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六级传统文化翻译(精选8篇)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
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
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e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
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 “Brush, Ink-stick, Paper, and Ink-stone”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 Exact Match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铁饭碗:Iron Bowl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孟子:Mencius
火锅:Hot Pot
《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史记》: Historical Record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西游记》: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水浒》: 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
《红楼梦》: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兵马俑:Cotta Warriour/ Terracotta Army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火药:Gunpowder
印/玺:Seal/Stamp
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
秦腔: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
相声:Cross-talk/ Comic Dialogue
电视小品:TV Sketches/TV Skit
太极拳:Tai Chi
天坛:Altar of Heaven in Beijing
故宫博物馆:The Palace Museum
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
小吃摊:Snack Bar/Snack Stand
春卷:Spring Roll(s)
莲藕:Lotus Root
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1.中国传统文化专用六级翻译词汇
2.2017英语六级翻译高频词汇盘点
3.2016年英语六级翻译高频词汇
4.英语六级词汇的积累及翻译
5.英语六级翻译常用词汇
6.2016年英语六级翻译必备词汇
7.英语六级段落翻译常用词汇
8.英语六级翻译高频词汇汇总
9.英语六级翻译高频词汇
新改革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而旅游英语课程的设计是为培养跨文化的高级旅游人才服务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中国文化翻译的恰到好处, 不仅体现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 还担负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本文简单分析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现有问题, 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 展望旅游英语的教学改革。
二、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改革
2013年12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CET6) 焕然登场。其中一个最重大的调整是取消完形填空, 把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在原先的CET6大纲中, 翻译题型旨在考核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 改革后的CET6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完形填空的分值分摊到翻译中, 由此, 翻译的分值比例提高到15%。这一改革让众多依赖完形填空题型猜答案的学生, 或者只顾“点”不顾“面”的学生难以接受。
2013年12月的CET6的翻译题使大众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 多题多样的考试形式分别考到“中秋节”、“丝绸之路”和“中国园林”的段落翻译, 其中涉及诸如“农历”、“四大发明”、“寿福和”、“丝绸之路”等多个不同方面的中国文化体现。媒体的相关报道表明, 许多参加考试的学生对此次考试感到爱莫能助, 更出现一批考生翻译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版本在网络上流传。这一代考生, 从幼儿教育开始就接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英语教育模式,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给中国英语教育体系敲响警钟, 也给为培养高素质领军接班人才的高校进行深刻反思的机会。
三、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 旅游与英语的错综复杂关系
旅游英语属ESP (专业英语) 范畴, 主要体现为酒店英语和导游英语。酒店英语包含酒店各个职能部门实际操作中使用的英语。从酒店前台的礼宾接待, 到餐厅服务的礼貌用语, 再到酒店管理的市场营销, 等等, 无不体现酒店从业人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跨国文化的理解。导游英语的覆盖面之广不容忽视, 除了接机、欢迎词、欢送词等相对固定的英语讲解模式之外, 沿途讲解和定点导游包括乡土人情、工艺美术、节庆风俗、自然地理、历史典故、工程建筑、宗教信仰, 等等, 每一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诠释。这就要求导游从业人员在众多交叉学科的矛头指向英语时, 需要大量的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翻译的储备, 具有对陌生领域刨根问底的学术精神, 尤其对于表面字词无法解释含义或暗藏玄机的讲解内
(二) 旅游英语教学体制的灰色地带
我国开设旅游英语涉及的院校层次较多, 中专、大专高职和本科均有该课程。中专、大专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在设置课程上以职业为明确导向。区别于此,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色决定了本科院校的旅游英语既要培养职业英语具备的运用能力, 又要培养学术英语的研究能力。然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安排上, 其难以体现完善的实训体系。缺乏实际操练的工作环境, 无法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事倍功半。
(三) 旅游英语与传统英语学习观念的代沟
旅游英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在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贯彻“少讲, 多讨论, 多听, 多回馈”的教学形式, 遵循教师为课堂主导, 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原则, 极力设计一个有双边或者多边利益关系的现场, 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和生动活泼的英文交流环境氛围。然而在现行的教学中, 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很难实施。学生经过多年中国式学习, 早已养成了英语课上忙于机械式地记笔记、记单词、记语法的习惯, 而不善于动脑子、动嘴巴, 也形成了随大流、填鸭式的学习模式, 他们常常对开放式课堂做出麻木的回应。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 也非单独的课程所能影响的, 要求学生“放得下、放得开”, 需要整个教育体系达成共识。
(四) 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的误解
从当当或亚马逊等图书专卖的网站上搜索, 有相当比重的旅游英语教材强调或首选培养学生的“视听说”技能, 而“阅写译”技能的地位远不如前者。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 众多学者认为强调“阅写译”是落后的、老套的教学模式。但是, 冯郑凭 (2008) 在华南师范大学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翻译在旅游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翻译是一切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基础, 包含口译和笔译。口译是听力的保障和口语的体现, 笔译为写作和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不管从哪个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 其在步入社会之后都需要基层的锻炼。作为一位在基层直接与旅客接触沟通的专业人员, 其英语语音或语调上的小小瑕疵就像不同地区人们交流的口音差异一样, 无妨大碍的表达不伤大雅。但是, 如果在介绍本土旅游文化时出现错误, 往往就难以被他人接受, 甚至会被质疑专业能力。因此, 文化传递的有效性要求导游从业人员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用以传达文化的英文翻译能力。过于强调“视听说”的课堂容易造成乌鸦学舌、生搬硬套的结果。学生对视频和听力内容进行瞬间的记忆与模仿, 活跃的课堂氛围呈现出表面的良好效果, 但是长期的教学经历表明, 学生在脱离课堂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五) 旅游英语教材内容的片面性
现行的旅游英语教材难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而且现有的教材不是全国通用性的, 缺乏地方特色和针对性, 带有较多的主观倾向, 缺乏既能系统地普及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 又突出当地本土文化的特色;既有精密的理论支撑, 又结合适用于行业实际操作的手册。
(六) 旅游英语师资的尴尬
笔者认为旅游英语师资储备面临两个矛盾。首先, 我国高等院校对教师的选拔具有中国特色的招聘体制, 其首要制约是对教师学历的严格把控。从某种意义上讲, 旅游英语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在高校中历经多年爬完象牙塔, 符合高校选拔制度的高学历学术人员缺乏在市场运作的经验, 对现实的问题很难切身处地地讲授透彻。在旅游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员往往欠缺学术的基底, 难以将宝贵的行业经验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各个高校在职旅游英语教师的行业活动区域局限在课堂, 并非具有导游资格证书, 更从未亲临过导游现场, 备课所用的课件是从网络上东拼西凑的, 缺乏旅游行业的职业素质, 难以言传身教。
其次, 大多高校的旅游专业是从其他学科专业中衍生出来的, 如常见的有地理专业、英语专业、管理专业等。对旅游英语教师的配置采用就近取材的方式, 英语专业的教师调转为旅游英语教师, 虽然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但缺乏旅游专业研究、旅游文化、旅游美学、旅游心理等一系列学科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浅谈略描, 不足以体现旅游文化的魅力。原先地理专业或管理专业的教师学术功底足够, 需要时间驾驭语言中跨文化的奥妙。
四、旅游英语教改启示
(一)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著名的Maslow需求层次理论展示了人们在满足个人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需求。旅游正是通过游客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性, 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形式。英语导游发挥着民间文化使者的重要作用, 这个职业传递的是华夏五千多年文明的博大精深。旅游从业人员理当不断积累旅游文化知识储备, 旅游英语课程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课内和课外资源,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节课设定一个文化主题, 借助多媒体网络、视频影像的帮助, 教师使用角色扮演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例如, 当讲到中国传统节日时, 首先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习俗的影视, 其次分组讨论此传统节日的特色和如何讲解解说词, 最后请若干同学进行导游和游客的角色扮演, 扮演游客的同学可提出若干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 扮演导游的同学需要以职业的态度想方设法应对旅客的需求。
(二) 形成以“译”为基底的教学模式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主要体现,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削弱纯粹地营造课堂气氛, 加强建立以“译”为核心的模式。首先, 通过训练翻译的技能, 使学生勒于动脑, 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教师可推荐一些风土人情、大好河山的英文美文散文诗歌, 学生在赏析过程中, 多尝试多推敲翻译在美学中的运用, 不断通过练习把旅游文化的优美文雅表达得淋漓尽致。由此, 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但扎实英语语言的功底, 有效地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且通过亲身接触, 更容易受到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习兴趣。
其次, 在学生受益于翻译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笔译和口译的能力。笔译为写作奠定基础, 需要细腻的斟酌表现文字的美感, 搭配大量的旅游文化相关文献书刊的阅读。口译在翻译文字的基础上, 结合听力和视觉效果, 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 增强语音语调的渲染力。“祖国大好河山美不美, 全凭导游一张嘴”, 以生动的语言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 深厚教师的专业功底
旅游学是尚未成熟的新型学科, 旅游英语教师的配置需要师资储备系统不断地完善和反复地验证。对于跨学科的转行教师来讲, 旅游文化相关学科的补充或英语语言文化功底的炼造都是必备的工作重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 利用寒暑假期到旅游行业相关部门挂职, 或多参与社会民间组织的相关协会、讲座, 从实践中找出自己知识的欠缺, 发展教学能力。
(四) 完善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教材的改革意义重大, 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笔者认为教材的改革需遵循几点原则。首先, 教材的更新和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 紧密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况。例如, 现行的全国通用教材中有带团购物的章节, 而新旅游法的出台, 显然需要对此章节进行调整。其次, 例如, 海南地区, 在建立国际型旅游休闲圣地的利好环境下, 要突出跨文化的特色, 杜绝闭门造车, 凭空想象, 多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或期刊, 真实有效地体现跨国的文化交流。另外, 教材的编写或选用建立在突出国家旅游文化的普及性又不失地方特色的针对性的基础上。
五、结语
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与英语交织并融的新型学科, 需要经过时间的历练, 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继承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扬语言翻译的跨文化美观, 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新增的段落翻译题型内容均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据媒体的初步调查, 考生对翻译的作答不尽如人意。此现象揭示了现行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旅游英语, 作为培养中国旅游文化传播使者的重要工具, 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结合教学经验, 分析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关于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等的思考。
关键词:旅游英语,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旅游文化翻译,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丽敏.旅游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J].语文学刊, 2013 (2) :149-150.
[2]代国忠, 王会鹏.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7 (1) :33-35.
[3]王凌.浅谈旅游英语课堂如何为本地旅游文化服务——以海南为例[J].海外英语, 2013 (4) :92-93.
[4]孙小珂.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 2002, 21 (2) :99-101.
[5]冯郑凭.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2008, 22 (6) :65-68.
[6]黄庭月.河南省旅游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展望[J].商业现代化, 2007 (4) :387-389.
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翻译练习通常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法和词语搭配重新提炼出来,用相似的句型出现,让学生强化练习、加深记忆。蔡基刚指出:“尽管现在的精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句翻译练习, 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 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此前的翻译题型以部分翻译出现,题目中频繁出现各种从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以及倒装等较难的语法知识,将翻译这种半主观试题简化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名为翻译,但实际上对于翻译技巧的考察却基本没有。而新题型跨越单句翻译直接上升为段落翻译,虽然篇幅不长,却能直观地检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势必能大大提升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广义上的反拨作用是指某项考试对社会、教育教学政策、学校教学工作等的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可见,考试本身需要为教学服务。然而,由于其超高的普及率及社会权重,这个考试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然而在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听力、阅读和完型填空的分值相加竟然高达80%,而检验学生输出能力的翻译与写作仅占20%。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得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在四六级通过率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上往往屈从于前者。
这样的反拨作用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连续数年在雅思考试中全球排名倒数,写作、口语成绩尤其不佳,口语成绩更是倒数第一的常客。这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蔡基刚就提出:“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从基础向专业英语过渡,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无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无法有效为教学服务,无法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J. K. Hall 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总是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之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英语言输入——英语译为汉语——用汉语回答并将译成英文——英语言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越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一直存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此,翻译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外语学习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翻译的过程是从一种语言(Source,即发出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探明其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Receptor,即接受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也就是说,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在深层而不在表层。因此,翻译的学习要从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开始,学习翻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背诵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升到对语言的认识,反之对于语言的认识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词汇和句法,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2013年12月,CET-6关于“中秋节”的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译为:“On this day,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这句话在译为英语时多了“on”,“under”和“and”这样表示方位和连接的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汉语重视的是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性,而英语则重视外在的形式连接,英语在虚词的使用上要远远多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首先要弄清楚汉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在翻译成英语时加上表达这些逻辑关系的词语。
CET-4“中国结”这套题的头两句话:“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地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译为:“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it has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比较可知,在第二句话里英文译文多了一个指代上文中国结的“it”。在汉语句子中,由于描述的主语“中国结”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在第二句中不出现主语也不影响理解。而英文则不行,英文句子必须含有具备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也不能算作句子。在汉语中无主语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因此,译文中必须填加it来符合语法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英语里有时会用毫无实际意义的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看样子要变天了”,要译成“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有时则要采用被动形式去规避根本找不到的主语。例如“那地方讲英语”,要译成“English is spoken there”。
翻译教学能够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差异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差异,加深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认识。
三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在这次“四六级”改革中,除了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之外,对命题的范围也做出了明确地界定,“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命题可谓用心良苦,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角度。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同时也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当今社会,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要掌握一门国际化语言,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的同时,还要承担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的重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性,才能让其在学习另一种文化的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自觉地充当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文化的推广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责任,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自觉。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面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华的英文翻译束手无策甚至当成自嘲的工具时,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缺憾。
总之,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整个社会把英语四、六级抬高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杆,大多数用人单位,即使基本用不上英语,也把四、六级作为招聘的硬杠。然而作为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近些年的改革却落后于社会对其的高度期望,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中屡屡受挫的事实,更是让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备受质疑。因此,这次翻译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一个里程碑,它给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敲响了警钟,让在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或提高英语水平间挣扎的教师看到了曙光,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思路。当英语以看不见硝烟的形式进入中国,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时,我们应当再次想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
力[J].中国翻译,2003(24).
[2]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
济与文化,2006(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1
(4-7).
[5]Hall, J. K. Methods fo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L earners in the Classroom[M] .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 all , 2001.
[6]Nida,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Leiden:E.J.
Brill,196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
表示充足的 enough, sufficient, plenty, abundant
表示适当的 appropriate
表示提升,改善,加强 enhance, improve, strengthen
表示合法 valid, legal, lawful, rightful
表示卓越不凡 extraordinary, excellent, uncommon, remarkable, outstanding.
表示很有名气 well-known, noticeable, famous
表示义务,有责任去做 compulsory, required, obligatory
表示积极,主动 positive, proactive
表示合理 sound, rational, correct, sensible, logical, reasonable
表示英勇 brave, bold, valiant, heroic, courageous, fearless
表示巨大 huge, large, giant, vast, enormous
表示牢固稳定 sturdy, strong, firm, tough, stable, hardy
表示声誉 reputation, fame, prestige
表示巅峰、顶点 tip, top, peak, apex, zenith, climax
表示发现、探索 discover, seek, search
表示增加 increase, enlarge, multiply, expand, raise, accelerate, broaden, magnify
表示减少 reduce, decrease, decelerate, lessen, debase, abate, diminish, decline, discount, subtract, deduct
表示转变 convert, change, transform, switch
表示提供、提交 offer, supply, provide, furnish, contribute, submit
表示构成、组成 constitute, consist, organize, form, erect, establish, compose, comprise,
加快人才培养 accelerate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与……建立关系 establish relationship with
在……取得进步 make progress in
表示有用,有益 helpful, useful, utile, beneficial
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语,这是因为按照英语句法,受主谓关系的限制,一个简单
句或分句大多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而且,英语还可以通过谓语动词以外各种词性的词来体现
动词意义。因此将汉语句子里的动词转换为英语里其他词性的词是翻译中的常用技巧之一。
例:这本书反映了30年代的中国社会
译文:The book is a reflection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1930s(将汉语动词转换为英语名词.
2.汉语名词的转换
英语中有很多由名词派生的动词,以及由名词转用的副词、形容词等。在汉译英时,汉语中
的名词常常可以产生一些转换,从而更简洁有力地表达原文。
例: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病号和伤员
译文: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汉语名词转换为英语副词.
3.汉语形容词的转换
在汉译英时,汉语的形容词往往可以译成英语中的名词或副词,这些名词或副词通常具有抽
象意义,而且往往由某些形容词派生而来。
例:我们感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
译文:We found difficulty in solving this complicated problem.(汉语形容词转换为英语名词.
4.汉语副词的转换
有时出于修辞和句法结构的需要,往往把汉语中的副词用英语其他词性的词来表达,这也是翻译中的一个常用技巧
例:独立思考对学习是绝对必须的
译文: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study.(汉语副词转换为英语名词.
十、综合法
有些句子单独使用一种翻译方法是很难翻译好的,需要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主从结构或逻辑关系等重新排列,即进行句子重组。
1. 要注意汉语和英语在主语使用上的差别。汉译英时,不能完全按照汉语的主语来确定译文的主语。考生在选择主语前要充分理解汉语句子,并注意译文的主谓搭配是否合理。
2. 调整语序。汉语和英语的语序也有同有异,考生在翻译时要摆脱汉语结构的束缚,适当进行语序的调整,以翻译出流畅的英文。
3. 重复与省略语言现象的处理。汉语中的重复现象多,而英语中的省略现象多,考生在翻译时可酌情使用减译法,用省略或替代的方式来翻译汉语的重复信息,以使译文更为地道、更为流畅。
4.增译法。增译法也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进行汉译英时,有时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无其形但有其意的词(组)或句子,补充一些必要的解释性信息,以更恰当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5. 句子结构。汉语强调意合,句子结构比较松散,而英语强调形合,句子结构比较紧凑,在汉译英时,可在保证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将细碎的汉语短句连接起来,译为逻辑关系紧密的英语长句。
6.习语的翻译。在对习语进行翻译时,要准确处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可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直接表达原文的含义;可改变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用英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意象表达出与原文同样的含义;可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必要时辅以注释,以说明其特别含义。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能玩的游戏很多。年轻人尤其喜欢网络游戏。然而,这一现象给许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导致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的下降。相反地,有些人指出玩网络游戏可以帮助玩家练习他们的反应能力,这对形成敏捷的反应和思维很有帮助。而且,在玩电脑游戏的时候玩家可以暂时释放在工作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只要我们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就能尽情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翻译及详解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games that people can choose from.Young people like online games most.However,this phenomenon troubles many parents and teachers.Many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games,leading to a decline in their health condi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On the contrary,some say that playing online games can train the players,reaction ability,which is of great help in forming quick reaction and fast thinking.Moreover,when playing computer games,players can temporarily release great pressure from their work and study.As long as we are not addicted to online games,we can enjoy the joy it brings us heartily.
翻译讲解
1.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可译为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Popularity意为“普及,流行”。
2.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可以使用动词trouble来翻译,意为“使烦恼,使苦恼”。作名词时意为“困难,麻烦”。
3.沉迷于:可译为固定短语be addicted to.addict意为“使沉溺,使上瘾”。
4.导致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的下降:可译为leading to a decline in their health condi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其中lead to意为“导致”,decline意为“下降”。
5.有些人指出:可译为some say,还可译为some point out.
6.释放压力:可译为release the pressure或ease the pressure.
关键词:翻译教学,汉译英翻译,大学英语四、六级
一、引言
2013年12月,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再次进行改革, 其中翻译部分突出的变化是原有的短句翻译变为短文翻译, 分值也相应地由总分值的5%增加到15%, 翻译内容侧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笔者认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的改革可以解读为两个方面:一是从考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意味着课堂教学相应地要更加重视翻译教学, 尤其是汉译英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二是翻译内容侧重中国历史文化社会传统, 意味着英语学习不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文化社会风俗, 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并交流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
显而易见,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改革的初衷是好的, 也值得肯定。然而, 从考试结果来看, 学生翻译部分的得分率却很低。面对短文翻译, 很多学生翻译时都缺少章法, 往往是将中文直接译成英文, 不考虑英语的常用句式和习惯表达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 而且很多核心词的翻译都不准确, 从而导致得分率很低。从某种程度上讲, 学生翻译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反映。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现状来看,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从理论上讲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缺一不可, 但在实际教学中翻译部分常常不受重视。在笔者看来, 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
首先, 从教师角度看, 不少英语教师授课时以阅读为中心, 侧重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 一般不涉及专门的翻译训练。对于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的讲解也流于形式, 仅仅是照本宣科, 核对答案。也就是说, 这些教师没有真正重视翻译教学, 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翻译的训练。对于翻译, 他们只是“授之以鱼”, 而不是“授之以渔”。
其次, 从学生的角度看, 尽管已经是大学生, 但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仍很欠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但却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课堂所学, 而不是切实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或弥补不足。对于翻译, 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他们只是完成课本上的翻译作业, 而且经常避重就轻, 有时甚至只是抄写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的答案, 导致考试时面对短文翻译无从下手, 望文兴叹。
再次, 从本质上看, 学生翻译能力的不足是英语思维的缺乏。长期以来,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 英语学习占据了学生不少时间和精力, 但学习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英语学习一直停留在词汇的积累和重复的语法训练上, 缺乏英语思维的培养。而英语思维的缺乏使学生无法从思维的高度认识到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异, 汉译英时只是翻译汉语的字面意思, 不会运用英语思维调整句子的语序并用相关的英语句式和语态、时态等去表达。
三、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解决策略。
1. 重视翻译教学。
前面已经提到, 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 对于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 尤其是汉译英环节, 而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才是翻译能力的核心体现。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提高汉译英翻译的分值和比重, 更加注重具体语言的表达, 明显突出了语用的重要性, 这就意味着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真正重视翻译,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重视翻译并不是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 而是因为翻译本身的重要性。翻译能力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体现, 而语言应用能力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2. 加强课堂教学。
从现状来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已经认识到提高翻译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要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还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从教师来讲, 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听、说、读、写之外, 课堂上应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翻译训练, 尤其是汉译英的翻译。照本宣科, 核对答案的做法都应摒弃。无论是句子翻译还是短文翻译, 都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汉语和英语表达的差异, 从而在翻译时能够运用英语思维熟练地进行中英转换, 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的含义。从学生来讲, 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进行翻译训练, 从词汇到短语, 从句子到短文, 逐步翻译, 强化英语思维, 学会用简单英语单词的反复组合解释复杂的英语概念, 使自己的翻译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从笔者的翻译教学经验来看, 翻译之前, 笔者会结合实例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汉语和英语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差异, 并给出典型例句让学生强化练习。在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后再进行大量汉译英和英译汉的转换练习, 从而熟能生巧, 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有了质的提高。此外, 为了引起学生的翻译兴趣, 笔者会选取大学生经常关注的时事热点、流行话题等作为翻译素材让学生进行翻译,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翻译的动力和成就感。
3. 渗透本土文化。
大学英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用英语了解西方, 还要让其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因此, 教师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一方面,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另一方面, 现代西方不少人士对当今中国仍缺乏真正的了解。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大学生担负着向西方介绍中国并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 有意识地渗透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英语介绍并表达这些内容,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汉译英的翻译能力。
以笔者为例,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笔者会结合授课内容精心加入有关我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例如上学期第五单元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 的主题是“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 文章写到了美国的感恩节, 以此为契机, 笔者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的春节, 并比较中美这两个节日的异同。同时, 以感恩为主题, 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的许多知恩图报的故事, 并布置学生在课下用英语写感恩信, 在现今通讯发达的时代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四、结语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尤其是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成果的体现。因此, 教师应重新审视并规划自身的英语教学, 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不断探索并完善翻译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 2009, (2) .
[3]姜向军.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1) .
[4]柳莉.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4, (1) .
[5]张为民, 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S1) .
词汇 转换思维,理解含义
英语学习往往是按照词、句、篇(或段)的顺序进行,翻译练习也不例外。从词汇角度来看,六级翻译喜欢考查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如“拜年”“中国可持续战略”“PM2.5排放”等。对于这样的词汇,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对应的英文表达。不过,笔者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词汇方面,六级翻译重点考查的不是词汇量,而是中英文思维的转换能力。
这里来举例说明。比如,六级改革样题的翻译题中曾出现“年夜饭”一词。考生即便不知道“年夜饭”的英文是什么,也可以结合文化背景和具体含义进行思考,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英文词汇来解释这个词。“年夜饭”是每年一次、象征家人团聚的聚餐,因此可以被翻译成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再如,2013年12月六级考试第一套真题的段落翻译中曾出现过“皓月当空”一词。很多考生都觉得这个词不好翻译。的确,汉语中有很多四字词语都不好直译。考生可以以其具体含义为切入点,用对应的英文词汇进行解释。“皓”的意思是“明亮”,所以“皓月当空”就相当于“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因此可以被译成bright moon in the sky。由此可见,考生在翻译汉语中的特色词汇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及文化背景,然后再从自己已经掌握的英文词汇中选取对应的单词或短语进行解释。
词汇积累方面,笔者推荐考生使用《上海市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系列:高级翻译教程》,因为书中的内容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涉及,非常适合考生学习、借鉴。此外,考生每周至少要精读几篇《中国日报》(China Daily)或者其网站上的文章。尽管对于多数考生而言,这份报纸的内容有些难,但是其中有很多涉及日常生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及短语,非常适合考生参考。最后,考生还要注意收听VOA、BBC和CNN的节目,并对所听内容进行简单复述,养成看英语、听英语、说英语的好习惯,同时训练中英文思维的转换能力。
句子 直译为主,遵循语法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兼翻译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也就是说,英语受语法限制,在句子的结构和形式上必须保持完整;而汉语相对松散且句法不定。因此,在六级翻译中,考生应在遵循语法规范的前提下以直译为主,适当意译,确保英语句子的完整、准确。
例1:反映在艺术和文学中的乡村生活理想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2014年12月六级第一套真题)
分析:首先,考生要确定这句话的主干是什么。这句话的主语是“反映在艺术和文学中的乡村生活理想”。其中,“反映在艺术和文学中的”是修饰“乡村生活理想”的定语。所以这句话的主干是“乡村生活理想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考生可以先译主干(The ideal rural lifestyle i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ivilization),然后译定语。这里的定语既可以译成定语从句,也可以译成过去分词短语(reflected in art and literature)。
参考译文:The ideal rural lifestyle reflected in art and literature i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例2: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2013年12月六级改革样题)
分析:这句话由两个分句组成,分别是“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和“(这个节日)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英语句子中,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或一组谓语动词。换句话说,逗号是不能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的,除非有连词连接。因此,考生在翻译这句话时应将其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句子,同时注意前半句中形容词最高级的使用。
参考译文: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In China,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例3:土豪以前指欺压佃户和仆人的乡村地主,现在用于指花钱如流水或喜欢炫耀财富的人,也就是说,土豪有钱,但是没有品位。(2014年6月六级第二套真题)
分析:翻译这句话时,考生可以根据语义分段处理,将其拆分成几个句子分别翻译。其中,“欺压佃户和仆人的乡村地主”包含“……的……”结构,可以译为定语从句。翻译时,考生要注意先行词和由关系词引导的从句之间的关系。“现在用于指花钱如流水或喜欢炫耀财富的人”这个分句既可以译为定语从句,也可以译为非谓语动词结构。“花钱如流水”的意思是花钱无止境、挥霍无度,可以简单译成spending money without limits。“也就是说”可以译成英语中的固定说法that is to say。“土豪有钱,但是没有品位”可以利用prefer A to B或者own A rather than B的结构。
参考译文:The word tuhao used to mean rural landlords who oppressed their tenants and servants, while now it refers to people spending money without limits or those showing off. That is to say, tuhao own money rather than taste.
nlc202309042023
段落由句子组成,所以译好每一个句子是译好整个段落的基础。备考期间,考生要注意积累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形容词/副词最高级、非谓语动词等语法结构的英文表达以及一些固定搭配,以便在答题时灵活运用。
段落 还原逻辑,巧用技巧
翻译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两种语言中会有一些对等词。然而,考生若想完全依赖对等词的转换来达到翻译的目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表达习惯。翻译时,考生务必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译文,如果机械地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不仅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态度,还有可能使译文前后矛盾,闹出笑话。段落翻译是词汇和句子翻译的综合运用,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供广大考生参考。
增词法
所谓“增词法”是指必要时在译文中合理添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句,表面上看不够忠实,但是增加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隐含在原文之中。
例1:除了关注高等教育外,还将寻找新的突破以确保教育制度更加公平。(2014年12月六级第二套真题)
分析:这句话缺少主语,考生在翻译时要进行添加。由于句中的行为都是政府的职责,所以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the government。
参考译文:in addition to focusing on higher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will also find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ensure the fairnes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例2: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2013年12月六级改革样题)
分析:为了承接这句话前面的“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考生可以在翻译时增补“it is also a tradition for every family to ...”,确保译文逻辑通顺、语义连贯。
参考译文:It is also a tradition fo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ill fortune and to bring in good luck.
例3:该报告还突出强调了未来几年需要关注的问题。(2014年6月六级第三套真题)
分析:英语重形合,汉语多意合。汉语常常会省略逻辑连接词,但逻辑连接词恰恰是英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上面这句话中的“还”字表明,这句话与上文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考生在翻译时需要在句首添补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逻辑连接词furthermore。
参考译文:Furthermore, it highlights some problems we need to focus on in the next few years.
在翻译时,考生除了要注意及时增补语法功能词,还要注意增补与汉语文化内涵相关的注释信息。比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就可以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由于外国读者可能会不知道“诸葛亮”是谁,所以在译文中增补the mastermind这样的注释性表达很有必要。
减词法
减词是在不影响原文含义的情况下省略无关紧要的词语,避免拖泥带水。在汉语中,有时为了表达生动,会用一些比较形象具体的词汇、成语或者比喻修辞。有些句子为了加强语气,还会连续使用多个意思相近的短语。翻译这类句子时,考生可以酌情省译,译出主要含义即可。
例4:系列报告包括三部分: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战略报告。(2014年6月六级第三套真题)
分析:这句话中,“报告”一词共出现四次。考生在翻译时可以先翻译“系列报告包括三部分”,而冒号之后的三个“报告”可以全部省译。
参考译文:The reports cover three aspect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of China.
调整修饰成分的语序
中英文语句中,主要成分的语序是基本相同的,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然而,句中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次序)则有同有异,变化多端。因此,考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定语和状语的语序。
例5:大妈是对中年妇女的称呼,但是现在特指不久前金价大跌时大量购买黄金的中国妇女。(2014年6月六级第二套真题)
分析:在原文后半句中,“不久前金价大跌时大量购买黄金的”作为前置定语修饰“中国妇女”。由于这里的定语较长,在英文中译成前置定语不好处理,因此可将其后置,译成定语从句。翻译时,考生可先译先行词“中国妇女”(those Chinese women),然后添加关系词who,其后是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参考译文:The word dama is used to describe middle-aged women. However, it now refers in particular to the Chinese women who rushed to purchase gold in large amount when the gold price dropped sharply not long ago.
最后,笔者和考生分享几句“翻译口诀”:词典意不可靠,语境更重要;参考译文只参考,译对就好。备考期间,考生要着重选择与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的材料进行练习。翻译过程中,考生要注意中英文思维的转换,以直译为主,适当意译,严格遵循语法要求,确保用词准确、语言流畅,采点得分。翻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很难立竿见影,所以考生需要勤加练习。祝愿2015年的考生考试成功!
【英语六级传统文化翻译】推荐阅读:
2024英语六级翻译常用词汇07-03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汇总10-03
英语六级阅读习题06-27
英语六级阅读小技巧10-05
英语六级写作提高技巧10-15
英语四六级作文资料06-05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06-07
英语六级评分及听力学习09-19
大学英语六级新题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