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共8篇)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篇1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2007-02-06 12:27:0

5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一、第三方物流业务风险概述

现代物流企业在攫取“第三利润源泉”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根据风险管理的理论,现代物流风险可谓是体系庞大、纷繁复杂,它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纯粹风险,还包括责任风险、客户流失风险、合同风险、诉讼风险、投融资风险、财务流动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各个方面。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领导者科学地决策,如何避免风险是摆在现代物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鉴于客户流失风险、合同风险、诉讼风险、投融资风险、财务流动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一般性,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将风险的概念仅仅界定为与物流业务运营密切相联系的纯粹风险,即货物的灭损和对第三人承担的法律赔偿责任两个部分。

一般而言,现代物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托运人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

货物灭损带来的赔偿风险——对物流安全性的挑战

包括货物的灭失和损害。可能发生的环节主要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配送环节。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客观因素,也可能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不可抗力、火灾、运输工具出险等,主观因素主要有野蛮装卸、偷盗等。

延时配送带来的责任风险——对物流及时性的挑战

在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往往导致客户索赔。从实践中看,客户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

就是说,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是违约赔偿责任。

错发错运带来的责任风险——对物流准确性的挑战

有些时候,物流企业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拨路径发生错误,致使货物错发错运,由此给客户带来损失。一般而言,错发错运往往是由于手工制单字迹模糊、信息系统程序出错、操作人员马虎等原因造成的。由此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属于法律上的侵权责任。但同时,物流服务协议中往往还约定有“准确配送条款”,因此客户也可以依据该条款的约定提出索赔。此时便存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得享有提起侵权责任之诉或违约责任之诉的选择权。

(二)与分包商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

传递性风险

传递性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通过分包协议把全部风险有效传递

给分包商的风险。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协议规定赔偿责任限额为每件元,但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分包商签订的协议却规定赔偿责任限额为每件元,差额部分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买单。在这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分包环节造成的货损并没有过错,但依据合同不得不承担差额部分的赔偿责任。由于目前铁路、民航、邮政普遍服务等公用企业对赔偿责任限额普遍规定较低,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由公用企业部门分包时将面临着不能有效传递的风险。

诈骗风险

资质差的分包商,尤其是一些缺乏诚实信用的个体户运输业者配载货物后,有时会发生因诈骗而致货物失踪的风险。

(三)与社会公众之间可能产生的责任风险

环境污染风险

第三方物流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声等。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风险

运输司机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其民事责任应该由其所属的物流企业承担。

危险品泄漏风险

危险品物流有泄漏的风险,随时会给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这一点值得从事危险品物流的企业警惕。

二、第三方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兼谈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

面临风险的猖狂和索赔的烦恼,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如何做到“不再更多地依赖上帝的安排”呢?对风险的态度是偏好还是厌恶?是自留还是转嫁呢?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一方面体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另

一方面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因此,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就得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

也许从一开始物流业对保险业便寄托了太多的渴望,因此物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保险公司应该按照物流公司的需求,量身定做一个对口的保险产品来转嫁第三方物流运营中的所有风险。然而遗憾的是,保险业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大可能提供一个万能产品来保障物流运营中的所有风险。道理很简单,作为商业化运营的保险公司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对于一些不可保风险,保险公司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不可保风险,物流企业应该努力寻求其他的风险规避手段。

以下笔者将结合风险管理模型,来具体分析物流业务风险中哪些属于可保风险,哪些属于不可保风险,进而给出若干不同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般而言,风险的估算要参考两个

指数,即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损失的概率越高,造成损失的程度越严重,风险也就越大。企业应该系统研究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入手,前者包括放弃和管理,后者包括自留和转嫁(即保险)。

具体防范对策按照企业的风险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风险最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很少发生。如某物流公司每天按照固定的路线为某超市供货,由于公司没有充分预计到高考时可能造成的车辆拥堵和临时交通管制,结果高考当天发生配送延误达个小时,按照合同约定应向超市赔偿单票物流费用的违约金。一般来说,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因此这种类型的风险不具有保险的经济性。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风险自

留的方式。所谓风险自留,就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风险。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

风险较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但造成的损失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大事不犯”说明损失一般不会太大,“小事不断”则说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现实中,恰恰这种类型的风险让物流公司颇感头痛。

由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保险公司便有可能无利可图,实践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提供这种类型的保险。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小,因此物流公司自留风险成为可能。另外,即便一些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其费率必定是昂贵的。因此,购买保险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公司也只有通过自留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实践中,因为野蛮装卸、内部人偷盗等行为导致的货物损失风险就属于

这种类型。

虽然这种类型风险造成的单次损失并不大,但较高的发生概率造成的累计损失足够物流公司难以承受,因此物流公司陷入了两难困境。很多物流公司抱怨保险公司提供这种类型保险时索要了过高的保险费率,而保险公司却又抱怨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差、发生风险多导致其无利可图。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抱怨,根源在于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从风险筹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风险是一个客观现象,保险能够分散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的损失,但不能从源头上制止风险的发生。这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风险,大多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笔者建议这种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是:管理加自留,即首先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最小型,然后通过自留的

方式规避风险。

风险较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很大。

这是传统保险可以承保的风险类型。由于发生的概率很低,保险便具有了可行性;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大,成就了保险的必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威胁。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足以让物流公司倾家荡产。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有效分散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笔者认为,对于较大类型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保险的策略予以转嫁。

风险最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不会发生。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道路状况不良、天气环境恶劣、司机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承运一批价值连城的玻璃制艺术品时所面临的风险就属于这种

类型。此时,理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会采取放弃的方法来应对风险。放弃不失为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其机会成本却是可能获得的高额收益。另外,放弃固然可以避免一些风险,但难免又会遇到其他风险。可以说,放弃仅仅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当放弃的机会成本足够高时,物流企业总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降低货物发生损失的概率。如前例,选择空运、高价雇佣一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或者给玻璃艺术品进行安全包装等,这些管理方法足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策略是管理加保险,即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较大型,然后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三、发展物流保险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保险公司还没有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保

险产品供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物流业的人士必须清楚地看到,实践中保险公司参与物流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配套的地方,这需要物流业和保险业双方共同的努力。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物流保险还需要相关部门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不断创新保险产品

传统保险产品体系中均有货物运输保险、仓储保险等,但相对独立的保险产品割裂了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背道而驰。比如,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多次办理保险手续意味着多次的保险谈判、保单缮制、费用支付等。程序的复杂既延长了物流活动的时间,又增加了多环节保险的费用,给托运人带来不便。

有鉴于此,我国深圳等地一些保险分公司早在年就开始积极探讨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保险方案。比如,这些方案将

保险责任起讫期间延长为“门到门”条款,把货物运输保险和短暂仓储保险打包后低价出售等。这些方案的推出是对现代物流保险的有益尝试。××年,全国最大的非寿险公众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在保险业内率先推出《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全国性总颁条款,从而部分地满足了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需要。

努力开拓责任保险市场

物流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之一种,其大力推广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由于我国缺乏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法律环境,加上目前我国责任保险承保利润不高等现状,近年来全国责任保险业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迹象。据统计,××年责任险同比负增长高达。因此,推广物流责任保险,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这个大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各大保险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责任保险产品,才能做大做强责任保险业务。届时,物流

责任保险水涨船高,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提高彼此互相信任的程度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物流业与保险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的发展。举例来说,保险公司担心物流公司统保时不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量申报,导致不足额收取保费;一旦出险,物流公司事后填单骗取保险金。因此,《物流责任保险》条款采取按照物流公司当期实际发生的营业收入计收保费的方式。另外,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往往需要物流公司提供与客户签订的物流协议,在理赔时还需要物流公司提供货物的价值,甚至包括出厂价值、销售价值等。然而,物流协议和货物价值往往构成了客户的商业秘密,物流公司一般不愿意或根本就不能够向保险公司提供。因此,笔者认为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当前环境下可资借鉴的物流保险若干建议

鉴于物流保险发展的滞后性,笔者针对本文第一部分谈到的物流风险,结合第二部分对风险类型的探讨,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现行保险产品体系为基础,试着给出一些可行的保险建议供物流实践部门参考。

与托运人之间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投保《物流责任保险》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情况,附加盗窃责任保险、提货不着责任保险、冷藏货物责任保险、错发错运费用损失保险、流通加工和包装责任保险等。

与分包商之间产生的传递性风险固然可以通过保险予以转嫁,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属于风险较小类型,企业选择投保是不经济的,因此建议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候尽量保持责任限额的一致性。另外,通过选择分包商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降低这类风险的出险概率。

至于诈骗风险,可以投保信用保证

保险,即保险公司对分包商的信用承担保险责任。一旦发生诈骗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受偿。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往往责任巨大,一般保险产品均做责任免除处理。物流公司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污染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道路交通肇事风险可以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转嫁因交通事故需向第三者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此种情况适用于配送业务量较大的物流公司。

危险品责任风险可以单独投保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保险,也可以投保物流责任保险附加危险货物第三者责任保险。

一、第三方物流业务风险概述

现代物流企业在攫取“第三利润源泉”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根据风险管理的理论,现代物流风险可谓是体系庞大、纷繁复杂,它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纯粹风险,还包括责任风险、客户流失风险、合同风险、诉讼

风险、投融资风险、财务流动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各个方面。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领导者科学地决策,如何避免风险是摆在现代物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鉴于客户流失风险、合同风险、诉讼风险、投融资风险、财务流动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一般性,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将风险的概念仅仅界定为与物流业务运营密切相联系的纯粹风险,即货物的灭损和对第三人承担的法律赔偿责任两个部分。

一般而言,现代物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托运人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

货物灭损带来的赔偿风险——对物流安全性的挑战

包括货物的灭失和损害。可能发生的环节主要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配送环节。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客观因素,也可能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不

可抗力、火灾、运输工具出险等,主观因素主要有野蛮装卸、偷盗等。

延时配送带来的责任风险——对物流及时性的挑战

在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往往导致客户索赔。从实践中看,客户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就是说,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是违约赔偿责任。

错发错运带来的责任风险——对物流准确性的挑战

有些时候,物流企业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拨路径发生错误,致使货物错发错运,由此给客户带来损失。一般而言,错发错运往往是由于手工制单字迹模糊、信息系统程序出错、操作人员马虎等原因造成的。由此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属于法律上的侵权责任。但同时,物流服务协议中往往还约定有“准确配送条款”,因此客户也可以依据该条款的约定提出索赔。此时便存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得

享有提起侵权责任之诉或违约责任之诉的选择权。

(二)与分包商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

传递性风险

传递性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通过分包协议把全部风险有效传递给分包商的风险。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协议规定赔偿责任限额为每件元,但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分包商签订的协议却规定赔偿责任限额为每件元,差额部分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买单。在这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分包环节造成的货损并没有过错,但依据合同不得不承担差额部分的赔偿责任。由于目前铁路、民航、邮政普遍服务等公用企业对赔偿责任限额普遍规定较低,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由公用企业部门分包时将面临着不能有效传递的风险。

诈骗风险

资质差的分包商,尤其是一些缺乏诚实信用的个体户运输业者配载货物

后,有时会发生因诈骗而致货物失踪的风险。

(三)与社会公众之间可能产生的责任风险

环境污染风险

第三方物流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声等。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风险

运输司机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其民事责任应该由其所属的物流企业承担。

危险品泄漏风险

危险品物流有泄漏的风险,随时会给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这一点值得从事危险品物流的企业警惕。

二、第三方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兼谈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

面临风险的猖狂和索赔的烦恼,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如何做到“不再更多地依赖上帝的安排”呢?对风险的态度是偏好还是厌恶?是自留还是转嫁呢?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一方面体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因此,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就得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

也许从一开始物流业对保险业便寄托了太多的渴望,因此物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保险公司应该按照物流公司的需求,量身定做一个对口的保险产品来转嫁第三方物流运营中的所有风险。然而遗憾的是,保险业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大可能提供一个万能产品来保障物流运营中的所有风险。道理很简单,作为商业化运营的保险公司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对于一些不可保风险,保险公司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不可保风险,物流企业应该努力寻求其他的风险规避手段。

以下笔者将结合风险管理模型,来具体分析物流业务风险中哪些属于可保风险,哪些属于不可保风险,进而给出若干不同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般而言,风险的估算要参考两个指数,即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损失的概率越高,造成损失的程度越严重,风险也就越大。企业应该系统研究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入手,前者包括放弃和管理,后者包括自留和转嫁(即保险)。

具体防范对策按照企业的风险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风险最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很少发生。如某物流公司每天按照固定的路线为某超市供货,由于公司没有充分预计到高考

时可能造成的车辆拥堵和临时交通管制,结果高考当天发生配送延误达个小时,按照合同约定应向超市赔偿单票物流费用的违约金。一般来说,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因此这种类型的风险不具有保险的经济性。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风险自留的方式。所谓风险自留,就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风险。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

风险较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但造成的损失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大事不犯”说明损失一般不会太大,“小事不断”则说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现实中,恰恰这种类型的风险让物流公司颇感头痛。

由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保险公司便有可能无利可图,实践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提供这种类型的保险。由于

造成的损失很小,因此物流公司自留风险成为可能。另外,即便一些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其费率必定是昂贵的。因此,购买保险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公司也只有通过自留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实践中,因为野蛮装卸、内部人偷盗等行为导致的货物损失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

虽然这种类型风险造成的单次损失并不大,但较高的发生概率造成的累计损失足够物流公司难以承受,因此物流公司陷入了两难困境。很多物流公司抱怨保险公司提供这种类型保险时索要了过高的保险费率,而保险公司却又抱怨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差、发生风险多导致其无利可图。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抱怨,根源在于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从风险筹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风险是一个客观现象,保险能够分散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的损失,但不能从源头上制止风险的发生。

这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风险,大多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笔者建议这种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是:管理加自留,即首先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最小型,然后通过自留的方式规避风险。

风险较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很大。

这是传统保险可以承保的风险类型。由于发生的概率很低,保险便具有了可行性;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大,成就了保险的必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威胁。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足以让物流公司倾家荡产。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有效分散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笔者认为,对于较大类型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保险的策略予以转嫁。

风险最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不会发生。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道路状况不良、天气环境恶劣、司机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承运一批价值连城的玻璃制艺术品时所面临的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此时,理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会采取放弃的方法来应对风险。放弃不失为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其机会成本却是可能获得的高额收益。另外,放弃固然可以避免一些风险,但难免又会遇到其他风险。可以说,放弃仅仅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当放弃的机会成本足够高时,物流企业总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降低货物发生损失的概率。如前例,选择空运、高价雇佣一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或者给玻璃艺术品进行安全包装等,这些管理方法足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策略是管理加保险,即通过有效的管理

~ 26 ~

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较大型,然后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三、发展物流保险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保险公司还没有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保险产品供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物流业的人士必须清楚地看到,实践中保险公司参与物流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配套的地方,这需要物流业和保险业双方共同的努力。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物流保险还需要相关部门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不断创新保险产品

传统保险产品体系中均有货物运输保险、仓储保险等,但相对独立的保险产品割裂了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背道而驰。比如,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多次办理保

~ 27 ~

险手续意味着多次的保险谈判、保单缮制、费用支付等。程序的复杂既延长了物流活动的时间,又增加了多环节保险的费用,给托运人带来不便。

有鉴于此,我国深圳等地一些保险分公司早在年就开始积极探讨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保险方案。比如,这些方案将保险责任起讫期间延长为“门到门”条款,把货物运输保险和短暂仓储保险打包后低价出售等。这些方案的推出是对现代物流保险的有益尝试。××年,全国最大的非寿险公众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在保险业内率先推出《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全国性总颁条款,从而部分地满足了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需要。

努力开拓责任保险市场

物流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之一种,其大力推广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由于我国缺乏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法律环境,加上目前我国责任保险承保利润不高等现状,近年来全国责任保险

~ 28 ~

业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迹象。据统计,××年责任险同比负增长高达。因此,推广物流责任保险,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这个大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各大保险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责任保险产品,才能做大做强责任保险业务。届时,物流责任保险水涨船高,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提高彼此互相信任的程度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物流业与保险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的发展。举例来说,保险公司担心物流公司统保时不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量申报,导致不足额收取保费;一旦出险,物流公司事后填单骗取保险金。因此,《物流责任保险》条款采取按照物流公司当期实际发生的营业收入计收保费的方式。另外,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往往需要物流公司提供与客户签订的物流协议,在理赔时还需要物流公司提供货物的价值,甚至包括出厂价值、~ 29 ~

销售价值等。然而,物流协议和货物价值往往构成了客户的商业秘密,物流公司一般不愿意或根本就不能够向保险公司提供。因此,笔者认为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当前环境下可资借鉴的物流保险若干建议

鉴于物流保险发展的滞后性,笔者针对本文第一部分谈到的物流风险,结合第二部分对风险类型的探讨,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现行保险产品体系为基础,试着给出一些可行的保险建议供物流实践部门参考。

与托运人之间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投保《物流责任保险》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情况,附加盗窃责任保险、提货不着责任保险、冷藏货物责任保险、错发错运费用损失保险、流通加工和包装责任保险等。

与分包商之间产生的传递性风险

~ 30 ~

固然可以通过保险予以转嫁,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属于风险较小类型,企业选择投保是不经济的,因此建议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候尽量保持责任限额的一致性。另外,通过选择分包商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降低这类风险的出险概率。

至于诈骗风险,可以投保信用保证保险,即保险公司对分包商的信用承担保险责任。一旦发生诈骗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受偿。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往往责任巨大,一般保险产品均做责任免除处理。物流公司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污染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道路交通肇事风险可以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转嫁因交通事故需向第三者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此种情况适用于配送业务量较大的物流公司。

危险品责任风险可以单独投保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保险,也可以投保物流责任保险附加危险货物第三者责任保险。

~ 31 ~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篇2

近年来, 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国内需求旺盛,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购物平台, 同时也让许多人嗅到商机。电子商务自起步以来在我国发展不过二十余年, 许多细分市场仍待开拓和完善, 这使众多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 其中就不乏主业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物流是公认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只要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能上升一个层次。一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看到并充分把握自身的物流优势和基础, 意欲向上游发展, 从电子电子商务中分一杯羹, 如:2008年, 中国邮政联合TOM集团建立了一站式购物平台“邮乐网”;2010年, 宅急送推出自己的电商购物网站“E购宅急送”;2012年, 顺丰集团先后建立了专营高端礼品的“尊礼会”以及主打生鲜市场的“顺丰优选”以及申通打造的“爱买网超”等等。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一样, 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即使是深受互联网经济影响和与电商密切相关的物流企业也未必能够把握好电商。宅急送的“E”购宅急送在2012年正式下线, 申通的“爱买超网”上线不足两个月也关闭了运营。物流企业发展电商存在风险, 而且目前尚未有成功的企业提供可循的跨界经营模式, 所以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抵御风险发展电商的对策值得探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跨界经营电子商务的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业务发展和能力打造, 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 四通八达的配送网络, 以及各层次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能够应对日常的货物配送需求。但是除此之外, 物流企业在发展电商方面没有其它的优势, 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风险, 阻碍自身进军电商市场。

1.电商格局基本成形, 客户订单难以获取。电商想要获取利润, 就必须有订单, 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客户市场。目前电商市场的几乎瓜分完毕, 基本的格局已经形成, 新的电子商务企业难以进入这个市场。在批发和百货零售方面, 阿里巴巴集团的1688批发网、淘宝和天猫占据了相当的电商市场;京东和苏宁牢牢把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市场;亚马逊和当当网占据图书市场;聚美优品和乐蜂网占据化妆品市场。消费者已在选择电商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 想要改变消费者在这里领域的平台选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另外, 顺丰充分利用冷链物流发展网络生鲜市场固然是一个有优势的方向, 但传统生鲜市场发展成熟, 随处都有而且价格低廉, 网购生鲜食材还会增加消费者的物流成本, 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时效需求, 因而互联网生鲜市场没有绝对的优势。

2.电商运营成本高, 技术维护难度大。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 能大幅减少门店这方面的固定成本, 但电商也有其独特的成本, 即技术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站将商品信息发布到网络上那么简单, 它的运营需要强大的服务器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日夜维护, 特别是在重要的促销活动日网络交易骤增的时候, 如果服务器容量不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这对电商来说会是致命的缺陷。减少门店的成本看似也减少了相应的可变资本, 可是电商企业也需要客服人员, 而且电商的市场一般面向全国, 有的企业24小时运营, 这就对服务人员人数和工作时间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说, 电商不仅无法降低成本, 还可能使成本增加。

3.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运作思维大相径庭。一个传统成熟的物流公司必然拥有一批专业的物流人才包括管理人才。电商与物流虽然息息相关, 但二者仍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物流的运营思维更注重距离与成本的计算、整体与系统的规划以及时间与效率的平衡, 物流运作通常都有固定的模式;电商思维与传统商业思维相似, 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 锁定客户群, 然后再考虑其他配套服务, 而且市场多变, 需要灵活性。如果把物流运营思维运用到电子商务中去, 就容易舍本取末, 过多地进行计算与规划, 忽视消费者的需求, 且不易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就这一点而言, 从物流企业跨界到电子商务, 对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是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转变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无论是传统的商业还是电子商务企业, 想要进一步提高利润空间, 增强效率, 就必须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企业能够完美地把握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部分, 但其他方面对于一个物流企业仍然是新的领域。从信息流上来说, 供应链管理涉及订购、销售、库存和促销计划等;从资金流上来说, 其涉及支付方式、支付条款、信用和托收等;从商流上来说, 其涉及客户与订单数据。如果一个物流企业发展自营的电商业务, 那么就要包揽包括采购、制造、销售、售前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一整条供应链。如果提供电商平台, 那么对电商供应商的选择将会是一个难题, 而且如何在供应链中管理好众多供应商又是另外一个难题。供应链是一个更加宏观的层面, 其所涉及的范围比物流要大得多, 供应链管理所需要的能力也更为广泛。

5.分散主业精力, 主业优势降低。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 在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 如果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发展电商, 那么原用于发展其物流主业的人、财、物力必然相应的减少。这就有可能损害主业的运营和发展, 如此一来, 作为发展电商优势的物流后盾的优势也会降低, 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

三、应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跨界经营电子商务风险的对策

虽然物流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但这些风险并不是不可抵御和破解的。只要及时预料到所要面临的风险, 分析其中的利害因素, 就能作出应对这些风险的有效策略。

1.充分利用大数据研究细分市场。通常, 电商平台把握着所有的订单数据, 而且这些数据是电商发展的“商业秘密”, 物流企业无法与之共享。但是只要有物流订单, 就会产生物流数据, 物流公司拥有客户的个人信息资料, 这是其优势之一。物流企业接收寄件业务时, 为保证寄送内容合法或确定包裹价值, 一般会要求寄件人填写包裹内容。物流企业所接收到的寄件内容的数据虽然不如电商企业精确, 但也可以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参考。如果能好好利用这部分数据, 将其与客户的个人信息结合起来, 构建一个大数据平台, 据其分析地域消费习惯和水平、研究不同种类商品的市场, 就有利于自己企业对电商市场的研究和细分市场确定。

2.瞄准市场空隙, 充分利用冷链物流优势。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特有优势冷链物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物流成本和时效的原因, 发展家常饮食生鲜市场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但是冷链物流的用处绝不限于对于一般家常饮食原料的保存和配送。比如, 进口生鲜食品, 如进口海鲜、进口肉类和进口蔬果等, 主打国内无法生产销售的品种, 能使消费者耳目一新, 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刺激其购买欲望。其次, 建立配菜配送网络。将一道菜或者一道汤的所有原材料进行清洗、搭配和打包, 再配上需要的配料酱料等, 定时定点送货上门, 能够迎合众多现代生活节奏快的人群的需求。最后, 还可以培养有机农作物, 饲养原生态肉食动物, 走绿色、有机、生态、环保的路线。

3.加强与自贸区的合作, 打造跨境物流平台。随着越来越多海外商品进驻国内市场, 各种海外品牌产品受到消费者不同程度的青睐, 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购物消费, 海外商品炙手可热。想要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可以把握这一个市场, 针对这个目标人群提供完善的电商物流服务。目前我国共有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入区的产品都享受免税政策,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大利好。物流企业利用其物流优势, 加强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 建立国内海外免税商品网络销售平台, 邀请区内的品牌企业进驻这个电商平台, 吸引喜欢海外产品的客户群。除此之外, 物流企业还能通过与国外品牌企业的合作走向国际, 将物流业务发展至其它国家和地区。

4.另立门户, 建立单独的电商团队。电子商务与物流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如果从原物流企业抽选优秀人才来开发和管理电商, 会使原物流企业流失优秀的人才, 即使物流和电商企业都在一个系统内, 再优秀的人才也无法兼顾所有;抽选出来的人员也不一定适合发展和管理电子商务。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另外建立单独的团队和系统, 将其交给经验丰富的电商专业人士开发和管理, 聘请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团队建设、支持和维护网站的运营, 这样才可以避免物流企业发展电商可能出现的思维差异所导致的风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既能在如今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缺乏的时节保证其主业稳定发展, 又能提高成功发展电商平台的可能性。

5.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 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如果建立自营性质的电商网络, 就要从计划与采购环节开始, 经过库存、物流到销售以及之后的售后服务等环节, 以及最终的信息数据管理, 要确保环环紧扣,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增强整条供应链的一体化, 做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如果建立平台式的电商网络, 就要设立一套公正公平的准入标准, 按照该电商平台的定位择优选取合作供应商、分销商或零售商, 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管理, 与商户共享需求信息,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并尽可能迅速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使整个供应网络有条不紊地运行。

6.加大宣传力度, 吸引消费人群。对于消费者来说, 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和电商服务是两种不同的服务产品, 选择该企业的物流服务并不意味着也会选择其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 不能只依靠自身物流服务的名气和声望来带动电商平台的发展, 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适时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页网站、合作APP等地方投放广告;与其它电商同台竞争, 积极参与如“双十一”“双十二”等大型促销活动以及在开发前期多多举办降价、抽奖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增加曝光率, 增强该电商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吸引一定的消费人群和用户, 然后再逐步扩张客户群。

四、总结

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因其坚实的物流基础, 的确在物流成为电商发展瓶颈的今天拥有一些优势。但随着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乃至第四方物流的建立, 物流发展到成熟阶段后, 电商将不再收到物流的制约, 物流企业也将失去发展电商的大部分优势。事实证明, 光靠过硬的物流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以及丰富的物流经验远远不足以支撑电商的发展, 物流是电子商务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但并不构成其核心竞争力, 更不是电商的全部。电子商务本质上仍属于零售行业, 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比物流的范围更广阔。

第三方物流企业跨界发展电子商务, 不可仰仗着自身的物流条件, 对消费者市场的需求不加研究, 盲目投身电子商务领域。跨界失败的快递企业不在少数, 即使有些跨界经营的企业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幸存下来, 其发展态势也仍不乐观。想要成功地从巨大的电商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认真分析开发电商时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和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凡恒.国电商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 2014 (5)

[2]白璐璐, 张美子.顺丰优选冷链物流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5 (3)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篇3

【关键词】沈阳;第三方物流;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买方市场,企业通过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变得非常小,物流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虽然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分析沈阳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从而能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提高沈阳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一、沈阳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1、物流服务理念认识不足

尽管“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我国已达成共识,物流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物流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沈阳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大多只能完成简单的搬运、运输、仓储和相关的城市配送等业务。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物流服务意识普遍不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物流教育起步晚,物流的教育研究方面不够专业。在沈阳,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从管理专业或交通运输专业转行过来,真正物流专业科班出身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少之又少。虽然物流资格认证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人才的发展,使更多的企业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但从总体上看,沈阳市高级物流人才目前还比较匮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物流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

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是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这种增值服务主要是对物流的各项基本功能延伸,如仓储的延伸服务有原料质检、库存查询、流通加工等。而沈阳地区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搬运、运输、仓储和相关的城市配送等活动环节,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4、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的基础,卫星全球定位系统、EDI、EFT、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運作效率。目前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大致分为单点应用、流程优化、综合管理、和公共平台四个层次。据统计,我国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能够达到第二层次,实现了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而达到第三层次的企业则少之又少。由于沈阳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无法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整体的物流解决方案,无法形成整个大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

二、沈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

作为全国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沈阳市年货运量稳居东北地区之首,沈阳还是全国国营企业最多的老工业城市,国营企业占到60%以上,沈阳的十大装备制造业集团也是全国生产企业的龙头。东北区域、辽宁省、沈阳周边城市群、城乡四个层次的物流服务体系也已形成。对于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沈阳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沈阳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并且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对周边地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另外,沈阳政府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三、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和优势,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人才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论是要提高物流服务意识、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还是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技术操作平台,都必须拥有相应的物流人才。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比如可以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进行合作,培养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物流人才创造学习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美国经验表明,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训应来自企业本身。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适宜的政策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又懂得物流服务营销的人才,沈阳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2、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完善和发展,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网络,通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技术实现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有利于企业建立相对的稳定的供应链,节约经营成本。电子商务促进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开拓空间。沈阳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利于现有的网络技术,结合自己的业务和能力,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服务方式。

3、科学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发挥积极的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的作用,一方面应制定鼓励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比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科学建设和监督工作。企业也应适当的加大自身设施设备的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4、发挥优势,制定发展目标

沈阳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认清形势,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合理定位。企业规模,创建供应链,打造品牌,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再者就是增值服务的创新,企业可以结合沈阳地区的现状和特点,推出与之相应的增值服务,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

总结

本文对沈阳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沈阳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主要从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笔者能力有限,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创新无处不在,希望我们的企业把握住沈阳特有的形势,创新赢取未来。

参考文献

[1]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周业付,李再跃,戴卓.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若干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

[3]侯心媛.浅析沈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

[4]张艳,李俊峰.沈阳市物流企业发展策略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作者简介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篇4

摘要„„„„„„„„„„„„„„„„„„„„„„„„„„„„„„„„1 关键词„„„„„„„„„„„„„„„„„„„„„„„„„„„„„„„„1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述„„„„„„„„„„„„„„„„„„„„„„1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1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 2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及存在问题„„„„„„„„„„„„„„2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2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3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3

(四)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系统性管理„„„„„„„„„„„„„„„„3

(五)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3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4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4

(二)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4

(三)提高我过第三方企业规模„„„„„„„„„„„„„„„„„„„4

(四)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5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5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 5

(一)一体化„„„„„„„„„„„„„„„„„„„„„„„„„„„5

(二)多元化„„„„„„„„„„„„„„„„„„„„„„„„„„„6

(三)协同化„„„„„„„„„„„„„„„„„„„„„„„„„„„6

(四)全球化„„„„„„„„„„„„„„„„„„„„„„„„„„„6

(五)信息化„„„„„„„„„„„„„„„„„„„„„„„„„„„6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物流管理专业物流07(1)班,丘晨)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第三方物流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增加灵活性。因此,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指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并探讨了我国第三方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问题;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科学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学科之一。特别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集中其人、财、物到主营业务上来。对于工商企业来说,物流量不是太大,而物流设施都是高投资项目,为了节省企业成本,企业选择提供专业化物流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服务业便应运而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业务服务的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兴起来之不易。我国物流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自那时起,无论是物流学术界还是物流实业界,进化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为物流带来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精力。各种各样的物流研讨会、各个地方大大小小配送试点,大家都奋力想创造物流业的辉煌。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但第三方物流没有出现,连配送试点也最后名存实亡了,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正当人们对物流业悲观失望之际,第三方物流却悄悄地从东南沿海城市诞生出来,而且逐渐发展壮大,蔓延到全国,直到形成现在的股“第三方物流”热,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的诞生史,仔细回顾这段历史,是耐人寻味的,人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随随便便就可以搞出一个第三方物流来的,第三方物流的兴起需要有定的基础条件和一定的环境因素。这些条件不具备,花再大的力气,它也出不来,这些条件具备了,你不叫它来,它也必然会来。可以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诞生,实属水到渠成,有它的必然性。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

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

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再加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物流企业与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导致物流渠道不流畅。

(四)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系统性管理

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因而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

(五)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物流教育的落后,虽然中国物流从业人员也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之又少。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缺乏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物流,导致物流企业低效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只不过在名字前面加上了“物流”二字。这些企业交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方物流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物流公司能力的相对较少,从而使得一些企业对第三物流服务存在戒心。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奉行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思想,从采购材料到销售商品全部由生产企业自身完成。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还令人满意的企业来说,他们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有业务的经营模式,抵制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

(二)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订促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再造现有物流企业,转变它们的观念,完善它的服务功能。通过宣传和指导使我国工商企业改变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与规模化原则,建立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三)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物流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科学的、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

(四)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同时,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

第三方物流在近二十年中有非常惊人的发展。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中,大致具有五大趋势:一体化、多元化、协同化、全球化和信息化。

(一)一体化 以物流为纽带,将企业内部不同职能或不同企业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企业及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它通过考虑整个物流过程和影响此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流动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主要表现为企业并购和第四方物流。

(二)多元化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第三方物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灵活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提供了超越传统运输和物流管理范畴的服务,这些服务及满足了企业开拓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一体化运作的有益补充。

(三)协同化

作为组合部分的企业比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能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这种赢利能力来自于协同,第三方物流业中存在着向企业群发展的趋势,物流企业试图通过形成横向联盟,增强团体竞争力。

(四)全球化

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境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活动范围的日渐扩大,金融国际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经济区域集团化、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尤其是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已引起世界诸多国家的重视。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在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活动可能形成一个新的高潮,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起着连接生产与消费作用的物流活动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五)信息化

物流过程是一个多环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联系在一起,而相互衔接的工作是通过信息沟通完成的。为了使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以及在以上基础上达到的物流网络化。

五、结束语

我国自引进第三方物流以来。取得了一些发展,但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需求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技术、管理及服务领域上还没有获得质的提高。大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外国物流企业的纷纷进入,带来对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开拓了物流市场,与此同时,也对正处于起步或转型阶段的国内物流企业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我国物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大环境,结合自身优势有效地开展第三方物流,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方物流也将被众多企业所广泛地运用。再加上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物流需求。这将给未来的第三方物流业带来无限商机。参考文献: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烟草行业物流成本的逐渐增大,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化格局,烟草企业本身具有强大的物流体系,但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物流需求要遵循企业成本的概念,要集约化,要效益最大化的进行发展。因此不少国内烟草企业纷纷引入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但经过几年实践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于烟草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也带来一些风险,本文就烟草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中的一些风险进行阐述,针对烟草生产企业的特点,试论烟草企业介入第三方物流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管理。

关键词:烟草企业 第三方物流 风险管理

第三方物流作为新兴产业被我国烟草行业引入已近十个年头。

烟草生产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最大收益是集约了成本,降低了资产规模,从而释放出更多资金作为企业发展之用或者投资于其它领域;另外通过外包能够改善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品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整体看,烟草引入或者介入第三方物流长远趋势肯定能够做大做强。但烟草生产企业简单依存物流外包的模式,也给烟草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由于受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委托方与代理方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的监管不力或者缺乏有效方法进行监管的问题都是烟草生产企业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烟草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1、烟草生产企业引入物流外包的风险因素分析

1.1受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买方与卖方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买方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同时对产品和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商品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受商品电子商务化、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销售形式和渠道的变化,导致市场需求日趋多变,由此带来了烟草企业生产以及服务的变化,以往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形势将一去不复返,为此单一的把物流进行外包是无可厚非的,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对生产、流通、库存等整个供应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2委托与代理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问题

受市场环境变化主体因素的影响,委方与代理方也受到一定的困扰,现代物流的核心使命就是减少物流资源消耗,集约化进行生产企业的发展,实现效益最优化和最大化。物流外包作为服务机构,由于委托与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会引起对客户服务的信用风险,由此增大了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烟草生产企业以合同方式将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由此带来物流活动的交易和结算主体是多方面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了信用问题,都将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物流服务的整体效率。

供应链中,烟草企业绩效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会引发监测供应链绩效的问题,委托与代理双方不能保证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将影响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烟草企业外包物流的风险解决途径及措施

2.1强化供应链整合力度,减小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

现代烟草企业的`发展,因受品牌强弱、送货频率、客户布点、工业供货等诸多因素影响,是烟草企业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之一。而在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中,货源衔接对烟草生产企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卷烟能否按时发货,能否准时到达。因此应着力消除客观影响因素,必须进行供应链的整合,以此减低受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由于卷烟品牌的强弱程度不同,单一品牌卷烟的合理库存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针对在市场上颇受青睐和周转较快的强势卷烟品牌,应根据销售反馈制定相应合理的库存弹性区间,对热销品牌库存弹性适当得以放宽,而非畅销品牌其合理库存就必须相对要小。烟草企业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的送货频率也是不同的,一些客户是一周三次、或者两次、一次,送货频率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终端分销商的货源补充速度;因此也会造成消费转移和效益滞后问题。从消费购买的角度看,客户布点越密集,消费者的购买越便利,消费在客户之间的转移越容易,因此。销售网络的布局合理化也不容小觑,应根据分销反馈的客观销售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不断强化和整合供应链,以缓解和减少受市场环境带来的影响。

2.2强化物流合作与信息沟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企业的供应链关系中,各环节合作、依存的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强化物流合作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避风险和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建立合作开放的交流机制,从造成委托与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方物流首先应是烟草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一的交易关系;因此为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烟草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灵活性等诸多利益,烟草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强化信息沟通机制,并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物流流程的监督,提高委托与代理双方的积极性,避免造成交易成本的叠加。因此,应进一步强化烟草企业自身供应链中信息收集工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相应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者销售等信息收集,进一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和烟草生产企业供应链绩效测定的含糊性而导致的风险因素发生。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且提出建设性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予同业者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从成本的角度分析,烟草行业随着实施全行业的大配送等战略,已经初具一定规模的物流网络,但烟草行业自身的强大物流网络,单纯用作卷烟商品的流通实属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因此越来越多的烟草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商品的流通,大大集约了烟草企业的资源,但随着物流理念和消费者心理的不断变化,对于单纯依存与“物流外包”显然已不能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而造成的风险因素,如不及早进行管理和规避,势必对烟草生产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张旭梅,金亮,宋寒,但斌.制造商监督下的第三方物流集配中心服务契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6(12).

[2]徐瑜青,王瑞娟,杨露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及案例《.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2).

[3]黄伟,龚本刚,汪安静,桂云苗.制造企业循环取货物流能力构成及评价《.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1).

[4]何波,杨燕鸽.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化物流网络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工业工程》.2010,13(5)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篇6

摘 要: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物流行业需求增速回落,物流业竞争加剧,同时外资企业抢滩登陆,使得物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客户关系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客户细分、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中小型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

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粗放、技术手段低下、竞争无序,面临市场份额下降、业务减少的风险。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物流企业日益增多,客户选择空间日益扩大。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只注重业绩和业务操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要想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胜出,必须采用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一、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为CRM(即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指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协调企业与客户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客户两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不断吸引和发展新客户,维系并改善客户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客户的双向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连接桥梁。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替客户企业(货物的供应方)向客户企业的客户(货物的需求方)从事客户服务,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本身也是针对客户企业(货物的供应方)的服务。

第二,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像传统制造行业那样可以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因顾客需求的差异,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货物特征、距离、时间条件、业务流程等因素,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服务质量的复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和人员比较多,比如:海关、税务、商检、卫生、安监、银行、保险、多式联运实际承运人等部门和企业,任一环节的服务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服务质量。

第四,服务过程的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贯穿于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包括交易磋商、签订合同、订单处理、物流业务操作(装卸、存储、加工、配送、运输)等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做好客户获取、客户需求管理、客户意见反馈,客户投诉处理等工作,贯彻客户至上理念,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公司从管理层到员工没有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对客户关系管理缺乏战略眼光。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增加利润”和“降低成本”,忽视客户关系管理;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企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没有全员贯彻客“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只关心本部门的绩效和工作任务,不能主动服务客户,不能主动配合客户服务部门。

(二)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许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注重职能分工,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关心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及业绩,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信息缺乏共享,客户管理散乱。企业高管分工不太合理,使得公司业务运转中常常存在脱节、协调不畅的现象。客户服务部门员工太少,已经不能适应公司急剧增加的新形势。另外有些企业将客户服务部门设在市场部下面,没有突出客户服务部门的重要性。

(三)缺乏对客户细分和客户价值的挖掘

大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只简单地将客户分为大客户和一般客户,业务员对一般客户采用无差异化的服务模式。缺乏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无法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衡量客户价值的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也缺乏前瞻性,没有分析客户的潜在价值,没有分析客户的忠诚度、客户信用度、客户成长度、客户风险,只看重当前的贡献,对客户分析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对客户价值的挖掘不够。

(四)业务流程不合理

许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以公司业务为中心组织的,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组织的。忽视了财务部和人事部以及其他部门的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作用,公司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度介入客户服务流程,采用的是无差异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中缺乏对客户数据的整理分析,不能为高层管理者提供详实准确的客户数据报告,缺乏对流失客户的挽回机制,另外客户服务环节人员紧张。

(五)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许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是ERP系统,侧重企业内部管理,未能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业务员将客户信息记在笔记本上、或记在脑子里、或随便写在卡片上,比较随意。一旦业务员离职就会造成客户资料丢失。另外,有些员工过度依赖ERP系统的操作,而忽视了和客户的交流沟通,忽视了对客户的人文关怀。有些员工在使用ERP系统时不规范,或者输入数据不完整,信息未能及时更新。

(六)缺乏高素质物流人才

许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员工高学历较少,低学历较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物流专业比例偏低。专门的客服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没有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培训,未能积极培养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留住人才方面也做的不够,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不够,激励晋升机制不完善,造成员工流动性大。

(七)未建立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许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不一样,导致员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理念和质量存在差异。公司管理强调业绩利润,导致对员工的考核侧重完成的业务数量,没有将员工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投诉率纳入量化考核。考核机制只单纯的关注年度业绩指标,而未能考虑客户生命周期。

三、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CRM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应改变过去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自上而下变革企业文化,按以下步骤推动CRM理念更新:公司高层重视、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培训学习、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再造、CRM系统应用、聘请专家指导和重视公关活动。

(二)组织结构重组

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保证组织结构健全、部门职能明确、部门协作一致、管理层级扁平化的前提下,对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强化客户服务功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独立设置客户服务部,增加客服部门员工数量,突出客户服务的中心地位;客户服务部内部分工,加强各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借助CRM系统的应用,使得客户服务信息纵向传递、横向传递均顺畅高效,信息得到充分而及时的共享,提高客户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满意性。

(三)科学地进行客户价值细分

建议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从客户当前价值和客户潜在价值两个维度来评价客户价值,既分析了客户当前价值,有分析了客户潜在价值。将公司客户分为高价值客户、次价值客户、潜价值客户、低价值客户。公司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客户管理对策,公司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到高价值客户身上,摈弃对所有客户采取“平均主义”客户服务。另外,对于一些对公司有价值的流失客户,分析流失原因,并应该采取措施挽回。

(四)业务流程再造

改进后的业务流程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是全新的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流程的起点是客户,流程的终点还是客户,客户面对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各职能部门根据CRM系统中客户服务部的指令组织业务,服务效率大大提高。彰显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服务部门地位上升,重视视客户价值分类,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设置了服务热线的接话员,规范客户投诉流程,重视CRM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财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

(五)构建CRM系统模型

构建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型。该系统模型由协作层次的CRM、操作层次的CRM、分析层次的CRM三个层次的功能构成。CRM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也是一套软件系统。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实现营销自动化、销售自动化和客户服务自动化,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和高校合作,招聘应届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为公司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开展社会招聘,招聘有物流工作经验的新员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员工办公住宿条件、福利待遇,关心员工生活,增强员工归属感,减少员工流失。重视员工培训,关心员工成长。通过改善绩效管理,科学考核业绩,激励员工。

(七)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应采用多个绩效考核主体,包括上级、同级、下属、自我考核、客户评价等,综合考核。采用KPI(关键业绩指标)指标体系作为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自上而下,建立分级KPI。可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薪酬计算、职位岗位调整、业务改进等方面,并将绩效考核结果及分析报告提供给公司管理层,为决策提供依据。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物流业,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纷纷重视CRM,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竞争力也必定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炳雪.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2)[3]杨屏.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J].管理视野,2008,(5)

第三方物流风险及保险对策 篇7

1 我国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物流业务的基本情况

随着2000年中石油、中石化重组上市,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走向集约化, 企业都逐步建立了统一销售的管理体制, 统一制定营销战略、统一划分市场、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制定价格、统一组织运输, 改变了过去经营、销售、管理分散的局面, 形成了合力, 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从企业化工产品物流运作情况看, 产品运输依赖铁路运输、陆海联运和汽运三种方式, 其中陆海联运和汽运均是委托第三方物流行;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产品丢失、损毁等, 主要按有三种方式进行商务处理, 一是企业投保货运和仓储保险;二是进行铁路运输的保价;三是要求铁路行包和汽运承运方进行据实赔偿。通过对化工产品实施资源分割、配送计划、产品运输、货物仓储、全程配送、物流信息的一体化物流管理, 细化专业分工, 集中调运职能, 统一调运组织, 优化运输方式和运输流向, 营运费用大幅降低, 运输效率明显提高, 促进了销售全过程物流成本与市场价值的优化。

但是在物流一体化优势和效益充分显现的同时, 集中统一物流后的商务量的规模效应也凸显出来, 物流风险和物流保险业务的优化问题逐步进入了企业的管理视野。据有关资料统计, 某石油化工企业仅2006年一个年度, 累计运输化工产品244万吨, 在没有发生任何沉船、火灾等大的运输事故的情况下, 累计发生了商务量3517吨, 损失金额达2592万元, 商务量发生率为1.44‰;按运输方式分析商务量发生比例, 铁路运输约占69%, 陆海联运约占31%;按投保及赔付方式分析铁路运输产品商务量发生比例, 保险占62%, 保价占24%, 行包和汽运占14%。

尽管企业发生的商务量, 都及时通过保险、保价和据实赔偿的方式挽回了损失, 但为此企业在仓储保险、海运保险、铁运保险、保价方面也付出了巨额的成本, 因此进一步优化物流保险业务, 降低产品物流风险,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情况

第三方物流是指供方与需方以外的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在国外简称3PL (third party logistics) ,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情况看, 主要都是由传统储存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参与产品的买卖, 既不是生产方, 又不是销售方, 主要是代理客户从生产到销售的物流活动, 包括货物运输、保管, 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处理及其他一系列的物流增值活动。

目前,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发展十分迅速, 这种物流形态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从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看, 2004-2006年大约22%左右 (发达国家约为10%左右) , 如果物流总费用降低一个百分点, 就能产生数百亿的财富, 这也说明物流业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 也蕴育着极大的优化空间。事实说明, 随着第三方物流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十分活跃和热门的新兴行业。

与传统储运不同的是,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为特征, 是将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环节进行统筹管理的物流过程, 实现了物流各项功能的集成与整合, 并形成了一个供应链, 目标就是追求物流成本最小化, 物流效益最佳化, 从而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3 石油化工销售企业的物流风险和传统物流保险的缺陷

对于石油化工销售企业来说, 由于经营的产品价值高, 而且企业一旦签订物流合同, 就不是过去一车两车、一船两船的运输协议, 而是长期的协议, 数量几百万吨, 成品油数量甚至上千万吨, 合同涉及金额几十亿以上, 物流长期运行过程中, 既有运输、装卸环节的污染、损毁、被盗丢失等小数量损失风险, 也有运输过程中的沉船、火灾灭失等大额度损失风险, 物流风险极大。

但是在传统的物流保险体系下, 物流的各个环节被分解, 造成托运方不得不按环节进行投保。例如, 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 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 与此同时承运方还要投保责任险, 仓储方也要投保仓储保险。传统物流保险既存在多次办理保险手续的问题, 也存着重复保险的问题, 不仅造成物流活动时间的延长, 也增加了保险的总费用支出, 给托运方、承运方的经营都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按照综合性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理念, 分析传统的物流保险, 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3.1 既存在一定的保险真空, 也存在一定的责任重复。

在传统的货物保险体系下, 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二次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 传统的货物保险体系不能够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效覆盖, 这就导致物流货物的保险出现了真空, 不能充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 对第三方物流在许多环节中的责任风险也没有有效覆盖, 使大量的风险无法转移出去, 从而给物流活动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 托运方与承运方、仓储方又存在同时对同一批货物在同一个环节的保险覆盖, 造成责任重复不清。

3.2 由于货权与保管权的不统一, 造成了多重保险责任, 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代位追偿问题无法解决。

传统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最大区别是:传统物流的投保人 (被保险人) 就是货物的拥有者, 一般要直接购买货物运输保险或仓储保险等;而第三方物流则完全不同, 从法律意义上看, 物流公司不是货权的拥有者, 而仅仅对货物具有特定时段的保管和运输责任, 不能直接购买保险。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 物流公司对货物的安全和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即使货主企业购买了相应保险, 也获得了保险公司的相应赔偿, 但物流公司仍然要面临保险公司代位追偿的风险。

3.3 多方、多环节进行保险, 不能适应物流业务一体化的需要。

传统的物流保险, 被分解为多个环节, 这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十分不相符。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运输、仓储等单环节已经被整合为一个整体物流的概念, 而相应的各环节险种尚未被整合为统一的物流保险产品, 这就对保险公司加快险种设计与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 以尽快满足现代物流业务一体化的保险需求。

3.4 传统物流保险的险种类别、条款费率, 已经制约了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从传统保险的条款设计、费率制定、风险管理等情况看, 这些方面已经严重落后于现代物流的发展。从仓储保险看, 传统的仓储保险是被保险人对某一宗货物在较长时间段的仓储过程进行风险投保, 一般保险费率比较高。但是在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下, 企业要最大限度过地加快资金和货物的流动, 追求“零库存”目标, 仓储具有“短暂性”的特征, 对石油化工销售企业来说, 要求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要尽量实现“短平快”, 因此保险费率也要相应降低;同时, 实践中企业对同一宗货物虽然要投保货物运输险和仓储险, 但仍然没有涵盖物流活动的全部环节, 保险费用的支出占整个物流费用的比例居高不下却是被保险人所不能承受的。

摘要:随着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集约化, 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业务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也逐渐成为社会经济领域中最活跃的新兴行业之一。但石油化工企业物流业务运行中传统物流保险成本过高、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代位追偿等问题也不能得到较好解决。因此, 认真研究和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业务风险控制模式, 对于石油化工销售企业合理规避经营风险,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析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175-02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采用第三方支付的人群也逐渐的增多。关于第三方支付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具体而言指的是与产品所在国家或国外的银行进行签约,并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为支付提供交易的平台,并且其独立机构应具备较好的信誉,以及较强实力[1]。该支付方式同买卖双方无关,具有较高的公信度,其发展速度较快,应用较为成熟的如支付宝、财付通和快线等。但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应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1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1.1 信用方面的风险

第三方支付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交易者在到期之后,不能够履行全部义务的风险。就交易主体而言,主要有来自平台方面的风险、买卖方的信用风险和卖买方的信用风险。其中平台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提供虚拟账户中存在的风险,消费者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而在虚拟账户中进行充值,之后能够获取相应的虚拟货币,但若是用户的资金大量的沉淀在平台上,极有可能存在越权代调用的风险;而卖方的信用风险主要有收款之后,被要求提供相关的产品或服务、采用虚假的身份进行交易、非法经营和洗钱等;买方信用方面的风险主要在于资金来源的合法性、持卡人对支付持否认态度、授权他人进行操作、洗钱和信用卡套现等风险。

1.2 技术方面的风险

形成技术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网路运行问题和安全技术等方面。若是以上的因素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系统的可靠性、客户的身份认证,以及有关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由于第三方网上支付的风险控制和相应的业务均是通过软件系统和电脑程序完成,所以网上支付中存在的系统风险为关键。目前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和网上银行等均有多层的安全系统进行防护,并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但就目前的水平而言还表现得较为薄弱。其风险主要来自计算机的内部,如磁盘损坏、系统停机等,还有来自黑客攻击和被计算机的病毒破坏等。

1.3 操作方面的风险

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在于第三方的支付人员的相应操作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性,或者是由于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所致的风险。其中用户操作方面的的风险主要为用户在进行开户操作时存在盗取密码和账号,并冒充用户进行操作的风险,将用户的资金盗取的风险。同时,若是用户在进行相应的付款时并没有明确账户所造成的损失。而支付平台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管理风险和流动性的风险,大多发生在支付流程中。另外,还存在滥用大量沉淀资金的问题,以及由于业务流程的设计存有不合理性、权限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缺乏规范的审计所造成的风险问题。

1.4 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

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应法律问题,国内外的界定均比较模糊。因此,若是支付中介未遵循监管规定、法律,以及自律性组织的相应管理准则,以及公司业务活动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便有可能受到监管处罚、法律制裁、声誉损失和财务损失的风险,以及银行利率、汇率、费率和的保证金等变动所导致的风险[2]。

2 第三方支付风险对策分析

2.1 促进网路支付过程中安全安全系数的提升

网络安全问题的为保证第三方支付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注重系统安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加强,保证网上证券、网上银行好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等均能够实现安全运行。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的入侵检测、维护和常规监测等,应及时的将潜在的问题找出,并及时处理,防止系统停止运行。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灾难恢复和备份,建立起异地备份数据的处理中心,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

其次应对支付平台的安全进行完善,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漏洞,结合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支付平台安全性的提升,并对客户操作便利性的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在进行网上支付客服端控件的相应操作时,应将计算机远程服务自动关闭,若是存在相应的支付安全威胁应有报警提示,避免他人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将客户的资金和信息盗取。而在客户端的设计方面,应尽量的减少客户重要信息的输入次数;最后应结合人工检测或是技术手段,提升对网上支付中各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并对交易的技术信息和内容进行的妥善的保存和记录,可用作事后追溯和交易分析。若是发现套现、洗钱、赌博和欺诈等不合法行为,应及时的报告相关部门处理,尽量的防止违法活动所造成的风险。

2.2 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为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运行,相关的监督部门应提升第三方支付进入市场的要求。目前,由于我国在该方面的准入条件较低。因此第三方支付在注册资金和资金规模等方面的水平层次不齐,通常会导致较多的风险。为此在处理该类风险时,一方面应提升市场准入的条件,另一方面还应提升准入条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保证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资质和规模等均达到相应的水平之后,才可准入;其次应注重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监督方应规定第三方支付的相应服务商将自由的账户和用户的沉淀资金账户实现完全的分离,严禁服务商使用用户的资金进行放贷、投资等,需通过银行进行沉淀资金的托管;最后可参照银行在保证金方面的制度,对第三方平台的保证金提出相应的要求。并且第三方的支付服务商应在相应的银行存有一定比例,或是金额的保证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问题时,可通过银行将资金冻结,进而用于低于相应的风险,能够较大程度的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

2.3 增强网上支付用户关于自身安全的意识

第三方支付风险的防范,除加强服务商自身的建设管理之外,还需注重用户方面的因素控制。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强化用户对自身利益和安全的防范意识,提升相应操作的安全水平。结合网络安全教育,以及通过地第三方提供的相应功能,提升用户该方面的意识。如新功能应用、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安全习惯等。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在进行相应的交易操作时,应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性,可进行杀毒软件的安装,设置防火墙,以及不在公用计算机场所进行相应的支付操作,并尽量的避免应用密码保存功能;其次应对交易规程进行详细的了解,防止欺诈行为发生[3]。同时还需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切记将相应信息轻易告知他人,并确保密码的强度,设置不同的访问密码和支付密码。

2.4 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法规

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化管理,对于相应风险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应将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明确,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应尽快出台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属性问题,明确其属于银行类的金融业务还是支付清算组织。同时还应完善关系到用户隐私和利益的权利,并将双方之间的异物和权利明确。另外,还需重视欺诈、信用卡套现、和洗钱的等网络犯罪行为,进而指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管。

3 结束语

第三方的支付的形式具有低成本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为此,应逐渐的完善法律和资金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尽量的降低相应的风险,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经济运行环境,以促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纾.浅析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3(9):632-633.

[2] 庞海峰.我国金融体系外第三方支付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4(15):214-215.

上一篇:新沂10年教师招考试卷下一篇:软件成本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