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的作文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课的作文(精选10篇)

下课的作文 篇1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去给老师帮忙整理教课时用的东西,有的给老师交作业,还有的喝…… 教室里一片笑声,甚至有人在打架呢!打架的所有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可真激烈。还有人去阻止他们,那些男生却不听其他人的劝告。女生们则在自己或别人的位子上聊起未来。比如说:昨天你们放学时干什么了……还有一些好榜样在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有些人在十分火急的写作业。我也当然在和朋友们聊天啦!

下课铃声响了,小朋友们干得事情可真多啊!要准备上课了。

下课的作文 篇2

《教育大辞典》对“课外作业”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教师要求, 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一定比例。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业的一个有效补充的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 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业的布置不但是复习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小的作业本涵盖了学生的许多信息, 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不通过作业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学生就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统一起来, 也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也谈不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更谈不上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了。

一、课外作业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今天, 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改革, 却普遍忽略了对课外作业设置的探究和改革。目前课外作业仍是以题海战术为主, 其特点是:

1. 形式和功能单一

许多教师喜欢布置简单重复的课外作业, 如抄写名词解释和笔记等, 缺乏针对性和研究性, 作业成了没有实效的虚无的摆设。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 都是忙于应付,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 以课程切入点为主题设计, 指导学生确立选题, 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教研员也多次下校, 和教师、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最后确定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点的选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亲自参与实践, 发挥指导作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还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情商潜能。通过组织这类活动, 我们发现, 实同时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起到实际理想的效果, 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作业的负担过于沉重

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初中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个半小时。但事实上, 学生的作业负担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学生除了要完成课外习题外, 还要完成《一课三练》《同步练习》等大量作业,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要么抄袭他人的作业、要么请人代做、要么发帖求助, 有的甚至开始不交作业, 从心里开始厌恶作业, 直至对作业完全失去信心, 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科学布置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教师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 使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另外在选编题目时,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呈现, 力图促进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积极调动思维。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国土与人民》中的“省级行政区域”这一问题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作业:老师设计一幅拼图, 让学生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当然这个作业如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设计动画, 用动画呈现中国地图轮廓, 让学生将各个省份拖进轮廓, 效果可能会更好。

2. 开放性作业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答案。开放性作业的选编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例如在讲“社区”这个问题时, 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一下自己居住的社区, 分析一下社区的特点, 并分析生活上有哪些方便和不便, 对于不便提一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深入社区进行调查, 就能更深切地理解“社区”的概念, 并且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3. 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不仅有利于开放学生的智力,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如暑假作业的布置对老师来践课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应仅仅依靠理论学习, 而应把重点放在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其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飞跃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课程, 而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要求就是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 通过成果展示推动教师不断创新

实践中, 教研员应该不断给教师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搭建展示其实践成果的舞台。在公开展示和竞争合作的氛围中, 教师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都有说是鸡肋, 既然发了就要做, 做了就要改, 老师和学生都累。但是如果暑假作业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结合学生在假期中比较兴奋, 比较难静下心情做传统作业的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学习效果肯定是不错的。比如暑假时, 可以让学生在去外地旅游 (无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附近寻找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的过程中, 用DV记录所看到的历史古迹, 边拍边作解说。等到开学时, 大家把作业都交上来, 让学生互评谁拍得最美, 解说最到位。这样, 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还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合作性作业

这种合作的渠道也可分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与小组的合作, 学术与家长的合作, 学生与社会的合作。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大胆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例如, 教师可以多布置些亲子作业, 可以布置让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国宝展厅。在此过程中, 让他们挑选出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一件国宝, 用照片拍下来, 然后附上一份国宝小档案, 写明感兴趣的原因及国宝的历史渊源, 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就让作业成为学生与家长智慧整合的成果。既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与沟通, 又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巩固了知识, 弥补了传统作业机械死板、枯燥乏味的缺陷,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自主性作业

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查找资料。如可以出一题:“你最喜欢清朝的哪一个皇帝?”这样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 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新课改下的课外作业设置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能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可以去尝试。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

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实践能力。因此, 这门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必须在实践中完成, 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实践, 乐于实践, 勤于实践, 使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加强对教师的指导, 制定目标, 以教育改革为契机, 开创新的育人环境,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队伍。

(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本文根据当今课外作业的现状, 结合教学体会, 阐述作业改革的思路, 以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增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家长是孩子不下课的教师 篇3

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谈一种现象

在近2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笔者发现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每一届班上总有一批相对超出他人、被大家认可的“优秀生”,也有一部分品行差、学习相对落后的“后进生”,还有一部分界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分子”。

大家一定会说:这很正常呀!人分三六九等,十个指头各有长短,班级组成本就是这样的嘛!

其实,这种想法不尽全对!常人所说的“分等”“长短”,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先天存在的智力差异或某种天分不同,而每接一个新班级,笔者都会发现:这种现实中存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孩子们的智力差异或天分不同,智力或天分优于他人的孩子并非个个处于“优秀生”行列,而智力、天分不如他人的孩子也非个个处于“后进生”行列,相反,却常有“聪明人”是班上的“后进生”,正如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说:“这孩子,人很聪明,但习惯不好,影响了他!”“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如果能改掉某某坏毛病一定能赶超他人!”等等。也常有“并不聪明”的孩子却是班上的“学习标兵”,因为他们积极进取,刻苦勤奋……

所以,因非客观原因而存在的“分等”现象不正常!各班孩子存在“分等”的因素很多,据笔者多年观察,最大的初始原因是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任教五年级时,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父亲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母亲是做传销的,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力,孩子很散漫,在校经常惹是生非,甚至搞恶作剧欺负新分配来的数学老师,家长平常很少过问他的情况,常是放任自流,或是暴打一顿,孩子跟我交心后,曾把被打得淤青的伤痕给我看过。经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他的改观很大,但由于行为习惯的影响,聪明的他,品行、学习始终没能进入“优秀”行列!

今年刚刚毕业的一个小女孩,是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绘画拿过好几个省级奖项、钢琴十级过关,征文获市级奖项,功课都是优秀,班级管理、活动能力都很强,尽管两届数学老师都说她数学接受能力很一般,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取得好成绩,她自己很要强!

家长会上,她的母亲交流育子经验时说“我没有特别的办法,只是孩子小时侯曾与她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培养她自己学会按时做事情的好习惯……放弃自己的休闲时间带她一起读书、读报……空下来常跟她聊聊天,关注她的心理……”,有这么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长,孩子的优秀自然在常理之中!

正反面的例子很多,家长不同,孩子就不同!家庭教育何等重要!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说一个观点

任何老师接手任何一个班级,面对同一群学生,用的是同一种教材,教的是同一种内容,说的是同样的话,暂且撇开其它原因不说,这群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最初就会出现上述三种不同分等的状态,按这种分析,便可以推论出这样一个观点:“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

假设每届孩子的资质不变,家庭教育、引导都一样重视、一样有效的话,孩子差距的等次会出现令我们惊讶的重新排列!这正是我们乐于看到的正常现象!

优生优育使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尽管在孩子们中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是很大,尤其是小学阶段,所学知识比较浅显,学习上因智力差异影响不大,孩子出现的不同分等状态,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家庭教育影响。

事实上,不同的家庭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家长溺爱的,孩子乖张;放任的,散漫;松懈的,懒惰;严苛的,懦弱;暴力的,孤僻……父母长期言行的熏染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性格,很难改变和纠正。

提一些建议

在生活节奏快捷、竞争压力倍增的今天,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忙于事业的追求,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笔者发现,不少家长或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放手于保姆,长时间不与孩子沟通交流,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心理需求,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帮助孩子迈步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跛了任何一条腿,孩子都会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要使家校教育更为有效,笔者认为,家长应该为孩子作一些投资:

1.投资一点财力、物力,丰足孩子的精神食粮。为孩子买一些书,订一些报,购买一些有益的光碟,送一些科普展览的门票,尽量为他们提供一切可学习的资源和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走亲访友或旅游都行。

2.投资一点情感和精力,滋润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既是孩子的领路人,也要做他们的朋友,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多作正面引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家长可以把家事、心事有意诉与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出出注意,促使他们快速成长,这有助于孩子找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逐渐懂得替他人着想。

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家长:跟孩子谈心、交换意见时要平等沟通,千万不要有家长制作风,要把握好松紧尺度,做到严厉而不粗暴,和善而不放纵。

3.投资一点时间,调动孩子的读书热情。我发现读书的孩子能静下心来,他们守规矩,懂事早,文化素养的积淀还丰富了他们的涵养和气质,尤其是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上比不读书的孩子更自觉、更轻松,由于他们知识储备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他们的写作通常都很优秀,语文学习尤其显得轻松。

家长每天只需挤半小时给孩子,(少逛一次商场,少看一次电视,少上一次网,少打一次麻将,少应酬一次……无论如何这半小时是挤得出的,家长要舍得把自己的时间投资在孩子身上!)言传身教,投入地带孩子读书,读书是孩子爱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新大纲也明确规定“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相当于每学年要完成1万字的读物25本),爱读书,会学习,还有利于孩子的终生学习,因此,想让孩子优秀就一定要带他们读书,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常有家长说,家里书多的是,可孩子就是不读,买了也是浪费。其实,没有谁天生会对书感兴趣的,大家要用行动激发孩子的热情,从孩子感兴趣的书开始,领着他们读,带着他们读,跟他们一起读,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们,逐步引导他们读知识性强的典籍。读书的兴趣是读出来的,就象一些孩子打游戏,不玩就不会感兴趣,玩了,上瘾了,阻止都阻止不了,偷偷摸摸也要玩,读书也一样,孩子读书读出瘾来了,不让他看,他打着手电在被窝也会看,到那时哪还用得着逼他们读书?如果家长自己没有读书习惯,那么,为了孩子,必须从自身做起去热爱读书,直至培养出孩子无须引领就能自觉读书的习惯!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培养一种习惯,决定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是件对孩子终身有益的好事!不过,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得花相应的时间去重视!家庭教育实在很重要!家长实在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学校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程度很深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家孙云晓说“最好的课堂在家里,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深刻地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描写下课场面的作文300字 篇4

大家玩的不亦乐乎,看,是踢足球的同学,他们先分组然后分守门员,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开始了。呀!蓝队前锋带球冲到了红队球门前,射门,“进了!”蓝队得了一分,队员们欢呼了起来,“进了!”“进了!”。

打乒乓球的同学也很来劲,他们为了不输球就左挡右打,都忙不过来了。

滑冰的同学,在认真的滑冰,会滑了之后那两个小同学就一边说话一边滑冰那可真悠闲呀。

看那边,是那六位小朋友在拔河呢,他们玩得多带劲呀!可是,他们那么用力,也分不出胜负。但是,他们还是喊着口号,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取得胜利,一个同学说:“哇,真来劲呀。”

有三个小女孩在玩跳大绳,有一个小女孩说:“我们每人轮流一次,每次跳二十下。”那两个小女孩说:“好。”第一个小女孩先跳,那两个小女孩一起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她们玩的又快活又高兴。

描写下课场面的作文300字 篇5

啊,十分钟该干什么呢?我得好好安排一下。看着同学们围成圈地说话,哈哈!雨菲被包围了,三分之一的女孩子抢着看她的铅笔盒。“让一让,让一让,我还没看过呢!”其中一个人说。“哎呀!不要那么小气嘛!把这根笔给我嘛!”一个人开始撒娇。“苑雨菲!你拿了我什么东西啦,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一个人在和雨菲故作生气。“对不起,对不起,别看我的铅笔盒啦。”雨菲实在没办法,向大家求饶。

我把目光又投向别人,许多同学来找朱柯冰――我们班的小科学家。“朱柯冰,你借我一下马达吧?”一个同学问。“朱柯冰,你能帮我弄一下车吗?”一个同学请求。“朱柯冰,我送你一样东西吧,你猜是什么呢?”一个同学兴致勃勃地问。“我服了你们了!别再来烦我了!还有你,谢谢你送我东西,但能不能换个时间,我还有我的作业呀,你不能自己高兴却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朱柯冰终于插了一句话。

叮叮叮!叮叮叮!上课了,可我依旧陶醉在那欢乐的笑声里,突然,想起该集中精神上课了。哎呦!又错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不过没关系,我认真观察了我那些可爱的同学们。

下课的作文 篇6

在摄影创作授课中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摄影人是导演。摄影人用相机以静态的方式记录下动态的世界,但是即便是同一个时间不同的人也会对此有不同的记录,带有个人风格和色彩。于是我要让学生们懂得,摄影师是导演,导演着客观事件。如何以导演的思维去掌控你要记录的世界?摄影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并分析。

(一)稳

摄影人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酝酿作品的能力,在走出房门之前要稳得住心气去策划一个足够经典的、至少值得的拍摄主题,走进拍摄环境要有稳定的状态和紧张的头脑去抓住可取的瞬间。

摄影人须是一个足够沉稳的人,头脑和心境的沉稳静若湖面,在前期策划的时候任思想如何活跃与碰撞都不会随波逐流,都能稳住神确定自己的拍摄主题和拍摄风格,跳出事件本身看事件。实地拍摄时,要足够的沉稳,气定神闲,不论现场是多么混乱抑或是多么令自己欣喜,多么悲伤,多么出新,都要保持思路清晰马上作出判断,执行当前目光和快门,在意外之中捕捉预想。在后期的选择和处理过程,能够有包容瑕疵,不急不躁的气质,果断选择。

例如有这样一组反应贫富的组图,前面的所有照片都是华丽的富内容和富状态,最后一张是一个住在地下室的穷人状态,这组图片不用看,就会让观众心里“咯噔”一下,在这个被包装的尽量光鲜的世界里,我们阅尽了荣华之后,那一瞥的穷困,是否有一种让心突然平静的感觉,也许我们的思考开始于这最后一张图片的出现。

(二)灵

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对发展形势的理解能力和提前预见能力,对时尚的弄潮能力,对瞬间的反应能力。我们长时间地处于一个环境当中,闭着眼睛都能摸索清楚的环境,摄影人也要有另外的思路用镜头表现。可以思考,是不是可以创造这样一组图片,在这熟悉的环境中,闭着眼睛,举起相机随意捏几张照片,也许这些图片能让我们对周围刮目相看。

文化敏感,外国人对中国的敏感,很多在于视觉符号,诸如宗教,诸如着军装的人。有一组摄影作品,是以毛主席像为背景,让观众非常难忘,这样的图片有年份的味道。还有的摄影师照完中国的国画打印在宣纸上,这是特别有创意的对照片的升华的处理方式,这正是摄影人灵敏的嗅觉捕捉到的。

时事敏感,主题敏感,“房子热”是这些年的热门话题之一,看过一组全是楼宇的图片,作者在表达楼市强健的同时,也用特别的角度拍摄了像威化饼干一样叠加在一起的空间,给人的感觉是人渺小,空间和家无关,屋子有的是,但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一房难求。

视觉敏感,形式化的东西固定下来,就会特别关注那些变的东西,相同面积的一居室,不同的拥挤,不同的房主人,于是它所蕴含的贫困生活信息,会准确及时恰当地传达出来。

瞬间敏感,布列松可用“50毫米、手动、完美、瞬间”来总结,“比眼光更难得是拍摄的机会”,所以面对一个难得的机会一定要瞬间完成并力求完美。例如这样一张照片,一老人左向上抬头恰好看林志玲的海报,这张图片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灵动的拍摄机会,灰色的细腻的林志玲,色彩的皱痕的老人,谁是这张照片的主角,对比是这张照片的主角。想摄影既是个慢功夫也是个快活儿,摄影人应迅速判断找到切入点便开始按动快门。

(三)忍

有这样一些组图:断头的枪决尸体,硝烟四起的战场呛得直流眼泪,在不认人的枪林弹雨中勇敢前进,对于贫穷和弱势的同情,摄影师也是有感情有感觉的生物,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对待事物,不能隐忍着情绪感情用事,就会改变创作初衷,本来要表达坚强结果变成了同情,本来要表达抵制结果变成了妥协。为了展现别人看不见的世界忍耐孤独,忍耐等待,忍耐环境,忍耐情感,忍耐不适,还要勇敢向前,这些都是对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的驱使。

我们看过一些关于战争,关于疾病,关于种族,关于黑帮,关于自然灾害,关于农民工题材和内容的新闻摄影,这些照片产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心照片后面的摄影人,他们选择的拍摄内容和拍摄角度,他们视线导演了让我们有点不忍看下去的残忍,这种残忍确证了这个世界让我们未知的部分,照片传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思考的沉稳气质,不浮夸,让人珍惜现在的生活,敬畏摄影师的生活经历。

(四)技

当然没有技术水平保驾护航的摄影师无法顺利完成精彩的作品,一个作品传达出的信息和状态是否与作者本意相同,它所呈现出的力道与劲头是否足够的有张力或者松弛,这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在课堂上常说“题材够硬技术厉害”的优质作品,好的技术能够顺利地展现主体,表达故事,传达信息。但是,有的时候也要注意,过于强烈的技术痕迹很容易让读者忽略信息的传递。

个人风格也是技术范畴之内的话题,有风格坚持风格,没有风格寻找风格,自己的作品无论好坏当然要有自己的专属味道,对于一般的摄影人来说可能还达到像卢卡尔、索思、保罗裴森那样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的水平,但是在追求自我风格上一定要有所思,有定位。

人类为什么发明照相机,是为了记录视界,我们作为百姓或者是平民摄影学习者,一定要很实际很客观地去拍摄所发生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事物或事件。而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摄影,摄影师都在用心记录和解读这个世界。

在摄影课程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思维方法,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从另外的角度去解读,去体会摄影人,再去思考如何从一名摄影人的角度去寻找生活当中的精彩瞬间按下快门,进行艺术创作。这样,才会培养出能够创作有感情、有力量的作品的摄影人。艺术需要灵感,创作中更需要动脑筋去思考。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拒绝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英]迪基.摄影:5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摄影大师出版社:Harper Collins UK著,2012.

[2]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美]杜舍曼·视觉之旅——摄影的视角培养与构图思想[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巩志明.中国当代摄影家解读[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

[5]李强.精品摄影解读[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

下课的作文 篇7

母亲、儿子、《艺术人生》,两个人的悲与喜

2000年夏天,朱军有点儿烦,尽管他连续主持了6届春节联欢晚会,但他主持的《音乐直播厅》却一直不温不火,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台里要求栏目组进行改版。

那段时间,朱军常和《同一首歌》的策划人、二炮文工团的徐小帆在央视后面的一家小酒馆里,边喝酒边琢磨节目改版的事。谈来谈去,酒倒是喝了不少,可改版的事却没有一点儿眉目,于是聊着聊着话题成了诉说各自的苦难家史。两人突然灵光乍现:“何不做一档节目,专门讲述大家曾经的艰难生活?能感动自己,一定能打动别人。”他们给栏目取名叫《艺术人生》,拿出一个初步方案交给了台里,很快得到了批准。

朱军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妻子谭梅,谭梅也很激动。朱军对她说:“以后晚上不用做我的饭了,我要与大伙儿一起探讨节目。”从那天开始,朱军与徐小帆、戏曲音乐部的王铮、《艺术无极限》的导演别航程等一帮人,每天晚上聚集在那家小酒馆,边喝酒边琢磨《艺术人生》该如何操作。

谭梅知道朱军是个性情中人,酒一喝开了就管不住自己,于是每天晚上她开车把朱军送到小酒馆,然后回家,到了约定的时间,她再开车把朱军接回来。

谭梅就这样风雨无阻地接送了朱军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里,“艺术”“人生”这两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题目,被朱军和同事诠释得越来越理性和明朗。就在他们准备推出第一期节目时,朱军接到了兰州老家母亲病重的电话。

朱军和谭梅连夜飞回了兰州老家。望着病床上70多岁的老母亲,朱军心如刀绞。一年前,他刚刚送走了父亲,如今母亲的生命烛光又在风中摇曳,作为最小的儿子,他在父母身边尽的孝实在是少之又少啊!整整14天,朱军和谭梅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母亲的病床边。

第15天,朱军接到了徐小帆的电话,说台里要求《艺术人生》半个月后播出,要朱军马上赶回北京。朱军流着泪和谭梅回到了北京。那段时间,是朱军几十年人生中最焦头烂额的时候,不仅《艺术人生》马上要播出,他还要准备主持200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艺术人生》确定第一期嘉宾为童安格,晚上回到家,朱军常常看着资料就想起病中的老母亲,忍不住落泪。谭梅劝他:“节目马上就要开播了,你这种状态怎么行?你别担心妈妈,我代你去尽孝。”谭梅向她所在的单位海军电视艺术中心请了假,风尘仆仆地赶到兰州,守候在婆婆的病床边。

12月13日,朱军与同事们正在试着录播第一期《艺术人生》,谭梅从兰州打来电话,说妈妈走了。轻轻的一句话让朱军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当他能够感受到心底里的疼时,早已泪流满面。朱军强忍住内心的悲伤,坚持把节目录完。晚上,朱军一路流着泪赶回兰州老家,送了母亲最后一程后,第二天一早不得不又返回了北京。

12月22日晚上,酝酿多时的第一期《艺术人生》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并获得了好评。到第三期节目播出后,《艺术人生》的收视率就杀入央视所有综艺节目的前三名。节目的成功并没有冲淡朱军未能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老人家身边的内疚,他坐在母亲的遗像前自言自语:“妈,儿子对不起您,原谅儿子的不孝……”说着说着就会忍不住泪湿眼眶。谭梅劝他:“子女对父母的孝有多种,你虽然很少围绕在母亲膝前,但你的努力为父母带来了荣誉,这也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你这个样子,母亲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谭梅入情入理的劝解让朱军渐渐走出了丧母之痛。是的,一直以来,他的事业让父母感到骄傲与自豪,他唯有继续努力工作,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

朱军把全部的激情和热血都倾注到了《艺术人生》上,在他的心目中,《艺术人生》俨然就是他的孩子,他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它一天天成长。仅仅半年的时间,《艺术人生》就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央视的名牌栏目。谭梅由衷地为朱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2001年的一天,谭梅告诉朱军:“我怀孕了。”朱军高兴地跳了起来:“太好了!我终于做爸爸了!”自从1993年结婚以来,他们没有刻意避孕,但一晃七八年过去了,他们却一直没有孩子。现在,这个小精灵终于来到了他们夫妇俩身边,怎不令他们欣喜若狂?

看着谭梅的肚子一天天隆起,朱军真切地意识到,一个男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孝敬父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还有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和承担。谭梅每一次例行的妇科检查,都是朱军开车送她去;医生询问谭梅怀孕的一些细节,她说不清楚时,朱军都能对答如流。医生感叹这位大牌主持人对妻子的照顾竟能如此周到。

2002年6月26日,朱军和谭梅的宝贝儿子出生了,朱军给儿子取名叫朱思潭。这一年,朱军38岁了。在他的心里,《艺术人生》和朱思潭就是他的两个孩子,一样的举足轻重,一样的不可替代!

在辉煌的巅峰,一起听“下课”的音符

为了给朱军营造一个稳固的后方,谭梅把母亲从西安接到了北京,让母亲帮忙照顾孩子。母女俩把家收拾得素雅而温馨,朱军的衣服总是被熨烫得平整有形,皮鞋被擦得锃亮。每天回到家,朱军往沙发上一躺,看看报纸,听听音乐,回想节目还有什么细节没有处理好,然后就等着吃饭,俨然一位“甩手掌柜”的。

在朱军与同事们的努力下,《艺术人生》的收视率一直稳居央视综艺类节目的前三名,并连续三年荣获电视“星光奖”一等奖,朱军也因此获得了代表中国主持人最高水平的“金话筒奖”。

这时,有朋友劝朱军急流勇退,说盛极必衰,再红的节目都有走下坡路的那一天,朱军现在离开,可以把最辉煌最成功的一面留给观众。尽管朋友说得不无道理,但朱军从没有考虑过离开,《艺术人生》就是他的孩子,他怎么舍得丢下它啊!谭梅也坚定地站在朱军这一边,她告诉他:“红也好,走下坡路也好,只要我们尽力了,就问心无愧。再说,你做节目又不是抱着出名的目的。”知夫莫若妻。谭梅的话说到了朱军的心坎上。

还真应了朋友“盛极必衰”这句“谶语”。2003年下半年,《艺术人生》的收视率出现滑坡,尽管这是一档节目走向辉煌后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追求完美的朱军不能原谅自己,谭梅生孩子前戒了烟酒的他又开始抽烟喝酒。为了排遣焦虑和苦闷,有时下班后,朱军一个人跑到诞生《艺术人生》的那家小酒馆里去喝闷酒。

这年11月的一天晚上,朱军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家,东倒西歪地躺在沙发上。谭梅关切地问他:“你怎么了?”朱军不耐烦地挥挥手:“别来烦我!”委屈的谭梅没有再说什么,把一床毛毯盖在了朱军的身上。

朱军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谭梅给他倒了一杯水,朱军这才难过地把心中的郁闷对她说了。谭梅安慰他:“你不是常说‘得意时淡然,失意時坦然’吗?不过是收视率有些下滑,你就急成了这样?慢慢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咀嚼着谭梅的话,朱军觉得自己太沉不住气了,节目收视率的下滑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的。再说,这也是一个栏目走向稳定、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阵痛。这样想着,朱军渐渐释然了。

朱军的情绪刚刚有所缓和,他又遭遇了新一轮打击。这年12月9日,《艺术人生》邀请《无间道3》的主演刘德华、黄秋生、梁朝伟等做嘉宾。由于情感表达方式不一样,不管朱军怎么引导,这些演员就是不上他的“套”。这次节目做得非常失败,观众反映很强烈,有人在网上批评朱军,说他不会随机应变,要求他“下课”。

这是《艺术人生》创办三年来,朱军第一次败走麦城,第一次听到“下课”声,朱军的心情非常沉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在做张学友那期节目时,当朱军开场称张学友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时,张学友感到莫名其妙地问:“德艺?是‘得意’吗?‘双馨’是什么意思?”在场的观众一片哗然,朱军感到很尴尬。这次节目播出后网上再次出现了要求朱军“下课”的声音。

面对舆论的压力,朱军有些难以承受。看嘉宾的资料时,他的注意力不能像以往那样集中了,常常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大脑里乱糟糟的,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这个原本阳光的男人脸上浮现出少有的沉郁。

因为朱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原本温馨平静小家的和谐旋律也乱了音符。以前回到家,他有说有笑,风趣幽默,现在回来他成了一个闷葫芦,歪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连活泼可爱的儿子他也不爱逗了。谭梅问他个不大的事,朱军都会发无名火。

朱军莫名其妙的发火让谭梅难以接受,她不仅要拍戏、到外地演出,还要打理一家人的生活,也很辛苦,也会有委屈和烦恼。朱军的不近人情有时令谭梅忍不住想与他大吵一场,但理智告诉她,如果不是内心太痛苦,朱军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她把委屈和愤怒压了下去。

一向睡眠不错的朱军开始失眠。有时谭梅一觉醒来,发现朱军还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空洞地盯着天花板。谭梅很心疼,劝他:“你这是何苦啊!大不了咱们不做这个节目了,干别的还不是一样吗?”朱军突然流泪了:“你不了解我内心的痛苦。《艺术人生》是我和大家一手做起来的,走到今天容易吗?我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它走下坡路?怎么能说离开就离开?”谭梅心急如焚:“再这样下去,你会得抑郁症的!”“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谭梅知道朱军不愿意这样,只是他遇到了一个坎,她得帮他。

谭梅试图用妻子的柔情和隐忍让朱军快乐起来,但内心的症结一天不解开,朱军就一天郁郁寡欢。因为睡眠质量很差,加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朱军脸色蜡黄,眼圈周围全是黑青晕。朱军的状态让谭梅心痛。朱军能够睡得好些,吃得多些成了她那段时间的最大心愿。

用平凡的日子,寫两个人的精彩人生

朱军不是木偶,妻子甚至岳母跟着他一起遭受心灵的煎熬,点点滴滴他都看在眼里。这让他在痛苦郁闷中又多了几分愧疚。

一天,谭梅从报纸上看到一些主持人因为压力大而患上了抑郁症,被折磨得生不如死,她的脊梁骨沁上一层层冷汗,朱军照这样发展下去,也很有可能真的患上抑郁症!谭梅意识到只是从生活上照顾朱军并不能“拯救”他,“对症下药”才能让他从痛苦忧郁的泥沼中跋涉出来。

谭梅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打开电脑,一条一条查看关于要朱军“下课”的新闻。她惊喜地发现,所谓“上万网友要求朱军下课”一事,是一种典型的人云亦云,其实就是上万次的点击率,真正跟贴的只有400多人,而更多的网友则认为朱军应该留下来。

谭梅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朱军,朱军烦闷的心情渐渐松弛了下来。这时,关于“朱军因网友要求下课而郁闷”的事也渐渐传开了,许多观众纷纷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寄来热情洋溢的信件,他们告诉朱军:“电视观众那么多,一个主持人有少数人不喜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观众的肺腑之言令朱军感动。谭梅对朱军说:“你看,有这么多铁杆观众支持你,你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人都是不完美的,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你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2005年9月的一个傍晚,谭梅专门开车带着朱军来到他刚闯荡北京时租住在菜户营的地下室。地下室里依然有灯光,有晃动的人影,又是谁和当年的他一样,跋涉在通往梦想天堂的路上?回首过去,再想想现在,自己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还有什么理由再烦恼?朱军混乱的思绪在这一刻平静了下来,是的,他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苛求自己。

在家里,谭梅为了转移朱军的注意力,要求朱军自己擦皮鞋,吩咐他动手为儿子收拾床铺。谭梅买来木板和刨子,让朱军动手给儿子做柜子和木头枪。傍晚时分,谭梅与朱军一起带着儿子去院子里放航模飞机和风筝。风筝挂到了树枝上,朱军脱下鞋子,用力将风筝打了下来。看到他的这个动作,院子里的邻居有些惊讶。朱军全然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和儿子笑呵呵地拽着风筝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朱军的心灵手巧是出了名的,早在恋爱时,因为经济上不宽裕,他就自己买来布料,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为谭梅做衣服。谭梅穿着他做的衣服受到女孩子们的称赞,这让谭梅感觉赚足了面子。如今,他们的经济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为了不让朱军在家里还想着工作上的事情,谭梅专门买来布料,央求朱军给她做披肩和裙子,美其名曰“重温恋爱时光”。不仅如此,谭梅还买来很多彩色皮带,朱军把她穿旧的皮鞋加以改造,配合这些彩色皮带给谭梅做凉鞋。谭梅的良苦用心让朱军很感动,他尽心尽力地把衣服和凉鞋做得漂漂亮亮。

谭梅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搬去朱军心头的忧郁和烦恼。2006年1月底,朱军第10次主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当“钢琴王子”郎朗演奏完第一支曲子,准备弹第二支时,被朱军打断了。当时就有网友在网上质疑,又一次要求朱军“下课”,并就他煽情的主持风格说事。王铮很为朱军抱不平: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是按秒计算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朱军打断郎朗的演奏是剧组的集体安排。

再次闻听“下课”声,朱军已能坦然面对,他乐呵呵地说:“一个主持人说话能够打动观众和嘉宾,说明他(她)心中有爱,有热情。”朱军淡然的心态让谭梅欣慰不已,她知道,朱军内心的阴霾与痛苦已经像飘过的云烟一样彻底散去。

舞蹈演员出身的谭梅身材匀称,舞姿优美,小区里的很多人都跟着她学习跳舞,大家叫她“谭老师”。“谭老师”要求朱军也随她们一起跳。刚开始朱军还有些不情愿,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跳舞出了一身汗后,洗个热水澡,连睡觉都香甜,他也乐此不疲。2006年6月,朱军和谭梅拿出一笔钱,成立了“八八空间舞蹈艺术社”,口号都是朱军细心琢磨出来的:“踮起你的脚尖,触摸心灵之舞;展开你的双臂,拥抱灵动空间。”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谭梅引导拼命工作的朱军做一个会生活的人。2006年9月,为了记录儿子美好的童年时光,朱军和谭梅特意用DV拍摄了一些儿子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编辑制作成《朱思潭之艺术人生》,并认真地加了片头,配了曲子和解说,就像做一期《艺术人生》一样。

描写下课场面的作文300字 篇8

你瞧!“郑恺”和“李晨”正在PK呢!我贴上名牌,就去战斗了。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立刻结束了他的“生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了最后,可恶,最厉害的“张飞”还得我对付,还记得刘备的大将军赵云吗?我就是那个“赵云”,“啪”。

我们把聚光灯放到“老鹰”和“小鸡”身上,老鹰迅速地钻进鸡巢里,“鸡群”里顿时乱了起来,有的跑,有的跳。“一只,两只,三只,……”

“进了,进了!”原来是观众为白虎队呐喊呢。我们也去看看,凤凰队不甘示弱,“三分,奈斯。”凤凰队乘胜追击,直接丢给“11号”,“嘭”一声令下,比赛暂停。原来“11号”队员,被打倒了,他强忍着疼痛站了起来,一个三分,打开了局势。“11号”晕倒在地,被医护人员抬回了医务室。比赛继续,哨声刚刚令下……

描写下课铃响了的作文 篇9

“我还没说下课呢,谁敢出去我就留谁。”语文老师严肃地说。我们看到老师生气了,赶快回到课桌上,继续听课。

老师又讲了6分钟,这才下课。天啊!课间十分钟就变成了课间四分钟。

“砰――砰――砰――”,老师一走,有的同学立马玩起了“轰卡片”的游戏,轰得全班都能听得见,怪不得老师要留堂。

我在课桌上看书。我觉得书架上的书太好看了,有爆笑的,有故事书的,有知识性很强的……图书角挤满了看书的人,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有的人在聊天――聊正流行的游戏,说那些游戏怎么玩,还一边模仿玩游戏。不过,玩游戏的人很快会被老师发现,所以他们常常跟老师玩猫和老师的游戏。

场面最热闹的是轰卡,所以常常引来老师的“巡逻”。在大家轰卡轰得得意忘形的时候,老师突然来到教室,说:“收卡了,老是在地板上乱打卡片,趴在地上,真是脏死了。”老师每巡查一次, 都会有一次大“丰收”――常常要几个同学帮忙拿卡。

下课的作文 篇10

中国传统报业衰微乃是不争事实。从用纸量看,2015年全国报业用纸量同比下降18%(2015年12月1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发行量看,2014年全国各类报纸零售总量同比下滑30.5%(2015年7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从经营额看,《201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报业广告2012年经营额下降7.5%,此后负增长态势逐年明显;从转停看,仅2015年就有将近30份报纸杂志选择休刊或停刊;从离职看,仅2015年离职的知名媒体人就有14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传统报业很“骨感”,新媒体却很“丰满”。据《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20年来,中国网民数量从1997年10月的62万人增加到2015年7月的6.68亿人,网民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2230万个,“.CN”域

名约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另据《201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互联网首超电视成为第一大广告媒体。自2010年以来,网络广告收入始终保持40%以上增长率。2008—2014年六年中,报纸广告年增长率最高为18.5%,不敌网络广告六年中最低增长率22.1%。

问切传统报业衰微与新媒体勃兴“冰火两重天”的反常脉象,坊间有两种声音颇有市场。一种是“报纸消亡论”。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和传统报业招架乏力,有学者鼓吹“报纸消亡论”,预测未来某日报纸将会彻底消亡。其代表声音之一,庶几当算美国传媒学者菲利普·麦尔在其著作中危言耸听:“到2044年10月,最后一家日报将关门走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人也拾人牙慧,鼓噪麦尔式的中国报纸“世界末日”预言。再一种是“新媒体冲击论”,一些专家和媒体一口咬定,将传统报业衰微归咎于新媒体勃兴。

其实,上述二论均经不起推敲,“报纸衰亡论”根本站不住脚。传统报纸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尽管新媒体发展势头来势凶猛,但传统报纸与生俱来的诸多特质让新媒体难以企及。传统报纸发布新闻讲求和恪守原创性,目下大多网站无法做到;长期实践砥砺出来的权威性,堪称报纸的无形资产和品牌实力,新媒体新闻公信力无法与之匹敌;囿于版容所限,传统报纸发布新闻注重取舍,据以价值大小安排版面主次,新媒体发布海量信息,受众难判价值大小;传统报纸出版发行延续周期性,与读者生物钟习性同频共振,更易迸发受众思考共鸣。虽说当下信息技术可以轻易将一张光碟变成一家小型图书馆,但购买纸质读物仍不失为现代人时尚;相较于新媒体虚拟性和网页不稳定性,传统报纸更能安全收藏。

同样,“报纸衰亡论”也不成立。媒体400多年发展历史昭示人们,新媒体对旧媒体冲击抑或替代效应不出昙花一现。美国报业编辑协会主席罗得里格斯就抛过精彩之语:“在美国,电视、广播、电影诞生后,人们不止一次宣称‘报纸要完蛋了’,但报纸直到今天也没有完蛋。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在以自己的方式演进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日本报业便是胜于雄辩的事实。2014年全球发行量前三的报纸分别是读卖新闻(969万份)、朝日新闻(745万份)和每日新闻(332.2万份)。同样进入排名前十的还有日本经济新闻(276.9万份)和中日新闻(253.3万份)。

传统报业和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将传统报业衰微归咎于新媒体勃兴,大抵不是“不会睡觉怪床歪”,便是打错了靶子。应当承认,新媒体对传统报纸冲击之客观必然性不容置疑。既然新媒体之海量性、及时性、互动性、便利性等诸多比较优势,让传统报业相形见绌,新媒体诱使年轻受众喜新厌旧,传统报纸读者流失便不足为怪。不可否认,目下新媒体传播手段嬗变日新月异,正愈益蚕食着传统报业“一亩三分地”,威胁着传统报业生存空间。

然而,新媒体勃兴非但从来不是传统报业衰微的魔咒;相反,传统报业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化危为机。摩根士丹尼中国互联网媒体分析师季卫东说得靠谱:“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是最重要的趋势。新媒体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要退出历史舞台,双方只有在内容与传播手段上优势互补,才能形成融合或者成为伙伴。”的确,原本新媒体从旧媒体母腹脱胎而来,当新媒体形态诞生后,传统媒体非但不会坐以待毙,而且完全能够另辟蹊径,实现凤凰涅槃。由是,新媒体冲击对传统报业是否致命一击不是问题;问题是,传统报业能否扬长避短实施优势竞争策略,进而在四面楚歌中突围扩张,捍卫坚守自己的固有地盘。

新媒体为何威胁不到日本报纸?与其说新媒体对日本报纸没有威胁,毋宁谓之人家规避了这种威胁。事实亦然。日本版权保护意识特强,早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上世纪末,该国新闻界就规定互联网企业、电子媒体在转载新闻信息前,必须取得报社、电视台或通讯社同意,并注明转载来源,否则将视为侵权并领罚。不无讽刺意味的是,多亏此项当时被非议“过于超前”的规定,成为此后日本报业护身的“防火墙”和“救心丸”。日本推出新闻分类并部分收费创举,也堪称一石二鸟,既维持了网络读者群,又促进了报纸订阅量。值得玩味的是,日本还有着“奇葩”的报纸发行方式。该国拥有覆盖率极高的报纸配送站,住户配送占报纸总发行量九成以上。此一劳永逸之举,让报纸成为与水、电、煤气一样,能够通过“特殊管道”送达的生活必需品。2011年7月,地震灾区岩手县《岩手日报》刊登灾民投稿写道:“尽管是赈灾非常时期,但在玄关看到报纸一刹那还是非常激动。当以为整个社会都停止运转的时候,还有报社在工作,这是一种安心的感觉。”可见,报纸不仅成为日本人的精神食粮,更成为他们的生活“安定”。堪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是,日本历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读报兴趣。自1989年始,该国就在中小学推广“报纸参与教育”,致力培养年轻一代读报兴趣,促进了国民报纸感情的代际传承。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日本人对报纸信赖度远高于新媒体。换言之,日本报纸的公信力远大于新媒体。在信息源比较上(百分制),日本人对报纸信赖度为69.2,仅次于公共电视台NHK,远高于互联网(54.0)。逾八成受访者认为“报纸必要”,6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九成以上。据如是报业生态,就算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在日本高度普及,国民依然从一而终选择报纸作为其获取信息的“最爱”。

nlc202309082218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回首当下中国报业现实图景,可谓不可同日而语。放眼各地报纸,每到发行季,不是延续“祖宗之法”发红头文件,层层下达“必订”指标;便是开打“人民战争”,给报社员工下任务,发动三姨娘六舅母齐上阵帮助征订。如果说,硬推到手的“骨感”而不“丰满”的发行量可怜兮兮,不少报纸送到门上没人看,变成废纸被随手扔进垃圾箱则堪称可悲可叹。朋友办公室就放置一个大纸箱,他说:“每天丢弃一堆尚未打开的新报,每周运走一箱等待回收的废纸。”对此,他十分淡定,显然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近年来,曾贵为报纸零售主渠道的城市报刊亭命运多舛,罹遭强拆取缔的新闻此起彼伏。我出差到过全国不少城市,每每为找不到报刊亭而沮丧扫兴。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全国拆除报刊亭一万多个。除了发行上简单生硬和“自废武功”双重绞杀,国内更未效法日本“报纸参与教育”做法,至于版权保护意识及法律实施,大抵乏善可陈不足为外人道。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社长傅绍万直言不讳,我们绝不能再做傻事,报纸还没印出来,电子版就上网了。付出很高成本采写的新闻,还没见报就给网站登出来了。帮别人做了个替代产品,来把自己杀死。

马克思说过:“新闻要适合直接感兴趣的人口味。”1989年,习近平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一文中写到:“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毋庸讳言,中国传统报业衰微的致命伤恰恰在于,叫条主义“讲政治”,不尊重新闻规律,致使报道形式不对读者胃口,报道内容游离受众需求。由是,与其怪罪新媒体让读者见异思迁,不如归咎传统报业逼迫受众“用脚投票”。

报纸本性属新闻纸,可现下不少报纸与此属性渐行渐远

美国人约翰·博加特说过一句让媒体人耳熟能详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此语后被公认为经典新闻定义。报纸本性属新闻纸,可现下不少报纸与此属性渐行渐远,愈益变异为“宣传纸”“广告纸”“愚乐纸”。不少报纸让人难以卒读,四大版块悉数亚健康。新闻版块,“狗咬人”新闻少,“人咬狗”宣传多;娱乐版块,健康娱乐报道少,“狗仔”“愚乐”“八卦”多;副刊版块,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少,私人小众的“心灵鸡汤”多;广告版块,诚信广告宣传少,“把稻草说成金条”欺诈多。可怜,一些报纸已然瘦身为“写的人、被写的人、编的人”三种人专享的小众读物。比“烂闻”更让读者不堪折磨,现下一些地方报纸可读性每况愈下,几近异化为地方党政领导的“自媒体”,充斥着让读者反感的“重要讲话”和概念口号。

舆论监督本是报纸承载的重要功能。早在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由毛泽东亲自改定的《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就指出:“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并教育党员。”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都强调过與论监督重要作用。毛泽东就说过:“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是香是臭,让群众讨论嘛。”习近平也曾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欢迎新闻工作者报喜也报忧,拿起舆论监督武器,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近年来,一些报纸讳疾忌医回避批评报道,近乎“自宫”监督功能。早先,新任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入川4个月后感言,“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因为4个月了,批评报道一篇也没见到。”并表示欢迎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毋庸讳言,现下一些地方报纸甭说4个月不见批评报道,4年不见批评报道也大有媒在。诚如王雁飞言:“主旋律不是说只大唱赞歌,批评报道有利于我们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一些报纸“掩耳盗铃”,刻意屏蔽本地负面新闻。针对本地官场丑闻、公共事件等负面新闻,尽管民间已然传得“有鼻子有眼睛”,甚或外媒乃至央媒也已跟进报道,本地媒体却玩“驼鸟政策”装聋作哑只字不提,致使公众知情权、报纸公信度、危机公关力三三毁伤。

新闻首要功能,在于保证信息公开自由传播,保障民众知情权和公共运作透明度。设若这一功能罹遭阉割,报纸就根本丧失了其作为新闻纸的“命门”,进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拿破仑曾声称从不看法国报纸,因为报纸上登的全是按他的旨意写的东西。意思是说,从法国报纸中,他看不到自己最迫切希望看到的信息。一样道理,当受众不能从传统报纸上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他们便会“适彼乐土”到新媒体上寻找想看的东西。请问,传统报纸衰微的欠帐,能记到新媒体勃兴的帐簿上吗?

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曾表示:“我认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还是最重要的。你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但是新闻就是新闻,新闻是以内容来支撑的。”凤凰卫视总编辑阮次山也附议:“没有永恒的报纸,也没有永恒的电子媒介,只有永恒的读者(受众)。”说白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报纸的需求并非便捷渠道,也非信息数量,更非传播速度,而是有求必应读有所值的内容。纸媒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生产与“网”不同的内容,彰显张扬内容的深度化、观点化和个性化等固有优势,生产有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的新闻“无公害”产品,而非其它。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强调,报纸是为其他媒体设定议程的媒体,因此有存在下去的理由,“报纸不仅是信息提供者,如果极端些,甚至可以说,如果漏掉重要报纸的一篇文章,就相当于失去以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英国电视剧曾如是调侃英国报纸:《每日镜报》读者自以为他们在管理这个国家;《卫报》读者认为他们应该管理这个国家;《泰晤士报》读者的确在管理这个国家;《每日邮报》读者是国家管理者的老婆;《金融时报》读者“拥有”这个国家;《每日电讯报》读者是曾经管理过国家的人;而《太阳报》读者根本不在乎谁管理国家,只要“三版女郎的胸部够丰满就行!”虽不无戏谑,倒也释明了报纸承载和应当传承的独特功能和受众群体。

1843年1月,马克思为《莱茵报》驻摩塞尔记者辨护时,提出一个重要论断:“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说到底,即使有新媒体冲击,只要坚守基于新闻内容和客户价值支撑的公信力,传统报业也大可规避冲击,且二者完全能够相安无事相得益彰;反过来,即使无有新媒体冲击,倘若报纸丧失可读性和公信力,传统报业也一样难遁衰微宿命。

(作者系江苏扬州邗江区文联副主席)

上一篇:高中生自我介绍英文版下一篇:失恋的心情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