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精选12篇)
为加强财务管理,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各项业务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项开支必须事先有计划、有请示,各分管局长把关,经财务股审核并安排资金,分管财务的局长一支笔审批。不得先斩后奏,否则不予报销(包括专项经费的使用与分配)。
二、各科室所有收入以及往来资金等,一律由单位财会统一收取、支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上缴财政的上缴财政,该返回的返回后统一管理使用,各科不得自行收取,不得隐瞒不报,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坐支,实行收支两条线。违反者按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机关规章制度处理,追究责任者责任。
三、严格执行差旅费标准。不得超标准住宿,不得随意乘坐飞机与软卧,否则不予报销。出差返回一周内报销差旅费,逾期不报或结不清的,从下月工资中全部扣回。
四、节省办公费、电话费、打字复印费等项目的开支。办公室要有计划购买办公用品。严格控制电话费,按科室实行定额包干管理。打字复印一律由本单位自行解决,不报销任何外来发票。特殊情况要由办公室签发外出打印审批单,无审批单或上下联金额不符一律不予报销。
五、加强车辆管理,减少汽油费、修车费,加油必须使用统一印制的加油票,司机不得自行签字加油,否则不予结算,修车必须去政府采购统一的维修站,经领导审批、修车明细,否则不予结算。
六、严格把握招待对象,控制招待费标准,无关人员不得坐陪。按财政规定,各单位招待费、饭费严格控制在公用经费的2%以内,接待客人必须事先有领导安排,个人不得以公款随意安排。
一、新形势下政府机关财务管理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一)部门预决算的公开,政府机关支出透明度显著增强
2010年,共有74家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由此拉来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公开的序幕。2011年陕西省省级机关10个单位试点公开了部门预算,成为当年继北京后全国第二个公布省级部门预算的省份。2012年,陕西省43个省级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2013年,陕西省公开单位扩大到102家,涵盖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以及各类事业单位,并进一步细化了预算公开内容,按“项”级科目明细反映单位各项财政拨款支出。2014年,陕西省本级和10个市本级、70个县区全面公开部门预算。2015年,陕西省所有市县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部门预算公开细化到经济分类科目明细,并增加会议费和培训费预算公开。2016年,部门预算公开到部门二级单位和各项目支出明细,并公开到各单位的具体政府采购明细。陕西省机关各部门决算公开是从2013年7月人大批复后,在各自网站公开2012年决算相关信息及“三公”决算支出。五年来,陕西省政府机关单位部门预算公开越来越细化,范围也越来越广,引起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支出的关注,政府机关支出更加透明化,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财务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政府机关支出进一步规范
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颁布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为加强财务管理指明了方向。2014年,陕西省也陆续出台了省级机关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经费管理办法、培训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等管理规定。这些规定的出台使得政府机关日常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也为各政府机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使得机关财务支出行为进一步规范。
(三)“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压缩
据资料显示,2011年陕西省省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共计7.16亿元,2012年5.76亿元,2013年4.6亿元,2014年3.5亿元。由此可见,陕西省政府机关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连年压缩,压缩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治污减霾、环境保护、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贫困生资助、“三农”等国计民生事业投入上。由此,以公开“三公”经费压缩带动其他经费支出压减,机关节约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成本不断降低,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行政支出效率和社会效果进一步提高。
(四)新预算法为政府机关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新预算法修订重点突出了预算完整的重要性,加强了对预算的约束力度,强调了开展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监督及决算审查全过程。另外,新预算法首次提出,各级政府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讲求预算长期动态平衡。修订后的预算法与现阶段的经济规律相适应,对政府机关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新形势下机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不能对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指导
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没有更新,不能对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一些政府机关单位没有根据新的要求制定新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一些单位制定了但还不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支管理、预决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审批程序,财务各岗位职责不清,没有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使得日常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和资金安全隐患。
(二)部门预算细化程度不够
部门预算细化程度不够,不能彻底实行零基预算。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做法深受广大公众的欢迎,但大多公众表示,部门预决算公开的专业性较强,看不明白看不清楚。实际主要是预算精细化不够,没有彻底实行零基预算,解释说明不够详细。同时受陕西省财力影响,仍然是基数加增长,基本支出预算定额较低,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挤占项目支出预算的现象较多,致使预算执行中科目之间相互调剂、拆借现象严重,不能满足公众对预决算公开精细化的需要。相比之下,美国地方预算的准备期间较长,一般提前21个月即开始运行,政府提交了预算草案以后,议会需要经过辩论、听证、修改、宣读程序和最后批准的过程。有的州和城市提出的预算草案篇幅可达100多页,近10万字,条目十分详细,并附有政策变化、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服务的优先次序变化的说明,而且要求详尽的说明变更事项,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
(三)预算超支和追加现象较多
预算约束力和执行力不够,超支和追加预算现象较多。在实际工作中,不按预算执行,预算约束意识不强,致使超预算、临时追加预算、调剂预算支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机关事业单位需要从加强预算约束力和执行力着手,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四)政府采购效率不高,造成资金的浪费
一是政府机关单位在实施政府采购中,执行制度不严,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集中采购项目分散,采购批次金额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二是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政府采购公开性和透明度不高,不按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甚至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三是缺乏必要内部监督机制,政府采购需求审核不严格,需求参数不公允,验收不严格。由此导致政府采购的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
(五)资产管理环节较为薄弱,资产处置不规范
一是资产配备不按规定执行,存在超标准、超范围配置现象,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配备标准和配备数量偏高,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二是缺乏日常管理和定期资产清查机制,对于人员调离或退休,没有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导致账实不符。三是资产处置没有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处置过程不规范,处置收入没有上缴国库。
(六)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一是长期以来,一些机关单位对支出效益重视不够,支出绩效意识不强。二是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制度。三是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评价,监督体系缺失,形成单位不计成本,大包大揽、铺张浪费的习惯。
(七)财务部门力量薄弱,职业判断能力不足
许多机关单位对财务部门人员配备不够重视,有些财务人员从其它部门调来,不是财务会计专业。同时机关单位对财务会计业务培训不够,对财务管理的知识欠缺,职业判断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三、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财务制度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各机关单位应根据中省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统一的财务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决算报告制度、收支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会计监督制度、事前审批制度等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预算编审,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
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建立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机制,促进预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是充分考虑新年度实际经费需求,编制单位三年滚动预算,做好单位中长期财务规划;二是将预算编制与预算结余资金相结合,充分考虑以前年度结余,对结余的资金进行消化;三是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建立项目库,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四是压缩“三公”和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支出预算,从编制预算开始,就打造节约型部门预算,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完善预算执行信息反馈体系,提高预算动态监控能力
按照预算执行和账务系统提供的数据,及时提供各种高质量、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一是将有关信息报告给分管领导,及时反馈财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将预算执行情况反馈给各部门,以便其调整支出进度,强化支出管理。三是建立起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反馈体系,完善和确定监控要素及流程设计,形成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踪反馈的运行监控机制。对各类专项资金要坚持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单独明细核算,严禁挤占挪用,狠抓预算指标控制,减少预算追加,不断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
(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政府采购明细已经纳入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二是硬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控制无预算、无资金来源的采购。三是提高政府采购支出效益,力争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四是确保政府采购“阳光工程”的贯彻执行,公开采购项目和金额,防止权力寻租,从源头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是各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任务就是要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一是要防止和克服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把管钱和管物结合起来。二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建立资产采购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推进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使单位资产实现优化配置、高效实用、经济实惠;防止重复购置、积压和损失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利用效率。三是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核销、转让等管理。处置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执行报批和资产评估制度,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评估结果处理,处置收入按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避免资产处置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四是每年年底进行集中资产清查和对账,按办公室张贴固定资产一览表,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账实相符、物尽其用的目标,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实物标识化管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建立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用于计算衡量或分析比较各类支出行为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实际效果等支出结果的体系。支出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供给程度;保障事业发展支出情况;公共投资支出情况;目标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等。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历史动态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公众评判法。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资产负债率、各项支出比重、收支比率、支出收益率、人均经费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对支出效益进行监控和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及时纠正查实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七)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监督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各单位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依法配备财务人员,加强财务工作岗位设置,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责。二是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会计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各项规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对票据进行严查细审,坚决抵制不合理开支,对手续不完善的令其完善,使经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四是加强对厅机关现金管理。加大公务卡报销力度,降低厅机关财务风险;五是在报销程序上实行财务预审制,先由财务部门审查票据的合规性,然后再履行领导审批手续,将会计监督“关口”前移;六是加强内部财务检查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业务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摘要:部门预决算公开、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以及新《预算法》的颁布,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阐述新形势下陕西省政府机关财务管理现状和取得的成效,分析机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机关财务管理的措施,为今后机关财务应对重大挑战,有效开展财务工作,提高机关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管理,问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楼继伟.认真贯彻新预算法,依法加强预算管理[N].人民日报,2014.9.1.
关键词:乡镇机关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业务运作的
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实行会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扬“团结勤奋、务实高效、廉洁奉公、优质服务”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会计结算中心廉洁、高效地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2要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
负责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即按照年初核定的经费收支预算的设备采购计划,实行单位审批,会计核算中心核查,收支直达,集中核算。保证各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2.1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正确含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2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及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会计核算中心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2.3资金收入程序。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情况,以及单位年初所报预算情况,定期或专门向财政申请,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中心”。
2.4款项支付程序。各单位日常发生的小额部分,按备用金规定管理。购买性支出,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用款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将款项汇入采购中心或其他对方单位,因特别紧急支出,单位规定的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报会计核算中心批准,及时支付。
2.5会计核算中心按报表报送日期,定期向单位发送财务报告,以便单位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并接受市财政、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监督和检查。
2.6会计核算中心应规范档案管理。会计档案属于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主要体现代理会计核算业务,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集中核算机构不应长期持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存放、销毁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以保证会计档案安全、完整。建议核算中心在年度终了,将单位会计账本、报表、凭证等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整理成册,编好目录,将所有单位的会计资料编制移交清册,移交给单位档案部门自行保管。这样即可方便单位对档案的查阅,又可减少有关部门在审计、检查时的调查环节,还可使核算中心从大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2.7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单位报账员具体负责各单位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管理等工作,特别是保证有关财务资料完整和备用金的安全。核算中心办理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报账员是联系中心与单位的最密切的纽带。但报账员似出纳而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也可以说是既承担出纳职能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根据目前一支笔审批的做法,其所受的监督往往只有签字的单位负责人,而单位领导日理万机,往往对许多事情并不真正了解,这就很容易给某些素质不良的报账员造成舞弊之机。因此要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具体措施:①要把持有会计证作为报账员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设置财务主管,加强内部监管与相互制约;其次,财政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组织报账员业务知识及政策法规培训。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报账员业务工作考核,并实行奖惩挂钩,以此激发报账员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性、主动性,并树立高度责任意识。②要明确报账员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力,使之不仅仅停留在“跑腿员”、“通单员”的状态,切实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加强对支付凭证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按照编制预算和用款计划;定期做好财务收支情况分析、总结,根据会计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账管理,定期清点、定期对账,使账、物、卡相符。⑨要建章立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等。明确财务收支内部审批权限,报销程序。形成一个财务标准人人知,财务制度人人守的氛围,塑造良好的理财环境。
2.8建立“备用金”管理制度。为保证各单位零星现金支出的需要,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备用金制度。备用金多少根据各单位经费收支业务量大小,核定备用金额度,一般在3000至10000元之间。个别单位因工作特殊,经“中心”批准,可增大“备用金”额度。备用金由各单位报账员负责管理,只能用于零星现金支出,购买性支出超过1000元限额原则上转账。
2.9会计核算中心要对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树立服务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处理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处理好与各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关系。
2.10定期组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岗位。
3明确各核算单位的职责
按照《会计法》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预算单位,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各单位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3.1取消单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
3.2各单位按业务量大小设置专职或兼职报账员。
3.3单位应准确、及时地编制综合财务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协助提供相关资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做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先行财政部门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3.4单位应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各单位应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财政专户。
3.5各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业务虽然集中在“中心”办理,但单位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即:预算资金支配权、预算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仍在单位。
3.6单位报账员在报账时不得发生“坐支”现象,并且要按有关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法、合规、合理。单位发生收支业务时,必须取得或填制国家规定的原始凭证,经费支出必须先由经办人说明事由并签名,经单位审批人签批后,凭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到会计核算中心报销。
4会计核算中心尚需增强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职能
二、局办公楼实行清洁卫生责任区域划片责任制,各股室自行负责办公室清洁卫生,过道、楼梯由清洁工负责,会议室主要由清洁工负责。坚持每天下班前将垃圾、纸屑扫出门外,清洁工必须将垃圾清除;随时保持单位室内外清洁卫生、美观,四壁、窗台、玻璃无积尘,无蛛网,地板无垃圾、纸屑和痰痕,垃圾清运及时。
三、工作区域必须保持经常性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清扫,每周一大扫,不留存卫生死角。
四、单位爱国卫生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对全院卫生大检查评比,考核结果与各股室完成工作任务目标年度工资奖金挂钩。
五、爱卫办公室负责对局办公楼清洁卫生和清洁员工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并做好单位除四害工作,确保创卫达标。每周星期五对单位公共区域及清洁卫生组织自查,结果与清洁工年度工资奖金挂钩,局办公室负责对清洁卫生的督查、督导和负责落实每月一次清洁卫生检查评比和考核。
六、单位实行清洁卫生奖惩制:对查出卫生不合格又不及时要纠正的股室实行扣分,年度累计低于95分者,每下降一分按相应比例从工资中扣除。
pA县卫生局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为保持局机关小区清洁卫生,积极配合县城创卫工作,确保全局人员身心健康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树立卫生局良好形象,经研究,特作如下规定.
一、局机关院内大坝、办公楼的人行过道、住宿楼过道坚持积每天清扫,由门卫负责。
二、会议室及各股室的办公室地板、办公桌、门窗、痰盂等要经常保持干净、卫生,办公用品要摆放整齐有序。
三、严禁在院内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爱护院内绿化区的花草、树木,定期除虫、除草、施肥,禁止任何人攀摘树木.和花草,违者照价赔偿,视其情况罚款处理。
四、机关内各住户都要自觉爱护清洁卫生,各户的垃级废物一律实行袋装扔到所内修建的垃圾池内,不得向室外乱扔、乱甩、乱(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倒废水;各户淘米、淘菜的残余物等堵塞管道的东西,禁止倒入下水道和厕所下水道下,避免造成堵塞,如造成堵塞,由住房户自行负责疏通或维修,单位不负责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五、办公室内未经单位领导批准同意不得乱涂、乱画、乱挂其它物品。
六、每周对各股室清洁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对卫生搞得差的要进行书面和口头警告,一年中三次被检查为卫生最差的股室,年终所在股室人员每人扣发工资或资金30元。
七、每月对局机关住户(包括所负责楼梯)进行检查评比并评出“最卫生”、“卫生”“最不卫生”户,一年中两次评为“最不卫生”户年终惩该户罚金50元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务秩序,理顺财务关系,本着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勤俭办事的原则,搞好机关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加强财务收入的管理。办事处财务室设出纳1名。计生办、民政办各设兼职出纳1名。各办所有收入一律由处财务室出具收据实行统支,并按月由财政所统一登记、结算。
第三条 加强财务支出管理。处内开支实行一支笔管理制度和开支事前报告制度。1000元(含1000元)以内的支出由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后实施;1000元以上的支出支须请示书记审批后实施,5000元以上支出必须提交处党委班子会集体研究审批后实施。
第四条 加强各办、各部门费用管理。办事处的财务实行统收统支的零户统管的管理办法,各办、各部门由财务设立单独账户,费用按各办、各部门人数划拨(3000元/人)。除此之外,各办、各部门不得再另设财务账目,如有发现一律作私设小金库查处。
第五条 严格报销程序。各办、各部门的报账时间为每月的5日至10日,无特殊原因超时报账的,一律由经手人自行负责。所有报销票据上必须明确写明金额、开支事由,由经手人,分管领导签字,处财务审批人签述意见,出纳方可接票;现金支出必须由财务主管领导的审批意见,方可支出,否则,一律不许支出。
第六条 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处公务接待按照“对口接待,热情周到,坚持标准,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陪同人员和接待标准。正局级(含正局级)以上来客由办事处负责接待,各部门副局级(含副局级)以下来客由各对口办公室负责接待,费用在财务设立的账目中列支。原则上,所有来客一律安排在处机关食堂就餐,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报出财务主管审批。
第七条 加强文印管理。按办公室对打印费用进行登记管理,由打字员登记,各办经手人签字,按季度由财务对各办的文印费用进行结算。属办事处综合文件或资料的印发,由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属各办的文件或资料由各办负责。办事处所有打印、复印原则上皆由打印室负责,特殊情况不能打印的,必须经分管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外出打印。否则,谁经手谁负责。
第八条 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处机关工作人员应做到勤俭节约,节约用水、用电,严禁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等。
第九条 严格控制私借公款。要基本杜绝私借公款行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借用公款的,须经财务主管人审批,但一般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超过三个月不归还的,应及时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第十条 鼓励处机关工作人员争取外来资金,资金到帐后按50%作为争取者得专项办公费用,实行记账式管理,实报实销。
(一) 外勤经费报账不及时, 严重制约了预算执行进度。
目前, 外勤经费的使用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审计组先办理借款手续将货币资金借出使用, 项目审计完后凭正式发票一次性汇总报销。这样做简化了审计组报账手续, 但也带来了副作用, 易造成货币资金的使用与预算执行进度脱节, 即货币资金已被大量使用, 但在财务账上反映的支出数额却很少。借出的款项在往来上长期挂账, 有时由于审计组忙于审计或其他各种原因几个月后才报账, 甚至出现年底集中报账的现象。这严重影响预算管理员准确判断预算支出实际数, 导致部分项目结余资金无法妥善地安排使用, 影响年底决算的编制, 造成预算执行不力。
(二) 外勤经费支付结算方式不科学。
自2000年以来, 基层审计机关逐步实行审计经费自理政策, 并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八不准”纪律。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外地出差频率高, 致异地使用外勤经费比重大。外勤经费结算方式多样且不尽科学。目前结算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方式一, 财务人员大额提现, 让审计人员携带大量现金到目的地后开户储存使用。方式二, 审计人员异地开户, 财务人员直接将外勤经费转账到审计人员异地账户。方式三, 充分利用公务卡, 财务人员直接将外勤经费转账到审计人员个人持有的公务卡账户。对三种方式进行利弊分析可以发现:方式一, 违反了我国现金管理条例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且不利保管携带, 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安全隐患。方式二, 审计人员开户手续相对繁琐, 且增加财务人员转账的难度与担心 (难度是指账户不能及时提供、不固定;担心是指害怕账户写错, 且异地账户出错不便于查询沟通) 。方式三, 账户固定, 且在办理借款手续时就已明确, 转账相对容易, 易于操作;而且账户是本地开设, 就算有问题也便于沟通解决。
(三) 固定资产账账不符。
经逐年积累, 至现在, 基层审计机关的固定资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其管理工作也相应加重。个别单位经常存在固定资产实务账与会计账不相符的现象。一旦发现该问题, 单位领导非常重视, 均会组织大量人力进行清理, 查找原因, 以确保其账账相符;但不幸的是, 隔一段时间以后, 固定资产账账不符现象又象幽灵一样重新出现, 长期困扰着财务人员及资产管理人员。究其原因, 是相关人员工作责任缺失吗?笔者认为不排除但也不全是, 其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是根源。一是固定资产分类口径不一致。资产管理员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与会计使用的财务软件不是同一套软件, 分类口径不一致。财务软件按五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而资产管理软件按六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且对每一类别的界定不同。此外, 两套软件没有相应的接口, 信息传递存在技术瓶颈。二是固定资产减少环节的凭证传递缺失。固定资产增加时, 报账员先在资产管理员处登记固定资产增加, 并打印其相关凭据, 作为报账的附件;会计入账时, 审核固定资产是否已入实务账, 这道流程能确保固定资产增加环节账账相符。但资产减少时, 这道程序缺失。往往是报账员先在会计处下账, 然后找领导签字核销了事, 而在资产管理员处登记固定资产减少并打印凭证的环节缺失。
(四) 内控措施不完善。
一是法人代表章、财务公章、支票过度集中在会计、出纳手中。会计保管财务公章, 出纳保管法人代表私章和支票, 两人联手就能把资金转移出去, 这种做法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易产生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二是报销凭证传递流程不合理易造成票据流失, 产生不必要的纠纷。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财务报销实行四级审批制度:会计初核、财务主管复核、分管财务领导审批、领导集体会签。根据金额的大小, 审批的级次依次增加, 但至少需二级审批。其相应的报销流程是:报账人员先在报销凭证上填制报销事由、金额、原始票据张数, 并经验证人及部门主管签字后到会计处初核, 然后找领导逐级审批, 最后将报销凭证传递到出纳处, 出纳在月底时集中将报销凭证传递到会计手中, 会计进行集中记账。由于会计、财务主管、分管领导均不在同一办公室, 仅仅是会计、出纳同室办公, 票据在财务室外传递环节过多、时间过长, 且在财务室多次流进流出, 易致票据流失, 产生纠纷, 发生扯皮事件。
(五) 职工不愿履行会计职责。
每次会计轮岗寻找新会计时, 领导均会费尽心血, 给职工谈心做思想工作。职工不愿当会计, 认为会计又苦又累, 又没有业绩, 不出错就是好事, 而且行业流行“一年会计十年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激励机制。在审计业绩为导向的基层审计机关, 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干部的提拔任用, 而做会计出不了业绩。二是经济因素。当会计出差少, 出差补助也就少, 因此个人收入相比审计人员有所下降。三是工作量大, 责任心要求高, 心理负担相对重一些。
二、破解基层审计机关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 探索审计项目外勤经费按月报账制度, 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审计项目外勤经费实行按月报账制度, 即不管项目在当月是否审计完毕, 每月月末按审计项目实际支出向财务室报账一次。但存在的困难是审计人员经常在外地, 报账不方便、不经济。一个有效的解决的办法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 审计组每月将实际支出票据汇总, 经审计组组长或现场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向财务室远程传真月度支出实际数, 待回单位后办理正式的核销手续;而财务人员凭此及时入账列支, 增加预算支出数, 以确保货币资金使用数与预算支出数相匹配。这与审计项目完毕后一次性汇总报账相比较, 弊是增加了审计经费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利是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便于统筹安排预算, 也便于年底决算。笔者认为, 利远大于弊。
(二) 创新运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手段, 尝试财务转账POS系统, 完善外勤经费公务卡转账模式, 以减少现金流, 确保资金安全, 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开会、审计频繁, 借差旅费频率高, 如果经常采取现金借款的方式, 极大地增加了出纳的工作量和出错的几率, 且不便审计人员携带。在人人都有N张卡 (如工资卡、公务卡) 的时代, 为什么不提倡转账呢?而财务转账POS系统就能有效地保证财务人员在财务室给职工及时、高效办理款项的转入转出。因此, 应尝试使用财务转账POS系统, 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此外, 应进一步完善外勤经费公务卡转账模式, 确保资金能及时安全地转账首先, 应保证每名审计干部人人持有一张公务卡并对公务卡账户进行台账管理;其次, 每次办理外勤经费借款时, 借款人除履行必要的手续外还须填制账户, 经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及时划转。上述做法的优点在于减少了现金流, 增加了银行核对环节, 确保了资金安全, 也便于查询, 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 采取措施, 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
一是要及时更换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并增加与财务软件的物理接口, 实现物理链接, 以使实物账的固定资产分类口径与财务账的分类口径一致, 并有效传递资产增减变化信息。二是完善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环节的凭证传递。固定资产无论增减, 报账员必须先在资产管理人员处登记, 并打印资产增减凭据并作为报账的附件, 财务会计入账时审核是否已正确入固定资产实务账。三是对固定资产实行按月定期核对制度, 及时查找账账不符的原因, 以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
(四) 完善内控措施。
一是改变法人代表章、财务公章、支票集中保管的模式, 分别由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保管, 增加相互制约。日常转账、提现只需上述三人办理即可, 但遇大额转账, 如金额大于50万元的转账, 必须由分管领导在支票上签字。这能有效确保资金的出口安全, 防范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二是更改报销凭证传递流程, 采取逆级别审批即领导初核 (按权限的大小分别由财务主管签字、分管领导签字、领导集体会签) , 审查是否允许报销;然后会计记账;最后出纳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一方面, 减少票据流通环节;另一方面, 票据一旦流入财务室就不可能再次流出, 保证了票据的安全性, 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
(五) 引进会计工作激励机制, 调动会计工作积极性。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 审计业绩第一的导向固然不错, 但后院起火也不得了, 因此, 应把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等同对待, 均应引入激励机制。而对审计干部来说, 激励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经济激励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 只有进行精神层面的激励, 即职位提拔, 才能有效地调动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其次, 应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其心情愉悦, 工作积极性高。
摘要:加强财务管理, 既是提高我们机关行政管理水平, 保证机关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 也是促进我们加强廉政建设, 杜绝不正之风的有效途径, 而且由于审计机关具有特殊职能, 是我国各部门财务管理好坏的重要鉴定评价机构。因此, 加强审计机关自身财务管理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寻求有效治理措施, 以确保基层审计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完整高效, 维护其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财务管理,不足,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 (财预字[1998]49号)
1 前言
血站财务管理在基层卫生机构内有着其特殊意义,首先它起到财务计划的作用,血站必须通过制定财务计划,才能对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对财务效果进行评估,对管理策略进行判断,财务计划是一个增加收入节约开支的方式。计划的内容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在整个运营周期中,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各项资金预算、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收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财务预测是一种用货币的形式进行经营活动标准化,让整个活动有指标和指引。其次,财务管理有着控制作用,其针对整个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平衡收支,调度和组织资金确保生产活动的合理进行。针对财务计划进行组织落实,对各项基础工作进行控制,譬如有记录数据、计量验收、财产物质盘点等在财务管理的控制范围内。最后财务管理需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资金的筹集、支出、消耗、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改善管理漏洞,提高成本消耗、利润指标等数据分析。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基层卫生机构来说有着如此重要作用,应该采用何种的措施去提高其水平呢?以下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2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在现阶段血站财务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是财务管理是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的一个关键。为了确保财务管理的作用,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提高精神觉悟。血站的领导者和财会工作负责人应该明白到血站的公益性和严肃性,他们每一言行都有着社会效应,所以应该培养他们坚持岗位原则,廉洁奉公,一切为民,遵守法律法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素质,才能够带动整个血站人员有着这种精神原则进行工作。
另外,加强卫生机构人员的法律意识观念,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机制中的每一个人员,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2)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基层卫生机构为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让会计人员进行课程研讨会,业务专业进修教育,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观摩,并给予多种途径的自学进修机会,让他们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工作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是没有办法做好财务管理这个工作的。
(3)加强创新和自主意识。大多财务会计人员认为自身职务只是做财务归纳总结的工作,没有履行控制监督管理的职责,其实财务的管理工作应该是以财务为手段,重点为管理。所以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走出会计的框架进行对政策组织活动决策的参与。同时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于新形势下的状况,应该用新的财务管理思路去解决,财务管理应该落实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末,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3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基层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活动需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所以需加强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其中包括《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出差报销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确保机构内部能够正常运行,并且用这些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机构内部人员都收到这些制度的约束,每个人都在这些制度中相互监督和督促。若造成损失之后,根据规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行惩罚。
4 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着其必要性。只有做出财务的预算,才能够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财务预算中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决策性的预算在对血站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专门决策进行的预算。第二,日常业务的预算。第三,财务预算这部分是全方位性的,也就是针对整个血站在一定的经营期间的决策预算和业务预算的结果总结,是一个成效或者成绩的目标表。
标志财务预算中需要遵从以下几点的原则:(1)与政策一致。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应该以国家政策方针作为指导,不能够与之违背,应该是与其相一致。(2)确保真实性。预算收支项目应该有充足的资料作为依据,并且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不能虚报多报。(3)确保完整性。一个考虑不周的预算编制是没有效力的,所以一定要确保没有遗漏,避免有硬缺口的出现。(4)确保合理性。各项的支出项目应该具有合理性,合理地安排资金和工作活动。(5)确保统一性。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确保预算科目和收支标准的统一。
5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其固定资产就是运营的物质基础,必须加强血站的固定资产和设备的管理,规范固定资产设备的合理使用是管理固定资产的一个途径。建立固定资产的使用细则,也就是通过三级共管的模式进行相互监督管理,对于血站固定资产和设备应该归单位、部门、个人三个级别层面去管理,在设备的使用,应该收到从上而下的授权。具体规范如下:(1)购置资产和设备的时候,应该进行严密地审批,对于其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不应有重复购置的行为出现,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设备资产的作用,提高其产生的效益。(2)对设备和资产进行严格的核算、验收、保管和报废,整个过程都需要有管理和监控,需要受到财务管理程序监管。(3)推广资产信息责任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拥有固定资产的具体信息,购置的日期,使用的年限,使用的状况以及权责人的名称。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做到责任落实到部门、科室、个人,对固定资产设备保管和使用不恰当的,追究其责任并给予处罚。
6 加强成本费用管理
在血站中其成本的管理有着不同于其事业单位的特点,因为血站生产经营管理的是血液,其中存在着对血液采集的生产加工程序,这些程序都需要资金的支出,如果没有内部的成本核算,那么就会形成基层卫生机构的财务混乱,无法达到收支平衡,所以血站需要无时无刻地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管,首先需要的建立成本费用的标准,在血液采集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需要有一个费用体系进行标准化,各项费用开支、资源消耗的数量上限都是在成本控制的依据。其次,成本责任清晰。每一个部门都有其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为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成本的核算与他们的年终奖金挂钩。最后对于采供血环节的消耗品应该实施公开招标,实现节约成本支出。
7 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的运作出现在血液的采集、加工、库存、销售和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产生的效益和确保其效果,除了以上说到的降低各项的成本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压缩库存,这样才能够加速资金的周转。(2)盘活呆账坏账,压缩应收款项。(3)加速结算、减少结算占用的时间和资金。(4)严格控制资金的用途方向,对资金使用的途径和效果进行监管,避免资金的转移、挪用和私设小钱柜。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浅析了部分能够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并且以血站作为例子,而更多方案和策略需要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探索。
一、机关财务的管理范围
乡党政机关各部门(含事业单位:如计生服务所)
二、机关财务的管理内容
1、经费开支安排的原则。预算内安排的人员经费,不得用于其它经费;预算外收入安排,必须首先保证人员经费,方可安排其他经费。
2、经费报支渠道。机关经费报支渠道原则上随工资关系,按照“谁承担工资,谁报支经费”的原则,预算外单位人员报支经费在其单位列支。
3、出差实销制。班子成员因工作需要到县外开会、学习参观、招商等用车的,由党政办申报乡长同意后,再由党政综合办统一安排公车或者租车接送。县内除四个一把手用车外,其余原则上坐中巴车。县外出差住宿费标准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4、物品领签制。机关运转所需的办公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蚊香、蜡烛等),每月初到党政办进行申报登记,列出清单后报财政副乡长审核,由书记安排,经乡长签字批准后,由财政所安排专人(两人以上)统一购买。报销票据时必须附具清单,如不附具清单则不予报销(个人私自购买的办公用品不予报销。)购买的物品由办公室主任清点验收后交党政综合办统一保管。物品领用统一实行领签制,办公室凭党政一把手签字方可发放。
高档用品需经党政主要领导会商同意后方可统一购买,未经批准擅自购买的,一律不予报销。预算外单位购买办公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比照执行,明确专人购买,否则一律不予报销。
5、来客接待制度。①机关来客招待。原则安排在机关食堂就餐,由机关事务线线长申报,办公室发出就餐通知单,报书记(乡长)同意后再送食堂。不报告或者事后报告的一律自负。②招待餐标准。每人每餐15元,陪餐人员原则上不超过3人,酒水由财政所统一购买,由办公室主任验收后保管,并对使用情况予以登记。③接待实行对口陪餐,原则上不发整包香烟,上级多部门来人,能合并接待的应合并接待。
6、经费支出报销。①凡报销凭证,必须真实有效,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三者齐全。②严格执行“谁经办谁履行报批手续”的原则,杜绝饭店业主、出租车驾驶员等持发票到相关签字人员处审批。③票据报销实行月报制,当月票据当月结清。每月的28-30日安排一天为审批时间,逾期不予审批,费用自理。该条款作为一条铁的纪律,将严格执行,一视同仁,一抓到底。
7、财政所要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每月将收支情况及时报告主要领导,以便领导掌握财政运行情况。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介
(一)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较低、效果普惠的医疗服务,其一般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效益不是能立即显现并且效果评价及其复杂。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或一国居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筹资来源,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向全体人民公平地提供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使患者从大医院分流、有效逐步地实现分级诊疗,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均加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力度。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能进一步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公共卫生项目分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其中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健康教育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预防接种4、儿童健康管理5、孕产妇健康管理6、老年人健康管理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0、中医药健康管理11、卫生监督协管 12、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三)公共卫生资金来源
公共卫生资金筹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中央转移支付:其主要承担防治对全体居民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及公共卫生问题经费,以及用于一些特定的卫生问题、特定的人群和特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
2、省级: 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衛生经费。
3、地方政府:主要负担部分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福利和运行经费。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以单项形式拨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多项形式拨付。
2015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至40元。北京市朝阳区人均补助标准为收支两条线单位8元/人,购买服务类单位50元/人(中央财政补助4 元、北京市财政补助8 元 、朝阳区财政补助38元)
二、目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现状
(一)政策性问题
基础公共卫生工作内容不细化,需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如流程能规范并统一,项目资金核算可创建模型,成本核算更加准确、便易。
目前测算价格基础沿用98年的医疗收费标准,成本补偿不科学影响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可见基本公共项目中人员支出、公用支出、耗材支出的准确核算对财政政策不断完善有反推作用。
(二)项目预算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和财务管理规范没有很好的统一,财务人员不懂业务,医疗工作人员不懂财务,导致项目核算不准确。更有医疗机构未按项目单独核算。
基层卫生机构轻视项目预算,无计划的使用经费,导致项目资金盈余,说明没有按时按量的完成工作要求。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财务管理中列支无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或者超量的费用,如为全体人员购买电话卡、公交卡;老年人健康管理列支早餐食品,体检2000人,实际购置食品5000份。
列支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即使是保健科的相关基建支出也不得在公共卫生经费中列支。大额的维修支出如超过设备原值的30%也视同固定资产增值入账。
涉及服务类支出未选取财政政府采购单位,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统一实行政府采购如印刷费、车辆维修、会议培训等。
(三)、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
在项目支出中列支与工作无关的卫生耗材。由于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科室为公卫科,一队人马共管多个项目,导致材料领用支出无法细分到各个项目,如儿童健康管理列支口腔科耗材;预防接种有血糖血脂耗材支出;孕产妇管理列支外送TCT支出等。
公用支出没有经合理的分摊方式分摊到每个项目中,导致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如将机构所有的水电费全部列支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应当以向业务提供决策支持为目标。事前积极参与,事中到位监督,事后精准核算。业务和财务逐步融合,最终实现项目一体化管理。为此事前应成立以全科、保健科(妇保、儿保、精防、监督协管)、中医、办公室、财务等科室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
财务部门协助相关业务科室做好各个项目的前期预算。首先应以上年各项目的财政补款额为依据,结合本年度工作量的提高,指定各个项目的总体预算额度。其次财务人员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将各个项目的预算总额,分解到医疗业务开展所必须的资金支持上。以下以健康教育项目为例。
健康教育项目,工作流程中规定: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要编辑、印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资金支出必然要包括印刷费,用于购买印制健康处方、手册等。要在在候诊区、观察室或宣传活动现场等场所播放音像资料,必然要支出宣传费,用于购置音像资料。组织拍摄宣传片,对应支出劳务费。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宣传栏,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位于公共场所明显位置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对应支出宣传栏费用:购置、安装、印刷费、制作费。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支出经费应有:横幅展板的制作费、场地租金、小礼品、交通费、劳务费等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支出经费应有:场地租金、小礼品、劳务费、教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门诊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服务上门访视或巡诊服务时,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涉及支出应有通讯费、交通费、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
nlc202309040826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务管理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0]311号》的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应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对于按规定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卫生服务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辖区居民收费。
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量入为出原则,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照有关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规定的用途和列支范围执行。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参考依据及测算标准,可以将资金用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须的耗材支出、公用支出、相关公卫人员的人员支出。
个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挤占和截留项目资金。不得将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用于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本单位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财务管理人员在遵守以上原则规定外,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内控管理,可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严格项目支出审批程序,并且签批手续齐全。各项支出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且符合项目相关开支的标准及范围。2、按照规定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对项目资金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加强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3、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财政资金和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4、加强耗材业务的管理流程,规范购买、验收、入库等管理环节。5、涉及会议、培训、公务招待等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严禁超标准列支。6、涉及劳务费,签字齐全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7、涉及礼品发放,出入库手续齐全,并有领取人员签字及领取物品明细。
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归集分摊准确性、
(一)耗材支出
耗材成本作为直接成本,在财务管理中应监督业务部门及物资管理部门,涉及公共卫生项目的材料支出应单獨出库。
如二型糖尿病检测用试纸、棉签及采血针由指定人员定期单独从库房领取,避免与医疗支出划分不清。
(二)公用支出
公用支出包含电费、水费、电话费、交通费、办公耗材、印刷费、宣传费等费用,涉及直接成本应直接正确归集到各个项目中,涉及无法归集的成本如水电费等应采用阶梯分摊法,逐步分摊到各个项目中。首先应根据工作量或服务当量,按比例把水电费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分配,其次把上一步分配计算出的公共卫生水电费支出按工作量或服务当量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
(三)人员支出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的人员支出。收支两条线的基层卫生机构可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外聘人员支出,财政不承担人员支出的基层卫生机构可将公共卫生经费用于公共卫生人员的人员支出。通过分层级的财务核算使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在财务报表上有一个科学、完整、准确的更贴近于实际工作的痕迹呈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速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常见病、慢病的预防与治疗势必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要任务,基本公共卫生财政资金的拨付也是逐年加大。合理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只有重视预算、加强财务管理、精细项目成本核算,才能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进而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的落实与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樊立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刘彦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我国现行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迄今已逾20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预算法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如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透明度不足、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存争议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4年8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此次修订实现了我国预算法从“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变, 对于建立现代财政预算制度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预算法规定: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支出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二是限制年中出台收支政策;三是规范超收收入使用。因此, 财务预算是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的手段, 也是今后开展更加严格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只有切实将机关事业单位的人、财、物全面组织、计划、协调起来, 才能最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此, 实施财务预算是法律赋予的功能之一, 既必要, 又充分。
二、新预算法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 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 我国逐渐取消了预算外资金, 规定政府预算涵盖所有财政收支,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都包含在预算范围内, 这一规定符合建立全面预算的改革方向要求, 体现了现代预算完整性, 同时新预算法能对上述预算进行精确的功能定位, 并且严格规范了相互间的关系。新预算法的实施能起到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对经费进行合理科学预算的作用, 并且能完善和加强经费预算体系的建设, 解决预算不够严谨的问题。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来讲, 不但扩大了财务工作的范围, 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也提出新的要求。
(二) 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我国借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有关制度, 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财政财力差距, 并且加快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便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新预算法规定:“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旨在促进区间的财力均衡。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外, 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上级政府应当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提前下达的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这一改进能够使支付的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和完善, 将有关转移资金的分配做到公开化和科学化, 使机关事业单位的不正当预算行为和中央部门不适当的干预等现象得到改善, 有效地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的工作, 提高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的规范公开。
新预算法中多数条款都在于促进预算公开、加强审查监管, 对机关事业单位提高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新预算法要求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对社会进行经费的公开, 并对政府相应预算、决策细化解释。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在经费方面实现了透明化与公开化, 加强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 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合理化进程。这就要求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更加审慎工作, 针对预算的方案、预算的调整、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决算的情况都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并要求其在批准后的20日内进行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通过预算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于财政预算的知悉权, 强化公众对预算活动的监督, 通过“晒预算”实现预算民主, 建设阳光型政府。
三、机关事业单位应对新预算法实施的建议
机关事业单位要以新的预算法为依据, 加大力度, 进一步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营造一个和谐、稳定、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环境。要坚决杜绝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赏罚分明, “公开、公平、公正”, 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严格控制日常的业务活动, 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顺利地完成各项预算任务。
(一) 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面对新预算法颁布这一大好契机, 机关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形势的要求, 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并有效地提高工作中的预算执行水平。许多机关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职能部门并不了解本单位的业务项目预算, 因此要提高编制该类预算人员对相关预算的认识水平;以预算为手段, 借此加强对本单位业务工作计划、分析、执行和总结能力, 进一步提高单位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另外, 要强调的是预算的编制并不仅仅是一个部门 (通常是财务部门) 的职责, 由于预算涉及到本单位大大小小各方面的活动, 因此使全员都参与进来就变得十分有必要;通过加强与相关工作执行人员的协调、沟通, 预算的编制才可能变得更加的有合理性。
(二) 积极有效地执行预算。
首先, 应注意转变重预算编制, 轻预算执行的不正确观念。要改变这种认识就需要单位全员认识到预算的执行工作是单位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考评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起到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作用。机关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应更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视, 并在预算的执行工作中明确责任, 建立相关的问责制度, 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其次, 注意加强学习与强化沟通合作相结合。预算执行的管理是一个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最后, 由于预算执行管理是涉及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 因此有必要使全员都参与到预算执行管理的工作中来。
(三) 切实宣传贯彻实施新预算法。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如果有了新预算法而没有很好的实施, 那么立法再好都会变成一纸空文。认真贯彻实施新预算法是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际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首先, 在本部门加强新预算法的宣传工作。要认真学习、领会新预算法的立法精神, 从思想上理解、认同新预算法, 自觉地把新预算法作为单位从事预算工作的行为准则。同时, 要向社会公众广泛地宣传新预算法, 让群众了解到新预算法的精神, 为本单位更好地执行新预算法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 应做好与国家财税改革的协调工作。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 它与我国的财税改革紧密衔接。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实施新预算法还应密切的关注研究我国的财税改革工作, 注意这方面对本单位预算工作的影响。
总之, 新预算法的实施, 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只有充分了解新预算法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并针对其按照相关的对策去执行,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摘要:新预算法的颁布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重要工具, 其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借助新预算法颁布这一契机, 对机关事业单位如何执行新预算法有必要做出理论研究, 以便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执行新预算法的政策精神, 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对本部门业务工作的支持和约束力度。
关键词:新预算法,机关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1]李晓岚.浅析新《预算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J].经济师, 2015.5.
[2]毛晖, 雷莹.《预算法》修订案:背景、突破与展望[J].会计之友, 2015.4.
[3]刘小川.新预算法的五大创新性亮点[N].第一财经日报, 2014.12.4.
[4]楼继伟.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依法加强预算管理[N].人民日报, 2014.9.1.
一、机关财务工作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开支,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一支笔”审批。
二、严格执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账目,及时准确地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三、财会人员要定期搞好财务活动分析,并向秘书长报告财务执行情况。
四、根据财政预算和单位实际情况,实行财务包干制度。主席年经费60000.00元,副主席年经费30000.00元,调研员、副调研员年经费20000.00元,秘书长10000.00元,专委会主任5000.00元,以上经费根据财政预算调整而调整,当年超支不补,结余结转下年。
五、鼓励单位人员积极跑外跑上争取资金,争取来的资金(不包括列入财政预算的各类专项经费)实行谁争取谁支配的原则。
六、单位人员因公出差,由财务人员依据有关规定,按出差期限、地点进行概算、经秘书长签批后,预借差旅费。出差返回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销清帐。因私一般不得借用公款。
七、财务运行中发生的票据,严格履行会计审核,秘书长审签的报销程序。
八、因公借款必须及时结账,前次借款未清时,不予办理新借款。
九、出差期间严禁游山玩水、绕道旅游、请客送礼,差旅费报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十、工作人员办理调动、退休手续时,须先结清财务手续。
十一、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的领用,须履行登记审批等手续,由财务人员负责办理。
为加强中心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机关后勤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结合目前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理财,勤俭办事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合理、高效用好每一分钱。
(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
中心各项财会业务和财务人员,统一归口财务部管理或监督。财务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使用符合县财政要求的财务软件,归并全中心费用支出,归口全中心资金调度。
(三)量入为出,计划控制
各部门应当根据来年工作思路和事业目标,从严从紧编制预算,每条部门预算均应填写编制依据。财政部门预算下达后,必须按计划严格执行。
(四)分工负责,专人审批
严格执行“一把手负总责,但不直接管财经”的相关规定,明确由分管财经工作的副主任负责财经审批,财经审批人直接对一把手负责。
(五)服务监督,监控有力
财务管理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全程监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合理增效。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收支预算编制
(二)资金管理
(三)四项费用管理
(四)固定资产管理
(五)专项资金管理
三、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明确目标、建章立制、完善内控;
(二)公平公正、坚持原则、理顺关系;
(三)科学分工、责任到人、防范风险;
(四)核算及时、准确无误、对比分析;
(五)关注资金、追求效益、服务全局。
四、财务管理的责任
(一)财务部负责人对中心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三)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会计人员违法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五、各部(室)、二级机构要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厉行节约,对认真执行本制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
凡违反规定的,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六、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按本制度执行。
附件:1.XX县机关事务中心收支预算编制制度
2.XX县机关事务中心资金管理制度
3.XX县机关事务中心四项费用管理制度
4.XX县机关事务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附件一:
XX县机关事务中心收支预算编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中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动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服务高效,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收支预算编制制度包括收入预算编制制度和支出预算编制制度。
收入包括会计内(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财政拨款收入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他收入等各项非税收入。
支出包括会计内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项目支出按照其支出性质分为一般性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每个预算都需要发生支出的项目,包括:党政机关院落物业管理费、租金及水电气费、平台管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党政机关办公院落日常维修等。基本建设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本为履行党委政府交办的某项特殊事项,在一定时期内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属于一般性项目以外的项目。
第二章
编制机构及内容
第三条
收支预算编制的机构和职责
(一)预算编制的牵头机构:财务部。
负责传达县政府部门预算编制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各部门预算编制会议,汇总各部门编制成果,提交部门联审会后,报中心领导审批。
(二)预算编制的负责机构: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
各部(室)、二级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预算编制工作的责任人,结合各部门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编制收入、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经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报财务部汇总(政府采购预算由资产部统一汇总审核后,报送财务部)。
第四条
收支预算编制的时间
按照县财政局预算编制工作文件要求,一般在每年九月份开展下一预算编制工作。
第五条
收支预算编制的内容
收支预算编制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及日常公用经费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整体及项目绩效目标申报。
第三章
编制要求
第六条
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预算管理为手段,助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把预算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
财务部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监督指导预算工作规范执行,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的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向财政部门反馈工作情况,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各部门应紧密联系,加强协调,明晰职责,强化责任,保证预算管理内部运行顺畅。(三)增强法制意识,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杜绝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加快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第七条
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一)积极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使预算客观地反映全年的工作情况。
(二)不断加强预算的完整性,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三)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防止预算分配和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强化预算管理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预算编制进一步制度化。
(四)完善项目填报。
所有纳入项目支出预算的项目须填报绩效目标、细化项目内容、具体活动、分期支出、标准(价格)支出计划的层次细化编报,清晰反映项目内容、具体活动和支出要求。第八条
合理制定预算编制标准
(一)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预算标准,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层层把关,分级严格审批。(二)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预算,厉行节俭、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不得无预算、超预算执行,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第九条
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
各部门所有办公物品、货物、工程和服务支出都必须按照“应编尽编、应采尽采”的原则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按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
第十条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各部门申报项目预算,应同步申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各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应与本部门工作目标高度相关,并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应详细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等,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部门应将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本编制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切实做好绩效目标的编报。
第十一条
深化预算公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预算信息公开要及时、完整和细化。除涉密信息外,其他财政资金均要按照《关于印发XX县财政预决算公开实施细则的通知》(X县财〔2018〕X号)文件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按本制度执行。
附件二:
XX县机关事务中心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中心各项收入及时收缴入库,规范资金支出审批程序,严格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县有关政策文件规定,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资金收入管理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资金收入是指中心为履行机关后勤管理相关职能职责,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县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所取得的收入。
第三条
严格执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各项收入及时缴入县财政非税账户。
第四条
加强票据管理工作。各项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规定《XX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和《XX省非税收入电子缴款收据》,严禁擅自印制或购买其他票据进行收费。
票据管理工作由财务部安排专人负责,建立票据管理台账,对票据申领、启用、核销、销毁、结存等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并定期与县非税局进行核对。票据应当按序号使用、规定填写,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
第三章
资金支出管理
第五条
本制度所指的资金支出是指中心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发生的所有资金支出,包括会计内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项目支出按照其支出性质分为一般性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项目支出。一般性项目支出,是指单位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每个预算都需要发生的项目支出,包括:党政机关院落物业管理费、租金及水电气费、平台管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党政机关办公院落日常维修等。基本建设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本年底为履行党委政府交办的某项特殊事项,完成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属于一般性项目以外的项目,比如:县政府及机关单位办公院落日常维修维护。
第六条
资金支出全部实行预算管理
(一)合理编制资金支出预算
资金支出预算编制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资金支出预算编制应细化支出项目,明确支出用途,保证支出合法、合理、合规。
(二)严格执行资金支出预算
资金支出预算一经下达,各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执行。因实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整预算与计划的,应按规定,报上级和相关部门批准后调整。不得擅自改变预算与计划,杜绝预算调整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第七条
资金支出审批管理
(一)资金审批类别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各部(室)、二级机构资金支出由分管财经副主任负责资金审批,具体包括:
1.日常性人员经费支出,其中:工资、津补贴、常规性奖金(绩效考核奖金、年终奖金)、五险一金等,由分管财经副主任直接审批。其他特殊性奖金均需经中心党组会审议同意,资金支付由分管财经副主任审批。
2.日常性公用经费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工作用餐等),经分管财经副主任审批后据实支付。
3.资金支出1万元以内的资金支付由分管财经副主任直接审批,1万元(含)以上的资金支付,经中心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后,报分管财经副主任审批后据实支付;政府采购(货物类、服务类)支出按照《XX县机关事务中心政府采购管理办法》(X县事发〔2021〕X号)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4.工程建设项目、基建维修项目均需经中心党组会议审议同意后实施。
5.工会经费支出按《工会法》和相关制度要求,资金支付由分管财经副主任直接审批。
6.食堂一般性专用账户中涉及劳务服务、食材购置等日常经费支出,按照中心专项资金支出审批办法执行。
(二)资金支出报账程序
资金支出的报账流程:
各部(室)、二级机构报账员准备资料齐全的报账资料(包括发票、清单、合同、证明文件等,发票须注明事由),发票由经手人、证明人(科室负责人)签字→财务部审核(负责对附件资料进行审核)→分管财经副主任审批→财务部报销。
第八条
公务卡管理规定
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公务支出必须按要求使用公务卡结算,一般不允许支付现金。持卡人应在公务卡信用额度内先通过公务卡结算,并取得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银行卡签购单等,到财务部报销。
因持卡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因单位支付不及时造成的利息等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资信影响等责任,由单位承担。
第九条
主要费用支出管理
(一)办公费
办公费是指购买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办公用品由中心办公室归口管理。办公室应当制定详细的制度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验收、付款、保管、领用等环节的流程和标准,并严肃采购纪律。
办公费报销应当附验收入库单(签收单)、结算发票等,结算发票必须列明品名、单价、数量等明细,发票上无法注明具体内容的,需提供税控系统打印的货物清单。
(二)印刷费
印刷服务统一由中心办公室归口管理。各部(室)、二级机构的各类印刷费支出,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在备案的定点单位进行,并登记印刷内容、单价、数量等明细,定期开具合法发票统一报销。
(三)津补贴
具体发放标准参照XX县规范奖金及津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奖金及津补贴工作的通知》(X县奖补办〔2017〕01号)执行。各部(室)、二级机构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发放津补贴。
(四)交通费
主要包括公车改革后发放的交通补助、单位租车费、实报实销费用等,具体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按照县车改办审批通过的具体方案施行。
(五)邮电费
办公室电话严禁长话、信息电话以及与业务无关的电话。办公电话费用每月由中心办公室打出表单进行公布,话费过多的,由部门负责人解释,否则由个人负担。
第十条
其他规定
(一)四项费用支出按照《XX县机关事务中心四项费用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二)政府采购项目支出按照中心政府采购制度要求执行。
(三)专项资金支出按照《XX县机关事务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银行存款管理
第十一条
银行账户的管理。各部门不得擅自开设、变更或者撤销银行账户。所有资金应按照资金性质,在县财政局批准的银行账户中进行核算。按照县财政局的要求,每年1月31日前上报县财政局国库科截止上年末保留的所有银行账户,规范单位账户管理工作,维护财经纪律。
第十二条
银行存款的收支管理。
会计应当对汇入的各项银行存款进行及时核对、及时入账,发现不符,应当及时与付款单位进行核实。收到往来款项应当开具《XX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收据》,加盖财务印鉴。使用银行存款支付的各项支出或往来款项,应当根据已完成签批程序的单据,认真核对收款单位信息后,通过开具转账支票或者网银支付方式完成付款。
网上银行系统Ukey及其密码应当由出纳人员和会计分开保管,不能由同一人完成资金支付的全流程。
第十三条
银行存款的台账和抽查管理。
出纳人员负责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的登记。
每月终了,会计人员应当逐笔核对银行流水与账面发生额是否一致,并及时联系开户银行获取本月的对账单及回单,制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余额一致,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并在余额调节表中进行说明。
财务部人将不定期对银行存款对账单与账面情况进行抽查核对,如账面数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应查明原因,如发现违规违纪情况应第一时间上报中心领导。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财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财经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超范围使用现金进行费用报销或资金支付的;
(二)以不符合财务制度和会计凭证的字条或单据顶替合法单据,挪用库存现金的;
(三)保留账外公款或违规存放大量现金,导致现金遭受损失的;
(四)不按要求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不按要求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盘点和对账,且经财务部负责人督促后拒不整改的;
(五)从本单位收入的现金中直接支付现金的或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
(六)未经相关部门依法批准,擅自镌刻印鉴,开设、变更或撤销银行账户的;
(七)伪造、变造原始凭证套取财政资金的;
第十五条
其他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财经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伪造、变造原始凭证套取财政资金的;
(二)授意、指使、强令、串通财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套取财政资金的;
(三)对依法履职、抵制违反本制度的财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
因责任人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当,发生上述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失误和重大损失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所有资金支出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所有资金支出凡是符合公务卡制度规定的,要求使用公务卡支付,不能支付现金。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按本制度执行。
附件三:
XX县机关事务中心四项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中心“四项费用”管理,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差旅费
第二条
差旅费开支基本要求
1.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2.出差范围在XX地区以内的需报请分管副主任、主任审批同意。出差范围在XX地区以外的先报请中心主任审批同意后,填写《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审批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
第三条
差旅费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
1.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其中:⑴城市间交通费。按规定等级选乘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凭据报销;订票费、意外保险费、经批准发生的转签或退票费凭据报销。⑵住宿费。在住宿费标准限额内,选择安全、经济、便捷的宾馆住宿,凭发票据实报销。⑶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分别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包干补助,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天100元和80元(出差目的地为西藏、青海、新疆,伙食补助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20元),不凭票报销。当天往返的,按一天计算核报。
2.工作人员出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差旅费报销时应提供出差审批表、机票、车票、住宿费发票等凭证。
第四条
差旅费其他规定
1.工作人员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参加会议、培训,举办单位统一安排食宿的,会议、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和市内交通费由会议、培训举办单位按规定统一开支;在途期间的差旅费,按照本制度由单位报销。
2.经组织批准,工作人员到XX县以外地区实(见)习、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或支援工作等,其差旅费按以下规定报销:⑴在途期间(仅指首次前往和期满返回)的差旅费,按照本制度规定回单位报销;⑵在县外工作期间,由单位按每人每个工作日省内30元,省外40元的标准发放伙食补助费。
3.经组织批准带薪参加党校、行政学院或社会主义学院等脱产学习(不包括学历学位教育),并在校食宿的,学习期间统一收取的伙食费由单位在伙食费补助限额标准内据实报销,不报销市内交通费;离开XX地区参加学习的,在途期间的差旅费,按照本制度规定由单位报销。
第三章
会议费
第五条
会议费开支基本要求
1.结合本单位实际,会议费实行三类会议管理,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简朴、务实高效的原则。各部门会议能合并开的尽量要合并,开支仅限开会期间,坚持一会一结。
2.会议实行申报审批制。单位组织召开的部门性会议,会前由各部门或办公室写出书面报告,注明会议内容、参加人数和开支预算,报分管中心领导审批;单位组织召开的全县性会议需报请分管县领导审批。
3.各部门会议原则上应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不安排住宿,在食堂就餐。如需租用会议场地,应选择在《XX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定点场所》,在政府采购协议价格内结算费用。
第六条
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
1.开支范围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2.会议费的综合定额标准为:住宿费240元/人/天,伙食费130元/人/天,其他费用70元/人/天。无外地代表,且会期只有半天的,不安排就餐,超过半天的,可在伙食费标准内安排一次会议餐,标准不超过55元/人/餐。各部门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据实报销。
3.各部门召开专家评审会、咨询会等,专家评审费、咨询费可对抽取或邀请参加项目评审、咨询的专家库内专家发放。严禁向评标委员会、评审小组中的采购人代表、现场监督人员和其他因履行公职而参加评审和咨询的公职人员发放。
4.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会议费报销时应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服务协议书、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发票、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第七条
会议费其他规定
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参加协会、学会等营利机构举办的会议,如确需参加的,须经中心党组会议批准同意,原则上按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执行。
第四章
培训费
第八条
培训费开支基本要求
1.培训费的开支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节约培训经费,提高培训效益。
2.单位职工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参加收费类培训或考察学习,培训范围在XX地区以内的需报请分管中心副主任、主任审批同意。培训范围在XX地区以外的先报请中心主任审批同意后,填写《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审批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
第九条
培训费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
1.根据本单位实际,培训费实行二类培训管理,开支范围包括师资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
2.参训人员参加培训往返期间在途费用按照差旅费有关规定报销。除师资费外,培训费的综合定额标准为住宿费省内240元/人/天、省外330元/人/天,伙食费省内130元/人/天、省外150元/人/天,场地、资料、交通费省内外均为40元/人/天,其他费用省内外均为30元/人/天。各项费用之间可适当调剂使用,各部门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据实结算报销,对于有定额而未发生的费用,报销时应按综合定额标准扣减。
3.师资费在综合定额标准外单独核算,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处级及以下干部)每学时最高不超过500元,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厅级干部)每学时最高不超过1000元,院士、全国知名专家(省级干部)每学时一般不超过1500元,每半天最多按4学时计算。
4.培训结束后应及时报销培训费,报销时需提供培训计划审批文件、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收款票据、电子结算单等费用明细凭证,师资费应当提供老师相关资质证明、讲课费签收单或合同。
第十条
培训费其他规定
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参加协会、学会等营利机构举办的培训,如确需参加的,须经中心领导批准同意,原则上按培训费综合定额标准执行。
第五章
公务接待费
第十一条
公务接待费开支基本要求
1.严格公务接待范围。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和有公函、公电的来访人员,属于公务接待范围。无公函、公电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
2.本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外出需接待单位进行接待的,由本单位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
第十二条
公务接待费开支范围和报销标准
1.XX市行政区域范围以内、XX城区范围外及各镇(街道)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本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开支范围,可安排一次接待餐,用餐标准限额为省部级120元/餐,厅局级100元/人/餐,其余人员80元/人/餐。
2.XX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国内公务活动来客,用餐标准限额为省部级200元/人/餐,厅局级160元/人/餐,其余人员140元/人/餐。
3.同一批次接待人员按用餐人员中最高职务级别对应的标准安排用餐。需安排住宿的,按差旅费住宿标准执行。
4.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的三分之一。工作餐以本地家常菜为主,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5.本单位公务接待原则上应安排在机关食堂用餐,确需在酒店举行或要求到酒店集体食宿的,应事先报常务副县长、县委办主任审批。
6.公务接待活动结束后,各部门应如实填写《公务接待清单》,报分管局领导审签,接待清单应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并与派出单位公函、公电内容相一致。
7.公务接待费凭据报销,报销凭据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公电记录和接待清单。
第十三条
公务接待费其他规定
1.公务活动限安排接待一餐,如确因工作需要,后续需由本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在早餐20元、中晚餐40元的标准范围内安排工作餐,餐费由用餐人员在限额内据实结账支付,本单位不承担协助安排用餐费用。
2.XX城区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到本单位开展公务活动,不安排接待用餐,确实无法回单位食堂就餐的,可在早餐20元、中晚餐40元的标准内安排一餐工作餐,不用缴纳用餐费用。本单位工作人员在行政区域范围以内开展公务活动,确实无法回家或回单位食堂就餐的,参照本标准执行。
3.所有公务接待,除按规定的陪餐人员之外,确因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早餐20元、中晚餐40元的标准安排工作餐。
4.本单位工作人员到常驻地以外开展公务活动误餐标准为40元/人/餐。
工作日连续加班4小时以上及休息日连续加班4-8小时的,可按不高于40元标准安排一餐工作餐,休息日连续加班8小时以上的,可按每餐不高于40元标准安排两餐工作餐。工作餐应严格审批程序,在加班审批表中列明事由、时间、地点、加班人员、申请人及所在部门、审批人及审批意见等要素。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所涉及的具体标准和限额参照以下文件执行:
(一)XX县财政局《关于印发XX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X县财〔2015〕X号)XX县财政局《关于转发XX市财政局关于调整市直机关差旅费住宿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X县财〔2018〕X号);
(二)XX县财政局《关于印发XX县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通知》(X县财〔2018〕72号)和XX县财政局《关于2019-2020XX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定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X财行〔2019〕X号);
(三)XX县财政局《关于印发XX县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通知》(X县财〔2018〕64号)和《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转发XX省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的通知》(X县财〔2018〕65号);
(四)XX县财政局、XX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明确党政机关公务活动用餐有关事项的通知》(X县财〔2019〕X号)和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实施办法的通知》(X县办发〔2014〕X号)。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按本制度执行。
附件四:
XX县机关事务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印发XX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X县政函〔2016〕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县委、县政府及中心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设立,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发展目标,单独编制支出计划、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使用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应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项目跟着效益走”。专项资金的管理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即决策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分类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重点,集中投入的原则;统筹兼顾,效益优先的原则;计划指导,项目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拨付和管理
第四条
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应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条件、程序、时间和要求向财务部申报本部门项目的专项资金预算。
第五条
财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中心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对各部(室)、二级机构申报的资金预算的合理性、完整性进行初审;各部门根据初审意见,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统筹兼顾,择优分类,呈中心领导审批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并下达预算。
第六条
经县财政局下达的各专项资金预算,各部门不得自行调整。预算外追加的项目一般不予追加经费,原则上在批复的部门预算中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国家政策、工作任务变动,或项目发生变更、终止,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对预算执行造成较大影响时须调整预算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经分管领导初步审核后,由财务部汇总审核,经中心主要领导审核通过后报县财政局批复方可调整相关预算。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
(一)直接支付的专项资金使用按照《XX县机关事务中心资金管理制度》规定执行,各部门不得随意改变计划和资金用途,挤占、截留或挪用项目资金。
(二)存在二次分配的专项资金,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应在每年6月份前,按不低于全年计划的60%比例报送项目资金初步安排计划,原则上9月份前所有项目资金初步安排计划应全部落实。
(三)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负责牵头组织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工作,财务部参与配合。
项目验收合格后据实拨付,并将资金拨付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对外进行公示。(四)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范围使用资金,平稳有序推进机关后勤管理各项事务,并指定专人负责项目预算资金执行的监督落实,财务部将不定期对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开展通报。
年末,对预算执行未达进度要求的项目,由所属部门向中心党组提交情况说明,财务部审核汇总后交中心办公室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五)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每年9月底(根据县财政局具体时间安排)对当年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支出情况进行清理,将当年难以形成支出的资金报送财务部汇总,按程序报批进行调减。
第三章
专项资金监督和绩效评价
第八条
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申报、分配、使用及验收环节的管理。
财务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严禁项目单位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或截留、坐支、挪用预算资金。对涉及二次分配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单位应暂缓或停拨项目资金。
第九条
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成果档案等,应及时办理产权、财产物资移交、登记和归档等手续。
第十条
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要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目标实现程度、资金使用效益等组织自我绩效评价,并积极配合县财政局开展重点评价工作,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项目继续实施或扩大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为直接责任部门,对绩效评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四章
管理职责分工
第十一条
财务部、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财务部应当履行以下专项资金管理职责:
(一)牵头组织专项资金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二)对接县财政局,做好专项资金的及时拨付工作;
(三)不定期组织实施专项资金财务监督抽查,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
(四)牵头组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
(五)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条中心各部(室)、二级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时申报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完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二)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按规定提交相关佐证材料;
(三)及时跟进项目实施进度;
(四)及时做好专项资金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
(五)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中央、省级、市级、县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管理,上级有明确规定的,按照上级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按本制度规定管理。
【卫生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乡镇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制度09-16
局机关卫生保洁员岗位责任制07-12
机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05-31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财务管理工作09-19
机关财务人员工作总结07-02
潢川县XXX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06-03
卫生局年度财务工作总结07-07
乡镇卫生院财务工作总结11-23
局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制度06-16
机关信息反馈制度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