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精选8篇)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 夏华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进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这也是本课较难突破的重点目标。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较难理解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如果对文本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第一,注重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而上成思品课。第二,在教学中,很容易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传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嘴说成人的话,使教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采用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一、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课时,我不是对文章进行仔细地分析,而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通过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三处心情变化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并通过不同形式的重复朗读爸爸的那句话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又创设了分角色表演父子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朗读与评读中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点词句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共鸣,加上教师适时引领、点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用词的精当,从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学习第二部分时,通过“套上、甩起、抛向” 等钓鱼动作的理解,体会汤姆的技术娴熟、经验的丰富,“划破、沉入、泛起”等动词可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小心翼翼刻画了汤姆当时的情态,形容他小心谨慎,不敢丝毫疏忽的样子,非常贴切。再加上“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使得这一段描写更富诗意。引导学生多读句子,以便加强对词语的积累。教学第三部分时,引导学生感悟汤姆心情变化,让学生找出表现汤姆心情的词语,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出“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等词语。“慢吞吞”一词不只惟妙惟肖地勾勒了汤姆当时的情态,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他表明尽管内心不情愿,有点舍不得放掉大鲈鱼,但是在爸爸的坚定态度面前又不得不这样做的心态,十分贴合小孩的心理。
一、与情境对话———创设教学情境, 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意境当中
教学一开始,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用优美的语言导入新课:美国纽约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筑大师汤姆, 他的美好品德来自从小经历的一件事。他小的时候特别喜欢钓鱼, 尤其喜欢在晚上钓鱼。看!夜幕初垂, 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 四周非常宁静, 汤姆和爸爸摇着小船来到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多美啊!这次钓鱼, 发生了一件使他终身难忘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吧。
接着, 教师播放“夜晚垂钓”的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一起放声地朗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读准确, 句子读流利。教师尤其注意引导学生将“慢慢升起”重音轻读, 读出韵味, 体验明月升起的美好情景, 想象明月斜挂, 湖面上一圈圈银色的涟漪荡漾开去的意境, 从中体验汤姆心旷神怡的心情。
那么, 汤姆是怎样钓到那条大鲈鱼的呢?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一起去课文里读读找找, 并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后,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四组词语:
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恢复平静察觉动静一阵惊喜小心翼翼拖出鲈鱼
然后教师让学生认真练读上述词语, 并要求学生用上这几组词语, 说说“我”是怎样钓到大鲈鱼的, 最后用“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结尾。教师出示:“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引导学生读出汤姆的惊喜之情, 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意境当中。
二、与人物对话———抓住人物语言, 读出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读出新意, 读出情感。为促进学生感悟, 培养其语感, 教师不仅要强调朗读, 而且要加强指导。本文的教学, 教师要抓住文中父子俩的三次对话, 进行重锤敲打, 围绕父子之间的对话进行感悟, 体验其快乐、烦恼、感激、崇敬之情。
文中爸爸说了三句话。第一句:“孩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句中应该重读“必须”, 声音低一些。因为
爸爸是用低沉的声音来说的, 强调“必须”可以知道没有其他选择了, 表现爸爸的“坚决”。第二句:“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可以读慢一些、轻一些, 因为爸爸在耐心地给汤姆讲道理。第三句:“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也应该读慢一些, 并且重读“遵守规定”, 这样才能读出爸爸的斩钉截铁。
汤姆说了三句话。第一句:“为什么?”语速应该快一些, 因为汤姆很不情愿。第二句:“放心吧, 爸爸, 没有人看见我们, 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句中要重读“放心吧”“没有”“也没有”, 这样才能读出汤姆很想说服爸爸的心情。可以面带微笑来读, 因为汤姆以为自己找到了不放鲈鱼的理由, 所以心情应该是愉快的。
这三句对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 第二句话是经过, 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 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 说主要内容的时候, 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这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三句话复述课文,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与心灵对话———精读感悟, 师生共同参与鲜活的“道德体验”
对这条鱼, 爸爸和孩子的态度截然不同。爸爸的态度是“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孩子呢?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汤姆还是个孩子呀, 看着鲈鱼游向湖心, 他叹了口气。这时候的心情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汤姆还是个孩子, 和大家年龄差不多。看着大鲈鱼游走, 此时此刻, 他有哪些心里话要对爸爸说?当年的小汤姆讨厌爸爸, 埋怨爸爸, 生爸爸的气。34年过去了, 四十多岁的汤姆又带着他的孩子来到湖心小岛上钓鱼。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不论什么时候, 每当我向朋友或孩子们讲起这段往事, 内心总是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师: (在“崇敬”下面加点) 崇敬就是非常尊敬。读到这个词, 你有什么问题?
生:当年埋怨爸爸, 现在为什么又崇敬爸爸呢?
师:到底是讨厌的爸爸, 还是可敬的爸爸?你怎么看? (生自由发言)
师:那么, 爸爸的可敬表现在哪里?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爸爸可敬?请同学们读爸爸说的话, 边读边体会。
(出示投影———这时, 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尽管鱼那么大, 那么珍贵, 他也非常喜欢, 可是他毫不犹豫地让孩子把鱼放掉, 他要求孩子应严格遵守纪律。爸爸考虑到孩子不会轻易把鱼放掉, 所以用了“必须”这个词, 语气坚定, 这是在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定。请你读读这句话,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 (师范读, 声音低沉、轻柔, 但坚定。)
生:一位关心体贴孩子、爱孩子的爸爸。
师:同学们自由读这一句, 读出你心目中可敬的爸爸。还从哪里可以读出爸爸的可敬?
(出示投影:“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是如何自觉遵守规定的。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 能把这么诱人的鱼放掉, 爸爸的品德是可敬的。爸爸说话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 他的自律是严格的, 令人敬佩。这句话是对孩子说的, 他不光自己严格自律, 更要让自己的孩子也严格自律, 令人敬佩。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爸爸的这一句话是全文的精彩之处, 也是点睛之笔。正是爸爸及时地教育了汤姆,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规定, 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 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汤姆心中, 激励着他一辈子都做一个遵守规定的人, 一个诚实的人。爸爸的这句话, 一直伴随着汤姆成长。在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 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无论有没有人看到都必须遵守的规定, 如过马路的时候不闯红灯。你能说出这类的规定来吗?
生:在教室里, 不管有没有老师在, 我们都应该遵守纪律。
生:在马路上,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 我们都不能乱丢垃圾。
生:在家里, 不管有没有家长看着, 我们都应该自觉把作业写好。
生:在校园里, 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 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 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 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 都不能开车。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 有没有人要求, 都应该自觉遵守!
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带这3个问题去阅读课文,要求读时做到:读准音、读通句,遇到问题和不理解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去想想或打问号,然后再指名分节读课文,并集体正音,了解课文大意。
在精读感悟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带问“汤姆是是怎样钓这条鱼的?”去读相关的课文,并抓住动词“套”、“甩”、“抛”、“划破”、等词来想象钓鱼的美好。在体会钓鱼结果时,引导抓住“变成”、“小心翼翼”、“拖”等词体会鱼之大、人之喜,为后面被迫放掉鱼之不情愿作伏笔。接下来学习5~12自然段,也是让学生用抓重点词的方法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这一晚上发生的事情对汤姆有什么影响?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一直铭刻”、“一直回响”让学生用联系前文的方法并弄清“一直回响”在汤姆耳边的是什么,爸爸说此话时的语气怎样,理解“斩钉截铁”。那晚的情景和爸爸此话为何会让汤姆这么难忘?让学生明白: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学完此文后,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不管……都……”这句话的理解。
“虽然鱼很大,也很难钓到,但我们必须遵守规定。”
“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没有关系的。”
“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辩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辩论中明理,认识到人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
刘小剑
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教学要求:
1.品读描写“钓鱼过程”和“心理变化”的词句,演读“放鱼”部分,美读中培养语感,实践中培养能力。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教材分析:
教学设想:
着眼于实践,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句式)请你在课题的前后各加上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
的时候,爸爸 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教师小结:这前后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课文写的是一件事,就要说清楚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过渡:这是发生在父子俩之间的故事,(板书:汤姆 爸爸)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有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
二、学习“钓鱼”部分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汤姆钓鱼?自由读课文1—4节。(之前老师讲清读书要求)
2.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感受钓鱼情景和人物心理变化。(板书:惊喜 赞赏)3.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1)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逐组出示以下四组词语,学生熟读: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2)钓到了大鱼,是多么过瘾,多让人兴奋的事情啊!现在你就是那位小汤姆,回到家后,有滋有味地跟妈妈说今天钓着大鱼的经过。谁来试试?
(3)教师小结:写你做的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写写周围的变化和自己的心情。这样写,文章就具体、生动了。
三、学习“放鱼”部分
1.品读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汤姆心情变化。
(1)指名读课文6至12小节,其他同学画下写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汤姆的心情?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在课后练习中,让我们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否体会到汤姆当时的心情。(自读后交流)
(板书:不情愿)
(3)同桌听读,评价。(4)自荐、互荐朗读。
2.演读父子对话,语言实践中感悟中心。
(1)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为放鱼的事,父子俩展开了一段对话,下面我们就来演一演父子俩的对话,好吗?
师生对演——同桌对演——组合对演
(2)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的态度还是那么坚决。哪个词看出了爸爸的坚决?(板书:斩钉截铁)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下的那句话: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定。”
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
(3)汤姆真的感到非常遗憾吗?他真的后悔了吗?(学生齐读末节)一条鱼和一个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也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具体说一说。
(4)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自觉地遵守规定。(投影爸爸的话)现在再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让老师听到你心里的声音,感受到同学们的决心。(请多人次读爸爸的话)
四、总结下课
板书:
20“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钓 放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是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课文的标题特殊,是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一句话,以此为题,统领全篇。此外,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作者对汤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前后照应,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起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领悟爸爸的严格教育带给汤姆的终身影响,从而感受到课文主人公自觉遵守社会规定的高尚品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课题是一个人说的话,并引导学生抓住“必须”和感叹号,练习读好这句话。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如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之后,通过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__。”横线上各加一句话。这一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单一的问答式教学,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3、教给方法,品读感悟
第五至第十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我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圈画重点词语,阅读品味,写下阅读感受,从而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汇报自主阅读收获时,我紧紧抓住本课三处描写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和爸爸说的三句话,采取朗读感悟法,抓住“必须”、“斩钉截铁”、“很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指导、赏析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读体验和讨论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紧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汤姆和爸爸的对话,体会他们同一时间里完全不同的心情。让学生对文中的对话内容有整体感知,在又一次认真的体味中,再次感受主人公自觉遵守规定的高尚人格,并获得启迪。在这里创设父子对话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之后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
4、读写结合,明理导行
最后教师总结课文:汤姆最终后悔了吗?在读中让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延续有一个了解,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回环。通过学生读文回答问题,明确“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引起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的`思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机加以引领、点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最后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自然而然地延伸刚才的话题,“如果要把汤姆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下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在这读、悟、写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培养。
5、积累内化,课外延伸。
我感觉汤姆的爸爸狠遵守规定,汤姆也很懂事`很听话,不过他还是很不情愿不想把这条鱼放掉.
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保护共用设施,遵守课堂纪律和课间纪律......
你看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吗?这个栏目深受大家的喜欢,为什么?因为真实的东西感人.学新课之前我们也来一段实话实说.
(采访学生)冒昧的问:”课堂上,老师不在的时候,你有没有违反课堂纪律?”(生答)调查真实性.握手认识.
总结:有人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学习他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律”(板书)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老师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从不投机取巧,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尊重.他的美好品德来自于他从小经历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 生字认读: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鱼钩 鱼竿 鱼饵 钓鱼 泛起涟漪 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从未见过
2. 课文的主要内容: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鱼放掉了的事情.
3. (出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汤姆的情绪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交流一下.
三.学习课文
1钓鱼时的重点词语:“一阵惊喜”“小心翼翼”“哇”“从未见过”
说明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问:从哪里看出是一条大鲈鱼”(弯成弧形.小心翼翼.从未见过)
你见过.吃过鲈鱼吗?(生答)背诵范仲淹写的<江上鱼者>
背过了就算吃过了.品一品:味道怎样?(鲜美)长的怎样?(漂亮)在我国,鲈鱼被列为四大名鱼之首,在汤姆的老家美国有个苛刻的规定,每年只有捕鱼节才可以钓鲈鱼.(珍贵)
汤姆钓到这么一条鱼,心情怎样?(板书:欣喜若狂.兴奋.高兴)指导朗读课文2─5段.(出示投影)汤姆小心翼翼的拉起鱼钩,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转换角色朗读)
2.对于这样一条鱼,爸爸是怎么说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对比去掉”必须”与不去掉的不同,体会爸爸说话的语气.
假如你是汤姆,你会怎样?会说什么?
课文中的汤姆也同你们一样,说说文中描述汤姆情绪变化的词语.(出示投影)
为什么?汤姆大声的嚷起来.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小组合作,再现放鱼的情景(形式多样,可读,可演)
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生答)
3.导语:当年的小汤姆生爸爸的气,34年过去了,40多岁的汤姆又带着他的孩子来到湖心小岛上钓鱼.他深情的写下这样一段话(出示投影)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不论什么时候,每当我向朋友和孩子们讲起这段往事,内心总是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4. 解释“崇敬”的意思.带出问题“当年的汤姆生爸爸的气,现在为什么又崇敬爸爸呢?”结合课文中两句话分析爸爸的可敬之处.(投影)
耳边传来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爸爸的可敬之处:严格自律,遵守规定.爱孩子,关心孩子
6.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升华.
四.拓展练习: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严格自律的事例
2,用“不管…….都……”说话
3,小练笔:写写汤姆对这件事的体会
结束语:是啊,只要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定,整个社会将更加井然有序,更加温馨美好!
【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2-13
赴英留学,你必须知道的12-23
那些你必须知道的职场智慧01-27
你必须知道的面试注意事项09-17
咖啡礼仪 那些你必须知道的事儿09-19
我为你骄傲课文09-28
我为你骄傲课文内容12-18
必须记忆的材料05-28
必须从现在开始日记09-17
讲学习必须善学习11-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