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精选8篇)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篇1

[日期:2013-03-07]

来源:长辛店第一小学 作者:长辛店第一小

[字体:大 中 小]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现就落实市、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大减负工作的力度,细化工作标准,强化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立我校学生减负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吴亚民 副组长:李振飞、房方

成 员:张乐音、王艳、樊淑伟、陆凤文、王云、闫宏、尚翠英、高玉辉、王小梅、王海靖、刘静、朱继媛、张藏珍 职 责:

全面指导学校减负工作,审核并确定《长一小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方案》和《长一小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措施》。建立健全评价表彰机制,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成绩优秀的年级组和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组织对学生课业负担进行全面性、常态性的调研、指导、监控、评价。将学校课业减负工作成效纳入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学校绩效评价”等工作中。

二、工作任务、措施

根据市教委提出的减负工作“八个严格”和区教委提出的“八项任务”,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坚决落实以下八项工作。

(一)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严格执行国家及北京市规定的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保证专课专用,严禁占用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补习其他文化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及活动质量;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一、二年级每周不得超过26课时,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超过15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不超过30课时。学校要结合国家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期初,学校依据国家及北京市规定,立足本校,制定课程计划,编制好课表。加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过程管理,由学校和年级组进行督促检查。

(二)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休息与睡眠时间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我校学生的教学活动上午8:00—11:45;下午1:35—3:50,合计6小时)。保证学生课余休息时间及自主活动时间。

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告知书等方式将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向学生和家长公布,提高家长对学校办学的参与度。学校将对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睡眠时间进行调研,并与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三)控制作业总量,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和管理

学校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难度和总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由班主任老师总体协调。教师布置作业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作业内容体现层次性和有效性,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杜绝无效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量由年级组长和学校监控,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的负担情况,将通过家长反馈给学校。

学校要开展作业有效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各年级组要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改编、原创高质量的作业,依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做到“作业难度适合,作业量适当,有作业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学校对各年级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抽查,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加强考试管理,深化评价研究,严格控制考试的难度、次数及方式。不组织学生参与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取消期中考试,期末举行一次全校学科考试,其他课程不组织考试。学校严禁以考试成绩对教师、学生、班级进行排名。学校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打造高效课堂,积极探索开放性、研究性的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的评价,同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学校依据市、区教科研部门提供的各学科指导性资料,在师生及家长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使用。

(五)严禁违规补课,保障学生自主活动时间

学校不以任何名目在课余、假日组织在校学生集体补习文化课,严禁通过组织补习、辅导向学生收取费用。严禁本校教职工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严禁引导本校学生参加校外文化课补习班。

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严禁参与校外有偿补课的相关活动。学校通过教研、校本培训、组织公开课等方式开展减负工作。

(六)加强教辅用书管理,杜绝学校推荐或推销

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2〕1号),教材和学习辅助资料从市教委公布的《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严禁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推销任何教辅材料,不为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提供服务。学校免费提供确属教育教学所需的练习册、寒暑假作业等资料。

(七)严格各类竞赛管理,规范入学方式和程序

坚决禁止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各类培训班。学校不统一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不为学科类竞赛活动提供场地,禁止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学生入学依据。

学校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信息;加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家长全面知晓入学政策,解决学生因升学盲目报班、参与竞赛的问题;继续规范入学方式和程序,落实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杜绝学校各类选拔性的入学方式。

(八)全面落实工作要求,建立责任管理机制 校长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教研部门、教学干部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监控、评价。对减负工作成绩突出的年级、教师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做好减负增效案例的交流推广。学校将减负工作情况纳入教职工绩效考评。

三、工作实施

学校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并于2013年2月-3月,集中开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工作。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工作布置阶段(2月25日---3月1日)

召开全校干部、教职员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布置会,学习市、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解读我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提高教职员工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到人人清楚,责任落实。成立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减负工作方案,并于3月1日前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加盖单位印章)形式上报小教科及体美外科。

第二阶段:学校自查阶段(3月4日---3月8日)

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逐一对照北京市“八个严格”的内容,对照丰台区的工作任务进行自查自纠,做到即查即改,结合实际情况写出自查报告,并于3月8日前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加盖单位印章)形式上报小教科及体美外科。

第三阶段:重点检查阶段(3月11日---3月31日)

接受丰台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检查、指导。(检查方式:校长汇报、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校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第四阶段:改进提高阶段(4月---6月)

学校根据自查及上级检查结果,调整改进本校减负工作,将北京市“八个严格”的内容对照我区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标本兼治。通过校本研训、课改研究、教育理论学习,增强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扎实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深入进行学生作业、学生考试和学生评价工作的研究,提高减负工作成效。第五阶段:阶段总结交流(7月)

学校根据收集和整理减负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例,在校内进行工作成果的交流、推广、表彰,并将典型经验上报教委业务科室。第六阶段:巩固深化阶段(8月以后)

学校要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进一步巩固深化减负工作成果,并将减负工作常态化。继续加强减负工作研究,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依据市教委相关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认真学习市、区课业减负文件,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重要意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建立机构,组织有力。建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减负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减负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减负要求,积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减负工作成果。

(三)深化改革,减负提质。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工作研究,以落实减负增效为重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聚焦课堂,创新教与学的方式,落实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素质。

(四)健全机制,加强监控。要把课业减负作为日常工作来抓,根据北京市“八个严格”的要求并对照我区的工作任务检查减负工作,做到作风扎实、成果有效。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信息内容包括工作动态、具体措施、典型经验等),安排专人及时报送学校减负工作信息,报送时间为每周四下班前。每学期期末前(每年5月份和12月份)对减负工作进行自查并形成课业减负实施报告上交小教科及体美外科。

(五)加大宣传,欢迎监督。要全面、客观,及时地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课业减负的进展与成绩,发挥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欢迎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课业减负工作进行监督,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阿干第二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自查自纠报告

为认真落实省教育厅《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活动。现在就这一活动做自查自纠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说明

我校位于兰州以南25公里处的阿干镇地区,是一所乡村小学。为国家公办学校,现有学生368人,教师26人,学生的入学都是采用划片就近入学的方式,学校都是1、2年级为单班,3-6年级为双班,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不存在以考试名义招生、参与“占坑班”、将“奥数”同招生挂钩、提前找神灯为题。

二、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校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做到减负增效,坚决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三、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1、注重课堂教学,当堂消化所学知识。

在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按教育局下发的备课要求,做到环节齐全,突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做到课堂内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2、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

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提倡布置弹性作业,引导自主学习,严格控制每日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学生的每日课外作业量分别不超过90分钟,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导处采取不定期检查,把作业量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

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没有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我校一、二年级每周课时量为26节课,三至六年级为30节课。学校严禁教师占用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时补习其他文化课,确保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

青少年既是长知识更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活动和休息十分重要,学校严格执行省市区有关学生在校时间的要求,除学校规定的统一作息时间外,各年级教师没有另行规定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学校按要求统一站队放学。

六、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

严格按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征订教材、教辅读物、练习资料,学校和教师没有向学生推荐或统一购买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或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

七、严格教育教学秩序管理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没有随意停课放假,没有组织学生参加非教育性社会活动。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没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读书活动。

教师没有在节假日给学生全体补课或变相上课,没有以假日活动名义,进行全班性文化课补习或上新课的类似事件发生。

八、科学进行质量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检测,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关爱学生、减轻负担的需要。按规定区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考试与考查、考核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情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及时的、全面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从不在班级等公开场合公布学生成绩,不按成绩分班,执行区教育局的电脑派位阳光分班。

九、今后工作的目标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不是短期行为,必须常抓不懈,学校计划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全面深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

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着想,为学生的将来负责,既要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抽象地去谈“减负”。要求教师通过自身加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业务素质,用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措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学校校要站在对民族未来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发展观和人才观,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突出重点内容,在关键环节上求突破。在前期严格执行学校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的基础上,下一阶段重点是落实执行课程计划、控制教师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量、规范考试管理、规范教辅材料使用以及规范升学考试等相关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在构建长效机制上求突破。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将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纳入对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2、强化减负增效各项措施,努力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化有效教学研究,强化研究培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一要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二要引导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三要推进有效教研,促进质量增长方式转变。

3、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力、执行力

.要提高校长对减负增效的领导力。校长是减负增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实施管理中,校长要从事务圈子中跳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抓教育教学上,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4、要提高教师对减负增效的执行力。减负增效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注重教学有效性,是教师的主攻目标。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把全面提高师德、师能作为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全员参与、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制度,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要构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按照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从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篇2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规范的小升初招生制度作支撑。今天的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何如此之重?升学压力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确保孩子能够升入一所好学校, 学校和家长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十条规定》中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 直指当前小学招生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毕竟违背政策规定的暗箱操作有损教育公平。但笔者所要强调的是, “阳光入学”、“均衡编班”不只局限于小学招生, 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 在小升初招生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阳光入学”、“均衡编班”, 更会直接关乎小学生减负的成败。

小升初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这是《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但现实中的种种做法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在小升初的招生过程中, 各种考试、测试和面试花样繁多, 不同的考级证书大显神威, 初中入学的分班考试大行其道, 重点班、实验班见怪不怪。如果这样的情形继续存在, 即便是学校减轻了负担, 家长自然还会去增加负担, 这其中不只是简单的思想观念问题, 还有更重要的利益诉求问题。因此,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规范的小升初招生制度作支撑。在“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下, 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合理调整片区, 确保每个片区内都有家长认可的优质初中学校, 使孩子在就近入学的原则下拥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同时, 要严格禁止小升初招生中的各种考试及其变相考试, 招生录取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 取缔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 切实规范小升初的招生秩序。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支撑。中考和高考制度改革与小学生减负之间的关系, 看似不那么紧密, 其实不然。学校和家长都会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他们瞄准的是让孩子上好高中、上好大学。如果小学阶段减轻了负担, 而今后的中考和高考重又回归到激烈的分数竞争当中, 他们对今天的减负存有顾虑也就不足为怪了。《十条规定》中的“不留作业”、“规范考试”、“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等级评价”等举措, 主要针对的是目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复训练、应试备战、分分计较的实际状态。但这些具体的减负举措如果不能与今后中考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相衔接, 减负恐怕难以落到实处。

应当说, 中考和高考的改革走向, 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学校和家长减负的决心, 也会影响某一项具体减负举措的执行力度, 因此,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支撑。在今后的中考改革中, 要推进招生录取标准的多元化, 改变单纯以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的“硬挂钩”,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要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等级呈现”, 切实解决招生录取中分分计较的问题。同样,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今后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 要逐步建立以学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校招生制度, 切实改变用单一标准评价和选拔学生。这样的改革思路, 将会有助于消除学校和家长对减负的种种担心和顾虑, 也唯有如此, 减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尽管减负需要制度改革作保障, 需要标本兼治, 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等待, 事实上相关改革的制度设计已启动。减负工作不妨从容易做的先行做起, 相关改革同步跟进。从这个意义上说, 《十条规定》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篇3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学习需要、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很难想象,一个只会读书的人,走入社会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社会是个万花筒,能够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意味着多种多样的考验,这其中就包含着很多困难和挫折,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就必须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有对美好事务追求的执著,有与人和谐相处的胸怀,有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思路,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等,这些都不是在书本学习中所能得到的,或者说不能完全得到,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形成,而仅仅有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很难应对青少年未来人生之路上的挑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完善的人格、具备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因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计,必须摒弃唯智育论的错误思维,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在德、智、美、体、劳等多方面协同进步,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人的综合素质达到一定水准才能够实现。而实际上,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想顺利实现,就必须把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上去。不可否认,现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都可以在一部分人综合素质不高、思想不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误区等方面找到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性观,培养他们具有正确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宽阔的胸怀、超凡的勇气、自律的意识,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宽度去看待自己、看待问题,能够正确对待和解决现在以及将来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

3.实现中国梦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持之以恒所追求的梦想更加具体化,更加深入人心,对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大家又都在为自己的梦而不断奋斗,而中国梦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梦想,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经济发展、民族自强、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把亿万中国人每个人的梦想和全体中国人的中国梦统一起来,不能局限于一己之私利,更应该立足中华民族大局、立足国家的长久发展。只有这样,实现中国梦才能加快步伐。要做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就需要每个人必须具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长远意识,而这些意识则需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才能自发地形成。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升每个人的整体素养非常关键,抓住了青少年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就抓住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减轻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1.课业负担过重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学者调查,目前“过量补课”和“过量作业”现象依然存在,有45.6%的学生每天室内上课超过6节,有56%的学生依然在校外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有34.5%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感到最心烦的事情就是作业量太大,有近50%的小学生和近80%的中学生经常感到困倦,有51.1%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的运动量不够,而初中生的比例则高达69.8%。课业负担过重,使青少年没时间锻炼身体,没时间从事他喜爱的活动,没时间亲近大自然,没时间与周围的人沟通和交流,长此以往,必然会吞没他们的个性,损害他们的身体,使他们成为一个追求“学而优则仕”的机器,这既是青少年个体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2.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课堂效率相辅相成。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任务是知识的学习,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和大量的作业练习,在课堂难以高效的情况下,大量的作业则是必须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不管课堂是否高效,布置大量的作业却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实际上,高效课堂更多地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味地通过大量的作业来实现教学目标,其实质是将教师的责任转嫁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无辜地背上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本身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唯有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数量;相反,如果学生背负着大量的作业负担,根本无法提前预习,没有时间回顾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教师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批改学生作业方面,也很难腾出精力思考高效课堂的构建,没有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而只有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掌握住,也就不必很长时间埋在作业堆里,就可以用课外时间去做一些有益的思考,或者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这样就能够反过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对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那么就不必安排大量的作业,也就不必在批改作业上用掉大部分精力,与其做批改作业这些事后补救的工作,不如做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这些事前预防的工作。当课业负担减轻后,也会“倒逼”着教师千方百计在课堂教学方面多下工夫,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利的。

nlc202309020504

3.减轻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时间、相应的师资、相应的载体,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离不开减轻课业负担这个前提。否则的话,学生没有时间去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也就很难做到陶冶情操;教师也没有时间教育学生增长才干,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没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师资,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而言,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是潜心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改革后,现行的教材较原来有所精简,既给教师腾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对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提出了挑战。作为教师,必须在掌握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对教材所蕴含的内涵摸清楚、想明白,从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其次,要优化教学设计,摒弃“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更多地采取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力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段内掌握学习要点,学会学习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首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学习知识是学生阶段首当其冲的任务,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文化知识的学习,绝不是被动地听讲、写作业,只有善于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需要从娃娃抓起,如早晨起床听一听英语录音,课堂作业及时完成,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随手记录下来等。只有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其次,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虽然目前学生的营养状况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不良习惯,如偏食肥胖、缺乏锻炼、沉迷游戏等问题却日益严重,由此也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时精力不集中等,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要互帮互助、讲求诚信,要从朋友身上汲取有益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作用。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素质教育需要载体,需要学生乐于接受的载体,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活动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其特长,关键在于组织者能不能为他们搭建一个发挥特长的平台。据笔者了解,有一所学校把娱乐篮球项目作为每年一度文化节的内容,颇得学生们喜欢,逐渐成为该校各项大型活动的“保留节目”,由此不仅帮助学生锻炼了身体、张扬了个性,還带动了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应当说,类似这样的活动,只要善于组织,都能够达到超乎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篇4

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害,虽然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颇受教育部门的关注,但它依然是教育的顽疾,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以“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为目的,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加强领导和监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执行“五个严格”

(1)严格开设课程。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不得擅自调整课程计划,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控制学生每日在校的课内外活动时间。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6小时(含活动、自习、不含午休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3)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星期三为全校学生无作业日。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可以适当布置观察实践、家务劳动、网络学习等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性、实践性、活动性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后作业,三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六年级书面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全批并及时反馈。严禁搞题海战术,或随意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坚决杜绝给学生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一经发现,对任课教师要严肃处理。

(4)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控制考试频率。学校和班级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或对班级、学生进行排名。不准按考试成绩安排和调整座位。考试结束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学生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严格执行“禁止三乱方案”。各位老师不得占用学生法定节假日、午休和课余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严禁教师有偿补课,严禁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教辅材料实行“一教一辅”制,严禁教师组织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材料。彻底解决乱订复习资料和不规范用书问题,任何个人绝不允许向学生变相征订或出售教辅资料。如有违背规定的个人,要严肃进行查处,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以维护教材使用和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从而促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目的。

2、认真实行“三公开”。

学校实行“三公开”,即课程表、作业单、作业时间表实行公开。

3.坚持“四项制度”,建立减负的监督体系

(1).加强作业负担监控。做到每学期调查负担情况和进行评价;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建立家校双向评价和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增强“减负工作”的实效性。

(2).课业负担三禁止。三禁止是:禁止把作业作为处罚过失学生的手段即布置惩罚性作业;禁止任课教师互相用作业争夺学生的课余时间;禁止布置简单重复的机械性训练的低效、无效作业。

(3).监督管理三控制。一是控制日常作业总量的作业时间。二是严格控制作业难度。三是控制周末作业布置量。

(4).把“减负”工作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采取一票否决制。学校与教师要签订减负工作责任状,明确责任。要加大对减负工作的责任追究力度,凡经查实没有执行减负相关规定的,要立即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要按情节分别给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分。

三、工作步骤1、3月4日——3月20日,认真查找本校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同时要认真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学生及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2、3月20日——4月10日,认真组织自检自查阶段。学校领导深入到各班级对这项工作专项检查,并进行指导。对问题严重的班级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各班级要把自检自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上报到学校。

3、4月11日——6月末,检查验收阶段。学校以抽查的方式对减负工作进行抽查。

四、工作要求

1、把“减负”工作同评职、晋级、评选先进、提职等方面挂钩,真正发挥“减负”工作在促进学校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严格执行各项要求,自觉遵守有关规定,积极配合做好“减负”工作。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努力做到熟悉教材、掌握大纲,熟悉学生、通识教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主动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主动自觉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善于研究问题,把功夫下在备课,上课和研究教法上。作业的布置权在教师,教师是搞好“减负”工作的主要群体,“减负”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做好“减负”工作教师是关键,希望广大教师真正担负起“减负”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把我校的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首先,组织全体行政人员系统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减负”相关文件,深化理解,明确要求,形成共识;其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使全体老师深刻认识落实“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领会“减负”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对照规定要求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进行自查自纠。

2.加强社会宣传,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将采取多形式,倡导低负高效的教风学风,加强对“减负”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改革政策、教育评价机制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支持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制度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各个处室和各办公室要根据“减负”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人人参与,加强管理;全体教职工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备课、办公、上课、考勤和请假制度等,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减负担不减质量。

4.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课堂教学达到“活、轻、实、优”。“活”——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形式要活,课堂气氛要活跃;“轻”——教学内容要适度,教学要求要适中,学生要学得轻松愉快,上课没有压抑感,课外作业不过重;“实”——基础和基本技能要扎实,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能理解、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都要做到整体优化。减负不是放弃质量,而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全体教师要按照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钻研业务,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倡备优质课,上高效课,定期组织评比活动,加强对备课和上课的督导评查力度,奖优罚劣。

5.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将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和安排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让家长了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解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与方法,倾听家长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配合学校做好“减负”工作。

六、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规定 篇5

我校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减轻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规定》。为更好地落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特此制定如下规定:

1、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开课,学校决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

2、深化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学校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学校除了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足课程外,严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补课。

4、改革考试制度,学生成绩不排队。

5、严格控制比赛次数。学校不参加非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严格控制各级、各科组织竞赛活动。

6、加强资料管理。学校严格控制各种资料的定订,非教育部门规定订购的资料,学校一律不准定订。

7、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学校坚决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控制作业量。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篇6

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关于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的制度:

一、教师必须做到:

(一)认真学习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的文件,读懂“六个严格”,了解其内在涵义;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课表上课,杜绝挤占挪用技能学科的课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三)班主任要主动协调各主要学科的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回家作业的时间在文件规定之内;

(四)各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布置作业,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

(五)不组织、不发动、不宣传校外培训机构的文化补习班,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学科带头人、党员要以身作则,切实发挥模范作用。

(六)各任课教师要改变单

一、机械的学习评价观,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二、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师的责任追究:

(一)对大多数学生或家长反映同一个教师布置的回家作业量特别多,作业时间长(或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的),经核实,由教务处领导找该教师谈话,督促其整改;

(二)对随意挤占挪用技能学科的课进行语文、数学教学活动的,经查实,在当月的教学常规考核中,该教师的相应栏目不予得分;

(三)对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的、对学生考试成绩实行排名的、违反“六个严格”规定的,经查实,学校行政领导找该教师谈话,督促其整改,在当月的教学常规考核中,该教师的相应“师德”栏目不予得分。

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篇7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 也是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2008—2010年全国多个领域专家的团队在3年中分年度共计对17个省的义务教育段学生进行了大样本的科学抽样调查, 发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普遍沉重。下面仅以2010年对8省 (天津、辽宁、浙江、安徽、湖南、海南、四川和云南) 79个县1409所中小学的四、八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为例进行剖析。

学校周课时数超标现象严重, 而体育、艺术类课程开设不足。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基[2001]28号) 明确提出, 四年级学生每周课时数为30节;八年级学生每周课时数为34节。

本次测查发现, 测查样本学校四年级38.3%的学校周课时数超标, 八年级42.3%的学校周课时数超标。超时的均是中、高考要考的科目, 如:四年级语文周课时超标的学校比例为63.6%, 八年级物理周课时超标的学校比例高达95.9%。

相反, 体育课时数严重不足 (按规定每周应为3节) , 四年级不足率达到了56.5%, 八年级更是达到了76.0%。有8.8%的小学四年级不开科学课, 8.3%的中学八年级不开艺术课。

半数左右的学生完成学校作业时间超标。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教体艺[2008]7号) 提出: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 小学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调查结果发现, 48.4%的四年级学生和67.9%的八年级学生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时间超标。另外, 21.9%的四年级和41.6%的八年级学生每天还需花1个半小时以上完成家长、家教等安排的作业。

相当比例的学校每学期组织6次以上考统, 18.6% (四年级) 和54.8% (八年级) 的学校每次考试都排名次。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排名。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教基[2002]26号) 明确规定:小学的学习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2010年调查发现, 49.4% (四年级) 和17.8% (八年级) 的学校每学期统一考试的次数在“6次及以上”。同时, 18.6% (四年级) 和54.8% (八年级) 的学校每次考试都排名次并公布。

约30%的学生周末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补课。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基一[2009]7号) 明确提出: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 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34.2%的四年级和32.4%的八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周末组织的各种补课。

对补课内容分析发现, 在参加补课的学生中, 50%~70%的学生是“提前对未学习的课程进行学习”, 并且“补习已经学过的课程”, 另外, 也有62.3%的四年级学生是学习奥数、作文或趣味英语等。

沉重的课业负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短期看: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 近视率高, 同时侵占了学生休闲娱乐的时间。例如, 2010年调查发现, 中小学生基本的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 12.8%的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20.3%的四年级和43.4%的八年级学生近视, 约78%的学生每天进行文体活动的时间不足1小时。长远看, 长期的考试、竞争等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致巨大的压力感和疲惫感。如:2010年八省的调查发现6.9%四年级学生和21.7%八年级学生经常感到疲惫;16.0%四年级学生和40.4%八年级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很大或太大。2008年在一个成绩普遍很好, 但负担普遍很重的省调查时, 竟然发现有1/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上学。这种厌学的情绪将会阻遏孩子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激情。

二、“功利”的成年人是孩子们过重课业负担的推手

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是来自社会竞争和就业的影响, 而这种竞争通过社会、家长、学校转递到学生, 并由成年人导演, 演变成严重违反孩子成长规律的各种功利行为。具体来看:一是家长期望过高, 期望孩子进入重点学校, 用考试分数衡量目标是否达成。其表现为, 相当比例的家长为学生请家教、报补习班;学生需花时间完成额外作业。2010年调查发现, 47.7% (四年级) 和39.1% (八年级) 家长为学生请家教、报各种课程的补习班。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 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中国父母有着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愿, 特别是现今独生子女家庭, 父母更是希望孩子在各个方面表现优越, 在优质学校供不应求的状况下, 家长盲目从众的择校热越演越烈, 学校想出种种名目和办法选择优秀生源的“择生热”也风起云涌, 结果是都全然不顾孩子的年龄认知特征、不顾孩子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补习班、补习学校、在优质学校和家长中间牵线的中间人、猎头公司应运而生, 并逐渐形成一条围绕家长“择校”, 学校“择生”的利益链条。在各利益方的联手和博弈下, 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 迫于奔命的加班加点使他们不堪重负。

二是社会 (包括政府部门官员) 对学生掌握知识广度、深度的高要求、而且大一统的用学科分数、升学率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表现为, (1) 学校课程多, 内容容量大, 难度高。课程是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调查过程中大多数教学一线的教师反映, 现行课程内容多、课时少, 很难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在教学时间上, 由于双休日和各种节假日的设定, 教学时间随之调整, 小学六年比起调整前整整减少了1个学年的教学时间, 但是各学科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 有些学科知识还有所拓宽。小学同时还增加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 又接近增加了1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用现行课程计划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 相当于用5年的教学时间去完成7年的教学任务;初中情况也类似。这势必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另外, 现行课程知识范围广, 难度大, 调查反映, 20.4%的四年级学生认为语文课太难, 12.4%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地理课太难。 (2) 考试评价制度不科学, 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尽管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 但是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 政府对学校的评估、教师的考核也是以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指标。在考试内容方面, 以知识记忆性内容为主。这些考评办法, 客观上为增加授课时间、加大作业训练、强化模拟考试提出了需求, 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无限制的投入, 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是学校和教师, 在各方高期望之下为分数和高升学率而“奋斗”, 导致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周课时超标, 考试频繁, 作业量大, 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教育部对学校办学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是2010年调查仍然发现, 相当比例的学校周课时数超标, 尤其是语文、物理等传统考试科目课时数严重超标, 而体育、艺术等课时却严重不足;学校考试频繁, 相当比例的学校每个学期统考达6次以上;学生作业量大;30%左右的学生周末到学校参加集体补课, 且相当一部分是“老师要求一定要参加的”。学校的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无疑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另一重要来源。

可以说是社会 (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官员) 、家长、学校、教师这些成年人的“功利”形成了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压力, 压力的层层传递全部压到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上, 使得孩子们不堪重负。

三、建议政府要有所作为———规范办学行为,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让教育回归“理性”

我们熟悉的中、高考承担的是甑别选拔功能的考试, 这是目前无法取消的考试。而中小学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试、测验应该是为改进师生教和学做“诊断”之用的考试。但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的几乎所有考试都引用了中高考的选拔理念和方法, 对学生、老师、学校进行单一的分数排队, 用来甄别选优罚劣的依据。这些结果和学生、老师、学校的利益紧密挂钩, 是高利害的考试。在考试中获得“胜利”的只是排在前列的少数的学生、老师、学校, 而绝大多数的学生、老师、学校体验到的是排在后面的“失败”。在相当一部分地区, 用学生乡、县统考成绩排队评比, 甚至用来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依据的现象比比皆是。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教基[2002]26号) 明确规定:小学的学习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为什么这种要求一直无法落实?这是因为, 除了考试分数外, 教育体系中几乎就没有被广泛认可的其他的评价标准和项目, 因此建议:

(一) 政府在抓好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校际差异的同时, 下大决心、采取严格措施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严禁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利用家长的攀比、从众心理在义务教育阶段用各种堂而皇之的名义和名目繁多的标准、方式选拔学生。

(二) 国家要改革当前的考试评价制度, 要研究建立对学校、教师的全面考核且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改变当前主要用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来考核学校、教师的事实做法。中小学日常考试、测验要理性回归到诊断、改进的功能。严格落实等级制,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等要求。

(三) 从“十二五”开始, 参照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 定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能体现国家意志, 覆盖所有应开设的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逐步建立面向 (县域的)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监测制度和体系。对各地学生的学业水平、均衡发展、课业负担状况等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 及时了解其不同年度的进展变化情况, 并通过获得的真实数据检验相关政策和资金的实施成效, 为政策调整和政府问责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结果的公布, 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科学的育人观。

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课业负担;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对策

引言

“减负”现在无疑是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学校关注最多的热点,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既有来自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有教师工作指导思想的影响,还有来自学生家长及学生的价值取向,更有社会舆论的影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减轻其过重的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减负措施力度,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的业务素质、创新意识和教学改革的气魄等等,都直接影响减负的成效。在教学活动中,各种课业负担最终都是通过教师加载到学生身上的。所以,减负增效要先从教师入手。

1.1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抓学习,抓指导,强化改革意识,提高教师减负工作的主动性。落实一项新措施,唤醒参与者的主体意识相当重要,因此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增强教师的减负意识。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源在于教育思想,所以“减负”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

1.2 多渠道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吸取精华,获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走特色之路,设计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开展多元化的培训。

1.3 坚持教育科研,提高业务素质

经验教育低效乏能,在解决新问题时只能选择加强强度和延长时间。因此,要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即研究新教材,把握实质,合理地、恰当地处理和组织教材;在丰富和发展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探讨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科特点及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加强作业的“科研”,努力寻求“减负增效的路子”。

2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还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消除“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错误思想,改变拖堂、补课现象,认真上好每堂课,让课堂生动而充满活力,提高效率。

2.1 做好课堂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课标要求我们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

2.2 提高课堂效率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2.3 改变课堂结构

儿童的天性和对学习的渴望期待快乐和自由。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渴望,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习的兴趣慢慢降低,甚至开始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不是孩子们不喜欢学习了,而是上课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方法单一。因此,作为教师,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就要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得到快乐的心理感受。

2.4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成果,表现在提高教学效果:二是缩短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用的时间,表现在增大教学容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极少,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常常感觉空洞、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厌学和逃学。因此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乐学情景,使学生人人产生浓厚兴趣,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实施分层教学是减负的关键。学生程度参差不起,这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事实。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却忽视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回避这一事实,自觉不自觉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用统一的尺子来度量学生的优劣: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以至有些学生经常“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吃不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承认、尊重、善待和利用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学生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

3.1 学生分层

学校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使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应有教育,从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平等性;学校教育要注重分层教学、分层管理, 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为整齐,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分层教学对学校来说,不但真正体现出学校教育教学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思想,而且表现出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学校可对学生分层开展教学,使分层教学产生有效性,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例如:在语文学习中,要求他们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而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3.2 教学分层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宋代学者朱熹也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发展性教学论》指出:“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不搞平均发展和‘填齐补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国外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同时指出:“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开始教学,并循序渐进地……继续教下去。”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3.3 作业分层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们教师经常为学生作业的质量头痛不已。如: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好,质量不高;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当(比如抄袭),有的甚至不交作业;各科抢着布置作业挤占学生的时间,降低学生学习的质量,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立足课内训练,少留课后作业,要讲究作业的质量和科学性,精心选择、编写、合理布置。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作业内容要有多样性;改革作业布置方式,让学生参与;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尝试作业批改的多样性。

4. 减轻考试负担,科学评估质量

传统考试次数多、效能低,为此,应该按照“两减少、一提高、一加强”的思路进行考试改革。即减少考试科目和次数,减少考试竞争压力,淡化名次分层评价;提高考试的质量、试题信度和效度,严格考风,内容上增加自学能力检测和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方法上采用口试、笔试和实验操作结合;同时加强教学过程的课时、单元质量过关,把问题解决在教学过程中。

5.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学习负担问题,牵涉面极广,它既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我们既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思路与办法,又要注意防止降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而使教育质量下降的倾向,以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即“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规(1988)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2]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2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3]中国校外教育·A 2010年第7期 网络下载《浅谈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4]安徽教育2000年第Z1期 网络下载《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文教资料》2006年03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危害》.

上一篇:世界儿童日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店长竞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