其中的情境变量,掌握作者的谋篇布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保持语篇内容和形式的完整,而不是把它肢解成杂乱零碎的语言点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的宏观结构,从而带动微观细节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握语篇体式的能力。每个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语篇体式的独特性、规律性,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分析语篇的主位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如何建立和发展语篇话题,把握作者的思维模式,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和文化信息,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并且提高写作技巧。
第三,引导学生根据时态分析语篇,掌握语篇的时间框架,把握语篇的逻辑思维和脉络,把传统的语法教学与语篇理解相结合。
第四,分析语篇的语言手段,引导学生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的层上分析语篇,语法结构和词汇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激活,从而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语篇分析能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章,从而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篇分析教学法,并与其它理论、方法相结合,从而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状况,切实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外语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方琰.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05,(11):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当今,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名词.信息在篇章语言学中也是如此.信息性理论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这一理论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背景知识和降级解读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作 者:张培培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8 2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语篇 信息性 阅读教学
【关键词】 英语语篇分析 阅读能力 语篇分析法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获取信息, 拓宽视野, 扩大知识面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学双方都对阅读颇为重视。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片面追求短期效应, 阅读教学仍停留在句法结构的水平上, 把时间过多地放在解释语法现象和语言点上, 课堂上很少或根本不对课文做语篇上的分析。同样学生也习惯于只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二、什么是语篇分析
美国语言学家Z.S.Harris在《话语分析》一文中指出,语言不是以零散的词或句子的形式存在, 而是以连贯的语篇形式存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D.H.Hymes“ 交际能力” 的提出, 更多的语言学家把注意力放到了语篇上, 语篇的研究更加深人。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指出“ 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K.L.Pike明确指出“ 语篇处于最高层次。” 根据功能语法的理论,语篇由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三个部分构成。语篇通常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小到一个单词,大到一本书,都可以是一个语篇。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要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语篇教学。
三、什么是语篇分析法
语篇分析法主要指按照语篇分析的模式, 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情节发展路线、段落推进层次、支撑细节的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及其信息构筑方式, 并由此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语篇分析法的目的, 就在于既要让学生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要点, 又要使他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 扩充词汇量, 认知各种语言现象, 进而从语篇上让学生尽量多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 我们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要把语篇分析应用于教学中, 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它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 而且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 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目的与文化背景知识等传授给学生。
四、语篇分析法的教学模式
(一)第一环节:宏观导入。这一阶段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语篇内容, 生成表层理解能力。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 可以借助标题讨论、图片评说、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等方法导入、创设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引导学生思考, 产生设想, 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意识, 从语篇中找出相关信息验证假设。导入要简洁明确, 设计问题要抓重点, 问题的引发主要是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带着问题去读。导入时, 教师可巧妙地扫除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 有生词时应让学生尽量通过上下文猜测。译林版的高中牛津英语教科书Module3 Unit2 Reading English and its history 一文为例, 导入时可就一系列问题展开,设置如下一些问题, 用以引导学生的思路:(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English ? (2) What is English made up of ? (3)Do you know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English ?(4) Is English changing now ?
(二)第二环节:微观剖析。这个阶段旨在使学生对语篇有更具体、更详尽的了解, 生成深层理解能力。此环节,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 剖析文体结构。高中牛津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语篇体裁十分丰富, 其中以记叙文体、说明文体和议论文体为主。在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领会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 并学会分析常见文体的宏观结构。记叙文体的宏观结构是情景——问题——解决——评估。在剧本和小说中可具体表现为背景和展示——复杂化——解决——结局。说明文体的宏观结构是导言——正文——结束语。议论文体的宏观结构是论点与论据——中心论点及论证。
2. 剖析语篇内部各个话语之间的关系。语篇并不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堆积, 而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 通过各种黏合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
3. 剖析作者提出新话题或改变新话题的方法步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还应该领着学生去发现话题, 去追寻作者是如何提出话题, 话题之间是如何照应以及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又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达到表述效果。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阅读课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文章的美, 而且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英文写作技巧, 还使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得到训练。
(三)第三环节:整体吸收。这一阶段旨在使学生在详尽理解和摄取语篇内容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评价及交际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 可以再现、重建、创造三个层面以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进行训练。在再现层面上, 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回答问题或者背诵段落; 也可以让学生用新单词和词组造句或者进行英汉笔译。在重建层面上, 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展开讨论或者复述课文; 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摘要写作或者课文改写。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法,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修辞的角度去领悟语篇的剪裁, 遣词造句, 谋篇布局的妙处, 了解作者的意图, 思路, 目的及写作风格与技巧, 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藏的深层意思, 帮助学生推断语篇的深层主题, 寻求作者对主题所持的观点和读者期望体味语篇的内在美, 用欣赏的目光看语篇, 从而把握全局。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福芹.语篇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3(3).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 Oxford U niversityPress. 2005.
[4] 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 ].外国语,2008 .
[5]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应用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11GK25)。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96-02
Goodman 提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后,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改革。阅读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及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这种所谓的“自上而下”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如出一辙。几分钟的段落划分后,教师又返回到词语和句法的讲解,而忽略分析文章的语篇结构,使得学生缺乏相关的篇章知识,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甚至不能够完全理解阅读材料。本研究试图通过教学实例详细分析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及语篇分析对于英语阅读的影响,这一研究将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就是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语篇中的相对位置及其如何产生意义,并识别语篇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 模式的语言手段,使得学生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全文,从而提高语篇能力[1]。语篇分析包括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和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指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要求学生不要停留在词句学习上,而是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做宏观分析;内部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语法词汇运用等[2]。语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语篇分析不仅强调语篇的整体理解,而且强调分析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连贯,语篇的逻辑结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the dinner party教授中,具体教学步骤总结如下:
(1)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和体裁。
教师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的图示知识根据标题“宴会”预测文章的内容,这一方式能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依据标题学生推测到下文会提到举办宴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宴会的主人和客人,以及宴会中发生的事,由此推测出文章的体裁-记叙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记叙文的几大要素,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时找出以上信息。
(2)教师指出英文记叙文的两大特点。
总括式的开篇模式。英文的记叙文并非开门见山在开头直接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运用概括性的词语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英文记叙文运用大量的时间信号词。阅读英文记叙文时要利用时间信号词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的发展思路。
(3)阅读中训练学生猜测词义,简化句子的能力。
例:A spirited discussion springs up between a young girl who says that women have outgrown the jumping-on-a-chair-at the sight of a mouse era and a major who says that they havent.
引导学生将句子简化为A spirited discussion springs up between a young and a major,以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句子同时训练学生阅读中处理复杂句子的能力;依据语境猜测major 和spring up的词义,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4)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与句子的衔接,培养其语篇意识。
例:I first heard this tale in India, where it is told as if true-though any naturalist would know it couldnt be. Later someone told me the story appeared in a magazine shortly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That magazine story and the person who wrote it,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track down.
教师要求学生将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track down that magazine story and the person who wrote it 和最后一个句子作比较,分析文章中最后一个句子宾语提前的语篇功能,引导学生习得句子衔接的方式,增强其语篇意识,培养其写作技巧。
(5)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衔接,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的脉络。
分析完第三段后,引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预测第四段的段落大意,并将3和4段划分为一部分;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五段的第一句话the America does not join in the argument but watches the other guests,依据not join in the argument这个关键词,可以推断出它和3,4段的关系,同时依据but watches the other guests可以预测到下文的内容。分析段与段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3.结语
语篇分析涉及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及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交替进行,而不能一味地以宏观分析为主,要求从整体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段落,还应该分析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连贯,语篇的逻辑结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等[3]。
参考文献:
[1]蒋咏梅.语篇文体图式探析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2015,4(4):30-32.
[2]王振华.浅析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102-105.
[3]李大艳.我国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误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9(5):152-153.
作者简介:
关键词:英语阅读 引导学生 语篇分析
一、引言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句法、词汇的教学,忽视了从语篇的层面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其结果是学生只机械地记忆了部分零散词汇和某些语法,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篇章结构却很模糊,对课文的学习“只见木不见林”。这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深或理解片面,达不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运用一种正确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语篇层面上来, 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语篇分析理论及其优势
语篇分析又称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 S Harris)最早提出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语篇分析理论的广泛应用对语言研究和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了语言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
刘辰诞在《教学语篇语言学》中将语篇定义为“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从语篇的概念来看,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语意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语篇分析和理解应该注重整体性。语篇分析是指对比句子更长,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段落所作的语言及交际功能的分析,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来解释词、句子的意思和语篇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从语篇表层结构上入手的微观分析,即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等)和连接词语;从语篇深层入手的宏观分析,即体裁分析、篇章结构分析等。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扩展文章的一般主题。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采用以全篇为立足点,理解段落和段落的关系,以便实现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的以句子为单位的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抓住段落中心句、熟悉语篇结构模式、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完整地获取语篇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语篇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二版)》Unit 2 Text A Deep Concern为例,谈谈如何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于课文教学。
(一)先进行全文篇章结构的解析。规定学生在10分钟内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教师可以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课文结构概括如下。根据时间地点场景变化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Paras. 1-4),是Sandy和父亲在卧室的对话。第二部分(Paras. 5-20)是Sandy和母親在厨房的对话。第三部分(Paras.21-28)是Sandy走后父母的交流。Para.29为第四部分,是Sandy母亲在上班途中的内心活动。这样,在详细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就了解了文章大意,对语篇结构有了总体的把握。
(二)找出时间、空间标志词。在分析了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平常早晨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发生的故事,故事按照时间、空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其中用了不少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来。如: It was 6:15 A.M.; After her shower…… went to the kitchen; Just then; After Sandy had left for school; As Jane Finch drove to work….. 学生注意到这些词之后,对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就一清二楚了。
(三)词汇学习。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课文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忽略对词、句的讲解,教师可以把这些讲解穿插在语篇分析中,以这些词、句为线索,引出整个语篇。文中用了很多词汇链来展示Sandy身上存在的问题,如clicked on, blasted forth, grabbed the soap and washed thoroughly, kissed her mother quickly, bolted out of the house。学生在这种寻找词汇链的活动中,注意力从某个单词或单句转向了整个语篇,枯燥的词汇学习变成了有意义的篇章学习,大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学习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记叙体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归纳。其篇章结构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的顺序为线索展开的。学生在掌握了此类题材的结构特点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本文的结构写一篇记叙文,学以致用。
总之,把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能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推荐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分析09-19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11-20
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11-11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10-06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09-10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11-13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09-23
初一学生英语阅读入门教学浅谈11-17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11-2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