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通用11篇)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通过以上现象, 我们发现新课改是快乐且痛苦的过程, 改革的试验过程本身就是探索, 充满挑战。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们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实属正常现象, 不能弃之不用, 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 不断修正完善, 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更便于操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笔者提出一些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独立操作不允许时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在合作学习中, 活动是有效的载体,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营造有利于合作的氛围, 设计出充实且丰富的活动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操作、发现与收获。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 需要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但是一个人很难完成操作, 我们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展开, 在合作游戏中体验随机性。在教学中应将教材知识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
二、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
“给孩子创造一种氛围, 让他们共享与共创相随!”
教学中面对的是有着自己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独立思维和个性的主体, 合作学习要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弱势学生绝不能成为教师忽略的对象, 相反, 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合作学习不能只变成“优生”挑大梁, “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首先,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 在分组合作中, 要针对每个人的特长有层次的分配工作, 尤其注意让弱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信心。最后, 要在小组内形成共享与共创相随的氛围, 形成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意识, 学生之间愿意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智慧。合作学习时,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启迪, 相互借鉴, 进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智慧,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学习被3整除数的特征, 由于学生很难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时可采用“组数”的方法, 让学生分组实验, 从中发现规律。第一, 组成小组:4人一小组, 每人一组数字卡片, 任选3个数字, 组成若干个三位数, 算一算这些三位数哪些能被3整除;第二, 分类整理:如234、243、324、……都能被3整除, 235、253、532……都不能被3整除;第三, 发现规律:观察比较上面各个三位数, 小组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 归纳发现的规律, 再让学生继续举例验证, 从而掌握规律。
三、对问题答案有争议时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权利,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尊重个性, 鼓励独特的体验是无可非议的, 但必然会引发“争执不下”的现象, 而漠视和压抑都是不对的, 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探讨, 让学生在小组内各自陈述理由, 把有冲突的观点拿出来共同讨论, 并给予一定指导。此外, 教师不仅要关注合作的结果, 还要对方法给出适当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合作热情, 推动合作的不断深入。
如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通过问题“任意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反复的实验和验证, 不仅解决了“如何围成三角形”的问题, 还对“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活动层层推进,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通过实验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四、知识探索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张渔网, 让他们自己去捕鱼!”
数学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 并且富有挑战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与个性创新的过程。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时, 教师要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 分好角色。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了激发各组间的竞争意识, 每组实力总体尽量保持一致, 分工明确, 并对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如主持人怎样进行小组分工, 怎样采纳意见, 怎样保障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如何关注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明确的要求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活动: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 三人为一小组, 分工折出1/2、2/4、4/8, 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第二步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图片 (3堆桃子, 每堆9个) , 圈出1/3、2/6、3/9, 进行观察和比较, 通过观察和比较, 从而发现规律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归纳出分数的基本特征。学生有机会去亲自探索数学规律, 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那么, 获得知识的体验也是深刻的。
放眼世界,奥运会的举办就很好地体现了各国人民的合作与竞争,就是这样一种和谐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奥运火炬几百年来熊熊燃烧;也正是凭着我国与别国的竞争和一直以来我国对别国奥运会举办的大力支持的合作精神,我们把奥运圣火点燃在了华夏大地北京!而这样的合作与竞争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试问没有我们众多科研人员的支持和合作,我们的“神五”、“神六”能顺利发射吗?而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胜出更离不开他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和竞争。
所以离开了竞争,我们的合作会少了很多刺激和精彩,犹如平淡的生活一样会让人越来越乏味,从而更削弱了合作的魅力;而离开了合作,我们的竞争又会少了很多智慧,人与人的关系也会日趋紧张。最终结果是个人胜出了,没有伙伴来分享你的喜悦,那样的竞争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只有把竞争和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潜力。
在竞争与合作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情况下,看看我们的教育状况,似乎一直以来的教育制度过多地强调竞争,而忽视了合作的作用。导致我们的同学缺乏合作意识,缺乏跟同伴们的交流,多了一些不正当的竞争,多了一些心理的不健康,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全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与外民族的竞争力。所以,我们不能再让高考制度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摔倒的学子们从此一蹶不振,不能让他们由于不良或过于激烈的竞争而扭曲了人格。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在我们的教学和育人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知道、了解合作的魅力,并学会积极地与人合作,从而不断地完善他们的性格,挖掘出他们的最大潜力。同学们个人之间的竞争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的合作应如何展开呢?
在真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前,先让他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为他们的顺利合作做好充分的铺垫。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对岸树上的果子。猴子无法过河,大象则无法上树。双方协商后,大象驮猴子过河,猴子上树摘果,最后它们都吃到了果子。这就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彼此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才能取得最大效益。接着我又给他们讲了我们那年代所流行的歌曲——由付笛生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我想这样的经典老歌能传唱至今也正是体现了合作在大家心中的分量吧。除此之外,我还给他们讲了妇孺皆知的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让他们明白合作的内涵,人多智慧多,只要善于合作,去发挥合作和整体的力量,就能想出办法,取得成功。所以合作的体现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于歌曲、存在于寓言故事、存在于俗语等等。既然如此,我们还在等什么呢?合作学习势在必行。那么在明白合作的意义后,具体的合作的操作又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首先,从合作形式上来讲,把学生由传统的座位改成了小组围坐。这样便于他们课堂上的交流,在心理上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从而消除了部分内向同学的孤独感,给他们走出自己内心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给我们更多的同学提供了发挥领导才能的机会,同时给传统模式上的稳坐钓鱼台的班长们提出了挑战和竞争。
从授课上来讲,我们教者精心地设计了让他们合作的任务。如针对7B第五单元所涉及的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抢救火中邻居的话题,我让他们模仿并创新出自己的短剧,结果他们谈论涉及了各个层面的内容,如何救火、如何脱险于动物园的猛兽、如何挽救溺水孩子、如何帮助老人等等。他们生动、形象地向别的小组展示了危难现场,像模像样地把解救步骤一一呈现,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跟随着他们的故事情节而悲、而喜。我想经过课本的学习,再经过这样创新内容的升华后,一方面固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树立他们的科学人生观也势必会有很大的帮助;在第六单元学了有关猫狗的小诗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了自己的小诗,活学活用,改变了我们应试教育的历史,改变了“哑巴英语”的模式,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问路单元,各个小组合做出了上百种交通工具,天上飞的、水里钻的、古今中外的,无不囊括其中,这难道是哪个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吗?具体的问路句型和答句,让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任一目的地,选择任一路线,带着别的同学畅游世界各地,远的近的、天南海北,同学们真的是沉浸于欢乐的殿堂,沉浸于自己的梦想,也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再比如说本来枯燥无味并繁多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课前我没做任何领读等辅导,就是给出一个指令,下节课各小组比赛,看哪个组能从不规则中找出最多的规则,哪个组能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更多的过去式。结果那节课恰逢教研组的听课活动,一节课下来,听课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是上了很好的一节复习课,其实那是新授课,只不过我是以检测和活动的形式而进行的,能让我们的专业老师误解成此,这不就证实了小组合作的魅力非凡吗?这样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刺激了他们的竞争好强意识。
那么又该如何对各个小组做出恰当的评价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我们充分引进了竞争机制,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来争夺“优秀小组”的荣誉称号。他们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别的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他们的每周小结中总能欣赏到精彩的言论,特摘录几段如下:
“这周考试分数揭晓频繁,给了各组不少的加分机会,且一加就是好多分。然而我组却由于平均分不高而痛失机会,并且很不幸地经常听到Miss Zhou 那“one point away” 的令人心痛的声音,把我们从天堂打下了地狱。看来任何一个组织在到达事业顶峰后必将后退的情况是很有哲理的,历代王朝都可以证明。但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和获得经验,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铺垫!”
“这一周因为五一长假的缘故只上了4天的课,也是恢复期中考试前的生机勃勃景象的一周,真是皆大欢喜。也许还没恢复小组合作的状态,我明显感到组员们昏昏欲睡,好不容易在课堂上争取的一分又在English reading 课上以双倍奉还。我们一向实行谁被扣分谁补回的政策,但时间一长,组员就产生了对“积极向上,争取分数”的麻木,不愿补回。这整一个没税收的国库,再充盈也要被挖空了啊!新的一周已经来临,希望组员能以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投入到小组的工作和合作上去,扣分争取零的突破,加分争取翻倍!”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周,平凡的是我组果然落在No.2(倒数)的宝座上,不平凡的是在烽火连天不休的六国之战中,有一小国在争上游的过程里,刚刚赚取的利润会在几分钟内被某些人连本带利地赔掉,这就是我们……加油吧!时过境迁,风水轮回,两岸景色瞬息万变,依靠我们团结的力量,总有一天会看到希望的!”
“大家好,上周通过我们的努力,又再次回到了从前,那逝去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不像上一周,我们的小组静悄悄。而且现在好像到了春天,所以大家也都脱掉了那有如千斤重的羽绒服,终于举起了已经因为长时间没举而将退化的手,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作文好,夜来沙沙声,good知多少。(他们由于英语作文拿到good而加分),所以我们也终于从最后一名赶到了第三名,而且离以前的老大第一组还差四分,这时,我们的翅膀(小组名)向他们的天堂(小组名)发起了攻击,相信他们天堂的城墙肯定抵挡不住我们翅膀的攻击的。Thats all, thank you !”
“大家好,上周大家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周四和周五,表现更为优秀,帮了我们大忙的还是英语作文,星期五全线爆发,学习自主一次就加了五分,让我们开心了一场。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加五分,那么也不会再在六国中被人死缠烂打了,尤其是第六组,在我们和第一组发生战争的时候,半路上杀出了个程咬金,冲了出来,登上了第一的宝座,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且我们后面的敌人离我们越来越近,又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不管你们是渔翁还是黄雀,都将会倒在翅膀的羽毛底下的!”
看到以上种种趣味横生的学生学习小结,我不禁想套用一句目前的行话发出感叹,他们真是太有才了!通过这一周接一周的小结和自我反思,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优势,也清晰地了解到了自己急需改进的地方以及与本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和与别组的差距,这就促进了他们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曾经有老师在评课园地上这样写道:“当然,在我们大张旗鼓地探索并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学后,我们也存在着些许的困惑:对于初一合作学习的另一个思考。其实,有好几节课上,尤其是语文课,学生们到黑板上书写自己的探究结论,写得非常好非常精彩,却不得不面临一个下了课被擦拭一空的结果——太遗憾了!为什么不用一个专门用来作小组合作学习的记录簿呢?活页的,可分散到人手一张纸,又可汇总为一本。这样书写恐怕要比到黑板上写更快更方便,小组内做交流时可充分利用桌椅空间,而不必造成小黑板前人声鼎沸、拥挤不堪的状况;若需要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则请小组发言人带记录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岂不比小黑板上拥挤的字迹更加清晰明了?最后,将每次探究的内容归整成册,将又是一个重温复习的过程,并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整理、归类、编辑文件资料的能力。”
是的,英雄所见略同,这也正是我们实施小组合作不久我就发现并存在的困惑,所以在这之前,为了见证小组合作的成长足迹,我就已经让每个小组用小组作业本记载下他们合作成果的一点一滴了。那真是他们智慧火花的碰撞和心血的结晶。如从课本上学了有关猫和狗的诗歌后,我要求小组发挥潜力,合作出以dinosaur为题的诗歌,结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每组的成果是各具特色、精彩非凡,有的小组还把它谱成曲子唱了出来,有的小组把它变成了歌谣,朗朗上口。
在小组合作的小诗之后,我们的学生还自己发挥写了相关的诗歌。可以看到,大家都在伴随着小组的成长而不断努力并不断进步。
通过所有老师和同学点点滴滴的努力,我们真的品尝到了成功的芬芳。你瞧,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现在脸上充满了自信,找回了自我;以往小错不断、行为不能自律的同学做事小心翼翼,生怕连累了小组,伤及无辜;而那些平时有才不外露的才子们纷纷抢着机会展现了;我们的一些小领导们也为了做好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领导才能,颇显大将风度。看到这些,我真是感到由衷的欣慰啊!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会
篇一: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我自认为是个比较爱学习的人,毕竟不管从年龄上说还是从教龄上算自己都是比较年轻的,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当校长告诉我有一个出去听课学习的名额打算给我时,我毫不犹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参加的是“山东省第五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现场会”,五天我的任务就是听课,一天八节课,那可真叫一个过瘾啊!
回来后,本学期刚领的一本听课记
录已被我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翻看着这几天沉甸甸的收获,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又浮现在眼前……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节《军神》,文字与录像的结合再加上老师那动情的语言不仅是学生,在座听课的老师也被带入了文中,带到了刘伯承将军的手术台边。学习感想
《麻雀》中老师多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机和老麻雀的勇敢伟大。
《从现在开始》一课,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文,老师对字词的训练非常扎实,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课堂上老师语言生动亲切,创设情境使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尤其是在问到猫头鹰当上大王后小动物们的感受时,老师直接亲切地问:“小动物们,这一个星期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好吗?梅花鹿呢?美丽的孔雀呢?小斑马呢?”老师
直接与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进行对话来体会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时他们的叫苦连天,以及小猴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去年的树》是一篇小童话,课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师多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使童话中的人物在学生眼中生动起来,更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这茫茫的追寻路上,小鸟可能遇见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她会想些什么?在灯火没有完全熄灭前,帮大树写写他的心里话向小鸟讲述分别后的经历,写写曾经的往事或表达对小鸟的思念……像这样的几个环节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此外还有《狼和小羊》《地震中的父与子》《白鹅》《狐狸和乌鸦》《猫》等精彩的课。
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成功的课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比较
透,理解到位。准确把握了训练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各环节有效地落实。
2、对学生的训练比较扎实。尤其是低段的字词训练,朗读指导,高段的阅读写作方法指导等都很到位。另外,课上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朗读、板书还是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评价语都是一个闪光点。老师得体准确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走进与文本的对话中。或许是因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缺陷的缘故吧!我总是格外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与之相背的当然就不能称得上好课了,听课过程中还有一点体会非常深,由于上课的是全省各地的老师,所以带着各地方音的普通话听起来特别刺耳。标准的普通话也应该算做教师素质的一
个方面吧,我真庆幸不是听全国的课否则我的耳朵会更惨……记得上师范时,老师就告诉我们,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如果连老师都说不好又指望谁去推广普通话呢?那就从我做起吧!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其次,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中将培养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学生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
本学期以来,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活动,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室和宿舍以及校园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在教学上,针对之前我们传统的授课、教学以及上课的方式,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对于学校实行小组学习的变化,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而作为英语教师,怎么样开展、应用好这个学习制度,如何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就是本学期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于合作小组学习,我的一点简单的看法是:
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在的课堂,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可以退居其后,只是将课堂组织好,安排好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发开展讨论、探索,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发表看法和得出结论,教师也不用着急说出学生的结论的对错,继续交给学生讨论,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好坏与否都要学生自己去研究。实在遇到困难了,教师再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不论是在自身的拓展还是知识的接受上,都较以前有了彻底的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的手中,对于上课的感觉和兴趣自然与日俱增。
二要做好小组学习纪律的管理。
学生的天性的喜欢自由并且无拘无束,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的纪律稍有控制不好,就会让课堂从自由谈论发展成为自由畅谈,学习的内容就会从课本跑到课堂之外。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就是要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绪和思维集中在课堂之内,讨论的话题不要脱离了课本和课堂的知识体系。即使发现问题,立即将学生引回教室,保证在课堂上随处出现的都是以学习为主的讨论。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就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发挥,积极展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在学习之外则是要尽量控制学生的思维和精力保持集中在课堂之内。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也“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没有开放性,教师也没有设置巧妙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无从下手。如必修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决定了这部分内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教师只对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学生是无法形成深层认识的,那么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就会无从思考和合作,何况宗法制的内容相当复杂和深奥,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就算靠集体智慧也未必能“合作”出成效来。
2、分组的现成化。所谓分组的现成化,是指把全班分成小组时,按照原来座位的编排,前后两桌分成4人一小组或者按纵队分为2至4大组。众所周知,班级座位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性别而不是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编排的,这种分组的现成化导致有的组沉默寡言,有的组异常热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3、小组内部缺少应有的纪律和组织原则。教师布置完合作学习的课题后,小组内有些同学积极参与,埋头“钻研”教材,积极讨论,而有些小组成员则无动于衷,甚至趴着睡觉,好像这事与他没关系,小组内部缺少对这类学生的约束。另外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时候,总是小组里的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则“洗耳恭听”,小组内部缺乏应有的组织原则。甚至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不愿展示成果,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也让教师很尴尬。
4、小组之间缺少必要的竞争。合作学习时,有些小组很积极活跃,有些很冷淡,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
5、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到位,造成或紧或松的现象。时间紧了,学生合作的不充分,合作学习成果也不完整,在展示时,甚至应付老师;时间松了,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也容易造成课堂进度完成不了。
二、对策
1、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确定哪些内容适宜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较适宜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1)拓展性的思考题,需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如:“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比较性的分析题,如“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3)教学重难点,像“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这种重点问题。
(4)开放性问题,如“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另外,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为什么这个组毫无动静、鸦雀无声?那个组是否已经完成了任务?
2、教师对分组应下一番功夫。要按照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重新编排,课堂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内部应该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成员应有纪律要求。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四是小组的发言人不能固定,要经常更换或者轮流,这样教师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受模板【篇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同时,在引导学xxx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辨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注重激发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完成的质量,维护其成功情感的体验,促进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展示自我,及时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扬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肯定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受模板【篇二】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xxx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受模板【篇三】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翁源县礤下学校
郑丹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礤下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今天应黄主任之邀,非常荣幸地可以在这里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摆正心态,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我记得“小组合作学习”是2015年春开始推行的,那时学校选了我任教的五年级语文来开展,然后派我们到龙仙四小听课。记得当时听的是曾校长语文课,听完课后最大的感想是,曾校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把课上得很精彩,学生非常活跃,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当时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要比较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基础非常差,知识面也很窄,这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开始我并不认为我自己和我的学生能使用好这种教学模式,我非常头疼,也很抗拒。但是,黄主任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实施,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谁不做就批评谁,谁做了就不会被批评”。我觉得这句话是有定心丸作用的,就是会让我们觉得尽自己能力去做就行了,结果可以先不考虑。
二、前期准备: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于2014年6月毕业于韶关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同年8月通过招教考试来到了我们翁源,并被分配到礤下学校进行任教。学校安排我任教的主要科目是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和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周课时13节,其中语文7节,地理4节,综合实践2节。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思维不灵活,课堂不活跃,上课时连注意力都难以集中。所以,我上课上得很吃力。但因为他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非常想把他们教好,于是我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首先,我停止了教授新课,重新给学生讲解了拼音基础,写字的规范,作业的格式等等,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后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也会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坐姿歪歪扭扭,读书时趴台,上课使用客家话发言与讨论等。细节决定成败。接着我希望自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为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掌握我们班的学情。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应该是绝大多数基层学校的共同现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老师注意的。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等问题。我们班或多或少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我的做法:1.多关心学生,赏罚分明,随时切换好父母朋友的角色。2.树立学生自信。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比如有些同学可能比较矮小但是灵活;有些同学可能语文成绩不行,但唱歌很好听。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写一篇周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班主任,所以我有时会在主题班会课上给学生开展一些小游戏来活跃气氛,试着打开学生的心扉。多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觉得这些前期(第一学期)的努力跟我后期(第二学期)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五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尝试的。
三、第一阶段:形成雏形
首先让学生对该模式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这种模式产生兴趣(学生心理上得先接受)。然后分组编排座位,选小组长﹑记分员等等。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步骤都大同小异,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要说明的一点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作调整。
我们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是层层递进的,由浅入深的。一开始我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词,讨论题目等等。通过设计,控制小组讨论问题的难度,如果设计一节课讨论三个问题,那么这三个问题之间要有联系,难度最好是逐渐加大。为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的模式里来,必须规定三个问题要由每组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同时还要确定哪个问题由哪位同学来回答。
四、核心要点:培养学生信心
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尽量找他回答的闪光点来表扬鼓励他,然后回答的不足之处教师作简单引导。就算教师板书整理答案让学生做笔记(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太差,除了教“渔”,也要适当给“鱼”)时仍要强调,刚刚那位同学的回答也可以,考试时言之有理就能得分。语文标准答案只是拿来参考,并不是用来否定我们的答案以及思考,这点老师一定要讲给学生听。因为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做法,对学生却有极大的鼓励作用。其实这也可以减少学生对辅导资料的依赖。之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举手发言。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班有位学生叫冯嘉河,是位男生,成绩不错,就是胆子非常小,每次都是举手举了一下子就马上放下。有一次他又禁不住我的“鼓励诱惑”,哆哆嗦嗦地举起了手,我看到后非常高兴,急忙赶在他放下手之前叫起了他。他站起来后仍然很紧张,话都说不清,我记得当时的问题是问“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 他结结巴巴地说:“„„勇敢„„爱国„„”这时我并没有不耐烦,而是竭力在他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我说很好,那郑成功的勇敢以及爱国,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于是他又马上回到书本中找,这时他已经没那么紧张了,并且准确地在文中找到了相应的句子。他坐下后我还不忘鼓励他下次肯定会比这次好。大多小学生的心理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而且他们也会有一定的好胜心,这点我相信不管是城市的小孩还是农村的小孩都一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刚刚提到的这位叫冯嘉河的学生,在之后的课堂表现确实比以前要积极很多,并且性格也渐渐变得大胆,这学期我还选他做我们班的中队长。
从这里我也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学生性格的,而且是好的改变,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个人感觉农村的小学生要比城市的学生更天真无邪一些,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就能让这些小学生建立起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课堂不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它可以是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我们班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热情高的原因除了我作为老师的鼓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班的奖励机制。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小组评比,小组之间要有良性竞争的关系。每节课我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成果汇报来给每各小组打分,每位学生也有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两周进行一次分数结算。表现好的小组在期中和期末会有小奖品发放(自己花钱买的一些精美的书签,本子等)。奖品并不贵重,但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很多学生都以拿到老师的小奖品为荣。这样非常利于整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同时这也有利于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经过一学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已经慢慢能够看到一些成效。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平均分,我们班是67分,对比上学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时高了9分,同时也比其他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没那么充分)的平均分高了7分。这些成绩上的提高,帮我解开了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一个疑惑——小组合作学习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但让我更欣喜的是我看到了全班同学面貌的一个改变,从上课死气沉沉到踊跃发言,从发言支支吾吾到发言流畅、有自信,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我相信作为每一位老师看到自己教的学生能有这样的变化都会有莫大的成就感。这样再举几个我们班的个案为例:第一位,何莹同学,很腼腆的一位女生,原来每次语文考试都在40分以下。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这名同学性格变得开朗了,与人交流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她身边好友变多能看出来),语文成绩提高到60分。第二位,宋亮同学,该生很聪明、灵活(这两点非常适合进行小组合作),但是他纪律性很差,上课容易走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该生在组里其他同学的督促和影响下,课堂纪律有了很大进步;并且由于他的发言有自己的观点,为他们组加了很多分,由此树立了他对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语文成绩也从60多分提高到70多分,期末考试(比平时的测验难度要高)还考了80多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六、感悟:“小组合作学习”适合每一个年级开展
今年是本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年,感觉我们班这种学习模式越来越成熟。也终于体会到曾副校长当时的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解放老师的一种教学模式”。确实如此,虽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也很辛苦,但是如果这种学习模式一旦正式进入轨道,我们就会发现开展起来是得心应手。现在我们班平时的听写、默写,由小组长组织就可以完成了,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利用一点时间抽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及时的引导纠正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每一个年级,当然每个年级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这些无疑都是对每一位老师的挑战,但可以促使我们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有别于我们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模式。当然,我们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推行而推行,而是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天性,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我还有一点感悟,就是一切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所以把“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讲授互相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比如讲解试卷,还有平时的复习课,从目前来说,我觉得选择讲授模式会更好。而“小组合作学习”更适合我们平时教学课文。
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甜果的我会继续坚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为在座的各位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启发,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6年3月3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翁源县礤下学校 郑丹丽
一 摆正心态,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1、榜样的力量!
2、领导的激励!
二、前期准备: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1、服从安排,努力工作。
2、查漏补缺,打好基础。
3、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与引导
三、第一阶段:形成雏形
1、组建小组,做好分工。
2、由浅入深,因材施教。
四、核心要点:培养学生信心
1、细致观察,寻闪光点。
2、及时肯定,合理奖励。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1、学习成绩。
2、学习状态。
六、感悟:“小组合作学习”适合每一个年级开展
1、熟能生巧。
创建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和学习化团队(学习型组织),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效率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社会,“合作”成了一个热门的词。“协作精神”成对一个人评价的又一标准。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是一个有协作精神的团队。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由团队来完成。我觉得我们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适合我们的发展。在一个团队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做事了,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既“导”且“演”,结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争论。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谈到学习小组合作管理,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必须要讲求到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与策略问题与技能技巧问题。我认为,它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和高效的问题。我认为:认识定方向,策略出效应,目标生成果,技巧出方法。
先说讲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策略是什么?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策略是在于对人的研究,也就是讲求对学生如何学习有效乃至高效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是学生。是生学生,生教生,人管人。作为课堂学习而言,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课堂学习的最大有效化。
因此,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班级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作者,教与学的协调关系。要把书教好,人教活,能力教会。一切从人本出发,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中心,牢牢抓住“人本”与“文本”做足文章。这就是最大的策略。除此而外,当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策略。比如年级与学段中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方法的策略。讨论与交流的策略,展示的策略,过程评价的策略等等。
我认为,初中三个年级的基本策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出发,分别在各个年级制定有倾向性的策略。例如,在一年级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合作探究,而在二年级就要注重小组如何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的探究;在三年级就要注重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的合作探究。当然,这些研究,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人本和文本做足文章,方可有效和达到高效。因为任何事物的研究,总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显到深刻,从简单到复杂过程,这是一个毋容置疑的规律。自然,也不是完全把他们割裂开来,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再说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规律中的技能与技巧。“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三大特点或关键环节。“独立思考,是个人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有了它,才有可能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和展示做铺垫;而合作探究,又是集思广益,弥补个人学习思考不足的关键举措;是深化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示,则更是提升个人学习质量与能力,开阔视野的高层环节,更是缺少不得。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比较科学的反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情,不能割裂开来。因此,抓住了这些,就牵住了教学中的牛鼻子。
三是要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技能技巧,创新学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成效才会精彩纷呈成。根据我的实践,我想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有下列几点尤其要值得注意的是:
1、要有一个好的、适应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通常我们采用的模式是:
(一)创设情景,铺垫引入,出示目标;
(二)预读课文,检测效果,了解学情;
(三)精读课文,设计问题,思考答案;
(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行探究;
(五)推荐发言,充分展示,归纳补充。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体验感悟;
(七)反馈矫正,总结评比,分享成果。
2、要优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确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合作探究的问题,认真落实课标与教材的目标要求,确实解决好文本与人本、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与教、学与用、自学与合作、讨论与交流,探究与展示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就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情趣去设计主问题,陋室不陋表现在哪些地方去探究;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要抓住作者游山观景后的感受,“实是欲界之仙都”,去设计探究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美景来表现作者陶醉于山水之间,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纵情山水欲避世俗的思想感情的;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译文,就要围绕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来设计究竟是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标本,还是卢沟桥更具样板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趣味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的巨大价值。
3、要给足学习、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展示的时间。根据实践摸索,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大致需要控制在3――5分钟以内,而发言展示则需要7――10分钟,为此,一节课探究的主问题应控制在2个以内,最多3个。否则,课堂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4、要注重探究学习的层次与梯度,讲求课堂的亮点与高效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有层次的。有一般层次探究和深层次合作探究。比如在读书环节上,就有一般性合作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如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读亮,就可以是一般性合作探究,采用的方式可用自读、互读、竞读、齐读等方式解决;而深层次合作要求读出情韵、读出个性来,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可采用咏读、品读、演读等方式解决。一般地说,一般性合作注重的是求同,二深层次的合作是同中求异,异中又求同。再比如对课文的理解上,如课文的结构、主旨、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主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上可以进行一般性合作探究,而对作者使用的语言揣摩、品味和拓展延伸中的体验感悟可能就是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往往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探究的方法多样化,答案的多元化,思维的多极化情景。
5、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不断提升学习的方法的具体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讲求学习方法的,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由教师来引领指导学法,才能够逐步达到学习的有效和高效目标。比如读书的环节指导上,在读准、读顺、读亮上,怎么开展自读、互读、竞读、演读,而在读懂、读透、读美上告诉学生抓题目、抓中心句、抓关键词、抓表现手法甚至标点符号等等的方法指点,都对学生有实际的教育指导意义。自然,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中,如何探究问题,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言的顺序以及发言的总结和时间的约束等等,也必然要教师去引领学生才可逐步提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特别在展示中,究竟是用言语展示,还是实验展示,还是用表演展示,这些都大有方法讲究,往往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6、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及时性与激励性的评价。
里湖小学 黎负明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而开展合作学习之初,由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尤其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5、注意培养、强化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
只有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对困难的克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积极性,要人人争当主角。如果是分工不均造成的,则要进行适当调整。
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因此,有时虽然把他们分配到同一小组内,并且对他们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或许总有那么几个比较“个别”的同学,他们非但不积极参与合作,反倒积极地拒绝别人与他们合作。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09-16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11-07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06-27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07-28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09-1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小组合作学习的缺点11-07
镇小组合作学习结题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