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目标(精选8篇)
1.我的家庭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体会父母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幸福的家庭(第一课时 幸福的家庭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讲究民主,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2.幸福的家庭(第二课时 邻里一家亲)
学习目标:
1.了解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2.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3.我成长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体会凡事做计划的重要性和好处,养成做计划的习惯。3.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我会做的事情
学习目标:
1.通过设计作息时间表,安排自己 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2.做到关心家庭生活,愿意承担家务,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要孝敬父母长辈,并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4.通过设计家庭小档案,培养我们初步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单元 可爱的学校
1.熟悉的学校(第一课时 说说、画画我们的学校)学习目标:
1.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了解平面图的有关知识。
3.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像力。
4.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
1.熟悉的学校(第二课时 找找学校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
2.在学校工作的人
学习目标:
1.结合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学校的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2.通过观察、体验、采访等方式,学会学习。3.懂得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3.学校周围探秘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乐于探究的求知欲望。2.学习有计划地安排活动,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简单的绘图能力,学习画平面图和路线图。5.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第三单元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1.在邮局工作的人 学习目标:
1.了解邮局开展的主要业务及寄信的简单常识。2.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邮政工作人员、尊重他们的劳动的情感。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习惯。3.尊重并感谢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哪些是自己现在力所能及的事。2.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一次卖报的体验
学习目标: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是大多数老师对整个语文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总目标及各年段目标不够明朗。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教学目标的确立, 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 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 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 做到明确、具体, 可操作, 可检测。
今天笔者就以苏教版《小露珠》一课为例谈谈三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 谈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如何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小露珠》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 还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这个课标是对中年段的总要求, 我们有些老师不加思考, 整个中年段都用这些要求, 说句老实话, 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都使用这样一个目标, 不够具体, 不够明确。小语会崔峦先生认为, 吃准教学目标, 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年段不同, 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 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
针对老师们各年段目标不明的问题, 窦桂梅老师及其团队研制了《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 , 有了这本《手册》,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内容时容易了许多。我们先深刻解读《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手册》, 对应我们的文本细读, 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选择本课的教学内容。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我们先来看《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描述。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2)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
(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 学习略读, 粗知课文大意。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三上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某个简单的情节。
(2) 继续学习借助插图、利用字典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换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 进一步分清比喻、拟人句, 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但是效果不同。
(4) 能够大致理清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
(5) 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依据以上三年级的质量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8个生字, 其中绿色通道的十个生字只识不写。指导写好“戴、袭、奏”几个字;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光彩熠熠”“圆润”等。用“越……越……”造句。
(3) 学习本课比喻句, 能像课文那样抓住事物的特点仿写比喻句。
(4) 能按时间顺序, 理清文章的脉络, 然后熟读成诵。
(5)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 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有以下四个依据:一是课标拟定的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及《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二是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单元练习”。三是课文的特点。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印记, 教师要深度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文本特点, 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优美, 通篇采用想象、拟人手法, 充满童趣, 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四是学生的实际。有了正确的目标的引领, 我们就能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下教学内容用板块的形式呈现。
2.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手册》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所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是今后所学习课文“抓特征、展联想”重点训练项目的巩固加强和有机延伸。
《小露珠》读来生动有趣, 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 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 注重观察, 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板块一:激趣导入, 师生交流。
要点:你们见过小露珠吗?她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
(1) 夜幕降临了, 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2) 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教学伊始, 紧扣课题, 先让孩子谈谈自己见过的小露珠是什么样的, 并以此将小露珠亲切的样子引入文本之中。此时读读句子,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 这也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与归属——让文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块二:充分朗读, 归纳段意。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 指名学生读最喜欢的段落。读后, 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 可以用找中心句和连词归纳法来归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板书要点。
(3) 简要、连贯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创设情境, 实践运用。
(1) 组织阅读讨论:课文中是怎样写小露珠美丽、动人的, 又是怎样赞美称赞小露珠的?
重点指导阅读下列语句: (1)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2)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3)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蜻蜓对小露珠说。
[提示:要通过反复读, 读反复, 感受小露珠的特点:闪亮、透明、圆润, 并以此体会到小露珠的美丽、动人, 以及作者对小露珠的无比喜爱之情。]
(2)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
请学生准确填空:小露珠和钻石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水晶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珍珠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
接下来老师请学生仿说: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青蛙。”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蟋蟀。”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蝴蝶。”
仿说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较哪个更贴近。可以从习性或外形特点方面考虑。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读一遍最贴切的句子, 也可读自己写的句子。
过渡: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小露珠也喜欢小动物们。
(3) 小露珠来到花草树木中间, 又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请你读一读课文。
(4) 创设写作情境:如果你是其中一种植物, 你会怎么感谢小露珠呢?写一段感谢的话。
(5) 概述:花草树木都感谢小露珠, 因为它——
要点:引导学生体会小露珠对花草树木的作用: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变得更加美丽等。
(6) 小露珠要走了, 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和她一一道别, 还会有哪些植物来道别呢?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露珠的特点, 这里主要通过创造性训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并结合学生的自我阅读, 自我感悟, 自我挖掘, 自我演示, 突出文章的重点, 分散文章的难点,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悟到身边美之所在, 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板块四:有感情诵读, 复述课文。
(1) 根据原来梳理出来的要点, 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在居家生活中尊敬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故事,知道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文明礼仪。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教学难点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称呼以及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文明礼仪。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2.准备《可爱的家》、《我爱我家》录音带。
学生准备:1.准备一些家庭生活的照片,最好是“全家福”。2.学生自备做礼物的画纸、剪纸、折纸、泥塑等材料。3.课前调查家人小时候的故事及搜集他们小时候的照片。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3页内容,话题为“我的家人”。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P5页内容,话题为“我家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家人
活动一我的家人我介绍
1.课件播放《可爱的家》,学生拍手走进教室。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在我们的家里充满了浓浓的爱。从出生到现在,和你接触最多的是谁?我们每天都在这些家人的关怀下幸福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和自己的家人走得更近,来一次心贴心的亲密接触,好吗?(板书:我的家人)2.师介绍自己的家人。(教师出示自己家的“全家福”)
师:孩子们请看,这就是我的一家人,这是我的妈妈,她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她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我们一家人把她亲手做的饭菜吃个精光。这是我的丈夫,他是一名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他的爱好是运动,因为运动能使人精力充沛。这个小淘气是我的儿子,今年六岁了,马上和你们一样是小学生了,他也喜欢运动,身体棒棒的。孩子们猜猜这位是谁?(老师)这就是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的家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感觉我很幸福也很快乐。3.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你和你的家人一定也生活得很幸福很开心。课下我让你们搜集你的全家福照片,带来的孩子举起来给老师示意一下(生举照片)。你愿意把你的家人向老师刚才这样介绍给大家吗?快快拿出你的全家福照片先在小组内介绍一下,让小伙伴们知道你的家人都有谁?他们有什么爱好?习惯? 4.生展示照片,介绍家人。
师:一个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家里有爱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着他们的爱,那是奶奶可口的晚餐、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眼光??爱,不只是一个字。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生自由说)
小结:从你们的介绍中,我听到了家人对你们付出的爱;同样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人浓浓的爱。老师发现,咱们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着好几个成员,他们既是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的家人。活动二家人称呼牢记心
1.课件先出示一棵树从小树苗到成长为大树的视频,接着在黑板上出示一组家族分支图,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类比。
师:同学们,从这两组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师:我们每个人除了父母以外,还有许多的亲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家子。注意看看里面都有谁?(课件播放学生录像)
师: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除了有何爸爸妈妈组成的小家外,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在这个家族里,每一个成员都是我们的亲人,这些爱我们的亲人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那么,你的大家庭里有哪些成员呢?你了解多少?能给大家说说吗?
2.请学生自由介绍(有爸爸妈妈、姥爷、小姨、叔叔...)3.讲解家人之间关系名称。
师:哟,同学们知道的称呼课真不少,那这些亲人到底和我们是什么关系呢?(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将家族表贴于黑板上,将学生的答案一一对应贴在空 3.巩固练习:
师:看来大家对你的家人非常了解,让我们看看谁能回答这些问题。(课件播放儿歌《家族歌》),生齐答
4.游戏:对号入座
师介绍游戏规则:请几位同学手里分别拿着“爸爸的爸爸”、“妈妈的妹妹”“妈妈的妈妈”等牌子,再将印有称呼的牌子发给另外的同学,播放《可爱的家》后,游戏开始,看看学生们是否能将称呼与对应的关系找到。
(此游戏也可将称呼与关系的两组牌子进行对换,可反复多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小结:看来,这家人之间的称呼也是一门学问。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家,家里都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家人,并且我们还了解到每位家人都有着不同的称呼。那么,在每个大家庭中肯定有着不同的故事,有欢乐,可能也会有烦恼,这个啊,咱们留着下节课再来接着聊。板书设计 我的一家
(课本P3页的家族关系图)第二课时 我家的故事
活动一 聊聊咱们的家里事 1.讲述家人小时候的故事。
师: 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喜好,生活在一起就会发生许多故事。
你们了解家里人吗?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吗?请拿出你们的家庭调查表,汇报一下你在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学生汇报交流。
师:通过调查,我们对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你们会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自己的家。师:学生说一说通过这几组照片的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请几名搜集了父母小时候的照片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的同学将其照片贴在黑板上。)师: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讲述)
师: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知道了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师:那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平时应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且体贴关爱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2.聊聊发生在身边的家中事。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呢?(学生全班交流。)师: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并不都是欢歌笑语,有时也会发生争吵、哭闹、甚至家庭暴力的情况,家庭中出现了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现在咱们走进小明家,看看他们家发生了什么?
(课件出示视频:小明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妈妈规定他以后放学后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连心爱的画笔也被妈妈没收了。小明很难过,决定不理睬妈妈。内容:小明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妈妈规定他以后放学后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连心爱的画笔也被妈妈没收了。小明很难过,决定不理睬妈妈。)(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你家发生过什么矛盾或问题?你和家人是怎样解决的?(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生活中难免有一些磕磕碰碰,只要我们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就一定能把矛盾解决好。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活动二说说我们的心里话 1.导语
师:老师很想当一回记者,来采访一下同学们。今天采访的内容和你们的家人有关,谁愿意当我的嘉宾? 2.教师示范采访过程。
采访开始,“记者”向小嘉宾提问:(1)你对家人说话有礼貌吗?
(2)你关心过家人的心情吗?他们心情不好时你怎么做的?(3)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吗?
(4)你对家人的爱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举例说说。3.学生相互采访
师:有谁和老师一样,也想过一把记者瘾呢?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大家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小组合作把要采访的内容记下来。然后派代表到我这里来领取小记者证,你们就可以采访在场的任何人了。注意,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学生汇报采访情况:可以说说采访的结果和感受,也可以让小记者和嘉宾上台表演采访情景。)4.说说心里话。
师:现在我想问问各位小记者,如果把你采访的题目给自己回答,那么你现在最想对你的家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第2课爱的港湾
通过学生的家庭生活事件感受爱的内涵,关心爱护是爱,责备批评也是爱,进而引导学生要多关爱自己的长辈。
教学难点
尝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我的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让爱住我家》、真爱父母创造奇迹的录像片段、母亲怀孕过程片段并制作课件。爱心卡片若干。
学生准备: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和含义。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询问妈妈怀孕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家人关爱我”。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P12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真辛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姓名中期待的爱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对名字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老师作适当提示,也可以用简短的故事、优美的语言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以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待和关怀。)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故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时点评。)提问:通过家长给你取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你们的名字都寄托着家人的无限期望和浓浓的爱心,这是父母们满怀期待的爱呀!板书:期待是爱!
【设计意图:每个人的名字都蕴含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期望,通过探寻自己名字的来历,可以通过父母的介绍直观的感受到家人期待的爱。】
活动二 生活中呵护的爱
1.课件播放:《我的盲女叫“智慧”》及《母亲是儿的生命》故事片段。2.课件播放:汶川地震用身体保护孩子的母亲。3.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事例,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这些数不胜数的感人事例,无不向我们述说着父母对我们不求回报、呵护至深的爱呀!板书:呵护是爱!
【设计意图:用直观、深刻的感人事例撞击孩子的心灵,动之以情,唤醒孩子的亲身感受。】 活动三 成长中关怀的爱 过渡: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父母是怎么关心你,疼爱你的?我们一起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中最特别、最感人的故事合作表演出来。(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教材P6页的内容渗透到各小组的事例中。)
小结:孩子们,你们表演的真好,让我们感受到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有父母关怀备至的爱陪伴着你们。今天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在场的话,他们一定会很感动,他们会为你们长大了而高兴。板书:关怀是爱!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创造潜能,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活动四 教育中责备的爱
1.指名学生表演片段:爸爸不帮我系鞋带的情景。讨论:到底爱不爱你呢? 2.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 3.朗读《妈妈的爱》(教学用书参考资料)。板书:责备也是爱!
总结: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上,给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关心我们,用他们的爱哺肓我们健康成长,他们不仅教我们怎样生活,还教育我们怎样去做人,父母为我们操了不少心,吃了很多苦,我们应该怎样用爱去回报他们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接着讨论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在说和听的过程中,感受父母长辈平常、无声的关爱,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家人关爱我 关怀是爱!期待是爱!呵护是爱!责备也是爱!资料素材
1.汶川地震中,一位年轻的妈妈用自己的身体为娃娃撑起生命的天空。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2.我的盲女叫“智慧”。崔宝霞,她的名叫“智慧”的女儿是一个盲人。而现在,她的女儿是国家中级钢琴调律师,每架钢琴有88个琴键,220根琴弦,220个旋钮,8000多个零件,对于这些构件,她的女儿凭借琴键带动琴弦发出的震动,就能准确判断并调整钢琴的音律。这个结果是崔宝霞十几年来为先天性失明的女儿付出了无以计数的奔波、辛劳和爱才得来的。
3.母亲是儿的生命。熊丽,2006年一场特大车祸,致使全身大面积重度烧伤。当时,她已怀孕6个多月,必须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前提条件是放弃肚子里的胎儿。她抱定生命至圣的信念,承受了炼狱般的痛苦拒绝使用抗生素,毅然承受烧伤治疗血肉剥离的痛苦。在经历长达37天与死神的顽强搏斗后,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落地。
第二课时
活动一妈妈怀孕真辛苦 1.谈话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在爱的港湾里就“家人关爱我”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这节课,我们再继续在爱的港湾里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爱。板书课题:爸爸妈妈真辛苦
2.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
(1)出示科教影视片段,看怀孕的妈妈;
(2)再玩胸前挂大书包系鞋带(或腿跟系上重重的沙包在教室走一走)做游戏体验一下生活。(3)讨论:你了解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呢?
小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侯,妈妈就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真该感谢妈妈给了我们生命。
活动二 爸爸妈妈的一天
过渡:父母不仅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学习,同时还要负担全家的生活,在他们的肩上,生活的担子很重,你们可知到吗?
1.看一看、听一听、访一访
(1)出示图片,看爸妈的一天的活动。(2)交流父母一天工作情况的调查表(3)记一记他们一天的工作。2.讨论交流:
(1)阅读第8、9页内容,说说你从妈妈的脚步声中感受到了什么?采访爸爸一天的工作是怎样的?(2)讨论:我们的父母在家操劳我们都看在眼里,在他们的工作中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3)交流:父母的工作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父母们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是一样的,不论多么辛苦,他们都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感谢他们,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活动三 我也有爱
过渡:父母这么辛苦地养育我们怎能让我们不爱呢?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 1.阅读第11页内容,交流表演。
(1)阅读教材,家人的爱滋润着我,使我懂得了爱意味着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爱回报给他们。(2)小组交流表演:你是怎样表达你的爱呢?你这么做家人会有什么反应?你还打算怎做? 小结:爱是相互的,我们享受着家人对我们的爱,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爱,“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爱;“自己的事自己做”是爱;“不让父母担心”是爱——这些都是对家人爱的具体表现。
2.分组讨论:如果让你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你会怎么做?用什么做礼物?(1)统计调查:父母知道自己生日的有多少?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有多少?(2)小组设计父母的生日礼物:自制生日贺卡、花朵、买物品、送蛋糕等。全班交流 3.阅读故事,谈感受:自由阅读《十一支康乃馨》的故事,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我们的父母为家庭操劳,工作艰苦,我们爱他们,都想做懂事的孩子。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在生活中少让父母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就会感受到来自我们的爱。家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多为家人着想,就会成为和谐、幸福的一家。老师祝愿我们的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歌曲:《让爱住我家》)板书:让爱住我家。
4.在歌声中,学生拿出爱心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真辛苦 让爱住我家 第3课安全地成长 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社会生活的经验较为缺乏,对生活欠留心观察,隐藏在生活中的危险难以预见,同时对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问题认识不是很深刻,也缺少自护自救的基本知识。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一些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的简单自护自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居家安全的意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结合农村和城市不同的居家生活,从小学生可能遭受的意外伤害或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为主要内容展开安全教育,有效帮助学生更安全地成长,培养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态度。
设计思路
1.“一主线”:以“独自在家”主线,围绕“三个应该”分层开展活动,即来了陌生人应该怎样做、要远离危险应该注意什么、受伤了应该怎样处理?
2.“三注重”:注重培养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态度,不因安全成长而对生活有所畏惧;注重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重学生农村和城市学生现实生活,课堂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课前充分调查,课后主动实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居家安全意识,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注意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防触电、防火灾的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的简单自护自救的方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居家安全的意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居家安全和日常意伤害的资料、课堂表演的道具 学生准备:填写调查表、了解居家安全小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4-P17页内容,话题为“独自在家”和“远离危险”。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8页内容,话题为“当我受伤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陌生人来了
1.故事导入:玲玲今年读三年级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家。她正在房间写作业,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她忙走到门前,从防盗门的猫眼里一瞧,原来是一位不熟悉的叔叔。这下玲玲为难了,是应声还是不应声呢?是开门还是不开门呢?如果不开门,又怎么拒绝这位叔叔呢?(有条件可以播放课件)
2.请你出招:你能帮帮玲玲吗?(学生持各自的观点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陈述理由,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和正确的引导)
3.欣赏儿歌:《小兔子乖乖》 4.情境表演:
(可让学生演自己实际经历过的,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下面的情境进行表演。)
(1)暑假的一天中午,当你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说他是你爸爸让他来接你去吃饭的,你该怎么办?
(2)春节间的一个晚上,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说她是妈妈的同事,来拜访你妈妈的,你该怎么办?
(3)一个星期天,你独自在家,有陌生人说他是送快递邮件的,你该怎么办?
先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境想一想你该怎么做,在你的小伙伴面前演一演,然后老师扮演陌生人,与学生一起进行情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社会上有些坏人就是利用我们小学生年龄小,拐骗、绑架儿童,同学们要学会自护。独自在家时,来了陌生人不用怕,首先做到不开门,然后有
礼貌地拒绝。(板书:独自在家我不怕 礼貌拒绝不开门)
【设计意图:通过帮故事中的玲玲,让学生先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他们已有的生活基础,然后在生生间的相互启发和老师的引导评价以及儿歌欣赏赞美下明白独自在家时自己该怎么做,最后通过情境表演进行实践。】
活动二危险藏在哪
1.过渡导入:独自在家的时候,我们有礼貌地拒绝了陌生人的来访,很了不起。陌生人走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家中的幸福呢?(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后,相机引入到课本中的“远离危险”)
2.看图学知:请同学们读读课本P15-P17页的内容,说说你知道家中藏着哪些危险?
3.小组讨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做法会伤着我们?这些伤害的发生一般是因为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原来在最安全最温暖最幸福的家里也藏着这么多的危险呀!不过只要多加注意,提前预防,就会让危险远离我们。活动三危险远离我
6.广而告之:在没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拨打报警电话!小结: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不慌张学会自救;当我们遇到了自己处理不了的危急情况时,我们首先做到不惊慌,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者联系父母或向他人寻求救助。在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不要拨打报警电话!(板书:危急之时会求救)
活动四同唱幸福安全歌
1.美国儿科学会给父母的四条建议:独自在家安全指南(见文末的资料补充)
2.总结: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歌曲《我爱我的家》)板书设计 当我受伤了 流鼻血了 小小事故 手划破了 会自救 脚扭伤了 „„ 不惊慌
生重病 120 危险之时 遇匪徒 110 会求救 遇火灾 119 附:资料补充
独自在家安全指南(家有学童)
《 生命时报 》(2010年08月17日 第 04 版)
孩子假期里或者平时放学回家,独自在家时,家长该教给他哪些知识,才能让他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毫不慌乱地远离危险呢?近日,美国儿科学会给父母提出了四个建议:
准确掌握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家庭详细地址、家里电话号码、父母亲手机号码和单位座机号码、一到两位邻居和朋友的电话号码及各种报警电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报警或与父母取得联系。一人在家锁牢大门。告诉孩子,进家门后立刻将大门锁好。陌生人无论用什么花言巧语哄骗,都不要开门。
大门敞时不要进入。如果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的玻璃窗被打碎或是大门敞开,一定不要进入家中。要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然后想办法联系父母或者拨打报警电话。
学会顺利打开大门。一定教会孩子如何用钥匙打开大门。万一发生火灾、煤气泄露等事故时,能迅速从家中逃离。并且要告诉孩子,不要携带贵重物品,生命远比财产重要。▲ 第二课时
活动一生活中的小意外
1.故事导入:(播放课件:独自在家看电视的玲玲,突然流鼻血了)2.生活中的意外小事故: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意外小事故还有哪些? 3.我的意外小事故:讲一讲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意外 活动二小小事故发生时
1.过渡导入:看来,尽管我们知道了许多居家安全小知识,都努力避免危险的发生,但有时危险还是发生了,避免不了意外的伤害,当出现小事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2.分组研讨:每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1)流鼻血了怎么办?(2)脚扭伤了怎么办?(3)手划破了怎么办? 3.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一人说说处理意见,另一人用教师提供的碘酒、纱布、创可贴、卫生纸等示范表演。(2)你还会处理哪些小意外?
小结:当不可避免的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首先不要惊慌,要学会自救,所以平时我们要多学习居家安全的小知识。(板书:小小事故会自救)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为学生们今后的生活提升做好准备。】
活动三危急时刻我能行
1.故事导入:(播放课件:独自在家看电视的平平,突然发现家里有的窗户有火苗飘进来,原来是隔壁阿姨家着火了)这时,平平该怎么办呢?
2.讨论交流:(学生持各自的观点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学生既要自救,又要及时求救)
3.看一看,说一说:P18页右下角的小方卡 4.补充资料:课件播放:如何拨打报警电话? 5.模拟表演:你是平平,你该怎样如何报警?
(首先不惊慌,沉着冷静,正确拨通相应报警电话,说清事情发生的地点、简单状况,语言简洁,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6.广而告之:在没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拨打报警电话!小结: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不慌张学会自救;当我们遇到了自己处理不了的危急情况时,我们首先做到不惊慌,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者联系父母或向他人寻求救助。在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不要拨打报警电话!(板书:危急之时会求救)
活动四同唱幸福安全歌 1.美国儿科学会给父母的四条建议:独自在家安全指南(见文末的资料补充)
2.总结: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歌曲《我爱我的家》)板书设计 当我受伤了 流鼻血了 小小事故 手划破了 会自救 脚扭伤了 ?? 不惊慌
生重病 120 危险之时 遇匪徒 110 会求救 遇火灾 119 附:资料补充
独自在家安全指南(家有学童)
《 生命时报 》(2010年08月17日 第 04 版)
孩子假期里或者平时放学回家,独自在家时,家长该教给他哪些知识,才能让他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毫不慌乱地远离危险呢?近日,美国儿科学会给父母提出了四个建议:
准确掌握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家庭详细地址、家里电话号码、父母亲手机号码和单位座机号码、一到两位邻居和朋友的电话号码及各种报警电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报警或与父母取得联系。一人在家锁牢大门。告诉孩子,进家门后立刻将大门锁好。陌生人无论用什么花言巧语哄骗,都不要开门。
大门敞时不要进入。如果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的玻璃窗被打碎或是大门敞开,一定不要进入家中。要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然后想办法联系父母或者拨打报警电话。
学会顺利打开大门。一定教会孩子如何用钥匙打开大门。万一发生火灾、煤气泄露等事故时,能迅速从家中逃离。并且要告诉孩子,不要携带贵重物品,生命远比财产重要。▲
第4课《说说我自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说说我自己》。教材围绕主题设计了“名字的来历”及“我和别人不同”两个活动内容。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父母的殷切希望;了解自身的特点,增强自信,学会悦纳自己。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承载着众多的故事和丰厚的文化,蕴藏着长辈的殷切希望和深切的关爱。然而孩子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名字有所了解,才能真正领会到长辈们倾注的一份关爱和期望。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本年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学生自我评价不当,就容易导致自傲或自卑心理。引导学生客观、积极地评价自我,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特点,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会悦纳自己并得到愉悦的体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感受长辈们的关爱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长,为独特的我感到自豪。教学难点是:填写个性小档案,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并能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科书中列举了三个名字,只是三个典型的范例,老师应在调查研究本班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予以拓展。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名字也许不满意,教师要予以关注和指导,让他们了解其中的爱的内涵和人文历史的内涵。教师对“我的档案”可做开放性处理,鼓励学生增减项目。能为独特的自己感到自豪,能真诚地赞赏别人,并能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
设计思路
1.钻研教材拓展课程,收集材料开发课程。作为中国的姓氏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而名字的含义中蕴含的人文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要使课程的内容饱满起来,课前要对全班学生的名字进行调查和研究。全面了解每个孩子,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长、爱好,才能活化教材开展有针对性地实效性活动。
2.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蕴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令人骄傲的地方。为此,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为独特的我而自豪。
3.以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地兴趣,构建和谐的课堂。为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开课分别以谜语和游戏“比手”、“画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满热情参与话题探究。活动中以“猜一猜”、“小记者”、“心愿卡”、“制作个性档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营造和谐、自主、合作的课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悦纳自己,超越自我,欣赏自我。
能力:学会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学会全方位地认识自己,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知识: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学会制作个性小档案。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感受长辈们的关爱和期望;全面了解自己,为独特的我感到自豪。教学难点
填写个性小档案,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并能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调查研究全体学生的姓名,收集相关姓氏资料,收集来自学生家长写给孩子的寄语;对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了解;图画纸、彩色笔、玫瑰花、心型双面卡。
学生准备: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取名的故事,收集有关自己姓氏的资料,制作一个姓氏头饰;准备自己的特长展示表演,准备一份老师的评语或家人对你的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0页内容,话题为“名字的来历”。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1-P23页内容,话题为“我和别人不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谜导入
1.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什么属于自己,但自己每天用得很少,别人却叫得很多。(名字)快猜一猜吧!
2.指名交流,适时引导。
3.师:那我们今天的话题就说说《名字的来历》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谜语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势在揭开谜底时自然引入到本课的话题内容中来。】
活动二探究姓氏的来历
1.师背诵《百家姓》中的一段,请学生们说说老师刚才背诵的一段是什么?
2.师:同学们,你们都姓什么呀?(板书“姓”)老师听说大家课前不仅收集了资料,还做了一个姓氏头冠,快戴上吧!这样我就知道你们每个人姓什么了!(生戴姓氏头冠)
3.师:愿意把你们每个人姓氏的来历和我们分享一下吗?(适时归纳学生姓氏特点)
师:是呀!我们的姓氏来历还有好多了,不仅仅是这些,你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自己姓氏来历的呢?
小结:是啊,中国的姓氏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多途径地收集自己姓氏的来历,初步学会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光是姓的类别就有上千种,由此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列举典型姓氏便于学生理解。】
活动三感受名字的含义
一、填空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操劳,离不开(爷爷奶奶)的呵护。
2、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怀抱),爸爸的爱是谆谆的(教导),奶奶的爱是幸福的(摇篮),爷爷的爱是满意的(微笑)。
3、(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4、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他们的爱就像(风筝上的线),时时刻刻把我们(牵挂)。
5、父亲节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6、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学会照顾自己和家人,我能做的家务有(洗衣服)、(扫地)、(盛饭)、(整理房间)。
7、我家有()口人,他们分别是()。
二、判断
1、小红要吃饭了,让妈妈端来。()
2、小花的衣服脏了,脱下来扔给了奶奶,让奶奶洗。()
3、妈妈做好了面条,林林不喜欢吃,要妈妈重做。()
4、星期天,小明要到同学家玩,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才去。()
5、在家里爸爸妈妈嫌我小,不让我干家务,我学会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用实际行动说服了他们。()
6、我爸爸妈妈每月都有固定收入,浪费一点没关系。()
三、选择
1、爱家人的表现是(A)A主动帮家人扫地 B学习用品让爸妈收拾 C自己能做的事也让家人帮忙
2、家人之间有了矛盾,我们应该(A)A努力帮助家人化解矛盾 B那是大人的事,我管不着
3、你放学后要排练节目,你会(B)A直接留下 B先给妈妈打电话,然后留下
4、假如给你一部分钱,让你来当家,你会(C)A怕花钱,什么也舍不得买 B喜欢什么就买什么C先做计划,然后需要什么买什么
四、辨析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刘静要表演节目,非要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连衣裙。她做的对吗?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答:她做得不对。如果是我,只要合身、干净的衣服就可以了,要学会勤俭节约。
2、丽丽每次在路上看见饮料瓶都捡起来,同学们笑她小气。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答:丽丽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还可以卖瓶子换钱来买学习用品,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3、妈妈让小刚倒垃圾,小刚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呢”。小刚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他应该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4、爸爸下班回家后,浑身脏乎乎的,小明看见了,立刻躲一边去。你认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小明不知道体谅爸爸工作的辛苦。
5、小刚每天上学都买零食吃,有时花2角,有时花5角,妈妈说他乱花钱,他说:“不就是几角钱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他应该珍惜每一分钱。
五、问答
1、说一说家人为我们做了哪些事?(列举三条)
答:
1、妈妈每天为我做饭。
2、爸爸每天给我检查作业。
3、爷爷每天接送我上学。
2、母亲节那天,你是怎么打算的?
答:
1、给妈妈洗一次脚。
2、用手工为妈妈做一束花。
3、给妈妈唱一首歌。
4、给妈妈做一张贺卡。
3、有了计划,才能把家当好,说说计划的重要性?
答:有了计划,可以让我们做事很顺利、很成功,还可以减少失误、避免浪费。
4、学当家的感受很多,请你把体会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答:
1、爸爸妈妈很辛苦。
2、日常开支要有计划。
3、要学会勤俭节约。
4、学会了挑选蔬菜。
5、在家里,你能帮家长做些什么?
答:
1、帮妈妈扫地。
2、帮妈妈买东西。
3、帮爸爸拿报纸。
4、帮妈妈整理房间。
5、帮妈妈倒垃圾。
六、实践题
1、星期天,爸妈都加班,你会怎么度过呢?
答:吃完早饭,先写完作业,然后打扫卫生;中午自己做饭;下午找同学去玩,晚上等爸妈回来。
2、请你对你的家庭收入情况做个小调查? 答:爸爸,每月有 的收入。
妈妈,每月有 的收入。
3、举例说明你有什么勤俭节约的好办法?
答:
1、用旧报纸练毛笔字。
2、用洗菜水浇花。
3、及时关电、关水。
4、用可乐瓶做笔筒。
4、假如让你当一天家,你会有什么计划?
答:首先制定一天的开支计划,早上给家人买点快餐,中午买点新鲜的蔬菜和肉,下午看一下才和肉够不够,再决定买不买,避免浪费。
5、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父母的深情?
答: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情。
6、爸妈平时对你最不放心的事有哪些?
答:
1、放学是否按时回家。
2、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3、过马路是否注意安全。
4、下雨天是否带雨具。
5、是否写完了作业。
7、你家每月主要有哪些生活开支?
答:
1、水电费。
2、医疗费。
3、电话费。
4、物业费。
5、餐费。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通过把两、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
十、整百数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数学思考,积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以及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等问题的笔算方法。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 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含几百几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计算和验算习惯,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 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 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 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变换图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正确识别简单图案或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
2、用合适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 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没有均分的图形,估计各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 几。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整
十、整百数乘或除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与笔算,提高运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高估计和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能用简单分数描述相关生活现象,感受数概念的扩展及其价值。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和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识别轴对称图形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8、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学习情况以及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不断增强反思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反思的态度和习惯。9.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和大小关系,提高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与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折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增强用简单分数描述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以及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8.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统计观念。9.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一、知“文路”——遵循说明性文章文体特点
说明性文章就是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某一科学知识及其应用的文章,一般以通俗的形式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它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 了解和应用某项科学知识《。新型玻璃》一文即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内容上看,课文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从形式上看,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5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在介绍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富于变化。 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从写作手法上看,作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交代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如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 时,作者举了窃贼划玻璃被抓的事例,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再如介绍“夹丝玻璃”的坚硬时,作者用了一个描写人物的词语——“安然无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夹丝玻璃”的特征。作者还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 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说到“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它说成是 “消除噪音的能手”,并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来说明,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
阅读本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欣赏这些写作特点,感悟其精妙,学习作者准确用词、形象表达的写作方法。
二、循“编路”——把握课标要求、编者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新型玻璃》所在的第三单元“单元导语”对学习目标又作了这样的提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并试着加以运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选编本组课文的意图是:
1.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反复读文,了解说明性文章写作的基本方法。
3. 让学生尝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加以运用。
《新型玻璃》的“课后练习”将这些要求具体化了“:(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2)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从这三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 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主设计表格进行梳理。
2. 欣赏课文有特色的说明方法,体会其精妙并学习运用。
三、明“学路”——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看,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习”,教学目标必须确定在“新的经验”的范围,而且必须是能让学生现有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新的经验”。因此,在确定目标之前,应认真进行“学情摸底”,找准教学的起点,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一)根据课标、教材,确定逻辑起点,编写学案
通过分析文本特点,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笔者将《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通过自读课文,认识“嫌、恙”等5个生字,会写“盗、夹”等8个生字。借助词典、结合语境,理解 “急促、报警、盗窃、藕断丝连”等词语。
2.通读全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主设计表格进行梳理。
3.欣赏课文有特色的说明方法,体会其精妙并学习运用。
由此,笔者编写了这一课的学案。
(二)依托学案,了解实际起点,确定合适目标
笔者请全班35名学生自学课文20分钟,并完成学案的第1、2两题。下面是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及学情诊断。
【第1题 】
答题情况:
说明:
(1)学生认为最难读、最难理解的词语是“藕断丝连”。
(2)通过自学,学生基本能理解的词语有“嫌疑”“盗窃”“安然无恙”这三个。
(3)很多学生对“分贝”一词的理解不到位,需要再进行讲解。
学情诊断: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 , 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所以,在确定本课字词教学目标时,像“嫌疑、安然无恙、急促、盗窃”等学生基本能理解正确的词语,教师不需要再讲解,只要求读正确即可;学生只知道 “分贝”和声音有关,但由于平时没有接触过,所以不清楚这是一个声音单位,需要教师讲解“;藕断丝连”一词学生能通过查字典知道字面意思,但不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实际意义,所以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夹丝玻璃的实例去理解。
【第2题】
A. 表格设计情况:
第一种:人数22人
第二种:人数11人
学情诊断:
从表格设计情况来看,五年级学生已经能自己设计表格,出现错误的两名同学是因为没有看清题意。教学中,教师只要稍作提醒即可。
B. 玻璃名称填写情况:
说明:
(1)其中有3位学生错了两个,把“夹丝网防盗玻璃”写成了“报警玻璃”,把“变色玻璃”写成了“自动窗帘”。
(2)错一个的那位学生把“夹丝网防盗玻璃” 漏写了。
学情诊断:
填写玻璃名称的难度不大,教师只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夹丝网防盗玻璃”和“报警玻璃”以及“变色玻璃”和“自动窗帘”哪一个表述更为科学、准确,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C. 玻璃特点和作用填写情况:
学情诊断:
大部分学生容易把特点和作用搞混或不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字。如“变色玻璃”这一栏,学生在文中找不出合适的语言,不会区分特点和作用。 另外,表格填写得不够简洁,十分啰唆,如“吸热玻璃”的特点,学生会把一长串的句子都抄下来,缺少抓关键词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指导点落实在这里。
(三)课中观察,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目标
学案中的第3、4题是在课中达成前两个目标后完成的。因而,这两个目标的调整就放在了课内。这里,以第3题为例,谈如何在课中发现问题,调整目标。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借助表格,尝试以某一种新型玻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第二步:小组合作,向其他组员介绍,组员间相互帮助学习。(教师巡视,继续发现问题)
第三步: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介绍,其他学生评价。
巡视时,发现学生在介绍时能说清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但表达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人称的转换经常忘记。二是很少运用作者有特点的说明方法。
因此,在全班展示前,笔者要求学生着重从以下两点进行评价:
1.是否以“新型玻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
2.是否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样的调整,这一环节的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综上所述,笔者将《新型玻璃》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如下:
1. 通过自读课文,认识“嫌、恙”等5个生字,会写“盗、夹”等8个生字,会读“嫌疑、藕断丝连”等词语。通过查找资料,理解“分贝”。联系上下文理解 “藕断丝连”。
2. 通读全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主设计表格 ,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进行梳理,重点指导“变色玻璃”“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概括。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42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分为可爱的中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我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古老的中华文明、我爱你中国和中国之最五个部分;第二单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部分;第三单元包括传媒与生活、网络连着我和你、获取有益的信息三个部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饮食、服饰和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4、了解我国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5、感受通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消息。
6、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
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4、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一、可爱的中国
1、我的祖国 2
2、江山如此多娇 2
3、古老的中华文明 2
4、我爱你中国 2
5、中国之最 2
二、民族团结一家亲
1、多民族的大家庭 2
2、丰盛的民族饮食 2
3、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2
4、形式多样的住房 2
5、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2
6、团结和睦建设家园 2
三、丰富多彩的生活
1、传媒与生活 2
2、网络连着我和你 2
3、获取有益的信息 2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并总结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4、通过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谨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制定依据:
【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目标】推荐阅读:
三年级品社上册试题01-12
山美版三年级上册品社知识06-14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目标07-25
六年级上册品社试题09-25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目标11-12
六年级上册品社检测题06-16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全06-20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品社10-2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社11-15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