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实践指导书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面构成实践指导书(精选6篇)

平面构成实践指导书 篇1

专 业 名 称: 艺术设计专科(环境/平面方向)课 程 名 称: 平面构成 课 程 代 码: 考 试 方 式: 实践考核 撰 写 人:

平面构成

(Graphic Constitution)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说是在平面维度上,各视觉要素的有序组织。在二维的平面内将既有的形态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大小等要素的同时,又需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造型要素与创造力的培养,成功的应用于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是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的思维启发与观念传导。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是对设计基础造型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构成基本要素,把握构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构成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从而为提高应用设计能力打下基础。

2.教学要求:以形态造型训练为主线,以个性化方式引导教学,着眼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训练,采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拓创造思路。着重培养学生关于形态语言的抽象思维和表现力,强调培养学生对形态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培养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开拓设计思路。通过学习,学生应明确平面构成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理论体系,掌握平面构成的要素及各要素的组合形式法则,明确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理解平面构成是一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了解其性质及作用,并联系设计实例分析点、线、面在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重点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循序渐进,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做针对性的练习,深入浅出,力求更具有教学针对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构成能力,以便于在设计中做到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0学时)

1.平面构成概述 了解 4学时 1.1 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 1 1.2平面构成的概念 了解 1 1.3平面构成的教学目标 了解 1 1.4平面构成的形象元素 了解 1 2.平面构成要素 掌握 6学时 2.1 点的性质及作用、点的错觉 掌握 1 2.2 线的性质及作用、线的错视 掌握 1 2.3 面的性质及作用、面的错视 掌握 2 2.4 基本要素的抽象训练 实践 2 3.平面构成的美学法则 理解 6学时 3.1 对称与平衡 理解 1 3.2 节奏与韵律 理解 1 3.3 对比与调和 理解 1 3.4 变化与统一 理解 1 3.5 美学法则的设计应用 实践 2 4.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掌握 10学时 4.1 重复构成 掌握 1 4.2近似构成 掌握 1 4.3 发射构成 掌握 1 4.4 渐变构成 掌握 1 4.5 变异构成 掌握 1 4.6 密集构成 掌握 1 4.7 肌理构成 掌握 1 4.8 空间构成 掌握 1 4.9 构成法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实践 2 5.平面构成的综合运用与表现 实践 4学时

五、作业安排及其考核

考核方法:分为平时成绩(50分)、期末成绩(50分)两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是平日表现和作业的综合成绩,期末总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总成绩=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相关事宜具体说明如下:

1.平时作业:就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所布置的针对性作业。2.期末作业:点线面的综合构成。3.考核形式:实践考查。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刘春明.平面构成.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2.参考资料:

平面构成实践指导书 篇2

基础美术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构成、手绘表现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构成是基础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的核心,包含平面、色彩和立体三大构成形式。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学习的专业主干课程———家居设计、办公设计、餐饮设计、娱乐设计等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二、平面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仍然较差,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艺术素养偏低。整体上讲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信心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环节之中,用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手绘实践,可以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现状和专业要求,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采用任务驱动法,依托学案创设情境,设计有层次的教学任务,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下面以《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近似构成》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前做了两项教学准备

1. 课前向学生发放本次课的学习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和资料收集,并对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和安排有了认识。

2. 安排教学环境。

本次课的教学在配备电脑及网络的情境教学室进行。该教室仿真装饰公司的工作环境,教学时将学生带入到了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归属感。

(二)本次教学为4课时,分为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和总结评价这三个环节

1. 情境导入。

回顾上次课的知识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收集的教学素材的汇报。通过素材展示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成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让学生的现场应变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评讲解,并与学生共同探究了近似构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学习任务。

我为学生设置了由简到繁,逐层深入的三个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并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1)任务一:电脑绘图。用电脑绘制简单一幅简单近似构成。选择文字作为基本形,在Photoshop中进行变化,得出满意的图形,形成近似构成。电脑软件能快速得到图形且效果直观,使学习的方式更为多样。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在学生基本都完成图形的绘制后,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价,互提修改意见。我还让学生在合作中更深入探究知识,在交流中进行灵感的碰撞。讨论结束后,学生根据讨论意见迅速进行图形修改后保存在电脑里上交。

从课堂反应看出学生对电脑绘图兴趣极浓,特别是一些造型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产生了信心,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我借助电脑软件,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团队精神,用极短的时间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掌握情况。

(2)任务二:草图设计。我先进行了2组简单的接龙游戏,并将学生分成2个竞赛小组。第一个内容是对我给出的基本图形进行加工,画出该图形的近似图形后传给下一个学生,进行图形接龙,最终完成一幅近似构成。第二是由每组第一位学生设计基本图形后进行图形接龙。用时较短且富创意的一组获胜。这短短的10分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地活跃,这种小组协作的竞争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学习任务的变化性,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快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游戏结束后,我针对学生在电脑绘图和接龙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点评和小结,然后与学生共同深入认识近似构成的基本形和骨骼。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我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认识,从而真正发挥了我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杜绝了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接下来,我布置草图设计的要求,在草稿纸上设计5-6幅近似构成小稿,要求基本形近似,特点要突出,设计要简洁、抽象、有创意。

(3)任务三:正稿绘制。正稿绘制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将所绘的设计草图转化为正稿之前,我先安排了作品赏析环节。我运用多媒体设备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优秀的近似构成作品,同时给出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与优秀作业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探究改进之法。同时,高年级学生的作业也能引起学生的竞争欲,激发学习热情。除了优秀作品欣赏外,我还向学生介绍重复构成在现代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难点,同时也能让所学知识更好地与专业相结合。

在平面构成中,实操训练是必不可缺的,因为它是教学效果的最直观体现。我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辅导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我进一步梳理知识,使其能正确完成任务;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则及时引导,使其产生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认识中得到成长,在训练中获得提高,真正达成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学习目标。

3. 总结评价。

在回顾本次教学情况后让学生填写自评和互评表。自评与互评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以学生发展为本,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4. 课后作业。

作业分为三块内容,一是继续完成近似构成的正稿绘制。这是因为一幅精美的构成作业是需要不断完善。二是用剪贴的方法运用近似构成的形式完成《平面构成》书的封面设计。此项作业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是收集生活中优秀的近似构成形式的图片,完成构成资料册。资料册的安排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以设计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做好素材积累。

四、教学的反思

从学生的作业和综合测评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次教学还是初见成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长时间的单调练习,多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得到肯定和认同,变厌学为乐学,提高绘画和品鉴水平。

(一)学案导学,体现以“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学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学案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本次课设置的学案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和专业练习紧密并贴近生活,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带着兴趣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运用,提高了艺术实践的效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多次的尝试,得出自己满意的图形。便捷的上色方式使一部分绘画基础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也能完成画面精致、整洁的作业。在固定的课堂时间里,用电脑代替手绘可以提高完成和修改速度,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与图形的设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突破工艺材料的局限。一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完成手绘所不能或很难完成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但是,计算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设计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手绘方式。若一味追求电脑效果,将失去对形式美学的感悟和理解,难以提高造型能力和绘画水平。

五、结束语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行业在更新,认知在变化,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平面构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我们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能力培养的良好的、和谐的教与学的教学环境,使平面构成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平面构成在本专业中的作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梅.电脑辅助设计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7(23).

[2]李兰略.谈信息时代的平面构成教学[J].书画艺术,2010(2).

平面构成教案 篇3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简称三大构成。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出发,他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建筑、雕塑、绘画专业的专修课程。他是知识和技法相结合的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设计理论和时间学习、启发上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它的价值体现在:

基础性:课程的内容宽广,适用性强,它着眼于设计专业,也使用与其它设计专业的要求。

科学性: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和计划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法。它接触各种材料,以“物以致用”的思维理念,围绕一定目的,利用传统和最新的科技成就进行艺术创造。

创新性: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染力、拓宽思维与技法,发展其空间塑造与想象能力。人文性:注意加强文化意识培养,将中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与世界的多员文化融入当代文化意识中,并能警觉、适应、引导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向。

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以及在创造与制作过程中不断对构想、结构、材料、工艺以及艺术表现修正的能力。同时强调个人和他人的合作精神。

总之,该课程的目的就是: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和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

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章 构成形态要素

第一节 概述

人们通过设计来满足需求,未来的社会,设计将成为一种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设计工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无论我们进行广告、标志、包装、版式等设计,还是为了创造更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而惊醒的平面艺术设计,无一例外的都会涉及到画面的创意、构成和表现技术等基本问题。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不同的专业设计存在着共同的基础造型原理,如果将平面构成看成是设计基础,那么它可以说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教育起源与本世纪的20年代包豪斯造型艺术基础教育,它与现代设计的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视觉语言的深入研究、设计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是本世纪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构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教育是引导学生如何应用视觉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创造,并注重对造型现代感觉的体验及训练。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设计教育的必修课程。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摒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设计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造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作业和思考

什么是“构成”?平面构成的认识基础是从何而来来?它的应用范围在哪些方面?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基本理论

每当翻开一本版式明快,色彩跳跃,文字流畅设计精美的杂志,你都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即使你对其中的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有些精致的广告也能吸引住你。这就是平面设计的魅力,它能把一种概念,一种思想通过精美的构图、版式和色彩,传达给看到它的人。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平面设计的规律,灵活运用,我们也能做出美妙的设计。本系列文章将向您介绍十余种平面设计的常用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基本概念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

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对比手法对于海报、橱窗设计、展示设计等以作用于第三者的视觉为第一要求的设计来说,具有更强大的实用效果。

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

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在生活现象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

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

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

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

运动感。

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

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对美的形式法则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形式法则不是僵死的教条,要旨在于灵活体会,灵活运用。

(三)、平面设计的门类和元素

设计的门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日益专业化,大体可分几类:

1、装饰设计---包括壁画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设计、装帧设计、图案设计等。

2、视觉传递设计---包括海报设计、广告设计、电视屏幕设计等。

3、机能设计---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家具设计等。

4、环境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

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平面构成从视觉语言入手,分成几个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作为设计学科的一门基础。

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 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

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 基本形的组形关系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

组形:在构成中,由于基本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6.减缺: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基本形的排列方式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可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

基本形的排列原则:

1.基本形线装的排列:排列向横向发展,发展成为现状图形,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线方向发展。

2.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3.环状排列: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接。

4.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图形。

5.对称排列: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规律、整齐。

□骨格

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骨格分类:

1.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

3.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单位的界线,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格线。

4.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线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组织,但不会影响它们的形状,也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

5.重复性骨格: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连续性的排列。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作业和思考

1、设计的门类和设计元素有哪几类?

2、试述形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平面设计的构成方式。

第二章 点线面

□ 点

点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型的原生要素。

在几何学上,点表示位置,它没有大小面积,表示一条线的开始与结束或者两条线的相交及相接处。而作为造型要素的点,则是具有一定大小面积和形状的一种具体形式。

点的感觉和位置

点的感觉与人的视觉相联系,依赖与周围造型要素的比较。例如: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相对桌面而言,成为点的形象;当图钉与书比较时,书由点的形象转变为面的形象,图钉则成为了点的形象了,这就是相对性。

在我们的感觉中,我们将自然界的星星、露珠、雪花、鹅卵石、花朵、以及大海中的帆船,草原上的马、大街上的人群等等,当成点的视觉印象。从造型的角度出发,将这些物象抽象成造型的基本要素,再进行画面构成。

点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规则性的和非规则性的。越小的点,点的感觉就越强,但显得柔弱。点逐渐增大时,则趋向与面的感觉。

圆点给人圆润、饱满、活泼、和谐、运动感;方点给人稳定、坚实、规则、庄重、静止感;三角形给人尖锐、挺拔、向上、沉重感;多边形给人闪电、活泼、节奏感;多边形的性格富与变化,形态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同。

点的构成

点的连续排列形成虚的线,其距离越近时,线的特征就越显著。点向四边连续排列时,就形成虚的面,其距离越近时,面的特征就越显著。

点依据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时,成为静的构成。相反,点沿着斜线、曲线、旋涡线排列时,则成为动的构成。

点的大小简便运动的排列,能够形成有运动感和深度感的构成。应用电的大小、多少、聚散、连接等变化排列,形成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构成。点的均匀排列,形成画面的肌理效果。

□ 线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几何学上,线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没有宽度,而作为视觉要素可见的线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与曲线

线是点运动形成的,运动成为线的重要特征。线的两大基本类型:直线型和曲线型。

两点之间最点距离的线便是直线。直线反映了运动最简洁的形态。直线的性格是;果断、明确、理性、坚定、具有速度感和坚强感。方向不断改变的点的运动形成曲线。曲线的性格是:柔和、丰富、优雅、感性、含蓄和富于节奏感。斜线有运动、速度之感;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而折线有危险、不安定的感觉。

曲线可分为集合曲线和字于曲线两种形式。线与方向

线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具有方向性。线的构成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立体化的线 不规则的线

□ 面

几何学规定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具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是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梯形等)、有机形(桥梁、城楼、家具等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概括反映)、偶然形(泼墨、拓印、蜡染)等。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几何形 有机形 偶然形

几何形-几何形是抽象的、单纯的,一般是靠运用工具描绘的,视觉上有理性、明确的快感,但也缺少人情味。在现代工业发展的今天,理念抽象形态被大量运用在建筑、绘画以及实用品的设计中,因为它不仅便于现代化大机器的生产,而且具有时代的美感。

有机形---是指有机形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生物细胞等,它的特点是圆滑的、曲线的、有生命的韵律。

偶然形---指我们意识不到,偶然形成的,如白云、枯树等偶然形成的形状。面的构成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 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 视觉效果。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 哲理性 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点线面的构成

将点与线、面或点线面三要素做综合构成,使视觉语言的应用更加复杂丰富,加上形的大小,数量、位置、方向、肌理、明暗与色彩诸多要素的应用,视觉语言会千变万化,容易使我们失去画面的控制力,从而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这是要特别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关系,强化单纯和简洁化意识,应用同意的秩序原理去构成一种整体结构的力度,从杂乱中建立起有秩序的图形世界。

作 业 和 思 考

根据书后点线面图版,分别作点、线、面的一般排列,然后再进入较复杂的构成。点的构成、线的构成、点线面的构成各3张。20*20公分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

第一节 重复、近似、渐变、发射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重复构成形式

(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

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 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作 业 和 思 考

1、基本形:任选。骨格:重复骨格。色彩:3种以下。

2、尺寸:20公分*20公分。

3、类型:形状的重复。

□近似构成形式

(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 本形)。骨格与基本形变化不大的构成形式,称为近似构成。近似构成的骨格可以是重复或是分条错开,但近似主要是以基本形的近似变化来体现的。基本形的近似变化,可以用填格式,也可用两个基本形 的相加或相减而取得。近似的程度同样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程度大,就产生重复之感;反之,近似的程度太小会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总之要让人感觉到,近似的形之间是一种同族类的关系。在自然办中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是不多见的,但近似的形状却很多,象树上的叶子,网块状的田野,海边的石子等等,在都有近似的性质。

近似的分类: 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

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在构成设计中请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形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作 业 和 思 考

1、基本形:任选。骨格:重复或近似的骨格。色彩:不多于两种色彩。尺寸:20公分*20公分。

2、种类:形状的近似。

□渐变构成形式

(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 排列的构成形式),骨格 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一是通 过变动骨格的水平线、垂直线的疏密比例取得渐变效果;一是通过基本形的有秩序、有 规律、循序的无限变动(如迁移、方向、大小、位置等变动)而取得渐变效果。此外,渐 变基本形还可以不受自然规律限制从甲渐变成乙,从乙再变为丙。例如将河里的游鱼渐

变成空中的飞鸟,将三角渐变成圆。我们平常会感到路旁的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能感到山峦一层层的由浓到淡的色彩渐变。此外,还有听觉,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渐变。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产生重复之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

渐变的分类有: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作 业 和 思 考

1、基本形:任选。骨格:渐变或重复的骨格。色彩:黑白灰。

2、尺寸:20公分*20公分。类型:形状的渐变,大小的渐变,方向渐变,位置渐变。

□发射构成形式

(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 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格线和基本形呈发射状的构成形式,称为发射构成。此种类的构成,是骨格线和基本形 用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以及几种发射形式相叠而组成的。其中,发射状骨格可以不 纳入基本形而单独组成发射构成;发射状基本形也可以不纳人发射骨格而自行组成较大 单元的发射构成;此外,还可以在发射骨格中依一定规律相间填色而组成发射构成。发射的分类:

1.中心点的发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

2.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绕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

3.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箭靶的图形。

作业和思考

1、基本形:任选。

2、尺寸:20公分*20公分。

3、种类:中心点的发射。

第二节空间、特异、密集、对比构成形式

□空间构成形式

(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 空间形态)-点的疏 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 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 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 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空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大小相同的东西,由于远近不同产生大小的感觉,近大远小。在平面上一样,面积大的我们感觉近,面积小的觉得远。

2.利用重叠表现:在平面上一个形状叠在另一个形状之上,会有前有后、上下的感觉,产生空间感。

3.利用阴影表现:阴影的区分会使物体具有立体感觉和物体的凹凸感。

4.利用间隔疏密表现:细小的形象或线条的疏密变化可产生空间感,在现实中如一款有点状图案的窗帘,在其卷着处的图案会变的密集,间隔小,越密感觉越远。

5.利用平行线的方向改变来表现:改变排列平行线的方向,会产生三次元的幻象。

6.色彩变化来表现: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冷色远离,暖色靠近。

7.肌理变化的表现: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细致的表面感到远离。

8.矛盾空间来表现:所谓矛盾空间是指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假设的空间仲才存在。

作业和思考

1、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

2、利用间隔疏密表现空间感。

3、利用渐变表现空间感。尺寸:20公分*20公分。色彩:黑白。

□ 特异构成形式

(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 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特异的分类:

1.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

2.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不要对比太悬殊或太相似。

3.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成分,以打破单调。

4.方向的特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意效果。

5.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

作业和思考

1、基本形:任选。骨格:重复骨格。尺寸:20公分*20公分。

2、色彩:3种色以下。

3、种类:形状的特异、大小的特异、方向的特异。

□密集构成形式

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密集两种。预置形密集是依靠在画面上预先安置的骨格线或中心点组织基本形的密集与扩散,即以数量相当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从密集又逐渐散开来。无定形的密集,不预置点与线,而是靠画面的均衡,即通过密集基本形与空间、虚实等产生的轻度对比来进行构成。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密集的分类:

1.点的密集: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这个点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远离此点愈疏。2.线的密集: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

3.自由密集:在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

4.拥挤与疏离:拥挤是过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是一种拥挤状态,占满了全部空间,没有疏的地方。疏离与密集相反,整个构图中基本形彼此疏远,散布在各个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处理中,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变化。在密集的构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

作业和思考

1、基本形:任选。色彩:黑白。尺寸:20公分以*20公分。

2、种类:形状的密集。

□ 对比构成形式

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此种构成不以骨格线而仅依靠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的对比,以及重心、空间、有与无、虚与实的关系元素的对比,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觉。例如:自然界充满了对比,天地、陆海、红花绿叶、蓝天白云,都是对比的现象。除了视觉,还有听觉上的对比,乐曲中强弱、快慢的对比等等。

对比的分类:

1.形状的对比:完全不同的形状,固然产生一定的对比,但应该注意统一感。

2.大小的对比:形状在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对比。

3.色彩的对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浓淡、冷暖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4.肌理的对比:不同的肌理感觉,如粗细、光滑、纹理的凹凸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5.位置的对比: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等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对比。

6.重心的对比:重心的稳定、不稳定、轻重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7.空间的对比:平面中的正负、图底、远近及前后感所产生的对比。

8.虚实的对比:画面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空间是虚,虚的地方大多是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比的使用中,要求统一的整体感,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

构成中对比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统一的整体感的问题,就是在对比的同时,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其次是要掌握好对 比的强度,以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作业和思考

1、基本形:任选。色彩:黑白。尺寸:20公分以*20公分。

2、种类:形状的对比、大小的对比。

第三节 肌理、图与地的构成形式

□ 肌理构成形式

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此种构成多利用照相制版技术,也可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等多种手段求得。要想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方法有: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具体肌理的创造方法:

1.笔触的变化:利用笔触的粗、细、硬、软、重以及笔触的不同排列,而描绘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印拓:用油墨或涂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后印在图面上,便会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

3.喷绘:用喷笔或用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

4.染: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可用液体颜料进行渲染、浸染、颜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产生自然优美的肌理效果。

5.纸张: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细、纹理、结构上不同,或人为的折皱,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作业和思考

1、基本形:任选。色彩:黑白。尺寸:20公分以*20公分。

2、种类:浸染的肌理。

□图与地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是反转的关系。

图与底在设计中的运用:

1.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2.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

3.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的有图感。

4.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

5.在静与动的两这种,动态的具有图感。

6.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具象的有图感。

7.在几何图案中,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别图与底。

图与底的反转现象: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作业和思考

1、基本形:任选。色彩:黑白。尺寸:20公分以*20公分。

2、种类:图地的翻转。

第四章 成功设计师的心得

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最好是自学成材,学校里只能教出工匠,不能出好的设计师。

2.要做设计师,就别想着只读设计方面的书,要学点专业之外的东西,比如文学,历史,摇滚,法律(特别是民事和广告方面的法规),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有点和人家不一样,好的设计,也就是说有点鬼才,但鬼才的前提是杂学。

3.做平面设计师,先要学会浪费纸,别把纸排满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留空是最关键的学问,另外,常用的设计软件要都会一点,把一两样搞的更专业,比如:PAGEMAKER、CORELDRAW、PHOTOSHOP,里面的快捷方式都掌握的熟悉了,干活的时候也很快!

4.有限的消灭你的创意细胞,有时候你的所谓创意确实很漂亮,但做上去却很难有市场效应,但就是不卖货,为什么,因为很多设计师不懂得从客户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只会把颜色配的很维美,样子弄的很酷,但没有抓住营销的关键,只是设计师一相情愿的思维“自慰”,抓住了视觉,没有抓住受众。

5.什么叫创意,可以理解为损招,这个东西比较难说,是经验的,一般都不会传授,肯传授的,一般不是经验。靠自己去领悟,有时候,好的策划,就是比较讨厌的设计,比如脑白金的广告,非常可恶、俗气,但人家卖货,卖了货,才能再投放广告,你的公司的执行费也很可观。

平面构成教案1 篇4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 什么是“二维设计”

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形态范围的问题,而集中探讨属于“二维设计基础”范围内的抽象形态的构成与组织关系、形式法则,如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接触到的包括重复、渐变、聚散、特异、放射、肌理、韵律等等在内的不同的形式语言。对这些形式法则的学习,说到底是对造型方法的学习。包括所作的各种不同练习,也都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目的。这些语言与方法最终是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的。谈起造型,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谈到造型工具。在二维设计中谈及工具,我们可以这么说,凡是能够在纸上或者说在“画面”上(我们的创作行为不一定都是在纸上)产生形态的行为轨迹的物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为了达到一定效果,我们可以不择手段。

第三节 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法则。变化与统一是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变化是求差异,统一是求协调。要在同意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太统一了则显得单调、呆板,太变化了又显得零散和琐碎。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要很好地把握变化与统一的适度性。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设计中常用的形式规律。对称是指以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在中心轴或中心点的上下左右完全相同等量的形象和色彩。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配置规律。均衡通过对图像的形状、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精心调配分布,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感受。

(三)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规律。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个因素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形象在连续的重复运动中的分节。韵律指节奏规律性运动变化中所呈现的特征,如平缓、激烈、轻快、沉稳等。节奏与韵律产生的美感,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的体验,在设计中,各种形态要素构成节奏和韵律,可以唤起人们生活的情感经验,激起心理共鸣。

(五)比例与分割

比例与分割主要有等形比例、等量比例、自由分割、等比分割等几种。

六.作业要求

同学们课堂讨论一下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然后再准备上课需要使用的工具材料。七.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关于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作一个全面的介绍,旨在让学生对构成、平面构成和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有个大致了解。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造型的基本药物及概念,掌握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和变化关系。

第二章平面构成基本要素

一.教学目的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了解和学习习近平面构成有哪些基本要素。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点、线、面的作用

2、学习难点:线的组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学生练习,老师辅导)四.课时安排:8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上一章节,我们学习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什么是二维设计,理解了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要素。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第二节 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

2、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 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斜线的特 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1)规则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第三节 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几何性的面、直线性的面、有机性形态的面、不规则性形态的面、偶然性形态的面。

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徒手性形态的面。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客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六.作业要求

同学们思考一下,线的不同组合有何不同效果? 七.教学小结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要素,其作用各有不同。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体会和理解其不同的作用及不同的组合方式。

第三章平面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平面构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并在实际应用中能灵活应用。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前面,我们进行了平面构成概念和平面构成组织形式的学习,许多同学都关心我们学习习近平面构成具体能在哪些领域能用得上,我们接下来就要进行这个问题的探讨。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它是探讨和研究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 形成规律以及应用等问题, 是二维空间的构成。在现代社会中,平面构成已成为学习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是对二维空间设计、三位空间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及一切具有二维空间特征的设计的抽象,它不具体地进行诸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某一专业性的设计,而仅仅是 抽象的、理性化的具有平面性质的设计。因此,平面构成对具体的平面设计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它从审美的角度对平面的结构、布局、形态的变化及形态的组合等因素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组合等形式因素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设计,按照视觉语言的规律对各种视觉因素进行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创作力的目的,为将来进行具体的平面设计作视觉、审美和技法上的准备。

平面构成一般的人都只意识到运用的平面设计中,比如画册或请柬的图案设计都会运用到的,还有招贴广告上用的更是很多,平面构成的规律和非规律性骨骼都能产生一定的效果,结合图形创意可以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其实家装平面设计图纸也是用到的平面构成的,好的设计师不是将效果图渲染的如何的美,而是在平面图上,就像画素描一样打形最重要。

第二节:平面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平面构成作为I一种结构的艺术,它所阐释的美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在各种设计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环境艺术领域设计当中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是个广义的概念,环境艺术设计里面又分为建筑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等等。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平面构成从二维向三维转化的一种结果,是二维构成美学意义的构建,点线面的结合构成了建筑实体,墙面的分割构成了丰富的内部空间,而空间的变化也是平面构成在三位空间的体现。

第三节: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点、线、面基本元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来处理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点、线、面。为了能够处理好服装整体设计中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构成服装款式变化的所有元素归纳为点、线、面。服装整体设计中处理服装设计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过程就平面构成的过程。

服装所赋予我们的生活的意义就象阳光照耀大地,它使得我们五彩斑斓,个性迥异,服装就是心灵的折射,服装更是一道我们永远无法舍弃的风景线,服装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还在于服装的美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愉悦,服装是用布料来做媒介的构成,它的一点一线一面无不体现着一种自然规律的秩序和美。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是对工业产品进行预想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设计。是实现人——产品——环境的协调方式之一,它对工业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平面构成这一门设计基础课程能为工业设计的本质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工业设计对工业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其中材料在工业设计中也是占着很重要的比重,所以要让他们养成学会去挖掘材料、组合材料的习惯。六.作业要求

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并做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课后,同学们多多思考,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平面构成在日常生活和设计中的应用。七.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是讲述平面构成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基本理论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老师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探索者。遇到少部分学生积极性上不来,就应该采取激发式的手段将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来。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是让他们多作思考,并进行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平面构成在各个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第五章 课程总结和作业评讲

一.教学方法:讲授法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平面构成教案 篇5

设计的概念

“设计”一词源于英语Design,意思是通过符号把计划表示出来。设计是一种构思(设想)与计划,以及把这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之视觉化的形象创作过程。设计的目的是消除不符合人类使用目的因素而满足人类生存直接需求的实用性功能。与造型艺术相比,设计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生理方面的需求,其次才是心理方面的需求。设计的基础理论

作为设计的最基本的领域是关于形和色的研究。前者称之为形态的理论或形态学,后者则称为色彩理论或色彩学。形态又有平面与立体之分。

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可以概括地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平面设计

二、立体设计

三、装饰色形

设计基础的学习目的

学习设计基础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一种视觉语言的系统训练,使学者在进入专业设计之前,全面地掌握关于形象创造的原理、规则、以及掌握一种系统的形象创造思维方式。初学设计者应持的态度

环境与时代是作用于我们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一个初学设计者来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加以细心地观察,这包括科学技术、审美时尚等各个方面。同时,初学设计者不宜固执自己的主观看法.应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态度,要善于思考和发现新的东西,勤于构思和加强制作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出一种创造性的和独立的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平面设计构图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广告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告的视觉传达;不同的广告构图风格体现出不同的广告氛围;独特而有创见的构图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总之,我们处在注重设计和注重效率的时代,广告客户精益求精,设计师更要注重现代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提高设计的水准,这对于静态的平面广告设计而言,尤为重要。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广告设计属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平面构成原理广泛应用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和编排中。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

平面构成设计是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和律动等的同时,又要求讲究构图和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传达规律,视觉形象的建立和归纳,栅格的划分和组织,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构成规律与规律的突破……,最终运用构成的原理创作出既严谨又有无穷发展变化的平面构图。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和美学的成就,扩大了传统工艺美术思想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现代艺术和设计的表现手段,在现代设计基础的教学训练中,对于培养我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构图设计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1、形象视觉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直接可见的。视觉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个部分,如形状、大小、色彩等。所有概念元素如点、线、面,也都具有各自的具体形象,比如在一幅平面广告设计中,线可以是一条提示线、一行文字;面可以是一个色块、一张图片、一篇文字等。所以,在平面构成设计中对视觉形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视觉形象的分类: ①几何形

几何形是具有几何数学规律的图形,比如矩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形比较抽象、单纯,视觉上有理性、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工业发展的今天,几何形被大量运用在建筑、绘画以及产品的设计中,因为它不仅便于现代化机械大生产的批量加工,而且具有现代的美感。②有机形

是指有机体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生物细胞等,它的特点是轮廓由圆滑而无规律的曲线构成、有生命的韵律。③偶然形

指我们无法刻意去创作,偶然形成的图形,如破碎的玻璃、一滩水、毛笔笔触的拖尾等偶然形成的形状。④人为形

指人为创造的形态,如房屋、衣服、机器、文字等。⑤自然形

指大自然中原有的可见形态,如云彩、初阳、山川、沙石、树木、花卉、游鱼、猛兽等。自然形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是设计题材的宝库。

A、形象的分类在平面设计中,出现于平面上的形象,包含着视觉的各个元素。因此,须认识形象状、大小、色彩、肌理等等的性质。

形象,可分自然形象、几何形象、偶然形象。而在平面设计中,又常常分之为有机形几何形象和偶然形象。当然还有其它更为细密的分类方式。

自然形象

几何形象

偶然形象

有机形象

B、形象的元素

点、线、面是形象的基本形式,形象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方向、位置之别。因此,形象的元素应包括形象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关系。

C、点的形象点虽有位置、大小、但没有方向,点的移动便形成线。线是点移动(运动)的轨迹的扩张移动,便形成面。因此,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从而组成二维空间。而体则是面移轨迹,因此,占有三维空间。

细小的形象称之为点,所谓细小是相比较而言的。一个形象称之为点,不是由它自身的大小所决定,而常常由于它的大小与框架或周围的形象所产生的比例而决定。

点有大小之别,当然也具有形状之别。理想的点虽是圆,但决不限于此,它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其它种种的不规则形。

点也可以相联或排列成线,或是组合而成较大的形象。

D、线的形象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是过长的形象。尽管线有粗有细,但其宽度与长度必须差异悬列方能称之为线。

关于线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1.线的两大系列。2.线的性格。3.线的两端。

根据线的运动方向,可以概括为直线系和曲线系两大系统。几乎全部的形象(有机形象几何形象、偶然形象)都可以由直线或是曲线或是两者混合来构成。

E、面的形象面是线的移动轨迹。所有非点非线的平面形象统称之为面。

面可以作如下分类:

1.几何形--即用数学方式构成。(图1)

2.有机形--即用自由曲线构成。(图2)

3.直线形--即用直线随意构成。(图3)

4.不规则形--即用直线加自由曲线随意构成。(图4)

5.偶然形--即用特别手段意外获得的形。(图5)

图12

图34

图5

F、正与负的形象在平面上,形象常称之为“图”,而其周围的空间被称之为“底”。或称之为正形负形。

但是,图与底的关系并非都是清楚的,而常常发生混淆,这就是所谓的图底反转。如图中所示,其形象即可视为一只黑的杯,又可看成两个白色的人头。日常生活中,这类现象是很多的。

G、单形单形常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形象,可依或不可依框架而存在。单形不是一连续的单位。它可非 常简单也可复杂。

H、基本形是构成一个重复式彼此关联的复合形象的单位。基本形常常是比较单纯简练的。同样的基本形固然有其重复的组合方式之不同,但可以形成各种视觉效果的形象。(如图)是一个基本形和他的四个组合。

I、基本形的重复重复是设计中最易的方法,也是最易于获得和谐效果的手段。比如建筑中的窗和往,以及地上砌的砖等等,都是极为典型和普遍的实例。(如图)

J、重复中的变化如果基本形的形状、大小等元素始终不变,那就是绝对重复。即使如此,基本形的方向、位置等仍可有变动。以重复的最一般意义讲,基本形重复中的变化,主要是指其重复中基本形方向之变化。如:不定方向(图1);对比方向(图2);渐变方向(图3);重复方向中带有特异等等(图4)。

图12

图3图4

重复中的变化是为了在一个视觉效果统一的基础上,产生其引人注目的中心和使其构成形和形的关系:

两个以上的单形或基本形,在其组合上可产生下列几种不同的关系:

1.分离--它们之间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触。(图5)

2.相触--形象与形象之间,其边缘线恰好相接。(图6)

3.覆盖--就是一个或一些形象覆盖于另一个或另一些形象之上,产生或上或下或前或后的空间关系。(图7)

4.透叠--与覆盖不同,透叠不会掩盖各形象的轮廓,而且有透明的效果。(图8)

5.联合--形象组合相遇后形成一个新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处于同一空间平面。而其色彩与肌理必保持一致性。(图9)

6.减缺--一个形象的某一部分经组合后被另一个形象所吞减,而被吞减的形象必小于未吞减之前。减缺可使原有形象变为另一新的形象。(图10)

7.差叠--是指两个形象互相叠置后所得到的减缺部分的形象。但减缺的程度并不是毫无限制的。(图11)

8.重合--相同的形象完全重合为一体。而绝对的重复对我们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重合与覆叠、透叠、联合、减缺之间有相似的地方,只是相重合的面积几乎是全部而已。(图12)

图56

图78

图910

图11 图12

K、形与空间的关系在特定的画框里,形象的安排与组合,必然要涉及形象与空间的关系。这就是图与底的关系。

1.消失-一是说A与B色相同时,形成B的消失,但实际上仍存在(A、B同为黑色或同为白色)。(图1)

2.负-一是说A的上面画上B(黑底上画出白的形象)。(图2)

3.正-一是将A与B的色彩颠倒过来白底上画出黑的形象。(图3)

图1

图2图3

正与负在设计中可以互相替换,即负可为正,正可为负,黑可为白,白可为黑。

如把两个形象的关系加以变动,那么形与空间会有更多的变化。为了便于理解,现作如下图示:

方形为画面,圆形为形象;A为黑色,B为白色。组合后其结果有M:

1.消失-一形与底的色相同。(图4)。

2.减缺-一左边形象的色彩与底相同而成消失,但使右边的形象出现减缺。如形与底的色相互相替换,其结果是形的位置相反。(图 5)

3.单独-一左边形象因与底色相同而消失,右边的形象完整地保留,形成单独之形。若形与底的色彩相互替换,则形的位置相反。(图6)

4.联合-一两个形的色彩相同,便成为一个新的形象。(图7)

5.差叠-一两形相叠,因色彩之差异形成差叠,差在多为减缺。(图8)

6.透叠-一两边为透明相叠,被叠部分因素改变了原有彩色。(图9)

如果把形与底的色彩全部互相替换,则正变负,负变正。

图45

图67

图89

2、空间空间先于形象而存在,但形象决定空间的性质。形象未出现之前,空间就是一张白纸,形象出现之后便占有空间,形象之外的空白即是未占有的空间。在设计中,形象固然重要,而未占有的空间也是重要的。两者之间的比例及关系的改变,会使设计产生不同的感觉。

面的形象易使空间产生平面的感觉,而立体的形象会使空间产生幻觉的立体空间,幻觉的制造是平面设计的重要课程之一。

A、自然的空间

自然空间是现实中的真实空间。在平面设计中即使其形象是抽象化的,但因形与形、形与空间的关系是合乎现实逻辑的,故亦可以表现出自然的空间。(如图)

B、暧昧的空间

所谓暧昧的空间,即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空间,属于非真实的空间。一般暧昧的空间中总是有两个以上的视点。由于视点的变动,形象的空间关系——或回或凸,就会交替发生变化。视此为凸,则彼便为回,反之亦然。(如图)

C、矛盾的空间

矛盾的空间不是模棱两可,而是两者互不相让,形成极为强烈的空间冲突。这是矛盾空间不同于暧昧空间之所在。(如图)

D、点、线、面与空间练习

1.点的练习:限用圆点。圆点没有方向性,但多个圆点的组合便产生方向感。练习时可自由地选定点的数量,或用相同数量的点组织不同的画面,或用不等量的点组织。(图1)

图1

规律性的组织则更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圆的聚散关系、点与点之间的平衡等等,是其研究的重点。

2.线的练习:限用直线,长短与数量不限。(图2)

线的组织亦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但线的研究以方向性为重点。非规律性组织要注重其聚散及各种方向性,规律性组织则可以从线的群化、重复等方面加以研究。(图3)

图3

3.面的练习:面的形状可繁可简。组织方式也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练习时最好选用长条形的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练习重点是空间的虚实、对比、和面与面之重叠、透叠。减缺。(图4)、(图5)

图4图5

E、点、线、面的组合练习

点、线、面混合的练习要比上述练习杂复一些。这项练习的重点是如何使不同的元素产生统一的和谐感。组织的方式是不规则的,所强调的是对比中求统一。

3、骨骼

所谓骨骼,就是形象的编排秩序。骨骼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二是分割画面的空间。骨骼分规律性、非规律性,有作用性和非作用性。

对于广告设计原理而言,骨格其实就是广告版面构成中的栅格。我们在构成设计中常常借助于骨格,骨格有助于我们排列基本形,使之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A、规律性骨骼

规律性骨骼是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这些骨骼是呈重复、渐变及发射形式的。它们包括一些骨骼点和骨骼线,以引导形象的编排。

B、非规律性

骨骼这种骨骼是比较自由地构成的,有些是规律性骨骼的衍变,也有一些是具有极大的自由性的(如图)。

C、有作用性骨骼

它是骨骼线将画面面积分割成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骨骼单位,形成多元性的空间。基本形移出骨骼单位便受到分割。这种骨骼里,基本形不一定被固定在每一骨骼单位中,且基本形的数目及方向在每一骨骼单位中可做变化。但完成后的画面必须能显示出骨骼线的存在。(如图)

D、非作用性骨骼

骨骼只决定基本形的位置,骨骼线不构成独立的骨骼单位。完成后的画面不会显示出骨骼线。(如图)

E、重复的骨骼

在各种规律性的骨骼中,重复骨骼是最常见的一种。只要平均分割空间,就会得到重复骨骼。

如果将构成骨骼的两大基本元素(即垂直线与水平线)加以变动就可得到下面几种骨骼形状。

第一种变动:

1.宽窄变动--将骨骼线的宽窄加以变动,形成骨骼各组的空间变化。(图1)

图1

2.方向变动--将垂直或水平的骨骼线变成斜线。只改变其中一种线的方向,称为单元方向变动。而将两种线同时变动,称为双方方向变动。(图2)

图2

3.线质变动--是将水平、垂直的直线变为弧线、曲线等,称为线质变动。(图图3

4.线质、方向、宽窄的混合变动。(图4)

3)

图4

第二种变动:

将骨骼的单位或合M而

一、或一分为M地联合与分离变动。(图5)

图5

第三种变动:

将骨骼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作分类的迁移的变动。(图6)

图6

F、重复骨骼中的基本形

骨骼通常决定基本形的位置,但可作灵活的变动。如基本形方向的任意变动,骨骼单位内基本形的位置的灵活采用,和基本形的大小的自由选定等(如图)。

G、骨骼与基本形相叠

有作用性的骨骼或可见的骨骼线可与基本形相叠,产生覆叠或透叠的关系。(如图)

H、练习:骨骼:重复骨骼

基本形:由半圆或任何圆弧与直线所构成基本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须重复。

尺寸:20公分 X 20公分

色彩:底色外只准用两色,色与色不能相混。也可用单色。参考:

4、近似

在自然界中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是不可能的,但近似的形状却很多:比如同种植物的叶子,溪中的鹅卵石,风吹过的沙丘等,在形状上都很近似。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是指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的基本形构成画面,在统一中呈现出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但是如果近似程度大,就产生重复之感;近似的程度太小则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总之,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构成要让人感觉到基本形之间是一种同族类的关系。

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称为近似的形象。所谓近似,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所以,在使用近似时,要注意近似的程度是否适当。近似,应先考虑形态方面,然后考虑其大小、色彩肌理等诸方面因素。

A、自然形象的近似

在自然形象中,近似的现象到处可见。凡属同类的自然现象,如鸭、鱼、羊等等均可称为近似现象(如图)。

B

设计近似基本形时,可以结合拉丁字母之近似效果,进行组合、变动,而成为一种很好的构思。(图1)

图1

通常设计各种近似基本形,往往用一基本形,求出各种基本形。即把一基本形的形状稍作左右、上下的改变,或加或减,就可以得出几个以上近似的基本形。(图2)

图2

利用两个形象的相加或相减,也可以构成一定数量的近似基本形。在相加或相减中,两个形象的形状、大小都可以进行各种变动而得到近似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向或位置变动,求得不同的组合。(图3)

图3

在作用性骨骼中,近似的基本形因受骨骼线切除的关系,常常可与邻近的基本形或背景联合。此外适当的色组变动,亦可增强设计的效果。(图4)

图4

C、近似的骨骼

骨骼单位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完全相等,但有些近似,则称为近似的骨骼。近似骨骼没有重复骨骼那种严谨性。其骨骼的结构要在有作用性的骨骼中,才能感到它的存在。(如图)

D、近似基本形的自由组合近似基本形可以不循任何骨骼的编排而作自由的组合。若基本形之间的距离大致没有多大的变化,则近似乎无作用性近似骨骼的效果。如果基本形作聚散式的组合,那就近似乎密集的观念了.(如图)

E、练习:

基本形:可自由决定,但各基本形之构成必须有不同的变化,而又能保持彼此间的近似。

骨骼;重复骨骼,可用有作用性或无作用性。

色彩:底色外只准用两色,两色之间能相混合,也可用单色。

尺寸:20公分X 20公分

5、渐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变生重复之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

渐变的含义非常广泛,除形象之渐变外,还可有排列秩序之渐变。渐变从形象上讲,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面的渐变;从排列上讲,有位置、方向、骨骼单位等等渐变。形状的渐变可由某一形状开始,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形状,或由某一形象渐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形象。渐变的节奏可以急缓任定,亦可急缓交错展开。

渐变的骨骼编排,可以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或从中央向四周展开,或作多元次编排。其方式是灵活而多样的。

A、自然形象的渐变

自然形象因时间性之渐变,则分秒不停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种子之萌发抽叶,花蕾之欲放至残.人由婴儿到老年等等,皆为形象之渐次变化。

电影的记录动作,也是由一系列这一画面到另一画面的渐变过程。不过时间性的渐变不可能在同一视觉空间中显示出来。但在自然界,因空间位置之变化而产生的渐变,则是到处可见的。

B、基本形的渐变

一切基本形的视觉元素,均可渐变。

1.方向渐变--基本形具有方向性时,可作基本形排列的方问渐变。(图1)

图1

2.位置渐变--在作用性骨骼中,按基本形切除在骨骼单位中的逾线部分,而使之位置渐变。(图

2)

图2

3.大小渐变--基本形在编排中具有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的渐变。(图3)

图3

4.色彩渐变--用色彩由深至浅的渐变。

5.形状渐变--是形的增减而得的渐变效果,也可以基本形的分裂或迁移而成的各种渐变基本形。同时,也可以由一种形状渐变为另一形状的移入渐变。将一种自然形象渐变为另一自然现象,将会产生特殊的渐变的效果。(图4)

图4

C、渐变骨骼

取得渐变骨骼的通常方式,就是逐渐的移动骨骼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编排秩序及位置。

1.单元渐变骨骼--组线仍是等距离,而另一组线产生渐变。(图1)

图1

2.双元渐变骨骼--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时产生渐变。(图2)

图2

3.分条渐变骨骼--每一骨骼单位之分条的宽窄渐变。双元的分条渐变,更为精细繁复。(图 3)

图3

4.等级渐变--水平线或垂直线产生宽窄的分条变动,每一行是分条的重复,形成台阶似的渐变效果。(图4)

图4

5.阴阳渐变--将骨骼线的粗细扩大成面的感觉,无须再承纳基本形,双元阴阳渐变,可加上线的方向变化、线质变化或分条变化。(图5)

图5

渐变骨骼的骨骼线,比基本形更为重要。因此基本形的形状要尽可能地简练。一般地讲,如果渐变骨骼的骨骼线数量较多,疏密对比较大时,则基本形应尽量简练。如果基本形渐变较复杂,则骨骼渐变宜尽量简练。

有些渐变骨骼不纳入基本线,那这样的线要有粗壮、有面的感觉,使骨骼线之编排有强烈的疏密变化,以求得特殊效果。(如图)

E、练习:[/img][/img] 骨骼:重复或渐变。

基本形:任选。

色彩:最好用单色,或用两色。

尺寸:20公分 X 20公分

参考:

6、发射

发射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形状。花瓣的结构、水面上的涟漪等都是发射状的。发射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造成光芒四射的动感,或产生爆炸的感觉,有很强烈的视觉效果。

发射是渐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射是由有秩序性的方向变动形成的。

发射的前提,是确定发射中心。虽然中心有时有几个或更多,或是移出画面之外等等。中心,是方向变化的根据,方向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而中心的编排是规律的主要部分。A、发射骨骼与自然现象

许多植物的生长方式,如树木与花卉等等,常具有发射结构。所谓发光体都具有发射骨骼。自然界的 中心发射现象,只要留心观察,是艰容易寻找的。

B、发射骨骼种类1.离心式--由发射中心向四周发射。骨骼线或直或曲,或弧线型,或发射线不连接,以及中心迁移与多发射。(图1)(图2)(图3)(图4)

图1图2 图3图4

2.向心式--骨骼线由各个方向朝中心迫近,其实它正是向离心式发射的反转而已(图5)(图6)(图7)

3.同心式--骨骼线层层环绕中心。骨骼线可以是曲线、方型、螺旋型等等(图8)。

图5

图6 图7图8

C、发射与重复

重复骨骼可叠入发射骨骼。发射也可成为一种基本形而重复,或渐变地纳入重复骨骼内。相同的发射基本形可彼此覆盖,透叠或联结。(图1)(图2)

图1图2

D、发射与渐变

渐变骨骼可叠入发射骨骼,发射也可成为基本形而纳入渐变骨骼中。(如图)

任何规律性的发射骨骼,都可以渐变为不规律的较自由的发射骨骼。

E、发射骨骼中基本形

基本形纳入发射骨骼,其性质可分为四种:

1.用线作基本形--即骨骼线成为可见的线,或各组线分别纳入各骨骼单位里。(图

1)

图1

2.非作用性骨骼中的基本形--非作用性骨骼线引导各基本形依次排列。基本形可以重复、渐变或近似。(图2)

图2

3.作用性骨骼中的基本形--作用性骨骼除确定各基本形位置外,并将背景分割或逾线的基本形切除。(图3)

图3

4.特大的基本形--如基本形面积过大,超越任何的骨骼单位,甚至盖住发射中心,则此类基本形可由非作用性骨骼编排其位置及方向。(图4)

图4

F、练习:

发射骨骼,可自由地选择骨骼与基本形。色彩:单色或两色。

尺寸:20公分 X 20公分 参考:

7、特异

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所谓规律,这里是指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有规律的构成。特异的效果是从比较中得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应当注意特异的成分在整个构图中的比例,如果特异效果不明显,不会引人注目,而过分强调特异则破坏了统一感。

特异依赖于秩序而存在,必须具有大多数的秩序关系,才能衬托出少数或极小部分的特异。特异的目的在于突出焦点,在于打破单调重复的画面。

任何元素均可作处理,如形状特异、大小特异、色彩特异、肌理特异、位置特异、方向特异等等。

A、基本形的特异

基本形的特异,能消除画面的单调感。在使用特异时,特异的基本形只要有一项或两项视觉元素不合大体的规律,就会起到特异的效果。

1.大小特异--规律与特异之基本形有大小的比例差。(图1)

图1

2.色彩特异--用色彩加强特异的效果。(图2)

图2

3.位置特异--把较明显的位置作为特异的基本形部分。在位置特异中也可以结合基本形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异。(图3)

图3

4.形状的特异--设计中出现两种基本形,一种是规律性的,另一种性特异的。(图4)基本形的特异,能使设计中的画面产生焦点作用。

图4

B、骨骼方面的特异

骨骼产生特异的部分,可以从一种规律性骨骼经转移点进入另一种规律性骨骼,然后或转入原来的规律骨骼中,(图1)或是再转入第三规律中。(图2)此外,也可以在规律性骨骼中,故意用破坏规律获得特异效果。(图3)

C、练习:

以重复基本形及重复骨骼构成设计。设计中应纳有一个或多个特异的基本形,以突破规律。基本形之形状、大小可自定。

尺寸:20公分 X 20公分

色彩:单色或两色 参考:

8、密集

密集在构成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画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密或最疏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像磁场一样具有吸引力,并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在密集构成中基本形的面积要小,数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或近似的。在大小和方向上也可有些变化。在密集的构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

基本形不循严谨的骨骼而作自由性的结集,有时趋于点,有时趋于线,或组织成面,这些不同方式的聚合,构成密集。

用作密集的基本形,面积不能太大,数量不能太少。

A、自然形象的密集

密集,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如山上的森林,海滨的卵石,天空中的白云和星星,都是生动的例子。随手将小豆撒在桌面上,是寻求意外性密集构图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因为许多美妙的现象常在我们的周围发生。

B、密集骨骼

“密集”常指骨骼方面,密集骨骼可分三类:

1.趋于点的密集--以点状位置为中心的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点的周围。(图1)

2.趋于线的密集--概念的线在画面内构成骨骼,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线的周围。(图2)

3.无定性密集--设计可随意构成。(图3)

点与线的密集均得以规律性骨骼来引导设计的构成,其结果较接近规律方面。点的密集近似重复与发射,线的密集近似渐变。在使用无定性密集时,应注意统一感。

图1 图2

图3

9、对比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形象与背景、形象与形象之间,皆因有异之点而形成对比的关系。从广义上讲,任何视觉元素之间都存在着若干对比成份。从范围上讲,设计的构图可以从特殊的对比观念出发。上述特异与密集两章都是对比观念的一部分。而本章要讲的是每项元素在对比方面的使用。A、自然形象的对比

自然界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对比现象:山峦与丘陵;平原、大地与江河、溪流;繁花与野草等等,不胜枚举。选择自然现象做对比安排,要注意的是其对比所产生的情趣与象征。

B、基本形的对比

1.形状的对比--形状对比有多种方式,如简与繁、角与圆、直与弧、规则与不规则等筹。(图图1 2.大小对比--同一形状的大小,其对比会更明显。(图2)

图2 3.色彩对比--色彩的明与暗,鲜与晦及对比色等均属对比。(图3)

图3 4.方向对比--相反的方向或是成直角的方向,都有对比的感觉。(图 4)

1)

图4 5.位置对比--位置的对比须籍框架和骨骼线才能显示其上与下、左与右的对比关系。(图5)

图5 6.肌理对比--肌理的对比指不同材质表面纹理之对比,如平滑与粗糙等等。(图 6)

图6 7.空间的对比--平面上形的前后而成空间的对比。空间的对比还包括虚与实等的对比(图7)。

图7 8.重心对比--指稳定与不稳定的对比。形的轻重感也属重心对比。(图8)

图8

C、骨骼的对比

设计可以完全不靠任何规律性骨骼构成,因此骨骼的对比,实际上不依靠骨骼自身的规律,而是通过形象的编排方式,以及形与框架的空间关系来体现。

1.虚与实的对比--画面中的形通常以实的部分称为实,而画中的空间部分,则称为虚。虚与实的感觉不同,故可以产生多种虚实的对比。(图1)

图1

2.疏密对比--是指形与空间的疏密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形与形的集中与分散的排列对比。(图2)

图2

3.宾主对比--指形的密集与分散之间的比例而形成的多者与少者的对比。多者为主,少者为宾。位置显者为主,位置次者为宾。(图3)

图3

4.显晦对比--因突出与不突出而决定其显与晦的对比。(图4)

图4

图5

D、统一

使用对比时,须注意在画面中的某些因素具有统一其它诸因素的作用。以减少各种因素不必要的竟争。

一般而论,达到统一有两种:一种是以多数驾驭少数达到统一;另一种则以特异而引人注目,产生能控制整个画面的作用而具有统一感。这两种方法并不一定相互抵销,有时常可相辅相成。

E、练习:

基本形:取直线型与弧线型两种形象,两种形可作近似变动与大小变动。两种形可独立使用,也可相互加减而成新的形。

骨骼:运用各种对比,造成自由性骨骼。

尺寸:20公分 X 20公分

色彩:单色或三色

参考:

10、肌理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肌理是理想的表面特征。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并能加强形象的作用与感染力。A、视觉肌理

平面构成实践指导书 篇6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每一件产品都包含了抽象的点、线、面的概念。点是空间中相对细小的视觉形象, 没有固定形态和形状, 只有位置, 没有面积, 在相对的情况下, 有点的感觉的事物或形态越微小越有点的感觉。点的重要功能是表明位置、进行聚焦。点可以进行大小、位置、方向、黑白变化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点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很多。有具实用功能的点, 也有装饰功能的点。例如产品按钮设计即是一个功能点的形式美设计。不同形状的点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自然物和自己经历过的某些事物的多种联想, 具有不同形状点的按钮, 也往往成为产品的视觉中心。例如手机的按键会根据手机的外形进行形态设计和形式美的排列。在产品设计中, 许多产品本身就是线的构成, 最著名的就是1899年的设计“回形针”。运用线的弯曲设计成一个可以夹别纸张的设计。还有Y a m a h a Product Design Laboratory运用轮廓线设计的SLG-100N电子吉他。以及Tools Design, Kopenhagen设计的Eva Solo光盘支架, 运用面于面的转折获得凹凸结构, 达到虚的线的设计, 使线重复排列产生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感。

面有长度、宽度, 无厚度, 是体的表面, 它受线的界定, 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 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 通过线条的分割呈现出美的形式感觉。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 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许多产品中, 点、线、面三者纵横贯穿, 互相融合。例如P h o e n i x Product Design, Stuttgart设计的Oyster Shower。点构成了一条条发射状的虚线, 又有发射状的虚线排成圆形的虚面。由此可见, 产品设计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 设计基础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产品设计。

2 课程单元设计

以高职类工业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平面构成为案例, 在平面构成课中体现产品设计思想, 解决产品的平面形式美的问题。课程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八种形式美, 并运用形式美进行产品设计。

2.1 重点难点分析与解决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形式美构成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设计绘制具有形式美感的图形。传统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较为枯燥, 学生在制作完成后, 较难运用与实际, 学习周期长, 学习的兴趣不高。本单元从产品设计中寻找合适的对象进行设计运用, 直接将产品的某个面分解出来作为点线面设计的载体。由此激发学生兴趣, 解决了如何将平面构成知识运用到产品设计这个教学难点。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12学时, 课题为:“对手表表面的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2.2.1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完成时间4课时。教学内容讲解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分割形式构成法。重复, 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在运用时应保持形状、色彩 (黑白) 、肌理的相同。其基本构成形式有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构成。视觉效果使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和谐富于节奏感。重复中有骨骼不变, 基本形不变的重复也称绝对重复, 骨骼不变基本型的色彩变化或者方向有规律的变化的重复称为相对重复, 后者较前者变化多样。重复构成设计容易呆板而单调, 因此要变化。变化因素包括:基本形的黑白、方向、大小 (削减) ;骨骼的有规律变化。近似构成指基本形的形态的接近或相似。求大同存小异, 取得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效果。近似与联想有关, 从品种、意义、功能、同谱、同族、同类等方面取其相似又不相同的某种因素, 这种方法可塑性较大。在设计中基本形的大小是要优先考虑的, 如果基本形面积过大, 形状又变化时, 就成为对比构成了。对比构成是形象与形象之间, 形象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对比构成不凭借任何形式的骨骼, 而是靠视觉给予的对比准则。分割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其中黄金分割最重要。

2.2.2 第二部分手表产品欣赏

完成时间2课时。分别举例各系列手表产品的风格特征, 进行图片欣赏。

2.2.3 第三部分为课题操作

完成时间6课时。过程:布置课题, 收集资料, 学生设计制作, 教师指导。课题内容和要求:学生每人完成手表表面的设计四款。要求具有视觉形式美感。尺寸10cm×10cm, 铅画纸黑白稿。

2.3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2.4 习作展示

见图1。

3 小结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将专业的内涵结合到基础课程, 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传统构成基础课的时间, 更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产品设计是创造功能合理、造型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在高科技飞速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 当下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更加注重创新的质量和速度。因此,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更应该迎合创新改革的趋势, 将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强, 朱黎明.形式设计——平面色彩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8

上一篇:永远的超级四班读后感下一篇:信托投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