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踩踏事故预防措施(精选9篇)

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篇1

采取四项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校园内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校园拥挤踩踏事故预防工作。要认真汲取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的踩踏事故的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要认真学习一系列相关安全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切实防止学校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强调各校长是本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坚决实行安全追究责任。

二是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明确安全区域时域责任学生上下课及放学期间,要安排值班领导和教师在每一层楼梯的重要部位进行疏导、管理和保护工作。积极推行“错时制”,把各年级学生放学时间适当错开。将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放学或课间操等集体活动时让其先行。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和警示标志,提醒和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

三是深入排查,认真查找学校安全管理隐患。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学校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要求学校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及时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在走廊和楼梯安装应急照明设备,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四是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同时,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学生进行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2.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的预防办法与措施

为了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管理,防止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我校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下列办法与措施:

一、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保证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有序。

二、学校要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

四、放学时学校教师要组织学生站好路队,有秩序地走出校门。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在公路上游戏、玩耍、打闹。

五、在人车密区集和学校大门口,学校要在学生放学时设专人管理学生,并提示行人及车辆慢行,保证不发生交通事故。

六、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定期开展遵守交通规则演练活动。

七、学校要对交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启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预防学生交通事故的几点措施

一是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除交警部门外,学校也应切实承担起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在新学期开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教师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专业培训。营造全社会重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舆论氛围,打好交通安全“预防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二是争取交通部门的积极配合。进行阶段性的专项教育和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制度措施,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并付诸实施。

三是警校协手配合,让学生体验交警工作。与交警部门与联合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教育讲座,让广大师生参观交通事故图片展览、交通安全宣传光盘等,以有效增强他们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远离违章,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使学生有责任维护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家长要自我约束,做到言传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动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进家庭”,大力开展“大手拉小手,共走平安路”活动,教育家长,做好文明守法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子女要严加管教,不让未满12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上街、上路和上学,同时要加强摩托车管理,切莫将机动车交给未成年人驾驶。

五是加强学生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针对学校实际情况,重点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同时协调和督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六是做好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治理。对于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相对拥挤的学校,要设立“交警护学岗”,在每天学生上、放学高峰时段保证有民警在校门口路段指挥疏导交通,在公路沿线学校周边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线、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给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七是形成交通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结合实际,下大力气研究和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孩子是家庭的细胞,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我们深信,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相关职能部门“四位一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有效遏制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3.学校火灾的预防办法与措施

1、把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通过集会、班会、安全课充分介绍防灾知识;通过开展“火灾演习”,进一步深化师生预防火灾的教育。在实战“火灾演习”中,要精心准备,明确目的,选择地点,确定参演师生,备好演习材料,突出总结点评,让师生切实掌握逃生技能。

2、全面开展火灾隐患的排查与整治。要组织涉管人员对学校电器(线)设备、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会议室、财务室、伙食团、堆放杂物处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应立即整治,消除火灾隐患。

3、增大设施设备的投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全面排查火灾隐患的基础上,把增大设施设备投入的重点应放在应急照明灯、电线、电灯、消防器材(具)、水源、取暖等方面,确保学校的财产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4、健全防火制度,执行“一岗双责”。针对学校易引发火灾的场所及部位,完善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和管理时段要加大力度检查,一经发现问题和出现事故,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确保教育在达县不出现经济和政治的负面影响。

5、建立预防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果断有效处理火灾事故。各校要根据学校地理环境、楼层高低、楼道宽窄、用水距离等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做到能够及时果断有效处理火灾事故。

四、学生溺水的预防办法与措施

一、制定和修改《预防学生溺水事故教育方案》和《学生溺水紧急处置预案》。

二、每年3月份以安全教育月为契机,积极开展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三、学校经常利用宣传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对学生进行游泳常识和预防溺水等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四、学校有游泳馆后将开设游泳技能训练课,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游泳的技巧和自救方法。

五、学生在上下学途中不得到池塘、江河去玩水、游泳。各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防溺水的教育,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更要时常提醒学生做好防溺水的安全工作。

六、学生在上学时间,未经学校允许不得擅自离校到学校附近的江河、池塘进行嬉水、游泳。学校组织进行游泳活动,必须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安全、有序的进行游泳训练。

七、学校组织学生到毛店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

八、每年暑假前,学校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校园意外伤害的预防办法及措施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的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学校按照安全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分年级或者部门确定安全工作领导包干区,年级或者部门负责人为安全工作领导包干区责任人。学校做到层级签约,岗位责任到人,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我校开展的预防措施有:

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深入分析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安全预案,并将紧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形成制度。

2)加强学生在校一日生活的安全管理。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擅自出校。校内严禁学生追跑打逗,课间开展有意活动,班主任、护导老师和值勤学生共同负责监督。群体活动要组织有序,按要求进行,责任到人,出现问题,追究责任人。各种竞赛及外出活动,组织者要安 全先行,确保学生安全;全体教职工要精心组织,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听从统一指挥,一旦违规造成事故,追究责任人。体育教师要加强安全防范,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防患于未然。学生在校发生各类事故伤害,有关人员必须及时上报学校。

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世界各国交流的增进, 城市规模的扩大, 产业结构的调整,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各地兴建了大批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大型场所, 城市开放式的景区景点也日益发展, 给城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了较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欣赏城市美景的平台。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企业借助这些开放式的场所举办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 包括节日盛会、文艺演出、展览展销、宗教、灯会、游园、守年、观光、企业促销、体育比赛等。这些大型社会活动日益成为社会、企业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开放式景区点的大型社会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典型的就是群体踩踏事件的频繁发生。群体踩踏事件造成的伤害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关研究也已开展。国外学者主要关注于人群的研究, 即以人群动力学为基础, 构建相关的宏观或微观模拟模型对正常或紧急状况下的人群行为进行分析。最早撰文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进行实证研究的是Lee和Hughes[1,2], 此后Helbing[3~5]、Kirchner[6]、Heigeas等[7]、Teknomo[8]等就“社会力”模型、对非协商性紧急状况下人群行为、人群聚集现象、人群中互作用力中的“排斥力”等人群踩踏事故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Valach L等[9~11]基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群的行为。国内学者关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研究主要有从理论方面研究的覃容等[12]、陈宝智等[13]、白一尚等[14]、赵立群等[15]。从社会管理方面如胡志莹[16]、寇丽平[17]等, 关于拥挤人群的机理进行相关研究的有卢春霞[18]、张青松等[19]、张培红等[20~21]建立群集流动的微观动力学模型, 任常兴等[22]、张青松等[23]、刘茂等[24]对人群滞留和人群安全疏散事故风险方面做了研究, 但研究开放式景区 (点) 踩踏事件的文章却不多见。

2 相关定义与理论

2.1 开放式景区定义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都对旅游景区作出了定义, 指出旅游景区有四大基本要素, 即相对封闭的地域范围, 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 独特的旅游吸引因素和配套的旅游服务。开放式景区相对于封闭式旅游景区而言, 有其独特特点,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二是没有围墙和特定空间地域范围;三是不收门票但可供游客观赏休憩的公共场所。如江苏南京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苏州的金鸡湖5A景区、浙江西湖5A级风景区以及正在创建5A的新疆喀什噶尔老城景区、上海外滩开放式景区、世博园开放式景区、陆家嘴开放式景区等都颠覆了传统景区概念的四大要素。

2.2 事故致因连锁理论

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1936年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的, 他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有5个因果关系的事件连锁造成的, 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Domino Theory) 。此后美国小弗兰克·博德又提出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认为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失误, 其核心理论也包括控制不足、基本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损失5个部分。英国约翰· 亚当斯认为造成现场失误的管理原因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进而提出因果连锁模型。再往后发展出现流行病学理论, 系统理论包括能量转移观点、瑟利事故模型、海尔模型、轨迹交叉理论、动态变化理论、约翰逊的变化- 失误理论 (Change-Er-ror Theory) , 佐藤吉信作用-变化与作用连锁模型 (Ac-tion-Change And Action Chain Model) 的新的事故致因理论。

本文主要采用海因里希和弗兰克·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核心部分, 结合前后研究者的核心理念以上海2014年12月31日外滩开放式风景区的踩踏事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3 应用海因希里和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分析案例

3.1 上海外滩风景区群体性踩踏事件案例描述

外滩风景区是黄浦区辖区内的公共区域, 是一条典型的开放式景区, 没有围墙, 不收门票, 人员流量大、密度高。2014年12月31日晚20时起, 外滩风景区观景平台开始出现大量观看新年倒计时的市民和游客, 人员进多出少, 呈现人员逐步聚集态势。事发当晚22时37分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北侧人行通道阶梯处的单向通行警戒带被冲破以后, 现场值勤民警竭力维持秩序, 仍有大量市民游客逆行涌上观景平台。23时23分至33分, 上下人流不断对冲后在阶梯中间形成僵持, 继而形成“浪涌”。23时35分, 僵持人流向下的压力陡增, 造成阶梯底部有人失衡跌倒, 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 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 事故造成36 人死亡, 49 人受伤。

事件性质定性为这是一起对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

3.2 事故成因分析

3.2.1 直接原因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连锁发生的结果, 按照因果顺序关系可以归结为社会环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 (设为R1) 促成人为的麻痹大意 (设为R2) ;这种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现场人员的恐慌的不安全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 (设为R3) ;后者促成了意外事故R4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的事件R5。这5个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上海外滩踩踏的严重事故 (R0) , 见图1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上海踩踏事件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人的错误推测和错误行为以及恐慌、不安等, 即上海外滩风景区自2011 年起, 每年都举行一次新年倒计时活动, 2015年新年倒计时活动由过去的“外滩”改成“外滩源”, 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 多数人不知道这样的变化, 还有很多人对“外滩”和“外滩源”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不清楚, 误认为是一个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根据自己的错误的判断到外滩去参加新年倒计时活动。当外滩景区人群集聚时导致人群密度加大, 甚至出现走路和呼吸困难时, 人群开始出现不安、恐慌心理, 由于人的求生欲望, 人群中部分人本能地采取措施上挤下串要离开现场, 促使现场情况越来越恶劣, 从而导致拥挤情况恶化。再加上人群中夹杂着“异质群集”即体质较弱、妇女 (上海踩踏事件中死亡人数其中女性占总人数69.44%, 受伤的49人中也是女性居多) 、儿童 (上海踩踏事件死亡最小年龄12岁) 等, 他们的行进速度明显低于群体平均行进速度, 他们构成了这次事件群体中的“异质”群集。由于人员聚集成群的现象在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上下人行通道阶梯处 (物的不安全状态) 形成“成拱现象”、“异向群集”、“异质群集”3种情况, 进而酿成惨剧 (图2) 。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在狭窄的阶梯处, 复旦大学博士后朱春霞曾结合中外拥挤踩踏事故研究指出:当一个景区景点室内达到1m2/人、室外达到0.75m2/人的人群密度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据分析, 事发现场当时人群密度0.16m2/人, 在这样一个人群密度极大的情况下没有应急措施加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3.2.2 根本原因

上海市“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中第五条指出:“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 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 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 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 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 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从管理原因来看, 事故的根本原因是: (1) 过于自信, 缺少对重要活动风险评估; (2) 信息变更传递宣传严重不到位; (3) 严重缺少预防准备措施; (4) 大型活动中对人员流量变化情况的检测未及时研判、预警, 没有向全体人员发布提示信息; (5) 应对处置不当。

4 城市开放性景区群体性踩踏事件的预防措施

城市开放式的旅游景区 (点) 相对传统旅游景区具有免收门票和没有严格的空间和面积的限制以及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的特征, 基于这种特征开放式景区 (点) 无法通过计算门票确认游客的多少, 同时游客在节假和大型活动的时候集聚的现象也非常突出, 很难控制和预测景区 (点) 游客的流量和流向。因此, 城市开放式景区 (点) 在人流的控制和管理上难度极大。针对城市开放式景区 (点) 的管理和控制特征结合事故成因理论, 对城市开放式景区 (点) 群体踩踏事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4.1 厘清事故成因, 切断事故产生的核心因素

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本身来看, 伤害之所以产生是R1、R2、R3因素的作用。在意外事件及伤害发生前,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做好应急、预防、评估、宣传、提示等管理工作, 厘清事故成因, 分析事故发生的核心问题, 从防止踩踏事故发生的着眼点看, 应集中于事故顺序的中心, 即设法消除事件R3 (人的不安全行为) , 使事故发生的系列中断, 则后面的伤亡事故就不会发生 (图3) 。从下图可以看出如果移去一枚骨牌, 使某一因素出现的概率为零, 例如P (R3) =0, 则伤亡事故的概率P (R0) =0。这时随机事件变为不可能事件, 就可以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4.2 做好安全意识教育, 强化安全行为培养

全国乃至全人类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共安全意识, 我国安全教育和宣传都很不到位, 灾难推动型教育是主要的形式, 即某处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 才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常态化的培训和演习意识较差, 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和大众安全意识更加匮乏。安全教育应当从学校抓起, 从每一个企业抓起, 从大众抓起, 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使之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政府在推动全民参与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让全人类共同树立忧患意识, 增强安全防范知识,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4.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落实安全责任人

城市开放式景区点是一个基于多中心管理的区域, 一定要落实公共区域大型活动“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 切实贯彻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 对承办大型活动应依法审批、依法管理, 落实相应监管和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相关责任部门包括与大型活动有关的旅游、公安、社区、交通、主办单位等统一指挥协调和沟通机制, 落实各方面的安全责任人,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4.4 完善应急制度,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现行的城市开放式景区点的管理存在的管理难题是“条块分割、条线分割、各自为政”, 针对这种现象要防范“形式大于内容”的突出问题, 制定城市开放式景区点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相关应急制度和应急联动处置暂行办法, 提升应急联动处置效能。加强应急队伍训练和管理, 提高急救专业资质人员比例, 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 特别是要针对开放式景区点大型活动开展专项处置和救援训练及演练, 确保现场处置和救援有序高效。

4.5 评估大型活动安全, 完善应急预案

城市开放式景区点尤其是大型活动的安全作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课题进入公众视线, 政府应提前3~6月对此类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建立和完善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设置医院、公安、救援、城市安全、消防、地方政府等立体安全系统。

4.6 科学化设计旅游设施,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城市开放式景区点在设计时由于考虑到景观、地形地貌的等多种因素, 经常出现多级台阶、复杂地形、装有玻璃的建筑物、突然变窄的通道口、直角转弯等高危地点。因此, 在大型活动场地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最大人流量的容量安全问题, 如安全出口数量、出口宽度、珊栏、路障的设置、照明设备等, 力求从事发前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4.7 巧妙设计旅游路线, 避免异向群集

开放式景区点没有统一的大门, 出口入口较多, 在人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没有问题, 当大型活动和节假日时游客会大量集聚, 因此在大型活动和节假日时应认真研究游客的行进路线规范人群的进出场线路, 有效的控制人群的行进规律, 尽可能的保证异向群集产生的现象, 即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也能有效的疏导控制。如南京夫子庙地区在元宵期间0.015km2的范围内将有50万人的容量, 如无有效的线路设计, 发生事故将不堪设想 (见图4) 。

4.8 建立现场信息传播系统, 避免信息堵塞

信息传播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共同特征。上海外滩位于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上下人行通道阶梯处, 在事发前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中, 甚至已经有游客跌倒, 但观景平台上的人和陈毅广场的游客都无从知道, 由于人多声杂以致上面的人发现出现问题不断的大喊后面的人也很难听到。如果现场设有广播系统、扩音设备、对讲系统等信息传播系统就能很快将信息传播给各方面的游客, 有效地防止踩踏事件的蔓延扩大。因此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城市”技术建立大型活动场所的信息传播系统是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有效手段之一。

5 结语

城市景区的开放使大众免费享受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美景, 然而景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现代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和现代人的休闲意识的提升, 景区除日常的观赏、休憩娱乐功能外还时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型活动, 增加了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从城市开放式景区点大多数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结合事故致因连锁理论研究分析得出:开放式景区点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原因非常复杂的连锁反应, 导致事件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其根本原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失误所致。因此, 防止开放式景区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应致力于加强管理。

摘要:基于海因里希和弗兰克·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以城市开放式景区群体性踩踏事件为研究对象, 重点分析了上海外滩风景区踩踏事件的经过、成因, 研究结果发现:成拱现象、异向群集、异质群集、设施的不安全设计是产生踩踏事件危害的直接原因, 而管理失误则是根本原因。提出了城市开放式景区避免群体性踩踏事件危害产生的措施与策略, 以期对开放式景区的安全管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群集流动理论踩踏事故预防

1 前言

人群在拥挤状态下容易发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发生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就最近几件踩踏事件就让人触目惊心。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灯会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15人受伤;2004年2月1日,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大批朝圣者出现拥挤混乱局面,发生踩踏事故,约244人被踩死,另有244人受伤,几天后死亡人数上升至251人;2003年12月11日河北成安县商城镇中学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5名学生死亡,4名学生重伤。可见研究如何预防踩踏事故具有巨大的价值。

2 群集流动理论

2.1集结群集人数

从疏散开始时刻(t=0)起到T时刻为止,到达P点的集结群集人数为:

式中N(t)为入口处群集流动系数;B(t)为第i个入口的幅宽;n为入口数目。

2.2流出群集人数

到时刻T为止经P点流出群集人数,包括疏散初期通过的人数和时刻以后出现定常流后通过的群集人数为:

式中为出口处群集流动系数;为出口处的幅宽;为出现定常流的时刻。

2.3滞留群集人数

到T时刻为止在P点的滞留群集人数为:

将该式求导数并令其为0,可求出最大滞留群集人数出现时刻:

3.运用群集流动理论对密云踩踏事故进行分析

出事桥梁位置:密云县城区的西南侧,呈东北到西南走向,横跨白河,为拱桥。桥距水面高度:30至40米;桥面最窄处:3至4米;桥面的跨度:80至100米;周边环境:西北面有一个仿古的排楼,附近有很多在庙会上摆摊的商户,桥东侧是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密虹公园。图一为事故现场示意图。事发的2004年2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密云密虹公园的观灯人数骤增至3万多人,观众为赏花灯蜂拥而上,原本为单向的彩虹桥也变成了双向,桥上密密麻麻聚集了上千人,后因一名游人在彩虹桥上不小心跌倒,引起连锁反应,其它游人受到惊吓,互相拥挤,最终造成踩死三十七人,伤二十四人的重大事故。

3.1计算理论状态下拱桥的通过能力

设观灯人群上桥时流动系数为N=1.3人/ ,幅宽由于是双向通行取桥的最窄处的一半B=1.5米;按照实际情况,人群上桥之后不会立即下桥,由于观灯有一定的滞留时间,参照群集流动系数表,可设下桥的流动系数比上桥的流动系数小0.1,即下桥时的流动系数为;由于事故发生时,桥上已密集聚集了上千人,所以有理由假设事故前30分钟内过桥群集已非常密集,出现定常流;由以上三个假设可以由群集流动理论计算出事故发生前30分钟内,由单向通行滞留在桥上的人数,故双向通行滞留人数为540人。可见由于游人滞留在桥上观灯而导致滞留在拱桥上的人数就比较多。

3.2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由上述假设计算可知,在观灯高峰期,由于人群会在桥上观灯,会导致滞留群集人数增加,这与有现场群众回忆说有人要下桥,前边出口却又堵住的情况比较符合;且通过拱桥的是双向人流,构成了异质群集流和异向群集流,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事故发生前,桥上群集密度大(约1000人),后因一名游人在彩虹桥上不小心跌倒,引起连锁反应,其它游人受到惊吓,互相拥挤,发生踩踏事故。

4 对群集踩踏事故的预防措施

评价公共场所可安全承受的人群数量:利用群集流动理论,估算公共场所重要通道的通行能力,以及一定人流量下,在该场所单位时间的集结群集人数、流出群集人数、滞留群集人数、出现最大滞留的时刻和疏散结束时间等,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公共场所的最大允许人流量;避免拱形路面:由于上下桥的流动系数存在少许差值会导致在拥挤情况下拱形路面上出现滞留人群,威胁人群安全;防止成拱:在公共场所出入口处用绳子或栏杆围成只允许一个人通行的通道,可以防止成拱;防止恐慌发生:当公共场所发生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减少使群集不安的因素,从根本上防止恐慌发生;迅速疏散人群:当公共场所发生危险后,必要时调动武警部队帮助维持秩序,迅速疏散人群。

5 结束语

预防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篇4

为落实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分局关于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育人工作,确保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集会、上下课、上放学及晚自习的管理,特制定预防踩踏故应急预案如下:

一、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1、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2、事故应急队伍

(1)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2)交通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二、加强教育:

1、各班在早操、学校集会时,要严格实行班主任老师的带班、检查制度。

2、在放学时要强调学生不要在楼道内拥挤,教育学生上下下楼梯靠右行,确保学生安全。当日值班老师要及时到指定岗位进行值班,发现楼梯拥堵及时疏导、解决。

3、各班要利用晨间与班会时间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针对防止拥挤事故发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在楼梯间打闹,不开导致同学紧张的玩笑;增强同学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三、分工及职责

(一)上课期间及集会:每个楼层由年级组长、当天的值班教师及领导负责

(二)晚自习期间及晚自习后:由值晚自习教师负责将学生由宿办领进楼、送下楼,交宿办管理后再下班。值班领导负责监督。

1、北楼

一楼:负责人:xxx和每天的值班教师xxx负责学生的指挥和疏导

二楼:负责人:xxx和每天的值班教师xxx负责学生的指挥和疏导;1-4班由班主任负责每天的上放学及集会走中楼道,5-6班由班主任负责每天的上放学及走东侧楼道

三楼:负责人:xxx和每天的值班教师xxx负责学生的指挥和疏导;1-4班由班主任负责每天的上放学及集会走中间主楼道;5--6班由班主任负责每天的上放学及走东侧楼道

2、住宿楼:总负责 xxx

一楼:负责人:xxx xxx 负责学生的指挥和疏导

二楼:xxx xxx 负责学生的指挥和疏导;

四、踩踏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踩踏事故时,应及时送受伤者到医院诊治

2、及时向学校、家庭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报告

3、注意事故现场保护,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具体方案 篇5

根据我校《安全责任分解方案》值周教师、值周领导课间必须安全巡视,各班主任区域安全包干,注意学生的安全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一、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识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上课的教师下课时必须教育学生不追逐撵打,走到楼梯、门口要相互礼让。上课的教师及下课的教师负责本班学生上下楼梯口护送、疏导。

二、学校在楼梯处张贴“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4条。

三、集会、集体活动要求值周教师到楼梯口护送、疏导学生。上下操由班主任负责护送、疏导学生上下楼梯。

四、教育学生下楼梯时如发现前边有人摔到,后边的要立即停止下楼梯,严禁后边的人拥挤。上下的课教师及班主任要及时疏导保护。

五、门卫准时到岗,防止学生在学校门口拥挤,疏导学生出进校门,严禁校外车辆及可疑人员进入。

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篇6

安全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很多地方校园内的学生拥挤踩踏事故急剧增加,对学生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检查,并且制定了我校以下具体的安全预案,在完善、改进我校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消除漏洞,严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我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深入,当班教师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要求教师从教学中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班级逐次下楼,认真检查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专项检查和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

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加强对楼道问题的专项检查和研究,不放过任何部位工作抓起: 1.各班级教师随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重视加强紧急情况下撤离,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

2.利用班级的家园栏,每月都让家长了解安全知识内容。

3.并且要求各班每个学期专门组织一次关于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课,让学生了解下楼梯该怎么做。4.对学生要求能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不要打闹,搞恶作剧。

5.总务处定期仔细检查楼梯间设施,保证楼道、楼梯的照明,加固楼道栏杆、楼梯扶手,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疏散通道,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并在楼道醒目处贴上安全标示。6.集合按我校指定路线行走,确保学生的安全。强化对学生一日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管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早操、课间操、放学时不强调快速、整齐,要适当错开时间,分班级逐次下楼。

7.按时上课、下课,不占用学生上厕所的时间,避免下课时的拥挤。

8.冬季结冰时间,楼梯卫生区清理不用湿拖布清理,避免结冰路滑,按时彻底清理。

三、加强楼梯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制定措施提出要求

针对我校的楼梯、走廊的实际在不同的情况下严格管理漏洞。

1.课间操要求

不要求我校大型活动的快速、整齐集队,而是把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放在首位,从而确保学生安全。我校提出了有序、有节的要求。

有序:能够各个组各个班级有明确的集队路线,指定的依附地点,依次按照不同的位置分组、分班级、分楼层的错开学生集队的行进路线,先是二楼各班,再次是三楼各班以靠近楼梯远近为序依次下楼,班主任或当班教师认真组织看管好学生,降低造成学生拥挤的可能性。

有节:就是要求各班级在结对行进中掌握自己的节奏,不要求快速但要有纪律,前后班级能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学生的管理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日常课间管理

教师平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课间每一位当班教师对一些如跑跳、追逐打闹等有安全隐患的行为习惯给予指正。另外,当班教师还要负责课间学生集队下楼梯的安全疏导工作。

四、做好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一但发生了学生的拥挤踩踏事故,第一当事人应立即向园内预防拥挤踩踏组值班领导报告,马上开展处理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现场相关人员在征得园长同意后向主管部门报告。若情况危急可越级上报,我校各组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事故处理,不得在事故处理期间撤离职守。

事故发生后,班主任、各教研组长和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小组领导、主管我校安全工作负责人必须马上赶到事故现场,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全力抢救,把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根据情况,向相关的急救部门(巡警

110、火警119、医院120)救助。根据安全事故应急的要求,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全体教职员工必须配合。

五、本预9月1日起执行。

在踩踏事故中如何自救 篇7

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世人唏嘘不已,当事家长更是痛不欲生。那么,在混乱拥挤的人群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减少人身伤害呢? 这是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要熟知并告诉孩子的安全常识。

【观察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征兆与现象】

家长应该向孩子说明可能导致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形象地描述一些事故的表现以及事件发生的征兆与现象,让孩子学会判断危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和状况。

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沒有止步。

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家长平时可以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跟孩子讲解踩踏事件可能发生的因素,让孩子从小形成居安思危的意识。自觉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踩踏发生的几率。

【一旦发生踩踏,要保持冷静】

对于踩踏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家长一定要在平日加强灌输,让孩子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掌握必备的自救技巧。

让孩子尽可能熟悉所在区域所有的安全出口。

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

尽量避免被挤倒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手把手地教导孩子学习这些自救方法。

若自己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家长可以先自学上述的自救四招,然后亲身演示给孩子看,让孩子模仿学习,继而掌握要领。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如遇到突发情况,机智应对。

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篇8

作汇报

近日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发生的重大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给我们的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为了加强学生上下楼道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根据区教育局170号文,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多项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一、提高重视,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在第一时间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及全体教师会,各教学班及时召开“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渠道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

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不嘈杂、不打闹、不搞恶作剧。注意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规则、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我校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已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学及上、下操楼梯间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继续安全护导制度,护导教师天天挂牌上岗,人人有指定的护导区域,加强学生上、放学及课间安全保护和疏导。少先大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全方

位检查,将安全文明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每班还选出了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值勤班长”,负责下课和课外活动教师不在场时的纪律,及时制止或杜绝学生打闹和疯狂、拥挤。

三、排查隐患,加强对楼道楼梯设备和设施的专项隐患排查

我校以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校园隐患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细致检查。确保应急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灯正常运行,并将楼道照明灯新更换为声控。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四、规定路线,加强学校绿色通道管理

每个班级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路线,东楼北楼梯:东二楼的四班、三班、东三楼的五班。东楼南楼梯:东二楼三班、东三楼的五班四班。两个一年级直接出楼南门和南二门。二年级走

北楼的西楼梯。各班级必须走规定路线,严禁为抄近路等各种原因擅自改变路线。

要求学生做到:上下楼梯要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地进出,严禁蜂拥而上,严禁多班并行,严禁超越抢行,严禁跑跳推搡,严禁起哄、怪叫、故意拦路或封堵通道。楼梯口有多个班级时,要主动让行,一定要坚持“高楼层让低楼层先走,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走,后面的让前面的先走”的原则。

五、制定预案,加强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演练

我校结合实际制定工作预案,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紧急应对能力。

总之,校园安全重于泰山,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警钟必须长鸣。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日常管理,坚决杜绝类似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长产小学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一、提高重视,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在第一时间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及全体教师会,各教学班及时召开“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渠道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教室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不嘈杂、不打闹、不搞恶作剧。注意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规则、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落实责任为核心,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已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放学及上下操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继续安全护导制度,护导教师天天挂牌上岗,人人有指定的护导区域,加强学生上、放学及课间安全保护和疏导。少先大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全方位检查,将安全文明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每班选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值勤班长”,负责下课和课外活动教师不在场时的纪律,及时制止或杜绝学生打闹和疯狂、拥挤。

三、排查隐患,加强对学校设施的专项隐患排查

认真开展了校园隐患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四、规定路线,加强学校绿色通道管理

每个班级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路线,各班级必须走规定路线,严禁为抄近路等各种原因擅自改变路线。

要求学生做到:放学要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地进出,严禁多班并行,严禁

超越抢行,严禁跑跳推搡,严禁起哄、怪叫、故意拦路或封堵道路。

五、制定预案,加强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演练

结合实际制定工作预案,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紧急应对能力。

校园安全重于泰山,预防拥挤踩踏事故,警钟必须长鸣。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日常管理,坚决杜绝类似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双城镇长产小学

五马镇中心小学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一、提高重视,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在第一时间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及全体教师会,各教学班及时召开“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

渠道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不嘈杂、不打闹、不搞恶作剧。注意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规则、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落实责任为核心,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已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放学及上、下操楼梯间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继续安全护导制度,护导教师天天挂牌上岗,人人有指定的护导区域,加强学生上、放学及课间安全保护和疏导。少先大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全方

位检查,将安全文明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每班选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值勤班长”,负责下课和课外活动教师不在场时的纪律,及时制止或杜绝学生打闹和疯狂、拥挤。

三、排查隐患,加强对楼道楼梯设备和设施的专项隐患排查

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校园隐患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细致检查。确保应急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灯正常运行,并将楼道照明灯新更换为声控。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四、规定路线,加强学校绿色通道管理

每个班级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路线,各班级必须走规定路线,严禁为抄近路等各种原因擅自改变路线。

要求学生做到:上下楼梯要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地进出,严禁多班并行,严禁超越抢行,严禁跑跳推搡,严禁起哄、怪叫、故意拦路或封堵通道。楼梯口有多个班级时,要主动让行,一定要坚持“高楼层让低楼层先走,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走,后面的让前面的先走”的原则。

五、制定预案,加强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演练

结合实际制定工作预案,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紧急应对能力。

校园安全重于泰山,预防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警钟必须长鸣。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日常管理,坚决杜绝类似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建平小学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工作措施

为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证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工作措施:

1、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

教学楼下楼次序:先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一楼和三楼的班级从西边楼梯下,二楼和四楼的班级从东边楼梯下。

2、上下楼时,各班级间保持5米以上距离,有各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在前面带队。

3、楼梯口、楼梯间有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负责管理。

4、在下课前,要求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醒,上下楼梯不要跑,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

5、严格禁止学生在楼梯间做跑步、追逐、推挤、跳越、爬扶手、搭肩背等危险动作。

6、教育学生在上下楼梯时不要大声喧哗、突然性地发出尖叫或恐吓。

7、当前面有学生不小心跌倒时,后面的学生马上在原地停步,并转告后

面更多的学生。

8、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批评。

9、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要加强检查,把上下楼梯的检查情况列入班级考核内容。

建平小学 2014、12、10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安全工作,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关于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措施 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特采取如下措施:

一、学校召开专题会议教育全体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防范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坚决杜绝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二,过广播、升旗仪式的讲话等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

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防范措施,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救护生命,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时时讲安全,处处注意安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长。

三、加强管理责任,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各班要通过主题班会、晨夕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定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

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

四、学校要求大型集体活动,学生要在教室门外整队,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并采取措施相互监督,然后上下楼梯,各班级要严格走学校规定的安全通道,两列纵队依次行进。两班相遇时要互相礼让,早到楼梯班级先行。严禁两班并行,各楼层由值班教师在楼道内负责维持秩序,班主任跟班。平时上、下午课间和放学由各楼层值日老师为学生疏散安全责任人;晚自习期

间的课间和放学,由各楼层看班教师到该楼层楼梯口转角处对学生进行疏导、管理和保护;突发事件发生时,班主任和值班教师要组织学生有秩序地疏散到楼北广场等安全地带。

五、各班要求学生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严禁在校园里、楼梯上跑、跳、打闹、拥挤、搞恶作剧或滑楼梯。楼梯上若有人摔倒,第一发现人必须大声发出“立定”的口令,听到口令的同学马上停止前进,并将口令向楼上传,直至使楼梯上所有的人都停下。

六、学校定期检查楼道、楼内出口大门等处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楼道内、各出口大门处都安装

上长明灯,在楼道安装应急灯,以便在晚上突然停电的情况下照明,确保楼道、楼梯畅通无阻。

踩踏事故预防措施 篇9

宾县第四中学

认真领会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及省、市、县相关通知的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因楼道拥挤而产生踩踏伤害事故,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对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并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班级逐次下楼。每月一次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成立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王立忠

副组长:孙吉国、刘靖华

组 员:马力、曲凤金、李文明、姜茂森

唐晓波、秦剑飞、于兰芳、姜亚丽

二、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11、结合有关发生在学校的楼梯间拥挤而产生的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声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不开导致同学心理紧张的玩笑,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自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纪律、自救自护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要向学生强调提出在楼道、楼梯实行右行,不猛跑,不恶意堵道等具体要求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加强对楼道问题的专项检查和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具体从如下工作掀抓起:

1、定期仔细检查楼梯间设施,保证楼道、楼梯的照明,及时更换照明设施,要按照国家标准加高、加固楼道栏杆、楼梯扶手,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2、按时上课、下课,不占用学生上厕所的时间,避免下课时的拥挤。值班领导重点检查督促,并做好记录。

3、集合按学校指定路线行走,确保学生的安全。强化对学生上操集合、上下楼梯、放学疏散等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管理。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周一升旗、课间操、放学和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学生不能乱窜楼梯,所有值班教师分楼层定点定时定位置进行安全疏导,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4、初三学年上晚自习时,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带班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自习辅导教师要求学生在教室等候,根据带班领导的疏散安排,组织学生有序下楼。

5、冬季结冰时间,楼门卫生区清理不用湿拖布清理,避免结冰路滑,滑倒造成事故。可利用气温较高时彻底清理。

6、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劝阻等工作,并及时汇报学校或直接向班主任反馈。

四、明确学生疏散线路,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学生升旗、集会、放学上下楼梯行进时间、路线:

教学楼一楼班级按时下课,二楼班级推迟一分钟下课,综合楼初三年级按时下课,听从值班老师安排有序下楼。

2、各值班老师值班楼梯:

教学主楼一层唐晓波、秦剑飞及各班任,二层李文明、潘秀艳及各班任,三层马力负责。综合楼一层刘福兴,二层曲凤金,三层姜茂森、姜亚丽及各班任,四层邓玉兰负责。

3、如遇地震、火灾、停电等突发事件,则不依据升旗、集会的上下课时间限制,收到警示信号后,立即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全体人员立即到达指定岗位,根据疏散路线组织学生有续下楼,全体师生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

五、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1、对值勤值班人员擅自离岗,或不认真履行疏导、保护、管理职责的进行严肃处理,对工作失职酿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或司法程序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予以处置。

2、将发生责任事故与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工作结合起来。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班级在考核评比中采用“一票否决制”。

3、学校将教师是否履行教育、防范义务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中。教师未履行教育、防范义务的,在年终考核中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处理。

4、违反学校纪律,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学校应根据其认知能力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告知监护人。

5、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侵犯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学校将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要求赔偿。

上一篇:诚信做人演讲稿下一篇:信贷考试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