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现状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暴现状(共9篇)

家暴现状 篇1

浅析反家暴告诫制度实施现状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暴力的发生不仅仅破坏了家庭的内部和谐、影响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更冲击着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镇妇联20**年就如何有效预防、制止家庭暴力,反家暴告诫制度实施现状做了调查研究。

一、反家庭暴力的现状

家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权保护难题,受到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联合国不仅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对各缔约国提出明确要求,秘书长潘基文还发起了一项2008-2015年的“团结起来结束对妇女实施暴力”的运动。“家庭暴力侵犯妇女人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目前有89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形式的立法禁止家庭暴力,其中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

在我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被写入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2008年,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江苏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并出现了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许多相关的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反家暴研究和维权实践。

全国妇联在21世纪初曾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家庭暴力的发生不仅仅破坏了家庭的内部和谐、影响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更冲击着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路径,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构建和谐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已是各级妇联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中,有了良好的开局,但走好今后的路还面临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1、如何防患于未然?家庭暴力往往是从情节较轻的口角纠纷逐渐演变而成。如何进一步加大进家入户矛盾纠纷排查的力度,改进以往只通报已发生家暴家庭信息的做法?需要依托基层组织和群众的“眼”、“耳”,采取有效的措施摸排掌握尚处于纠纷状态并未显现的隐性家庭暴力信息,并及早介入,及早干预。

2、如何更加精准的细化类别范围?目前,警务平台家庭暴力警情仅分为夫妻家庭暴力、其他家庭暴力、其他家庭纠纷三种类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情的精准查询、统计,削弱了研判、决策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作为佐证发生家庭暴行为的法律告诫书现仅有纸质文本存根,警务平台内没有相关功能模块可供录入登记。如何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将家庭暴力警情类别精确化?需要对现有的警务平台进行革新,增设法律告诫书信息录入登记等模块。

3、如何确保后续追踪回访?当前,我镇存在许多拥有多套住宅的居民及大量的外来人员,此类家庭发生家庭暴力行为后,极有可能因其住所的更换,出现信息流转不畅、相关后续回访工作很难跟进的状况。如何确定“家暴家庭”不再有家暴现象?需要建立“家暴信息快速流转互通机制”,将所有“家暴家庭”信息录入警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回访工作跟“人”走,并及时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人文关怀、社会救助等。

4、如何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维权能力?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最有力的手段是立法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对于遭受家暴的妇女,如何留存证据?发生家庭矛盾时,如何更好的化解矛盾,防止矛盾升级?需要制定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呼吁社会关注,共同遏制家暴的发生,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三、建议与对策

长期以来,家庭暴力是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重要治安隐患,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老问题、新任务”。自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以来,逐渐形成了相关部门联会通报、排查预警、源头处置、跟踪回访、重点帮扶等工作机制,群众、基层民警和相关层面的反家暴意识有所增强,警情处置流程进一步规范,受害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提升了破解社会难点问题的信心。

1、司法介入。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在反对家庭暴力的过程中,司法部门的有效干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防止施暴行为的继续发生和恶化升级,保护受害者,并让施暴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表达政府对反家庭暴力所持的积极干预态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受害者寻求法律救济,维护自身权益。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以公安为领头,以妇联、司法为两翼护航,以社会力量为支撑,警方前期介入,司法调解反馈,妇联随访跟踪,民政救助、社会援助等有关方面的力量紧密配合,在破解家庭暴力警情处置不力、反复性强等方面作了积极地探索。

2、预警机制。实际工作中,各方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社区妇联依托妇女儿童工作站的维权平台,协助派出所做好分类接警工作。一方面,当

110、派出所作为第一接案部门时,乡镇、街道、社区妇联主动与社区民警和民调干部联系,梳理和掌握出现家暴现象的家庭,予以登记备案,重点关注,做好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另一方面,当妇联组织作为第一接案部门时,乡镇、街道和社区妇联认真分析案情,对案情较为严重、情况较为紧急的,在第一时间与派出所联系,配合民警入户了解情况,收集证据,并尽力为受到暴力侵害的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3、回访机制。乡镇、街道、社区妇联对报警并经核实确已发生家暴的家庭进行定期回访,对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建立个体档案,固定和保存每次调解记录;对严重遭受伤害的受害人帮助联系伤情鉴定,协助保存相关诊疗病历,为其今后法律诉讼提供证据支持。

《反家暴法》2016解读 篇2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11月25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将家庭暴力明确为“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目前全球已有125个国家将家庭暴力定为刑事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意义:

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作为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律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为“家事”立“国法”,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与此同时,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有关部门如何有效执行法律条款,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亮点:

《反家暴法》六大亮点

1、精神暴力也算家暴

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

2、强制报告制度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3、适用同居时实施暴力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

4、告诫书可作家暴证据实施家暴的加害人在公安机关处理后,如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将接受批评教育,同时可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

5、增设人身安全保护令

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应受理。人身保护令不再需要依附离婚诉讼、赡养费诉讼,只要是面临被家暴的危险,当事人就能够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6、监护人施暴将被撤销监护权

监护人实施家暴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本法所称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具有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三条 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五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六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家庭暴力案件,应当保护受害人的安全和隐私,尊重受害人的意愿。

对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七条 国家开展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开展公益性的反家庭暴力宣传活动。

用人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职工的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做好反家庭暴力的舆论宣传。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纳入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向婚姻登记当事人宣传反家庭暴力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八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小学校应当开展反家庭暴力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

第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将反家庭暴力工作纳入本系统的业务培训和统计。

医疗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家庭暴力受害者诊疗、处置要求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与转介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预防工作,组织和支持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

第十一条 各类调解组织应当及时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二条

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场所应当对被判处刑罚或者被依法拘留、逮捕的家庭暴力加害人依法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等有关组织投诉和求助。有关单位、组织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和求助后,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对加害人进行批评教育。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十四条 下列机构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报案的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机构;

(二)中小学校、幼儿园;

(三)医疗机构。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立即出警,并根据情况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一)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

(二)及时询问受害人、加害人和证人,使用录音、录像、摄像等方式固定相关证据,并制作书面记录;

(三)受害人需要立即就医的,应当协助联系医疗机构救治,并根据需要委托伤情鉴定;受害人是未成年人的,应当及时组织伤情鉴定并妥善安置。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进行询问时,应当将受害人与加害人分开询问。

公安机关询问未成年受害人,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防止造成进一步伤害。

需要将未成年受害人带到公安机关进行询问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拒绝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加害人的,可以通知未成年受害人的成年近亲属,也可以通知所在学校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家庭暴力受害人,做好诊疗记录。

第十八条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指定庇护场所,为遭受家庭暴力暂时不能回家的受害人提供应急庇护和短期生活救助。

第十九条 家庭暴力尚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书面告诫加害人不得再次实施家庭暴力,并将告诫书抄送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

第二十条 对于应当通过自诉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家庭暴力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告知受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未代为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告诉。

第二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对经济确有困难但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受害人,减收或者免收法律服务费用。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委托人申请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减收或者免收司法鉴定费用。

人民法院应当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减收、免收或者缓收诉讼费用。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和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受害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第二十四条 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住房等方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第二十五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依法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但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监护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自监护资格被撤销之日起3个月后,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恢复监护人资格。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办理家庭暴力案件工作进行法律监督。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赡养、抚养、收养、继承等民事案件过程中,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家庭暴力受害人在提起诉讼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受害人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后30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裁定。

受害人无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二十八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具体的事实和理由。

第三十条 受害人在提起诉讼前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由受害人、加害人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申请不符合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申请人未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加害人有加害行为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

第三十二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包括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内容:

(一)禁止加害人对受害人再次加害;

(二)责令加害人迁出受害人住所;

(三)禁止加害人接近受害人;

(四)禁止加害人对受害人住所及其他共同所有的不动产进行处分。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后24小时内送达申请人、受害人和加害人,并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抄送受害人和加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

申请人、受害人或者加害人对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5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1个月至6个月。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有效期内,申请人、受害人或者加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定。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到期后,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再次申请裁定。

第三十五条 对实施家庭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可以在取保候审决定中增加第三十二条的一项或者多项内容。

第三十六条 对实施家庭暴力犯罪,被宣告缓刑或者判处管制的罪犯,可以在判决中增加第三十二条的一项或者多项内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加害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未依照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隐私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反家暴总结精选 篇3

学校组织专题会议,向家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通过开家庭教育培训会,反家庭暴力宣传单和倡议书,班主任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详细宣传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中对家庭暴力的明确规定、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以及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等有关法律规定,并鼓励广大学生家长和我校教职工,尤其是女同志要独立自主,积极勇敢,敢于对家庭暴力说“不”,遇到家暴时勇于向亲友求助,或者向妇女组织、公安、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途径解决。

我校通过召开家庭教育培训会,反家庭暴力宣传单和倡议书,班主任主题班会,以及横幅标语向所有学生家长解读了家庭暴力的概念、表现形式、具体特点及类型。

什么是家庭暴力?大多数人认为:家庭暴力就是身体上的侵害,其实不尽然。反家暴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于家庭暴力。另外,在附则中指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遗弃。

三、家庭暴力的特点: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当事人之间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具有隐蔽性,取证难;恶化升级,后果严重,处罚偏轻。

四、家庭暴力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⒈肉体摧残式。如对家庭成员用推挤、拳击、扭臂、掐脖子、扇耳光、咬、掐 、开水烫、火烧、用刀等手段及器械伤害,故意杀害、伤害、重度殴打、冻饿、性摧残等使受害人身体受到严重损害。

⒉精神迫害式。用威胁、恐吓、辱骂、猜疑、恶意贬低、故意刁难等手段干涉配偶行动自由,尤其不得与其他异性来往,怠慢对方的感受及需要;捏造事实强加给家庭成员或四处宣扬,将第三者带及家中同居或发生性行为,使受害人精神极度伤害;实施冷暴力等。

⒊性虐待式。违背配偶意愿强迫进行性行为,或强迫其进行难以接受的性行为方式,损伤其性器官,强迫拍摄照片或录相。

⒋虐待体罚式。如经常对家庭成员进行打骂,有病不给治疗等,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如对家庭成员罚跪、强迫过度劳动、禁闭、限制行动自由等。

⒌经济虐待式:剥夺生活必需品,遗弃家庭成员,限制配偶花钱,夺走工资,扣留身份证件,禁止外出工作,禁止求医,在外赌博欠债,变卖家产。

各班主任为学生家长解答了遭遇家暴如何处理。

反家暴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处理以后,如果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那么公安机关就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可以给他出具一个告诫书。这个告诫书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家庭暴力案子的证据。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受理。对一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受到强制、威吓无法进行申请的特殊人,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还可以代为申请。

之前没有反家暴法,所以很多人没有保存证据的意识,到法院跟法官说遭受家庭暴力要离婚,但没有任何证据。另外就是难以取证,很多人遭受轻微的暴力后是不报警的,所以没有任何报警记录、投诉记录,自己拍的照片不一定能在法庭上得到认可。因此,对于遭受家庭暴力,首先要及时报警,如果不能报警,也要通知家人、朋友或者是邻居帮忙报警。此外,除了报警,还可以向村委会或者学校工会求助。身体受到伤害的,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疗机构实情,医疗机构除了负有强制报告义务外,还可以提供伤情病情就诊记录等材料,而这些将来在法庭上,都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使用。 总之,本次活动围绕“预防制止家庭暴力 构建和美家教环境”这一主题,向所有学生家长解答了“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防止家庭暴力、遇到家庭暴力如何求助、受暴者应保存哪些证据”等热点难点问题,将反家暴宣传活动推向了深入。

反家暴倡议书 篇4

各市妇联:

家庭暴力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顽疾,是家庭中的不和谐音符,不仅直接危害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而且直接摧残妇女儿童的心灵。为深入广泛开展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活动,我们在进一步推动完善法律维权手段的同时,需要向全社会提出 “牵手亲情,促进和谐,坚决抵制家庭暴力” 的倡议,让全社会认识家庭暴力不是家庭事务而是违法行为的基本认知,并弘扬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家庭伦理的权利观和家庭观,构架起符合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需求的权利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才会在遭遇家暴时,内心强大的说“不”。现将《牵手亲情,促进和谐,坚决抵制家庭暴力倡议书》印发各市,请予向社会、向家庭广泛宣传。

自治区妇联权益部

2012年3月29日

“牵手亲情,促进和谐,坚决抵制家庭暴力”倡议书

全区广大家庭及其成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严重损害人的人格完整和尊严,也影响生活在暴力家庭中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为遏止家庭暴力,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我们向全区家庭发出如下倡议:

一、牵手亲情,倡导文明,做反家暴的宣传者。每一个家庭要转变观念,彻底消除家庭暴力是家内事的误区;每一名家庭成员要树立反对家庭暴力的观念,谴责家庭暴力行为,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维护平等、互爱、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每一位志愿者要积极宣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律法规,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在全区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抵制家暴,争做表率,做反家暴的实践者。每一名家庭成员要从我做起;关爱家人,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遭遇家庭暴力的家庭成员,要敢于说“不”,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努力呵护温馨和美的家庭环境。家人、亲朋、邻里要互相关心、守望相助,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立即劝阻,或协助受害人报警求助,防止家庭暴力演变成恶性案件。

三、强化干预,发挥职能,做反家暴的维护者。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对家庭暴力必须采取“零容忍”的立场,要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到反对家庭暴力行动中来,共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障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使牵手亲情,反对家暴成为家庭和谐的主旋律。

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潜心建设好自己的小家庭,积极维护好社会的大家庭,共同为消除家庭暴力而努力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

"反家暴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5

“我和我老公缺少沟通,请问有什么改进办法?”“我老公太喜欢打牌了,有什么方法可以劝诫他?”活动现场,来自社区的200多名居民争相询问在场的咨询人员。“大家有什么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问我们的.工作人员!”咨询人员也热情地回应着。会场中设置了反家暴签名板和白丝带佩戴环节,许多居民佩戴好白丝带,并且在签名版上签名,宣誓自己远离家暴。来自长沙市怡欣心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反家暴不能只仅仅定位在“家暴”这个行为上,而应该也注重家暴行为后面的“心理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同时,也要为已经遭遇到家暴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防止家庭暴力的进一步深化。

除了固定的“签名+白丝带模式外”,本次“11·25反家暴活动”还突出了一个新亮点:“行为艺术”。长沙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召集的6名志愿者,利用纱布、红墨水等道具,将志愿者打扮成一个个“伤者”,然后由这些“伤者”举着反家暴的牌子在会场周围进行宣传,用自身形象控诉家庭暴力的危害。“施家庭暴力的人真是要不得,我们要反对家庭暴力。”尽管是行为艺术,但因形象非常逼真,引得许多路过居民纷纷驻足讨论。

家暴的调查报告 篇6

“提到家暴,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女性是弱势群体,其实男性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肖红介绍,暴力行为可分为热暴力及冷暴力两种,男性受害者在受到生活上不关心、语言上不理会等心理伤害时,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主动寻求帮助的情况更少,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自古至今,家暴都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只不过到了现代才有人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女性和孩子会遭到家暴,一些家庭妇男遭妻家暴的情况也不少。但是相对于女性被家暴,家庭妇男遭妻家暴后更容易会因为面子问题耻于求助。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曾遭受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男性成为受害者的案例也时有出现。据全国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全国现有家暴庇护场所2000余家,去年共为受害人提供庇护服务149人次。为何会出现“站点多、庇护少”的情况?庇护站如何为家暴受害人提供更有效的救助?

人民日报9月12日消息,不久前,从安徽老家来江苏扬州打工的小李带着10个月大的.男婴到扬州市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以下简称“庇护中心”)寻求帮助。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不同,李某在经济上一直都依赖妻子。由于妻子时常对他拳脚相加,再加上婚内出轨,抛下他们离开扬州,李某无法独立生活,只好寻求庇护。

家庭妇男遭妻家暴

据介绍,男性主动寻求庇护在该中心是首例。在江苏,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主动寻求庇护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被家暴妇女经济独立性差,过于依赖男性,遭受家暴时忍气吞声;而受到家暴的男性,出于面子等原因,也大多不愿意寻求外界帮助。

全国两成多女性遭家暴,打骂老人孩子现象屡禁不止

今年3月份的一天,在扬州打工的赵女士带着一个3个月大的男婴来到庇护中心寻求帮助。她抽泣着向工作人员介绍,自己与丈夫、婆婆本来一起住在扬州,由于生活方式及观念等方面的矛盾难以调和,终于在一次与婆婆的激烈争吵后负气出走。

庇护中心工作人员向赵女士核实了姓名、年龄、籍贯等身份信息,并安排她登记入住。考虑到孩子还小,除保证赵女士的住宿、饮食需求外,工作人员还帮她买了奶粉、纸尿裤等婴儿用品。一切安排妥当后,工作人员对她进行了适当的心理疏导,赵女士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在庇护中心的几天,赵女士的丈夫并未露面,她决定返回原籍,由庇护站派专人将她护送回贵州老家。

来自扬州市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各地家庭暴力屡禁不止,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危害。当前,歧视殴打妇女、忽视虐待老人、暴力管教子女等现象,在一些家庭经常出现。来自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曾遭受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近3年扬州市妇联系统信访接待情况也反映,每年婚姻家庭类问题有600件左右,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占1/3,来自农村、经济弱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更易遭受家暴,曾经打骂过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占五成以上。因此,家庭暴力依然是妇女儿童维权的突出问题。

反家暴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7

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维权意识,保障妇女权益,营造良好的反家暴氛围。横沥妇女维权站联合田坑联志厂,于11月14日,在联志厂宿舍楼下开展了“反家暴,促和谐”反家暴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派发宣传资料及互动小游戏等为工厂内的员工宣传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寻求帮助等知识。在游戏互动摊位上,员工积极地参与“反家暴转盘”游戏,该游戏让员工转动趣味转盘,然后回答转盘指针所指出的问题。员工们都认真思考问题,遇到不知道答案时,社工鼓励在场的其他员工一起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如“什么是可撤销婚姻?其法律后果如何?”、“关于家庭暴力,我国婚姻法是怎么处理的”,针对这些问题,员工们各抒己见,现场活跃的氛围也吸引了很多员工的围观。另外,社工还开展了“反家暴热线”游戏,通过游戏让员工记住了横沥维权站的电话,当员工遇到家庭问题时,可以拨打电话求助。活动现场,社工向在场的员工派发反家暴宣传单,员工认真阅读宣传单的知识,并结合现实中相关家暴问题与社工讨论。

本次宣传活动共吸引了200余名员工参加,派发宣传单张200余份,现场解答家暴问题近10个。此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工厂广大员工的法制观念,营造了尊重妇女和保护妇女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反家暴日活动实施方案 篇8

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认真贯彻落实该部新法,切实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我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区法宣办决定在全区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全区法治宣传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反家庭暴力法集中宣传教育,提高反家庭暴力法的社会知晓率,在全社会倡导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夯实平安盐都和法治盐都建设的基础。

二、主要活动

1、开展法治宣传一条街活动。各镇(区、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在3月下旬组织一场法治宣传一条街活动,大力宣传《反家庭暴力法》,解答法律咨询,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晓率。区司法局组织区直有关部门于3月18日,在潘黄街道联动进行反家庭暴力法治宣传一条街活动。

2、举办一场反家暴法法宣骨干培训。区法宣办于4月中旬邀请专家,进行一场反家庭暴力法的专题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另行通知。

3、开展反家庭暴力法以案释法。区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妇联、团委、司法局,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该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关于在全区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请于4月10日前向法宣办提供涉及有关反家庭暴力法方面的典型案例1-2件,由区法宣办筛选后,通过普法网站、法治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发布,以增强宣传效果。

4、开展反家庭暴力法模拟法庭庭审。3月份左右,区法院将开展反家庭暴力法模拟法庭庭审,要扩大庭审的社会效果,在报刊、电视等广泛宣传反家暴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做好网上宣传,提高宣传覆盖面。

5、开展走企业走家庭宣传活动。各镇(区、街道)司法所要结合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的“法润盐都・春风行动”,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治志愿者的作用,走企业、走家庭,广泛宣传反家庭暴力法。

三、具体要求

1、要高度重视。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平安建设的基础,是事关全局、关乎民生的重要举措,各镇(区、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要有人员分工负责,有活动安排,有工作措施,确保这项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2、要形成合力。区法宣办主要负责整个活动的指导、协调、督促。各镇(区、街道)、区相关部门(单位)紧紧围绕活动实施方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结合法律“新六进”,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板报、宣传栏及新媒体作用,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扎实开展各项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

反家暴法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篇9

目前,反家暴法已实施近半年,新疆全区多家法院相继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法院适用保护令断家务事

近日,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乌市市民李芳(化名)拿到离婚协议时松了口气。

李芳与张刚(化名)于5月结婚,婚后两个月,张刚常酒后对李芳实施暴力。派出所、社区的工作人员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张刚曾因此被派出所拘留,酒醒后他也认识到了错误,并书写了保证书,但每次酒后还是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

今年8月,再次遭受家庭暴力的李芳向水区法院起诉要求与张刚离婚,并向法院提交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水区法院调查后向李芳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张刚对李芳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骚扰相关亲属,责令其迁出与李芳共同居住的房屋。

这次张刚再也不敢对李芳进行骚扰和实施暴力了。

今年9月,在法庭调解下,张刚同意离婚并自愿向李芳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5000元。

“以往遇到这类家暴案件,我们都会告知受害人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口头劝诫施暴人不能使用武力。”乌市水区法院少年庭副庭长王彩虹说,但口头劝诫没有法律约束,效果不理想。“现在遇到家暴案件受害人,我们会向其示明法律,告知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引导其用法律保护自己。”

为受害人提供有效保护

近日,李芳告诉记者,人身安全保护令发出后,张刚没有再对她施暴和骚扰。

王彩虹说:“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受害人一方撑起‘安全伞’的同时,也能让施暴者在保护令的威慑下学会克制。”

今年4月18日,乌市米东区人民法院发出新疆全区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9月23日,乌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发出该院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据了解,人身安全保护令早有先例,在过去7年里,全国两百多家试点法院签发了500多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修订后的婚姻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确禁止实施家庭暴力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反家暴地方性法规。2月1日,新疆实施首个反家暴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引起了极大反响。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头屯河法庭庭长张丽华介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设置强化了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干预力度,给予受害人更有力的保护。目前,新疆全区未出现一起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情形,避免了家庭暴力的再次发生和升级,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施暴者慑于法律有所收敛

“遭受家暴,你可以选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今这是新疆自治区妇联权益部部长莎妮娅马木提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常说的一句话。她认为,人身安全保护令是目前反家暴最有效的一个制度。

近日,记者在新疆自治区妇联了解到,至,新疆自治区妇联共接待信访案件21497件,其中反映家庭暴力的案件5713件;60%至70%涉及婚姻家庭问题,其中近50%涉及家暴,受害人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妇女占90%以上。今年3月至9月,接待信访案件276件,其中涉及家暴84件,占有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3%。

虽然比例略有上升,但莎妮娅认为,这代表着妇女维权意识日渐提高。莎妮娅表示,家暴理论上不适用于调解,但现实中,妇女碍于情面或孩子,仍要委曲求全保持家庭完整。“在这种情况下,人身安全保护令对家暴中受害者有了一定的保障,施暴者慑于法律的约束也会有所收敛。”

期待保护令发挥更广作用

记者在乌市水区法院了解到,该院在20接到涉及婚姻纠纷案件292件,而今年1月至9月接受此类案件就达295件,但该院目前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仅有1件。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申请不积极的现象。”王彩虹介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暴大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受害者很难想到保留、收集证据,举证困难;另一方面,许多当事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具体内容及申请条件还不了解,难免会望而却步。

“仅仅开出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显然不能终止家暴问题,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效果,还需要配套措施保障,单靠法院的力量,无法一直跟踪、保护申请人。”王彩虹说。

据了解,新疆全区一直对反家暴联动机制进行着探索,月25日,乌鲁木齐首个“反家庭暴力工作服务站”在达坂城区阿克苏乡正式挂牌。目前,乌市妇联还将在全市七区一县分别建立反家暴工作服务站,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发挥起到积极作用。

新疆赛天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开贵表示,人身安全保护令更接“地气”还需社会协同、各方联手,期待人身安全保护令能在更广的领域发挥作用。他建议,公检法、妇联等多方联合信息共享,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及时跟进法律援助等社会支持;社区可建立家暴档案,对施暴者的行为进行记录,为受害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提供方便有力的证据。

新闻延伸

如何申请保护令

根据《反家暴法》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应当由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紧急情况下或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口头申请,由法院记入笔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请求;有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遭遇家暴咋取证

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一方可先报警,还可向居委会、妇联等相关部门反映。在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受伤害者的报警材料、治疗诊断材料及伤势鉴定报告等都会成为非常有利的证据。

保护令有效期多长

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会在24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其失效前,法院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延长。此外,男性遭受家暴后可也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违反保护令会怎样

上一篇:书店员工培训下一篇:第1单元第1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