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通用7篇)
会计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包括《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面的用于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规律规范,当前施行的有《总会计师生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我国对会计从业人员相关资格条件要求财正部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格条件进行统一规定,从事具体会计工作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聘任会计职务应当通过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考评,担任总会计师应当在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等。简述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主要有:
1、依法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的监督。什么是政府监督,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府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监督检查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其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
2、对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
3、对单位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
4、对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
5、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什么是代理记账,其业务范围有哪些?
代理记账即依法应当设置会计账簿但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代理记账机构为其办理会计业务。其业务范围有:1根据委找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3、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4、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基本条件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2、会计从业资格报名条件:申请参加考试的人员,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会计从业资格部分考试科目免试条件:申请人符合基本报名条件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两年内(含两年),可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4、考试全部科目合格的申请人,可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哪些情形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交接范围)
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应与接管人员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2、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因病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者单位领导人必须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交接手续;在其恢复工作后,应当与接颠倒是非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办交接手续,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会计人员未与接管人员办清工作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离职。
支付结算的特征
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进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即法律规定必须依照一不定的形式进行的行为。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支付结算衽统计表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支付结算办法》第五条规定: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简述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
答: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票据、信用卡和结算凭证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清算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资金从一方在当事人向一方当事人的转移。办理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包括: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标据和结算凭证;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不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票据填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票据和结算凭证是银行、单位和个人凭记记载财务的合法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填写时要任命下列基本要求:
1、收款人名称一般记载对方全称,也可填写规范化简称。但要求排他性,同一性。
2、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且要求规范填写。
3、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使用繁体字,也应受理。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且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辨不清。
4、票据的特征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其特征:
1、票据以支付一定金额为目的;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有价证券;票据所表示的权利与票据不可分离;票据所记载的金额由出票人自行支付或委托他人支付;票据的持票人只要向付款人提示付款,付款人即无条件向持票人或收款人支付票据金额;票据是一种可转让证券,但必须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予以流通转让。
什么是票据追索权,其当事人有哪些?票据追索权是指票据当事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其他法定原因存在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费用的权利。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据收款人和最后被告背书人外,还可以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什么是支票?支票的种类有哪些?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票据法》按照支付票款方式将支票分为:支票上印有“现金”字样的为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支票上印有“转账”字样的为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支票上未印有“现金”或“转账”字样的为普通支票,既可以用于取现也可用于转账。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什么是商业汇票?其使用范围有哪些?商业汇票是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其适用范围窄:根据购销合同进行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商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不得签发无对价的汇票用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
4、说明银行账户的种类和用途。
答: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四类。基本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是存款人的主要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是指办理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以及存款人的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一般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一般存款账户是指主要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的资金收付。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临时存款账户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临时存款账户支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的验资期间只收不付。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专用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5、简述税收的作用。答:税收的作用有: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6、简述纳税申报的概念和方式。答: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申报期限内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的一种法定手续。纳税申报具体方式包括:
1、直接申报,即纳税人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邮寄申报,即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使用统一规定的纳税申报特快专递信封,通过邮政部门办理交寄手续,并向邮政部门索取收据作为申报凭证的方式;
3、数据电文申报,即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目前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传或传真等。
1、简述国家预算的作用。答:国家预算的作用有:
1、财力保障作用。国家预算既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条件,又是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有效保障。
2、调节制约作用,国家预算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3、反映监督作用。国家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预算收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
2、简述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
《政府采购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晷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其监督检查有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集中采购机构的有关情况。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如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监督。集中采购机构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和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采购人的内部监督表现在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果应当公开;采购人选择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应当符合法定要求。任保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机关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8、简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答: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以下银行账户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亿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该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
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它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的日常收支清算。
5、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特殊专户。它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支出活动,并用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1、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的途径有哪些?将会计法执法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2、如何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均规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而且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情况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为主进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的形式有自检、互检、明检、暗检等。建立持证人员诚信档案:将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职业生产自救的情况,以及受到的奖惩情况记录在案,形成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不仅作为财政部门监管会计人员的依据,也可以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从而督促、约束、激励会计人员严格自律,认真执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聘用中如何实现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一)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我国目前主要通过《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规范。
我国目前主要通过《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规范。其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了违法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或者虽构成犯罪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其特点是:一般是针对范围较小, 损失较少、影响较轻、违法程度轻微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政府部门或主管机关给予市场禁入 (一定期间的禁入和永久禁入) 暂停业务资格、罚款 (对单位的罚款和个人的罚款) 、没收非法所得、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更正等形式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其中尤以罚款和警告最为常用。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实施了刑法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旨在惩罚严重违法者, 其特点是:只针对犯罪行为, 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给予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处罚。民事责任即民事法律责任, 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 不履行其他义务或者侵害民事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其主要特点是:以民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 主要体现为财产责任, 旨在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益, 具有制裁和补救的双重性质。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是指会计信息失真民事主体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违反有关会计法律制度规定的义务,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就目前的立法现状来看,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 重行政责任, 轻民事责任的现象尤为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 沿袭了我国传统的“重刑轻民”的法律思想。其规定大多停留在行政责任的层次上, 对于刑事责任, 一般采取严格刑民分离的的立法方式, 只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对信息提供者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害的, 并未作出明确的民事赔偿规定。如作为会计法律制度根本法的《会计法》, 其规定的责任种类只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而缺乏对相关责任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虽然《注册会计师法》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责任主体, 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责任, 但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也未作出规定。2005年颁布的《公司法》和《证券法》确立了投资者损害赔偿制度, 填补长久以来立法上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其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 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 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 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 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 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发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过错的, 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是目前证券法规定得比较完整的关于民事责任的条款, 标志着我国在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赔偿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司法现状
1998年上海股民就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因编造虚假利润, 隐瞒重大事项、欺骗投资者导致其投资损失, 依1999年生效的《证券法》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诉讼红光公司管理层;2000年一些股东也对亿安科技启动民事赔偿诉讼。由于当时还没有相应的立法及司法解释, 法院以“起诉人的损失与被起诉人的违规行为无必然因果关系, 及该纠纷不属人民法院受理范围”为由将这些诉讼案一一驳回、不予受理。2001年, 随着中国证监会对亿安科技操纵股价案作出了行政处罚, 部分亿安科技投资者、银广夏投资者分别在北京一中院、广州中院和无锡祟安区法院起诉亿安科技、银广夏,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发布《关于涉及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暂不予受理的通知》, 称因法院尚不具备受理及审理的条件, 要求各地法院暂不受理涉及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三类民事赔偿案件, 于是各地法院不再受理新案、对已受理的则决定中止审理。2002年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受理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受到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损害的投资者纷纷向人民法院起诉。如红光实业、大庆联谊、渤海集团、嘉宝实业、ST九州等10家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被起诉, 被起诉的1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各地9家中级法院所受理。到年中, 有些案件也开始庭审, 但由于《通知》的内容比较简略, 而且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损害计算方法、诉讼方式 (单独诉讼、共同诉讼、还是集团诉讼) 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疑问。因此, 到2003年1月底之前, 多件案子均未作出裁判, 只有部分案件由当事人达成和解或经法院调解而结案。《通知》仅解决了立案难的问题, 审判难的问题则催生着更为详尽的司法解释的出台。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使法院审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案件有了初步的规范体系, 同时这也是涉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案件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规定》中作出了涉及诉讼方式的程序性规定, 解决了一系列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中急需解决的实体性法律问题。不仅为已受理案件的审理、和解或判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且也为其他案件的全面受理和审理创造了条件。2004年开始, 由于法律制度没有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完善;违法违规案件数量不降反升;久拖不决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大量增加;起诉的投资者获得赔偿的款项减少;新闻媒体也减少了对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关注度。且许多案件法院设置种种障碍不愿受理, 即使在受理时, 对共同诉讼的人数和诉讼费的收取作出种种限制 (文杰, 2005) , 种种原因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使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活动陷入了停滞期。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忽视了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
我国在规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指导思想上, 偏重于社会本位, 重视公权权力的运用, 着眼点放在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对市场的破坏及国家监督秩序上, 而忽略了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对一般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此在我国在司法实践中, 往往以公权处罚代替私权救济, 注重制裁和打击遏制, 而忽视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
(二) 立法上缺乏有效的民事诉讼救济手段
一些法律条文即使在实体上规定了可以请求民事责任赔偿, 但由于缺乏程序法的支持, 使得这些规定往往流于形式。如2002年1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法院受理和审理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市场上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但该项《通知》并不会根本上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风险问题, 因为其给出了前置条件:只对已被证券监管部门做出生效处罚决定的案件进行;只受理在信息披露中进行虚假陈述的民事索赔案件;不接受集团诉讼;只有直辖市、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中级人民法院可以受理此类案件。其中, 第一条前置条件限制了被诉讼的对象, 使得尚未被中国证监会正式处罚的公司, 成为不可诉讼的对象, 这一规定还延缓了起诉的时效性, 从而增加了后续法律诉讼的成本;第二条前置条件将受理对象限定为虚假陈述, 使得一些故意隐瞒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不作为诉讼对象;第三条前置条件不接受集团诉讼, 使得虚假信息提供者的赔偿责任大为降低, 根本上降低了法律风险的威慑作用。由于在司法实践中, 绝大多数会计信息失真案件不具备以上条件, 因而使信息使用者的损失不能得到广泛切实的保障。
(三) 司法中举证艰难
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征, 对于一般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讲, 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已经失真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 认定所受的损失与虚假会计信息存在因果关系, 是会计信息提供者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基础。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方面的因果关系和损失方面的因果关系。前者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因被告的虚假陈述而为, 后者则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因该决策而遭受了经济损失。一般而言, 经济损失通常可为一定金钱计量, 易于证明;而决策是否因虚假会计信息而为, 纯粹是当事人的心理活动, 难以直接证明。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人, 特别是广大的潜在投资者, 很难证明其损失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四) 处罚力度不足以起到威慑作用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 就目前的立法现状来看,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 重行政责任, 轻民事责任的现象尤为突出, 其规定大多停留在行政责任的层次上, 其中尤以警告和罚款最为常用, 且处罚对象多为单位, 对个人的罚款额度较小, 最高只有30万元 (主要针对董事长和总经理) , 这与违法者获得的造假收益极不相当。对于刑事责任, 虽然刑法和证券法都有针对性的规定, 但真正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受到刑事处罚的案件并不多, 即使个别影响极大的信息造假案的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刑事追究, 但处罚较轻。民事责任虽然在刑法、证券法、公司法中都有所规定, 但具体的诉讼程序尚不健全, 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对信息造假者来说也缺少威慑力。
三、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分析
(一) 违法行为
所谓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违反法定义务或实施了法律禁止的作为或不作为, 具体包括行为和违反性两个基本要素。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其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 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 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 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 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 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发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有过错的, 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 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事实的存在
侵权行为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构成要件。就会计信息失真的民事责任来讲, 会计信息失真并不一定都会使信息使用者产生损失, 而在特定情况下, 有些信息使用者还会因此而得到好处。只有因信息失真对信息使用者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不利影响时, 信息供给者才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所以损害事实的存在是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其受到损害时可以请求赔偿的范围。虽然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损害一般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但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 在现阶段一般仅指财产损害, 不包括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 因为会计信息失真所侵犯的是信息使用者的财产权, 而非人身权。同时, 由于非法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损害事实应为侵害信息使用者合法利益的结果, 且损失的数目应当是确定的, 而不是臆测的结果, 即在数量上应达到一定程度, 具有可补救性, 但被告也不能因原告不能准确计算损害结果而否定损害事实, 因为损害行为是对权利和利益的侵害, 如不能准确计算, 则可依据社会一般观念或公平意识加以衡量。
(三) 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 会计信息失真因果关系的特征。因果关系是民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内容, 是确定侵权责任归属的客观基础, 会计信息失真因果关系是指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与投资者损害后果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其同民法因果关系相比有其特殊性, 具体体现在:一是表现形式具有复杂性, 属于多因一果的复合因果关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影响投资者进行买卖、贷款、投资、收购等交易活动的决策因素是多元的, 除了虚假信息之外, 还有利害关系人的经营发展策略、市场的波动、个人的风险偏好、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虚假陈述行为、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相关性很强, 一旦这些因素中的任何因素发生变化, 容易引起连锁反映, 所以表现出来的投资损失与会计信息失真之间属于多因一果的复合因果关系。二是取证困难。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 虚假信息提供者相对于一般公众投资者来讲往往具有信息上的优势, 且舞弊行为都较为隐蔽, 若没有专门机构的调查, 公众投资者甚至不易发觉其损失是由人为原因所致。即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被揭露出来, 一般都离损害发生相当长的时间, 有些证据已经不存在了或即使存在也很难取证。三是虚假信息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损害发生。虚假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借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于虚假信息的信赖这一中间环节而形成的, 没有信赖关系, 就不可能产生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2) 会计信息失真因果关系的类型。基于以上特征, 会计信息失真民事侵权行为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历来都是难题。根据会计信息失真因果关系的特征, 会计信息失真因果关系包括交易因果关系和损失因果关系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易因果关系。交易因果关系是指信息使用者信赖信息提供者公开的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了实际的投资行为, 这一因果关系的证明是会计信息失真因果关系成立的关键所在, 因为如果没有信赖关系的存在, 即使投资者实际发生了损失, 虚假会计信息与投资者损失之间也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而信赖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 在证明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情形, 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 可从以下方面综合确定:其一, 信赖是否存在。信赖是否存在环节要重点证明的是, 在相关的交易决策作出之前, 信息使用者是否得到了不实报告或知悉了不实报告的内容。其中, 对于直接与信息供给单位进行交易的情形, 应当提交在相关交易的决策作出之前得到了不实报告的证据;对于使用信息供给单位的股票、债券、股票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情形, 应当提供其交易决策作出之前至少是知悉了不实报告的内容的相关证据。其二, 信赖是否合理。在信赖是否合理的确定方面, 主要涉及不实报告的时效性问题。财务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 其资产的构成、数量和金额随时发生变动, 以公司净资产为代表的所有者权益实际上也处于变动状态。在一个特定时点编制的财务报告, 只是反应了在该特定时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资本构成。因此, 在确定信赖是否合理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时点和交易发生的时点。以这两个时点的时间距离作为衡量信赖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 时间距离越长, 其合理信赖程度越弱。一般来讲, 如果时间距离超过了一个会计年度的时间, 可以认为对虚假会计信息信赖是不合理的。按照这一原则, 原则上只有对离交易时点最近的会计信息的信赖才是合理的。其三, 虚假会计信息对原告的交易决策是否存在实质性影响。在会计信息失真侵权责任这一特别侵权法域, 作为虚假信息直接影响的结果, 只是利害关系人的决策, 而不是利害关系人的损失, 利害关系人的损失实际上是由利害关系人的决策的直接导致的。对这种情况下的因果关系检验, 可以使用“重要因素法则”, 以补充“若无法则”的不足。“重要因素法则”是指当某一行为是某一结果发生的重要因素或实质性因素时, 该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认定某一行为是否为重要因素或者实质性因素时, 不仅应当着眼于事实本身的逻辑关系, 更应立足于法律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 如果不将某一行为视为造成某种结果的重要因素或实质性因素时, 就有悖公平正义。第二个方面是损失因果关系。损失因果关系是指信息使用者的损失正是由于虚假会计信息所导致, 这是在交易因果关系得以证明的前提下产生的。它要求信息使用者证明如果没有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自己的损失就不会发生。实际上在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诉讼中, 让投资者去证明信息失真行为与其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十分困难的。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美国及世界各国法律都逐渐放弃了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而改为采用因果关系推定说, 赋予善意使用会计信息导致损失的投资者以起诉权, 以加强对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了克服公众投资者举证困难的问题,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侵权损害赔偿中的因果关系推定问题, 最高法院法释 (2003) 2号解释借鉴发达国家的“欺诈市场” (Fraud on the market theory) 理论和“信赖推定”原则, 明确采取“推定因果关系”规则。虽然“推定因果关系”加重了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举证责任, 但并不排斥他们有提出反证的权利。如果会计信息提供者确属无辜, 则完全可以提出证据证明利害关系人所遭受的损失是由其他独立因素所造成, 从而排除“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不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因此, 在确定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时, 除非他们能证明原告利害关系人的损失是由于其它独立因素所引起, 否则就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四) 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主要包括:一是影响损害赔偿数额的因素。确定赔偿数额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财产损失的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的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理损失得到有效补偿, 同时达到对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进行惩罚的目的, 从而预防和遏制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直接损失是指由于信息失真直接导致信息使用者现有财产的减少, 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丧失。对直接损失的赔偿一般坚持全部赔偿原则, 即将被侵害的财产计算出实际减少的价值, 按照实际减少的价值赔偿。对间接损失的赔偿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理论上不管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 在计算赔偿数额时, 需考虑以下因素:首先, 由投资行业风险或项目的系统风险造成的损失, 应当予以扣除, 因为大多数投资行业本身所存在的行业风险或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系统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由此所导致的投资者的损失与虚假会计信息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确定系统风险所致的损失时, 不能采用单一标准, 而应将证券市场的综合指数、流通股总市值、股票所在行业板块指数及市值数据的变动情况作为综合衡量系统风险的判断依据。其次, 对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产损失额的机会成本也应加以适当考虑。因为投资者的资源是有限的, 投资者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该项投资, 放弃了其它投资机会, 而由于受虚假会计信息的误导, 本项投资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反而还遭受了损失, 因此该损失额的机会成本也应加以适当考虑。一般情况下, 机会成本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来确定。二是损害赔偿数额的具体计算方法。许多国家的证券法都采取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计算, 但在具体民事诉讼中, 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差别比较大,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 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而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也缺乏审理类似案例的经验, 业内人士在对国外相关法规及司法实践进行深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方法供参考: (1) 价差法。在此方法下, 以高买低卖的差价作为定损原则, 被告应对原告的直接损失和法定间接损失承担责任。赔偿总额可能大于被告的违法所得, 但不会超过原告的实际损失总额。其损害赔偿额由买卖价差损失、佣金损失、税金损失、利息损失四部分构成。买卖价差损失指投资者进行股票买卖的差额损失, 以及所持有的未卖出股票所对应的买入总金额与基准日股票实际价值的差额损失的总和。佣金损失、税金损失则与买卖总额相关。利息损失是指投资者财产中空余资金通过加权平均所形成的持股成本乘以相应时间内的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所计算出来的。损失总额为:买卖价差损失+佣金损失+税金损失+利息损失-红利。由于该方法直观简便, 易于接受, 目前绝大部分代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的律师为投资者起草和提呈的诉状中都采取这种方法计算。 (2) 系统风险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市场、大盘、宏观经济等所形成的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的计算采用股指涨跌波动率, 并认为虚假陈述是导致非系统风险的唯一因素, 投资者的损害赔偿额是实际损失减去系统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该方法的系统风险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且假设虚假陈述是导致非系统风险的唯一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 可将其与价差法结合起来, 在计算买卖价差损失时适当考虑系统风险所导致的损失。 (3) 折扣法。由于投资者整体投资股票有赢也有亏, 并且投资者存在投机性, 所以对投资者的损失进行打折后适度补偿,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投资者有类似《合同法》规定的减损责任。也有从惩罚性的角度出发, 主张对投资者的损失采取超额补偿的原则, 即按直接损失额增加一定百分比或倍数后赔偿, 其理论前提是侵权者应承担类似《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由于在司法实践中, 投资者的投机因素难以进行衡量, 且作为投资者法律上也没有必然的减损义务, 目前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依据不足, 同时缺少相应的司法习惯, 加几倍或几折才合理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 所以此种方法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三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计算方法。在这四种方法中, 我国在确认虚假陈述损害赔偿的范围时采用了价差法, 该方法符合公平、效率的资源配置标准和公正司法的准则, 在原告的权利诉求和被告的减责抗辩方面取得了必要的平衡。因此该方法在2003年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得到了实际采用。该《规定》是我国目前针对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描述最为详尽、且具有很强指导作用的法律规范。其中将虚假陈述行为人在证券发行市场导致投资人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限定为:返还和赔偿投资人所缴股款和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将证券交易市场导致投资人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限定为:投资人因虚假陈述实际发生的损失, 包括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税费以及该两项资金自买入到卖出证券日或基准日, 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损失。其中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 投资人在基准日及以前卖出证券的, 投资差额损失以证券平均买入价格与平均实际卖出价格的差额乘以投资者实际所持证券数量计算;投资者在基准日之后卖出证券或继续持有的, 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 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 乘以投资者实际所持证券数量计算。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立法司法现状,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立法中民事责任难以追究的原因, 提出面临会计信息失真日益严重的实际, 通过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 加大对造假者的打击力度的重要性, 并从会计信息失真侵权行为的构成包括行为的违法性, 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归责、实施机制等核心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试图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制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信赖,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文杰:《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龚保华:《浅析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3]刘新仕:《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杨峰:《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刘新仕:《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6]龚保华:《浅析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7]杨峰:《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吕彦:《美国侵权行为法判断因果关系的规则与实践》, 《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
【关键词】法律;会计;法务会计;法律制度
一、法务会计的概念
法务会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处理经济业务纠纷时,出现了许多令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难以判断的会计事实,单凭其所掌握的法律专业知识已难以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求助专业的会计技术人员,法务会计正是适应这一需求而出现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会计工作,也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工作,因其主要涉及会计和法律的特殊领域,因而被称之为“法务会计”。从实务角度看,法务会计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凭据,处理涉及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或者以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知识审查、监察、判定、裁定、审计受理案件、受托业务。从学科角度看,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和法学于一体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二、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法务会计发展的必然性。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金融创新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法制观念的强化要求加强会计领域和法律领域的沟通。在经济纠纷中,需要法律知识和会计知识的完美结合,来满足社会对法务会计的需求。(2)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现状。一是法务会计理论尚不完善。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相比,法务会计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理论的偏差,使得法务会计学者们的研究方向有很大不同,现有的理论研究也尚未达成一致意见,造成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法务会计实践的需求。二是法务会计人才缺乏,据报道,在美国前100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有近60%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了法务会计服务。法务会计已跻身国外最热门的行业之列,在美国的人才需求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然而我国法务会计制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法务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三、法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建
法务会计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是规范法务会计行为的前提。目前我国关于法务会计的法律规范仅限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且这些司法解释只侧重规范司法机关的司法会计活动,对来自其他司法机关或被指派、聘请的法务会计人员则无约束力。因此应当对法务会计的法律制度作出新的构建,解决法务会计在法律制度方面的空白。(1)明确法务会计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法务会计服务直接表现为调查、仲裁和诉讼等与法律密切相关的活动,其活动结果直接影响到案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甚至对司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影响,因此不应由政府、司法机关的公务人员或某个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来担任,而应该由具有较高独立性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聘任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人才或会计人才。为了便于法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当赋予法务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调查取证权、质证权。同时,从法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出发,应当保证法务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与独立性,法务会计人员应当与当事人双方或待证事实无任何利害关系,并根据自己对待证客体的专业判断出具检验结论。(2)明确法务会计中相关的业务内容与服务范围。法务会计实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但目前主要还是体现在司法会计服务方面,检察院在对各种经济案件进行调查时,聘请国家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或具备一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收集有关的证据,以便为起诉提供帮助。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法务会计将会有越来越大的业务发展空间,我国应当扩大法务会计的业务内容与服务范围:支持政府或司法机关的法律诉讼;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为个人提供法律服务。(3)建立法务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法务会计的法律责任制度,是指法务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提出了错误的意见或有其他违法行为而应依法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务会计工作的业务内容和服务范围表明这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其结论的正确与否对当事人的经济事务影响极大。因此,明确法务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对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工作纪律,保证鉴定结论的正确、公正和合法,具有重要意义。(4)建立法务会计执业准则。法务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有一套公认的执业准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行业标准和鉴定技术标准等。
参 考 文 献
[1]盖地,张敬峰.法务会计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3(5)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1、乙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李某接任后其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故安排其女儿任出纳。因财务人员较少,乙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一天,反贪局到乙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账册借给反贪局。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会人员将保存满10年的会计凭证销毁。
问:
(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
(2)出纳能否兼管会计档案?
(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
(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
2、某国有企业发生如下情况:
2005年2月,会计科长王某退休,在与新任会计科长张某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时,因厂长在外地出差,人事科长负责监交工作。
2005年8月,产品转型急需外购一批原材料,供货方提出先预付材料款30万元。因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会计科长张某指令会计人员给供货方开出一张30万元空头转账支票。
2006年2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时,主管会计工作的副厂长、总会计师和会计科长张某在财务报告上加盖名章,厂长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要求:
(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哪些单位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转账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赔偿金额是多少?
(3)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签章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3、2005年10月10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在办理报销工作中,收到二张乙公司开具的销货发票均有更改现象:其中一张发票更改了用途,另一张发票更改了金额。两张发票均盖有乙公司的单位印章。张某全部予以报销。
要求: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均予以报销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2005年4月,A公司发生如下事项:
(1)会计王某休病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2)处理生产家具剩余的边角料,取得收入(含增值税)1170元。公司授意出纳李某将该项笔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让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A公司对处理边角余料的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如不符合,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A公司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5、2004年10月10日,甲公司收到一张应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负担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以该原始凭证及应承担的费用进行账务处理,并保存该原始凭证;同时应乙公司要求将该原始凭证复制件提供给乙公司用于账务处理。年终,甲公司拟销毁一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其中有一张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李某认为只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就可以销毁。
要求:根据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复制件提供给乙公司用于账务处理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会计人员李某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6、天力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会计李某负责会计档案保管工作,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离岗前与接替者王某在财务科长的监交下办妥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李某在负责会计档案工作后,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科将已结账的到期会计档案编造清册,报请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由李某自行销毁。
,财政部门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原会计李某所记的账目中有会计作假行为,而接替者王某在在会计工作交接时并未发现这一问题。财政部门在调查时,原会计李某说:“已经办理会计交接手续,现任会计王某和财务科长均在移交清册上签了字,自已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销毁会计档案是否符合规定?
(2)公司负责人是否对会计作假行为承担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3)原会计李某的说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7、1.振光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002发生了以下事项:
(1)1月21日,公司接到市财政局通知,市财政局将要来公司检查会计工做情况。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某认为,公司做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应受《会计法》的约束,财政部门无权来检查。
(2)3月5日,公司会计科一名档案管理人员生病临时交接工做,胡某委托单位出纳员李某临时保管会计档案。
(3)4月15日,公司从外地购买了一批原材料,收到发票后,与实际支付款项进行核对时发现发票金额错误,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进行了更改,并加盖了自己的印章,做为报销凭证。
(4)5月2日,公司会计科科长退休。公司决定任命自参加工做以来一直从事文秘工做的办公室副主任王某为会计科科长。
(5)6月30日,公司有一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按规定需要进行销毁。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编制了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档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了字,并于当天销毁。
(6)12月1日,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公司以后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由王科长签字、盖章后报出。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某认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受《会计法》约束的观点是否正确?
(2)该公司由出纳员临时保管会计档案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3)该公司经办人员更改原始凭证金额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4)该公司王某担任会计科科长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5)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6)该公司董事会做出的关于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8、西洋有限公司王经理任职期间经营业绩不理想,眼看任职期满难以完成利润考核指标。王经理找到唐主管会计,授意唐主管会计改善经营业绩。唐心想:王经理上任后对自己委以重任,应该帮他渡过这一关。为此,唐主管会计将明年销售合同提早“发货”,提早开具销售发票,并确认收入。有了这笔“提前收入”的支撑,便超额完成了利润考核指标。
根据会计法规回答下列问题:
(1)西洋有限公司唐主管会计提早确认收入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西洋有限公司唐主管会计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应由哪个部门执法?
(3)西洋有限公司王经理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应由哪个部门执法?
9、小A与小D是应届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上同时应聘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计职位。经过激烈的初试、复试后,两人均进入了最后的面试阶段。财务经理对小A、小D面试的表现都十分满意,真是难以取舍!
在等待通知期间,小A、小D分别接到财务经理的来电:“单位的出纳休产假三个月,担任会计时同意兼任出纳吗?”小A说“没问题!年青人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多锻炼。”而小D说“不合适吧,会计不可以兼任出纳,经理还是另做安排好。”
请回答:
(1)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应录取小A还是小D?为什么?
(2)请列出四对不相容职务岗位。
(3)这案例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什么启发?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答:(1)李某不能安排其女儿任出纳。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李某作为会计主管人员显然不能让其女儿出任本单位的出纳。
(2)出纳不能兼管会计档案。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应遵循相互牵制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会计档案不能出借给反贪局。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凭证应保留15年才能销毁。
2、答:(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因会计科长王某系会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会计法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人事科长不属于单位负责人,不能负责监交工作。
(2)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银行和供货方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银行处罚的金额为15000元(3000000x5%),供货方要求赔偿的金额为6000(300000x2%)。
(3)该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的签章,手续不全,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3、答:会计人员张某的做法不正确。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记载内容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所以第一张发票是可以报销的。原始凭证的金额出现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凭证开具单位重新开具,所以第二张发票不能报销,必须重新开具。
4、(1)A公司让出纳李某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不符全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A公司对处理边角料的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以外另立账册的,是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即常说的账外账,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应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50000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答:(1)会计人员张某的做法不正确。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而不能给复印件。
(2)会计人员李某的观点不正确。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6、答:(1)公司销毁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提出销毁意见,会同会计机构共同鉴定,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鉴销。
(2)公司负责人对会计作假行为应当承担责任。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李某的说法不正确。根据《会计法》规定,移交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应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真实性、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7、答:(1)中外合资企业无权拒绝财政部门对其会计工做的监督检查。
(2)由出纳员临时保管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规定。
根据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做。
(3)公司经办人员更改原始凭证金额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做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4)该公司任命王某担任会计科科长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规定。
根据我国会计法律制度规定,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做3年以上工做经历。王某自参加工做以来一直从事文秘工做,不可能具备从事会计工做3年以上工做经历。
或:王某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或:王某不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或:王某不具备从事会计工做3年以上工做经历。
(5)公司档案部门销毁会计档案的做法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根据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要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意见,会同本单位的会计部门共同进行审查和鉴定,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并经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时要有单位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人监销。
(6)公司董事会做出关于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决定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公司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还应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8、答:(1)不正确。唐主管会计提早确认收入违反了《会计法》第9条规定,即“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的规定和《会计法》第26条公司、企业不得“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的规定。
9、答:(1)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应录用小D。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会计与出纳是不相容的职务岗位应相分离。
(2)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审核、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保管与会计记录、保管与稽核检查、保管与批准、出纳与会计、总账与日记账登记。(任四对即可)
主讲人:***
学习内容:《企业财务会计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与资金运动相关的事务。狭义上讲,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财务”偏重于指“财务管理”,即企业为达到某一确定财务目标,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对人、财、物、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学习时间:2012年12月18日
参加人员:财务所有人员
一、财务和会计
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有与资金运动相关的事务。
二、《企业财务通则》的整体框架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对《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了修订。新《企业财务通则》是建立我国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依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会计法》的整体框架
会计法规体系是指由调整会计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四、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
五、企业主要财务管理主体及其职责
《通则》分别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六、资金筹集
是指企业通过不同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按照一定程序,筹措企业设立、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活动。
七、资产劳动
资产营运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资产配置和经营运作的活动。
八、成本控制
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
九、收益分配
是指分配主体对分配对像在各个分配参与者之间进行的侵害和平衡。
十、重组清算
重组也称为企业改组,是指企业出于对自身赢利动机的考虑,而对现有资源要素进行再配置。
十一、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信息管理,是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为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监督的活动。
十二、案例分析
枣嘉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出纳和会计岗位由张某一人…………
1、该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2、该公司会计内部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问题?
1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行为不包括(D)。A.出票B.背书C.承兑D.付款 2.在票据行为中最基本的行为是(D)。A.保证B.承兑C.背书D.出票 3.下列不属于票据基本当事人的是(D)。A.出票人 B.收款人C.付款人D.背书人 4.存款人在银行开立(A),只能开设一个账户。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临时存款账户 D.专用存款账户 5.存款人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是(A)A.专用存款账户B.临时存款账户 C.一般存款账户D.基本存款账户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中文大写数字金额写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应写“整”字B.中文大写数字金额前应标明“人民币” C.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 D.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导致分辨不清 7.票据的出票日期为10月20日,则票据上的出票日期应写为(B)。A.10月20日B.零壹拾月零贰拾日C.零壹拾月贰拾日D.壹拾月零贰拾日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B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C.票据和结算凭证上以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的金额必须一致D.票据和结算凭证上以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的金额可以不一致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票据的收款人名称可以更改 B票据的金额不得更改C.票据的出票日期不得更改D.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结算 10.下列用于支付工资及奖金的账户是(A)。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临时存款账户D.专用存款账户 11.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A)转入。A基本存款账户B一般存款账户 C临时存款账户 D专用存款账户 12.出票人可以签发(C)。A.空头支票B.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C.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支票D使用支付密码地区,支付密码错误的支票 1 3.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A)。A.10日B.30日C.60日D.90日 14.支票的(A),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A.金额 B.付款人名称 C.出票日期D.出票人 15.《支付结算办法》是由(A)发布的。A.中国人民银行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6.注册验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A)A只收不付B只付不收C既可收也可付D既不可收也不可付 17.银行卡具有透支功能的是(C)。A.信用卡 B.借记卡 C.贷记卡 D.准贷记卡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B.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C.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必须依照一定形式进行的行为。如果该行为不符合合法形式要件即为无效的D票据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如果二者不一致时以大写为准 19.(A)负责制定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A中国人民银行B国务院财政部门 C中国银行 D.银监会 20.个人储蓄账户可以办理的业务是(B)。A.办理转账结算 B.办理现金存取业务c.办理转账和现金存取业务D.办理特定用途资金结算
21、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按规定标准向商户和持卡人收取结算持续费,其中宾馆、餐馆、娱乐等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B),其他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A、1%B、2%C、3%D、5% 二多项选择题
1、支付结算包括(ABCD)等结算行为。A、汇兑 B.委托收款c.托收承付D.票据 2《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包括(ABD)。A本票B.汇票C.信用证D.支票
3、调整票据管理和票据流通关系的金融法律规范包括(BC)。A《会计法》B《支付结算办法》C《票据法》 D《商业银行法》
4、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ABC)方式进行补救。A挂失止付 B公示催告C普通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
5、票据权利包括(BC)。、A、承兑权 B.追索权C.付款请求权 D.背书权 6.关于支票,说法正确的有(BCD)。A、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也可以背书转让B.不得签发空头支票C出票人不得签发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D.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
7、可支取现金的支票有(BC)。A、画线支票B.普通支票C现金支票 D.转账支票
8、支票的(AB),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A收款人名称B.支票的金额 c.出票日期 D.付款人名称 9.关于支票说法正确的是(BCD)。A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可以背书转让B收款人不是绝对记载事项C支票适用于同一票据交换地区D支票的付款人为支票上记载的出票人开户银行
10、关于单位卡,说法正确的有(AB)。A不得将现金直接存入单位卡账户B.单位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人C.销货收入的款项可直接存入单位卡账户D.单位的款项可以转存人个人卡账户 11.支付结算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A.自主选择开户银行B.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C.恪守信用,履约付款D.银行不垫款 12.票据记载事项可分为(ABC)。A绝对记载事项B相对记载事项C任意记载事项 D特别记载事项. 13.(ABC)属于票据的基本当事人。A.出票人B.付款人C.收款人D.承兑人 14.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BCD)。A.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和承兑三种 B.票据签章是票据行为生效的重要条件 C.票据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D.票据所记载的金额是由出票人自己支付或委托付款人支付 15.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签发票据和结算凭证时不得更改的项目有(BCD)。A.用途B.金额C.收款人名称 D.出票和签发日期 16.属于存款人中请开立基本存款证明文件的有(BCD)。A.借款合同或借款依据B.个人的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c.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正本D.承包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 17.票据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BCD)出示票据,要求付款权利。A.汇票的背书人B.支票的付款人 C.本票的出票。D.汇票的承兑人 18.一般而言,票据具有(ABCD)等职能。A.结算B.信用C.支付D.汇兑 19.办理支付结算时,(ABCD)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A.使用外国文字B.金额大小写不一致C.更改过日期 D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 20.(BCD)可以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A.有特殊用途的资金B.临时经营活动需要的单位 C.临时经营活动需要的单位D.外地临时机构 21.(BCD)不可以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A.与基本存款账户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B.与基本存款账户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独立核算单位C.所有借款均在基本存款账户的银行取得的个人D.所有借款均在基本存款账户的银行取得的单位 22.存款人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应该(ABCD)。A.报经银行审核同意B.填制开户申请书
C.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D.送交盖有存款人印章的印鉴卡片23.(AD)是银行汇票的绝对记载事项。
A.付款人名称B出票地C付款日期 D.出票日期24.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有(ABCD)。
A.外地常设机构 B社会团体 C外国驻华机构D企业法人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
A.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B.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C.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不能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D。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B、单位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人 C.销货收入的款项可直接存人单位卡账户 D.单位的款项可以转存入个人卡账户
三、判断题
1.存款人存款账户结清时,必须将全部剩余空白支票交回银行注销。(√)2.转账支票的持票人可以委托开户银行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3.支票的付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
4.支票的出票人签发支票的金额不得超过出票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金额。(×)5.单位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一般存款账户转入。(×)6.单位卡的款项可转存人其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卡账户。(×)7.汇兑分为信汇和电汇两种。(√)
8.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现金收付。(×)
账户内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A.结算凭证金额可以只用中文大写记载
B.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
c.票据金额若中文大写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不一致。银行受理时,应以中文大写的金额为准D.票据金额若中文大写与阿拉伯数字不一致,银行受理时,应以阿拉伯数字的金额为准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票据中文大写数字金额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B.票据上的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
c.票据中文大写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其之后,应写“整”(“正”)字D.票据出票日期虽为大写,但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一律不予受理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
A.结算凭证是会计凭证B。票据是会计凭证
C.票据出票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D.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不应受理29.可以办理现金收付的账户有(AD)。A.基本存款账户B.一般存款账户C.专用存款账户D.临时存款账户30.根据《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
A.存款人只能设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B.存款人在其账户内应有足够资金支付C.存款人开立基本账户的银行由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指定D.存款人的基本存款账户,实行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核发开户许可证制度31.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当事人签发委托收款凭证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必须记载的事项有(BCD)。A.收款日期B.确定的金额和付款人名称C.收款人名称和收款人签章
D.委托收款凭据名称及附寄单证张数
32.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卡收单业务向商产收取结算手续费的,其标准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下列各项中,适用这一标准的行业有(BCD)。A.商业B.餐饮C.娱乐D.旅游
33.单位、个人和银行在进行支付结算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BCD)。A.监督用款原则B.银行不垫款原则
C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D谁的钱进谁账,由谁支配原则
34.根据《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对(ABC)的管理与使用,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A.住房基金B.社会保障基金 C.单位银行卡备用金D.奖金35.属于专用存款账户特定用途资金范围的有(CD)。A.工资、奖金B.银行借款转存
c.基本建设的资金D.更新改造的资金
36.根据像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发卡银行对下列银行卡账户内的存款,不计付利息的是(CD)。A.准贷记卡B.借记卡(不含储值卡)C.贷记卡D.储值卡内的币值
37.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在票据上签章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CD)。A、出票人在票据上签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无效
9.银行在办理结算过程中,必要时可为结算当事人垫付部分款项。(×)10.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11.结算凭证的收款人不得更改,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12.银行以善意且符合规定和正常操作程序审查,对伪造、变造的票据和结算凭证的签章以及需要交验的个人有效身份证,未发现异常而支付金额的,对持票人和收款人仍应承担付款的责任。(×)13.存款人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14.单位附设的食堂、招待所实行独立核算,可以开设基本存款账户。(√)
15.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取得借款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设立临时存款账户。(×).16.票据当事人是指票据法律关系中享有票据权利、承担票据义务的当事人。(√)17.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和保证人都是票据的非基本当事人。(×)18.非基本当事人是否存在,取决于相应票据行为是否发生。(√)19.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20.如果票据缺乏当事人的签章,则该票据行为无效。(√)21.只要票据丢失都可以挂失止付。(×)
公司治理是指连接并规范所有者、支配者、决策者、执行者以及使用者相互关系的权、责、利关系合理匹配的制度安排。从本质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决定了公司利益相关者中在公司治理关系中的地位。股东、经管阶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对其利益实现程度的影响,而公司会计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调节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的作用。因此,在公司治理中,会计目标的实现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会计功能的发挥与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反映、控制和监督的功能,会计行为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维护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方面,会计法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以来,法学界对会计法律制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会计法律制度却明显滞后于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已有的成果也局限于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角度研究公司的会计行为,这种研究方法由于规范分析方法的缺失,其研究会成果对公司治理与会计立法并无多大助益。本文在分析国外有关会计目标理论的基础上,会计目标模式与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互动与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和评析,并对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完善进行了初步构想。
二、会计目标的价值基础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
会计目标是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基础,也是从法律经济学视角研究会计法律规范的逻辑前提。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背景下,人们对于会计目标的价值基础就有不同的的认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两大法系国家关于会计目标价值基础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派学说之中,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尽管两个学派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关于会计目标价值基础的理论观点,对两大法系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受托责任学派与内部治理为主导的“德日治理模式”
受托责任学派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该学派认为,由于社会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必然造就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受托经营者应当对委托者尽忠诚、勤勉的义务,会计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此种理论观点称之为“受托责任观”。在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主导会计目标价值的理论基础即是“受托责任观”。由资本市场的欠发达,德日企业的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银行是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目标的定位必然要倾向于银行。在德日模式下,公司治理主要依靠内部控制机制对管理当局进行监控,会计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二)决策有用学派与外部治理为主导的“英美治理模式”
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该学派看来,会计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因此认为会计信息是资源利用决策的基础。在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主导会计目标价值的理论基础即是“决策有用学观”。由于英美国家具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必须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或其他证券买卖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社会资源分配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其会计目标必然定位于决策有用观。在英美模式下,公司治理主要依靠外部控制机制对公司经理层进行监控,会计就以为公司经营者的经营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基本目标。
三、对会计目标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法律经济学评价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的法律经济学价值
如上所述,受托责任学派把会计目标定位于为公司股东的投资决策需要,决策有用学派则把会计目标定位于公司经营者的经营决策需要,两者实际上都只是客观反映了现代公司的产权特点,而对其他利益主体的关注是不充分的。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如果定位于单一的主体,则构成对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双重拟制,从而在根本上动摇公司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公司不仅仅是股东和经理层的事业,而且需要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这些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交易的契约关系。在这组合约安排中,公司作为他们之间合约的连接点,将这些利益相关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因此,公司治理在承认和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还要权衡和调节各种利益冲突。
“效率”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公平”是指获取收入或积累财产的机会公平。效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没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生产力就不可能发展,产品与劳务的供给就不可能充裕,公平也就失去了实现的物质保障。但一个公司为追求效率而不顾公平,它就因无法赢得包括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广大投资者的信赖而维持公司的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家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会计目标的确定也要受制于现行的公法制度框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因此,在进行价值选择时,我们不能效率与公平绝对化,而应该在肯定公司治理机制奉行效率优先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兼顾公平的价值要求。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与会计目标定位的路径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一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完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市场都不会在企业资本筹集上发挥主要作用,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仍大都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只有少部分资金从资本市场筹集。在我国市场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交易的不规范是普遍的存在的;二是股权高度集中。在资本市场完善的情况下,股东可以“用脚投票”来对公司的经营不善及时作出反映。然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只是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对经营者实行外部约束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三是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本应在监督经营者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存在着董事会地位模糊的现象,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机制缺乏必要的保障。
2、我国公司会计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根据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和会计立法的现状,我国公司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为:会计人员在依法享有会计权利的前提下,有效地履行义务,创造出既忠实于会计现象又对社会有着较高利用价值的会计信息。从长期看,“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目标的必然选择,但“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完全有效的证券市场假设基础上的。而在中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证券市场刚刚发展还很不完善,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需求严重不足,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障碍,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会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定位于“受托责任观”为主。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健全,资本市场发育成熟,并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全面影响时,再逐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再定位于“决策有用观”。
五、完善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会计立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随着公司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实践的逐步深入,会计立法的滞后与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为规范公司治理,我国会计法律制度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会计监管体系
会计监管模式可分为行业自律、政府主导以及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三种模式。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会计监管体系应该包括会计监管立法体系和会计监管执法体系。会计监管的立法体系解决的是会计监管的法律建设问题,它是实现会计监管的手段和工具;会计监管的执法体系需要从会计监管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体现,它主要包括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对象以及会计监管范围等问题。如上所述,这种“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体系框架是由我国公司的会计目标与公司治理模式决定的。
(二)会计监管体制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法确立的是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因而会计监管体制主要涉及到会计监管权的设定和分配。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多头监管体制,会计法律规范之间冲突严重,极不利于公司会计目标的实现,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笔者认为,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明确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建立诉讼机制,实行民事赔偿责任追究制度;统一会计立法,加强会计法律规范之间的协调性;明确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等。
(三)法律责任制度
目前的法律对于会计、会计监管中的法律责任虽然已经有了许多规定,但是无论从立法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缺位是立法上的一大缺陷;二是司法会计制度不适应改革的需要;三是有关监管者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够明确。这些问题,应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立法的重要内容。
(四)会计国际化
按照国际会计规范的构成构建我国会计准则的结构框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尽早实现从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准则的转变;二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补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施工合同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外币汇率变动影响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应能体现会计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的要求。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会计制度的制定不仅要满足会计主体核算与报告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程度、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银行的作用对公司治理和会计目标的影响。转轨经济的公司治理和会计目标模式应该植根于现实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中国目前的国情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过渡发展目标模式应是“市场导向型”与“行政监管导向型”相结合的模式。无论是加强会计立法,还是加强公司治理,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邓青超.论我国的会计目标——兼评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的局限性[J].财务与会计.2002(.1)
[2]郭道扬.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J].会计研究.2002(.8)(.9)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推荐阅读:
会计法律制度包括12-06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法律责任10-26
公司的法律制度05-26
论我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11-15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07-28
税收法律制度论文11-29
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11-12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11-21
航空运输责任法律制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