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之我见范文(精选8篇)
贺龙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学101班,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建筑是城市的容器。”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文化,也是建筑艺术的表达,北京,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建筑是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式各样的建筑描绘着北京历史的沧桑,建筑特色及建筑材料的使用彰显着时代的科技技术,当代的“十大建筑”,更是构成了以雄伟、庄严、壮丽、堂皇、开阔等为特征的视觉形象,以寄托解放、新生、自豪感之类的情感。
关键字:北京十大建筑建筑特色 建筑材料雄伟
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我们从北京故宫谈起,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宫殿。
建筑的典范,北京的文化符号。故宫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提为世界五大宫殿.而法国凡尔赛宫面积不到故宫的四分之一;俄国冬宫相当于故宫九分之一,克里姆林宫号称欧洲最大的宫殿,面积不到故宫二分之一;英国白金汉宫相当于故宫十分之一;日本东京皇宫面积不及故宫三分之一.故宫的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1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北京南站——北京最典型的交通建筑
建筑特色:2008年8月正式重新开通运行的北京南站占地面积49.92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42万平方米。主站房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高架候车厅以及配合的高架环形车道、站台轨道层、换乘大厅、地铁4号线、地铁14号线。
建筑材料:北京南站建筑形态为椭圆形,主体为钢结构,分为主站房、雨篷两部分,站房为双曲穹顶,最高点40米,檐口高度20米,主站房以天坛鸟瞰效果为基本形状,中间设有3个层次,隐喻中国皇家建筑的层次感和地位。两侧雨篷为悬索形结构,最高点31.5米,檐口高度16.5米。雨篷钢结构采用了A形塔架支撑体系、悬垂梁结构等多项施工技术。椭圆形中央站房屋顶和两侧雨篷主要材料为银色的金属铝板。北京南站突出环保、节能等理念,在众多大型火车站中首次采用太阳能发电。新建成在高架候车亭屋顶中央采光带,将设置太阳能光电板,总功率为350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在白天开启,辅助解决车站用电问题。北京南站利用城市原生污水冬季水温高于大气温度、夏季水温低于大气温度的特点,冬季从污水取热供暖,夏季排热制冷。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
建筑特色: 作为古典建筑结构的现代演绎,新馆追求的是文化和历史的密切关系。图
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水平伸展的体态,和耳目一新的简约风格。
建筑材料: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型轻颖,表面光亮可鉴、让人感到悬浮于空中的玻璃装饰的“大屋盖”。玻璃幕墙,用石材做巨大的立柱,中国国家图书馆将成为全球最大中文数字资源基地和中国最先进的网络服务基地。
新保利大厦——世界上最长的玻璃幕墙建筑
建筑特色:大厦东北立面90米高、60米宽单层网索点支式玻璃幕墙的尺度是目前“世
界第一”,安装难度极大。新保利大厦公司会同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有关专家,成立专门的工组小组,克服重重困难,让效果震撼的幕墙完美亮相。建成后的幕墙通透壮美,让大堂和内侧办公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采光。大厦的南侧和西侧外墙,由目前国内首例运用的竖向遮阳百叶系统及双层中空Low-E玻璃组成,能保证冬季最大限度的日照与夏季最大限度的遮阳效果,有效节约空调的运营成本,也避免了光污染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与世界同步的节能理念。
建筑材料:在大厦东北立面的左下方,从7.2米至45米,镶嵌了一个世界最大体量的悬挂式钢结构吊楼。吊楼总重量约5000吨,下方没有立柱支撑,而是靠核心筒与两组斜拉钢索完成结构拉撑。夜间亮灯的时候,灯光映射在吊楼内墙隐约的花梨木色上,柔软的光线效果使得整个特式吊楼犹如璀璨明珠镶嵌在大厦内,流光溢彩。
国家大剧院:湖中的明珠
建筑特色: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建筑材料: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
饰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参考文献:
一、学生眼中的作文样式———范文
我们先从教育者的角度,对范文式作文的作文题的变化和作文课的展示结构进行描述。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文题的形式变化,从时间轴线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一路走来,不断变换,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宿构,取得考试结果的高信度和高效度,以利于人才的选拔。
其次,一堂作文课可以分为与作文题型相关的知识讲授和某一具体题目的范文的展示两个部分构成。
一节作文课的展示形式:授课教师,从有效性原则出发,遵循经济化行为准则,往往截取的是作文题型变化时间轴上的某一型,选取相应知识,依据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能力关系建构教学模式。基本理念是:学生获取了老师教授的某一知识,就会获得相应的能力。具体来说,2000年左右,作文考察题型,是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注意事项”四大部分组成的话题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就必然成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题型;2006年开始,从课标卷的乌鸦学老鹰抓羊开始,进入了新材料作文的时代。同样,“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新材料作文就必然成为了现在中学生作文教学的主要题型和考察样式。而什么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就成了相应的必教知识和作文课堂的主角。
除了知识的选取,与之对应的成品范文则承当着充当学生学习模仿对象———具体样式的重任。
在范文式作文课上,老师展示的是某一特定类型的作文题及相关的审题要求、结构形式等知识以及相应的范文并以此作为印证。
那么,学生眼中的作文样式,又是什么样的呢?从对学生实际调查得到的情况可知:作文题,高深莫测、变化多端;作文样式,等于范文,等于词语替换,等于分数。
二、对学生写作行为的描述———模仿、波浪形
在学生的意识里,作文样式,等于范文,作文写作,等于词语替换,等于分数。这是一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链条,开启于范文,终了于分数。无疑,范文占据了核心地位。
在学生进行具体的写作时,他们的行为具有那些特征呢?
先看形成形态。我们从一个班级的作文写作看,可以依据某一次作文形成的时间点,描述学生作文的形成形态———波浪状。
这么一个波浪状成型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一部分学生参照老师提供的范文,写成了自己的作文;未按时完成的学生,在老师批改后提供同学范文的基础上,进行参照,完成作文。因此,范文在学生具体写作中贯穿始终,具有参照作用,但范文的具体所指依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同而形成的学生群体而有变化。从对学生实际调查得到的第二个结果是:不少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没有用,要会写,得看同学怎么写,才知道怎么写。通常,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便开始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一气呵成,展示着作文形成的流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看客角色,看得是眼花缭乱。也有学生,觉得疲劳,便渐渐游离课堂,离开了老师的眼界。从师生交往的角度看,有一个双向变单向的趋势,教师讲授很容易就成了“独角戏”。这样的交流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一部分呈现的知识是无趣的、无价值的。
而作为一次又一次波浪的浪头,还是范文:注意力强、领悟力强的学生,老师展现的范文就是领着他完成作文的浪头;某些方面欠缺,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老师展现的范文不是他作文的浪头,而是第一波完成的同学作文中被老师认可的,可以作为讲评的作文是这些学生此一波完成作文的浪头,也就是他们的范文。
因此,学生的写作行为,无论是哪一个时间段完成老师要求的作文的学生,写作就是模仿,模仿对象依学生特征而不同,也就是范文对于学生来说所指是不同的。
为什么会多次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的范文呢?我们可以从对学生的写作行为的描述来看模仿的难点。
广义建筑绘画是指建筑物作为描绘对象进行的绘画方式,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画种,是纯艺术的一种表现内容。狭义的建筑绘画是在建筑环境设计领域一种的特殊的表现形式,是以设计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一切写生和表现后期设计效果的一种综合绘画表现形式。它对建筑设计领域和环境艺术领域等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当眼睛观察到对象,视觉的图像迅速联接到心灵,那种转瞬即逝的刺激,即为一个人最初最原始的感受,这便是整个艺术创作当中的灵魂。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师,徒手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建筑速写恰恰是提高和培养设计师的表达能力和基本素质。手绘效果图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徒手表现创意的主要方式,而手绘效果图中的线稿的训练与钢笔速写紧密相连。手绘效果图中透视、构图、线条疏密的处理、形态的概括和肌理的表现等都可在建筑速写里得以解决。建筑速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位设计师水平的高低,成为判断的标准。在计算机和软件盛行的现在,很多设计师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不断地进行计算机绘图训练,这样就影响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在设计理念的培养上,手绘效果图可以帮助设计师培养和提高三维实体思维能力,而且快速绘写的过程中,可以引起设计师的思维连续畅想。设计师的整个创造思维过程的表现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那就是速写表现,而手绘草图方案正是设计师不断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主观意识反映的过程,对设计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徒手描绘能力,建筑速写是设计师师最合适最恰当的,不仅可以活跃设计思维,锻炼设计表现技巧,最重要的是还能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钢笔淡彩是在钢笔线条的线稿上运用色彩的丰富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立体感、空间层次感。淡彩的画面效果更直接的反映着手绘效果图,甚至钢笔淡彩就是手绘效果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国外最初的手绘效果图都是用水彩作为最实用的表现工具,在钢笔淡彩的训练过程中,包含两个造型基本要素:一是钢笔线条描绘,二是色彩运用。
建筑速写和钢笔淡彩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整体画面的构图经营
在整个画面中经营构图是让作品具有表现力、说服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表达作者创意意图的一个总的布局,是运用审美的原则来安排和处理符号、形象的位置关系,使得各局部形态组合成一和谐艺术的整体,结构关系上存在变化但还统一于画面,通过明暗、色彩、线条等因素的对比,对空间处理协调规律、节奏韵律和点线面的结合构造等一切手段,创造多样的作品形式,增强设计作品的感染力。利用它們之间的对比、节奏和韵律达到视觉的强烈冲击。
2.整体与细部的关系
整体是宏观控制,是骨架,细节是血肉。作品的整体性是前提,如果没有整体单是局部细节没有意义。细节的刻画使得画面更丰富,有强化主体的作用,过分强化细节,会使画面凌乱,如果缺乏细节表现,画面就略显沉闷,没有生气,所以要恰当巧妙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比较钢笔速写,钢笔淡彩在水彩的运用方面是较难掌握的,最重要事的一点在于难于修改,钢笔淡彩要突出水彩绘画中的特殊的水的灵性,湿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就决定了很难画出两张一样的作品,这也是考验我们整体把握画面、果断用笔用色的综合能力。钢笔淡彩的方方面面的严格训练对设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画面气氛的把握
南朝画家谢赫提出“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努力追寻的至高目标,即画面气韵的把握,或轻或淡,或高或低,或实或虚,尽精微而致广大。
总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掌握一种重要的能力,那就是高水平的审美情趣。历史上诸多的著名画家也同样的优秀的设计师,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不仅把传世的绘画留给的人类,更是一名出色的设计师,成绩卓越;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一边从事绘画活动,同时也参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堡教堂,至今仍光彩夺目。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设计者多是优秀的画家。无论是钢笔速写,为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意思维初稿和手绘效果图起着解决整体形体的作用,还是钢笔淡彩,为效果画面提供整体渲染,或者有的直接表达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以一种特殊的手绘效果形式展现给观众,建筑速写这一徒手画的形式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举足
轻重。
李丹 201001005109
10针推(2)班 江西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大学教学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教学;创新发展;大学生;人才培养
【正文】
一、大学教学现状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高校扩招响应了社会的需求,给高校带来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寒窗十载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紧踏榜单而来的是新的生活,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等等的人在梦幻般的校园相遇。都是懵懂的少年,关于未来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对所要面临的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学校在接收学生后,应积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面,还要注重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可能所从事的职业、专业前景等方面的引导。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条件的培养方案,可以包括学术型的学生、应用型的学生和创业型的学生。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1]。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社会再次呼唤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特征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正是在此种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超越于传统“学术型”“职业型”之上的“创业人才”培养实践[2],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多元化发展理论的创新机制。
二、关于大学教学改革方向的几点建议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学生、学校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系统,学生在校生活直接面临学校管理而又要积极面对未来准备走向社会;学校既管理学生又要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社会接受学生的就业同时检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系统的结构和作用出现偏差。保证系统良好的结构稳定和功能稳定的就需要有及时准确的系统反馈结构,通过反馈可以把外界条件包括制度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及时地反映到系统内部,系统可以迅速作出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其自身的功能。强有力的调节机制使系统快速平衡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具体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高校专业课程制度僵化,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事实证明,近百年来,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从2l世纪开始,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增长。当今世界平均每天发表一万余篇论文,平均35秒有一篇论文问世,各种书籍每年增加25万种。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所掌握的知识已有50%陈旧了。20世纪5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能用l0年[3]。所以高校应培养学生良好 1的学习态度,引起学生对所从事的领域的浓厚兴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老师应提供学生目前的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疑难问题、科学发展动态和跟踪了解学术前沿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知识更新的能力,以确保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时代不会被淘汰。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公布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但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所以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4]。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中国的人才可以走向世界的一个关键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努力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应用有清晰的了解,与此同时实习还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破旧的学科专业体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科体系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接受访谈的全部用人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5]。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细,淡化了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有的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招聘人员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此专业而屡屡碰壁,可见高校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又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的培养体制、培养方法应受到高度的重视。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宣传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边缘专业(社会了解较少的专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宣传他们可以做什么,既可以把学生推向社会也可以检验高校该专业的设置必要性。
(四)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不会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时社会会比较稳定地发展。而现在前者是后者的好几倍,导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以降低待遇来博得工作机会,同时也导致低学历人群的就业难。所以在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的良好条件下,高校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同时拉动就业。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宣传自主创业政策、解读创业程序、开设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交流群体等等多方面进行。[6]
三、小结
我国自古重教,现代社会发展就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直接的体现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保证这个环节不能在整个系统中出现偏差。良好的反馈机制和良好的调节响应方法是确保系统稳定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全面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校本身也要作出巨大的改革,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时调节自身适应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需要与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不断注入新活力新气息,确保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2018年散文写作之我见,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散文写作之我见
甘肃省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县志办主任 马晓春
大家好,我叫马晓春,现为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县志办主任。同时,也是一名痴迷文学的爱好者,业余的新闻通讯员,专职的史志工作者。我深知在坐的都有很高的写作基础及成就,当接到让我讲写作的时候,说实话我是忐忑不安的。一来是接到通知,赶紧准备,时间太仓促,另外因为自己毕竟也是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水平太有限,不好推辞,只好与大家一起探讨散文写作,一起分享下我的写作感受和体会吧。
大家都清楚散文是最大众化的一种文体,凡是能够独立成篇的文章都可称它为散文。而“以我为主、以情为主、以真取胜、以小见大。”则是我最深刻的创作体会。我觉得写散文最好以第一人称来写,将自己放到所写的文里去,做文字里的主人公,就像演员演戏,将自己和自己所扮
演的角色整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大家也都清楚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我觉得不管是哪种形态的散文,归根结底,还是以情为主。无论是写亲情、友情,还是写爱情、乡情,以情感人是最基本的要求。我曾听过一次讲座,说散文也可以像小说那样去虚构,但我还是觉得散文创作不容虚构,要表现真情实感,以真取胜、以情感人。当然这个不虚构并不是说必须是你的亲身经历,也可以写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将自己放进去再来加工,我曾写过一个散文随笔《怀念我的奶奶》就是写小时候我和奶奶相依相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为写这个从小到大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又找出了小时候的照片,把自己锁在了屋里很久,写出后反复修改,投给了第二届“良恒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大奖赛组委会,没想到获得了优秀奖,不到3000字的散文,奖金是500元,还通知我去北京领奖,报销路费食宿。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创作的动力。
我曾在编著的《文苑花絮》《心灵的放歌》,合著《流年絮语.当代唯美作品选》《百姓文学选刊》中这样说过:散文是在众多文学体裁中范围最广,流传最久的文学体裁,同时它又具有活力,是一种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与小说相比,散文更具有精粹而蕴含深邃、写景具象却寓意广泛、行文简约能寄情致远的功能与效果,在
字里行间让读者的情感抒放,使读者的希望飞翔。
前面我说过写散文不赞同虚构,因为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独立存在的依据正是它的“非虚构”,而非虚构文本是很难仅从技术层面获得本质突破的。因此,散文总的来说也是一种人生的艺术,不要过分营构和雕饰。首先,我觉得一篇好的散文,它应该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身,与此同时,文章还要富于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的文章就会耐读耐寻味,也更加能够让读者在不经意中去记住。想来,这样的文章自然算是好文章了,不知我的这个说法是否恰当?
一篇散文没有思想性,那就少了灵魂。关于这点,好多老师在点评我的文章时提出来了,使我受益匪浅,在写作中不断改进。如果一篇文章不能给读你文字的人一个启迪、一种反思、一份感悟,那么这篇文章我觉得就是个败笔之作。一个好的散文作者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具备能够穿越历史空间的超凡想象;有一双锐利,穿透力极强的眼睛,能够精准独到地捕捉到大千世界中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画面,无论是美与丑、好与坏,都能用心灵的文字把它组合排列成某个篇章记录下来,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生活道理。
散文必须具有知识性,如果一篇文章仅仅是让读者在阅读中去认知某一个事物,去认识某一个人,那这样的散文就成了说明文,成了所叙述事物的简单介绍了。我们不
能去追求单纯的知识性,还要去挖掘知识性后面的东西,让读者能透过表象,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涵,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散文的艺术性也就是说是文章的形体美。这就像一个人美不美全在他的外在形体上,比如高、矮、胖、瘦、曲线等等的要素来构成。文章其实也一样,该繁则繁,当简则简。同时,于行文中借用各种技巧与手法使文章变得灵动、丰满、谐和,便就是构建了文章的形体美。
当然写作技巧的掌握非一朝一夕,需要我们多读多练多写,这是在长期的写作过程当中逐步积累和掌握的,是在写作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你在写作之初就去人为地设计,那是很难取得什么好的效果的。即使出来了文章,也是刀斧之痕太重,有损它的形态。
散文随笔也需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一篇文章全都是教条式的说教,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成了公文,读者读来会感觉就会干涩、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文章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寓情于理,寄情于趣,言情于思,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会生动又有味道,文字也会跟着故事灵动飘逸起来。相信大家都读过韩愈的《捕蛇者说》吧,作者用深情的语调,锋利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向人们讲述着一位捕蛇者的人生故事,字字句句掷地有声,时时刻刻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人读后觉得这不是在记住一篇文章,而是在记住一个人,一个故事。
我认为,散文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基于生活,它是生活化而不是边缘化,所见所闻都可成文,但是写文章容易,写好文章却很难,散文需要的是真实情感,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因为熟悉所以也是我们最能把握住的东西,个人体验会具有真实情感,越是这种大众的越最能打动人,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抓住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又要放开视野不能就事论事,要从这些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提炼出点精髓。文章要有新意,开局要深,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这也是这是我写散文随笔时所一直倡导的理念。
作品要有一些新奇的东西,要写出自己必须要表达的东西,要有疼痛感,要对细节留意,对一些其他人不经意的一些细节的关注,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精。我的获奖作品《怀念我的奶奶》《我伤痛的初恋》《母爱无疆》《莲花山游记》《故乡的小路》等,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另外,散文要一定要重视美,重视文化,作者要有使命感,要用自己的内心去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做个用心人,用生活在写作,不事技巧。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思想去触摸,来丰富的自己生活积累。另外,我在每年编辑年鉴艺文栏目时,点评有些作者作品时,发现有的作者喜欢在散文中表达哲理,却往往弄成了主题先行。这些作者的失误之处就是往往在于先预设了一个哲理,再用文字去演绎证实这些哲理,这样就难免
概念化。最好散文的哲理从形象和细节中自然而然推演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先前不要去做明确的预设,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通过一些小人物和小事情,通过细节抵达了感性之美,然后再通过感性描写呈现了理性之力。这需要作者平时要深入思考,但在写作时则完全放松,不要刻意摆出一副思想者的艰难造型来。而随着描写的深入,思想自然就会在感性的土壤中开出理性之花来。
可能大家觉得以上我的所说过于理论化,因为大家都知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限制,但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也可以说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这些,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
下面我再来说一说散文写作特点
在我们平时生活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让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灵光一闪的瞬间,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过程。我们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等问题。所以我还是要说写文章并不难,但要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写好散文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文字功底是写不好散文的,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看多写多练,写散文千万不要追求语言的华丽花哨,这样往往弄巧成拙。不要说散文,就是小说、诗歌的语言也是一样,都要追求语言的朴实、生动、实在,用朴实、生动、实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写好散文就要放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只写自己的那点儿伤感,自己的那点儿情感,写作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因为伤感的、自己个人情感的那点儿东西很难征服众多的的读者,很难上层次,倒把自己局限住了。实际上很多个人伤感的东西往往难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取向,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很难产生有质量的作品,更不要说经典的作品了,但这类东西只适合给自己,或者压在箱子底。
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这样你的心灵世界才丰富多彩,肚子里东西才会多;肚子里有东西散文的
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清清的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不要刻意雕琢,语言就能够出彩。
一个散文作者情感和心灵世界很重要,心灵不但要丰富,而且要纯洁,纯洁如水,感情纯真,写出的东西也干净,给人以美的享受。写好一篇散文还要注意题目的形象简洁,写散文应该注意这个问题,首先把题目定好了,题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散文标题真的是很重要,读者一看题目就很糟糕,谁还会欣赏下面的文字呢?往往认为,阅读这样的作品实在是浪费时间。
——谈小班化管理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白晓辉
如今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构建人的生命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教育”。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即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班主任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重视并搞好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力求提高教育的效益。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每个学生同以往大班学生相比会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与关注,这对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无疑是一个优势!结合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现就小班化班级管理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一点体会。
一、布臵班级教室,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教室环境主要包括教室、走廊等设施及布臵所构成的硬件教学环境。有人就曾把这种教室环境比作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而小班化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班额小,教室大,可利用的空间资源相对于大班来说要充裕的多。因此对小班化教师来说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了让这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无时无刻不在无声处显功效。我们首先做的是对教室环境进行了美化。整洁、优美的环境胜过呆板的规章制度,让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
智慧。诸如如设立班级读书角活动角,张贴学生画得好的作品,劳技课做的手工,漂亮的书法作品等等,定期办主题鲜明的黑板报,“善行树”制作,书香园地的开设,卫生角温馨的提示……这会让让学生觉得他们精心布臵的不仅仅是教室,而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学生既乐于用自己的心思美化班级,又热爱班级的环境。
其次,要对班训、班风进行强化。由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训、班风贴在了教室显眼处,恍若路边的标牌,时刻“警示”着学生的言行。
这样,美好的教室环境构建了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显示了不可估量的育人作用。
二、建设有班级特色的拓展活动
针对小型班级规模小活动较好策划管理的特点,建设丰富的有班级特色的拓展活动,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更有生命力,更有可塑性。学校已经给我们的班级和学生设臵了许多的拓展活动来满足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班主任的责任是充分运用这些活动,并再辅以特色班级活动,使它们有机地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让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指导班干部策划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如红军故事会,朗读比赛,走进名人,班级乒乓球赛等活动。我一认为,班级的健康不仅仅在于班级的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班级的学生们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而健全的健康的人格建设和培养在于老师通过有目的的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慢慢养成。这些活动充分地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发展和肯定了他们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更人
性化的保护了一些后进生的已有的兴趣爱好。活动还给班级同学之间创造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参加了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后,找到了自信,学习上也渐渐有了兴趣。
三、促好“龙头”、抓好“苗头”、净化“后头”
俗话说:“要想火车走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龙头”,就是建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 选拔班干部要从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绝不凭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是深入细致观察、比较,从不同侧面对考虑的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可班干部采用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给临时班干部 1 至 2 周试用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再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成员分工负责、定期总结,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前沿阵地的生力军。
抓住苗头,就是要注意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差,对事物的认识浅,往往分不清对与错,好与坏等,所以我觉得对他们要以正面的事例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其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转化“后进”,“后进生”虽然人数不是特别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才能使其转化。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班主任要坚持疏导、鼓励、情
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认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通过电话访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同步进行。二是对学习差生采取“分层次”“开小灶”教育法,耐心施教,解决其“吃不到”或“吃不了”现象;三是充分发挥先进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四是以表扬为主,尽可能地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五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1 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概述
建筑技术从广义上讲可以包含建筑业所能涵盖的所有技术, 一座好的建筑物常常被看作是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晶。从建筑史的角度来看, 每一次建筑的巨大进步几乎都是以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为前提的。建筑艺术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的发展往往成为建筑艺术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 建筑艺术的发展滞后与技术的进步, 甚至成为一种保守的力量。比如艾菲尔铁塔, 当时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摒弃传统石拱券的形式, 但由于传统形式的根深蒂固, 人们心理难以接受新的结构形象, 迫使工程师在塔底部增加了没有什么结构功能的铁拱。常有“建筑师给艺术家打工”、“建筑呼唤艺术”等等的说法, 都说明了建筑艺术对建筑及其技术有推动作用。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建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城市、乡镇注意建筑与艺术的统一, 让一些特殊的建筑成为其的标志性建筑。这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建筑技术提高。使我们的建筑在适用、安全、耐久、经济等前提下, 尽可能使建筑具有优美的外型, 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这就是对建筑艺术的基本要求。影响建筑艺术的因素, 除了建筑技术以外, 还有政治、文化、哲学、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 特别是建筑思潮对某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形象的影响尤为深刻。也正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国各地区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建筑艺术形象。但是建筑艺术要有更高的根本的变化, 它就必须以当时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条件为基础, 建筑技术不仅是建筑美实现的物质条件, 而且对建筑艺术的变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决定性的影响。
建筑技术是各种科学技木卉建筑学中应用与相互触合的结果, 是当代建筑学发展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因素。建筑艺术作为一门感性学科, 一门造型艺术, 是通过理性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技术所体现的功能合理化, 结构的逻辑、材抖的逻辑、施工的科学性, 最终转化为建筑的具体和抽象美。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所具有多重属性的表现之一, 技术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技术是物质的, 艺术是精神的;技术是功能的基础、艺术是上层的追求不同时代的建筑技术水平, 创造了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促进技术的发展, 我们看到技术的发展始终会受到不同时期艺术审美的影响, 正妇古罗马人不满足简单粗糙石柱抬石梁的结构技术, 而造就了代表各种性格的四大柱式。
2 全面统一、结合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 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伴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外观要求的不断提高, 建筑师不断尝试着新的探索和努力。希望通过尝试将建筑物的技术与建筑物的艺术达到协调。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新现象.结构性建筑成为设计者的新宠。奈尔维在总结了古代到现代建筑的杰作之后认为:结构化的建筑导致出力与美感, 技术知识与艺术手法的综合是建筑创造的真谛。
2.1 深化建筑艺术, 提升建筑技术
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风气、人们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 我国唐朝时期, 经济、文化发达, 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的审美观较之前的朝代有了巨大的发展, 所以当时的建筑物人们审美为前提来建造。在人们普遍的需求下, 建筑技术就得意提升。今天,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H新月异, 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不仅要使用。还要具有关感。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的时候, 加强技术的监控.以保证建筑物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协调。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施丁成为都市人的首选, 因为清水混凝±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 色泽均匀, 外观大方、优美, 建筑完下以后只要在混凝土表面刷上保护剂, 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的修饰.就可以直接以浇注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作为装饰面。外观看上去自然大方。这样的施丁技术符合现代人的追求, 所以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并且大量运用于建筑建造, 相对的, 建筑技术就得到很大的完善。
2.2 加强建筑技术, 推进建筑艺术
建筑物造成就离不开技术支持, 技术是建筑成为可能的有利保障。没有技术的支持就谈不上艺术的发展, 这就像一个人吃都吃不饱, 你怎么能要求他去读书识字呢?新石器时代, 人类居住的房屋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屋和木梁柱式结构形成的水面“湖居”。当时的建筑技术主要为打石砌石和砍树架梁。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使建筑技术获得进步, 罗马人开始使用石材、天然混凝土、建成大垮度、宽敞空间的建筑。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艺术发展。在建筑方面, 建筑技术的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 技术相对成熟, 才能要求艺术的存在。我国清朝时期, 建筑技术成熟, 所修建的皇宫气势宏伟, 赋予美感, 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因为清朝的建筑师总结之前的经验, 建筑技术更为丰富, 更为先进。
2.3 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和艺术观
没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可以对它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的最新成就视而不见。技术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反技术、艺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技术是造福人类的潜在能源, 它们实实在在存在着, 错就错在它的应用方式。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 它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对于人的存在而言, 建筑艺术的进步, 就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丰裕和改善, 而首先是看这种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正是与这种思考有关。生态和可持续建筑的出现也是对这一观念的回应。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要求把技术不再作为“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的铁碗手段, 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建设性的和人性化的手段。
3 结语
建筑技术的发展, 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建筑艺术形象, 而建筑艺术反过来影响建筑技术的更新, 两者相互关系既是相辅相成, 又是互相影响, 是既矛盾又统一的结合体。全面结合二者相互影响因子, 加强两者促进因素, 全面统一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 相信更多更好的建筑艺术形象会展示在我们面前, 同时建筑技术也会进入新的台阶
摘要:建筑就成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 但艺术与技术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的今天, 这对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阐述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 提出了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统一,结合
参考文献
[1]奈尔维.建筑的艺术与技术[M].黄运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1.
[2]郭建民.浅谈中国建筑当代建造艺术[J].四川建材, 2006, (2) :62-63.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飞快,全世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节约能源已受到我国以及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建筑是用能大户,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在我国,建筑能耗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且呈递增趋势。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出发,如何在满足使用者舒适度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同时降低对外界热环境的影响,亦即建筑节能的问题,是当前每一个建筑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建筑设备节能
1.1 空调
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采用变频调速,并匹配良好):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
1.2 电气
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
1.3 卫生器具
尽可能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1.4 废弃钢材、钢筋及废金属材料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将废弃的钢材、钢筋等金属材料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直接用于小型或临时的建筑设施,也可以回炉后加工生产新产品。
二、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节能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总体规划设计;2)、建筑单
体设计;3)、建筑设备设计。
2.1总体规划设计
2.1.1建筑选址
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
2.1.2建筑布局
利用建筑楼群合理布局,充分结合特定地点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和建筑物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等,建立自然一人工生态平衡系统。具体体现在通过楼体排布的方案组合中,按以下原则挑选规划方案:充分利用和争取日照;避免风漏斗的出现.合理组织气流,减少建筑热损失;利用建筑外界面的反射辐射。对夏季炎热气候考虑充分。在规划布局中.可以通过建筑的手法来尽量改善日照条件,比如.a.多排多列楼栋布局中,采用错位布置,利用山墙空隙争取日j嘏;b.点、条组合布局时,点式住宅布置在朝向较好位置,条式布置其后,争取日照。
2.1.3建筑形态
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外表面积/体积)小,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但满足此三项需要的建筑形体常不一致,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环境情况。需要具体权衡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优化组合各项因素后得出结论。仅从夏季得热的角度,建筑应有合适的长宽比。加大进深由8m增加到14m,可以使建筑耗热指标降低11%一33%,因此对于1000—8000m2的住宅,进深控制在12~14m有利于建筑节能。
2.1.4建筑间距
阳光对于个人不仅有卫生学的意义,同时对人的心理及精神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但是热源,同时还可以提高室内的日照水平,保证住宅室内具有~定的日照量,从而决定建筑间最小间距。并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采用斜屋顶在满足日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住宅问距。
2.1.5建筑通风
适当布置建筑物,冬季降低冷风风速,可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节省能耗;夏季可以组织良好的通风,在建筑物之间及建筑内部形成良好过堂风。
2.1.6环保概念的体现
环保一个重要的体现方面是小区绿化。小区绿化要综合考虑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生态效应等诸多因素。可以考虑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同时建议多布置立体绿化,见缝插绿;步行道、停车坪、水体护岸和水底地面不宜一概“硬化”,应该给大地以透水透气的余地。屋顶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小区的环境绿化条件。还能改善建筑屋面的热工性能。
2.2 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设计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设计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设计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建筑各部位的节能设计构造设计:建筑各部位的节能设计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设计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一)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设计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措施;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
(二)楼板层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三)建筑外围护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四)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据统计资料, 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设计的问题相当重要。
(五)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细部的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节能设计也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各部位着手:①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与“断桥”措施;②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③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④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⑤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宜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⑥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②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设计目的。
③选用建筑节能设计材料:合理选用建筑节能设计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设计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设计效果。
三、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宋丽娟.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3.
【北京建筑之我见范文】推荐阅读:
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管理之我见09-21
北京建筑设计方案10-12
北京大学校园建筑10-30
北京市建筑节能11-2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几本12-29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法07-05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与建筑考研经验小结09-17
北京市中考语文满分范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