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8篇)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村民卫生素质、实现村容整洁为着力点,落实中央“以奖促治”政策,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使得农村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整治后的乡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村庄风貌整洁优美、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全面完成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工作各项指标任务。

三、主要任务

2010年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为各乡镇及涉农街道,包括坪塘镇、含浦镇、莲花镇、雨敞坪镇、天顶乡5个乡镇67个村(社区)及8个涉农街道25个村,今年主要任务如下:

(一)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严格按照《长沙市岳麓区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岳政办函[2010]14号)和《岳麓区2010年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岳政办函[2010]21号)的要求,各乡镇和辖村街道办事处的所有村组和农户按“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集中处理或“户分类减量、村分类利用、少量镇中转填埋”的分散处置模式,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

(二)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乡镇建成区(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0%;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农村行政村比例不低于35%。年底前完成莲花、雨敞坪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在莲花、雨敞坪镇各建1个村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点。

(三)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严格按照《长沙市岳麓区2010年畜禽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岳政办函[2010]20号)要求,禁养区(四镇一乡以外的区域)内一律禁止进行任何养殖生产,并对已存在的养殖场(户)实行无条件关闭取缔;限养区(四镇一乡所属范围)内实行限制性养殖和畜禽污染物总量控制,并根据城市开发进程逐步退出养殖业;一律不再新建、扩建、改建任何规模化养殖场。对限养区内不符合环评要求、用地手续不合法、治理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养殖场实行关闭取缔;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实施污染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四)整治农村工业污染。组织开展一次农村工业污染专项执法行动,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保障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通过全面排查摸底,确定整治重点;通过严格执法,促使影响和干扰农村群众生活、工作的污染源进行整改或搬迁;通过加强宣传,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保护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比例不低于40%,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和保护标志。保护区范围内农户生活污水实行全治理。

(六)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定期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源数比例不低于5%;组织开展农村空气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期监测试点。监测数据和有关记录要建立专档备查。

(七)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生产沼气、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成熟的综合利用技术。村域范围内秸秆合理堆放,禁止露天焚烧或抛河等现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

(八)启动“三全”试点。在莲花镇开展污水全收集、垃圾全处理、裸土全绿化试点工作。

(九)落实中央“以奖促治”项目。中央“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考核验收评定为“较好”。

(十)开展生态创建。一是创建环保先进乡镇。对照《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创建环保先进乡镇有关规定>的通知(长政办函[2009]132号)》中长沙市环保先进乡镇考核指标,完成坪塘镇、含浦镇、莲花镇、雨敞坪镇、天顶乡5个环保先进乡镇创建。二是创建生态村。按照《湖南省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或《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2010年在四镇至少创建3个省级生态村,雨敞坪镇新卯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十一)健全环保组织机构。各街道、乡镇要按市、区政府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级环保组织,明确分管领导,设立环保办,配备1-2名环保监管员及基本的环境监察监测设施;各企业、村、社区要有一间环保办公室,至少配备1名环保监管专干。

(十二)开展环保知识培训。

1、环保知识要进入区行政学校课堂,所有培训班必须开设环保专题讲座;

2、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委组织部和市环保局联合组织的乡镇领导干部环保专题培训班,以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环保意识和综合决策能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以奖促治”等各项环保政策取得实效;

3、其他副职及乡村环保专干培训由区行政学校和区环保局共同组织;

4、各村设立环保课堂,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村民骨干环保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十三)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知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二是通过开设环保课堂,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宣传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环保理念,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三是每季度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四清四洁”、“爱国卫生运动”等环保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消除生活陋习,营造全民环保氛围。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成立岳麓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于新凡任组长,副区长张铁炎,副区长吴江,副区长苏春光,区政府副调研员李梦林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绩效考核办、区委宣传部、区行政学校、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农林水利局、区工业经济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局、区环卫公司、区国土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区爱卫办、乡镇及涉农街道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政府副调研员李梦林兼任办公室主任,区环保局局长刘菊娥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制定规划。区政府根据《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34号)和《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印发<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的通知》(长发[2009]33号)精神,组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发布实施,统筹安排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明确责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责,齐心协力,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区政府办: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

区绩效考核办: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

区委宣传部:负责及时宣传和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

区行政学校:负责将环保知识纳入区行政学校课堂,所有培训班必须开设环保专题讲座;与区环保局共同组织对乡镇及涉农街道副职、乡村环保专干的培训。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市、区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文件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确保资金落实。

区教育局:负责农村中小学生卫生环保教育,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活动。

区建设局:负责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工作的质量监督。

区农林水利局:负责做好畜禽养殖场(户)退出和治理工作;推广沼气技术,做好沼气池建设服务;做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指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协助乡镇做好环保先进乡镇创建工作和莲花镇裸土全绿化试点工作。

区工业经济局:负责牵头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区城管局:负责协助涉农街道、乡镇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区环保局:负责制定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协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工作;指导生态创建、环保组织建设、环保知识培训和环保宣传等工作。

区环卫公司: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指导、垃圾转运处置和保洁员队伍培训等工作。

区国土分局:负责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养殖场违法用地行为开展国土执法。

区工商分局: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无证无照污染企业进行取缔。

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对非法搭建的猪栏、猪舍等违章建筑开展执法行动。

区爱卫办:负责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对乡村垃圾处理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乡镇及涉农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以目标责任书形式明确(见附表1-2)。

(四)强化督查。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方案要求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督查结果纳入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未完成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乡镇及涉农街道将在项目支持和资金安排上予以限制,并不予评优评先,不予评选“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十快乡镇街道”,降低考核等次,给予通报批评;对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则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及涉农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由行政正职具体负责。乡镇要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措施、分步实施,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层面环保宣传教育,一是区委宣传部、区环保局、区爱卫办等部门组织集中宣传活动;二是各乡镇及涉农街道要利用各种媒体、开设环保课堂、开展环保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三是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宣扬环境保护先进做法和经验。

(三)加强部门联动。农村环境综合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协商、联合办公制度,强化联合执法,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确保全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提供资金保障。区财政、乡镇及涉农街道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上级下拨资金和相关配套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提供保障。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人类无休止的物质追求和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人类社会本身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严重对立的地步。从宏观层面看, 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土地生态系统衰退, 土地荒漠化呈蔓延趋势,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草地退化严重, 成为重要沙尘源区, 还存在着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等生态问题。从微观层面看 (以农村为例) , 我国农村环境正遭受多重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田地膜污染、禽畜粪便污染、农田秸杆焚烧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城市垃圾转移污染等, 农村水体污染加剧, 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农民的居住环境“脏、乱、差”。环境质量恶化, 导致地力下降, 土壤退化, 农业减产, 农产品质量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 加剧了社会矛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贫困, 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 个别地区还出现了“生态”难民, 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因此,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建设新农村必须从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开始。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标志。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且对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 促进环境整治, 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 国家环保局制订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全国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文件, 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部署。以江苏省为例, 2007年6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关于《2007年度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7]71号文) , 提出“2010年全省所有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要求, 同时, 公布了200个试点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苏中地区的扬州市农村环境设施起点低, 欠帐多, 环境质量正日趋恶化, 迫切要求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 扬州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扬州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 高邮、江都、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总面积6638km2, 459万人;城区973km2, 108万人。扬州地势平坦, 常年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交通发达, 物产丰盛,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扬州的城市也以文化生态舒适宜居的城市典范, 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等奖项, 特别是2006年扬州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殊荣, 形成了独特的“扬州人居模式”, 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和国内影响。然而, 广大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 城乡两重天, 差别很大。近年来,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 扬州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并重的态势, 农村环境呈现空间、地表、地下立体污染的势头,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1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 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 “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加之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粗放型养殖带来的污染等, 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 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目前扬州市化肥使用量近40kg/667m2, 肥料利用率只有30%~35%, 比国外低10%~20%。全市农村绝大部分使用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只占农药使用量的6%左右。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 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持续下降, 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农膜带来的“白色污染”, 造成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秸杆焚烧等, 则影响大气质量、交通安全。农村环境呈现出空间、地表和地下立体污染的态势, 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营养缺失, 市场竞争力差。

2.2 农村水污染恶化趋势加剧。

由于水源污染导致农民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鱼塘、农田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加之酸雨频发和区域供水覆盖面不广, 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近年来, 扬州市农村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 以及成人由于消化道内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这些都与长期饮用严重受污染的水密切相关。扬州市水污染状况大体表现为:一是水质达标率低, 水环境质量达不到要求。全市境内受监测的46条主要河流, 有些河流不符合功能区域要求, 有的甚至严重超标, 但一直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二是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水源控制区内存在污染源, 有的污染还相当严重, 饮用水源地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三是饮用水源地管理不够规范。乡镇水厂在经营过程中重经济效益, 轻管理和投入, 不达标供水并非个别现象。加之水厂众多, 单一供水量不大, 水质监测能力薄弱, 饮用水源地经政府规范审批的较少, 不少水源保护区连标志牌也没有。四是码头和造船业污染问题突出。全市水源保护区内码头较多, 近的距取水口仅几十米, 船只的生活垃极及油污染直接影响着饮用水水质和水源地沿岸的生态环境, 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2.3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 人畜粪便直接入河, 垃圾倾倒入河等状况, 一直未能得到改观, 农村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小城镇生活垃圾在逐年增加, 但多数小城镇均没有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 一般简单填埋于河塘、凹地, 有的甚至随意倾倒, 不少河岸、水面垃圾成堆, 造成河湖淤积和水体污染。乡镇工业污染仍较严重, 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7600多万t, 排放COD约13000t, 由于乡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加之不少企业污染治理仍不到位, 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 但运行不正常, 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不少乡镇河道成了排污池。

2.4 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

一方面, 扬州市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缺乏对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投入的实力。不少基层财政维持吃饭尚且艰难, 投入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 直接影响着各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县 (市) 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 由于财税改革, 尤其是省里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后, 扬州作为苏中, 享受省级以上对扬州农村投入的扶持政策逐年减少, 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投入缺少一些应有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此外, 农民群众自办公益事业的意识不强, 农村基层集体的筹资能力较弱等,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3“扬州整治模式”的实施内容和基本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扬州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提出“全面达小康, 建设新扬州”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环境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初, 扬州市下发了《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近两年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在政府的推动下, 广大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运动, 摸索并形成了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具体方法和经验, 我们不妨称之为“扬州整治模式”, 希望能给正在进行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参考和借鉴。

3.1 环保优先, 理念提升。

扬州市领导较早地认识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既要小康, 又要健康”的发展观念,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扬州要取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能走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走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套路”;不能走浪费资源、牺牲人文、生态环境的“弯路”。为此, 确立了“环保优先”策略, 市委、市政府发布了《扬州环保优先行动计划 (2007~2010年) 》, 到2010年, 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大于85 (江苏省标准分80) 。2007年开工建设1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或接管工程, 2010年前80%的乡镇实现生活污水有效处理, 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三赢”目标。

3.2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扬州的农村环保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 以实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市环保局围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区域环评和环保规划编制工作, 合理规划确定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布局, 加强环境监测, 推进落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内力争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 改善农村环境。乡镇工业局重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及其环保工作, 明确要求园区严禁新办工艺落后和严重污染的企业, 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应标准, 新建企业的环保措施要做到“三同时”, 园区环境监测、监理要做到标准化、制度化, 园区评定实行重大污染事故一票否决制。市农工办围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2007年初以“两办”名义下发了《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以村庄建设为先导, 开展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工作, 大力实施“碧水工程”, 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办法, 抓好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农村绿化造林工作, 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3 编制到位, 政策保障。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要想取得实效, 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机构人员编制和整治经费。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 2006年以来, 扬州市、县 (市、区) 均建立了环境监察机构和环境监测机构, 环境监察机构人员编制175名, 实有人员137名;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242名, 实有人员210名。仪征、邗江等地按区域建立了环境监理所 (中队) 。市区及宝应县先后建立了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机构。市还建立了农业环境监测站, 承担着农村环境监测和自然资源保护, 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工作。

3.4 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

从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环境脏乱差等农民最关心、最急迫、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 列出解决问题的优先序, 循序渐进, 逐步实施, 做到年年不停步, 年年有进步。例如, 老百姓最关心的垃圾问题, 扬州市政府在《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中提出, 在城郊12个乡镇全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 其它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垃圾长效管理办法, 以乡镇为单位建好“一场一站一池”, 做到自然村落有垃圾池, 行政村有垃圾中转站, 乡镇有垃圾清运车及填埋场, 并实行垃圾定点倾倒、定期清运、定位填埋, 实现垃圾清运、管理、处置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健全长效保洁队伍和管理体制, 力争2007年底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农用薄膜回收、综合利用率达100%。政府对此具体部署, 下拨资金, 组织人员, 具体落实。

3.5 点面结合, 典型示范。

江苏省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规划, 实行“百点、八线、五面 (片) ”相结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体框架, “百点”即100个新农村示范村, 以及16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所在村;“八线”即主要是淮江线、邮仪线、瓜大线、安大线、汤浦线等8条环境整治线。“五面 (片) ”即宝应安宜片、高邮城郊片、仪征真州片、江都丁仙片、扬州市郊片等5个环境综合整治面 (片) 。由于各地情况各不相同, 一下子整体推进有困难, 因此, 必须把整体推进和示范点相结合, 先抓好试点, 积累经验, 以点带面, 逐步推开。

3.6 政府主导, 分级实施。

首先, 扬州市成立各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设立办公室, 加强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 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 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行动。其次, 明确分工, 实行责任制, 农工办、新农办、交通局、环保局、建设局、农业 (林) 局、水利局、卫生局 (爱卫办) 、财政局等多部门参与, 各有分工, 各司其职。第三, 分级实施, 各有侧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村为实施主体, 实行分级指导、分级组织、分级实施、分级考核。市政府侧重抓“点”, 县、乡政府侧重抓“线、面 (片) ”, 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本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点”“线”, 确保镇镇有“点线”, 村村有行动。

4 对“扬州整治模式”的几点思考

4.1 加强思想宣传, 提高农民的环境伦理素质, 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前提。

思想指导行动, 要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思想宣传和发动是前提。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色肥料、生态农业等名词较为陌生, 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目标、要求缺乏相应的了解, 对农业生产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内容知之甚少, 制约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进展和效果。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公益广告、报纸、电视、橱窗等形式, 宣传农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 提高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 通过宣传让农民群众明白,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走生态农业之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出路, 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其次, 要改变长期以来农民不讲卫生、随意倾倒垃圾、散养家禽等不良习惯, 加强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提倡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但宣传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要结合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和实际, 深入浅出宣传环保, 不要讲高深莫测的理论学说, 指出环保有利于自己、他人、社会, 是一种积善积德的行为。其次, 通过例举大量具体鲜活的案例来分析、警示环境破坏的后果, 如因环境污染造成的人类身心健康危害, 从而导致贫困、家破人亡;因环境破坏而导致农业减产, 影响人民生活的;因生态环境恶化而被迫背井离乡, 成为“生态移民”的。通过环境宣传, 增强农民的环境忧患意识, 自觉投入到环境整治与保护活动中去。

4.2 农民的主体参与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力量源泉。

谁来建设农村的优美环境?毫无疑问, 只能是农民。不论是在公共设施建设与管护, 还是美化村容村貌, 最终都要通过农民的双手来实现。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建设者、主力军, 农民是在为改变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奋斗, 理所当然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因此, 发动广大农民参与是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核心问题。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要多听取农民意见, 切忌政府为追求所谓的“政绩工程”而单方面行动, 导致“政府一头热, 老百姓冷眼旁观”的尴尬局面。当前政府强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环境整治的初始阶段是必要的和可以理解的, 如不注意发动农民参与, 那就有政府主导代替农民主体作用的倾向。今后, 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民主型、指导型政府的步伐, 完善“一事一议”方式, 发挥农民代表的作用, 重视农村民间组织发展, 建立一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形成政府与农民共同决策的模式, 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保障农民的环境知情权, 保护农民环境合法权益, 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目前已设立市长信箱、扬州热线“寄语市长”栏目、12369环保热线等, 了解民意, 倾听民生, 但这仅是起步, 还很不够。农村由于信息资源不够丰富、交通不够便捷, 农民参与度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 要从农民实际出发, 创新出一套适合农民特点的参与形式。一般来说, 农民参与度越高, 环境整治的效果就越好。

4.3 构建多元化投资体制, 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因素。

目前,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费大多以整治村自筹为主。由于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 村干部和农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整治的积极性不高。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扬州市农民人均收入2005年为5212元, 2006年也只有6586元左右, 与苏南地区的农民收入有很大差距。扬州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状态。邗江区是比较富裕的地区, 但是农民低收入的群体仍然较大。截止到2007年底, 邗江全区总户数为140400户, 总人口为449800人, 低于2500元以下的户数仍有4742户, 占全区总农户的3.38%, 低收入人口为8148人, 占总人口的1.81%。可见, 扬州其他县 (市) 低收入农民群体的比例还要更高。因此, 依靠农民筹集资金, 显然力不从心。政府必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传统思维, 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倾斜力度,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真正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支农惠农取向。按有关规定, 各地每年的环保投入应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各级财政要安排到位。为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要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 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和重点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 将投入向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倾斜。乡镇土地有偿使用费中也要安排适当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拓宽建设资金来源, 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对农村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河道清淤等重点农村环境工程建设项目, 从土地、水电、税收、金融、信贷以及项目实施的经济补偿等给予扶持, 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倾斜, 集体投入, 农民投工投劳, 民营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参考文献

[1]曹东.於方.高树婷.祝宝良等著经济与环境:中国2020[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14

[2]王冀平.刘晓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山西能源与节能[J]2006 (3) :21

[3]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6年12月18日) 2008年1月29日http://www.yzzx.gov.cn/article.asp?articleid=5632

[4]扬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环保优先行动计划 (2007年12月7日) 2008年1月30日http://news.sohu.com/20070213/n248203716.shtml

[5]扬州市乡镇局回答政协委员高文朗提案内容 (2006年6月4日) 2008年1月30日http://www.yzmj.org.cn/article.asp?articleid=2001

[6]扬州市人事局回答政协委员王忠提案内容 (2006年5月18日) 2008年1月30日http://www.yzzx.gov.cn/article.asp?articleid=7014

[7]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扬办发[2007]14号文) ”2007年2月6日

[8]扬州市统计局1988-2005年扬州农民生活回眸 (2007-01-05) 2008年1月30日http://www.nbstats.gov.cn/read/read.aspx?id=22737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3

1.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扎实推进“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10年转入深入实施阶段,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村镇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省确定了1000个省级示范村,通过努力要逐步达到人口相对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比较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先进的农村社区中心的建设目标。示范村的建设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六通、六改、五建、三化”。

“六通”是指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行政村主干道达到油路、水泥路标准,街道和巷道硬化;村内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有条件的可兴建自来水设施;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进屯入户,全面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有条件的可建设秸秆气化设施;基本普及有线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网络进村入户。

“六改”是指改住房、改院落、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街道。拆掉土坯房、茅草房和危房,有条件的农户搞好旧砖瓦房改建新建;对村屯各住户的院落进行统一改造,达到整齐美观;适应燃气需要和节能要求,对厨房进行必要的改造,推行新型节能灶;室外厕所达到封闭、卫生的要求,有条件的建室内冲水厕所;改变农村圈栏养畜、棚架养禽式的散牧散养、人畜混居的状态,推行房舍式、暖棚式养畜养禽,有条件的统一建设牧业小区,做到人畜分离;对街道和巷道进行统一规划,尽量达到宽窄有度、整齐划一、方便行走、节约占地。

“五建”是指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村部建设要达到省里有关要求和标准;村内有一所适合新型合作医疗和满足农民保健防疫需要的卫生所;村内要有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微机音像室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一个能容纳100~300人的农民科技夜校;在村外建一处统一堆放垃圾的处理场。

“三化”是指美化、绿化、亮化。重点是搞好室内外墙壁和院墙的粉刷,在院落外统一堆放柴草,房前屋后和村道、街道、巷道两侧栽花种草植树,沟塘、荒山、荒坡和农田防护林带搞好植树造林,对于不适于耕作的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村屯整体绿化率,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有条件村屯的重点道路和居住区实施亮化工程。

6年多来,全省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省新修道路5.3万公里,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建新大门19万个,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修建村部4283个、农民夜校2467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42个。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安装路灯5.19万盏,完成绿化23365万延长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2.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安排,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活动,并注意防止“前清后脏”的现象发生。一是加强村屯道路、路边排水沟、院墙、大门的统一整治,达到整齐美观。二是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魅力村庄。三是加强农村垃圾清理,实现统一收集、转运和填埋,大力推进城镇环卫下乡。四是加强农村水源保护,防止出现畜禽粪尿、垃圾、工业废水污染水源。五是加强农村人畜分离,集中建设畜禽养殖小区,防止出现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空气。六是大力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发挥其卫生环保、减少蚊蝇滋生,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七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式采暖设施,重点推广大型沼气池和秸秆固化颗粒燃料,改变秸秆污染农村环境的状况,同时抓好秸秆统一堆放点的建设。逐步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八是在整治农村环境中,注重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地整理、推行村屯绿化工程、普及卫生厕所活动及推广清洁能源等项目紧密结合、联手运作,努力在综合整治、联合整治、集中整治上实现新的突破。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省1万个村级单位新建休闲文化健身广场664个,新建公厕、室内冲水厕所和户外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17.6万个,新购置垃圾箱和新设垃圾处理场点21691個,配备垃圾转运车2059台,清理垃圾16694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416.9万个,清理粪堆404.8万个,清理路障97.3万个,绿化美化自然屯6801个,安装路灯亮化自然屯1048个。

3.不断增加专项投入,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省里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也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6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达到298.29亿元,平均每年投入都在50亿元左右。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放大效应达到25.5倍。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达到29.72亿元,占10.6%;部门和单位帮扶资金和实物折现17.59亿元,占6.28%;整合项目投入65.79亿元,占23.47%;社会捐助投入4.4亿元,占1.57%;带动乡村和农民投入169.79亿元,占60.58%。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新格局,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促进了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4.不断完善帮扶制度,营造合力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省里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帮扶制度。全省坚持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建设1000个示范村,坚持把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与省委开展的“三帮扶”和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仅2011年全省就有2714名领导、3829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777名指导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帮扶企业达到4645家。其中,参与帮扶的大型企业192家,中型企业317家,小型企业4136家。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帮扶村现场办公累计9572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2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落实资金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切实增强村干部实践能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巩固省级卫生镇、村的成果。实行政府主导、各村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二、整治的重点部位

1、4条主干线:211国道沿线、306省道沿线、唐川路沿线、野郑路沿线。

2、中心集镇:镇区街道

3、中心村:各村主干街道

三、整治的内容及要求

在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各村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户集村收、集中处理”的原则,认真开展“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和“四清”(清垃圾、清杂草、清淤泥、清路障)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十乱”(杂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衣被乱晒、杂物乱放、车辆乱停、摊点乱设、房屋乱建)现象。

1、全镇集中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各村以村为单位配置垃圾清运车辆。

2、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文明公约,将卫生责任区落实到户。

3、以村为单位修建垃圾池(配置垃圾箱)或以每10户为单位配垃圾桶。

4、以村为单位确定卫生保洁员定期进行垃圾清运工作。

5、各村每月底进行一次清洁大扫除,确保每户房前屋后保持整洁,公共场所由保洁员或卫生清洁小组轮流清扫。且以村为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光荣户”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要进行公示。

6、国道两侧从水沟外缘算起50米内、省道两侧从水沟外缘算起15米以内、县道10米以内不得建地面构造物。

7、以村为单位拆除紧邻公路影响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的破旧废弃房屋、厕所、猪圈,清除草垛及其他堆积物;取缔占道经营的废品回收站、木材加工厂、建材经销点、小卖部;要争取做到主干道旁的常年整洁、清洁。

8、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摆摊设点、乱停乱靠,有条件的村要集中修建晒场。

9、主干道公路两旁行道树至公路路基边坡范围内不得放羊、栓系牲畜。

10、保持农村新建房屋周边环境的整洁,及时清运建筑垃圾。

四、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召开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会,并进行广泛宣传活动,明确卫生整治的意义、目标、内容和要求,提高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认识,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的环境卫生整治氛围。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做到广泛动员,人人参与。

2、综合整治阶段。

镇政府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尽力而为地逐步推进,全面开展道路、集镇、中心村的存量垃圾清理工作。同时,根据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内容、要求,要加强对此项工作具体领导,集中主要精力和人力,认真进行环境卫生工作的全面整治,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3、检查验收阶段。

各村要组建检查小组,按照相关标准,对辖区内的主干线、所在集镇、中心村的环境卫生进行自查自纠,并形成书面总结汇报材料,上报镇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于3月上中旬开始,每两周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集中检查,以简报的形式予以通报。按加权平均为各村全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事关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村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一把手”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落实镇级领导包片、抓示范点,干部包村、包段面的工作责任机制,确保责任到人。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一事一议”自主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推进镇村卫生保洁工作;切实凸显政府主导作用,镇级财政对垃圾(清运)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适当予以补贴;积极组织镇领导针对各村开展对口帮扶,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同时,可以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有效拓宽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筹集渠道。

3、建立工作激励机制。

镇政府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各村要抓好日常整治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督促后进行整改,促进环境整治工作平衡发展;各村对农户的环境卫生整治实行“月查季评年颁奖”,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 篇5

镇关于“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事实方案

为加快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确定在全镇开展” 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按照“抓点、促线、带面”的思路,突出重点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在农村经济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城乡环境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范围及目标

(一)、大力实施净化美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1、加强环卫基础建设。各村要配套建设果皮箱、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垃圾箱或池大村不低于10个,小村不低于5个,垃圾集中存放点大村不低于4处,小村不低于2处。

2、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各村沿街建筑物到路沿石范围内,各村包绿化美化、包卫生整洁、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确保街道院落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3、大力实施镇村环境整治活动。

一是加大建筑工地整治力度,施工物料堆放整齐,杜绝放在公路上,加强建筑废弃物监管,政治乱堆乱放、和乱拉乱倒,确保建筑垃圾合理有效处理。

二是加大广告清理整治力度,规范过街横幅、门头牌匾、门号牌、大型户外广告。继续实施门头牌匾升级改造工程,提升镇域广告设置档次。

三是加大对乱贴乱画整治力度,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全面清除“牛皮癣”。

四是加大对临街洗车店、废品收购点整治力度,整治取缔不符合要求的废品收购点。

五是加大乱搭乱建整治力度,加强土地监管,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居民建设用地审批,坚决查出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4、整治农贸市场。加强对、流钟、沙洼三处农贸市场的管理,整治占道经营、占道设摊行为。

(二)、大力实施镇村环境优化工程,实现长效管理。

1、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对205国道、东滨路、海天大道、高速路等主干道两侧进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高起点规划,清除乱搭乱建,粉刷沿路房屋,清理“三大堆”,整修路边沟;结合林水会战实施高标准绿化,打造路域环境整治精品线路。

2、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的积存和死角垃圾,整修清理道路两侧排水沟;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合理配置垃圾箱,垃圾池,等收集设施;全面清理村内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严禁在街道两侧私搭乱建,拆除有碍美观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时是厕所改造工程,提高厕所净化水平,确保全镇所有村庄环境卫生实现整体提升。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评选十佳文明和谐家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建立环卫保洁工作评价考核机制,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实现长效管理。

4、强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第二批生态文明村创建,确保5个创建村全部达到“五化”标准,全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前列的亮点村。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所有村庄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实施绿化,确保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至3月31日)召开“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引导。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201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部门单位包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调动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移风易俗、参与“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自觉性。同时,编发《 镇“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工作简报》,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推进工作扎实开展。

整治重点:各村利用春闲季节迅速开展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重点清理“三大堆"对本村村容村貌将进行全面治理.

第二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在县第一次“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评比观摩前,镇组织包管区领导、管区书记进行一次自查,以此相互学习相互督促。

整治重点: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修清理道路两侧排水沟;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配置垃圾箱,垃圾池等收集设施,搞好道路两侧绿化。

第三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 7月初对“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进行半年评比考核,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整治重点:整治农贸市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继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崭新的城乡面貌迎接国庆到来。

第四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 12月份对各村进行年终全面考核验收

整治重点:整治乱搭乱建、清除废品收购点,开展冬季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巩固提升各村环境卫生,确保全镇所有村庄环境实现整体提升。抓好长效机制。坚持整治与管护并重,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各村要设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员、林木管护员和器材管理员等,加强农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村级组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普遍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的长效保洁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巩固整治成效。

四、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机构。成立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2、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镇包村干部包村”的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模式。“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搞好协调配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例 篇6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例

摘要:以四王村为例,介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和方案设计,提出了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并具体制定了水环境治理规划、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农业生产废弃物及人畜粪便处理综合利用规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规划和生态发展规划,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作 者:戴建强    DAI Jian-qiang  作者单位:邳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邳州,221300 期 刊:污染防治技术   Journal: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X321 X192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环境    整治方案    实例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7

1 安图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1.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责任, 完善各种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环境整治确定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该项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委书记亲自抓, 分管副县长具体抓, 各职能部门分工配合, 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二是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在专项资金投入上, 县财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优先足额投放涉农资金, 2013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亿元, 并优先安排1000万元财政预算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专项资金。三是完善帮扶共建机制。2012年, 安图县重新调整制定了包保重点村屯实施方案, 重点安排了有实力的部门包保“三线”村屯, 确保重点村环境都能有明显改善。四是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安图县在新农村建设之初, 就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体系, 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重要指标, 实施“一票否决”制, 并单设一组 (新农村建设考核组) 专门负责对新农村建设的年中、年末考评。考核内容、方式也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1.2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1.2.1 环保设施。

截止到2013年, 安图县共建设垃圾处理场79个, 摆放垃圾箱1450个, 安装路灯941盏。新建休闲广场51个, 绿化植树15万棵。各重点村建设情况见表1。

1.2.2 饮水安全。

2012年安图县在9个乡镇陆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总投资521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419万元, 该工程可以改善1万余名居民吃水难的状况。例如在石门镇北山1队、榆树川村河东屯等9个乡镇的17个村、2个林场重新打井, 铺设自来水管网, 解决了9000多户居民的饮水难的问题;在永庆乡中心学校和两江镇大兴川小学重新打井引泉, 解决了976名师生的饮水问题。

备注:数据来源于安图县农业局。

1.3 全面整治畜禽养殖面源污染

2010年安图县对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了“四统一”养殖档案, 加强了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 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建立和完善了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出台《安图县“十二五”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安图县“十二五”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 成立了“十二五”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对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重点区域畜禽养殖业展开了认真细致的调查, 提出各乡镇企业治理工作目标并监督完成。

1.4 加大宣传, 营造氛围

安图县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电视台、报纸上开辟新农村专栏, 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并通过村内广播、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制作板报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 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2013年共播放农村环境整治报道5次, 悬挂宣传标语170余幅, 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2万余份。

2 安图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供给主体单一, 资金投入不足

从安图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看, 无论是村屯的基础设施还是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 都是政府出资扶持的建设项目, 政府是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投资主体, 多渠道的融资体系没有形成。同时, 由于长期以来重城市污染治理轻农村污染治理, 导致投入城市污染治理的资金要远远高出投入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的匮乏, 严重制约了一些能够有效解决农村污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体缺失, 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明晰

安图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手段还是以行政管制为主要的防治手段, 而这种管制手段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安图县只有少数的乡镇设有与环保相关的职能部门, 但他们也仅限于对农村环境卫生的关注。此外,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散在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卫生局等等部门, 各部门职责不明确, 当发生环境污染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 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2.3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尚存在欠缺

虽然近年来安图县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了较多资金, 但只是重要节点村屯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其他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据统计, 安图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仅为62.3%, 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3%, 卫生厕所仅达到15%, 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成率几乎为零。

2.4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农民缺乏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知识的了解, 环保意识薄弱, 导致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不配合和抵触的情绪, 降低了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 加大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

3 推进安图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

3.1 采取收费机制和补偿机制并重的措施, 引导多元供给主体,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

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逐渐向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模式转变, 将企业、非政府组织引入到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 利用市场规律和经济手段对环境进行治理。可以采取“谁受益、谁付费;谁治理、谁收费”的办法, 制订农村企业、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交纳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的政策, 适当收取费用, 以保证农村环卫工作的经费来源。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所需资金筹集要采取“上面出一点、市县出一点、社会资本出一点、乡镇出一点、村社和农户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上面出一点”即延边州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州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支持。“市县出一点”即安图县财政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投入力度。“社会资本出一点”, 即采用市场化运用方式,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镇出一点”, 即各乡镇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村社和农户出一点”, 即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的村社可从集体经济中出一部分, 不足部分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 通过“一事一议”或成立村农民理事会向农民筹集。

3.2 加快乡镇环保与环卫体制改革, 促进职能的延伸与融合

加快相关公共管理机制的改革, 将环保监督力量下沉到基层。可成立跨乡镇的区域环保管理与监测站, 建立科学适用的环境评价体系, 完善各项具体监督手段。同时, 完善乡镇环保职能部门, 并与环卫管理体制进行融合, 根据乡镇实际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在抓污染预防的过程中加大环境的整治力度。农村环保与环卫工作要相结合, 乡镇环卫作业要严格执行农村环保政策要求, 抓好垃圾清扫、运输、处理等环节, 从根本上提高镇村环境卫生质量。

3.3 加大资金投入, 努力补偿基础设施历史遗留的空缺

政府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年增加, 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 设立基金, 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通过将农业、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投向农村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 重点帮扶, 制定措施, 以乡镇为单位, 进行统一包装、统一招标、统一费用, 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在加大对重点村、节点村项目投入的同时尽快引进污水处理技术, 建设农民垃圾集中处理系统, 确保农民饮水卫生安全及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细致规划每一个重点村的环境整治项目, 使其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 提升重点村环境整治水平。

3.4 突出“以点带面”效果, 打造环境整治示范区域

为促进安图县各村庄均衡发展, 要以重点示范村为节点, 在全县范围内打造多个环境整治示范区域。通过“魅力乡村”、“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力争全县重点村屯进入到各级“魅力乡村”行列。着力提高茶条、青沟子等重要节点村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使其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5减少农业生产污染,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首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探索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加强对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 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的重要内容。其次建议由政府牵头, 环保局和广电部门联合,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环境污染危害、环保法律法规;可以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学生影响家长。

参考文献

[1]马静.基于PPP模式的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D], 天津:天津商业大学, 2011

[2]宋海.农村乡镇环境问题及治理政策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 2007.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8

记者近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为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各地,将有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170多个生态示范创建村镇得到奖励,900万群众直接受益。

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0亿元专项资金将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重点支持位于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

据介绍,10亿元专项资金中,约9.2亿元用以支持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约0.8亿元用以支持170多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开展生态示范建设,将有超过900万群众直接受益,带动各地农村环保投资近15亿元。

(新华网)

中国苹果产业世界第一

记者近日从陕西省果业局获悉,作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苹果浓缩汁出口国,中国的苹果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陕西果品出口量明显增长,表明全球市场对此间果品需求量仍在增大。

近十多年来,中国对世界苹果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四,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其中陕西苹果种植面积现为中国第一,并拥有世界上先进的苹果优良品种,苹果良种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业内人士称,在美国市场,每消费十瓶苹果汁,就有七瓶是中国生产的,其中四瓶以上产自陕西。

(中国新闻网)

全国大学生村官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首届全国大学生村官“青春奉献大地”主题征文活动7月24日在京启动。活动历时三个月,由人民日报社《大地》周刊、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大学生村官之家网站共同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无锡黄土塘村协办。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有13万大学生村官活跃在农村基层。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未来两年内我国的64万个行政村都将选聘大学生村官。征文活动旨在总结回顾大学生村官走过的历程,展示大学生村官的风采,忠实记录大学生村官的所为所想所感,深度拓展大学生村官交流的平台,以更好地发挥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征文活动主要面向2006年至今选聘的在职大学生村官,体裁为散文、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字数限定在2000至8000字。

(光明日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工参加“四险”最新情况

7月24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通报今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通报农民工工作时他说,截至6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380万人、4153万人、5054万人、1518万人。

谈到下一步工作安排,尹成基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后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继续开展十大维护农民工权益行动,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农民工工作督查行动,督查的重点是各地促进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维护土地承包权益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其他方面的工作安排还包括:研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工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改进农民工公共服务、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

(农民日报)

我国8亿多农民将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

根据卫生部8月6日公布的《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国将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009年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之年。卫生部要求各地慎重选择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疾病谱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部分适宜模块建立健康档案,不强调一步到位。

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09年底,各地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本地区农业人口数的5%,到2011年建档率不低于30%。优先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农民日报)

198万农户受益农机补贴政策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国各省(区、市)已实施中央补贴资金94.66亿元,补贴机具超过225万台(套),受益农户逾198万户。全国各省(区、市)已实施中央补贴资金94.66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100亿补贴资金的94.66%。

目前,已有16个省(区、市)补贴资金全部用完,绝大部分省(区、市)进度已过90%。从补贴机具类别看,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使用补贴资金分别占已实施补贴资金的43.39%、20.34%、11.65%、5.99%。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田间管理机械、排灌机械共使用补贴资金5.6亿元,占已实施补贴资金的5.91%。从补贴机具品种看,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谷物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需求量大,4种产品使用补贴资金达57.51亿元,占已实施资金的60.76%。

(人民日报)

农村地区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从今年起,我国将每年的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日前,记者获悉,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促进“全民健身日”活动在农村地区的组织和开展,推动我国农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农业部、原国家体委和中国农民体协从1990年起,就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以乡镇为重点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活动开展20年来,一批适宜在农村开展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法得到推广,广大农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活动中举行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紧密、农村特点鲜明。不但使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另外,许多乡镇的党员领导干部亲自组织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与农民成为球友、棋友,和农民的感情得到沟通、加深。

有关人士介绍,该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评比表彰了8批、共1888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省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达到6242个。

(农民日报)

海南省上半年农业增速全国最快

据海南省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27.95亿元,同比增长7.4%,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6个百分点,居全国之首。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0元,增长9.3%,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19.6%提高到21.5%,成为金融危机下支撑该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海南现代农业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据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朱清敏介绍,上半年,围绕农产品出岛出口,海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也快速发展,为45万农民提供季节性就业,仅农民从事瓜果菜代购、分选、包装、预冷等服务性务工,收入都近9亿元。

今年上半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海南农民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人民网)

第七届中国“花博会”将于今年9月举行

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6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和山东省青州市两地同时举行。本届花博会将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

本届花博会将吸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及境外30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参展企业1300余家,展品达20余万种。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处、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日本全国花卉出口扩大协议会、朝鲜金日成花金正日花委员会等国家级花卉机构将以国家名义参展。美国知名农业院校密歇根州立大学将首次以教育机构身份参与花博会。

北京国际花卉物流港占地面积138216平方米,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集花卉展览、物流、研发、交易于一体的专业性场所。未来,这里将汇聚全世界最顶级的花卉,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花卉物流交易中心。

(北京商报)

我国将加速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

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日前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绿办主任(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表示,今明两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绿色通道工作建设,力争全国所有可绿化的公路、铁路、河渠、堤防全面绿化,初步形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李育材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到2010年,力争全国所有可绿化的公路、铁路、河渠、堤防全面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使绿色通道与生态环境、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现在仅剩下一年多的时间,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尚未完成,离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还很艰巨。”李育材在会上表示。

据李育材介绍,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公路已绿化161万公里,占可绿化里程的57.5%;宜林铁路已绿化达标2.99万公里,占宜林铁路全长的52.66%;水利系统绿化湖泊库区9.53万公顷,江河沿岸绿化累计4.03万公里。

上一篇:工厂公司食堂承包合同下一篇:晨光 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