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9篇)
劳动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以来,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紧密围绕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及区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法律的相继实施为契机,以职业培训学校为抓手,努力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突破,有效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城镇累计净增就业1963人,已完
成全年任务的8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00%,其中就业困难对象3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10%,免费职业介绍167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10%,小额担保贷款推荐成功4户,金额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3%,劳务输出总量1759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7%,当年新增451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66%,城乡职业技能培训211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3%。
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将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进一步强化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一是根据“四有六到位”的要求和我区的特点,积极开展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劳务输出工作,规范了各所站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我局于开办全
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讲解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新法律,《城镇居民医保实施细则》、《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以及有关就业、培训、退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3、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积极实行社会保险援助,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今年全区申请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4人。二是扎实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就业服务卡》的发放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8人,《就业服务卡》1460人。
4、认真做好劳务代理工作。今年以来,共签订劳务代理合同50份,代办退休53人,开具医保工龄等各类证明62份,接待政策咨询、档案查询等260人次。
逐步规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1、今年我区加强了退管服务费的规范管理,实行区级统管,各乡镇以报帐的形式使用退管服务费。
2、为实现辖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后“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我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社会化管理服务“六个到位”的工作要求,认真地开展服务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的生活,并积极为其进行健康体检,今年参加体检的退休人员达676人。
3、按照《关于组织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中秋、国庆、重阳”节日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我区区域广泛、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散的特点,我区分乡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慰问活动、参观游览等,充分展现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生活充实、豁达开朗、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4、认真开展“银发帮扶”工程。使得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原公益性岗位落聘有就业愿望的人员通过考核和上岗
培训,成为我区“银发帮扶”助老员。我区现已安排4名助老员与有帮扶需求的退休人员进行了对接。
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我区今年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并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
开展帮扶农村零转移就业家户调查摸底工作。
我区按照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统一部署,从6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消除零转移农户”活动,各乡镇正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区暂无零转移农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努力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六)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
一是通过劳动年审和劳动用工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现已发放年审资料53户,已审查16户,审查合格15户,限期整改1户,劳动合同鉴证326份,办
理社会保险156人。
二是认真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件,已结案17件。
加强对区劳动保障系统计生与流动就业人口管理,对计划生育实行目标考核。
二、积极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
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宣传和参保登记工作
我局采用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做好工作。第一,我局把各乡镇失地转城人员列为此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重点人群,以各劳动保障事务所站为平台,在人员密集地区进行经常性、普遍性的宣传;第二,积极与区教育局协调,做好在校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宣传工作,提高参保积极性;第三,我局会同淮滨街道,调查了解因家庭生活困难,有意向参保而无钱缴费的城镇低保户73人,需要参保资金14454元,正向区政府积极争取补助资金,使他们能够顺利参保。
截止至9月底,我区已参保登记4175人,完成今年任务的139%,其中社区居民参保登记1127人,在校生参保登记3048人。
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及时
我局自元月份,按月对享受生活费人员的生存状况和参加社保情况进行审核,并通过银行,对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实行了按月社会化发放,1-10月份共发放生活费738人次139942元。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全面加强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
目前,再就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四幢厂房,建筑面积约11400平方米;水、电、路、电信等基础设施也陆续建成,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1、2、7、8厂房已分别租赁给“蚌埠市利特尔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市江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格锐叉车属具有限公司”。这几家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500万元,预计销售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可安置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60余人。此外,新招商入驻的“蚌埠市永平丝印材料器材设备厂”和“易斯贝能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办理注册手续,预计两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500万元,可安置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40余人。
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他们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非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差,迫切需要技能培训;而我区境内的蚌埠市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入驻的近百家企业,也迫切需要招收大量的熟练技工,这一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我区日显突出,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其转移就业,我局年初即积极筹建区技能培训学校,并于今年3月经市局验收批准
成立,开设了维修电工、焊工、机械加工、种植养殖、缝纫、玻璃制造、印刷、礼仪等十个专业,面向我区广大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2118人,其中种植培训178人、餐饮培训150人、计算机操作培训503人、缝纫培训450人,焊工培训50人、粮油食品加工培训5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707人。
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摸底调查工作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切实推进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多措并举,并积极配合区建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征地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调查及审批工作。自7月1日至今,我区已经审批的被征土地有亩,其中耕地亩;涉及小蚌埠、吴小街两乡镇所辖的9个行政村、3288户11545人,符合参保条件有5266人,其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1283人。涉及被征地农
民参保资金共计万元,其中我区应预留土地补偿金的70%为万元和提高的征地补偿费为万元,两项资金共计万元,不足部分由区政府兜底。截至目前,应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有1283人,每年需要支出万元。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街居平台建设及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尽管各乡镇根据区政府《关于建立乡镇社区居委会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通知》文件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工作站,事务所平台建设现已较规范,工作进展正常有序,但各乡镇领导对事务所和工作站的工作指导和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平台建设仍显滞后,尤其乡镇的社区平台仍未达到“四有六到位”的要求,社区工作也未正常开展。二是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
职业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仍显滞后
对于繁重的培训任务而言,我区职业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日显滞后,急需区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以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任重道远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这样一件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推行起来远非想象之中那么容易,其中群众的思想顾虑、有关政策的缺陷及资金的筹措等问题恐将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行,并为日后的上访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1、此次出台的《被征地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针对同为被征地的农民却实行区别对待,7月1日征地前后缴费和待遇均有所不同,我区失地农民的土地大都为7月1日以前被征用,这部分失地农民对《被征地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意见很大,可能将会形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2、此次实行的“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政策,其发放的养老金难以对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养老提供充实的保障,因
而其吸引力不足。
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尚未设立,财政资金缺口较大且未到位。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将带来极大的不稳定隐患,也将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五、工作计划
一、实证调查
本研究采用实证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采用国家产业划分标准进行设计。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 通过对豫中郑州市登封县宣化乡才沟村第6村民组、许昌市鄢陵县南坞刘圪垱村和平顶山汝州市小屯乡范湾村第4村民小组, 豫南信阳市潢川县白术村第9村民小组、南阳市红泥湾乡竹园村第5村民小组和驻马店市遂平县和兴乡后楼村第5村民小组, 豫北安阳市安阳县辛村乡南伏恩村、新乡市原阳县陡门乡安庄村、焦作市郇封镇雪庄村第6村民小组、濮阳市南乐县张果屯乡西韩森固村第6村民小组和济源市北海庙后村, 豫东周口市淮阳县齐老乡杨楼大队西三刘村、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罗庄村和开封市兰考县坝头乡孟房村第2村民小组, 以及豫西的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七里坪村第9村民小组和三门峡市灵宝县马家寨村等河南省豫中、豫北、豫东、豫西和豫南等五大区域的16个村庄或村民小组共2076名农村劳动力工作满意及意愿情况的抽样普查, 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力求得出河南农村劳动力工作满意及意愿的基本规律。
二、河南农村劳动力工作满意及意愿分析
(一) 农村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研究发现, 河南农村劳动力具有以下特点:男女比例接近, 女性稍多;已婚占大多数, 其次为未婚劳动力, 但离异比例呈上升趋势;年龄集中在18-55岁年龄段;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等较低的教育程度为主, 其次为高中和中专, 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占比较低。
(二) 农村劳动力工作满意分析
1. 农村劳动力工作满意总体分析
在对全省不同地域16个村庄2076名农村劳动力进行的调查表明, 农村劳动力对所从事工作持满意态度的比例仅刚超过一成 (219人, 10.54%) , 近九成 (1857人, 89.46%) 的农村劳动力对所从事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如此低的工作满意度背后是对工资待遇或是工作环境条件的不满。
2. 农村劳动力工作满意相关性分析
(1) 性别。男女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满意程度有所差异, 女性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 (91.37%) 比男性 (87.43%) 更高一些, 这个可能与女性的挑剔的性格有关系。但是总体如此低的工作满意度背后的原因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2) 婚姻状况。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同, 未婚的 (11.99%) 和离异的 (14.29%) 农村劳动力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略高于已婚的 (9.97%) 农村劳动力, 可能是由于未婚和离异企业务工劳动力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较小, 已婚家庭的负担较重对工作的待遇等方面要求较高有关。
(3) 年龄。不同年龄的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有所差异, 12-17岁和26-35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对所从事的工作表示不满意所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100.00%、99.68%;其次是46-55岁, 18-25岁这个年龄段, 分别为92.75%、88.27%;65岁以上的仅为72.73%, 所占比例对比总体稍低一些。这样的情况可能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经历有关联, 6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比较珍惜找到工作的机会;12-17岁年龄段的比较容易幻想冲动, 所以不是很务实, 对工作比较挑剔;26-36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一定的工作历练和经验, 对从事的工作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比较关注, 希望通过不断的变动提升自己。
(4) 受教育程度。由表1可以看出,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同。在本次调查
中, 如果把大专及以上学历程度的群体定义为高学历群体, 而把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程度的群体看作中等学历群体, 将初中及以下学历程度的群体作为低学历群体。其中, 高学历群体对工作表示满意的比例相对较高不到三成, 明显高于中等学历群体忽然低学历群体。这可能与高学历群体的经济收入高于其他学历群体, 并且考虑到伴随高收入带来的良好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 高学历群体对自己当前工作的高满意度顺理成章。
(三) 农村劳动力工作未来打算分析
1. 农村劳动力工作未来打算总体分析调查显示, 回城市继续原来工作或寻找新工作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 8.5 8%、11.12%;在家创业或务农的分别为16.37%、28.89%。说明对未来务工的打算, 有三成多的农村劳动力表示了去城市打工的意向, 而同时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也占到了四成。这一方面说明了城市由于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 仍保持对农村劳动力的强烈吸引力。另一方面, 面对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工作机会难寻的情况, 众多打算在家创业的劳动力则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未来希望。
2. 农村劳动力工作未来打算相关性分析
(1) 性别。男女农村劳动力的未来打算表现出对未来务工的打算, 有三成多的农村劳动力表示了去城市打工的意向, 而同时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也占到了四成。另外, 男性农村劳动力去城市打工的意向比例均高于女性劳动力, 尤其是在家创业的男性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而女性农村劳动力在家务农的比例则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劳动力。这说明了城市由于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 仍保持对农村劳动力的强烈吸引力。面对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工作机会难寻的情况, 众多打算在家创业的劳动力则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未来希望。而女性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归家庭, 重新做起了家庭主妇, 所以选择在家务农的比较多。
(2) 婚姻状况。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劳动力在未来的打算方面表现出对未来务工的打算, 有三成多的农村劳动力表示了去城市打工的意向, 而同时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也占到了四成。这说明了城市由于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 仍保持对农村劳动力的强烈吸引力, 另一方面, 面对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工作机会难寻的情况, 众多打由表2可以看出, 算在家创业的劳动力则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未来希望。
(3) 年龄。不同年龄的农村劳动力在未来的打算方面表现出对未来务工的打由表3可以看出, 算, 有三成多的农村劳动力表示了去城市打工的意向, 而同时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也占到了四成。这说明了城市由于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 仍保持对农村劳动力的强烈吸引力。面对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工作机会难寻的情况, 众多打算在家创业的劳动力则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未来希望。另外, 12-17岁、18-25岁、36-45岁、46-55岁以及56-65岁五个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城市打工的比例都占到3成以上, 在家创业或务农的所占比例较高, 12-17岁、36-45岁以及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达到5层以上。但是12-17岁这个年龄段在家务农的比例接近5成, 6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家创业的所占比例3成以上,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农村劳动力在未来的打算方面表现出对未来务工的打算, 有三成多的农村劳动力表示了去城市打工的意向, 而同时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也占到了四成。这说明了城市由于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 仍保持对农村劳动力的强烈吸引力, 另一方面, 面对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工作机会难寻的情况, 众多打算在家创业的劳动力则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未来希望。另外, 大学以上学历以及小学农村劳动力表示去城市打工的意向比例略低于高中或中专、大专学历和文盲农村劳动力去城市打工的比例。而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由表4可以看出, 则明显较高, 而且呈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家创业的比例越高。这说明,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于人的择业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三、调研结论
农村劳动力对所从事工作持满意态度的比例仅刚超过一成, 近九成的农村劳动力对所从事的工作表示不满。关于对未来务工的打算, 有三成多的农村劳动力表示了去城市打工的意向, 而同时选择在家务农和创业的比例也占到了四成。
当罗晶填好了表格,耐心列队等候公司头头面试时,有一位员工模样的人过来对他们说:“我们的老总还有一个小时才会来这里。此刻我有点急事想请大家帮忙:何处到了几车水泥,眼看天要下雨了,我一时又找不到盘运工,我想请你们义务帮忙卸一卸水泥,好吗?”
大家见他也是本公司的人,就想动身去帮忙卸水泥。可是,有的人发语辞:“卸水泥是工人的工作,我们没必要去替他卖苦力。”如许一来,一大半人都站着不动,罗晶却和另一小部分人走出队伍,主动跟那个人去卸水泥。待水泥卸了一半多,那人又来说话了:“诸位对不起,我们的老总刚才来了,他说今天来不了了,真是很抱歉。”
这些正在卸水泥的大学生沉不住气了,有的说:“这不是故意耍我们吗?不干了!”有的说:“咱又不是他们公司的员工,让我贵干义务劳动,没门!”呼啦啦一下子又走了一大半。而罗晶等少量几个人却一直坚持到把水泥全部卸完。
当他们在水龙头下用手捧着水洗完了脸之后,刚才那个请他们卸水泥的人笑眯眯的对他们说:“恭喜你们,刚才是我预设的一场特殊考试,你们几个全部及格了,从此刻起,你们就是我们公司的正式职员了。”这几位通过了“特殊考试”的大学生这才大白:这位不起眼的“员工”真是他们的老总。
XX年工作情况
一、就业服务创出新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今年以来,我局千方百计统筹城乡就业,采取以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县域内园区企业用工的集聚效应为依托,以免费送技能、送岗位下乡为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XX年新增城镇就业882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91%;失业人员再就业153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07%;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1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43%;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2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9%;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8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面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1月28日,县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启动,市场“公共职介,免费服务,促进就业,构建和谐”为宗旨,每月28日定期举行招聘会,平时负责就业咨询、岗位洽谈、就业推荐等工作。现已举行招聘会两场,有中国人寿、旺旺公司、金龙铜业、新一佳等四十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的近千个工作岗位供求职者选择,2100余人参与竞聘,400多人达成了用工意向,反响很好。市场酝酿在近期举行一场返乡农民工的专场招聘会,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重点解决当前民工返乡就业困难问题。市场的启动,畅通了求职的绿色通道,架起一座就业的金桥。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壮大,将会成为我县吸纳人才、汇集人力,凝聚人心重要阵地。
二、社会保险能力增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全面完成4万人的参保任务;企业养老保险实现基金的良性运转;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已消除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800万元银行负债;工伤保险已落实上级要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正平衡推进。医疗、生育保险实施以来,自求平衡,略有结余,服务参保对象,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6、7月份分别制作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期宣传片,在望城县新闻频道播放。各项社会保险稳步推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70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0%;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18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全年社会保险参保达11.5万人次,归集各类社会保险费16278万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15550.8万元,发放率100%。
三、劳动关系日趋和谐
随着劳动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今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件》的相继颁和实施,全民劳动保障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加强了对新法律法规的宣传,全年举办了5期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劳动保障意识,营造和谐的劳动保障氛围。切实落实建筑领域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大监察,有效遏制了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劳动争议案件调处注重和谐,坚持预防为主,处理、监察为辅的工作方法,重在教育。积极化解各种劳动争议,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和基层,确保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如:县航运公司一职工关于抚恤金补偿问题,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家属的实际困难,我局多次深入企业,多次与职工家属沟通,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协调,最终达成共识。再如中新森林海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纠纷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先后发放工资290万元,切实保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共调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09起,受理工伤案件111起,仲裁判决16次,仲裁调解59起,结案率达100%;开展执法检查9次,督促发放农民工工资702万元;处理日常投诉328件,接待来信来访781人次,回复率、答复率100%。
四、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和“双优”示范创建活动,我局政务环境有了新的改观。一是学习氛围浓厚。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作风。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技能比武、业务知识考试、论文参选等,机关学习氛围浓,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二是工作队伍充满活力。创新用人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制度,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激发了全局干部谋事、干事的活力。三是服务质量提高。以窗口建设为重点,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推行了首问负责制,开展“双优”创建最佳窗口和“双优”创建标兵的评比活动。实现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职能服务向情感服务的转变、一般服务向特色服务的三大转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感觉到劳动保障服务无处不在,劳动保障工作者人人都是服务的“窗口”。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大的挑战和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随着大批民工返乡,形势更加严峻。扩大就业、控制失业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就业人员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力短缺,许多岗位出现了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一些高、精、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后继乏人;另一方面无技能等级和初级技能的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素质偏低,择业观念陈旧以及对现在岗位不适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社保扩面难。一是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社会保险费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而负担更重,已影响到企业的长足发展。二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日益突出,私营企业职工参保、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很低。三是工伤保险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四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扩面任务大,菜农户、征地拆迁户和一般非从业居民参加城居医保,攀比农合,对个人缴费225元的标准抵触情绪大。
三是维权任务重。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类投诉、上访、纠纷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是欠薪、欠保、工伤、未签订劳动合同等。而欠薪、欠保又以群体性为主,所造成的影响大,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将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引起更大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案件群体性参与人数多;投诉来信来电来访人次不断攀升。这些将是工作的重点,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XX年工作思路、措施及目标
工作思路:按县委、政府和市局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力打造新城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的主旋律,积极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新机制,以“统筹城乡、保障提质,服务创优,顺应发展”为手段,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争创一流业绩。
工作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个,就业困难对象援助就业达100%;各类社会保险费征收突破1.2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足额发放率100%;劳动争议案件按期结案率100%。
工作措施: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以创业促就业,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构筑创业的服务平台。二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完善各项功能,优化服务水平,规范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服务人才、人尽其才,服务企业、人尽其用”的宗旨,吸纳人才、汇集人力、凝聚人心,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有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在注重就业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就业质量。
建立预防为主的维权机制。一是提高全民劳动保障意识。广泛深入宣传法规政策,严厉查处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监察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签订情况,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三是完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创新思路,改进办案方式,发挥调解作用,提高办案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应对企业改制、破产,土地征用,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保障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我县“两型社会”建立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各类保险费征收力度,确保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一、今年工作基本情况
1、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所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500余人。
2、帮助农民工就业,为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农民工维权等就业服务,发放500余份宣传资料、张贴、发放招聘信息1300余份。
3、配合县局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做好XX年劳动执法年审工作。为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年检制度,促进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双源头上减少劳动纠纷。我所对辖区内的5家事业单位、9家采石场和1家私营企业做好劳动执法年审工作。
4、配合县局做好贷免扶补工作。办理农民工服务手册50个。促使我镇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
5、认真做好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的用工登记,劳动合同的签订,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协助县社保中心办理了15个农村养老保险的到期领保工作。
7、完成了781人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及续保工作。
8、完成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58人,新型农村和社会养老保险工作8575人。
二、存在的困难
1、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业务量大,很多工作难以开展。
2、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法律意识不够强,存在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
3、我所业务知识生疏,开展工作显得被动。
三、2012年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社保.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以及新参保和续保工作。
2.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企业输送各种实用型劳动力。
3.做好《劳动合同法》和《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4.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劳动保障总结及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区劳动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xx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制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
1、积极推进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府切实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意见》(皖发[xx]xx号)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就业工作的通知》(芜政[xx]xx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出台了《xx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贯彻意见》(鸠政[xx]xx号)。通过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充分吸纳就业、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等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截至xx月底,我区新增就业岗位5527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5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09%;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43%;免费职业介绍221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了解返乡农民工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局xx月份分别在返乡农民工相对集中的清水街道富强村和联盟村举办了两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题座谈会,对他们所提出的政府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为转变部分待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我局于xx月份分别在官陡街道和清水街道举办了两场“xx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积极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
3、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今年以来,我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8场。在xx区两院广场举办了“xx区xx年新春大型专场招聘会”;四褐山街道分别组织了两场“迎新春”招聘会;官陡街道举办了“春风送岗位”招聘会;湾里街道分别举办了“迎三八,送岗位”招聘会和“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清水街道举办了“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在新奥文体广场举办了“xx区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8场招聘会共联系了14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市场营销、保洁绿化、家政服务、企业管理等6900余个就业岗位,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达4490余人。
4、大力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为帮助创业人员增强创业信心,提升创业能力和理念,减少创业风险,上半年我区共举办11期syb创业培训班,培训有志于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330人,在全市率先完成年初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我区在鸠兹家苑又新建了一条创业街,以满足创业需求。该创业街总投资17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3000㎡,一期50间门面房已交付使用,二期25间门面房正在招租。这些门面房将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入驻创业,并享受房租费、水电费补贴,3年内免缴物业费、卫生费、治安费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5、全力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个人创业和企业融资提供贴息政策。为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帮助企业走出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困境,截止xx月底,我区已发放23笔个人小额担保贷款共计115万元;对12家企业2465万元贷款进行了贴息认定。两年内对上述2580万元贷款约贴息150万元,累计完成市下达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的215%。我区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落实贴息政策,为辖区内个人创业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统筹城乡就业,认真做好《安徽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工作。为统筹城乡劳动者就业,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我区对失业登记人员及时发放了《安徽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并录入我市就业管理系统。有利于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就业帮扶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截止xx月底,我区已发放《安徽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555本。
(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1、五大保险保持良好的扩面态势。五大保险参保良好,参保人数都有一定增长。截止目前,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27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463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526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5069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24386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9.83万人。各类保险均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目标任务。
2、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工作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我局早谋划、早实施,于xx月xx日召开了我区城镇居民医保专项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xx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同时印发了5万份参保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及参保医保卡。要求以社区为平台,广泛宣传,简化程序,方便百姓,使城镇居民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9.83万人。
3、认真开展被征地农民领取养老补贴资格认证和调标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补贴待遇发放管理,堵塞虚报、冒领漏洞,防止基金流失,我局从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区领取基本养老补贴待遇的5897名被征地农民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资格认证工作。为确保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区建立了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对年老体弱、患病及行动不便的人员,派人上门办理了认证。通过采取多种方式,确保不漏一人。对认证审核后合格的人员名单及时张榜公示,其中5747通过了认证,有52人未参加认证,对98人死亡及其他情况进行了核减,确保了基金安全。对享受遗属补贴人员进行清理,对16名不符合政策人员进行核减。
有条不紊地完成了6589名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调标工作,从今年xx月份开始由每月158元提高到168元。
4、认真开展退休人员信息采集和核对工作,进一步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为准确掌握退休人员信息,确保对退休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市局统一部署,我局从上半年开始对全区12384名退休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信息采集和核对工作,现已对11567名退休人员进行了信息采集与核对。并将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库已经全部建立,并建立了患重大疾病、高龄、特困退休人员档案,为其提供专门的生活帮助和慰问活动。为方便与退休人员联系、沟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我区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了社会化管理联系卡,做到了“一人一卡”。目前我区已有6个社区被授予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示范社区。
5、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督查力度,认真开展外伤医保病人的调查核审工作。我局通过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现场检查,规范和整顿了2家医疗机构,要求严格按照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程序操作。同时,为了方便清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就近就医,经过现场调研,经报市局审批通过了王拐卫生院、仁济医院纳入芜湖市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内对96位外伤或有疑问的参保病人进行调查,共查出4人不符合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条件,不予支付。
(三)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
1、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为使企业违法违规情况早发现、早处置,努力推进监察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作用,使简单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实施网格化监督,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控,动态掌握企业的用工状态,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截止xx月份,我局累计受理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71件,为758名劳动者挽回拖欠工资、社会保险费等各类经济损失达124余万元。
2、进一步拓展劳动争议处理调解网络,将劳动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把劳动关系的矛盾和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强化基层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不断健全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劳动争议处理调解网络,各街道已全部建立社区(村)基层调解组织,将劳动关系矛盾和劳动争议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截止xx月底,我局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0件,已结案104件,16件正在办理。
3、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程序,提高认定工作质量。我局制订规范了工伤认定相关办法,依法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工作质量关。同时,针对我区工伤易发的重点地域、企业、行业、人群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加大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探求工伤预防及善后处理的办法。截止xx月底,我局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60件,作出工伤认定137件,不予认定2件,其它均在办理过程中。
4、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今年,我局信访工作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范,明确了“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工作原则。截至xx月底,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0余件,均已办结,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其它工作
1、政务公开,网上公布5类保障人群名单。为加强民主监督,提高公开、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我局对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人员、领取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人员、新参保单位和裁员10人以上单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慢性病鉴定名单等5类保障群体在区政府网站上定期进行公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完成区劳动服务公司的改制工作。根据区政府会议纪要要求,区劳动服务公司资产于今年xx月xx日在区国资委的监督下移交给了区建投公司,债权债务的清理由区建投公司负责。对该公司职工公积金的缴纳违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一次性收回多缴公积金63520.8元。对另两位职工公积金违规缴纳问题,已通过本人申请在其养老金中按月扣回。目前,该公司的身份转换金和应补发的工资已全部发放到位,改制工作全面结束。我局已将该单位自成立以来至xx年的所有档案整体移交给区档案局。
3、及时办结市、区两级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今年涉及劳动保障的市、区两级提案和议案共13件,我局按照办理程序,主动与相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
4、各类业务档案及时整理归档。我局高度重视业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①整理18个历史遗留企业档案共837卷;②清理归档1984年—xx年以前征地安置劳动力档案约200卷;③整理医疗保险会计档案75卷;④及时整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就业和劳动仲裁等业务档案约450卷,全部移交到区档案馆规范管理。
二、xx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以赴,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以统筹城乡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认真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等专项活动;认真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精神,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着力援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巩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六到位”和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四到位”成果,进一步提升基层劳动保障专管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更新信息,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芜湖市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加大对全区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企业的录入工作,力争做到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两头清”。
(二)立足实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推进全覆盖,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目标;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工作,确保基本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以建立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以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达标社区为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依法行政,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标;切实做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的相关工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及非公企业为重点,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保障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权利,严禁用人单位使用童工,制止企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拓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范围,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和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调解结案率;认真查处举报案件,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健全长效机制,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锐意进取,努力做好全局其它中心工作。
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范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油田企业,劳务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后, 中国石化油田企业按总部要求, 积极组织进行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 生硬地搬用《劳动合同法》的条文规定, 将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具体工作中, 我们只能依据有关的法律规定, 结合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 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本文就油田企业在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油田企业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遇到的主要问题
1.《合同法》在关于劳务派遣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原则, 难以操作。
一是《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全国人大法工委在2007年答复劳动部关于劳务派遣有关问题时明确:国内劳务派遣期不得超半年, 岗位为非主营业务, 岗位须为可替代性岗位。如果这一规定理解为劳务派遣岗位必须是同时具备这个要件的话, 劳务派遣的工作将很难开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对于这一条也没作具体解释, “替代性、辅助性和临时性”的具体含意需要进一步明确。二是劳务公司与劳务工签订两次以上固定期限合同后, 是否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务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两次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再续签时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涉及劳务派遣的有关条款中, 却强制性地规定劳务公司应与劳动者签订两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本意看, 是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合同法的特别规定, 对于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是否适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两次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再续签时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还是应当予以明确。三是关于同工同酬的问题。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工资”应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也就是说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一种, 但在劳务工和劳动合同制用工之间, “同酬”是指“同工资”、“同劳动报酬”或者“同一等劳动分配制度”之间的界定与执行标准, 是应当加以明确的, 但目前没有相关的文件或规章制度对于相关条款的确切解释说明。四是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界定。《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 给被派遣的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在目前操作上现实情形中, 如劳务派遣单位在合同的订立阶段就存在违法侵害劳动者利益的行为, 如扣押劳动者身份证, 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资金或财物, 或者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等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等情况, 是否应判令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这是需要商榷的。建议在制定对相关条款的司法解释时, 可对法条作限制性的解释, 明确用工单位仅和派遣机构连带承担有关工作时间、最低工资、加班限制、安全和卫生、加班报酬、休息休假、反就业歧视等行为有关的连带责任, 以缩小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
2. 关于劳动合同签订中关于劳动合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等方面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中将“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护”、“工作地点和内容”等作为劳动合同所必备条款进行了规定。同时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在部分业务领域跨度较大、企业内部行业较多的集团化企业当中, 人员的地域流动比较频繁, 如果在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要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进行变更, 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将产生很大影响。曾有一个案例, 某企业项目急需一个特定工作人员前往, 该人员因过去曾在这个地区工作过, 并且辞职时又曾签订某种协议, 就坚决以劳动合同中工作地点在国内某市某街道某号为由不去前往, 造成企业不得不临时调换人选。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用工管理权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总体上说, 企业对员工在不降低待遇的情况下, 为了工作需要对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作合理调整是比较正常的, 如果每次调整都要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 对于劳资双方都将是一种手续繁琐的负担, 让双方都不堪其烦。
3. 人才流失现象会进一步加剧。
《劳动合同法》规定, “接受培训的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应按双方约定向单位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第89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37条规定,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将导致企业培养人才, 但却不能得到获得相应补偿权利, 会进一步削弱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很多油田企业不愿选派人员参加培训, 已经对这种状况提出了相当严重的预警信号。如再不及时调整, 企业人才流失更加严重, 还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劳资纠纷, 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劳动合同法》表示要充分尊重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 但对已经进入企业的劳动者对企业应尽义务或企业权利却未曾提及。一是对企业现行的违约金等约束手段留住骨干员工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 规定了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封顶线, 违约金支付的数额偏低, 几乎相当于无成本违约;二是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不用再经企业批准, 提前告知即可, 没有规定必须具有双方协商的程序;三是企业逾期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就违反法律, 要受到处罚, 而员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成为合法。这将导致企业与员工权利利益不均等而产生管理中和混乱。过去企业依靠行政审批和经济制约留住人才的办法已不符合法律规定, 但规定员工应履行的责任却没有明确, 造成企业无法留住核心员工, 而员工个人要想跳槽却可以轻而易举。
二、油田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 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贯彻教育工作。
结合油田企业的实际, 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学习活动, 积极营造诚信管理氛围, 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让企业和员工共同明确地认识法律是维护正义, 而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易。职工所主张的权利首先要在自身守法前提下才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要宣扬诚信工作, 劳资之间想到诚信的价值理念, 健全劳资双方诚信体系, 在企业形成要懂法、要守法, 会用法、会守法的良好氛围。
2. 要依法建立起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管理的主要政策依据。国家《劳动合同法》在劳动用工、员工管理、工资分配等诸多方面要求较以前更加细化和明晰, 在执行程序上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要建设起和谐稳定的劳资用工关系, 企业就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细化岗位管理和岗位行为规范, 并以相关制度规范起来。应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单位具体实施操作等特点, 从人员招用标准条件、岗位管理规范, 以及休息休假、日常奖惩具体标准、离职程序等均应及时进行详细明确, 形成完整有效的规范约束制度体系, 保障内部管理行为的有效开展, 避免有具体工作中管理无标准、处理无依据的尴尬现象。
3. 夯实工作基础, 进一步完善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一是要建立起职工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及劳动合同跟踪评价制度, 如实记录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安全健康以及岗位协议履行情况, 并将记录作为职工合同续订、解除和岗位调整的参考依据。二是以企业与员工所订劳动合同相关条款为基本框架, 以油田企业岗位说明书为确认基础, 授权企业所属各单位根据各岗位工作特性与职工签订个性化的《上岗协议》, 明确员工上岗从事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技师标准、绩效考核条件等内容, 并将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转化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 推进油田企业对员工劳动合同的个性化管理。三是强化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要求, 按照“走足程序、留下痕迹”的原则, 对职工劳动合同书以及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基础资料进行归类留存, 建立职工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相关档案。
4. 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工作思路, 多渠道补充企业员工。
一是油田企业结合自身实际, 要积极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用工机制, 要适当地引进企业急需的主体工种 (专业) 技能操作后备人才, 做好油田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及储备工作, 确保满足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企业急需人才等各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可适当引进企业或单位关键岗位和技术操作岗位优秀的劳务用工, 通过与油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将其转为直接签订合同的企业用工。针对油气开发生产或油田经营员工队伍特性, 对部分相对较为独立或单一的辅助性服务性业务, 可发展若干个战略合作对象。从目前的完全独立型施工向部分依靠社会资源的合作型队伍转变, 以业务外包的形式借助社会力量, 从而减少油田企业自用工总量, 达到集团公司实现用工总量目标缩减的战略要求。
5. 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及相关情况的监督检查。
作为油田企业, 应充分认识到国家《劳动合同法》双向约束的作用, 要结合集团公司有关要求, 坚持依法加强内部劳动合同管理, 及时对各单位及企业对《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和监督, 如发现有问题, 就要及时纠正。在推动企业依法实施劳动合同管理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为员工提供职业心理辅导与职业咨询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形式, 了解和平衡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积极营造团结、上进、健康的劳动关系环境, 培养员工依法履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指导员工树立依靠企业、依托岗位成才的人才思路, 共同把《劳动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好, 为企业人才管理与发展作出贡献。
6. 强化企业工会、团委等组织作用, 积极维护员工权益。
《劳动合同法》强化了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具体角色和作用, 这为工会组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新的法律途径。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 必须强化工会组织尤其是基层工会的作用, 要积极争取企业、政府党政部门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配合;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保障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基层工会要坚持依法维权、主动维权、科学维权的原则, 积极帮助、指导参与企业工作的员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使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使劳资双方达成和谐统一, 使广大职工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和保障。企业各级团委应立足培养更多青年人才, 实现科技兴企、人才兴企业的远大理想, 进一步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段连民.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人才资源开发, 2010 (3)
劳动保护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工艺、设备、教育、管理及组织制度等方面所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措施,用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达到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保证生产劳动正常进行,实现安全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央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122家,在册员工1000多万人(不含临时用工、协作队伍),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10家增加到30家。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领导下,中央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多数企业成功实现境内外上市,其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大事、要事、难事面前发挥了带头作用、顶梁柱作用和骨干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共和国的“长子”和“脊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央企劳动保护工作法律地位
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重要讲话的迫切需要。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对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企业特别是负责劳动保护工作的各级工会组织,要用讲话精神指导劳动保护工作,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
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是摆在中央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重要任务。中央企业不但有上千万的在册员工,还有众多的劳务工和协作队伍,他们大多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对他们至关重要,因此,央企要带头健全和完善劳动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筑起职工生命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屏障,特别是在当前应对危机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遵循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中央企业特别是工会组织抓好劳动保护工作,是切实践行“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社会主义维权观的有效举措,是切实发挥工会和职工在安全、和谐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劳动者是劳动关系一方当事人,获得劳动安全健康保护是其基本权利,而有的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往往降低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减少劳动保护支出。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由于利益目标不同,必然导致矛盾产生。而工会在劳动关系矛盾中则起着缓冲和协调的作用,这就要求工会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劳动保护机制,积极主动地维护职工的切身权益,促进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是认真落实《工会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实际行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把“安全发展”作为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依法组织劳动者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可见,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在企业、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央企劳动保护工作现状
近年来,各中央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的领导下,高度重视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康杯”竞赛、职工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企业工会配合行政广泛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步好转,有效地维护和保障了中央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权益。但也应当看到,央企劳动保护工作还存在着整体推进力度不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工作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等问题。
分析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劳动保护机构不健全,一些企业由于改革改制、撤迁并合,精简了人员和机构;二是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只是片面强调生产指标,而忽略了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三是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可有可无,监督不到位,检查走过场;四是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管理脱节,规程不明确,奖罚不对等;五是少数企业对员工职业健康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用于劳动保护的专项资金投入不够;六是一些企业对女职工劳动保护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
央企劳动保护工作创新
中央企业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扭转劳动保护弱化现象,是中央企业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势所趋。我国实行的劳动保护体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以适应新时期劳动保护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对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弱化现象,有的只满足于“货币化发放”,有的不按规定标准发放,很有必要重新思考央企劳动保护工作的新机制。
明确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央企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应以“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为指导,切实贯彻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央企工会组织应围绕《工会法》所赋予的“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 “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专结合、依法监督”的原则,把维护职工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实行“五个纳入”,是积极做好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保障。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企业特别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劳动保护工作切实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行“五个纳入”: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纳入企业集体合同;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纳入单位评先条件;纳入安全大检查内容。
认真履行职责是共同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党政工团各系统,都要共同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科学抓安全,管理促安全,群众保安全,铁腕治安全”的管理体系。各级领导班子要努力做到“五个一”,即劳动保护的决心要一次下定,劳动保护的投入要一次打足,劳动保护的措施要一步到位,劳动保护要“一票否决”,劳动保护要一抓到底。切实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和企业利益,创造出更加辉煌璀璨的崭新成果,为建设殷实和谐的中央企业作出积极贡献。
为全面总结2006年劳动就业工作成果,按照市局通知精神,现将我市2006年劳动就业工作完成情况及2007年工作总体思路总结如下:
一、二00六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城市”这一主题,以落实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突破重点难点工作、强化能力建设为主线,高质高量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市劳动就业事业朝着政策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的方向前进,为“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就业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1、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实名制就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万多个,实现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55012人,其中女性27163人,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46500人的118%,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计划50000人的110%。
——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4326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4000人的108%。
——创业带头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6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200人的134%;带动2685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1200人的224%。
——劳务输出。全市劳务输出1281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12100人的106%,其中省外劳务输出2467人,境外劳务输出532人。境外输出仍以韩国、日本为主。输出农村劳动力7837人,下岗职工590人,失业人员3385人,新成长失业人员638人,其他人员975人。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全市新产生的925户“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的1367人。截止5月末,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890人(联防员30人,保洁员650人,市场协管员210人);自谋职业12人;灵活就业23人。6月份至9月份,又安置了新产生的79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兑现了15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就业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全市1004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就业。截止报告期,“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全市共审核通过申报小额担保贷款536户,审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37万元,完成省政府年度计划840万元的135%,使12509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实现了再就业。
——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全市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727本,其中:市本级发放4444本,县区发放5283本。全市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总计4754.6万元,其中:减免税额总计4569.6万元,减免费额总计185万元。
3、再就业培训情况
——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71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9000人的197%,培训后有11870人实现再就业,就业率67%。
——创业培训。全市共组织创业培训班17期,有2133人参加了培训,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2000人的107%,其中683人参加了“SYB”创业培训,有1089人通过创业培训创办小企业,带动4183人就业和再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069人,完成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10000人的141%。
——普惠制就业培训。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9841人,完成市政府下达年度计划40000人的125%,培训后就业 32397人。
4、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
市中心劳动力市场共组织召开洽谈会113次,其中大型专场洽谈会5次。进入市场的用工单位49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8782个,进入市场求职者33080人次,有11413人实现就业,市场成交率为34.5%。开展职业指导4263人次,接待政策咨询8287人次。
5、社区就业情况
全年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5万个,在社区内实现就业再就业26435人,完成年计划10000的264%。其中:女性就业7742人,失业人员19595人,其他人员6840人。
6、失业调控情况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37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失业保险。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52999人,完成全年参保计划25万人的101%。其中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35830人,完成年度参保计划的33000万人的110%;全市失业保险扩面15000人,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5660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13994.73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5528万元,领取失业保险人员逐渐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步下降。初步建立了失业保险基金预警制度,失业金实行了100%社会化发放。
7、其他工作情况
——认定“4050”人员社保补贴。按照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要求,完成了对6985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认定工作。全市有10575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及“4555”人员已经实现了社会保险补贴1495万元。
——劳服企业发展。全年新创办就业实体919个。全年共审批认定劳服企业10家,安置就业人员1449人。全年认定扶持政策企业10家,完成年度计划10人的100%,全市现在享受政策的劳服企业82家。
——失业保险稽核。全市全年已稽核参保人员99439人,完成年计划指标67127人的148%。查漏报漏缴失业保险金4615万元,其中18.9万元正在追缴之中,收缴金额全部入库。在开展稽核过程中,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100%稽核,未发现冒领现象。
——企业用工管理。全年共走访、检查用工单位712家,完成年初计划检查用工单位700家的102%;登记就业人员 30625人,其中规范用工单位262家;办理就业手续6372人。全市全年查处了35家用工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非法招工行为,责令并撕毁张贴的非法招工广告35张,取缔29家“黑中介”,规范管理23家职介机构;为农民工办理就业证明712份,审批临时工工资2334万元。
二、主要工作特点
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十六个字”,即:领导重视、落实政策、设计载体、成果显著。
(一)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继续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并将其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于年初召开全市就业工作会议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工作会议,亲自部署、落实任务、分解指标,继续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指出切实做好“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改造回迁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市领导先后深入劳动部门对劳动就业工作进行调研、数次专题听取就业工作及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情况汇报,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专题解决再就业焦点、难点问题,周密部署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加大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密切,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财政、民政、工商、税务、金融提供便利条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作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就业局势稳定的基本保障。
(二)落实政策
为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我们动手做了认真部署并积极组织实施,制定出台了。《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 市普惠制就业培训补贴课时及补贴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2006年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要点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3个操作性文件,联合转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扶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 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转发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转发 省地方税务局、省国税局、省劳动保障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就业困难家庭成员就业的办法和措施。我们结合我市市情,最快速地制定出台新政策,最大限度地拓展政策惠对象,最大程度地向百姓让利,同时在国家、省政策框架内,在提高收费减免额度、增加收费力减免项目、强化收费管理、明确减免最高限额、扩大税收减免范围、高限核拨社保补贴等很多方面,力求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使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有了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方向的延伸、扩展、调整和充实,使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受益面逐步扩大,为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在我市的全面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载体
年初以来,我们积极设计活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活动,不仅劳动者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而且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全市也再次掀起共同关注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关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高潮。一是开展了一系列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活动。年初以来,我们努力将就业服务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就业优势,通过“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充分运用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实做细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就业援助月”期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300个,帮助300户困难家庭有1人实现再就业。提供政策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政策宣传单8000余份,接受援助对象现场报名培训近200人。“春风行动”开展过程中,多次举办了宣传日活动和农民工就业专场洽谈日,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岗位等许多便利条件,同时制定出台了《 市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3月份与公安局、工商局、人事局进行联合执法,对全市从事职业介绍的52家机构进行了拉网式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了农民工和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二是高质量、高实效完成了基础调查工作。为准确掌握离岗失业人员状况,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体制转轨就业遗留问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我们根据省、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 省再就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失业人员家庭入户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召开了由各县区主管劳动工作的县区长、有关部门领导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500余人参加的 市离岗失业人员入户调查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了入户调查工作;全市抽调了2000余名就业服务机构干部职工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深入全市57个街道(乡镇)、48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历经20余天,对全市51009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涉及总人口132881人。经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市有离岗人员、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城镇其他未就业人员共计33500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的愿望的29637人,其中零就业家庭925户,棚户区回迁户有952户。这次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了离岗失业人员的家庭状况,摸清离岗失业人员、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总量、结构、分布、形态,为推动就业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实实在在完成了“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为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我们按照属地化原则细化“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任务,以加快工作进度、做实工作基础。到6月底,全市新产生的952户“零就业”家庭,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渠道,全部实现“零就业”家庭成员有1人就业的目标。7月份至9月份,又安置了新产生的79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兑现了15日内实现1004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就业的工作任务。截止报告期,“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四是做好了“4050”灵活就业人员、“4555”人员社保补贴认定。为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是保障“4050”灵活就业人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5月份,我们会同财政联合签发了《关于转发〈对大龄灵活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援助的通知〉的通知》文件,通知中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认定办法,发放“4050”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认定手册,建立数据库,建立档案。同时,我们专门召开县区、街道、社区专门会议,部署这项民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印发政策宣传单,让百姓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全市共计有10575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4555”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495万元,现已全部落实到位。五是开展了卓有实效的创业培训。我们在媒体全方位宣传创业培训政策和培训后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将讲述68位从逆境中奋起,在波折中前行的下岗失业者成功实现创业的《走出一片天》一书成功发行。通过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下岗失业并不可怕,只要从头再来,挫折往往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同时建立了强大授课阵容,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在对学员进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项目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工商执照,孵化一批小老板。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创业培训十七期,其中创业成功的1089人。他们创办实体又安置了4183人就业,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已成功的掘到了创业中的“第一桶金”。六是完成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洽任务。7月初,组织参加了省政府举办的第二届辽宁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销会。展销会上,组织参展企业28户,向全省推荐创业项目20个,达成意向16个,接待7000余人的参观和咨询。参展产品种类有医药、手工艺品、有机大米、防水材料等9大类,有3种项目洽谈成功,洽谈额达十万余元。我市参展的创业成果、创业项目均受到各界人士欢迎和好评。七是开展了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大型培训活动。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进一步增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其业务能力,我们按照劳动保障协理员持证上岗的要求,采用劳动保障协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于10月底,实行全天授课大型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来自全市57个街道(乡镇)和160个社区的35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为期3天,邀请了市劳动保障系统的业务骨干授课,并统一参加了全国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此次培训,为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四)成果显著
一是城乡一体化就业成果喜人。形成了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就业工作格局,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比预期目标更好的成绩,提前两个月完成实名制就业工作指标。全市实名制就业550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111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4326人,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城镇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为137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失业率逐年下降,就业总体形势出现阶段性好转。二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达24个,其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5个,介绍就业成功率达34.5%。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进行了内部改造及重新构建,真正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新“三化”标准(即“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网络中心建设,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劳务输出工作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是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部署和安排。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组织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同时,突出抓好加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拓展了劳务输出的空间,促使劳务输出持续增长。截止目前,全市劳务输出总量12817人,其中农村劳务输出7867人,圆满完成了新增劳务输出的工作目标。四是普惠制培训工作出现新局面。全市建立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42家,开设56个专业,就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手段得到进一步改进,培训专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使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生劳动力培训均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五是失业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我们将做实个人缴费记录、增加失业保险扩面工作作为2006年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强力推进。建立了部门联动和责任机制,将全市失业保险扩面指标进行了全面分解,同时,针对私企多、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截至十月末,提前完成15000人的失业保险扩面任务,失业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六是机关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真正实现了“三会”,提高了“五种能力”,坚持了“三公开”、“四负责”和“五项承诺”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文明机关建设,全局机关工作人员整体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整体精神面貌有了实质改观,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广泛赞誉,树立了就业服务部门的良好形象,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向前迈进。
三、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再就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就业岗位总供给严重不足的同时,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提供新增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唯有加强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才能适度的缓解就业压力。
二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主要是个人贷款需求不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放贷工作尚未开展,各商业银行不愿承担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县区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三是县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有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还不达标,对具体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功能设置的标准不明确。
四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制造业中、高级技能培训还依托外地,由于过于单一和集中的培训专业,缺少二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能充分调动失业人员的培训愿望。
四、二00七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方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思想,根据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的总体要求,确立扩大就业优先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加快生态市建设,构建和谐盘锦的要求出发,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相协调,整合劳动力资源,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做好人的发展与能力的发挥,推进我市劳动就业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
1、实现城乡就业5万人(困难群众援助就业0.4万人,社区就业1万人,劳务输出1.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普惠制培训各类人员3万人,其中:创业培训0.2万人;失业人员培训0.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新生劳动力培训0.3万人;在岗职工培训0.9万人。
3、扶持创业带头人300人,带动3000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4、开展用工检查700家,实行用工备案、就业登记和空岗申报制度。
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万人,享受失业待遇的失业人员控制在1.1万人。
6、开展失业保险稽核,稽核参保人数50%,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100%。
7、对符合条件并有贷款需求的失业人员,100%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8、继续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建立援助长效机制。
9、开展社区平台建设达标竞赛活动,参与率要达到100%,优秀率要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信誉社区建设,搭建乡村级劳动保障事务站。
10、按照“新三化”标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达到“四级”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工作措施
1、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要在发展五大接续产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主线,第三产业为基础,民营经济为重点,劳务输出为补充,建立起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就业格局,同时注重加强个体私营经济和非正规就业方面的岗位开发建设;加强服务业的岗位开发;加强社区岗位的开发建设;加强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岗位开发工作,逐步建立起就业服务与全市发展接续产业项目的对接工作机制。
2、实现“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着力巩固“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成果,全面落实盘锦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企业招用“零就业”家庭人员的鼓励政策,重点加强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双动态管理工作,确保发生一户,解决一户,逐步改善“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不稳定的就业状况,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3、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加快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步伐。继续组织开展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构建输出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现有的劳务合作关系,开拓国内外的劳务输出阵地,打造特色的劳务品牌;进一步优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
4、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及村的劳动保障服务所(站)、村委会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事务所(站);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就业质量;加强街道和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终端建设,促进就业实名制管理和经常化、长期化和制度化,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
5、创建信用社区,促进创业拉动就业功能。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基础,通过承办小额担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的合作,创建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的“信用社区”。这样既解决不能提供有关财产担保或第三人担保,而又有强烈创业愿望下岗失业人员获得担保机构提供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难题,从而激发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创业的热情。
6、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力度。一是大力开展普惠制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普惠制培训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和结算制度,建立起普惠制培训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创建示范性普惠制培训实体,充分利用重点打造有特色的就业培训品牌;三是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的沟通机制,完善就业培训服务招投标制度,推动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机制,推广用工备案制度和订单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四是按照接续产业项目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求,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复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7、以全民创业为契机,强化创业带头人的培养扶持工作。以建立创业保护机制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行动。落实对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创业扶持政策覆盖范围,做实培养创业带头人工作。积极开展以SYB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集创业培训、项目评估、政策咨询、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广泛收集、定期发布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项目支撑。充分发挥各级群团的组织优势和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推进创业带头人培养工作。
8、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实行失业调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控制企业一次性裁员程序、人数及比例,控制企业裁减人员进行失业保险规模。研究探索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减少裁员、平稳转岗和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帮助企业组织生产自救。做实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和失业保险稽核工作,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9、转变用工管理方式,强化企业用工管理。进一步做好就业登记、空岗申报、录用备案和非法职介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树立人本服务理念,推进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化。一方面坚持深入企业上门服务;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化。同时,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方向,为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
10、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进一步加强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更好地运用再就业政策。二是做好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对普惠制培训政策、培训基地、培训典型、培训成果的宣传,引导全社会高度重视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三是广泛宣传就业工作方面新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11、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继续以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为指导,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研究解决问题和协调办事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一支作风顽强、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劳动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县劳动局年终工作总结09-12
劳动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专题11-07
劳动工作意见06-14
劳动力及材料投入06-24
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10-06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06-19
劳动保障工作介绍10-08
劳动法自考试题及答案07-06
学习劳模精神及义务劳动心得07-14
劳动力转移工作计划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