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共10篇)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和产业研究 王莉莉 陶立群 麻凤利

2004年9月29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规模的缩小,城市生活、工作的压力,使得居家养老面临着种种困难。敬老院、老年福利院等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作为社会养老的一部分,在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北京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及其居住老年人的现状,我们选择了部分敬老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将主要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2年底,北京市已有各种类型(包括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养老设施314多所,床位25,599张。其 中向社会开放、接受公费、自费入院(所)养老的已近100所,规模大小不一,收费标准也有差异。此次调查我们选取了三所敬老院,分别为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敬老院、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敬老院、海淀区四季青乡敬老院进行入院调查。调查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社区福利服务机构状况调查,包括机构名称、所有制形式、机构人员构成状况等;第二部分为社区福利服务机构内的老年人口状况调查,包括老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对福利服务机构的评价等,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初步了解北京市目前的社区福利服务机构以及福利服务机构的老年人状况。

二、北京市社区福利服务机构状况

(一)所有制形式

这些敬老院在所有制上均属于各级政府。街道敬老院的所有权属于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敬老院的所有权则属于乡、镇政府。

(二)人员构成 这些敬老院一般都由行政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医生和一般工人如厨师、清洁工人等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属于国家行政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则为敬老院聘用人员。

(三)资金来源

这些敬老院的固定资产如房屋、设备等均为政府所有,敬老院享有使用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敬老院等一些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也开始实行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经营模式,呈现出政府投入固定资产和机构收支自负盈亏相结合的运营特点。

(四)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包括残疾老年人等。各个敬老院开展的服务项目不一,除基本的生活照料例如做饭、洗衣、卫生、护理等外,敬老院还会为老人组织一些外出游玩的活动或娱乐活动,老人平时可以看电视、参加文娱活动、表演节目等。

(五)收费标准

各个敬老院的收费标准并不统一,有的敬老院依据老人身体状况收费,分为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和不自理老人三种类型;有的敬老院则按房间收费,分为单间或多人间。最高的为每月1350元,最低的每月570元不等。

三、福利服务机构的老年人状况

此次调查在选取的三所敬老院中共调查了100名老年人,其中男性老年人41名,女性老年人59名。

(一)基本状况

图1:敬老院老人年龄结构

1、年龄结构

如图1所示:在调查到的100位老年人中,80-89岁的老人居多,为44%;其次为70-79岁的老人,占29%;60-69岁以及90-99岁的老人分别为14%和10%;没有百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逐渐削弱,健康状况也逐渐衰退,往往更需要他人的照料,敬老院在这些方面弥补了家庭照料资源的不足。但值得注意到是,由于目前社区养老设施的不完善,还不能满足那些完全不自理的老人或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因此,这些敬老院中的老人往往是一些生活尚能部分自理、照料需求较低的中高龄老年人。

表1 敬老院老人基本状况

基本状况

人数(人)

所占比例(%)

文化程度

不识字

24

24

小学

37

37

初中

23

23

中专/高中

7

7

大专以上

9

9

婚姻状况

有配偶

11

11

有偶分居

1

1

丧偶

75

75

离婚

5

5

未婚

8

8

工作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6

6

事业单位

32

32

国有企业

35

35

集体企业

6

6

民营企业

2

2

其他

19

19

2、受教育程度

这些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建国以前出生,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少,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占84%),其中不识字的占24%;小学的占37%;初中的占23%。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仅有16%,其中中专、高中的为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为9%(如表1)。

3、婚姻状况

如表1所示,这些老年人中以丧偶者居多,占了75%,有配偶的为11%,未婚的为8%;离婚的占5%;有偶分居的最少,为1%(如表1)。研究表明:配偶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与其走过了人生大部分路程的配偶,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往往比子女的作用更大。老人的配偶去世之后,子女往往不能完全替代其在老人生活中的作用,在家庭不能满足老人的照料需求时,老人或子女便会选择住进敬老院。在调查中,有的老人这样说到:“要不是老伴去世了,我也不会来这儿(指敬老院)。”

4、家庭子女状况

被调查老年人中,有22%的老人为无子女户,78%的老人有儿或有女,45%的老人有儿且有女。在来敬老院之前,他们大多与子女住在一起,但在身体有病而子女无法照料时、住房有困难或老伴去世后,他们或自己选择来敬老院,或由子女送他们来敬老院生活。近年来人们的养老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由于家庭小型化,家庭照料老人越来越困难,那些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选择街道敬老院养老,虽然这些街道敬老院条件并非很好,但是由于是在社区内,离家较近,交通比较方便,收费还能够接受,所以选择街道敬老院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5、工作单位性质

敬老院的老人大部分为城市户口,占94%,他们以前的工作单位以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居多,分别为32%和35%,党政机关为6%,集体企业的为6%,民营企业的为2%,另外19%的老人,多为农民或临时工,有的则为家庭主妇。

(二)经济状况

北京市老年人以退休金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较高,在这次调查的老年人当中,有68%的老人享有退休金,其中社会养老保险金47%,集体养老保险金21%;13%的老人有社会救助,其中政府救助10%,集体救助3%;此外,这些老人中42%的还有子女每月给一定数额的经济资助,而外、孙子女资助或其他亲戚资助的较少,个别老人还有一些其他补贴,如房租等。

总的来说,绝大部分老人的经济水平处在基本够用但并不富裕的状态,老人每月交给敬老院的费用(最低570元,最高1350元)中包括老人的吃、住等费用,老人在敬老院里一般花钱并不多,子女还经常给老人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因此,这些老人的经济状况不算太差。但是,不少老人对医疗费用的高涨比较担心,他们普遍反映看病太贵,医药费太贵等,对自己经济状况的满意度由于高水平的医疗费而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身体较差的老人。

图2 敬老院老人经济状况

(三)身体状况

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设施还不完善,在现有的养老机构中,由于资金、人手、设备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不能满足那些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在敬老院的这些老年人,除了一些老人需要特别照料之外,很多老人的身体状况都处于居家生活能自理,但也需要有人看护的状态。

这次调查到的老人当中,有10%的老人基本卧床,吃饭、排便、洗澡等都需要别人照顾;其余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好,居家生活可一人自理。有35%的老人可以乘公共汽车、出租车外出;有18%的老人可以拜访左邻右舍;有37%的老人不能单独外出,但可以一个人自理居家生活(如图3)。

图3 敬老院老人身体状况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患有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病,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被调查老人患有慢性病,有24%的老人患有心脏病,有27%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17%的老人患有脑血管病,还有老人患有其他诸如风湿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有些老人尽管没有太多疾病,但操劳几十年累积的其他症状如腰腿疼、神经衰弱等病痛也在威胁着老人的健康,这些老人在现阶段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照料需求将会逐渐增大,为解决高龄老人的照料问题带来一定压力。

(四)来敬老院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人“自己选择”来敬老院生活的占较大比例,为37%;来敬老院是“孩子们的意思”的占20%;有14%的老人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来敬老院;还有10%的老人是自己和孩子们都主张来敬老院生活;另外2%的老人是由于身体问题或自己选择,或子女选择住进了敬老院;还有一些老人由于如家中房屋不够住、拆迁等其他原因住进了敬老院(如图4)。

图4 老人来敬老院的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身边往往需要有人看护,而子女面临着工作、家庭的压力,在照料老人方面常常是“力不从心”,面临着很多困难;另一方面,有些老人与子女之间还存在着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的问题;同时,很多老人也怕由于自己的身体而影响子女的生活,为他们带来麻烦,因此,自己选择住进敬老院的老人在我们这次调查中的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在问道“您将来愿意跟孩子们一起住吗?”,仅有11%的老人回答“愿意”,68%的老人回答“不愿意”。在这些回答不愿意的老年人当中,39%的老人是“不想麻烦孩子们”;18%的老人是由于“跟孩子们的生活不习惯”;还有老人觉得跟儿媳妇的关系很麻烦;也有一部分老人认为现在生活很愉快,而不愿意跟子女生活在一起。

(五)对敬老院的评价

绝大多数队老人对敬老院的评价很好,占92%,认为不好的占7%。66%的老人认为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22%的老人认为“敬老院在社区内,很近很方便”;还有一些老人觉得在敬老院里“气氛比较融洽”、“朋友多了”、“和大家一起吃饭,很高兴”等。

表2 老人对敬老院的评价

对敬老院的评价

人数(人)

比例(%)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北京市将14个郊区县分为3个功能区:城市功能拓展区 (包括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 、城市发展新区 (包括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和大兴区) 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包括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1年城市功能拓展区的4个区只有31个建制乡镇、306个村民委员会[3]。这4个区已经逐渐向城市过渡, 基本取消了农村户口。因此, 城市功能拓展区不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内。我们在城市发展新区选择了4个区 (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和昌平区) , 在生态涵养发展区选择了2个县 (密云县、延庆县) , 然后在每个区、县随机对15~2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共收回问卷107份, 回收率为100.00%, 有效率为98.00%。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老年人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健康情况、门诊就诊情况及调查前一年的住院情况等。在对参合老年人进行调查的同时, 对样本各区、县新农合负责人进行访谈, 了解新农合在当地的实施情况以及新农合对老年人所起的作用。

1.3 资料统计

问卷回收后经过审核, 有效问卷共105份。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从老年人的人口基本特征来看,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男性占46.00%, 女性占54.00%。在受教育程度上, 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28.00%的老年人没有受过任何教育, 43.00%的老年人是小学教育水平, 16.00%的老年人是初中教育水平。从婚姻状况来看, 23.00%的老年人丧偶。被调查的老年人2011年家庭年收入状况分布很不均匀, 最低的没有收入, 最高的年收入5万元。进一步调查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发现, 14.30%来自于离退休金, 29.50%的老年人由家庭其他人员供养, 27.70%的老年人收入来自劳动所得, 28.60%的老年人收入主要是靠补贴, 包括国家补助、政府补贴和村级生活补贴等, 大部分老年人生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或者政府财政补助。

2.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医疗需求

2.2.1 从总体上看,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好:

被调查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总体上比较好, 有44.0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好, 只有19.00%的老年人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太好。进一步调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ADL和IADL) 发现, 99.00%的老人在吃饭、穿衣和洗澡等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没有困难, 但是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 有大约10.00%的老年人在做家务、买东西、打电话和管理钱物等方面需要协助, 特别是“乘车去较远的地方”这项活动, 有40.00%的老年人需要在别人帮助下完成。

2.2.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 但是治疗率并不高:

被调查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病, 按照患病人数的数量从多到少, 主要有高血压 (43人) 、心脏病 (16人) 、关节炎 (15人) 、高血脂症 (15人) 、糖尿病 (13人) 和胃部疾病 (12人) , 此外, 老年人还患有与记忆相关的疾病、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数量最多, 这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调查中, 首先询问了“是否有医生/护士/医务辅助人员或中医曾经告诉过您患有某种病症”, 接着对于没有医生告知患有某种疾病的老年人, 询问他们是否自己知道患有这种病症。结果发现, 还是有些老年人自己知道患有某种疾病, 但是并没有医生的确诊,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老年人没有到医院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接下来的治疗率情况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对患有某种疾病的老年人, 在调查中我们进一步询问“您目前有没有正在吃药或以其他方式治疗这方面的疾病及其并发症”。从表1可以看出, 对老年人患病人数较多的几种慢性病, 其治疗率并不高。心脏病和高血脂症的治疗率在80.00%以上, 糖尿病的治疗率为76.92%, 胃部疾病的治疗率为75.00%。而患病人数最多的高血压治疗率最低, 仅为60.47%。

2.3 老年人的就医行为

2.3.1 老年人就诊倾向于选择大医院:

被调查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好,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 在过去一年里有38.00%看过门诊, 15.00%有过住院的经历。从就医的老年人数据中, 可以发现, 老年人的主要就诊机构是综合医院。

%

注:“—”表示未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 老年人在就诊时倾向于到综合医院, 特别是门诊也有接近50.00%的老年人选择综合医院。近年来, 为了鼓励人们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在某些区、县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起付线低于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高于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比如大兴区2013年度的新农合政策规定, 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为2 000元, 区内二级医院住院起付线为1 000元, 区内一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为100元。

2.3.2 很多老年人自行买药, 进行自我治疗:

对于老年人的就医行为, 在调查中除了门诊、住院之外, 还调查了老年人的自我治疗情况, 结果发现, 很多老年人存在自我治疗的情况。有52人自己购买非处方西药, 17人采用传统中草药或者传统方法治疗, 9人吃维生素或者补品, 10人使用保健设备, 有35人完全没有采取任何上述的自我治疗方式。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 但是治疗率并不高。这说明老年人患病后并不到医院进行就诊或者吃药治疗, 分析其原因, 一是老年人自身健康意识比较低,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疾病状况。二是可能医院的就医环境比较差, 看病排队等候时间长, 医疗费用高等因素导致老年人不去医院看病。三是新农合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在减轻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方面力度还不够, 从而减少了老年人的就医行为。

调查同时还发现, 老年人在就诊时倾向于选择大医院, 门诊排队等候时间很长, 从挂号到见到医生平均时间为1小时, 最长的为3小时。在调查中也有不少老年人对于看病时间较长提出了意见。笔者认为, 等待时间过长与到综合医院就诊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不扎堆到综合医院、大医院去看病, 而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 就会减少等候的时间。尽管需要很长的等候时间, 老年人还是倾向于去大医院看病。分析其原因, 与北京市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有很大关系, 大医院集中了优质的医疗资源, 人们都愿意去大医院看病[4]。

老年人自己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的比例很高, 几乎50.00%的老年人有过这样的行为。这是老年人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比较有经验, 就自己给自己开药方, 直接到药店购买药品。另一个原因就是到医院看病要挂号、排队候诊, 非常费时费力, 有时还可能挂不上号, 另外, 医院的药费也比较贵。因此, 很多老年人就会“小病进药房”。除了自己买药之外, 还有很多老年人服用保健品或者使用保健设备来进行自我治疗。这些自我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好的, 说明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 但是如果没有医生的指导而盲目地购买西药或者保健品, 很可能会耽误治疗, 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比如药品的副作用、过敏反应等, 反而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4 建议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 或多或少会患有某种疾病, 有的甚至患有多种疾病。同时老年人由于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自身的经济能力也有限, 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下降。因此, 应当基于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些改进。根据调查情况, 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老年人门诊报销比例, 特别是慢性病报销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 老年人基本上都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病。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而且主要是通过门诊进行诊疗, 对此, 医疗保险政策应当有所倾斜。目前, 由于住院报销比例高, 导致床位紧张。如果在门诊报销力度上有所提高,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院床位紧张的局面。

4.2 加强对新农合政策宣传

调查中发现, 很多老年人对于新农合政策的具体规定并不十分清楚, 老年人基本上是靠子女来办理报销的事情, 所以自己并不清楚具体的报销流程。因此, 对于这项有益于老年人的制度, 还需要老年人明白具体的操作规则, 这就需要在制度上简化流程, 在宣传上细化, 让老年人能够真正理解制度所带来的益处。

4.3 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建设, 进一步健全家庭医生制度

老年人倾向于到大医院就医的一个原因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感。这既增加了老年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也浪费了医院的资源。尽管新农合制度已经在引导人们就近就医, 但是效果不很明显, 主要原因还是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低。因此, 需要进一步通过增加药品种类、通过提高待遇引进高水平的医生到社区医疗机构等措施, 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让人们能够放心就医。

在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的同时, 对于外出不方便的老年人应当建立医生亲自到老年人家里看病的制度。从2011年起, 北京市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5]。但是, 由于服务内容主要是围绕居民健康的监管、随访、定期的提醒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等方面, 并不是居民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因此, 在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上, 笔者认为, 今后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对行动不便、年龄较大的老年人, 设立医生上门服务制度, 同时提供新农合费用报销等优惠服务, 使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2[M].北京:北京统计出版社, 2012.

[4]新华网.微观北京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都要去大医院吗?[EB/OL]. (2013-8-19)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19/c_116992664.htm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3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卫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1-0032-03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紧密相连。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制度仍未充分完善,农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缺乏基本医药常识,其健康问题相对城镇老年人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如何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卫生保健需求,提供更为有效的医疗服务,改善其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已成为当前基层医疗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为此,中国药科大学的几名本科生于2009年8月4日-8月6日深入南京市江宁区田园社区对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着重了解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就医行为及其卫生保健需求,为更好地在农村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田园社区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78名,其中男性29名,占37.18%;女性49名,占62.82%。年龄分布在60~85岁。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老年人健康需求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及现状评价、身体健康状况、日常活动能力4个方面42个条目。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值为0.75,效度系数为0.81。南中国药科大学的6名本科在校生作为调查员采取随机调查方式,向调查对象逐条朗读问题,根据问答予以记录,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8份,有效率达97.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采用一般性描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分布特征

78名农村老年人中,60~69岁42名,占53.85%;70~79岁24名,占30.77%;80岁以上12名,占15.38%。文盲及小学学历67名,占总调查人数的85.9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70名,占89.74%。认为目前就医比较方便者有56名,占71.79%。

2.2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及负性情绪统计

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及负性情绪统计见表1。

2.3基本身体健康状况及自理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牙齿基本完好者32名,占41.03%;视力状况基本良好者37名,占47.44%;听力状况基本良好者34名,占43.59%;睡眠良好者27名,占34.62%;白天精力状况充沛者25名,占32.05%。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51名,占65.38%。

2.4所患疾病、治疗状况及对生活的影响

78名接受调查的农村老年人中,患各类疾病者50名,占64.10%。患病后进行治疗者(有规律或间断治疗者)19名,占38%,认为所患疾病对生活有影响(包括部分影响、较大影响、严重影响)37名,占74%。这些被调查者中,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45名(占57.69%),其中患高血压的有15名(占19.23%),患关节炎的有11名(占14.10%),患心脏病的有8名(占10.26%),患其他慢性疾病的有11名(占14.10%)。其卫生保健需求状况见表2。

3讨论

3.1农村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由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老化及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健康问题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南京市田园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7.69%,略高于全国水平(54%),这种情况可能与受本次接受调查人数量、经济状况、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患病种类与其他相关调查中所得结果基本相同。48.72%的农村老年人经常有负性情绪,如孤独感、衰老感、抑郁感、无能为力感等,低于相关调查研究中的结果,可能与该社区近年积极新建老年人活动中心,安排老年人健身娱乐项目,丰富老年人生活内容有关,但这些措施的实施力度与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2农村老年人的就医状况

通过此次调查及与被访者的对话中,笔者了解到,影响农村老年人就医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因素、保健因素、交通因素等,与笔者以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显示的结果相符。农村老年人患病后采取治疗的占38%,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但却有71.79%的农村老年人认为目前就医比较方便,同时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受访者就医是通过社区医疗服务。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分析可能原因是目前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医疗服务已比较完善,农村老年人因交通等客观原因所造成的看病难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他们已可以在自己居住社区附近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但为什么已建立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至今仍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农村老年人患病后采取治疗的人员比例仍偏低?可能有3个方面原因:1)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低,患病后治疗的自费比例高,支付医疗费用困难,同时农村地区社保体系仍不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当前医疗服务费用及药价虚高,“以药养医”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动辄上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治疗及药品费用使农村老年人难以承受。3)农村老年人缺乏保健意识、疾病治疗意识淡薄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造成目前农村部分老年人有病不治的重要原因。

3.3农村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需求

在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度层次较低,他们对卫生保健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定期体检、急救、上门医疗服务、健康及疾病咨询等方面。由于农村的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及获得保健知识渠道的缺乏等原因,他们更需要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因此,应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针对性强、经济实用、方便灵活的卫生资源。

4建议

4.1基层医疗与社保部门应对农村老年人予以更多关

农村老年人收入较低,保健意识不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覆盖服务种类少,报销比例低以及农村靠儿女养老传统模式等因素的束缚而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应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医疗和社保部门关注农村老年人,以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待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院应加强培养农村社区卫生力量,建立适合农村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同时,社保部门应加快建立符合农村特色的养老模式,并大力予以宣传推广,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将农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由目前的以儿女供给为主逐渐改变为国家、社区、儿女三者合作养老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针对农村老年人需求,探索以预防为主、具有农村特色的卫生保健服务模式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需要,由当地社区卫生诊所提供各种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其中包括上门进行简单的用药指导、就医指导,定期进行体检及血压、血糖、体重的测量。2)大力普及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老年体育活动项目。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接受信息渠道狭窄,可以采用喇叭广播、文艺演出、专家下乡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帮助老年人对常见疾病形成基本的自我判断、自我保健等能力。

4.3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角色的改变特别是子女外出打工造成的对老年人护理交流的“真空”,使其极易产生失落、孤独等负性情绪,从而诱发诸如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疾病。通过此次调查中与老年人的深入交谈,笔者还发现,农村老年人由于缺乏经济收入造成的生活压力,晚年丧偶或子女外出打工导致的人际交流减少等各种因素使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显得更为严重。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基层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集中开展心理知识培训,并组织他们定期下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充分发挥基层医务人员在改善基层农村群众心理状况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应该重视社交活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鼓励他们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结交朋友,在与朋友交流中形成正性心理反应,排除不良心理因素。目前,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已建立老年人活动室,这是丰富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较好形式,政府应在继续加大落后地区农村老年人活动室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掘已有活动室的功能,真正使其成为老年人健身娱乐的场所。

4.4建立适应农村地区需求的基本药品目录,削减就医环节,切实降低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服务费用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小结

日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10余人到街道敬老院为开展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认真细致地为每一位老人进行内外科、五官科、测量血压、血糖、B超和心电图检测等检查,把体检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受检者,并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义诊活动共为50名老年人进行了体检。在体检过程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存在健康不良行为,医务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指导,包括服药要求、生活起居的引导、合理饮食、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指导老人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发放了糖尿病、高血压病预防、中医养生等宣传资料。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5

天津市社区养老院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1选题依据

1.1选题背景

目前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养老的需求,除了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制外,最紧迫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积极的推进老龄事业社会化,支持扶助发展老龄化事业。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事业发展较快。我国也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事业。二是整合现有的资源,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居家养老模式居多,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是最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的养老模式。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生育率和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11.03%,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3012万增加了1396万,比重比2000年的10.3%上升了0.73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已从成年型步入了老年型。[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2006.3.16]

天津市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养老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规模的缩小,城市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居家养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社区养老院作为社会养老的一部分,在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天津市社区养老院居住老年人的现状,我选择了部分养老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由此产生的养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目前的现状,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我深深记得孔子最初提出“老有所终”以来,数千年过去,这一理想仍未真正实现。在城市,老

人们或“住不上”养老院,或“住不起”养老院。在农村,主要是以居家养老。如何在养老问题上释放更多的善意和人情温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社会和国家对待历史的态度。

鉴于以上的背景,本文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形式研究天津市社区养老院的现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做出相关的分析,并且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天津市政府的养老规划中是实现97%的居家养老。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针对现在天津市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天津市社区养老院中老年人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满足,选择此课题首先是为了清晰地展现如今养老院的现状,并看到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的平均寿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也在日益上升。老年化的现实和养老问题已摆在我的面前,其重要性也十分突显,目前该城市出现的“空巢家庭和孤寡老人、无保老人”并因此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更不容忽视,由养老而引发的社会、家庭问题更是十分棘手的。所以,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我会进行归纳分析,人们对于养老院的质疑和问题我也会对其进行调查阐明,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养老院的真实现状,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如今的养老院是怎样服务于老人的,养老院的优缺点是什么。其次是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式去看养老院在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由于每个人对养老院的看法不一,城市对于养老院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展现养老院的发展可以让社会对养老的建设更加重视,让人们对于养老这一观念有了更充分的思考,有意识的去关注身边的养老情况,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将目前社区养老院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中有分类数据和李克特量表数据,通过有效数据的分析给出可能的改进建议。

以此更好地补充天津市社区养老体系的现状,解决养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天津市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人服务的开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市的中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老人养老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该课题很贴近现实。

1.3研究方法

第一,看社区养老院的现实状况;第二,问卷主要是根据老人的现实的状况进行设计的,符合老年人的现实需求状况,调查我采取了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第三,从而得到老年人的现实需求结果;第四,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将统计方向的很多知识进行整理,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问题的现实意义也非常明确,从目前已出现的问题角度入手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将目前社区养老院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中有分类数据和李克特量表数据,比如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生活不能自理、半自理及全自理的人群所占的比例?养老院的平均消费?个人月收入?平常都会做些什么呢?认为老年人的幸福是怎样的?觉得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是什么原因?申请入住时很容易吗?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怎么样?觉得您的居住环境如何?会涉及的问题应该有:看病是否方便及不方便的原因?对养老院的价格、生活照顾、日常护理、精神慰藉、医疗服务等的评价等等。我们选择了部分养老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通过有效数据的分析,尽可能的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于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类数据分析将采用列联表分析、概率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问卷设计和发放用到了《抽样调查》,其他的统计基础知识和软件知识随着问题的深入主要涉及的工具是SAS的某些模块和excel软件。

除此之外,本论文还着重说了天津市社区养老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的建议,让老人真真正正的了解社区养老院,对养老院有个重新的认识。

2论文结构

2.1文章的总体结构

论文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为有关理论的介绍。

第三部分为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

第四部分为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且对将用到的统计知识做出简要的概述。第五部分为通过对问卷整理的数据结合理论知识的方式对天津市社区养老院的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

第六部分为养老模式的比较。

第七部分为结束语,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要概括论文所做创新点,并给出天津市社区养老院的合理化建议。

2.2实际应用的相关知识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的一些知识:

1.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贴近实际,符合老人的现实需求状况,问题要设计的客观,尽量多出选择题,方便老人的回答,并且在做抽样调查时,尽可能多的选择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的养老院的老人进行抽样调查,以便得到的结果和现实的状况更加吻合。

2.利用SAS软件、Excel软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概率统计中的抽样调查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列联表分析等相关统计知识。

2.3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充分了解天津市社区养老院的现实状况,对于养老院,老人对现实不满的状况,给养老院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满足当代老人的需求,提升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促进我国的养老问题进一步改善,让社会上更多的老人享受安乐的晚年服务。

2.4预期达到的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天津市社区养老院现实情况,并对天津市社区养老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预期是使天津市社区养老院能够根据老人的现实的状况进行合理化的改善,让老人过上幸福快乐的好生活。

3工作进度计划及目前研究现状

3.1工作进度计划如下

2012年12月下旬————2013年02月下旬

有针对性的阅读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熟悉有关软件,学习理解相关统计知识和合理的设计调查问卷

2013年02月下旬————2013年03月上旬

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筛选信息,并对实际数据作初步分析,写出开题报告 2013年03月上旬————2013年04中旬

写出论文的主要部分

2013年04月中旬————2013年04月下旬

写出论文的其他部分如摘要等等并且对各个部分进行整理

2013年04月下旬————2013年05月上旬

写完论文初稿,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2013年05月上旬————2013年05月下旬

定稿并进行打印及其装订,完成毕业论文,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2目前研究现状

在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相关信息和收集素材,仔细设计调查问卷,认真学习列联表分析、概率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SAS的某些模块和excel软件,并且有了毕业论文的整体思路。完成开题报告,开始论文初稿的撰写。

4参考文献

[1] [英]B.S.艾沃日特,列联表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SAS支持网站.SAS/STAT® 9.22 User’s Guide.2010:

[3]SAS支持网站.[4]George Casella ,Roger L.Berger.统计推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0年1月

[5]董大钧.SAS统计分析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计出版社.2008

[6]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高等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9]孙山泽.抽样调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10]曲庆云,赵晓梅,阮桂海.统计分析方法-SAS实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谢邦昌,朱建平,何海鹰.Excel2007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6

11月4日,兰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兰州市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省首次发布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分析显示,2014年末,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60周岁以上)已达59.22万;在受访的1002份有效问卷中,逾八成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对以房养老的态度上,近七成老年人不了解,有412人填写了“是否愿意”项,仅有42人选择“愿意”。《报告》同时阐述了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2014年末 兰州市户籍老年人59.22万

2013年底,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56.1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46%;2014年末,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9.2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41%,该比例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2014年7月,兰州市被选定为第二期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城市,兰州市老龄办适时开展了居家养老状况调查,希望以此向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逾八成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

在1002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60岁至80岁的老年人占八成多,他们出生于解放前或解放初期,空巢化和独居化现象明显;超八成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

从经济状况看,六成多的调查对象自评经济状况大致够用,对应的`夫妻月收入为2010-6000元,夫妻月支出为1500-4000元;自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夫妻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支出在1500元以下。

对以房养老方式的态度上,了解以房养老方式的317人,占被访者的31.64%,不了解的685人,占被访者的68.36%;愿意以房养老的为42人,不愿意的370人,未填写该项的590人,不愿意以房养老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把房产留给子女、衣食无忧无需抵押、个人观念不接受、子女不愿意、怕不划算、怕法律不完善、怕社会舆论。

逾八成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

居家养老服务状况方面,希望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占八成;愿意住养老机构的为167人,占16.66%,不愿意住的818人,占81.64%,未填写17人。需要提供老年餐桌的有近5成;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中有七成多的选择由政府提供服务。

社会参与情况方面,有过社会公益活动经历的被访者不足两成;在个人喜欢并参加的活动项目看,独自活动的项目比例高于集体活动项目比例。

居家养老服务福利性倾向较重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提供,财政状况,调查研究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及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和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其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及财政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资料来源于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快速调查中甘肃省的数据,主要收集了甘肃省14个市(州)22个区(市)的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提供情况及财政状况。

1.2 调查方法

采用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快速调查统一问卷,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甘肃省目前共有1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3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的98所城市卫生服务中心和26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布在甘肃省所辖的所有14个市(州),分别占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1.00%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70.04%。2007年甘肃省城镇人口为826.76万人[1],所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共计426.64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51.60%,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服务人口约为2.42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服务人口约为0.72万人。

2.2 医疗服务

2.2.1 门、急诊量。

在调查的所有卫生机构中,有8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门、急诊诊疗人次数据完整。其中,8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急诊诊疗人次共126.18万人次,平均为14 338.67人次;2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年门、急诊诊疗人次共130.76万人次,平均为6 025.62人次。

2.2.2 上门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开展上门服务率均较高,其中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率为98.98%,共上门服务46 096次,平均为475.21次;26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率为96.21%,共上门服务94 172次,平均上门服务370.76次。经检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上门服务开展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P>0.05)。

2.3 公共卫生服务

2.3.1 计划免疫。

81.6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计划免疫工作,共计服务12.51万人次,平均为1 564.13人次;45.4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计划免疫工作,共计服务4.65万人次,平均为387.27人次。

2.3.2 儿童保健。

70.4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儿童保健工作,共提供服务73 692人次,平均服务1 068人次;44.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共提供服务34 392人次,平均服务291.46人次。

2.3.3 孕产妇保健。

84.6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孕产妇保健工作,共计服务71 574人次,平均为862.34人次;54.5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孕产妇保健工作,共计服务21 460人次,平均为149.03人次。

2.3.4 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较好,其中98.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96.2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但建档率很低,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率的平均值为19.96%,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率的平均值为28.40%。

2.3.5 健康教育。

88.7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共有15.18万人次参加,平均为1 745.03人次,84.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共有12.5万人次参加,平均为560.42人次。

2.3.6 慢性病管理。

(1)高血压患者管理。有75.5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管理,总共管理15 143人,平均为245.18人;62.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管理,共管理21 221人,平均为128.61人。(2)糖尿病患者管理。有71.4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管理,共管理7 307人,平均为104.39人;60.2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管理,共管理9 854人,平均为61.97人。

经检验,在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开展率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显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开展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1)。

2.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状况

2.4.1 收支状况。

有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数据完整,其中总支出大于总收入的有40家,占40.01%。在收入来源中,占比重较大的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其中医疗收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35.31%,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2.98%。

有25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数据完整,其中总支出大于总收入的有67家,占26.07%。在收入来源中,占比重较大的仍然是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其中医疗收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36.08%,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57.82%(表2)。

%

2.4.2 财政投入。

有财政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42家,占45.16%,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0.15%;有财政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55家,占21.40%,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18.51%。

3 讨论

3.1 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利用率较低,上门服务率更低

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急诊服务年平均诊疗人次分别为14 338.67人次和6 025.62人次;其上门服务年平均诊疗人次分别为475.21人次和370.76人次,这与其覆盖的服务人口相比较,总体上来说服务利用率较低,上门服务率更低;与重庆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服务年平均诊疗人次分别为44 867.7人次和8 217.0人次相比较[2],差距更大。这虽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

3.2 向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还不完善,虽然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慢性病患者管理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开展计划免疫、儿童和孕产妇保健等方面开展率较低,只有1/2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这些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较差。如在开展健康教育方面,参加健康教育的平均人次相比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服务人口还相差甚远。在有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平均值仅为19.96%,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只有28.40%。而根据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督导时发现,目前已经建立的这些档案,多数为“死档”,这些档案大多数是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相对较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这些档案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真正能够利用起来,切实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有效卫生服务者是微乎其微。

3.3 40.0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处在亏损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有40.0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处在亏损状态。从收入来源看,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收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36.08%,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平均值为57.82%。

调查显示,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不足。有45.1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财政投入,而只有21.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财政投入,且财政投入所占收入比例平均值仅为18.51%。

4 建议

4.1 加强宣传,转变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是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实施,满足了社区基本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3]。必须通过大力宣传,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预防保健服务,忽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干预作用的服务模式。使他们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向医院模式发展[4]。社区卫生服务不仅仅是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们提供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和慢病综合干预等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全民健康。

4.2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应通过配置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举办培训班、开展全科教育等方式,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专业结构,提高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如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开展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的能力。

4.3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

政府应结合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切实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向城乡居民提供,以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亏损状况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而收支两条线是为了强化和保证政府履行社区公共服务职能,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投入,完善社区补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最大效能[5]。应尽快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樊怀玉,鲜力群,孙晓霖,等.甘肃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69.

[2]刘卫平,冉明会,王润华,等.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提供情况调查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4):465-468.

[3]滕芬,尹爱田,朱荣.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及服务提供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2):18-20.

[4]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甘政发[2006]100号.2006.

金风区社区体育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篇8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2008届 曹闯元)

摘 要:本研究为综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想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与通过金风区来解释和预测银川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和轨迹,同时通过了解民意来促进政府体育工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协助政府探讨民众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供政府决策参考。关键词:社区体育;分析

Abstract: This study for the whole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integrate manner.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through the wind in the area to explain and predict Yinchuan City Community Sports and the status of track, through public opinion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s work in the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c and scientific process, to assist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facing The problem for th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Analysis 0前言

九十年代以来,“社区体育”这一术语在我国体育界始为流传,而此前只有“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的说法。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谋取求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现象,理当作用于全社会每一个人的一生,而在人的一生中,就其主要活动场所而言,则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因此体育的范围划分,即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这是合符逻辑的,也是顺理成章的。诚然,人会在家庭或学校或社区当中活动;家庭、学校、社区当中的体育信息也会彼此交流与沟通,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仍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主要对象,这正是它们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被皮区别的具体体现。而社区体育是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 1 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须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须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因此通过微观透视金风区社区体育来纵览宏观银川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同时了解民意来促进政府体育工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协助政府探讨民众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共政府决策参考。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银川金风区各小区进行抽样调查。(怡景苑,紫园三区北门,丽园,天威里,西苑小区,民生城市花园,金穗园,丽园东区北园)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查阅了国内有关社区体育的发展线装,内容,方法,原则等指导性文章8篇,对其进行有效检索度检验。本次调查问卷200份,回收了173份。1.2.2问卷调查法

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回收率为86.5%。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6.5%。2 调查分析

2.1经济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的调查: 家庭人均收入在1800-2000以上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5次以上的家庭成员约战56%,其中68%的家庭有进行体育消费;在1000-1500元区间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只有2-3次。其中41%的家庭有进行体育消费。2.2健身活动场所也是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根据笔者调查:各小区群众体育活动点包括晨晚练点、体育中心(多在民生体育馆,丽园东区北院,怡景苑小区操场以及唐徕公园)。活动点的规模以中等(31-90人)为主。由于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部分场馆的开放又带 2 有盈利目的,加之居民享受体育设施进行活动的权利的意识相对淡薄,各小区居民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两性比例男性39%女性61%。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以晨晚练为主,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绝大多数都是常年坚持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每天活动时间平均在1-2小时左右。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主要是健身健美操、武术、秧歌、气功等容易开展、容易掌握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

2.3科学对待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态度是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居民对待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等。问卷调查表

表1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调查表 问题

您是否知道小区体育设施的种类? 您是否经常锻炼身体? 您一般何时锻炼

您是否有组织的进行体育锻炼? 您是否能够经常坚持体育锻炼? 您所在的小区体育设施是否完好? 您是否喜欢体育锻炼? 您认为体育后是否有效果?

您认为社区体育会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吗?

是 是(57%)是(37%)早(59%)是(48%)是(40%)是(71%)是(77%)是(86%)是(69%)

否 否(43%)否(63%)晚(41%)否(52%)否(60%)否(29%)否(33%)否(14%)否(31%)

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们对体育的锻炼的态度还是科学与积极的。

表2 居民体育活动场所调查

活动场所 小区 公园

人数 98 63

比例 60.1% 38.7%

排序 1 2 3 空地 公路边 家里 体育馆

20 17 11

27.6% 12.3% 10.4% 6.7% 4 5 6 注:以上锻炼场所时有穿插,故人数比例比较复杂。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是构成社区体育人口的主体,而处于中间位置的青壮年、中年人群体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对此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3.1.2从调研中依然可以看出,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金风区城市社区群众体育发展的场地设施关键问题。在对我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点的调查中所知,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仍是经费匮乏、场地拥挤和器材缺少。

3.1.3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文化程度人群的体育消费明显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但总体上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依然薄弱,体育消费水平依然不高。

3.1.4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与日益增长的体育人口尚有较大差距。,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体育社团缺引导、规范,体育社团在群体工作中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3.1.5以人为本的社区体育发展观。社区体育的发展同经济建设,生活质量,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等,一样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素质提高。3.1.6发展社区体育是当前和未来社会体育发展的最重要方式,对促进这会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1.7新闻媒体作为引导人们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社区体育完善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是影响社区成员进行体育锻炼程度的重要因素。3.2 建议

3.2.1社区体育的发展应以居民的愿望为根据制定首要的工作任务;全面的社区体育发展则需要建立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各个方面的协调行动;在推行社区体育发展之初,改变居民的态度和改善物质环境同等重要,要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运动和事务,提高体育行政效能;选拔,鼓励和训练有志于从事推广全民健 4 身计划实施的地方领导人才,是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主要工作;社区体育的发展要特别重视中年人的参与,求得社会和谐发展。

3.2.2引导并大力发展民间社区体育团体组织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的问题。3.2.3提供大量有关发展社区体育的热点,焦点新闻,趁这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遇的契机。加大新闻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改变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参考文献

[1]赵林.浅谈社区体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M]教学研究与实践2004(32).[2]周海澜.珠海市社区体育调查报告[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27).[3]曹阳.中国的社区体育福建体育科技[J]长沙体育学院学报2004(13).[4]孙世民,叶祥文.关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黄伟业.浅谈社区体育及其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3).致 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状况 篇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由2009年的1511个增加到2011年的1744个,年均增速为7.43%,占全市卫生机构数的比重由15.55%增至17.98%。同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3410人增加至22610人,年均增速为29.82%,占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比重由8.53%增至12.42%;平均每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由9.61人增至12.96人,年均增速为16.11%;每千人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数由0.72人增至1.12人。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5893人增至9956人,年均增速为29.98%,占全市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比重由9.42%增至14.27%;平均每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由4.22人增至

5.11人,年均增速为16.25%;每千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助理)医师 数由0.32人增至0.4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护士数由3766人增至远6231人,年均增速为28.63%,占全市注册护士数比重由6.11%增至8.56%;平均每机构注册护士数由2.70人增至3.57人,年均增速为15.04%;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由0.20人增至0.31人。卫生部门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人员数从2400人增至3800人,年均增速为25.83%,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比重由16.22%增至23.31%。

“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调查 篇10

调查内容:

1、近几年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相继开发了许多中间业务品种。交行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汇兑、承兑、信用证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

3、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在逐年上升。08年占比

为6%左右,这也是同业平均水平。09年前3季度,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间业务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幅4.52%,占交行系统36家省直分行总收入的20.6%,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2.68%,较系统内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虽然经济危机对国际条线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因素,但个金条线和公司条线业务稳定发展,推动交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4、交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业在不断的探索中,有些开展

得普遍,有些遇到瓶颈。主要的中间业务大多仍停留在代收代付、结算等较低的水平上,比如水、电、燃气费,联通、移动、电信的固定和移动话费等都已实现联网缴费,业务的准确性提高,核算手续也简便了许多。再比如在对公业务方面,为客户代发工资、代扣各类社保费用、为单位出具资信证明、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出具询证函等业务也占中间业务中的大部分。还有利用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进行的各类支付结算业务也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这些业务中仍有很多是免费的,因为这些都不是交行的特色业 1

务,各家银行都可以提供的服务只有免费或压低价格才能吸引住客户。另一方面,一些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如企业现金管理、项目评估等业务因技术含量、人才储备等原因仍未能得到有效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是交行目前急需拓展的业务。

调查结果:

1、总结中间业务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无论从品种上、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交行北京市分行致力于一方面优化结算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在注重业务规模拓展、产品种类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结算渠道建设更新,优化网银代缴纳功能,推出外卡收单实时动态转化系统、个人网银结售汇业务等,进一步丰富产品销售渠道,减轻柜面操作压力,为深入拓展市场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抓住市场机遇,提升市场份额。2009年以来,企业债市融资发展迅速,我行紧跟市场,借助北京地区集团总部集中的优势,大力拓展债券承销业务,前3季度共参与承销20期企业债券,承销规模889.5亿元,是2008年全年承销规模的1.5倍,承销份额在交行系统内占比80.57%,在北京地区市场占比15.94%。

2、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不足之处。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我认为有三点较大的影响着交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

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欠缺,技术水平落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如理财顾问,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这些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瓶颈”。另外,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

3、经营战略的执行力不够。现今,虽然交行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之一来大力发展,但是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经营网点,为了完成更大更重要,对于员工而言更实惠的存款任务,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争揽客户的一种手段,许多中间业务诸如代发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信用卡业务近两年发展的如火如荼,开卡量和使用率虽然节节高攀,但是相对于申办量却不满25%,而信用卡恶意透支,恶意套现、恶意

欺诈的事件也屡次发生,加大了银行的成本。

3、正在发生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和改进。目前新开发了外汇期权,代客理财业务,承揽单位客户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业务等,在电子银行、个人理财上也有很多创新。交通银行在各家银行中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使电子渠道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于一体,并且将电子渠道开发为几乎能够涵盖柜面所有业务的新业务平台。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近几年成功在两家支行开展保管箱业务,并且对贵宾客户实行差异化服务,是同业中此类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交通银行不断在个人理财方面寻求创新和改进。在外汇理财方面由外汇宝发展为满金宝,目前又推出外汇期权交易。在人民币理财方面不仅有封闭式理财产品又新推出了开放式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可随时申购随时赎回,方便了客户的财资管理,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交通银行还新推出了金银章币的代销业务,主要与中钞国鼎公司合作,并且某些产品可以回购。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近几年在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中的一小部分。

调查体会:借鉴中外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思考给出的一些建议。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经营行为,目前,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网点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衍生产品交易、个人理财等业务的实际资金运作和管理均在总行,分支行签订有关资金协议后,全部资金均上划总行,由于不用承担主要的业务风险,基层银行机构为了吸引客户或完成理财产品的销售任务,片面夸大衍生产品、理财产品的收益,缺乏对客户的风险提示,一旦出现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甚至出现资金损失,将会导致银行的信誉受损。;银行自身制度建设滞后。直到现在,还没有建立专门从事中间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创新中间业务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银行自身制度上的滞后严重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没有建立金融产品创新制度,导致银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同时,银行自主性产品创新能力弱,产品创新多以模仿外资银行或国内同业为主。加速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要为客户提供好产品需要好技术,要出好技术需要求好人才,给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的金融产品,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目前交行正积极鼓励推荐本行岗位认证制,特别是如理财客户经理此类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国际认证。

王磊

上一篇:以我爱夏天为题的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通信基站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