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建协议书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合共建协议书(精选8篇)

联合共建协议书 篇1

甲方:

乙方:

根据《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甲乙双方为了促进在中国微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高新技术经济产业的发展,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长期合作的原则,双方决定联合建立和运作“生物联合实验室”,内容如下:

一、合作目标

由乙方提供科研经费,甲方提供人员和技术,以研究所的研发力量为依托,双方联合创办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实验室”。

二、合作范围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基因产品、生物酶、蛋白、抗体、疾病鉴别诊断试剂、疫苗及生物发酵产品、生物药品及相关医药中间体的科学研究工作。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研发和培养人才、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

三、组织管理

甲乙双方将联合设立一个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以确定联合实验室具体研究方向。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为五名,甲方指派2名,乙方指派3名,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审议实验室工作状况和规划下一工作计划,确定2至3个研发项目或课题。

具体会议时间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由此产生的相关食宿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四、经费来源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每年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下一年实施的研发项目,选定的项目经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乙方在项目启动前拨付所需经费至联合实验室,每项研发项目暂定30万元/年左右,每年实验室必须开展2-3个项目,以保持实验室正常运行,具体完成指标和经费如何使用由双方视具体项目另行协商;具体项目由合作双方另行签订技术协议。

五、科研成果归属

甲方确保每年向联合实验室提供2至3个科研技术成果,乙方享有联合实验室技术成果优先使用权,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由具体项目进驻联合实验室之前由双方另行约定。

六、项目申请

鼓励联合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项目由双方协商确定。

乙方公司在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资金项目时,联合实验室及甲方应给予协助。

七、研发场地

联合实验室项目的研发场地,根据研究项目的情况设在甲方研究所或者乙方公司。

八、人员投入

双方分别负责各自成员相关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包括差旅在内的人力成本。

九、保密义务

一切属于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料等,甲乙双方任何乙方未经另一方同意不得将包括但不限于菌种、技术资料、发酵条件等秘密透露给第三方,保密期限为本协议结束后五年内。任何一方由于违反保密条款而造成对方秘密信息泄露,都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十、合作期限

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自本协议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

如一方希望延长合同期限,则应在本协议到期前1个月书面通知对方以便进行相关协商。如双方同意延期,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十一、其它

1、合作过程中如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败或其它原因,经双方同意可提前终止该协议。

2、如出现争议无法协商时,双方约定由北京仲裁委员会解决。

十一、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联合共建协议书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

加强实训室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企业,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室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进行共建,实现双方共赢。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校企联合实训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场的联合实训室,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换。通过联合共建实训室这一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或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技能训练融入到企业生产,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是技能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室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虽然学校渴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双赢,但事实上,校企双方更多的是松散型的合作。在合作模式上表现为形式化、简单化,缺少内容与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合作双方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整体。就目前中职学校办学的现状看,存在诸多问题:缺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必要的实训室和设备,缺少洞察技术信息的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而这些恰恰又是企业的强项,若要使得企业这些资源为我所用,那必然会为校企合作开拓一片新天地。事实上,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学徒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和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加强校企间的紧密联合,实现实质性合作。唯有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办学真正走向社会化,真正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

以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与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训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分析:

一、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训室的具体做法

(一)从学校层面制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相关制度

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学生校外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学生外出实习就业推荐流程”等系列规章制度与相关操作要求。在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联合实训室、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及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从学校层面开始规范与保障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校企合作共建多种模式的联合实训室

1.前校后厂式。这种模式中,学校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企业自主经营,把与学校主干专业相匹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引进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校企双方实现了“七个合一”:车间、教室合一,课堂即实训室,车间就是学习场所;学生、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教师、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指导者;理论、实践合一,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作业、产品合一,学生在完成既定作业的同时,又在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学、科研合一,学校的科研项目成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科研项目;服务、创收合一,学校既培育人才,又开展多种服务,在服务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通过引进企业入校,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室,共享资源,共育学生,企业即教室,车间即课堂,形成了“前校后厂”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新模式。

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这种模式即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以设备、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教育和培养任务。所以,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这种模式中,校企合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投资、合作管理、共享利益。

2007 年,学校引进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入校,共建了新火花实训室。学校利用场地优势,安排相关场地,公司提供设备,共建新火花实训室。校企双方通过五个“共建”的实施,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的有效实现。一是共建“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由企业推荐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另一方面,由企业为学校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二是共建“实训室”。按照新火花公司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负责用于设备的操作、调试和维修等并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指导,建立了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基地。三是共建“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建立共同培养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实训室为强化基地。四是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五是共建“课堂”。一方面,由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专业讲座,把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

3.创业孵化式。这种模式中,校企联手建立校内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这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极大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根据专业特色,学校积极和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了小蚂蚁志愿服务、衣香坊洗衣房、车娱水洗车房等三大校内创业实践基地。这些创业实践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项目和物品,并全部由在校学生全权负责经营,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产学研结合式。这种模式中,校企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盘活现有资源,创造必要的经济价值。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旧设备的技术改造,已不再是企业单方的任务,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生产服务。校企双方制定技术合作计划,共同分析市场,探索市场走向,共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站在行业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在产品的开发研究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科研才能,企业可以在学校成立研发基地,学校积极为企业开发技术和产品,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实实在在获得利益,调动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训室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了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

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学生校外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等系列规章制度与相关操作要求。为共建实训室,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及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面从学校层面规范与保障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适应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

通过共建联合实训室,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对学校教科研活动开展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更多下企业的机会,到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的开发等校企合作活动,成长速度加快,一批老师迅速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三)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发展的多样化、灵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认真履行协议目标,增强了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四)强化了产教研结合

1.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学校利用现有先进的加工设备,与企业进行商谈承接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产业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操作,完成产品生产任务,学生既能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又能积累产品实际生产的经验,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习,也可取得一定的报酬,为学生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2.研发产品。在产学研方面,学校与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合作沟通研发了机床开关电源、无电阻步进电机驱动器、导电轮、线切割加工冷却液等相关产品,为企业节省了较多成本,深受企业好评。

3.科技服务。主要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这一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送教上门)。积极参与企业设备、工艺及产品的改造,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及好评。

(五)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

1.提高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项目式课程教学,学生苦练技能热情高涨,兴趣小组、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毕业生考工通过率100%,在省市级竞赛中成绩突出,参加竞赛集训的同学,竞赛后全部被企业以较高待遇“抢购一空”。

2.创新技术。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这一平台,围绕企业生产情况开展征集创新创意活动,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配合进行指导,多年来,学校产生科技创新成果10 多项,在江苏省和苏州市创新大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训室的反思

企业参与共建实训室建设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关键,然而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不愿意真正参与、而敷衍参与实训室建设,像这样实训室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训流程也无法与企业接轨。2007 年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与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新火花电加工实训室。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通过无偿赞助或半赞助的形式向学校提供线切割机床,建设校内实训室,供学生实训使用。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师资,共同制定和展开校内实训室或企业用户教学培训工作。同时苏州新火花有限公司也成为学校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培训基地。企业顶岗培训突出了企业实践的特色,教师在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下,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全过程,通过企业实践,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积累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与企业技术和技能专家直接交流,建立起了长期的联系渠道,形成持久的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互动的合作关系,利于扩展产学研合作渠道,持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文苏.校企联合办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

[2]吴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9(12)

联合多方力量 共建学习型社区 篇3

一、邓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社区教育在社区发展中能形成寓教于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格局,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它有利于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乐学好学、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邓州市积极倡导,不断探索社区教育。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了教育机构和民间团体共举、多家单位与教育部门联合、集中教育和分散活动互补的社区教育体系。社区教育虽然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规范健全,整体社会效益的显现还需时日,但已让广大群众体验到了社区教育带来的种种利好,更重要的是,邓州市社区教育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发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发挥多种教育机构功能,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以成人教育为主阵地,大力开展社区科技培训活动。邓州市充分发挥成人教育职能,构建了市、协作区、乡镇、村四级教育培训网络,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以集中联片、送教进区的形式,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活动。2014年,市教体局组建了“科技专家讲师团”,成员包括省内外农业专家、当地涉农部门科研人员、来自生产一线的“科技能人”“致富能手”等。讲师团按照农时,巡回全市28个乡镇(街、区),进村、进社区宣讲国家农业政策,传播农村致富信息,讲解种植、养殖、加工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两年来,年平均举行培训会60多场,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

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邓州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48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3所,行业部门办学8所,社会力量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9所,乡镇成人学校28所。这些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市职教中心送计算机应用技术、产品加工技术,卫生学校开展健康咨询、送医疗保健知识,其它各学校也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这些职业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不仅发挥了公益功能,也宣传了自己,因而学校的参与积极性都比较高。许多职业学校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往往以“送温暖、送爱心”为主题,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2.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和老干部大学职能,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邓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构建了远程教育网络,以“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积极开展送知识、送教育、送培训活动。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州市老干部大学每年春、秋各开班一期,大力推进文化养老工作,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同志生活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贴近时代气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老同志学习需求,突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此外,他们还面向社会,开设健康、书法、艺术等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极大地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3.依托载体,以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教育

邓州市着重依托三个载体,实现社区教育的整合、融通:

每年五月的第2周是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邓州市组织市属职业院校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特色优势,到社区或人口密集区域,面向居民开展电器修理、美容美发、健康服务、健康饮食咨询、汽车使用与保养知识推广、职业礼仪展示、招生就业咨询等活动。

每年五月第3周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邓州市教体局、市属职业学校都会与市科技局、科协等单位合作,进入社区,通过展示版面、张贴宣传画、发放科普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宣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每年十月份组织一次“全民学习活动周”。活动以惠民、富民、乐民为着力点,开展健康咨询、科技讲座、群书博览、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健身活动、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有影响、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和技能培训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市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2014年3月,邓州市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

4.引导社区以自身为阵地,开展教育活动

邓州市裴营乡和谐社区是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群众生活的一个典范。该社区因南水北调工程于2011年搬迁到裴营乡,是一个移民社区。近年来,和谐社区在市、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不仅组建了集观光休闲、采摘一体的金果有限公司,还办起了千头养牛厂、时令香菇合作社等企业,移民迅速走上了致富道路。2015年3月12日,该社区组织广大群众在和谐文化广场举办了“美丽邓州 和谐赞歌”歌舞会,整个歌舞会历时两个多小时,演出了17个节目,吸引了四邻八乡10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娱活动。社区两委表示,以后还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村民举行多种文艺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让村民的心相通、情相融,加强了领导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了社区和谐。

邓州市湍河街道姚巷社区于2015年3月4日举办了第一期道德讲堂活动。此次道德讲堂共有“省自身、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送吉祥”五个环节,主要讲述了该市编外雷锋团彭桥卫生排排长曾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道德讲堂活动是社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引发道德自省,让群众在参与中学习感悟、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新风尚。

5.多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以2015年上半年为例:1月3日,邓州市总工会和市人社局共同成立市职工服务中心。3月19日,邓州市金融办、工信局联合举办了“企业家转型升级,如何破解融资难题”企业家培训活动。3月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邓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组织结核病疾控专家和志愿者在花洲社区开展防治结核病宣传活动。活动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治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3月27日,邓州市政法系统在市人民公园举办以“深化平安邓州建设”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成果展。4月18日,邓州市红楼梦研究会邀请专家做了红学专题讲座。5月8日,邓州市习氏文化研究会、范仲淹研究会举办了“中国·邓州名人家风研讨会”。 5月31日,邓州市文广新局举行了“2015全民阅读”启动仪式,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扎实开展“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

三、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①社区教育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邓州市多个部门、单位、社区开展有社区教育服务和活动。但这些部门均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这就不利于社区教育的规范化、有序化和可持续化运行。

②社区教育经费缺乏保障

社区教育属于公益性质,目前所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都是组织方自筹资金,自发组织,缺少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③社区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但部分单位、部分社区未能充分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功能,缺乏开展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④社区教育力度规模不大

主要表现在开展社区教育的次数少、规模小、受众不多,并且未形成常态化。甚至还有一些社区从未开展过教育活动。

⑤社区教育内容缺少统筹

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均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其内容不系统、不连贯。有关部门应做好先期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服务活动。

2.建议

①政府统筹规划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制订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强化规范管理与监督指导。设立社区教育专项资金,鼓励、扶持社区开展软硬件建设和教育活动。

②强化基础建设

可先期试点,逐步扩展,在各社区建设教育阵地,如图书室、文化广场、社区学校等,同时配套相关设施、设备。

③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使社区教育入脑入心,形成“组织者愿意组织,参加者乐于参加”,各界重视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

④创新教育载体

一是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如经典朗诵、书画展示、科技培训、健康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要不拘一格、丰富多样。二是以节日、纪念日为载体,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如清明节举行“缅怀先烈”活动,中秋节举行“中秋诗会”活动等。三是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如以邓州“编外雷锋团”为阵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以“保护湍河”为主题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等。

⑤打造教育品牌

引导和培育一批立意高、内容新、形式活、受众广、效果好的社区教育品牌,开展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学习之星”评选活动,倡树典型,发挥品牌带动、示范引路作用。

共建协议书 篇4

乙方:工人文化宫

为加强军地交往,促进双拥共建工作,经上级党委机关审查批准,双方结为“双拥共建单位”。现就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在不影响部队工作的前提下,报上级批准后,义务为乙方干些如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工作。

2、甲方有义务在庆祝节日、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等重大活动时,提前告知乙方,以便让乙方有所准备,参加这些活动。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乙方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时有义务到甲方进行走访和慰问。

2、乙方在甲方举行庆祝“八一”、欢送老兵等文艺演出活动时有义务参加并选送节目。

3、乙方有义务定期为甲方培养文体骨干。

三、双方责任和义务

1、双方活动都要在加强交往促进友谊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影响各自正常的工作。

2、双方在共建活动中遇到问题和矛盾时应协商解决,相互负责。

四、其他

双方可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补充,以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若遇地方和军队政策规定变化等不可预见的原因,致使双方无法合作,双方实事求是协商解决。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签字盖章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部队

代表人:

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工人文化宫

代表人:

大学共建协议书 篇5

1、小学与大学共建协议书

甲方:牡丹江市井冈山小学

乙方:牡丹江市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增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决定共建示范基地。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支持乙方的师范类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根据自身条件与乙方进行教学示范合作。甲方为乙方的师范类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场地及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确定实习内容,指导实习学生,安排学生参教学研讨和实际教学等。

2.甲方派一线教师在适当时间为乙方作学术讲座。

3.同等条件下,乙方优先向甲方推荐优秀毕业生,甲方优先聘用乙方推荐的学生。

4.乙方根据甲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甲方在乙方校园举办有关园林、大学生活参观、“大手牵小手”贫困生帮扶等活动。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可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甲方学校进行师范类专业的实习。

2.乙方可邀请甲方参与乙方进行学术讲座。

3.乙方优先向甲方推荐优秀毕业生,甲方优先聘用乙方推荐的学生。

4.乙方根据甲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甲方在乙方校园举办有关园林、大学生活参观、“大手牵小手”贫困生帮扶等活动。

三、其他

1.首次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2.本协议一式三份,乙方执一份,甲方执两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井冈山小学处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3.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2、大学合作共建协议书

“十一五”期间,无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顺应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加快科学发展步伐,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在实现“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江南大学始终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办学传统,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各项事业稳步、快速、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综合排名由94位上升到58位。同时,江南大学在“十一五”市校共建项目中,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

为加快推动无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早日把江南大学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十二五”期间,无锡市人民政府和江南大学将继续开展合作共建。现就双方“十二五”期间合作共建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继续把江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列入无锡市整体发展规划,与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一起支持并促进江南大学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合排名进入前50位。按照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无锡市政府为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和便利的环境条件。江南大学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支持无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支持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转设工作,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大为无锡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服务无锡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建设。

二、支持江南大学无锡工业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设。江南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设计研发和产业交流平台、无锡产业升级的坚实技术和创新平台,为无锡的制造、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物联网、动漫、新能源等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创新动力。

三、支持江南大学无锡粮食产后保障和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江南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粮食产后安全的现代保障技术体系和国内首家粮食产后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使无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粮食深加工领域的人才集聚地和技术辐射地。

四、支持江南大学无锡工业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建设。江南大学汇聚人才、团队,加强集成创新研究开发,服务无锡传统工业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环保节能化等方向转型发展,提升无锡工业自动化装备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

五、支持江南大学服务无锡高层管理与科研的数字图书馆与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建设。江南大学建成市校共享的人文社会科学数字信息中心,并为530企业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文献资源支撑;繁荣无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挥市校共建研究中心等学术组织对地方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成服务无锡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技术与数据共享平台。

六、支持江南大学高端拔尖人才引进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继续将江南大学高端人才引进纳入市人才发展规划。

江南大学紧密结合无锡市产业发展需求,在工业设计、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安全检测、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方面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柔性的用人机制。在共建研究生院的基础上,建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创新工程实验室,并将其建设成为无锡示范性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无锡城市的创新力。

七、市政府继续加强江南大学周边环境建设,完善市政设施,特别是校区内固有河道的水环境治理及周边绿化建设。

八、“十二五”期间,市政府继续加大对江南大学发展的扶持力度,将安排10,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江南大学高端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科研平台载体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等,专项资金以项目形式进行拨付管理。

九、成立“十二五”无锡市人民政府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领导小组(简称市校合作共建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并检查落实共建计划。建立市校合作共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合作共建中的有关问题。双方明确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分别为合作共建归口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并督办合作共建事宜。

十、为贯彻本协议精神:双方将进一步研究制订实施意见,落实具体合作共建项目。其它未尽事宜,由市校合作共建领导小组于联席会议上共同商定。

无锡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

市长:校长:

年月日年月日

3、高校与基层团支部共建协议书

甲方:乙方:

共青团××××学院共青团××××

总支部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结对共建”双方团组织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二、共建目标

双方团组织建立互帮、互学、互助的有效机制,共享有利资源,增进交流,努力开创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

三、结对共建的方法

1.双方支部共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结合当前时事,充分利用甲方的网络平台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

2.乙方支部利用民俗优势,定期或不定期为甲方支部成员提供原生态文化资源;

3.甲方在乙方所在社区开展调研、免费培训、宣讲会等活动;

四、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双方有权力参与本项目的协商、相关规则的制定,并有支持与配合本项目顺利实施的义务;

2.双方有拟定共建计划、相互检查、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

3.双方应秉持团务公开,加强团干部共育,使团信息共通,群众实事共办。实现“优势互补,互动互促,共同发展”的共建目标。

4.双方需加强团干培训,对乙方所属社区中学习、生活、心理有障碍的公民,开展帮扶工作。

五、落实结对共建措施

1.领导重视双方团总支的负责人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大力支持,保障活动计划的落实;

2.广泛调动进行“结对”的双方支部要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提高党员、团员的知晓率、参与率;

3.讲求实效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

4.定期总结对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双方应定期做书面总结,并以简报形式展出。

注:

1.本协议有效时间暂定为:××××年5月18日至20XX年8月1日止,如需延长或续签协议,双方另行商定;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未尽事宜另行协商。

共青团××××共青团××××

学院总支部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

团组织(盖章)团组织(盖章)

书记(签名):书记(签名):

联络员姓名:联络员姓名:

20XX年5月18日20XX年5月18日

4、高校与企业共建全面协议书

应对企业一线生产情况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本着“资源共享、人才互助”的原则,校企共育共管,为企业对口培养基层人才,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和校、企、毕业生多赢。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第一条 合作目的

1.密切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联合办学关系,共同建设畜牧业、制药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2.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双方可共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班级),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构建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输送渠道。

3.实现资源共享,寻求企业与学校在专业培训、就业招聘、科研应用等方面更广泛的合作。

第二条 合作方式

1.根据学生规模,整合双方资源,建立以企业冠名的专业(班)。

2.双方合作组织如“教师走进企业”、“企业走进校园”、“学生走进企业培训”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并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展开学生在乙方单位的岗位实习就业工作。

3.根据企业人才需要情况,每年高考招生 30人组建 专业或班级,生源不限或企业自行组织生源;从在校生中择优人组建 专业或班级。

4.校企双方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由校企双方选派教学、生产和社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和工程师承担。学校承担教学所需全部经费,企业酌情承担学生的“奖学金”或部分生活津贴。

5.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甲方可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甲乙双方的实际情况,每年互派一定数量的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到甲乙双方进行教学与实习,具体人数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6.工程师教学工作与学生实习间的费用依据当时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7.乙方人员与学生在工作、实习期间,甲方与乙方人员、乙方与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从学校到乙方单位、乙方单位到学校、在甲乙方非工作实习时间过程中及在岗工作实习期间非因甲乙方原因发生的意外事故和伤害,甲乙方将不承担任何的损失和责任。

8.对于实习学生,由甲方根据双方确定的人数甄选选送,由甲乙双方共同开展综合素质考评及培养。

9、提前终止工作、实习,双方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工作、实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互相递交企业教师、学生的工作实习期间的综合评定。

10.从合同签订之日起 ,双方均同意在对外信息发布中使用双方共建本“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名称。

第三条 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三年。自20XX年 月 日起至20XX年 月 日止,合同期满可根据双方协商后再续签。

第四条 甲方职责

1.招收或校内组建药品生产与经营、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中药资源与生产、药品分析检测技术、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禽(猪)病诊断与用药技术、药品技术营销与服务等专业学生,为乙方提供从事生物药品、化药、中药制剂的生产;药品质量检测与监督;药品销售、售后技术服务、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岗位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由甲方主持,双方对开设的专业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制定或修改,培养出符合乙方需要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3.在全学程的教学活动中,甲方保证教学经费支出。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自行安排食宿。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实习学生管理和指导工作,保证实习秩序和质量,做好纪律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实习时间及非实习时间的安全。

4.在人员培训、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尽可能地为乙方提供帮助,如为企业员工提供进修场所、选派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兼职顾问、提供信息及咨询服务、组织教师深入乙方为一线员工讲学等。

5.为乙方提供实验条件、技术人员等,与乙方携手积极开发新产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点等,体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和双赢。

第五条 乙方职责

1.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到学院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或专题讲座。并负责安排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2.按照共管共育共评价的原则,在甲方建立奖学金制度并承担其经费支付。学生达到“教学方案”的培养目标,根据双向选择的理由,乙方择优录用学生就业,试用期三个月。

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习规章制度,明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实习学生因违反实习纪律和安全规则或其他原因造成自身伤害的由学生负责;造成他人伤害和乙方经济损失,甲方督促学生及其家长承担相应的赔偿,并终止实习。乙方不得安排学生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4.为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工作场所。如实习学生不遵守实习规章制度、不听从乙方指挥,乙方有权终止实习学生的实习。

5.为实习学生安排实习指导老师或管理人员,协同甲方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6.提供劳动保障措施,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保障学生实习在岗期间的人身安全。

7.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鉴定。

8.对能独立顶岗工作,并创造价值的实习学生,乙方应给予适当的津贴,其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酌定。9.到乙方实习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应根据乙方的安排进行体检,体检通过后方可开始实习,体检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六条 组织机构

1.双方分别指定一名项目联系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

2.项目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一方变更项目联系人时,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3.甲乙双方应保证联系人定期的信息交换,联系人应定期对此项活动进行跟踪调查,以发现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积累经验,以谋求校企间的进一步合作。

第七条 其它

1.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房屋共建协议书 篇6

甲方:刘学亚

身份证号: 乙方:刘学如

身份证号: 丙方:刘学纯

身份证号: 丁方:刘学峰

身份证号: 戊方:刘学喜

身份证号:

甲、乙、丙、丁、戊五方经充分协商,就在英山县陶河乡英太寨村五组,原五方的农村宅基地上共同建设房屋事宜达成本协议,具体内容约定如下:

一、房屋结构及面积:平房,四合院形式,共建房屋玖联,每联面积相同(约6m×4m),具体以图纸为准。

二、产权分配:自进院门后右手逆时针算起,第一、二连所有权及使用权归,第三、四联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归,第六、七联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归

,第八、九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归

,第五联的所有权归丙方,但使用权归五方共有。院内中间部分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归五方共有。

三、出资分配:拆旧房,建房所需全部费用由甲、乙、丁、戊四方出资,丙方不出资。

四、缴资方式:开始拆房前,甲、乙、丁、戊四方各出资贰万元,待地基完成后,甲、乙、丁、戊四方再各出资

万元;待房屋主体完成后,甲、乙、丁、戊再各出资

万元。每次出资由

方负责集中管理、使用。待全部完工后,根据实际情况,多退少补。

五、违约责任(待定)本协议未尽事宜,各方应持积极态度友好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八份,甲、乙、丙、丁、戊五方各执一份,公证方三份,自各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

乙方:

丙方: 丁方:

戊方:

公证人:

联合共建协议书 篇7

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外开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对外开放是一个趋势,它们在满足本校需求的前提下,正逐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着对外开放的探索,并在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机制。今年3月,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北大、清华等34所高校的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首都高校的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谓在探索全民信息资源共享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存在困难。

(1)缺少大众化文献资源。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专业性见长,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图书资源更为专业,而大众读物相对缺乏。面对用户需求的多样,无法达到资源的快速调整,来应对整个环境的变化,这无疑对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校图书馆必须借助外部资源来增强自身的优势,联合共建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2)馆员服务观念需要转变。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还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其服务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如果对社会公众全面开放,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所以,高校图书馆要面向社会开放,必须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在分工协作、义务承担、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开放的力度和效果才会更显著。(3)校内安全问题。校外读者来到高校,会对高校的环境稳定和校园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如何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吸纳社会读者进入校园是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的基层馆,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图书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的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未来公共图书馆应是服务更加人性化、和谐及完善的管理和聘任制度。

2.2 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读者需求多样化。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知识量也随之激增,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并且它们的综合化、整体化也逐渐加强。民众对知识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因而他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献的借阅,相应的更需要图书馆能够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保障,满足他们多元化的知识需求,所以在馆藏文献中,需要公共图书馆提供更专业的文献资源。(2)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首先,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主要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展开,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递为主要内容,向读者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服务工作较为被动。目前图书服务是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其次,在不少馆员的意识深处,以为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是主人,而不是服务者,即使是服务,也停留在等读者上门的服务状态,这种服务意识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3)信息化建设滞后。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全面实现网络化,缺乏加强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数字资源的引进工作。用户还无法实现互联网信息查询、馆藏书目数据库查询、光盘数据库查询和电子出版物阅览等。只有实现网络化才有利于与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的优势

3.1 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因不同的办学专业和特色,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多以专业见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都各具特点,可以满足不同人士,尤其是社会上专业人士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大众性读物较为丰富,其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各个群体,但就资源的专业性而言或许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如果二者能够联合共建整合资源,那么文献信息资源就能相互补充更好的共享,可以满足各个阶层读者的所有需求,减少重复建设和过多的财政投入。

3.2 人才队伍优势。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支长期从事文献信息服务的队伍,这支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配备较为合理。公共图书馆同样注重馆员素质的提高,通过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学习培训,在共建中通过项目的合作以及联合咨询的服务,扩展了馆员的知识范围,增强了馆内的服务能力。近几年,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不断优化,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充实到新的岗位,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专业队伍。

3.3 技术优势。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和技术保障。通过二者合作共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声像技术等不仅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而且为面向社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设备基础。事实证明,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术层面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以实现的。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读者进入校园与校内人员产生的资源争夺和校内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4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意义

4.1 图书馆服务走向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不再闭馆自守,将与社会更加融合,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巨大作用。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同建设,使国家得以节约了公共文化教育经费开支,使公众广泛享受了图书馆的开放服务,使社会的公共文化教育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一个质的突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大众服务,从社会的小团体走向社会的大团体,从而达到图书馆向全社会开放的目的,实现了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满足了公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

4.2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由于我国现代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贫富差距扩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失衡等诸多不和谐因素,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其内涵包括:和谐经济、和谐政治与和谐文化部分。其中,和谐文化是整个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人均图书占有率偏低及图书利用率低势态的现状,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保存者和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需注意延伸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应本着弘扬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的原则,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众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平等机会。图书馆有必要敞开图书流通渠道,服务社会大众,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努力营造全民惜书、爱书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构筑现代文明的社会道德,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建设,已被证明是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解决经费短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整体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建立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和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我国普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高校图书馆逐步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面对这样的趋势应该如何发展?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建设的优势,为二者进行联合共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

参考文献

[1]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J].图书馆事业,2009(3).

[2]路茂林.基于高校图书馆向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可行性探讨[J].情报探索,2009(8).

[3]马兴.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开放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

[4]曾征宇.我国各级区域图书馆联盟典型案例研究[J].情报探索,2010(9):50-53.

联合共建协议书 篇8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郭戈,人教社副社长、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人教社数字出版部主任杨慧龙等,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华中师大副校长黄永林,以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代表,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黄永林副校长主持,郭戈和杨宗凯分别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华中师范大学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建教育数字出版联合实验室,瞄准学习资源数字出版这一重要的学习资源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学习资源数字出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云端一体化学习服务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和资源、工具开发,并联合培养学习资源数字出版方向的青年骨干人才,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培养以及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学习资源数字出版是以数字出版技术为载体,结合学习资源的自身特点和特定应用需求,为学习资源的开发、传输、共享服务提供支撑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学习资源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学习资源数字出版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但尚有一些关键性技术瓶颈有待攻克,行业服务模式和业态也还在培育之中。

此次合作是强强联合的结晶,集中了我国教育资源出版行业的排头兵——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我国数字化学习研究领域领先的研究团队——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促进我国学习资源数字出版业的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食品卫生与安全教案下一篇:穷人经典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