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副词(推荐9篇)
程度副词对副词的修饰现象, 很早就受到了关注。在研究程度副词对副词的修饰之前, 应该先来明确一下副词的分类。为日语副词研究奠定重要基础的山田 (1936) 将副词做了如下分类:
这其中, “接续副词”和“感动副词”在后来的语法研究和教授法中作为两种词性固定下来。现在一般所说的副词就是指山田所说的“语副词”, 即“情态副词”“程度副词”“陈述副词”三类。本文也是基于此分类进行研究。在本文所查找的例句中, 没有发现程度副词对陈述副词的修饰, 只有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及程度副词互相修饰的例子。以下就对这两方面的修饰进行探讨。
1.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
山田 (1936) 对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做了如下叙述:
“程度副词可以表现情态性属性的程度, 可以用于拥有情态意义的用言
及情态副词之前, 限定该属性。” (『日本文法学概論』P387)
市川 (1976) 明确阐述“可以修饰其他副词和名词是程度副词的特色”。
○たいそうはっきり見える。すこしゆっくり話しなさい。
上例中, 被修饰的副词仅限于“表示状态的副词之中拥有各种程度的副词”。 (「副用語」『岩波講座日本語6文法Ⅰ』P235)
除此之外, 『日本文法大辞典』也记载了“程度副词位于情态副词之前, 修饰限定情态的程度。”
通过以上的先行学说可以发现, 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副词的用法就是它的特征。
○日曜には勉強もしません。僕は平日の講義のあいまに図書室でかなりしっかりと勉強しているので、日曜日には何もすることがないのです。
(「ノルウェイの森」村上春樹)
○ものを言うのも低くささやくようだ、だから、広からぬ屋敷が相当ゆったりと感ぜられる。
(「おどんな日本一」海音寺潮五郎)
○君が東京にいた頃の日曜日に二人で歩いた道筋をひとつひとつ思いだしてみることもあります。君が着ていた服なんかもずいぶんはっきりと思いだせます。
(「ノルウェイの森」村上春樹)
程度副词能够修饰情态副词的重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 程度副词的定义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拥有状态性意义的词, 限定其程度” (『国語学大辞典』) 。因此修饰形容词、形容动词就是其最近本的用法。情态副词本身就表示自身事物的属性・情态, 限定用言拥有的动作性的属性概念 (『国語学大辞典』)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 情态副词同形容词基本相同, 都可以表示事物的属性及状态。在表现状态的时候, 就会经常出现与程度相关的问题。例如:
○女が、立上って、のろのろと戸口の方へ歩きはじめた。 (「砂の女」安部公房)
情态副词「のろのろ」表示动作、事物的进行较缓慢。这种缓慢的程度是「かなり」, 还是「非常に」, 是因为单词本身就具备程度上的相对性。所以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表示状态的不同程度。
第二, 情态副词是对动作样子的白描, 因此客观性较强。与此相对, 程度副词包含了说话主体个人的评价, 比起情态副词主观性要强一些。例如, 「かなりしっかりと勉強する」, 「しっかり」表示「勉強する」这一动作的状态, 这是句子的叙事成分。而「かなり」则是由说话人自己的感觉而选择使用的。2.程度副词修饰程度副词
竹内 (1973) 曾经指出“关于程度副词, 目前有一个问题是它们之间的相互限定已经成为事实” (「副詞とは何か」『品詞別日本文法講座5』P134) 。
○昔、ききんのつづいた年がありました。その村には鶴が大変たくさんいました。
(「鶴の笛」林芙美子)
○関東には良いものがだいぶたくさんあります。
(「後世への最大遺物」内村鑑三)
收集的例子当中有很多程度副词修饰「たくさん」的用法。先来分析一下程度副词可以修饰「たくさん」的原因。「たくさん」词义上表示数量的多少。构文特征上与数量词有相同的功能。例如「来た人は50人/たくさんいる」。但是, 「来た人は相当50人いる (*) 」「来た人は相当たくさんいる」, 「相当」可以修饰「たくさん」, 却不能修饰「50人」。这是因为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词必须具备相对性。而「50人」是绝对限定, 不具备相对性。与此相对, 「たくさん」是不定量, 具有相对性, 所以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
在收集的例子中也有很多程度副词修饰副词「しばしば」的情况。
○私は「感情教育」を読みながらドストエフスキーを最も屡々思ひだした。といふのは、フロオベエルの掴みだした一聯の人間関係の世界がドストエフスキーの掴みだす人生の角度に全く相似であるにも拘らず、観察や描破の情熱が各々全く異つた方面に焦点が向けられてゐるといふことに甚だ興味を覚えたからに外ならない。
(「フロオベエル雑感」坂口安吾)
○まだ生きているあいだに埋葬されたということは、疑いもなくかつてこの世の人間の運命の上に落ちてきた、これらの極度の苦痛のなかでも、もっとも恐ろしいものである。しかもそれがいままでにしばしば、たいへんしばしば、起ったということは、ものを考える人にはほとんど否定しがたいことであろう。
(「早すぎる埋葬」エドガー・アラン・ポー佐々木直次郎訳)
对于「しばしば」的认定也存在一定问题。从语义的层面看, 「しばしば」是表示频度的副词。益岡・田窪 (1990) 将频度副词作为副词的一种列出来。俞 (1999) 则认为它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主要的学说都没有将频度副词作为一类列出来。本文将表示频度的副词列入程度副词中。这是因为, “频度”与“程度”有很深的关联。“频度”究其本质也可以说是一种“程度”, 区别只是“程度”关注的是量的多少, 而“频度”关注的是时间上的反复。因此以上的例子仍然可以说成是程度副词对程度副词的修饰。
结语
本稿研究了程度副词对情态副词及程度副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并分析了可以修饰的原因。由于资料及收集用例的限制, 本研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在程度副词修饰程度副词的研究上只是鉴于现有用例分析了「たくさん」「しばしば」被修饰的原因, 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加大用例的收集及研究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市川孝.副用語[J].岩波講座日本語6文法Ⅰ.岩波書店.1976
[2]益岡田窪.基礎日本語文法[M].くろしお.1992
[3]竹内美智子.副詞とは何か[J].品詞別日本文法講座5.明治書院.1973
[4]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学概論[M].宝文館.1936
[5]俞晓明.現代日本語の副詞の研究[M].大連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6]国語学会.国語学大辞典[M].東京堂.1980
【关键词】副词 同源副词 抽象性 异形同义词
副词(adverb)就是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副词在英语总词汇量中不过百分之五,数量不多。它的词义本身并不难掌握。但在千变万化的生动的语言环境里,副词十分“活跃”。它的使用频率很高,搭配能力极强;在句中的位置灵活多变,有的还构成结构。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副词,这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许多情况下,副词都放在所修饰的动词后面或句末。如:The girl dances very well. 这个女孩跳舞跳得好。有时也放在主语后面,谓语动词前面(对动作加以强调)。如:He angrily closed the door. 他生气地把门关上了。置于句中的副词,若碰上助动词,则通常放在助动词之后、主要动词之前:He has just left for work. 他刚刚离开去上班。
英语中有一些表示方式、 程度的副词具有两种形式。 如late,lately; high,highly;slow,showly等 等。在这些词当中,两种不同形式所表达的含 义有的完全不同,有的很相似,而有的却完全一致。这就给人们 使用这些词时 带来一定的麻烦。特别是在学生中间,总免不了使用时的混淆。笔者想就此问题 分类作一点探讨 。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等,这两 种副词形式含义完全不同,所以 ,使用时不易引起混淆。
1.He works hard all day.他整天都在使劲地干活
2.The person who talks most is often the one who does least.说得最 多的人常常干得最少。
(二)这类词主要有wide,widely;close, closely ;high,highly等 等,这两种副词形式不同,含义 也有差别,但是没有第一类的区别明显,而且 翻译成汉语时用词也很接近。所以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这类词含 义及用法上的 主要特点是:不带-ly的副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说明的动作或状况有可测 量性和可见性;而 以-ly结尾的同源副词所表达的常常是抽象性的行为和状况。 这时,这些词大都具有"greatly"和"extremel y"的含义。试作如下比较:
1.Do you see that butterfly flying high above the street?你是否看 见那只蝴蝶在街道上方高高飞舞 着?
2.You will have to pay dear for that telescope.买那个望远镜你得付 很高的价钱。
(三)这类词主要有slow,slowly;quick,quickly等等异形同义词。当 然,现代英语的语言规范性要求 用以-ly 结尾的副词来修饰动词,但由于句子 结构以及搭配的不同,使用时也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在此,主要 探讨一下在什 么情况下常使用不带-ly的副词形式。同时, 把第二类中一些适应于下列规则 的词也包括进去。 总的说来,倾向于使用不带-ly副词形式的情况大致有下列 三种:
Ⅰ、 用作比较级或最高级时:
1.Allen was walking quickly, but George was walking even quicker.艾伦走得很快,但乔治走得更快 。
2.The men were quarreling loudly, but the policemen shouted louder.那些人在大声争吵着,但 是警察喊叫得更响。
睡了。
II、用于修饰表示移动、天气等常用动词时:
1. Come quick; we are waiting for you. 快来,我们在等你。
2.Drive slow; this part of the road is dangerous.车开慢一点,这段 路很危险。
Ⅲ、 在固定词组中或当用于修饰它经常固定搭配的动词时:
1.Take it easy.不要紧张。
2.Stand firm and hold it tight.站稳抓牢。
一般副词的位置
在许多情况下,副词都放在所修饰的动词后面或句末。如:
We must work hard. 我们必须努力工作。
The girl dances very well. 这个女孩跳舞跳得好。
I want to see the film very much. 我很想看这部电影。
He does his work very carefully. 他做工作非常仔细。
有时也放在主语后面,谓语动词前面(对动作加以强调)。如:
He angrily closed the door. 他生气地把门关上了。
置于句中的副词,若碰上助动词,则通常放在助动词之后、主要动词之前:
He has just left for work. 他刚刚离开去上班。
We have already read the book. 我们都已读过这本书。
频度副词在句中的位置
频度副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常见的有ever,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always 等,它们通常位于实意动词之前,动词 be、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后。如:
He never reads such books. 他从不看那样的书。
He often comes to school late. /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他上学常迟到。
有时为了强调,频度副词也可位于动词 be、助动词等之前:
She always was late. 她老是迟到。
为了强调等原因,有时频度副词可位于句首或句末(尤其受 very, only修饰时):
Very often the phone rings when I’m in the bath. 电话经常在我洗澡时响起。
Do you go to the cinema very often? 你常去看电影吗?
频度副词 always 和 never 通常不位于句首,除非是祈使句:
Always remember this. 请时刻记住这一点。
Never tell him the news. 千万不要告诉他这消息。
在否定句中,有的频度副词可位于否定词not之后或之前(如usually, often),有的频度副词则必须位于否定词之后(如 always),而有的频度副词必须要位于否定词 not 之前(如 sometimes):
He doesn’t usually come here. / He usually doesn’t come here. 他通常不来这儿。
She doesn’t always come late. 她并非总是迟到。(不能说 always doesn’t)
He is sometimes not satisfied with my work. 他有时对我的工作不满意。
副词位置对句意的影响
有时副词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句子意义的改变。如:
Tom alone is coming. 只有汤姆要来。(alone 位于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意为“只有”)
Tom is coming alone. 汤姆将一个人来。(alone 在此修饰动词come,意为“独自”)
Only I kissed her last night. 昨晚只有我吻了她(即别人没吻她)。
I only kissed her last night. 昨晚我只是吻了她(即没干别的事)。
I kissed only her last night. 昨晚我吻的只有她(即没吻过别人)。
I kissed her only last night [last night only]. 我只是在昨晚才吻了她(即其他时候未吻过)。
They secretly decided to leave the town. 他们秘密决定离开这个城市。
They decided to leave the town secretly. 他们决定秘密地离开这个城市。
He answered the question foolishly. 他对这个问题作了愚蠢的回答。
He foolishly answered the question. 他愚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Clearly he didn’t say so. 显然他没有这样说。(clearly 修饰句子,意为“显然”)
He didn’t say so clearly. 他说得没有那么清楚。(clearly 修饰动词 say,意为“清楚”)
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1. 用作状语。如: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他英语说得很好。
I often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我经常是在早晨6点钟起床。
He went home yesterday. / Yesterday he went home. 他昨天回家了。
2. 用作表语。如:
I’ll be back in five minutes. 我五分钟就回来。
I must be off now. 我现在得走了。
Is the radio on or off? 收音机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
在一般情况下,作表语时不用副词而用形容词:
误:He looks very angrily.
正:He looks very angry. 他看上去很生气。
误:Mr. Smith is very carefully.
正:Mr. Smith is very careful. 史密斯先生很仔细。
英语中可用作表语的副词主要是表地点的副词以及某些与介词同形的副词,常见的有here, there, up, down, away, nearby, back, in, home, ahead, upstairs, downstairs, off, through, on, over 等。而且这些副词只能用于连系动词be 后作表语,而不用于其他连系动词后作表语,如:
误:He seems here. / He seems away.
正:He is here. / He is away.
3. 用作宾语。如:
It’s hot in here. 这里面很热。
It’s not far from here. 从这儿去不远。
I’ll stay at home tonight. 今晚我将呆在家里。
副词用作宾语的用法十分有限,通常只用作介词宾语,并且只限于某些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副词,而且不同的副词有不同的搭配特点,如 here和there 可与along, around, down, from, in, near, round, up 等介词连用,但通常不与介词to连用,如不说come to here, go to there 等(注:from here to there是例外)。
用作宾语补足语。如:
Please ask him in, please. 请叫他进来。
I’m pleased to see you back. 看到你回来了我很高兴。
一般说来,只有能用作表语的副词才可用作宾语补足语。
用作定语。如:
Is there anything on tonight? 今晚有什么活动吗?
The people there were very friendly. 那儿的人很友好。
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表时间)
牛娃〔从来〕〔都〕〔很〕犟。(分别从时间、范围、程度三个角度修饰形容词谓语)
“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如“糟糕得很”。“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如“伤心极了”。
作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例如:“也许她已经走到半路上。难道这种产品还会受欢迎吗?”,“已经”、“还”修饰句中谓语,“也许”、“难道”是句首状语,修饰全句。两种表述语用场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只这几个牌子过硬,你看要哪个?”(表示限制品牌的范围);“今天就我倒霉”(表示限制人的范围);“光轿车就有十几辆”(表示限制轿车的范围);“仅这一点理由就充分了”(表示限制理由的范围,只一点就可以了)。“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这些带有数量义的结构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做了恰好三十天;一家伙来了好几十个;近40人困在井下;用了才八个小时;结婚已经六年了;没找到工作的就四个人”。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这种句子所叙述的事情都是已经成为事实的。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附着性较强,只有“不、别、没有、马上、也许、大概、一点儿、有点儿、当然、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例如:
“味道怎么样?”只能回答说“好”或“很好,”不能说“很”。
“什么时候出发?”“马上。”“你去吗?”“不,我不去。”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例如:
1)单用:说了又说、打不赢就走、说清楚再走、不去也可以、这样更没有道理
2)合用:又白又胖、不偏不倚、越忙越乱、既聋又哑、也好也不好、非去不可
3)和连词配合使用: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除非……才、如果……就、即使……也、虽然……却、不论……都
“白”、“怪”、“老”、“净”、“直”、“挺”、“光”等都是同音同形。这些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例如:
形容词 副词
白鞋(表性质) 白忙了一阵(白等于空,表方式)
怪人(表性质) 怪不好意思的(怪等于很,表程度)
净水(表性质) 书本上净是尘(净等于全,表范围)
老年(表性质) 老也不来(老等于一直,表时间)
从言语交际的层面, 在我们使用程度副词时,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表达其程度量级, 而程度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程度的量化标记。物质存在的形式是客观多样的, 而不同对象之间在某一方面难免会有差别, 而认识这种差别的基本方式之一, 就是对事物或性质进行比较, 而通过程度副词进行的比较, 表明的是一种模糊的量的差异, 比如: 他的房间比我的更大, 我的房间比他的稍小一点儿。其中更大和稍小都是程度量, 表示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程度副词在语义方面的特点是具有量级的变化。像:很、极、十分、略等程度副词, 当其处于词汇层面相对静止的备用状态时, 它所包含的程度的量并不完全清楚, 而当其进入句法层面动态的使用状态时, 这些词所具有的程度义, 通过与接受限定的形容词或部分动词的语义结合, 使可能相关的形容词或动词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量, 定位于某一特定的相对区域或取值范围内。举例说:胖这个词我们可以有多个界定, 胖可以用来形容人或物的体型或形态胖, 或是感觉其胖, 如若没有上下文的语境, 同时又单独存在的情况下, 胖所表示的绝对界定值可能会是从150 斤到500 斤, 甚至更高或更低;如果假定以身高165—170CM的亚洲女性为标准, “这个女生有点胖”、“这个女生很胖”、“这个女生非常胖”三句话中, 由于有程度副词的修饰和界定, 胖本身所表达的程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可以分为130-150 斤定为微胖, 150-180 斤很胖, 180 斤或更高体重意为非常胖。程度副词所修饰界定的词存在一个量的变化, 不是具体的、固定的, 能去诠释某一事物的属性或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与程度副词进行句法组合时, 那些单独存在时, 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的形容词或动词, 由于程度副词所含语义要素的影响, 将其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的范围都呈现出量的界定, 程度副词的量级变化使被修饰的一些词所表达的范围更清晰。
而胖乎乎一词, 与胖表达的意思都为“胖”, 却不能与程度副词搭配使用, 胖乎乎一词在作为词的重叠式这一方面, 其表示固定量的含义, 它可以很好地去描述某一事物的状态、性质,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 它相当于一个被封闭的铁箱, 你不可以装东西, 也不可以从里面取出东西, 所以胖乎乎是一个固定的, 它不用很去修饰, 因此不与程度副词“很”等去搭配使用。而作为具有量级变化的程度副词, 其最主要的语法特征是与形容词性成分搭配使用, 但事实上, 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出现在程度副词后直接与之结合使用。如在前面提到的红灿灿、绿油油、胖乎乎等重叠形容词, 它们的词汇意义与相应的原式或原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意义相比较, 都有所加深、或变化, 也就是说, 形容词的重叠式可以表达程度加深或程度适中的语法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如果一般的形容词所具有的状态或性质可视为一种初始的、可变的基准量, 可以通过与不同的程度副词来组合, 来达到表示状态或性质多种量变的目的。而重叠形容词由于其内在结构的特点, 其成分叠加所显示的语义, 已经是一种所谓的变化量。在重叠式形容词的语义中, 本已包含了程度变化。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重叠式形容词应归属于状态形容词, 这一类词本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因此, “很绿油油”、“非常红灿灿”、“很胖乎乎”等词的表达是错误的。
通过观察日常交际的一些语言现象, 来发现问题, 程度副词的所具有的量级变化特征以及被程度副词所修饰限定的词的表意、性质等方面, 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去使用程度副词的程度副词的组合问题。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使用程度副词组合交际目的是表达某事物的程度量级这一定论。
参考文献
[1]季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年4月.
[2]陈汉玉:《浅析副词的重叠》, 2002年第5期.
[3]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1989年第4期.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多半”的解释是:“多半”是个副词:
①表示某一数量内的半数以上;大部分。如:
(1)a游览北京名胜古迹的多半是外地人。
b我的藏书多半儿是自己买的,也有一部分是别人送的。
c参加长跑运动的多半儿是男同志。
②通常。如:
(2)a休息日,我们多半去父母家团聚。
b过了立秋,天气多半会变得凉爽起来。
c他有什么重要事情,多半要先找我商量。
③表示对情况的估计:很有可能。如:
(3)a钱包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多半在外边丢了。
b他多半不会来了,我们不必等了。
c我看,他们多半会同意的,你不要着急。
我们逐一地对这九个例子进行分析:(1)a外地人是多半,是大部分,他们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多半”所指的对象是外地人。b藏书的多半、大部分是自己买的,“多半”所指的对象是藏书。c男同志是多半,是大部分,他们参加长跑运动,“多半”所指的对象是男同志。(2)a这个句子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我们中的多半人,大部分人(设想父母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休息日去父母家团聚,一小部分人,少半人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去,“多半”所指的对象是我们;另一个解释是对我们在休息日去父母家团聚的一种估计,表示一种可能。休息日,我们不去别的地方,可能去父母家团聚,“多半”所指的是去父母家团聚。b过了立秋,天气通常会凉爽起来,天气可能、也许会凉爽起来,“多半”所指对象是变得凉爽起来。c他有什么事情,通常或很有可能要先找我商量,“多半”所指的对象是要先找我商量。(3)a钱包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很有可能丢在外边了,“多半”所指对象是在外边丢了。b他可能不会来了,我们不必等了,“多半”所指的对象是不会来了。c这个句子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他们中大部分、半数以上的人会同意,你不要着急,“多半”所指对象是他们;另一个是他们很有可能会同意,我估计他们会同意,你不要着急,“多半”所指对象是会同意。
这里把“多半”的第二个释义“通常”也归为第三个释义中。我们认为,它也是对情况的一种估计,按照普遍情况进行推测。只是它的例外情况较少,可能性更大一些。
对以上九个例子初步分析,我们观察到(2)a和(3)c这两个句子是有两种解释的,也就是说是有歧义的。这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人称代词“我们”和“他们”。第一种解释就是我们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半数以上的人,此时,“多半”所指对象是主语“我们”和“他们”;第二种解释就是表示对情况的一种估计,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此时,它所指的对象是其后边所陈述的情况。
二、具体分析
邵敬敏(2000)曾根据副词语义的“指”“项”的关系,把副词分为3大类7小类,即:单指单项副词、单指多项副词、前指单项副词、前指多项副词、后指单项副词、后指多项副词、双指多项副词。
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叫语义指向。成分的语义联系的方向称为“指”,按照句法结构的线形排列,副词只能跟位于它前边或后边同一方向的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叫“单指副词”;如有可能跟前后两个方向的成分都发生语义联系的叫“双指副词”。成分的语义上发生联系的数项叫做“项”,只能跟一个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叫“单项副词”,能跟两个以上的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叫“多项副词”。双指多项副词的语义指向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语义所指的成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以,在包含双指多项副词的句子里,句子意思比较复杂。本文所探讨的副词“多半”就是个常见的双指多项副词。
我们对北大语料库提供的含有“多半(儿)”的500条语料进行了分析,其中不符合条件的(如:我差不多半年都没去书店了)有22条,也就是我们可利用来研究的有478条语料。在这478条语料中,“多半”所在的句子不产生歧义的有329条,产生歧义的有149条。列表如下:
由此看来,“多半”可以使句子产生歧义并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它有近30%的可能性使句子产生歧义。在句子没有一定的语境制约、条件限制的时候,“多半(儿)”就很有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149条语料,发现“多半(儿)”产生歧义的句子格式有两种:
格式一:名词/名词性短语+多半+动词。如:
(4)大家讨论的话题多半是:田还有种头。(《人民日报》1995年)
(5)考到外地的大学生又多半不愿意回来。(同上)
(6)患者平均年龄35岁,多半是男性。(同上)
这三个例子的主语分别是:大家讨论的话题、考到外地的大学生和患者。前两个是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是名词性的短语,中心语是两个名词;后一个是一个名词。这个中心语和这个名词必须是一个表示群体性的(非一的)名词,因为只有是群体性的名词,“多半”才可能解释为它们中的大部分、半数以上。如果是表示个体性的名词,“多半”不会有这种解释,不符合逻辑。同时,“多半”解释为表示估计、可能,句子也是成立的。
格式:人称代词+多半+动词。如:
(7)相反,我们多半会赞扬前者。(《人民日报》1996年)
(8)她们多半是妙龄女子。(余华《一九八六年》)
(9)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余秋雨《阳关雪》)
这三个例子,主语分别是:我们、她们、他们。这是三个人称代词,它们同样是表示群体性的,不表示个体。“多半”可以解释为他们中的大部分、半数以上。同时,“多半”也可以解释为表示估计、推测、可能。
“多半(儿)”所在的句子中,主语是表示群体性的名词或人称代词(我们、他们、它们、她们)时,如果没有语境的制约和限制,这样的句子通常是会产生歧义的,例外的情况很少。
三、结论
朱德熙(1980)曾说过:“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我们对这类歧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明确了它产生的原因,即:副词“多半”的语义指向不同。如:
以往,要是说我是个作家,陌生人多半是不会有太明显的反应的。
“多半”在这个句子中可以双指,既可以前指“陌生人”,又可以后指不会有太明显的反应。“多半”有两个指向的目标,所以它是个多项的副词。前指时,它指陌生人中的大多数,大部分人;后指时,它指推测和估计,估计陌生人不会有太明显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通常,在一般的情况下,陌生人不会有太明显的反应。
卢英顺(1995)曾对句法结构的语义指向歧义下了定义: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当某一个成分可以同时与其他几个成分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因而会造成歧义。语义指向的歧义是潜在的歧义。实现这种歧义要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1.always频率最高,表示动作重复、状态继续,表示“一直、总是”,其反义词为never。always等与not连用时,表示部分否定。
如:The rich are not always happy.有钱的人并不总是快乐的`。
如果要变为否定句,应将always改为never才能全部否定。
频度副词通常和一般现在时连用,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但always与进行时连用时,并不强调动作正在进行,而是表示赞叹、厌烦等情绪。
2.usually意为“通常”,表示习惯性动作或状态,很少有例外。
如: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seven in the morning.我们通常在早上七点上学。
3.Often意为“经常,时常”,表示反复性的动作或状态,中间有间断,不如usually那么频繁。其反义词是seldom。often在句尾时常被very或quite修饰。
如:It often rains here in April.这儿四月份常下雨。
4.sometimes意为“有时”,频率不及often,表示动作偶尔发生,间断时间较长。其位置比较灵活,放在句首、句中、句末都可。
如:Sometimes we go to the cinema and at other times we go for a walk.
有时我们去看电影,有时我们去散步。
5.seldom意为“很少”,这个副词表示否定意义,动作几乎不会发生。
如:He seldom eats breakfast.他很少吃早餐。
hardly具有否定意义,表示“几乎不、简直不”,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会发生。如:The boy is so young that he could hardly understand it.这个孩子太小了,不可能懂得这件事。
6.never意为“从不”表示动作不会发生。
关键词:醴陵方言;程度副词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毗邻江西,其方言属于赣语宜浏片。醴陵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很丰富,与普通话类似的程度副词有“最”、“太”、“非常”、“稍微”等,本文主要选择醴陵方言中几个很有特色的程度副词进行讨论。
一、蛮
“蛮”在醴陵方言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程度副词,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
1、 从形式上看,“蛮”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
(1) 蛮+形容词+(唧)
例如:
蛮好 蛮好唧 蛮客气 蛮客气唧
蛮白 蛮白唧 蛮高大 蛮高大唧
蛮酸 蛮酸唧 蛮潦草 蛮潦草唧
从感情色彩上看,“蛮”修饰褒义形容词和中性形容词时,带有喜爱、赞同的感情色彩;“蛮”修饰贬义形容词时则带有厌恶、批评的情感。“唧”用于“蛮”修饰的形容词后可以增强词语的感情色彩。
(2) 蛮+动词或动词短语
a蛮+动词
蛮喜欢 蛮讨嫌 蛮眼红 蛮好吃
b蛮+助动词+动词
满肯做 蛮会吃 蛮会想 蛮肯帮忙
c蛮+动宾短语
蛮有味 蛮听话 蛮吃香 蛮走运
d蛮+动补短语
蛮靠得住 蛮想得开 蛮看得起 蛮划得来
2、从用法上看,“蛮”多在句中充当状语、补语,也可以与形容词一起充当动词,“蛮”不用于比较结构中,比如,在醴陵话中,不会出现下列句子:
*小王比小李蛮客气。
3、“蛮”可以与否定词组成以下类型:
a不+蛮+形/动
b蛮+不+形/动
“蛮”用于第1种格式很常见:不蛮常用 不蛮甜 不蛮喜欢
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很”。此时,可以在“不”后加上“是”,说成“不是蛮+形/动”,例如:
不是蛮重要 不是蛮甜
“蛮”用于第2种格式较少,
(1)你咯表现蛮不错。(你的表现很不错。)
(2)哈长的蛮不哟里。(他长得很不错。)
(3)听完课,哈心里满不舒服。(听完课,他心里很不舒服。)
(4)咯只角色,就有蛮不讲理呀。(这个人真不讲理。)
此时的“蛮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不”,在表达这种意思时,醴陵方言中常用的是专用于否定句的程度副词“宁”。在下一节做详细介绍。
“蛮”与一些单音节的表示量度的形容词,如:大、长、深、高等连用时,可在前面加表示否定的“冇得”,构成“冇得+蛮+形”形式,例如:
(5)哈冇得蛮高。
(6)咯眼塘冇得蛮深。
4、“蛮”可以叠用成“蛮A蛮A”的形式,也可以与形容词组合,成固定格式“蛮A不A”,意为“一般A”。
例如:蛮高蛮大 蛮壮不壮 蛮细不细 蛮黑不黑
二、 宁
“宁”是醴陵方言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程度副词,它只用于否定句中,意为“一点儿,根本”,与否定词可以构成以下三种类型:
1、 宁+不+形/动
这种形式在醴陵话中很常见,比“蛮+不+形动”运用得广,表示否定的程度很深,意为“很不,一点也不”。
例如:
(7)咯只书包宁不好看。(这个书包一点也不好看。)
(8)哈哩崽宁不听话。(他的儿子一点也不听话。)
2、 宁+冇得+好/蛮+形
能进入这种形式的形容词一般为单音节的表示量度的形容词(大、高、长、深、远等),表示否定的程度较深,意为“不是很”的。
例如:
(9)咯条路宁冇得好/蛮远。(这条路不是很远。)
(10)咯把柴宁冇得好/蛮重。(这把柴不很重。)
3、“宁冇+动词+得短语”,意为“没有”。
例如:
宁冇走得赢 宁冇出得气 宁冇发的财
三、几
“几”是醴陵方言中常见的一个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相当于“多么,特别”,多用于感叹句。
“几”修饰形容词时,后常加“唧”,带有感情加深的意味。
例如:
(11)哈哩女长的几高。(他的女儿长得多么高。)
(12)哈今日穿得几客气唧。(她今天穿得特别漂亮。)
“几”在醴陵方言中有三种生动的形式:
1、“几A八A”
2、“几A几B”
3、“几什八A”
能进入以上三种格式的形容词多为单音节形容词构成“四字格”,用于赞叹,带有夸张的语气。
例如:几高八高 几壮八壮 几长八长
几高几大 几大几深 几阔几莽
几什八远 几什八长 几什八强
四、丁
和以上三个词不同,“丁”在醴陵方言中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点点,一点点”,常在其修饰的形容词后加上“唧”,极言其小。
例如:
(13)咯只伢子丁什高唧,鬼主意可不少。(这个男孩子一点点大,却有不少坏主意。)
五、 死
“死”在醴陵方言中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程度副词,意为“非常”。它既可以做前置状语也可以做后置补语。例如:
死懒 死强 死蠢 死调皮
苦死嗒 蠢死哒 热死哒 丑死哒
苦得要死 懒得要死 热得要死 烦得要死
懒死个人 冷死个人 热死个人
“死”也可以进入“死A八A”四字格式,极言厌恶程度之深。例如:
死强八强 死严八严 死蛮八蛮 死懒八懒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作者简介:绚丽廖(1987-),女,湖南醴陵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向。)
通过以上例句, 不难发现, 这两个词之间有时可互换, 有时不能;那么, 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句子间又存在着哪些细微的差异呢?而不能互换的句子, 又受哪些条件的牵制呢?大多的工具书限于篇幅不可能详细的论述与辨析, 同时也没能指出基本语义。因此, 在参考词典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北大语料库, 对语气副词“到底”“毕竟”的语义进行分析。
一“到底”的语法意义
第一, 强调事物的性质、状况、特点或原因, 用在陈述句或感叹句中, 以此来说明另一情况或结果的出现是顺理成章的、合乎情理的。一般情况下, 存在或出现这种情况, 可从前面强调的内容中推测或预料出来, 是意料之中、合乎情理的。例如: (1) 到底是站在洋面上的, 洋服店的人就多知多懂一些, 知道什么是好坏。 (2) 祥子到底是祥子, 祥子拼命跑, 还是没有别人的份儿。 (3) 老大夫到底有经验, 治好了我多年不愈的过敏性鼻炎。
(3) 中的“老大夫”, 其经验特征表明“治好了我多年不愈的过敏性鼻炎”是情理中的事。说话人就是通过“到底”来强调他们是某一类有着这样或那样一些性质的人, 因而存在或出现相应的情况或观点。
第二, 在陈述句中, 强调或说明某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或过程后, 终究还是发生了, 或强调某种结果终究还是出现了。一般情况下, 这种情况或结果的出现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过程也不顺利, 需经过一番周折或努力之后才能发生或出现, 这种结果大多时候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或人为控制而得到的, 也就是说这种结果具有可控性、终结性。例如: (1) 两方争执了半天, 到底还是握手言和了。 (2) 祖父像是要冲过去狠狠地踢他, 到底还是忍住了。
(1) 中用“到底”强调两方经过了很长的争执, 到最后还是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握手言和了。 (2) 中用“到底”强调外祖父已非常气愤, 忍无可忍, 甚至想狠狠地踢他, 但到最后还是控制住自己, 忍住没有去做。
这些句子中的结果都经过了一番努力或曲折, 并且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阻力或阻碍, 可最终还是实现了, 这些结果又都是通过人为努力可以控制得到的。
二“毕竟”的语法意义
第一, 用于陈述句中, 强调事物的性质、特点、状态, 强调证实, 不管条件怎样, 某事物的根本情况仍未改变, 借此来说明存在和产生另外一件事情是合情合理的, 并不觉得奇怪。例如: (1) 韦迪认为张秀云的最终退出是很正常的, 毕竟运动员的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 (2) 王晓东说, “目前, 虽然自己的事业在美国得到了发展, 但我毕竟是中国人。因此, 我对中国的感情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得了的。” (3) 远离北京了, 他们才恍然大悟:北京虽好, 不是属于他们的, 他们毕竟是临泉县白庙镇人, 他们的命运更多地还是掌握在临泉县县委书记手里。
(1) 中强调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 且无论如何“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是不会改变的来说明最终退出是很正常的。 (2) 中“毕竟”强调“我是中国人”这一不变性质, 来说明对中国的感情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得了的。 (3) 中通过强调他们是“临泉县白庙镇人”这一不可更改的事实, 来说明“北京虽好, 不是属于他们的”。
第二, 强调某种事情、现象通过一定的过程, 最后终于发生、出现了, 相当于“终归” (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日趋减少) 。例如: (1) 金色的秋天毕竟过去了, 冬天已经来临。 (2) “台独”分裂的寒流和阴霾, 毕竟挡不住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苒苒物华。 (3) 经人介绍后结婚组成的家庭, 不能说没有幸福美满的, 但毕竟是少数, 原因在于彼此了解不深不透。
(1) 中用“毕竟”来强调秋天最终还是过去了这一最终结果; (2) 中用“毕竟”强调挡不住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苒苒物华; (3) 中“毕竟”来强调经人介绍的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少数。
三“到底”和“毕竟”的语法意义的对比
第一, 都含有“强调事物性质、特点”这一含义, 多数时候是通过强调来说明存在和产生另外一件事情是合情合理的, 并不觉得奇怪。此时两者可以互换。如前文所列举的例句: (1) 车远离北京了, 他们恍然大悟:北京虽好, 不是属于他们的, 他们毕竟/到底是临泉县白庙镇人, 他们的命运更多地还是掌握在临泉县县委书记手里。 (2) 老大夫到底/毕竟有经验, 治好了我多年不愈的过敏性鼻炎。 (3) 到底/毕竟是大学生了, 我的头脑比三年前灵活多了, 我到车站对面的邮电局去查电话。
第二, 强调某种事情或现象最终情况或变化, 此时二者通用。例如: (1) “台独”分裂的寒流和阴霾, 毕竟/到底挡不住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苒苒物华。 (2) 水果和蔬菜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比如它们都含有比较丰富的纤维素、矿物质和大量水分。但是水果毕竟/到底不是蔬菜, 两者有着许多差异。
需要提及的是:“毕竟”, 很少用于这一意义, 前面已交代;“到底”所强调的结果一般要经过一番周折, 经历一个过程, 但这个结果具有可控性, 此结果常常是已经发生、出现了的, 而“毕竟”不具有可控性;但须注意的是“到底”很少用于这种用法, 但它可替换“毕竟”的这种用法。
第三, “到底”既可以用于陈述句, 又可以用于疑问句, 表示“深究”, 而“毕竟”却只能用于陈述句中, 并且表示说话人对所说话题的一种肯定。例如: (1) 小李到底去不去旅游? (≠毕竟) (2) 她到底为什么不敢进那间屋子? (≠毕竟) (3) 月球上到底有没有生物? (≠毕竟)
四结束语
两者语义上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事物的最终特性来说明存在或出现另一情况或观点并不奇怪。需要提及的是, “到底”所强调的结果一般要经过一番周折, 经历一个过程, 但这个结果具有可控性, 此结果常常是已发生、出现了的, 而“毕竟”不具有可控性。
摘要:本文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力求探讨语气副词“到底”“毕竟”在语义方面的特征, 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进而找出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为语法研究和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竟,到底,语义分析
参考文献
[1]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3]祖人植、任雪梅.“毕竟”的语篇分析[J].中国语文, 1997 (1)
【合理的副词】推荐阅读:
luck的副词是09-23
light的副词形式10-03
ly副词后缀的单词09-21
early的副词是什么01-05
great的副词是什么01-25
incidental的副词形式是什么06-18
early的副词形式是什么06-23
basic的副词形式怎么写?07-08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02-25
形容词和副词的联系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