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工作计划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戒毒所工作计划(精选8篇)

戒毒所工作计划 篇1

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我深感警示教育对全体民警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工作生活中就应从以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从案件的发展的轨迹来看,他们并不是一向都在腐败,有的也以前是我们的“好同志”,并且为单位的事业发展奋斗过,兢兢业业地工作过,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应对各种诱惑,在心理及其矛盾的心态下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次,加上自身“免疫力”逐渐下降,于是不断陷于堕落。这个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时的闪念到不能自拔的过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变质的过程,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要严于律己,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知足常乐。

如果我们放任了对私欲的控制,就会失去了对权力的驾驭,“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然而,现实中有人背弃了党的宗旨,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主人,把职务当成享乐的资本,把权力当成私欲的工具,以致超越职权,滥用权力,权力观发生了扭曲和变异,权力的行使发生了偏差和错位。每个民警都务必树立正确的人生、权力观。

三、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每一位戒毒人中警察,都要严格遵守法纪,严格执法,在对强戒人员处理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打骂、体罚虐待戒毒人员,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严格计分考核工作,认真做好提前诊断评估工作,与强戒人员及其亲属关系清楚,界线分明。

四、要加强学,提高素质。

戒毒所工作计划 篇2

我国的主要戒毒方式目前有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方式。由于自愿戒毒治疗周期短(一般为7~15天),非强制性不好管理,缺乏后续的心理辅导、社会回归的帮助等原因,复吸率为最高的。据广州市禁毒办对上世纪90年代该市的15个自愿戒毒所的调查,复吸率几乎为100%(郭建安、李荣文,2000)。而强制隔离戒毒作为我国强有力的戒毒方法,复吸率也在90%以上,复吸者数量仍处于高水平(司法部,2004)。一旦吸毒者复吸,那么先前做的生理脱毒的工作都将功亏一篑。

1 戒毒康复中心产生的现实背景

为了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促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我国在禁毒戒毒工作上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2006年6月,中央提出:要依托现有的强制戒毒所、劳教所已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中心,集中安置多次戒毒复吸人员,通过科学开展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劳动康复、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提高戒毒人员长期抵御毒品、顺利融入社会的能力。2006年7月,经过紧张的筹备,新疆劳教局率先开展了戒毒康复的试点工作。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赋予戒毒康复工作法律的保障。

在《禁毒法》颁布之前,被送入劳教戒毒所的都是情节较为严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有复吸行为的戒毒人员。劳教戒毒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1)持续时间长,一般为1~3年,比较符合戒毒者的身心恢复规律;(2)有严格的管理制度;(3)有现成的劳动习艺场所,方便改建,可以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技能培训;(4)劳教所拥有一批管理经验丰富的民警,警察身份对于戒毒康复人员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在某些方面便于管理;(5)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康复治疗,以及回归社会的准备工作。就这些特点来讲,依托现有的劳教机构引入国外TC(therapeutic community)模式(属于一种居住治疗模式,将戒毒与仿家庭环境相融合,让病人吃住生活在一起,以集体治疗为基础,相互帮助和制约,最终促成个体行为和人生观的转变),经过本土化后创建“戒毒康复”新模式,既建立各种形式的戒毒康复中心,是当前我国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禁毒法》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区开始陆续展开对戒毒康复工作的积极探索,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戒毒康复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无论是依托劳教所改建的康复中心,还是新成立的新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新的治疗方法、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对既有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更加重视戒毒康复的整个过程:先脱毒,再康复,最后回归社会。这也突出了戒毒康复工作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关心戒毒人员的内心感受和未来的发展,为社会的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不少康复中心提供本中心原有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培训班,鼓励中心内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将社会工作的方法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时,许多康复中心选择与高校合作,引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心内志愿者,带领戒毒康复者进行小组工作,并与中心内工作人员合作开展个案辅导和家访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志愿者的出现,对于细化戒毒工作,调节戒毒人员与家人、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技巧,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充分调动中心内各部门、中心外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促进戒毒人员最终顺利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困境分析(以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T为例)

2.1 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内容

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主要分为五大块: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以及社会康复。

第一,医学康复即将戒毒者看作“病人”,用医学技术帮助戒毒者康复。有的戒毒康复中心有帮助吸毒者生理脱毒的技术和场地,有的中心没有,只能接收已完成生理脱毒的戒毒人员。另外,一些戒毒康复中心跟一些高校,医院,研究所,甚至是国外某些机构合作,利用先进的医学方法和成果,对戒毒者进行治疗。医学康复还包括给戒毒者制定“健身”计划,结合身体锻炼、劳动与戒毒者的情趣爱好,帮助他们回复强健体魄。例如:云南的中美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的医疗模式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法,并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法。苏州市在药物治疗方面,着重实施整体、辩证的方案,发挥中医的优势,采用“益气温阳排毒———行气活血通络———调补气血阴阳———填精补脑宁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康复者进行整体治疗。

第二,教育康复,即用教育手段帮助戒毒者康复。在吸毒人员这个群体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大部分人在吸毒前,对毒品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也是导致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一大原因。戒毒康复中心一般都有自己的“课程表”,从对毒品的认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如何抵御毒品的诱惑、如何与他人交往等不同角度,对戒毒人员进行再教育,从认知角度对戒毒者进行矫治。

第三,心理康复,即提供心理咨询,让戒毒人员释放自我内心想法,解除“心结”、“心瘾”,增加回归社会的信心。例如:中心T现有5名心理咨询师,全部拥有国家认定的专业证书,为康复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四,职业康复,即帮助康复人员恢复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兴趣,重树“自力更生”的信念,为回归社会做准备。这部分工作分两块,一块是职业培训,一块是实践工作。例如:中心T为所有康复人员开设了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并动员附近的水泵厂、钉子厂等单位向康复人员提供工作岗位(王比学,2008)。

第五,社会康复,即帮助康复人员重建社会支持关系网,为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比如:联系康复人员的家属,修复家庭关系;走访康复人员所住小区,帮助康复人员获得社区的支持;联系一些愿意接受康复人员的工作单位,让康复人员离开中心后,仍可以获得一份工作,自力更生。

2.2 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面临的工作困境分析

北京的戒毒康复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依然有的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从具体的工作上来看,虽然戒毒康复中心与不少专业院校、机构合作,从体能恢复、心理咨询、文化素养提升、工作技能等层面上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与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各个“研发部门”的人员之间的交流略显不足,如果体能康复的练习项目也能兼顾康复人员的心理特点,心理咨询方面加强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配合工作,合理分工,相信戒毒康复工作可以更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康复人员从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到回归社会是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回归社会后,如何保持操守,坚持不复吸,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中心T,一般与自愿戒毒人员签的协议为3~12个月,然后回归社会,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社区戒毒辅导站的帮助。《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由此可见,即使康复人员离开了戒毒康复中心,戒毒工作依然还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戒毒康复中心有长效的戒毒机制,而且很可能中心外的工作量是中心内的数倍之多。要想将禁毒戒毒工作进行到底,必须在中心的共建单位、社区戒毒辅导站加派大量的专业工作人员,针对回归社会的康复人员的后续工作不能松懈。目前,社区戒毒辅导站的工作还存在数量较少、不够普及、工作体系较为散乱、社区中其他责任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另外一个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北京市的戒毒康复中心不断提升共建规格,成长速度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缺钙”。“营养补给”慢于发展速度,人才数量和质量跟不上,严重影响禁毒戒毒工作的质量,也造成了管理体制上的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虽然有的戒毒康复中心与禁毒委等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但人才基地的人才产出率和人才培养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社会工作介入戒毒工作的路径分析

社工在戒毒康复中心可以承担的工作有很多。尤其是在教育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这四项工作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教育康复方面,社工可以跟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中心外的教育专家合作,共同设计中心内的教育课程,并承担一线教学的任务。在心理康复方面,社工可以开展帮教工作,一位禁毒社工帮教3~5名康复人员,关注他们的内心变化;开展开展个案工作,个别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戒毒人员,社工可以视情况将其转介给中心内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小组工作,帮助康复人员认识自我,学习他人。在职业康复方面,社工可以联系中心外的老师,给康复人员做职业培训;联系相关的工作单位来接收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康复人员。在社会康复方面,社工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家庭辅导;开展社区工作,为康复人员和其邻里朋友重建良好互动关系;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康复人员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最终实现回归社会,保持操守。

除了一线的工作,社工的存在还有利于促进戒毒康复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例如,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倡议下,中心T内成立了康复人员自管会,这也是借鉴了TC模式,让康复人员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制”,更加尊重康复人员,更加人性化,增加其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管理的信心。

宣传工作上,社工可以跟各个学校合作,特别是初高中、大专和大学,定期开禁毒讲座;还可以跟社区合作,定期在街道、居委会做禁毒宣传,尤其是防止青少年误入歧途,从而减少吸毒人员的数量。

总结以上工作内容,可见社会工作介入戒毒康复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了工作的专业化;(2)易被康复人员接受,方便工作的开展;(3)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政府资源的投入回报率;(4)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效降低复吸率。

4 结语

目前全国共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有将近10000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这个数量远远不够用。即使在如此大的人才缺口面前,每年也仅仅只有1~3成的本专业学生选择了社会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社工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导致许多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无处可去;另一方面是,许多社工都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社工在参加工作后常常被当作护理或者是杂工来使用———社会机构不知道怎么发挥社工的专业性,有时更愿意花较少的钱去请非专业劳动力。由此可见,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戒毒康复工作,以北京为例,也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缺口,要想将禁毒戒毒工作贯彻到底,就需要长效机制,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而戒毒康复工作的各个环节,归根结底都可以被归类为社会问题,都是社会工作专业范围之内的。特别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更是可以充分应用到戒毒康复工作中去,为康复人员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提供康复人员集体成长的机会,以及回归社会后的帮教服务提供了现成的思路和方法,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助人自助,也为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性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禁毒社工的大力支持。

摘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使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已成为我国当前戒毒康复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我国在借鉴国外戒毒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将重点放在康复和回归社会的后期工作上,这种转变后的理念与社会工作精神不谋而合,这为社会工作者介入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戒毒康复中心面临的普遍难题有:康复者意识不够,忽视心理脱毒的重要性;吸毒造成的贫困、家庭破裂等现实问题难以解决;中心工作人员因复吸率太高而出现的职业倦怠等。社会工作者不仅能够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工作方法来填充目前的戒毒康复工作,更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戒毒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戒毒,社会工作,禁毒社工

参考文献

[1]范志海.上海禁毒社会工作经验及其反思[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5).

[2]郭建安,李荣文.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矫治[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1998年以来禁毒工作报告[C].昆明:全国禁毒工作会议,2004.

[4]王比学.抵御毒品的安全岛[N].人民日报,2008-13-2(15).

[5]徐伟俊.论毒品犯罪[D].苏州:苏州大学,2003.

戒毒所工作计划 篇3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戒毒战略思想指导下,优化配置社区矫治工作机构与司法资源,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运作,针对吸毒成瘾者建立的一种科学的矫治工作系统。

社区戒毒与康复模式是将吸毒成瘾者放在开放性的社区中进行治疗,摆脱戒毒所等具有封闭性质场所的束缚。把吸毒成瘾者置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就不存在重新适应社区生活的问题,可避免或逐步消除因长时间封闭形成的对社会的疏离感、陌生感、隔膜感,从而使其再社会化进程变得更为顺利、更有效率。建立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体系,是针对传统封闭性戒毒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而寻求的替代措施,是矫治工作文明化、人性化、人文化、科学化的体现。

一、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运作过程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具体运作是以吸毒成瘾者为中心,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等外在因素和调动吸毒成瘾者的戒毒自觉性,依法进行的一系列戒断矫治工作。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一)收集与分析吸毒成瘾者资料。吸毒成瘾者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瘾者个人资料及其所在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资料。(1)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个人生活简历、生活经历及重要事件、社会经济地位、周围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吸毒情况:如吸毒的原因、时间、种类、方式等。(2)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包括:吸毒成瘾者生活中的重要社会系统及可以得到的各种资源系统。社会系统主要包括吸毒成瘾者的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单位等。社会系统中重要人物帮助吸毒成瘾者进行治疗和矫治的能力,对其持有的希望和支持,都是矫治工作者必须了解和认识的内容。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邻里关怀,社工及社区志愿者,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可能提供的服务等等。(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主要包括吸毒成瘾者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人物的关系;吸毒成瘾者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各种社会系统对吸毒成瘾者求助的反应等。

吸毒成瘾者资料分析是在广泛收集成瘾者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成瘾者与环境互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收集的资料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的过程。通过对成瘾者有关药物依赖程度、性格、心理、社会关系、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分析,对成瘾者有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使戒毒工作者能够抓住成瘾者问题的实质,从而准确把握成瘾者的根本问题,制定正确的戒毒方案。

(二)建立社区戒毒专业关系。社区戒毒专业关系是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互动过程中,双方通过平等的、伙伴式的交往形成的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关系。

建立专业关系是开展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基础。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戒毒工作者与成瘾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如果双方信任关系确立,戒毒工作者就能增强对吸毒成瘾者的影响,帮助成瘾者参与自助过程;否则,成瘾者可能中途退出或破坏改变的进程。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戒毒工作者与成瘾者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双方相互信任,能够为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共同采取治疗与矫治行动,通常会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而戒毒工作者未能与成瘾者建立专业助人关系,双方的关系仍停留在管制与被管制、服从与被服从的矫治关系中,双方缺乏信任感,这种关系虽然也能使成瘾者处于被控制的状态之中,但无法调动成瘾者自身的积极性,矫治过程也缺乏针对成瘾者需要的有目标的介入,因此,其矫治效果并不会理想。

(三)制定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计划。计划阶段是在吸毒成瘾者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双方专业关系建立基础上工作的延续,戒毒与康复计划包括了戒毒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戒毒与康复计划的制定过程是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共同合作的过程。

戒毒工作者根据吸毒成瘾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矫治与康复计划。戒毒计划不是随意制定的,要考虑为成瘾者实际情况,戒毒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帮助,戒毒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

(四)实施社区戒毒与康复计划。实施阶段是戒毒工作者和吸毒成瘾者根据戒毒与康复计划开展工作和采取行动的时期,是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开展最重要的阶段。实施戒毒计划的过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戒毒工作者整合社区资源,协助吸毒成瘾者解决实际问题。戒毒工作者在与吸毒成瘾者建立起基本信任关系之后,就要着手帮助成瘾者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关系紧张、生活困难、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在帮助成瘾者解决实际问题时,矫治机构不能充当“慈善机构”的角色,不能单纯地强调服务,虽然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但不是社区戒毒工与康复工作的主题和重点,一味强调“服务”,势必会影响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严肃性。其次,戒毒工作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吸毒成瘾者运用不同专业工作模式。虽然吸毒成瘾者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如人生空虚,追求享受、刺激;缺乏诚信与羞耻感,惯于说谎、欺骗;自暴自弃,反复性强,容易诱发犯罪等,但他们又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及社会经历。因此,戒毒工作者在普遍教育矫治的情况下,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成瘾者运用不同的专业工作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此外,戒毒工作者要认真负责吸毒成瘾者的定期尿检。戒毒工作者应当带领吸毒成瘾者到所在地区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的尿样检测。在定期尿样检测过程中,戒毒工作者要监督其留取尿液样本,防止其作弊。

(五)社区戒毒与康复的评估与跟进。社区戒毒与康复评估是戒毒机构在戒毒计划实施后,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对吸毒成瘾者的心理、认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价,是衡量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之一。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毒瘾依赖程度的诊断性评估、戒毒期间戒毒效果的检验性评估、复吸倾向预测性评估等方面。戒毒效果评估体系可量化为下列指标: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知法守法、就业能力。上述是戒毒效果评估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的评估所包含的考核内容应有所差异,在具体内容的评估中可以选择有关的内容,构成具体的评估指标。

社区戒毒与康复的跟进是指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的矫治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成瘾者进行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出现的新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对吸毒成瘾者解除社区戒毒与康复后的跟进,有利于维持和巩固社区戒毒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有利于帮助成瘾者得到更合适和更有效的矫治监管和服务;有利于吸毒成瘾者实现社会康复的目标、真正回归社会。

二、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保障体系

(一)思想保障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南。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戒毒模式,在实践中,要确立以下思想意识,以保证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使吸毒成瘾者在不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实现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刑罚的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社区戒毒与康复制度建设和工作推进必须紧紧围绕有利于吸毒成瘾者的再社会化这个主题,落实人性化监督管理措施和教育改造方法。

2.确立非处罚思想。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非监禁刑罚执行工作,矫正程序、手段及措施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尽管吸毒成瘾者不在封闭性的戒毒所接受治疗,而在开放的社会上接受康复矫治,但对其进行教育矫治的措施不变。社区戒毒与康复制度的完善要充分认识吸毒成瘾者的性质,实现科学管理、规范执法,保障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严肃性,依法、准确地体现其特性,最大限度地矫正吸毒成瘾者。

3.确立社会参与思想。毒品成瘾是成瘾者不良人格特征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治疗、矫治吸毒成瘾者也不能靠单一的隔离手段。社区戒毒与康复就是在成瘾者与社会直接互动的环境中,运用专门机关和各种社会资源及力量,开展教育矫治工作的戒毒方式。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创新要把戒断毒瘾要求与社会化戒毒方式的有机地统一起来,并着力在两者的结合部或交叉点上探寻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和有效载体。

(二)组织保障

目前,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在我国尚处于探索性阶段,要保证其按照法律化、制度化、有序化地进行,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社区戒毒与康复机构,专人专职负责社区戒毒与康复各项具体工作,才能保证国家的社区戒毒与康复政策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

1.健全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机构。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机构设置合理与否,是戒毒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明确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目前,各街道(乡镇)普遍建立由街道(乡镇)党工委、办事处分管领导任组长,由综治办、派出所、社区疾病防治中心和街道(乡镇)有关科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禁毒领导小组(或称禁毒协调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加强戒毒工作机构力量。街道(乡镇)戒毒工作机构可设在综治办内,并且明确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戒毒工作;对辖区内吸毒人员超过100名以上的街道(乡镇),应设立1—2名戒毒专职干部。居(村)委会可建立戒毒工作小组,可由居(村)委干部、社区民警、禁毒社会工作者和帮教志愿者组成。社区戒毒与康复的优势在于充份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力量,共同矫治吸毒成瘾者。仅单靠街道(乡镇)、居(村)委干部和社区民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员、组织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戒毒工作,培育和建立社区戒毒自治组织。各街道(乡镇)可建立戒毒志愿者协会,各居(村)委会相应设立分会。戒毒志愿者协会可吸收社区内热心于戒毒工作的社会帮教志愿者、戒毒社会工作者、治安积极分子及其吸毒人员家属参加。其主要职责任务是:在社区戒毒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协助社区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治疗和管理。

2.建立专业的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专业队伍。

毛泽东同志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吸毒成瘾者的治疗、矫治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工作,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戒毒工作的开展。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工作人员素质差别很大,而且尤其是社区戒毒中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还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特别是现代化的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人才、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心理矫治人才等不能满足社区戒毒与康复人员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矫治的需求,优质的专业化矫治队伍尚未组建起来。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人员大多是来自各监狱、劳教所和司法行政部门“转岗”,加上街道干部、教师和一部分社会志愿者协助矫治工作。因此,为了推进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需要,应当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政策上对戒毒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也可选派出一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进去,具体从事戒毒与康复工作。

(3)建立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开展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义务。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各自履行其职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建立协作机制,保证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物质保障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活动,其运作的主要资金或者绝大部分资金必须来源于政府划拨的财政资金。从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资金来源看,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省级财政。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逐步展开,社区戒毒与康复人员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戒毒所内吸毒成瘾者数量的增加趋势会放慢;甚至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种变化会减少国家投入到戒毒所的财政资金。由此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中,一部分应当投入到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中,这样,实现了优化配置国家刑罚执行资源的目的。

戒毒所工作计划 篇4

近年来,随着《禁毒法》、《戒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的陆续出台,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提出了更严格、更规范、更科学的要求,对强制隔离戒毒效果提出了更实、更高、更远的期望。实际工作中,90%以上的戒毒人员在吸毒与戒毒的循环中耗尽了身体与家庭的希望;场所民警在风险与责任的重压下对安全隐患日渐麻木与习惯;新型毒品的泛滥,更使得场所内精神障碍等疑难怪病考量着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智慧。如何准确查找新时期戒毒场所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将责任和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引自《百度百科》)。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风险,是指基于管理政策、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希望达到的安全稳定的目标与实际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差距。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三个要素组成。

二、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事故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事故,从主管责任部门的角度来区分可以概括为六大类十六小项:

(一)管理方面:脱逃,戒毒人员采取强行或隐蔽方式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逃跑,逃避强制隔离戒毒;死亡,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因为各种原因正常死亡或非正常死亡,包括因病死亡、自杀、他杀、因工死亡等;群体性事件,戒毒人员在场所内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群体性殴斗,信访,绝食,哄闹,静默,罢工、罢学、罢活动;所内案件,戒毒人员在所内盗窃,打架斗殴造成后果,伤害致人伤残、死亡;自伤自残,戒毒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自我伤害,自我伤残,吞食异物等;执法责任事故,因为民警不作为、乱作为或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原因导致的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出现严重问题或执法民警违规违纪违法事件。等等。

(二)生活卫生方面:食品安全事故,因为食物、饮水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戒毒人员食物中毒;医疗卫生事故,因为医疗处置措施不当、服用药物管理或医疗措施不及时等导致的延误戒毒人员及时治疗出现严重后果;群体性疾病传播或感染,因为教育、管理、防控或处置应对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戒毒人员出现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感染。

(三)教育方面:一是对戒毒人员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动态分析、个别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产生严重后果;二是对戒毒人员当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出现严重问题。

(四)安全生产方面: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因为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戒毒人员在康复劳动中出现致伤、致残、致死的情况;消防安全事故,在用电、用火、用气等方面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事故。

(五)警戒护卫方面:外来人员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和场所财物安全方面的问题;违禁品、危险品、重点物品的管控,特别是所内所外人员勾结抛投毒品,传递违禁品方面出现的问题;戒毒人员外出就诊、临时出所管控方面出现的问题。

(六)综合方面:负面舆情及时掌握与应对方面出现的问题;对外宣传与舆论导向方面出现的问题。等。

三、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因素

造成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有独立性,也有综合性;既有个体性,也有群体性。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一切问题和风险的根本,也是要害之所在。当然人的因素也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管理者的因素和被管理者的因素等多方面。

从管理对象的因素看,近年来,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强戒人员中,40%以上是因吸食苯丙胺类新型毒品而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他们与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戒毒人员比较,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在心理、精神方面绝大多数都有异常情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心理、躯体和行为特征,个别人员甚至有自杀和攻击倾向。这些给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造成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风险。另外,据不完全统计,75%以上的戒毒两次以上的戒毒人员戒毒信心丧失,认为自己摆脱不了对毒品的依赖;73%以上适龄戒毒人员未婚或离婚,68%以上戒毒人员无亲戚朋友帮助或帮助很少,多数戒毒人员家庭社会支持系统面临崩溃或完全崩溃;个别强戒所规模小,大队建制少,收治人员比较集中,容易形成戒毒人员的小圈子,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不易化解等多方面的原因,也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一是专业、系统的戒毒工作管理、教育、医疗、保障等实战业务培训较少,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基层民警管理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基本靠自身摸索或老同志的传帮带,管教工作方式方法差异很大;二是基层一线民警警力保障相对不足,或安排不合理,造成民警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效果不佳;三是基层大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上级领导和主管业务部门寄希望于大队和民警通过自身的主客观努力来应对,造成了一线民警对问题和风险逐渐麻木、习惯;四是个别民警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大意,或者懒惰攀比,不完成规定的基础性工作任务,管理工作风险日积月累;五是监督管理不到位,个别民警个别岗位落实制度打折扣,造成了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为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物的因素

客观地讲,近年来,政府和上级机关对戒毒场所经费投入逐年加大,戒毒场所的软硬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同样也存在省属与市属的区别,地区与地区的区别,公安与司法的区别,主要领导重视与不重视的区别。个别强戒所物防设施简单,更新缓慢,应急处突车辆装备老化,监控设施覆盖不全面,效果较差,这些都严重威胁到场所的安全稳定。

(三)政策的因素

政策因素可以从全国性的大政策和地区部门的小政策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大政策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戒毒条例》(以下简称《戒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以下简称《戒毒工作规定》)对收治戒毒人员都没有伤病方面的否定因素,这意味着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收治戒毒人员在伤病方面是无条件敞开的。而在伤病戒毒人员的后续处置上,《戒毒条例》第三十一条,《戒毒工作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是:“戒毒人员患严重疾病,不出所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可以办理所外就医”。严重疾病,是哪些疾病?危及生命,如何确定?所内医疗机构由于资质或诊疗水平的限制很难做出诊断结论;二级以上医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是已经病危,不会轻易做出危及生命的结论。而一旦病危再做出结论,戒毒人员家属又岂会轻易接回戒毒人员?这就从政策的角度增大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管理风险和责任。众所周知的是,戒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伤病,传染病,甚至疑难杂症患病率是比较高的。各强戒所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很大,如何确保戒毒人员患病后在所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何确保患有传染病戒毒人员在人员密集、空间相对狭小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得到有效的隔离?如何保障戒毒人员在所内不会发生因病死亡事件,给场所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履行社会责任与维护场所安全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不得不随时面临的棘手问题。

从小政策看,地方主管部门的政策、编制、经费支持,无不影响着场所的风险等级。

(四)舆论的因素

互联网的普及,新兴媒体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自然也不可能置身其外。“躲猫猫”事件的炒作,已经给执法监管部门的社会形象披上了一层阴影。人民警察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器,代表了强制、强权,自然也成为舆论监督和攻击的热点。我们在执法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舆论的焦点,甚至是正常的所内因病死亡、偶然的安全事故也会被歪曲、夸大、炒作,这些无不严重影响着我们管理工作的质量,无不抬高我们管理工作的风险。

四、对策思考

立足实际情况,要最大限度降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一)培养一支专业、高效、廉洁、务实的管理队伍是前提。戒毒工作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新型毒品的出现更是加大了管理、教育、医疗工作的难度。可以说,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工作的风险与日俱增,社会和舆论对场所负面信息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要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戒治效果,向社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必须有一支在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心理、社会、生产等多学科领域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以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恢复健康,重返社会,正常生活为己任。以高效务实的作风勤勉工作,以公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社会和戒毒人员,以戒毒人员实实在在的戒治效果和戒毒操守期证明戒毒场所及其管理者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得到社会认可。

(二)构建一套系统、严密、精细、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基础。既然新时期戒毒场所面临的风险与压力剧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立足场所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明确场所隐患,制定完善一套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对有限的警力科学配置,对专业的人员人尽其才,对基础性工作量化考核,对日常性问题及时解决,使场所管理教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有效降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风险的基础性工作。

(三)形成一套公正、严明、科学、严谨的监督体系是保障。场所面临的风险和负担,管教民警的责任和压力,这些都和场所的管教工作秩序,民警的日常工作作风,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密切相关。管理越混乱,作风越漂浮,落实越走样,场所面临的风险越大,民警的责任压力也就越大。反之亦然,管理越规范,作风越务实,落实越到位,场所面临的风险越小,民警的责任压力也就越小。因此,加强日常工作监督,确保各个环节的正常有序运转,使工作中大小违规操作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是确保场所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

(四)建立良好的对上、对外、对公、对私工作联系是重要环节。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戒毒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时间长,需要得到上级组织、兄弟单位、其他戒毒机构、戒毒人员家(亲)属、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等部门与人员参与和支持的综合系统工程。可以说,没有广泛的参与,就没有良好的戒治效果,就不可能妥善地处理戒毒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例如,戒毒人员收治过程中伤病残人员(特别是场所不具备解决和治疗条件、病情伤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影响场所稳定的人员)的处理;所外就医、社区戒毒的处理;家庭帮教、技术教育的开展;社区康复、后续照管等等,都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

(五)塑造公开、透明、专业、法制的对外宣传形象是重要内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是国家专业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配备的是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关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在戒毒人员、戒毒人员家(亲)属、社会、群众、舆论当中的公信力、权威性;关乎社会舆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出现问题的容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政府形象。塑造公开、透明、专业、法制的对外宣传形象,一靠良好的戒治效果;二靠窗口单位民警的执法形象展示;三靠全体民警惜声誉形象如生命的累积;四靠良好的对外宣传。

可以说,新时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新风险,戒毒人员家(亲)属、国家和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但是,只要我们正视风险和隐患的存在,认真研究对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是完全可以做到场所风险可以控制,戒治效果可以提升,良好形象得以塑造,人民群众满意认可的。

(本文作者:张强

审稿:王奎

供稿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

戒毒康复人员工作计划精选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禁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禁毒委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平安吴川”建设和“无毒(村)居”创建目标,不断完善禁毒工作和长效机制建设,综合治理毒品问题,确保实现“无毒街道”目标。

二、严厉打击各类毒品和犯罪活动

街道禁毒相关单位要对本辖区内的娱乐场所、旅馆等娱乐服务行业进行学习培训禁毒知识和法律法规,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严防毒品流入本辖区。认真排查外来涉毒人员。

三、加强禁毒队伍的建设

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重点做好各单位和派出所禁毒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禁毒专职社工和民警的培训学习、提高禁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

四、不断加强禁毒情报信息建设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要切实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日常宣传工作的内容,尤其是企事业单位要做好员工的禁毒宣教工作;要落实禁毒宣教工作通讯员,确定相关责任人认真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将单位的相关重大行动及禁毒工作开展情况等信息资料,并及时上报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不断提高禁毒宣教工作效果。

五、深化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把宣传引导和预防教育作为重点来抓,把《禁毒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要以社区为重点,以“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不让毒品进街道”、“不让毒品进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不让毒品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扎实推动《禁毒法》宣传“六进”活动。要在“6.3”虎门销烟纪念日至“6.26”国际禁毒日期间,集中开展大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掀起宣传高潮。

六、完善机制、不断推动禁毒工作

认真落实《禁毒法》规定的工作模式,开展专项督导。抓好社区戒毒组织机构,做好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工作,做好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教工作,认真组织各部门戒毒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禁毒办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秩序,严格按照禁毒人员相关工作职责开展社区戒毒工作,加大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和收戒治疗力度。

七、依法推进禁毒工作的持续发展

按照“街道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认真落实禁毒工作的四项制度。

1、深化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教工作。

2、不定期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进行突击式尿液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3、严格落实对戒毒出所人员和康复吸毒人员就业安置、职业培训、低保、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三项政策,切实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八、创建无毒(村)居工作

社区戒毒工作总结 篇6

一、领导重视、摆上日程,明确责任

禁毒工作由街道领导亲自抓。一是街道工委书记为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社区、团工委、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二是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禁毒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保证禁毒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街道工委、办事处把禁毒工作列入社区年终考核目标责任制中,明确规定,社区禁毒工作由社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签订社区禁毒工作责任书,强化基层一线禁毒工作的领导。

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有效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为确保禁毒宣传活动落到实处,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了宣传活动计划,全面开展宣传活动,在三类场所、三种重点人群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展版、横幅、挂图、禁毒宣传车等宣传资源进行广泛宣传。一是深入宣传毒危害,创造和谐稳定社会。为了给来深务工、春节期间返乡人员毒预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务工人员能够正确识别毒,提高对毒及其危害的认识能力和抵御能力。2月19日,在万绿园社区内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活动中,禁毒宣传工作人员积极地向群众讲解禁毒知识,呼吁大家抵制毒危害,自觉远离毒,珍爱生命,崇尚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同时在社区内播放禁毒主题相关视频和电影,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之余达到生动地宣传禁毒知识的效果。3月6日,我街道禁毒办在金龙菜市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致流动人口朋友的一封信”,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群众介绍了禁毒知识、毒危害,让群众感受到毒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让群众从各方面了解到“珍爱生命、远离毒”的重要性。3月23日上午9点,我街道禁毒办组织在宜欣广场开展“送春风·保平安”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进行预防教育、新型毒危害的宣传,向外来务工者和流动人员宣传讲解毒知识及吸食毒的危害性,号召更多的人远离毒,珍爱生命。

此次活动共发放禁毒宣传资料3000份,宣传展板16幅,宣传挂图50幅,横幅30条。以上活动中,居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非常踊跃参与,不但认真观看挂图、阅读宣传折页,而且还详细咨询了不少问题,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三、加强业务培训、实施跟踪帮教工作

通过学习培训,可以加强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为开展帮教工作打下基础。

为更为全面、深入开展工作,我街道辖区在册登记的吸毒人员实行了重点管理、跟踪帮教。一是成立帮教工作小组,对每个社区明确了一名帮教挂点领导,对每一名吸毒人员明确了由街道干部、社区民警、关工委、社区干部、吸毒人员家属及志愿者组成的“六位一体”帮教小组,由帮教小组定期组织对吸毒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做好每次帮教情况记录。二是实行建档管理。街道、社区对辖区内在册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包括帮教成员名单、帮教措施、帮教活动记录。使帮教情况、进度一目了然。

四、排查摸底细致,落实帮教工作、促进就业,推进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深入贯彻实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有关规定,确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效开展,我街道组织社区、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对辖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了详细排查,登记在册共111人,11人列入戒毒康复工作,11人居住在辖区。针对辖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实际情况,我街道充分利用国家对戒毒康复人员优惠政策等措施,借助街道、社区、股份公司和戒毒康复人员亲朋好友等力量,对有关人员加强的关心和帮助。

五、下步工作

(一)进一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打好禁毒预防战役。采取多种形式,打造禁毒斗争声势,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在社区形成浓厚的禁毒氛围。紧紧抓住全民、青少年、吸毒高危人群,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禁毒预防战役,真正使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深入人心,努力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二)加强“无毒社区”巩固工作,打好“禁、吸、戒毒”战役,加快“无毒社区”巩固工作步伐,深入开展“保无毒”、“创无毒”活动。

金融“戒毒” 篇7

就其本质而言, 金融衍生品是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一种双边合约, 其基本功能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消除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然而, 那些“金融鸦片”所起到的作用却恰恰相反。

华尔街的国际投行精心设计出这种“金融鸦片”, 在香港卖给中国企业, 或通过香港私人理财等形式卖给我们的企业家们。由于对这种衍生品了解不足、忽视其风险、存在着冒险博弈心理, 加之监管缺失及法律威慑力不足等原因, 这些企业家们如同被洗劫一样, 短短时间内财富被掠夺一空。也正是由于“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健全和可能涉及露富、原罪、逃避外汇管制等其他原因”, 他们吃了大亏, 苦水也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 而国际投行及其操作人员则高唱凯歌, 逍遥法外。

其实, 这些曾经带着天使般面孔的“金融鸦片”还引发了此次美国次贷危机, 形成了金融风暴, 导致大量破产和动荡, 重创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

金融衍生品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全球衍生品交易量已接近600万亿美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晚, 还处在“小学生”阶段。正因如此, 华尔街也才流行“你设计出一个复杂的金融产品, 在欧美卖不出去, 一定能卖给中国”那样的话语。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是由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然而, 利益的追求, 资本的贪婪, 常常使得那只看不见的手变成了看不见的魔爪。就像传说中的妖精一样, 往往以美丽的外表出现, 精心设计一个个圈套, 诱惑人们入彀。

正是由于“妖言鬼影”不易识破, 信息不完全, 才造成了金融衍生品契约的不完全, 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而发展衍生品市场, 要求信息披露要公开、透明、及时, 要求合格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 发展金融衍生品首先要解决信息完全和监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火眼金睛”, 练成“降妖之术”。

戒毒所工作计划 篇8

在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毒品绚烂的外衣和诱惑的名字所吸引,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接触毒品,完全是钱多造的。”

北京,大兴区,一场狂风暴雨过后,由戒毒康复人员自己栽培的各类蔬果被端上了餐桌,今天的午餐是包子,分别是芥菜、牛肉和西红柿馅儿的。

一米八的个子,古铜色的皮肤,圆领T恤衫搭配浅粉色锥筒裤,脚下踩着一双透气性极好的休闲皮鞋,打眼一看就是富家少爷的派头。许志刚(化名)端着饭盆,里面除了3个包子,还有一盘凉拌黄瓜正散发着清香。据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所里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几乎都是民警和戒毒康复人员共同栽种的。就在两个多月前,这样的劳作对许志刚来说,还是他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专为康复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房间里,许志刚翘着二郎腿,舒适地靠坐在粉色的布艺沙发上,但是面对采访,他却始终双臂交叉于胸前,每一句回答都没有超过5个字。

记者试着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看着许志刚的眼睛说道:“你哪儿人啊?家里都是做建材生意的吗?”

“内蒙。我自己单干,就是搞那种土的运输。”

“这个特别来钱吗?”

“是,我们家那边儿地很少,他们建筑工地弄出这些废土找不到地方放,但是我知道。”

“那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最高的时候四五个小时差不多就能挣2万多。”

“为什么按小时来计算呢?”

“我在睡觉,啥事儿都没管,醒来以后他们就给我钱了。”

一番笑声过后,许志刚脸上的抵触神情被一种骄傲和自豪所取代,随后他向上撇了撇一侧的嘴角,打开了话匣子。

初中还没毕业,许志刚就开始和几个发小“混江湖”。由于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为钱皱过眉头,即便是退学回家的日子里,也无需承受赚钱养家的压力。享受,是这个十来岁少年的全部生活。但有一点和旁人不一样,在许志刚的骨子里,“混”总是与成大事者的果敢、坚决和顽强有关。

从退学开始,许志刚在出入各种酒吧、宾馆和洗浴中心的过程中,先后接触了不少生意人。加之父亲在建筑行业经商多年,圈子中同样不乏这个行业的能人和前辈,于是在一来二去的攀谈中许志刚发现,运送渣土是个来钱快、零成本的买卖。

“我和几个哥们儿只负责看场地和计算数量,只要是我们看好的地方,一般都是郊区的荒山,没人会干涉,而且不用付任何费用。因为这个事情环保局和城管都能插手,所以没实力的话,肯定是干不了的。后来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再后来运输队都上赶着找我们,如果再遇上哪个村儿有个大坑,我们除了挣工地的钱,还能从村里再收一笔钱。光我自己,每个月都能挣它五到八万,整个项目的话,至少也要三十来万。”

用许志刚自己的话说,每天就是“睡醒了拿钱,拿了钱再出去造”。也许正是因为来钱太容易了,他才会在毒品悄然出现在生活中时毫无防备,甚至将吸毒看作是吃饭睡觉一般的平常事。

2012年一个初春的晚上,19岁的许志刚像往常一样,在与朋友们喝过酒后,一起来到洗浴中心放松。眼看几个发小都在“溜冰”,许志刚的心里也开始痒痒起来,“我看他们玩儿挺有意思的就吸了两口,觉得挺舒服。”

和传统毒品不同,新型毒品并不会让吸食者产生头晕、恶心、出汗等不良反应,而是“第一口就舒服,直接上头,然后就飘了。”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二大队副大队长赵海清说。

在这种飘飘欲仙的兴奋感中,许志刚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天翻地覆的背后,更有亲人的绝望与无奈,有朋友的疏远与冷漠,有心爱之人的伤心与诀别。直到两个多月前走进戒毒康复所,许志刚的身体始终都在被毒品所侵蚀,体重从170斤掉到120斤,“动不动就出虚汗,什么体力活都干不了。”

“4个月没吸,但最后没扛住。”

许志刚手里的一整瓶矿泉水都喝光了,空瓶被捏得嘎嘎作响,他清了清嗓子,靠在沙发上,右手托着下巴。

“虽然第一次不会,但是我朋友在旁边一直教我,让我拿管儿吸,别把烟咽进去。”就这样,在发小的引导下,许志刚那天一连吸了七八口,随后开始出现胸闷、气短、大量出汗的不良反应,“他们说这是方法不对,我信了。”

随后的两天里,他除了睡觉什么事也没做,“每天醒了就继续睡,饭也没吃。”

无论是冰毒还是海洛因,无论是新型毒品还是传统毒品,都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而导致药物成瘾的。简单来说,这些毒品中普遍含有类吗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人体内部原本就存在,用于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当吸毒者通过毒品获取了类吗啡肽的物质,人体自身的分泌就会相应减少甚至阻断,此时如果停止外部的药物供应,生理系统就会出现紊乱,从而表现为药物成瘾和药物依赖。

许志刚的“第一口”轻松而刺激,在一种“爽到天上”的神经刺激下,从心理上就已经很难不对“第二口”产生强烈的期待了。十多天后,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溜冰”。

此后的一个半月里,他先后吸毒不下20次,平均每两天吸毒一次。至此,许志刚的身体开始拒绝分泌类吗啡肽的物质,他染上了毒瘾。

对“高富帅”来说,吃饭喝酒时的身份总在“请客”与“被请客”之间切换,但对许志刚和他的发小来说,还有一项活动可以用来“请客”,那便是吸毒。“我们就是一块儿玩儿,今天他请吃饭,明天他请喝酒,后天我请吸毒。”许志刚粗略计算了一下两年中自己在毒品上的花费,“一百多万吧。”

也许在多数人看来,一百多万简直是天文数字,但在吸毒者眼里,就连生命都不如毒品值钱。许志刚说,除了正常人出门必备的手机、钱包、车钥匙以外,毒品是他另一样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果这东西要是找不到了,那可就出大事儿了。”

据赵海清队长介绍,曾有位戒毒康复人员讲述自己吸毒时的故事,他有次毒瘾发作没有找到事先藏在枕头下面的毒品,顿时性格大变,把床都掀翻了,硬说是家里人把他的东西弄丢了,可当家人问他丢了什么时,他又不敢明说,只能发狂一样地满屋子找,后来在床缝里找到了,瞬间就又平静如初,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就算你告诉他这个针头有艾滋病病毒,他也得扎,这就是为什么毒品能够摧残人性。在毒瘾上来的时候,他的行为和精神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控制了。”听着赵海清队长的话,许志刚在一边频频点头。

随着毒瘾加深,这群十八九岁的富家少年聚在一起时,能做的事情就只剩下吸毒了。直到半年后,这些孩子的上线被抓获,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在一家宾馆将刚刚“溜冰”结束的许志刚等人带回派出所,他们才暂时告别了“不成人样”的生活。

在被行政拘留的15个日夜里,许志刚一边听着“过来人”讲述毒瘾发作时的煎熬,一边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抽搐、狂躁、不能自已的样子,渐渐地开始对毒品有种发自内心的排斥,虽然并未痛下决心戒掉毒瘾,但“希望把频率降低一点,隔段时间再吸”。

事实上,这段间隔其实足以让他彻底戒掉毒瘾,而且只要抓住机会,至少在生理上能够不再产生对毒品的依赖。

“出来之后4个月没再吸。”这是许志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结果,他靠摆摊卖烧烤挣钱,一方面是让收入不再那么稳定,另一方面也是把每天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早上6点出门,去进货。回来把肉串鸡翅弄好,下午再去进啤酒和饮料,夜里12点多才收摊。”在一年中最炎热的4个月里,许志刚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用卖烧烤来占据每一秒可能对毒品产生渴望的时间。

但是,七月流火的季节终于还是来了,他的烧烤摊随之停业,生活也再一次变得空虚。毒品就像一只打不死的蟑螂,在他内心里的灯光渐渐暗淡的时候,又悄悄地爬回了它原有的位置。

“他们每天都在我车里吸,然后那天又遇着事儿了,再加上心情不好,又喝了点酒,就没扛住。”许志刚撇着嘴,虽然脸上挂着微笑,但仍能从中读出些许遗憾与羞愧。

这一次,小伙伴们改道了,新型毒品被换成了传统毒品,“毒瘾上来的时候,浑身都不自在,鼻涕眼泪一直流。”从此以后,许志刚几乎天天都在吸毒。

“要不就不戒,要戒就得戒掉。”

“你有女朋友吗?”

问题换了一个方向,虽然许志刚的眼睛依然没有离开记者的眼睛,但身子却突然一震,他用双腿撑着身体往起坐了坐,说了3个字:曾经有。

从许志刚有了创业方向开始,女孩儿就一直跟着他风里雨里地打拼,一起吃过苦,一起享过福,即便发现他吸毒,女孩儿也依然没有放弃这段感情。就这样,两人如胶似漆的日子过了4年多。

“但我感觉自己过得没个人样,所以分了。”

做出这样的决定对许志刚来说绝不算轻松,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街巷,每一座城市,许志刚都能从中找出幸福而美好的记忆,但他也从中找到了必须放弃的理由,“这么下去,我就把她耽误了。”

走进北京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以前,许志刚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我不知道会在里面呆多久,更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戒掉,我不想让她一起耗着。”

的确,有的时候,最真挚的爱,表现出来的确实放弃、离开、永不复见。

“我跟她说分手的时候,她也很平静。到现在一直没有联系,也没来看过我。”说这话的时候,许志刚的脸上并没有遗憾和失落。他很清楚,对于两个因爱相识、相知、相守的陌生人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父母呢?亲人呢?那些一起长大的朋友呢?许志刚也要和他们说“分手”吗?

“毒品给我的伤害太多了。这两年,我爸头发全白了,没跟我说过一句话,连冲我笑一笑都很少。我妈更是因为这事儿落下一身病,高血压,心脏病,整个人都变了。我姐面对我的时候也很尴尬,给钱怕我去吸毒,不给钱又不忍心,怕我吃苦。”

然而,在所有亲人的变化中,最让他震动的还是外婆,这个在许志刚生命最初的4年中日夜陪伴他的人。

吸毒一年后,父亲知道了。很快,外婆也知道了,从来没有骂过许志刚的她,那天却动手打了他好几巴掌,“我特别惊讶,也特别伤心,最后竟然还哭了。”

在许志刚的人生字典里,“哭”一直是个不知道怎么写的字,但是面对外婆的打骂,他的内心燃起强烈的自责和歉疚,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平复心绪,更不知道该如何消解老人心中的伤痛。这一刻,似乎只有悔恨的泪水才足以弥合这本不应该出现在隔代人之间的情感裂痕。

“我要戒毒,必须戒。”

听到儿子的话,母亲赶忙在网上搜寻合适的机构,全家也因此看到了些许希望。不出一周,许志刚就在母亲的陪伴下,出现在了北京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的门口。

起初,毒瘾一直折磨着体型消瘦的许志刚,“反应最强烈的那几天,怎么呆着都不舒服。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这是戒毒康复人员通常都要经历的过程,但能否在内心拥有一种强烈的戒毒意志,却是熬过去的关键。

“戒毒这个事情,完全看我怎么想。”许志刚说,自己决定的事情,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到,“这就是我的性格。”

半个月过去了,许志刚渐渐感受到了体内的类吗啡肽物质开始分泌,毒瘾带来的痛苦在一点一滴中消退,曾经那个在他心里强大得不可一世的恐惧感,也开始被层层垒起的自信心所取代。

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不同于仅一街之隔的强制戒毒所,到这里戒毒的人完全是自愿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过戒毒的想法,是肯定不会住进这里的。但赵海清告诉记者,许志刚的决心是很多戒毒康复人员所不具备的,他身上所散发出的一种向善的光,更是足以颠覆常人对吸毒人员品质的认识。

许志刚又捏了捏手里的空水瓶,“其实每个人都有向善的一面。”说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专家观点

特邀专家 张志娟

北京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矫治科副科长

特邀专家 冉 隽

北京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办公室主任

戒毒要从5个维度展开心理干预

作为心理治疗专家,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矫治科副科长张志娟深谙心理变化的规律,她和她的团队目前正在修改一种名为“复吸倾向性量表”的测试方法,从生理唤醒、家庭关系、情绪管理等5个维度针对自愿戒毒康复人员的特点展开评估。

“入住之前和出去之前,我们都会给他们做一次,前者是为了了解情况,后者则是为了评估风险,从而给出一些规避的建议。”张志娟说,这种风险评估只是一种认识手段,目的是更有针对性地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干预和治疗。

“箱庭诊疗”作为一种舶来品,如今已经是十分有效地心理治疗和干预工具了。所谓“箱庭”,其实只是个音译词,其本质是一种模拟沙盘,通过利用沙盘摆出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戒毒康复人员可以调整认知,对自我产生新的理解和领悟,并对心理创伤进行自我疗愈。

在许志刚和大多数戒毒康复人员的日程表里,冥想和心理咨询才是更为主要的两种干预渠道。

“冥想有点儿类似瑜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们要跟着老师的口令去做动作,同时按照口令的指引去思考,尤其是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哪里好,哪里坏,像淘米一样把杂质清除掉。”张志娟说。

心理咨询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干预方式。这里有两个房间用于心理咨询,一间被装饰为暖色调,另一间则被装饰为冷色调。“那些不喜欢说话的戒毒康复人员,我们会在暖色房间和他一对一沟通,而那些有暴力倾向或脾气不好的戒毒康复人员,我们会在冷色房间接待他。”

这间十来平米的房间里,透亮的玻璃窗映射着阳光,粉色的布艺沙发共有3组,围绕着一台通体玻璃的茶几,茶几上放着一个文件夹,其中详细记录着戒毒康复人员主动约访的时间和接待他的心理咨询师的姓名。“他们刚入住的时候,我们是会主动约谈的。” 张志娟说。

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戒除心瘾

对戒毒康复人员来说,能否在此住满3个月是他们戒毒生涯中的第一个坎。此后便是戒毒满半年的第二个,戒毒满一年的第三个,以及戒毒满三年的第四个……直到彻底戒掉毒瘾,他们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推算,到底需要跨越多少个坎。

“一次吸毒,终生戒毒,戒的其实是心瘾。”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办公室主任冉隽介绍说,除了第一道坎是决定戒毒康复人员能否从生理上戒毒,剩下的每一道坎都是在和心魔做抗争。“复吸率是全球性的难题,好一些的国家是95%以上,而大多数国家都在98%以上。”显然,许志刚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助其戒掉心瘾的机构。

根据多年工作中接触的戒毒康复人员情况,冉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吸毒人员最终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才有可能戒掉心瘾,重新归回正常的生活。

作为司法部6家戒毒康复示范所之一,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一直承担着社会自愿戒毒康复人员、临近解除强戒体验人员的日常管理、宣传教育、康复训练、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等职能。为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康复所的专家将戒毒康复工作横向分为戒断期、治疗期和社会适应期,纵向分为恢复调整、处方拟定、处方实施、效果评估、督导巩固和提高六个阶段。

除了心理治疗,戒毒康复人员每天都要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其中就包括颇具特色的“自我教育课堂”,冉隽对此的解释是:他们需要重塑价值观。

“通过这种自我教育,让他们参加‘自管会’,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然后将自己的体会与他人分享,这样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冉隽说,这种非强制的管理方法背后是戒毒所秉持的“尊重戒毒康复人员”的理念。

【戒毒所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社区戒毒工作方案09-15

戒毒标语怎么写07-11

上一篇:甘肃省2016年下半年电厂水化验员考试题下一篇: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