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学习总结报告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学学习总结报告(共6篇)

留学学习总结报告 篇1

我荣幸地于2008年8月作为土木系的一名学生到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交换学习一年。20年的成长岁月里,这是我第一次孤身一人踏入语言障碍重重,文化风俗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的国度里,其间饱受泪水与欢乐,挫折与成功。生活时间虽短,但是经历颇多,这将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我于2008年8月13号登上从首都机场出发前往美国的飞机。早已听说美国航班的空姐多已上了岁数,今一见果真如此。飞机上的一班乘务人员年纪均较大,打扮的浓妆艳抹,甚是诡异,看着倒像是印度人。这是我第一次分明地感到一种别样的气息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它不至于让人惊恐却又感觉是那么地怪异,我的旅美体验便从这里开始了。我在飞机上呆了15个小时,经历了黑-白-黑并倒退12个小时后,终于与美国时间13号晚10时到达美国机场,在那里早有两位接机的学长等候多时了,那一刻,我从未像当时那样真切地感受到看到同胞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

我被分到和一名美国人同屋的寝室里,室友是一名黑人,善良滑稽。有一天夜里宿舍报警器响了,Willy把我叫醒,说是要和我一起跑,见我没有反应,竟二话不说把我从床上拽起,不容我穿好衣服,便拖着我一溜烟地向外跑,幸好当时是夏天,我才没有感冒受凉,事后调查发现是有人用烤箱烤面包,导致厨房烟气过大,触发报警器,其实这是常有的事。Willy先天性听力障碍,常常需要借助助听器才

能听清别人说的话。我们平时交流,我大多是口形、眼神、手脚并用,不过这倒培养了我勇于开口说话的好习惯,我想反正他听不见,我又何尝担心怕说错话而不说话呢。

我不喜欢美国的食物,住在校园里一天二餐基本上都是薯条、汉堡、炸鸡翅,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搬到校外自己做着吃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不愧为世界上的头号发达国家,马路上全是汽车,没有自行车道,所以骑车买食物是一件危险的事。我被撞过一回,自行车撞坏了,人还好没大碍;又有几次提着装满食物的塑料袋往回走,结果塑料袋漏底,食物洒了一马路;后来索性推着超市的车回家,被工作人员发现,差点报了警。我做饭谈不上手艺,能吃就行。结果又一次食盐放多了,引起反胃,好几天没吃菜,因为一沾上有点咸味的食物,我就想吐。那时我就在想,这是何苦?花着大把的金钱来美国却过着清苦的生活,这不是自己找罪受么?可是我又坚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来的一次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那次,我请几位外国人来家里吃饭,他们连连称赞我做的菜好吃,尤其是糖醋鸡翅,那个印度人一个劲地问我究竟是怎么做的。

我到美国时英语基础不好,其间走了不少弯路,熬夜加班背单词复习功课是常有的事。我想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你打算出国,最好在国内把英语练好了,出国后可以达到正常交流的程度,不必为语言障碍而犯愁,这样于己于金钱,都是一个万全之策。有些人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到了一个完全说英语的国度,英语自然就会好起来的,其实则不然。美国教授教学方法风格迥异,有的讲着讲着会突

然唱起歌;有的讲课嘻嘻哈哈,课堂气氛很轻松;有的则满口脏话,像Son of a bitch!Goddamn it!简直成了口头禅;不过也有满脸严肃的,我就在这个教授的课上拿下致命的一个C,导致我没有申请上学费减半的州内学生待遇,而打包回国。美国的课程普遍简单,书本上的一切公式不用背诵,考试时会发一张列有各种公式的单子,只要照着往里套数就好了。课程设置也很灵活,经常会发现同一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会使用不同的教材,而且有的也不按教材的顺序讲,全凭经验来。学生若有学习困难,可以向教授说明,往往会有惊喜。我的很多同学都喜欢上Pro.Watter 的课,原因是他的课允许中国学生不用上课,不用考试,只要平时交交paper,就可以拿到A。我相信这不是特权主义在做事,因为有很多教授都曾给过学生这样或那样的恩惠,因为他们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我在美国一年共学九门课,其中五门得A,俩们B,俩们C,平均GPA3.43,成绩不是理想,但门门是真成绩,无丝毫作假之嫌,全是刻苦读书,熬夜复习的结果。有成绩较低的科目,含金量甚至要大于拿A 的科目,这跟课程难易程度和选课老师有关,不可相互比较。我引以自豪的是我拿A的一门专业课—《交通》,最终以全班第二的平时成绩通过审核,特批免考期末考试而直接拿A,而《英语作文2》又是在所有选该课的华人同学中成绩最高,这些都与我努力奋斗的结果相联系。

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国家,信教的人数众多,教堂也遍地都是。信教之人,善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因为圣经里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得怎么对待别人。我在美国曾受到美国人的多

次邀请及随一些朋友到美国人家里做客,又曾出去漂流、探险、淘金、野炊,深切感受到美国人民的友好以及他们纯真善良的一面,很受感动。

留学学习总结报告 篇2

一、调查对象及情况

调查对象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的所有日本留学生, 班级跨度是从一班到硕士A班, 共15人接受了调查, 其中1班一人, 2班一人, 3班两人, 4班1人, 7班、8班以及硕士A班各一人, 剩余7位被调查者均来自6班。问卷共发出15份, 全部回收。但是, 我们不排除有个别学生没有全部完成调查表的情况。

1. 分析方法

调查问卷中共有选择题32道, 简答题6道, 我们拟对选择题的答案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而简答题则采用答案综合分析。

2. 选择题的统计和分析

由于日本也处于汉字文化圈中, 所以日本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并不陌生, 给他们造成最大困扰的是多音字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多种意义。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 虽然日本学生对汉字字形相当熟悉, 但汉语汉字与日语汉字有细微差别也是他们难以掌握汉字的原因之一。另有学生提到了汉字中有很多字字形相近, 笔画多, 笔顺复杂, 这就要求老师在汉字教学过程当中不断让学生熟悉汉字的笔画、部件以及汉字整体的结构, 通过系统讲解和充分练习, 让学生在利用母语文字优势的基础上认识汉字, 熟悉汉字。

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使用汉语拼音记音, 这对学生准确记忆汉字读音有很大帮助。一些学生会采用边写边读的方法,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准确发音才有可能准确记音。还有学生充分利用了汉字中形声字的特点, 利用声旁记音, 但形声字的声旁并不能准确代表每个形声字的读音, 因此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错误的印象, 造成发音错误。另有个别同学会利用母语发音记音, 可以看出学生想用自己熟悉的发音系统解决新的发音困难, 但由于日语和汉语的发音体系并不完全相同, 恐怕这对准确掌握汉字读音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母语中的汉字对目前中文汉字的学习相当有利。事实上, 掌握日语汉字的确会给中文汉字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正迁移, 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 还应对学生强调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之间存在的差别, 否则学生可能会因为忽略差异而造成错误。

大部分学生采用了机械记忆的方法, 这无疑会造成很大的记忆负担。也有学生选择了与母语进行对比记忆的方法, 这可能会在记忆的时候更加省时省力, 一旦与母语进行对比, 对学生准确记忆可能会有帮助。从中日两国借词的历史来看, 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形异义词”存在,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 老师最好能对日语汉字有一定了解, 主动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教授这种“同形异义”词, 相信学生会更易于接受。

大部分学生会通过向中国朋友询问或学习来习得汉字, 而少部分学生只依靠课堂上老师教授或课下的练习来学习汉字。通过我们自身的外语学习经验, 笔者认为应该尽量鼓励留学生与中国朋友多接触交流, 这可能会给留学生汉字学习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3. 简答题的统计分析

问题2. 你是否会混淆日语中的繁体字与汉字?哪些字容易混淆?请举例说明。 (例:步- 歩晚- 晩)

简答题的调查情况不如选择题理想, 据我们分析, 很可能是被调查者还没有掌握汉字或短文的写法, 因此无法回答简答类型的题目。但还是有学生做出了回答。结果显示, 学生们会混淆日语中的繁体字与中文简体字, 如:語—语, 愛— 爱, 場—场, 鄉—乡, 縮—缩等一些字在日语中的繁体写法和中文中的简体写法已经对他们造成了困扰, 使他们有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定的感觉。因此,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写法与字形差异也是日本学生在学习汉字时要克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在日常教学时, 老师也应该熟悉中国繁体字的写法, 在学生产生混淆时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 相信这对教学会有一定帮助。

二、结语

本次调查让我们直观了解了留学生们在面对汉语学习时的所遇到的问题、采取的策略以及选择策略的倾向性, 也为我们从事教学工作汲取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1. 日本虽然处于汉字文化圈之内, 但是日本学生在学习中文汉字时还是会遇到字形方面的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熟悉汉字字形就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反而应该帮助他们克服母语文字所带来的负迁移作用, 更好地掌握中文汉字, 尤其是中文简体字。

2. 我们发现不同学生倾向于采用的学习方法各不相同, 因此这对老师的“因材施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同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的途径不会完全一致,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学习的时候应时刻牢记这一点, 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汉字数目繁多, 字形复杂, 的确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困扰。但汉字的字形及结构不是毫无章法, 随意摆放的。 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的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需要在不断地练习和使用中逐渐积累, 因此巧妙的设计一些汉字游戏及课后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从古至今, 日本与我国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这使得两国在文化构成上多有相似之处。日文当中有一部分文字是汉字, 这种日文汉字与我国大陆地区现行的简化汉字相似, 但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造成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对于简化汉字“又熟悉又陌生”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 力求找到帮助日本学生学习汉字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日本留学生,汉字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姜安.对外汉字初级教材评价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3]孙德金主编.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出国留学人员学习总结格式 篇3

按照《湛江师范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下册,第366页,第五章第二十条规定,校际交流出国人员完成任务回国一个月内,应向本单位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提交出国交流成果总结报告。针对我校学生出国进行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回国后应及时向我处提交书面报告。报告格式如下:

1、文章第一页右上角注明“学院、班级”,在学院、班级下面写上“个人姓名”;小四字体,宋体,固定值行距20;

2、文章最后一页右下角注明“年、月、日”;小四字体,宋体;

3、标题:“项目名称――姓名+出国出境学习交流总结报告”;四号字体,加黑,字间距加宽2磅;

如: 赴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学习交流项目

――王晓明出国出境学习交流总结报告

4、副标题另起一行,四号字体,加黑,字间距加宽2磅;

5、正文小四字体,宋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两端对齐;

6、插入页码,居中。

出国留学人员学习总结二

留学英国,应当说在我们20多年的人生中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决定了。30-40万的投入。今天我就来说说自己英国留学一年个人经验(学习&找工)

学习篇

与一些人不同,我出国的动机并不为了要再学多少东西,因为我完全不想读phd,而且我觉得在本科阶段,我的三观已经行成,并带点倔强,所以我对硕士阶段的学习能为我带来多少东西,并没有抱多少希望。我申请的方向是msc marketing,因为是商科专业,我当时出国的目标有三个:

1。一定要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商业环境比较发达,如果我不能在英国找到工作,至少作为一个消费者可以去见识更多的商业营利模式。并且,找pt的机会还是大一点的。所以最后我到了birmingham。

2。专业排名要高。因为我与英国的top5无缘,所以在其他的学校中,我会认为专业排名比综合排名更重要。在我中学的成长过程中,我体会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做‘鸡头’其实比做‘凤尾’好。就像一个综合排名一般的学校,会将其最好的专业捧若明珠。学生则可以运用学校最大限度的资源。我出国前suppose是这样的。于是我来到了。。。university(也许有人已经猜到)。

3。人脉。最终我还是要回国的,我一直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我以后也没有意愿要换国籍。有人会觉得中国护照不好用,总要签证。但我认为,后,中国护照一定会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在中国生活,工作,人脉则是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以后想要创业,能否找到一个合作团队则非常重要。创业项目其实不那么重要,只要是优秀的团队,许多项目都是可以涉足的。

初到英国后,确实是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从听力,到口语,到阅读。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比如老外的口音,一些口语用法,我们都会处于一种sensitive,想要了解的状态。但这种适应期其实可以很短。也许还就比倒时差的时间长一点。要尽快适应,我觉得活力与热情很重要。出来的留学生,或者local,其实大家都是到了一个新环境。我们如果只着眼于自己,会觉得自己孤立,来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但是如果想到所有我们周遭的人都是像我们自己一样的状况,也就会发现大家都有强烈的愿望要结交朋友,要适应环境。所以,只要我们有点活力,稍微活跃一点,这段适应期会随着与许多朋友的欢笑,很快渡过。

学习,因为我本身在国内是商科毕业,所以学起来并没有太吃力。我们学校的marketing课程又是提供给非商科背景的人的,所以,如果只是想过,基本上考前两周也就够了。但如果想要学东西,自己真的需要去看许多东西。如果想要拿高分,平时就要跟着学,留心商业新闻与日常生活,来积累自己。同时,考试的时候字体要写好看点。这是我对我们学校的感觉。对其他学校,比如我有warwick的朋友,我的感觉就不大适用了。我们学校的marketing今年是大班教学了,人比较多,确实比较多。有利有弊了。出国后,我们也许会遇到有些不如意,跟出来前预想不一样的东西。试着让自己去适应吧。但是,如果遭遇确实不公平的东西发生在自己在乎的东西上面,则也应当也坚定的反抗一下。无论有没有效果,至少表个态嘛。输人不能输势,对吧?

另外,出国后会有许多presentation的机会,有机会,应当要去争取。我和一些朋友也说,这样的练习的机会可能是在我们人生中最后会出现的机会了。等到了职场,一切都会不同了吧。

我们学校在第三学期的时候提供了去好几个国家的交换机会。我选择去了荷兰的rsm erasmus university。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也让我顺便跑了趟荷兰。在荷兰交换的学校,综合排名是很不错的,是荷兰最好的商学院,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一下。正常申请它的master programme是需要gmat的,所以我算是捡了个便宜。它们是小班教学,20个人一个班,老师还说今年人太多了。上课很interactive。随时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老师也很open minded。关键是学生确实很厉害。小组讨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让大家找到问题的point。所有人都能很快找到,而且总能有些有不同角度,比较有创意又又说服力的方案。

工作篇:

找工作,应该是很多同学关心的一个问题吧。我刚到英国的时候,便开始了找工作的过程,9月,10月正是大公司校园招聘的时候。世界500强,英国times100强很多都会到学校来弄宣讲会。我当时几乎是有会必到的。而且一心想要留英工作,所以申请时对公司的行业并没要求。但是我只想要进大公司。如果不能进大公司,我会选择回国,申请国内的世界500强。

一个月的时间里,申请总共投出去13份,p&g,bt,bp,tesco,unilever等,记不清还有哪些了。最后,只有两家给了interview的机会我。最后,经过一轮面试,一轮assessment centre,我成功拿到了一家零售行业的公司offer,是他的一个graduate programme,是based in uk的。

关于应聘这家公司的过程,我就在这写写吧。第一轮是电话面试,准备电话面试,我主要去询问了学校的career service。然后就是google。要看许多跟公司跟行业有关的资料。可以商ft,#url#去搜跟公司有关的新闻。然后就是上网看电话面试的题目大全,根据不同的方向,总结自己的经历,想好,每个经历分别能说明自己的什么特点。其实,这些都跟在国内应聘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中文换成了英文。用英文面试,我知道的一些朋友,面试后都说自己紧张了,没表达好自己的意思。‘紧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只能靠自己多练了。所以我在前面也说,presentation要争取多上。锻炼自己在public面前说英语的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态。我在国内本科时,有过许多presentation的经验,所以在电话面试时并没有态紧张。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因为是电话面试,你可以紧张得满头大汗,但声音听起来正常就好了。那句老话:输人不能输势。

我的电话面试,考官问得问题就像势google上题库一样得标准。所以我基本是发挥了自己想要发挥得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在面试的时候,我有一道题没听明白,我当时并没有请他repeat,而是自己猜了一个答案,结果他发现我没理解题目,又重复了一次,我还是没听明白,但是这次猜对了。我的意思是,因为我最后还是通过了面试,说明老外对语言是容忍度的,我们不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而被一下子打死。而且,回头想,像我这样猜答案其实并不好。

通过面试后,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assessment centre,因为参加前被告知要做一份关于他们公司任何一个部门的报告,要用swot,5 forces等基本的分析工具。于是自然是一番资料大搜查,我还跑去了他们的店里采访员工。参加assessment centre之前的晚上,公司为了让我们精神更好,为每位candidate都在hilton订了一晚的住宿,我也是满心期待,屁颠屁颠的跑去,想说享受一下五星级的酒店,结果发现什么都要收费,连拖鞋,牙刷都要自备,还不如我在瑞士玩的时候住的小hotel呢。于是只好自己在房间里看了一晚上电影。并且不停的rehearse第二天的材料。

第二天一大早,7点半就起床了,准备10点的正式开始。9点半的时候,走去foyer见到今天将一同参加的另外9个candidates,都是老外,其中一个印度人,一个希腊人,另外7个都是uk的。而且9个人里面已经有4个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只是在其他部门,因为想要做现在申请的这个职位的programme,所以也必须要再参加assessment centre。我一整天基本跟那个希腊人比较熟,聊许多东西,偶尔我也刻意的去‘挑逗’一下uk的。他们人到也算nice,也愿意偶尔跟我聊聊。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我实在受不了他们近乎whisper式的聊天方式。10点正式开始的一项,让我们每个人再40分钟内将7件任务排序,写出解决措施以及排序的原因,在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还会被单独叫出去,被问到假设现在有一个突发状况,我们身为一店之长,将要如何解决。这项我自我感觉算是完成的良好吧,觉得并没有什么回答的含糊,自己拿捏不定的地方。 上午的第二项就是和一个面试官进行一对一的面试,大概一个多小时。他问了许多关于零售业的问题,也根据我的简历状况问了许多问题,基本就像是聊天,确实让人满放松的,互相交换一下意见和想法。 出来后已经是12点45了,一顿工作午餐,大家一起吃自助餐,聊聊天,下午1点40的时候进行第三项,group discussion。30分钟内利用它们给的材料建一个塔的模型,和准备一个presentation。塔要6 feet high,environmental friendly之类的,有7,8项requirements吧。我们5个人一组,有一个wales过来的男人基本算是主导了,但是他是个很有经验的人,所以并不会抢夺其他组员发表意见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希腊人特别的积极,都快跳起来了。印度人却特别沉闷。大家都已经开始建造模型了,他还做在椅子上,不知道在等什么,于是我跑过去叫他快点过来。他才如梦初醒般,顶着他那颗硕大的镶金边的翡翠戒指站起来。我心想,我要是有那么大的翡翠戒指,还工作干嘛。。。。。我们组还算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塔,我设计了组旗,一幅象征‘和-谐’的组旗,组员也算给面子,都同意了。但我们之后发现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好好利用所有的时间,因为我们提前完成了,这也成为后来被考官攻击的一个点,而我们也几乎无从回答。考官问这个问题的,希腊人跟wales人因为背对着发问的考官,都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于是都盯着我,一点人品都没有。我看沉静时间太久,就硬着头皮回答,说因为我们已经check了两次我们的工作,认为我们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工作,所以才提前完成的。印度人这时也开始回答,说因我们小组团结一心,效率非常高,大家合作亲密无间。我当时相当诧异啊,因为这么冠冕堂皇的答案,我只经常在中国听,现在发现原来发展中国家的同胞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还是很接近的啊。当时就涕感泪流。 group discussion结束后,希腊人和我都顿首锤胸,我们居然犯了这么大的失误,因为time management在group discussion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准备assessment centre的时候,看的材料和前人的经验,都说tm在这个环节中是极其重要的。然后希腊人就开始告诉我他的一些朋友们的应聘经历,告诉我一般什么样的项目是在测什么,该怎么面对,我对他的景仰也是油然而生。就问他一定准备了许多才知道这么多面试技巧的吧。原来,他之前一年都在做recruitment assistant,相当于是个面试官。。。。。我又一次愕然,真是什么高手都有。。。。。终于来到当天的最后一项,所有人都已经精疲力竭了,因为精神一直高度集中。先给我们15分钟看两份报告,做自己的notes,然后和一个考官单挑15分钟。老外的看材料速度实在惊人,至少是我的三倍。我刚看玩材料,有个老外已经写了四页的notes了,压力迫使我振作。。。终于,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所有项目结束。我们被告知,如果在下周一接到电话就是有offer,没电话就是没offer。到了周一的时候我就死守电话旁,但是,却没有电话。。。于是简单自我疗伤后,立马上网到chianhr,把自己的中英文简历进行了修改,打算7月底回国校园招聘。结果,在星期二下午的时候,一声电话却想起告知我有offer了,一个女的说她昨天让她同事打给我,可她同事却忘了。。。估计可能是他们在商量我的工作签证的问题。公司比较好。他们会提供所有材料让我去申请工作签证,只是不出钱。所以,工作签证这块,基本是没问题的。

关于工作签证和现在新出的毕业生留英一年的项目(igs),这里面其实有许多东西需要了解,要写的话,又可以写很多。基本而言,最大问题是,公司不知道也不清楚我们是否能留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就不给应聘机会我们。不过给机会的公司还是有许多的。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招国际学生了,这也需要每一个能留下来工作的国际学生,好好表现,留下好的口碑才行。

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是想要过得让自己有点成就感,还是天天看电影,上网,都在于我们自己得选择了。但一年也只是一年而已。事情也是要一件一件做的。没起步的就先起步,起步高的就去飞翔。

出国留学人员学习总结三

那些出国留学的人们和即将要准备出国留学的人们都是生活中的勇敢者,能让自己做这样一个锻炼。去国外留学之前,这些勇敢者一定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并且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一些列问题。

法国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其他的不说,但从学习上来说,法国的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和课程安排就和国内的不同。并且在法国基本都是法语授课,中国学生听起课来,大多数都会有一些似懂非懂,不知所云。许多刚到法国的学生会感到有劲使不上,甚至惊慌、失落。其实这些感觉非常正常,环境巨大的变化的确是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适应性的最好的机会。在这里总结一些在法国大学里学习的方法,希望能够对留学生们有一定的帮助。

1、笔记是“救命草”

在法国的大学里,没有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教学方法,尽管教师会给出参考书目,但是这决不能代替课上的笔记。如果学生由于语言问题不能自己完成笔记,那么就一定要从字迹工整的法国学生那里借来笔记复印。完整的笔记是最后复习考试的基础。

2、认真对待辅导课与作业

辅导课与作业是考试重点,着眼点与中国大学基本一致。在大学里辅导课的作用是回答学生的问题、讲评作业、做练习和进行平时测验。辅导课上的问题一定要搞懂,很可能就是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的内容。

法国大学中的成绩评定是计算平时测验成绩的,所以如果能够把测验成绩提高,期末成绩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平时测验一般是对一个阶段所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检查,所以不会很难,但是时间较短(一般40分钟),要求学生条理清晰、熟练、准确,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测验成绩好,期末总成绩才有保证。

3、参加“互助会”

刚入学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这种现象在大学第一阶段尤为明显。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学校组织了一些“互助会”,由年轻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组成小组,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新生,主要是帮助新生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各门课程的重点、介绍参考书、考试形式和要点等,也可以向他们咨询学习上的具体问题。这类组织一般在开学后几天开始招募成员,在每个系里的公告栏里出一份通知,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如果你的学校里有这类的组织,建议同学们不要放弃。这些刚刚升上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详细地告诉你每个教师的特点、考试喜欢出哪方面的问题、哪本书比较重要等,全都是经验之谈,十分可贵。

4、积极与教师交流

在法国的大学里与老师交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他们除了来上课以外,基本上不会在办公室,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认真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建议中国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要单独向教师咨询一到两次,每次把问题准备好,除了具体的专业问题以外,主要是向教师了解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应该阅读那些书籍等,并同时向教师讲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征求他对此有什么办法和建议。

直接找教师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所学课程的要点;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给老师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在期末总评时多少有些帮助;有可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窍门,比如老师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你的数学水平低,不能得到一道计算题的准确数学答案,那么你是否可以从理论上进行描述,应该如何描述,能得多少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技巧,因为往往几分之差可以改变这一年的最终结果。

5、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及格

法国大学里的淘汰率很高,说明考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不同,法国大学的考试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门功课,并作到举一反三是肯定不能及格的。期末考试通常是2―3小时的的大型考试,基本上不出现简单的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题等,一般都是一两道综合论述题或者综合运算题。只有准确地理解题目、正确严谨地组织答案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学生要有对整个学科的清晰的条理性和严密的整体思考能力。

留学学习总结报告 篇4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对市场营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改变了一些错误的想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诸如应该如何应用之类,期待着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来逐步解决,今天我先就自己的学习做一个总结,或许会有所益处!首先,我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虽然我是第一志愿报进来的,但一开始对这专业并不了解,只是因为觉得它是文理交叉的学科才力排众异填报它的,由于在一所理工类学校读书,我们这类专业难免有点前途无望的感觉,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所以有时和那些湖南老乡交谈时,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尽管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就在这里,却难免力不从心地感到失落。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市场营销的价值,也看到了它的潜力所在,对它开始有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必将出现一个商品供过于求的时代,那时公司面临的不再是生产不出足够的商品,而是不能将它们很好地卖出去,此时市场营销就大有用武之地了!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品经济越发达,对营销人员的需求就越大,营销工作者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我也就找到自己学的这专业的意义之所在了!知道了自己学习的专业的意义对我来说很重要,它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或许这将是两个多月中我最大的收获!市场营销的光明的发展前途给了我学习的兴趣,但到底什么才是市场营销呢?我觉得首先要从本质上来认识它----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教人对现有资源进行最有效配置的哲学,也就是说如何使已有的东西实现它最大的价值!市场就是一个给人们互通有无的场所,让我们能够用自己多余的东西去换自己缺少的东西,实现互利互惠,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市场营销就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已有的东西再次创造出价值来!什么是营销?营销就是实现互利互惠,就是创造顾客价值并且有利益地去满足它,它不同于推销,推销只是一种不成功的营销,它学的是技术而非思想!可以说营销是一种战略而推销只能勉强算作一种战术,营销可以得到长远的发展,因为它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之上的,而推销只是一种短期的获利手段,是不能长久的,故而说“小赢靠智,大赢靠德”,这是一个营销工作者必须牢记的,专业知识永远只能处于辅助地位!陈嘉庚先生说得好“只能让自己一个人获利的生意不能做,那只能把生意做断做绝”,或许这才是营销的精髓所在!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公司卖出产品,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这就牵涉到营销的方式问题.海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句名言“营销就是先开市场,后开工厂”,这话特别有见地,因为它道出了营销的一个根本运作方式:市场---工厂确实如此,一个企业要发展,就首先得对市场进行调查,从中去寻找商机,再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出最有利于获得成功的方面去具体操作,集中企业的优势力量一心一意地去生产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且将它进行专业化生产,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一个企业应该学会把自己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而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市场调查,而市场调查是营销的第一步,它帮助企业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好比船舵,它是决定着一个企业最终的发展程度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一个将来的营销工作者,就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迅速地把握到社会需求的变化,抓住商机,帮助企业制定决策,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日本的柯达公司,敏锐地把握住市场需求,率先研制出数码相机,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成为了一个颇为成功的大公司!不能不说没有营销人员的功劳!

营销无处不在,范围无穷广大。湖南电视台成功营销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之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娱乐文化营销;美国总统奥巴马选举时手下有一大批智囊出谋划策,帮助他赢得了竞选,其实就是人物营销;北京奥运会让我国人们欢欣鼓舞,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其实就是事件营销;此外,张贤亮在宁夏营销荒凉,冯小刚在电影《甲方乙方》中营销体验;纽约在世界上营销说自己是一个大苹果;而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化妆品及服装一类的东西就更多了!总而言之,营销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去社会中去发掘出那些潜在的市场,因为市场也无处不在----市场与营销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市场就是人们能够且愿意支付的需要,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并且有利益地去满足它!

什么东西最好吃?合口味的东西最好吃!那么什么东西合口味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哲学问题了!湖南人爱吃辣椒,江浙人爱吃甜食;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这就是地域造成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营销时必须得考虑这些问题,否则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试想,你跑到非洲去卖电热毯,跑到南极洲去卖冰棒,那不是自讨没趣吗?或许你会说曾经就有那么一个人卖给和尚一大批桃木梳,那不也成功了吗?其实这并不能否认我的观点,那卖出的桃木梳最终可给了和尚梳头用?没有!实际上,那推销员换了一种思路,那就是在香客们身上寻找突破口,他成功是因为他的敏锐洞察力,把握住了那些别人看不到的潜在商机,实现了“曲线救国战略”,而非真正把桃木梳卖给了和尚!我们作为一个营销工作者,绝对不能投机取巧,而要以一种踏实的态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根据特定的人的特定需要采取特定的方法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削足适履的方法不可取,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开市场后开工厂的原因所在!我们首先就要知道顾客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再有利益有选择地去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生产人们并不需要的商品,再想方设法把它给推销出去,那是自掘坟墓!基于这个原因,营销必须贯穿与产品生产前后到卖出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确保买卖双方都能获得实质性的利益,那些挨家挨户挑着担子搞推销的人是不能保证其质量的,自然也就得不到长远的发展!而真正成功的企业就不同了,它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的,让顾客真正觉得物有所值,自觉地成为你的长久顾客!全球最大的零售业公司沃尔玛就是一个最佳例子,它以“天天低价”为自己的竞争口号,为普通百姓创造实惠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了世界企业五百强之首,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营销要注意市场细分,把那宏观的杂乱的市场分成若干部分,再在其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这也是一种智慧!一个企业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必须学会把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广则不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多少企业由于资金过于分散,耐不住诱惑遍地开花地乱干,发现今天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猴子掰苞谷似的忙活,最终一无所获!而另外一些明智的企业恰恰相反,如美国的宝洁公司一心一意干日化,十分成功地占领了世界上在该领域的很的分额,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单就洗发水来说,它就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研发了多种品牌,如飘柔,潘婷,润妍等,自然也就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了,而对于那些不注意市场细分的企业来说,它们即使有意愿研发新产品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终被淘汰出局!

总之,营销是一门实用科学,它能指导我们管理好企业,使它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而非被淘汰,这就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学习雷锋总结报告 篇5

我们共同期盼的文明礼貌月已走过,学雷锋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是我们认为每个月都应该是文明礼貌之月,每一天都是学雷锋活动日。把学雷锋活动继续进行,彻底消除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形式主义。为社会、为集体贡献出一份应有的力量,让雷锋精神永存。在这热情洋溢的三月,我们组织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同志门把欢乐与美好留给了他人,向观众展现了雷锋精神,把雷锋 精神在社会生活中传播。

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期望,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弘扬正气、催人向上的社会氛围,把雷锋精神贯彻到行动中去,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是雷锋的良好氛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要索取,我要索取,向谁索取?”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奉献其实比索取快乐得多。从此,大家不再只是嘴上说要乐于助人,而是把它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那就是一个不坚定的共产党员,或者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要靠不断的努力学习;现在进行的共产党

员先进性的教育,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当然也要发扬雷锋具有的“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学深、学透、学扎实,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防止官僚腐败的有效防腐剂。

学习雷锋要学习他的“螺丝钉精神”,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曾经说过:“自己要像一棵螺丝钉,拧在那里都要闪闪发光。”一所大厦要有栋梁支撑,也少不了小小螺丝钉的作用;不论你是国家的栋梁,还是固定共和国大厦构件的螺丝钉,都应该闪闪发光。这就要真正使雷锋精神扎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岗位上,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像雷锋那样,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勤勉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呢?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每个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学习同自己业务有关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

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雷锋的名字就像高高悬挂在天空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尽管现在有薄雾笼罩,但决不会陨落。

雷锋热爱祖国、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一段时期以来有一些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高贵品质和传统美德有所淡漠。雷锋精神被认为“过时”了。根据这些人的这种思想状况,我们认为,当前必须在这些人中继续开展学雷锋的活动。

和雷锋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从小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愉快地生活,茁壮地成长。我要更加热爱党,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学习”。“懂得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不仅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更应该乐于帮助别人。当看到别人有了困难就要向雷锋那样欣然相助”。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时期,雷锋精神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应该有所不同。而在过去很多时间里,学习雷锋活动从百姓自发、主动的道德行为,慢慢变成了一种程

式化的“规定动作”,结果出现了每到三月初,福利院、敬老院等公益场所便成了大家争抢去服务的尴尬局面。而在程式化的行动之中,雷锋精神的实质很难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中那种生机勃勃的活力也因此有所减弱。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而有人担心和怀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锋精神还能与我们同行吗?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思想道德领域,则必须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思想境界,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不仅在四十年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

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中,同学们也能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它生根发芽

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个案研究 篇6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焦虑的研究, 在研究内容上,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成绩与焦虑的关系、个体因素对焦虑产生的不同影响、焦虑的强度水平等。钱旭菁 (1999) 通过问卷调查, 分别从性别、国别、学习汉语时间、是否华裔、自我期望值、自我评价、年龄和学习成绩等因素与其焦虑感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张莉、王飙 (2002) 考察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值与汉语各项成绩的相关性。张莉 (2001) 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感与其口语流利性的关系。张莉 (2002) 比较了日韩和欧美学生阅读焦虑感的分布特点。在研究方法上, 定量研究占绝对优势。科学的定量统计研究虽然能以较客观的方式呈现某一问题, 但我们不能迷信数据。下面针对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情况进行了定性的个案研究, 目的是深入了解并探索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特点。

一、研究方案

(一) 研究对象

个案研究的对象为20岁的美国男留学生WJ, 他是在典型的非目的语环境下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的, 在美国学习两年汉语后, 学校要求他来中国进修一个学期, 这样他就具有了两种不同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而且在目的语国的时间不是短短几周。研究对象家中无华裔背景, 也无他人学习汉语, 其语言水平已经可以用汉语进行访谈。在美国学习时, 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好的, 喜欢中国文化, 对学习中文的期望值很高, 充满信心, 主观上十分努力。

(二) 材料收集和研究方法

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材料收集主要是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外语课堂焦虑感量表” (FLCAS) , 包括33个问题, 每一题后面有5个选项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也不反对, D不同意, E完全不同意) , 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焦虑值最高者得5分, 最低者得1分, 依次递减。将全部问题的得分相加即得到一个焦虑值, 焦虑值越高, 焦虑感越强。对被试进行半开放访谈, 时间约为一个小时, 访谈尽量避免诱导性提问, 对整个过程都进行了录音。访谈者事先准备好核心问题跟研究对象敞开交谈, 问题主要根据文献阅读、外语课堂焦虑感量表和访谈者的研究重点整理而成, 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省和追溯/回忆的方式口头陈述。访谈结束后, 我们把录音转化成文字材料。

二、结果和分析

本调查被试FLCAS得分为67分, 相比钱旭菁 (1999) 得出“美国等”国家学生的统计结果平均值83.69、张莉 (2002) “欧美”国家学生的统计结果平均值79.23, 我们得到的焦虑值显著低于他们调查中的平均值, 可以侧面说明被试在美国学生中可以视为属于焦虑感较低的群体。FLCAS的调查结果见表1, 下面我们就访谈的具体内容尝试进行相关分析。

(一) 学习环境

钱旭菁 (1999) 认为在目的语以外的国家学习第二语言的焦虑感比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强, 但是她并没有给出理由, 而我们的访谈得出了与其相反的结果。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 沉浸在汉语的社会环境中, 在生活、学习中直接并大量接触中国人, 留学生面对的是大量的被动“输入”, 中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不同地区、阶层的人说的普通话往往带有地方色彩和个人特点, 导致只学过标准普通话的外国人听起来比较吃力, “听”是理解的过程, 这些因素导致外国留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难免有些困难, 焦虑感增强。问及“在美国学习汉语和在中国学习汉语哪个更令你焦虑”时, WJ说:我觉得在中国, 学习中文比较焦虑, 各个地方都有口音, 有的时候我听得懂一个标准的口音, 但是别的地方有别的口音, 有的时候我完全听不懂他们的话。

(二) 对负面评价的焦虑

对负面评价的焦虑指对他人评价自己的恐惧, 对负面评价感到沮丧, 总认为他人对自己会有负面评价 (Yukie Aida, 1994) 。学习者对负面评价的焦虑是由外语课堂学习的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在课堂上, 学习者的行为会不时受到教师和外语流利者的评价, 学生对这些评价———无论是想象还是真实的———都非常敏感 (李炯英, 林生淑, 2007) 。钱旭菁 (1999) 提到美国人一般不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他们不认为说不好外语是一件丢面子的事, 学习外语时常常显得很自信。WJ在访谈中表示在别的同学面前说汉语, 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问卷调查中第31题他完全不同意“在别的同学面前说汉语会感到害怕”。进一步访谈后, 我们发现被试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在乎他人的想法, 然而如果班上有同学有明显的行为举动让他觉得不舒服时, 他就会变得很紧张。特别是汉语水平比自己好的同学, 如果反应太过明显, 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人带来的压力, 那么即使是美国人, 也会觉得有焦虑感。在这种情况下, 焦虑的根源来自于外在环境 (即他人) 的激发。WJ说:我比较怕那个情况, 是因为我的同学, 我们班就两个人, 还有她的母语之一就是普通话, 她在那个方面比我强, 但是她没有我努力, 所以她还在那个一样的水平, 但是她非常没有耐心, 所以, 每次我说错了, 她做一个, 一个讨厌的表情, 所以有的时候让我非常紧张。在美国的时候我不在乎 (同学的想法) , 因为我常常是最好的同学。

(三) 汉语课堂焦虑

问卷调查的第3项“上汉语课时如果知道自己将被老师点到会感到全身颤抖”和第20项“汉语课上, 当我知道自己将要被老师点到时, 感觉自己的心怦怦直跳”被试都选择了“完全不同意”, 第4项“如果我不明白老师说的汉语时, 就会觉得害怕”被试选择了“不同意”, 我们可以看出在上汉语课时, 被试是相对轻松的, 并不认为被老师点到当众发言是令人紧张的事情。根据访谈, 我们推断这一方面是美国人比较自信, 另一方面是汉语教师在提问过程中, 总会设置一些铺垫和解释, 比如创设情境, 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需要紧张。

问卷的第2、15和19项涉及了汉语课上学生的犯错和教师的纠错问题, 被试的焦虑值较低。被试比较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指正, 并渴望老师纠正自己的错误, 把这种过程看成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他说:我觉得她把我的错误纠正, 就是一个好办法。我的一切的错误她应该把它们纠正, 因为我应该注意我的错误, 以便我自己可以把它们纠正。即使是自己没有听懂老师对自己的纠正, 也不会表现得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 他说:我会找别的办法, 所以不紧张。英语有很多多义词, 中国人的口音比较重, 通过说英语解释那个词是什么, 有的时候不帮助我, 尤其是他们用英语和普通话的混合的时候, 那个情况实在让我更困惑。我希望就用中文, 但是那是你有一个更高的汉语水平, 但是他们开始, 当然开始是, 一个人开始学一个语言应该用他们的母语, 但是我现在的水平应该是都是用汉语解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被试比较希望教师使用中文解释问题, 不喜欢教师使用英语翻译的方法解释他不懂的内容, 因为汉语教师的英语口语可能带有口音, 英语本身又存在很多同音词、多义词, 在他这个水平上, 如果用英语进行解释, 他就觉得比较不舒服。同时他非常讨厌教师说明问题时进行“语码转换”, 这会让他更难理解教师的意思, 我们猜测这可能是教师使用的语码转换与交际者的语言水平不相符造成的, 语码转换有其语法的对等限制, 两种表层结构可以相触的语言才能转换, 在学生语言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 容易引起其母语或媒介语对目的语的干扰, 产生负迁移。

(四)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钱旭菁 (1999) 提到, 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 使他们感到最焦虑的是“说”。被试对四项技能排序, 焦虑感由强到弱的大致顺序是“说>听>写>读”, WJ说:最紧张就是说话。说话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可以读得很厉害, 但是他们说话的时候完全说不出来。然后听, 然后写, 然后读。写汉字没问题, 但是像说话一样, 是一个你得有创意, 你得把你的思维写出来, 写下来。WJ在汉字的认读能力上没有问题, 不惧怕写汉字, 他的焦虑来自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各项考试中, 口语考试是最让WJ感到焦虑不安的, 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不匹配, 让他觉得思维总是快于自己的语言。关于这一点, 他是这样说的:就是口语考试, 老师会给我们一张纸, 这张纸是我们会谈什么话题, 然后我们会写下来我们的想法, 考试的时候我们会用那张纸, 提醒我们的想法是什么, 虽然我所写得比较流利, 我的说话不匹配我写的事情, 所以我所写的, 常常不会帮我说话, 是因为我写的思维比我说话的思维快。

(五) 对考试的焦虑

钱旭菁 (1999) 指出, 在大学里, 美国人注重的是取得的成绩、等级和平均积分点, 因此美国人对考试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感。通过访谈, 我们发现美国人注重成绩, 原因是美国的大学注重成绩, 并以此作为评选奖学金的标准, 如果自身达不到良好的成绩, 就可能面临无法继续学习的情况, 所以美国人个体才会注重成绩, 而对于他们自身来说, 更加注重的是自身的水平, 他说:我不在乎我的成绩, 我真在乎我的水平在哪里。但是我的美国的大学在乎我的成绩, 是因为奖学金, 我有一个奖学金, 所以如果我的成绩降低了, 一定不给我那个钱, 所以在那个情况, 我不会上学了。但是那个成绩在现实我不在乎, 既然别人在乎, 所以我在乎。美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一方面是对中国语言文化本身的兴趣, 另一方面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发展, 认为学好汉语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WJ所说:我觉得汉语是, 是最重要的语言之一。现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但是他们发展得越来越快, 还有中国的人口是比较大, 是他们的人口影响到全世界的事情。美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 更偏重于融合型动机, 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实际水平。

(六) 与同学或中国人的汉语交际

张莉、王飙 (2002) 的调查显示, 焦虑值低的题目集中的两个方面之一是与同学或中国人的汉语交际。然而, 调查问卷的第14项“和中国人说汉语的时候, 我不会觉得紧张”和第32项“在说汉语的中国人周围我可能会感到放松”这两个问题上, 被试都选择了“不同意”, 说明调查对象在与中国人用汉语交际时, 焦虑感是较强的。一方面, 与中国人的汉语交际涉及了留学生需要使用“听”和“说”的语言技能, 如上所述, 这两种技能对留学生来说焦虑感是比较强的, 留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够, 担心自己无法表达思维, 无法找到一些词语完全匹配自己脑子里想表达的概念。无法充分地表达自我, 他们会有产生一种失落自我的担心, 即我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是否还是我自己, 是否还能有效地表现自我的实际价值 (张晓路2008) , 正如他说:我对一个中国人说话的时候, 我感觉像一个小孩子一样, 我不感觉像一个大人, 是因为我所说的就是小小的词, 我不能说出来我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是一个非常概括的词, 没有那个详细的意思。通过访谈我们发现, 被试的口语表达从语法上来看掌握得并不好, 那么这一点与焦虑是否有关系呢?通常来讲, 与目的语使用者进行交流时, 语言学习者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般会更加注重语言的流畅度。对于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 通常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的关系是相反的, 即如果更加关注语言的流畅度, 语言使用者就会减少对语言的监控, 忽视语言的形式结构, 语言的准确度就有可能降低。WJ说:语法规则比较多, 以前我比较担心那个语法规则, 但是现在我觉得最好是我跟别人说话, 不注意, 并不重要那个语法规则, 但是, 我觉得关注那个语法规则是比较重要的。我们推断, 与中国人交际时, 留学生的语言跟不上思维而产生了焦虑感,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留学生会更加关注自己口语的流畅度, 尽管他们认同语法规则是重要的, 但更加注重流畅性, 在这种情况下, 焦虑感间接地导致口语表达中的语法错误率的升高。

两个国家的人互相交流存在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当留学生无法理解对话的基本内容时, 首先他可能会借助语境, 从上下文推测对方话语的主要意思。孩子较早使用表达意义的方法是语调 (Susan Gass, Larry Selinker, 2011) , 当语境无法帮助他们时, 他们可能会本能地通过语调推断的方式猜测对方想表达的情态。原有的肢体语言知识也会帮助他们观察对方, 推测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出现文化意义上的误解, 使留学生产生错误的推断, 造成自身焦虑感增强。从访谈中, 我们发现被试似乎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他说:有的时候我猜测他们那个词的意思, 我就是从那个情况, 有的时候不知道那些单独的字是什么, 都可以想出来意思是什么。如果他们生我的气, 我一定会紧张。有的时候, 我们的表情不匹配我们以前的知识, 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一样。我经历一个情况, 好像我对说话的人, 生我的气, 但是他们不是生我的气, 是热情地说话, 但是我越说越紧张, 但是我在现实不需要紧张, 是因为他们不真的生气。

三、结语

本文对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进行了个案研究, 主要讨论了美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影响焦虑感的方面并尝试寻求原因, 期望了解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真实的心理反应。希望本个案研究可以跟大样本的定量研究产生互动, 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上加深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认识。

摘要:本文针对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 采用访谈等手段进行了定性的个案研究, 主要讨论了影响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因素及留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心理表现, 以期与前人大样本的定量研究产生互动, 加深对留学生焦虑研究的认识。

关键词:美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学习焦虑

参考文献

[1]Adia, Yukie.Examination of Horwitz, Horwitz, 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155-168.

[2]Horwitz, E.K..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The Mor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70:125-133.

[3]Susan Gass, Larry Selinker.第二语言习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李炯英, 林生淑.国外二语/外语学习焦虑研究30年[J].国外外语教学, 2007 (4) :57-63.

[5]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 :144-154.

[6]施渝, 徐锦芬.国内外外语焦虑研究四十年——基于29种SSCI期刊与12种CSSCI期刊40年 (1972-2011) 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 (1) :60-65.

[7]张莉.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感与口语流利性关系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 2001 (3) 44-49.

[8]张莉.留学生汉语阅读焦虑感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01 (4) :77-83.

[9]张莉, 王飙.留学生汉语焦虑感与成绩相关分析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1) :36-42.

上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空间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