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精选8篇)

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 篇1

1、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2、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3、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4、真诚信用中国编辑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5、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7、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8、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9、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10、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1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1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3、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14、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6、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7、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8、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9、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2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21、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22、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23、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24、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25、告别陋习,健康文明。

26、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

27、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28、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9、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30、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31、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信用中国编辑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32、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3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信用中国编辑。

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 篇2

目前, 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不文明旅游行为, 尚未形成统一概念, 但多认为不文明旅游行为是不道德行为。田勇 (1999) 认为“旅游非道德行为”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 通过言行而表现出的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李萌、何春萍 (2002) 认为不文明旅游行为指在旅游活动中一切危害景点景观和旅游环境的行为。孟莉娟 (2014) 认为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的介于正常、适当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 对旅游地资源、环境、居民、其他游客, 甚至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陈波 (2015) 认为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游客对当地旅游资源、环境、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的破坏行为, 处于法规和道德之间。2006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旨在倡导游客遵守公约, 争做文明游客。2013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总结十大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表现形式。2015年国家旅游局制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 建立“旅游黑名单”制度, 来约束游客行为。

综上所述, 旅游不文明行为是发生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而不是专门指对旅游景区的破坏行为。不文明旅游行为应当具备以下几点要素。一是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实施主体为旅游者。二是不文明旅游行为是一种不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三是不文明旅游行为对其它旅游者或旅游目的地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 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 违背社会公德或违反相关法律, 并对其他旅游者或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环境、社会秩序等造成一定破坏的行为。

不文明旅游行为外在表现多样, 如随地吐痰、乱刻乱画、大声喧哗等。通过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分析, 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无知型, 指旅游者对于异质文化的无知造成的不文明行为。由于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学习, 采取惯常行为造成与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矛盾, 进而引发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第二种是放纵型, 指旅游者以自我满足为中心而造成的不文明行为。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 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 摆脱惯常环境的束缚和约束, 为满足自我需求, 道德弱化, 占有意识外显而产生的不文明行为。

二、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 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 文明旅游主要依靠道德进行规范, 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完善。目前国家主要通过《旅游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文物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约束旅游者行为。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 相关法律法规仅处于原则性条款, 缺乏可操作性。而诸多不文明旅游行为在法律法规中处于空白地位, 缺乏相关的条例进行处罚。这就导致管理方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不闻不问, 不文明旅游行为更加恶劣, 出现恶性循环状态。同时, 针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处理力度较低。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环境、社会秩序等造成危害, 但法律的处罚离地相对较低。如在景物、设施上景区内乱扔垃圾的, 仅需承担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交五十元罚款的责任等条款, 对旅游者的威慑力低, 无法达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二) 文化差异导致公共意识弱

旅游活动向大众化和常态化发展, 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 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由于缺乏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旅游者在无意识状态下, 将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带入到旅游目的地。由于环境、教育和个人素质的差异, 即文化差异的存在, 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势必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旅游者对当地风土人情知之甚少, 会触犯当地禁忌, 引发冲突和矛盾。同时,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进入到文化重建阶段, 传统文化更多地宣扬人伦精神, 遵循“熟人”社会的行为准则, 缺乏对公共意识的理解。旅游者进入到“陌生人”社会, 缺乏公共空间概念, 依旧按照惯常行为, 行为举止不符合公共秩序, 从而造成对公共空间的侵占, 产生不文明行为。

(三) 游客道德感弱化

旅游活动具备异地性和暂时性, 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 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束缚, 离开“熟人”社会的监督, 陌生的环境使旅游者行为举止少了顾忌和约束。旅游者的行为发生变化, 一方面体现在道德感弱化, 道德标准降低, 人性潜在的恶的东西不自觉流露。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秉持中立态度, 加之从众心理, 助长了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体现在占有意识外显, 物质摄取意识强, 形成不文明行为。

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应对措施

(一) 建立健全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法律法规

实践证明, 文明旅游仅仅依靠道德进行教化难有成效。需要建立健全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法律法规, 来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和惩戒作用。首先, 要完善相关立法。在国家《旅游法》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 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如威尼斯、新加坡国家做法, 完善旅游法律法规, 将各种不文明旅游纳入到法律体系并明确责任, 加大处罚力度, 通过法律的惩处来约束旅游者的行为。其次, 要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景区景点进行配合, 对景区进行区域划分, 设置安保和管理人员, 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最后, 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旅游执法大队要对景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和安防, 并联合环保部门、文物部门进行综合检查, 加强对景区的监管, 提升景区管理质量。要贯彻落实国家A级景区管理制度, 对不符合标准的景区责令其整改或者降级。从各个方面来建立健全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二) 加强素质教育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不仅仅需要依靠法律进行惩治, 更需要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 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首先, 要从小培养文明行为。国民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通过学习促使青少年养成遵守社会公德,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和家长不仅要教育青少年养成文明出游的旅游行为, 还要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 要强化公共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对公共意识的理解, 但伴随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公共意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共意识教育, 在公共场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要高声喧哗, 自觉排队等。社会要加强对成人的道德教育, 倡导文明旅游, 从我做起,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行为。最后, 要进行文明观教育, 使得青少年和成人意识到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此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 要学会入乡随俗, 尊重异质文化。

(三) 建立游客管理机制

旅游者在陌生环境中, 自我约束能力下降, 需要通过“他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 要建立游客管理机制, 发挥监督作用。首先, 发挥导游的监督作用。导游与游客接触较多, 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要积极引导旅行社、导游、领队等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对文明旅游的宣传和引导, 提醒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达到监督的目的。其次, 采取门票实名制, 建立旅游信用系统。通过景区门票实名制来规范游客行为, 借鉴火车票实名制, 一旦发生不文明行为即录入旅游信用系统。完善旅游信用系统, 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一旦高出规定次数, 景区有权拒绝售票。通过旅游信用系统来规范游客的行为。最后, 加强文明宣传, 发挥游客的监督作用。国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 开展文明行为游客监督拍照活动, 引导广大游客参与到文明旅游的监督工作中。通过游客之间的相互监督, 来规范游客的行为。

四、总结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涉及到国家、景区、旅游从业人员、游客等多个方面, 其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实施者是旅游者, 想要让文明旅游成为常态, 需要从国民素质入手, 提升国民素质, 养成文明出游的习惯,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要加强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监督管理,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和惩戒作用。建立游客管理机制, 加强景区、导游和其他游客的监督, 建立完善的监督系统, 规范游客行为。通过各方的努力, 共同促进文明旅游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旅游进入大众化和常态化。旅游活动过程中, 游客不文明现象愈演愈烈, 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从游客不文明行为入手, 首先对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界定, 并分析了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差异导致公共意识弱;游客道德感弱化, 占有意识强等。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对策, 即通过建立健全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强素质教育, 提升国民素质;建立游客管理机制, 发挥监督作用, 来规范游客行为, 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行为,文化差异,道德弱化

参考文献

[1]田勇.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旅游道德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2) .

[2]孟莉娟.关于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 .

[3]李萌, 何春萍.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1) .

[4]陈波.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管理观察, 2015 (2) .

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 篇3

一、认识:“文明旅游”是个什么问题?

中国大众化旅游现象登上世界舞台以来,“中国游客”行为的文明与否就成为各界不时讨论的焦点。当前来看,“文明旅游”更接近于是一个“大众话题”,而尚未达到“学术问题”的高度。

1.“文明旅游”作为“大众话题”

“文明旅游”作为一个大众话题,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文明”和“旅游”,前者是用来界定后者性质的。舆论的共识性理解为:“文明旅游”的主体通常指游客;“文明旅游”是一个行动概念;“文明旅游”等同于“文明出游”;“文明旅游”的功能与国家形象和道德修养相关。在网络信息迅捷传播的全球舆论平台上,“中国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在公众假期前后常成为头条。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中,公众对文明旅游的关心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被“建构”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显然,在舆论层面已经出现了概念认知的“锚定效应”。

2.“文明旅游”作为“学术问题”

从学术角度来看,“文明旅游”的概念尚未得以确认。检索国外文献可发现:几乎没有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一些线索零星存在于旅游伦理范畴之内;国内研究脉络表明,无论从文献数量还是影响力,该问题都未进入学理研究的核心关切之中。文明旅游学理研究相对微弱的原因可能是:(1)没有这个问题;(2)这是个问题,但尚不构成为一个学术问题;(3)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但研究非常不充分。推测(1)可直接否定,游客或者旅游服务供给者的不文明/道德失范行为客观存在,并绝不是一个中国问题(Chinese problem),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multinational problem)。对(2)和(3)的推测,合理的回答是:相关研究很大程度上落入到其他学科领域;旅游领域的研究暂未提供有力的研究框架和理论解释。

二、探索:如何解析“文明旅游”的学理?

旅游研究者有必要为该问题提供基于科学范式的学理解读,以澄清大众关注中存在的误区,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表面上看,“文明旅游”的讨论基本都与道德、素质或文化有关;不过,文明旅游是纯粹高置于伦理道德平台之上的吗?若假定文明旅游是一个科学研究问题,在科学描述该问题“是什么”之前应避免立刻转入到“这应该是什么”的价值观判断中去——即避免误入“自然主义谬论(naturalistic fallacy)”。

1.以“行为—心理”研究层面为基础

文明旅游问题最直观的表现是个体或群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明/不文明行为。既是行为问题,便可纳入到“心理—行为”领域,探求其的内在心理驱动机制、外在行为交互机制及影响的动态过程等。文明旅游问题更是社会情景中“旅游者的行为及行为间交互影响”,因而可借助社会心理学视角展开研究。以飞机旅客不文明行为研究为例,“乘客道德素养低下”这样的归因直截了当,提出“提高个人修养”、“加大对不文明游客的惩罚力度”等对策也显而易见。然而操作起来则相当困难:测定游客素养高下已属不易,提升个人修养又是何其浩大的工程;而诸如进行不文明行为记录或曝光、强化舆论监督等办法,暂时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也可能演变为一种道德呼吁的集体姿态。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的对“空中愤怒(air rage)”的研究成果则更具说服力。“空中愤怒”是指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的总称,表现为在空中旅行过程中的异常、失范或暴力行为。研究认为,人们之所以容易在飞机上出现失控行为,与机舱拥挤(反社交环境)和旅客的压力感与疲惫(情绪失控风险)相关。根据这些结论,学者能够提出更加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例如建议航空公司合理设计座位、提升服务措施来使乘客之间形成彼此交流的环境,改善机舱氛围;建议乘客通过如深呼吸、冥想等生理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由此,文明旅游研究的学理探索中,“行为—心理”研究维度是具有吸引力的。

2.开展纳入背景考量的本土化研究

“文明旅游”作为个体行为选择和社会价值观的显示器,除行为心理学科之外,还涉及经济、社会、法律、文化、传播、伦理甚至地缘政治等学科视角。宏观上,“文明旅游”问题研究还应置于社会情景之中。例如,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归因上,中国人倾向于反省自身的德行不足;必须承认,一部分中国游客确实存在不文明言行。不过,审视环境和反省自身同样重要:由于中国崛起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人大规模出境旅游“刺激”了一些国家或地区抱有经济和政治心态优越感的人的神经,部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容易被焦点化。另一方面,个体或群体交往本身就是复杂的善恶交织,不同国家、地区和族群之间,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的人群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歧视(discrimination)和偏见(prejudice)。这一基本事实置于旅游交往中,不仅是针对中国游客,其他国家游客也是一样。在文明旅游问题上,不能一味苛责中国游客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也无需全部归咎于所谓的中国文化弱点或劣根性,而应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宏观背景中来开展本土化研究。

三、反思:理性、感性和人性?

1.反思研究——需要保持理性

虽然社会科学研究很难避免将自身的价值观带入到研究之中,但文明旅游的学理探索还是应秉持客观的立场,对问题研究的背景进行理性区别,对问题研究的视角保持理性对待。

“文明旅游”问题是旅游活动中、更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文明旅游行为/现象需要学术界清晰界定核心内容,区别哪些行为/现象是由日常生活世界中“复制”到旅游活动中的;哪些是在旅游/旅行环境中“生成”的。作为旅游研究者,应主要关注在旅游/旅行环境中“产生”的特有行为,判断分析这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产生创新理论;其次是研究在日常生活行为在旅游情景中的特殊性,谋求已有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嬗变。“文明旅游”包含了不同的行为主体,也意味着不同的主体视角,正如“客随主便”和“主随客便”都被认为是可接纳的社会交往行为规范一样。另一方面,问题的呈现方式各种各样,在不同主客体关系、不同交往利益关系中以及隶属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各个主体,对旅游活动中的文明/不文明行为的解释就有可能截然不同。研究者有必要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与解读,即使带有主观性的立场预设,也应尝试接纳和考虑其他主体的视角。

2.反思舆论——需要正视感性

为了吸引眼球,看似理性的舆论往往本质上是对受众情感的煽动。比如,对文明旅游的学术研究始于被媒体或舆论曝光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列举的不文明行为案例多来源于媒体报道和舆论热点。研究中少有采用实验设计、实地调查、行为观察等收集一手数据的方法。可以推论:研究者的立场受到了舆论观点的影响,在提出研究问题时很可能已经带有以偏概全的感性成分。例如,一些文献指出“境内外大量媒体报道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但通过对国外媒体信息的检索发现,并没有“大量”媒体报道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报道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不只涉及中国,也包括了其他国家。反而是国内舆论(尤其是网络上)常常感性地斥责国人道德水平低下。仔细观察境内外的中国游客,整体上表现的还是得体的,并非灾难性的不可救药。因此,研究者要避免在开展研究前就陷入情感偏差之中:既要正视不文明行为存在的事实,也需要与感性的舆论风潮保持适当距离。更加必要的是,对舆论在文明旅游问题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以理论研究为舆论方向提供理性支持。

3.反思行动——需要尊重人性

在社会科学的学理追求中,除对现象进行符合逻辑的理论解释外,还要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而可行的途径指引。“文明旅游”关乎道德素养,更是人性行为。人性如水,管控固然重要,疏导更加有效。经济增长、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在不断提升的。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旅游这种形式走出家门到异地去接触、体验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进而反身理解自己的文化本底;尊重向外探索的人性追求,从旅游中探索文明,也成为提升个体和群体道德伦理水平的一种途径。促进旅游文明的形成实质是促使人们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改变。多数旅游者都持有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态度,但不一定能时刻表现出与态度相符的道德行为。审视游客失范行为时,除个人道德缺失的主观因素外,多数时候需首先检视行为环境——是服务设计或管理环节不合理?还是社会规范差异产生的文化摩擦?在文明旅游大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倡导和输入符合国际/人际交往规范的公德观同时,应配合行为环境的改善,理解和尊重人性,引导个体或群体行为朝期望的方向转变。

关于旅游的文艺句子 篇4

一直想走很多地方,走出南京,走出江苏,甚至于看看国外风光。

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对未知的恐惧,对舒适的留恋将阻止我们成为一个旅行者走上的冒险旅程。可是,当你作出这样的选择,你就永远不会后悔。——《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搭车去柏林》

前方,总是如此极具诱惑。行走,也不再是一种乏味的行为。旅行,是极具诱惑的行为。但是旅行不是简单的前方与行走的相加,有人说,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我说,旅行承载着对未来的希冀。柳暗花明,也不一定要在山穷水尽之时。

邂逅旅行是在一个又一个拐角,你又遇到了谁。——《爱在黎明破晓前》

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年轻的你,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的,你见到过一些对的人,遇到过一些美的事。

很久以后,在某个心血来潮的晚上,你亮着散发柔和的光的台灯,细细数着那些泛黄的老旧照片,有时候你故意把这些照片照成黑白的而现在已经不再是黑白的,你看,他们都已经微微泛黄了,他们显得更加老旧,那些事情是不是很古老,你是不是很怀念。

不管怎么样,人总是要往前看的。旅行是一段心境的解放,是一些人事的逃避,现在的我,还不能的吧。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独自旅行,不受羁绊,没有约束。有一天,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

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想去青岛,看那里的海,是多蓝,是多么美丽。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旅行是为了可以大声抒发自己心底期待已久的声音。——《亲爱的伽利略》

背起行囊走四方,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见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和西藏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

我在时间的轨迹上徘徊,踏上每一列经过的车。沿途的风景在渐渐远去,我举着那快叫思念的车牌,等待着最后一站——故乡。

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

我想一个人旅行,可以不带相机,也不要带上手机,但一定要背上几本书,在花海里,草丛旁悠然品味,闲淡时光里徜徉书海。

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

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旅行的意义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

旅游,尝试着走出去,你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一呆几十年所看的那样,你会结识不同的人听到各种曲折的故事交到一辈子的朋友。

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对未知的恐惧,对舒适的留恋将阻止我们成为一个旅行者走上的冒险旅程。可是,当你作出这样的选择,你就永远不会后悔。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

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

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旅行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远离日常生活,还不必承担平日里琐碎的责任。

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真的身份不过送运,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一生。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说走就走,是人生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灿烂的自由。

人生不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心怀远方的人,一定要时刻做着说走就走的准备!

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缘由幸福稳定和宽裕,要么祸起无力无奈和逃避……

只想进行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在一个有花有海安静缓慢的地方晒着太阳无所事事。

一根弦若是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我们需要放飞心灵,让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一个人的旅行,我走过了一季又一季,从夏蝉鸣叫,到雪花飘飞。一个人的旅行,我漂泊了一程又一程,从韶华年茂,到眉宇沧桑。

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

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

问为什么喜欢爬山?答因为山在那。或许旅行一样,因为路在那。

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远方,无论有多难,无论有多远。

那个梦想中的自己,那个曾经丢失的自己,那个豁然开朗的自己。然后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相聚,开怀。

有的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每次都是想到这个,提着包就走了。

对我个人而言,它让我找到了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文艺句子关于旅游 篇5

收拾收拾心情,继续前行。

哪里是最后的栖息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有你在,旅途就不会孤单。——《雾中风景》

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想去西藏,想听僧人梵唱,想看茫茫草地,想看风吹低草,想看牛羊满地。

一直有一份不安定的心,总是不会满足现状,却总是劝自己该放下的放下,该执着的执着。散去心里的一丝愁苦,凝聚心头的几分情愫。便是幸福的一份。

那个时候我知道你一直在看三毛的书,三毛在迦利纳岛的夕阳的余晕下说,我是个漂泊的女子。于是你开始想象四面环海的风景。三毛唱着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回并肩坐在桃树下,梦里花落知多少。

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当然,也想去巴黎,想看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想看异域风情。想看时尚之都到底是怎样的个性。

欠自己的旅行,终有一天,要还给自己。

我渴望一场没有限期的旅行,走走停停,和一颗说走就走的心。

在一片孩子们的笑声中你突然想起那首过时的歌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想去湘西,想知道,它是否如作家笔下的那番美丽,青山绿水竹筏。是否会有人隔着浅浅的湖水,唱着情歌。

一直想走很多地方,走出南京,走出江苏,甚至于看看国外风光。

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对未知的恐惧,对舒适的留恋将阻止我们成为一个旅行者走上的冒险旅程。可是,当你作出这样的选择,你就永远不会后悔。——《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独自旅行,不受羁绊,没有约束。有一天,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

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想去青岛,看那里的海,是多蓝,是多么美丽。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旅行是为了可以大声抒发自己心底期待已久的声音。——《亲爱的伽利略》

背起行囊走四方,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见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和西藏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

我在时间的轨迹上徘徊,踏上每一列经过的车。沿途的风景在渐渐远去,我举着那快叫思念的车牌,等待着最后一站——故乡。

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

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

人生不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心怀远方的人,一定要时刻做着说走就走的准备!

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缘由幸福稳定和宽裕,要么祸起无力无奈和逃避……

只想进行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在一个有花有海安静缓慢的地方晒着太阳无所事事。

一根弦若是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裂,一颗心若是禁锢得太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我们需要放飞心灵,让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一个人的旅行,我走过了一季又一季,从夏蝉鸣叫,到雪花飘飞。一个人的旅行,我漂泊了一程又一程,从韶华年茂,到眉宇沧桑。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我想去旅行,一个人背包,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目睹沿途的风景,拿着相机,拍下沿途上的风景,记录沿途的心情。那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人生就是要感受美丽的善良的,丑恶的病态的。而只有在充满了艰辛的人生旅途中,始终调整好自己观风景的心态,才能做到人在旅途,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伤心的,既有令人兴奋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风景,也会有称不上景只有风的地方。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还有荷兰的风车,法国的语言,意大利的雕刻,美国的发达,还有加拿大的她。

我知道你不甘于想一想以后就不想了。所以你得努力,连飞鸟都会鼓励你。

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那时,青年人不断思考,却什么答案也得不到,于是他们去流浪;今天,青年人不去思考,无数答案和观点就已将我们包围,于是我们去旅游。——《逍遥骑士》

旅行,不过是为了迷失自己,然后发现自己。—— 皮寇·爱耶尔《我们为什么旅行》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练习曲》

愁苦的时候,总是想逃离,这空洞,这苦闷。于是,常常想到旅游。

一次,看到一个朋友球球的相册,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是一片山麓,绿茫茫的一片,她坐在山顶,眺望远方的云朵悠悠,背对着镜头,在凌晨看到这一番景色,居然是羡慕到极点,也曾幻想,能坐在这里整整一天,带着心爱的人,看着一些书,听着一些歌。

那时候,也应该是天地于我无关,我心中自由一片天地了吧。偶尔有雕拂过,掠起一阵风,偶尔一阵风吹过,吹散几颗草。该是多么的惬意?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想去上海,想看那里的外滩,浦东,想看那里的繁华。

也想去西双版纳,想看那里的蝶,想看那里不一样的风情,想看他们的泼水节。

每年,至少要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

一些事情,总是由于心仪已久才变得那般美好。看飞鸟飞过,你还是摘下帽子向他们挥挥手,我想飞鸟也会用鼓励的目光看你。你看到总有一些人从你身边走来又走过,而你还是要停留在自己的地方,你也在向往着,前方到底是怎样一番风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旅行就是,即使是同一个世界,你们发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露西亚的情人》

当你决定去做某件事情,全世界都会帮你。——《搭车去柏林》

那在行走路上的人,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知道一路上的风景很迷人,而你还是一直走,一直走,一直没有回头。

你来到一座美丽的城市又去到另一座美丽的城市,终究不会为谁守候一座城。在走过一村路过一店的时候,我能想象你是那么怀念,但是你还是走开了,坚定而决绝。

你也知道,在你转身的刹那,那容颜也便如莲花般零落。于是你轻轻吟唱起那首诗歌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当你决定去做某件事情,全世界都会帮你。--《搭车去柏林》

可是,你还是不能轻易的踏出第一步,我能理解你,飞鸟能理解你,行人能够理解你。海明威说想一想不也是很好吗?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一直想回到最初的那段日子,无忧无虑,坐在教室里,看着数理化,背着abcd,就这么简简单单,虽然禁锢在那个狭小的空间,谁知道,那时候的心却很大,大到能装下整个世界,那时候,是无所谓走多远,去哪里看哪段风景。

文明的名言句子 篇6

1、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2、体育工作很重要问题就是要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个国家富强、文明的标志。

3、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

4、简单地说,文明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5、文明被建立,又被打倒,如保龄球场中的木瓶。

6、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7、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

8、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9、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10、你等过我,就像是等一个红绿灯;我等过你,就像是等下一个文明。

11、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12、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13、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4、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15、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16、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17、法律要跟一个伤心的人找多少麻烦,真是想像不到的。那简直要教人恨文明而觉得野蛮人的风俗可爱了。

18、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19、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20、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21、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22、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23、日益增长的财富与日益增长的安逸为人类带来文明。

24、礼节及礼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

25、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26、礼貌就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

27、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与愉快。

28、在知识方面能充满闲暇,是文明至上的产物。

29、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30、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3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32、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33、勿忘数年立国之根本精神,道德礼教,当视物质文明尤为注重。

3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35、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

36、财富的增长与闲遐的增加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

37、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38、文明的人为自己购置了马车,而他却失去了使用双足机会。

39、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是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40、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

41、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42、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4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44、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但是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45、文明抑揄多数人,赞扬极少数人。

46、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47、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

48、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

49、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

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 篇7

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日益增多, 旅游支付能力不断增强, 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旅游需求迅速增长。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旅游还停留在“游山玩水, 吃喝玩乐”的表层认识上。因为通过旅游过程中的“游山玩水, 吃喝玩乐”, 旅游者可以得到在家里“吃喝玩乐”得不到的收获。游览山川, 可以丰富地理知识, 增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参观名胜古迹, 能够增长历史知识, 激发民族的豪感;游览大都市, 可以欣赏建筑艺术, 了解中国发展的成就;回归大自然, 能够呼吸清新空气, 领略返朴归真的魅力;参观博物史馆,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而且,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 能够品尝到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从而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旅游者的愿望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游览, 通过旅游从业人员的讲解、服务, 得到最大限度的精神享受, 进而, 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 这难道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吗?也许有人会说, 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丰富了精神生活,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但是旅游业却不然。因为旅游业的主要目的是营利, 为了经济效益, 有的经营者采取不正当的经营手段, 色情服务, 坑骗游客等, 这能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吗?这种说法很片面。现在, 旅游业是世界最大的产业, 而且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和龙头。产业以营利为目的, 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业是文化性产业, 它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不仅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 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旅游业为适应发展的需要, 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 功能齐全的星级酒店, 娱乐场所, 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旅游业通过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弘扬了中华民族伏秀的传统文化。旅游业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 也吸收了外国文明成果, 如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筑艺术、餐饮文化, 与我国的优秀文化在撞击中互相取长补短, 丰富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我国现代饭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国外饭店的先进管理经验, 对提高我国饭店业的管理水平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国内旅游发展很快, 不少单位已将旅游作为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如开发了一大批像井冈山、延安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及旅游线路, 深受群众欢迎。旅游业推出的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文物古迹游、寻根访祖游, 革命胜地游等等,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旅游业, 旅游设施不够完善,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缺乏娱乐性与享受性, 交通不方便, 旅游者往往进不来、出不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国旅游业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也注重软件建设, 使旅游环境大为改善, 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据统计, 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23.4亿人次, 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1.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 同比增长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500亿美元, 同比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5, 700万人次, 同比增长5%;出境旅游花费5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4%。

尽管旅游者和旅游业追求的目的不同, 但是只要旅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者就能在旅游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可见, 提倡旅游, 发展旅游业, 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业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旅游本来是一种愉悦身心的精神文化享受, 但是, 有少数旅游者总爱乱写乱画, 乱吐乱扔, 损坏、污染旅游环境。有极少数旅游者, 思想情趣低级, 往往做出一些伤风败俗甚至违法乱纪的事, 尽管旅游业不是“黄源”, 但是饭店和娱乐场所却是卖淫嫖娼者的去处, 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扫除, 任其泛滥,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随着大量国际旅游者的到来, 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旅游接待地, 其中既有文明健康, 有利于接待地居民学习和仿效的积极因素, 也有一些颓废的思想意识, 低级庸俗的趣味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 对接待地产生消极影响。接待地的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这些不健康因素的诱惑, 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直至羡慕和追求, 甚至完全变质和堕落。同时,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社会弊端诸如嫖、赌、酗酒乃至吸毒和同性恋等恶习也会对接待地的居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各种犯罪和不良的社会现象增多, 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如何防止和减少旅游业的消极影响已引起全世界关注并有了共识,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窗口行业, 服务好坏不仅影响旅游业的形象还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因此, 旅游业从业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服务技能。尽管我国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已大有提高, 但是, 在旅游接待活动中, 索要小费、“回扣”;某些收费当中的“宰客”现象;参观介绍中的“偷工减料”现象;餐饮服务中的“质次价高”现象;旅游景点上的围追、兜售商品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和我国的旅游形象, 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对提高旅游服务部门员工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服务意识, 增强其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与声誉, 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可是也有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 宣扬封建迷信, 致使外国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旅游业吸收了外国先进文化中不少先进的成分, 但是也存在着盲目照搬的倾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既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 又向旅游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进旅游业向更高精神层面和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旅游对个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旅游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为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动力。可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社会意识有着双重作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快,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人认为发展旅游业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但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未必有利。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作用。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者,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易晓春.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J].编辑学刊, 2004

[2].陈俊鸿, 宋军, 王会斌.论城市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 1998

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本之道 篇8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国人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接触“他者”文化,同时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个性,中外文化在碰撞中寻求共存的普适伦理。然而,有悖于“文明古国”形象的“中国式旅游”让世界错愕,接踵而来的有关国人素质的负面报道激发了全社会的自省与反思。

一、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类型及影响

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谓层出不穷,随地吐痰、随意拍照、乱刻乱画、不修边幅、不讲秩序等等不一而足。概而言之,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不外乎三种类型。其一为无知型,指由于对异质文化的无知造成的无意识的不尊重,反映出国人对异质文化认知的欠缺;其二为习惯型,尽管国人认知并接受主客不同文化的差异,但由于行为举止习惯化导致与目的地社会道德规范的矛盾或冲突,这些行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如酒文化)的符号表征,在国人道德准则之下并无越界,将之界定为“不文明”反映了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中国文化权利的弱势;其三为放纵型,指以自我满足为原则,为追求“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而随意释放非道德本能和私欲的行为,凸显了国人基本道德素养和文明自律意识的缺失。

尽管个别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足以损害国家形象,但是,各种类型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断积累和叠加,所展现的中国和中国人的文明符号势必影响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和接纳。进一步地,这种“文化展现”将损害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并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绊脚石。

二、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根源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国式旅游”已成为映射国人道德素质的一面镜子,加之部分西方国家对该问题的聚焦与放大,国人“道德滑坡”、“道德沦丧”等论调甚嚣尘上,“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消损殆尽。其实,旅游文明问题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出行文明、观影文明、观赛文明等现象有着共通之处,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外显,“中国式旅游”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困境。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时期,无论是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乃至道德观念,都在经历着变革和调整。在这一特殊时期,各种体制、机制等都在变化发展之中,传统的制度和观念逐渐消退,而新的规则、规范仍在建构之中,这无疑会对社会道德规范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道德表现,社会道德体系的变革是对社会转型的道德反映。新旧社会道德体系的转化过程中,道德价值选择紊乱,评价标准多元,社会调控功能明显弱化,因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几乎是一种常态,是这一特殊时期的固有特征。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建立于血缘亲情和宗法伦理之上,向来注重“私德”的培养,把父子、夫妻、兄弟和邻里等私人领域的伦理道德关系规定得十分详细,而对脱离传统血亲纽带的公共领域应恪守、奉行的道德规范,即“公德”的型塑几乎付之阙如。一旦社会形态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在多元化价值观面前,道德共识难以达成,道德压力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显得捉襟见肘。国人不文明旅游现象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功能弱化的具体表现,这并不意味着国人“道德滑坡”或“道德沦丧”,只是道德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动荡,或“道德爬坡”之前的短暂迷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逐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及社会公德的全面建立,国人不文明旅游现象必将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旅游业发展所处阶段及其国际影响力是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另一成因。首先,中国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大众旅游所追求的体验仍停留在以物质消耗为主要构成的感官满足上,旅游者更以消费者的姿态在“快乐原则”指引下肆意而行,从而引发旅游过程中的拥挤、嘈杂和无序等不文明行为,一旦旅游者认识到旅游真谛在于心灵感知和情感升华,把追求精神上满足和依归的旅游愿望内化于心,“中国式旅游”将逐渐消散。其次,国人大规模走出国门的时间尚短,缺乏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旅游技能”的学习与锻炼相对滞后,由此造成“他者”意识的缺场直接导致了旅游者不知亦不畏、自我而不自律的行为表现。最后,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国际旅游为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提供了空间,形成特定的“文化边际域”,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间往往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某些文化符号容易被错误解读并贴上“不文明”标签。

三、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本之道

世界对国人素质的批评引起国家及国人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谴责和文明旅游的呼吁。谴责和呼吁虽属必要,但无法解决实质问题。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需多管齐下,内行教化,外施惩治,方可重塑国家“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形象。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从“仓廪实”、“衣食足”转向“知礼节”、“知荣辱”并非自然而然,国民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根本途径。文明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养成。因此,国民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将养成教育作为实施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突出道德准则的规范教育和文明陋习的纠正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文明礼仪的通识教育,如不随地吐痰、不高声喧哗、自觉排队、衣着得体等;还应涵盖文明观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尽管不同文明之间没有统一的准则,但尊重是通用的规范,可具体外显为文雅行为、礼貌礼节以及对他人的友善和关怀。此外,对成年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应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主体作用,利用公益广告、影视作品和企业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倡导“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旅游通常是跨地域、跨文化的活动,文化的差异性及人们的猎奇心理构成了产生旅游吸引和形成旅游活动的原动力。主客交往中,文化隔阂容易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冲突,认同和尊重是唯一化解之法。认知差异、承认差异是尊重差异的前提,只有旅游者正确识别客体文化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才能自觉自律。行前说明会、印发旅游手册等普遍做法被认为是消除国人第一类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有效途径,但收效甚微。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移动终端APP,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以及宗教禁忌等信息,供出境旅游者随时查阅;根据实时定位,即时通知旅游者所处地区或场所的禁忌行为和文明警示;在出游中外文化冲突严重的国家或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重灾区”之前,要求旅游者学习客体文化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则,通过在线考核方可发放签证。

文明旅游不仅有赖于旅游者内心的自觉,制度约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第三类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更是不可或缺。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震慑力,对于规范旅游者行为有积极意义。但是,该制度仍存在界定标准模糊、惩治力度不够等问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一方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制定等级标准和判定依据,对各等级采取不同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监管应遵循“违必管,惩必严”原则,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俗称“旅游黑名单”)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对上榜人员的生活切实地产生影响。如此这般,才能使“旅游黑名单”制度摆脱“田间稻草人”形象,有效遏制国人旅游行为的诸般乱象。此外,由于出境旅游规模日益扩大,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实施直接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可依据《旅游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建立旅行社全程文明教育责任制,强化导游和领队提醒与引导文明旅游的义务,为国人文明旅游保驾护航。

上一篇:钢管生产厂家下一篇:导游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