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医疗保险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人医疗保险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1

第一,购买医疗保险是一定需要体检的,身体不够健康的人很多保险公司都不会承保的。而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已经开始退化,所以可能虽然没有大毛病,但是一些身体上的瑕疵应该还是存在的。想要购买的门槛就比较高。

第二,很多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年龄都不到60岁,也就是60岁以上老人干脆就购买不了一些医疗保险,即使之前已经购买的,最多也只能续保到65周岁左右。

第三,就是老年人由于重疾风险很高,所以,保费会非常贵,甚至可能会出现保费和保额倒挂的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保费甚至高于保额。

对于60周岁以上的老人,买重疾、医疗,分红和万能险等保险基本都不可能了,只能买卡单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一年一交,费用一般在一两百元。如果晚辈真想给60岁以上的老人买商业保险的话,可以自己买份保险,受益人写成老人的名字,这样老少都得到一些保障。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老年人医疗保险

2.2016医疗保险补贴

3.2016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5.2016个人医疗保险多少钱

6.2016全国医保“一卡通”最新消息

7.2016补充医疗保险是什么

8.2016医保报销新政策解读:严重精神障碍纳入医保范围

9.20重庆市调整医保救助范围和标准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2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我国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与建国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基数的有效控制加上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 导致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2009年,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 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 老年人口增加725万,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 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而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当中, 又以独生子女居多, 平均每个年轻人要赡养2—3个老人, 这无疑给他们造成了较为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 家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家庭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 老年人口抚养支出加大, 这都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小病不敢看, 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仍非常普遍。因此, 老年人的医保问题更加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

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8]44号) , 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2008年, 城镇参保居民人数增长到1.1亿人, 有1000余万人获益, 基金支付近70亿元, 获益人均补偿约600元, 政策范围内费用补偿率超过50%。其中, 低保、重残、60岁以上老人和学生儿童占80%以上。

二、城镇老年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 我国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及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进一步普及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的工作中还有以下四方面需要改进:

1. 老年人对医保的认识片面, 部分老年人思想陈旧, 存在偏见。调查结果显示, 参加医保的老人当中, 94.7%的老人是通过单位直接从工资或退休金中扣除相应份额的方式上缴医保费用的, 他们对医保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 大多数对支付途径, 支付数额, 支付比例都不甚明晰。仅有5.3%的老人是通过自己去相关部门咨询亲自到窗口办理的, 对医保的赔偿条例等各种支付情况比较了解。

2. 医保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医保覆盖范围仍然不够广泛, 需要彻底解决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 医保制度的保障方式未能适应不同收入人群的需要, 未达到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之外的商业保险等关于养老和医药费支付的保险未和医保政策配合得体, 致使许多人不能最大利益的获取医药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或退休前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工作的老人, 医保参保情况普遍较好, 机关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的老人参保率已经接近百分之百。但是, 灵活就业以及无业的老人如:民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城镇弱势群体 (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职工、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体弱多病的退休人员) 参保率较低。不同单位之间在政策执行和医保待遇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机关事业单位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高, 待遇好, 政策落实到位, 参保率很高, 而在企业单位工作、灵活就业和失业的老人, 医保报销相对较少, 保障水平也相对较低, 因此, 很多徘徊外在医保的大门之外。

3. 医保队伍不够健全。老年人口的增多加剧了人手与工作量大的矛盾。医保是新事物、医保中心是新单位, 新政策还在陆续出台, 业务流程仍在不断的优化整合过程中, 这些对年轻的医保队伍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医保人员工作量很大, 每天要办理基础信息的维护、变更、新增及补办证历卡、住院费用结算、工伤、生育费用结算等。特别是应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 需要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工作热情、耐心, 业务熟练, 现在的医保队伍显然还达不到这些要求。

4. 人均收入有待提高。统计数据表明, 参保率和收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达地区, 参保率高, 而且不同的单位之间参保情况也参差不齐。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政策执行到位原因, 参保率很高。不同企业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同, 参保率也参差不齐。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有很多困难企业因无缴费能力, 不能参保。

三、完善城镇老年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议

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 并结合相关资料, 对进一步普及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经济发展是根本。有关数据显示, 2008年, 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831.58亿元, 比2007年增长25.2%, 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城镇非职工人员全部纳入医保。正因为有强大的经济保证为后盾, 2008年10月底首批试点被调查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比2007年11月底提高17%, 2008年认为缴费过高的未参保居民比2007年下降9%, 2008年居民医保参保人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比2007年提高7.9%, 享受待遇的参保居民比以往给予医保更高的评价。

2008年, 经济发达地区报销比例比不发达地区高21.9%, 参保率也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这就表明, 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才能切实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人们投保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 尤其是退休人数的增多, 在职人员减少, 缴费人数相应减少, 给医保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不高, 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国家财政、企业的承受能力出发, 确定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使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范围更广, 有利于基金的筹集和医疗费报销比例的增长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的改善, 从而提高社会满意度, 真正的达到全民普及医保, 医保惠及全民的效果, 使城镇居民尤其是医疗费负担较重的老年人从中受益。

2、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刊物等新闻媒体, 采取政策解答、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品等形式, 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真正的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的, 意义以及具体政策内容讲透, 尤其要宣传好各级财政补助政策, 让群众知道参保的好处和实惠;把具体办事流程讲透, 让老年人知道怎样参保。通过宣传引导, 让广大城镇老年人真正感到这是一项为民谋利的工程, 积极主动地参加医疗保险。此外, 宣传手段要适当, 要讲究方法, 以免引起老年人的反感。

3、明确责任, 强化基金监督管理, 健全医保队伍。强化督导检查, 明确责任, 密切协作, 完善配套管理, 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同时注意与职工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的衔接, 让所有群众都能参保。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着力解决好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

4、建立更加能够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医疗保险专项政策, 即建立独立的老年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学生的公费医疗、红十字会做的中小学生医疗保险等多种医疗保险, 这些保险仍无法满足老年人和一些高端人群的需要。有关部门应考虑结合老龄化状况, 更细化, 更有针对性的建立老年人专项医疗保险政策。

5、积极探索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模式。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城镇老年人可以选择参与多重类型的保险, 获得基本保障之上的较高层次的保障,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减少医疗费负担。

更正

由于本杂志社工作上的失误, 将2010年第9期上区域经济栏目中的《从清浦区实践探寻淮安区域经济发展之路》一文的作者刘拓误写成孙海涛, 特此更正。

老年人如何买保险 篇3

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国家,然而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水平并没有跟上老龄化,的水平。据调查,老年人除日常生活外,医疗保健是他们的最大一笔支出,占每月支出的40%,其中看病吃药约占这笔费用的80.9%,而目前我国各地的养老金算不上丰厚,支付老人日常的开销也许还刚好,但一旦老人生病靠微薄的养老金和医保恐怕是杯水车薪。所以应未雨绸缪,做好商业保险的辅助。那么面对这么多的老年人险种,我们选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许多保险都是有投保年龄限制的,年纪越大,缴纳的保费越高。目前国内的意外险伤害保险投保年龄限制在65周岁以下,重大疾病保险更将年龄限制,60周岁以下,而且即使是在这个年龄规定以内,但只要过了50周岁,保险公司就会要求投保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体检,有一两项体检指标不达标,投保要求便有可能遭拒绝。如果子女打算给老人购买这两类保险,要注意这个时间的限制,及早做好投保准备。专家建议最好是50岁以内。

那么针对已经过了50岁年龄门槛的人群来说,也有适合他们的险种,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专门的老人险,另一种则是长期护理险。

专门的老人险,主要面对50-70岁的人群,保费大多5年内须缴清,缴费期一般只能选5年付清或一次性缴清。针对老年人的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老人意外险了。它针对老年人因意外伤害而引起的高残、骨折、关节脱位、重大手术等提供较高的保险保障,支付的保险金最高可达7万-12万元,覆盖面广,赔付金高。

老年人保障的另一类是长期护理险。据相关人士介绍,在老年人因疾病、意外或年老而带来的身体机能衰竭等,需接受长期护理时,保险公司为其发生的护理费用提供保障。通常,保障是终身的。于此相应的,则是昂贵的保费。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4

为增强老年的保险意识,为自身的健康和家庭幸福负

责,2012年11月,解放街道广场、冬青、人民路等8个社区开展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宣传活动。

近几年,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对行动日渐迟缓的老年人发生意外的几率增加了;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就是为老人建立的险种,有花钱少见效快的特点。冬青社区社区干部对现居老人利用打电话、发宣传单、写板报等形式全方位的宣传保险的范围和救援内容,并对老年人提出的问题及时与保险单位联系,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进行上门服务,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老年人的保险意识,为老年人安详晚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放街道办事处

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篇5

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住院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病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上海郊区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开设了规模不一的老年病房,大多收治一些慢性轻症患者,方便了老年病人的就医,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负担。然而,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表现出老化的现象,身体功能退化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导致老年病房患者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医疗上可能造成过失,或未能达到患者及家属期望的治疗效果时,即可能发生医疗纠纷。

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及老年病房医疗工作特点的分析,提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医疗工作中,要注意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采取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对策,规避医疗风险。老年病及老年病房医疗工作的特点

1.1 对老年病房认识有误区,医疗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有完整的医疗规章制度,但是部分医务人员及管理者对老年病房的认识上有误区,将老年病房等同于老年护理院,在病房管理、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偏差。同时老年患者住院周期长,多数病人住院长达数月,患者病情多呈慢性稳定状态,加之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因而在病历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方面常常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

1.2 临床表现不典型,数病并存

老年人的一些生理性衰老症状(体力减退、易疲劳等)与一些疾病的表现十分相似,极易混淆。患者可能将生理现象误为病理改变而就诊,亦可能将病理改变误为生理现象而忽略,以致延误病情。同时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致病因子的正常反应减弱致使其临床表现往往偏于轻微,症状不典型,如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热性感染,淡漠性甲亢等。老年人常常数病并存,可能患有涉及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的慢性疾病,同一脏器也易发生多种病变。

1.3 疾病易突变,并发症、后遗症较多

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弱、应激能力差,有时稍有有害因子刺激,即可导致原本稳定的病情突变,使原先尚能勉强保持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迅速衰竭,极易导致死亡。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多有普遍性的退行性变及功能衰退,旦患病,易引起连锁反应,发生种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如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1.4 心理变化突出,常伴情绪低落倾向

随着老人在精神和形体上的衰老,疾病的折磨,加之住院时间长,家属与子女不能常来探视,这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感,心情变得沉闷,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疾病,个别老年患者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

1.5 医患交流困难,履行知情同意权难

老年患者思维缓慢、健忘、语言表达及听力障碍,许多患者不愿意说话或不主动交流,医务人员在询问病情、检查、治疗及预后观察上,不易与患者沟通。同时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或无完全民事能力,有的已经丧偶,有众多子女,但都不接受委托或对诊疗意见不一致,医务人员则无法取得患者及亲属的承诺。1.5 非医源性意外事件发生多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心、脑血管病、骨关节肌肉疾病、平衡功能失调等容易跌倒。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过1次或多次,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坠床、烫伤、私自离院走失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非医源性意外事件,极易产生医疗纠纷。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 切实落实、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

老年病房虽然也承担着老年护理院的部分职能,但作为医疗机构的病房,更主要的是承担医疗服务的职能,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老年护理院。在临床工作中要按照住院病人的标准切实落实、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这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对于病情相对稳定、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不能放松,对检查和治疗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核实,不能凭主观判断进行处理。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主治医师应每周对老年患者查房1—2次。对病情复杂、病情突变的老年患者应该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请上级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能流于形式,一份完整详细的病历资料,既反映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经过、转归过程,也反映医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轨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起到有效地证据作用。同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尤其是要严禁护工从事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护理工作。

2.2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熟悉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并有机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患者出现的不典型症状要认真研究、仔细甄别,对数病并存患者要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既要抓主要疾病,又不能忽略次要疾病。同时要拓宽知识面,对涉及的多科室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人手紧张,很难脱产去大医院进修。可喜的是,近年来上海市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治水平,如逐步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上级医院医生“下沉”社区等方式,在日常诊疗中帮助社区医生提升业务能力。目前在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的医生大多已经持有全科医师证书。

2.3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后遗症

尽管老年患者病情易变,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是只要认真动态观察病情,往往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不易觉察的或延迟出现的重要体征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尤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神态、食欲、血压、尿量、肢体活动状况、语言功能等。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定时翻身可以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其更多的关心、鼓励

建立与老年病人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在工作中,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探望,对有比较渴求和依赖心理的患者除给予必要的合理照顾外,要有意识地提醒其家人多来探望。对丧偶或无子女的老人,应更加关心、格外尊重。对于悲观消极情绪严重的患者,要给予关心、支持、鼓励,告知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病房应避免收治患有痴呆及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尽量动员患者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2.5 注意接诊技巧、沟通方法,正确履行知情同意权

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要耐心询问,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大,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对于交流困难的老年患者,可以请患者家属代为陈述,但医生需要仔细甄别其真实性。

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权。老年患者亲属关系多,家庭背景复杂,医生应了解患者家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患者意识清楚,判断力正常时,应首先选择患者或患者委托的代理人,若患者意识不清或障碍,无法委托他人时,应根据《民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关系顺序依次履行。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患者及近亲属不利于医疗的行为,如拒绝检查、治疗、私自外出等,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义务,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让患方签字确认。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6

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

川办发[2011]1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9〕35号)精神,切实提高60周岁及以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老年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适用对象

具有我省农村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民政部门审批纳入救助期间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二、待遇领取

(一)本通知实施后,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可免费参加新农保,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55元。

(二)本通知实施后,对尚未纳入国家试点地区的已参加新农保的老年农村低保对象,经民政部门按照动态管理原则复查退出农村低保救助的,从审批退出次月起,停止执行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保相关待遇领取的规定;对采取欺骗、隐瞒、贿赂、伪造等手段获取农村低保救助,经民政部门核实清理退出农村低保救助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保(农保)经办机构应追回其获取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三、政府补贴

已纳入国家试点的地区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所需的资金,中央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尚未纳入国家试点的地区在国务院批准试点前,发放基础养老金所需的资金,省级财政负担50%,其余部分由市、县两级共同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市(州)人民政府自行确定。

四、工作要求

(一)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保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公安等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保后养老金的发放,同级财政要足额落实财政补贴资金,作为一项重点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要充实经办力量,提高经办能力,加强基层平台和网络系统建设。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保工作的政策协调和组织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各级社保(农保)经办机构要认真执行新农保经办规程,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准确记录参保者权益,切实做好待遇发放工作。

(四)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保工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及时提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相关数据、资料和凭证。

(五)开展老年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保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9〕35号)及本通知相关规定执行。本通知下发前已实施相应办法的地区,应按照本通知要求予以规范。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7

一、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医疗保障现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的地区, 是朝鲜族人民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对延边部分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可以获得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医疗保障现状的典型材料, 为了解和解决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在医疗保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提供现实的依据。为了准确地了解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现状, 笔者选择了延边地区以朝鲜族为主的部分农村60岁以上的朝鲜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为2013年8月15日到9月10日。本次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了420份调查问卷, 收回了有效问卷363份, 问卷回收率为86%。

(一) 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较大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 患各种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老年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医疗服务需求最旺盛的时期。据调查, 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调查显示, 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只有22人, 占5.2%;身体一般的264人, 占62.6%;有慢性病的113人, 占26.8%;有严重疾病的23人, 占5.5%, 最常见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自身活动范围小、社会联系少、精神生活非常单调, 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 农村老年人主要是以聊天和看电视为主, 电视是老年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他们平时无聊的时候一个人看电视, 坐在一边想想外出打工的子女, 久而久之又会产生孤独失落的感觉。特别是那些丧失老伴、子女在国外打工 (主要是韩国) 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 他们经常独自一人, 对生活丧失兴趣, 缺乏精神上的满足, 内心的空虚、孤独和寂寞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降低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 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 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是较大的, 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 延边农村医疗条件差,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医疗服务主要是由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来提供的, 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城乡配置不合理, 导致了全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 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只有20%的医疗卫生资源, 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陈旧、人才匮乏、技术落后, 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不高、素质较差和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据调查,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城乡配置不合理, 延边农村的医疗条件较差或很差, 村里医生少, 好医生更少, 甚至个别村没有医生, 农村老年人有病只能去城市看病。可见, 延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不足, 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 他们平时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是较低的。

(三) 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农村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付能力, 二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三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意识。首先, 农村老年人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 大多依靠子女供养, 经济收入低, 经济支付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不断上涨, 大大降低了经济支付能力, 直接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的降低。据调查, 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医药费支出相对较多, 医药费负担沉重, 经济上是难以承受的。在每月医药费用的调查中, 认为100元以下的106人, 占25.1%;100元-300元的280人, 占66.4%;300元以上的36人, 占8.5%。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受到抑制,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严峻。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 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即使患有疾病, 也很少去医院治疗, 只有等到病情严重时甚至到了有生命危险时, 才选择去医院。农村老年人怕看病花钱, 他们从来没有定期的体检, 不能及时发现潜伏病, 农村老年人有病不去医院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 医药费用高, 看不起病。其次, 延边农村医疗条件差,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再次, 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较低。从整体上来看, 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是比较低的, 基本上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的是极少数。据调查,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4.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 占2.8%。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医疗卫生保健意识, 直接影响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

(四) 延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目前延边农村医疗保障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是医疗救助, 三是商业保险。首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 个人负担低, 参保面广, 已经成为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险制度。据调查, 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达417人, 占98.9%, 没参加的只有5人, 占1.2%。但实践证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是筹资水平、保障程度和报销比例都较低,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其次, 农村医疗救助由于其经费来源不稳定, 救助面窄, 只限于遭受灾害、五保护、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 而且救助标准较低。再次, 农村商业保险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 难以推广和普及。

二、对策和建议

从延边农村朝鲜族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现状中可以看出, 虽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较大, 但农村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医疗服务利用率较低, 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 建议延边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创造经济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解决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的关键就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农村经济发展了, 有了解决问题的实力和资金了, 什么问题都容易解决, 否则什么都是空话。因此, 延边州各级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投资, 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投入, 优先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医。同时, 在税收等各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对农村的投资,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保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创造经济条件。要真正解决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保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二) 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根据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延边州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加大财政投入, 在医疗设备、房屋、技术人员和经费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巩固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龙头”作用, 加强对乡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中的枢纽作用, 加强乡镇卫生一体化管理, 巩固农村合作医疗, 加强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 提高村医的技术素质, 克服目前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 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对老年人显得缺陷较多, 老年人常病, 发病较多, 住院的几率较大。因此, 要改革目前的报销制度, 针对农村老年人制定相应的报销比例, 进一步提高报销幅度, 减轻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三) 要建立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我国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都较低, 还处在发展过程中, 还不完善, 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年龄的、典型的弱势群体, 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较差、健康状况差、患病率高、医疗服务需求较大。因此, 延边州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这些特殊情况, 建立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并通过有关政策、资金以及动员全社会的各种力量, 对没有经济支付能力治疗疾病的农村老年人实施专项救助, 使农村老年人健康地度过晚年的生活。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保持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农村老年人常常心理不平衡, 悲观失落、孤独等情绪常常捆扰他们, 有些老年人性格异化、固执、狭隘、自私、多疑, 轻微刺激即可引起较强的精神反映。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大量的朝鲜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国外流动和转移, 延边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 加重了他们的孤独和寂寞, 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导致了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 农村要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 并组织老年人学习、娱乐和体育活动,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根据延边朝鲜族出国务工 (主要是韩国) 较多的特点, 给老年人接入宽带, 提供与在外国和外地的子女进行视频通话等网上交流的机会, 使老年人与子女们经常交流感情, 同时, 使老年人更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城市的各种文艺团体和文化部门也应该到农村去, 给农村老年人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和文化服务, 进一步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老年人也要积极寻找精神寄托, 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农村老年人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 例如:和邻居聊聊天, 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 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加入老年协会会员, 积极参加老年协会的各种活动, 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内容, 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房莉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研究.中国卫生经济, 2006年第1期.

[2]张秋云, 莫少雄.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要求.中国社会医学, 2007年第2期.

[3]池慧灵.新农村合作医疗还有很远的路.学习月刊, 2009年第1期.

[4]游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卫生经济研究, 2009年第3期.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8

关键词:老年人身体锻炼 医疗支出 回归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0 引言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给我国的医疗保障政策制定带来巨大挑战。而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健身效果具有明显的外溢性,可以大大缓解政府的医疗开支压力。因此,本文重点研究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情况、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面临的医疗保障压力,同时有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1 文献综述

李文川在《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中指出,上海市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为1062元/年,经过体育锻炼后年均医疗支出为625元/年,锻炼前后医疗费用平均降低437元/年;并提出每周锻炼5次,每次60分钟以上对降低医疗费用效果最佳。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运动干预实验后,保健品费用及直接医疗费均用有显著性降低。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医疗费用与身体锻炼有明显关系。Wang F,Mcdonald T,和Reffitt B在《BMI,physical activity,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costs among medicare retirees》中对42520名(男性占62.5%)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身体锻炼量与医疗费一年追踪调查发现,运动量仅为0次/周的老年人医疗费比例远高于运动量4次/周以上人群。

2 CHARLS数据及分析框架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调查对象是中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CHARLS 基线调查覆盖了全国150个县、区的450个村、居的10257户家庭的17708个个人。去除数据库中59岁及以下、未填写医疗费用、未填写锻炼情况和收入情况的个人,本文保留了7545个60岁以上老年人的ID、年龄、性别、收入、医疗支出和锻炼情况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tata12.0软件,运用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中国老年人身体锻炼情况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分析

3.1 身体锻炼情况分级

将数据库中的个人身体锻炼情况根据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分为4级。1级身体锻炼量的标准为每周1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5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走路;2级身体锻炼量的标准为每周3次以下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4-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普通步行;3级身体锻炼量的标准为每周3次以下每次不少于30分钟普通步行;4级身体锻炼量为不进行任何身体锻炼。

3.2 老年人身体锻炼量级与性别、年龄、收入关系

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在身体锻炼量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对老年人体育锻炼量级的选择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不同身体锻炼量组的老年人之间平均年收入情况有差别,其中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平均年收入最小,为5492.57元,4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平均收入最高,为12213.37元。

3.3 老年人医疗支出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关系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月平均医疗支出421.15元。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1>0.05)。在不同年龄之间,老年人医疗支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7<0.05),随着年龄增大医疗费用逐渐上升,其中90岁以上老年人支出最高为851.96元。不同学历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具有显著性关系(P=0.000<0.01),受教育程度越高,医疗支出越高。

3.4 我国老年人身体锻炼对医疗支出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4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为基准组,将老年人月医疗支出health_expenses作为被解释变量,各级身体锻炼量作为解释变量,前面分析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建立计量模型方程:

health_expensei=β0+δ1·activity1i+δ2·activity2i+δ3·activity3i+β1·female+β2·agei+β3·schoolingi+β4·totalincomei+μi

其中,下标i表示个人,μ为随机扰动项。log(health_expensei)是被解释变量,用来反映医疗支出,由第i个人的月医疗支出的对数表示;activity1i、activity2i和activity3i是解释变量,用来表示第i个人的身体锻炼情况,当第k个人的身体锻炼量为1级时,activity1k=1,activity2k和activity3k都为0;femalei、agei、schoolingi和totalincomei是控制变量,用于控制影响医疗支出的其它因素,分别表示第i个人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年收入。

我们可以得到估计方程:

health_expenture=-12.29-96.21·activity1i-176.95·

(37.68)(87.73) (79.41)

activity2i+17.94·activity3i+69.13·female+5.48·agei+14.43·

(220.29) (96.32) (6.78)

schoolingi+0.012·totalincomei+μiendprint

(13.57) (0.004)

由回归方程和回归分析可知,当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不变时,不同身体锻炼量级之间的老年人医疗支出之间差别很大。进行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的月医药费最小,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基准组减少了361.86元,进行1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月医药费用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减少了206.79元。这说明老年人进行适度身体锻炼可以减少医疗支出。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244,比较不理想,因此考虑单因素方差分析。

3.5 老年人医疗支出与身体锻炼情况关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的统计方法,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

对不同的锻炼情况的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进行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的平均医疗支出仍然最小,为343.54元/月,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减少了189.4元/月;进行1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减少了96.36元/月。进行3级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最高,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增加了31.31元/月。这个结果与常识不符。原因可能是因为部分老人由于生病医疗费用增加后才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但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激烈运动,所以身体锻炼量集中在3级,使得3级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反而高于4级锻炼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为0.0061,说明不同锻炼量级间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差异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老年人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并不高,有66%的老年人没有参与到身体锻炼中去;年龄和收入对老年人参加身体锻炼情况都有影响。随着年龄和收入增大,老年人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我国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为451.33元/月,年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医疗支出的额度越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显著小于不参加身体锻炼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医疗支出的组间比较发现,维持较高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的身体锻炼能够很好地抑制医疗费增长。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靳英华.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06.

[2]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3]张江英.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刘思言(1992-),女,河南安阳人,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专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VVER)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项目)。endprint

(13.57) (0.004)

由回归方程和回归分析可知,当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不变时,不同身体锻炼量级之间的老年人医疗支出之间差别很大。进行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的月医药费最小,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基准组减少了361.86元,进行1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月医药费用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减少了206.79元。这说明老年人进行适度身体锻炼可以减少医疗支出。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244,比较不理想,因此考虑单因素方差分析。

3.5 老年人医疗支出与身体锻炼情况关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的统计方法,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

对不同的锻炼情况的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进行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的平均医疗支出仍然最小,为343.54元/月,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减少了189.4元/月;进行1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减少了96.36元/月。进行3级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最高,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增加了31.31元/月。这个结果与常识不符。原因可能是因为部分老人由于生病医疗费用增加后才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但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激烈运动,所以身体锻炼量集中在3级,使得3级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反而高于4级锻炼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为0.0061,说明不同锻炼量级间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差异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老年人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并不高,有66%的老年人没有参与到身体锻炼中去;年龄和收入对老年人参加身体锻炼情况都有影响。随着年龄和收入增大,老年人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我国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为451.33元/月,年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医疗支出的额度越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显著小于不参加身体锻炼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医疗支出的组间比较发现,维持较高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的身体锻炼能够很好地抑制医疗费增长。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靳英华.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06.

[2]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3]张江英.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刘思言(1992-),女,河南安阳人,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专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VVER)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项目)。endprint

(13.57) (0.004)

由回归方程和回归分析可知,当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不变时,不同身体锻炼量级之间的老年人医疗支出之间差别很大。进行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的月医药费最小,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基准组减少了361.86元,进行1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月医药费用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减少了206.79元。这说明老年人进行适度身体锻炼可以减少医疗支出。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244,比较不理想,因此考虑单因素方差分析。

3.5 老年人医疗支出与身体锻炼情况关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的统计方法,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

对不同的锻炼情况的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进行2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的平均医疗支出仍然最小,为343.54元/月,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减少了189.4元/月;进行1级身体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减少了96.36元/月。进行3级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最高,比不进行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增加了31.31元/月。这个结果与常识不符。原因可能是因为部分老人由于生病医疗费用增加后才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但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激烈运动,所以身体锻炼量集中在3级,使得3级锻炼量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反而高于4级锻炼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为0.0061,说明不同锻炼量级间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差异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老年人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并不高,有66%的老年人没有参与到身体锻炼中去;年龄和收入对老年人参加身体锻炼情况都有影响。随着年龄和收入增大,老年人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我国老年人平均医疗支出为451.33元/月,年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医疗支出的额度越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显著小于不参加身体锻炼的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医疗支出的组间比较发现,维持较高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的身体锻炼能够很好地抑制医疗费增长。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靳英华.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06.

[2]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3]张江英.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老年人医疗保险 篇9

一、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全民医疗保健;二是私人医疗保险。

(一)全民医疗保健(medicare)

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健制度于1983年引入,是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出占联邦政府用于健康保健全部费用开支的18%。主要负责为在公立医院住院的公共病人提供免费的食宿、医药、护理和其他的照顾;为住院的私立病人提供75%的医疗优惠计划费用;为非大额费用的医生会诊提供85%的医疗优惠计划费用。

在全医疗保健制度下,所有澳大利亚永久居民只要选择公立医院看病,都有资格享受免费治疗,医生则由医院指派。州和地区政府除了提供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还与联邦政府和专业机构协作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标准。全民医疗保健制度还负担患者在医院外进行治疗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如看全科医生和专家门诊。但医疗保健一般不包括牙科、理疗和按摩治疗等服务。联邦政府为各种医疗服务规定了收费标准,医疗保健负责承担这些费用的85%。许多医生的收费超过标准,患者则必须支付超出的部分。

(二)私人医疗保险在澳大利亚,私人医疗保险的投保人可以选择在公立医院进行治疗,或在私立医院进行治疗。在私立医院,患者可选择直接支付医疗费或使用个人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不仅偿付投保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费,还偿付投保人接受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的费用,如进行理疗、看牙科以及购买眼镜的费用等,但不能应用于药品方面的花费。目前,澳大利亚私立医院床位约占所有医院床位的1/4,而私人医疗保险支出约占全部健康保健支出的1/3。

澳大利亚医疗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按公民个人收入的1.5%所征缴的税收。在支出方面,联邦政府既要通过提供医疗优惠计划(mbs)、药品优惠计划(pbs)承担患者一般治疗和药物的费用,还要即为公立医院、居民区卫生保健设施、旅店、家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等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为卫生研究机构提供主要经费,支持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并向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资助。州政府和地区政府用于健康保健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公立医院及精神健康护理、家庭病房、社区病房和老龄人群救助服务。根据宪法规定,州和地区政府有首要责任为人们提供切实的医疗服务,包括大多数急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各州和地区还向人们提供多种社区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学校保健、口腔保健、母婴保健、职业保健、疾病控制和各种健康检查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和预防性个人免疫服务。

二、药品优惠计划

1993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药品优惠计划,目的是为给全部澳大利亚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且价格可承受的药物治疗。这也使得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强制要求本国制药企业提交指定的药品数据来申请加入药品优惠计划的国家。向联邦政府和家庭服务部部长直接汇报工作的法定机构——健康保险委员会,负责处理和支付《药品优惠计划》中所列药品的费用。

澳大利亚的制药企业加入药品优惠计划的条件为:制药企业必须提供政府要求的药品数据,然后由政府成立的一个评审委员会对数据进行评估,同时政府还要从中介机构提取相关的证明,数据和证明材料全部合格后,方可准许进入药品优惠计划。药品优惠计划是政府应用药品经济学制定健康保健政策的重要体现,该计划主要包括药品经济学理论和药品价格参考体系两部分内容。药品优惠计划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处方药的价格,从而降低了澳大利亚公民用于健康费用的支出。

澳大利亚利用药品经济学理论来描述和评估药品价格的工具,其最初目的是为了给病人提供一个能够承受的药品价格。同时,澳大利亚还建立了一个兼顾相对安全、相对功效、相对花费及费用效率的执行体系。但在行起来却非常困难,而且一些弊端开始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整体的花费逐渐变成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二是增加了政府维持现有药品价格的政策压力。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建立的复杂且独特的执行体系要求提供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支持数据,而这些正是那些全球组织所不愿意提供的;同时由澳大利亚决定的药品价格给全球组织带来的风险正在增大;全球组织的风险与收益比例也受到威胁。各方都开始对该执行体系能否持续理想的提供给患者可承受的药品价格提出质疑。为此,澳大利亚提出新的药品价格参考体系,药品参考价格制定主要从仿制品价格、同类产品价格、同类疗效产品的价格三方面考虑。

与其他国家相比,企业认为澳大利亚对药品价值的评估的规定较硬性:首先是可供选择的比较者很少,其次是比较者的价格通常很低,而且已经在专利保护期之外,再次是评估主要集中在临床试验数据,最后是评估时排除掉很多收益和花费。因为证据的有效性、可接受性、通译性及在预测健康结果中固有的不确定性无法得到很好的衡量,所以评价药品价值方法的范围受到了很多限制。

同时,澳大利亚的制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方面还面临着其他的问题,譬如:开发出来的新药品总是与已有的治疗方法联系在一起,技术上的进步不被承认;而由药品经济学硬性规定产生的参考价格很不稳定,而且持续下跌,但是新产品必须要去与之对比,并且要去接近该价格;与此相反,对产品加工制造和研制开发等创新行为投入的费用一直在上升。为了争取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制药企业要不断的提供最新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数据,例如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例等,但是这些数据在新药投放市场时候尚无法得到,这就使制药企业站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上。

诸多问题导致了制药行业逐渐开始延迟或抵制应用政府制定的参考价格,而且有数据表明,最近一段时间接受率已经下降到接近50%了。制药企业开始延缓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限制国外产品进口,或者选择在澳大利亚暂时未被认可且无可对比的产品,同时企业开始把产品的销售重点从澳大利亚国内转移到国外市场。制药企业对行业成长的未来及新产品的期望在当前价格评估系统的制约下变得越来越渺茫。同时,这些矛盾还大大限制了在澳大利亚应用药品经济学理论的政策和前进方向,也限制了药品经济学在制药行业和政府工作领域中的发展。

三、启示

澳大利亚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全民医疗保健体现了制度的普遍性和公平性;二是医疗保健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政府主体责任明确;三是在政府政策鼓励下市场机制发挥了充分的补充作用。而且,澳大利亚还在不断进行改革和新的尝试,其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正在培育着一种新的机制,主要是政府责任的分散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其框架正在逐步明朗清晰,作用也逐渐明显。这些对我国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下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先开始在医疗保障政策中应用药品经济学的国家之一。药品经济学在澳大利亚健康保健体系制定和完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澳大利亚的医疗费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这一方法的应用导致了澳大利亚吸引全球资源的能力受到限制,以及政府和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之间关系产生矛盾,但其“产出”却达到了预期目的,保证了澳大利亚居民能享受价格可接受的药品。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以保证实现改革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本次考察对于我分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评估标准及方法》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

1、澳大利亚采用严格的程序对药品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我分会评估药品疗效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2、澳大利亚的药品流通受到政府的制约,而且在医药分家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了药品流通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分会对医院药品管理方面的评估设计;

3、澳大利亚医疗保险对支付监控得较为严格。医疗保险只用来支付医疗方面的费用,不支付药品费用,其监控手段可以作为我分会设计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监测评估指标的参考;

4、澳大利亚的药品价格体系较为严密,有效的抑制了药品虚高价格的问题,同时也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为我分会评估我国医疗保险政策落实情况及药品价格提供了借鉴。

医疗保险分会考察团

团长:王芳琳

成员:李秋华

曹可元

李建梅

上一篇:兴趣活动踢毽子教材下一篇:春天个性诗歌座右铭句子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