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调研报告(推荐7篇)
和田地区安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调研工作,地区局党组书记、局长樊斌文同志亲自带领相关人员结合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平安畅通县市、“十一”安全生产大检查等重点工作,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并指导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各县(市)安全监局也针对这一课题到乡镇、县直部分履行安全监管的单位、有关企业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和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枕喀喇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接壤,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毗连,西南与印度、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线的克什米尔地区毗邻,边境线长264千米,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513千米。全地区总面积为24.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绿洲面积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耕地总面积254万亩,人均不到1.5亩。辖7县1市,8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395个行政村,总人口188.4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6.4%、汉族占3.4%、其他民族占0.2%,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成份,绝大多数城乡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地区。2007年,全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3.7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7亿元 ;农业总产值51.8亿元;财政总收入388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43万元。财政总支出358778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10.8%。地区人均生产总值34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830.05元。
二、通过调研,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重要性的认识
和田地区、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通过召集有关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县乡政府分管领导、有关企业座谈、深入有关企业开展隐患治理安全检查,使有关部门、单位、企业都认识到综合监管是《安全生产法》和地委、行署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
自和田地区、县(市)安监局成立以来,依法对本辖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对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指导、综合协调。从工作对象看,综合监管主要是对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从综合监管工作特点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差异性大。在工作中,我们把握好综合监管职能定位,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对综合监管的行业领域一直是积极主动,又不能越俎代庖,既要有所作为,也要有所不为,努力做到了“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三、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和田安全监管系统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安监局的关心和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和田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按照“综合不代替、监管不失控、协调有权威、指导有效果”的要求,狠抓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建设、全程监督和综合协调,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创新。一是抓住控制目标这一核心。对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进行了分解。责任书的签定范围不断扩大,层层分解,实现了责任到人。督促各类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了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并将安全生产考核严格地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了地直、县(市)和机关效能建设的考核内容,在评优选先工作中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督促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紧紧抓住控制指标这一核心,按照行署的统一部署,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确保了全地区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的实现。二是紧抓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宣传教育培训已成为和田地区当前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手段,并贯穿在整个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每年“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突出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展富有实效的宣传活动,采取板报、漫画、警示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007年组织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被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督促各县(市)政府和职能部门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安全意识,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范围逐步扩大。2003年至今,5095名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乡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了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从而保证了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其他行业各类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依法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严格安全生产许可的法定条件,171 家非煤矿山企业,304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11家烟花爆竹储存经营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通过依法实施安全生产许可,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费用投入、人员培训教育、生产作业环境等安全条件得到明显提高。四是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在直接监管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企业中,下发了隐患治理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并安排安全监管人员不定时地开展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当即责令相关县(市)安监局和企业及时整改,并对事故高发时期及时进行预警。在今年开展的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对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综合监管的行业领域,我们与安委办的日常协调紧密结合起来,制订了六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联络员工作制度,综合监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增强。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地县(市)两级安监局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在经费方面,各级政府克服财政困难,也相应地保证了安监局的工作经费,为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和宣传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管理体制,理顺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地委、行署对全地区的安全工作,持之以恒地高度关注、高度关心、高度支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更是身体力行,在重要时段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县(市)政府、各部门也能在全力推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中,始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严管细抓实干。各行业在努力抓好自身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向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敞开大门,支持、配合安全检查工作。以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示范村”创建工作已建成达标村764个,完成率为55.40%。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实现了农村安全生产群防群治,村民自治的管理机制。已成为自治区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亮点”,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好评和自治区安监局的肯定。安监局积极配合督促各职能部门广泛开展 “ 农机安全村”、“交通四进”、“消防五进”、“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119消防宣传日”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在和田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狠抓协调配合,在综合监管工作上有新局面。在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上,和田地区安监局积极协调理清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监督指导有关行业履行安全职责,牵头较大事故调查处理,积极督促开展综合应急救援事故演练,综合监管的权威逐渐提高。
1、积极协调理清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职责。
针对个别部门不认真履行本行业的安全监管职责、推托安全责任,安监局起草了《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和田地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并分别以行署或安委会下文印发。对县(市)政府、政府主要领导及地直45个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了细化,下发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和安全大检查工作职责,有力推动了全地区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到位。
2、牵头较大事故调查处理。为有效发挥安监部门在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的作用,提高安监部门的权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事故应急救援。于田县“5·27”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地委、行署领导的带领下,与交通、交警、道路运输等有关部门一起,连夜赶往事故现场查看,并督促指导于田县政府应急救援工作。二是抓调查处理。于田县“5·27”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同时提请行署成立事故调查组,会同公安、监察、交通、运管等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对负有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事故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了责任追究,为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对事故单位所属驾驶员作了停车28天、接受安全教育的处理。三是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专门到事故单位进行了督查,督促企业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3、积极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开展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5月19日,地区安监局协调公安、消防、机场等部门在和田机场成功举办一次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共出动车辆15辆,出动武警、消防、医护等人员136人。地委委员、公安局局长张秀成现场观摩演练,并进行总结讲评;二是在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时,在和田市团结广场举办重大火灾事故演练;三是4月22日,在墨玉县举办了农机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同时,各县(市)、相关部门也开展了不同形式地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了针对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保障能力,检验了参与应急救援各单位之间的应急反应、通信联络、现场处置、协同配合和指挥协调等方面的综合作战水平,提高了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水平。
(四)安全形势不断趋于好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控制指标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之内。高危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进程明显加快。非煤矿山企业风险抵押金收缴工作稳步推进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生产安全系数。企业每年用于安全生产投入费用也明显增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和田地区安全监管系统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家、自治区和地委、行署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地区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整体上还比较薄弱,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和田地区是一个维吾尔族高度集居、多个民族共存的地区,总人口188.4万,但人均受教育程度不足五年水平,特别是广大农牧民,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行动举止上,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防范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导致我们在宣传、教育、监管、落实上难度很大,不能有效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安全氛围。
(二)从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看,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业主)越来越多,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由于其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和分散性,也增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就国有企业而言,转制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安全管理弱化,新生了各类事故隐患。已成为当前安全监管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同时,由于涉及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都由各部门起草,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阵,存在监管体制不顺畅,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等问题。
(三)从思想认识看,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工、临时工和外来工等已成为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由于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之流动性大,高危行业岗位工人难以固定,客观上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一些职工在从事生产时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抱着“生死由命”的态度,视安全生产中的规定为儿戏,违规操作,冒险作业。造成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
(四)从投入看,和田地区发展落后,经济欠发达,是国务院确定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之一,安全生产投入历史性欠账多,公共安全隐患多,彻底整治难度大,别的地方付出1%的努力,我们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加上广大农村处于扶贫攻坚阶段,以至于外地老旧报废车和带病行驶的车辆大量涌入和田农村,加之农村客运市场还没有建立,婚丧嫁娶、麻扎朝觐、防洪等依然存在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不安全隐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与日俱增,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和城镇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的建筑产权变更频率加快,多产权、甚至无产权建筑明显增多,该类建筑多为集商贸、办公、娱乐、住宿等场所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难以形成稳定长效的内部消防管理体系,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率高,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五)从行业监管看:安监局不仅担负对职责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的直接安全监管,还要承担所属行政区域的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管理。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并不矛盾,除去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其他行业都有其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则是监督这些主管部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现在安全生产监管现状是把安监局当作了“万能局”,所有行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尤其是行业监管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基本都由安监局处理,甚至有些部门推卸工作责任,给安监局带来的工作压力十分繁重。既然有行业安全监管原则,并且有其直接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那么为什么要强加给安监部门呢?归根结底是行业监管职责未严格落实到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六)从安监队伍建设看,我地区安监机构设置、人员装备与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还不相适应,亟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安监局成立时间较短,专业人员缺乏,难以应对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监管范围和任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在人员安排上捉襟见肘,就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监管科而言,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人执法的违法行为。全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304家,烟花爆竹储存经营单位11家,各类煤矿6个,非煤矿山企业171个。点多面广,监管难度较大。特别是21个矿山企业分布在昆仑山深处,最高海拔近5200米,道路状况极差,我局(包括县市局)车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监管范围存在盲点。同时,我地区、县(市)安监局还没有成立安全生产执法支队(大队),乡镇没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和专业人员,正常监管出现了断层;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置安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且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安全管理需要。县级监管部门不得不“一杆子插到底”。这种“综合监管弱、专业监管虚、基层监管空”的现状委实令人担忧。
(五)从相关证照发放来看。比如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建设应当纳入项目管理程序,作为项目审核和备案的前置条件,但有些部门却在项目没有经过“三同时”审核的情况下即予备案和核发有关证照。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供电部门可以照常供电,工商部门可以照样进行工商执照年检等等。这就意味着一个并不安全的企业和项目,有关部门照样可以承认它、支持它,让其合法化,同时,工商部门办理的私营企业营业执照不能抄送安监部门备案,个别偏远处的企业发生了事故,安监部门才知道有这么个企业,这些无疑给正常监管带来难度。
五、做好下一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监管与督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建立和完善权责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加大对企业监管执法力度和安全生产宣传力度,督促企业负责人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认真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二是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行政考核制和责任制,特别要强化县、乡两级政府领导的责任,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厉行责任追究。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村)、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责任。全地区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切实推动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三个转变”,深入生产作业第一线,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狠抓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两个环节,把排除隐患作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开展全员培训工作,达到“三项岗位”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等九部委和省九个厅委局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精神,开展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以典型引路,督促各类企业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国家、地方和社会多渠道的安全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努力攻克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难题。督促企业依法提足安全费用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积极推进高危行业商业保险,对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三是加强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培育力度,开展好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评估、评价以及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等工作。四是实施安全发展规划,逐步落实规划已确定的重点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步伐,完善制度,合理布局,提高装备水平,加强演练,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体制和工作机制。六是抓好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和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示范工作。七是推动职业卫生安全、职业病防治监管工作以及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工作的开展。
(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把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安全许可证制度,建立安全许可证日常监管和年审制度,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依法整顿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工矿商贸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安全核准、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确保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投资纳入项目概算,确保安全设施的质量,杜绝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五)做好职责范围内事故调查和县(市)事故调查的跟踪指导监督工作。实行对事故明显上升或较大事故和较大以上未遂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及时通报和督办,加强对有关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工作,加强全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调度,定期编发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年末对各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提出针对性意见,结合日常监管情况搞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积极探寻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建立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工作新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要多请示、勤汇报,让党委、政府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沟通协调,把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及时告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商量办法,尽可能地动员相关部门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中来,使他们充分了解安全生产工作,自觉支持配合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要改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工作方法,善于牵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属于其他部门牵头、需要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配合的工作,要积极主动,摆正位置、当好配角。要真正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与,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七)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尽可能地解决诸如专业人员缺乏、队伍素质不高、工作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认真对照监察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进一步转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及时了解、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动向,增强忧患、实干、执行、自律“四种意识”,树立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 “四种作风”,做到“五个必须”:必须明确责任重于泰山;必须深入基层,扎实工作;必须监管到位,发现和解决问题;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必须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落实。保持队伍坚强的战斗力和良好的执法形象,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方法科学的安全监管队伍。
和田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二司稽查专员柴保国带领调研组莅许,对河南省许昌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调研。河南省食药监管局副巡视员王建防,许昌市副市长王志宏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长葛市后河镇食药监管所、后河镇闫楼村“百姓食堂”、常香豫餐厅、毓秀路农贸市场和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港进行实地调研。在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构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通过“产品+服务”、“线上+线下”、“软件+硬件”、“管理科学+综合科学技术”等创新,推动企业由加工制造业向服务业、平台型企业和生态型企业转型等情况。柴保国对企业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长葛市后河镇食药监管所,当调研组一行看到办公场所宽敞,执法装备齐全,人员配备到位,监管档案清晰,日常监管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大家纷纷点赞。在后河镇闫楼村“百姓食堂”调研组一行详细查看了村内探索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这一许昌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聚餐新模式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参观了常香豫餐饮“明厨亮灶”视频工程后,调研组对许昌市推广“明厨亮灶”视频工程的做法表示赞赏。在调研了毓秀路农贸市场和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港后,柴保国说,许昌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展快、抓得紧、工作实,希望许昌要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职责、严格监管,要引导企业突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打造名优企业,打牢食品安全根基。
许昌市副市长王志宏表示,许昌将按国家食药总局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目前,众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73万平方米,水产品年产量203万千克;宝塘黄河滩甲鱼养殖厂占地6.7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甲鱼年产量2.5万千克,是我省第一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甲鱼品牌;黄河鲤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伊洛河核心区,自伊洛河康店大桥至伊洛河入黄河口处,长度16千米,总面积5.34平方千米,保护区河道四周遍布挺水植物,水中沉水植物较多,是黄河鲤主要的产卵场。
调研组一行现场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听取了相关负责人所做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对生产单位的两证持有情况和生产、用药、购销纪录以及饲料、鱼药的存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并深入了解了黄河鲤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伊洛河核心区的建设和渔业资源保护情况。
调研组对巩义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肯定,要求巩义市重点抓好水产养殖生产环节监管,积极引导渔业生产单位和渔民进行水产健康养殖和无公害养殖,开展水产品牌认证,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全市水产业较快发展。
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3、应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应完善长效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努力开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2010年4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以及全国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暨道路交通动态监管工作现场会和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精神,总结回顾2009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部署2010年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努力开创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突出重点,深化整治,2009年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等工作取得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这条主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积极推进‚三项建设‛,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努力推进安全标准化企业创建,大力排查治理隐患,严格事故查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综合监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是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去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0577起、死亡2025人,同比减少2248起、149人,分别下降17.53%和6.85%。二是综合监管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全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农业机械等综合监管行业领域共发生各类事故4469起、死亡1725人,同比分别下降32.2%和9.7%。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62起、死亡1644人,同比分别下降27.97%和7.59%。三是综合监管行业领域控制考核指标完成较好。全省10个地市和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农业机械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均控制在考核指标以内。四是综合监管领域重要时段和节假日安全平稳。五是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强化制度、强化培训、强化申报、强化执法等手段,使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取得良好开端。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得益于各级安全监管干部和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战线全体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省安委办、省安监局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省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2009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支持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提高了综合监管工作效能,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力度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67件(次),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意见‡(赣府发“2009”2号),省政府召开道路交通安全专题会议2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9”172号),省直各部门厅级领导带队督查8次,有力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省局充分发挥了安委会办公室作用,全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协调会以及各类专项整治专题会十余次,及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安委会以及国家各部委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协调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年共完成省委、省政府有关综合监管督办工作12次。景德镇市安监局建立完善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村(居)委会配备了相应的兼职安监信息员,使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九江市安监局进一步完善了市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防范事故专题会议、联席会议、联合督查等工作机制,全年共召开防范重特大事故例会6次,召开市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4次,并都形成了会议纪要。萍乡市安监局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萍乡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制度‡和‚1+1‛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即:一套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一套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通过†工作制度‡和‚1+1‛管理机制的实行,强化了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沟通、交流、互动,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一年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相关行业部门的督促指导和协调配合,集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
1、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各级安监、公安交警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治理公路危险路段、查处超载超限等专项整治。去年初,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40天的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为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进入四季度,全省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洪礼和副省长提出的‚五个坚决,八个不准‛有力措施,奋战年末120天,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多发势头。鹰潭市在集中开展涉牌涉证、酒后驾驶机动车和客运车辆超员交通违法行为等专项执法过程中,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638起,扣押车辆240台,暂扣驾驶证366本,行政拘留2人。景德镇市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中,对全市的19家道路客运企业、货运企业(含危货运输企业)进行了重点督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1条。据统计,去年全省各地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71.3万起,拟吊销驾驶证2218本,拘留驾驶员577人。
2、深化水上交通安全整治。为全力维护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省政府统筹规划,各地加大投入,全面实施‚渡改桥‛工程,突出了源头治本。全省各级安监、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先后深入开展了反水上运输超载、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运输、运砂船施工船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省共有564艘船舶纳入规范管理,查处船员船舶持假证书的42起,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的1336起,非客运船舶载客的39起。在打击运输船舶超载中,全省共减载船舶9873艘次,减载河砂52.6万吨,减少了船舶因超载而导致的‚自沉‛事故。
3、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全省各级安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省局为做好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合本省实际,起草了†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转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并认真组织开展排查工作。通过对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库大坝、大型基础设施和工矿商贸等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50多个,当即督促相关单位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九江市安委办印发了†九江市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萍乡市安监局还于今年1月25日至3月5日,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市在建的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交通、水利等行业领域的15个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安全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当场责令工程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立即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排查工作不走过场。抚州市为全力防范重点建设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鹰瑞高速、向莆铁路施工现场进行了集中检查,及时督促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有效促进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据统计,全省共排查治理隐患企业或工程项目4210个,排查一般隐患18543项,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391项,共暂扣13家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收回17位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对4家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了罚款处罚。
4、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省各级安监部门配合公安消防、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省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西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会同省消防总队组成检查验收组,对上饶、抚州、鹰潭等9个县市区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实地检查了歌舞厅、影剧院、咖啡厅、网吧、洗浴中心、高层建筑宾馆、地下超市等各类公众聚集场所39个,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份。各地安监、公安、文化、工商、建设等部门围绕确保建国60周年消防安全,组织开展了‚守护60‛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建筑场所消防安全清理排查率100%、火灾隐患发现登记率100%、火灾隐患落实整改率100%的‚三个百分百‛目标,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南昌市在‚守护60‛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建立了排查整治台帐,共排查各类公众聚集场所1205家,高层建筑1105家,地下建筑270家,发现火灾隐患2385处,当场整改1434处,处罚41起,关停28家隐患场所。新余市把多产权多使用权建筑火灾隐患作为整治重点,全市共排查公众聚集场所1108家,共发现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823处,查处违法行为93 起,责令整改23家。据统计,去年全省共排查公众聚集场所12108家,高层和地下建筑4243家,合用场所8698家,易燃易爆场所3522家,消除火灾隐患19883处,拆除易燃可燃装修材料47000多平方米,强制查封、关停场所2518家,有力地打击了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5、较好地完成了其他各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一是支持配合水利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为贯彻落实‚6•1‛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省局大力支持配合水利厅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河道违法采运砂和非法造船行为专项整治月活动,有效保证了河道防洪安全、通航安全以及涉河建筑物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吉安市为确保汛期安全,与水利部门派出联合督查组,深入遂川、吉安、青原区等地开展小型水电站安全专项督查,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种岗位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条件,确保了汛期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二是支持配合铁路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省局配合南昌铁路局全面启动了对营业线施工、调度基础、列车运行监控装臵管理、机车乘务员管理、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货运装载加固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牵引供电设备、轨道车运输安全、从业人员车辆伤害及路外安全等10个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工作中,共检查站段137个,检查车间527个,检查班组1123个,下发安全监察通知书818张,检查问题信息单1327份,有力地确保了铁路行车安全。三是支持配合电力、教育等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省局配合华中电监局开展了‚电力企业春季安全大检查暨推进电力系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检查活动‛,抽查了部分供电企业及发电企业,指导、督促电力企业对电力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整改;配合省教育厅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参与讨论和修改†江西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并参加了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检查。鹰潭市针对校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公安交警、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校车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按照‚见人、见车、见证‛的原则,对全市142辆校车进行了逐一检查,共查处超载校车9辆,假牌校车1辆。宜春市安监局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舍进行排查整治,对查出的1376处安全隐患,要求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整改,确保了中小学校舍的本质安全。
(三)围绕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认真协调解决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全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注重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围绕新‚三定方案‛中综合监管‚二个加强‛职能,省局更加注重发挥综合监管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工作力度。针对我省水上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省局会同交通海事部门赴河南、山西省考察学习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上报省政府印发。根据南昌铁路局†关于请求尽快解决皖赣铁路保护区内危房危及行车安全的函‡,省局及时会同南昌铁路局与景德镇市政府召开现场协调会,张桃生局长亲赴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针对民航江西监管局多次反映气球、孔明灯、风筝等升空物体对航空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省局会同民航江西监管局、省气象局等部门与南昌市政府召开协调会议,研究确定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并拟制了相关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全省升空物体的安全管理。景德镇市安监局针对该市竟成小学门口电线杆危及行人和学生安全的问题,积极与教育、电力等部门协调沟通,并督促责任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赣州市安监局针对章贡区水上船舶游乐场存在安全监管盲区的问题,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协调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赣州市章贡区水上船舶游乐场安全监管的通知‡,确定了游乐场安全监管责任单位。萍乡市安监局针对联合执法行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召开协调会6次,下发会议纪要5份,通过积极的沟通协调,有力保证了综合监管工作的平稳态势。
(四)围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结合实际,加强基础工作、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在探索构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各地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广企业,通过制定方案,深入企业宣传培训和咨询,提高了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吉安市安监局充分结合辖区企业实际,在往年开展活动调研、深入企业宣传指导等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了杰克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标准化试点工作。九江市安监局为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印发了†关于开展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有关试点单位到江铃汽车集团考察学习,召开了机械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工作会议,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地工作,该市已有两家企业获得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称号。目前,全省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1家,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13家。二是狠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各级安监部门加强了与发改、环保、建设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新、改、扩建项目履行‚三同时‛情况。省局以‚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切,进一步完善了工商贸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大了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力度。景德镇市安监局会同水利、发展改革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要求尽快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手续的通知‡,责成昌江水利工程做好樟树坑水电站建设工程‚三同时‛工作。同时,督促景航炙诚锻铸有限公司、江西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做好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南昌、九江等安监部门也在狠抓安全设施‚三同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严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和验收关,有效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全省上下运用多种有效途径,加大对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生产经营单位墙报、广播站、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安全文化,宣传‚三项行动‛的目标、范围、重点和要求。新余市安监局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和‚本质安全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分别在渝水区、新钢公司和分宜县选择城市社区、企业主导型社区和农村乡镇社区各进行1个试点创建。宜春市安监局去年共组织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乡镇分管安全领导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129期,1526人参加培训。同时,加大了对建筑施工单位、电力企业、公路施工等行业特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特种作业人员3238人。据统计,去年全省共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5973次,200万人次参加,组织召开发布会245次,报道安全生产新闻7712篇。
(五)围绕事故查处,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要求,认真组织事故调查工作,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督促事故有关各方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结合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强化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一是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去年省局牵头负责组织了省政府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分别对沪昆高速‚3•27‛、320国道‚6•16‛、大广高速‚9•19‛三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目前,‚3•27‛及‚6•16‛事故已经省政府批复结案。‚9•19‛事故调查工作也已报省政府待批复。在事故调查过程中,认真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积极研究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力求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去年,全省共查处结案生产安全事故166起,94名责任人员受到责任追究。二是支持配合兄弟省(市)做好事故调查。去年3月25日,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一起死亡6人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属我省九江市一家运输企业,福建省安监局来函请我省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此,我们及时会同九江市及省交通运管、交警等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将调查处理意见函告九江市政府,督促九江市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处理。三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督促事故有关各方深刻汲取事故教训。针对事故发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省局积极协调交通运管、公安交警及农机部门分别开展了农用车安全管理现状、高速公路分车型限速、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等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事故防范措施,做到了举一反三,防患未然。同时,省局还积极配合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部门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客运市场整治、治超治限等执法行动,全年共检查车辆18.7万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71.3万起、查处超限车辆1883辆、超限卸货量2248吨,严重超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力地打击了道路交通重点违法行为。
(六)围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按照总局‚打造两支队伍、建立三项制度、构筑四大体系‛的总体思路,取得了一些进展。一是强化了制度建设。针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职能划转以后,安监部门监管执法缺乏法律依据的实际,省局借出台†江西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有利时机,增加了职业安全健康行政处罚部分,并经省政府审定编入†江西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明确了安监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并为今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行政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在讨论修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时,采纳了我省起草的†江西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中一些意见。同时,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要情‡及†中国安全生产报‡分别报道我省为职业卫生监管建章立制的做法,对我省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强化了宣传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活动,省安监局专门编印了†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前来咨询的群众,各地也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去年4月,省局与卫生厅在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专题讲座和职业安全健康典型案例展览。各级安监部门积极组织和参加了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赣州市安监局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全市10万从业人员参加了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竞赛,得到了三部委的表彰。为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省局在井冈山市举办了†暂行规定‡宣贯培训班,邀请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健康司领导进行授课,全省县(市、区)安监局分管局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处、室)负责人,共计140余人参加了宣贯培训班。萍乡市安监局为深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年共培训职业病危害安全管理人员600余人。三是强化了危害申报。为认真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贯彻实施工作,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强调了‚三个结合‛,即:将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与安全生产许可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安全生产许可推动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将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与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结合起来,督促企业自觉执行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将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与正在全国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抚州市安监局为全面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会同卫生监督所召开职业安全健康申报工作会议2次,对金巢开发区49家企业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并要求企业按规定填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截止2009年12月,全省共有7568家企业递交了申报材料,较去年增加了222%。四是强化了监管执法。去年9月,省局会同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制定并印发了†江西省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随后又转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石英砂生产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安监部门结合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对石英砂生产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执法检查和调查摸底工作。去年11月,省局会同省卫生厅对江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职工血铅超标问题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提出了整改意见,并督促企业落实了整改。各地也以不同方式认真开展了监管执法的探索。如萍乡市安监局采取由县(区)局组织自查、由市局组织交叉检查的方式,先后进行了两次职业危害大检查,共检查涉及职业危害企业286家,查出隐患680余条,有效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职业安全健康主体责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特别要认识到我省安全生产形势还十分严峻:一是从控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上看,发展形势还非常不平衡。首先,去年我省建筑业事故45起,死亡54人,同比增加16起,多死亡21人,大大超出了考核目标;其次,虽然我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得到有效控制,但重大伤亡事故并未得到遏制。去年,我省发生三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8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二是从去年执法行动和事故情况看,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重生产轻安全,不按规定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现场管理混乱,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去年12月份,连续发生两起因施救过程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的事故。三是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上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剧;在国家拉动内需、增加投资的大背景下,我省重点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设进度加快,会不同程度地增加不安全因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经济效益下滑,可能会因资金问题出现不再增加安全投入,搁臵安全技术改造项目,推迟需要治理的安全隐患的现象,安全监管的范围和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认清形势,把握重点,努力夺取2010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新成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的决战之年,也是我省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动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综合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抓实抓好。
2010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等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主线,深化‚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综合安全监管领域要以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冶金机械等行业要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为切入点,加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标准化创建、专项整治、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认真履行综合安全监管工作职责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动年,也是经历金融危机后,全省社会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转折时期。我省重点建设项目星罗棋布,各行各业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平台作用。一是要充分认识综合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始终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做为工作目标,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专项行动,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但是,从全省综合监管工作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职责定位不够准确、工作思路不够清晰、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特别是目前部分行业和领域事故总量仍然较大,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综合监管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综合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综合监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安全监管。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落实苏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功夫在平时,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吴省长关于‚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民生,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在管理,重在严格责任‛的指示精神,坚决克服麻痹和盲目乐观情绪,集中力量,盯住关键,抓住重点,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二是要不断探索创新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要有效实现综合监管的指导协调监督功能,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各地近年来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从目前实践的情况来看,应该说综合监管工作对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其工作机制来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全国、全省还没有形成统一固定模式,特别是在现阶段,影响安全生产的传统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因此,各级安监部门要在认真执行好综合监管工作‚六项制度‛的前提下,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综合监管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法,加快构建统一协调、办事高效、运作规范的联动机制,强化联合执法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效率和效力。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继续深化本地、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方面,要坚持以减少事故、保证畅通为重点,加强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强化对长途客车、客货两用车、农用车、校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进一步加大路面监控力度,重点要以我省列入国家总局GPS动态监管试点省份为契机,加强督促指导,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协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大力推进科学监管、过程监管,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在建筑施工安全整治方面。积极协同建设、交通、铁路、水利等部门深化建筑施工安全整治,今年要重点开展好示范工程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公路、铁路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强化建筑施工项目的备案工作,严防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在消防安全整治方面。要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火灾隐患排查,增强抵御火灾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铁路、民爆、农机、渔业、特种设备、旅游、学校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监管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各行各业安全运行。四是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按照新的‚三定方案‛规定,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综合监管工作职责,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又明确了国家31部委的安全生产职责,省政府也将出台文件下发。我们重点要做到‚两个加强‛和‚四个坚持‛,即:加强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和指导协调职责,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职责;坚持行业主管、各司其职,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这更加明确了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的职责范围和具体内容。在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功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紧紧依靠和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要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综合监管工作和部分行业直接监管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监管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监管和属地管理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监管和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系。要进一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的情况,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的履职和责任落实情况。同时,组织、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业和领域特别是跨部门、跨行业和领域、跨地区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
(二)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整治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冶金机械等八大行业安全监管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其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去年12月,我省冶金企业接连发生2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7人死亡,教训惨痛,我们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对冶金机械等八大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为加强冶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去年,国家总局专门成立了安全监督管理四司,负责对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并且颁布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26号令),下发了†关于加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5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对冶金机械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局也已经将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职能划转至综合安全监管范畴内。各地要加强对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实现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运转。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与本地冶金机械等行业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机构,及时调整和充实熟悉相关业务的监管人员。今年,国家安监总局计划在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冶金机械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我们将要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实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商贸企业的安全监管。强化冶金有色等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严把审查、验收关,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水平。同时,要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要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标准、目标、责任、控制、考核等环节着手,引导企业对照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使之成为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
(三)以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为着力点,狠抓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相关企业数量、规模、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等情况。特别要掌握规模以上企业名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分布和监控情况,按行业建立监管档案。二是要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健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依法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依法依规自觉保证安全投入,搞好安全技术改造,改善安全条件;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制定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等问题,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计划、整改验收、整改建档等工作,并将日常检查出的隐患整改情况列入考核目标责任制,不整改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要抓好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突出工作重点,结合‚安全生产年‛的具体相关工作,将‚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的相关内容落实到工作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群众性‚查‘三违’、防事故‛活动,查大隐患,防大事故,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跟踪督促重大隐患的整改销号情况。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要严格落实监控整改措施和责任,切实提高事故预防、预警和控制能力。对拒不执行隐患整改指令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坚决予以查处。
(四)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广泛开展综合监管领域宣教培训活动 一是要继续加强†安全生产法‡、†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总局第26号令)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关注生产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继续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创建安全社区等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好冶金、有色、电力等行业的安全培训工作。省局将借鉴兄弟省的做法,增加综合类安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全省要统一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开展以‚班组长为重点的培训‛,强化班组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好建设施工安全示范工程有关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今年省局将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开展道路施工要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重点是从安全教育培训着手,不断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从业素质,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四是要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新进厂工人、转岗工人、关键岗位和危险岗位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工、临时工、外包工、派遣工的上岗、转岗安全应知应会知识培训。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以及其他重要工种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下大力气解决冶金等准高危企业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安全防护技能偏低的问题,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三、提高认识,增强责任,进一步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职业卫生(健康)监管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划转到我们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新的职能,它涉及各个行业和部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健康事关广大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安全生产实现根本好转的有效途径。党和政府历来高度职业健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职业健康监管,使得全国职业健康形势明显好转。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一些地区陆续发生了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2009年1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反映,广西省马山县上千农民工在海南某些金矿打工,返乡后600人进行体验,有 225人确诊患矽肺病,已经死亡14人。2009年3月,媒体报道,云南省水富县向家坝镇赴安徽省凤阳县从事石英砂加工的77人中12人因矽肺病相继死亡,30人被诊断为矽肺。2009年11月20日,†江西日报‡披露,江西抚州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572名职工进行血铅检测,有438人血铅浓度超标,其中189人达到铅中毒诊断值。此外,还存在监管体制机制不顺、法规标准不健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不够、技术支撑缺乏、思想认识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要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职责定位
职业健康涉及各行业、各部门,职业健康监管实际也是综合监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准确把握综合监管法定职能定位,突出‚八个字‛,即: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同时,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职业安全)的关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我们要通过安全生产推动职业健康工作,把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列入计划、统筹考核。二要处理好安全监管部门与其它负有职业健康监管职责的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重点要处理好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要明白我们安监部门所承担的监管职责,重点是从工程技术角度,对作业场所采取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当然也包一些管理措施,来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控制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同时也要理解卫生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重点是从职业病病理防治和病理治疗的医学角度,对从业人员采取健康监护、医学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等职业病预防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应该说,这两个部门尽管职责分工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两者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注重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建立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处理好本系统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与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关系,加强内部分工协作。要注重发挥各专业安全监管部门的作用,强化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
(三)要积极探索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新路子
我们要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监管工作的新路子,要以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确定的工作目标为重点,突出抓好‚一个行动‛(即:粉尘和高毒物品职业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着力锻造‚两支队伍‛(即:安全监管系统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队伍和企业职业健康监督员队伍)、坚决贯彻‚三项制度‛(即: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努力完善‚四大体系‛(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标准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信息与装备保障体系)。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1、健全机构,理顺职能,切实加强我省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建设。要把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目前省局已经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下一步,市、县安监局要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市、县两级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设,划转职能、建立机构、配备人员。
2、加强监管,夯实基础,继续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要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要求,继续抓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争取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提出的职业危害申报率达80%的目标,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和行政许可工作奠定基础。
3、突出重点,严格执法,深入开展粉尘高毒物品危害治理行动。要认真执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江西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突出重点,严格执法。要按照†江西省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省里将在9月份、国家将在10月份组织四部门(安监、卫生、人保和工会)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请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在专项行动中要以粉尘危害严重的石英砂加工、石材加工、矿山等行业和高毒物品(苯)危害严重的制鞋、箱包、家具制造、化工企业为检查治理重点,督促企业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针对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严重,致病时间短的实际情况,总局在这次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上提出:到2011年6月底前,对年产2万吨以下的石英砂干法加工小企业,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一律关闭;到2011年12月底前,对原矿破碎工序没有实行喷淋洒水,整个加工生产线没有实行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没有设臵有效的通风收尘设施的石英砂干法加工企业,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届时,总局具体部署的文件下发后,各地要严格执行。
4、营造氛围,强化意识,大力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针对目前一些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和工人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匮乏的情况,下一步要重点开展对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制度建设。职业卫生(健康)监管职能划转以后,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再适用,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制度建设。省局计划:(1)研究制定†职业健康执法文书‡,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2)依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起草†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检测与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实施意见‡;(3)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备案制度,有效实施对建设项目职业健康的源头监管;(4)在国家†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出台后,起草我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意见‡,积极推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
6、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着力构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职业健康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体系支撑,除了要建立一支专业监管队伍外,还须建立一支技术服务队伍。我们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是对全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实施备案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安监系统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建立职业健康技术队伍,完善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仪器和设备。三是加快省级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1
一、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政策,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一)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20xx年,按照“统筹领导、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监督有力”的原则,我市调整了原有的组织构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卫生、农牧、质检、工商、商务、食品药品、民委等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下发了《在xx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专项工作委员会改革试点的意见》。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在7个主要成员单位设立了专门工作办公室,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负责本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和监管。同时,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的监管格局,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年多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督查暗访140家次,下发查办通知书50多份,发现各类违法行为120多例,均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保障得到加强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同时,相继出台了《xx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条例》、《xx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xx市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建设质量技术安全规范》、《xx市学生早餐进校园卫生管理规范》、《xx市学生早餐进校园经营场所卫生标准》、《xx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等10多部政府规章,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重心下移
各级政府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日常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将餐饮业的日常监督和部分执法权委托乡镇行政执法部门行使,优化整合了监管力量,强化了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职能,使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关口前移,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把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建筑工地等纳入了日常监管的重点区域。通过日常监督,加大对各类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境。xx年,xx市被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四)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各级政府针对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地开展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备案管理;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火锅底料备案管理制度;将“瘦肉精”纳入食品监测计划,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按屠宰量的5%开展了“瘦肉精”自检工作。对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其中停业整顿135户,罚没款194。66万元,吊销许可证5户,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615户。全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考评组的肯定。
(五)食品安全监管力争横向无缝隙对接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分段管容易出现的监管空白和职责交叉等问题,市食品安全办承担全市食品安全兜底责任,牵头对职责模糊、情况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确保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有人管,力争食品安全管理无缝隙对接。针对长期以来豆芽菜生产加工监管职责不清,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在全区率先制定了《xx市豆芽菜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并对全市豆芽菜加工进行了整顿规范,指导帮扶有一定信誉度、上规模的企业开展豆芽菜标准化生产,保障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豆芽菜。督促餐饮企业与特许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单位签订收运、处置协议,餐厨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非法拉运现象明显减少。
(六)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氛围逐渐浓厚
调动社会力量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开通了“@银川食品安全”新浪微博,为网友投诉食品安全问题、反映食品安全线索提供了快速通道。开通半年多来,网友共发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微博1700多条,被转发、评论1万余条,回复2100多条。并依据网友提供的线索,组织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00多家,查处染色馒头、勾兑醋、未消毒餐具、染色西瓜子等食品安全问题38类、61种。向社会公布了各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对提供食品安全重要线索的举报人进行一次性物质奖励。xx年已奖励13人,发放奖金6800元,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个别上下级职能部门,在监管职责上划分不够明确,存在重复执法和执法缺失现象,监管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食品行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基础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工艺设备落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和市区内的一些小餐馆、小摊点,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
(三)食品安全检测还存在设备不全、落后、老化等现象,尤其是县(市)区更为突出,难以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要。
(四)食品安全监管面广、量大,食品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有的企业屡查屡犯,监管工作对违法行为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五)贺兰、xx县和xx市的餐厨垃圾仍未按照《xx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置,多数餐厨垃圾流入了养殖户,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还缺乏一定的深度,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道德缺失,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尤其是小型生产加工经营户的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的规范性、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稳定性较差。有不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不安全食品有了可乘之机和一定的市场。
三、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工作事无巨细,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一)强化组织协调,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效能。要充分发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推进县(市)区实行专委会工作机制改革,不断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情况的督查暗访、考核评估,尤其要加强县(市)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强化基层政府的责任。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现有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管理办公室牵头,7个专项工作办公室跟进,其他成员单位辅助的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推进机制。
(二)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保障体系。即: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加工、生产加工、出场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抽查制度和危险性评估、预警、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建立社会监督举报制度,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三)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活动。各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尤其是奶制品的监管,扩大对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工作。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查处。要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对餐饮消费经营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基本信息加强监管,对食品原料进货和消毒情况严格检查。对餐厨垃圾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定点处置,对擅自处置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清真食品加强准入监管,杜绝转让、倒卖、伪造《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行为。加强食品的日常检验工作,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扩大食品抽检的覆盖率,增加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站点,强化食品源头的监管。对儿童食品、可疑食品、投诉食品,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监管重心,集中整治。各级政府要继续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小企业及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不失时机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
(四)进一步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和管理。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场所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采取建集中加工区,低租金、甚至不收租金等扶持措施,引导小作坊、小食品业主进入集中加工区,统一监管。
(五)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借助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监督网络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划片分区,形成纵横脉络清晰、条块覆盖全面的监管网格,实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化管理。对正在搞试点和已运行的食品流通环节电子系统、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各部门网站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开发利用科学有效的软件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网络化实时监管。
(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食品消费的维权意识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参与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及营销人员的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诚信经营。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2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我局把食品安全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局作为县食品安全的成员单位,及时传达了有关食品安全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成立了县科技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科技管理股负责具体实施,要求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对食品安全工作作了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工作措施等具体安排,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顺利展开。
二、全面部署、稳步推进
我局及时召开了局办公会,传达了全县食品安全有关文件精神,提出了三项措施支持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把食品安全列入项目申报指南。作为民生科技项目加以立项支持,并积极向科技部、省、市科技部门推荐我县食品安全科技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二是把食品安全作为科普宣传内容之一。纳入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同时要求相关的科普基地、科普社区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三是坚持积极配合牵头部门作好相关工作。坚持在全县性重大食品安全活动中做到行动一致,在平时分工中做到食品安全贯穿到职能的履行过程。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宣传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单位网页、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一是利用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宣传活动,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二是开展干部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每周五下午例行干部职工学习会,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三是印制宣传资料,丰富宣传内容。根据《食品安全法》,广泛收集资料,印制了宣传资料5000余份向群众发放。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宣传,增强了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3
一、XX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以强化组织协调为平台,持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督。
一是安排部署全年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明确主抓点,并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应监管部门,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鲜肉和肉制品安全等整顿治理。
二是抓好节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餐保化监管开局良好,扎实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将量化分级管理率从40%提升到65%以上,圆满完成美食节、台商论坛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的餐饮安全保障任务。
三是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市政府召开全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各县(区)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四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出台《市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制度》,构建了舆情预警、引导、应对处理联动、分类处置等四项机制,建立了网络信息员、发言人和评论员队伍,加大舆情关注力度,及时发布政策信息,清除虚假不良信息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网络互动氛围。我市这一工作受到国务院食安办的充分肯定,在全国食品安全年中会议上作大会交流。
(二)以推进省市共建为契机,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省局与市政府签署共建药品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为契机,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为提高我市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一是强化生产源头监管。市局把新版gmp实施推进工作纳入药品安全监管要点,积极落实新版gmp实施的相关要求,推动企业实施新版gmp,已有3家企业通过了新版gmp。结合问题胶囊的排查,对企业委托检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使企业把好进厂原辅料关。重点关注中标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品种的生产,重点检查近年在市场抽查不合格的基本药物品种生产,突出做好基本药物生产质量监管。
二是强化流通环节监管。组织开展gsp认证及跟踪检查。组织全市13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签订承诺书,建立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监管档案,并开展专项检查,着力强化对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的监管。
三是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对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生产企业进行规范检查,对有举报的3家企业进行核查。组织企业对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规》进行自查自纠,对56家经营企业经营状况开展检查。开展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市场专项检查,积极做好医疗器械行政许可、不良事件回顾性检查及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等综合业务工作。
四是药品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对参创的、洪泽、盱眙、淮阴4县区开展2次督查,确保年内按期完成创建任务。
(三)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根据国家局、省局统一部署,及时启动部署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进货来源把关不严或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购销资质档案不全、处方药销售不符合规定要求、违规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含兴奋剂制剂、超方式或超范围经营、执业药师不在岗、冷链管理不符合要求、远程监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严格涉药广告监管。全市共监测广告1716条,共提请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95个,13个品种被省局暂停销售。
二是加强协作联动。加强稽查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四方联席会议”、“7+1”药品稽查联防协作、打假保名牌、重大案件查处奖励等制度机制,提升稽查执法质量和效能。今年相继查办了张某、王某等人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案,贾某等人利用邮政快递销售假药等4起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大要案件,累计涉案金额1。16亿元,已抓获制假售假涉案人员121人,网上追逃76人;其中2起案件被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2起案件被国家局督办;3起案件被省局督办,有力净化了全市药品市场秩序。
三是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加强药品抽验工作,注重风险研判,抽样药品1421批次,其中基本药物评价694批次,技术支撑作用发挥明显。突出做好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处置工作。铬超标事件曝光之后,全系统在第一时间相应,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对药用空心胶囊、药用明胶及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关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企业开展自查和批批检工作,该事件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
(四)以开展创先争优为载体,着力加强监管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凝聚力。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三进三帮”活动,了解群众意愿,倾听基层声音,帮助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对市委市政府、省局重大部署决策、重点工作开展督查,重点对学校食品安全、药品示范创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建设、保密工作重点进行了督查督办,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打造群众满意民心工程。开通12331咨询投诉举报热线,深入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活动、“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组织参选全省百佳执业药师、开展执业药师为社会公众合理用药服务等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饮食用药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加强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岗位证书管理,对清河、清浦、淮阴、四区500余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
三是创造条件推进职能调整。科学划分监管事权,清河区局、清浦区局正式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现更名扩项,并加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牌子,增加事业编制20名;保健食品、化妆品扩项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初评。市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支队获市编委同意成立,核定事业编制15名。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做好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工作,选拔7名同志参加医疗器械、食品工程硕士班,大力培养专业监管人才。
(五)以抓落实彰特色为主题,突出加强党风廉政和软环境建设。一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各单位和市局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市局党组年初工作会议上与各县(区)局分别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状,同时与市所和市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机关全体人员向市局党组递交廉洁自律承诺书,形成层层签状、传递压力、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日常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继续深化警示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三是抓好“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围绕全市惩防体系建设重点目标任务中第21项“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具体任务分解落实、监督检查,按照序时进度组织推进。四是廉政文化建设特色明显。深入挖掘和提炼特色亮点,形成了具有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荣获“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称号。省局在今年全国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我们廉政文化创建工作进行了介绍,具有药监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全国有影响,先后接待了国家局、安徽、湖南、吉林省局及省内外兄弟市局来我局参观考察调研。五是突出抓好101%服务制度建设。新建完善五办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预约服务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五项制度,深入推进101%服务企业活动。
二、XX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思路
XX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围绕“依托两大抓手、实施两大行动、搭建两大平台、完善六大体系”的目标,着力细化指标、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服务民生,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保障能力,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放心,提高全市人民民生幸福指数。
依托两大抓手,致力推进食品药品示范区建设步伐:依托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局市共建药品安全示范区两个抓手,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主体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积极落实推进合作共建重点工作和具体事项,努力把打造成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的示范区、先行区、创新区,确保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实施两大行动,全力提高食品药品市场安全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民生幸福行动的部署,分别组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方面,继续在高平台上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提升加强餐饮服务监管业务能力建设。开展食品安全执法监察“放心行动”,强化食品安全执法责任和信用管理“两大体系”建设,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厨房”等建设工程,严格责任督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维护公众饮食消费安全。药品安全行动计划方面,严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突出做好基本药物监管,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企业专项检查。完善打假办案联络机制,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衔接平台,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保持打假治劣和查办大要案件的高压态势,提高稽查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处置突发食品药品事件。
搭建两大平台,大力拓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领域:
一是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争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我市列为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共建信息化技术平台和制度体系,大力推动药品电子化监管建设。推动药品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的信息化管理。
二是搭建服务发展平台,积极引导扶持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六大体系,着力强化食品药品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完善责任考核体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主体责任人”的要求,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综合考评内容和市、县、乡三级政府考核目标,建立健全系统督查督办和绩效考评机制,确保监管工作的统一、高效和权威。
二是完善监管体制体系。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步伐,强化市、县两级政府食安办建设,增强综合协调的权威性;积极探索、研究完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三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品种的抽检,推广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验技术,建立在快速检验及筛查基础上开展监督抽验工作的新模式。组织实施药品监督抽验计划,全面完成监督抽验和快检任务。加强对本地药企生产品种的监测和评估,研究探索药品安全警戒和评价机制。
四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稳妥推进餐保化产品检验扩项工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坚持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两轮驱动”,建立健全监检联动机制。加大药品检验科研创新力度,提高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应急检验能力。
五是完善诚信自律体系。全面推进餐饮服务环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继续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在全市建成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示范街及示范单位。积极参与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开展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医疗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六是完善应急处置体系。畅通市民沟通渠道,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健全完善药品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以xx市为例,浅析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措施。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环节很多,监管的部门也很多。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在原xx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此同时,xx市政府成立了由食品药品监管局、农林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贸局等18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遵循“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综合监督检查,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农林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环节的日常卫生监督;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各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镇食品安全办公室达到有专兼职人员、专室、电脑、工作制度、投诉举报电话、台帐、活动记录等“七有”标准;在各村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工作站也具备专兼职人员、电话、制度、台帐、活动记录。由此,建立了“各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
建立上述工作机制后,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如成员单位职责、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二是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即“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把食品安全工作向农村推进;三是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镇、放心店”创建,以此提升保障水平,增强安全放心度;四是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室外烧烤、夜市排档、熟食摊点、豆制品加工、儿童食品、小酒坊、纯净水、农村食品、肉制品、奶制品和保健食品等10多项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食品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
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源头污染问题没有完全控制。工业化大生产引起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为减少虫害、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农药的滥用,还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产品施药频次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
3、农村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经营秩序还不太规范,甚至不同程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经营业主的索票索证意识不强,销售台帐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5、食品安全检测有待规范。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检测形同虚设;流通环节质量检测结果尚无法律效力,仅能作为参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不作检验现象还很突出;消费环节食品抽样覆盖面亦不够全面。有检测能力的监管单位普遍存在仪器匮乏、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亟待添置必要检测设备,以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需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广大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价格仍然是选择商品的主要因素。另外,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缺失,造成伪劣食品有其生存空间。
2、食品安全法制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交叉重叠执法、重复检验或相互推诿、监管不力现象。
3、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缺乏保障。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条块上尚无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投入机制还不完善,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综合监管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很多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监管。
1、营造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宏观环境
首先,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因其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等原因,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建议全国人大,在全面调查、广泛征询的基础上,加快《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相信此法的出台,必将促进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加大处罚力度,改善食品安全执法不规范的情况。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当前,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
再次,要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开始组织实施食品标准的制订及修订,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同时,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最后,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新方法,同时加强对与食品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及新的食品相关技术等危险因素的评价,从而逐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以新技术的安全评价为例,基因工程和辐照等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领域的引进,也对食品安全提出了特殊的挑战。某些新技术虽然会提高农业生产量,同时也可能使食品更安全,但若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必须对其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而且这种评估必须公开、透明,并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方法。
2、多方联动,强势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所谓“三网”,是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和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切实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中,监管责任网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秩序不断好转的关键。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真正形成部门监管的合力,加快实现监管重心的下移,继续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解决好影响农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努力构筑打假治劣、依法维权的铜墙铁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然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要把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作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建立起一支农村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延伸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网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落地生根,获得持久的动力。
加快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努力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食品安全放心店全覆盖。构建与农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是搞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长久之策,也是“三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抓好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大力提高农村食品集中配送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进一步整合农林、工商、质检、卫生、商贸等主要监管部门资源,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配合,针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种植养殖环节整治。全面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认证标志、标识的行为。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加强指导,引导和鼓励农民选用新型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加大禁用兽药的清缴工作力度,对畜禽动物及产品兽药残留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例行监测。加强对病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置,严禁病害、病死肉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2)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全面实施28大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或小作坊。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开展对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程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依法清理整顿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企业。
(3)市场流通环节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严查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肉、注水肉和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浸泡水产品及水发制品,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水果,销售劣质大米或用变质原料加工粮食制品等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依法整顿盐业秩序,着力规范食盐经营行为,开展销售和使用非食用盐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食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食盐安全。
(4)餐饮消费环节整治。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对检查不达标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加强对农村自办家宴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农村土厨师统一组织培训和体检工作,合格者发放健康证,对农村自办家宴实行登记备案和分类指导制度,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4、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使食品安全相关各方树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理念,掌握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增强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服务水平。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知识,提高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促进食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自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广大农民重点宣传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有害物质的投入,按标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物质,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科学监管专业知识的宣传,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能力,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等知识,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5
按照州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意见,州政协组成由李永义副主席任组长,州政协办公室、科教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州食品安全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参加的调研组,于20xx年12月15日至20xx年12月16日对我州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在县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陪同下,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进行座谈的方式,深入到勐海彩云之南茶厂、xx县酒厂、景洪民族幼儿园食堂、景洪农贸市场、嘎洒曼暖龙米线米干加工点,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听取了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和xx市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的汇报,并同与会者进行了座谈,对全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又是旅游胜地,食品安全监管任务重、责任大。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机构设置、工作部署、年终考核、经费保障等方面突出食品安全工作。各县市和有关部门,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真抓实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全州多年以来未发生大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为我州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监管力量不足、企业质量意识不高、监管有死角、配套法规不健全、经费紧张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到位;其次就是要因病施治、对症下药。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全州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一)调整监管职能,强化监管责任
一是调整职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州按照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对一些部门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和充实。xx年1月7日,州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西双版纳州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将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置在州卫生局,并对州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单位进行了调整充实。1月20日,州政府组织州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会议,正式将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移交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移交到卫生部门。7月至8月,xx市、xx县按照州政府的要求先后作了相应的调整;二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在年初召开的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州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县市政府又与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签订责任状(xx市还与各乡镇、各乡镇又与各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xx县在各乡镇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抽调各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狠抓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年初,州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西双版纳州xx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并围绕这些重点开展工作、常抓不懈;四是积极开展各项保障工作。在春节、泼水节、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中高考、两会等重要节日和活动期间,都组织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对重要场所、重要环节、重要人员的食品安全进行报障。
(二)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目前,全州共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企业11653户,监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日常监管外,还要根据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专项整治行动:
1、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和《云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州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宣传不留死角,确保责任不留死角,确保排查不留死角,确保监管不留死角,确保整治不留死角”的工作方针,坚持整顿与规范并行、打击与扶持并举、专项整治与构建长效机制并重的原则,坚决依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使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一是及时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指导、协调全州的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对专项整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强责任追究。州政府与三县市政府和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主要监管职能部门签订了《西双版纳州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工作任务书》,对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三是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各县市各部门按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辖区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销售和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州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西双版纳州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宣传报道方案》。州内媒体根据方案要求,加大了宣传力度。各县市各部门充分利用简报、宣传单、标语、网页等媒介,加强专项行动宣传。向企业发放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公告,开展“给监管对象一封公开信”及《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承诺书》等活动;五是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各监管部门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部门联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整治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882人次,出动车辆2632辆次,检查食品添加剂经营企业807户次,食品生产企业11282户次,食品流通企业21709户次,餐饮服务企业3688户次,种养殖户1182户次,屠宰场346户次,市场1779个次。封存、下架朱师傅绿茶粉、朱师傅面包馒头速发改良剂、四川xx县红油豆瓣酱等非法使用物质和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2、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专项监督检查
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州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存在的问题,从今年3月开始,全州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开展了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一是重点对规模较大的景洪“洁康餐具消毒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监管和整治。针对该公司在消毒场地、人员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先后8次对该公司进行监督检测,共抽检套装餐饮具80套400件,促使该公司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消除了景洪地区餐饮业一大安全隐患。二是对全州辖区内20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其中景洪8家、勐腊5家、勐海7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7家消毒后餐饮具进行随机采样。针对存在问题,除现场指导整改外,下发监督意见书16份,对周围环境不符合选址要求的2家单位提出重新选址意见,对检验不合格的消毒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
3、猪肉市场专项整治
根据我州猪肉市场存在的问题,今年6月开始,全州开展了猪肉安全专项整治。以景洪城区生猪集中屠宰整治为重点,针对“私屠、私卖、私买”问题,严厉打击私自屠宰、加工经营“瘦肉精”的生猪及不合格猪肉产品的违法行为。商务、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突击检查、增加市场巡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督促企业改善屠宰设施,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加强生猪等畜禽屠宰检疫监管,屠宰企业实行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做好餐饮服务环节购进管理,严禁购进私屠滥宰猪肉,制定《西双版纳州打击生猪私屠滥宰举报奖励制度》,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生猪私屠滥宰的违法行为。通过整治,使猪肉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猪肉安全进一步得到保证。
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根据省上要求,我州卫生部门认真组织了xx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完成了省级安排的xx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任务共311个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任务。其中:乳制品、茶叶、蛋类、肉类、鲜食用菌、粮食、水产品、蔬菜、油炸面食品、膨化食品、酱腌菜、熟肉制品、蜜饯、炒货、酒类等样品共205份,监测项目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蛋制品、糕点及饼干(边贸食品)饮料(边贸食品)等样品106份,监测项目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对领导机关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规划,下达食品安全工作任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6月13日至20日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围绕“人人关注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的宣传活动主题,全州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制了15000份“xx年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系列宣传小折页”,编制了《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相关知识》、《台湾地区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问答》、《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等资料下发。州食品安全委员会、xx市政府联合开展了西双版纳州xx年食品安全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xx余册,各类宣传材料5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各新闻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食品安全。西双版纳报社利用报纸、网络,开设严打私屠滥宰、健康生活、傣乡美食、衣食住行等专栏,宣传我州食品安全动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西双版纳人民广播电台在《西双版纳新闻》、《傣乡十分》、《农垦之窗》、《热线追踪》等栏目,经常播出食品安全动态性消息和深度报道,邀请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卫生局、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人参与三期《西双版纳热线》直播,就全州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安全法规向全州听众作深入权威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了社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晓率,提高了群众对假劣食品的防范意识。
由于机构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全州食品安全工作实现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我州先后通过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考核评估和省食品安全督查组的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督查。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今年以来,全州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人员编制紧缺,监管力量不足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分别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大,但人员编制并未相应增加或增加过少,食品安全监管任务重、难度大。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机构改革后,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和“三定方案”要求其工作任务较原先增加了约三分之二,但人员编制没有增加,明显感到监管力量不足。
(二)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由于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能自觉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守法意识、道德意识、诚信意识淡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制售假劣产品,食品摊贩的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敷衍了事等,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三)检测力量分散,监控力度不倒位
我州目前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卫生、质监、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检验设备重复、落后,许多项目不能检验。如今年工商部门在全州范围内开展辣椒面抽验工作,共抽取77个样品,其中胭脂红、落叶黄等项目因我州不能检验而送普洱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验。各部门日常监管的抽样检验结果只供本部门用,形成了检测设备资源分散、落后,数据结果难以共享的局面。在技术层面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控力度。
(四)配套法规不健全,对“五小”食品加工经营的监管难度大
我州食品生产经营小型分散的“五小”(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屠宰点)数量较多。《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目前,我省尚未制定相关法规,“五小”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多、小、散、乱、差”和无证无照难监管状态,安全隐患较大。
(五)边民互市频繁,食品非法出入境难管控
我州边境线长、通道多,边民互市频繁、食品非法出入境现象时有发生,给防堵和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六)职能调整不到位,依法行政有困难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分别由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这就意味着对不符合这一法律规定的部门职能要进行调整。州政府、xx市政府和xx县政府先后于今年的1月、7月和8月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和工作交接。目前尚有xx县因故未调整到位,使一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资格不符合规定,给依法行政和监管造成不必要的困难。
(七)经费保障不足,安全监管乏力
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点多而广、遍布城乡,安全监管要求到现场检查,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但监管部门普遍存在装备落后,经费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执法不力和管理松懈等弊端,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加和调整编制人员,充实监管力量
面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点多面广,监管工作量大监管力量不足的实际。一是要加强监管部门和综合协调机构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整合监管力量,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配合,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功能,整合监管力量的另一个方面是在条件成熟后整合目前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检验室,避免设备重复、落后、使用效率低和重复投资的弊端;三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我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提高我州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和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苗头;四是坚持因事设编,因岗设人的原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适当增加和调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编制、人员。充实监管力量,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二)加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大失信惩戒和违法追究力度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信用档案,不断充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基础数据。并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严重失信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给予重罚,并实行市场退出机制,从而加强企业“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目前,我省尚未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五小”)的管理办法,而监管工作又亟需出台这一管理法规,可用政协提案在xx年云南省“两会”上提交的方式向省上反映,以求尽快解决当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存在的“多、小、散、乱、差”问题。
(三)建立联动机制,管控食品走私
为了防止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边民互市和出入境通道进行食品走私治动,海关、边防驻军、边防武警、出入境检验检疫、农业、工商等打私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加强在主要通道上的查辑管控工作,有效防止和打击食品非法入境。
(四)依法调整职能,明确执法主体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一靠企业自律,二靠政府监管。监管需要法律法规的授权。《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的监管部门都作了明确规定,没有按此法规定调整部门职能的这些部门便没有执法的主体资格,也就不能依法监管。因此,尚未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的地方,要依法尽快调整,及早明确相关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行政、依法监管,避免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五)保障工作经费,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日常监管、专项整治、联合检查、安全保障、综合协调、风险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执法装备的购置和更新,都需要相应的经费保障才能使监管工作正常运转。目前,州、县、市政府在财力较困难的情况下对食品安全工作作了一定的安排,有的列入财政预算,有的未列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应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使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安排常态化。经费有了保障,监管工作无后顾之忧,食品安全监管就有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6
根据x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乡对单位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内容。
(1)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范情况。
(2)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及登记情况。
(3)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教育情况。
(4)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
(5)严禁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等控制高风险食品和原料措施的落实情况。
(6)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
(7)食堂基本条件和卫生环境,以及食品加工、贮存和保温、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配置、运行、维护情况。
(8)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制度等信息公示情况。
(9)处理剩菜物品及清洗消毒等工作记录情况。
二、自查情况。
(1)制定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并上墙,依据此制度严格执行。
(2)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
(3)采购有索票记录并登记在册。
(4)餐具卫生、整洁,配有消毒橱柜。
(5)食堂卫生情况良好,做到一餐一打扫。
(6)藏柜内做到生熟食分开存放、保持清洁。
(7)食堂内通风、排水情况良好。
(8)食品储藏间未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用品。
(9)及时处理剩菜物品、不过夜留存,定期做好消毒、清洗工作记录。
三、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单位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单位员工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对我乡食堂的督促管理:
(1)实行主体责任制,完善责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活动,组织学习食品卫生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单位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意识。
(2)规范内部管理:对食堂的全面工作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从人员、采购、保管、加工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并狠抓落实。
(3)建立和完善食品、原料采买的索票、索证及明细登记制度。
(4)禁止使用一次性碗、筷,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保证厨房地面排水沟畅通,及时清理积水。
(6)将物品摆放整齐,生熟食分开存放,杜绝提供隔夜、变质的食品。
随着三网融合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 通过台网联动的业态创新, 业务模式单一、行业规模偏小等困扰广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解决, 广电正逐步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同时, 承载媒体的媒介形态越发多样, IPTV、OTT TV、手机电视、微博等新媒体不断涌现, 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目前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三网融合下媒体发展的趋势, 并逐步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在这种体系下, 媒介传播方式趋向于融合传播立体化, 业务类型逐步走向视音频为主多元化, 终端布局逐步实现多终端覆盖跨屏化, 媒体受众逐步发展为分众碎片化。立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多元共存的业务类型、跨屏覆盖的终端布局和碎片化的受众行为, 进一步拓展了媒体数据的广度、深度和维度, 产生了海量的非结构化全媒体大数据。
随着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 现有监测系统的技术架构和软硬件资源无法适应三网融合和全媒体大数据时代的监测监管需求。近几年来, 江苏省广播电视监测台 (以下简称“我台”) 一直致力于广电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安全可信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以便为省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监测监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需求分析
广电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 肩负着保障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的重要职责,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作为广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监管工作在保障广电安全播出、确保节目可管可控可信中起到重要作用。过去十几年中, 我台陆续建设了广播监测、有线电视监测、卫星监测、互联网视音频节目监管等一系列监测系统, 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 随着近年来三网融合和新媒体大数据监测业务的拓展, 我台监测系统遇到了严峻的发展瓶颈:系统按业务独立监测的传统监测监管模式, 孤岛效应明显, 无法实现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 更无法满足对全媒体大数据多元业务形态的融合监测监管需求;系统间孤立异构的传统资源存储模式, 部署速度慢、弹性扩展难, 无法满足几何级数增长的全媒体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需求;系统针对结构化数据的传统数据处理模式, 无法满足对非结构化全媒体大数据的流处理或批处理需求, 更无法实现对信息量大、价值密度低的大数据的多维高效挖掘利用。
突增的海量媒体数据、飞涨的弹性存储需求、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等, 这一切都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云计算具有大规模、虚拟化、动态伸缩、按需服务、成本低廉等特性, 因而能够为大数据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 其通过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资源 (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程序、服务) 构建为一个可动态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 通过虚拟化技术动态地、按需地为系统提供服务, 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合理、高效、便捷地使用计算能力、存储空间以及各种软件服务, 应对海量、多元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的需求。然而, 云计算平台自身的技术问题, 使得云计算平台存在安全威胁。可伸缩性、按需服务这些新特性使得传统的安全技术无法完全保证云计算平台的安全。为此, 建立一个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提升我台在三网融合和全媒体大数据环境下的监测监管能力, 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切换, 是目前我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总体架构
随着三网融合和全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CMMB、DTMB、互联网视听节目及IPTV等新媒体不断涌现, 传统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无法满足对新媒体的监测监管需求。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建设需在兼顾我台原有传统监测监管系统的基础上, 将其与IPTV、卫星电视监测系统、视听内容分析系统、CMMB以及DTMB监测系统、互联网监测系统等新媒体监测监管系统进行交互式集中监测监管, 通过优化原有业务流程, 逐步形成集质量监测、内容监管、安全调度、信息发布于一体的, 具有高效、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集中分析计算中心。全媒体监测监管云计算平台是整个监测业务运行的核心支撑, 未来将成为我台安全播出监测的“神经中枢”, 对我台本身业务拓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是一个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及云存储等技术手段搭建的基于x86的云计算平台, 通过虚拟化技术全面整合刀片及机架式服务器等资源, 为监控平台和各个子系统提供云计算资源, 并对所有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自动分配, 确保整个计算资源的合理利用。平台服务层次模型 (图1) , 分为云基础设施Iaa S层、云平台Paa S层、云业务应用层、运维管理层四部分。其中, 云基础设施Iaa S层位于服务层次模型的底层, 是云计算平台的基础, 由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通过基础软硬件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虚拟计算中心来实现;云平台Paa S层通过业务与资源调度中心来实现, 利用云平台高性能的海量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实现对监测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 并为云业务应用层提供必需的业务开发和运行环境;云业务应用层, 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监测监管业务资源, 为内容监测处理部门、信号和设备运营部门、局相关领导以及其他机构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运维管理层主要负责业务应用监测、系统实时性能监测、安全管理、网络管理、节能管理等工作, 对监测台所有监测系统、服务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对核心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进行实时监管及告警, 确保网络安全互联、互通, 确保共享数据和信息安全完整, 有效实现平台的绿色、低碳运维。
3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安全架构
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系统安全设计是整个监测监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保障我台监测业务系统的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安全, 保障全省广播电视行政监测对象数据安全传输, 保障监测监管业务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台参照《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在充分分析云平台面临安全风险的基础上, 对云平台安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 力图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我台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3.1云平台安全风险分析
云计算对用户使用与访问信息和计算资源的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 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和计算模式, 其按需服务、虚拟化、动态伸缩、资源共享和开放等特性, 为海量多媒体大数据的存储处理提供了便利, 但同时也为系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根据美国Gartner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 (图2) , 安全性仍然是目前云计算服务用户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对新兴的云计算技术而言, 它所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云计算本身并没有脱离传统信息安全概念的范畴, 其为数据用户及其具体应用提供服务时依然面临着传统IT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 包括物理安全风险、基础网络安全风险、边界安全风险、终端安全风险、服务端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另一方面, 云计算服务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云平台上的服务同底层硬件环境间是松耦合的, 没有固定不变的安全边界, 使得云计算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安全风险, 如虚拟化安全、共享虚拟化资源池的数据保护和自销毁、多用户隔离、云终端接入安全等问题。
结合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服务层次模型, 我们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云平台服务安全风险分析结果。从图3中可以看出, 底层的物理资源、外围的网络环境、虚拟的服务平台、相关的业务应用以及上层的云端接入等层次都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问题, 这些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云平台服务的安全性, 亟待解决。
Iaa S层安全风险。作为平台服务层次模型中的最底层, Iaa S层负责为模型的上层应用提供全面的资源服务, Iaa S层的安全是云计算服务系统的安全基础。Iaa S层的安全风险除了传统的物理安全风险、主机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外, 最主要的是虚拟化带来的安全风险。虚拟化是Iaa S层广泛采用的关键核心技术, 是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基础。该技术能够为使用云计算服务的数据用户提供数据安全和隔离的保证, 是云计算多用户环境下数据存储安全保护所必须具备的环节。然而虚拟化平台并不是完美的, 仍然存在安全漏洞。在多用户的云基础设施中, 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面通过运行多台虚拟机来同时为多个用户进行服务。理论上来说这些虚拟机之间应该完全隔离并独立, 但由于共用相同的物理设备, 这些虚拟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发现, 针对虚拟机之间的物理依赖关系能够对其进行攻击。目前这些攻击主要包括基于共用物理机的旁通道攻击和基于共驻子网的拒绝服务攻击。另外, 虚拟化镜像安全同样值得关注, 因为每个虚拟机的镜像与特定数据用户应用相关联, 在对镜像进行访向或共享时必须要有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 否则将造成数据信息的泄露或者非法访问等问题。
Paa S层安全风险。Paa S层作为平台服务层次模型的中间层, 既需要屏蔽底层系统复杂性、为上层云业务应用提供简单、可靠的分布式编程框架, 又需要具备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这种屏蔽使得云计算系统的内部组成架构和服务提供形式对数据用户完全透明, 用户不再对运行环境和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因此, 用户无法确定其下达的计算任务是否被正确执行,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云服务执行的可信性欠缺, 存在中间件和API接口不安全等运行安全风险, 无法在发生攻击时迅速判断出问题所在。另外, 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交互共享时的机密性、数据抽象处理时的隐私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存在关键数据的篡改和隐私泄露问题, 大大增加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难度。
云业务应用层安全风险。云业务应用层位于Iaa S层和Paa S层之上, 是平台与外界交互的通道, 主要负责为我台提供监测监管、全媒体发布、资源展现、流媒体服务等应用业务。该层面临的安全风险有云应用软件未进行代码检测和安全加固存在安全脆弱性和漏洞风险, 多用户共享的云服务器访问控制粒度不够严格存在非授权访问或越权访问的风险, 应用系统未进行安全审计无法定位、追溯攻击源的风险等。
云端接入安全风险。云端接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终端安全风险, Web应用风险等。
此外, 还包括贯穿各层的通信安全风险、数据被篡改和隐私泄露的数据安全风险、用户身份窃取和假冒的身份识别风险、非授权或越权访问的访问控制风险等。
3.2云平台安全架构总体方案
云计算中的安全控制机制与传统IT环境中的安全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 特别是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数据传输和存储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系统安全加固技术等仍在适用于云计算系统。然而, 云计算独有的新特性使得这些适用是受限的, 一方面云计算环境中巨大的数据量 (通常都是TB甚至PB级) 使得传统安全机制在可扩展性及性能方面难以有效满足需求;另一方面, 现有的安全体系架构是建立在传统网络结构以及应用的基础上的, 不能完全适用于云计算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威胁。显然, 要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全面发展, 解决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信息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因而, 本文给出了一个云平台安全架构总体方案 (图4) , 在充分考虑相关传统安全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云计算平台特有的安全问题, 为我台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云平台安全架构总体方案由一系列云安全服务构成, 是实现云平台服务安全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该方案中, 我们主要关注物理资源安全、虚拟化资源安全、云平台的安全、云业务应用的安全、云端接入的安全、用户身份的识别和访问控制, 以及用户数据的安全、隐私保护和灾备等问题。
3.2.1 Iaa S层的安全机制
在云基础设施Iaa S层中, 主要关注物理安全和虚拟化安全两个方面。其中, 物理安全主要通过物理设施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网络协议栈安全、主机加固、恶意代码防范、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等传统安全技术来实现;虚拟化安全主要通过虚拟运行环境安全、服务器隔离、虚拟化存储隔离、网络隔离、虚拟机容错、虚拟机迁移等安全技术来实现。
1.服务器隔离:主要针对重要应用, 通过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分区组件对所有虚拟计算机之间CPU、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隔离, 这样进程、动态连接库及应用程序不会影响同一台服务器上其他虚拟服务器应用。
2.虚拟化存储隔离:基于Net App-FC存储服务器, 采用FC光纤交换网络进行虚拟统一存储, 通过划分LUN并设置LUN访问权限从逻辑层保护虚拟化镜像文件等数据的访问安全。
3.网络隔离:主要通过划分VLAN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4.虚拟机容错:借助云操作系统VMware v Sphere的FT策略、虚拟机克隆技术以及虚拟机snapshot, 可以实现虚拟机发生硬件故障时即时在新辅助虚拟机进行故障切换的容错能力。
5.虚拟机迁移:借助云操作系统VMware v Sphere的EVC策略, 实现虚拟机之间的v Motion热迁移, 保证应用的连续性。
3.2.2 Paa S层的安全机制
我台全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包括7组HP刀片服务器组、4组CISCO刀片服务器组、VMware虚拟化软件以及Net App存储虚拟化设备, 通过云计算操作系统将114个刀片服务器组建成4个HA集群, 面向全台业务系统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服务。在云平台Paa S层中, 主要关注媒体数据存储安全、API接口的安全、平台运行安全、云可信基础设施、云信誉管理等安全问题。
1.媒体数据存储安全。基于Net App-NAS存储服务器, 采用双控制器冗余方式, 当端口故障时只降低带宽不影响链路通断, 当主控制器故障后自动切换至备份控制器, 保障云业务应用系统媒体数据存储安全。
2.API接口的安全。全媒体平台对外提供第三方访问节接口API, 供第三方系统获取视音频文件访问和流媒体访问。为了确保API接口的安全, 根据我台监管业务应用的需求, 平台仅提供登录类、认证类、业务类和审计类共四类接口, 各类接口采用XML格式进行信息传递。平台通过在接口层建立统一的前端接口协议标准库, 全面适配所有信号类型的监测数据接收、管理配制数据下发、视音频节目数据请求等。
3.平台运行安全。主要通过补丁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监控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平台运行安全。
4.可信云基础设施和云信誉管理。当前, 我台构建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在部署模式上属于私有云。私有云的安全边界相对封闭,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较好地满足了我台日常的监测监管需求。然而, 当面对一些全国性的突发安全事件时, 封闭云平台的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不能快速地满足应急决策需求, 未来“私有云平台+服务”的混合云模式将是大趋势。在这种模式中, 一些业务性、隐私性较强的应用通过构建私有云实现, 另一部分普通服务需求可租赁第三方公有云获取计算服务。然而, 这种模式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云服务器将由许多不在同一信任域的云用户共享, 云计算使用主体之间的信任不对等性是云计算环境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云可信基础设施和云信誉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新思路, 不同之处在于:云可信基础设施是依靠一个可信平台模块TPM作为可信根, 基于该可信根实现云计算的可信性;云信誉管理是将社交网络中的信任关系引入到云安全管理中, 依靠可信任的第三方帮助云实体管理信任关系。可信云基础设施和云信誉管理是下一步我台重点考虑的混合云平台软安全措施。
3.2.3云业务应用层的安全机制
在云业务应用层, 我们主要通过应用软件安全、云应用容灾、用户隔离、云内容安全监控、用户行为监控、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访问控制等技术保障云业务应用的安全。
1.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有效的认证与授权机制是避免服务劫持、防止服务滥用等安全威胁的基本手段之一, 也是云计算开放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安全防护手段之一。为此, 我们建设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通过统一的Portal集中认证, 在异构的IT系统中实现集中和便捷的身份认证、单点登录、身份管理、授权管理和集中行为审计, 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管理的需求。
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根据用户的身份或属性对用户的权限, 包括能否执行某些操作或能否访问某些资源进行控制的过程。云平台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阻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 允许合法用户按照其权限访问对应的资源和服务。当访问控制粒度不够严格时会存在非授权访问或越权访问的风险。目前, 访问控制主要形式有:自主访问控制 (DAC) 、强制访问控制 (MAC) 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RBAC可以避免DAC模式安全度较低、而MAC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但RBAC模型在角色分配时只验证了用户的身份真实性而没有考虑用户的行为可信性。信任管理的研究者提出将信任机制引入访问控制模型中以解决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无法对用户行为进行评估的缺陷, 可以提供更加安全、灵活以及细粒度的动态访问授权机制, 从而提高授权机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也是未来我们设计访问控制机制的一个新思路。
3.2.4云端接入的安全机制
云端接入的安全主要通过应用级防火墙、防病毒软件、Web应用安全和Web浏览器安全来保障。为了保障云端接入的安全, 在互联网接入域与监测业务域的边界上部署两个深信服万兆安全网关, 基于心跳线连接形成主备机制, 用于提供实时监测、包过滤与状态检测、应用访问控制策略、IPS入侵防护、服务器防护、网页篡改防护、病毒防护、Web安全防护、用户管理和网关管理等安全服务。当主安全网关故障时, 通过心跳检测机制可以迅速切换到备份安全网关, 保证安全服务的无缝对接。
3.2.5云运维审计、数据安全
1.云运维审计。为了保障云平台安全事件的可定位、可追溯, 在平台上部署了两套运维审计服务器, 通过运维审计系统 (堡垒主机) 以HTTPS或SSH方式, 对进行设备远程管理和运维的人员进行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
2.数据安全:数据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加密、灾备、存储隔离和隐私保护等技术实现。
4结束语
三网融合、新媒体、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新技术方兴未艾, 为广电监测行业带来了新业态和新的监管需求。突增的海量媒体数据、飞涨的弹性存储需求以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全新要求, 成为摆在监测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江苏省广播电视监测台顺应新形势下的广电监测监管工作需求,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等先进的IT技术, 基本建成了一个具有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提升了我台在三网融合和全媒体大数据环境下的监测监管能力, 初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韬.国内外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状况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 38 (11) :123-127.
[2]姚永晖, 张韬.基于云计算平台设计的一种安全体系架构[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 38 (9) :118-123.
[3]罗军舟, 金嘉晖, 宋爱波等.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 2011, 32 (7) :3-21.
[4]俞能海, 郝卓, 徐甲甲等.云安全研究进展综述[J].电子学报, 2013, 41 (2) :371-381.
[5]林闯, 苏文博, 孟坤等.云计算安全:架构、机制与模型评价[J].计算机学报, 2013, 36 (9) :1765-1784.
[6]李凌.云计算服务中数据安全的若干问题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和田地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亚太地区综合大学排行榜12-01
华东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学习报告12-16
地区质量分析报告07-21
和田玉销售专业知识06-30
中山地区薪酬调查报告09-20
亳州地区项目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工作总结报告06-06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09-25
地区发展现状研究报告12-02
略阳地区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