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共9篇)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篇1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老师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法和竞争法。我首先把一些优秀的作文给他们阅读,并给他们讲解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更好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同学,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良好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学生。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四、六、七、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抄写。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 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篇2

一、课堂教学的原点在“方法”两字

1.“结构”

新课程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而影响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最重要因素是认知结构, 即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是在不断地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而成的, 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

2.“方法”

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为标准, 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 以教师是否能够站在知识的逻辑体系上, 教给学生真正的有用的策略性知识, 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 让学生在“会学”的同时“愿学”、“乐学”。

3.“变式”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 学会方法、探究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 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哲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之间以“教材知识”为例子, 可以开展真实有效的对话, 围绕“方法”的掌握和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 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能动的状态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趋向合理,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样的课堂, 其价值指向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 让学生不仅不怕“应试”, 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两类结构”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1. 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的目标

对于物理教学可以直接呈示出学习目标, 或者是借助于物理学科知识树将学习目标引出, 又或者是由教师设置情境引发学生质疑来生成学习目标。例:重力教学的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如:河水为什么总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回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原因§8.2重力。多媒体呈现教学目标和学习“力”的方法知识树。设计说明: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入手, 直接引入课题发挥目标和知识树的导学、导教、导测的功能明确目标。

2. 例举知识树, 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必须要有例子来创设情境, 笔者认为以典型知识为例子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有利于引导其探寻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例:功率的教学中采用“自学指导, 整体感知”阅读课本P17第1、2小节内容, 根据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归纳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回忆学习物理量的方法程序来学习功率, 掌握其概念、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计算、测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对于实验课, 我经常设计与课堂内容相近的难度较小探究小实验, 让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去尝试探究, 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尝试再次成功”的喜悦, 从而让学生感到对课本上难度较大的“探究实验”, 只要敢于去尝试, 也一定会成功。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营造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尝试的欲望。在学生疑惑之际, 要给学生必要的点拨, 帮助学生的思维提升到对应的层次。

3. 变式训练, 感悟方法

在课内第一次尝试练习的基础上, 学生或教师作精要点评, 在疑惑处, 堵塞处巧作点拨, 并设置2~3道有一定梯度的变式题。让在层层尝试中得到的方法、规律和结论再次在探究性的变式训练中加以运用。这次训练不求全班学生都能掌握,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尊重差异, 要求分层掌握。

4. 当堂检测, 独立验证

教师可以设计难度较小的基础习题, 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结论运用到实践之中, 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尝试能成功”。学生在以上基础上, 通过自评、互评, 学生自己总结得与失, 如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还有哪些困难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再次给以精要的点拨引导, 努力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方法、规律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情, 对课前准备好的当堂训练题进行分层调整, 力求中下等学生合格达标, 优等生吃饱。当堂训练以书面训练为主, 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要求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同时要做到当堂反馈, 及时订正, 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 纲要小结, 拓展提高

利用知识树引导学生作好课堂小结。可以把学到内容移位到更大的“知识树”上, 使学生进一步从宏观上把握所学的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篇3

【关键词】实验功效;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同向,引起思维共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而这些物理现象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在上初中物理课时不是空着脑袋去学习,而是带着一定的生活中的印象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当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跟学生们记忆中的结果是一样发生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们思维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们感受非常亲切,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筷子插在水里面会出现折断的现象,在学生们脑海中都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讲折射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忆在平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力,设置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即选三个学生并排站在一个大鱼缸前面,对鱼缸里面的金鱼进行打捞,其中第一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上方进行打捞;第二个学生对准金鱼的正前方进行打捞;第三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下方进行打捞,最终是第三个学生打捞着鱼,其他两名学生都没有打捞着,这种结果跟学生们猜测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所以教师从实验的结果出发再讲解折射有关的知识,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对习初中物理充满好奇心。

1.2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相悖,激起认知冲突

虽然学生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物理经验,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经验都是正确的,总会有一些是跟客观事实不同的物理前概念,因此,学生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些,从而激起学生认知冲动,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现将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纸,这时候教师问学生们如果将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能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时候教师再将水倒出半杯,只剩下半玻璃杯水,然后再有纸盖上,教师再问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这时候由于上次说错的原因,很多学生会说不会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发现水都流出来了,这种结果往往是跟学生们的初始想法相悖的,最后教师再将原因,因为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但如果是半杯水,那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所以在这样的实验中往往能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二、进一步挖掘实验功效的策略

2.1用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们多多练习,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去看,或者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都不能很好地挖掘出学生们的潜力,因此,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们亲自动手,多多练习,从而发现物理的乐趣,以便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实验,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这样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精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一个空纸盒,然后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纸盒装满水后,观察水从小孔喷出时的现象,最终由实验现象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只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从而发挥出实验功效,这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实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困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做饭时用到压力锅,那么为什么压力锅会做饭快呢?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理解的不是非常透彻,往往都觉得只是因为密封的好,但是更深一步的原因,学生们往往是想不透的,因此,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们解释,如果压力锅不加限压阀,这时锅内的气压即为大气的压强(通常算作一个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现在盖上限压阀,锅内水沸腾时的气压是多少呢?显然,这时的气压是原先的一个大气压和限压阀所产生的附加压强之和,这样,只要测算得附加压强,就能得知锅内的总压强,于是就可通过查表获得压力锅内水的沸点了,因此为什么用压力锅做饭快就显而易见了。

结论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於罗英.挖掘实验装置的多重功效,提升处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期刊论文]-高中数理化2013(19)

[2]周国英.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期刊论文]-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2)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篇4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师生共同关注、探索初中作文教学。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时心生“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教师教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是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

许多初中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失去了源自生活实践、课外活动实践的生动素材,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虚构故事、拼凑文章的状况。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很大,只要平时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会得到不错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最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受应试教育顽疾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性思想,有些教师认为花大力气抓作文是得不偿失。

(三)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培养,导致在作文指导与讲评时捉襟见肘。正是由于学校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不高,而学生、家长急切想提高作文成绩,于是社会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出现了不少的语文作文辅导班,专门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辅导。参加课外的作文辅导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参加课外作文辅导的学生又存在写不好的心理负担。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应使我们警醒: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教学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同时,学生平时写

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二)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师生共同寻找写作乐趣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三)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篇5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要: 作文教学要走出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境。我建议学生多读书,注重阅读积累;注重课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课文作文

实践活动

互改和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就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感慨。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都说作文难写,为何?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魅力呢?在此,我谈四点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重视阅读积累。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又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运用“阅读积累”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首先,教学生做剪报。报纸上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能增长知识、提高写能能力有益的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可以就写作特点分析,可以就读后的感想,可以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教学生写读书随笔。让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一篇,先读熟美文,在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巧妙的布局谋篇;再让学生动笔画出优美的词、句、段;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在原文处做上批注;还可以谈感受,写评语。另外要求学生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甚至背熟。第三,教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教材名家名篇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来加强积累。如词语竞赛、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会、读书故事会、课本剧、作文竞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起到检查的作用还能使学生感性地、生动地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开展“摘录、写作、练字”三合一练习,习惯于摘抄一些古典诗文和名人名言,习惯于把看到的时文美文摘录下来,习惯于把自己日常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习惯于抒写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的知识视野被拓宽,情感世界被充实,语文素养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也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学生在自己写作之中或多或少、潜意识地运用了积累的材料。我想这就是学生在阅读积累基础上的再次运用吧。重新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功能,是学好语文重要前提。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发展的语文能力,成为对国家民族命运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能力。

二、写课文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思,悄焉动容,视通力里。”,这是对想象作用的形象描绘。中学生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阅读时,需要借助于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再现文章或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就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生写作更离不开想象。因为写作活动是运用具体感性材料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全过程,所以需要想象的配合。有了想象力,就可以使作文思路活跃、开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事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反之,思路迟缓狭窄,词语贫乏,写人写事平平淡淡,不能感动人。根据当前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有助于启发思维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其中,写“课文作文”就是我经常采用的形式,写“课文作文”可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开阔、更深刻。其方法就是围绕一篇课文,写出一组小文章,少则二三篇,多则四五篇,内容上既互有联系,又可各自独立,这样可以纵横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多体裁地写一个人物或一件事。它的优点就在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发散、扩展、集中、深化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曾有目的地通过写课文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课文角度考虑,启发学生为那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课文补写情节或写续篇,如《变色龙》、《老王》、《芦花荡》;把古诗文改写成散文,如《伤仲永》、《石壕吏》等。通过对故事的改写、续写等表达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抒发他们对原作中人物的关心和见解。下面以《羚羊木雕》课文作文教学过程为例: ㈠介绍想象作文的概念。

想象作文就是以一个假设的身份或在假设的环境中,叙述可能发生的事件,通篇以想象为主的作文。

㈡以《羚羊木雕》课文为例分三个方面训练

⒈拓展想象。把课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开生花,续出新格局。针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3个写作题卡,让学生选择一题现场写作: ⑴放学回家的“我”看到了出国分别半年之久的爸爸,十分激动,请你播放 一下这段录像吧!⑵在学校里张小路和万芳是最要好的朋友,她们的老师是怎样评价她们?

⑶在家长会上,妈妈和“我”碰到了王阿姨和万芳,妈妈看到了万芳裤子上那长长的“伤疤”,就问王阿姨怎么破的,王阿姨会怎么说?

2、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互换进行想象。针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2个写作题卡,让学生选择一题现场写作:

⑴如果你是万芳,当你的好朋友找你要回羚羊木雕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后来呢?

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时的 “我”心里肯定会有很多想法,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

3、创造想象。为了更好表现人物的品质、揭示事情的本质,写作时可以通过创造想象去补充与拓展文章的简略处、空白处、悬念处。①想象补充人物的语言。

②想象补充人物的心理。即通过对文中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的想象,领悟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③想象补充文章的情节。④想象补充文章的结尾。

针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2个写作题卡,让学生选择一题现场写作:

⑴在“我”家,万芳和“我”交换了礼物,即小藏刀和羚羊木雕。万芳回家后便激动地写下了日记,你能向大家读一下吗?

⑵要回羚羊木雕后的那个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深深谈了一下,你愿意公布吗?

这次课文作文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选题、奋笔疾书,几乎每人都有话可写,达到了预期的训练效果。通过课文作文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了,大家对这种训练方式给予了一致肯定。当然,与课文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课文仿写。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仿写是在对课文语言运用规律进行整体掌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迁移运用,在这种迁移中,学生感悟到的写作技巧在实践中得到内化,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从认知角度还是从创新角度,仿写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学习了席慕容的《外婆与鞋》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写法写一篇现场作文,并提醒写作文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1、记叙要具体,要抓住人物事件的特征做细腻的描写;

2、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3、要注意所有的记叙、描写、抒情都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这次现场作文涌现了不少佳作(见附页)。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中学生最富于想象力,教师是学生想象力的开启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应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在作文训练时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余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他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说“阅读积累材料”是间接的,那么“语文实践活动”则给学生带来了生动的、鲜活的生活积累。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克服作文假、大、空的弊端,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经历积累,使他们在写作时,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身,表达出自己当时的真情实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比如在课余时间我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玩踢毽子,学生玩得十分高兴。事后让他们写作文。大家有话可说,把踢毽子比赛过程记叙地具体详细,学生写出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等十分逼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实践,则无从谈写作。

我还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要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要及时地把感人至深的地方表达出来,把精彩难忘的一瞬描绘出来,把耳目一新的事件叙述出来„„告诉他们,这些材料可能比较零碎,不能构成一篇作文,但它们直接来自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积少成多,以后会很有用处。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写文章,从日记写起。写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心胸和笔墨,养成发表意见的习惯,同时也会整理自己的思想,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场上的作文。由于这样的思想作指导,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语言生动了,就能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我们今天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往往注重外在课程资源,向外去寻找,殊不知学生资源中存在着一个宝库,它是需要我们去开发的。我说要重视学生资源,是说要重视对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

四、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课组织得好、开展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能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于是,我在作文批改方面作了以下几点尝试,特别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简评”扩展式讲评

学生往往认为作文讲评是老师的事,很少有人把自己作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的时候,采用“简评”扩展的方法最为恰当。具体的做法是:教师精心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在讲评课上,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推荐,也可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讲评,对讲评得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2、“模仿”式讲评

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学生会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试试。这时,教师就应作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在写作上的优点与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去分析习作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和疏漏,等等。也可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3、“互改”式讲评

在实际操作中,我把四个写作水平呈梯状的学生排列成一组,每隔一月重组一次。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相互对比,共同提高。我在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修改符号,每人给文章至少找出一条优点、一条缺点。如此循环下来,每个学生可以批改三篇作文。通过找优点,挑毛病,作比较,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作文讲评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做作文讲评的主人”,突出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规律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那么,作文讲评课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欢,更会充满生气和活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式教学应用 篇6

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1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隋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识记教学 篇7

其实没有一点认识基础的记忆, 没有纳入知识系统的记忆, 没有理解的记忆, 表面肤浅的、机械教条的记忆, 都是不长久的, 这样的知识也不会有用武之地, 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来说更是非常有害的。

例如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与使用方法, 有的老师概括成表, 十分具体详细, 似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其实这样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这样做是剥夺他们推理、研究与概括的权利, 从而禁锢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学生就只想着通过强化记忆方法来掌握, 如此一来识记学习陷入枯燥而繁重的脑力奴役之中, 其结果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学生没有理解其设计原理和构造, 没有理解滑动变阻器中各部件的依存关系, 没有把它和已经学过的电阻定律联系起来, 没和大量的应用实例相联系, 自然那种框框条条的记忆是肤浅的、是孤立的、是空洞的。

在实际教学中, 对那些需要熟练记忆的东西, 老师必须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去实施, 为了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补充材料

为了达到牢固记忆某一知识点, 应当围绕此知识的学习, 在之前或之后, 准备丰富的补充资料, 如物理学新科技、现代生产技术知识资料、物理趣话、科技图片、录像等, 也可是有针对性的实践, 实地考察, 以及学生实验、科技小制作等, 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借此来理解新知识, 识记新知识, 而且通过大量事实的概括与提炼过程, 发现其间的依存关系, 在广泛的认识与积极的思维过程中, 以达到不随意识记的目的。可以这么说, 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相关的背景性知识了解越多, 则对该知识理解越深, 记忆越牢固, 这也是不随意识记的规律。老师在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提供事实、资料上永远应是慷慨的, 而在进行概括上应是适当吝啬的。

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利用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新认识纳入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使之能长期记忆, 而且使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间的依存关系认识, 可以使其知识结构更加有秩序。为认识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和营养。所以老师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 广泛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 甚至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 使学生感到知识并不陌生, 并不单纯和孤立, 用已知的知识解释、分析、理解新知识, 让学生自己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 感受运用所学知识来挖掘真理和研究问题的自豪与喜悦。这需要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作用, 让学生渐渐地步入理性而系统的认识高度, 使知识体系联系成网状结构, 这是牢固记忆的根基。

三、安排推理练习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需要推理思维, 尤其要想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 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 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也是永久记忆的前提, 因为人们最不易记住的东西就是那些具体而简单的事物, 所以对那些学生必须记住的重点的东西, 不必有意地去强记, 而需要通过安排能够反映该知识本质规律, 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 体现着认识的逻辑关系的推理练习题, 如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思考题、论述题、证明题等, 让学生通过推理, 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规律之间的依存关系, 使各种认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有序化, 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记忆。

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要使人的认识从感性进入理性高度, 就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脱离具体事物、具体现象, 而认识到事物本质内在的依存关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老师一味地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得详细无遗, 即为了通俗易懂, 其实是极不可取的, 因为这样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反而使学生觉得一无所获, 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机械注入式的学习越来越冷淡, 思维的嫩芽就会渐渐枯萎, 反应越来越迟钝, 思维变得无用武之地, 所学的一切都是肤浅的、表面的, 不系统的、死板的, 也是暂时的。相反老师应该因势利导, 在大量事实、现象认识的基础上, 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渐认识现象背面所隐藏的本质的性质, 引导学生去概括, 去抽象出理性化的东西来。当知识中本质的东西在学生头脑有了认识, 自然它会牢固地融入整个认识体系, 成为认识结构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何愁会遗忘。

五、有计划的安排非重复性多次出现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探究 篇8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利用故事,还原历史场景,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们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触觉触碰到的东西往往有更牢固的极易,通过情境教学法,我们可以对历史时间发生的情境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从而将抽象的历史时间还原成能够被学生理解的具象化故事。在讲授历史课当中,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可以考虑将一些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在选择历史故事之前,一定要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以及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确保所选择的故事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且不要讲陌生的故事。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故事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老师来评判。提出适合的问题,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此外,营造历史情境,能从中得到启迪。历史是鲜活的,若能再现当时情境,那将会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感受。在营造情境中一定要以书本为依据,做到与当时的情况相符。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避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看不明白、搞不清楚”的现象,还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环境、发生、后果有直观的判断,从而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二).巧设“悬念”,调动兴趣

学生喜欢有趣、有悬念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教材的过渡中设计悬念,或者在重难点上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这些关键时刻更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而成的,要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知识点顺畅地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难的。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處,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而情境教学的场景还原,一般是以老师和同学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布置和角色扮演实现的,这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趣味性极高。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仅能够扮演欧洲中世纪的公主,还能扮演中国古代的侠客。通过老师和学生对场景的布置和对历史时间的角色扮演,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枯燥抽象的历史教学被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当中,即适合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将知识和思考贯穿到情境教学表演当中,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

(三).参与性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

由于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的需要,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自己对角色进行分析定位,这种分析定位正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基础上的。这种将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们不但会对课本上的知识仔细揣摩,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课外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一).创建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模式是指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矛盾激发的结果,因此,能够应用于教学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在讲到秦末的“大泽乡起义”时,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可以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么办?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虽然会给出“起义”“逃跑”“不知道该怎么办”等多种回答。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大泽乡起义的历史环境后基础上的,都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解释,很容易就使学生接受完整的知识并对其具有深刻的理解。

(二).运用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等,展示直观

由于历史本身的局限,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希望反映的是活的运动的历史,但却不能看到活的运动的历史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各种手段,使学生感知历史,达到科学的再造想象,而教材的插图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简单手段。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的展示,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真实化,再配语言文字就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历史,再造历史。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我选取了“卢沟桥”、“血战台儿庄”、“南京大屠杀”等有关图片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直观的图片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 篇9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旨在老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帮助学生掌握在初中阶段要懂得的基本道理,并运用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形成正确观念。那么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为学生喜欢并接受呢?答案否定的。那么,如何适应新课程理念,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果,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发挥出他应有的主渠道作用呢?现提出几点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建立更趋合理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面临的是高级中学挑选,面对一张考卷而定去向。这种选拔方式逼着初中学生考出高分以适合他的选拔。因此,初中教学不得不出现应试教育。出现了“六重”即重文本,重主导,重灌输,重接受,重共性,重标准答案。由于出了上述的六个偏重,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创新,教师的创新,学生的创新,迟滞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的评价体系,改变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发展,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首先,要逐步取消应试教育,目前有的省份己明确要取消初中升高中考试。为了适应教育新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其次,评价方法多样化,观察描述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但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评价。再次,评价的内容要丰富,既重视学生的认识,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养成。最后,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本人评价自己,同学互评,家庭及邻居、社区都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实行谁评价谁负责,力求评价的真实,客观,准确。只要做到了上述这些,就可在此方面减轻对应试教育的依重,应试评价的指挥棒退下阵来,创新型人才将层出不穷。

二、改革现在的教学内容:

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要生动、形象地反映时代的要求,贴近生活,具有科学性,要与时俱进。因此,改革现在的教学内容大有必要。

(一)开展时事政治学习(1)收看的内容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学习:半月谈和其它报章杂志。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做好记载。利用课前“五分钟论坛”,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利比亚局势”“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等。(2)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重视“三农”的意义,外汇储备问题,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等。将新的话题引入课堂,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也更深入地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与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图书室,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企业,农村,部队和科技院所历史遗迹,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教材,如果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会使学生开阔眼界,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实性,实效性。

三、教学方式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不会学习。”为此,教师要不断调整,改革并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学会学习,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学生的地位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被动方式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百度文库wjb005制作 1

百度文库wjb005制作

学生各种器官来获取知识,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书要学生读,题要学生解,才能发现问题,也就可以有机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知识的目的。江苏泰州洋思中学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全过程让学生自学,大获成功。

其次,启发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得到教师的暗示,避免走弯路,误入死胡同。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这种启发和引导是起“火把”的作用。第三,使用声像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大量的案例材料,鲜活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活动过程通过画面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比文字教材和语言解释停留的时间更久一些,学生获得知识的机会更多。第四,寻找机会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入社会,做调查、听报告,实地走访,然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文字,将书本上的材料与实际进行对证,即增加了信服度,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受到教育,收到实效,学到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符合时代要求,社会的期望,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如何制作一个好的教学课件下一篇:“二OO七年工会计划”工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