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间贸易的协议书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民间贸易的协议书(精选5篇)

国际民间贸易的协议书 篇1

买房:

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并达成如下贸易协议,共同遵守:

第一条 本合同所列条款,包括了双方达成的全部协议,并取代在此以前双方所达成的一切协议。除双方授权主管人或代表同意书入本合同的条款外,其余一律无效。

第二条 买X须由卖方承认的银行,开出不可撤消的、无追索权的、保兑的、可转让的、可分割的、允许转船和分批装运,以卖方为受益人的见票即付信用证。信用证有效期为末批货物从装运港启运后45天。信用证承兑费用由买X支付。

第三条 卖方须向议付行提交下列单据:

1.整套清洁海运提单一式两份;

2.发票一式四份;

3.由商品检验局出具的质量证书一式两份;

4.由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数量/重量检验报告一式两份。

第四条 允许的溢短装数量为相当于信用证总金额5%的货物数量。

第五条 交货:

1.交货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运港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六条 装运条件:

1.应卖方之要求,买X于每批货物装运前20天,将船名、船籍、预计抵达装运港日期和载重吨位等以书信告知卖方;

2.买X可指定________ 远洋运输代理公司作为其船运代理,并负责支付港口所有费用。买X应分别于船到达装运港前10天、5天、72小时、24小时,把船到达装运港的预计日期和时间,以及船到达装运港时,该船的吃水量以电报告知其代理;

3.买X应在船达装运港前10天,将该船的详细情况,包括船名、船籍、预达日期、船长和船员之国籍、呼号、载重吨位、吃水、总长及按国际海运惯例所需的其他资料,以电报告知其代理;

4.买X应将租船方出具的租船单一份尽快提交给卖方。

第七条 货物装船后,凡发生货物短缺、损坏、变质,其风险均由买X承担。货物之投保由买X自理。

第八条 买X应通过银行及时向卖方提供履约定金,金额为合同总值的3%,有效期为末批货物自装运港启运后30天。此定金作为买X部分违约但尚未涉及全部协议的违约罚金。买X不按第2条开出不可撤消的信用证时,卖方有权立即终止合同,没收上述3%定金并写信给买X告知理由。

第九条 买X须按本合同第2条所规定的日期前开立本批交易信用证,否则,卖方有权不经通知取消本合同,并对由此而遭受的损失提出索赔。

第十条 适用规则和章程:

1.装运条款:见清单B;

2.外轮在________ 港速遣费和滞期费收取规定,见清单C;

3.滞期费率/速遣费率以及装卸结算法则刊行于________,________应遵照________ 颁布之规则予以办理。所有费用均由买X承担。

第十一条 除保险公司和船方应承担的索赔外,凡涉及货物质量、数量和重量等争执,双方应通过协商予以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则提交________ 商检局或其下属单位进行裁决,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均无权上诉。

第十二条 卖方因无法控制之因素,诸如不可抗力、政变、罢工、禁运、解雇等造成合同货物推迟交货或妨碍交货,卖方不承担责任。但卖方按买X之要求,应向买X挂号邮寄由________出具的证书,如有可能,也可提交由________某一主管部门出具的证书。

第十三条 凡涉及本合同或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可提交被告国家仲裁机构根据该国仲裁规则和程序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仲裁费用除该仲裁机构另有判定外,则由败XX负责。

第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用____ 文签署,经买、卖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

清单A:

1.物品名:____________

2.货物规格:________

3.数量:(由卖方定,买X同意溢短装总数之5%)

4.单价:____________

5.总值:XXX (每公吨价为________ 总值按实际交货数量而定)

6.包装:____________

清单B:装运条款

1.合同规定的每批交货日前20天,卖方应将合同号、数量、预定交货期写信告诉买X,以便买X租船订舱。

2.每批货物装运前15天,买X应将:船名、船籍、抵港日期、合同号、载重吨位等须经卖方认可的项目以信件告知卖方,以便买X安排交货。

3.买X将委托装运港________ 远洋运输公司作为其海运代理,买X承担一切费用,买X将通过________ 获得该船进出装运港口的所有签证。

买X须于船抵装运港10天之前,将该船详情以信件告知卖方(包括船名、船籍、船员人数、船员国籍、呼号、载重、吃水和总长等)。

4.船达装运港,卖方不能及时装货,由此而引起的空舱费和滞期费则由卖方承担。

若15天装运期满而船未达装运港,则自16天起的仓储费和滞期费由买X承担。

5.卖方保证一个工作日连续24小时每个舱口的装货率为________公吨,滞留期/速遣期按附件C之规定计算,________远洋运输公司按外轮停靠________港的有关速遣费和滞留费计算暂行规定,与买X直接进行结算。

6.货装完毕,卖方将合同号、品名、数量、载运船名和启航日期以信件告知买X。

清单C:

外轮停靠________ 港装卸有关速遣费和滞期费计算规定(附件略)

甲方代表: 签字: 年 月 日

国际民间贸易的协议书 篇2

传统的贸易壁垒都是以国家名义来发动并由政府来实施的政策, 一般都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或是技术上进行限制, 是一种常规的国家壁垒。而民间壁垒则是由本国企业或民众自行发起的、有组织地阻碍外国企业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行为。与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较, 民间壁垒有突发性、不确定性、自发性和非理性等特征。传统的贸易壁垒都是由国家政府发布, 无论是在关税还是数量或是技术方面的限制壁垒都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出现, 必须通知WTO成员国等, 相对较为透明, 各国都会有一定的了解, 出现纠纷也比较容易通过谈判等途径解决。但民间壁垒因其实施主体的广泛性而较难克服, 什么时候开始, 以什么方式进行, 都很难琢磨, 因为群众行为的突发性和自发性, 所以民间壁垒是很不确定的。

二、民间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按照民间壁垒发生的主体来划分, 民间壁垒的形式主要有由劳工集体组织形成的劳工壁垒、由于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壁垒、以企业行业竞争形成的行业壁垒以及环境保护协会等环保机构压力下的环境壁垒等等。民间壁垒形式繁多, 但不管哪种形式的民间壁垒, 都会对国际贸易造成损害。进口国民间的一些自发的非理性行为, 比如各种示威活动、各种游行活动等各种抵制活动, 直接降低了国外对本国进口产品的需求量, 从而间接减少我国的出口量, 使得我国贸易遭受损失。针对我国商人的刑事犯罪或政治骚乱, 更是直接减少了商务活动, 损害了我国的国际贸易利益。

(一) 各国文化习俗差异导致企业难以立足

各国在风俗、习惯、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不能接受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 因而反对与这些做法相关的产品贸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他们都高度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某个国家出口企业的某些行为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相悖, 或者当地民众认为外国出口企业的某些行为触犯了他们的传统文化, 就会引起民众不满。企业在进行对外经济活动过程中, 由于对当地文化、传统习俗、宗教以及生活习惯等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经济方面的冲突。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经过长期的积累, 必将给企业对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特别是在宗教信仰受到侵犯的时候, 宗教主义的强烈反弹会严重阻碍贸易正常进行, 继而采取不理智的行为, 使我国企业难以立足。

(二) 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受到阻碍

当东道国民众感觉到自身利益直接受到损害的时候, 就会用自己的力量采取一些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民间壁垒形式, 就是有劳工组织的集体行动。他们之所以组织起来反对外国商品和企业, 其实是因为担心或者认为进口减少了本国的就业机会, 直接损害了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实际上, 组织实施民间壁垒不但不会对进口国的就业、收入起到明显作用, 从长期来看, 反而会给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对于进口国劳工组织看来, 他们更注重当前利益。因此, 只要出现损害他们自身短期利益的行为, 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找各种借口, 阻止外国商品进口, 形成了民间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造成冲击和影响。

(三) 低价竞争策略对当地企业的冲击导致产品受到抵制

当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时, 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相关产品和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甚至会造成很多小公司的破产, 间接导致大量的当地人失业或者破产, 当地失业的人数多了, 就会产生反抗, 最后就会有示威、游行等最后甚至会演变成暴乱。目前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都以物美价廉取胜, 而中国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一降再降, 甚至低于成本, 这样必然会对当地的相关产业和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继而民间就会出现抵制情绪甚至抵触中国制造。以温州鞋为例, 西班牙埃尔切 (Elche) 市素有“欧洲鞋都”之称, 但是温州鞋进入埃尔切之后, 由于温州鞋的平均价格只有当地鞋的1/3到1/8, 温州鞋力压当地鞋, 销售量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对当地的制鞋工业形成了客观威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2004年9月连续发生了两起针对中国鞋的抵制活动, 使温州制鞋企业遭受重创, 除了西班牙, 温州鞋在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等受到的抵制也是层出不穷, 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四) 忽视当地的公共关系导致了当地群众的抵触

对于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主体来说, 经济活动与当地的公共社会关系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当企业与当地的关系融洽时, 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就可以顺利进行, 但是如果企业和当地的公共关系不融洽时, 甚至使当地的公共关系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 则很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使得自己的企业在国外很难有业绩, 而且更严重的是企业在对外贸易时没有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当地民众的自由化都被用来作为政府推卸责任的说辞。

(五) 对本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促进国家贸易壁垒的形成

传统的贸易壁垒的形成基本上都是民间贸易壁垒推动的, 当民间的力量国家不能再忽视时, 企业在缺少政府作为依靠后便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打击, 民间贸易壁垒就会影响到政府的行为, 推动国家立法来限制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直接将民间壁垒变为国家壁垒。

三、我国如何应对民间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应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 但这种以劳动力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以量取胜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并不能长久。30多年来, 正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 引导制造业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转移到中国, 这一方面造成国民福利的流失。另一方面, 一旦中国某种产品大量向某个国家出口, 就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强大的冲击, 对当地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造成致命的损伤。所以, 中国产品很容易成为民间壁垒指向的对象。因此我国政府应调整外贸发展战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致力于培养国家创新机制。2009年11月, 中国商务部联合4家商会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投放了一则30秒钟的商业广告, 创意主旨除了向世界宣传中国制造并非廉价品的代名词外, 同时也在宣传一个理念:中国制造, 其实也是世界制造。从这则广告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政府管理者对于国家品牌塑造战略的理念和实践。

(二) 企业在赚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应该顾及到当地的经济因素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有的国家富裕, 而有的国家贫穷落后, 在收获最大利益的同时应该照顾好当地的国民经济。在赚取利益的同时可以适当给当地政府一些优惠政策或是进行合作, 这样不仅保证了消除了民间壁垒产生的基础, 而且企业还可以在当地的长期经营, 而不是做一次生意就因为当地的经济瘫痪而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商人要有长远的目标, 而不是只赚眼前的这笔生意, 所以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对当地的经济给予帮助, 这样在国外的经营只会更加的顺利, 经营也会更加长久, 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民间贸易壁垒产生的不利因素。我国企业应该意识到, 走向国际市场, 既是竞争, 更是合作;我们要赢, 更要双赢。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来和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想方设法消除对方的敌意。同时, 要做到本国的出口与当地的生产商利益共享, 从而实现“双赢”。在这一方面, 义乌商人已经大胆尝试,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义乌商人通过适当让利, 把流通环节让给老外来做, 其实就是把利润空间的相当部分出让给当地商人, 到现在, 已经有近万名外国商人长期停留在本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生意。在现阶段, 让利给当地商人以回避诸多矛盾, 无疑是中国商品顺利进入世界市场的值得借鉴的方法。

(三) 企业应该走出低价的恶性竞争并完善自身商品的品牌效应

我国的企业进入国外时, 大多采用的是低价策略来吸引国外消费者, 不注重产品开发, 而由于风俗习惯等原因, 中国企业喜欢扎堆经营, 所以出现了中国的企业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互相压价, 甚至低于自己的成本。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走出低价竞争的误区, 现在产品出口价格低, 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和国外相比较低;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上层领导过分压低劳动力成本。有意识地提高劳动力价格除了对工人有好处, 其企业同样也可获得。这样做既可以提高产品出口价格,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购买力, 在放慢出口速度的同时, 增加内需。所以本国企业应该避免互相压价导致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当地企业的反抗。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质量技术竞争, 发展品牌, 发展不容易替代的产品。这样就避免了与进口国企业发生正面竞争, 不仅可以打响品牌, 还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避免民间贸易壁垒。

(四) 与当地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

我国商人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 应该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 主动回馈有助于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对立矛盾, 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我国出口企业应与进口商或进口国消费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或者与进口国竞争厂商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这些都是制约民间壁垒力量的有效手段。在西班牙埃尔切市烧温州鞋暴力事件发生前, 当地就有人发传单, 呼吁当地老百姓行动, 但华商们却一点不知情, 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当地政府和警方的合作。中国鞋在西班牙被焚烧, 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我国产品在国外的确有竞争力, 使得西班牙当地一些企业因之倒闭。但是, 西班牙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 我国商人在当地只注意赚钱, 没有搞好当地公共关系, 更没有融入当地社会。

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 它只是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 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的不同, 有的对他们是机遇, 有的对他们是挑战, 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正确竞争, 当企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的时候, 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对当地则变成了一个负担, 所以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要顾及当地的经济状况, 不能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而应该多与当地企业和政府成为关系, 最后企业得到最大利益的同时, 当地的政府和企业也能获得利益, 这样到最后双赢的局面才不会导致民间贸易壁垒的产生。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贸易保护措施已经从传统的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甚至民间壁垒发展。与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较, 民间壁垒有突发性、不确定性、自发性和非理性等特征。民间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各国文化习俗差异导致企业难以立足, 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受到阻碍, 低价竞争策略对当地企业的冲击导致产品受到抵制。应对民间壁垒, 政府应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企业在赚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应该顾及到当地的经济因素, 与当地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 主动回馈有助于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对立矛盾, 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对外贸易,民间壁垒,影响,应对

参考文献

[1]杨贝.美国对华贸易壁垒中的劳工标准——一种类型化分析处理的尝试[J].政法论坛, 2011 (5)

[2]邬佩琳.论民间壁垒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理论导报, 2006 (11)

[3]李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间壁垒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1)

明末广东沿岸的民间海上贸易漫谈 篇3

摘 要:明实行海禁政策,广东沿岸私人海上贸易发展在夹缝中得以生存,由于地理大发现导致的全球市场扩大,以漳州窑、景德镇等一批瓷窑成为广东外销瓷的主要源头。以“南澳一号”沉船考古发现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明末民间海上贸易的意义与实际发展情况。

关键词:海禁;南澳一号;民间海上贸易;中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31-02

秦汉以来,广东沿岸在海上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和东南亚、日本经济往来的重要港口和枢纽,《汉书·地理志》曾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1]徐闻即广东湛江徐闻县,这是我国史书关于远洋航线最早的记载,标志着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同时也证明了广东沿岸地区在我国海上贸易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朱元璋起便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以官方贸易为主的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相辅而行,与私人海上贸易相对立。虽然海禁政策严禁民间海上贸易,但明代尤其是中后期,私人海上贸易却达到了新高度。最近随着在水下沉寂多年的“南澳一号”的出水,更是见证了广东在明末海禁政策下民间贸易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经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南澳一号”的考古发现

2007年5月22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渔民在“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的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沉船。2007年6至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水下考古工作队对该沉船进行调查和试掘,采集了近800件在沉船外围散落的器物。最初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二号”,为了方便考古研究,2009年9月25日国家文物局将“南海二号”更名为“南澳一号”。

2010年4至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对“南澳一号”沉船进行了首次打捞,此次出水瓷器1万余件,铜钱共计15 000余枚,以及铜板、铁铳等重要文物,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4至11月,“南澳一号”进行第二次打捞工作,本次共出水文物9500余件,其中以福建漳州窑青花为大宗。2012年6至9月,“南澳一号”进行第三次打捞,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文物基本清理完毕。发掘出的船载货物中,瓷器最多,其次是陶器、铁器、铜器、锡器等,还有不少于4门火铳和疑似炮弹的圆形凝结物。与此同时船的结构也基本确认,船长27米,宽7.8米。共有25个舱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明代沉船里舱位最多的,暂时原址保存。

二、民间走私商船对广东沿岸社会经济的影响

广东沿岸地区一直是传统的海上贸易的重要地区,海上贸易既是当地重要的财政收入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经济收入来源,海禁政策下私人海上贸易的繁荣成为明代广东沿岸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历史上民间中外交流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见证,这种不合法的民间走私商船催生的海上贸易的繁盛,对广东沿岸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主要的表现如下。

(一)农业经济商业化倾向加强

明中后期民间走私商船促进了海上私市贸易发达,商业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农贸市场的扩大,农产品的互市是农贸市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潮州是广东沿岸地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嘉靖中叶以后,潮州的农业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在人口增长的条件下,农业生产从粗放耕作变为精耕细作,双季稻种植面积又有所扩大,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40斤,高出整个南方平均亩产水平10%以上[2]。这种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也适合市场贸易的需要,农业经济商业化的倾向随着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而获得了加强,除了水稻的种植,在广东沿岸地区也有专门经济作物的种植,如甘蔗、棉麻、水果等在当时也具有了一定规模。据《(嘉靖)潮州府志》载,当时潮州种植的水果有29类,其中柑有7种,桔有2种,①潮州柑已成为地方名产。海上贸易往来虽然能够获得巨额利润,但在传统男耕女织的中国社会,农业种植的经济形态在当时还是占据着主流,只是在沿海地区更带有商业特色。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在“南澳一号”的出土文物中,可以发现有很多款式各异、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风格古朴,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另外数量不菲的铜器、铁器、铜钱串,更有珍稀的锡壶、秤杆、核桃、围棋子、彩瓷、类似戒指等。从“南澳一号”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上贸易货物主要是瓷器等手工作品。要满足如此到大的贸易数量,必然会催生出众多的手工业作坊及手工贸易市场。民间走私商船为手工业作坊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外销窗口,而来自各国的订单,也要求手工业作坊生产出适合的产品,对手工业的高要求促进了手工作坊在技术和效率上取得进步,同时手工业繁荣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活动的兴旺。

(三)白银内流与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明末的民间海外贸易中,白银是中外贸易主要的支付手段,在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中,外国对中国商品的渴望远远超过中国对外国物品的需求,这样贸易的外方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商品。隆庆以前,由于厉行海禁,明朝海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白银在朝贡贸易与赏赐中,无论出超或入超,数量都还不会太大。隆庆开放后,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些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用来购买中国丝绸,而中国丝绸的海外市场以日本为首,其次是欧洲和美洲[3]。下面是明末马尼拉、菲律宾、葡萄牙、和日本四国通过民间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白银数量表[4]: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海外贸易中,白银的输入数额是巨大的,据梁方仲先生估算,“由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1644)得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5]。1元折银7钱2分,那么,在隆庆开放后的七八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l亿两左右[5],我国并不是一个产银国,白银的内流增加了我国的白银储量,梁方仲先生也曾指出:“中国向来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自近代与欧洲各国通商以来,银的供给,大部分依赖外国的来源;本国产量,殊不重要。”[6]这对我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内商业资本开始活跃。拥有大量白银的商人,可以进行全国性的商业活动,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广东沿岸繁荣的私人海外贸易下,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使当地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明末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三、明末海上贸易的生存危机及思考

15世纪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中国在世界上的贸易地位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冲击和威胁,在金钱的诱惑和扩大贸易市场的需求下,西方殖民者不断地涌入被视为富裕之国的东方,而伴随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隔离状态消失,海外贸易逐渐具有了全世界范围的意义,世界海上贸易不可阻挡地把隔断多个世纪的各国又重新联系到一起,所带来的后果也具有双重性。在明代海禁政策下,私人海外贸易受制于许多因素,由广东出发的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政府政策的制约。在严行海禁时期,私人海外贸易是非法的,虽然到隆庆后这种海禁的局面被打破,但有限的松弛政策只是朝廷对当时繁荣的走私贸易的妥协,海禁政策依然是贯穿于明始终的一项重要的政策,为了打击私人海上贸易,明政府实行船引制和饷税制,政出多门,苛税繁杂,海商遭遇百般盘剥,民间海上贸易只能在艰难中前行。除此之外,虽然殖民者经营的亚洲内部贸易及跨洲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但是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也制约着私人海外贸的发展,不少西方殖民者控制着中国商船对外交流的重要航线,许多重要的贸易城市也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对过往商船收取高额的关税,广东沿岸商船的私人贸易受到致命的打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综上所述,“南澳一号”的考古发现反映了明末广东沿岸的民间贸易的繁荣,但是,广东沿岸繁荣兴旺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却隐含严重的生存危机,来自政府政策的打击和西方殖民者对商路的垄断,对私人贸易活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广东沿岸,伴随海禁政策而兴起的民间海上贸易行为至清初时渐渐淡出在历史的舞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思。

在15世纪后的地理大发现,西方各国逐渐打破各自独立的状态,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各国商船行驶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海上贸易成为至上尊荣的勇者行为,而同时期的明代统治者却厉行严格的海禁政策[7](明末也只是有限的松弛),合法中外交流只是扬威耀武的朝贡贸易,适应时代发展的商贸往来却受到了苛税重负的打击而不得不以非法的角色扮演着中外经济交流的使者,民间海上贸易冒着沉船巨大损失完成着中西交流的使命,“南澳一号”就是这场悲歌壮举的见证者。是什么原因让我国错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这也许是另一个更大的研究主题了。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卷28[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黄挺.潮汕地区元明清时期粮食产量探估[C]//潮学研究:第三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

[3]尹晓盛.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4]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2).

[5]梁方仲.明代的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G]//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北京:中华书局,1989.

[6]梁方仲.明代银矿考[G]//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90.

国际民间贸易的协议书 篇4

一、国际贸易术语和货物损失风险之间的关系与风险规避

《INCOTERMS 2000》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能够定义一些贸易术语,比如风险等,这些贸易术语对于国际贸易价值很大。在双方的合同中,常常会有类似的术语发生,而这些合同常常出现的场合就是卖方要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货物损失风险。也就是说, 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发生的全部货物损失 (包括货物由工厂至仓库或者码头的运输过程中, 在集装箱堆场或码头的存储过程中, 由码头装船越过船舷之前时所发生的损失) 由卖方负担,如果不能很好去理解这个风险一词,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导致交易失败或是国际贸易摩擦,这样的结果会影响到两国的贸易实践。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INCOTERMS)在其2000版中,规定了4组贸易术语,并且均在其解释中提到了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转移,在这里INCOTERMS所指的风险一般认为是货物损失风险。根据《INCOTERMS 2000》的规定,四组贸易术语中,按照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递增划分,4组13个贸易术语的风险排序依次为:EXW、FCA、CPT、CIP、FAS、FOB、CFR、CIF、DAF、DES、DEQ、DDU、DDP。其中EXW为工厂交货,基本上对于卖家来说不存在任何道德货物损失风险,而DDP则为“税后交货(……指定目的港)”几乎所有的货物损失风险都在卖方。从这几组的风险分布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E, F, C组术语对于卖家来说风险是最小的,如果卖家在市场谈判方面的能力较强,则应该有限选用上述的贸易术语,尽量的避免使用D组术语,尤其是DDP术语。

如果出口公司很难通过谈判采用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贸易术语,则只能够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的方式来转嫁货物损失的风险。比如,在目前适用范围非常广的CIF术语中,卖方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规避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前的损失风险,即所谓的国内运输险。对于装运的路程较远的,也可以通过投保相应的国际货运保险,以规避沿途可能遭受的因为各种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损失的风险。而卖家在谈判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投保的险种,合理的确定自己的报价,尽量降低自己的风险。当然,如果卖方能够在谈判中争取到FCA, CPT或CIP术语,那么对于风险的规避就能处于更加主动的位置,货物风险在货交第一承运人的时候发生转移。

二、国际贸易术语和贸易政策变动风险之间的关系与风险规避

所谓的国际贸易,必然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与一般的国内贸易相比,就会存在由于各国之间的法律政策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一方的关税政策,贸易管制政策,贸易保护政策的细微变动都会给另一国道德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以欧盟委员会2009年的关于玩具安全的指令为例,新的指令通过更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提升了玩具进口的门槛,并且要求出口企业出具其要求的相关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的出口企业对相关的政策变动没有任何准备或者提供不了其要求的各项证书,唯一的结果就是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被拒,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相关的贸易术语选择时,尽量的要选用那些对于卖方来说进口清关责任小,或者没有进口清关责任的术语,而对于DDP这种对卖方要求极为严苛的术语,卖方一般要尽量的不采用,否则该风险奇大,卖方利益无法保证。

除此之外,出口企业还要注意自己采用的贸易术语中有哪些可能会因为贸易政策的变动而使自己的责任增加,这种责任的增加往往就意味着风险的变大。从实际来看,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若采用的贸易术语为FOB, CIF, CNF,则出口企业必须办理出口清关手续,这样出口企业就必须对国内的相关贸易政策非常熟悉。如果企业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尽量的采用不需要企业办理任何清关手续的术语。但是任何术语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规避贸易政策的影响,出口企业还应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相关的政策,并与相关的行业协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取政策变动的消息和变动的内容,从容应对。

我们可以从欧委会2009年6月3O日发布的关于玩具安全新指令来判断一些影响,在这个安全新指令中,关于国际贸易的条款增加到了57个,这些增加和变化的项目主要是严格的安全要求,警告标识和生产者责任,产品认证程序和成员国市场监督等,如果企业不能够很熟悉一些贸易保护的原则和政策的变化,就无法提供相关的证书保证,这样在实际的货物进出中就出现了阻碍,小则经济损失,大则还会影响到长期的生意往来,所以可见,国际贸易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该清楚在交易所采用的贸易术语下自己承担的责任中哪些受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这种变动会导致较大风险的。

三、国际贸易术语和价格变动风险的关系与风险规避

在出口企业与进口方签订国际贸易合同之后, 一般都会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备货和收货的过程, 这段时间很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出口企业的最终成交价格发生变动, 从而影响到整个订单的利润。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 上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流通费用的变动以及汇率的变动等等, 上述的所有要素对最终的订单成交价格都有实质性的影响。作为成交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术语对于成交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通过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也能够规避一些来自于上述要素价格的变动带来的成交价格的影响。

比如,在需要大宗运输的货物买卖中,国外的运费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这就对企业的运费估算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选择包含运费价格的贸易术语,企业很可能因为运费的大规模变动而造成自己的巨大损失,在该等情形下,企业可以选择采用FOB等不包含运费价格的贸易术语,将运费变动的风险转嫁给买方。近年来,中国的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升值压力,在汇率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出口企业也可以选择类似EXW以及FCA的贸易术语,通过较早的交货,实现较早的收汇,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汇兑损失。总而言之,如果对于影响最终成交价格的因素不能准确的估计或者计算的时候,出口企业都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义务规定最少,也最简单的属于,将一切自己不确定的风险转嫁给买方,控制自己的风险。

出口企业签订贸易合同之后,从备货到最后交货收汇过程漫长,期间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出口企业的成交价格,最终影响订单的利润。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流通费用、汇率等,这些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出口企业的成交价格。贸易术语是出口成交价格的组成部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来规避一些要素价格对成交价格的影响,如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比较厉害的时候或是市场好转,出口货物数量节节攀升的时候,国外运费也随之频繁变化。出口企业如果不能正确估算运费,就可以选择不含运费的价格术语 (如FOB, FCA) ,把运费变动的风险转移给买方,如在本国货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采用EXW, FCA, CPT这类术语,可以实现相对较早交货,相对应可以较早收汇,避免汇兑损失。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出口企业觉得自己不好把握某些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时,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贸易术语,把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转移给对方,自己控制能够控制的成本。

在国际贸易风险中,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收汇风险,能否安全收汇是业务的关键,如何规避收汇风险成为出口企业洽谈及签订合同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与规避收汇风险有密切联系,以EXW术语为例,卖方在工厂 (仓库) 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即完成了交货。收汇方法一般有发货前付款和发货后付款。对于发货前付款,对出口企业来说最稳妥的做法是买方生产前支付预付款,发货前付清所有货款。客人一般只在最初几单或者定单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会接受此支付方式,一旦生意步入轨道或者定单金额加大,很少有客人愿意使用此种支付方式,这占用客人资金,不利于客人资金周转,损失利息,也不利于客人控制出口企业,如果发生一些意外变化,客人有更大余地应对。鉴于这些原因,客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要求一部分货款放账,这样就会出现货交了,款没收齐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出口企业可以准备风险准备金,万一剩余款项收不回来,用准备金冲抵。针对放账,投保信用险,投保只能是减少损失,保费高昂。如果出口企业坚持款清发货,客人有可能以后就不再找你做了或者设置种种条件,如货要客人的验货机构检验合格才能发货,这种检验是非常苛刻和严格,一般都会挑出毛病,虽然这时货物在买方手里,却可能出现货做出来了而客人不要货或者要求降价等情况。这时候出口企业就极其被动。

收汇风险无论如何都是存在的,仅从规避收汇风险角度出发,出口企业应该尽可能采用诸如CIF, CFR这样能够有效控制货权的术语,避免采用诸如EXW, FOB这样货权转移较早或者不能有效控制货权的术语。总之,出口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平衡各种术语的利弊,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术语,尽可能地规避贸易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明远.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风险的承担及转移.大连海事大学, 2003

[2]杜庭旭.浅析进口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及风险防范.对外经贸实务, 2008;06

[3]武振山.国际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的风险与费用.国际贸易, 1993;01

拓展国际人才交流的民间主渠道 篇5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的专门从事人才交流的民间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国际间人才交流活动,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在工业、农业、财经、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协会的主要业务包括:聘请各类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组织外国友人到中国考察、培训、实习;实施针对中国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境内外培训项目;组织各类国际间研讨、交流活动,为中外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经贸合作提供中介服务。

协会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目前,协会已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24年来,协会积极挖掘国际智力资源,筹集引进国外智力资金,开拓国际智力引进渠道,通过组织派出和引进工作、举办重大国际人才交流活动等形式,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重要渠道和窗口。由其承办的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哈佛大学培训项目)”、“中国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培训计划”、“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培华项目)”、“SIDA项目”、“AOTS项目”以及与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开展的合作项目等已成为引进国外智力的知名品牌。

“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形式”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作为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引智机构,从成立之初就以民间机构的身份开展了人才交流工作,请万主任回顾一下当年的历史。

万:我国新时期的引智工作奠基于邓小平同志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七·八”谈话。“七·八”谈话在强调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同时,也确立了政府在新时期引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1983年9月,即“七·八”谈话之后两个月,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成立,姚依林任组长,具体工作由其下属的办事机构中央引智办负责。至1985年,通过中央引智办渠道引进国外专家1100多人,派出培训3100多人。但中央引智办在开展对外交往和联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引智产生的效益逐渐被重视,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开辟引进和派出的渠道,出现多头对外、口径不一的问题;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对等”,而国外从事人才交流的主体多是中介组织、企业或个人,以中央引智办名义出现,很难找到相应的合作机构;当时一些未建立外交关系的“特殊国家”(如以色列、韩国、南非等)拥有我国急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但由于没有外交关系,政府无法出面开展对这类国家的引智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央引智办提出成立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以协会名义统筹对外,中央引智办主要负责对内协调。在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国际人才交流格局由此形成。

《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成立后,是怎样以民间机构的身份开展工作的,非政府的身份又如何推动了人才交流工作的开展?

万:以我们与以色列开展人才交流工作为例,自1985年协会成立至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通过协会这个非官方的渠道开展了大量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1985年5月,以色列农业部规划局局长波哈瑞里斯以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的身份来华,推荐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MASHAV)作为中以两国智力交流的渠道。1992年中以建交后,MASHAV与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开始合作交流。

MASHAV是以色列为向世界推介其优势领域的先进成果而设立的。成立半个世纪以来,该中心培训了140个国家的近20万名学员,同时面向全球在以色列较先进的领域进行许多示范项目。

《国际人才交流》:时至今日,协会与以色列MASHAV的合作深入而广泛,请总体介绍一下双方的合作历程,和一些具体的培训项目。

万:1992年中以建交后,MASHAV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开展合作交流17年以来,有60多位以色列专家来华讲学,中方有20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班;中国技术、管理人员赴以培训的有600多名,专题涉及“奶牛饲养”、“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西部地区旱作农业”、“流沙固定与节水技术”、“防风治沙”、“特殊教育”等众多领域。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杨汉远曾于2007年6月赴以色列参加了为期14天的荒漠化治理培训,这对他所做的关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石漠化的课题颇有助益。同时,MASHAV项目也带动了中以两国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经贸合作。

2007年10月,我们双方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合作15周年纪念会,时任以色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参加了纪念活动并致辞。以方对双方多年的合作也给予了高度肯定。2008年11月5日至9日,中以两国在陕西杨凌农高会期间举办了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周。

服务三支队伍建设

万金发主任介绍,一些传统特色项目,具有合作机构层次高、形式内容有特色、外方资助力度大等特点,历来是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服务引智的重要手段和自身事业发展的主要基础。协会一直积极服务于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及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国际人才交流》: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哈佛大学培训项目)已经成为引智系统的品牌项目,请万主任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果。

万:1998年,通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引荐,时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与香港新世界集团郑家纯董事总经理签署了“中国政府高级公务员培训计划合作协议”,由新世界集团每年出资30万美元,资助中国内地12名高级公务员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培训。2008年,新世界集团将每年的资助经费增加到80万美元,学员名额增加到20名。

这个项目要求学员具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学员需要参加哈佛大学的面试,由哈佛大学最终确定录取人选。从1998年开始截至2009年 9月,共有135位高级公务员参加本项目,其中省部级领导35人。

现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于2003年参加了哈佛大學的高级行政管理项目,他高度评价了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案例教学,说双边和多边的模拟谈判让学员学到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方法与技巧。

《国际人才交流》:培华项目,即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内地“老、少、边、穷”地区的决策层领导干部,请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果。

万:1982年4月26日,李兆基、霍英东、郑裕彤等一批香港各界爱国人士投资兴办了香港培华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这一非营利性培训机构,以协助内地培训专业人才。培训内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决策层领导干部是培华基金和协会在合作中产生的共识,也与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一致。自1994年7月至2009年8月,培华项目已经举办了57期,共培训学员2280名。其中部分班次为少数民族班,曾经参加过培训班的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巴桑顿珠对项目评价很高。

在这些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协会不断结合实际开展新的培训项目。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中央部委高级公务员培训(VISA)项目第一期的赴美培训,这个项目针对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开展深入研究,对我国金融体制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班专门针对内地工业企业的高、中级管理、技术人员,请问这个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班选择香港作为培训地点,有怎样的着眼点,成效如何?

万:截至2009年7月,中国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班已举办75期,培训学员2700名。培训班由协会、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联合举办,管理类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全面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另外还有技术类培训班。

赴港培训主要是为了可以尽快地实现学以致用,时间短、见效快。如重庆川仪流量仪表分公司的董兴华就针对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并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生产效率提高了44%,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了33%。

《国际人才交流》:在专业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方面,协会还有哪些项目?

万:SIDA项目是典型的专业技术类培训。SIDA即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SIDA项目每年有几十个子项目,包含了建筑、环境保护、能源、电力、水利、交通等诸多领域。从1988年我们开始合作,协会负责为每个项目推荐2-4名候选人。这个项目是一个国际化项目,要求学员的专业对口,英语水平较高。

连续3年实施的“百名矿长”出国培训项目直接为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服务,先后派出百余名矿长、安监人员分赴南非、澳大利亚培训,并组织9批55人次外国煤矿安全生产专家到我国各煤炭生产大省进行技术交流,3000余名矿长和管理技术人员参加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一些煤矿的伤亡事故率明显减少。

多种形式活动服务引智

《国际人才交流》:开展各个领域的专门研讨会是协会引智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如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等,请您介绍一下研讨会的情况?

万: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简称中工会)是协会承办的一个品牌项目。中工会邀请美国知名企业的专家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交流研讨,以拓展中美在工程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自1993年以来,中工会已举办了7届,与会美国专家479人,中方专家1386人,共提出846条政策性和技术性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美方专家蔡焕堂提出的“转炉溅渣补炉技术”以提高炉龄的建议在宝钢、武钢、鞍钢等企业实施后年创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

2003年非典疫情凸显了政府应急机制和经验的欠缺,协会自2003年开始已组织了5届政府应急管理研讨会,邀请美国公共管理学会主席Harvy L.White教授、美国休斯敦市应急中心主任Donald K. Hollingsworth先生等专家24人(次)来华,全国从事应急研究与管理的學者、政府官员等约2300人参加了研讨会。

《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积极开展智力引进的同时,近年来也开始了智力输出方面的工作,请问进展怎样?

万: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协会在智力输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06年,应斯里兰卡官方要求,在北京先后组织了两期(每期14天)专题研讨班,为其财政部预算司培训了28名司、处级官员,获得圆满成功。斯里兰卡驻华大使亲临研讨班,并在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向斯里兰卡总理汇报了该项目情况。

从2007年开始,协会为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和空军系统分别组织了3期电子支系统和信息技术改革的研讨班和培训班,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中国银联等多家机构的专家为其进行了课堂授课,尼日利亚驻华使馆公使Awosanya先生还亲临培训班的结业仪式。

《国际人才交流》:马可·波罗奖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美中人才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表彰为中美人才交流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以及一些著名国际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获此殊荣,请问这个奖项对协会自身的意义何在?

万:自该奖项创立以来,已有50余人荣获该奖。近年来,先正达公司全球董事会主席唐耀廷(Martin John Taylor)、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戴颐安(Ian Davis)、亨氏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孙博廉(William R.Johnson)、固安捷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凯泽(Richard Keyser)等企业界人士先后荣获了该奖项,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奖项感谢他们在人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所做出的贡献。而且这个奖项也有益于协会寻找更多的智力资源,寻求更多的支持,扩大影响。

市场化的作用

《国际人才交流》:截至2009年6月底,由协会负责管理、建设的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已拥有地方市场25家,人才市场如何发挥自身作用?

万:协会作为政府引导下的国际人才交流中介组织,主要是引导人才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业务,这是对国家引智工作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近两年,人才市场的国际业务有了新进展,人才培训、国际交流、人事服务等业务不断拓展。

《国际人才交流》:今年4月,协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方案得到国家公务员局的批转,请问协会“参公”后在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上有怎样的变化?

上一篇:政教处工作上的自我鉴定下一篇:社区民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