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共8篇)
一. 国家湿地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特别是具备在国家范围内湿地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的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周群山环绕,构成独立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为高山地堑湖。面积458平方公里,是一个融碧湖、湿草甸、高山、冰川、森林、草原为一体,集雄、奇、幽、秀、旷诸美于一身的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的高山湖泊,这在世界范围也为罕见。园内具备以湖泊湿地为主的,湿地、森林和草原三大生态系统,其特殊的生态、生物多样性景观,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天然基地。
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地处泉州湾的内湾,惠安县西南部;是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总面积8.769km2,低潮时水位在6m以内水域面积为8.53km2,占洛阳江湿地总面积97.27%,其中大潮最低潮能干出的滩涂7.61km2,占洛阳江湿地总面积的86.63%,低潮线以下至6m水深区面积为0.92km2。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属于河口湿地为主的湿地类型。重点保护对象为涉禽、红树林、湿地。
实例3: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之中,历史名山西倾山重要支脉李恰如山横亘全境。境内有洮河(不冻河)、延巴两大河流和多条支流和泉水,水源充足,牧草丰盛。李恰如山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 437 km²。这里山上积雪如砌,终年不化,耀日生辉,气象万千,山麓灌木丛生,山下苍翠葱茏,云蒸雾蔚;天蓝如染,山青如涂。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既是科考、野营、登山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2.地域文化突出性、特色性: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塞种、月氏、乌孙、突厥等古代民族游牧射猎、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所。从元代开始,赛里木湖又成为远征将士和骆驼商队由天山北路出入伊犁河谷,东去长安、洛阳,西往波斯、罗马的必经之地。区内民俗文化独特,人文古迹色彩浓郁,环湖有多处乌孙墩墓、石圈墓,成吉思汗西征时建有成吉思汗点将台,清代乾隆年间在湖心岛建有靖海寺、龙王庙等古迹。历代文人墨客对赛里木湖多家赞赏,唐太宗李世民留有“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的诗句;禁烟英雄林则徐当年被谛戍伊犁途经赛里木湖记述其“波涛涌激,似洪泽湖”,清代大学士洪亮吉赞美赛里木湖为“成西来之意境,世外之灵壤”。赛湖地区主要居住的草原民族有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蒙占人的传统节日有小年和大年以及麦德尔节等。小年在灶神龛前,供牛羊肉、瓜果、酥油等“祭灶”;大年即春节,又称过白节,把正月称作“查于萨拉”,即“白月”。蒙古族认为白色最吉祥。
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地处惠安泉州湾热闹之地,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名胜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中国魅力乡土民风名镇”和“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惠女风情”被列入全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雕艺文化和建筑艺术交相辉映,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艺术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特别是惠安女特殊服饰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泉州湾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实例3: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是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腹地和青海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周边藏区环绕,是典型的蒙藏文化融合地区。蒙古族占93%,俗称“河南蒙旗”。这里是青海蒙古族最为聚集的地区;是青海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李卡如”为蒙藏混合语。“李”为藏语,意为龙、龙王,“卡如”为蒙语,意为酥油桶,借指各种状物。该山有许多乳白色石柱,据此,“卡如”可引申为石柱、白玉柱,因而该山可意译为“龙宫玉柱山”或“龙女玉宇峰”。语言混用,甚至服饰也混穿。这里的蒙族人基本上身着藏袍,信奉藏传佛教。佛塔佛寺比比皆是。
3.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独特性: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内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学习研究西部历史文化变迁的理想场所。区内典型的湿地景观、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开展湖泊湿地、森林、草原、冰雪等生态旅游的休闲胜地。
实例2: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美丽的草原风光,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崖,神秘诱人的圣湖及淳朴的蒙藏族风俗民情,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例3:惠安素以“渔业强县”、“建筑之乡”、“石雕之乡”著称于世。有惠籍海外华侨90多万人,港澳台胞90多万人,他们造福桑梓,踊跃参加家乡建设,构成了惠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优势。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红树林、珍惜鸟类、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江海交界区,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生物周年性逆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之路,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物种分类上大多数属于亚热带沿岸广盐种,也有河口低盐种和淡水种,湾口还有大量的近岸种,物种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项目区又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由于地方政府以及林业部门对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工作的重视,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工作成效显著,已逐渐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红树林保护与恢复的重要区域,与沿海防护林带交相映衬,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亮点。
二.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要对原有的自然风光和景观等进行保护规划;主要是水体、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等。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3个不同的保护级别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且开发利用程度不同,以便更加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3个保护级别以外的区域为一般经营区。
其中特别进行(1)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水源涵养草原植被恢复;盐碱滩植被恢复;公路沿线裸露地植被恢复。(2)水鸟栖息地保护工程。(3)水资源保护工程:湖泊水质保护;草甸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护岸工程。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工程:
(1)管理站、管护点建设;(2)保护设施、设备;(3)巡护设施、设备(4)了望塔建设;(5)宣传碑和界桩。
和湿地恢复工程:(1)植被恢复工程;(2)退养还湿工程;(3)污染治理工程;(4)红树林苗圃建设。
三.国家湿地公园的植被恢复应尽量采用乡土物种,对于需要引进的外来物种应科学选择,严格监控。一般湿地公园可挑选一些园林树种,提高观赏和园艺性。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公路两旁栽植芳芝柏、忍冬、金露梅、高山柳等阴坡护坡灌丛,在不影响观视景观的区域种植一些本地杨和白桦。在距公路稍远的盐碱滩涂合理配置两种植物,并增加碱篷和芨芨草植被覆盖度,构造人为景观(夏秋季节两种植物高度不同、颜色不同,构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增加观赏性,提高盐碱滩涂的植被的覆盖度。建立亚高山湿草甸湿地风光区、依托湿草甸现有集中分布的金莲花、蒲公英、锦鸡儿、珠芽蓼、牻牛儿苗等不同颜色花朵植物,加以人工措施,培育成可供游人欣赏的草原花卉园;建设草原花卉园围栏,修建赏花木栈道,太阳能活动玻璃暖房、培育本土各种颜色花卉植物。还有设立森林游憩区,欣赏常绿葡伏植物方枝柏独特景致,及雪岭云杉的挺拔气质,以此为背景为游人留下美丽倩影。
实例2: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实景。园内大量栽植人工荷花等水生植物。
四.突出湿地公园的主体功能,严格限制与湿地主题无关的开发建设和旅游项目;并且严格控制湿地公园内人工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规模,保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把湿地的近自然化作为公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杜绝湿地过度园林化的趋势。
实例1:根据赛里木湖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分布特点,赛里木湖湿地公园景区区划为西海湖滨湿地景区、西海草原花卉景区、赛北堡历史文化景区、查干郭勒冰雪生态探险景区、三台湿地草原景区、三台古驿风貌景区、松树头山林风光景区七个景区。(1)西海湖滨湿地景区
主要功能:观鸟识鸟、湿地植被空间格局变化展示、沼泽湿地展示、湖面观光、湖相沉积、湖岸浅水游鱼欣赏。主要是增加游人对湿地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的了解,水鸟栖息生境及观鸟识鸟等湿地科普活动,构建湿地科普基地,同时融入对湿地景观的欣赏。主要建设项目:在西海湖滨沼泽天鹅栖息地建设观鸟平台,建在西面环湖公路的靠湖一侧,配备望远镜,远距离观察、欣赏天鹅等水鸟景观。下木比咖拉汗沼汗和克尔迭克泉修建湿地小径和湿地展示木栈道,并在克尔迭克泉附近的湖弯修建观赏湖相沉积观赏平台,搭建观赏鱼的栈桥,配备观望使用的望远镜。游览湿地植被和沼泽湿地展示之前,要求对游人进行湿地有关知识的讲解和有关湿地科普音像影带的观看,对湿地具备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湿地实例展示游活动,增加公众对湿地的感性认识,真正实现科普教育的作用。(2)西海草原花卉景区
主要功能:亚高山湿草甸湿地风光、草原花卉观赏(依托湿草甸现有集中分布的金莲花、蒲公英、锦鸡儿、珠芽蓼、牻牛儿苗等不同颜色花朵植物,加以人工措施,培育成可供游人欣赏的花卉园)、森林游憩(欣赏常绿葡伏植物方枝柏独特景致,及雪岭云杉的挺拔气质,以此为背景为游人留下美丽倩影)。主要建设项目:在西海草原花卉园和那达慕旧址修建森林游憩的游步道和介绍那达慕的展牌台,及阻挡游人深入云杉林内以防危险的围网和警告牌,并修建欣赏亚高山湿草甸湿地景观栈道。在西海草原花卉景点建设草原花卉园围栏,修建赏花木栈道,太阳能活动玻璃暖房、培育本土各种颜色花卉植物2000株。(3)赛北堡历史文化景区
主要功能:赛里木湖历史人文遗迹游览,对赛里木湖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古墓、古石围栏等遗址)进行展示,突出其精华,展现其历史文脉,使人们对赛里木湖的历史与人文渊源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体会。科普教育游,以赛北堡高山引水工程建设败笔为契机,纠正“人定胜天”观念,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崇尚科学的思想。主要建设项目:在哈萨墓园、湖西乌孙土墩墓、成吉思汗点将点、敖包、赛北堡高山引水工程遗址修建游步道和木栈道,并在湖西乌孙土墩墓修建古文物展示处,模拟古墓陪葬物品展示,揭示湖西乌孙人历史文化;在赛北堡的东面平台修建高山引水工程模拟展示亭,展示当时引水工程建设壮观景象,并在赛北堡引水工程遗址处修建水生生物展示厅,展示赛里木湖水生生物。(4)查干郭勒冰雪生态探险景区
主要功能:冰川、雪山等自然风光欣赏,及融高原湿地、野生动植物普查于一体的野外探险科普体验游。主要建设项目:沿着查干郭勒河,在山体边修建登山步道,沿途修建2座游憩点平台,并在山顶修建集营地。开展雪山生态探险游之前,参加探险游的队员必须经过前期培训,具有一定野外生存经验和高山湿地、野生动植物知识,严格限制每天游人数量,并规范游人活动范围,考察后整理考察报告,总结考察收获,使每一个参与考察游的游客真正体验到探险的乐趣,并增长知识。
(5)三台湿地草原景区
主要功能:月亮湾水泡湿地景观展示、草原游牧风情体验(即游牧民生产生活体验包括骑马、射箭、品尝牧民原始方式制造的奶制品等)、牧家乐(荒漠类型的草场比较脆弱,通过开展牧家乐活动减少草场放牧的压力,同时保障牧民的经济收入)、湿地体验(观鸟、垂钓、湖岸漫游、戏水、捉鱼)。主要建设项目: 在月亮湾水泡景点:栈桥、钓鱼平台、观鸟棚(配置望远镜)、戏水斜台、观湖平台;在三台草场搭建接待游人的蒙古包,并且修建游人往来的木栈道,严禁破坏草原生境。
(6)三台古驿风貌景区。7)松树头山林风光景区。
以上两个景区基本按《赛里木湖风景名胜景区总体规划》的设计建造。
而作为一般性湿地公园,特别是身居城市中心的公园,为了融合周边的环境景观,可以适当的多一些园林化景观。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与人类有着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被誉为“地球之肾”。
全世界湿地约有5.14亿平方千米, 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中国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1.9%, 落后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 排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 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 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河南地处中原, 属内陆省, 湿地面积大, 分布范围广, 类型多。据统计, 河南省湿地面积110余万公顷, 占全省总面积的7%。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 到河口街进入河南境, 经卢氏、洛宁、宜阳和洛阳市流入偃师市;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北麓, 经嵩县、伊川流入偃师。洛河、伊河均属黄河支流, 在偃师顾县杨村汇合为伊洛河, 于巩义市神北汇入黄河。洛河、伊河汇流冲积出的伊洛三角洲, 不仅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而且孕育出灿烂的河洛文明。
2 偃师伊洛河基本条件
河南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34′30″~112°48′25″和北纬34°39′20″~34°42′15″之间, 总面积约为45.09km2。
湿地公园地处暖温带地区,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 雨季明显, 为伊洛河两岸的生物群落创造了良好条件。
湿地生态系统中, 分布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植物类除了芦苇以大片面积分布外, 其它漂浮、沉水或挺水植物也有分布;水生植物主要以泽泻、萍、菱、苦草、浮萍、莲、睡莲等为主。水生动物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 此外还有河虾、河蟹、甲鱼、河蚌、田螺、螺蛳、泥鳅等。除了这些水生生物之外, 还有一些主要以水生生物为食的水禽, 如灰鹤、白琶鹭、白额雁、苍鹭、灰雁、豆雁、赤麻鸭、中白鹭、绿头鸭等。另外, 还有部分适生陆地动物, 如鼠类、兔、蛇、野鸡等。这些生物种类共同构成了伊洛河畔湿地生物群落的格局。
伊、洛河河心部分常年过水, 属永久性江河溪流湿地生态系统, 受水位变化的影响, 从河心到大堤呈现出由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带状演替过程。河心沙洲和嫩滩地势较低, 洪水时被河水淹没, 平时露出水面, 形成季节性过水河漫滩, 属季节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 植物群落丰富。随着河滩湿地不断淤积, 地势升高, 部分河滩地已经常年没有洪水泛滥, 逐步呈现出沙生草地和盐生灌 (草) 丛生态系统特点。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位河滩区目前被大面积的开发利用, 形成农田、牧草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及人工林生态系统。
伊、洛河大堤内侧, 均有大面积滩地被开垦种植农作物, 滩地转变为耕作粗放的农地,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滩地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降低。农田与零星的采沙塘基或者面积较大一些的渚相间, 形成以杨、柳等乔木, 以水草及田间杂草等草本为主的生态植物群落。随着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 加大了对伊、洛河滩区农田、采沙塘的开采禁限力度, 近年来, 伊、洛河滩区已出现了较典型的湿地生物群落和湿地环境。
3 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1) 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与体现国家关于湿地保护的“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以维护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 以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憩为主要利用方式, 充分发挥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在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 规划目标
(1) 通过湿地保护及恢复, 确保现有湿地生态系统不再破坏, 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并形成区内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
(2) 加强现有湿地资源的管护, 发展区内生物的多样性, 使其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
(3) 湿地的建设结合周边群众的利益, 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并成为城市的一条纯美的生态风景线。
(4) 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 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是2009~2020年, 其中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6~2020年。
4) 规划对策
(1)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改善伊洛河湿地状况
湿地公园是偃师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通过保护与恢复原生态湿地景观等方式, 恢复展示“水田飞白鹭, 夏木啭黄鹂”的湿地自然景观。
(2) 营造湿地景观
通过大力人工抚育与营造, 突出自然湿地景观, 使之成为公园的核心吸引力。营造伊洛河湿地景观就是将湿地生态、河洛文化、湿地文化、湿地教育与展示结合起来, 这也将是本规划的中心内容。
(3) 融合地域文化
将偃师厚重的历史文化、河洛文化、古城民俗文化等融入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 强化湿地公园的特色和特点。
(4) 服务于城市与居民
规划加强湿地公园对偃师新城区的旅游服务、生态防护和休闲健身等功能, 使湿地公园成为偃师市重要的城市氧吧, 居民喜爱的生态旅游基地。
5) 规划主题
水和植物是湿地营造必不可少的元素, 也是创造湿地景观的根本。文化是湿地公园的灵魂, 河洛文化、老城文化、古都文化是其中的突出表现。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必将使湿地公园成为绚丽多彩的游客向往之地。规划在对公园用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 从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景观、特色创造、旅游吸引力、文化融合等方面总体考虑, 将湿地公园的规划主题定为:
护湿地生境营和谐家园
融古城历史绘伊洛美景
6) 规划结构
意义。S
总体结构为:“一心两轴, 五区多点”
一心:伊洛河交汇区中心半岛。
两轴:洛河文化轴, 伊河生态轴。
五区:主要指五个功能区, 即湿地保育区、生态缓冲区、合理利用区、科普教育区和服务管理区。
多点:主要指“杨村晚渡”、“城南春色”、“伊洛合流”、“夹河渔歌”、“寺庄农耕”五大美景以及若干景观节点。
4 结论
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 规划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生物物种不断丰富, 生态系统得到更好的恢复;增加区域水面面积, 有效调节空气湿度, 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偃师的“城中绿肺”,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升偃师城市形象, 为其招商引资聚集人气。最终,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将偃师伊洛河湿地公园打造为碧波荡漾、水鸟低翔、芦苇摇曳的国家湿地公园。
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 一方面, 通过采取相应的严格措施对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禽栖息地等进行严格的“被动保护”, 另一方面, 通过引导社区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将部分群众纳入湿地公园建设队伍, 通过社区共建共管以及相应的生态补偿, 以生态旅游来促进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让社区群众分享到湿地公园建设的经济成果, 从而使其自我地进行湿地“主动保护”, 从而实现伊洛河湿地“被动保护”与“主动保护”相结合, 并树立示范和积累经验。
通过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 丰富了偃师生态旅游资源,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知识的普及提供了教育基地。通过保护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 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使偃师市获得更加生态、绿色的城市形象, 有力提升偃师市的综合竞争力。S
乘车路线: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到延庆南菜园站下车,换乘921路或乘坐出租车即到。
自驾车:沿京藏高速行驶至65康庄出口出,按指示路标即可到达。
电话:010-69131458
2013阿迪达斯ROCKSTARS China圆满落幕
阿迪达斯ROCKSTARS China中国区比赛于2013年6月16日正式在上海南京东路世纪广场顺利结束全部比赛,并决胜出男女子组超霸赛冠军,分别是来自中国湖南的阿迪达斯签约运动员瞿海滨和来自中华台北的李红莹将代表中国区出战今年9月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ROCKSTARS比赛。
非同寻常的太阳镜,
Dienastie
Dienastie的创立者以独特而谦逊的设计理念成就了这个非同寻常的太阳镜品牌。它一直致力于跳出常规,坚持不懈地为忠实的支持者探求全新的时尚视野。回望过去的日子,高品质太阳镜总是与高昂的价格画着永恒的等号,而2011年Dienastie在这样的氛围下,勇于尝试拨开市场的层层迷雾,创立了具有独特概念及优良品质,同时又难能可贵的拥有着平民化价格的太阳镜,力求使大家意识到,原来得到一副好太阳镜并非一件奢侈的事。
A BATHING APE x PLAYBOY联乘系列7月27日强势登场
日本著名的街头品牌A BATHING APE?于本个季度特意找来极具趣味性的美国品牌PLAYBOY合作,联手打造出一系列时尚新颖的服饰。系列中的单品主要以A BATHING APE?经典的迷彩图案融合PLAYBOY标志性的长耳兔图案。
The North Face 北面推出Triclimate “三合一”防水
夹克
没有人能真正预测天气。全球户外运动领导品牌The North Face?,出于对品质和科技的一贯追求,日前推出了新款Triclimate?“三合一”夹克,将其三合为一的设计融入最新科技。
KOLON SPORT 2013秋冬媒体预览在北京798艺术区
拉开帷幕
在“Your Best Way to Nature”的旗帜下,引领户外生活方式及潮流的KOLON SPORT,通过本次2013秋冬媒体预览,在充分传承品牌正统性的基础上发挥奇思妙想,以“2023”这个主题,大胆设想户外服饰未来10年的进化,把时尚与尖端科技融合到新的产品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充满未来感的户外时尚新景观。
在山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有一片美丽的人工湿地。这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百乌翔集,湖水清清。锦鳞游泳,游人如织。湖泊象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城市楼群之间。你也许不会相信,湿地内清澄的湖水,都是城市污水变成的。这美丽的彩云湖,就是过去饱受污染之害的桃花溪的水源之地。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
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
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
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让大自然和大城市亲密接触,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彩云湖畔桃花源,幽谷浅池翠衣衫。
春来时节桃花艳,似有彩云绕山间。
炊烟轻逸犬声至,箐草长游落瑛畔。
(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第六条 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 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的申请文件、申报书。
(二)设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批复文件。
(三)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意晋升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共同上级地方人民政府同意晋升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设立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文件;法人证书;近2年保护管理经费的证明材料。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和相关权利主体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六)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其范围、功能区边界矢量图。
(七)反映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和建设管理情况的报告及影像资料。
第八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
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九条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级名称+地市级或县级名称+湿地名+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一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
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应当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合理利用区应当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
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及其湿地面积之和应分别大于湿地公园总面积、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
第十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更名、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须经国家林业局同意。
第十三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具体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第十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釆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六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谐的社区共管机制,优先吸收当地居民从事湿地资源管护和服务等活动。第十七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国家林业局报送所在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并通过“中国湿地公园”信息管理系统报送湿地公园数据。
第十八条 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征收、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九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
(二)截断湿地水源。
(三)挖沙、采矿。
(四)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
(五)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六)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
(七)引入外来物种。
(八)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
(九)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监督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准予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本底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二)机构能力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等情况。
(三)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情况。
(五)宣传教育、科研监测和档案管理等情况。
(六)其他应当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因自然因素造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特征退化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制定实施补救方案,并向国家林业局报告。
经监督评估发现存在问题的国家湿地公园,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通知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的国家湿地公园应当在整改期满后15日内向下达整改通知的林业主管部门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第二十二条 因管理不善导致国家湿地公园条件丧失的,或者对存在重大问题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撤销其国家湿地公园的命名,并向社会公布。
撤销国家湿地公园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内,自撤销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内容解读
近日,国家林业局重新制定印发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办法》指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明确了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必须具备的七个条件,以及九种禁止行为。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办法》指出,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不得重叠或者交叉。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征收、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办法》要求,国家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应当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合理利用区应当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及其湿地面积之和应分别大于湿地公园总面积、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谐的社区共管机制,优先吸收当地居民从事湿地资源管护和服务等活动。
《办法》明确,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二是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三是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四是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五是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六是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七是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办法》明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是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二是截断湿地水源。三是挖沙、采矿。四是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五是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六是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七是引入外来物种。八是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九是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五一假期时,我陪爷爷到蚂蚁河湿地公园散心。蚂蚁河湿地公园位于城西南处,那里景色宜人,风光秀丽,鸟语花香,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公园南端的受文化广场上,耸立着一座老寿星的铜像,老寿星左手拿龙头拐杖,上面还挂着一个酒葫芦,老寿星的右手上拿了一个仙桃,他的头很大,而且没有头发,老寿星一脸慈祥的笑容,长长的白胡子垂到胸前,她的身边有两只鹿,一只雄,一只雌,雄的`正低头吃草,雌的鹿则趴在老寿星身边,老寿星的身后有一座石头山,石山上有一群仙鹤,仙鹤们有的在山顶振翅欲飞,有的在巢中休息,有的在山上玩耍,有的在吃着食物,有的在空中飞行,真是奇妙呀!
走进湿地部分,只见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栈道纵横,绿树成荫,曲径通幽,蜿蜒的小路上,垂柳依依,路旁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桃红的樱花,深紫的丁香,竞相开放,让人置身于花的世界。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幽静的小路旁有着很多秋千,人们在公园内玩累了,就坐在秋千上一边荡秋千,一边休息,吃东西。真悠闲啊!
走过荷花池,跨过北方都江堰,来到寿文化广场的另一边,一个高近十米,直径近四米的大瓶子立在广场中央,瓶上刻着一万个寿字,所以得名“万寿瓶”,万寿亭上的字都是篆书,个个形象不同,大小不同,它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长寿之乡。
转过鱼跃湖,路过蛙鸣湖,就来到了观鸟塔,观鸟塔坐落在一座山上,塔的前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它的左侧是一片白桦林,白桦林的后面是一片柞树林,柞树林后是一些山丁子树与山里红树,这些树后则是一望无边的灌木丛。站在观鸟塔上,就可以观看见鸳鸯在水中觅食,野鸭在水中游戏,几种说不出名字的水鸟在空中盘旋,不时扎进水中捕鱼,麻雀、喜鹊、布谷鸟与很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林中高歌,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黑龙江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区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由于多方面原因, 松花江哈尔滨段河道的滩地被大面积破坏占用, 大部分区域已经被开垦成了耕地, 松花江边的大量塔头钱等原生植被遭受破坏。因此, 结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 打造“北国水城”的战略宏图,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有序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 进行了大量的湿地恢复、宣教展示、湿地保护等工程建设。
1.1 合理利用区进行了人工湿地恢复, 建设了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人工湿地恢复主要指一湖三岛湿地园的建设, 其位置在冰雪大世界北侧及东北部、哈尔滨市政府南侧, 紧邻哈尔滨市政府大楼, 一湖三岛湿地园占地总面积205.61公顷, 是黑龙江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的主要部分。一湖三岛湿地园建园前为农民开垦耕地和部分荒地, 规划投资近2亿元疏通水道, 人工建设水域面积达44.61公顷的太阳湖、中岛、东岛和西岛。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黑龙江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开始, 一湖三岛湿地园相继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了服务设施、绿化和护堤改造等基础性工程建设, 形成了人工湿地, 并在周边打造绿化林带3000余亩护岸保土减少水土流失。目前, 一湖三岛湿地园重点建设了栈道、浮桥连接三个小岛和岸滩及松北大道西侧滩涂 (除去冰雪大世界区域) 和江中小岛, 帮助游客更好地在该区域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修建了林间健身步道, 便于游人健走休闲;修建了凉亭便于游人休憩、观景;设置了部分垃圾箱、警示标牌。且目前哈尔滨市通江街—太阳岛风景区—一湖三岛水上游览航线已经开通。
1.2 宣教展示区的建设
宣教展示区是湿地的主要展示和宣传窗口, 结合建设松北水城工程, 湿地公园开展了部分湿地恢复项目建设。首先, 投入了1.4亿元疏通水系、梳理地貌、恢复植被、加固滩岸等主要措施, 建设了金河湾湿地植物园, 恢复遭受破坏的沿江原始湿地风貌;再者, 对阳明滩岛实施了生态修复, 工程总面积27公顷, 总投资约1500万元, 主要有土方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及服务设施等。金河湾湿地植物园位于松花江北岸、阳明滩大桥和四方台大桥之间, 面积350公顷, 建设了一岛、二滩、三岗、四园、五池、六洲六大功能区, 六个亲水广场和十个亭廊。园内恢复建设了荷花、芦苇、睡莲、浮萍、菱角、塔头等湿地植物群落, 随着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的建成, 野生大豆、野韭菜、桑树、柽柳、赤杨等珍稀植物得到了保护, 其他湿地植物免遭继续破坏, 园内芦苇、苔草等湿地植物日益丰盛。阳明滩岛位于阳明滩大桥西侧, 其生态修复工程包括了环保道路2.4公里, 园区甬道900米, 完成微地形土方量16200多立方米, 环形科普游步道2.4千米, 心形广场5800平方米, 停车场及服务区面积达6800平方米, 栽植乔木550多棵、灌木7800余墩, 植草坪达37600平方米, 种植各种花卉10000多平方米, 设置有木质景观亭16座, 亲水平台2座。在宣教展示区内通过湿地自然景观、湿地动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文化、湿地功能等多方面的展示和湿地体验, 向游人宣传湿地知识, 让游客了解河流湿地的形成与演替, 让他们认识了湿地的重要性并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
1.3 管理服务区的建设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区分为主管理服务区与次管理服务区。主管理服务区靠近金河湾湿地植物园, 是游客尤其是开车赴园的游客主要的出入口。次管理服务区靠近“一湖三岛”区域, 主要方便步行进入园区的游人进出。目前, 游客中心、停车场及电瓶车停靠站、集散广场、生态公厕、垃圾桶等的布设已能满足管理、服务的要求。
1.4 根据规划对生态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进行了部分建设
湿地公园结合哈尔滨大顶子山杭电枢纽工程建设, 水位抬升, 低洼区域不利于继续耕种, 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收回私自毁湿种田的耕地, 清理私垦农田退耕还湿、还林1500余公顷。湿地公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清除大型放牧点2个, 拆除捕鱼拦网和清理非法捕鸟100多起, 湿地动植物资源得到了保护, 同时有效遏制了湿地新的毁湿行为发生。为了恢复生态, 改善区域环境, 保水固沙, 湿地公园内绿化和造林总面积已达800余公顷, 为鸟类筑巢栖息提供安全场所。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 湿地的破坏得到了遏制, 湿地恢复面积不断扩大, 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黑龙江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呈现出典型湿地景观, 湿地植物繁盛, 大量水鸟回归, 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但湿地公园内还存在部分毁湿耕地和挖沙现象, 根据规划作为下一阶段清理和规范的主要目标, 耕地部分继续退耕还湿、还林, 对疏浚挖沙予以规范, 私自挖沙行为予以清理。
2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 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黑龙江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总体规划的实施, 将进一步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经济效益分析
生态旅游业是拉动人流和物流, 促进消费、搞活经济的一个富民产业, 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活性产业, 湿地公园的建设必将推动松北区旅游业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随着旅游接待规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旅游从业人员将大大增加, 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总体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增加旅游收入,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湿地生态系统是比较丰富和活跃的生态系统, 它为公园开展多种经营创造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黑龙江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 充分考虑了公园的长远发展和自我维护机制, 各大功能区内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 无疑拉动了旅游经济乃至相关产业经济, 为公园和社区居民创造了经济收益, 通过湿地公园的开放及适当的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 湿地公园的游客收入可以补充到公园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中, 节省政府的投入。同时, 还可以用湿地公园获得的经济收入向当地社区居民进行适当的回馈。
2.1.2 促进就业。
湿地公园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奠定了良好条件, 通过与周边社区联合开展生态旅游业、生态种养殖业和多种旅游经营活动, 为湿地公园发展注入活力, 促进周边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有效地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从而促进社区经济快速发展, 提高经济收入。
2.1.3 带动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工作。
湿地公园的旅游经济收入可以反馈投入到湿地生态保护的工作中, 提升湿地公园发展的生态效益, 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1.4 增加周边居民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以与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湿工程、环保工程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 相互支撑, 以改善和保护湿地公园及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 凸显松北区特色, 从而带动整个哈尔滨市经济发展, 带领社区居民快速致富。
2.2 生态效益分析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 从宏观上控制了公园范围内自然与人为因素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使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 能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自然性。具体生态效益如下:
2.2.1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完整性。
保护物种多样性, 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 也是人类为了发展和生存的必然选择。湿地公园内独特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 孕育着多种野生动植物, 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通过保护和科研规划的实施, 将扩大动植物的种群数量, 增加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合理的保护及利用规划, 更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2.2.2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维护水生态安全。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松花江北岸, 是当地重要的水源地。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 通过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水抗旱、调节径流等生态功能, 对于保证区域水资源战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 调节区域气候, 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对区域气候有调节功能, 能有效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显的冷湿效应。一方面, 湿地土壤积水或经常处于过湿状态, 热容量大, 消耗太阳能多, 地表增温困难。另一方面, 由于该区储水量较大, 湿地系统通过强烈蒸发和库区植物的蒸腾作用, 把大量水分送回大气, 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 从而进一步使该区气温和湿度等气候条件得到改善, 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二是增湿和增雨作用。湿地的蒸发与湿地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 湿地产生的晨雾可减少周围土壤水分的丧失。湿地区域降雨次数、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明显高于相临地区。三是降低气温, 减少沙尘。湿地通过水平方向的热量与水分交换, 使周围地区的气候比其它地方略显湿润。由于湿地的存在, 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气候比其它地区气候温度低, 湿度大, 沙尘少。四是净化空气。湿地植物固定CO2、释放O2, 以及植物的屏障作用, 使湿地公园所在区域的空气远比其它地方清新干净, 亲临湿地的游客能感受到心旷神怡。
2.3 社会效益分析
2.3.1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是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天然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景观资源, 可以成为人们认识自然、进行科学考察和开展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2.3.2 倡导生态理念, 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 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集湿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运动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佳地。不仅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身心需求, 还可以陶冶情操, 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更能增强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3.3 提高松北区知名度,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专家、学者和游客将纷至沓来, 通过科考、绘画、摄影和宣传等活动, 将使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和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高知名度将带来可观的正面效益。同时, 保护事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新信息, 并把湿地保护与发展的最新信息传播出去, 加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3.4 示范效应明显。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哈尔滨市典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提高哈尔滨市的知名度, 加速哈尔滨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成为科研科普的教育基地, 同时将促进地区总体发展, 也将成为其它地方发展借鉴的示范。
摘要: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并开始进行重点建设。文章在对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对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滨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健康;鸟;鱼;水环境
X37
一、活动提出
1984年,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将保护水质安全的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2000年,山东省颁布实施《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旨在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2012年,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强保护水资源。
临沂滨河湿地南起刘家道口枢纽,北至临沂城北外环,总长度106 km,水面面积36 km2,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并有多种珍稀禽鸟,形成了18个大型生态园区。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已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大型开放式的生态风光带。滨河城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对于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滨河湿地汇入祊河、汶河、柳青河等十几条河流,流域内林草茂盛、沙洲绵延,湿地资源丰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湿地系统,呈现出了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内有鸟类120余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13种,哺乳动物24种,鱼类21种,水生植物146种,木本植物53种,观赏性树种56种,有效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水体自净,可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每天可制造氧气2000多吨,吸收二氧化碳3000多吨。
以临沂滨河湿地主要水体为生态健康体验活动对象,现场监测水体水温和pH,实验室分析水体Chla、TN、TP、SiO32和Fe2+,观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细胞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切实体验临沂滨河湿地水环境生态健康;现场观测鸟类“白鹭与落霞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盛景,尽情畅游碧波水草间。我们为临沂滨河湿地水环境保护、维持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我们将科技活动结果进行宣传和巡回展示,惠及临沂四中和临沂一中所有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以激发公众爱护水环境的意识,保护我们的“城市之肾,候鸟天堂”。
二、活动目标
1、广泛宣传水环境保护,呼吁同学们关注和保护家乡的水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共同倡导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提高保护人类家园的自觉性,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
2、通过查阅资料、专题讲座、调查研究、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分析、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1.1活动类内容
(1)滨河湿地放鱼节活动
(2)滨河湿地观鸟活动
(3)滨河湿地环境小卫士活动
(4)校园宣传展示活动
1.2研究类内容
(1)滨河湿地蓝藻水华爆发与预警的研究
(2)滨河湿地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3)滨河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与水质评价
2、活动计划:
(1)体验活动:组织队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放鱼节活动、观鸟活动和环境小卫士活动,用心观察,亲身体验。
(2)調查研究:组织队员,设计调查方案,实地调查、现场监测、采集水样送交实验室观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3)宣传展示:制作宣传板和宣传海报,进行校园宣传展示活动。
3、安全预案:
(1)外出体验活动和调查研究时由教师全程陪同监督,控制人数。
(2)实验室观察和分析时由教师跟踪指导,并负责实验室安全。
(3)宣传活动展示时,提前做好海报。
四、活动实施
10月13日,我们参加了由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沂河放鱼节。此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放鱼活动。看着活泼泼的鱼儿被放进清凌凌的水里,在美丽的沂河欢快地游着,大家心情格外舒畅。本次活动意在引导全社会关注河流健康,确保水生生物养护,更好地保护我市水域生态环境,以便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8月2日,我们组织了观鸟活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说这么美的景象只有在画里才能看到。数百只白鹭在湿地公园的水面上嬉戏、觅食。它们或展翅飞翔,或独立于河道中间沙洲上,宛如美丽的仙子,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年来,随着临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滨河湿地公园内栖息的白鹭等鸟类也越来越多。
6月26日、7月3日、10日和17日,临沂滨河湿地蓝藻水华爆发与预警的研究创新研究小组进行了4次取样调查,根据11个取样点的44组水样数据,显示蓝藻水华的预警区间为:水温26℃—27℃区间和pH 7—8区间。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渔业管理,科学适度的休闲垂钓,适当投放鳙鱼,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移除人工堤坝,重造自然堤坝,种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恢复其原生湿地生态。
五、活动建议
我们建议加强整个滨河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对围湖建筑、开荒取土和无序采沙进行规范、约束和整治。
我们建议执法船只要经常巡逻,对捕捞鱼类船只实施准入制度和总量控制措施,及时清理和取缔电鱼、药鱼和迷魂阵捕鱼。
我们建议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救护制度,及时受理有关救护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者被困的野生动物或鸟类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推荐阅读:
国家湿地公园名单12-03
重庆拟建长江三峡国家湿地公园03-21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09-14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11-18
湿地公园项目12-15
游湿地公园作文07-23
畅游湿地公园作文12-25
湿地公园建设规范03-07
南沙湿地公园周记03-26
湿地公园毕业设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