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要诀(共8篇)
摘 要:启发教学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数学教学规律,是人类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它适应了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确立启发教学的指导思想,已成为现代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和主攻方向。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启发教学思想 运用
启发教学思想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始终渗透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影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只要在启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方法,也可不断发展创造出许多新的启发教学方法。因此,要把启发教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不是去寻找一个固定模式、形成一个固定方法、建立一个固定机制,而是要把握体其精神实质的应用要诀。
一、勉其立志,激发兴趣,着眼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教学,首先要着力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学生这种能动作用的发挥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包括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目的。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思维严谨、抽象的学科,因此学习目的尤为重要。学习目的是引起学习动机的诱因,是搞好学习的精神支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以使学生达到目的的需要,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是实施启发教学的前提。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学生有了兴趣,精力就会集中,能促使他们将学习动机转化为真实的行动,而且是自觉、自主、积极的行动,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保持和发展,能使人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学习的坚韧性。反之,学生在没有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是难以进行启发教学的。教育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入手,通过教学把潜在的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然后在新的现有水平基础上,确定新的潜在水平,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反复,使最近发展区形成按层次递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不断地打破学生的知识平衡、心理平衡,减少学生的满足感和惰性,不停地产生新的需求,激发起求知欲,建立学习的主动态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学,是真正的启发教学。
二、创设问题,鼓励发问,引其释疑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王国的航标。不论是科研还是学习,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又渗透于问题之中。任何人的思维都是始终和一定的问题联系着,有了问题,就要去解决,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启发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讨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点,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认识失调,处于暂时困惑状态,从而激起他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维。 发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质疑、力图把握有效知识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让学生发问的气氛和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大胆发问。特别是鼓励学生要能“拒师”而问,就是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讲授,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学――疑――思――问――悟”的过程中更好地调动思维,获得有效知识。
创设问题是教师设疑,鼓励发问。学生质疑、设疑和质疑不是目的,释疑才是学习的归宿。因此,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其思维能力。为此,对待学生的质疑,教学不应“有问必答”、“一问即答”,而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详答、略答或以疑答疑(即向他们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开自己的疑团),努力使学生逐步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到“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再到“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从而掌握解疑释惑的思路,这比仅仅知道结论重要得多。
三、倡导争辩,授其方法,教其思路
不同见解的激烈辩论,最能激起探索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思考,使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矛盾愈激烈,解决的欲望愈强烈,解决问题才愈彻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交流,开展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勇于求异思维,在不同见解的争辩中磨砺思维锋芒、激发智力潜能。例如,可以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一题多变等。
授其方法指的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指导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内外的自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条件,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作业、练习、实验、实习、设计、写作等实践活动之中,使已有的知识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巩固,使学生的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得以升华。
1. 面面俱到, 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 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 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 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 教师的教要“略”, 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 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 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 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 结果造成课时不够, 匆匆忙忙赶进度,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2. 精雕细琢, 不会“略”。
许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往往十分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研究, 对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了然于胸, 对精读课文的教学地位、作用要求如数家珍, 而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相对忽视, 对精读教学模式驾轻就熟, 略读课文教学中自觉不自觉进行精讲细读, 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 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教师难以割舍, 精雕细琢。
3. 患得患失, 不愿“略”。
很多的略读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看, 还是从语言上看, 篇篇都文质兼美, 而且写法上更有特点, 略读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因此, 一些教师把这些略读课文作为写作的范例, 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师实在舍不得略。于是有些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对两类课文的辩证关系认识含混, 以致不分主次, 每篇必讲, 平均用力, 面面俱到, 精雕细琢。这样教学, 造成课时不够, 教师千方百计挤时间, 匆匆忙忙赶进度, 篇篇详教, 篇篇教不好。
4. 过度放手, 全部“略”。
有的教师不重视略读教学, 认为略读课文无需进行考试, 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痕迹;二是教师对“略读”的“略”的误解, 认为略读就是忽略地读, 粗读即可, 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甩手”式教学:对课文作简单、草率的处理, 有的只要求学生背字词、文学常识;有的让学生抄下参考用书中的答案及所谓的重点并背熟;有的干脆让学生读读了事, 没有任何教学要求。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 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学生阅读效果如何, 不得而知, 教师过度放手, 很少指导、总结, 出现“教而不教, 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
二、略读课文教学“略”“精”和谐的“四字要诀”
1. 教学目标要“简”。
略读课文的教学, 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 受教学时间制约的因素更突出。所以我们在制定明确的目标后, 要大胆取舍, 择要而教。选择课文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兴趣点, 舍弃一些和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解决的内容。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导致教学结果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略读课文要依据单元的主题、课文的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任务不能太大、太难, 也不能太碎、太易, 要抓住重点, 展现阅读的增量, 而不能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求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的时候应当是非常明确的,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卡罗纳》一文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如下的三个: (1)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 默读课文, 抓住人物言行, 体会卡罗纳的心情。 (3) 了解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 大家是怎么说, 怎么做的, 感受言行, 激发关爱、帮助他人的情感。这三个目标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又体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目标的不同, 目标清晰, 任务明确。
2. 板块结构要“精”。
无论精读课还是略读课, 都要依据单元的主题、课文的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重组, 以构成合适的教学内容。笔者主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摒弃过度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 应该简化结构, 板块推进, 精简结构, 教学内容必须合乎略读课之“体”, 教学环节简单明了, 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比如四年级的《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可通过“聚焦中心, 质疑读文”、“角色表演, 自学研讨”、“交流感悟, 解读文本”、“再入文本, 明理探因”这四个板块, 在有效的任务驱动中, 快速深入文本, 关注学生的学情发展, 化学为教, 重新构建第二文本, 让学生变成种子, 变成科学家, 使枯燥的说明文变得亲切可爱, 实现说明文角色转换枯燥性的悄悄转变, 真正体现生本课堂教学。同时通过“聚焦‘魔力’”、“交流‘魔力’”、“探究‘魔力’”、“寻找真正的‘魔法师’”这四个板块, 把交流的信息聚焦到中心去, 聚焦到句子的关键词里, 建构了学生内化语言。在外化语言上, 通过写“太空种子自述”, 实现迁移, 达到应用, 实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效率。
3. 重点训练要“实”。
略读课文的教学也需要寻找能体现课文语言文字特点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语言训练点进行朗读感悟、表达练笔等语言文字的训练, “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不等于完全舍弃, 要寻找适当的突破口, 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细细品读, 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综合运用, 使课堂丰盈起来。如《卡罗纳》中, 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爱中, 可重点选取三句进行深入的品味, 其他句子则一带而过。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 引导学生体会“事件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关键点在于另辟蹊径”是教学的重点, 可引导学生分三步进行感悟, 第一步:通过“星罗棋布”和“如蛛网般交叉”、“大喜过望”和“垂头丧气”、“与众不同”和“络绎不绝”三组词的理解和研读,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变化过程;第二步:连线他人, 让学生用他人真实的生活去体察生活的乐趣;第三步, 连线自我, 让学生用亲历的故事去印证从文本中获取的道理。这样的教学策略很好地把握课堂这个节点, 把学生、文本和生活融为一体, 既挖掘了文字的内在含义, 又开拓了文本的内在价值, 既解文本之义, 又悟处事之理。
4. 文本拓展要“宽”。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要根据课文特点, 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教学《学会看病》, 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阅读毕淑敏讲述亲子关系的《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 搞清楚看病的程序, 再让学生试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 也学着将叙述和心理活动交织进行描述, 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如教学《索溪峪的“野”》, 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 评选“优秀小导游”;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 (学唱) 带藏族民歌风味的《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 让学生改写课本剧, 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 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 进行演讲;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 写景古诗 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49
小学古诗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对古诗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笔者以写景古诗为例,探寻革新古诗教学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找景——初读古诗,诗中望景
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写景古诗通常都是简单明了的点出所要描绘的景物。例如,王维的《鸟鸣涧》直接描写了桂花、山、鸟等景物,张旭的《桃花溪》中,将渔船、桃花、流水等景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学生在初读时就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将这些景物寻找出来,这样学生对于古诗学习就没有了抵触情绪。如《游园不值》一诗,我引导学生在“诗中望景”。
师:叶绍翁在游园的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将诗文中描写景物的字词标出来。
生1:“应怜屐齿印苍苔”中写到了“苔”。
生2:“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写了“柴”。
师:这里的“柴”和“扉”是表示一个词的意思,是指用木柴做成的门。
生3:我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中找到了“园子”。
师:这里的“园子”指的是什么?
生4:作者要去参观游览的花园。
生5:“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红杏”和“墙”。
古诗中对于景物的称谓和现代虽有差别,但大体上还是相差无几的,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并结合教材让学生认识这些景物的特征,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诗中所写的是什么景物,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现色——重现颜色,感知深意
古诗阅读之所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其内涵美,是因为作者在诗中蕴涵了大量且丰富的色彩。在古诗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诗中的颜色,丰富学生的感官。在《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所有景物,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找出诗中的颜色。
师: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天门山是什么颜色的?
生1:五颜六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从“春色满园”中的“春色”可以看出这是在春天的时候,所以是五颜六色的。
生3:从“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看出还有红色的。
生4:还有绿色、粉色。
师:诗中并没有提到绿色和粉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我是想象出来的,因为是春天的景色,所以应该包含各种颜色。
师:想象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将从前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趣。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在上述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寻找出诗中所描写的色彩,丰富了诗文画面。
三、活面——拼读字词,读活画面
学生从诗文中找出有关颜色的词后,在大脑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这时就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对诗词中关键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领悟诗中的境界,让诗中那些静止的画面活起来。《游园不值》一诗主要有三个关键的字,分别是“开”“关”“出”,下面以“出”为例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在引领学生理解“出”字时,我设计了几个递进的教学环节。第一,通过比较句子理解“出”的含义。出示句子“一枝红杏出墙来”与“一枝红杏过墙来”,让学生仔细品读,说说“出”的意思。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知道“出”具有运动性,而“过”是静止的。第二,联系上下文,寻找红杏“出”的原因。植物本来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为什么会产生动态呢?有的学生认为植物一直是生长的所以会动,有的学生认为观看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动态,有的学生认为是作者心中感觉是动态的。第三,反复诵读,感悟“出”的意境。诗人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在失落之余,却惊喜地发现一枝红杏伸出墙来,于是便想象了园子内五彩斑斓的春色。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又升华了理解,在理解中得到了享受!
传统的古诗教学是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所设立的学习目标也相对较难。而从景物到颜色再到读活画面的学习过程,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目标的排列也是由易到难,这更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的新书《寻找美国最优秀的商业领袖》(Lessons From the Top:The Search fo r A m e r i c a “s B e s t B u s i n e s s L e a d e r s)里,他提出了他所认为成功的商业领袖所必备的五个条件。
第一,一个优秀的领袖应该对自己企业的未来有一个图景。领导者需要学会将心中对于未来发展的图景告诉那些希望与你共事的人,越具体越吸引人。当你工作时,公司未来发展的图景应该每天都在你的脑海里,而且随着时间的变换和发展,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会时时更新这个图景。这样,职员们才会感觉到他们与企业的未来休戚与共。
第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凡是给人深刻印象的领导者,都是有激情有魄力的。热情能够帮助你点燃职员们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与领导者所憧憬的公司未来之间息息相关,公司的未来中有自己,这样的融入感有助于建设起一支卓越的管理团队。
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当你讲述企业前景时,让你的激情自然流露,别人会感受到它并且想要跟你同舟共济,这是优秀领导者增添其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领导者要善于“亲和”,平易近人,要使下属觉得自己易于接近,敢于接近,心理上永远存有一种“暖”的感觉。同时,亲和力也有利于领导者与下属的沟通,使领导者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达到真正的成功。
第三,一个优秀的商业领袖必须是一个好的决策者。一个领导者如何制定决策,是否有步骤地制定,制定决策之前是否与管理团队商议,这些都将影响到一个决策的最终效果。有些人会计算代价,有些则会制定出执行一项战略的一系列时间进程。
一些领导者有固定的一个决策制定的过程,也有一些领导者喜欢比较随意的方式。但是肯定没有人希望一个领导者在作决定之前,没有咨询过任何一个人的意见,第二天就公布决定的结果,随后因为没有人响应而沮丧。所以,还是固定的步骤能确保决策的`推行。优秀的领导者在作决定时迅速但不草率,坚定但不固执。
第四,一个优秀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建设者。作为一个领导,你不可能孤军奋战,建设一支强大的队伍是必需的。优秀的领袖懂得将责任下放给他的团队,让团队来处理。无须指手画脚或者在背后操控,好的领导会静候在一旁,在问题出现时现身,将自己制定决策的经验教授给他们,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来做他们的决定。
当团队的计划没有及时得到施行,或者将要在时间上落后时,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在这时开始指责他的职员。这个时刻是需要领导者应付自如并且激发出员工的自信的时刻。优秀的领导者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支持他们而且准备帮助他们。他做好了改变计划、制定新策略的准备。有一些领导者还会用幽默来化解紧张的气氛,帮助团队提高士气、度过危机。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好的领导者会被员工们视为力量的源泉和坚实的依靠。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你必须有个性。如果没有鲜明的个性,那么上述的都是空谈。因为在领导的风格上,内在的性格和局限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表露无遗。在个性张扬的年代,具有个性才会被员工们崇敬。
第一要诀: 收听英语气象报告(听力入门好教材)
第二要诀: 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第三要诀: 善用录音带锻炼听说能力(先反复听磁带内容,起先只要抓住梗概,多听
几次后,对细节的了解会提高。若听力较差,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
集中精力领会每段每句的意思)
第四要诀: 听正常语速的英语,才能加速英语的进步
第五要诀: 从电视、电影中学习英语(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的文艺片或喜剧片,若听力
不错,要养成不看字幕的习惯)
第六要诀:和朋友表演影片情节(先依据电影情节节选一个或多个片段,在影片看熟
之后试着把台词誉录成文字并背下来,最后进行排练表演)
第七要决:朗诵英语诗(英语是否流利取决于对节奏的正确掌握)
Worsworth 著名的“The Daffodils”(水仙花)
第八要诀:唱歌学英语(练发音、节奏、语调)童谣、抒情歌曲、选择歌词语言优美,语法规则的第九要诀:特别注意中文没有的发音(例th)
第十要诀:背诵名人演说词,找机会复诵出来(练习英语表达)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第十一要诀: 用英语绕口令克服发言的缺点
第十二要诀: 多记一些幽默笑话,准备随时应用
第十三要诀: 听英语时,口中跟着背诵(一边听,口中一遍付诵;把听到的句子逐一
译成汉语)
第十四要诀: 练习朗读,好处多多
第十五要诀: 练习朗读时学会从后面往前推演(当很难将一个长句朗读的流利顺口,就从最后一个单词读起,每次向前加一个单词)
第十六要诀: 朗读长句时,可在词组之间稍作停顿(停顿通常在1、有标点符号的地方
2、词组或思想单元之间
第十七要诀: 为了兴趣而阅读
第十八要诀: 精读和泛读并行(从返读的材料中选择一些最优美,读起来最顺口加以
精读)
第十九要诀: 阅读英文报刊杂志(China Daily21st Century)
(选取一篇社论或其中的一段、数段把它译成中文,测验自己对社论理解的精确程度,然后将译文倒译回英文,与原文比较,找语 法、修饰)
第二十要诀: 暂时忘掉字典(先猜猜看,贵在多读速读)
第二十一要诀:查字典之前,先猜猜看
第二十二要诀:查字典不要只看词义(差读音、相关的定义、用法和例句、反义词、近
义词和词类变化)
第二十三要诀:多查几本字典,互相印证,互为补充(内容不同的较大字典准备两本以
上)
第二十四要诀:读的出,才能记得牢(记单词步骤:大声读出来。先将整句话读几遍,然后把单词单独的读几遍,读的时候,脑海中要根据它的发音来描述
它的字型)
第二十五要诀:字典查过之后,暂时别合起来(再查下一个之前,先把摊开那页再看一
看)
第二十六要诀:要培养英语语感,请用英英字典
第二十七要诀:利用前缀和后缀扩充词汇(学习前缀和后缀对增加词汇量极有帮助)第二十八要诀:留心英文的词汇搭配
第二十九要诀:把被动词汇转变为主动词汇(转变原则就是常用)
第三十要诀:用自由联想法复习学过的单词
第三十一要诀: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或社会上的偶发事件学习英文(先思考表达方式,之后再查字典看看准确性,避免误用)
第三十二要诀:累积实用的佳句,整理制成卡片(视需要可分成政治、经济、文化、艺
术、体育)
第三十三要诀:把当天发生的事情用英语写成日记
第三十四要诀:用英文写阅读摘要(把阅读到的外国文献、小说故事或英文报刊杂志报
道、评论的内容做成摘要。用自己的英文把已理解的内容简要的整理出
来)
第三十五要诀:把生活体验写成英语作文,或做口头发表(将一星期来生活或工作上的心得和感想写成三五百字的英语作文,写完可以不断斟酌修改)
第三十六要诀:随时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记录(将所看、所听、所想在脑海中用英文表
达)
第三十七要诀:做个吹毛求疵的人(留意一下用英文书写的广告牌、日用品说明….)第三十八要诀:随时记得从听、读过渡到说、写
第三十九要诀:从洋迷信里找题材(了解英语国家的迷信和传说)
第四十要诀:熟悉有关运动的术语,有助于和老外沟通
备考是应试的前提,同时也是应试成败的关键。其内涵较为广泛,技巧很多,分述如下:
一、增进自身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报考
“自我判断是人生的罗盘”。了解自我的兴趣与爱好,以及正确、客观地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虽是一句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可是它却揭示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一无是处,同样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囿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一个人不可能胜任任何工作。因而,寻找一个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能力的工作职位便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希望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家公务员的职业资格,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追求,也要相应地给予适当的考虑,譬如考试通过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这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考生在报考时的踌躇与抉择了解自我,主要是了解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规避存在的缺陷,在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工作的要求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兴趣、性格与能力构成了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内涵,因而,对于自身个性的体认便是考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一般说来,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且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也是一个人同其他人相区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它包括人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过程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所具有或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经常出现,因而比较稳定。有的却只是偶然的现象,只有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是个性的构成要素。个性也因此才享有稳定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将人们从精神及心理面貌上区别开来。依据一个人的个性来预测他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将会采取什么行为,其实这也是对一个人进行了解和使用的依据。
个性既带有天生的烙印,同时又有更多的后天色彩。人们所处的情境与环境时刻都对个性特征产生影响,因而个性也表现为一个变易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个性就如面孔一般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的个性导致了人们的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特征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有的安于现状,有的积极进取,这便是典型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再有,人的意志活动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情绪易于形于色;有的人则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给人一种慢性子所具有的柔和的感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积极活动力,其它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受它的制约和左右。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倾向性引导人们相应的意志努力,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活跃的智力活动。如果一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任职者的个性特征之间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协同与契合,则不仅能够促进任职者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因而,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定位,便是其它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
二、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在抉择时刻,我们往往感到犹豫和彷徨;当追求受阻,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的时侯,紧张、焦虑、烦恼和忧愁等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这种消极情绪是人生的大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危险往往不是来自对手,而是自身的不良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常给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压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确分辨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行为有时甚至脱离一般的规范。此外,消极情绪还会扼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人一旦产生了消极情绪,所有的兴奋点
都集中于此,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想象力缺乏以及理解力的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随之丧失,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
然而,情绪如波,它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两者之间的交替具有周期性。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各自的作用都有利弊。但一般说来,消
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导致悲剧性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大。研究表明,情绪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装。此时,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来已具备的能力或熟练技巧都无从发挥,有时甚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在这种状态中进行竞争,只能一败涂地。
对于国家公务员报考者来说,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时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情绪波动幅度和频率都较大。尤其是那种令人压抑的竞争氛围,很容易使各种不良情绪侵入我们的心里,彼此纠集,沉沉地压在心上,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想到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竞争对手,又想一想亲人和朋友的期待以及不可确知的结果……紧张、焦虑、担心以及压迫感便会一齐涌上心头。
虽然一个人无法每时每刻都保持恬静与愉悦的心境,同时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绪波动的冲击和影响。但却可以运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抱定选择快乐的态度,就能通过很多办法来抵制、转移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小地减少这种消极反应。有时还可以促使它向积极、有益的方向转化。这是应该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但情绪可以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情绪。摆脱不良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尽快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实的事物上去。这里的关键是心里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缩小并弱化其影响。要将这种刺激和烦恼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决不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和综合。当内心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动既无法发泄,又不能加以阻扼时,升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即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来。也可有意识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动,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终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总之,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心理、生理状态的调适
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应试竞争,都不只是纯粹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较量,而应试者身心素质的全面竞争。要想获胜,一方面要利用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尤其是发挥出自己的心理力量。
(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念
沉闷压抑的竞争气氛是对应考者身心负荷能力的一种检验。它往往会在应试者的内心引起恐惧和焦虑。“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我总觉得其它人都比我历害”。对考试成功的过于迫切的期待,以及自己相对优势的过分专注,导致这些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贯穿于整个备考过程。特别是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迫近承受考试负荷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都将日渐削弱和衰竭,继而心慌意乱,无法使自己全身心地进行备考。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僵化。此时,人失去了自主选择能力,只是消极地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惰性的支配和控制,无法脱身,也不能前进。在解答试题时,就感到思维紊乱,无从下手,大大影响了自
身真实能力与水平的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强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习惯上同自己的惰性与畏怯等弱点进行斗争。应该明白,恐惧并不等于软弱,也决不意味着无能。只要失败还没有成为定局,我们就还有成功的希望,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和懈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高度的焦虑当中摆脱出来。只要注意强化自我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获得竞争的胜利。
(二)克服侥幸心理
由于对自身缺乏冷静、理智的剖析,有的应试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忽视自身的缺陷及与别人的差距。他们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虚幻的自我印象当中,时刻都对自己充满着一种病态的自信。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尤物”,天生便具有了人类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觉得自己都能取得成功。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强化了应试者的自负心理,以至在他们的个性心理系统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而形成侥幸心理。其直接后果是麻痹大意,对待考试漫不经心,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误。要克服这种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端正参考动机的,深入扎实地进行备考复习,切忌偷工减料。题目无论难易都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心存侥幸,指望考试过程中不会碰到难题,以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使自己免受各种社会思想及另人的言行所左右。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向自己追求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克服自卑心理
骄傲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自卑的陷井。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或对此估价过低,将自己描绘得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获胜的勇气和信心,行动起来缩手缩脚,没有果断和魄力,都是自卑的表现。就其实质来说,自卑同骄傲、自负具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化征象。自卑或自责,实际上是在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也从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感缺失的补偿。个人的自我怨恨在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防碍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而,对于每一个应考者说,必须注意防止这种病态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缺陷不因自己的特长而沾沾自喜,也决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虽然人不需要绝对地认同自己,但是人绝对需要认同自己”。或许,我们能够从这句话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四)克服投机心理
投机取巧心理同侥幸心理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备考者自身投入不足对待学习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勇气。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上,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舞弊技巧。将自己应试的成功寄托在监考老师的疏漏之上,以便在考场当中能够运用舞弊技巧,投机作弊,必然会以失败告终。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当以十分努力一分胜利的思想去争取应考的成功”。
(五)保持强健的体魄
备考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能量。没有十分分头的体魄为后盾,应考者便无法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艰巨的历程,更不可能取得考试的成功。因此,为了增强自己在的考场上的实战能力,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自身的体质。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打疲劳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题安排时间,追求事半功倍之绩效。同时,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的调节与增补,多吃鲜蛋、大豆等既能强化脑力,又可以增强体质与体能的食物。使自己的身心不因备考过程中超负荷的劳动而损害,并且储备好弃沛的精力去迎接严竣的挑战。
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较多,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因而备考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减轻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这里便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大裨益。
(一)心象法
心象法,也叫回忆反思法,是在运用各种记忆原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形象、联想及感觉来重温
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大多数人在阅读之后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会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很大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研究表明,学习过后的24小时之内,所学东西的80%都会被忘记。最后留下的必然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由于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已经在头脑中销声匿迹,吸收新的信息便自然困难。在这种状态下,应考者学习起来必然非常吃力,记忆也残缺不全。“整个学习、理解和记忆过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满艰辛的。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复习,在再次阅读或回想过程中随时将原来漏掉的东西补上,以便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备考过程轻松顺畅地进行。当然,回忆反思不是专注于具体事物和形象,而是靠潜意识来回顾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以关键性的记忆形象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多维的、形象的心象记忆图,将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有机地衔接起来。心象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也无需制定一个严格的计划。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持之以恒,反复进行。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搞清楚自身的记忆节奏(即记忆力的高潮与低潮出现的时间及持续过程的长短)并根据记忆节奏找出整个学习期间那些高效率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学习初期和末期所学的东西以及相互联系的或突出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往往较为深刻,而在学习中段所学的以及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知识则易于被遗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的记忆痕迹彼此之间会互相抑制和逆向抑制,顺向抑制则刚好与此相反它是指人们在连续记忆相似的东西时,后来的记忆抑制原有记忆的现象。两者交互作用,就会使记忆衰退。但是,最先的记忆虽然也要受到逆向抑制的影响,但在它之前没有更先的记忆,因而它便免除了顺向抑制的作用。与此同理,发生在最后的记忆虽然受到顺向抑制的作用,但由于它后面再也没有别的记忆,因而不可以不受逆向抑制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最初与最后的记忆,才会比中间的记忆更深刻,更持久。因此,我们应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学习初期或末期来记忆。而且,一个人学习持续的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应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来决定。一味地争时间并不可取。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不休息,不只是增强了应试者的疲劳与困倦,而且还会使他的回想力也越来越弱,前后信息之间的大量联系也因此而被割断。这种做法有时真是得不偿失,远不如稍微增加一些休息的时间与次数,一来使自己身心不断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休息期间大脑有机会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使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备考者的理解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加强。总之,休息期间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是比持续学习少,而是更多。
回忆反思法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通常情况下临睡前的效果最好。备考者首先应该粗略地浏览一下备考内容的主要部分,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将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待反思结束以后,最好对照检验一下回忆的准确程度。这样,那些尚未记忆的以及记忆不太确切的信息便会在你的头脑中比平常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交替推进法
同一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于人脑的程度有一个递减速的倾向。当你一口气记下某一学科的大量知识时,或许自我感觉颇为良好,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持续记忆类似的内容
过久,记忆力会急剧下降。为避免这种状况,备考者应该很好地运用交替推进法,即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各门学科的备考时间,通过各科交叉复习的做法来提高备考效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较多,仅公共基础知识就分为政治、法律、行政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公文写作五个部分。每一个科目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对于备考者大脑皮层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而且还会引发大脑疲劳以及思维定势的形成,由此导致备考效率的下降。因此,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调节与搭配,不宜连续学习在内容和特点方面相近似的科目,应使前后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对比差异。比如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沉着、冷静地对待外界的各种压力使自己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整个备考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有的人则心理素质较差,不仅不能冷静地对待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且也不能正确评价和正
视自身的实力,往往表现为缺乏信心,情绪变化较快,让自己受制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在交替推进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制订的复习计划甚至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因而极为被动。再如,有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觉得疲劳。而有的人则体力不支,复习一会儿便觉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头脑里一片混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之后才能继续。两者交替备考的间隔时间便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一个备考者在运用交替推进法时必须以自身状况为依据,切忌盲目、机械地模仿别人。当然,各门学科之间的备考间隔也并非绝对地固定不变。它应根据身体状以及实际的备考效率等因素来进行灵活安排,不可强求。当自身感到复习效率开始下降时,就应适时地转向复习其它科目,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三)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僮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但同时也不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备考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处理好点面关系。如果只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会使备考内容成为一盘散沙,导致备考者应变能力下降。在考试过程中,一旦碰到题型翻新,测试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提问的角度发生改变时,考生便会束后无策。面对的试题似曾相识,但又不敢或不能确定。考试成绩当然难如人意。此外,只注重对于学科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忽视记忆具体的知识内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这样虽然能够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上来掌握备考内容,并且能够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但却很容易使考生所给出的答案走入空洞无物的误区,结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缺乏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成绩。可以这么说,能否处理好点面关系,是考试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无论是传统模式的考试,还是新近兴起的标准化考试,都要求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当然两者在做法上各具特色。传统考试的准备以考试目标为导向,要求紧紧抓住与之相关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旁及与这些难点和重点相关的其它辅助内容,分清主干和枝叶,在把握住重点与非重点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来掌握备考的全部内容。标准化考试则与此有所不同。它的考试目标不很明显,通常借助于许多极为分散的测试点来反映,而测试点的分布又以考试科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依据。全部内容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体系,因而要求考生既要把握各门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力求从整体结构上予以把握。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考,考生应从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入手,以章节目录为线索和依据拟出一个涵盖了各部分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对具体的内容再进行整理和分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备考过程中平均使用力气,对于
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重要性,仍需作出客观的区分。在重点章节和内容上应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般的内容则可粗略一些。为了准确把握各门学科的重点之所在,考生可以参照一下考试大纲。当确定了某一科目内容的主体结构之后,就应以这些主干为线索,采取”抓干、摸枝、再及叶"的办法逐层渐进地拓展以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学为例,其整体框架由行政机构、行政领导和公务员制度等部分构成。把握了这些主干部分只是复习的第一步,必须由此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亦即摸枝及叶。拿行政体制来说,其枝为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改革等,而行政体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它的一部分枝叶。其它科目也大体可以仿照这种模式进行备考。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记忆的枯燥乏味感,而且还有助于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应式基础。
(四)联想记忆法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记忆力差,常常丢三落四,甚至出现严重的记忆中断,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回忆不起来。为此苦恼不堪。导致这种记忆缺陷与差错的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各个器官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差。注意力分配不均,只是专注于具体知识内容的记忆,大
脑皮层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激状态,因而造成记忆模糊或不完全,各种已经贮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时中断。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心中焦虑感及压力都较强、极易造成答题失误,使得前功尽弃,以至从考场上几下阵来。
其实,这种情形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联想记忆方法,便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失误。联想记忆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有关的事项集合起来进行记忆,在头脑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识内容之间的生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头脑的总体活力。这样做不仅比孤立地记忆某一件事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够记忆得更加长久。为了使我们所学习的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不仅清楚、深刻地贮存在头脑中记忆的仓库里,而且还在需要时能够自由地提取,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放任联想能力,灵活地运用自身的记忆系统。在考试目标以及整体框架的导引下进行备考,加强应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适应性训练。信息联系发生暂中断时,不要惊慌或焦躁,不防将此问题暂搁置,将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试题上去,以免影响对于其它试题的解答,待做完其它试题之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原来被搁置的问题,或许这时候茅塞顿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五)自测与互测结合法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识容量的积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头脑里灌注,追求对于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关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对于知识的辨别与检验,考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经学到了什么东西,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心里更是没谱,因而在备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并且往往会产生记忆减退,效率下降等不良感觉,畏难情绪随之产生甚至还会对考试丧失信心。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运用自我测试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认真分析检测结果,从中发现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拾遗补漏,强力长志的目的。自我测试最好能够同自己的备考活动协调一致,其具体的实施依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等因素进行灵活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备考内容和目标的理解,大胆推测必考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有意识地为自己设计一些试题,这些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然后作答,再与教材相对照,以判明正误。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复习确立重点,同时也保证了备考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所谓“选”就是甄选, 即在提供各种具有竞争力的条件吸引人才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单位和组织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这一环节的实现需要借助招聘、甄选录用等手段。招聘就是指在单位或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下, 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并决定如何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让潜在的合格人员对相关的空缺职位产生兴趣并且前来应聘这些职位。甄选录用这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来对已经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 区分他们的人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水平, 预测他们的未来工作绩效, 从而最终挑选出单位或组织所需要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比如, 近年来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徐庄煤矿党委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选拔干部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干部选拔工作中, 坚持“有用”、“实干”的人才观, 让“吃苦的人吃香, 实干的人实惠”, 让“安全生产好、贡献大的单位先出干部”。在干部选拔过程中, 组织人事部门坚持做到“四看”, 一看思想政治素质, 二看工作生活作风, 三看工作成绩, 四看群众公认。形成“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氛围。
所谓“育”就是培育, 即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人才的不同情况, 着眼于人才潜力的挖掘, 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 对人才实施持续的培养, 不断提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这一环节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培训、开发、知识管理等手段。培训开发是指单位或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人员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 以改善他们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 并最终实现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培训更多的是一种具有短期目标的行为, 目的是使人员掌握当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开发则更多的是一种具有长期目标的行为, 目的是使人员掌握将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应对将来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比如, 徐庄煤矿党委在培育人才方面注重挖掘企业内部的人才潜力, 加大企业内部的培训教育力度, 对全矿干部职工进行“级、星”制安全培训和现场操作演示, 该做法在江苏省煤矿系统推广。
所谓“用”就是使用, 即通过完善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 为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的用好、用活现有的人才。这一环节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绩效管理、激励等手段。绩效管理就是指制定个人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 定期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 以改善个人的工作绩效并最终提高单位和组织整体绩效的制度化过程。比如, 今年以来,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党委以干部绩效考核为突破口,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在绩效考核中不断充实, 不断创新。先后制定了《关于实行党政干部“一岗两责”的考核意见》、《关于实行科级党政干部考核工作的暂行规定》、《科级干部及主管技术员量化考核的规定》等文件, 考核结果直接和工资奖金挂钩。通过对干部的考核, 在徐庄矿逐步建立起了用人制度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在考核中按照德、能、勤、绩、廉等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通过对干部的考核, 实行戒勉谈话, 调离岗位, 免职和末位淘汰等措施, 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真正做到了优秀者上、称职者留、不胜任者下的用人机制。
民间拍客帮我们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精彩。
专家
刘远祥
芝麻拍客记录人生芝麻小事
我的记录是在人生行走中一个发现的记录,原始的记录,随时随地的记录,或许这样才能拍到最真实的、最淳朴的东西,希望我的镜头能记录社会的历史。
我常拍最贴近底层的人和事,反映人生百态,这才是社会最真实的缩影。
高铭
人称嘻哈高铭
做好拍客,首先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爱拍摄。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生活中经历很多好玩的事情,但是他不觉得这些事情好玩,或者遇到了好玩的事情,他不激动,那也不行。
我们都是民间拍客,因为没有官方拍客。
陈斌
优酷 拍客主管
民间拍客必须要有心,而且要把拍到的视频上传网络与网友分享。我记忆最深的一段视频是在汶川地震周年祭的时候,有一位拍客抓拍的一条视频,一位老大娘为了能更近地祭奠自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别人的阻拦,钻进废墟中烧纸,这个画面被拍客完整地记录下来,无数网友被这一瞬间感动。其实,这就是一种眼界,一种思想。
新秀推介
二肥麦
深圳拍客
曾是南方都市报多年金牌报料人,和当地记者来往密切。许多突发事件,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用DV报道。
是“草根”拍客,更是新闻挖掘者,能写又能拍,“深圳最牛钉子户”让他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糟糠宝宝
上海拍客
女性的细腻让她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乞丐,人称拍客圈“丐帮帮主”。她拍摄八旬老太太乞讨的画面,引起网友的热烈反响,最终演变为一场爱心接力运动。
她说,只想让真相被更多的人知道。
阳光视角
湖北拍客
【教学设计的要诀】推荐阅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11-14
《3.1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12-02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07-28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11-10
统计的教学设计06-12
花脸的教学设计06-17
《功》的教学设计06-29
约分的教学设计07-12
组歌的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