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国际经济法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学习国际经济法(共8篇)

如何学习国际经济法 篇1

国际经济法一般是放在大三下半学期或者大四上半学期开设的法律核心课程。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国际经济是门综合性极强的法律实务型学科。但凡学过国内经济法(一般在大二上半学期开设)的同学一定可以感受到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课程的不同之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他们的“经济”二字所迷惑。如果拿学国内经济法时候的学习方法来学国际经济法的话那肯定会走进死胡同。

下面就来谈谈两者的区别:

首先来谈谈国内经济法(以下简称经济法):众所周知,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一致在与经济打交道,经济社会充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法律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在里面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学好经济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再加上改革开放仅有短短30年的时间,我们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虽然我国经济在这30年间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欧美日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差距。严格意义而言,我国经济目前仅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初级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经济制度也是不健全,不完善的,经济制度不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也就不完善。

经济法主要包括:反垄断(2008年8月1日施行),竞争,银行,保险,房地产与土地,财税,证券,消费者权益,劳动,环保(有争议)这几个方面,大家在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普遍会感觉经济法比较分散,老师在理论方面强调的并不是特别多,这并不是因为经济法没什么理论可以去钻研,而是目前国内经济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结果。同时大家也会感觉到经济法与民法理论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

而国际经济法则全然不同。国际经济法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货物、技术、服务),国际金融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税收法,对外贸易管制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构成国际经济法主体部分的是国际贸易法,大家以后从事律师实务工作时也大都接触国际贸易方面(尤其是货物贸易方面)的法律纠纷。国际贸易法类似于国际合同法,其主要包括合同的缔结,货物的运输,风险的转移,WTO相关规定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并非国际贸易法独创,而是建立在国内贸易(国内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合同的缔结可以在合同法和国际私法中找到原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要件),货物的运输(13种贸易价格术语和运输方式以及三个公约)可以在海商法中找到蓝本,风险的转移也可以在合同法种找到答案(合同法中风险转移的规定),WTO相关规定(这个除外,得好好学,把握几个重要法律文件)。到此,大家可以看出,经济法与国际贸易法的一些区别所在,所以我在学习国际贸易法的时候更喜欢将其称之为“国际合同法”,以便于自己理解所学内容,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

大家在学国际贸易法的同时一方面要把国内的合同法,海商法,保险法等法律细细品味,细细咀嚼,把每个条文的意思吃透,弄懂,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上述国内法律的时候知识底子一定要扎实,否则很难在国际经济方面有所建树,至少你到最后听不懂老师所讲的东西,即使听了,也理解不了,等于白搭,至于绿油油的美钞当然以后也别指望它会光顾你,呵呵!

国际知识产权可以借鉴国内的知识产权,因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是在美国的“大棒加萝卜”的威逼下制定的,比较符合国际潮流,中国特色感没那么强烈,呵呵!

国际经济组织,主要包括WTO,IMF,WBG,EU,NAFTA,APEC,DDR,大家可以搜集一些这些组织的相关背景资料,对其先做一定的了解。

国际金融方面,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机构的运行和管制,这在学士阶段一般不讲,重点在硕士阶段讲述,大家稍作了解即可。

国际税收方面,稍作了解就OK了,法律依据可能也就是WTO的有关税收方面的一些规定了,反正税率是固定加浮动的,这些是国际税务师的事情,不要我们瞎操心,呵呵!

对外贸易管制方面,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关税贸易措施,NTB(非关税贸易措施),可以借鉴一下国内的《海关法》,这部分也是在硕士阶段重点讲述。如果学过些国际贸易的课程,在这方面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所以建议大家去选修一些国际贸易的基础课程,对这方面做一个常识性的了解。如果可能,最好考个报关员的资格证,对你以后国际经济律师的执业大有帮助。

下面主要来总结一下国际经济课程方面的内容(方便大家参阅)

国际贸易:国内法律--《合同法》、《海商法》、《保险法》、国际法律--《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80年公约》、《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

参阅案例——历年WTO国际贸易案例汇编(书名不记得了,有点长,网上和书店里有卖的。)尤其注重参阅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发生的贸易纠纷

国际知识产权:国内法律——《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国际法律——《伯尔尼公约》《巴黎公约》“BOT”

国际经济组织:WTO(GATT),IMF,WBG,EU,NAFTA,APEC,ICSID,MIGA,DDR——成立背景,重要文件,典型案例

国际金融:国内法律——《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保险法》,外加基本金融学知识(选修金融系基础课程)

国际法律——WTO,IMF,WBG相关规定

国际税收:国内法律——《财税法》

国际法律——WTO相关规定,外加基本金融学知识(选修金融系财税课程)

对外贸易管制:国内法律——《海关法》《财税法——关税部分》

国际法律——WTO相关规定,外加基本国际贸易知识(选修国际贸易基础性课程)建议:

1、条件允许可以选修美国经济法律相关课程或者去美国本土法学院深造;

2、条件允许时间充足,可以报考报关员资格证,即可增加就业资本,又对国际经济法律事务大有帮助;

3、法律英文必须熟练掌握,可以报考LSAT(美国法学院J.D.阶段入学必备测试)或者中国法律英文资格测试

国际经济纠纷,一般不怎么打到国际法庭或者国内法庭上(国际诉讼),原因是耗时耗力好钱,吃力不讨好,出现纠纷时往往借助于国际仲裁或者谈判完成。

国际仲裁方面,首先要了解国内仲裁相关法律规定,国际私法在国际仲裁上会着重讲述,所以大家要好好学好好体会,很有用的哦。

谈判方面,这点就是中国目前法学院教学所欠缺的,中国法学院只教授法律,而却忽视了与法律相关的谈判课程,美国法学院恰恰十分重视谈判课程的教授,这是一个致命缺陷!谈判技巧大家可以借助一些美国律师实务操作的书籍或者大家可以选修商学院的一些课程,工商管理学科好像开设这门课程。

大家一定要记住,法律是门综合性学科,不要只学法律,只知法律,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一辈子也别想出人头地。我的建议是大家不妨去选修一些商学院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学一些对自己从事法律实务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结交一些具备商业头脑的同学与朋友,说不定若干年后某人就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如何学习国际经济法 篇2

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总体上对中国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还是利弊相当?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国际行为的战略调整。如果总体上利大于弊,中国应致力于进一步融入和适应、进而修补和完善现有国际经济规则体系,防止其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如果弊大于利,中国应秉持消极例外主义或孤立主义的立场,置身事外、埋头发展,进而伺机颠覆或变革现有国际经济规则体系。如果利弊相当,中国可以选择有限参与国际规则或机制,一方面学习国际规则的制定方法,倒逼或推动国内改革,另一方面在参与国际规则时增加扩大自身影响力,伺机修正或改革国际规则,将对中国相对不利的非中性制度转变为对中国相对有利的非中性制度。

现有的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认为总体上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是现有规则体系的受益者和适应现有规则的示范者,本身也在鼓励古巴等国家经济自由化、融入国际规范和开展改革。从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情况来看,中国完全赞同当前保护FDI的国际自由机制,已经成为这一机制下重要的全球成员,认为中国与当前全球FDI治理的主流立场是相容而非相斥的。但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中国正在通过政府的政策和行为破坏现有规则,维护中国不断扩张的国家利益并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随着世界领导权的转移,当前全球治理的规则也会因此而重新设计。这意味着中国从根本上是不满于现有规则的,正在通过隐秘或公开的手段,不断冲击现有规则,使其发生变化。

出现相反的看法,是因为上述研究立足于个别政策或规则的精细研究,缺乏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宏观状况和长程经历作全局性和历时性的透视。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所要考虑的原则的建议。

一、中国应注重本国行为与国际规则间的相互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主要不确定参数是:当前规则的主要制定者美国衰落了吗?中国会作为未来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吗?

美国衰落就像世界末日,总有人预测却一再被推迟。1988年时就有学者感叹“现在是1950年代以来,美国衰落论的第五次浪潮的顶点了” (1) 。那个时候,最可能取美国而代之的国家是日本。但是随后,日本失去了十年、二十年并且直到现在仍在失去下去。而美国,依旧屹立不倒,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另一个可能取代美国地位的经济体是欧盟。欧元的出台让欧洲一体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欧盟也的确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缺乏财政联合的货币一体化所具有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欧洲经济的恶化正在腐蚀欧元和货币联盟的政治基础,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正在上升,欧元区崩溃也由小概率事件变成被严肃分析的对象。有美国学者认为,没有哪个伟大的帝国像今日的欧洲这样迅速而断然地滑向崩溃,这将证明美国自由市场制度的优越性。“欧洲正在崩溃,中国步履蹒跚,印度和巴西正在开全面自由市场改革的倒车,我们成了最后的稳定增长的经济体。新的美国世纪正在到来——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最好能为此做好准备” (2) 。

第二个问题取决于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可持续性。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增长将持续下去,未来二十年内中国将恢复近代衰落之前的荣光,GDP占世界GDP四分之一(美国只占12%),到2030年贸易额将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的领先者和主导者 (3) 。一些投资公司在2003年预计中国GDP将在2041年超过美国,到2008年它把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提前到2028年。2009年,《经济学人》信息部预计中国在2021年就可以超过美国。

但上述看法并非没有争议。反对者认为,对中国的增长趋势做线性外推是不合理的。一则中国可能难以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长,再则当前全球金融及经济危机中的未知因素太多,中国能否完全避免其影响还未可知。无论军事、经济还是软实力资源,中国要赶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会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放缓的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国内一些人误判了形势,过于乐观,要求放弃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策略,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外政策,这将影响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世界的关系,使中美两国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这将让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除此之外,国内政治变动、环境恶化、公共卫生问题等都可能影响中国增长的可持续性,让中国在走向世界第一的过程中折戟沉沙 (4) 。

对此,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第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一超多强”这一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实力结构开始趋于弱化。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改变,但其优势程度日益弱化,主导和控制世界事务的力度下降;多强分化明显,中国从多强中脱颖而出,延续不断崛起的态势。第二,未来五年,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仍将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但可能出现阵营分界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会迫使其他大国考虑“选边站”的问题。第三,在未来五年,由于“一超多强”格局的弱化,美国主导世界的地位相对下降,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现有其他大国既无力弥补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建立不起一个集体领导的结构,现有的国际组织无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基于以上判断,未来五年之中,美国通过规则而非强制力施加影响的可能性上升,中国通过规则来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也在增加。中国应更加注重本国国际行为与国际规则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把握。

二、国际规则的分类及中国参与规则的分布情况

(一)公司治理型规则与成员治理型规则

公司治理型规则主要适用于IMF及世行、亚行等组织的运作。其特点是以认缴份额为基础的投票权为基本决策工具,在重大决策上设置85%的绝对多数同意通过机制。成员国主要权利大小依据其所缴份额比例的外汇,份额既反映一国经济实力,也决定该国在国际组织中的权利和义务。与份额挂钩的投票权直接影响到这些组织的决策及特定规则设置,如总裁、行长选择等从治理结构到技术操作层面等诸多事务。IMF在2010年已经提出份额改革计划,但遭遇阻力,至今未有落实,中国仍处于第六位。而世行尽管已经在2010年实现了投票权改革,中国份额上升至第三位,但是美国依然占据16%的投票份额,具有一票否决权。联合国安理会则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公司治理型规则,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更多国际机构采取了成员治理型规则,即各成员(国)拥有形式上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世界海关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等。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结构较为特殊,虽然是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但实行独特的“三方代表”原则,即各成员国代表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组成,各方均有平等独立的发言和表决权。尽管成员治理型规则形式上保证了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平等,但由于发达成员在核心技术、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它们往往能够让规则最终更有利于自己。例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中,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就能够让它们主导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推行其技术标准、管理理念和经济规则。

(二)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正式规则即那些明确定义、明文规定的规则,其特点是公开透明、共同遵守,如IMF和世行的投票权等均属于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则是那些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被认同的行为规则,例如在IMF总裁和世行行长候选人的产生国,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之类的规则等。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可能出现变化。正式规则的变动来自外部的动议,需经历议事程序加以重新定义。而非正式规则的变化则取决于环境和情况的变化,以其内部的自发性变化动力为主。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也可能相互转换。当非正式规则被认同,其上升成为正式规则的可能性很大。如20世纪末一些西方跨国公司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概念,最初只有公司自身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2000年,联合国正式启动“全球契约”计划,号召全球企业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商业贿赂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这样就把原来的隐性规范正式化了。

从已有经验而言,西方国家更倾向于制定正式规则,而亚洲国家则更容易建立和接受非正式规则。大体而言,正式规则更具有效率,适宜用于大型组织的管理。而非正式规则则更为灵活,更能适应环境变化。

(三)硬规则与软规则

硬规则是指那些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则设定,要求尽可能遵守;软规则或软要求往往不做硬性规定,只是给予建设性建议或自愿参与的要求。硬规则往往作用于那些无需考虑差异性的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点。软规则往往使用于需要考虑国别差异的领域,个性大于共性。

典型的硬规则如:世行的优惠资金分配政策、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WTO谈判中达成的协议、知识产权组织所管理的国际条约等等。理论上说,违反这些规则,将会遭到惩戒。典型的软规则如:IMF的汇率监督机制、IMF的国别金融部门评估机制、每5年1次的FSAP评估、FSB同行评估及不合作国别评估、IMF的SDDS和GDDS数据建设、国际证监会组织的《证券监管目标和原则》、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供的全球统一的基本规则框架等。

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权力的优势,让一些针对自身的硬规则“软化”。例如,《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发达国家量化减排和技术转让作出了规定,但发达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明显低于承诺水平,在技术转让上以知识产权保护等名义设置重重障碍。对此,发展中国家缺乏强制执行的手段。

(四)普适性规则与条件性规则

所谓普适性规则即该规则对所有成员国均适用,采用统一的标准或分析框架。条件性规则设置则以规则服务或限制的对象为主要考虑,并不具备对一致的一般性约束效果。

总体而言,IMF针对全球金融稳定的规则更倾向于普适性,但具有明显的西方分析逻辑,如强调自由市场、透明公开、减少干预,等等。世行则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服务,其规则设定也往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目标。

普适性规则如:世行的项目安全保障政策、世行的项目管理程序与制度、WTO一般贸易规则、WTO原产地规则、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制定反洗钱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专门功能性组织的相关规则等。条件性规则如:世行的优惠资金分配制度、世行的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框架、WTO框架下对于反倾销规则中区分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PEC的《茂物宣言》、环境保护领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实际上是强调以能力差异为基础实行有条件的责任分配。对中国这样迅速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一方面,立刻遵循普适性规则,可能面临难以承担的成本;另一方面,过于强调条件性规则,又可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动。因此,既需要明确目前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规则设定,不能过于拘泥于现阶段的静态需求。例如IDA的发展援助贷款仅适用于人均GDP低于1175美元(2010年标准)的国家,超过该标准以后意味着IDA将不再提供优惠贷款计划;而世行针对中等收入国家的贷款则要求借贷国的人均GDP在1006美元至12275美元之间(2010年标准)。又如,《WTO协定》对于发展中国家条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型条款,即成员“自称”为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国内经济和贸易政策时自主享有《WTO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性;另一类则是被动型条款,即一成员认定某些成员为发展中国家,并在其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给予这些成员以更为优惠的差别待遇。

注:非正式中包括非强制的正式规则;普适还是条件看实质而非规定, 例如WTO环境例外条款表面上是普适实际上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中国未参加但存在相互影响的国际组织定义为非正式规则;加权是将存在多条规则的机制 (如WTO) 的权重缩小为与只存在单项规则的机制 (如国际海事组织) 的权重一致。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五)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分布

按照未加权方法(这种方法将不同国际组织的重要性体现了出来)计算,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显著更侧重于正式规则而不是非正式规则,但在普适性规则还是条件性规则上各占一半。按照加权方法(这种方法假定各种国际组织重要性是一样的)计算,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时也是更侧重于正式规则而不是非正式规则,但在普适性规则与条件性规则上略微更侧重普适性规则一些。

上述分布状况反映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如下特点。第一,中国已经较深程度地融入了现有国际经济规则体系,能够更多地通过正式规则来发生影响。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被国际经济规则体系所约束和规制的可能性较大,在未来新的正式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时应当秉持更加审慎的态度,作更严格的利弊分析。第二,中国正在逐渐脱离依赖条件性规则实现自我利益保护的发展阶段,这种脱离可能是被迫的,也可能是主动的,无论如何,未来这种脱离的程度可能加大,中国需要为利用普适性规则保护和扩张自身利益做好准备。

三、中国参加国际经济规则的利弊衡量标准

(一)动态性标准

动态性标准要求在衡量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利弊时,不仅要着眼于中国以往迄今的发展情况和规则需求,更要合理预判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未来跨期的利弊。中国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一些规则对今日之中国或许能构成有限的保护,但对来日之中国可能形成无穷的制约。鉴于规则影响的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以动态的标准衡量规则的利弊。

坚持动态性标准,要求我们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合理的预期和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对影响上述格局变化的主体有深入的研究。这些主体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目前的发达经济体。要弄清楚它们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维持还是明显衰落。而这需要对它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加以研究,如经济上的“去杠杆化”问题、政治与社会方面的99%反对1%的“占领华尔街”问题等等。第二类主体是新兴市场。要弄清楚未来哪些新兴市场可能实现赶超、跻身高收入国家之列,哪些会在昙花一现之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这需要对不同新兴市场的发展或赶超模式的特点和局限进行梳理。第三类主体是主要的及有潜力的国际机制、国际组织。前者如联合国、布雷顿森林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等,后者如二十国集团、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二)对称性标准

对称性标准要求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时注重责任、权利与地位的平衡。那些责任明显重于权利、超出中国实际地位所应承担的规则,是弊大于利的规则。考虑到3~5年之内,中国尚无法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制定者,因此在现阶段中国应当联合立场相似的广大发展中及新兴经济体,旗帜鲜明地反对责任权利明显不对称的国际经济规则。

根据对称性标准反对权利责任失衡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有三种诉求或策略。一是“减负策略”,即相对于过少的权利,要求相应减少、至少不再过度承担有关的责任。二是“扩权策略”,即在已经承担了相对较多的责任的前提下,要求相应扩张我们在国际机制或国际组织中的权力或利益。三是“混合策略”,即在减少责任的同时扩张权利。当前的中国,应当以“扩权策略”为主,即,在认识或预见到未来势必要承担更多责任的前提下,积极主张和谋求本国在某些国际机制和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运用其他两项策略。对于那些发展前景不佳,可能被逐渐边缘化、替代或淘汰的规则或机制,可以采取“减负策略”。未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规则的主导者之后,可以综合运用“混合策略”对国际规则进行调整,优化自身之于国际经济规则的权责配置结构。

(三)综合性标准

综合性标准要求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直接利弊与间接利弊,全局利弊与局部利弊,以及政治、安全利弊与经济利弊。对具体国际经济规则的对策的最初提出者及其最终执行者,主要是不同业务部门的一线人员。微观层面的信息及观感的积累,是宏观决策的基础,但微观资料的收集、整理、递送难以避免地将出现信息损耗等主客观扭曲,造成对有关事项轻重缓急安排上的失衡。这些不同部门、不同渠道向上传递的信息,需要一个综合性、专门性、中立性的工作界面来进行分类、归纳、比较和排序。这样就可以在反映中国整体对外政治经济战略布局的框架之内,对不同部门处理和提供的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定位。对决策者而言,通过综合性标准审视,可以了解相关事项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在相对狭窄的具体领域中的重要性,这样在考虑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制度建设或全球经济治理时,可以迅速抓住重点、明晰关键,不至于将有限精力配置到缺乏系统重要性的规则决策之上。

综合性标准要求中国国内不同部门和层次的决策者们有必要在一个更高层次平台统筹之下通力合作、共同研判,在指向明确的宏观战略下科学决策。这既需要直接辐射在相关国际经济规则之下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情况和分析,也需要强化体制内独立第三方对这些情况和分析的梳理和评估职能。

四、对中国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际经济规则

(一)“竞争中性”规则

这一规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具备系统重要性的国际经济规则。国际竞争中性(Competitive Neutrality)最初主要是从一国内部的视角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市场以外的力量或优势(劣势)扭曲社会资源的分配,使资源被配置到缺乏效率的部门,最终造成社会储蓄的下降。此外,竞争中性原则也是为了避免那些从不公平竞争中获益的部门,损害整个市场的信誉,削弱市场竞争,从而让大量的资源从创造新技术、新服务方面,转移到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上,降低了生产性投资的水平。澳大利亚等国较早地在国内一些经济规制措施中确立了“竞争中性”原则。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以往新兴经济体总是经济危机薄弱环节及策源地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后的经济衰退或增长乏力让发达市场开始全面反思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安全及增长机制。“竞争中性”这一国内政策的国际化与多边化,就是发达市场经过政策反思之后,提出来维系其对新兴经济体相对优势的制度安排之一。

2011年11月,OECD发布《竞争中性与国有企业:挑战和政策选择》报告,对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相比拥有的竞争优势以及消除这些优势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竞争中性”政策框架 (5) 。其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加紧推动OECD成员国及其他非成员国建立“竞争中性”政策框架,并且在各类双边及多边谈判中宣扬“竞争中性”,力图将这一国内政策,推动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通行准则。

竞争中性,简单地说就是让不同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因为其产权属性(比如公有企业、私有企业或社会公益部门)而获得特别的优势,或遭到不公正的对待。通常,关注的焦点是公有企业因为其国资背景而受到的优待,实际上,竞争中性原则不仅关注公共部门所享有的优势,同时也关注公有制企业因为自身产权属性为其参与市场竞争而带来的劣势。

OECD提出了“竞争中性原则”,以促使OECD成员国对国有企业参与竞争保持中立。美国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中,也明确提出了“以竞争中性政策约束国有企业应当作为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签订的一些FTA中,也附有与“竞争中立”有关的条款。在欧美等经济体大力提倡之下,“竞争中立”规则可能通过联合国贸发会议、WTO谈判、更多的双边或区域投资协定等渠道向世界扩散。

“竞争中立原则”可能成为美欧约束和遏止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特别是“走出去”的工具。短期中,应当利用各种场合延缓“竞争中立原则”上升为国际通则。同时,加强对该政策本身的理解与阐释,力图使其能够反映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诉求,以体现“有区别但共同”的发展原则。

(二)全球及区域金融监管及金融合作的国际规则

从动态性标准来衡量,国际金融监管是对中国具备系统重要性的典型国际经济规则。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尽管主要是对欧美金融体系杠杆率过高、业务品种和经营模式过于复杂等问题的修正,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和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的影响较大,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影响较小。但是金融监管国际规则的制定事关中国长期性、战略性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区域金融监管合作方面,正面临规则制定的窗口期。

从现实压力和约束来看,美国主导的TPP对中国的自贸区规则创建战略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从被动防御的策略来看,一方面,中国应当从态度上大力支持东亚地区成员之间的FTA谈判,包括10+6、中日韩自贸区等等,但不宜在这一议题上直接与美国对抗。中国甚至可以申请以观察员之类身份参与到TPP谈判之中,掌握情况并影响谈判。另一方面,应当把已有的东盟中国自贸区做好、做实,通过大型企业为载体的贸易投资网络整合全地区的供应链。从主动和积极防御的策略来看,中国在充分发掘现有自贸协定潜力的条件下,不妨跳出通过自贸协定推进东亚合作的窠臼,致力于提供与自贸区协议互补的区域公共产品,借此塑造东亚地区新经济秩序。具体来说,就是以东亚外汇储备库为依托推动建立东亚金融规则。与美国推动TPP的最终目标类似,长远来看,中国也应注重在周边构建中国主导的经济金融关系网 (6) ,同时推动东亚金融规则成为全球金融规则的“样板”。

首先,中国向地区提供了差异化的公共产品,不会与美国着力提供的基于贸易规则的公共产品形成直接竞争,相反,还构成了互补的关系,这样就避免了区域成员面临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使它们有可能同时参与到中国主导的区域金融规则制定进程之中。这种互补性让美国在东亚区域金融公共产品提供上与中国正面对抗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事实上,美国重要智库兰德公司曾在一份报告中也建议,美国与东亚国家的合作不应让它们感到必须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做出选择。

其次,国际金融规则正是国际社会稀缺且急需的公共产品,中国首倡这项产品的提供将拥有道义优势。金融危机的反复出现表明当今世界的金融体系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迄今没有一套有效的全球金融公共产品,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中国能在区域金融公共产品提供上有实质性的贡献,势必获得国际社会的赞许与肯同。

最后,与区域金融规则对应的意识形态与亚洲文化相契合,因此中国在本地区倡建这一规则,能够促进区域认同,且可能有本地成员来共同分摊建设成本。国际金融规则的核心在于强化监管,而监管是西方自由市场伦理所排斥但却为亚洲国家认同的观念。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学者指出,美联储主席“大概是以下思想观念的最大受害者:市场总是知道得最清楚,因此没有必要对它们严加监管。这种信条在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不过没有一个亚洲社会深受其害。相反,亚洲人认为,缺乏良好的治理,没有一个社会能够繁荣发展。”实际上,认为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深受金融监管缺失之害的论断过于乐观了,亚洲国家曾经甚至一直是缺乏监管的国际金融活动的主要受害者,并且它们国内自身的审慎与监管对此无能为力,一套全球的或者最低限度的区域上的金融领域公共产品,对亚洲国家客观上具备吸引力。

(三)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相关的规则

对中国有较大影响的气候及环境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国际航空和国际航海排放的规则,碳关税,WTO环境例外条款,以及国际环境协定。

这些规则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规则。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及《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环境协定。但在实际执行上,这些协定很难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完全落到实处,发达国家总能找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借口,在提供援助资金、技术转让等方面削减自身责任。

第二类不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协商一致”原则,而是按照“非歧视”、“无差别”以及“简单多数”的议事规则,如国际民航组织及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则。而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国际航空和航海排放事宜是由前述两个组织负责,由此在规则上存在内在的冲突。

第三类是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及资金优势实施的针对“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带给自身潜在不利影响的补救性规则,如碳关税有关的制度。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新能源技术落后,降低碳排放成本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碳排放标准,其出口的高能耗产品将普遍成为碳关税的征税对象。

在现阶段来看,与气候变化及环境有关的规则对中国来说主要是约束性的,但鉴于这些规则短期内难以在国际话语中被边缘化,因此不适宜用“减负策略”对待,而是应当积极主张自身在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权利。第一,把握碳关税、航空排放问题上的节奏,反对发达国家激进的单边行动。第二,强调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获取减排有关的清洁能源等技术引进方面的权利,敦促发达国家切实承担有关资金援助及技术转移方面的责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善用外部压力“倒逼”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未来的气候谈判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夯实经济基础。

五、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参与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全球规则的变迁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身兼“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中的大国”等多重身份,导致在国际规则中难以协调与其他参与国的利益。因而,当前中国参与国际规则,需要倡导既符合中国利益,又能为其他国家所认可和接受的指导原则。对此,我们认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应分别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对于现行的国际规则,应坚持“权责相适应”原则

“权责相适应”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在现行的国际政治与经济体系中,各种全球治理规则和机制都是在发达经济体的主导下建立的,以美国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集团是最主要的受益者,而广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却无法享受公平待遇,难以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符的影响力。尽管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却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差甚远。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例,截至2012年6月,中国在IMF的投票权仅为3.81%,而同期美国的投票权为16.75%,日本为6.23%,德国为5.81%。在此情况下,如果让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责任简单地对等划一,不仅对于中国来说不公平、不合理,同时也将违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从而成为新的不平等、不稳定的根源。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合理的权力分配格局大大限制了中国担负国际责任的能力,即便是中国愿意担负与发达国家相等的责任,在实践上也将变得不可行。

(二)对于改革中的国际规则,应坚持“包容利益”原则

所谓包容利益,是指博弈的参与方共同分享国际规则转型带来的利益增量,而不触及既得利益,并且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不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甚至有利于其他各方利益的实现,因而与其他各方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包容利益既是一种非排他性的利益,又是一种共容利益,体现了利益增长的包容性。对于崛起中的新兴国家以及既得利益国家(集团)来说,包容利益扩大了共同利益的内涵。一般认为,新兴国家要求改革现有国际规则,而既得利益国家(集团)则千方百计维护现行规则给其带来的利益,两者似乎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而事实上,两者并非是一种天然的对立和竞争关系,新兴国家对利益的追求不必以牺牲既得利益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两者可以形成双赢关系,共同改革效率低下的国际规则以创造更多的利益,并让更多的成员分享利益增长带来的成果。对于新兴大国而言,更应寻求一种包容利益。历史经验表明,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中谋求领导地位的过程中,与他国分享新增利益,坚持包容理念是获得他国接受、支持和追随的必要前提。因此,新兴大国改革现有国际规则的努力要想获得成功,包容利益既是必然要求,也是一种现实选择。

(三)对于新国际规则的确立,应坚持“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原则

“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原则是指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问题方面的责任有所区别,但负有共同的责任。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同,“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原则强调共同责任,但要兼顾区别责任。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个成员根据自身能力、特点以及通行的国际法原则允许所承担责任的范围、大小、方式和时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不论大小、强弱都必须承担为解决全球问题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责任。“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原则不仅强调各国对于全球问题均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原则,也是为了各国更加公平、有效率地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上,要求世界各国在同舟共济的基础上,根据消费情况和自身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是建立在长期过度消耗地球资源和严重污染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今天的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基于此。即便是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消耗着人类共有资源的较大份额。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占世界4.5%的人口消耗了世界17.8%的能源,人均能源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而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美国的24%。与之相适应,美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在责任的划分上搞“平均主义”。因此,没有区别责任,片面强调共同责任将有违公平合理;而没有共同责任,区别责任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为无本之木。

总之,这些指导原则与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一致,是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化,并将成为建设和谐世界的三个支柱。

参考文献

[1]何帆, 徐奇渊, 徐秀军.开发性金融在推动周边金融合作中的战略选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的视角[J].中国市场, 2011, (16) :4-6.

[2]Huntington, S.P.1988.The US:Decline or Renewal?[J]Foreign Affairs67 (2) :76–96.

[3]Arthur Herman.Why the Death of Europe is America's Opportunity[J].May2012, http://www.aei.org/.

[4]Subramanian A.Greece’s Exit May Become the Euro’s Envy[N].Financial Times.May14, 2012.

[5]Joseph S.Nye.The Decline and Fall of America’s Decline and Fall[EB/OL].Project Syndicate.Oct.6, 2011.

如何学习国际经济法 篇3

【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一、 前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目前已经经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我国对外贸易与全球经济的互动性、同一性趋势日益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但是机遇与风险总是并肩而来,我国对外贸易需要面临的国际风险日益增多,外部环境更加恶劣和复杂,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要求我国对外贸易调整增长方式,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二、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服务平台和政策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和建立起可预测、透明、稳定的保险、外汇、信贷、财税等政策体系,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相关的法规、法律,减少重组成本和资源流动,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到全球化竞争的投资风险保障、税收减免优惠、融资支持等鼓励政策,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努力帮助各类进出口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政治风险,解决它们在国外发展所面临到的困难,及早建立高效率、全方位的企业服务机构,尽量避免企业承受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和损失。

三、尽快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从日元、欧元、美元等货币的国际化历程表明,货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和最初表现就是将其作为结算货币在跨境贸易中应用。我们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来将其实现。目前我国人民币已初步具备国际化,已经基本实现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的基本条件。2010年12月15日,人民币在俄罗斯实现首次境外直接挂牌交易。同期,尼日利亚央行把人民币列入法定外汇交易货币,2011年1月起可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交易。作为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方式之一,银联卡支付范围也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11月,境外业务开通国家和地区已达98个,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投资和居民消费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有效顺通人民币结算渠道,合理规划国家支付体系,为我国人民币支付体系的科学发展提供政策的指导。继续依法加强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创新和普及,推动我国证券登记结算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按期建成运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金融基础设施。同时,针对审核出口试点企业资格的环节过多这个问题,笔者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制定表格式审核流程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出政府各有关机关在接到出口试点企业的申请之后几个工作日必须回复,制定表格式审核流程,提高出口试点企业审核效率。

四、完善调整外资项目和加工贸易

应该严格限制甚至取消那些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的外资项目和加工贸易,发挥加工贸易的产业带动和技术溢出效应,努力提升加工贸易的发展档次和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增强对外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提高和发展产业配套能力。

五、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和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大多处于初级加工的水平,在国际竞争上还没有形成品牌意识。笔者建议应该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大力提高商品附加值,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体系来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品牌发展战略,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开拓海外市场的合作、采购和信息平台。

总之,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及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型,实现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转型,从外生动力到内生动力转型,从市场广度到市场深度转型,从低端要素到高端要素转型的战略跨越。

参考文献

[1]王来健,张琼.徐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5)

[2]黄攸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1)

[3]刘展新,张军,刘洁清.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9)

[4]傅宁.关于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09(6)

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学习心得 篇4

摘要:本文是一篇学后感,是学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课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主要讲了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这门课程的缘由,以及在这门课程中学到了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此外,还谈到了对授课老师范巧的认识和他所讲的内容。最后,总体概括了我对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课之后的心得、体会。关键字: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

能力

范巧

心得  为什么要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这门课程?

大一下学期以来,我所在的专业老师们为了让我们这些从未接触过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的门外汉能够首先对这个专业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能够在大二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不至于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重心,于是便有了针对我们专业的学生的入门指导课——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此外,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这门课程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正式上专业课之前的一个传统,为的也是使各个专业课的老师可以在与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有一个认识,相互了解,建立起第一印象,以便以后更好的交流、学习。 我学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包括哪些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本专业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怎样才能学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你认为哪方面的课程是你最应该掌握好的?

通过几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学到了本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我学到了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要学习的课程有哪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再者,我学到了怎样去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一专业知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会教书的老师是不会只是管给学生讲解那些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作为大学生,不再是像以前一样过度的依赖老师,而是要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时,老师的角色不过就是给我们方法,给我们钓到鱼的方法。要想学好这个专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有耐心的听讲、有针对的阅读,有疑问的分析,有理想的研究”,这是其中的一位授课老师给我们的忠告,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最后,学习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哪门课程都是我们应该重视并认真学习的。一个人要想有所收获,那么他就必须要比别人努力,比别人更加认真,无论是哪门课都应该努力去学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所以,每门课都有它的独到之处,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共同学习。 印象最深的老师——范巧

授课老师总共有8位,但这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范巧老师。范巧老师确实是有真才

实学的,他不但博古通今,知晓中外,而且风趣幽默,让人不得不佩服!当然其他老师也一样优秀,但我相对更喜欢范巧老师的风格。

范巧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他用八个字给我们做了最简洁、明了的高度概括——描述、解释、预测和决策。接着他便逐个给我们讲解它们各自的含义。描述的是文字,是统计,其中统计又包括统计数据的获取、统计数据的初步处理和统计指标体系;解释的行为分析(有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结构分析,制度分析,社会福利分析和均衡分析;预测分为计量经济学预测(按方程、数据形式)和数量经济学预测两种;而决策则有很多种,有层次分析法,期望值法,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决策树法,马尔称夫链法,和运筹学决策等。虽然我还不完全明白这些东西,但我能体会到它们对我的重要性。

让我最兴奋的是范巧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鲜花一定是插在牛粪上的”!这确实是一个能吸引人的话题。范巧老师通过我们已经学过的博弈论来证实这一结论的必然性,既让我们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又让我们对于更深层次的学习有了兴趣,同时也是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最后范巧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特别是学习经济的一个口令:有耐心的听讲、有针对的阅读,有疑问的分析,有理想的研究。这是老师经过长期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能无私的讲给我们,我们确实没有不用的道理。学习是不能走捷径,但好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率学习的前提条件。

总之,应该就是这种种的原因让我对范巧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吧!

 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给我们上课的8位老师,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与风格。有的老师喜欢通过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核心的问题,并不全按书上讲的顺序讲,虽然有时会让人有点抓不住重点,却也很有趣;有的老师擅长通过大的框架结构来逐步讲解到细枝末节的东西,给人以浓厚的层次感;还有的老师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总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提升整个课堂的活力。。真的是让我深深地感受的我们专业老师的人格魅力与其自身独有的那份气质与自信,让人不自觉的就被吸引过去了,这也让我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会计经济法该如何学习 篇5

2、经济法的考试以理解记忆为主,很多章节都需要理解的记忆,真题很多试题都是以案例的形式来考察学员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用教材原话来考察大家的试题(即:死记硬背的试题)所占比例较少,这种考试方法将成为经济法考试的趋势。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尽量地理解的记忆,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因为很多试题即使您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了,不理解的话,也未必能把案例形式的考题答对。那么如果考生自己看书不能吃透教材内容,就多听听郭帅的基础班课件,郭帅用生动形象的实例让考生理解深刻。

3、做题:考生根据自身复习时间,选择1-2本轻松过关辅导书,建议在复习第二遍时,每复习完一章教材,不要立即做本章练习,而是等复习完下一章时再做本章练习(如复习完第三章做第二章练习),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考验记忆的时效性,另外一个考点同一个练习题做3次(是指每复习一遍做一次)比对该考点做三套不同的练习的效果要好,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把做错的题以及客观题中的陷阱选项予以进行标记,以备后续复习查漏补缺。

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术语练习题 篇6

1、中国某公司以CIF价向芬兰某公司出口一批农副产品,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中国公司在装船并取得提单后,办理了议付。第二天,中国公司接到芬兰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该批农副产品全部烧毁,要求中国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中国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下列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A.中国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B.芬兰公司应向中国公司提出索赔

C.芬兰公司应向承运人提出索赔

D.芬兰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正确答案:D

2、我某进出口公司于1999年1月15日用电报向外国一公司发盘,要求在20日复到我公司有效。1月18日上午9:00,我公司同时收到外国公司表示接受和撤回接受的电传。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此接受()。

A.可以撤回

B.不可以撤回,必须与我公司签订合同

C.经我公司同意方可撤回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D.视为撤销

正确答案:A

3、我国某进出口公司A收到新加坡某公司B如下来电:“确认售予你方大米1000吨。每吨CIF天津300美元,1999年10月交货„„”。A公司复电如下:“确认你才来电和我方购买你方大米1000吨,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请提供适合海运的包装„„”后来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B公司拒绝向A公司交货,而将货物另行出售,双方遂发生争议。公司的复电构成()。

A.反要约

B.要约

C.交叉要约

D.承诺

正确答案:D

4、我国某进出口公司A收到新加坡某公司B如下来电:“确认售予你方大米1000吨。每吨CIF天津300美元,1999年10月交货„„”。A公司复电如下:“确认你才来电和我方购买你方大米1000吨,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请提供适合海运的包装„„”后来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B公司拒绝向A公司交货,而将货物另行出售,双方遂发生争议。

如果B公司收到A公司传真后立即回电,对A公司的条件表示异议,那么A公司的传真则应被视为()。

A.新要约

B.交叉要约

C.承诺

D.要约邀请

正确答案:A

5、我国某进出口公司A收到新加坡某公司B如下来电:“确认售予你方大米1000吨。每吨CIF天津300美元,1999年10月交货„„”。A公司复电如下:“确认你才来电和我方购买你方大米1000吨,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请提供适合海运的包装„„”后来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B公司拒绝向A公司交货,而将货物另行出售,双方遂发生争议。

如果B公司收到A公司传真后未提出异议,则该买卖合同的成立时间为()。

A.A公司收到B公司传真时

B.B公司收到A公司传真后的合理时间内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C.A公司的传真到达B公司时

D.A公司向B公司发出传真时

正确答案:C

6、中国甲公司于4月5日发电传至美国乙公司,该电传称:“可供红糖200公吨,每公吨250美元,CFR纽约,9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本月内答复有效。”乙公司于5月5日回电:“你方4月5日报盘我接受,除提供通常单据外,需提供卫生检验证明。”甲公司未予答复。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否成立?()

A.乙公司的回电在实质上变更了要约的条件,因此合同不成立

B.乙公司的回电未在实质上变更要约的条件,因此合同成立

C.乙公司未在要约的有效时间内作出承诺,该逾期承诺原则上无效

D.由于乙公司提出新条件,甲公司未予答复,因此合同不成立

正确答案:C

7、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贸易需由卖方办理进口手续?

A.FAS

B.DEQ

C.DDP

D.DDU

正确答案:C

8、中国甲公司(卖方)与德国乙公司(买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P汉堡”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A.货物应运至汉堡港

B.货物风险自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C.由甲公司负责办理进口手续

D.甲公司订立多式联运运输合同,乙公司负责办理保险

正确答案:B

9、中国甲出口公司以CIF价格向美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设备,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中国某港口装船,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甲公司取得单据后办理了议付。第二天,甲公司接到乙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设备全部烧毁,要求甲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该案货物的风险是在卸货港船舷转移

B.乙公司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C.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提出索赔

D.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正确答案:D

10、设甲乙两国均为1980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依公约的规定,下列哪项适用公约:()

A.营业地在甲国的甲国A公司,和营业地在甲国的乙国B公司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

B.营业地在甲国的甲国A公司和营业地在乙国的甲国B公司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

C.甲国A公司与乙国关于B公司关于电力的买卖合同

D.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关于股票的买卖

正确答案:B

14、国际货物买卖中,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负的损害赔偿应与下列哪项相等?

A.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

B.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不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

C.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不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加违约金

D.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加违约金

正确答案:A

15、《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

A.中国公民甲为供个人使用与日本某公司订立的买卖电视机的合同

B.甲乙之间买卖某公司可转换债券

C.美国某企业与大亚湾核电站订立的电力销售合同{来源:考{试大}

D.美国某公司与中国某公司订立的服装销售合同

正确答案:D

16、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约定数量为250公吨,单价为每公吨78英镑CFR汉堡,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品检验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成交后,乙公司又要求甲公司提供货物样品,甲公司寄送了样品,但声明此笔生意只是凭规格的买卖,货物装运前中国商品检验局检验签发了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物运抵目的港后,乙公司提出虽有中国商检局出具的品质合格证书,但货物的品质却比样品低,甲公司应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该合同为凭样品确定商品品质的合同

B.该合同在商品检验上采用的是以货物到岸时的品质、重量为准的做法

C.甲公司应承担其所交货物与样品不符的责任

D.该合同为凭规格确定商品品质的合同

正确答案:D

17、德国宝马公司拟向中国某公司出口BMW7系轿车100辆,2005年1月2日宝马公司通过传真向中国公司发出要约,传真中表明要约有效期至1月12日。中国某公司于1月10日电复:“如能把价格降低2000欧元,可以接受。”宝马公司没有答复。后因BMW7系轿车在国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中国某公司随即于1月20日又去电表示同意对方1月2日要约所提的各项条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宝马公司没有回复,表示默示同意

B.合同已经成立,但以中国公司第二个发盘为准

C.合同没有成立

D.中国公司的第二个去电是承诺

正确答案:C

18、关于国际许可证贸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国际许可证贸易的双方当事人是不同国籍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

B.国际许可证贸易在当事人之间转移的是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C.国际许可证贸易的许可方必须对转让的无形资产拥有所有权

D.国际许可证贸易的范围主要是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四种

正确答案:D

19、《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

A.缔约国中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B.国籍分属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C.缔约国中注册登记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D.以上三项的总和

正确答案:A

20、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价格条件FOB天津。根据《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中国甲公司应负责安排运输事宜,并应在货物在天津上船后向乙公司及时发出通知

B.货物虽在天津上船,但天津并不是交货港,交货地在美国的目的港

C.货物的风险在天津货物装船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双方的费用分界线也在于此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美国乙公司有义务为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投保

正确答案:C

21、新加坡甲公司2003年2月12日向我国乙公司发电传:“急购化肥1000吨,CIF新加坡,每吨1100美元,跟单托收结算货款,四月底前装船,10日内请电复。”乙公司与2月20日回电甲公司:“你方报盘基本接受,最低价1125美元/吨。”甲公司于2月21日回电乙公司:“1125美元/吨可以接受,请提供氮含量检验证书。”乙公司2月22日收到该电时因觉得不能提供氮含量检验证书,遂不再理会甲公司,后甲公司要求乙公司交货,乙公司以合同未成立为由,拒绝交货。甲公司诉至我国某法院,根据有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下列说法那个是正确的?()

A.乙公司2月20日电属于有效承诺

B.甲公司2月21日电因添加了新的条件,且新条件未被乙公司明示接受,故合同未成立

C.根据公约的规定,缄默不构成有效承诺,因此,乙公司在2月22日后未再理会甲公司,导致合同不成立

D.合同已经成立,乙公司不履约属违约行为

正确答案:D

22、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需要卖方办理货物的进口结关手续的有?()

A.DES

B.DEQ

C.DDU

D.DDP

正确答案:D23、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在CPT贸易术语下,()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费用。

A.买方

B.卖方

C.代理人

D.承运人

正确答案:B

24、DES术语适用于()。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海上运输及内河运输

D.多式联运

正确答案:C

25、《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对DEQ贸易术语作了修改,根据新的贸易术语,适用DEQ时,进口清关手续由()办理。

A.买方

B.卖方

C.承运人

D.代理人

正确答案:A

26、根据INCOTERMS2000的规定,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下列哪类国际合同?

A.买卖合同

B.保险合同

C.租船合同

D.运输合同

正确答案:A

27、下列贸易术语中,由卖方负责办理进口结关手续的有()。

A.DAF

B.DDU

C.DDP

D.DES

正确答案:C

28、中国某公司向国外调购某商品,不久接到某外国公司5月10日的发盘,有效期至5月16日。中国某公司于5月14日电复:“如能把价格降低5000美元,可以接受。”对方没有反应。后因该商品行市看涨,中国某公司随即于5月25日又去电表示同意对方5月10日发盘所提的各项条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对方没有反应,表示默示同意

B.合同已经成立,但以我方第二个发盘为准

C.合同没有成立

D.公司的第二个去电是承诺

正确答案:C

29、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的规定,某一贸易术语卖方应承担下列责任、风险和费用:(1)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单证或相等的电子单证;(2)自负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许可证及其他货物出口手续,交纳出口捐、税、费;(3)依约定的时间、地点,在目的港码头将货物交给买方:(4)承担交货以前的全部风险和费用。该术语应为下列哪项国际贸易术语?()

A.FOB

B.CIF

C.DES

D.DEQ

正确答案:D 30、1997年7月20日,香港甲公司给厦门乙公司发出要约称:“鳗鱼饲料数量180吨,单价CIF厦门980美元,总值176,4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厦门乙公司还盘:“接受你方发盘,在订立合同后请立即装船。”对此香港甲公司没有回音,也一直没有装船。厦门乙公司认为香港甲公司违约。在此情况下,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于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

B.甲公司应于订立合同后三个月装船

C.甲公司一直未装船是违约行为

D.该合同没有成立

正确答案:D

31、中国甲公司于5月9日发商务电传至加拿大乙公司,该电传称:“可供白糖1500公吨,每公吨500美元,CFR温哥华,10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本月内答复有效。”乙公司于6月9日回电:“你方5月9日报盘我接受,除提供通常单据外,需提供卫生检验证明。”甲公司未予答复,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否成立?

A.乙公司的回电在实质上变更了要约的条件,因此合同不成立

B.乙公司的回电未在实质上变更要约的条件,因此合同成立

C.乙公司未在要约的有效时间内作出承诺,该逾期承诺原则上无效

D.由于乙公司提出新条件,甲公司未予答复,因此合同不成立

正确答案:C

32、中国某公司以CIF价向德国某公司出口一批农副产品,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中国公司在装船并取得提单后,办理了议付。第二天,中国公司接到德国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该批农副产品全部烧毁,要求小国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小国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下列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A.中国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B.德国公司应向中国公司提出索赔

C.中国公司应向德国公司提出索赔

D.德国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正确答案:D

33、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贸易须由卖方办理进口手续?

A.FAS

B.DEQ

C.DDP

D.DDU

正确答案:C

34、下列哪一种价格术语规定应由买方履行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义务?

A.FOB

B.CIF

C.CFR

D.EXW

正确答案:D

35、我山东渤海公司与日本东洋株式会社在万国博览会上签订了一份由日方向中方提供BX2-Q船用设备的买卖合同。其中价格条款为USD832000/DES。运输途中由于不可抗力导致船舶起火,虽经及时抢救,仍有部分设备烧坏。之后双方就设备损失赔偿发生争议并申请仲裁。你认为应由谁来承担烧坏设备的损失?

A.东洋株式会社

B.山东渤海公司

C.船公司

D.保险公司

正确答案:A

36、《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是国际货物买卖中经常使用的国际惯例,它对买卖双方产生约束力的依据是:()。

A.依据冲突规范指引适用

B.经缔约双方当事人各自国家选择适用

C.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适用

D.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排除适用

正确答案:C

37、在CIF价格条件下,货物的风险和费用自()转移给买方。

A.货物交给承运人时起

B.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

C.货物到达目的港时起

D.卖方将货物的单据交付给买方之时

正确答案:B

38、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的13个术语中,卖方承担义务最少的是()。

A.DDP

B.EXW

C.CIP

D.FCA

正确答案:B

39、下列贸易术语中,哪一种风险自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舱时转移?

A.FOB、FCA、CIF

B.FCA、FAS、FOB

C.FOB、CIF、CFR

D.CFR、FCA、FAS

正确答案:C

40、以下国际贸易术语中,哪一选项可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A.FOB

B.FAS

C.FCA

D.CIF

正确答案:C

41、根据INCOIERMS2000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个国际贸易术语规定货物的风险自装运港货物越过船弦时从卖方转移给买方?

A.EXW

B.FOB

C.FAS

D.FCA

正确答案:B

42、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下列贸易术语中只能使用海运和内河运输的有()。

A.CFR

B.CPT

C.CIP

D.FCA

正确答案:A

43、国际贸易术语的作用是()。

A.为了明确买卖各方的风险责任和费用

B.为了节省文字

C.为了保密

D.为了易懂

正确答案:A

44、中国甲公司与新加坡乙公司以CIF新加坡条件签订了出口五万吨玉米的合同,货物由承运人丙公司装船运输,并由丁保险公司办理了海洋运输货物保险。运输途中遭受暴风雨袭击而延迟到达,又因船员过失,致使三分之一的玉米变质。对于变质的玉米,乙公司应向()索赔。

A.甲公司

B.乙公司自行承担损失

C.丙公司

D.丁公司

正确答案:D

45、在CFR条件下,除货物运输的投保责任应由()负责外,其他双方责任与CIF相同?

A.买方

B.卖方

C.运达目的港前由卖方到达后由买方

D.双方共同负责

正确答案:A

46、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以CIF价出口一批小麦,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丙投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在装船并取得提单后办理了议付。第二天,甲接到乙的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货物全损失,要甲向丙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退还全部货款。下列哪项正确()

A.甲应向丙提出索赔

B.乙应向甲提出索赔

C.乙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D.乙应向丙公司提出索赔

正确答案:D

47、根据《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表述为下列哪项?

A.钩至钩

B.仓至仓

C.货交承运人

D.货交收货人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

1、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买方很难或者无法办妥货物出口所需的有关手续,最好采用下列哪组价格术语?

A.DEQ、FOB

B.EXW、CIF

C.FAS、CPT

D.EXW、FAS

正确答案:A,C

2、天津甲公司与荷兰乙公司签订了出口肠衣的合同,价格条件是CIF鹿特丹。甲公司依合同的规定将肠衣用木桶装妥后交承运人所属的“美虹”号货轮运输。该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并附加渗漏险。“美虹”号在途中由于突遇台风使船剧烈颠簸,当船抵达目的港时发现大部分木桶破碎,货物损失约20万美元。对于该案,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本案应由天津甲公司与承运人签订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B.本案应由天津甲公司办理投保

C.承运人可依《海商法》有关免责的规定免除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

D.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正确答案:A,B,C,D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关FCA贸易术语下交货与装货义务的规定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当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时,应由买方负责装货

B.当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时,应由卖方负责装货

C.当卖方在其他地点交货时,则当货物在卖方的运输工具上尚未卸货即完成交货

D.当卖方在其他地点交货时,则卖方应负责将货物运至交货地点并卸下才完成交货

正确答案:B,C

4、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以下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要约应清楚表明要约人愿意按要约所列条件与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 B.要约须向相对人提出

C.只要要约未载明要约的有效期,则要约人可随时撤销其要约

D.要约撤销的惟一办法就是撤回通知先于要约到达被要约人

正确答案:A,B

5、买卖双方采用CIF术语签订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装运港为旧金山,目的港为上海。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

A.卖方必须负责把货物运至上海

B.因美国西部海港装运工人罢工、封港,卖方可以不可抗力为由免除迟延交货的责任考试就上考试大

C.对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灭损风险,由卖方购买保险,买方承担风险

D.出口清关手续由卖方负责

正确答案:C,D

6、《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相对于《通则1990》作了下列哪些修改?()

A.FAS贸易术语下,出口手续由卖方改为买方办理

B.DEQ术语下,进口手续由卖方办理改为买方办理

C.关于检验费用,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应由买方承担

D.《通则2000》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转移的规定,确立了交货转移风险和费用的原则

正确答案:B,C,D

7、国际运输合同中运输方式和相应的2000贸易术语正确的是下列哪些?

A.EXW是在工厂交货的贸易术语

B.FCA是货交承运人的运输方式

C.指定装运港的贸易术语为FAS和FOB

D.CFR与CIF的区别是CFR不含保险费,而CIF除了CFR所含的成本加运费外,还要由交货人办理保险,并承担保险费用

正确答案:A,B,C,D

8、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CIF条件与FOB条件的主要区别在于哪些方面?

A.货物的价格构成不同,在CIF条件下,货物中包括了保险费和运费,而在FOB条件下,货价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

B.卖方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在CIF条件下,卖方必须根据买方公司的要求,负责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运输保险合同,负责支付运费与保险费,并及时向买方提供适当的提单和保险单据

C.在CIF条件下,卖方需要办理的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由买方办理

D.风险转移的时间不同,在CIF条件下,卖方负担货物丢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目的港卸下船为止;而在FOB条件下,卖方负担的风险至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

正确答案:A,B

9、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哪些国际贸易术语规定货物的风险自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船时从卖方转移给买方?()

A.FOB(纽约)

B.CIF(天津)

C.FCA(纽约)

D.FAS(天津)

正确答案:A,B

10、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该公约不适用于()的买卖。

A.空气压缩机

B.拍卖的轿车

C.波音飞机

D.轮船

正确答案:B,C,D

11、下列贸易术语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是哪几组术语?

A.FCAEXW

B.CPTDDU

C.CIFDDP

D.FASDEQ

正确答案:A,B

12、美国A公司以CIF价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向中国进口小麦的合同,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中国商品检验机构复验发现下列情况:(1)该批货物共有1000包,抽查200包,发现其中有10包包装破裂;(2)收货人只实收998包,短少2包。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对10包包装破裂的货物,B公司可以要求A公司减少价金,但不能提出损害赔偿

B.对短少的货物,B公司不能向A公司提出索赔

C.对短少的货物.B公司不能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D.对10包包装破裂的货物,B公司可向保险公司索赔

正确答案:B,D

13、大连A公司以“FOB大连”条件卖给伦敦某公司一批苹果干,商定支付方式为托收。货物装船后,正要启航,船舱突然起火,货物全部焚毁。问A能否收取货款?

A.可以收取货款

B.不能收取货款

C.A已经完成交货任务

D.伦敦公司自行承担货物损失

正确答案:A,C,D

14、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英国某公司订立了一份易拉罐饮料销售合同,中方公司卖给英方公司易拉罐1万听,CIF伦敦。对于这笔交易,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英方公司应当自费订立运输合同,将货物运至伦敦

B.应由中方公司投保货物运送中的海洋运输险,并取得可以转让的保险单

C.货物风险自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转移给英方公司

D.中方公司应提供适于易拉罐运输的包装

正确答案:B,C,D

15、《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构成发价必须确定,即一个建议如果()就为“十分确定”。

A.写明货物的名称

B.规定货物的质量

C.规定货物的数量

D.规定货物的价格

正确答案:A,C,D

16、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关于逾期承诺的效力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如要约人毫不迟延地向受要约人表示接受逾期承诺,则逾期承诺仍然有效

B.对由于邮递延误造成的逾期承诺,只要要约人毫不迟延地表示接受,则该逾期承诺仍然有效

C.由于邮递延误造成的逾期承诺具有承诺的效力,除非要约人毫不迟延地通知受要约人其认为要约已失效

D.非因邮递原因造成的逾期承诺应当为有效承诺,除非要约人毫不迟延地表示其认为要约已失效

正确答案:A,C

17、设下列各公司所属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依公约的规定,下列哪几种情况适用公约?

A.营业地位于中国的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订立的关于电视机的买卖合同

B.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公司订立的补偿贸易合同,其中服务未构成供货方的绝大部分义务

C.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公司关于食糖的贸易合同

D.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公司订立的补偿贸易合同,其中服务构成了供货方的绝大部分义务

正确答案:B,C

18、中国甲公司从美国乙公司进口一批水果,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后付款。货物到达目的港,甲公司提货验收后,发现货物总重量短少12%,单个体积和重量也不符合合同规定。下列有关此案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甲公司有权拒绝接收货物

B.甲公司有权要求退货

C.甲公司可以将货物寄放于第三方仓库,其费用由乙公司承担

D.甲公司可以将货物出售,并从出售价款中扣除保全货物和销售货物发生的合理费用来源:考试大

正确答案:B,C,D

19、《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下列哪些合同?

A.营业地在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B.住所地在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C.具有不同缔约国国籍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D.在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的条件下,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正确答案:A,D

20、中国甲公司与德国乙公司签订了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约定数量为250公吨,单价为每公吨78英镑CFR不来梅,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品检验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成交后,乙公司又要求甲公司提供货物样品,甲公司寄送了样品,但声明此笔生意只是凭规格的买卖。货物装运前中国商品检验局检验签发了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物运抵目的港后,乙公司提出虽有中国商检局出具的品质规格合格证书,但货物的品质却比样品低,甲公司应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该合同为凭祥品确定商品品质的合同

B.该合同在商品检验上采用的是以货物离岸时的品质、重量为准的做法

C.甲公司应承担其所交货物与样品不符的责任

D.该合同为凭规格确定商品品质的合同

正确答案:B,D

21、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的下列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受要约人超过要约有效期作出的承诺一律无效

B.受要约人必须将其不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明确通知要约人,否则视为承诺

C.受要约人一经作出承诺,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即告成立

D.如果受要约人依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在要约有效期内发出货物或者支付了价金,则为有效的承诺

正确答案:A,B,C

22、在分批交货的成套设备的国际买卖合同中,已经提交的一批或几批设备有瑕疵,如果得不到修理、更换,买方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A.拒收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

B.拒收整批货物

C.要求损害赔偿

D.拒收整批货物并要求损害赔偿

正确答案:A,B,C,D

23、甲、乙两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营业地在甲国的A公司售给营业地在乙国的B公司一批产品。丙国的C公司发现B、公司在乙国销售该种产品后,声称其早已在乙国取得了该种产品的专利权,A、B两公司均未经其许可使用该专利技术,于是向乙国法院起诉B公司,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后B公司根据买卖合同要求A公司承担违反所有权担保义务的责任。根据上述公约的规定,A公司可以提出下列哪些抗辩理由?

A.A公司不知道C公司已在乙国获得该种产品的专利权

B.B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C公司已在乙国获得该种产品的专利权

C.买卖合同中约定,是为了在丁国销售,B公司擅自在乙国销售且没有告知A公司

D.A公司售给B公司的产品是按照B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生产制造的 正确答案:B,C,D

24、在CFR和CIF术语下,装船提单的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将货物交付到船上的证明

B.运输合同的证明

C.一种通过纸面单据交给另一方而转移在途货物权利的方式

D.控制货物在目的地交货

正确答案:A,B,C,D

25、中国的A公司(买方)与加拿大的B公司(卖方)订立买卖合同。“FOB蒙特利尔港交货”。合同订立后,A公司即向C银行申请开出了以B公司为受益人的远期承兑信用证。信用证规定适用UCP500:未规定是可撤销信用证还是不可撤销信用证:并且禁止“转运”。C银行委托加拿大多伦多的某银行作为通知行。船到日本大阪港后,货物改由另一艘船装运。A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开证行联系,得知B公司尚未承兑,遂要求开证行撤销信用证,否则将拒绝向开证行付款。开证行接受了B公司提交的提单并向B公司付款。

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加拿大B公司应承担下列哪些义务?

A.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单证或相等的电子单证

B.自负费用及风险办理出口许可证及其他货物出口手续,交纳出口捐、税、费

C.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费用

D.承担货物运至目的地前的风险和费用

正确答案:A,B,C

26、我国A公司向巴西B公司发出传真稿:“急购巴一级白砂糖22吨,每吨350美元CIF大连,1994年4月20日至25日装船”。巴西B公司回电称:“完全接受你方条件,1994年5月1日装船。”依照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巴西B公司的回电属于什么?()

A.反要约

B.一项新要约

C.无效承诺

D.有效承诺

正确答案:A,B,C

27、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要约应清楚表明要约人愿意按要约所列条件与对方签订合同的目的 B.要约须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提出

C.只要要约未载明要约的有效期,则要约人可随时撤销其要约

D.要约撤销的惟一办法就是撤回通知先于要约到达被要约人

正确答案:A,B

28、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对下列哪些事项的添加或变更可视为对要约的实质性变更?()

A.货物的数量和质量

B.货物价格

C.付款方式

D.争议的解决

正确答案:A,B,C,D

29、我国某进出口公司A收到新加坡某公司B如下来电:“确认售予你方大米1000吨。每吨CIF天津300美元,1999年10月交货„„”。A公司复电如下:“确认你才来电和我方购买你方大米1000吨,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请提供适合海运的包装„„”后来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B公司拒绝向A公司交货,而将货物另行出售,双方遂发生争议。

B公司的来电构成()。

A.要约

B.反要约

C.实盘

D.要约邀请

正确答案:A,C

30、我国某进出口公司A收到新加坡某公司B如下来电:“确认售予你方大米1000吨。每吨CIF天津300美元,1999年10月交货„„”。A公司复电如下:“确认你才来电和我方购买你方大米1000吨,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请提供适合海运的包装„„”后来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B公司拒绝向A公司交货,而将货物另行出售,双方遂发生争议。

针对B公司拒绝交货的行为,A公司可采取的救济措施有()。

A.宣告合同无效

B.补救并要求损害赔偿

C.无法获得救济

D.要求B公司实际履行

正确答案:B,D31、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关FCA贸易术语下交货与装货义务的规定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当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时,应由买方负责装货

B.当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时,应由卖方负责装货

C.当卖方在其他地点交货时,则当货物在卖方的运输工具上尚未卸货即完成交货

D.当卖方在其他地点交货时,则卖方应负责将货物运至交货地点并卸下才完成交货

正确答案:B,C

32、A国某公司以CIF价与中国某公司签订了向中国出口食品2000箱的合同,A国公司在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办理了结汇,货到目的港后经复验发现,该批货物中的342箱食品所含的沙门氏细菌超过进口国的标准,中国公司只实收1995箱货物,短少5箱。下列选项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于细菌超过标准的货物,中国公司应向A国公司索赔

B.对短少的货物,中国公司应向A国公司索赔

C.对短少的货物,中国公司应向承运人索赔

D.对细菌超过标准的货物,中国公司可以要求减少价金,但不能要求损害赔偿

正确答案:A,C

33、中国山东某公司于2003年6月14日收到甲国某公司来电称:“×××设备3560台,每台270美元CIF青岛,7月甲国×××港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支付,2003年6月22日前复到有效。”中国山东公司于2003年6月17日复电:“若单价为240美元CIF青岛,可接受3560台×××设备;如有争议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甲国公司于2003年6月18日回电称仲裁条款可以接受,但价格不能减少。此时,该机器价格上涨,中方又于2003年6月21日复电:“接受你14日发盘,信用证已经由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开出。”但甲国公司未予答复并将货物转卖他人。关于该案,依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甲国公司要约中所采用的是在甲国完成交货的贸易术语

B.甲国公司将货物转卖他人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C.中国山东公司于2003年6月17日的复电属于反要约

D.甲国公司于2003年6月18日回电是在要约有效期内发出,属有效承诺

如何学习国际经济法 篇7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所处的环境

1.课程教育不受重视。长期以来,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视的, 而恰恰对学生成才之基的德育课程却非常忽视。很多学校把德育课程作为边缘课程来对待。甚至从施教者来看, 德育课成了谁都可以上的课程, 哪位老师的课时不够就可以用德育课来凑课时, 学生亦然, 为数很少的德育课成了学生休息、放松的“咖啡馆”。

2.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来自弱势群体家庭, 如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收入水平偏低, 家境较为贫困。学生自身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更是糟糕。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同学对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甚至不愿学。还有一少部分同学已成为“问题”学生, 家长送其读职校的目的仅仅希望孩子不在外面“犯事、犯法”, 自己也可省心、省事, 把教育孩子的职责一股脑儿地甩给学校。

3.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今社会是个资讯发达的社会, 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我们整个生活, 分辨能力较弱、看问题比较极端的中职生随之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及社会上的网吧缺乏监督和管理, 学生可随意进入, 网上一些不良的内容和不实的信息时刻对学生的大脑进行着冲击和震动, 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其次是不健康的家庭教育, 突出体现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上, 孩子缺乏感恩之心, 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至情至亲的关系完全被物质化、金钱化的关系替代。再有少部分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教育方式简单化和粗暴化。这种5+2=0 (即5天的学校教育成果赶不上社会或家庭2天的摧毁) 的教学结果在中职学校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

4.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该教材从职业学生的身心发育和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三贴近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 突出德育课思想引领的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从实际出发, 较少地考虑到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 对课堂内容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没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课程授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 导致学生缺乏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大降低了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5.教学方法单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 并向学生传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辨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全局性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而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讨论社会现象。同时, 由于课时限制, 教师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 造成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被引导少、思考少、分析讨论少等状况, 影响了德育课的效果。

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兴趣

1.社会特别是领导要给予德育课老师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教育本来是学习本领、升华人格、激发生命潜能的手段, 但现实因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很多教师有职业倦怠, 但是压抑的教育环境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作为学校的领导即管理者应该激励老师, 为他们松包袱:不能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得黯淡, 让手无寸铁的教师承担着无限的责任!特别是安全问题, 现在的一票否决导致从上到下一级一级的责任, 压到最后就是学校和教师!什么话也不敢说, 什么活动也不能搞, 这样下去还怎么去教育和教学呢!应该用一些法规条文来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身心负担。应该引导舆论正确分辨是非, 不要让原本就是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中职校和教师们完全没有喘息的空间。

2.做好“备教材”和“备学生”的准备工作。《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它涵盖的知识点较多且广,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今学生的需要, 这需要德育课老师从教材入手, 把教材吃透, 把知识点在现有教材内容上再进一步地进行梳理、归纳, 让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 以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学好一门课程, 光有积极性还不够, 还要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时, 要仔细分析、研究学生的情况和所学的专业, 并按照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及其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情境, 并以最新的资讯、最近的案例、最有说服力的佐证进行教学。比如讲“消费”这一内容时, 我们引用“双十一”的案例来说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这种直观的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当中案例不仅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情”, 而且也可以改变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的“误读”。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知识亮点。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过程中, 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相信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所谓的知识亮点, 就是教学内容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大的那部分内容。比如在讲第三课《个人收入与理财》时, 我提前布置了作业 (如让学生问问家里的收入和开支以及开支主要用在谁身上比较多, 在业余时间走访银行、证券交易所, 观看央视财经频道等, 帮助爸爸妈妈如何实现家里的钱保值增值等) , 把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提前用预习作业等形式亮出来, 让学生提前了解, 这样上课的时候不仅可以很轻松地理解知识点, 还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增强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4.丰富教学形式,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联系起来。在很多人特别是学生的眼中, 德育课都是枯燥乏味的, 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是教学方法单一, 原因之二为认为《经济政治与社会》内容都属于高大上的理论知识, 和自己无关。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对新教材进行了改革, 教学内容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更加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作为德育课老师, 应该顺应改革, 丰富教学形式, 把学校开展的各项展示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与《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把教学的场所改变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上, 让学生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走进生活, 走进企业!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课第三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节内容, 可以联合学校的团委举行“禁白”活动, 国庆放假回家完成“故乡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从德育课中感受到成就, 获得知识, 提高了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让《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德育课教师在这门课程讲授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来选取案例和制订相关的实践计划。如在讲授“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政务中心, 并开展调查, 这样既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情况, 又能够了解政府是怎么工作的。尽可能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 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起来, 如在讲“第二课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一节内容时, 我选取了最新的新闻和同学们的专业结合起来 (我所带的班级专业是铁桥、路桥) 即“习近平主席访美之前送给企业的利好红包: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合资建设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该高铁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到加州胜利谷和帕母代尔, 最终到洛杉矶, 全长370公里。预计工程于2016年9月底开工。”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可胜任未来工作, 如何在以后的职业生涯过程中走好、走稳、走顺。通过这一新的资讯新闻, 将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与学生个人实际紧紧联系起来, 充分调动了大家学习的兴趣, 让政治与生活融合一起, 达到了德育课育人的最终目标!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如何让《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走下神坛, 走进凡间, 是每一位德育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每一位德育课老师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以上建议和看法只是本人的一点儿心得, 若有不当之处, 还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沈越, 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M].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伟华.中职德育热点问题的几点冷思考[J].文教期刊, 2012, (10) .

[3]潘庆华.经济政治与社会初探[J].职业, 2011, (27) .

[4]沈越, 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高一新生如何学习经济生活 篇8

关键词:经济生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试题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41-01

高中的政治生活是高考文科的重要科目之一,初中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升上了高中,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传统学科,也要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高中生从初中升上高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去适应和调整。

高一的学生需要学习政治生活当中的经济生活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老师都感觉学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依然觉得高中的课程和初中的课程是一样的,认为高中的课程只要死记硬背,听老师讲一讲,考试的时候自己在编一些话题,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

还有很多的学生对于政治生活这门课有着比较强的偏见,认为这门学科知识副科,不用下功夫去学,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这门课的意识,根本谈不上主动去学习这门学科。

高中第一学期的经济生活这本书是政治学科四本书当中比较难理解的一本,在学生存在着对于这门课有偏见的前提下,如何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还是要看任课教师如何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详细的向学生去介绍这门课程

邓小平说过“我们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当前国家各个社会建设的重点之一,没有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物质成就就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那样的高度。学生绝不能因课时少而认为经济常识课可有可无,学不学无所谓。学好经济常识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理科完全不冲突。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懂得经济常识是行不通的,因为经济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齐家,经济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样样要花钱。那么,钱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钱从哪里来?钱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有了钱应如何合理支配?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平时吃的、喝的、玩的全部都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企业为什么要去生产这些东西?它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现在世界上会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有没有冲击呢?表现为什么呢?政府、企业、个人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要让学生端正对于经济生活这本书的学习态度

初中的政治课常识性的东西非常的多,所以学生就条件反射的认为高中政治学科只需要背书就可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好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动机以及坚定的学习意志、情感。政治老师要利用好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发现,经济生活这本书是政治课最难学的部分之一,课程变的非常的抽象,和初中的学习内容完全不也一样,为此,可以在教学中,制作课件,把书本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文字和富豪表达出来,因为经济生活和人们的现实联系比较的多,这门课是一门介绍社会科学的课程。绝对不能是空洞的教学说理,一定要和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三、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听课习惯

高中的任何一门课在难度上都初中的难,经济生活这门课也不例外,特别是这本书的第一个单元非常的抽象,十分的难懂。所以,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通读教材的内容这种习惯,高中的概念或者定义都不是事先给你的,而是在你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导出来的,通过平时的上课发现,带着疑问去学习的同学比什么都不准备的同学明显要活跃的多。经济生活这门课程和很多的理科不同,它是一门社会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需要不断去激发学生去发言、争论、辩论的学科。

四、需要引导学生去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

学习经济生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和考试中都发现,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和社会现实联系的非常紧密,如果理工科可以闭门造车,那么经济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联系实际,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关注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事,最近几年,高考对于经济生活部分的考试十分强调应用,题目和社会热点经济问题联系的非常的紧密。所以,经济生活不能只是读圣贤书,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十分的必要。

五、要引导学生学会做经济生活的试题

经济生活的习题相对于初中的习题而言,具有高度的灵活,试题联系现实紧密,学生如果不仔细审题,非常容易出错,而且高考经济生活选择题和大题的分数都较大,学生如果不仔细审题,非常容易失分。

所以平时的检测非常的重要,在联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漏洞,特别是在一些比较难的地方,比如决定商品价值大小这个方面,货币的实质这个方面不仅仅需要去理解,还需要去计算一些题目,所以,经济生活的难度不小。

上一篇:挖掘人才下一篇:行业薪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