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花卉种植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通用9篇)
发布时间:2011-04-25 08:59 共浏览 109 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郑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委员会
(2009年9月)
围绕市政协十二届四次常委会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心议题,我们城建对我市花卉种植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花卉种植产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当今农业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增收中的突出作用,把它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列为郑州市农业六大和发展。各县(市)区也充分发挥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前,我市花卉产业已逐步形成了生产经销两旺、花卉和绿化苗木平衡发展的新的产业格
(一)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花卉种植面积达7.58万亩(比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2000亩,增加37.9倍。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07亿元。化苗木生产面积、规模逐步扩大,组培技术应用较快,鲜切花生产达到了一定规模
(二)规模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有花卉企业近600家,其中种植企业有150余家,花卉从业人员8000余人。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周边农户也纷纷规模逐步扩大。我市的花卉生产正由零星点片的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较大规模的以金水区和中原区为主、相对集中的东西两大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河南鸿宝集团在发3600多亩,形成了一个融园林绿化、名优花木生产繁育和研究以及生态观光为一卉苗木中心在中原区集中连片发展种植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带动花卉生产的大企业的建设,陆续成为我市花卉生产的示范窗口,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甚至整个郑州
(三)有效的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完善。我市的花卉产业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善,批发、零售市场空前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大小各异的花卉批零市场9个、花店400余家,年交易额近10亿元,郑州市已经成为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花卉产品西运的两大流通链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郑州陈砦花卉市场。是是目前全国最品销往周边各大中城市以及西北和华北几个主要省份。2008年交易额达到6.8亿元高的花卉市场之一。
二、我市花卉种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郑州市花卉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成绩斐然,但就整体发展水平看,与发达省会城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随之凸显表现出来,并逐步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依然偏小,且种植分散,缺乏应对大市场的能力,不利于知名度的提高;二是科技含量致产品品种老化、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缺乏地方名牌和特色,发展后劲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全市花卉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花卉种植产业的建议
我市花卉产业已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原始积累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为大力好的机遇。同时,我市良好的市场发育、优越的城市区位,也不断吸引着省外商户纷营。
为确保我市花卉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控,合大基地规模,改善当前基地小、散、乱的局面,以尽快实现基地的区域化、规模化、专同时,搞好产业的综合开发,进一步协调好花卉业同观光农业的关系,切实走好花卉业加花卉作为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观光农业的建设和宣传,扩大花卉产品的知名度,带励政策,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和外来资金投入花卉生产,大力培育和发展
力。
(二)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郑州市花卉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推动产业健势,正确引导花卉基地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花事活动,积极强市场管理和行业内部协作,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限制或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确定自身的市竞争力。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各级政府应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普及力度。以推广普及实用生产技术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和技术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生产者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稳步努力打造地产名牌,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特色的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科研、推广部门要加强花卉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和的科技含量,要把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新的应用技术研究作为重点,加大科技果的转化。
1 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可行途径
1.1 深入发展物业经济是村级集体收入不断提高的主要来源
深入发展物业经济首先要加强对原有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管理, 要通过深化改革, 使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提高收益率, 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加快富民工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等物业设施建设, 筑巢引凤, 有效增加稳定性收入。三茅街道中华村大村建设后, 在市委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 千方百计化解原有4个老厂区的债务, 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 盘活了存量资产, 同时新建了7000㎡标准化厂房, 增加增量资产。先后引进了12家企业落户, 村级经济由原来不足5000万元发展到今年底有望突破6亿元, 预计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可达100万元, 实现了由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蜕变。
1.2 积极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是提高村级集体收入的必要补充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也是村级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人多地少,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因村制宜, 坚持走“小中见特、特中见优、优中见大”的路子。2010~2012年全市重点扶植的15个秧草生产基地和沿江开发的特种水产养殖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成为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必要补充。八桥镇八桥村近20hm2秧草生产基地, 今年每667m2净收益3000元, 再加上秧草收获后的秋熟生产, 全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八桥镇红光村利用3.33hm2低凹地种植水生植物红菱并套养泥鳅, 每667m2净收益达5000元, 村集体增收25万元。三茅街道兴阳村利用江堤内废地改造了池塘养殖泥鳅, 通过一年的试验, 每667m2收入近2万元, 面积由开始的1.33hm2扩大到6.67hm2, 除去土地流转、养殖成本等费用, 村集体年收入可增加15万元左右。
1.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增添村级经济发展动力
近几年来, 我市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不断强化各项政策扶持力度, 在用地指标、资金安排、税费奖补、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都加大了扶持力度, 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0~2012年市财政连续3年补贴村级标准化厂房建设, 面积达11.47㎡, 金额1143.23万元。八桥镇永胜村新建标准化厂房6000㎡, 市、镇两级财政补贴200万元, 给予政策性奖补。该村通过厂房出租, 仅发包及上交收入就超过了50万元。
1.4 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 为提高村级集体收入开辟新的渠道
近几年来, 扬中市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优势, 参与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的经营开发, 不断开辟增加村集体收入新的渠道。地处城区和集镇的村 (社区) 千方百计拓展三产服务, 成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新的亮点。三茅街道大众村利用地处城边且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利用社会资金合作创办了大众家具城, 仅此一项每年为村增加收入20万元。地处沿江近20个村建起集观光、垂钓、餐饮三位一体的沿江农业园, 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三茅街道兴阳村成立劳务服务公司, 承接省级渔文化科技园的整个服务, 努力增加村级收入。新坝镇双新村, 以资产资本化, 资本股份化为方向, 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 与村骨干企业华鹏集团开展合作, 共同分享企业财富增长的蛋糕, 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利、村级增收”的同步增长, 村级稳定性收入突破200万元。
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缺少清晰的思路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 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经济, 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领谁致富, 集体经济无关紧要。有些村干部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 束手无策, 怨天尤人, 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 “老办法不能用, 新办法不会用”,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存在着“等、要、靠”的思想。
2.2 村级集体收入发展不平衡, 部分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2012年全市74个行政村 (社区) , 还有21个稳定性收入不足50万元, 甚至少的只有10多万元。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 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部分村依托传统产业和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 村级收入不断增加, 蛋糕越做越大。而少数村原来基础较差, 又无区位优势, 脱贫致富步伐慢, 与先进村的差距逐渐扩大。
2.3 财政转移支付有些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 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在农村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等公益性社会管理服务方面, 村和社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上级补贴资金远远不够。在享受财政补贴资金方面, 市级财政资金到位, 镇 (区、街道) 的配套资金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到位。
2.4 村级经济发展受用地指标瓶颈的制约比较突出
建标准化厂房需三证齐全才能享受财政补贴, 获得优惠政策的扶持门槛比较高。部分群众支持村级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有一些村在盘活老厂区的资产, 新建标准化厂房时, 部分农户对用地补贴要价过高, 阻力较大, 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3.1 选准村级领导班子,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增强村级综合实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靠最基层的行政村来落实。行政村是国家稳固的基石, 行政村面临日益繁重的村级事务和社会各种矛盾的化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最重要的是要把村领导班子建设好, 关键是要有一个事业心强, 有经济头脑, 有经营能力的支部书记。要培养配备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带头人, 就能创新举措、攻坚克难, 实现村级经济新的跨越。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帮助化解村级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主动给基层排忧解难, 为基层创造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宽松环境。
3.2 坚持重点倾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工业规划区建标准化厂房, 要解决其用地指标, 减免办证的有关费用, 提高补贴标准。对人口已经达到5000人左右且稳定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垃圾处理和河道管护费等的补贴标准要提高。通过区别对待, 重点倾斜,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以利于村级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促进平衡发展。
3.3 继续实行经济薄弱村的挂钩扶持
几年来, 我市重点开展的脱贫致富主题活动的实践证明, 实行领导、部门和企业“三挂钩”帮扶措施是帮助经济薄弱村引人引资、扶志扶资,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集体收入的好形式。要不断总结经验, 继续坚持挂钩帮扶, 从而使这些经济薄弱村感到有领导关心、有部门支持、有企业资助, 形成合力, 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也有利于部门有限的资金向少数经济薄弱村集中倾斜, 使他们早日走上强村富民之路。
3.4 创新发展理念, 优化发展途径
经济薄弱村自身要因地制宜, 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 更新观念, 创新发展。在发展业态上, 由物业经济向多元发展转变;在发展模式上, 由单打独斗向联合发展转变;在发展动力上, 由资源依赖向转型提升转变。
参考文献
[1]周家彪,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求知, 2005, 11.
[2]朱新山,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 2009, 12.
[3]汪光华,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J].学习月刊, 2010, 02.
一、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1.可有效解决我市耕地面积不足的矛盾
发展设施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我市目前农业人口18.8万人,耕地面积为20.14万亩,人均耕地1亩,南部沿山区和中部平川区人均0.5亩,北部库区人均1.8亩,单纯依靠发展规模经营的种植和粮田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制约。因此,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设施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设施农业能够加快“秸秆生物反应堆”、“无土栽培”、“黄板诱蚜”、“菜沼综合应用”等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生产要求。同时,设施农业建设可以有效带动建筑、机械、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设施农业具有高技术、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农业结构调整和農民增收有重要影响。设施农业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满足市场需求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设施农业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被誉为农民的“绿色银行”。2010年南严村的瓜菜、东城村的西红柿亩纯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今年南严村日光温室仅西瓜一项就为全村增加110余万元收入。
4.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发展面临人口增长、社会需求增加、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的挑战。设施农业通过生物工程与环境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耕地产出率,减少水、肥料、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如冯东村的大棚葡萄全年用药次数为6~7次,而露地葡萄用药次数为10~15次,用药次减少1倍。
5.是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优质果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均衡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通过创造可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全年持续供应。据统计全市蔬菜产量为7.3万t,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5.9万t,占全市蔬菜产量的80%。同时,在设施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能够使农产品生产环节处在有效的安全监控范畴之内,成为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做法
1.制定规划,科学发展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村组,认真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华阴市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实施百万亩设施大棚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通过电视、广播、散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政府重视、政策推动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市设施农业发展专题会议,与各乡镇(办)签订了目标书,夯实了责任。二是资金支持。对于新建日光温室,除了省财政每亩补助资金2000元外,市政府每棚奖励1000元。
3.参观学习,调动积极性
一是先后组织华西、北社等6个乡镇主管领导、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150名人员到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种植经验,让群众亲眼目睹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好处和市场前景,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二是聘请我市土专家通过现身说法,使群众对设施农业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科技支撑,强化品牌
一是实施技术责任层层包联。农牧局所属的8个基层单位负责包联6个镇(办)的日常业务指导,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各单位又与技术人员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夯实了责任。二是在建设设施大棚关键时期,下派2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到6个镇(办)22个村田间地头,全程跟踪,手把手、面对面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建棚质量。三是成立设施农业培训专家团,明确人员及分工,开通农业科技服务直通车,将农业科技服务车开到了田间地头,设立24h咨询电话,随时解决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引进、推广小型农机具和配套技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二年来通过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广配套微耕机600台,卷帘机1550台,喷药机330台,太阳能杀虫灯500台,有力地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三、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三年来,华阴市委、市政府依据市域实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造,全力引导,强势推动,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给群众谋利增收的英明之举。截止10月底,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15125亩,产量51425t,总产值4537.5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535亩,大棚4200亩,新建百亩以上的示范园6个,其中岳庙办岳东村规划建设集采摘、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日光温室800亩,已建成54棚500亩。日光温室以钢结构为主,主要分布在华西镇的南严村、冯东村,桃下镇的东城村等6个镇(办)12个村,以种植礼品西瓜、西红柿、黄瓜、葡萄为主,亩纯收入在1.5~2万元。大棚以钢架、竹木混合结构为主、主要分布在北社乡的土洛坊、新姚村,华西镇的南严、庆华等5个镇(办)8个村,以种植甜瓜、哈密瓜、秋延辣椒为主,亩纯收入在0.8~1.2万元。经济效益高,发展势头强劲,但与设施农业发达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四个方面:
1.设施农业规模小
一是受南山、北滩、东塬的特殊地理环境影响,我市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大,农业基础不平衡,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二是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的政策,使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土地难以集中,况且许多农民仍依靠种田务农来维持生计,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制约着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如我市百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园有6个,但缺少千亩连片生产基地,更不用说万亩连片生产基地。
2.投入资金短缺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支农力度不大,农户贷款难,发展缺乏资金,财政补贴资金与农户发展资金相差过大。如建1亩标准日光温室需要投资6万元,省财政、华阴市财政每亩共计补助3000元,仅占总投资的0.5%。巨大的资金缺口主要是依靠群众以自筹的手段来弥补,造成制约发展“瓶颈”。
3.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流通设施等配套不够健全,服务功能不够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产品档次较低,品牌带动能力不够,市场开拓份额不够大,流通体系不健全,尚未形成大基地、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
4.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不够强
由于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四、对策及建议
1.扩大生产规模,做强优势产业
按照点状布局,块状联合,全面推进的发展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力度,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进连片经营,规模发展,努力形成精品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扶持措施
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资金整合原则,整合财政、农发、扶贫等各类涉农资金,将涉农项目资金向设施农业示范村倾斜。二是加强信贷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制度,联系协调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设施农业开展信贷业务,并不断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出台优惠措施,吸引民間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参与设施农业发展。
3.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
主要围绕设施农业产业,根据国家、行业已有的标准以及国际先进标准,结合华阴市设施农业的实际特点,制定自己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设施农业生产标准,指导设施农业由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同时,规范种植行为,对投入品进行严格登记,实施农业生产档案记录,如打药时间、使用农药品种、农药用量、农药使用方法等,具有可追朔性,保护销费者的合法权益。
4.加大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聚集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发展选择,是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由单个企业竞争走向产业竞争新趋势的有效途径。如何抓住特色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加快经济发
展,是各级政府应当深入思考、潜心运筹的实践课题。最近,结合赴南方考察学习,我对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予以整理,供参阅。
一、坚持环境推动,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从外地经验看,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决定着发展的最终效果,处于决定性地位;而政府力量不可或缺,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对我市而言,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加快载体建设,吸引产业集聚。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形成若干个特色园,但个别园区仅处于低层次运行上。对此,首先要抓紧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建议聘请有关专业机构,对我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走势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总体规划。对已初具雏形的产业,如电子家电、食品加工、橡胶化工、汽车配件、机械铸造等实行集中发展,打造特色基地,力争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做出品牌,做成xx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次要加快基础功能配套。加强对园区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实现园区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健全园区生产协作与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质量检测、现代物流、产品研发等服务体系,着力增强产业配套功能,推进专业化协作。
二要制订规范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在强化“三性”上下功夫。首先要把握政策文本的规范性。对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要所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认真梳理,删繁就简,剪枝去蔓,重新整理出具有长效作用的规范性政策文本。其次要把握政策尺度的平衡性。所订立的优惠政策措施,无论是对本地企业还是对外来客商,无论是对新办企业还是对已有企业,无论是在吸引外资方面还是在促进现有企业发展方面,都要发挥激励作用。第三要严格政策执行的严肃性。要守信重诺,不折不扣地将政策执行到位,这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政府信誉至关重要。
三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与区域专业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建设的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了**个,良好的市场网络有力地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年,东莞虎门镇接连有几位外商投资办起了服装来料加工厂,为此,镇政府决定建立一流的服装市场来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年,镇政府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万平方米,****多个铺位的富民商业大厦。如今富民大厦的服装批发以交易量大、经营服务好而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有力地推动了虎门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东莞市虎门镇常居人口仅**万人,而外来人口却高达**万;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亿元,其中服装工业总产值为**亿元;财税收入**亿元,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乡镇首位。近年来我市在市场建设上加大了工作力度,但与我市工业产业相连的市场没有,发挥不了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如果在组建专业生产园区的同时,考虑依托专业生产园区来组建专业市场,园区这扇对外开放的窗口将会开得更大。生产企业向专业园区聚集,利在造势;专业市场以专业园区为依托,利在牵引。生产企业和专业市场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整个产业就可以保持长盛不衰。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百万人民,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与时俱进。思路决定出路。今年春季,兴化市将坚定不移地实施林业“双五”行动计划,即建设五项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绿色屏障工程、绿色湿地工程、绿色扶贫工程、绿色城镇工程。打好“五个战役”:领导干部绿化工程战役,副乡级干部工程必须新栽树木2000株以上,正乡级干部工程必须新栽树木5000株以上;乡镇事业单位参与发展林业产业战役,乡镇农经站、农技站、多服站、兽医站、水务站、水产站、农机站每个站栽植意杨5000株以上,以林求生存、促服务;中学共青团员营造“共青林”战役,每个中学共青团员栽植意杨3至5株,既陶冶思想情操,又发展林业产业;市级机关林业扶贫战役,按照新的扶贫挂钩要求,每村栽植意杨1万株以上,以此化解村级债务风险;创建城镇“花园式”单位战役,全市××*市级花园式单位达10个以上,兴化市级花园式单位达30个以上,树立文明单位新形象。通过林业“双五”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完成冬春植树造林500万株任务。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百万人民,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克难求进。在新的创业征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发展中的矛盾只能靠加快发展和创新机制去解决,我们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必须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始终,跳出思维的惯性,走出思想的误区,步出思路的束缚,以创新的观念网指导实践,以创新的思想破解难题,以创新的机制增强活力,以创新的手段落实措施。当前主要是通过机制创新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以科学机制调动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林业,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发展林业,促进资金、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形成投入机制、承包机制和分配机制的优化组合,使我市林业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王元杭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新兴的产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主要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写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是总结国内外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指导意义。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将具有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将农业拓展具有游览观光、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宠物饲养及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因此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也是优化农民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能促进扩大农民的增收,解决广大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安臵问题,还有利于农村整体环境面貌的改观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以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国内及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经过1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节,例如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以吸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旅游。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本世纪初,该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1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展采摘、垂钓、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发展为观光与采摘等相结合的旅游。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以来,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增强,乡村旅游已具备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旅游农业。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发展至1.2万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
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得到了很大发展。据统计,全市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村落有39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共有农家旅馆160户,直接从业人员1000人,间接从业人员3800人,乡村旅游年收入达970万元。形成了以庙会、采摘、民俗、海钓、渔猎、农事体验、农业科学普及、科学发展展示等内容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三、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
1、缺乏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项目建设雷同,缺少特色,呈现出同质化。由于在开发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上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进行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产品品味不高,效益低下。
2、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1
以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3、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现有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达标。另外,很多经营者和从业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的思维方式,素质较低,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强,接待水平低。
4、主管部门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产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质检、环保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客观上存在谁都管可又谁都不管的局面。
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结合我市实际,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引导、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加大对不法经营者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首先,从服务质量和卫生要求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对于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包括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3、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以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到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上来。同时鼓励农民自发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以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
4、理顺管理体制。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5、强化宣传服务。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市各种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气氛。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6、选择好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乐大多以城市的居民为主要消费人群。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城里人精神压力大、需要到乡间卸载压力、回归自然。创办什么类型的农家乐,要根据自己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让顾客吃个拿手菜; 让顾客看片好风景;让顾客体验山野乐趣。总之,有个性才会赢。
补充材料:
2009-04-08发布河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进行了规定。
(一)国外乡村旅游现状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外乡村旅游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传统观光型乡村旅游、现代科技型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自我发展型乡村旅游、文化型乡村旅游等。
二、唐山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唐山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处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时机。
(一)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南侧,北部山区属燕山南侧余脉,南部濒临渤海湾,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沿海滩涂。背山临海的地貌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独特的地理位臵,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基础。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北部山区大多数山峰海拔500-800米,最高峰八面峰海拔895米,以山峰陡峭,沟谷狭窄为主景观。其中植被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较高自然景观价值的有遵化鹫峰山、滦县青龙山;具有丰富宗教内涵的有迁西景忠山和迁安灵山;有奇特的岩石构造景观和优质矿泉的为迁安灵山。
南部海岸线近200公里,除海港、渔港和盐田占据的岸线外,几乎全为沙质海岸。海岸沙滩宽广,沙岗、沙岛连续分布;沿岸的渔村风情浓郁,具有海天一色,鱼肥虾美的景象。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唐山市有大小河流70多条,分属滦河、陡沙河和蓟运河水系。洒河——滦河河谷、迁西罗屯滦河河谷、滦河——还乡河河谷水草丰茂,峡谷清幽;其中著名水利工程──潘家口库区水面宽阔,两岸山势陡峻,植被茂密,具有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和区位条件。遵化山前地带受大断裂带作用,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历史上曾是皇家洗浴之地,具有开展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唐山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森林以防护林和果木经济林为主,有清东陵、腰带山、青龙山和大峪四个国营林场。山前平原区为农作物种植区,以农作物和果树为主。滨海为防护林和经济林区,有翔云岛和姜各庄两个林场,现为省级森林公园。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资源。
唐山处于候鸟迁徙的交汇地带,近海岛屿气候适宜、植被类型多样,食物丰富,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已知的鸟类达335种,很多鸟类属世界珍稀种类,其中有世界罕见的珍禽黑嘴鸥和鹊鹞。每年有许多国际鸟类爱好者来此观鸟。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唐山古长城旅游资源包括未经修缮的长城城墙、几十个关隘、城堡、上百个敌楼以及砖窑、水门、马圈、狱楼、72券楼等,是一个类型齐全,分布连续,特点突出、内涵丰富的长城建筑文化体系。其中长城第一窑、蓟镇总兵府、潘家口水下长城、迁安白羊峪长城古兵营遗址,兵营城墙仍保存完好。
唐山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古人类文化遗址较多,其中已发掘的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是迁西西寨和迁安爪村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被考古学家推为红山文化,是开发科考型乡村旅游的有利资源。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唐山历史古迹由于文革及1976年大地震的破坏,大部分已遭毁坏,现存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类旅游资源是清东陵。其它各种古建筑都是近期重修,主要集中分布在迁西和迁安市几个宗教名山,包括景忠山宗教建筑群、灵山宗教建筑群等。
唐山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丰厚。伯夷叔齐、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于此,詹天佑设计的全国第一座铁桥——滦河大桥座落于此,抗战时期许多仁人志士活动于此,许多悲壮抗日战事发生于此。据有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
唐山素有“京东宝地”之称,京东板栗、香白杏、胭脂稻、景忠香椿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另外,唐山民风古朴,特色旅游商品丰富,乐亭桃木工艺品、皮影,遵化马兰峪金银饰品,迁西古岩健身球,玉田泥人等别具特色,魅力非凡。
特色农业旅游资源
我市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以不同的农耕风貌为特色,以田园风光的主景观。满山遍野的果树和栗树成为唐山乡村一大特色景观,围山转工程、稻田养蟹等生态农业,以及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项目,是价值较高的乡村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我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1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大多位于乡村,如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潘家峪惨案遗址及纪念馆位于丰润区潘家峪村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环境资源
我市既有以李大钊故居为代表的冀东特色民居、玉田王氏宗祠等村庄建筑,也有以赵蔡庄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村貌,以及冀东典型农耕文化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
非物质文化资源
唐山丰南区篓子灯、唐山玉田县玉田泥塑、唐山乐亭县乐亭大鼓、唐山皮影戏、唐山滦南县评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吸引核。
(二)唐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区位优势
唐山处在渤海湾中心地带,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西南距天津108公里,西北距北京154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到北京、天津均为1个半小时车程。目前正在与德国合作生产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待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北京、天津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唐山有水、陆、空三大通道。唐山境内有三条铁路干线,三条国道公路,五条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随着京唐港和曹妃甸港的建设,海上通道相继打通。唐山北部,借助潘家口水库大型的水利工程,打开通往承德的旅游景观通道;在建中的唐山机场,将使未来的唐山海陆空交通将更加便捷。
(三)唐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优势
近年来, 我市人防工程在做好工程、通讯等各项建设的同时, 坚持平战结合的理念, 建设逐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作用凸显。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河北国防动员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其建设彰显以下特点:
1. 突出“立体式”推进, 人防核心力显著增强
着眼于提高信息系统人防体系能力这一核心牵引, 积极推进通工程、讯、站所、队伍“四位一体”建设。人防工程上, 目前, 我市各类人防工程总面积达到63.8万m2, 2009年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消灭了“结建”空白县。通信建设上, 先后对移动通信设备、固定短波通信进行了调试, 安装198台警报设备, 同时与周边内蒙古锡林郭勒人民防空办公室、大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延庆县民防局签订了《指挥通信信息支援 (对接) 协议书》, 搭建起跨区人防指挥通信保障网络, 实现了友邻指挥通信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站所建设上, 除在市、县建立人防指挥机构外, 还在市直部门建立起联络员制度, 在街道办事处、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和驻县城乡镇建立了工作站, 初步形成了市、县 (区) 、街道办事处三级人民防空指挥体系, 有效地增强了人防部门对城市单元区域的指挥控制能力。队伍建设上。构建了由市、县区4000多人组成的常备专业队、应急专业队、直属专业队和志愿者队伍, 积极探索心理防护专业队的整组训练模式, 在全省率先组建的心理防护专业队。
2. 强化“融合式”发展, 人防内驱力显著增强
注重发挥人防建设的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增强了人防建设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的通知》, 将人防工程延伸到居民小区, 不但提高了人均人防工程占有率, 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应急避难场所, 改善了地下停车环境, 而且增加了绿地面积, 提升了住宅小区的环境品位。同时, 加大人防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涉及餐饮业、娱乐业、地下仓储、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等。2013年, 全市平战结合产值达到5000万元, 实现利税仅800万元, 利用人防工程平战结合为1万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
3. 坚持“常态式”教育, 人防感召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 我市人防部门创建了“基地式教育”模式, 实行“党校带动战略”, 不断推进人民防空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网络, 建立起“以初级中学为基础, 以党校为带动, 辐射全社会”的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多次被上级人防部门评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在市委党校挂牌“人民防空教育干部培训基地”。每年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教课, 组织参观人防工程、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等形式, 构成了关心人防、支持人防、参与人防建设的一支强大的干部力量。
4. 培树“为民式”理念, 人防凝聚力显著增强
强化服务意识, 将防空地下室审批、征收易地建设费审批等行政职权全部纳入到审批中心人防办窗口一次性受理, 一站式办结, 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项目, 并在网上公开, 为开发商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强化帮扶意识, 如, 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 帮扶赤城县雕鹗镇黎家堡村筹资80多万元完成村蔬菜大棚、生猪养殖基地、村容村貌整改、文化广场建设等10项扶贫实事, 负责帮扶涿鹿县河东镇毫岔村, 完成了文化广场建设、村里道路整修、村民住房修缮、饮水设施改造等工作, 得到了县镇两级和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人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思想重视不到位
我市经济欠发达, 加快与全国各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经济发展轻人防建设的倾向, 过多的精力放在抓项目、促转型、保增强上。另外, 强大的人防适于“生于忧患”, 长期的和平环境, 使人们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淡化, 大部分民众在安居乐业中忽视了防灾避灾、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升, 致使“祸患常起于安乐”, 对人防工作关心和重视不够。
2. 人防机构不健全
目前, 全市20个县区中, 单独设置人防机构的只有宣化区和下花园区, 其余都是挂靠住建局或者政府办。各县区无论是挂靠住建局还是政府办, 人防的专职人员少, 一人身兼数职的问题仍然存在, 很难集中精力抓人防工作, 导致了一些县区人防工作处于弱势状态, 影响了本县区人防建设的发展。
3. 法规政策不完善
目前人防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还在逐步完善中, 许多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 致使人防工作开展遇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 人防工程的产权问题, 人防法只是规定了人防工程属于国家, 由人防部门负责管理, 但我们目前还无法办理产权证, 导致在人防工程管理、使用、租赁、抵押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在遇到法律纠纷时也比较被动。
4. 政策落实不够好
各级关于人防建设的法规政策越来越完善, 需要各级严格落实好法规政策, 但在个别县区并没有不折不扣的得到落实。由于某些地方政府领导对人防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或是了解了也不愿执行, 导致一些开发商根本就不把人防主管部门放在眼里, 致使“跑冒滴漏”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5. 现代思路不够宽
尽管我市人防工作不断向平战士结合的方向迈进, 但我市的人防工程早期工程比较多, 大概占问题的50%以上, 如何发挥好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作用,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6. 建设资金缺口大
目前, 我市人防基本指挥所 (301工程) 一期项目已经完成, 二期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二期计划投资1800万, 但由于我市人防专项资金积累有限, 自己仅能解决800万左右, 亟待需要外围支持, 以进一步做好基本指挥所建设, 完善我市应急指挥体系。
三、对做好人防工作的对策建议
1. 走好宣传教育路
着眼于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将人防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 充分发挥会议、媒体等手段,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引导。要结合全民国防意识教育, 提高全民对人防的认识, 要了解人防, 支持人防, 共同搞好人防。要将人防知识教育列入学生教学大纲和各级党政干部培训内容, 有计划进行授教。通过多种举措, 切实营造“关心人防、关注人防、关爱人防”的浓厚氛围。
2. 走好共赢发展路
要按照平战结合的思路, 不断挖掘人防综合效益, 合理组团布局, 实现商贸流通、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等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破解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颈瓶, 为政府提供新税源支撑。积极挖掘服务城市发展潜力, 在车流、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修建兼顾人防工程要求的地下通道能分流车流量, 有效提升地面通行能力, 改善事故多发的现状。挖掘服务民生潜力, 在行政新区、城北片区等人口聚集度较大的地方, 加大人防市场的建设力度, 解决民众“买菜难”和以街代市的问题, 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
3. 走好合理推进路
充分发挥政务中心窗口作用,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方便群众办事, 建立与发改、国土、住建、房管、消防等部门联动的行政审批和竣工验收程序, 保证应收尽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使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专项用于人防建设, 为人防事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监察、住建、房管等部门对县城区和各中心镇的征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对恶意不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和不缴、少缴、故意拖欠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处罚, 防止漏征、少征、不足额征收和违规减免等现象发生。
4. 走好保障提升路
健全机构保障, 各县区要单设人防机构, 以便工作有力推进。完善政策配套,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 积极完善地方性人防法规、规章建设。出台优惠政策, 通过运用政策调动社会资源投资人防建设的积极性, 增强人防建设社会化水平。
5. 走好规划监督路
加大整体规划, 着眼于城乡一体化趋势, 按照建设现代大城市和县城区防空袭预案要求, 启动人民防空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加大细节规划, 尤其是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采用BT、OT等方式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升级, 地下空间开发等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监管规划, 建立完善由人防部门主导, 住建、质监等部门和专业监理机构组成的分工明确、职责明了的质量监管体系。
四、结束语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赵桂华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市将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的奋斗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滨海城市跨越追赶,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旅游+文化+生态
文化旅游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将以“旅游+文化+生态”为着眼点,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秦皇岛打造成为“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上半年,赴山西大同、晋中,陕西西安、宝鸡及河南焦作等地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值得借鉴。下面就如何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项目建设必须规划先行,1 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关键,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要按照“做绝世精品、做旷世之作”的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秦皇岛文化独具的特色魅力,切实把项目做特、做精。大唐芙蓉园以“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为定位,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日本园林大师秋山宽承担园林景观设计,是以水为核心,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浓缩盛唐文化的大型主题博物园。同时,规划注重夜晚景观营造,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美妙绝伦,建设了一座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景区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景区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2、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是高度依赖基础设施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考察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多渠道投入资金,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各地通向主要景区(点)的道路交通,景区内部道路及水、电、通信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而作为全国首 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秦皇岛市通向主要景区(点)的道路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却亟待完善,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形象,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焦作市为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投入60多亿元修建景区外围的道路,先后建成了连接各主要景区的14条旅游景观大道;自筹资金25亿元在城市外围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投资1亿多元修建了全长36.8公里的焦青旅游公路,还投资2194万元修建了3条观光索道共2247米。云南丽江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以旅游资源为抵押或以景点门票收入为抵押的方式争取银行贷款,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丽江市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地震后的丽江古城进行综合改造,拆除了不协调的建筑物,建设了排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修复了古城原貌,特别是深入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丽江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3项桂冠的地级市,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世界遗产保护与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现象”。
3、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旅游要以特色文化为亮点,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包装推出精品特色专项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来改变和完善文化旅游客源结构。我市应进一步整合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深度推进区域旅游文化合作,按照资源特色和区位关系进行优化组合,打 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文化精品线路,促使旅游行为由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化。建议重点打造京东旅游环线(北京—承德—秦皇岛—唐山,感受浓郁的帝王文化气息),海上金三角之旅(秦皇岛—大连—青岛体验海洋休闲文化),长城文化游(包括天下第一关、长城博物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长城、可延伸至抚宁董家口长城、抚宁板厂峪长城及长城砖窖),养生文化长寿游(包括秦皇岛求仙入海处、秦始皇行宫遗址、长寿山),名人别墅游(以北戴河近代老别墅观光及住宿体验为主),红酒文化游(包括昌黎华夏葡萄酒庄园、朗格斯酒庄、昌黎葡萄沟、昌黎玛蒂尼酒庄、抚宁县天马山、卢龙鲍子沟、德源山庄、柳河山谷),观鸟生态游(以爱鸟、观鸟、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包括鸟类博物馆、北戴河湿地、北戴河浅水湾、联峰山公园、山海关石河、昌黎七里海、昌黎大蒲河口、抚宁天马湖、卢龙桃林口)及浪漫婚庆游(重点推山海关老龙头、孟姜女庙、北戴河区整体、北戴河湿地、青龙祖山等产品,注意结合薰衣草种植基地以及卢龙玫瑰庄园等特色景点)等8条旅游文化精品线路。
4、加大宣传促销推介力度。晋中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有效整合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广泛开辟渠道,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提高知名度。我市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营销策略,高规格,大 声势营销。营销经费上,起步阶段,政府占主导,而后逐步转变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营销方式上,一是扩大在中央和境外媒体旅游宣传,强化省内媒体旅游推介作用,本地媒体积极开展旅游节目和栏目,特别是要强化互联网宣传;二是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联谊会、推介会、区域性旅游交易会,通过资源(产品)的展示、推介活动、资源(产品)状况的实地考察,与合作伙伴加强联络和沟通,推出最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三是集思广益,加大制作开发旅游宣传品力度,形成全市特色旅游宣传品系列,包括画册、声像宣传品、旅游书籍、文艺作品、旅游卡通形象、特色旅游纪念品、有针对性的特定市场宣传资料等。四是支持各县区、相关单位和旅游企业,策划和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节庆、会展和旅游文化活动,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吸引力。
5、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旅游购物是直接拉动旅游收入最直接的重要因素,在旅游消费各要素中,购物作为最大需求弹性要素之一,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在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50%。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已是当务之急。目前,秦皇岛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刚刚起步,几乎尚属空白。各旅游景点销 售同样的旅游工艺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甚至出现了在我市景区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在国内其他旅游景区也可以买到的情况。因此,秦皇岛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开发,要集中体现秦皇岛的历史文化、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长城文化及生态文化特色,集纪念性、欣赏性、实用性、便携性、收藏性于一体,注重新颖的品味、馈赠的价值,应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以满足不同阶层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6、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一是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二是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三是积极吸引影视作品创作拍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让吹歌、民歌、地秧歌、皮影、猴打棒等特色民俗表演走入景区,不断提高景区(点)文化内涵。五是提倡各景区错时举办风格各异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设计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参与性游艺项目。
7、实施饮食文化品牌战略。由于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与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于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此,搞好饮食文化的品牌战略是旅游竞争中的无形法宝,更是促进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资源。随着游客吃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政府对饮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扶持力度(比如长城饽椤饼、四条包子、荤锅、杨肠子火腿肠、老二位麻酱烧饼及赵家馆饺子等);二是要强化餐饮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老字号”餐饮品牌及优秀知名餐饮企业的宣传力度;三是建立特色饮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举办美食文化节,与其他节日形成互动。
8、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尽快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9、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规划优化人才结构。应当强化人才兴业的观念,结合秦皇岛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既要从秦皇岛的市情出发满足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的需要,又要放眼世情和国情,用世界眼光和国家高度来规划人才发展,不仅扩充人才数量,而且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并且完善人才素质。这样,我们的人才规划才不落伍、不闭塞、不保守,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培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开发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文学艺术原创人才和表演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文化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大批旅游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创意策划人才和既懂文化又懂经济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应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会展管理、动漫游戏、资本运营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秦皇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化战略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
4、《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5、《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刚要》
核心观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市将以“旅游+文化+生态”为着眼点,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的奋斗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滨海城市跨越追赶,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结合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就如何发展秦皇岛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核心观点有: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促销推介力度、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实施饮食文化品牌战略、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人才,等等。
一、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工业企业85户(含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33户),其中正常生产企业5户,非正常生产企业65户,“三无”企业15户,厂(场)区占地总面积229.1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48,1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6,691万元,闲置资产6,988万元。负债总额165,525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98,953万元,资产负债率112%。共有在册职工13,381人,其中在岗4,247人,下岗9,134人,离退休2,081人。
2004年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8,861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完成16,055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销售收入完成46,347万元,占计划100.9%,同比增长12%;利税完成1,879万元,占计划112.7%,同比增长24%。
从调研得出的结论分析,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积累期。时间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特征是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使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孕育而生,如亚麻厂、乳品厂、食品厂和粮办工业的油厂、米厂、粉厂等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基本确立了我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框架和走势。二是起步发展期。时间在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特征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工业如塑料包装、农机制造、日用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加入了工业阵营,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总量也迅速扩张,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布局。但遗憾的是有几个机遇没有抓住,如柴油机、摩托车、无线电等项目没有留住,没有做大做强。三是上升贡献期。时间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一塑、乳品厂、亚麻厂、制油厂、大修厂等,这些企业年利税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职工都达千人左右。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产品品牌,如海伦白酒、跃进牌奶粉、松雪牌塑料编织袋等。特别是海伦糖厂下放地方管理,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但由于人员大量涌入工业企业和银行贷款的过度投放,为以后企业长远发展乃至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留下了后患。四是转型阵痛期。时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市工业企业在管理、决策、技术、营销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加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大批企业相继走入困境。除制酒总厂成功被哈啤兼并外,真正实现机制转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微乎其微。人造板厂、化工总厂、烟叶复烤厂、制药厂等新上项目,由于项目选择不当,经营机制不活,技改资金不足等等原因,有的生产几年就陷入困境,有的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工业经济逐渐下滑时期,我市在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工业产业比重持续走低,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产值15.6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产值8.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1.45亿元,第二产业仅占国民经济比重的22%。扣除建筑业产值,工业总产值为4.88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4%。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4.5:22.8:32.7,与全省平均值相对比,农业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工业经济总量处于全绥化市中下游水平。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贡献份额低。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在85户工业企业中,能够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哈啤、亚泰、热电总厂、振动时效设备厂、海轮王农机等5户企业,占总数的5.8%;由于受原料供应短缺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正常生产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问题。停产半停产等非正常生产企业高达65户,占76.4%。另有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15户,占总数的17.6%。非正常生产企业居高不下,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十年前(即1995年),全市利税超百万的大户有油厂、一塑、乳品厂、复烤厂等共18户企业,工业企业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约占财政收入1.01亿元(含农业税)的50%。而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中利税超百万的大户只有哈啤、亚泰、电业、铁发和烟草公司五户企业,实际上缴税金不到2,000万元,约占财政收入7,630万元(不含农业税)的26%。如果把农业税因素计算在内,再去掉铁发、烟草、电业三户非加工业型企业,工业经济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十年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三是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对城乡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全市具有支撑性、带动性、辐射性、能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除经营性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外,只有糖厂、哈啤、亚泰等9户生产性企业,利税超亿
元的企业一户也没有,利税超千万的只有哈啤一户企业。就连过去引以为荣的糖厂、亚麻、乳品、肉联、一塑等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哈啤、亚泰、东嘉等大企业,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都称不上地方支柱企业,还没有一户像肇东伊利、五常葵花药业、绥化卷烟等真正拉动市域经济大幅增长、利税超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和大项目。
四是企业产权改造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必须实现国有经济成份全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从调查情况看,受人员和债务包袱困扰,产权改造难以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屈指可数,国有股一股独大、名转实未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除制酒总厂被哈啤兼并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多数企业仍按国有机制运行,即使名义上改制了,实际上不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就是运行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名改实未改。一些卖不了、股不起的企业,一部分实行租赁经营,不仅没有真正触及企业产权,还造成存量资产的低效益利用,由于监管不到位甚至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管理体制不理顺,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受农业区位特征影响,在总体战略上工业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领导力量投放不足。管理体制没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政企不分,权责不明,职能混乱。历史上最多时企业主管部门曾多达八个,号称“八”大公司,而且一谈改革必改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全部被划出政府系列,纳入财政预算外管理,靠向所属企业收缴管理费开支,出现了主管部门由企业来养活的现象,难以正常行使监管职能。国资、审计和主管部门很少对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和财务审计,一些管理知识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监督失严,管理失控,以至于企业放任自流,在国有性质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内部管理混乱,资产大量流失,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也就成为必然。乳品厂曾有一车皮奶粉发货后不知下落,下水道流出的都是牛奶和黄豆,原建城乡菜农一天最多能接三麻袋黄豆。塑料厂出现过墙内偷出的产品把墙外行人砸伤的事故。到后期一些停产企业以卖设备、卖厂房、卖原材料来维持支出。企业大批停产、债台高筑,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却没有一个主管部门领导和厂长、经理为此承担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
六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与基地利益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长期拖欠甜菜款、亚麻款等原料收购资金,基地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造成龙头与基地间的链条断裂。2004年亚麻面积计划是6万亩,实际种植不到2万亩,收购原茎不到6,000吨,而甜菜面积更是少得可怜,04-05糖期根本无原料可供加工。盛中乳品厂每天仅能收购牛奶10吨左右,博润淀粉实际只收购马铃薯2,000吨,占计划的2.5%,远远达不到生产要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原料短缺问题,亏损严重。
七是技术装备水平低,创新能力较差。工业企业布点分散,资金和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尚未拓展,精(深)加工产品少,粗(初)加工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以技术改造名义争取到的银行贷款多,实际用于技改的资金少,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弱,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企业家、实业家廖廖无己,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陈旧、落后;企业人才、技术、资金严重缺乏,融资困难,无法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三、2005年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对策
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在工业,而我市的工业经济要跟上脚步,赶超先进,在短期内必须要有一个加速提升的过程。要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应该做到四句话:战略部署要升位、发展方向要明确、对策措施要着实、招商理念要更新。
(一)、导向:战略部署要升位,必须以用人导向来体现工作导向,实现工作重心由农业向工业转换。
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实现了工业化才有可能实现城镇化、产业化、现代化。如果说抓农业是抓温饱、抓稳定,那么抓工业就是抓财源、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意识形态和工作抓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从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转变,确立以工业为主攻方向的工作导向。
1、工作导向要升级。一是在总体工作摆布上,要由农业向工业转变。农业的问题单纯地靠农业自身解决不了,要在抓农业工作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变过去那种从种到收事无巨细的做法,跳出农业抓农业,着眼于工业抓农业,围绕工业抓农业,用工业的思维抓农业,以工业经济的发展来牵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此来破解农产品销售、加工转化增值、吸纳农民工就业等增收难题。二是在领导力量投放上,要由“三主”抓工业向全员抓工业转变。要改变只有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主抓部门来抓工业的状况,市级领导不论什么分工,不论分管哪条战线,都得跑项目,为工业发展服务。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还是人大、政协,都要把工业经济做为首要任务,纳入重要日程。无论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各乡镇,都必须把发展工业经济做为中心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业经济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工业和项目建设工作,解决主导产业发展、企业产权改造、招商引联、关停并转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协调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三是在领导分工上,要由一个项目多头抓向“三位一体”分工制转变。要整合项目管理行政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项目多头抓、重复抓、交叉抓的职责不清状况,一个市级领导就抓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不走神、不分心,抓全程、负总责,直到抓出成效为止,形成战线、产业、项目三位一体分工制。年终进行实绩考核时,把项目落地率、企业达产率、财政贡献率做为重要内容。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考核为主,以分管工作为次,考核产业、项目在先,考核分管工作在后。四是在工作方法上,要由处理日常琐事向抓大事、抓产业、抓项目转变。各级领导要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从听汇报、看文件、开会议中解脱出来。不能事无巨细,要还权于部门、问责于部门,部门工作要放心地由部门去管、去抓,决不能让主要领导抓主管领导的工作,不能让主管领导抓部门工作,更不能让部门工作推着领导走。要改革会风、文风,提倡讲短话、开短会、发短文,完善事务接待制度,减轻领导陪客、陪餐等迎来送往压力,腾出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业和项目工作上。主要领导和主抓领导一年要抽出一半时间来抓招商、跑项目,其它战线领导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招商和项目上。
2、用人导向要升位。千秋基业,贵在用人。工业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用人上。首先,要形成重用工业型、项目型干部的用人导向。实践证明,用人是调动积极因素的最有效办法,必须对懂工业、善于跑项目、能上项目的干部重奖重用,甚至破格使用,以用人导向来引导工作导向,使乡局级领导干部都能心往项目想,劲往工业上使,形成合力。其次,在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要加重工业和项目建设的考核份额。第三,要积极为企业家成长创造条件,善于发现、重用和培养企业家、实业家,对那些有才能、有贡献的企业经营者,要知人善任,为他们成长搭舞台、腾位置,引导和鼓励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企业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去,达到重用一名企业家、振兴一户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效果。要保护、爱护企业家,提高政治待遇和薪酬标准,通过晋职级、年薪制、配股份等办法,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搞好任期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那些重大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从事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厂长、经理,要从严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3、舆论导向要升温。既要承认差距,正确认识海伦工业经济在全区的位次,又要有不服输、不气馁、不抱赖的信念,更要有加快发展的意识和赶超的劲头。要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和媒体营造舆论,把抓工业、上项目的氛围叫响、炒热。要搞好正面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正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跳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我们农业市县无关的误区,充分认清城镇社保并轨、农村“一免两补”、金融改革核销不良资产等政策,是使我市工业经济度过阵痛期、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难得契机,坚定渡难关、赶先进、快发展的信心。要提高大项目投产达效率,用项目落地的实际成果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要浓化全民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实业、全民办工业的热情,把广大干部群众竞相创业、争相发财的欲望挑动起来。要降低门槛,放宽出口,采取干部带薪保职下岗创业、鼓励公务员到本地企业挂职或到外地企业打工、干部与私营企业一帮一结对子、金融部门提供创业贷款等办法,创造条件、开阔视野,激活全民创业、发展个私经济的主体,使有胆识、有头脑的能人、精英向工业、企业、商业等经济领域流动。
二、定位:发展方向要明确,必须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来构筑经济新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由门类齐全向主业牵动转型。
从我市的工业经济特点来看,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食品、医药、轻工、机械、电子、塑料、建材、化工等样样俱全,但真正能够拉动市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并末确立起来,具有海伦特色的工业经济主体框架也没有形成。工业经济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培育
一、两项过得硬、叫得响的优势主导产业,如亳州的药材、寿光的蔬菜、虎门的服装、内蒙伊利乳业等,具备较强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从而产生一企兴一县、一县傍一业的效应。
经调研组广泛征询意见和研究论证,今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大力实施“一主两翼三型五业”工业发展战略,精心培育区域经济亮点。
“一主”即大豆主导产业;“两翼”即农机和制药两个侧翼产业;“三型”即龙头带动型、食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三型”经济;“五业”即糖、麻、乳、薯、畜禽加工五个上联龙头、下联基地的“中轴产业”。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发展大豆主导产业,我市有种植基础、有加工潜力、有流通优势,在全省、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仅2004年就种植大豆200多万亩,总产30多万吨。新上投资400万元的大豆加工企业10户,全市总日处理能力达到3,500吨。大豆精选和购销企业增加到280余家,总投资1.1亿元的大豆批发市场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大豆营销流通能力。从全绥化市来看,各市县的发展定位基本都已明晰。我市将大豆定位于重点发展主导产业,与肇东医药、安达乳业、兰西亚麻纺织、青冈玉米加工、庆安“三都两业”等不存在产业趋同问题,发展空间较大。
发展壮大大豆主导产业,必须从种植、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入手。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实施好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项目,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组建股份公司实现规模经营,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二是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主导产业。要力促九三油脂60万吨大豆综合加工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要重点扶持东源油厂等大型加工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延长产业链条。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小油榨、小油坊等新上榨油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三是搞活商贸流通培育主导产业。立足买海伦、买全省,卖全国、卖全球,完善大豆批发市场海北、东风两个现货部建设,搞好大豆期货贸易,搭建大豆流通平台。组建大豆营销协会或集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现代营销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松北王公司要探索增资扩股、品牌招商途径,提高融资能力,扩大收购、加工和销售总量。
&nb
良资产,缩减不良资产比例。中行、建行上市前,都核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后,工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也进一步放宽,这为我市工业企业核销大量的银行债务提供了契机。截止到11月末,市工商银行不良贷款占用28,251万元,涉及企业85户,其中国有企业73户,这部分企业大部分处于关停和半停产状态。目前,工商银行正在进行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工作,国有企业申报核销47户,核销额度10,227万元。对这项银、政、企三方受益的好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纳入重要日程,要象抓并轨一样,加大领导督办力度,建议成立相应组织、设专人抓这项工作。协调法院、工商和企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银行处置不良贷款。企业要有长远发展观念,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与金融部门保持沟通联系,积极组织申报。对有资产、有抵押财产的企业,政府应支持银行优先受偿,为不良贷款及时核销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工商银行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对接近符合核销条件的企业,灵活、变通运用相关政策,使其达到要求,为企业减负卸债扫清障碍。
2、活机制,加大产权改造力度。从表面看,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因素是制约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因,其实质原因是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匹配造成的。抓了多年企业改革,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行政干预企业经营、主管部门领导兼任企业厂长、经理,破坏了行政的监管权和企业的自主权。现在看,社保并轨试点和银行核销不良贷款工作深入推进,随着企业人员和银行两大负担的消除减轻,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利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按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市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方向就是国有经济成分全部退出,变官办为民办,变国有为民营,变姓“公”为姓“私”。从我市工业企业现状看,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复杂,遗留问题多,必须分类推进、因企制宜,一企一议,一厂一策,逐企业地研究,选择最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改革对策。对有存量资产的企业,在人员包袱卸掉和银行债务缩减后,要主推并购、出卖的改制形式,搞好资产评估,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尽可能让企业有实力的企业和法人买断经营权。对布局分散、资产较小的企业,可实行捆绑打包整体出售,吸引大商家、大财团注意力。对正常生产企业或有发展前景的停产企业,要面向外埠企业和社会自然人进行股份合作,企业资产折算股份,实行股份制经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对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职工并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律关停消号,债权债务和遗留问题由经济局留守处负责处理。调研组建议:慎重选择租赁经营方式,防止投机商和无实力的企业占有大量存量资产,为引入战略投资伙伴让路。即使出租也要严格把关,履行好相关程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租赁合同必须一年一签,为企业出卖转制创造条件。同时加强企业监管,防止租赁企业资产流失。
3、借外力,引入战略投资伙伴。现实地看,我市的龙头企业靠自身力量短时期内难以发展壮大,必须走外向化之路,借助外力一揽子解决企业机制、资金、管理、人才等问题。一方面利用现有的工业存量资产挂大联强,对糖厂、亚麻厂、乳品厂等龙头企业要依托现有存量和基地优势,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实行整体出售和买断兼并,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用开放促改革,用招商促改制,把目光投向具有战略投资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借外力来推动产业改造和机制转换,以解决产权不明晰、技术、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难题。据统计,全市工商企业、粮食企业和民营企业存量资产总量高达几十亿元,仅85户工业企业中,就拥有固定资产12.67万元,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就闲置厂(场)地近150万平方米,闲置资产6,988万元,在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资产对我们而言,是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用不上的“死”资产,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一笔用得着、投资少、见效快的“活”资产。我们要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把这些存量资产、闲置资产看作是对外招商引资、振兴工业经济的巨大财富,加以保值增值,巧妙开发利用,下好借助外力启动存量、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这盘棋。另一方面借助资源、人缘优势引入大企业在我市建立分厂、第一车间。对已经实行租赁经营的糖厂、乳品厂、亚麻厂、化工总厂等企业,在租赁过渡期后实行整体出售,完成先租后买。出售有难度的,在减员卸债的前提下,可终止租赁全同,向有真正实力的大企业整体划转。据调查,三联公司买断糖厂已经运作,先期支付了165万元用于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支出。香港东嘉公司也已决定在租期内买断亚麻厂。在国内乳业集团大举扩张的形势下,如果我市的奶源基地持续发展,市乳品厂被完达山、伊利等大公司兼并也成为了可能。要与盛中乳品厂协商,研究主动与国内知名乳业集团合作事宜。和丰糖业公司3万吨马铃薯营养粉丝项目已经投产,05年计划收购原料8万吨,要在基地建设上加大力度,保证达产达效。哈公准经贸有限公司已出资600万元整体了买断肉联厂,05年应着手研究基地建设问题,出台生猪产业发展政策,金融部门拿出专项贷款投入到养殖业,重点培育和扶持大型饲养场和专业村、专业户。
【关于我市花卉种植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我市物流市场发展的调查报告06-12
关于我市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说明11-02
关于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调研报告05-30
关于我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11-30
对我市化工行业的调查07-05
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09-19
关于我国托盘应用现状与发展的建议10-21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10-23
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思考06-07
关于西瓜种植的调查报告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