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设计---剪纸
一、教材分析: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年级学生虽然会熟练使用剪刀,但是对于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表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因此,剪纸教学,要将繁复的内容分解后再逐一学习,本课是剪纸的第一课时,主要教会学生体会简单的剪、刻技法,培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一般常识。
2、操作领域: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领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剪纸图案的特点和用途,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的表现,技法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在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2、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特点,让学生获得初步印象。
(二)尝试练习。
1、利用实物展示台,向学生讲解如何折叠纸张、剪刻作品。
2、点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三)讲解技法。
利用课件,再详细介绍剪纸的艺术特质。讲解阴剪、阳剪;单色、套色等相关知识。学生互相讨论喜欢怎样的剪纸作品。
(四)自由创作。
提出明确的创作要求,课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播放轻快的儿童乐曲,调动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做个别指导。
(五)展示点评。
选择优秀剪纸习作张贴于彩色卡纸上,做成作品展示板,以后张贴于校园艺术橱窗里去。
(六)课后拓展。
关键词:探究,自主,创新
新课程强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 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新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它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但不是长官, 不是警察, 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欣赏、评述教学时, 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想办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 这就需要老师的调控、引导, 做到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表扬。
1 有关背景
笔者是一位年轻教师, 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能努力钻研, 积极探索。一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摆脱“书本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地学习, 并能提高欣赏与评述能力。在品质课堂的评选活动中, 我所采取的是我校美术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探究方法—启发创意—创作表现—展评拓展, 我左思右想怎样把民间美术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让学生关心民间美术发展, 加强社会责任感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我选择了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班级来上这节课。
2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 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不断增强, 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 案例描述
3.1 走进剪纸
1) 师生问好, 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的活动,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民俗文化,
师提问:春节期间, 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的气氛?学生回答有 (剪纸) 通过大家都喜欢的节日引导学生对剪纸的认识。然后欣赏很多剪纸作品。
2) 师说:课前我安排你们去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关于剪纸的知识, 现在分小组来汇报一下查阅情况,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 (大屏幕出示一些剪纸的问题: (1) 什么是剪纸? (20剪纸的流派及特点? (3) 剪纸的寓意?) 课前安排学生查询关于剪纸方面的资料, 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有个学生在查到剪纸的寓意时, 让我感受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大, 她先讲诉了剪纸蕴含了很多深刻的含义, 为了方便理解出示了两幅图片, 让全班同学明白了喜上眉梢和鱼跃龙门的剪纸涵义, 她还说道:“剪纸蕴含了丰富的民间风俗涵义, 是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 我们有义务去了解和弘扬剪纸文化。”这种结合图片讲解的方式, 就是我下一个环节要讲的内容, 这样从学生嘴里说出来, 让我心里暗暗叫好, 我对这个同学连声赞好, 用了很多“你真棒”“你准备的很充分”等表扬的词语, 全班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不光学生学得很深刻, 同时让我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作为教师不能什么都大包大揽,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3.2 探究方法
我上美术课习惯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比如这一环节不采用示范讲解, 而是让学生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自我尝试学习。师说:同学们刚才所贴的图案就是剪纸的装饰纹样, 这些纹样都有一个形象的名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出示各种装饰纹样) :月牙纹、锯齿纹、水滴纹、柳叶纹。
师说:想一想这些纹样是怎样剪出来的, 现在大家拿出自己的材料小组讨论并尝试剪一下。学生都兴趣浓厚, 纷纷尝试。看到有的学生在不断尝试, 有的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有的学生还迷惑不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师说:你们在剪纸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马上就有学生举手, A学生说:我在剪月牙纹的时候怎么也剪不对称, 很容易把纸剪坏, 还有那个锯齿纹那么细小怎么剪呢?这些问题提的太好了, 让我很欣慰, 说明这个探索的过程很成功, 学生们都在认真地思考问题。话一落地, 马上就有B学生举手起来说:“其实我觉得“月牙纹”用对折的方式进行剪, 看像我这样。”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经他这样讲解, 好多不会的学生就轻松多了。C学生又说道“锯齿纹”可以用小刀子进行刻的方法来做。讨论到这里时, 我再结合我的方法进行提示:先表扬了这些学生, 善于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并乐于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在剪的时候在结合我们的画的方式就更好了, 可以先画、折、剪、刻的方法进行剪纸创意。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就解决了剪纸的一些难点问题。经学生自己探索实践得来的知识, 能更加记忆犹新。
3.3 启发创意
我课前收集了大量传统剪纸和现代表现手法结合起来的图片, 让学生感觉原来剪纸还可以这样, 欣赏大量的现代剪纸作品, 及剪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各种剪纸造型及图片启发学生的创意。
3.4 创作表现
师说:拿出你上课前画的图样, 运用剪刀或者小刀子制作一个窗花, 每一张都有一个空白的纸窗户, 请你们小组共同合作, 被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 我们进行比赛, 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而且遵守约定, 最后评出优胜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3.5 展评拓展
师说:把做好的作品拿到黑板上展示, 可能有的没有贴好, 粘贴要平整。展评这一环节很重要, 一般是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标准的美术语言去评价。如所创作的剪纸主题是什么, 构图怎么样, 体现什么寓意。比如A组学生剪了太阳、人、草地, 他们组的寓意为“朝气蓬勃”。学生运用传统的方法结合现代的构图, 把传统和实际相结合起来, 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创意。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剪纸的基本剪法, 其实呢, 剪纸与我们日常生活还有这着紧密的联系。除了这种单色剪纸外, 还有彩色的、立体剪纸、皮影形象等多种形式, 外国也有自己的剪纸艺术, 所以我们平常多留意一些, 多收集一些, 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放的更高远些。我出示许多各种类型的剪纸, 开阔学生的视野, 看到学生们啧啧称奇的神态,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再去关注剪纸文化。
4 教学反思
一赏。即欣赏,旨在激趣、导法。剪纸是一种平面艺术,通过剪刀、刻刀来完成。其造型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富于想象,夸张变形,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而且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如福建沿海的闽南一带民间剪纸多刻水产动物,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贵州的民间剪纸大多与苗族的古老信仰有关;陕北安塞的剪纸大刀阔斧、单纯爽快。我们欣赏传统的剪纸艺术作品,应从形象造型的生动性、立意的巧妙性、寓意的深刻性等方面来进行。如,我指导学生欣赏《回娘家》剪纸,抓住了丈夫送妻子回娘家一路有说有笑的情景,着力塑造了丈夫和妻子两个艺术形象,但又有侧重。妻子的头部特别是眼睛、眉毛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处理,表现了俊和秀。对丈夫进行了缩小处理,而且手摇拨浪鼓站在马的后臀上与妻子打趣。这是丈夫和妻子相亲相爱的生活画面,寓意自然、朴实而又美好。如果将欣赏与观察、讨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认识剪纸的基本纹样,了解剪纸纹样的运用,就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仿。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模仿中剪一剪、刻一刻,在体验剪刻快乐的同时,逐步掌握剪纸的构图、剪纸的技法和表现方法,体会剪纸“千刻不断、万剪不乱”的妙处。我首先教他们学习最传统的民间剪纸花样,这些花样表现单纯而简约,内容从花鸟鱼虫、珍禽瑞兽、人物故事到神话典故,无所不包。许多花样往往传承了几代甚至更长时间,是经过无数剪纸高手传作更迭的经典之作。通过系统的临摹,学生能够更充分领略其中的造型和意趣之美,并深刻领会掌握剪纸特有的艺术语汇,对今后的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接着,要适时开始有主体物的花样的训练。这种花样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造型的结合,富于装饰性,简洁、大方。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进一步理解画面的构成。一幅作品的诞生,往往是想象、组织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过程。因此,这种练习并不单纯是一种技巧性的训练,而是融入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联想想象。这样的作品虽然还显稚嫩,但毕竟是学生剪纸创作的第一步,剪纸画面中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会随着学生深入生活和不断实践而逐步消失。
三改。从技法来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利用剪去的空白和留下的部分来造型。因此,要求线线相连,整体不断开。它的构图宜单纯,造型宜概括,形体特点要敢于夸张。教师可设计剪纸活页,给学生提供不完整、不生动的剪纸作品,留下“空白”的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引导学生通过添加、组合、改画等方法完善剪纸表现内容,使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课堂上,可挂出狗、牛等动物不同侧面的图片,让学生从观察中选取最美的姿态,然后描绘出来。接下来做取舍练习,要求学生对这一形象进行多种造型表现,以主观的态度加以省略概括,只保留动物的大体轮廓,将次要的、繁杂的部分做合理的过滤、舍弃,对主要特征部分则要求大胆夸张,使肥的更肥,瘦的更瘦。这样一加一减,突破了原形的局限,就能构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新形象。
四创。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在进行创作教学时,首先应指导学生加强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最熟悉的器物、动物、人物开始。例如杯子、书包、爸爸、妈妈或踢球、跳牛皮筋、踢毽子、画画等,也可以把自己的幻想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要让他们知道其实剪纸创作并不难,只要有选择地将客观物象纳入自己的意念秩序之中,再运用平面、简括、夸张、添加、拼连、套嵌、装饰等多种造型表现方法,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了。
在材料选用上,除了传统的红纸外,还有身边可用的食品包装袋、报纸、腊光纸、包花纸、宣纸、挂历纸、各种材质的布、皮革、树叶等,只要能想到、搜集到的都可以用。在技法运用上,除了剪纸传统中的阴刻、阳刻外,还可以手撕,从而产生长短、刚柔的多种绒毛感。在表现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如制作单色剪纸、套色剪纸、衬色剪纸。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简单的染色剪纸,让剪纸的表现语言更丰富,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从而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根据设计的需要,指导学生将剪、刻、撕三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而且在创作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对剪纸浓烈持久的喜好。有的同学将作品贴到家里的窗上,美化生活;有的同学用剪纸作书签,非常别致;有的同学用剪纸装饰笔筒;有的同学给自己的姐姐剪喜花……学生们把剪纸的魅力散发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五评。主要是指随堂教学结束时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绘画表现技巧、美术知识的掌握,及学习兴趣、美术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评价美术作品可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小组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点评。也可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展览评价,建构成立体、综合、全面的评价系统。例如,学生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袋存放美术作品,记录作品时间、作品评价卡、探究报告、反思记录等。同时,教师要以真诚、尊重、关怀的态度、促进激励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沐浴成功阳光的同时增强自信,体验到艺术创作的快乐。
人教版
美术
二年级上册
第7课
课题:对折剪纸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这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所以课文为“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在自然界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例如,植物的叶就是对称生长的;昆虫的触角、眼、足,鸟的翅膀,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还有家中的物品等,也往往是对称的。指导低年级儿童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剪纸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对称剪纸,简单易学。其造型简练,夸张适当,变形有趣。学生们不仅喜欢,而且还爱剪。它能美化我们的环境,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当礼物送人。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学会剪单个物体的对称图形。图形可以是蔬果,花卉、动物、人物、生活用品和交通工具等。还可以尝试剪两个相同图形,甚至还可以重复剪出相同的对称图形后,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幅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简单的对折剪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环境。以及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学会对折剪
教学难点:对折剪出有趣图形并组成画面。
教学策略:
本课可以分为“导入—练习—组合”三个部分。先是指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树叶、衣服)和小动物(如蜻蜓、蝴蝶),使他们认识这些物体的造型特点,即对称。从而使儿童得到关于对称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学习对折剪的基本技法。所以导语的第一句是:“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进一步,可以将学生各自练习剪出的对折剪纸作品进行组合,拼摆成更丰富有趣的作品。所以导语的第二句是:“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
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多媒体资源、彩纸、剪刀、胶水
2、学生:彩纸、彩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
1、屏幕先出示图片的一半,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再出示图片的另一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称,从而理解对称的定义。
2、学生说说身边的对称物品。
3、出示极具对称美感的图片,学生感受对称美。
二、讲授新知
1、折一折、剪一剪:教师教授对折剪纸的方法步骤:折、画、剪、开。再根据5幅对折剪纸的图样进行折剪练习。
2、拼一拼、摆一摆: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各自剪出的对折剪纸作品进行拼摆,组合成一幅完成的图画。
三、对折剪纸拼摆画欣赏
1、各组成员互相欣赏各组的对折剪纸拼摆作品。
2、欣赏其他优秀剪纸拼摆组合作品。
四、扩展延伸
1、了解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2、感悟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对折剪纸》这一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对折剪纸的方法,还学会了通过拼摆组合可以将其创作成新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用剪纸去美化生活,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
六、作业布置:
1、制作一幅用对折剪纸组合的画。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纸屑不要随地丢弃。
七、板书设计:
折
画
剪
开
折一折,剪一剪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剪纸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剪纸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居的窗花,炕围花、图腾和门神等。剪纸艺术起着装点生活、烘托气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剪纸知识,我把这一课设计为四部分,即通过对剪影、边花和角花、等角折叠团花、独幅剪纸创作内容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主题性剪纸创作。在课时安排上分四课时完成,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我把对剪纸作品的欣赏放在每一课当中进行,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欣赏。本课主要讲得是独幅剪纸的创作,通过知识窗中剪纸的分类和技法的复习及有关人物、景物、动物的优秀剪纸欣赏导出剪纸的纹饰技巧和创作方法,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用学到的剪纸知识尝试进行主题性剪纸创作,并用自己创作的剪纸装饰教室环境和居室环境。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高中二年级学生思维普便活跃,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剪纸不陌生,在小学、初中时上过剪纸课,高中一年级《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课中接触过剪纸,但对于用剪纸形式进行人物、景物、动物的创作缺少方法和经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讲课时首先以探究问题为线索(通过视频初步感受独幅剪纸的艺术特色),通过回顾前三课知识和讲授新知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主题性剪纸创作。教学理念: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即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情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制情境、悬念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3、反馈原理: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4、序进原理:来自环境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情感状态和行为结构,教育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剪纸的分类,剪纸的阳刻和阴刻技法及纹饰技巧,能选择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表现手法进行独幅剪纸的创作。
情意:感知、体验独幅剪纸艺术的造型美、艺术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能力:培养欣赏、表达、创造、展示独幅剪纸艺术的美及灵活运用不同的剪纸方法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学习独幅剪纸的设计方法,了解独幅剪纸的工艺特征。
2、本课的难点在于独幅剪纸的构思,即表现什么?怎么表现?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独幅剪纸的艺术美
(一)、导入新课:播放以人物为主的独幅剪纸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视频中的剪纸有哪些艺术特征?学生回答:形象、概括、夸张、富有装饰性……因为是初步感知,所以回答可以是不全面的。
(二)、引领学生走进民间剪纸的大门,门两边的对联“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指出了剪纸的起源和作用。所谓“镂金做胜将”即是将金箔刻成花样,在人间互相馈赠。所谓“剪彩为人”就是用丝织品剪成人形。“镂金做胜将”、“剪彩为人”的风俗起于西晋。
(三)、打开大门陆续展现四幅以人物为主的不同风格的独幅剪纸,接着出现本课的课题:剪纸艺术——独幅剪纸的创作。(本课我用ppt做了一个详细的教案)
(四)、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一上课播放视频一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独幅剪纸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进而想去主动地表现美。无论从视频上还是从古老的民间剪纸大门的对联上,都暗示着本课的内容是和独幅剪纸有关。)
二、知识回顾
(一)、你知道的剪纸知识有多少?
师:从“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中我们知道了剪纸的起源和作用,那么你对剪纸艺术还知道多少?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总结
1、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460年左右)的五幅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形团花》、《八角形团花 》。(出示《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剪纸图)2、2006年5月20日,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出示李守白的两幅剪纸作品)
(二)、剪纸的基本技法:阴刻、阳刻、混合刻。(在独幅剪纸的创作中要用到)
(三)、剪纸的分类: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在每个分类中展示不同内容、不同表现风格的独幅剪纸作品,让学生评述、表达、交流对不同风格的独幅剪纸艺术的感受,再次体验并补充独幅剪纸的艺术特征,和课的开头形成呼应,让学生对独幅剪纸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为下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单色剪纸
染色剪纸
分色剪纸
套色剪纸
1、外轮廓像个剪影,内部由镂空的纹样组成
2、纹样有对称的、有单独的
3、有的以面为主,有的以线为主
4、整体接连不断
5、造型夸张
6、具有装饰味
7、外轮廓优美
8、色彩艳丽、鲜明
师:这些优美、漂亮的剪纸同学们也能剪制出来,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独幅剪纸的创作。(学生在视频欣赏和知识回顾中对独幅剪纸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创作独幅剪纸。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如何进行独幅剪纸的创作
(一)、欣赏与练习:把剪纸的表现方法归类。(进一步明确剪纸的表现方法,为下面的创作服务)
(二)、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以狮子为形象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在欣赏和分析狮子作品——娃斗雄狮时,穿插介绍民间艺术家王兰畔)得出:
1、不同地域的人们,赋予狮子各种不同的感受。
2、对于形象的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形象可以有多种表现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要大胆地想象和创造)
3、纹饰的变化使形象更生动,更概括,更具有装饰性。
(鼓励学生通过对形象的富有想象力的设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接着讲授传统剪纸的纹饰技巧和剪制要领:
1、小圆孔
2、月牙形
3、柳叶形
4、锯齿形
四、巩固练习,实践提高
师:在我们生活中,一个鸟笼、一双鞋、盛开的花朵、熟悉的校园、晨练的老人,联欢会上的演出......很多场面都可以用剪纸艺术形式来表现。尝试用你学到的剪纸技法创作一幅剪纸。
(一)交代设计要领和剪制要领
1、设计要领:
(1)、抓住形象的外形特征,勾出主要轮廓,(2)、确定是使用阳刻还是阴刻方法或哪个地方阳刻哪个地方阴刻(3)、画出图案纹样的双线效果。
2、剪制要领:(“ 三先三后 ” 原则)(1)、先繁后易,(2)、先主后次,(3)、先里后外。
(学以致用,学生在了解了剪纸的技法及纹饰技巧后,通过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师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构思,敢于进行创造,不要太拘泥于自然形或已有的纹饰,在构图安排上,可以非常灵活地进行安排、组织。远近人物可以一样大,人与鸟可以一般高,可以把一只眼夸大到装饰整张脸。
(三)抓住典型,让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剪纸。(出示奖品:教师剪的各种风格的有针对性的优秀剪纸作品)
(学生因感受不同,作业质量也就有差异,有的学生构思巧妙,有的学生表现手法夸张,有的学生纹饰运用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他所要表现的特征等,教师适时抓住典型进行评价,很好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接着,通过成功案例的当堂介绍,本课的难点也就被学生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极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出示评价及奖励办法会让学生学习兴致更浓,教师给予优秀剪纸奖品的奖励,也让学生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五、欣赏评述,应用创新
(一)、展示《姜太公钓鱼》剪纸,让学生分析创作特点:作者表现了姜太公的三种神情,即聚精会神钓鱼、看鱼上钩时的喜悦和哈哈大笑的表情。把脸部正面、侧面、半侧面的不同
角度放在一起,这种变形的处理方法,使作品极具现代感。《骑摩托赶集》剪纸也采用此种表现方法。
(二)、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交流、评述并继续充实自己的剪纸作业(形象、生动、漂亮的剪纸作品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经过交流,得出了创作策略并发散了思维,从而继续修改、补充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优秀作品欣赏时,前三幅为归类欣赏,后三幅为生活场景欣赏,同时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性剪纸创作)
六、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一)、以小组为单位,推出在造型,创意,剪制精美方面的三幅代表作品,并用投影仪投在大屏幕上,让其他同学欣赏,互评。
(二)、让认为自己创作得比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如情感、态度等,提高自评能力。)
(三)教师提示:有些同学的剪纸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或一个故事传说等,让学生参观、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并把可能的作品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参观并互提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评能力;把作品组合在一起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
(四)、总结延伸:用你学到的剪纸技法,为学校的艺术节、大型活动,布置环境,烘托气氛。尝试着进行主体性剪纸创作。(将课堂兴趣延伸到了课外,主题得到了升华。)课后反思:
《剪团花,巧装饰》是小学美术第6册第四单元百变剪纸乐园中的一节剪纸课,属于“艺术与生活”取向的课程,课程设计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小学生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
力。
上完这节课后,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课的导入:突出了本节美术课的本体的东西,以变魔术的方式设置悬念,把一张彩纸剪成了一幅剪纸作品,一下子就勾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在教学中创设疑问、探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拆折老师分发的团花范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的团花是怎么样剪出来的?”并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找到剪团花基本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使学生掌握了剪折团花的技巧。通过启发、引导及示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充分利用课件资源。通过欣赏《对猴团花》,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团花的基本特征,学习阴刻和阳刻等剪纸方法,了解剪纸艺术。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4、创设带学生到北方过年的情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窗花带到北方去的形式烘托课堂的创作气氛,使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创作当中。
5、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灌输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让学生做到课后离开功能室时不留纸屑。
二、不足之处
1、给学生示范折纸的时候过于简单,导致小部分学生没有找准团花的中心点,在剪团花的过程中出现不成功的作品。
2、激励学生语言较为单一,这方面我还应多听其他主科老师的课,学习他们表扬学生的方法,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
1激发学习兴趣
爱好、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极其重要。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如在剪纸艺术教学中制作一些夸张的小动物、人物形象等,使之激起学生对剪纸浓厚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剪纸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一次剪窗花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剪纸教学,我们运用微课视频播放窗花的制作过程,学生一看特别兴奋激动。接下来,现场剪了一个雪花,孩子们“哇”地叫起来,觉得特别神奇,似魔术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去剪窗花的欲望。学生剪的过程中,任凭他们自由发挥。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个性差异,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均给予了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当一幅幅学生亲手制作的作品被展示在教室的墙壁四周和校园文化橱窗里时,学生享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2陶冶学生情操
剪纸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表现了人们对社会、对自然的一种真挚、纯朴的审美感受及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我们常见一些吉祥图案剪纸,“福”“寿”“禄”等,都是率真、朴实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反映。内涵丰富的剪纸艺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发扬者。在剪纸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与风尚,充分发挥剪纸艺术教育力量,不断弘扬这种优秀民间剪纸艺术。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剪纸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剪纸的知识、技能,了解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3教授剪纸方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的情感体验,也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小学生,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练习。方法的多样性能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奥秘,学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剪纸作品。在剪纸教学中,我们让孩子们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制作一只蝴蝶、一条鱼。学生很快就完成一幅漂亮的对折剪纸,兴趣高涨。然后增加一些难度,制作其他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基本语言,如月牙纹、柳叶纹、云纹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创作,每一次创作的成功让学生幸福叠加,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主动思考,积极创作。
4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剪纸艺术培养和教育中,必须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技能,先临摹再创作。学生要多练多剪,钻研剪纸艺术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对生活中的感悟运用到剪纸中,在继承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锻炼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强化创新意识,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如教学《剪春天》,教师用PPT的方式出示各种鲜花绿草和蝶蜂飞鸟,学生参考图片资料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剪纸符号剪制春天的景色。学生分小组合作,将小组内的作品粘贴组合,就完成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色。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发挥想象力、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品质教育
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剪纸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丰富的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剪纸中,充分利用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民族的教育,使学生的剪纸内容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一、设境:给剪纸安一个家
寓情于境,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惯用手法。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的,小学生的认知模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对抽象、高度概括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将教学内容放置在特定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容易激发他们对“剪纸”这类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以生活的角度拉近他们与“剪纸”的距离,为剪纸教学创设一个合情合理又趣味多样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生活话题等形式,为有些陌生的剪纸教学安一个充满童真色彩的家。
在小学三年级美术《剪纸》课上,为了轻松活泼地导入“剪纸”这个教学主题,利用儿歌《剪窗花》创设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剪窗花》的动画视频,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学生很快就被跳跃的旋律带动起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拍起了节奏,有的学生则跟着歌谣唱了起来。在“窗花”这个最典型的剪纸形象中,学生很自然地将关注焦点放在剪纸上,通过欣赏与动手相结合的方式,向剪纸学习迈出第一步。
通过歌谣情境的创设,剪纸教学的开展变得顺其自然,学生在欢快的、充满童真趣味的歌谣中,自然地走进民间艺术剪纸教学中,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给学习找一群伴
剪纸这项民间艺术的学习与探究对于小学生而言,熟悉又陌生,在幼儿园阶段,不少学生就有动手剪纸的学习经验,但对“剪纸”本身却知之甚少。为了降低剪纸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探究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帮学生找一群伙伴,鼓励他们在互帮互助、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开展剪纸探究活动。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尝试把学生的个体活动转变成小组的集体探究,以合作的力量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在教学三年级《剪纸》中“折剪技法”这一部分时,折剪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它以对折剪的方式,展现了魅力无穷的对称美,这个技法说起来抽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难理解。在示范后,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下,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尝试田字折、米字折、正反折等,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员最先完成所有的折剪任务。
在示范的引导下,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加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步伐一致,先从一字折入手,互帮互助,直到每个成员都完成任务才进入下一个折剪的学习;有的小组则先各自探索,在探索后,分享各自的实践成果,展开交流活动,人人争当“小老师”。
三、搭台:给作品设一个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往往以“上交——教师评价——班级交流”的形式存在于课堂。剪纸作为手工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并不好统一上交、保存,另外,剪纸作品具有欣赏性与装饰性。那么,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们办个小展览,让这些凝聚着学生心思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彩与用处呢?在作品的评价上,可以多加点新意,为小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多元舞台,从而深化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在三年级《剪纸》教学的创作活动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布了一份“创意剪纸作品收集令”,在这份作品收集任务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画、剪、贴”三个步骤,完成一幅创意剪纸作品,作品主题围绕“我的家乡”展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展开探究活动,以投票或互评的方式,推选出两幅参赛作品,进入到班级最佳作品的角逐。从小组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并注明设计意图,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投,挑选出其中最富有创意、最具有美感的作品。
总之,剪纸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传承与应用过程中,它不仅沉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同时与时俱进,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剪纸教学,让厚重的传统民间艺术变得活泼一些,更加亲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让这小小的剪刀变得出奇,让这小小的红纸千奇百变。◆(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执教:冉武光 教学目标:
1.掌握团花剪纸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制作出漂亮的团花。
2.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感知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体验制作团花的乐趣,感受集体制作团花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团花的制作方法
难点:设计一个漂亮的团花并制作。
教具准备:PPT课件、示范作品、彩纸、剪刀、固体胶。学具准备:彩色纸、剪刀、废旧书本、固体胶。
一、激趣引入
1、魔术:师变小魔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变的?)
2、揭示课题并板书:《团花剪纸》
二、探究引导
1、师引导欣赏,团花重在“团”。
2、了解团花的历史文化及应用
(1)师:出示课件 欣赏《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这两幅团花图案分别是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 小组交流:
师:总结(1)《对马团花》利用万马奔腾的形象,象征着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愿望。(2)《对猴团花》作品剪出了十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围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头相对而视;一只前爪相连,另一前爪高举,神态生动富有变化。“团花”早在一千年前就出现了,而《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是早期剪纸的代表性作品。
3、观察并归纳剪纸图案中有哪些形状的纹样? 生:
师:总结 常用的剪纸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云纹、小圆孔、鱼鳞纹、花瓣纹、逗号纹、柳叶纹、水滴纹等。
4、探究制作方法: 生:小组交流:
师:总结(课件):(1)团花的制作分三个步骤:折、画、剪。
(2)学习折法:教师演示。(对边折 强调以正方形中心点为顶点折纸并剪出图案。团花团花在剪的时候要剪出一个圆)
(3)学习画纹样:展示学生准备的剪纸图案。(课件)(4)剪出纹样,完成作品。
三、实践创作
以4人小组为单位,共享材料,明确分工,合作制作一个团花剪纸。(制作时要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和教室的卫生)
四、评价拓展
1、各小组展示并介绍最优作品
教学内容:剪纸艺术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简单的双喜字和灯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黄芪学生对民间艺术剪纸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2.难点:正确把握纹样以及造型的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红纸、剪刀、笔、直尺…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个动画片,看完过后回答老师。我的这个动画片与我们平时电视里看的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动画片。(请同学起来回答)总结: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都是卡通娃娃之类的人物对吧。今天这个动画片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用的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一种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用皮影引导学生说出课题,然后出示课题《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那么谁能给我们说说到底什么是剪纸呢?(点学生起来说说)好吧,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出示图片(剪纸又叫做刻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什么是民间艺术?(简单的说起源于民间的对吧)所以说我们这个剪纸与我们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新婚喜庆,人们把剪纸贴在门窗上,甚至把它做成灯笼,都是为了渲染节日的氛围,创作出来装饰的一种艺术。(说一下地域不同风格的不同)。剪纸的起源可比纸的出现还早,纸是在汉代才发明出来,而这种剪纸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咯,你们想想他那个时候没有纸,会用那些物体来表现、创作呢?这就联系到,我们剪纸可以有那些载体?出示图片(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解释什么是载体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在不同的载体上运用到的剪纸这种艺术给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出示图片,一 一 欣赏讲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剪纸的一般分类。出示图片 欣赏。好了,欣赏就到这里了。给大家出示我的作品观看。然后现在我们开始操作吧。动动手、动动脑、先来剪一个简单的双喜字。它会用到那些步骤呢?老师概括了以下 三步曲,我们一起动手来吧。(正方形纸折叠,直尺划线,把图案画在黑板上、减掉阴影部分)接着画出变形后的双喜字,叫他们自己剪出来(剪的过程中提醒注意安全)。选取好的作品给予表扬。然后教给他们剪灯笼的方法以及喜欢什么小动物的可以画出来剪的方法,边听音乐边创作(提醒在创造过程中不要乱扔垃圾)
关键词:满族剪纸;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学习
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经常利用好看的剪纸来表达自己的幸福生活。由于满族剪纸材料和工具简单,再加上历史、地理以及民族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很强自身特色的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满族剪纸题材相当广泛,主要记录和刻画的是人物、动物以及民间生活习俗;(2)具有有别于其他剪纸风格的独特剪纸技
巧,相比于我们更熟悉的汉族剪纸,其造型古拙、走剪粗犷。作为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我,也深深地被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创作了《积酸菜》《端午习俗》《老两口的热炕头》等几幅作品。
在创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满族剪纸表现了长白山地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如记述“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系列剪纸;如表现“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的《敬烟》《摇篮儿》……满族人是浪漫的,因而满族剪纸也创作出了大量的童话故事。《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妹易容》……剪纸的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满族人朴素善良、耿直纯真的道德风貌。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把这项技艺发扬下去。当我把搜集的这些作品呈现给学生的时候,从学生的脸上我看到的是惊喜与好奇,这就是兴趣的作用。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满族剪纸表现了哪些内容?人物、动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你能剪出一个什么形象?”这三个问题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到了高峰,整个班级都热闹起来。归纳小结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开始动手创作了。学生的能力有限,最开始要在纸张的背面画上自己要剪的形象,可剪了几张之后,我就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竟然有许多孩子可以根据脑子里的创意徒手剪起来了,他们把剪刀当成了画笔。虽然作品有些稚嫩,但是粗犷的线条正是满族剪纸的精髓所在。学生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有公鸡、孔雀、青蛙、妈妈、奶奶……还有一位同学剪了一张我的肖像,我们起名为《我们喜欢的老师》。最后我提议把我们大家所有的作品都摆放在一张大白纸上,比比谁有创意,这又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笑与惊喜。
我要把这种满族民间剪纸的单纯形式与较单纯的内容联系起来,在我的美术课中不断地实践,把我们的民族艺术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剪纸,符号,设计,创新
“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之间早就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 当远古的先人在彩陶上描绘出第一个花纹时, 就奠定了民间美术的基础, 设计也就在这一瞬间产生了。”可见民间美术与设计的不解之缘。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不管是平面的, 还是立体的, 越来越多的民间元素被应用到设计创作中, 更彰显了二者之间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机缘。我们该怎样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嵌入设计达到作品的创新?创新不应该是凭空设想, 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造, 创新的基础来自对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开拓。钟孺乾根据视觉艺术创造的规律提出的“迹象论”, 指出视觉艺术是由迹和象两种元素所达成, 这对于设计从民间艺术汲取营养应有所启发, 视觉语言转换的基点有可能是材质的“迹”, 也可能是结构的“象”。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 先辈们留下了众多的优秀遗迹, 在现代的设计艺术中, 我们应该能动地把这些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艺术符号应用到我们的设计理念中。这种基础同样应该在“迹”与“象”的理论上找到契合点。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剪纸是最重要、最亲近的资源。
一、设计创新的沃土——民间剪纸
(一) 剪纸发展的设计性趋向
剪纸艺术更是一朵绮丽之葩, 盛开在古老的中国。它一直展示着自己特有的形式之美和意蕴之魅。应该说剪纸是原始艺术的延续, 它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 不少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内容和纹样上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 (见图1、图2、图3) 。因为纸有便于剪刻造型的特性, 它也就符合了当时民俗中所需要的剪纸艺术的要求。之后, 剪纸这门不可替代的艺术表达形式便在中国的文明中留下了瑰丽的迹象, 也成为现代设计家们垦之不尽的沃土。
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 加之又长期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及部分原始经济社会中, 加之民族区域文化的不同, 也就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民间剪纸。大体上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方的剪纸多用剪的形式而南方则多用刀刻的方法,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划分。有的剪中有刻, 有的刻中藏剪。这样就使得他们作品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有的犹如行云流水、线条悠扬绵长;有的阴阳并举、刚柔相济;有的细微繁缛、花样密集等。虽然说民间剪纸在不同地域之间所形成的风格不尽相同, 但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希冀是一样的, 全都深深地潜藏在这镂空雕刻的刀锋剪痕之间。风格的多样化以及创作动机的美饰要求, 使得剪纸不得不向着设计的趋势发展。如剪纸 (见图2) 差不多是画像石 (见图1) 的翻版, 但到了图3, 则变成了设计性很强的图案符号。所谓借鉴与创新, 剪纸与设计的融合, 这也是个典型的例证。
(二) 剪纸的造型及意蕴之美为设计提供参照
象征性寓意和质朴鲜明的造型是剪纸最大的特点。它常常通过谐音、寓意、隐喻3种方式来赋予造型上的象征意义。很多的时候在情感的表达上大都以含蓄为美。他们的主题常常以求生、趋利, 避害3种功利倾向, 显示了老百姓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自然需要的普遍祈求。“本着‘阴阳-太极’的认知模式和超越现实的理想, 先前的人们在创作中以能动的唯我态度把握客观对象, 让现实原型按作者的审美意志重新构造”。剪纸艺人往往都是把认知的对象理想化、典型化处理来寻求共性的神似, 剪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民间的剪纸中恒久的题材中, 《蛙喜莲》含蓄的表达男女恩爱, 《鱼戏莲》代表着子孙繁殖, 《扣碗》表示情投意合, 还有鲤鱼跃龙门, 鸳鸯戏水等。还有很多利用谐音的, 如鸡 (吉) 磬 (庆) 有鱼 (余) , 莲 (连) 笙 (生) 桂 (贵) 籽 (子) 等。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 在自然之物的本质后面剪纸的民间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赋予了它们吉祥的象征及心底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寄托着人类对世界、自然、生命的爱。这些艺术特质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深受现代设计艺术家的青睐。
二、民间剪纸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一) 民间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吕胜中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普遍的, 也是作品最多的一种形式, 它的生命力很强, 能适应不同的文化转型。”这种论断产生于历史的认识, 也产生于艺术观所处位置的一种发展了的认识, 它来源于思想的深处。早在1988年冬, 艺术家吕胜中就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剪纸艺术展”。这次展览一时成为了美术界的热门话题, 将古老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血液。如他后来的作品, 《众》、《人墙》和《合诗歌》等, 带来的视觉感受无疑是震撼的。虽然作品不再有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功利性, 但是它传承了剪纸很多意蕴上的表达。之后, 全国各地相继刮起了“民间风”。一部分艺术家寻求变革的取向, 试图从民间艺术中的原始野性与现代艺术的稚拙中找到契合点。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艺术设计, 由于剪纸材料的二维属性, 首先在平面设计领域捷足先登。如中国银行标志设计, 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设计者也充分运用了剪纸中的传统思想的象征表达形式———“天圆地方”。借用蕴涵着“天圆地方”的古钱币造型, 钱孔与红绳构成了“中”字, 表明了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机构, 同时也标示出了国家概念。在这里, 现代设计传承着传统文化的内涵, 表达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个设计恰到好处地借用了剪纸的迹象特征, 平面剪影以及镌刻式硬边处理与剪纸的效果一脉相承。而且“平安圆满”的吉祥之意也如民间剪纸一般地寓于其中。剪纸的这些特点在此标志设计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二) 民间剪纸在立体作品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立体设计作品中的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将剪纸作为元素和部件直接嵌入设计作品中。如云南大理寺的剪纸佛灯 (见图4) 。它以质朴的细微繁缛好像在倾听着世事的变迁, 告诫着人们“天地一浮云, 此身乃毫末”。这种神秘而美妙的效果直接来自环绕在四周的剪纸图案及其材质感。通透以及几何化特征使其能与灯罩的造型形成完美的结合, 一刚一柔, 一简一繁, 相得益彰, 辉映成趣。同样的手法也体现在时装设计上。这些不失纯净和清新的民间剪纸图形也被融入服饰而增添特殊的魅力 (见图5) 。那带有圆润、动感、活跃而有趣的剪纸风格图案的衣服是节日中的人们穿着的最爱。还有城市雕塑、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剪纸艺术以它的鲜活、强大的生命力融入了具有现代设计性质的生活产品的方方面面。
二是将剪纸的造型原理和视觉样式间接代入设计作品中。在运用民间剪纸符号进行三维立体作品创作的时候, 力求把这些经典的符号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贯穿到作品中的同时, 也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如笔者的系列作品“灯·爱” (见图6、图7、图8) 。作品的主材料是玻璃, 之所以用玻璃的材料来表现, 是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其以一种时尚的姿态展现, 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赋予古老传统图形以新的风貌。
往往在欣赏作品亦或在解读作品的时候, 看到的不仅仅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外观造型, 更重要的是体会里面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蕴美。当然这些是根据每个欣赏者的文化底蕴及自身的参悟力来决定的。在创作“灯·爱”时笔者从对剪纸功能与意蕴的融会中获得了如下心得:对作品“形”的表达:可以看出作品是以“荷”的多种形态造型为主。明快的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虚实与平和等的结合, 使其外在之象具有夺目的美感。作品中展现最大的特点也就是节奏与韵律, 整个造型呈“S”形。太极图形式装饰风格在民间剪纸中是常出现的, “S”形的太极图形式被喻为“喜相逢”, 它代表着“成双成对、相互追逐、旋转不已、生生不息的美好象征”。作品的底座用了男人手和女人的手, 不仅仅是为了基地的稳固, 两个相互紧紧相连、互相依偎的男女之手, 象征着刚毅和柔美的和谐统一, 同时在视觉上形成两个小的“S”形图式, 同样相依相偎, 结出意蕴之“果”, 就是剪纸中常常出现的“荷” (和) 。从作品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剪纸的线条的特征及色彩的运用。色彩上保持了剪纸中常常出现的高度纯色的特点, 高贵的中国红、明艳热情的黄以及生机勃勃的绿。这些颜色融会在明净清澈的玻璃造型中, 使作品更添一份明丽、热情奔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三维的立体造型上用剪纸的线来表达轮廓, 在轮廓的形体内不加太多的修饰刻画, 只出现简单的镂刻痕迹, 这样会保持剪纸的色彩分明、深厚拙朴以及强烈的力度之美。在造型的底端用了类似心形的装饰, 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阐述和谐的精神之源,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色彩的协调及造型的更加生动。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 剪纸的迹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创造的源泉是从心里出, 审美标准也就是最终归于心的满足了”。
作品“意蕴”的表达:张介宾的《太极图论》指出:“太极者, 天地万物之始终也……太虚之初, 廓然无象, 自无而有, 生化肇焉, 化生于一, 是名太极, 太极动静而阴阳分, 故天地只此动静, 动静便是阴阳, 阴阳便是太极”。在西方, 是以自然科学观来认识世界的, 而在中国是以古典哲学中的阴阳观来认识世界的, 中国的阴阳观源远流长, 根深蒂固, 从而形成了阴阳五行之说。中国的古典哲学更是民间艺术的指导思想及哲学基础。太极阴阳观念对民间艺术造型的影响深远, “不仅表现在阴阳八卦图式在民间的广泛应用, 同时以生殖崇拜为中心的交感化万物, 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 形成了民间艺术观念的造型的体系”。尤其是在民间剪纸艺术中更有显著的体现。在《灯·爱》的造型中就借用了剪纸常有的象征意念表达。男女手姿形成的太极图式, 想要表达的是“阴阳和, 生万物”, 而万物将生生不息。“荷”寓于“和”, 也同于“合”, 大有一切合意、人和万事和之意。“荷”有时也被称为莲, 取其谐音有连年、怜爱之意, 更深层意义的理解有对性爱, 生殖崇拜的礼赞。莲蓬还隐喻为生命萌生, 多子多福,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手型的底座到顶端的“荷”的各个阶段形态造型都在从意的方面来表达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三、结束语
在今天, 走在设计艺术这条路上, 我们面对无限广阔的参照资源, 民间艺术无疑是最切近、最便捷的资源。在这片沃土上吸取更多的精华, 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很多时候, 过去的东西并不见得都是优秀传统, 只有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延展和生长的可能性的东西, 才是有生命力的, 民间剪纸正是这样的传统。对其蕴含着的符合我们艺术设计个性的那些因素进行有选择性的使用, 在传承与发展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同时, 达到作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人民出版社, 2006.
[2]、钟孺乾.绘画迹象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吕胜中.再见传统[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4]、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
[5]、钟茂兰, 范朴.中国民间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中国的剪纸活动由来已久。据文献及出土文物考证,剪纸艺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形成于西晋(265-316),成熟于南北朝(420-581),发展于隋唐(581-907),独立于宋元(960-1368),普及于明清(1368-1911)。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是与纸的出现同时开始的。汉代纸的发明促使剪纸出现、发展与普及。虽然我国的纸张直到汉代才出现,但剪、刻记忆却可最早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玉片镂雕出现,即在薄片材料上施以剪刻镂花。战国时期也有镂刻的金属装饰物。1950-1952年在河南会先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就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还作为装饰物出现。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址出土的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金银花)团花和菊花团花。这五幅团花剪纸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如图1-1所示为“对马团花、对猴团花”的残片。“对猴团花”中的猴子生态生动活泼且富于变化。这些剪纸表现了南北朝时期新疆流行的图案题材和构图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图1-2所示为后人临摹的《对马》完整剪纸图案。
图1-1 新疆出土的剪纸《对马》《对猴》
图1-2 对马
1973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在陇县原子头村古墓中,发现了十幅唐朝的剪纸作品,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四种。唐宋时,民俗剪纸除彩胜、面饰、挂笺、灯花、刺绣外,还有丧葬用的纸衣、纸帽、纸鞋、纸被、纸枕、纸钱等等。后来造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宋朝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的品种名目繁多,应用更加广泛。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维持男耕女织的君主制王朝,也是将民俗剪纸的实用性推向四面八方和达到高峰的年代。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民国年间孕育着新剪纸的发展。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传统剪纸艺术的民间自然流传的基础上走向社会,迈向了一个现代剪纸的崭新时代,开创了剪纸的新纪元。全国解放后,广大美术工作者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创造出了更加璀璨的剪纸艺术,他们的杰出的作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执情。
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推动了全民族的经济腾飞的社会进步,为剪纸艺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中国剪纸研究会正式成立,后来各省、市、乃至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剪纸专业委员会。各地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剪纸的专著,2006年王伯敏先生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民间剪纸史》,一系列的纸竞赛、剪纸展览、学术研讨以及大量的外事剪纸交流活动,使全国的剪纸技艺的理论研讨都获得了全面发展。
剪纸艺术分类
一、按剪纸风格分类
我国的剪纸艺术的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
南方剪纸以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福建、四川、贵州等地为代表。其特点是举行清秀俊雅、工整细巧,表现手法注重写实。北方的剪纸以陕西、甘肃、河北、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为代表。其特点是粗犷浑厚、朴素简约,表现手法重于变形夸张。
二、按技法分类
剪纸技法大体可以分为剪、刻、撕、火镂四种。
1、剪
是用剪刀剪,线条活泼多变,随意性很强。
2、刻
是用特制的刻刀雕刻,又称刻纸,作品风格严谨、细腻,装饰性强。
3、撕
不用任何工具,仅用指甲代刀撕扯而成。其作品特点是古朴稚拙、豪放雄健。
4、火镂
大多是以大、小线香为工具,随火就势烧镂制作。其特点是造型随意,趣味性强。
三、按剪纸题材分类
剪纸题材内容特别丰富,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人物
有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戏曲人物、皮影人物、近现代人物以及卡通人物。
2、动物
有飞禽、走兽、昆虫、鱼类,还有人们意想中的龙、凤等。
3、植物及花卉
如梅、兰、竹、菊等。
4、器物
剪纸作品中常见的器物有磬、古钱、鼎、花瓶、爆竹、灯笼等。
5、风景
有亭、台、楼、阁、寺、庙、山水、名胜等。
6、文字
如福、禄、寿、禧等。
四、剪纸色彩分类
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 单色剪纸 用一种色纸剪出的作品叫单色剪纸,常见的有黑色、红色、白色,是剪纸艺术中最普及的、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彩色剪纸 1.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槁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2.点色剪纸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要好几层一起点染,色彩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是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比效果,染色时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色,通常上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色,才能达到渗化的效果。点色剪纸通常应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点色剪纸色彩强烈,乡土味很浓,以中国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中国浙江苍南的点色剪纸,在继承蔚县的传统点色基础上吸取了西洋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为点色剪纸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3.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4.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槁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个别脸部可作适当的渲染。中国广东佛山的“铜凿”剪纸是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将图案凿出,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当地叫“铜凿”。这种剪纸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而且便于长时间保存,但一次只能制作一幅。5.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近似剪贴。例如:剪一只熊猫吃竹子,熊猫用黑纸剪成,竹子用绿纸剪成,然后把熊描、竹子拼贴在一起。初学剪纸和常用剪纸一般都是单色剪纸。
五、按表现样式分类
1、团花式 团花大多是圆形装饰纹样。
2、门笺式 门笺即挂门钱。是逢年、过节、喜庆时,用来贴在门上边或厅堂的装饰物。
3、对称式 对称式剪纸可以分为中心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上下左右对称等。
4、剪影式 剪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表现物象外轮廓的优美造型,完全舍去其内部结构的表现手法;另一种是对物体内部结构稍加勾勒的表现手法。
六、按用途分类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1、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2、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3、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4、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剪纸艺术的应用
剪纸艺术的应用在民俗活动中分为窗花、灯花、喜花、礼花、寿花、丧葬花、供花、菜饰花、顶棚花、炕围花、刺绣花等。
剪纸在现代生活应用中则可以分为单幅主题剪纸、挂历画、连环画、瓜果花、邮票、书籍装帧、舞台美术等。
剪纸的工具的材料
1、剪刀 剪刀的选择。2、3、4、5、6、7、刻刀 垫板 蜡盘 粉袋 磨石等
纸张
常用的纸张是最普通的大红纸,还有宣纸、闪光纸、花纹纸、彩色不干胶纸、蜡光纸等。也有人尝试用吹塑纸、墙壁纸、丝绸、胶片及塑料薄膜等。
剪纸技法
一、剪刻顺序
二、常用剪法
三、常用刻法
四、剪刻结合 阴剪、阳剪
五、刻法要领
常见元素符号
常见的直线符号。常见的曲线符号
作品寓意举例及欣赏
作品粘贴方法
剪纸装裱前的准备
剪纸作品是必须压平才能装裱的,然后选择花边的配色,备用一些花边纸,备好与底版纸相同大小的托纸,这种托纸最好使用与剪纸相同纸质的纸张,纸张要光洁没有颜色,使用前要逐张的检查,并用小刀把上面的杂质给刮干净,用清扫工具清扫一遍。
剪纸的装裱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形式: 镜框装裱
鸳鸯剪纸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卷轴装裱
卷轴是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窗花,是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民间剪纸艺术品。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土风味。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的图案,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第三节、窗花纸的颜色
剪纸的颜色多样。可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剪纸种类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统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以纹样分类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以用途分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以用纸及制作分类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6)磁性剪纸,磁性剪纸在工艺上有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之分,手工剪纸又有剪和刻之分。
至于兼用两类方法制作的剪纸,应择其主要的方法归其类别。
剪纸成品展示(10张)编辑本段剪纸的艺术鉴赏 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刀法的运用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优秀的剪纸产于何地
我国各地,均有剪纸习俗,风格迥异,做工良莠不齐,题材各有不同,剪纸材料千差万别。按制作方法分类,主要有剪纸和刻纸;按表现形式分类,主要有单色和点彩。
剪刀剪纸,历史悠久,但由于加工数量的限制,而且细微刻画,逐渐被刻纸取代,刻纸的优势在于,以此可以加工多张,刀法变化多端,单色剪纸和点彩剪纸,尽管各有千秋,但是,真正的优秀剪纸,应属单色,因为单色剪纸,突出了“剪”的艺术主题,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点彩剪纸,俗称“三分剪,七分染。”所用品色,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污染并脱色,脱色的剪纸,毫无欣赏价值。
真正优秀的剪纸,当属江苏的扬州和天津的杨柳青的单色剪纸,两地的剪纸,以造型优美、纸张考究、刀功犀利而著称,就其渊源,扬州和杨柳青,皆为举世闻名的书画艺术之乡,两地的剪纸艺术在深厚文化底蕴烘托下,自然卓越不群。
杨柳青剪纸向其他美术品类借鉴表现形式丰富自己。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国画形式的剪纸有中堂、条幅、横批、通案、扇面等;内容有花鸟、草虫、人物、山水、脸谱等,还有美术家参与创作的剪纸。其类似年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新颖。特别是在传统年画的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杨柳青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门神、缸鱼、婴戏娃娃等。传统年画往往不被一些新家庭接受,刻成精美的剪纸后,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被青年人接受,而且深受喜爱。杨柳青人绣花的“花样子”都是来自于剪纸图案。这些花样子有门帘、窗帘、墙布(墙围子)、枕套等,还有用于服饰,儿童戴的花兜兜,俗语称“供花”,也有人在祝寿的寿面、寿桃上用福寿等前纸覆盖,俗称“饭花”等。几十年前,杨柳青高家花样子远近闻名,人称“高花样子”。
用途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美术教案设计---剪纸】推荐阅读:
美术鉴赏剪纸艺术11-02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计划06-05
美术教案-初二美术 包装装潢设计教案09-22
美术教案-头饰设计06-21
设计校服美术教案06-26
设计应用美术教案10-27
《电脑美术-花布设计》教案09-11
美术《形体的组合》教案设计10-12
六年级美术《邮票设计》教案10-13
美术教案-生日贺卡设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