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共11篇)
县法建办: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基层党委执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检验,为了切实做好维护农村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镇人大主席团就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汇报如下: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镇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人们的致富能力不同。在欲望与能力不相称时,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的增加,引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
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而从目前来看,镇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4、制度上的因素。
村级组织对社会稳定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治保会、调解会力量不足、战斗力不强,护村队、护厂队作用没有发挥,各项工作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基层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实处,重宣传轻管理。许多措施和制度在制定或者评比、挂牌后,就不注意加强经常性工作,出现号召多,过硬措施少,指导、推动、督促、检查的力度更加不够,造成责任不落实、工作没人抓,引发安全责任事件。
三、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深入实践和推进村党组织班子的“直选”工作,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要发挥出警务室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一样,都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我们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五大类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
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法制宣传资料,举行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普法考试制度,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
4、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推进平安村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地方和单位、每项活动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归正”人员、涉毒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
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提高防范水平,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防促防范,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装臵等高科技手段,对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门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专业防范水平。
6、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稳定评估预警体系。创新解决矛盾的体制改革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农民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总之,我们要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1]。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走访了近300户农村居民。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有效问卷有281份, 有效率约为93.7%;受访男性173人 (61.6%) ;女性108人 (38.4%) ;平均年龄在35岁至60周岁之间, 男女比例为6:4。
1.2 方法
调研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查阅文献, 形成对调查内容的系统认识;在调研环节, 着重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2 结果
2.1 家庭年收入情况
调查发现, 表示家庭年收入为1万元及以下的人数有15人 (5.3%) , 1万元至3万元 (含3万元) 的人数为28人 (10.0%) , 3万元至5万元 (含5万元) 的人数为193人 (68.7%) , 5万元以上的有45人 (16.0%) 。近年来农村经济获得发展, 农民亦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家庭年收入有所上升。
2.2 参加农村医保后就医情况
调查发现, 参加农村医保后认为“就医方便且便宜”的有12人 (4.3%) , 认为“较为便宜”的有202人 (71.8%) , 认为“报销流程麻烦”的有39人 (13.9%) , 选择“其他”项的有28人 (10.0%) 。其中71.8%的参保农民仅表示加入合作医疗就医总费用有所减少。参保后就医的价钱也有上浮, 且存在就医地点有限、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2.3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
在所采访的家庭中, 有216户 (76.9%) 表示自己赚钱养老, 只有65户农民 (23.1%) 参加了养老保险制度。大部分老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将使得农村青年人的养老负担进一步增大。
3 讨论
3.1 社会保障覆盖水平较低, “碎片化”趋势严重
目前来看,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不久, 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覆盖。农村社会救助也存在享受人群比例低的情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有限, 虽然部分地区开始着手恢复和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但覆盖人口较少, 保障水平较低。现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农村劳动力在地区间的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 日益凸显的老龄化趋势也将社会保障工作推到了时代的前沿。
一般来说, “碎片化”主要指某一社会保障项目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制度和标准。“碎片化”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中都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 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存在过度“碎片化”问题[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存在城乡分割, 还存在地区分割。例如,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好, 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完善并达到较高水平。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
3.2 地区经济发展有限, 制度落实存在资金难题
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有效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保证。要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中所存在的筹资难题, 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全球经济不稳定、国内居民消费价格 (CPI) 上涨、自然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面临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农村的每年收入大约在3至5万之间, 除去农民的正常生活开销, 农民的年均纯收入有限。虽然国家陆续实施了减免农业税、农业补贴等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惠农措施, 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客观难题。这也是制约各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的重要原因。
3.3 现有制度不够规范完善, 实施效果不明显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制度还不够规范完善, 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制度实施的效果与可持续发展。例如, 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社保改革的积极性, 导致符合各地实际的农村社保相关制度的缺失[4]。
目前, 该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财政预算等责任在各级政府间尚未理顺。二是体制高度分散、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降低了社会保障的整体联动效应[5]。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 制度运行总体上看比较规范, 但一些方面仍需完善。例如医院为了确保收益, 存在对参与新农合的患者过度使用药品、使用高价药品、反复检查、等不合理现象, 加上新农合制度规定的报销程序过于复杂, 使得农民继续参保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损害。
参考文献
[1]王伟.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 2014, 12 (2) :58-61.
[2]刘岚, 陈功, 宋新明, 郑晓瑛.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应关注哪些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J].农村经济, 2008 (2) :54-58.
[3]张车伟, 张士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其制度障碍[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1) :82-88.
[4]王俊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以德州市为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2) :168-173.
乡镇关于农村财政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党组对新时代农村财政管理工作转型发展要求,现结合xx镇当前农村财政管理工作现状,县局对农村财政管理模式、职能定位、主要任务、工作现状和实际成效等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乡镇财政管理模式、职能定位、工作机制和主要任务
2017年,我镇各项财政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管理模式,实行周汇报、月调度、年结转的工作机制,发挥乡镇财政在提供基本财力、服务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上职能定位作用,确保各项惠农资金、项目资金、村级资金安全、高效发放的主要任务。
二、乡镇财政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主要问题:乡镇财政人员紧缺,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素质仍需提高。
原因剖析:目前财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财政人员紧缺,后蓄力量不足。税费改革后,镇财政逐步承担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等多项任务,工作量不断增加,加上缺乏系统培训,使财政工作不能很好与新形式相适应。
三、乡镇财政参与财政脱贫攻坚中心工作情况
全镇共有贫困户547户、1315人,已经脱贫户251户、630人,未脱贫户296户、685人,今拟脱贫215人。
我局组织同镇领导对全镇贫困户进行摸底,认真走访每一户贫困家庭,把每户的详细情况登记在册,建档立卡。针对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可行的扶贫计划,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全镇“四带一自”基本实现全覆盖,235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外出务工146户,166户贫困户自我发展产业。完成70.2166万元产业到户项目扶贫资金的发放工作;完成南阳村茶园改造项目和杨梅村经果林立体种植项目70万;完成光伏项目225.78万;实施“户贷企用”,为109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12万元,户均年分红达到3000元;完成142户贫困户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教育类扶贫资金(春秋季)发放24.35万资金。
四、当前涉农资金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措施
主要问题:1、涉农资金资金信息公开不对称,缺乏创新性。一是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线下拨涉农资金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但环节多,程序多,落实到基层有个时间差,引起群众误解。二是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够。2、“一卡通”系统存在少数一户多折情况。
建议措施:1、创新公开形式,扩大社会监督。我局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形式上不断探索新的公开形式。特别2015年来我镇成立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发放小组,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发放,签订责任状,层层监督,成效明显。同时登录“安徽财政网”通过网络、微信新形式新媒体公开公示。2、通过与银行、户主多方协商核实,注销多余存折,确保“一卡通”系统一人一折。
五、利用大数据监管涉农资金,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质量和效益
我局完善现有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建立与县、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惠农资金“一卡通”管理发放系统、“新中大”系统的有效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乡镇财政预算资金、补贴资金、项目资金和村级资金监管的“数据化”、“信息化”,全面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质量和效益。
六、乡镇财政绩效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意见建议
我镇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等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建议:其一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学习培训,提高部门、单位、企业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其二突出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逐步建立事前明确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实施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发挥好财政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与科学,使财政绩效管理更加合理、规范与科学,把风险防控降到最低。
七、xx镇财政预决算管理情况
2017年,县政府下达xx镇财政收入任务数4920万元,截止12月31日我镇累计完成实际收入4958.42万元,占任务数100.8%,收入进度全县第三。其中国税任务数2800万元,占任务数111.2%,地税任务数2120万元,占任务数87%。具体加强预算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其一规范预算编制,对所有收入和支出实行全口径预算;其二严格预算执行。即乡镇支出必须以批准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合同协议和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严禁违规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严禁虚列支出,骗取套取财政资金;严禁少计、混淆列支,挤占、截留、挪用各类专项资金;其三严格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要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其四严格债务管理;其五严格支出管理,即严格执行津贴补贴政策,规范会计核算。
八、乡镇财政基础建设现状和意见建议
基本现状:自乡镇合并以来,全镇辖15个村,2个街道居委会,两个敬老院,集镇总面积213.85平方公里,人口2.55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其中xx财政分局位于青阳县xx镇政务新区。办公大楼是省财政厅建设基层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建设工程,于2011年5月完成竣工。2012年3月通过考核验收获省级“基层规范化财政所”称号。2013年4月通过机关档案目标管理考核验收获省一级单位。近年来,多次荣获县财政局,xx镇党委、政府表彰。2015年被青阳县政府确定为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唯一试点镇,6月份已在全县推广。xx镇财政分局现共6人,设分局长1名,统管会计2名,资金结算会计1名,单位会计1名,惠农资金会计1名。
按市委维稳办《关于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稳办〔〕38号)文件精神,局党组高度重视,根据我局承担的维稳职能,强化现场安全监管,预防事故发生,做好维稳的相关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组织全局职工传达学习文件,提高对预防群体性事件工作的认识。全体职工对《通知》原文进行了
学习,弄清了事件原因、发展经过与处理情况,进一步认识到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维护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针对文件中医疗事件,展开针对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该事件发生前,医院对因医疗抢救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缺乏清醒的认识,应急措施极不完善,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被动局面。对如何搞好预防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起着很好的警示意义。确实引起了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警醒。
尊敬的刘副书记,检查组各位领导:
感谢您们到我乡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及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下面,结合检查指导的主要内容,我就2009年以来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及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情况向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
给予批评指导。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
2009年,县委政法委相继下发了关于转发省委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政发20091号),《关于在全县边境地区深化爱民顾边战略及创建平安边境活动的意见》(*政发20096号)。中共*连县委和*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连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下访”活动实施方案》(*办发200936号),《关于做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等一些列关于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的文件。根据“两办”及县委政法委的安排部署,我乡党委、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在组织领导上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抓重点、负总责,在工作安排上早着手、早部署。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方案。为抓好综治维稳工作,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综治维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职责,把综治维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乡政府与各村组、各站所、各企业签订了综治、安全、禁毒、防艾目标责任书,定点、定人、定岗,包村、包组、包户、包人。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根据*连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要求,乡党委、政府结合××乡实际,制定综治维稳工作实施方案,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族更加和睦,行政接边地区更加有序,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综治维稳工作职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使各村委会、各站所、学校及时明确综治维稳各项工作要求。
(二)认真落实矛盾纠纷、矛盾隐患包保责任。根据县“两办”和县委政法委的要求,我乡由挂村领导带队,组织乡派出所、乡司法所、土地所、禁毒防艾办等工作人员深入到各村、各企业对影响我乡社会稳定的矛盾进行了纠纷排查,排查出影响我乡当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有朗勒茶厂的改制问题,存在大规模上访的隐患;××煤厂的问题,存在煤厂与煤坑周边老百姓的利益纠纷及煤坑和砖厂的利益纠纷;××乡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问题,存在以后上访的隐患。县委将朗勒茶厂的改制问题和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问题作为乡党委及乡人民政府的包保责任,并明确乡党委书记和乡人民政府乡长是具体的包保责任人。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朗勒茶厂的改制问题及××乡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问题,并将两项工作确定为乡党委、政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之一。关于朗勒茶厂的改制问题主要是历次改革不彻底而遗留的历史问题,主要是:职工的改制问题、产权问题、土地权属问题、企业及茶农的后续发展问题,以上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都较大,靠乡党委政府的力量无力解决。目前,乡党委政府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向党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朗勒茶厂改制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当前及今后整个改制工作的沟通协调。领导小组分为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上下沟通协调;文秘组,主要负责对相关材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政策法规组,主要负责对相关企业、林业、土地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社会稳定组,全力做好茶农及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及应付突发事件。二是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形成了朗勒茶厂的改制初步实施方案,上报县人民政府,方案兼顾企业老板、职工、茶农三者利益。待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再具体实施。三是按照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的安排,将*江一、二、三组茶农的行政关系纳入朗勒村委会管理,进一步从制度等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关于××乡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问题主要是土地租金过低,涉及承租面积567.49亩。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主要是深入群众做好涉及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同时,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态,目前不存在上访的可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能力,是当前乡镇工作的重点,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通过走访查阅、现场观摩、座谈讨论、个别访谈等形式,就我县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并对提高乡镇干部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提出了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能力的现状
(一)农村各类矛盾呈高发期
1、农村群众对在惠农政策落实中的不公开公平公正而产生矛盾已经成为农村的主要矛盾;群众对乡村干部不满,也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中还存在以权谋私,落实对象不准的行为。在落实农村最低科生活保障,民政救济资金、危旧房改造、灾后重建资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强农惠农资金时存在优亲厚友、截留、克扣的现象,造成群众不满,导致在农村的正常工作中和乡村干部发生矛盾;
2、农村土地征用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拆迁补偿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近年来,我县城乡基础设施项目逐年增多,建设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及交通沿线的乡村,因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而产生的矛盾较为突出,群众对自己的利益诉求要求过高,与政策补偿标准不一致,而引发阻挠建设项目的人和事越来越多;
3、农村家庭及婚姻引发的矛盾纠纷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农村夫妻双方离婚率上升,婆媳关系不和,矛盾突出,部分老年人晚年生活没有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引发的问题突出;
一要务,也是检验乡镇干部执政能力的首要标准。如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这对乡镇干部抓经济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广大群众思富、快富的愿望日益迫切。但乡镇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不能成为群众走向富裕的领路人。调查反映,一是大多数乡镇干部缺乏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不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加之了解学习外地的经验少,对新技术知识和技能有畏难情绪,不敢正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问题,更不敢大胆地带领农民跳出农业谋发展,走出农村闯市场。有的抓市场经济工作是门外汉,只能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缺乏根据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引导农民从更宽的领域发家致富。二是有些乡镇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视野不宽、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有的发展经济局限于老套路老办法,不善于发展商品农业和工商业;有的守着“金饭碗”去“讨饭”,找不准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能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不善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跟风。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知之甚少,市场开拓面十分狭窄,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是有些乡镇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艰苦创业精神不佳、开拓进取干劲不足。有的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热衷于创造“显绩”,对乡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多;有的在困难面前精神不振,不善于带领群众找准路子、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热衷于向上级讨钱要钱;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甘当“太平官”,得过且过,任职多年,山河依旧。
2、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乡镇干部为民服务存在的问题主
试能力弱,造成乡镇干部提拔无望,加之乡镇干部干的是最苦最累的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而待遇和薪水却是最低的,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数乡镇干部不安心乡镇工作;
3、农村干部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不活。由于存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群众对干部意见较大,对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不信任,也不愿意找乡镇干部,于是一有问题就上访,同时,乡镇干部自身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上习惯于用老办法,习惯于简单的说教,造成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二、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矛盾能力不足的原因
目前乡镇的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国家惠民补贴增大了,群众的意见却越多了;各级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分析原因,主要存在:
(一)部分乡镇干部理论水平不高,法律运用不准。乡镇干部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乡镇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最近几年乡镇干部年龄偏小,多数为新分配干部,在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上不足,少数乡镇干部法律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群众中失去了信任,一旦群众对立情绪升格,极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
(二)农村工作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乡镇领导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一手硬
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结合我县实际,目前正在开展“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乡镇干部做好“五官”,积极协调社会关系
一要常走访、实交心,做联系群众的“亲情官”。乡镇干部要把联系群众当基本功、必修课,坚持做到常走访、实交心、诚帮助、勤服务,以自己的真心换回群众的实意。尤其要加强与四方面群众的联系,第一方面是致富带头人,就是种养加大户、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各种经纪人等,他们是党的富民政策的带头者、受益者,是先进生产力的践行者。第二方面是有文化的人,就是文化科技新闻工作者、教师、医生、宗教人士、离退休干部职工等,他们是先进文化的宣传者、推动者,也是社会舆论导向的引领者。第三方面是最困难的人,就是鳏寡孤独、发生天灾人祸等致使生活困难的群众,要保障他们的生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人手中。第四方面是特殊人群。要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着重把刑释解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和重点上访人员作为各级干部重点联系对象,切实加强管控措施,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和生活生计问题。团结、引导、关心、管理好这四方面的群众是赢得人心、聚集力量的关键所在。
二要懂政策、知法规,做服务群众的“明白官”。目前,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很多与群众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委政府的政策、主张及与不懂法律法规有关,乡镇干部要把学好用好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素养、基本要求,为群众释疑解惑。避免“以
中有一些不良风气,一些干部满足于开会拿着稿子念,督查跟着别人转,乐于迎来送往陪吃饭;有的干部喜欢听报喜的假话,不喜欢听报忧的实话,有了成绩抢前头,有了问题绕道走。这种歪风,既影响干部的威信,又影响党政组织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乡镇干部就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敢冒风险,肯为基层干部群众承担责任,真正成为干部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要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善于解决基层的困难,善于体贴群众的难处,善于与干部群众一道解决难题,这样才能听到真话、掏心窝子的话,才能成为群众欢迎、尊重的好干部。
(二)提高干部的“四种”能力,积极应对社会矛盾
1、要提高辨别矛盾的能力。要加强对乡镇干部进行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敏感性,提高乡镇干部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牢牢把握驾驭和处理农村各类矛盾的主动权,从而有效地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防止矛盾的扩大和升级。
2、要增强预防矛盾的能力。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大家一门心思搞建设,促发展,各种矛盾就比较缓和,干群关系也比较和谐。而经济落后的地方,乡风低俗,成天打牌赌博,坐吃论道,乡村办什么事都得靠摊派,农民的承受能力又很有限,矛盾便容易爆发并激化。因此,乡镇干部必须把主要精力从被动式的处理各种矛盾转到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主动预防和缓解各种矛盾上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发展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富裕农民,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改善教育、卫生、法子,对支柱产业发展能给予政策扶持的积极争取扶持、对贫困群众能给予资金扶持的及时安排、对致富能人给予项目扶持的积极协调;
4、喜事上门贺,改善群众对干部的看法。群众家中有娶媳妇或孩子满月等喜事中,不做门外汉,积极上门贺喜,加强和群众的感情投入,以此改善群众对干部的逆反心理;
5、悲事送温暖,改善群众和政府的关系。对群众家中发生的丧葬,车祸,大病等悲事,要积极掌握,及时上门联系,能协调和帮助的做到力所能及的帮助,化解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情绪;
(四)乡村经常开展“三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在乡村经常开展“三普三访三调保稳定”活动。每年要在乡村对全民开展普法宣传、对重点人群开展普法教育、对乡村干部开展普法考试,以此推动全民性的普法教育;经常走访查民情、定期下访解民难、事后回访促落实;邻里矛盾村上调、干群矛盾乡镇调、复杂矛盾联动调三种调处机制;
2、在民族地区开展“三联三引三助构和谐”活动。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协助村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村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引导宗教人士自觉做到“四个维护”,宗教人士协助村干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党员联系信教群众,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奔小康,信教群众协助党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
简报
第1期
水口镇宗旨信访维稳中心2010年1月25日
按照《信宜市水口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镇领导专题调研活动方案》的要求,由综治办牵头开展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为此综治办组织司法所、派出所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调研。
一、调研方法
为了使调查更具有深入性和广泛性,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调研:一是听取派出所对社会动态管理的分析,了解在户籍管理,流动人口和教育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打防结合的落实情况;二是听取司法所对处理化解社会矛盾的情况汇报,了解当前社会矛盾的重点、难点和共通点;三是集中排查,组织综治、派出所、司法所进行全镇性的不稳定因素和突出问题排查;四是进村入户,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对当前治安和社会矛盾的看法。
二、存在问题
经调查,当前造成我镇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 因素有
1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由于铁路未来的高速公路经过我镇,以及本镇发展的建设性项目,这些项目都要要大面积征地,涉及群众基础广,但由于不同项目不同土地补偿不统一,或征地款未能及时支付,就容易引起群众不满情绪,这时群众牵扯到自身利益就空前团结,引发集体上访;
2、劳资矛盾问题。我镇的工业相对比较多,许多农民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之间因工作、报酬等原因,往往导致群体性事件。如双狮毛织厂工人事件就是这样;
3、青少年教育问题。我镇有属劳务输出大镇,存在不少留守子女,这些子女欠缺父母管教,往往不专心读书或干脆不读书,沉浸在网吧,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形成黑社会或染上毒品,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治安问题。目前我镇治安形势大体是好的,但盗窃、赌博依然比较多,尤其六合彩赌博又有上升的势头。而六合彩赌博和盗窃又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赌光就盗,盗来再赌,这种关系的恶化,势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引发群众性上访;
5、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依然存在。目前,我镇法轮功邪教人员依然存在,且活动越发猖狂,越来越频密地对人民群众和党政机关进行渗透。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治上的原因。国内、国家越来越关注民生,而目前针对农民群众的会议开得少了,与农民群众正面沟通少了,群众直接
向干部和组织反映的机会也少了,这使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当渠道手段、方法解决问题,造成小事也越级上访。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如法轮功渗透一些人往往不明不白地被外国敌对势力控制。
(二)经济上的原因。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特别是个别暴富的典型缴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自身致富能力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继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冒充捌骗和偷盗抢劫及赌博等丑恶现象增加,引发不稳定因素。
(三)文化上的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出和影响,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计划生育、报工报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四)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法制宣传,要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着力抓好五大类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
(二)预防和化解种类矛盾纠纷。一是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案,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三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支持经常性排与集中排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二是争取领导重视,促进办案进度,及早化解矛盾;三是加强综治牵头制度,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前芽状态。
(三)深化平安建设工作。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巩固成效,在创建特色、经验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都形成自己的特色经验,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委、居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加强司法建设,强化为民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员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四)全面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打、防、控、管、建”一体化进程,构建“镇、村、组、户”四级防控网络,维护群众生活的社会环境,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同时构建四大防控体系,即镇政府所在防控体系、公路沿线防控体系、镇直机关单位和学校防控体系,确保全镇社会稳定。
(五)深入开展及邪教和禁毒宣传教育。通过创建“无毒社区”
和禁毒教育阵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在全镇广泛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关爱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以黑板报、张贴挂图、播放VCD光碟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全镇干部群众加深对邪教的认识,全民抵制邪教。
(六)加强帮教。镇委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帮教工作,把帮教工作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两劳”回放人员、在校“双差生”、“法轮功”(曾)练习人员以及留守子女的帮教。一是落实责任,把每一个帮教对象落实到具体干部,明确责任;二是落实制度。帮教干部要对自己的帮教对象定期回访、长期跟踪、确保实效。
(七)严厉打击种类违法犯罪活动。震慑才是最好治理,我们要认真按照上级的部署和本镇的实际,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彻底扫黑除恶,打击车土匪路霸、盗窃、“黄、赌、毒”及“六合彩”赌博,使我镇的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是党在农村的桥头堡垒,在指导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随着党对农村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组织是否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阶段,利用10天时间与镇里的4位同志采取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随意抽查等形式,对全镇村级党组织及两委班子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村级组织的基本情况
***镇地处******************。本镇以汉族为主,有少数**族,主要语言为**方言,总面积276.8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林茶果总场,84个自然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万人。
全镇共有2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6个,农村党员803人。从农村党员整体情况来看,男党员632人,占78.7%,女党员171人,占21.3%;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180人,占22.4%;其余全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文盲。35岁以下的党员有123人,占15.3%,36—54岁之间的有244人,占30.3%,55岁以上的有436人,占54.3%。
从农村班子建设情况来看,全镇农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支部书记16人,村委主任16人,其中女支书1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58岁;村委主任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1岁,村委主任是党员的有8人;两委干部共96人,其中支部委员52人,村委委员44人,交叉任职的有1人。两委班子中男性80人,女性16人,其中支部班子成员中妇女有6人。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农村党员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对软弱班子和后进组织的整顿,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两委干部不协调。部分村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臵,两大主干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猜疑,导致支、村两委工作“两张皮”,内耗严重,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发展经济。
2、班子及党员结构老化,后继乏人。有的村支部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不吸收新鲜血液,紧闭入党大门,还有的只发展自己的家族成员,导致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被关在入党大门外,对组织信心不足,班子建设后继乏人,主观上造成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而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党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
3、流动党员管理陷入困境。一部分党员为了家庭收入和子女上学,流动到县城和外地打工。有的常年在外,不参加组织活动,党员意识逐渐淡薄,导致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突出。目前,支部对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以及到县城和外地居住的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数量大、分布广、联系难的问题,教育管理上存在“空白点”。
4、家族势力、派系斗争的影响还比较大。有的村主要干部心态不正,在竞选换届时,承诺为村里办几件大事,结果上台后却另来一套,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和派系斗争。对与自己有矛盾的党员干部进行打击报复,两派长期处于针锋相对状态,疏于处理村内事务,致使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村情不稳,村民利益受损。
5、“两议会”难以集中民智。基于村里部分党员年老体弱、外出打工人数增多、自然村难以顾及管理等原因,导致农村党支部开展各项组织活动难度增大。一般村里的事务决定,多数是通过“两议会”来商定,而党员分散难以召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研究并形成决策。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部分村干部对民主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党员群众素质不高,想问题存在偏激和差异,意见难以集中,处于“想民主、又怕民主;要民主,又不会民主”的困惑状态。
6、组织创新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村集体发展经济所需资金仅仅停留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上,还不能打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禁锢。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臵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存在畏难情绪,有等、靠、要思想。有些干部认为村集体经济薄弱,现在搞建设主要靠上级政府增加投入,主观努力和积极探索不够。调查中还发现,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还说不完整,说起如何规划村级建设,不少人表示要等上级布臵。
7、村干部有后顾之忧。村干部目前还没有落实相应保障制度,而且工资待遇不高。特别是一些贫困村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所需,没有大的产业支撑,村干部仅靠上级拨付的一点工资,无法养活家庭,不少村干部长期不在村居住,无暇顾及村内事物,导致一些村集体管理缺位,发展滞后。
8、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换届过于频繁。村委会三年任期过短,从而导致换届过于频繁,村干部不安心工作,“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已成为农村干部的普遍心态,对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在三年届满时分,部分两委干部为下一步的“连任”而相互拆台,这样就会造成两委干部不会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为村集体服务,为民办实事,同时还会给下一届的村民换届造成隐患,引发恶性循环。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尤其是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村级党组织班子,使其能够真正成为聚民力、得民心、为民办实事、群众充分信任的坚强集体,切实体现其“领导一切”的核心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或解决对策。
1、重视选拔农村优秀人才,培养后备干部
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的方针,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在培养积极分子过程中,要开拓视野,注意从致富能人中、从个体私营者中、从退伍军人中培养,改善党员的文化、年龄、从业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树立年轻党员的威信,再选拨到支部班子中来,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个人素质、管理能力、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2、选树典型,严格考评,让党员群众衡量干部工作 积极培养和树立优秀党支部书记典型,培养优秀党员典型,培养先进党支部典型,狠抓后进班子和软弱涣散班子的整顿,抓强村、促弱村、治乱村,对一些威信不高、群众意见大、不适宜在村里工作的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要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和民主评议,量化考核细则,定期进行考评考核,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考评时引导村干部把成绩讲清,把问题讲透,让党员、群众去衡量,用考评结果来说服教育干部,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3、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 要继续改革村“两委”一把手选任方法,鼓励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大胆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实行“民推直选”,让群众推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带头作用强、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作为自己的带头人。同时,实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扩大交叉任职比例,减少干部职数,增强“两委”合力。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有心办事”。一是要真正重视和关心农村干部,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提高地位,经济上改善待遇,整体上提高素质,使他们感到工作有劲头。二是建议省市要充分考虑县财力水平和困难程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财政压力。三是要继续改善经济待遇,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四是要建立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对连续任职多年,且成绩突出的村干部离职后可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对于在任多年,离任后生活较为困难的,可将他们纳入农村低保工作范围。
5、明确农村“两委”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农村“两委”关系密切,与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协调配合、职责明确、团结共事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村“两委”关系之所以不协调,主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互不服气,有利的事争着抢着干,无利的事推诿扯皮无人管。因此,每个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尤其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都必须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村、组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职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支部必须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行使职权。
6、必须坚持做到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
党务、村务和财务能否公开,决策和管理是否民主,是影响农村“两委”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焦点问题。农村“两委”关系协调,干群关系密切,与他们长期坚持财务开支及时公开,长期坚持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说,农村“两委”关系要协调,必须坚持做到公开和民主理事,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受侵犯,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
7、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经常化
一是要按照就近就地、形式多样、方便党员的原则,采取定期学习、邮寄学习资料和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化。二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专项考核来推动。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档案,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组织设臵,设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协调。四是要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管理方式,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来团结凝聚广大外出流动党员。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57:2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
到我县部分乡镇农村进行调研。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状
(一)创建情况 **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于1997年开始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现有六乡三镇68个村8个社区,共创建三级文明单位个,创建率达到%。其中:自治区级文明村4个,地区级文明乡镇3个,地区级文明村13个,地区级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乡镇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县级文明社区2个,今年我县有5个村分别参与了自治区、地区文明村创建,6个村申报了县级“小康文明村”,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二)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三个结合”,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势头。
——德字优先,农牧民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村民学校,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深入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兴发展”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由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从机关到学校,再到农村、企业,通过长卷传递,签名人数累计达到12000人次;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走进**,走近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培养和树立讲文明、讲道德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全民素质,为“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和谐美好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68个村普遍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切实发挥作
用,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文明,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秩序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各乡(镇)也广泛开展了“小康文明村、小康文明户”评选,以“道德模范”评选为载体,对涌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帮困济贫等道德典范进行表彰,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社会文明道德风尚。通过“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等梯级创建活动,全县共评选出文明户3189户,文明村30个,文明乡镇5个。三是大力推进农民素质工程。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目标要求, 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在全县实施了农民素质工程。以“三下乡”活动、“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为载体,在农村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培训网络,有效推动了农牧民就地转移增收。先后举办以新农村建设、计算机、农机修理、农机驾驶、烹饪、电焊、獭兔养殖、红花种植、阿巍菇人工栽培、奶牛养殖、牲畜育肥、双语及理论培训为主的各类培训20余类59个班次,培训农牧民群众6899人次,新建阿魏菇、蔬菜大棚300座,打瓜、食葵、红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引进优质奶牛3000余头,出栏獭兔30万只。
——夯实阵地,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稳步推进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丰富乡镇群众文化业余生活,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4个,近两年新建村级文化室40余个。县财政投入140万元装备乡、村级文化室,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室使用功能。如喀拉布勒根乡文化中心、也尔特斯村文化室,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充实精神食粮的好去处。博物馆被评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两年来,我们围绕重大年节精心筹备
****年,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和部署,狠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完善和落实了维稳工作的各项机制,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切实化解影响稳定的一切隐患,为保持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对照市目标办下达的2006年维稳工作目标、《遂宁市维护稳定工作考评细则》和《2006年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意见》的要求,就我校今年对维稳工作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建立和健全了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责任制
1、今年初,学校成立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所有校级领导任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行政科,由行政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行政科副科长兼任副主任。明确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以及每位成员的相关职责,建立了维稳工作责任查究制度,严格执行维稳责任查究办法,确保责任落实,并把维稳工作纳入了年终的目标政绩考核。在日常工作中,凡涉及到维护稳定的相关工作,全体职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用职责和制度逗硬检查落实,以此确保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构建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2、学校常务副校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石平同志认真履行维稳工作职责,经常听取维稳工作汇报,并作出相关布置(今年至少4次)。学校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经常专题研究维稳工作,今年春节期间,“元旦”、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省人代会、政协会召开期间,我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召开期间,我市遭遇特大旱灾期间,都专题研究了维护稳定工作(今年至少***次),实现了有关领导强调的特殊期间更要保持稳定和谐的要求。
二、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注重发现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学校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时常强调全体教职工都要善于发现不稳定因素,并且要求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一是要向学校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真实报告;二是要积极投身于化解不稳定因素的行动中,以最快的速度和妥善的方式化解不稳定因素。今年,我校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也从未迟报、漏报、虚报、瞒报不稳定因素的各类信息,凡发现情况都及时既向市委、市府报送,同时也向市委维稳办公室报送,做到了情况信息工作具体落实,不稳定因素提前报送化解。
三、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提前发现不稳定因素和协调配合化解不稳定事件。我校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非常重视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建立健全了与其配套的工作机制,杜绝了不安全影响稳定的事件的发生。
1、建立了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凡遇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要遵照制度作评估报告。并且制定详细的工作预案,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批,并通过学校校委集体研究决定后方能实施。
2、对维稳相关工作制定了督促督办抓落实的工作措施,督促督办检查情况有详细的记录,全面完成了上级交办的督办事项,并及时向上级部门作了书面汇报。今年,我校对我省人代会、政协会、我市党代会召开期间的维稳工作以及我市遭遇特大旱灾期间维护稳定工作都作了详细的安排,专项工作维护稳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科室。全体职工也积极参与,排解了所有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了专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3、我校做到了每季度结合本地区实际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分析研究一次影响稳定方面的形势,对重大涉稳问题及时预警,特别是针对敌对势力、“法轮功”邪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都作了严肃认真全面的分析,并要求全体职工高度重视,坚持对这些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4、认真按照“五级五定五逗硬”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强了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并按规定要求及时报送了《贯彻落实遂委办[***]***号文件开展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情况统计表》。近年来,我校从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未发生因矛盾和问题久拖不决而造成的聚集上访,未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事件,未发生对非法集资历史遗留问题、涉法涉诉上访等问题久拖不决而造成了不良后果的事件。
5、我校始终坚持对重大涉稳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并落实了情况回复制度,杜绝了重大涉稳问题的发生。
6、我校建立健全了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应急处置预案,做到了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早预见、早计划、早安排。
7月3号,县委副书记、县长深入各乡镇,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调研,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
县长一行先后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当前农牧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仔细查看了棉花、红枣、核桃的长势情况及农作物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林果田间管理工作后,县长对各乡镇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林果管理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县长指出,各乡镇林果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集聚地和辐射源,是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基地,对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林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正值农业大忙季节,也是确保今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时期,各乡镇要全力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确保今年林果业丰产丰收。
【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方案10-15
关于乡镇发展党员工作报告07-11
关于乡镇公务员的调研07-12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09-08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12-30
关于乡镇干部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09-18
乡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06-18
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10-13
关于乡镇财政所职能转换的调研报告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