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9篇)
第二学段(3一4年级)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花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人们所喜爱。本课采用《美丽的花》为课题,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各种花卉的枝叶的组成规律,让学生感受花卉在形状、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关系),用线条和色彩概括地表现植物的形象,并探究如何将废旧材料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课文导语是“花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角度提供了钢笔线描作品《南美水仙》、写意画作品《新曙》和工笔画作品《花卉》作为欣赏内容,让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绘画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教材中提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南美水仙》是一幅线描写生作品,线条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展现出了花瓣、花茎与枝叶的巧妙组合关系,是重点分析的对象;而后两幅作品则引导学生在绘画学习中,体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课启发学生对花瓣、叶片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关系进行细致观察,并采用写生与创作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造型表现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绘画艺术的多种表达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两课时,采用“欣赏—观察—写生—创造”的策略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教师利用盆栽花卉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用基本形概括花、叶的形状以及前后关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结构。课堂上采用演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线描写生。
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理解,将收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剪、折、粘、插等制作方法进行再创造,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作品。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课前分组,在每组的写生台上放置盆栽花卉。
1. 板书:花。
2.教师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对花卉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视频欣赏不同形态、颜色各异的花卉。
小结:花能美化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师完善课题:美丽的花。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与花相关的若干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同一题材有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如线造型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板书——线描。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盆栽花卉,分析花瓣、叶子的形状和组合规律、枝干的穿插规律,结合演示法或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线描写生的方法及要领。教师需特别强调观察的整体性及用线的流畅性,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写生对象的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取舍。
(三)实践阶段
1.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对盆栽花卉进行写生,描绘出花与叶的形态以及前后遮挡关系。
2.学生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要点
①用线流畅,一气呵成。
②抓住花的整体形状特征进行描绘,注意花与叶、叶与叶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以及枝杈的穿插关系等。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展示学生作业。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讲出感受。
《恐龙世界》一课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课,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喜欢看关于恐龙的书籍,听关于恐龙的故事,玩关于恐龙的玩具。“恐龙”是种神秘奇特的动物,没有任何人见过真正的恐龙是什么样子,人们见到的恐龙图案全是科学家们通过发现它的化石来还原它的形象。这给我们这些想像力丰富的孩子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由于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共同点不好总结,因此本课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述、演示为主,其目的也是尽可能节省教学时间,为学生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但却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教学主体似乎有些错位。在绘画中,忽略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仅仅采用了独立创作的方式;同时也忽略了绘画表现的多样性,没有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多种绘画方式进行表达,大多数学生都以儿童画这一表现形式来完成作业。学习方式和创作方式都显得过于单一。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从孩子们的作业来看,都能表现出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花纹和鲜艳的色彩对恐龙进行想象和装饰,他们的作业也都能给人们美的感受。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1年对于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我跨出了四年的大学,又一脚跨进了一辈子的社会大学。来到了我学习的第一站将军山小学。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担了三、四、五、六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现对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由于我并非美术教育学专业生,所以为了陶冶学生的情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我课前充分准备认真上好课。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
I
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下了很多文章,从一开始的课前十分钟动画到一些艺术智力类小游戏,让课堂既活泼又不失纪律性。使得学生爱上美术课,把美术课做到了真正的意味。这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 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五、鼓励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美术作品增添一份活力。
II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谈到不足我认为真正优秀的美术教师并不是在黑板上画一个或者投影仪放出来学生照着画就可以了,甚至像有些老师一样就要学生照书上画。而我认为要培养的并不是小学生的画功,因为一个学生通过一周二节的美术课无法学到太多实际意义的东西。那么是不是应该把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呢?
本的教学已经结尾,对于下个学年的美术教学,我给自己提出了几点要求:
1.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把美术教育朴实化。美术是一个过程,没有天生“天才”,也没有天生的“蠢才”。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三到六年级学生绘画有思想有功底的学生多数是主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这其实并不是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就比成绩差的学生聪明,而是因为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做事就越认真,那么功夫下的深,什么都能磨成针了。
2.把理论与示范相结合。教给学生理论毫无争议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但是要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理论,把理论放入实际中是我们该做的重中之中。美术课面对几十个学生,作为老师不可能像当年达芬奇的老师一样,让其自己在绘画中了解方法与目的。所以示范需要与理论相结合。
III
3.扩大美术范围,让学生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这在中小学生中最能体现。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不断的用新鲜事物来吸引学生。让他们随时都有一种找到新大陆的感觉,让他们随时都能精力充沛的来面对美术。
4.分等级的安排课堂作业。根据学生的基础划分等级,再按照等级安排作业,我认为这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
5.抓住能力强的学生,更多的参加比赛,把学生推广出去也提升其他学生往高处走的心态。
这半年的美术教学工作,我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当然人无完人,月也有圆缺,怎样吸取优点改善缺点,便是我暑假应当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随时都要保持一种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进步,这样的老师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老师。而我也会为争做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期待下学期,期待新的教学模式在我手重展开!
吴 布 伟
2011.7.7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关键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 有了兴趣, 才会愿意去学, 自己才会主动去学。激发学生兴趣, 那么, 美术的教学活动就要富有趣味性, 这样学生参加起来才会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 我觉得趣味性、音乐性、知识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与激情。能够让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住了所学的美术课程知识, 就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美术课程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从而就使得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 我们在讲“手拉手, 找朋友”这一课时, 是让学生学习认识线条与色彩, 并且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画一幅画,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线条和各种不同的色彩。我用《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 各种卡通样式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卡通线条人, 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 学生看了以后就开始跃跃欲试了。这时, 我让学生带上线条装饰的头饰, 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在做游戏的时候,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各种线条和多种丰富的色彩。在这节课中, 学生的作品也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 使得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而且重要的是学生也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在其中, 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是兴趣, 行动因素是参与, 因此, 要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者结合, 才是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教学质量
更加便捷, 简单方便, 直观地突出学习的过程, 是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特点, 可以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更加轻松的理解和掌握, 不仅缩短了讲课的时间, 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一张嘴, 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 学生在下边联系巩固, 美术教学往往要话费大量的经历和时间来讲解知识,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介绍, 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训练, 有时教师花费很大精力讲得口沫横飞, 天花乱坠, 学生还不一定能理解并且掌握。但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 也许一次很直观地演示就能够解决问题。
例如, 在讲“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这节课时,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在以往, 教师都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讲解这些重点与难点。现在, 有了多媒体, 而我们只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 就能够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透视的原理以及其中的变化了。这样, 任何重点、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多媒体展现出来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 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我们教师新的任务就是要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 去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大胆去创作, 使其作品具有感染力。众所周知, 多媒体中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我们在讲“乌龟下山坡”这节课时。这是一节靠学生自主想象去绘画的课程, 在教学课堂上, 我们首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可爱的, 具有各种丰富的形态的乌龟图片, 来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 然后我们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情境, 给学生们讲故事, 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播放画面,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看到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与直观, 最后, 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在这种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当中, 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 想象力会变得更加丰富与大胆。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要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传道, 授业, 解惑”, 学生“接受, 模仿, 继承”, 这是以往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则是认为,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而教师的任务则是要最大限度地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从“我要学”到“我会学”,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勇于探索的个性和品质。艺术就是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就是要凸显其个性, 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美术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凸显自己的个性。教师不要让学生跟着教师走, 要有自己创新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 发现学生的优点要不断鼓励、表扬, 要让学生处在自在, 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这样, 学生的心情放松, 情绪愉悦, 观察敏捷, 思维活跃, 就能够通过作品, 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 课堂探索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只能是“假教学”。“现代课程之父”拉夫尔.泰勒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于是,我们的美术教师不能再用以前的简单画点什么来完成教学过程,而应以一种开放、和谐和创造的态度把学生的成长划入一个全新的“大课堂”,指向一个开放的社会教育情境中。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结合具体直观化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另外,在欣赏和学习全部的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艺术家的精神。如我国清代的画家郑板桥刚正不拘,虽清平却不攀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的疾苦,常以画兰竹以寄情怀。又如徐悲鸿,他一生都用画笔激励人、鼓舞人,还把自己的画和收藏的逾千幅名家精品无偿地捐献给祖国。
四、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學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教学设计:本课是一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综合实践课,为了贯彻《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活动,1、听美的故事。
2、学美的方法。
3、做美的风铃。
4、送美的祝福。
每个活动都是围绕“美”的线索来展开的,让学生通过听听、看看、谈谈、做做等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美术课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风铃的结构及其装饰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运用材料制作独特而漂亮的风铃。教学过程:
一、听美的故事
1、课件1,播发动听的音乐。
2、生闭眼聆听音乐,引出风铃。
3、师生共同欣赏风铃。(课件)
4、通过课件了解风铃的故事(课件),并谈谈感受。
5、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风铃叮当)。
二、学美的方法
1、生在书中找出风铃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风铃结构图)
2、小组讨论:生活当中可以用来风铃的材料有哪些?铃当怎样才能发出声 音?制作过程怎样?
3、玩游戏:玩选材游戏和组合判断游戏正误(课件),提示学生要在铃铛组合规律上要注意方法得当。
4、观看同年级学生制作过程的录象实况。(课件)
三、第一次美的体验
1、学生动手实践,分工合作。(课件播放音乐)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做完后,让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走到风扇前。
4、听到铃声后,让生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5、引导生注意到风铃的美观问题。
6、(课件播放装饰过程)
7、生装饰风铃。教师巡视知道
8、课件播放学生制作风铃以及音乐。
五、评出美的作品,送美的祝福
1、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相互评一评。
2、说说风铃除了观赏还有什么用途?
3、(课件)知识延伸。
4、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亲手制作的风铃是珍贵的“礼物”,将风铃写上祝福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
本教材选用“面塑”这一学习内容,旨在让真正的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但现在的学生对面塑造型这一艺术形式还是较陌生的,也缺少了解和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自主学习和视频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面塑的知识,认识到面塑艺术独特的色彩及造型的魅力,拉近与面塑艺术的距离,激发起学生对民间面塑艺术的浓厚兴趣,教学反思《北京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塑》教学反思》。教学中,因取材不便加之环保理念,故使用橡皮泥结合示范与小组探究,较好地突破了学生创作中的难点,使其能初步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并借助橡皮泥制作出一件面塑作品。其中老虎因其独特明显的特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特别爱捏,并且具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 分层教学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05-01
前言
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也就是个体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使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差异化、针对性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获得进步。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针对学生差异性开展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确保新课程要求的确切落实,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及实践运用。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首先,分层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个性、需求等不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为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等,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的一种教学手段。将分层教学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时,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要素以及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都进行优化,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分层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分层教学的应用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教学,这便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公平、关爱,不需要再为有差生的头衔和区别对待而感到烦忧。从而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当前设计情况分析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较为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美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次,在教育对象方面,重视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再者,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往往更加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难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最后,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通常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的硬性管理,将自身地位摆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这种教学设计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出现了“重教轻学”等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情感,缺乏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沟通,学习方式单一枯燥,导致学习兴趣不佳,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提升。而分层教学能够弥补当前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学习主动性,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美术课程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要想实现小学美术课程分层教学有效性,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层次进行科学划分,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越细致,则越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将学生的智能分成八种,而这些智能的显现时间、显现程度并不一致,在分层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开发潜能,不存在高低好坏之分,需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主要采用固定分层的方式,例如学校常见的重点班、普通班、差班等。这使学生被贴上了一个层次标签,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小美术课程分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采取弹性分层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的进步、退步情况,调整其所在层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合理设置分层目标
在划分层次后,教师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能力等。例如在将学生分成基础层、中级层、发展层后,结合实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速度较慢的情况,教师采取个别辅导方式对学生给予帮助,并在教学中,注重对这一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简单画出命题画即可。对于中级层的学生,因其本身已经能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因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是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美术工具。对于发展层学生,这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且一般的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其学习要求,因而,教师可以适当为该层次学生增加一定的学习难度,要求其能够充分开发身边的美术材料,通过自身想象创造出多样化的美术作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并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设计分层教学问题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在加强师生之间互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例如在将听到的儿歌绘制成图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基础层的学生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請学生回答都知道哪些儿歌,是否听过教师所播放的儿歌等。为中级层的学生设置难度一般的问题,如请学生回答将儿歌变成美术作品的方法等。为发展层学生设置较难的问题,如请学生回答在将儿歌绘制成图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等。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的表达自身观点,实现思维的拓展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并在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下,获得受尊重、受关注的感受,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结论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兴趣不足。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意识到分层教学的教育价值,通过科学划分学生层次、设置分层教学目标、设置分层教学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学习自信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容舟.《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4,6(6):14-15
[2]付晓燕,付光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8(8):153-15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 教师们发现传统的示范教学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于是开始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大胆而自主地绘画。美术课上教师用娴熟的画笔亲自为学生作技法示范的情景慢慢少见了。教师动口不动手, 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和音像资料, 只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却忽略了学生美术技能的扎实掌握和绘画方法的学习应用。因缺乏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 结果低年级学生画不出样子, 高年级学生画不出东西。
笔者认为,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和排斥。示范是创新的基础, 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 学生才能更好地创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强调“教师应加强示范”。忽视或轻视教师的范画作用, 一味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防止学生画出和教师雷同的作品, 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教师对示范的内容、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 运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形式, 使示范教学更好地贴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同样可以使我们的课精彩纷呈。
一、激发兴趣是范画教学的“前提”
日常教学中, 教师多使用立体范画教学或直接出示教师范画给学生做参考。教师范画体现了教师精湛的绘画技巧, 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之情和模仿欲望。示范中, 教师要经常性地发问,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 甚至有的环节可以请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避免“依葫芦画瓢”的现象发生, 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范画因为贴近学生, 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引发共鸣。在开始绘画作业前, 可以请几个学生尝试绘画, 便于老师对学生现有思维及技能状态进行掌握, 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参与修改, 在“找碴”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二、实现目标是范画教学的“归宿”
教师出示范画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解决本课的难点, 有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绘画的兴趣, 还有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绘画的步骤。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示范内容,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出示相应的范画。
我认为, 在一些比较注重美术技法和技巧的课程中, 应该更多地运用教师范画。如水粉画中水粉与水的比例、水粉调色的方法、握笔的姿势、运笔的方法等都要在绘画示范中一一陈述。而对于一些更加注重创意的课程, 则不太需要教师示范, 应把精力放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 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创造, 而具体的过程示范可一笔带过, 甚至不用示范。
三、把握分寸是范画教学的“关键”
1. 把握好范画的使用分寸。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范画”就是用来让他们“照着画”的, 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出示范画的分寸。如果教学时过多地出示范画, 很可能造成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 学生绘画很容易表现得程式化和僵化。演示时可以给学生示范素材, 供学生选择组织画面, 或者只示范局部, 让学生自由添画。总之要结合课程内容灵活掌握示范的尺度。
2. 把握好示范的时间分寸。
美术课上要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 教师讲课的时间很有限, 因此范画就必须精简。如果要教师当堂边讲解边示范, 不等教师画好, 已到下课时间, 特别是画色彩, 正常一幅画完成需一两个小时, 而小学的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 这就要求教师按作画由简及繁的顺序, 课前准备好“步骤范画”, 示范时依次张挂, 边挂边讲, 既直观又简练。
四、教师基本功是范画教学的“保证”
1. 教师应有美术基本素养。
教师需要熟知各年龄阶段孩子的绘画能力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 要能把握整体构图、色彩、形象。如怎样画得满、怎样体现近大远小、怎样表达重叠、怎样避免散点式构图等;什么是色相、色调, 什么是暖色、冷色, 什么是三原色等。要有基本的形象概括能力, 比如动物的身体结构、人物的身体构成、建筑物的基本结构等。
2. 教师应熟知所用教材。
在示范前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的重难点,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制定出实际有效的示范过程。
3. 教师要学会融会贯通。
绘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师要有系统和持续的培养意识, 学会融会贯通, 善于让孩子温故知新, 不断积累, 从而达到灵活自如表达的目的。
五、形式多样是范画教学的“外力”
传统意义上的范画, 是指老师用粉笔等工具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看的图形, 以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 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而现代意义上的范画, 是在传统范画基础上加入了各种创新的手段, 如粘贴法、实物投影、幻灯片播放、录像播放等先进的范画方法, 但目的和传统范画是一样的。既然目的一样, 那就无所谓传统和现代, 也无所谓落后与先进, 只要根据课堂需要, 选择合适的范画方式就可以了。
这是一节立体造型表现课。这样的课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尤其是面塑是一种新颖、活泼的手工制作形式,学习面塑不仅要求学生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小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概括、动手造型能力。没有一节课是绝对完美的,每个人的观点也有差异。但是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让我们的课堂教育只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而让孩子们在课下,要让孩子们对艺术感兴趣,并延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去发现艺术,逐渐发展到去创作艺术才能实现艺术教育。这正是我的教学奋斗目标。让孩子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时候也能主动的去学习,而我们老师就是要为他们创作这样一个氛围、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用线画房子》教学设计
单位: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
授课教师:刘春梅
小学美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6课《用线画房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线画房子,初步掌握各种线的表现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习线的表现方法,理解线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绘画创作中各种线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几种常见的线条。提问1:谁来说说这些线条象什么?
归纳:直线像铅笔,像妈妈打毛衣的针,像弹古筝的线;曲线像河水;折线像高高的山峰;螺旋线像蜗牛的壳……
2:我们可以用这些线组成各种简单的形状。(教师演示)归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各种各样的线画房子。板书课题:用线画房子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图片
世界各地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用哪些各种线组成的:
分析作品是由哪些线条组成的。
(1)这是一座英国《彼得伯勒大教堂》,尖尖的房顶,高大细长的房身,显得矫健挺拔。
(2)这是我们中国的古建筑,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上不同颜色的墙壁,显得庄重秀丽。房顶由三角形过渡到梯形,线条简洁大方。
(3)这是一组像鹅卵石造型的建筑,整个房身都像是全部封闭的玻璃球,并且还有漂亮的条形花纹,格外引人注目。
(4)这是俄国的《瓦特里升天大教堂》,像是一座漂亮的城堡,有高有低,造型非常独特。
归纳:房顶有三角形有近似于圆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形状,房身由直线、折线、曲线等组成的花纹,是不是很漂亮!要是我们能把它画下来肯定特别开心!接下来我们欣赏几幅用线画的房子。
2、欣赏绘画作品 分析线的运用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作品里都用了哪些你认识的线?
归纳:房顶用了波浪线、交叉线,疏密有致; 房身用了直线,折线里面还添上了黑色圆点,显得有层次; 窗户用了一层层的,整齐化一; 房门上有许多整齐的各种形状组成的花纹……
教师:看来,这些线条确实能帮助我们画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子。同学们想不想也来盖几座房子,添上美丽的花纹?
教师用之前在黑板上演示的基本形进行组合房子的外形,然后用各种线进行排列组合。
3、出示绘画步骤图
4、提出作业要求
1)画一组不同形状的房子(外形),充满画面; 2)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添画房子; 3)画完后用剪刀沿外边缘剪下(边缘适当留一些白边),粘贴在黑板上的彩色卡纸上。
4)直接用黑色的记号笔画,无需用铅笔起稿。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将学生剪下的房子放在相应大小的卡纸上,或根据不同风格作品进行组合。
(四)、集体展示,课堂评价
1、学生评价作品,自评互评。
2、感受组合作品,拓展构图知识。
关键词:低年级,美术课堂,有效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精力旺盛, 活泼好动, 接受能力强, 并且对自己的绘画非常自信, 自我控制力仍比较差, 意志活动的持久性和和自觉性也比较差, 常出现上课不集中注意力, 状态散漫的情况, 影响了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如何把握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又能在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成为很多小学美术教师深思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探。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制定美术课堂规矩
传统的课堂管理为了能使教学顺利地得以实施, 课堂中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控制学生维护课堂方式具有“专制性”, 会压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其所著《学生自治之研究》一文中说明: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学生“自治”。即“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学生自治不是自行动, 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 乃是大家立法;不是放任, 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 应在美术课堂逐步培养纪律观念。
美术课堂制定一些常规界限, 为良好教学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熟悉小学课堂秩序与学习要求提供帮助。笔者在学期初的第一节, 就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美术课堂规矩。学生积极发言, 有的说要带美术材料, 有的说上课不能打闹, 有的说画画时要安静等。同时也引导学生一起制定奖惩措施, 比方奖励小红花、小贴纸等, 然后把大家制定的课堂常规以及奖惩作业制作好并张贴出来。学生们非常惊喜, 自己参与了美术教室规矩的制定, 开始有主人翁意识, 自己尽量遵守, 并监督同学遵守, 开始逐笔培养纪律观念。
二、实施有效可控的美术课堂活动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幼儿的思维结构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向运算阶段转变的时期, 表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把握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选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亲切的、幽默的、有趣味性且能胜任的活动。
活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活动为基础, 其目的在于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动地发现和掌握知识。但是在低年级学生活动中, 却常出现一些问题, 比方课堂放开了却受不拢, 学生天马行空, 距离主题越来越远。活动样式多, 学生只关注活动和玩乐, 导致课堂管理失利。这样的课堂活动花哨, 却深度不足, 不能让学生在三个维度获得收货, 更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 教师首先要做好物质、心理、时间、空间的准备, 考虑好学生安全。在设计活动环节时, 要精心围绕教学三维目标,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并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 活动应该尊重学生差异, 可以设计有梯度的活动, 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 几个环节有层次。在美术课堂活动实施时, 让学生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 在教师引导下, 创设自由和谐课堂环境, 但低年级学生课上活动时容易兴奋, 大声喧哗, 影响课堂秩序, 教师要机智幽默的应对, 让学生在自己允许范围内适当交流, 分配好时间, 控制好节奏。学生沉浸在对活动的探究中, 用自己的探索去获得新的知识、操作技巧和情感体验, 更好的呈现美术课堂作业, 享受其带来的快乐。
三、关注学生差异性, 多样化评价
当代著名美国心理学家与教育家加德纳博士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认识与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即每个人至少具备有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八种智能, 并且每个人的智能优势各不相同。每一个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意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进行美术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动手能力等方面, 进行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小组美术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进行互相帮助思维碰撞, 充分参与并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在进行评价时, 关注学生的需要、动机和成就感, 评价方式多样化, 从作业成果、小组分工、学生活动积极性、小组纪律等进行评价并展开竞争, 唤醒学生创作热情, 促使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提高学生自律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制定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标准, 重视过程性评价, 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自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通过多样化评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美术活动中都起到一定作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激发他们的创作精神, 个性得到自由展现, 人格得到多方面完善。
有的美术教师的课堂上, 学生容易分心散漫, 但也有的美术教师课堂上, 学生眼神时专注投入的。小学生低年级时期是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刻, 美术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 又要尊重美术教育特殊性, 实施有效可控的美术课堂活动, 关注学生差异, 保护他们通过绘画表达感受的兴趣, 让学生能自由愉快的用自己的心进行艺术表达。
参考文献
[1]林乃煌.提高小学生美术课堂听课效果的有效途径之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 .
[2]王琴.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9) .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优化
前言
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本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小学美术课程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作者在对现阶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需求,从而对小学美术教学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分析。
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幾方面的现状[1]。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美术本身是一门具有较高趣味性的学科,可因教师教学方式的不科学,使得一门趣味性较强学科变得枯燥,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经常以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仅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却很难满足大部分的学生需求,不利于学生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在评价模式上也过于传统,评价不够全面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些问题是决不允许出现的,而且,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势在必行。
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2.1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小学是学生学习以及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更是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以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传统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对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能力提升也有所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教学方式更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作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好发言阶段,应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亲自参与的课堂环境,如,将课堂内容转换成游戏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娱乐中学习,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2.2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统一化、大班化教学方式为主,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不高,而且,能够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也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不仅造成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3]。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尤其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作者建议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一些存在疑难问题未能解决的学生,应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引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要充分体现出美术的趣味性,要将快乐带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将学生带进美术的世界里让学生感受无穷乐趣,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式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评价,以此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对小学美术课堂知识的学习重视起来[4]。而在对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很多情况下,也会出现学生为了应付评价而学习,未能真正的涉足美术领域,而是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本着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为主要目标,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要从多方面、多层面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对结果展开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确保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以表扬的方式进行,无论学生做的好坏都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先表扬,后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增强美术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了解自身美术学习上的缺陷,并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改进,而对于一些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尤其是能够单独完成一部好作品的学生,可以将其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赞赏,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激励,进而提高了整体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美术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分析,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11)
[2]方辉,武英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探讨[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2(04)
[3]王明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6)
[4]张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4)
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四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大胆表现对风的感受。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分析法、小组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
1、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学具准备:画板、图画纸、铅笔、橡皮、油画棒或彩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迷 语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2、通过这首诗,在刮风的日子里你还见过哪些情景。• 3.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风来了
4.说一说有关“风”的词语 5.、出示课题:《风来了》
三、观察学习。
知风:学习风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了解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1、教师提问: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风?(出示课件:风从哪里来)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的风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空气流动形成风。3思考:
(1).平时生活中都遇到过什么样的风,风中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2)我们在走路的时候,逆风和顺风时有什么变化?(3)表演自己在风中行走的样子。
四.画风,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1讲解: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你想怎样来表现风来了呢?
3、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观察
(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4)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天气的变化。4.观察反馈:课件出示一幅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错误。(课件:反馈指导)
5.作画要求:(课件:作画要求)a.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b.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c.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6.、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析
说一说: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些作品表现比较好,为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3、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4、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课题、红色的各种物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场面吗?(出示课件1)播放视频《开门红》,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讲授新课
1、在色彩的世界里,有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是哪三种?它们被称之为“三原色”。(出示课件2)
2、今天我们来学画红色的画。(出示课题3——红色的画)(1)出示多幅红色的画。(课件4、5、6)
提出问题:
1)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出示课件8)
2)小组讨论:你们是如何理解红色的画的?(出示课件9)3)这些画在用色方面有什么特点?(板书——深浅变化)
(2)说一说下面哪一幅是红色的画?并说一说你对其它两幅画的理解(出示课件10)
3、(播放锣鼓爆竹声曲子:课件11)听着这首曲子把我们带进锣鼓掀天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里,如果请你来绘画你会画什么?用哪些颜色画?(教师示范)
4、看完画家的作品,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童话故事的插图和小朋友以红色为主创作的画。(课件13、14、15、16、17、18)
4、出示课件,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课件、20、21)如果请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将表现什么?
5、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东西是红色的?
四、提出作业要求:(课件22)绘画时要注意,在选材方面:
(1)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2)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
(3)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用色方面:
(1)用哪些红色?
(2)主要选择偏红的颜色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五、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课件23)展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六、拓展
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那么用其它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
板书: 红色的画
以红色为主
深浅有变化
教学反思
《红色的画》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五册中的第六课内容。通过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周密的教学环节,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密切协调的合作,我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取得了以下的优点:
1、教态自然,语言简练而亲切,教学充满激情,课堂的导言和结束语设计的巧妙自如。
2、教学环节设计清楚而巧妙,衔接自如。
3、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方面做得很出色。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我的课堂教学难免存在着不足,有:
1、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难度比较大(感受红色、认识三原色、邻近色、了解学习作画方法,学习运用红色作画等),教学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在教学语言的设计和过渡方面还不够精美,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上多加强改善。
2、在学生欣赏名家之画时应一副画为重点来点评此画,但是这方面做的比较欠缺。
3、学生在描绘作业时,参与合作的学生没有密切合作好,所以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合作的作业质量没有达到高的标准。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美术;氛围;形式;互动教学
一、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学生需要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教育。其中小学美术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开展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启蒙阶段。由于美术教学需要进行绘画作品的练习和鉴赏,这都是需要教师将相关的绘画作品和练习步骤进行有效展示,传统的小学美术在这一方面上存在一定教学短板。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幻灯片、微课教学、网络资源库等平台,小学美术教学的传统教学短板得到补充,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新媒体条件下小学美术教学发展方向分析
(一)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
在运用新媒体教学之后,小学美术教学呈现了出教学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性进一步提升。由于小学生对于一些电子产品和动漫作品等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动画效果,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性,构建现代化的教学课堂次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点进一步激发。同时借助新媒体教学方式,小学美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展示更为直观和突出,在开展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融入小学美术的互动教学之中。
(二)教学网络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更多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今后掌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人们必修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融入更多网络化的教学手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上传网上,供大家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延伸美术教学课堂,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构建,实现与其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这些有利的因素都使得我们美术教学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
(三)教学创新形式进一步增强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互动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施更为积极地教学形式,新媒体是一種新型的教学手段,为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和前提,因此新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形式的增强。
三、新媒体条件下实施有效的小学美术教学措施
(一)借助新媒体实施学习氛围的营造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的鉴赏搬到黑板上,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相关作品。因此在美术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练习步骤录成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学习临摹。这样相对直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小学美术学习氛围,实现更为突出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有效教学氛围,在鉴赏之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相关作者的背景、绘画风格等提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作品的鉴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积极地学习氛围可以实现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
(二)借助新媒体丰富学习形式
小学美术教学动画都可以从网络上筛选出来,对教学内容具有适应性的材料,可以实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动画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可以实现学生更为主动的美术练习。情境再现的方式是美术作品教学的重要手段,借助新媒体,教师可以引入不同层次的情境教学素材,这些教学素材运用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之中后,使得学生对相关的美术作品鉴赏有了一个更为突出的理解认识。这种新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形式得到的拓展,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为便捷,为小学美术开展互动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三)借助新媒体开展分组互动教学
由于美术教学需要学生开展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学生主动投身到美术作品的练习之中。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能绘画水平和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实现相互提醒式的绘画作品练习,同时针对一些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师也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讨论小组,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相关的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分组互动教学离不开新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相关绘画步骤有效展示给学生,网络化的交流平台可以延伸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借助新媒体,可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的互动讨论教学。
四、结语
小学美术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教学形式不够形象具体等短板,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弥补这一教学短板,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构建更为突出的小学美术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康莉,鄂淑波,等. 小学美术课教学随想——“用心去体会,生活本来有滋有味”所带给我们的启示[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2011,12:157-158.
[2]丁良和.基于儿童立场的美术教学校本化的本土视角——如何在乡村小学美术课堂应用连云港民间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08):23-24.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标准11-05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师的工作计划12-13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07-02
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09-20
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07-02
小学美术三年级说课稿12-21
三年级美术课程教案10-14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星空的联想》教案06-17
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期末测试题11-22
小学三年级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