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通用8篇)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 篇1

摘要: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自2005年开始试点以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内部结构、解决我国支农资金不足等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试点中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资金来源不畅、监管体制不顺、内部管理不规范、风险控制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建议明确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改变其“只贷不存”的模式,完善监管体制,营造同业协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建设,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减轻税收负担,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农村贷款公司;普惠金融;三农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12-0094-04

为解决农户和小型企业贷款难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引导民间金融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两家小额贷款公司。2006年,试点扩大到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成立了7家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设立条件、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随后,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一、各地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指自2005年开始试点的、专门针对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商业性贷款组织。根据《指导意见》的定义,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依法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经历了“试点、扩大试点、推广”三个阶段。从全国各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情况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发展速度较快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不仅获得各省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民间资本的积极响应。《指导意见》发布后,各省区迅速出台试点办法和扶持政策,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也很高。由于贷款利率较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而且有转化为村镇银行的可能性,小额贷款公司对民营资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从制造业、房地产、股市撤离出来的闲置民间资本来说,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所以,《指导意见》发布后,民间资金较丰富的江苏、浙江等省份迅速行动。如,2008年7月20日、22日,江苏省首批2家农村小额贷款组织――丹阳市天工惠农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兴化市永泰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相继开业。目前,江苏省已有15个县(市、区)首批获准参加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3月末,全国已开业583家小额贷款公司,筹建573家。

(二)运行良好

一是贷款方式灵活。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伊始,即在贷款的运作模式方面狠下功夫,开始显现比较优势。如,贷款对象锁定“大银行不屑做、不愿意做”的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放贷手续简便快捷,担保方式灵活多样,甚至无需抵押担保;还贷期限灵活,极大地迎合了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求时间紧、期限短、季节性强的特点,深受农户和小企业的欢迎,也给各地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气息。二是贷款质量较好。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主体是私人资本,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并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因此,目前贷款质量较高,很少出现不良贷款。

(三)经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灵活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满足了广大农户不同的贷款需求,对缓解县域和农村资金困难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形成的金融服务空白。另外,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相对正规支农渠道而言,具有门槛低、手续简便的优势;相对民间借贷而言,具有规范化、低利率的优势,成为农村借贷户的首选。因此,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与营运有利于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和金融业的适度竞争。

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为“三农”提供了低成本、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非金融机构”的定性是小额贷款公司困境产生的根源

《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定义为非金融机构的“企业法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依据不是有关的金融法规,而是《公司法》。而现行的《公司法》并没有对涉及贷款类业务的公司进行规定;我国的《贷款通则》则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二者明显矛盾。这种定性及其矛盾反映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并直接导致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困境。

(二)“只贷不存”使资金来源不具有可持续性

“只贷不存”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吸取“农村合作基金会”非法集资的历史教训,但制度设计思路显然没有尊重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国际上,小额贷款组织业务范围一般是“贷款、储蓄、保险和汇款”等;“只贷不存”的规定使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先天不足。由于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小额贷款公司往往很快面临无钱可贷的困境。虽然相关规定指出了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三条途径,但毫无疑问,无论哪一种途径,都面临现实的筹资难题。一般贫困地区的投资人本身并不富裕,不可能不断筹集到大量资金;捐赠资金是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也限制了这些组织向商业化方向的发展。

(三)同业协作困难

由于不被承认为金融机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发生横向业务联系、开展同业协作时处处受阻。如,小额贷款公司难以获得信贷征信系统的服务,无法接入信用信息数据库来掌握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信用等级等详细资料,增加了信贷风险。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时,无法获得抵押登记部门给予金融机构的差别待遇,增加了经营成本。在申请融资时,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核准,限制了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造成各试点单位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从各省试点文件看,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区域明确限制在县域之内,这就使各地的试点各自为战,不利于吸收、累积和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小额贷款组织的管理有其自

身的规定性和历史的传承性。但从当前各地试点情况看,几乎每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人及其员工都是初次涉及这一新型金融业务,因此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自己从头摸索,不利于规范化管理和风险控制。

(五)市场定位偏离自身建立的初衷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我国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是为小企业、农户等群体提供信贷服务。但有三个方面的偏向扭转了这一定位。一是资本的外来性。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问题规定上: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低于1000万元,且必须一次足额缴纳,这实际上排除了贫困地区农村农民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能性。所以,许多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都是外来的。这些外来资本之所以敢于投资,完全是冲着《指导意见》中“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村镇银行组建审批指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改造为村镇银行”这一条。外来资本的弱点在于他们无心扎根于当地。二是管理人员的外来性。这是资本外来性决定的。外来管理人员的弱点是不熟悉当地民情,无法利用“软信息”来及时发现市场机会与信贷风险。三是缺乏服务的专业技术与经验。由于没有掌握诸如“无担保、无抵押”、联保贷款、农户信用评级贷款等国际上成熟的小额信贷专业技术,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具备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为防范信贷风险,在贷款对象选择上,无法完全按照国际小额信贷服务的模式进行运作。

(六)收入来源单一,税赋相对较重

一方面,虽然相关规定允许小额贷款公司从事贷款、中间业务、资产租赁、信用担保等业务,但受资金及人才限制,当前试点中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品种普遍单一,资金运用受限,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而且,由于我国农村项目的利润率一般都较低,因此小额贷款的利率不能定得太高。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却比较高。据世界银行估算,通常小额贷款的保本年利息率为15%~20%。降低贷款利率,小额贷款公司将无利可图;提高贷款利率,又难以找到优质的贷款投向。此外,由于其性质不属于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税赋明显比金融机构重。

(七)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尽管在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时,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措施,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没有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这表明,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为今后的经营埋下隐患。小额贷款公司面临三类风险:一是客户的信用风险,即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农村地区贷款客户面对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经营风险相对较高;而单个农户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受到自然风险等因素影响较大。二是经营风险,即经营不善造成的风险。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单笔贷款额度较大,风险过于集中;实际贷款利率超过借款人的承受能力。三是非法集资的风险。由于资金来源不畅,又缺乏退出机制,变相吸引公众存款已成为个别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的无奈选择。

三、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应及时调整相关法规,将小额贷款公司直接定义为“金融组织”,并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依据落实到相关金融法规中。因为无论从国际上小额贷款组织的兴起与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践看,小额贷款公司都是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组织。事实上,有些地方已开始做这项工作。如,浙江省政府2009年6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将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和融资活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这就扫除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一些障碍。

(二)改变“只贷不存”模式,拓宽筹资渠道

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不足的根本办法是改变“只贷不存”模式。“只贷不存”不符合国际惯例,不应成为我国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模式。短期内,应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筹资渠道。一是扩大融资比例。对运营状况良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将融资比例放宽到资本金的100%。二是增加资本金,扩大经营规模。对依法合规经营、效益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资金不足时,允许其提前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三是简化向商业银行融资的手续,择优向运作良好、管理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授信。

(三)明确主管机构,完善监管体制

在当前维持对小额贷款公司非金融机构认定的前提下,应从有利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监督机构的专业能力与力量配备。同时,要加强监督机构与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等各监管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管理优势。此外,还应注意防止行政权力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不当干预。从长期来看,一旦认定小额贷款公司为金融机构,应立刻结束这种多重管理的监管体制。

(四)营造同业协作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加深对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公司重要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让小额贷款公司享受“准金融机构”的待遇,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治理结构

监管机构要加强培训与指导,将世界先进的小额贷款组织管理理念及我国先期试点经验传授给新开办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建立适合小额贷款公司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及贷款管理制度等。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填制、有关资产的分类和拨备、小额贷款的指标考核、小额信贷组织的经营等提出原则性要求,制定统一的规范,以利于风险控制。

(六)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一是培养本土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投资者。要从有利于本土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特殊性,在注册资金、资本构成、营业场所等规定上,适当降低标准,从而降低组建成本和操作成本。二是要培养农村金融本土人才。应改变传统的人才评价观念,充分认识到小额贷款工作的特点,相信只有熟悉农村的人员才能成为优秀的农村金融人才。三是加大业务创新步伐,扩展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服务能力。要积极探索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权益质押等贷款方式的应用条件与实施办法;针对客户需要适当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估工作,以约束和激励贷款人履行还款义务,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减轻小额贷款公司税收负担

一是制定涉及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给新生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扶持。二是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按照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或介于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率向商业银行融资。三是通过财政奖补资金核销小额贷款坏账损失和补贴承贷人所承担的高额利息,促进小额信贷的商业性和扶贫性工作的协调发展。

(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为农村小额信贷提供保障。保险机构应在农村地区逐步开拓新的保险领域,设计小额信贷保险等保险产品,在小额贷款公司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时,为贷款农户提供意外伤残及意外事故保险。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二是强化贷款规模控制的内控机制建设,包括风险控制、业务操作流程等制度建设,谨慎放贷。三是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督管理,防范非法集资,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规范运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 篇2

一、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基本情况

自2009年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成立以来, 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已初具规模。据统计, 目前自治区共获开业批复的小额贷款公司108家, 处于筹建期 (获批筹建, 未申报开业) 的26家。机构覆盖全区13个地市, 注册资本42.7亿元, 平均注册资本4066万元, 其中注册在县域 (县级市) 的小额贷款公司26家, 县域覆盖率达34.2%。截止2011年9月底, 共实现收入2.04亿元, 其中利息收入1.94亿元;利润总额7111万元;缴纳税金2441万元;不良贷款余额5万元;共计提各项贷款损失准备金3903万元。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重要作用

1. 完善了金融组织体系, 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最缺的就是能够有效地给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毛细血管系统”, 而小贷公司恰恰充当了这样的“毛细血管”。两年来自治区小贷公司发展的实践表明, 小额贷款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在改善微型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有效吸引民间资本, 优化资源配置。

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大部分是当地重要的民营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有效地引导了民间借贷活动。一方面为民间资金的正常借贷提供了合法渠道, 使民间借贷趋于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民间借贷利率水平, 从而客观上促进了金融秩序的改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为民间资本提供一条新的合法投资渠道, 也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融资平台, 便于民间资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支农支小”的合理定位, 有效支持了“三农”和微小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是支持“三农”、缓解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有效途径, 全区投入运营的26家县域小额贷款公司“三农”贷款占比平均超过90%, 市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对象也基本为微小企业主, 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了当地“三农”和微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三、广西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监管

1. 用制度推动其规范发展。

自治区金融办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的政策规定与制度, 陆续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导意见》、《关于定期报送小额贷款公司报表的通知》、《关于统一小额贷款公司标识的通知》、《小额贷款公司委托贷款试点办法》、《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评级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指引》、《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2. 区市县三级联动进行监管。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 各市、县人民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 监测分析防范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 并愿意承担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防范与处置责任的, 方可在本辖区内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审批和监管均采取上下联动, 自下而上, 并按照“发展与监管相匹配”的原则, 将市、县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与其监管能力进行挂钩。

3. 在准入方面实行联合审批制度。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 所有审批事项均按照行政许可联合审批程序, 由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监局、自治区工商局、金融办选派的5位联合审批小组成员提供专业意见, 以“隔离审核独立投票, 多数同意方为通过”为原则, 严把准入关, 保证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稳步发展。

4. 建立非现场月报监管与现场检查结合的监管体系, 实行年度考核评价和差异化监管, 完善了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制度以及通报制度。

各级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工作, 每月及时、准确地报送本区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经营情况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报表报送系统也即将上线运行。2010年开始, 自治区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全区小额贷款公司的专项现场检查以及年度考核评价工作, 涉及内容包括内控情况、业务合规性、财务真实性等方面。

5. 搭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中介参与”的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

各市均成立了以金融办为主体的监管机构, 形成了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自治区和各市均在网站及报纸上, 以及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场所公布了“非法集资、发放高利贷”的投诉电话, 鼓励社会监督;成立了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协会,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在每年一次的现场检查和年度考核评级, 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年度审计工作中, 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 保证了监管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取得了较好的风险防范效果。

四、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 行业总体规模偏小。

相比全国而言, 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家数还比较少, 资本实力相对较弱, 而且发展布局不平衡, 城区较多, 县域较少。

2. 缺乏宏观指导和支持。

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基本上还处于各省自行其是的状态, 有关行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行业定位、风险防范等均急需得到国家层面的统一指导和支持。

3. 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定位尴尬。

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着发放贷款这一金融业务, 但在现行政策下却被当做普通的工商企业来对待, 无法享受国家给予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 如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试点期间的所得税减半征收, 营业税按3%征收, 国家对村镇银行的三农贷款给予2%的财政补贴;一些部门以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金融机构为由拒绝为小额贷款公司办理房产、车辆、设备等抵押手续。

4. 小额贷款公司税负较重。

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赋不按金融机构利差来征收, 而是按一般工商企业来缴纳, 小额贷款公司的税项包括25%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 合计超过30%。

5. 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运营资金严重不足。

按照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资金来源主要是资本金和不超过来自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净资本50%的融入资金。目前自治区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 大部分还是用资本金发放贷款, 普遍反映银行融资门槛过高, 融资杠杆比例太低, 这一问题已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6. 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自治区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受人员素质、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制约, 大多简单复制大银行的放贷模式, 还没有找到适合小贷特点的商业化、可持续、可复制的运作模式。

五、政策建议

1. 建议成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监管联席会。

负责制订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 拟订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监督管理制度, 指导各省级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

2. 加快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互利合作进程。

一是支持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后续资金支持;二是对融资杠杆比例实行差别化管理, 适当提高对优秀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批发贷款、代理结算等方式开展互利合作。

3. 从国家层面继续鼓励做大做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

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 建议给予小额贷款公司参照农村信用社、信用担保公司、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在财政贴息、奖励和扶持政策方面, 建议参照《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03]70号) 、《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08]100号) 、《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 (财金[2009]15号) 和《关于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金[2009]16号) 等文件, 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贷款给予贴息, 按照年度新发放小额贷款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和补贴。在抵 (质) 押登记方面,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比照金融机构为小额贷款公司办理各类担保、抵 (质) 押登记业务。

摘要:广西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经营业绩良好, 较好地发挥了金融补充作用, 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融资平台。目前, 仍然存在的问题是行业规模小、缺少宏观上的指导和支持、定位尴尬、税负较重、后续运营资金不足、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我国应成立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联席会, 指导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加快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互利合作进程;从国家层面继续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

关键词: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情况报告[R].2011-11

[2]毕春辉.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1 (12)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 篇3

摘 要 在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急剧震荡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小额贷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内需、振兴经济的切入点。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金融创新,从其试点成立至今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受到各地民营企业众星捧月般的热情追捧,小贷款公司试点在各地迅速展开。但是,与其他国家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制度化的小额信贷产业相比,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成为制约我国小贷款公司发展的瓶颈。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从法律监管主体和内容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以更好的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法律监管

一、引言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疏导、吸收民间资本,规范民间信贷,压缩地下金融生存空间,实现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的对接;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解决当前资金供求矛盾。小额贷款是一種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服务方式。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金融创新,从其试点成立至今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受到各地民营企业众星捧月般的热情追捧,小贷款公司试点在各地迅速展开。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额贷款试点公司在各地迅速展开,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牌照的争夺也异常激烈。但由于处在尝试阶段,与其他国家已逐渐形成规模化、制度化的小额信贷产业相比,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上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不足

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那么,钱从何来?银监会指出了三条路: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即最多从两个银行批发资金)。但无论哪一种途径,都面临着现实的筹资难题。

(二)小额贷款公司面临地下钱庄的竞争

对于一部分民间资本来说,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把钱贷出去,比通过地下钱庄这种方式更加安全、更有保障。与体制外的竞争对手即“地下钱庄”相比,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合法地位,央行等有关部门也为满足风险收益平衡提高了其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但能否有效取得风险补偿的效果,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面对民间信贷的高利率诱惑,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三)小额贷款公司缺少现代银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一些非金融企业组建的,对金融行业不甚了解,处理业务的经验不足,容易造成风险失衡。另外,由于其贷款对象的特殊性(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信用水平相对较低,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信贷风险会进一步放大。因此,要在笔数相对较多而信贷规模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控制信贷风险,需要支付的成本要更高些,即营运成本相对较高。

三、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法律监管层面的对策

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大发展,必须尽快完善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规,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其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业务行为。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坚持小贷款公司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商业化小额信贷是指政府对于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准入、信贷的利率、以及机构资金的来源都适当放开,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能够相对自由地确定自己的贷款利率,能够实现多渠道的资金供应。也就是说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创造足够的收入,以弥补资金成本和其他的相关成本,能够实现财务自立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试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坚持商业化、市场化的取向,以较高的利率去覆盖贷款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明确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小额信贷才能够对商业资本的注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被迅速的复制和仿效;只有商业性资本,才能在保持盈利能力和机构可持续性方面有着最充分的动力。

(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监管制度

首先,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目前,试点中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大至有以下几种:①由金融办负责监管。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③新设立独立的机构负责监管。④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目前,《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法人,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但是贷款业务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行为,小额贷款公司既然是贷款授信组织,就应当是金融机构,性质上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小额贷款性质上属于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业务就应当由银监部门统一监管。

其次,明确监管内容。在修改《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意见》时,明确规定监管机构的职责,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合义务,是现阶段完善小额贷款法律制度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按照《公司法》及《破产法》的有关要求,对小额贷款公司关闭撤销、清算事宜进行一定的监管。同时建立风险救助制度,具体包括风险救助的条件、救助原则、救助方式等,以保障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扶贫的性质,但是我们应该更注重它自身的独立性,地方政府不应对其过度的干预,甚至由于政绩等原因而强制其开展哪些业务和不开展哪些业务。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制,进而推动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绍瑞.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与挑战.中国金融.2006(14).

[2]刘维红.农村推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金融.2008.2.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 篇4

2011-7-12

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比2009年末增加606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4.6亿元。内蒙古自治区在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方面遥遥领先,小额贷款公司达到249家。浙江省和江苏省在贷款余额上占据优势,贷款余额分别达243.86亿元、181.4亿元,位居前两位,内蒙古则以161.5亿元名列第三。作为一种服务于“三农”的新型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对于规范民间融资、缓解农民贷款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引导农村金融创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在《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引导、扶持下设立并运营的,其政策性、过渡性特点非常明显,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法律规范也还不健全,从而导致其运营中的困难局面,比如定位问题、监管主体问题、“只贷不存”问题等,导致其难以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定位模糊,法律监管出现空白

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是提供贷款,其实际上是一种银行信用,这一点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大区别,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并不完全适用《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又不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其行为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范。这种两不管的现象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不利于其经营业务的发展。

根据《指导意见》规定,凡是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域范同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一规定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而是将监管的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实际工作中,由于县一级的银监局办事处已撤销,当前具体的监管任务一般由各试点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合设立的管理办公室执行,而这种管理办公室一般是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临时机构,导致监管流于形式。同时,现行由当地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的操作方式,法律依据不足,监管界限不明确,在监管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资金来源的持续性问题

《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人资金,且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但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及时到位的资金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公司靠从银行“批发”贷款,再以高利率贷放出去,利差是公司的唯一盈利来源。小额贷款公司的“只贷不存”模式,不能拆借,不能委托,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在运作。由于贷款不能短期内收回,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有时还需要过多的留存股东权益以备发展,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股东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正如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我国一次演讲中所强调的,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既存又贷,否则等于砍断了它的一条腿。

(三)缺乏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虽然挂牌经营金融服务,但却没有取得合法的金融许可证,作为一般企业又受到国家多方面的管制。尤其是在税收政策方面,受“金融保险业”和“一般性企业”税务制度的双重管制。一方面,因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且按规定金融机构营业税减半(2.5%),而小额贷款公司属于非金融机构,要全额上税,综合税率超过5%;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25%,公司的股东还必须缴纳2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加上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公司每年税务负担相当之重。与此同时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所以越来越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变相成为了高利贷的一种合法形式,高额的利率回报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唯一动力,在支持三农的目标实现上微不足道甚至是背道而驰。综合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前途令人堪忧。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模式分析

(一)改制成村镇银行

正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所具有的特殊发展困难,很多小贷公司设立之初就目标明确,希望通过这一跳板,有朝一日成为一家正规银行。《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村镇银行组建审批指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范改造为村镇银行。”

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村镇银行组建审批指引》,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是:持续营业3年以上,清产核资后无亏损挂账,且最近两个会计年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已足额计提呆账准备,其中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以上,为体现支农和服务当地经济,小额贷款公司资产应以贷款为主,最近4季度末的贷款余额占总资产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75%,且贷款全部投放在县域,最近4个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均不低60%等。这项举措可以使小额贷款公司成为金融界的“正规军”,拥有更加全面和完善的金融服务,扩展盈利的渠道,但同时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容易改变民营控股地位,失去原有业务发展优势。

(二)发展成民营银行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民营银行具有产权清晰、委托代理的治理结构,其激励机制灵活、商业化突出,在信息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转型为民营银行能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一系列问题。首先以民营银行为发展模式,贷款公司就能够取得合法的金融机构地位,可以吸收存款,解决目前资金来源紧缺的问题。其次转变成民营银行,银监会对其进行监管无可厚非,同时也摆脱改造成村镇银行时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的股权控制问题。另外,合法的金融机构身份能够激发民间投资者的热情,增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力。

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最大优势是不受政府的干预,机制灵活。但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外部良好的经济环境、健全的监管机制以及完善的信用体系。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民营银行的发展步伐仍然十分缓慢,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在没有破除自身运作机制、风险防范不足的基础上,没有专业技能人才的支持,企图一跃成为民营银行更是难上加难。其次,改制成民营银行有可能会导致偏离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初衷。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政策意图就是全力助推“三农”和县域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改制成民营银行后,由于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在拥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之后,有可能使得民营银行偏离农村金融市场和中小型企业,转而以城市和大中型企业为主要贷款对象。

(三)自我制度更新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发展模式实质上都是要取代小额贷款公司的存在,其虽不失为一种制度选择,但从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自我制度更新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成功的。从金融市场的多元走向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必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

1.准确定位。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解除阻碍其长期发展的枷锁。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抓紧研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立法问题,提高立法层次。结合我国国情,建议国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法》、《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2.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对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允许其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吸收社会存款;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坏账准备金等,在成立初期可以按央行公布的标准适当降低;对于发放给贫困农户的低息贷款国家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允许申请央行再贷款、提供与其他商业银行同等的征信和支付结算体系等各种服务;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规范其内部管理等。

另外,要在制度政策上防止出现重视国有金融机构,轻视甚至歧视小额贷款公司的做法,要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对中西部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监管部门

要将小额贷款公司支农业务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结合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农户联保贷款、农业产业链互助担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增加支农信贷投放,大力改善支农服务,支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壮大小额贷款公司实力。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后续资金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目前扩大资金来源的思路大致有二三条:第一,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放宽一些经营情况良好、内控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人资金的比例。可根据其具体经营情况,允许其融入资金不超过其自有资本1.5~3倍,增强其放贷能力,解决其造血功能。同时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第二,探索建立大型银行与县域法人银行的资金批发运用机制。由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小额贷款再融资基金,将资金“批发”给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则充当零售商,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重点解决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需求问题。第三,与外资合作。许多外资机构对于中国农村金融这片广阔的市场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身份不明确,政策不明朗制约了这方面的合作,希望央行尽快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定位和法律地位,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加强业务监管,确保稳健发展。一是银监会要严格按照资本约束、风险为本监管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慎监管,尤其是针对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探索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技术和方法。二是加快构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互助组织等机构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体制,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谁处置风险”的原则,明确由省或地市人民政府对其承担风险处置责任和实施非审慎监管,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制定试点政策、明确发展规划、开展动态监测、引导服务方向和防止系统风险。三是监管部门要督促小额贷款公司明确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支农服务目标和质量的考核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支农贷款发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偏离市场定位的行为,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四是要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建立与其业务性质、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根据业务需要督促其建立相关业务管理机构,确保主要风险指标达到监管要求。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协调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如实披露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信息,以确保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运行。

小额贷款发展进步 篇5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第二阶段始于1998年。1999~2000年,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对小微企业、农民个体户等微型主体的放贷问题。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出台文件,明确由国家正规金融机构承担相关贷款,主要是两个贷款项目:一是个人信用贷款,二是联保贷款。这两项贷款最多的时候,大概覆盖了8000万农户,约占2.4亿农户的三分之一,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在1998~2005年,国家正规金融机构开始介入微型金融,这具有特殊意义,其中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业发展银行也有一部分,但是比重很少。

普惠金融是微型金融的延伸。在2005年联合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100多个专家讨论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的理念就是让更多的人去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机会和便利。这种理念怎么落实到实践上,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贷行业发展迅速比较2012年、2013年的数据,小贷行业整体有了显著的发展,各项数据在去年均实现了20%~40%的增长。公司数量在一年中增加了1759家,同比增长28.93%;贷款余额较前年的5921.03亿元新增了2270.24亿元,同比增长38.34%;实收资本达到了7133.3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986.42亿元,同比增长38.59%;从业人数也有大幅提高,从2012年的70343名上升至95136名,同比增长35.25%。相较本土小贷公司,外资小贷公司内部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其在小贷市场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外资小贷公司的产品也更直接贴近小微企业与个人消费者。

普惠金融是微型金融的延伸。在2005年联合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100多个专家讨论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的理念就是让更多的人去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机会和便利。这种理念怎么落实到实践上,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江苏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调查 篇6

作者:李扬 文章来源:论文网 点击数:426 更新时间:2011-2-27 13:57:

52摘 要: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情况整体良好,支持“三农”的作用初步显现,但仍存在资金来源缺乏、风险机制手段有限以及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关键词: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2-0061-04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充分性,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底制订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农村金融服务,2008年5月4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允许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07年11月,江苏省通过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全面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本文对试点以来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并选取淮安市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针对试点中的问题提出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与运行特征

1.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8月,江苏全省已有13个市104个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获准参加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7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获准开业,其中,苏南地区28家,苏中地区22家,苏北地区25家;另外,还有34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获准筹建。已开业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在74.59亿元左右,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每家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注册资本分别为15828.57万元、7518.18万元和5490.72万元,均高于江苏省发布的试点《意见》中规定的苏南地区5000万元、苏中地区3000万元、苏北地区2000万元的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资金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注册资本金达到9944.90万元。截至2009年8月,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为59.2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近10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225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04%。累计从银行融入外部资金2.6亿元,占贷款余额的4.4%。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地域特征来看,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注册资本占比分别为59.42%、22.18%和18.40%;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64.05%、20.23%和15.71%,各区域的贷款余额分布基本与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数额分布情况相匹配。

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资金。从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融入的银行资金来看,共从银行融入资金26050万元,占注册资本金总额的3.49%,远未达到50%的限额,且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

为了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优先投向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农户和小企业等弱势部门,江苏省在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不得低于80%;同时,严格控制了大额放贷,对单笔贷款额度进行了限制:单户贷款的最高余额不超过资本金的10%,单户小额贷款(标准分别为:苏南50万元以下、苏中

30万元以下、苏北20万元以下)的余额之和占全部贷款总量的比重不低于70%。从实际的试点运行情况来看,90%以上的贷款均投向了“三农”领域。从贷款结构来看,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中自然人、小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35.67%、40.76%,其余的贷款主要投向了农村中的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新型的农村经济主体。小额贷款公司绩效评价的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平均贷款规模,反映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覆盖的深度,自然人贷款的平均贷款额度地域间的分布分别为35.66万元、24.88万元和12.97万元,均符合规定的小额贷款的标准;单笔小企业贷款的平均规模分别为194.04万元、86.79万元和64.30万元,相比而言,小企业贷款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大,超出了规定的单户小额贷款的上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小额贷款公司商业化可持续的目标与“小额、分散”的指导原则之间的矛盾。江苏省试点意见中没有对自然人贷款和企业贷款单笔限额进行区分,企业贷款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当区别于自然人贷款。

2.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特征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试点,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特征主要表现为:

(1)股东经济实力较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高。江苏省在最初设计试点工作制度时明确提出,必须通过社会招标方式,引导真正有实力、有责任的企业投资农村小贷公司,最终吸引了江苏省内多家知名企业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注册资本金接近1亿元。从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管层的政治背景和从业经验中我们发现,在75家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中,有多位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股东的金融业从业时间较长,80%以上的总经理和50%以上的员工来自于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超过70%;信贷员也具备基层银行和农信社的工作经验。

(2)小额贷款公司覆盖面较广,支持“三农”的作用逐步显现。目前,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地区已基本覆盖全省有乡镇的县(市、区)。据江苏省金融办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三项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为51%,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39.3%。已开业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到位和贷款投放速度不断加快,有力支持了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如东海水晶之都小额贷款公司95%以上的贷款都是单笔2万元左右的小额贷款,贷款覆盖全县各个乡镇。

(3)降低贷款交易成本,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区域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简化贷款程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并积极创新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在贷款程序上要求“随时接单,两天审结,三天放贷”,部门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甚至能够在申请贷款的当天完成贷款审批手续。吴江鲈乡小额贷款公司针对农户缺少固定资产作抵押来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开发了针对种养殖农户的联保贷款以及与商会合作的企业间联保贷款,互相担保以降低贷款风险;淮安市恒丰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区域农业经济特点,创新了多种金融产品,包括财政支农资金垫付性贷款、小额循环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等;泰州高港三泰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探索仓单质押贷款,与当地仓储企业合作,支持加工企业收购粮棉。

(4)财政扶持力度大。江苏省于2009年7月制定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六项奖补”财政扶持政策,包括按小额贷款公司到位注册资本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服务业务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按50%比例给予奖励;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的新增额度,按2%比例给予风险补偿;对小额贷款公司按其涉农担保月均余额的2%给予风险补偿;小额贷款公司发放农民创业贷款的,对其新增贷款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奖励;小额贷款公司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的,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奖励。建立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有效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2009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获得财政奖补资金4519万元,占全省奖补资金总额的9.27%。

二、样本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评价

1.样本小额贷款公司概况

本文所选样本小额贷款公司是淮安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28日,是由企业法人、自然人投资设立,经营小额贷款、担保等业务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8000万,实收资本金2500万。

(1)贷款呈现短期、小额的特征。目前主要的贷款对象是淮阴区辖内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乡镇微小企业,提供担保以及从事经省主管部门审批的其他业务。贷款额度根据规定,单户贷款最多不得超过实收资本的2%,目前该小额贷款公司最高额度的贷款为100万,最低的仅为5000元,平均贷款额度为18.5万。截至2009年12月,无不良贷款发生。主要的贷款品种包括:财政支农资金垫付性贷款、小额循环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等。贷款用途主要为流动资金贷款、生产资料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固定资产贷款较少,以短期流动贷款、临时性资金周转等短期和超短期贷款为主;贷款期限分为1-3个月、4-6个月以及半年到一年期的贷款三种,截至2009年12月,3个月以下的贷款余额为20万元,4-6个月的贷款余额为614万元,半年期到一年期的贷款余额为1785.7万元,没有超过1年期的贷款。

(2)贷款定价机制灵活。贷款利率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情况、资金状况、贷款期限、抵押品或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利率,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同时参考该地区农村信用社利率水平综合确定。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保证、抵押、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占贷款余额的58.35%。目前利率定价为半年期以下贷款9.9‰,半年期至一年的贷款为11.4‰,信用贷款的利率为12.6‰。

(3)贷款整体运

本论文转载于易起论文网:

行较好,资金需求旺盛。2009年12月,贷款余额为2420万元,基本无闲置资金,发放贷款160笔,逾期贷款为32万元,目前仍无不良贷款产生。同时,已向本市中国银行申请融入注册资本金的50%资金。由此可见,市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需求旺盛。

(4)支持“三农”的作用初步显现。截至2009年底,样本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81%用于支持“三农”领域,农业贷款(含企业和个人)中种植业贷款占43.1%,养殖业贷款占36.9%,有力地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样本小额贷款公司能够积极开展与农村信用社的互联合作,利用农村信用社广泛的基层网点优势,在农村信用社建立贷款账户,通过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发放和回收贷款,能够同时降低小额贷款公司和客户的交易成本。

2.样本小额贷款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样本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来源、风险控制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均出现比较典型和普遍的问题。

(1)后续资金来源不足。只贷不存是小额贷款公司恪守的底线,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有三个途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家银行的融入资金。但无论哪一种途径,都面临着现实的筹资难题。笔者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股东的资金实力是有限的,很难满足贷款业务迅速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以普通企业的身份从二级金融市场融入资金,而委托资金的回报率要求较高,这就增加了其经营成本,从银行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0%,融入资金太少,可能难以满足未来不断增加的需求。小额贷款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瓶颈。预计到2010年8月,样本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8000万元将全部到账,但是注册金本金贷

出后向商业银行融资的申请手续仍在办理之中,后续资金问题仍存在疑问。

(2)风险控制手段受限,导致其成本较高。小额贷款公司面对的客户分散于众多行业、行业差异较大;同时,客户规模普遍偏小,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以微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为主,企业信息缺乏,客户经济信息资料不全,提供的财务报表可信度和参考价值不高,同时其无法获得央行征信数据库的支持加重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钱水土等,2009),最终导致其外部风险控制手段有限。同时,目前的贷款仍以个人担保贷款为主,占贷款余额的58.35%,贷款经营风险较大。同时,由于贷款小额、分散的特征,带来了企业运行的高交易成本。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人员都是原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从事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习惯于银行体系的贷款发放模式,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和银行机构的放贷在额度、期限、利率水平、用途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信贷人员通常并不十分擅长于小额、短期贷款的风险控制,因此贷款时相对较为保守,“惜贷”。小额贷款面临着可控制的风险与实际面对的风险不匹配的矛盾和困境。

(3)市场定位问题。江苏全省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的农户和企业贷款平均额度为23.00万元和143.87万元,样本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贷款额度为18.5万元。尽管江苏省在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意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以及贷款额度均进行了规定,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仍瞄准大额贷款,以降低其运行成本。真正意义上的农户贷款应当在2万元以下(茅于轼,2008),尽管江苏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但是苏北地区平均贷款额度高达12.97万元还是反映出其商业化倾向下偏好大额贷款的现实。如果不通过更为详尽严格的规定或者有效的激励措施来约束、激励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小额贷款公司能否真正定位于支持“三农”仍存疑,未来很有可能会逐步偏离政策目标。

三、未来促进江苏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可以从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资本金50%的资金,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一些融资需求旺盛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仍面临资金来源的约束。国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最高达到资本金的8倍,而我们的规定是不能超过资本金的50%,仅仅为0.5倍。未来的政策选择可以是放监管权力,采取灵活政策,对经营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增加外部融资比例,适当将该比例放宽至100%、200%,并将其外部融资的对象由商业银行逐步转变为一些大型的企业,如果经营良好,最终可以转变为村镇银行,向公众和个人融资。

2.完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补偿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完善个人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并将该系统通过一定的路径向小额贷款各自开放,使得其能够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贷款违约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建立内部的风险甄别和控制机制;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地方财政根据损失贷款的情况可以按比例共同承担。

3.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体系

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和支持小额贷款批发银行等方式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通过成立相应的批发贷款担保基金,与小额贷款公司共同承担批发贷款的风险,通过减免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税、所得税等方式增加小额贷款机构的盈利。为了培养小额贷款公司专门人才,政府可以牵头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人才培训机构或委托职业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员工业务素质培训,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机

制。□

论文网

参考文献: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 篇7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外部环境欠佳

1. 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

目前, 国家和江苏省均未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因此, 在小贷公司的设立、运营、变更、终止以及监管等方面还无法可依。各参与者无法从法律层面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参与者之间不能形成受法律约束的制约和促进关系, 监管部门对其监管也难以把握, 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2. 政策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准入门槛较高。江苏省规定, 苏南、苏中、苏北小贷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分别为5 000万元、3 000万元、2 000万元。但宿迁市已设立的30家小贷公司平均登记注册资本金近亿元, 实际上限制了许多民间资本进入。二是转制、升级条件苛刻。按照规定, 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引进银行作为发起人或最大股东。但银行为避免同业竞争, 参股意愿不强, 发起动力不足。三是未将其纳入征信系统。小贷公司长期游离于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之外, 难避经营风险。

3. 外部监管乏力。

《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监管机构、职责、内容及措施, 构建由地方政府负全职、金融办具体负责, 协调工商、财政、税务、人行、银监局、大额债权人、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履行外部监管职责, 为小贷公司的风险管控提供帮助。但实际上, 小贷公司外部监管现状不尽如人意, 有效监管缺失严重:一是金融办编制紧张, 待遇不高, 难以吸引到优秀监管人员;二是工商、财政等部门很难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大额债权人缺乏专业监管能力;四是金融机构若未对其融资, 则无监管动力;五是尚未成立行业协会。此外, 外部监管还存在重形式、轻实质, 重准入监管、轻日常监管, 重非现场监管、轻现场监管等问题。

(二) 自身问题不容忽视

1. 资金“短板”顽疾无医。

根据规定, “只贷不存”小贷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三个:一是资本金, 二是捐赠资金, 三是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首先, 由于仍处试点阶段, 资金回报率不高, 股东仍持观望态度, 鲜有追加资本金。其次, 缺少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难以获得社会捐赠资金。最后, 小贷公司与当地银行机构属同业竞争关系, 缺少共同利益驱动, 很难获得融资。因此, 在规定的融资渠道不畅情况下, 又缺乏足够的后续资金投入, 不少小贷公司开业不久便将可贷资金发放完毕, 陷入“就差钱”的尴尬境地, 只能无耐地关门谢客。

2. 人才“瓶颈”难以突破。

小贷公司设立条件要求, 应该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员工, 而核心员工还应具有良好的金融从业经验。但实际上, 小贷公司人才问题非常突出。主要原因有:一是知农、懂农的优秀金融人才寥若晨星。二是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令人望而却步。三是无力提供有竞争性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规划, 一方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另一方面核心员工流失严重。

3. 非合规经营问题频出。

一是优惠政策落实存在问题。为了扶持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曾出台“六项奖补”等系列优惠政策。但一些小贷公司加盟动机不纯, “挂羊头, 卖狗肉”, 经营偏离“涉农”方向, 且金额较大。但在申领奖补时, 巧立名目获取不菲的政策补贴。二是贷款集中度较高。按规定, 小贷公司应坚持“小额、分散”原则, 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 单户2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占比不低于70%。从笔者随机抽查的8家公司实际情况看, 部分公司未达到这些要求, 还对关联企业和主要股东放贷。三是经营处所近城远乡。按规定, 小贷公司应设在乡镇及以下行政区域。但宿迁市30家小贷公司, 仅有1家落户农村乡镇。四是存在违规收费情况。个别小贷公司在收取贷款利息之外, 还按贷款额1%收取手续费。

(三) 同业比较优势缺乏

小贷公司金融创新明显不足, 缺乏同业比较优势。政府推动小贷公司试点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小额、便捷、灵活、优惠”的信贷业务特色, 开发适合特殊信贷管理技术, 为那些被排斥于正规金融之外的客户提供服务。但目前宿迁市小贷公司同正规金融机构比较, 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并没有显著突破, 担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9%以上, 其中保证贷款, 也设有较为苛刻的保证人条件, 即仅限于公务员、金融从业人员、教师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此外, 小贷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单一, 贷款额度和农民需求不匹配, 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同步, 且过于固定。

二、对策及建议

(一)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 完善配套法律, 明确合法地位。

尽快出台针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全国或地方性法律法规, 以明确其法律地位, 规范其经营宗旨、业务活动范围、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设立、变更、解散与清算等基本内容, 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制定统一的小贷组织的机构年检、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制度, 开发运行统一的业务系统软件, 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促进其规范发展。

2. 进一步放松政策条件。

一是逐步降低准入门槛, 扩大试点范围, 有节奏地实现小贷公司跨越式发展。二是适当降低转制、升级条件, 允许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合规经营程度高的小贷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升级为村镇银行。三是尽快推进小贷公司加入征信系统, 前筑风险防线。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并切实落到实处。在“六项奖补”基础上, 制定一套以服务为主、补贴为辅的制度性帮扶政策体系, 比如给予一定的减免税, 或对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产生的呆坏 (账) , 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五是支持并促进小贷公司加强对外宣传, 提高社会知晓度。

3. 构建有效监管体系。

首先, 在明确金融办部门和人员监管责任的前提下, 配齐合格的监管人员, 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其次, 出台配套措施, 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管, 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严格防范风险隐患。打击吸收或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高利放贷、账外经营、暴力收贷等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举报制度, 开展现场检查, 确保农村小贷公司管理严格、经营规范。再次, 财政、工商和人行、银监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小贷公司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形成监管合力。最后, 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在融资、信贷和结算等方面加强与农村小贷公司的协作与配合, 实现互利互惠,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管。对大额债权人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其专业的监管能力。积极组建行业协会, 促进行业自律。

(二) 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1. 有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调整小贷公司资金来源偏窄的规定, 形成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追加机制。一是发挥财政、人行支农再贷款、保险资金等杠杆作用, 建立小额贷款专项扶持基金, 对信贷支持效果好、内部运作规范的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促进建立与银行机构的全面合作机制, 推行资金托管制度。凡坚持服务三农、合规经营、风险控制好、利率水平合理的小贷公司, 可以考虑降低要求, 融资比例可达资本金的100%。三是增大大额定向借款 (以股东借款为主) 和同业资金调剂拆借规模。四是允许吸收个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委托资金, 发放委托贷款。

2. 加强股东和经营团队建设。

认真执行通过招投标优选股东的制度, 并加强对股东的经常性培训、教育和管理, 引导股东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战略投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善于找准定位、制定战略和把握方向, 引领农村小贷公司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农村小贷公司加强经营团队建设, 用有竞争性的待遇吸引有优秀金融人才。并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解决核心员工流失问题。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勇担社会责任, 志愿服务三农, 并能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懂信贷、会管理、善经营的小贷公司员工队伍。

3. 强化合规经营管理。

完善各项内、外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 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坚持经营处所以农村乡镇为主, 方便农户、中小企业办理业务。同时加强日常监管, 严格补贴审核, 严肃查处“挂羊头, 卖狗肉”, 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严格贷款集中度管理, 坚持“小额、分散”原则, 防范风险隐患。坚决打击农村小贷公司吸收或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高利放贷、账外经营、暴力收贷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 建立举报制度, 开展现场检查, 确保农村小贷公司管理严格、经营规范。

(三) 突出同业比较优势

小贷公司要明晰市场定位, 突出信贷业务特色, 增强核心竞争力, 做优、做强、做大主营业务。建立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 兼顾利润最大化和客户承受能力, 巩固自己的客户群。权衡贷款风险与收益, 尽可能淡化担保, 努力形成独特的贷款经营和管理形式。此外, 鼓励小贷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拓宽收入渠道。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外包和贷款担保等服务, 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等,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Z] (苏政办发[2009]32号) .

[2]于博文.关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2) :57-58.

[3]姜伟.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09, (2) :43-44.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 篇8

【关键词】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问题

一、引言

小额担保贷款是为我国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再就业所出台的政策性业务,在出台后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在社会形势的变化下,该项工作在开展中也陆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其在新社会形势下也能够发挥作用,就需要能够做好管理模式的积极创新。

二、小额担保贷款模式创新

1.加强部门协调

在工作开展中,要做好不同部门的协调,对于各级财政、金融以及劳动保障部门,要对现有协调机制进行积极的完善,在各部门加强沟通的情况下形成合力。对于不同担保机构,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需要能够财政以及金融部门进行协调,对小贷联席会议作用充分发挥。在做好日常工作遇到问题、困难研究解决的同时对工作主动性进行提升:第一,银行方面。不能因借口风险规避而减少或者拒绝贷款发放,对于银行以及担保机构,可以按照2:8的比例对贷款风险进行共同承担。具体方式上,可以提出以存款带动贷款的方案,即政府向承办银行对财政性存款进行增加、承办银行承诺对一定比例的小额贷款进行发放,以财政存款派生贷款收益对银行小贷发放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对银行方利益进行考虑的同时对小贷的发放范围进行了保证;第二,劳动部门方面,也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当中,即将小贷工作同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将信用意识同创业辅导相结合,以此帮助担保以及银行机构能够把好审批关;第三,小贷基层单位如社区、担保公司以及街道等,更是对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需要对社会、街道以及区县小贷网络进行积极完善,在对各自职责做好明确的同时做好工作环节把握。

2.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

就我国目前形势看来,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创业的促进对就业进行带动,对于我国整体就业压力的缓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各国家经验看来,鼓励劳动者以自主创业的方式对就业压力进行缓解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为了鼓励有更多的人员能够参与到创业培训当中,则可以对更多的优惠措施进行应用,如对于在社区内参加创业培训、完成创业计划书人员申请小贷等,担保机构可以对反担保进行免除。大学生创业项目方面,在经过细致考察各项要求符合后,则可以对信用贷款进行发放。

3.营造信用环境

信用是开展小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对良好的信用环境进行营造,则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对通过小贷自主创业,具有较好信誉且获得一定成效的失业人员,应当及时进行奖励与表彰,并给予其一定的优惠以及鼓励政策继续加强扶持工作;第二,建立小贷用户档案,通过该种方式对个人信用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对于存在恶意拖欠情况的人员,要对其信用情况进行披露,并在失业证、低保、工商年检等方面进行暂时性冻结,直至其对全部贷款归还为止。

4.人性化还款方式

对于大多数失业人员来说,其所从事的都是微利项目,不仅投资回收期长、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小,即使其有还款方面的意愿,要想对贷款进行一次性的還清,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此种情况,就需要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对还款方式进行设计:如果其条件能够满足展期要求,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展期办理;如果条件不能够符合展期条件、且目前难以一次性还款,则可以按照分期的方式还款,超出利息部分自己负担。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失业人员的还款压力进行减轻,不会对其经营项目产生过大的影响,且在担保机构工作安全以及积极性方面也具有有效的提升。

5.加强司法部门支持

对于担保机构在小额担保贷款代偿后的追偿工作中,将面临着诉讼、律师以及执行等多种复杂法律程序,不仅对于担保机构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负担,其也将因此严重影响到工作精力。为了能够提升追偿工作开展效率、对担保公司费用进行减少,则可以由政府出面同法院进行沟通,其具体操作方式有:第一,以政府指令方式对其部分诉讼、执行以及律师费用进行减免;第二,以支付令的方式对诉讼流程进行代替,对担保机构同当地法院的联动机制进行建立。如果案件符合诉讼条件,则不需要对律师进行聘请,法院将直接按照支付令的方式对欠款追讨进行执行,对于担保机构来说,仅仅需要对基本的执行费进行承担即可。在该种情况下,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追偿效果,对于担保机构的精力、经费压力也是较大的减轻。而对于下岗失业人员也不会对其形成新的债务负担。

三、结束语

小额担保贷款是现今我国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方式。在上文中,我们对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能够把握重点,以科学创新方式的应用更好的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琴,赵丙奇.中小企业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控制研究——基于次序贷款与非次序贷款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02):144-145.

[2]张世俭.对就业中小额担保贷款的思考[J].职业.2015(34):277-279.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寓言故事素材下一篇:元宵节给家人经典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