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悼词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老人悼词(共8篇)

农村老人悼词 篇1

为了对死者的逝世表示惋惜,时常需要开展悼词准备工作,悼词是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和现实性的文体,人们以此既寄托哀思又通过死者的业绩激励后来者。那么写悼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百岁老人悼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百岁老人悼词1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出生于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农村百岁老人悼词2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出生于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农村百岁老人悼词3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房外烈日炎炎,室内哀声阵阵。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举行百岁老人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悼念活动。

公元20xx年8月9日下午3时40分,老先生在家中安详地逝去,享年104岁。虽然他的谢世,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油尽灯枯火自熄”的时候,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位来宾和亲戚朋友以及所有x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无限悲痛,无比怀念,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老先出生于1910年农历六月初十日,生长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潮塘村x家一户富裕的望族家庭,他是余姚云柯x氏第23世孙,谱名x,字仲达,号雏鹤,又名x啸,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杨重聚至今。老先生一生生育5个儿子3个女儿,现在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加起来,直系亲属已达70多人,真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福寿双全哇。

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x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x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x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x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x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x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20xx年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xx年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x家300年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20xx年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x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x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04年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老先生的去世,使x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x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x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x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x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x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

农村百岁老人悼词4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父老乡亲: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老人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告别。首先,请让我代表她的家属衷心地感谢各位亲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来到这里参加老人的悼念活动。

老太太生于1928年12月20日,一年前由于不慎摔倒致骨折留下后遗症,卧病在床,历尽病痛折磨于20xx年11月17日中午离开人世,享年86岁。老人作为一位普通劳动妇女,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知识,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像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一样,有着中国普通劳动妇女所具有的美德。老人一生勤劳朴实。农家出生,繁重的农活的磨练,造就了她健康的体魄。一生生育10个子女,平日里,抚育子女侍候公婆,家务劳动琐碎而繁重,另外还要参加田间劳动,没天黑夜地忙碌在田间地头,粗重的农活样样在行,比起那些男子也毫不逊色。她就是这样,对于家庭总是做的多,索取的少。她生活节俭,甚至到对自己苛刻的地步,有好吃的总是留给公婆和孩子,常年积月总是穿破旧的衣服,很少添置一件衣衫。在家庭,上孝公婆,下爱子孙,辛劳操持,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与邻里相处,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尽管自己家庭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左邻右舍遇到困难,都会主动帮一把,邻家婚丧嫁娶、总是热情帮忙操持。对待邻居的老人如同自己的老人,对待邻居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由于她的善良真诚,与兄弟叔伯、妯娌子侄都能和睦相处,一生从来未与别人争过一句嘴,红过一次脸。农村家庭大多是艰苦的,但老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乐观坚强的。老人经历不少的社会变化及丧夫失子的家庭变故,经历的挫折磨难不少,她都能乐观面对,十二岁来到婆家,种菜挑水拉车磨面,很劳累,但她干的乐呵呵的,没有丝毫的埋怨;年轻时,在生产队里,担任妇女队长,重活累活抢着干;在人生的最后两年,患病在床,生活难以自理,为了不给小辈添麻烦,表现出了少有的坚强,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有时难免摔跤,跌破身体,也不叫苦。

老人如今撒手人寰。天地含悲,山河共泣。子孙想你,难见您音容笑貌;邻里念您,忆不完您慈善美德。言有尽,情无限,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完您给子孙留下的贤德懿范,也难以表达亲人子孙对您的深切悼念。

愿您地下安息!愿您天堂有灵,福佑子孙!

农村百岁老人悼词5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村最受敬仰的百岁老人。

出生于1909年5月,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20xx年3月20日下午1点50分,自然而然地安然冥目、乘鹤归西。堪称“平安楷模”。享年101岁。

(我们晚辈都尊称她阿婆)她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迁,生前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同时也更加温暖地感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好。

老人故去了,我们理应记住她的好。她老人家的故去,不仅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后辈受您的恩惠,无法用言语表达。乡亲们,有人这样写道:

我们不曾忘记那位迎着风雨手执挑沙针为乡里邻居治病的身影;不曾忘记当年那位起半夜点油灯磨豆腐而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飘香可口的百姓佳肴的人是谁;曾记得,那引来报社记者镜头下穿针引线之绝技而由衷赞叹的场景;曾记否?赶集路上那步履如飞的身姿,让年轻人都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慨。犹听得,她把你和我的小名时常来呼唤;曾记得,有人为您写过《喜欢老人》的美文刊登在金华日报上;曾记得,不成敬意的小辈们受到过你莫大的深情呵护。

您的品德确实可上诗品文,您的功绩的确可让人咏颂!

亲人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白云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

阿婆的故去,是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好同志。她虽离我们而去,再也听不见亲友的呼喊,使后辈再没了可以孝敬的机会了。但她那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高贵品德及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颗心怀感恩的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们说,她百年平安归去,是对我们永远的祝福。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搞好建设。以慰阿婆在天之灵。

永垂千古!

今天我们在古老大厅上一个为您颂德,激励后者,让我们再次鞠躬作别。

我特为您送上一幅挽联:

平凡乃伟大

自然有天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阿婆,您走好——

安息吧!

农村百岁老人悼词6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在这满怀悲愤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参加L先生的追悼会。今天,我们一起追悼L先生,因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更是勤劳而朴实无华的。艰苦劳作,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含辛茹苦。L先生的一生无不闪现着灵性之光。然L先生去了,可是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L先生于20xx年8月X日X时在我们村去世,年仅48岁,惊闻噩耗,如晴天霹雳,心痛如绞。此时此刻我仅代表X向L先生的猝然离世表示沉痛的悼念,向L先生的亲人和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L先生是村人,青年时代的L先生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受了苦难和贫困生活的煎熬和考验L先生走了,宛如一座大山浩然倒塌,L先生的离开,是我们的一大损失,回想他灿烂而又短暂的生命历程,我们无比怀念。

L先生为人忠厚,心胸坦荡,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他对父母孝顺当先,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两个孩子都严格守法,好学上进、他的淳朴和忠厚的高贵品格和与世无争的人生信条,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和启迪。

生命的短暂如白马过隙,更如一阵一阵风,他离我们而去,但是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奉献的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那个过程对于家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为他们家庭失去这么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而惋惜。

L先生英年早逝,他一定带着太多太多对家庭和生活的留恋,的确让人伤心万分,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活着的人只能抑制自己的悲痛,用L先生的光辉精神来武装自己,积极的履行好我们对生活对家庭的责任,兢兢业业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以告慰L先生的在天之灵。

农村老人悼词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大量的乡城迁移是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 作为老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 成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从以往的研究中看出: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没有保障, 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农村留守老人看病难, 看病贵;由于子女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老人的人际关系淡薄, 精神生活匮乏。 由此可见,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作用正日益弱化, 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 新的养老模式还没仅在萌芽状态的情况下。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

2 调查样本

课题小组在湖南省耒阳市的部分农村, 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 对当地的留守老人 (即全部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在6 个月及以上, 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老人) 的生存状况进行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 份, 回收272 份, 剔除内容不全、有逻辑错误的20 个, 有效样本为252 个,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67%和92.65%。

在被调查的252 位农村留守老人中, 其人口学特征如下:性别上:男女比例分别为46.03%和53.97%;年龄分布上, 60~70岁的年龄老人比例最高, 占总数的53.38%, 80 岁以上老人占比例最小, 仅约占总数的14.68%; 婚姻状况上, 有配偶的占65.48%, 单身的34.52%;在被调查的老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留守老人占85.32%, 初中文化水平的占12.30%, 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2.38%;在宗教信仰方面, 有65.48%的老人有宗教信仰。 可见, 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也正因如此, 其在精神生活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而大部分老人都有宗教信仰, 也从侧面反映出老人在精神方面的渴求。 除此之外, 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是其经济水平低, 收入来源单一, 医疗保障缺失, 业余生活单调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 留守老人独居的占20.63%, 大部分老人与配偶、孙辈, 或者同时与配偶跟孙辈住在一起。 不论是哪种居住方式, 老人们在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绝大部分为满意。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出, 与孙辈们居住在一起, 快乐要比负担多得多, 对于老人来讲照顾孙辈既是责任, 又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在生活上有时也会加重负担, 但老人们还是更愿意同孙辈们住在一起。

3 结果分析

3.1 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

在物质生活方面, 有78.97%的老人表示主要靠子女的负担, 其次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再次为亲人、政府的资助以及其他等;有48.02%的老人表示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其次才是子女资助以及其他;由此看出, 老人的生活主要还是靠子女的供养以及自己的劳动所得, 说明家庭养老还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来自社会以及政府方面的经济支持仅占0.79%, 很多老人也表示想要得到政府的经济及更多“条件”的支持。 在调查老人的月收入时, 22.62%的老人表示不愿意说, 因此计算的月平均收入648.56 元是基于部分老人的调查数据得出, 月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占48.20%, 部分不愿说的老人收入甚至更低。 从点差看老人的生活支出, 老人的经济水平仅处于温饱。 老人的月生活支出平均为456.27 元 (基于愿意说出的老人得出) , 89.11%的老人表示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支出是最主要的支出, 其次是医疗方面的支出, 最后才是娱乐方面的支出。

收入是保障物质生活的第一要素, 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 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子女以及自己劳动所得, 二来自社会和政府的经济的补贴。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与以前对比, 虽然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仍然有很多生活困难的老人, 而在保证温饱的基础上, 老人们也基本没有多余的钱花费在娱乐上。 要改善这种经济状况, 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做到真正为需要的人排忧解难。

3.2 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状况

无法享受天伦之乐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普遍现状, 子女的关心, 孝顺与否对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影响。 在被问到“最希望子女做的事”这一问题时, 有64.29%的老人表示最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47.22%的老人最希望“子女常联系”, 在调查中虽然大部分老人对于子女外出打工表示理解, 但是内心里依然希望子女能陪在身边。 子女与老人的联系大部分靠打电话, 子女与老人联系频率的平均数为2.39 次/月, 打电话的次数每月平均在2~3 次, 虽然大部分子女都能常打电话给老人, 但是在对缓解老人的思念之情上作用甚微, 再加上老人们可能面对的丧偶, 亲人离世等变故, 使得老人的心灵很脆弱, 普遍感觉孤独、失落、缺乏安全感, 精神状态长期欠佳。

在娱乐生活方面, 与城市老人比, 农村留守老人要匮乏的多, 可供娱乐的项目也十分有限。 调查显示, 在闲暇时看电视, 串门聊天, 打牌是最常做的事, 分别占53.57% 、51.59% 和33.33%。 村里面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老年活动组织。

3.3 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生活状况

常年的劳作使得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甚乐观。调查显示, 老人常患的疾病有心脏病、高血压、颈椎腰椎病、风湿和白内障等, 其中风湿患病比例最高, 达31.75%, 这与当地的潮湿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 其次是高血压和颈椎腰椎病, 分别占28.57%和18.25%。 在调查者中, 自认为无病的有50 人, 有一种疾病的有88 人, 一种以上疾病的有114 人。 老人们对自我的评价其实并不准确, 常年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对待小病也就是“忍忍就过去了”, 严重一点的疾病由于医疗费贵、没人照顾、距离远等原因也是“忍过去”。

在生病时, 老人们首选的看病地点是乡镇医院, 占35.71%;其次是县级医院, 占21.43%; 最后是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医院, 10.32%。 据了解, 老人们在选择医疗机构的时候, 第一考虑因素是距离和交通是否便利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的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 老人们无法自己去看病;其次是医疗价格, 说明看病贵是制约老人看病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医疗价格水平还是偏高, 虽然现在的新农合也得到了广泛普及, 但是对于缓解医疗的经济压力还是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3.4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式主要是基于婚姻关系的自我照料。 老人不仅要照顾自己, 照顾孙辈, 还要肩负家庭农业生产的负担。 在被调查的老人中要下地务农的有46.43%, 要照顾孙辈的有42.86%。 能干农活的老人都是身体状况较好的, 但是他们下地务农的原因有自愿的成分, 认为自己“能干”, 但更多的却是“不得不做”, 因为既不想荒废田地, 又没有别人来做, 加上务农多少还能给子女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所以很多老人只能自己做。 目前农村家庭“空巢化”越来越严重, 这势必会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 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 不但不能被照顾, 还不得不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人老了就需要被照料, 不仅是物质上的, 更是精神上的。 物质上的给予虽然也能体现孝顺, 但是精神上的慰藉更能体现孝顺的含义, 更能让老人在生活照料上得到满足。 因此孝顺是对老人生活最好的照料。调查数据显示有62.30%的老人认为子女很孝顺, 有32.94%和4.76%的老人认为子女一般和不孝顺。 子女越孝顺, 老人对生活满意度越高。

在社会转型、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等多种社会趋势下, 我国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甚至在迅速瓦解中, 简单地说就是, 在其他养老体系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 家庭养老几乎是目前唯一的养老模式, 而子女是养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但在多种社会趋势的综合作用下, 子女离开了父母出外打工。 即养老形式还是传统的模式 (家庭养老) , 但具体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 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问题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社会特色主义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不仅会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由于社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不可能一夕完成,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还会增长,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通过体制改革, 出台相应的措施,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问题。

4.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均衡, 子女外出务工也是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如果农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让农村劳动力都能在本地工作, 那么将会大大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不仅有效缩减留守老人的数量, 也能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更好的照顾。

4.2 建立农村老年组织

从上述的调查可知,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严重匮乏, 除了串门连天、偶尔打打牌等, 基本没有任何其他活动来打发业余时间, 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首先, 加快村级文化建设, 大力建设农村大众文化娱乐设施, 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经济适用的交流活动平台。 其次, 发展农村老年组织, 为老人精神文化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4.3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待遇”也使得农村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推进困难重重。 要走出这种困境, 首先应打破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体制, 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城市待遇”。 其次, 加大执法和社会监督的力度, 扎扎实实地落实党的惠民政策。 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 让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法可依, 有理可据。 让我们的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利民, 益民。

4.4 弘扬中国传统孝道

老人的生活幸福与子女的孝顺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大部分老人认为子女很孝顺, 但是, 中国自古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 从跟老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就算子女不怎么孝顺, 老人们也是不愿意说出实情的。 虽说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遵守这个道德。 因此要弘扬传统的孝道, 首先在思想上形成孝敬父母的观念, 其次借助上层建筑的力量将孝行推广到大众中去。 只有让主流的社会意识重视孝道, 才能形成整个社会“孝”的氛围, 才能让农村留守老人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摘要:基于对湖南省耒阳市部分农村的留守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 得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低, 精神生活娱乐匮乏, 健康状况堪忧, 生活照料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建立农村老年组织,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弘扬中国传统孝道。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健康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银平均, 黄文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 2011 (2) :195-199.

[2]贺聪志, 安苗.发展话语下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福利之“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8 (3) :120-126.

[3]陈铁铮.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J].湖北社会科学, 2009 (8) :57-60.

[4]李文琴.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困境与化解[J].思想战线, 2014, 40 (1) :104-107.

[5]王晓亚.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 2014, 47 (3) :38-40.

让农村老人“乐”起来 篇3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农村老年人普遍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场所。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寨,基本都建有文化活动室,虽然这些活动地点大多数都是利用晒场、篮球场等场地,也算是可以勉强应付,但是,这种场所里很少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项目、空间,就是摆上几张台球桌,往往也是那些半大不小的青年把持在那里,常常还挤得水泄不通,根本没有老年人的一席之地。篮球显然不适合老年人,活动室里的老年读物也很少见,城市里越来越普及的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基本没有踪影。虽然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实际,不少村也成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组织或机构,但很多还是因为没有必要的经费、人员支撑或者管理不到位而流于形式。

对于这种情形,有人戏称:农村老年人现在是“蹲街头、靠地头、晒日头、爬床头”,他们白天是“流动大军”,晚上是“把门将军”。

二是重物质轻文化的现象应该改变。在许多人看来,农村老年人能吃好、穿好、住好就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并非不可或缺。整个环境中,组织机构重视不够,家庭子女漠然处之,老年人自己也只好被动接受这种状况而不努力去改变自己。于是,有老年人抱怨说:现在虽然吃细粮、住瓦房,可就是乐不起来。

如何让农村老年人乐起来?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食粮在哪里?怎样建设农村老年文化这个阵地?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老人逝世悼词 篇4

为了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就不得不需要准备悼词,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的悼念性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悼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逝世悼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逝世悼词1

老人的离去给儿孙带来了很多悲伤,老人是家里的最高执权者,他们指导我们,关爱我们,所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悼念他。

20xx年4月26日,天蒙蒙亮,一个善良祥和的老人从此与这个世界告别,这一次并不是他和所有人说再见,而是一次永久的、痛彻心扉的诀别,让所有子孙儿女都为之悲恸,这位和蔼可敬的老人就是我的爷爷,郗秉堂先生。他的离开让天空都为之黯然失色,低沉与灰暗诉说着众多儿女和亲友的不舍与牵挂。

您就这样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匆忙得让所儿女都来不及与您好好道别。如今,您的善良,您的友好,您的一切只剩下音容笑貌存留我们心间。爷爷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极其伟大的一生;爷爷的一生是艰困奋斗、经历磨砺的一生,更是善良正直、勤俭节约的一生。虽然您不爱言辞,不爱张扬,却在儿女心中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爷爷用他的言行举止感染和教导了众多子孙儿女。平时节俭的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点滴成方圆,没有您点滴的积累,哪有郗氏家族如今的兴旺;平日持家的他,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春秋还是冬夏,您都在为家里的事务忙碌。虽然您腿脚不便,却坚持一点一点收拾,我们在您默默无闻的付出中,感受到了奉献的伟大。

作为一个称职的丈夫,您早些年勤恳持家,在外面风风雨雨闯天下,吃苦耐劳只为了家里日渐丰好;作为严厉的父亲,您养育了膝下七位儿女,您的谆谆教导使他们个个身强体壮,为人父为人母都是好榜样;作为爷爷姥爷,您时刻关注着下一代的成长,不离不弃。

今天我们为您哭泣,为您伤心,哭泣您为什么早早留下儿女西去不回,伤心您为什么没能常享清福。是子孙儿女不孝,再不能身前身后伺候您老;是子孙儿女不孝,再不能常伏膝前与您唠唠家常;是子孙儿女不孝,再不能日日盼望您老健康安好。如今我们只能为您将哀乐奏响,一遍又一遍唱我们心中的哀悼,我们只能将您的一切永远记牢。

还记得每次家人团聚时,您永远是蹲坐在灶台前烧火的老人;还记得吃饭时您总是细嚼慢咽,告诉我们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还记得初春时节您平整园子土地的身影;还记得您夏日午后吆喝家禽的声音;还记得您深秋夜晚不停扒苞米的坚持;还记得您冬日里步履蹒跚的背影。这些我们都还记得,可是您为什么不能再陪我们走过接下来的每一个日升日落,每一个春夏秋冬。

也许郗秉堂对于大家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而对于我们郗氏家族来说,您就是我们做人的楷模与典范。您虽然步履蹒跚,但却拥有者乐于助人、平易近人、坦白向人的善良的心。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要多陪您说话聊天;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让您笑容常挂脸上;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要让您尽享天伦之乐。

爷爷请您一路走好,您的儿子儿媳为您送终到老,您的女儿女婿为您祈福祷告,您的家人亲眷为您守灵戴孝。但愿天堂的路一马平川,但愿极乐世界再无险阻,但愿在往生世界中一切安好。

仰天空悲切,无泪报春晖。百年浪迹后,再来孝前缘。爷爷请您一路走好,子孙后代永远怀念您!谨以此文,代表郗氏家族所有孝男孝女对老人的离开表示沉重的缅怀!

老人逝世悼词2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相邻: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老人。老人生于xx年xx月xx日,她于xx年月日时许,因肺癌病医治无效,享年xx岁。

老人,您不该走,您不该走得这样早!家庭离不了您,亲朋好友离不了您,众位乡邻离不了您。我们为失去您,而感到十分悲痛,非常难过。

老人从发病到去世,她始终与病魔作斗争,表现了十分顽强的毅力。同时,在她老人家有病和病重期间,各位亲朋好友和许多乡邻都不曾一次次地前来看望,促膝攀谈,开拓思想,宽温内心,极大地缓解了病情。她的老伴对她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照顾周到,充分体现了老夫老妻无法替代的真情实意和深厚感情。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都十分孝顺,都能尽心尽力地关心和照顾老人,钱和东西都不在话下。在跟前的,把热乎乎的水和饭送到老人嘴边,不厌其烦,无微不至,把照顾老人当做应尽的义务和天职;不在跟前的,揪心牵挂,三天两头地来看望,努力尽一份孝心,走时难舍难离,依依不舍,千嘱咐,万安慰。老人虽然走了,但是她却是带着满意而去的。

老人一生辛勤劳苦。在家庭,尤其在农村家庭里,一个家庭主妇所受的苦,所受的罪,所承受的家庭压力是无法衡量和计算的。张连珍老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代表,繁重的家务,繁忙的农活都渗透着她的许多心血和汗水,她对家庭的付出是难以置信的。她曾经疲惫地蹲在桑树地里站不起来,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趴在蚕筐上睡着,他还曾经昏倒在清除杂草的玉米地里。确实,老人的病与她的辛勤劳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超负荷的操劳,摧残了她的身体,夺走了她的生命。

老人是一个贤妻良母。一个家庭主妇,既要照顾工作的丈夫,又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成长,是多么不容易。老伴为了村里的工作整天在外,可家务和农忙活都是自己承担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老伴。它有四个孩子,拉扯四个孩子是个什么概念,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孩子的衣、食、住、行、学等,样样都由她来操心,可是她千难万难都能挺过来。因此,个个孩子们都没有辜负她的期望。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老人一生实在善良。在家庭里,她尊老爱幼,善待家人,使家庭团结和睦,幸福美满。她与亲朋好友以诚相待,处理好了各种关系;她与邻为实、与邻为善,邻邦相助,有求必应,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老人的一生,是辛勤劳苦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是实实在在的一生,是正直善良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她的去世,是家庭的一大损失,是亲朋好友的不幸,是众位乡邻的不幸。

人走精神在,身去德音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艰苦奋斗,勤劳致富,文明发家,努力处理好与家人、与他人的各种关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型农村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老人一路走好!谢谢大家!

老人逝世悼词3

尊敬的列位同乡,尊敬的列位来宾:

今天我代表我全家在此深情谢谢你们在百忙中前来这里给我们敬爱的父亲追悼送别,开追悼会。

xx月xx日我父亲忽然中风医治无效,于xx月xx日,点分倒霉在家病逝,享年xx岁。

人生中最痛苦,最伤心,是痛失亲人。在历史长河中他度过不平凡的几十年春夏秋冬。从我父亲4岁,我的祖父远洋海外,一直没有消息,从我父亲11岁,我的祖母病危无钱救治,离他而去。他的倒霉童年,少年,托靠亲人,维持极困难的生活,父亲仅之念半年书,但是他可以写信看报纸。

他们父子相隔xx年在x年才在欧洲荷兰相聚。然后我父亲开餐馆几十年,一直敬业持家,刻苦刻苦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深深打动在怀。

在他安度晚年,他一直很健康,每星期我们的小孩在他家温馨相聚晚餐,饮茶,乐在其中,一家4代共聚美好时光。

他病危在医院,我父亲的好朋友经常来探望他,慰藉他,我的荷兰祖母,叔叔,姑姑,经常来看望,一陪就好几个小时,我们给他的爱,多幺希望他能康复。遗憾的是您没有欣赏到晚霞的美丽——夕阳红。哪天摔倒,您努力为病魔博斗,我们看在眼里,握着您的手,您的一呼一吸,血脉相连,我们好心痛,多幺无奈,今后您不能够站起来,离开我们,您的声音永远在我们的耳边响着,您的慈爱容貌永远在我们的眼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此时现在最孝敬的心,最美的语言,都很惨白。爸爸,人无完美,总是留很多遗憾,即日我们怀着极悲痛的心情深切悲伤我们尊敬的父亲,缅怀您老人家教敏,希望您老人家放心走,在此我们大众祝您一路走好,天国一方有您的亲人,爸爸,在天之灵歇息吧!

老人逝世悼词4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白沙垂首,伊洛呜咽!

这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情绪深切悼念我的爷爷——一位和善的大好人,他于xx年去世,享年xx岁。

爷爷的突然离去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痛。正因之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向那么健康,几乎连个感冒都没有的老人怎样会突然离去?

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我们从严管教,严格要求,他在病榻中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做斗争。

我爷爷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艰苦奋斗、经受磨砺的一生,更是善良正直、勤俭节约的一生。虽然他不爱言辞,不爱张扬,却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理应享受完美生活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却夺取了他的`生命,怎不令人扼腕叹息,悲痛欲绝!

爷爷我多么期望能和你再在一齐说说话、聊聊天,而您这次没有再听我们的话,没有再多等待些日子,没有再给我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次您拒绝的是那么的干脆!

如果能够重来,我们必须去多陪陪你,和你说说话,让你不再感到寂寞!

如果能够重来,我们必须不会经常惹你老人家生气,让你笑容常挂脸上!

如果能够重来,我们必须会每一天做好吃的东西给你,让你享受天伦之乐!

在孙子们眼里,你是英雄,是骄傲。在你的教导下,孙子们个个知书达理,人人为社会出力。

我们还记得在爷爷最后的日子,最后的冷暖,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爷爷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你的音容笑貌常存,你的善良正直勤俭节约影响这我们,你的高风亮节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阴晴圆缺月,生死离别情。寂寞坟冢前,何人能相陪。仰天空悲切,无泪报春晖,百年浪迹后,再来孝前缘。

安息吧!爷爷!

一路走好,爷爷!我们永远想念你!

老人逝世悼词5

尊敬的各位亲戚长辈,友好乡邻们:

在20××年×月×日×时,爷爷已离我们而去了,享年90岁,他的不幸辞世让我们全家陷入巨大哀痛之中,使我们每个人万分悲痛,伤心欲绝,我们深深的追忆着您,历经坎坷极其丰硕的一生。

爷爷,您一生坎柯却又无比坚强,生活的艰苦,子女的负担,病痛的折磨,而您一直用微笑去面对,您的怕给家人增添麻烦而独自去面对一切,即使是临终之际,您也是平静如常,安然逝去,当我听说您悄然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极乐世界,当时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直流而下,泪水迷糊了我的双眼,爷爷我真的不敢相信您这么离我们远去,我还没有来得及见您一面啊,而您就这样的走了,我是多么的伤心,内疚,惭愧,太遗憾啊!爷爷请您原谅您唯一的一个小孙女,好吗?我进家之后,再也看不到您坐在沙发上那熟稔而又慈祥的面孔了,再也听不到您问关于我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能看到您房子上放着唯一的一张老像,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啊!爷爷,您自己没有文化,却全力支持您的儿孙成为有文化的人,为鼓励儿女读书成才,您含辛茹苦,为支持儿女成家立业,您任劳任怨,您教育我们努力学习,勤奋好学要争做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您告诫我们要以成功而努力,要以目标而奋斗,要从小事做起,从社会与人和睦相处,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为家庭争光,为自己的荣誉争光,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儿孙们的心中,您的一言一行,已深深烙在我们的记忆里,这将不断激励我们继续往前走。

孙子们戴着孝帽围在您的身旁,大喊苍天,在院子里找爷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哭着喊着不峁您的回音,孙子们多么渴望你在多活几年,花孙子的钱,享孙子的福,坐着孙子买的名牌小汽车在哪花花大城市里风风火火转一圈,在这正该您好好歇息,多享福的时候,您却丢下我们,独自离我们而去,我们深深的愧疚,对不起您啊!

各位长者,名位乡邻们,爷爷的去世,是我们家人的不幸福,还给你们增添了麻烦,我们这个大家庭长期以来,得到了你们的悉心关照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我的爷爷,亲人向你们深深的鞠躬,谢谢你们了。

敬爱的爷爷,父老乡亲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唤您,都在想念您,热泪酒灵前,千言万语涌心头,哀思无限,难以诉说,敬爱的爷爷,您放心的走吧,我们将牢记您的教诲,秉承您的传统,孝敬老人,关爱身边的每个人,尽力为家庭争光,愿爷爷的在天之灵安息吧!

老人逝世悼词6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出生于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老人逝世悼词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至亲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仪式,共同寄托我们对老人的哀思。

老人于1925年XX月4日出生于XX省XX市XX村四组,于20xx年3月25日早晨7:52分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XX岁。青山依旧,夕阳几度,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离我们而去,一位经历过苦难与幸福的母亲、婆婆、奶奶,告别了她养育的满堂子孙们。

老人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她出生于旧中国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撒手人寰,撇下母女相依为命,16岁时嫁入周氏家族。在那个灾难深重、战乱频发的年代,一家人生计艰难,饱尝了生活磨难。在周家,公公、婆婆连遇丧子之痛,无心料理家务,但家中尚有小叔年幼,嗷嗷待哺,她尽一已之力承担养育之责。她节衣缩食,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丈夫于1987年病逝后,她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走完了人生的XX个春秋。她一生共抚养子女6人,哺育抚携一大群孙子,可以说是艰辛备至。

老人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一生。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磨砺,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和忍辱负重的品格,也培养了她善良朴实、温良贤淑的性格。她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辛酸苦辣,也过早地担负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生活重担。在食不裹腹、生活无着的年代里,她以自己的一双勤劳之手,养蚕种桑,纺纱织布,树皮糠菜粥日;在集体合作社劳动中,她起早贪黑,从不挑轻避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深受乡邻们的信任和钦佩;她缝补浆洗,心灵手巧,为了家人生活,费尽心思。一碗豆腐,她可以做出十几道菜式,花样翻新;她做的织布衣服,让家人穿上温暖如春;她亲手做的咸菜豆豉,让全家人至今难忘。

在老人的身上,凝聚了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朴实、尊老、爱幼。她16岁嫁入周家,上有年迈的曾祖父、曾祖母,她饮食起居,尽心侍奉;对公爹公婆,她恪守礼节,谨遵教诲;对丈夫,她忠贞贤良,夫唱妇随;对兄弟妯娌,她通情达理,真诚相待;对子女、堂侄,她不分内外亲疏,悉如已出;直至80高龄的时候,她仍在为襁褓中的重孙摇篮执扇,生命不息,劳作不辍。她一生慈善爱人,乐善好施,不计回报。她的谦和大度,她的真诚朴实,她的任劳任怨,让周氏家族和睦团结,人丁兴旺,周氏一脉枝繁叶茂,她的名字将被永远铭刻。

作为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为了教育子孙读好书,做好人,老人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子女身上。她省吃俭用,供子女读书,回报社会。子女读书,她挑灯在侧,深夜陪伴;三九寒冬,她怀揣热饭送到学校;烈日酷暑,她徒步往返学校换洗衣物,只为儿女能安心学习。儿子参军前夕,她隐瞒浑身伤痛,只为儿子放心离家,保家卫国;儿子远行南方,她用鼓励让儿子放下顾虑,不要牵挂年事已高的自已,全心工作;她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的孙子,终于考上了大学,并且现在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她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子女遵纪守法,本分做人,依靠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时至今日,在她老人家的辛勤劳动和操持下,家业兴旺,子孙们个个成家立业,生活幸福安康。

老人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是善良贤明、通情达理的一生;是和亲睦邻、苦尽甘来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她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子孙心中。

家务千百事,劳心积虑,情深似海;

风雨载,养儿育女,恩重如山。

走过了XX年漫漫人生路,累了。她含辛茹苦哺育子女七十余载,累了。她离开我们,离开了她的亲人,她的朋友。从此儿女们失去了一位慈爱的妈妈,孙子们失去了一位和霭的奶奶,这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可以告慰老人的是,她的子孙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正直做人,善待他人,健康向上。她走后,他们一定会像以前一样,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教育好子女,使他们个个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最后,祝老人一路走好!

愿她老人家在天之灵幸福永远!

老人逝世悼词8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以十分沉痛的心情相聚在一起,缅怀老人的懿行美德,依依不舍地送别她老人家踏上天国的路程!

老人于x年xx月xx日时分不幸因病辞世,享年82岁。

老人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身经新旧两个社会,是在贫穷落后、劳累奔波中度过来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可她勤劳、坚强、善良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子女、亲友和周围的父老乡亲。

老人命运苦难多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养育了八个子女,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疼爱他们,历经了数不尽的磨难与艰辛。

老人能干好强,一生的勤劳是她最大的本分。种地再累,她从来不叫一声苦;家里再穷,她也从来不叫一声难。农村改革前,她像队里男人一样。无论是水利灭螺、堤防加固,还是开沟挖渠、建桥修路,无论是耕田使牛、抛籽育苗,还是旱地里种棉花麦子、水田里种油菜稻子,什么农活她都能干。“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她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她的事迹,被文艺宣传队编成文艺节目在大队演唱。农村改革后,她以一个农村女性微弱的肩膀,承担着七亩多“责任田”的耕种和繁重的家务。在水旱夹杂的地区,农时季节的矛盾显得十分忙人,起早摸黑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老人心灵手巧,一手针线活做得十分精美。每年寒冬腊月时节,她就开始着手给子女们缝做布鞋。在她的身上,最能体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情怀。她不仅一手针线活做得精美,家常饭菜更是她的绝活。她的每一道家常小菜都做得清香四溢,味美可口。她自制的豆瓣酱、南风盐菜、卤豆腐、榨辣椒、萝卜丁子等等,更是一道道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老人心地善良。她不仅是家里的贤妻良母,也是地方有名的好媳妇、好嫂子、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她一生为人朴实善良,从不计较别人什么。她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像母女一样。她把姑嫂关系处理得那么有缘、那么亲近,始终有“长嫂当母”的感觉。她在儿媳心里,永远是最受尊敬的婆婆。她温和的性格铸就了她的人格魅力。她和村组里的乡邻们关系处理得总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

对老人的美行高德,我们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她和所有母亲一样,履行了一个女人的社会责任,生儿育女,但她突出自己的言行,对儿女们精心教养;她所做的事情都是那么平凡,但她把全身心的爱献给了儿女,献给了她所有的亲人,献给了她的家庭;她一生有那么多苦难和艰辛,但她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苍天俯首,寒风悲呼,哀乐低迴。敬爱的老人和我们永诀了。此时此刻,我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她老人家倾诉:老人,您安息吧!您的儿女们永远深爱您!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永远怀念您!

老人永垂不朽!

老人逝世悼词9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房外烈日炎炎,室内哀声阵阵。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举行百岁老人张行鬯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悼念活动。

公元20xx年8月9日下午3时40分,张行鬯老先生在家中安详地逝去,享年104岁。虽然他的谢世,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油尽灯枯火自熄”的时候,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位来宾和亲戚朋友以及所有张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无限悲痛,无比怀念,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张行鬯老先出生于1910年农历六月初十日,生长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潮塘村张家一户富裕的望族家庭,他是余姚云柯张氏第23世孙,谱名行鬯,字仲达,号雏鹤,又名张啸,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杨重聚至今。老先生一生生育5个儿子3个女儿,现在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加起来,直系亲属已达70多人,真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福寿双全哇。

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张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张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张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张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张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张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20xx年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xx年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 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张家300年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 20xx年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张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张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04年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张行鬯老先生的去世,使张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张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张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

老人逝世悼词10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村最受敬仰的百岁老人应绍娜同志。

应绍娜同志出生于1909年5月,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20xx年3月20日下午1点50分,自然而然地安然冥目、乘鹤归西。堪称“平安楷模”。享年101岁。

应绍娜同志(我们晚辈都尊称她阿婆)她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迁,生前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同时也更加温暖地感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好。

老人故去了,我们理应记住她的好。她老人家的故去,不仅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后辈受您的恩惠,无法用言语表达。乡亲们,有人这样写道:

我们不曾忘记那位迎着风雨手执挑沙针为乡里邻居治病的身影;不曾忘记当年那位起半夜点油灯磨豆腐而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飘香可口的百姓佳肴的人是谁;曾记得,那引来报社记者镜头下穿针引线之绝技而由衷赞叹的场景;曾记否?赶集路上那步履如飞的身姿,让年轻人都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慨。犹听得,她把你和我的小名时常来呼唤;曾记得,有人为您写过《喜欢老人》的美文刊登在金华日报上;曾记得,不成敬意的小辈们受到过你莫大的深情呵护。

您的品德确实可上诗品文,您的功绩的确可让人咏颂!

亲人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白云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

阿婆的故去,是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好同志。她虽离我们而去,再也听不见亲友的呼喊,使后辈再没了可以孝敬的机会了。但她那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高贵品德及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颗心怀感恩的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们说,她百年平安归去,是对我们永远的祝福。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搞好建设。以慰阿婆在天之灵。

应绍娜同志永垂千古!

今天我们在古老大厅上一个为您颂德,激励后者,让我们再次鞠躬作别。

我特为您送上一幅挽联:平凡乃伟大,自然有天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阿婆,您走好——

老人悼词 篇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横岭默哀,金鸡挥泪。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一位乐善好施的慈祥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四时一十三分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她停止了在世间的艰难跋涉,长久地闭上了慈爱的双眼,舍下她的亲人,静静地走了,走的是那样的从容,走的是那样的平静,走的是那样的匆忙。

其实您的亲人知道,您不想走,因为您有太多的牵挂和期盼,因为您眷恋着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总想着您的子孙后代更加兴旺发达,幸福长久,可是无情的病魔夺走了您的一切,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从此,儿女们再也得不到您无私的母爱,再也牵不到您温暖的双手,亲友们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脸!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

XXX老人逝世悼词 篇6

各位亲友、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悼念仪式,悼念我们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著名的眼科医生—XXX老人。

XXX老人曾患支气管胸膜瘘、高血压病、脑出血,近二个月因肺部感染而入院,经多方治疗,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幸于2012-12-15上午10多在XXXXX人民医院去世,享年79岁。在此,我谨代表XXXX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对XXX老人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XXX老人一生多病,曾因支气管胸膜瘘在北京手术治疗,因脑出血在死亡线上徘徊,与高血压病长年抗争,一次又一次凭着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斗争。此次肺部感染,经历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近二个月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手段,但病魔无情!

XXX老人患病期间,单位领导多次亲临病房看望,同事们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家属也尽其所能予以治疗,但他还是舍我们而去!

XXX老人1934年2月出生于XXXXXX,195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曾是原XXXXXXXX党委委员、医务办主任、第一任五官科主任,曾经担任过XXX卫校第一任校长、XXXXX人民医院第一任党组书记兼医务办主任,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眼科学会会员、中国眼科遗传学会会员。

X老医师毕生进行着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共收治来自全国16个省市以上的20多万眼科病人,使成千上万的失明病人重见光明,尤其在白内障、泪襄手术方面更为出色

X老医师曾在XX省眼科医师学习班、XX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二院眼科、XX市白内障手术学习班上做过20多例眼科手术表演;在中华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等多种杂志上发表眼科学术论文十多篇。“针拔白内障手术的间接断带法”曾获XX市重大科研成果奖,“泪襄鼻腔吻合术改进”获XXX技术改进奖。

X老医师1986年因病退休,在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应广大病友的要求,在XXXXXX创建眼科诊所,继续进行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XXX眼科坚持质量第一、病友第一,短短几年时间,眼科医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同行赞誉。曾6次受邀参加全国眼科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其主要成绩被XX晚报、XX电视台进行过专题报道。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眼科接班人。他的主要事迹已编入中华百年人物篇。

X老医师工作几十年,始终以病人为本,用仁爱之心对待所有患者,深受患者爱戴;他从不计个人得失,对待患者有求必应,用他精湛的医术,全身心服务患者,体现了医德高尚、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他一生淡泊如水,始终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已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在临床一线,从医几十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风范;他待人真诚、朴实、善良,对家庭负责、充满爱心,含辛茹苦养育四个儿女,个个在自己的事业上都有很好的发展。

XXX老人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无比眷恋;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走了,他那对医学事业不懈探索的精神,那为人真诚、朴实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记念。

XXX老人走了,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前辈、好医师,儿女们失去了慈爱的父亲,妻子失去了相依相偎的伴侣。今天我们缅怀他的一生,要学习他忠诚事业的品德,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今天,我们在这里与他告别,实在有太多的不舍!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关于农村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 篇7

赡养老人, 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给予帮助。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和养子女;晚辈包括孙子孙女和外孙子外孙女;父母包括生身父母和养父母;长辈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宪法》中规定,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在《婚姻法》中规定,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 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 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一、农村产生不赡养老人问题的原因

目前,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大多数是居家养老。尽管中国法律在赡养老人方面做出了规定, 但是还仍然存在不赡养老人的问题。产生不赡养老人的原因主要是义务人不尽赡养义务。

1. 赡养人贫困。

在农村, 有些农户年收入很低, 人均收入不足2 000元。这么低的收入要承担家庭人口的日常消费和供养孩子上学, 再承担老人的生活确有一定的困难。但是, 不管是否有钱, 赡养老人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2. 婆媳不合。

婆媳不合是指老婆婆与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和睦。由于婆媳不合造成与老人分家单过, 儿子有心赡养, 却当不起来家, 因此, 造成老人生活无人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独生子家庭。

3. 老人再婚。

老人再婚是指被赡养人丧偶后又另娶或另嫁。老年人再婚往往受到子女的反对, 因而子女常常以老人再为理由而不承担赡养义务。据报道, 潘某的老伴去世后与丧偶的刘某结婚。两位老生活比较困难, 潘某要求儿子和女儿履行赡养义务, 遭到儿女的拒绝。无奈之下, 潘某将儿女告上法庭。法院认为, 子女以老人再婚为理由而不履行赡养义务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法院依法判决老人的一双儿女履行赡养义务。

4. 以结婚时所花费用不同为由而不赡养老人。

在农村, 给儿子娶媳妇常常要花一些钱。由于结婚所处的年代不同, 结婚所用钱差别很大。

5. 以子女读书年限不一样为由而不赡养老人。

在农村, 子女多的家庭比较多。很明显, 每个子女读书年限不可能都一样。读书年限多的, 花费就要多一些;读书年限少, 花费就少一些。这样, 常常出现读书年限少的不愿意与读书年限多的一样分担赡养费用, 甚至不分担赡养费。

6. 以本身为女孩为由不赡养老人。

在农村, 传统观念认为, 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女儿常以嫁出的女, 就是泼出的水, 结婚时老人没出钱, 也就不履行赡养义务。

7. 以承担赡养费不均为由而不赡养老人。

据报道, 一位老人有五个子女, 他每月靠子女提供赡养费维持生活。有的子女因分摊赡养费不均为理由而拒绝提供赡养费。无奈之下, 只好对簿公堂。

8. 以放弃继承权为理由不赡养老人。

据报道, 某村有一老人, 他有一子两女。儿子居住在农村, 与父亲共同生活。两个女儿居住在城市。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 三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约定由儿子负责赡养老人, 两个女儿不再承担赡养义务。作为对儿子的补偿, 老人去世后将遗产归儿子所有。可是, 儿子的条件很差, 生活很艰难。因此, 老人要求两个女儿要拿一定数额的赡养费, 两个女儿以放弃继承权为由拒绝提供赡养费。

9. 以分家不公为理由不赡养老人。

据报道, 泉州市泉港区的王老汉已年过八旬, 他有两个儿子。2008年老伴去世后, 他与两儿子商量, 由两个儿子每月提供100元的赡养费, 两个儿子也同意该方案。六个月后, 长子以他在分家时父亲对他不公平为由, 拒绝提供赡养费。王老汉生病住院期间他也不去看望, 医疗费也不分担。无奈之下, 王老汉把大儿子告上了法院。

1 0. 以没有耕种父母的承包地为由而不赡养老人。

据报道, 李老汉夫妻俩共有五个儿子, 他有六亩承包地。承包地由小儿子耕种。2008年, 李老汉生病住院, 共花去4万多元医药费。住院期间, 有两个儿子以承包地由小儿子耕种为由, 不承担医药费, 也不去护理老人。

二、加强普法教育, 提升赡养人的赡养意识

从农村不赡养老人的案例可以看出, 很多人都是由于不懂法而不履行赡养义务。因此, 在农村中开展普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 普法教育与孝道教育相结合。

传统孝道中的精华直至今日, 仍值得大力提倡[1]。尽孝要从物质生活上赡养老人, 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尽孝要从精神上赡养老人, 给予老人抚慰, 使老人精神愉悦;尽孝要尊老爱幼, 使自身成为有较高水准道德的人。很明显, 有孝心的人才能够自觉地履行赡养义务。因此, 普法教育要与孝道教育相结合。

2. 普法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也是深入人心的道德理念。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 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2]。“感恩”就是一种回报。教育每一个公民要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 还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 普法教育与结婚生育相结合。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在农村, 父母为了给儿子娶媳妇, 花费很大。有的卖房子, 有的债台高筑。有的把房子给儿子, 而自己租房住, 或住小棚子。生儿育女也是人之常情。俗话说,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时, 要使赡养人知道, 伺候一个小孩是多么不容易。通过结婚生儿育女教育赡养人不能有了媳妇就忘了爹娘。

4. 普法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善乡规民约, 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培育文明乡风。”在进行普法教育时, 建议把赡养老人列入乡规民约, 使赡养人懂得赡养老人是每村民必须尽的义务。

5. 普法教育与案例相结合。

以案例说法是普法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法官、人民调解员和普法教育宣讲员通过身边案例来教育赡养人能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 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据报道, 从2003年至今, 新疆已为73万农村老年人签订了《赡养老人协议书》。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就是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1. 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的意义。

鉴于农村常常出现不赡养老人问题, 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是天经地义的,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履行赡养义务。营造农村人人都要赡养老人的氛围。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的组织者或发起者是当地村民委员会, 或乡镇政府, 或县 (市) 政府等部门, 因此, 实施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的范围比较大, 涉及的人数比较多。这样, 在农村社会能够形成尊老爱老, 赡养老人光荣, 不赡养老人可耻的良好氛围。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农村社会实施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 使老人晚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保障, 使老人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安度晚年。

2.《赡养老人协议书》内容。

《赡养老人协议书》的内容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经济上的供养。赡养人要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 保证老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赡养人家庭的生活水平。生活上的照料。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人照料老人。如:喂饭、喂药、行走不便的给予搀扶、有病就医治疗等。精神上的慰藉。精神慰藉包括:平常看望、打电话慰问、主持给老人过生日、过年过节家人团聚、支持老人参与文化、娱乐等活动等。

3. 赡养老人协议的实施。

对于年龄已满60周岁的老人, 赡养人必须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对于年龄虽不满60周岁, 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赡养人也必须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赡养协议由村民委员会监督实施。村民委员会具有行政职能, 在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下能够更好地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 以制度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新农保”制度是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的发布为农村社会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该文件要求个人 (家庭) 、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 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目前, 新农保已在一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 深受农民的欢迎。

结语

目前, 中国农村人口还比较多, 农民养老是一个大问题。笔者认为, 为了使农村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采取加强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等方式, 可以使农村赡养老人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摘要:为解决农村不赡养老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加强普法教育, 提升赡养人的赡养意识;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 以合同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 从制度上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结果:通过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推进新农保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不赡养老人问题。结论:普法教育、倡导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和推进新农保制度, 这些做法可供农村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老龄工作者等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赡养老人,普法教育,赡养老人协议,新农保

参考文献

[1]史蓉晖.传统孝道的二重性及现代转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3) :85-86.

农村老人DE幸福乐园 篇8

这座老年之家座落在赣江河畔、锦源村庄旁,它服务于锦源、周家、窑背、习家四个村委会500多个农村的老人。老年之家建筑美观,三层水泥结构,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内设有乒乓球室、娱乐室、阅览室、健身房、医疗保健室、休息室、老年学校,院内门口还建起一个门球场。我们进入院内,看到有的老人在阅览室里阅读报刊,有的观看书画,有的娱乐棋牌,有的进行健身锻炼,真是玩得起劲,玩得愉快,笑声满院。老人们高兴地对我说:“多亏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这在旧社会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陪同我们参观的同志还告诉我们,去年10月22日重阳节这一天,永和镇党委、政府还在这里举行了永和镇第二届老年人健身运动会,有近百名老年人参加了乒乓球、象棋、麻将、扑克比赛,还请了县老年体协门球教练教我们打球。

树有根,水有源,负责接待我们的永和镇锦源村庄社区老年者协会会长曾宪析高兴地说,这所老年之家是江西省民政厅为了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捐资30万元兴建的。工程从去年6月份开始动工兴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基本建好,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安装工程。不久前,省民政厅罗筱玉厅长还专程前来考察,看到了大楼非常高兴。同时她还向当地党政负责同志指出,还有些设施不完善,特别是防滑设备要搞好,防止老人们跌跤。她还要求安装空调设备,做到老人们冬天不冷,热天不热,玩得安全愉快。为了完善这些设施,罗厅长又增拨了12万资金,希望在不久的时间这些工程能尽快完工。

上一篇:西关小学环境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下一篇:设备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