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化学知识点归纳(共8篇)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2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3
一、水的离子积
纯水大部分以H2O的分子形式存在,但其中也存在极少量的H3O+(简写成H+)和OH-,这种事实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也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有自己的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是水或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一般称作水的离子积常数,记做Kw。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温度越高,水的电离度越大,水的离子积越大。
对于纯水来说,在任何温度下水仍然显中性,因此c(H+)=c(OHˉ),这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当然,这种情况也说明中性和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并没有绝对关系,pH=7表明溶液为中性只适合于通常状况的环境。此外,对于非中性溶液,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并不相等。但是在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一定相等。
二、其它物质对水电离的影响
水的电离不仅受温度影响,同时也受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以及在水中溶解的不同电解质的影响。H+和OHˉ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程度不一定越大。
无论是强酸、弱酸还是强碱、弱碱溶液,由于酸电离出的H+、碱电离出的OHˉ均能使H2O<=>OHˉ+H+平衡向左移动,即抑制了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将减小。
盐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强酸强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纯水的电离程度相同;②NaHSO4溶液与酸溶液相似,能抑制水的电离,故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③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将促进水的电离,故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三、水的电离度的计算
计算水的电离度首先要区分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溶液中氢离子的不同,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并不是相等,由于酸也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在酸溶液中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同时由于氢离子可以和弱酸根结合,因此在某些盐溶液中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小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只有无外加酸且不存在弱酸根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氢离子才和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相同。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和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也存在相似的关系。
因此计算水的电离度,关键是寻找与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规律:①在电离显酸性溶液中,c(OHˉ)溶液=c(OHˉ)水=c(H+)水;②在电离显碱性溶液中,c(H+溶液=c(H+)水=c(OHˉ)水;③在水解显酸性的溶液中,c(H+)溶液=c(H+)水=c(OHˉ)水;④在水解显碱性的溶液中,c(OHˉ)溶液=c(OHˉ)水=c(H+)水。
并非所有已知pH值的溶液都能计算出水的电离度,比如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既不等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也不等于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因此在中学阶段大家没有办法计算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4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二、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三、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四、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五、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六、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烃
烷烃CnH2n+2饱和链烃
烃烯烃CnH2n(n≥2)存在C=C
炔烃CnH2n-2(n≥2)存在C≡C
芳香烃:苯的同系物CnH2n-6(n≥6)
(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碳原子以4个共价键跟其它原子结合;2.碳与碳原子之间,形成多种链状和环状的有机化合物;3.同分异构现象
(2)有机物: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3)烃:只含C、H元素的化合物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5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
(3)特点
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经验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知识,趣味记忆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极大的兴趣, 使人神经兴奋, 激起学习动机, 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 易于记忆, 并能牢固保持。因此,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知识尽可能形象化、趣味化。我在从事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了编选歌诀、利用谐音、联想记忆、形象比喻等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此, 我将所采用的方法及点滴经验叙述如下, 期望与广大的教育同仁共同探讨。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 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 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 以防倾倒过多。再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操作要领, 我将其编为歌诀:“实验开始先通氢, 空气排尽再点灯, 由黑变红就撤灯, 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后通会爆炸, 先停后撤会氧化, 由黑变红即变化, 云长脸上笑哈哈。”三国时的关云长脸为红色, 这儿的“云长”指刚刚被还原出来的铜单质。像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实践表明, 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 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黑色金属“铁、铬、锰”可谐音为:“铁哥们”, 磁铁能够吸引的金属为“铁、钴、镍”可谐音为:磁铁能够吸引“铁姑娘”。再如, 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贴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 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 先通气后加热, 实验结束时, 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 (分解反应) 、“合二为一” (化合反应) 、“取而代之” (置换反应) 、“相互交换” (复分解反应) 。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 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抓住问题特征, 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 对比联想, 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 (不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 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 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 可记为:“纸 (织) 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 教师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横、二放、三慢竖”等。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 右侧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 圆月能助燃, 有毒无色味, 还原又可燃。”记忆生石灰, 熟石灰及其变化关系的谜语是:“无水则生, 有水则熟。”
七、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 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 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 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 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 也易于记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 把飞行能力强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 把飞行能力弱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 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这样较易记住。
2.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演奏不同种类的音乐
3. have spare time 有空闲时间 4. in that case 如果那样的话
5. feel like doing sth. 感觉想做某事 6. stick to坚持,固守
7. have a happy ending 有一个快乐的结局 8. seem less serious 似乎不严重
9. plenty of 大量,充足
10. shut off 关闭
11. once in a while 偶尔,间或 12. write their own lyrics 自己作词
13. sing the words clearly 唱词清楚 14. Chinese folk music 中国民俗音乐
15. sense a strong sadness and pain 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悲伤与痛苦
16. look up 查阅
17. in total 总计
18.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s 中国的民族瑰宝19. spread joy 传播快乐
20. do an excellent job 表现优异 21. play the hero 扮演英雄人物
22. during his lifetime 在他生前
1. I like smooth music that helps me relax after a long week at work.
我喜欢那种能在一周的上班之后帮我放松的悦耳的音乐。
2. Documentaries like March of the Penguins which provide plenty of information about a certain subject can be interesting.
像《帝企鹅日记》那样提供大量有关某种话题信息的记录片可能很有趣。
3. I can shut off my brain, sit back and enjoy watching an exciting superhero who always saves the world just in time.
我能够屏蔽我的大脑,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位令人兴奋的总是在关键时刻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4. It was one of the most moving pieces of music that I have ever heard.
它是我曾经听到过的最动人的乐曲之一。
5. It is a pity that only six pieces of music in total were recorded for the future world to hear.
可惜的是,总共只有六首乐曲被记录下来供后人欣赏。
6. Although he is an actor who does not have much experience, he did an excellent job in the new war film.
虽然他是一个没有丰富经验的演员,但他在这部新的战争电影中的表现相当好。
7. You mean the new police story which was filmed in five countries?
你指的是那部在五个国家拍摄的新警察故事吗?
8. I don’t think movies that try to describe the future are very interesti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特殊反应类型】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
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如制漂、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
【篇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NaOH═Na2SO4+Cu(OH)2
(2)Mg+HCl═MgCl2+H2↑
(3)Fe2O3+H2SO4═Fe2(SO4)3+H2O
(4)Al+H2SO4═Al2(SO4)3+H2↑
(5)Fe(OH)3+H2SO4═Fe2(SO4)3+H2O
(6)Al2(SO4)3+NaOH═Na2SO4+Al(OH)3习题答案
解析:
配平化学方程式关键是保证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用最小公倍数法再结合观察法即可一一配平(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O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uSO4、NaOH、Na2SO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1,故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2)利用观察法,则可配平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3)此为复分解反应,利用其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利用观察法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4)2Al+3H2SO4═Al2(SO4)3+3H2↑;等号前1个SO42-,一个Al,等号后有3个SO42-,2个Al,所以在Al前配2,在H2SO4前配3,再观察可知H2前配3即可,故答案为:2Al+3H2SO4=Al2(SO4)+3H2↑
(5)此为复分解反应,利用其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利用观察法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2Fe(OH)3+3H2SO4═Fe2(SO4)3+6H2O,;
(6)此为复分解反应,利用其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利用观察法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篇三:反应现象】
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
(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
(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及Mg3N2、Al2S3等;
(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
(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OH-、Ba(OH)2+H3PO4等;
(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1)黑:CuO、Fe3O4、MnO2、C、铁粉
(2)白----氧化物 2O5、MgO、CaO、Al2O3
单质P白磷
碱:NaOH、KOH、Ba(OH)
2、Ca(OH)2------可溶性碱
Mg(OH)
2、------不溶性碱
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AgCl、BaSO4
不溶于水,溶于酸----CaCO3、BaCO3
(3)黄:S(固体单质))、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
(4)红:Cu-----紫红 红 Fe2O3、Fe(OH)3------红褐 红磷-----暗红
(5)蓝:Cu(OH)2(固体)蓝、CuSO4·5H2O(晶体)、CuSO4(溶液)、CuCl2(溶液)、液 O2
(7)紫黑:KMnO4 紫黑: 紫黑
(8)浅绿 浅绿:FeCl2(溶液)、FeSO4(溶液)浅绿
二、燃烧反应中火焰颜色或特殊现象:
1、火焰颜色
(1)蓝色:CO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淡蓝色:H2、S、CH4 在空气中燃烧
(3)蓝紫色:S 在氧气中燃烧
(4)黄色:P 在氧气中燃烧
2、发白光:
(1)Mg 在空气中燃烧(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火星四射:Fe 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4、冒白烟 冒白烟:磷在空气中燃烧 冒白烟
三、初中化学中具有还原性、可燃性的物质:
(1)单质:H2、C
(2)化合物:CO
四、初中化学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3、最轻的气体是:H2 气
4、点燃时对大气污染最少、最好的新型燃料是 H25、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6、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无中子、最简单的原子是 H7、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 分子。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CH49、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钾,最不活泼的金属是金。
10、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
五、初中化学中具有唯一性的物质:
1、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且有毒的气体是 CO2、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入澄清石灰水 后变浑浊的唯有含 CO32-的物质
3、能遇 Ba2+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SO424、能遇 Ag+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唯有 溶液中含 Cl
六、物质的用途
1、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O2,可用于炼钢的物质是 O22、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H2、C、CO3、可用于人工降雨、也可做致冷剂的是 CO24、用做探空气球的 H25、可用于切割玻璃的金刚石
6、能吸附有色气体的木炭、活性炭
7、做干电池的电极、能导电的非金属石墨 38、用于检验水的存在的物质硫酸铜 CuSO49、可用作干燥剂的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铁粉
10、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澄清石灰水
11、具有挥发性的酸浓盐酸、浓硝酸
12、用于除铁锈的物质是稀硫酸、稀盐酸
1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14、可用作装饰材料的是大理石
15、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熟石灰、硫酸铜
16、工业酒精中的有毒物质是甲醇
七、其它需记住的知识:
1、决定元素或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4、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由新物质生成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
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原子序数
8、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决定微粒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4-----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阴离子
9、溶液的特点: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10、有关溶液的说法:
(1)同一物质(固体)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2)同温度下,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3)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盐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不大,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温度不变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是稀溶液
11、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2、分离可溶物中混有的不溶物用过滤法,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别适用于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1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氨气
16、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17、物质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使可燃物的温 度达到或超过着火点
18、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1)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二氧化碳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9、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1)NaOH 能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2)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0、铁生锈的条件是:在潮湿的空气中
21、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22、碳酸钠俗称“纯碱”的原因是:其水溶液显碱性
八、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
化学名称 硫 固体二氧 化碳
氢氧化钙 熟石灰、Ca(OH)2 消石灰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 生石灰火碱、烧 碱、苛性 钠NaOH 乙醇 甲烷 酒精 天然气、沼气 C2H5OH CH4 乙酸 俗名 硫磺 干冰 化学式 S CO2 化学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钙 俗名 食盐 石灰石、大理石 醋酸 CH3COOH 化学式 NaCl CaCO3 6 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合价)
九、常见的原子团(离子符号、化合价)
名称离子符号化合价
铵根NH4++1
氢氧根OH1-
硝酸根NO3-1
硫酸根SO42-2
碳酸根CO32-
2十、常见的十对离子: 作用——使复分解反应具备了生成条件)
1、Ag+—Cl-→AgCl↓ 白色(不溶于水和酸)
2、Ba2+—SO42-→BaSO4↓白色(不溶于水和酸)
3、Mg2+—OH-→Mg(OH)2↓白色
4、Ca2+—CO32-→CaCO3↓白色
5、Ba2+—CO32-→BaCO3↓白色
6、Cu2+—OH-→Cu(OH)2↓蓝色
7、Fe3+—OH+→Fe(OH)3↓红褐色
8、H+—CO32-→H2O+CO2↑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 的变化。例:石蜡熔化、化学变化——有 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 ,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 有。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 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 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 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状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⒊ 点 燃 蜡 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三层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最外层最亮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
外焰温度最高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⒋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
白烟是石蜡的。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 ; 方法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 可直接受热的:,,能间接受热的:,(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装固体)、(装液体)、(装少量液体)、(装气体)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液体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用来取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的仪器:、、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1、试管(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④用于装配成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预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烧杯(1)、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2/3
5、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
6、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 毫升。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称量仪器,精确到 克。
15、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用时不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6、玻璃棒 用途:(加速溶解)、(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 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洗干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即: ① ② ③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步骤:
①瓶盖 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 试管口,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倒完液体后,应 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 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 读数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 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 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 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 称量。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③用手紧握试管;④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
九、过滤:是分离 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② ;
“三靠” 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摘 要: 高中化学中,方程式是学习的重点。化学方程式简洁而准确地描述了化学反应,使学习者和使用者更方便地理解和使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方程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化学方程式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有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总结归纳,促进化学学习。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关系着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记忆,正确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贯穿学生整个化学学习过程,是高中阶段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思路,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用符号组成的语言,通过化学符号传递化学信息,化学方程式是简洁的公式,具有一定的结构,包含着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深刻的化学知识内涵。化学方程式是以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学生要正确书写方程式,才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决相关化学题目[1]。化学方程式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含义,包括有反应的条件,如催化剂、点燃、温度等,有数量关系,还有箭头,表示反应生成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书写方程式,否则就会改变整个方程式的含义,直接造成解题的错误。
如↑,这个方程式表示碳酸氢钙经过加热,生成碳酸钙、水及二氧化碳。里面的符号↑表示是气体,↓表示沉淀,数字2表示数量关系,有明确的结构和符号,使化学方程式看起来更清楚明白。
二、氧化还原归纳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简单来说是氧化与还原共同进行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物的化合价有升高和降低。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氧化性,化合价从高价变成低价,氧化剂被还原之后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与氧化剂相对的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低价变成高价,被氧化,还原剂被氧化之后的产物叫做氧化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2]。如钠和氯气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钠失去了电子,化合价升高,这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同时氯气得到了电子,化合价降低,便是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对立统一的规律,如果有化合价升高一定会有化合价的降低,可以简单记忆为升失氧还原剂氧化产物,降得还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还原剂的还原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的时候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时候就只有氧化性,如果处于中间状态,两种性质都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常见物质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排序是:,常见的还原性由弱到强的是: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使用化学方程式解题,要注重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尤其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中。氧化还原方程式解题主要有两种方法:配平法和待定系数法。配平时先要注意电荷守恒定律,再按照质量守恒定律检查完善,配平基本系数,先配金属元素,标价好各个元素的价态,同时要做好价态是升还是降的记录,把基本的系数配平,然后再配除了氢及氧之外的其他元素,配平H,然后用O做检查[3]。凡是升价或者降价的元素下面全部要标,以标出升降价的分子的原子作为标准。待定系数法是把方程式里,其中一种化学分子系数设成1,然后进行配平,如果选中一种物质便不能改变,无法配平可以设未知数。优先考虑分散程度小的元素,再考虑其他。
例如:使用软锰矿制KMnO,把KClO和KOH放入软锰矿中加热,可以得到KCl及KMnO的固体,接着把生成的物质在水里溶解,然后过滤,并且酸化,锰酸钾就会变成MnO及KMnO,将沉淀物过滤,溶液加热,最后得到结晶KMnO,要写软锰矿到KMnO的化学方程式。
首先要认真审题,按照题目的意思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后要标注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要标,标完之后便会清晰地发现,其中的氯元素及锰元素发生了变化。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锰元素在MnO中是+4价的,在高锰酸钾中是+6价的,也就是说每1摩尔的二氧化钾之中,有2摩尔的电子发生了转移。在KClO中氯元素为+5,氯化钾中的氯元素是-1价,也就是说每1摩尔的KClO中发生6摩尔电子转移,按照电荷守恒的定律可以知道,MnO和KClO的物质量比是三比一。最后按照质量守恒的定律对其他元素进行配平,可以得出方程式:
+4 失2摩尔 +6
3MnO2+6KOH+KClO3=3K2MnO4+3H2O+KCl
+5 得6摩尔 -1
总之,化学方程式是解决化学题目的基础,高中生要牢固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要灵活运用解题方法,注意价态变化、转移电子数量等问题,重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熊家文.氧化还原反应与高考备考分析[J].考试周刊,2015(4):5-6.
[2]黄家虹,衷明华.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理论知识归纳和方程式解题技巧研究[J].江西化工,2015(4):104-106.
(一)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所以ω(Fe)=1-3a 【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B)x=0.1+0.5y(C)y=2(x-0.1)(D)y=2x-0.1 【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 【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Na+]=[HCO3-]+2[CO32-],已知[Na+]=1mol/L,根据C原子守恒:[HCO3-]+[CO32-]=0.8mol/L,所以1=0.8+[CO32-],所以[CO32-]=0.2mol/L,[HCO3-]=0.6mol/L,所以[CO32-]:[HCO3-]=1:3(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亚铁离子,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毫升0.3摩/升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写出硝酸钾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分析】铁跟盐酸完全反应生成Fe2+,根据题意可知Fe2+分别跟KMnO4溶液和KN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被还原为Mn2+,那么KNO3被还原的产物是什么呢?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可得KNO3被还原的产物是NO,所以硝酸钾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NO3+3FeCl2+4HCl=3FeCl3+KCl+NO+2H2O 【练习】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题6】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A)96倍(B)48倍(C)12倍(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和气体的质量等于碳酸铵的质量,从而可确定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96/4=24,混和气体密度与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比为24/2 =12,所以答案为C 【练习】0.1mol某烃与1mol过量的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重15g,从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6.8L,求该烃的化学式。
(五)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7】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盐酸反应的主要产物都是KCl,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KCl,根据元素守恒,盐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钾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为B(六)化合价数值守恒 【例题8】某元素X的氧化物含氧44.0%,已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1,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XO(B)X3O5(C)XO3(D)X2O5 【分析】设X元素的化合价为+n,根据氧元素化合价总数等于X元素化合价总数的原则得:56n/51=44×2/16,解得n=5,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D。
【练习】某酸式盐的组成可用Ca3(PO4)2·nH3PO4·mH2O表示。现取该磷酸盐7.56g加热到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残余物质量为7.02g。同质量的该盐溶于水并加入4.44g消石灰刚好使之全部转化为正盐,则该盐的组成为()(A)Ca3(PO4)2·5H3PO4·2H2O(B)Ca3(PO4)2·4H3PO4·3H2O(C)Ca3(PO4)2·5H3PO4·3H2O(D)Ca3(PO4)2·2H3PO4·5H2O(七)体积守恒 【练习】有一真空瓶的质量为M1g,该瓶充入空气总质量为M2g,在相同状况下,若该充某气体A后,总质量为M3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八)守恒的综合利用 1.硝酸工业中用NaOH处处理废气,现对废气中的NO和NO2的含量作如下分析:将一定量的废气通人100mL 1mol/LNaOH溶液中,反应后NO和NO2均无剩余,且溶液质量增加3.2g,再向此溶液中通人O2,使溶液中的NaNO2完全转化为NaNO3,再用0.2mol/L盐酸中和过量的NaOH,消耗盐酸100mL,求废气中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
2.已知Cl-和Ag+反应生成AgCl,每次新生成的AgCl中又有10%见光分解成单质银和氯气,氯气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HClO和HCl,生成的Cl-又可与Ag+继续反应。现有1.1molNaCl溶液,向其中加人足量AgNO3溶液,求最终生成多少克难溶物(Ag和AgCl)?若最后溶液体积为IL,求[H+]为多少?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一)质量差法 【例题9】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练习】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再分别加人一定量的镁、铝,充分反应后,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加人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9:8(B)11:12(C)12:11(D)3:4 2.将4.6g钠和4.8g镁分别投入盛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不可能的关系为()(A)m=n(B)m>n(C)m 【分析】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xHy +(x+y/4)O2 → xCO2 + y/2 H2O 体积减少 1 1+y/4 10 20 计算可得y=4,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练习】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适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原混和气体的为l.2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三)物质的量差法 【例题11】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气)= PCl3(气)+ Cl2 现将5.84克PCl5装入2.05升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0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01×105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物质的量为0.05摩,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质的量为0.028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PCl5(气)= PCl3(气)+ Cl2 物质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计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结果为78.6%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时,测得气体的总质量为m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mol。当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值为△n=x,且m>12x,n>x。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值△M=(3)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呈下列变化趋势,请确定m和n的关系: ①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有 ②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有 ③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有 M1 M2 n2=(-M1)n1=(M2-)三、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和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 + M2n2 = M(--)(n1 + n2)计算的问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算式如右图为: 式中,M(--)表示混和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分子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分子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和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比,如在进行有关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及组成、混和烃平均分子式及组成、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溶液的配制、混和物的反应等。 (一)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12】在常温下,将1体积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体积 【练习】在相同的条件下,将H2(密度为0.0899g/L)与CO2(密度为1.977g/L)以何体积比混合,才能使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题13】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81(B)45、46(C)44、45(D)44、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14】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 60/90 ×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30/90 ×100=33.3克 【练习】1.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取的方法的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蒸发掉A/2g溶剂(C)加入3A/14g NaNO3(D)加入3A/20g NaNO3 2.配制20%的硫酸溶液460g,需要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多少毫升?(四)混和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15】现有100克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它们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跟100克碳酸钙和该浓度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量相同。计算混和物中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可将碳酸钙的式量理解为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可得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97:26 Na2CO3 1.6 NaHCO3 0.8 0.6 0.2 1 【例题16】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若只生成为Na2CO3,需NaOH 1.6mol,若只生成为NaHCO3,需NaOH 0.8mol。现共消耗NaOH 1mol,于是由十字交叉法得(右图): ∴n(Na2CO3):n(NaHCO3)=1:3 【练习】常温下,0.01mol/L的盐酸溶液与pH=11的KOH溶液混合后,pH=9,求混合前盐酸和KOH溶液的体积比 四、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 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 (一)物质制备中的关系式法 【例题17】含有SiO2的黄铁矿试样1克,在O2中充分灼烧后残余固体为0.76克,用这种黄铁矿100吨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设反应过程有2%的硫损失)【分析】根据差量法计算黄铁矿中含FeS2的量为72%,而反应过程损失2%的硫即损失2%的FeS2,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找出关系式:FeS2 — 2H2SO4 利用关系式计算可得结果为:制得98%的浓硫酸117.6吨。 (二)物质分析中的关系式法 测定漂白粉中氯元素的含量,测定钢中的含硫量,测定硬水中的硬度或测定某物质组成等物质分析过程,也通常由几步反应来实现,有关计算也需要用关系式法。 【例题18】让足量浓硫酸与10克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加强热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溶于适量的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使盐酸完全氧化,将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KI溶液中,得到11.6克碘,试计算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 【分析】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可得:4HCl — I2,利用关系式计算可得生成氯化氢的质量是6.7克,再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为65%。 五、估算法 (一)估算法适用于带一定计算因素的选择题,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粗略的、近似的估算确定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用估算法可以明显提高解题速度。 【例题19】有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将5.6克样品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样品中一定含有(A)Cu(B)Al(C)Ca(D)Mg 【分析】计算可知,28克金属反应失去1摩电子就能符合题目的要求。能跟稀H2SO4反应,失1摩电子的金属和用量分别为:28克Fe、9克Al、20克Ca、12克Mg,所以答案为A(二)用估算法确定答案是否合理,也是我们检查所做题目时的常用方法,用此法往往可以发现因疏忽而造成的计算错误。 【例题20】24毫升H2S在30毫升O2中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SO2的体积为(A)24毫升(B)30毫升(C)20毫升(D)18毫升 【分析】2H2S + 3O2 = 2SO2 + 2H2O 根据方程式系数的比例关系估算可得答案为D 六、平均值法 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若用平均值法,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进而提高解这类题的能力。 两个数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一定介于两个数之间。若已知平均值,则可推断原 来两个数一定比平均值大,另一个数比平均值小。这种应用平均值去判断两个数的取值范围 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可利用分子量或原子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例题21】0.1mol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0.16molCO2和3.6g水,混合气体中()A.可能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分析】设混合气态烃的平均化学式为CxHy,因0.1molCxHy和O2反应生成0.16molCO2和0.2molH2O,则x=1.6,y=4,即混合烃的平均化学式为C1.6H4,由此可得:(1)混合气态烃中一定有CH4,(2)另一种气态烃为CnH4,可能是C2H4或C3H4等,但一定没有C2H6,故正确答案为C 七、始终态法 始终态法是以体系的开始状态与最终状态为解题依据的一种解题方法。有些变化过程中间环节很多,甚至某些中间环节不太清楚,但始态和终态却交待得很清楚,此时用“始终态法”往往能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例题22】把适量的铁粉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加入过量烧碱溶液,这时有沉淀析出,充分搅拌后过滤出沉淀物,将沉淀加强热,最终得到固体残留物4.8克。求铁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H2的体积(标准状况)。 【分析】固体残留物可肯定是Fe2O3,它是由铁经一系列反应生成,氢气是铁跟盐酸反应生成的,根据2Fe — Fe2O3、Fe — H2 这两个关系式计算可得:H2的体积为1.344升 八、等效思维法 对于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角度,作适当假设,进行适当代换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称为等效思维法。等效思维法的关键在于其思维的等效性,即你的假设、代换都必须符合原题意。等效思维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有些题只有此法可解决,有些题用此法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题23】在320C时,某+1价金属的硫酸盐饱和溶液的浓度为36.3%,向此溶液中投入2.6克该无水硫酸盐,结果析出组成为R2SO4·10H2O的晶体21.3克。求此金属的原子量。 【分析】21.3克R2SO4·10H2O晶体比2.6克无水硫酸盐质量多18.7克,这18.7克是从硫酸盐饱和溶液得的,所以它应该是硫酸盐饱和溶液,从而可知21.3克R2SO4·10H2O中含有11.9克结晶水、9.4克R2SO4,最后结果是:此金属的原子量为23 九、讨论法(一)不定方程讨论法 当一个方程式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时,即为不定方程。不定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有些化学题根据题设条件最终只能得到不定方程,必须利用化学原理加以讨论才可以得出合理的有限组解。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例题24】22.4克某金属M能与42.6克氯气完全反应,取等质量的该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可产生氢气8.96升(标准状况),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原子量。 【解】金属M跟氯气反应生成物为MClx,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物为MCly,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M + xCl2 = 2MClx 2M 71x 列式整理可得:M=18.7x(1)式 2M + 2yHCl = 2MCly + yH2 2M 22.4y 列式整理可得:M=28y(2)式 对(1)式和(2)式进行讨论可得,当x=3、y=2时,原子量M=56(二)过量问题讨论法 所谓过量问题讨论法是指题目没有明确指出何种反应物过量,且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反应过程可能不同,需要通过讨论来解题的方法。 【例题25】写出H2S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升H2S气体和a升空气混和后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200C,101.3千帕),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可忽略不计)。 【解】反应式为: 2H2S+3O2=2SO2+2H2O 2H2S+O2=2S+2H2O a升空气中含氧气0.2a升、含氮气0.8a 升。氮气不参加反应,体积保持不变。根据 2H2S+O2=2S+2H2O 若1升H2S气体和a升空气完全反应,则a=2.5升,下列进行讨论: (1)若a<2.5升,硫化氢过量 2H2S+O2=2S+2H2O 2 1 所以V=1-0.4a+o.8a=1+0.4a(L)(2)若a>2.5升,氧气过量 2H2S+O2=2S+2H2O 2H2S+3O2=2SO2+2H2O 2 1 2 3 2 可得V=0.2a-0.5+0.8a=a-0.5(L)(三)分析推理讨论法 在分析推理讨论法中,突出分析推理对不定因素的讨论,用较少的计算过程肯定可能的情况,否定不可能的假设,从而较快地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解决过程。 【例题26】在28.4克CaCO3和MgCO3组成的混和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气体全部被250毫升2摩/升NaOH溶液吸收,将此溶液在减压,低温条件下蒸干得到29.6克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求原混和物中各种物质各多少克? 【解】NaOH物质的量为0.5摩,所以固体物质也应含有0.5摩的钠离子,下面进行讨论: (1)NaOH过量,0.5摩NaOH质量为20克,而0.25摩Na2CO3质量为26.5克,NaOH和Na2CO3混合不可能得到29.6克固体物质。这个假设不成立。 (2)CO2过量,固体物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0.25摩Na2CO3质量为26.5克,0.5摩NaHCO3质量为42克,这个假设成立。 通过上述讨论可知29.6克固体物质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和物,有关反应为: CO2 + 2NaOH =Na2CO3 + H2O CO2 + NaOH = NaHCO3 利用方程式计算CO2的物质的量为0.3摩,生成二氧化碳的有关反应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利用方程式计算可得:原混和物中CaCO3为20克、MgCO3为8.4克。 【作业练习】 一、守恒法 1.把aL(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 mol烧碱并加热,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 mol BaCl2沉淀反应刚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B)A.(b-2c)/ a mol/L B.(2b-4c)/ a mol/L C.(2b-c)/ a mol/L D.(b-22a)/ a mol/L 2.用铂电极电解500ml的KNO3和Cu(NO3)2混合液一段时间后,在两极均生成11.2L气体(标况下),则原溶液中Cu2+浓度为(B)A.0.5 mol/L B.1mol/L C.2 mol/L D.无法确定 二、差量法 3.在标况下,6.72 L NO2通过水后,收集到5.04L气体,则被氧化的NO2体积是(A)A.1.68 L B.2.52 L C.0.56 L D.1.12 L 4.溴化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并加入足量AgNO3溶液后,产生6.63g沉淀,则混合物中含K+为(BD)A.0.02 mol B.0.04 mol C.0.78g D.1.56g 三、十字交叉法 5.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A)A.29:8:13 B.39:24:5 C.13:8:29 D.26:16:57 6.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63Cu和 65Cu , 参考铜的原子量为63.5 , 估算 63Cu 的平均原子百分含量约是()A.20% B.25% C.66.7% D.75% 7.物质的量分别为6摩/升, 1摩/升的硫酸溶液,按怎样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摩/升的 溶液? 四、关系式法 8.用稀硫酸溶解FeS和Fe(OH)3的混合物28.3g,可得到1.6g硫。原混合物中FeS质量可能是(BD)A.10.7g B.4.4g C.23.9g D.17.6g 9.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将其产物溶于50mL1.8mol/L稀盐酸中, 再加入20mL0.9moL/LNaOH溶液以中和多余的酸, 然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使氨全部逸出, 经测定氨的质量为0.102g。求镁带的质量。(0.792g。运用质量守恒法和整体思维技巧)加热 10.工业生产电石是用生石灰与焦炭在电炉内加热进行的(3C+CaO===CaC2+CO),假设原料利用率为100%,则36t焦炭可生产多少t乙炔?(26t)五、估算法 11.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含量为47.65%的是(D)A.HCl B.NaCl C.AlCl3 D.KCl 12.2SO2(g)+O2(g)≒2SO3(g)+196.6KJ,就此反应测知4 molSO2参加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314.3KJ,则SO2的转化率为(C)A.40% B.50% C.80% D.100% 六、平均值法 13.电解普通水(H2O)和重水(D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其体积为33.6L(标况下),在所生成的气体中重氢和普通氢的原子个数比为(D)A.2:3 B.2:5 C.1:2 D.1:3 14.有铷与另一种碱金属的合金4.4g,与足量水反应产生2.24L(标况下)氢气,则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A)A.Li B.Na C.K D.Cs 15.两种气态烃混合物1体积充分燃烧时,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3.75体积,则这两种烃可能是(D)A.甲烷、乙烯 B.丙烯、丁烯 C.丙烷、丁烯 D.乙烯、丙烯 16.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9g沉淀,原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 B)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七、等效思维法 17.300C时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加入25g胆矾或蒸发掉55g水均可得到饱和溶液。则300C时CuS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A.20% B.40% C.60% D.80% 八、讨论法 18.18.4g NaOH和NaHCO3混合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0C,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为16.6g。试计算混合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54.3%)19.某单质银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酸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是(BD)A.B.C.D.20.标准状况下,将盛满、、混合气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其产物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数值大小范围为(B)A.B.C.D.21.由气态烃和气态炔烃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况)质量为,该混合气体中与的体积比不可能是(D)A.B.C.D.22.有、混合溶液400mL,经测定其中浓度为,投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残渣经洗涤干燥后,质量为。则: (1)原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的数值。 (3)的数值越大,说明混合溶液中含量 越大。 (4)的最大值应为,最小值(以,表示)应为。 23.电子工业常用一定浓度的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线路板。有关反应为现将一块敷有铜箔的绝缘板浸入某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将该线路板取出,向所得溶液B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得固体; 将固体滤出并从滤液C(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中取出,向其中滴入溶液时,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请计算: (1)溶液A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假若铁粉不再溶解,向溶液B中加的铁粉质量至少应大于 ; (3)讨论当剩余固体的组成不同时和可能的取值范围,并填入下表: 剩余固体的组成 的取值范围 的取值范围(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只有铜 有铁且有铜 23.往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然后在低温和减压下蒸干水份得白色固体A求: (1)固体A的质量与通入的气体的关系,并指明固体的组成。 (2)当白色固体A的质量为,求通入硫化氢的体积(标准状况)情况1时,情况2时,九、极值法 19.由某碱金属M用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4.0g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干燥的固体5.0g,问该金属是何种金属?(K)20.PCl5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PCl5(g)PCl3(g)+Cl2(g)。t1°C时PCl5的分解率为48.567%,t2°C时分解率为97.034%。则t2°C时反应体系的物质的量是t1°C时反应体系的多少倍()(A)0.4(B)1.3(C)1.6(D)1.9 21.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 A(g)≒B(g)+ 3 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则A的式量可能是(C)(A)8.5(B)16(C)17(D)34 22.Mg、Al、Fe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8L(标况),则金属混合物中三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是()(A)0.120mol(B)0.15 mol(C)0.08 mol(D)0.10 mol 23.将一定质量的Mg、Zn、Al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BC)A.2 g B.4 g C.8 g D.10 g 24.第IIA元素R的单质及其RO的混合物12 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 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是(BC)A.Mg B.Ca C.Sr D.Ba 2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H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的平均分子质量可能是(BC)A.28 B.30 C.38 D.40 23.40g铁粉放入600g稀硝酸中,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且稀硝酸被还原为NO,求(1)稀硝酸的质量分数(2)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十、始终态法 1.取一根镁条置于坩蜗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O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 g。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别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重视反应条件,因为即使反应物相同,当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往往不相同,现就各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例1.铜与浓反应,产物为,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为NO。 例2.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与浓硫酸反应只能生成。 二.反应温度不高,产物不同 例3.浓与微热或不加热时生成,强热时生成。 例5.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时产物是乙烯,时产物则为乙醚。 例6.与溶液反应,在常温下得到,加热时则得到。 例7.钠在氧气中,常温被氧化成白色的,加热或点燃则生成淡黄色的,例8.将通入冷的浓硫酸,只能被氧化成零价的S,而将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则可将其氧化成+4价的。 例9.室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加热时则可发生反应。 三.催化剂不同,产物不同 例10.卤代烃与水溶液共热生成醇,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烯烃。 例11.乙醇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和,而催化氧化的产物却是乙醛。 四.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 例12.磷在中燃烧,充分燃烧生成,不充分燃烧生成。 例13.硫化氢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时产物是单质硫,氧气充足时产物则为。 例14.强氧化性酸与少量铁反应生成铁盐,与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亚铁盐。 例15.多元弱酸的正盐与少量强酸反应生成酸式盐,与足量强酸反应生成弱酸。 例16.多元弱酸与碱反应,酸多生成酸式盐、酸少生成正盐。 例17.铝盐与适量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过量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例18.偏铝酸盐与适量的强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过量的强酸溶液反应生成铝盐。 五.操作顺序不同,产物不同 例19.向铝盐溶液中滴加强碱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向强碱溶液中滴加铝盐则生成偏铝酸盐。 例20.向硝酸银中逐滴滴加氨水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向氨水中逐滴滴加硝酸银生成银氨溶液。 六.时间不同,产物不同 例22.新制的氯水中有七种微粒:,而久置的氯水由于发生的反应,其成分相当于稀盐酸。 方法总论 守恒法 守恒存在于整个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之中。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即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此即质量守恒。运用守恒定律,不纠缠过程细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从而达到速解、巧解化学试题的目的。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这就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一.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1.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¾®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A.46:9 B.32:9 C.23:9 D.16:9 2.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氧气100 mL。经反应3O2¾®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 mL(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A.1.3 g/L B.1.5 g/L C.1.7 g/L D.2.0 g/L 二.元素守恒 元素守恒,就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3.3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 g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下),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 mol/L B.8 mol/L C.5 mol/L D.10 mol/L 4.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该混合气体5 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5 g B.10 g C.15 g D.20 g 三.电子守恒 电子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5.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若还原2.4×10-3 mol [XO(OH)2]+到较低价态,需要20 mL 0.3 mol/L Na2SO3溶液,则X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2 B.+1 C.0 D.-1 6.3.84 g铜和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毕时,共产生气体2.24 L(标况)。 (1)反应中消耗HNO3的总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0.22 mol。 (2)欲使2.24 L气体恰好全部被水吸收,需通入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的氧气(氧气也恰好全部被吸收)。672 mL。 四.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 换言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电荷总数应等于产物的电荷总数;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量应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量。 7.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 mL 2.0 mol/L的盐酸中,再用20 mL 0.5 mol/L 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来,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 g。则镁带的质量为____g。1.2 五.化合价守恒 化合价守恒,是指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 在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析出物质的总价数也是守恒的。 8.用0.1 mol/L的Na2SO3溶液300 mL,恰好将2×10-2 mol的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9.一种含MgO、Mg3N2的混合物,若其中Mg的质量分数为62.4%,则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5.6%。 六.能量守恒 在任何一个反应体系中,体系的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在解答与能量有关的试题时,考虑能量守恒,能使解题的程序简化。 10.已知硝酸钾晶体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从溶液中析出晶体会放出热量,若有室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20 mL,向其中加入1 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这时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C.溶液的温度无变化 D.溶液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七.巧练 11.往100 mL FeBr2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结果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2 mol/L。 12.为了配制一种培养液,需用含有NaH2PO4和Na2HP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含磷原子0.1 mol。现用4.0 mol/L的H3PO4溶液和固体NaOH配制2.0 L混合液,问需该H3PO4溶液_____mL和NaOH固体_____g。50 mL/10 g 13.在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5 g中加入稀硫酸150 mL,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68 L,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入KSCN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Fe2+完全转化为氢氧化亚铁,共消耗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00 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2 mo/L。 14.某金属硝酸盐溶液,用铂做电极电解,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为560 mL(标准状况),在阴极析出m g金属,若金属在硝酸盐中为+n价,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n B.20m/n C.20mn D.10mn 守恒法巧解 一.质量守恒 1.已知:MQ/MR=9/22,nQ/nR=2/1。 mQ/mR=nQMQ/nRMR=2/1×9/22=9/11; mQ=mR×9/11=4.4×9/11=3.6 g。 根据质量守恒得到:mY=mQ+mR-mX=3.6+4.4-1.6=6.4 g。则:mY/mQ=6.4/3.6=16/9。 2.由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变,为100 mL氧气质量。 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r=(32×0.1/22.4)/0.095=1.5 g/L。 二.元素守恒 3.HNO3作氧化剂生成NO2与NO混合物(NOx):n氧化剂=2.24/22.4=0.1 mol; HNO3作酸生成Cu(NO3)2:n酸=2×5.12/64=0.16 mol; N元素守恒,则HNO3的最低浓度为:c(HNO3)=(0.1+0.16)/0.03=8.67 mol/L。 4.5 g混合气体中含C元素的质量为:m(C)=5×(1-64%)=1.8 g; C元素守恒:m(CaCO3)=100×1.8/12=15 g。 三.电子守恒 5.根据电子守恒,反应中[XO(O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Na2SO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设X元素的最终价态为x:2.4×10-3×(5-x)=0.02×0.3×(6-4),解得x=0。 6.(1)HNO3的作用是氧化性和酸性,n(HNO3)=2.24/22.4+2×3.84/64=0.22 mol。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V(O2)=3.84/64×22400/2=672 mL。 四.电荷守恒 7.根据电荷守恒有:2n(Mg2+)+n(NH4+)+n(Na+)=n(Cl-); 代入数据:2n(Mg2+)+0.17/17+0.5×0.02=2.0×0.06,解得:n(Mg2+)=0.05 mol,m(Mg2+)=1.2 g 五.化合价守恒 8.根据化合价守恒有:2×10-2×(7-x)=0.1×0.3×(6-4),解得x=4。 9.若取100 g混合物,则m(Mg2+)=62.4 g,设N元素为x g,则O元素为100-62.4-x g; 根据化合价守恒有:2×62.4/24=3x/14+2×(37.6-x)/16,解得x=5.6 g,则N%=5.6%。 六.能量守恒 10.由于溶解与结晶所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守恒,故答案为C。 七.巧练 11.设原溶液有x mol FeBr2,则生成x mol Fe3+,2x/3 mol Br-被氧化,0.1 mol Cl2被还原; 由得失电子守恒有:x+2x/3=0.1×2,x=0.12 mol,则c(FeBr2)=1.2 mol/L。 12.由P元素守恒可得:V(H3PO4)=0.1×2/4.0=0.05 L=50 mL; 其中:n(NaH2PO4)=0.2×3/4=0.15 mol,n(Na2HPO4)=0.2×1/4=0.05 mol; 由Na元素守恒可得:m(NaOH)=(0.15+0.05×2)×40=10 g。 13.溶液中的溶质最终以Na2SO4形式存在,设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由化合价守恒可得:3×0.2=2x,解得:x=0.3 mol; 由于硫酸根来自于稀硫酸,所以c(H2SO4)=0.3/0.15=2 mol/L。 14.阳极产生O2,阴极析出金属单质。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4×560/22400=mn/M,M=10mn。 方法总论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M2n2=M(n2+n2)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 式中,M表示混合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相对分子质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判断时关键看n1、n2表示混合物中什么物理量的份额,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如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计算的式子如下: (3)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n1:M1 M2-M(4)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M(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n2:M2 M-M1(6)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n1/n2=(M2-M)/(M-M1)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实验室用密度为1.84 g/cm3 98%的浓硫酸与密度为1.1 g/cm3 15%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为1.4 g/cm3 59%的硫酸溶液,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 A.1:2 B.2:1 C.3:2 D.2:3 2.在苯和苯酚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2.5% B.5% C.6.5% D.7.5% 二.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标准状况下,在容积为1 L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3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9.7,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所得溶液体积为_____L。4/5 L。 4.Li2CO3和BaCO3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同等质量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相等,则混合物中Li2CO3和BaCO3的质量之比为 A.3:5 B.5:3 C.7:5 D.5:7 三.有关平均相等原子质量的计算 5.晶体硼由10B和11B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5.4 g晶体硼与H2反应全部转化为乙硼烷(B2H6)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5.6 L,则晶体硼中10B和11B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A.1:1 B.1:3 C.1:4 D.1:2 6.已知Cl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由23Na和35Cl、37Cl微粒组成的NaCl晶体29.25 g中含37Cl的质量是_____g。4.625 g。 四.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7.在1.01×105 Pa和120℃下,1 L A、B两种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 L CO2和3.5 L H2O,且A分子中比B分子中少2个碳原子,试确定A和B的分子式和体积比(A、B两种烷烃在常温下为气态)。1:3,3:1。 8.常温下,一种烷烃A和一种单烯烃B组成混合气体,A或B分子最多只含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多。 (1)将1 L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 L 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其体积比。1:3,1:1,1:1,3:1。 (2)120℃时取1 L该混合气体跟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当恢复到120℃和燃烧前的压强时,体积增大6.25%,试通过计算确定A和B的分子式。C2H6和C4H8。 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9.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¾®2H2O(l)+571.6 kJ/mol,C3H8(g)+5O2(g)¾®3CO2(g)+4H2O(l)+2220 kJ/mol,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之比是 A.1:3 B.3:1 C.1:4 D.1:1 六.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10.把NaCl和NaBr的混合物0.5 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卤化银1.10 g,则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60 11.已知白磷和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3O2¾®P4O6,P4+5O2¾®P4O10。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加入62 g白磷和50.4 L氧气(标况),使之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3:1 C.3:2 D.1:1 七.巧练 12.把100 g 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跟足量的HCl作用,放出22.4 L(标况)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77.1%。 13.电解水和重水的混合物18.5 g,放出气体33.6 L(标况),所生成的气体中D和H原子数之比是_____。1:3。 14.乙烯和乙炔混合气体共x mL,使其在空气中燃烧,共用去O2 y mL(相同条件下),则混合气体中乙烯与乙炔的体积比是 A.(2x-y)/(3x-y)B.(2x-y)/(y-x)C.(2y-5x)/(6x-2y)D.(y-2x)/(x-2y)15.某烯烃和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2,则该混合气体中烯烃的体积百分含量x与烯烃分子碳原子数n的关系是 A.n=4(1+2x)/7x B.n=4(1-2x)/7x C.x=4/(7n-8)D.无法确定 十字交叉法巧解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1.设取用98%的浓硫酸X g,取用15%的稀硫酸Y g。 根据溶质质量守恒可得:98%X+15%Y=59%(X+Y),X和Y之比是溶液质量之比。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44/39; 再换算成体积比为:44/1.84:39/1.1=2/3。 2.M(C6H6)=78,其中碳质量分数为:C%=72/78=92.3%; M(C6H6O)=94,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C%=72/94=76.6%。 依据碳元素质量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混合物中苯酚的质量分数,再进一步求出氧的质量分数。 m(C6H6O)/m(C6H6)=2.3/13.4; O%=(2.3×16/92)/(2.3+13.4)=2.5%。(O%=1-90%×13/12)二.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M=2×9.7=19.4 > 17,说明混有空气; 根据质量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n(NH3)/n(空气)=9.6/2.4=4/1; 所以烧瓶内含NH3体积为4/5 L; 空气不溶于水,当喷泉停止后,则烧瓶内的溶液为4/5 L。 4.74x+197y=100(x+y),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97/26; 所以质量比为:m(Li2CO3)/m(BaCO3)=(97×74)/(26×197)=7/5。 三.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5.n(B2H6)=5.6/22.4=0.25 mol,n(B)=0.25×2=0.5 mol; M(B)=5.4/0.5=10.8 g/mol,n(10B)/n(11B)=0.2/0.8=1/4。 6.n(NaCl)=29.25/58.5=0.5 mol,n(37Cl)/n(35Cl)=0.5/1.5=1/3; m(37Cl)=0.5×1/4×37=4.625 g。 四.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7.由C和H的原子守恒以及十字交叉法可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7; V(CH4)/V(C3H8)=1/3,V(C2H6)/V(C4H10)=3/1。 8.(1)由C原子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y; 依据题意有如下结果: V(CH4)/V(C3H6)=1/3,V(CH4)/V(C4H8)=1/1,V(C2H6)/V(C3H6)=1/1,V(C2H6)/V(C4H8)=3/1。 (2)y=6.5,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6.5; 依据题意有如下结果:A是C2H6,B是C4H8。 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9.已知:Q氢气=571.6/2=285.8 kJ/mol,Q混合=3847/5=769.4 kJ/mol,Q丙烷=2220 kJ/mol;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V氢气/V丙烷=Q氢气/Q丙烷=1450.6/483.6=3/1。 六.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10.若皆为NaCl可得沉淀1.227 g,若皆为NaBr可得沉淀0.913 g;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mNaCl/mNaBr=0.187/0.127,故NaCl%=0.187/(0.187+0.127)=60%。 11.生成1 mol P4O10耗氧5 mol,生成1 mol P4O6耗氧3 mol,n(O2)=50.4/22.4=2.25 mol; 5x+3y=4.5(x+y),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1.5/0.5=3/1。 七.巧练 12.n(CO2)=22.4/22.4=1 mol,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Na2CO3)/n(NaHCO3)=16/6=8/3; Na2CO3%=8×106/(8×106+3×84)=77.1%。 13.M=18.5,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H2O)/n(D2O)=1.5/0.5=3/1,则n(D)/n(H)=3/1。 14.混合气体每mL耗O2 y/x mL,乙烯每mL耗O2 3 mL,乙炔每mL耗O2 2.5 mL;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C2H4)/n(C2H2)=V(C2H4)/V(C2H2)=(y/x-2.5)/(3-y/x)=(2y-5x)/(6x-2y).15.M=24,则必有CH4,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CH4)/n(C2nH2n)=(14n-24)/8; x=8/(14n-24+8)=4/(7n-8),则n=(4/x+8)/7=4(1+2x)/7x。 方法总论 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该法不仅可使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少误差,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建立关系式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物质中所含同种元素质量相等找关系式:即若不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必然相等。从而可以建立关系式。 1.264 kg硫铵与_____kg碳铵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当。316。 根据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或物质的量相等找关系式:即 ① 若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则每种物质的总式量必相等; ② 若不同种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则每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或物质的量必相等; ③ 不同种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相等,则每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④ 若不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每一种物质的分子个数相等,若是相同条件下的气态物质,则体积也相同。 2.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与三氧化硫气体中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及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两种物质的体积比是_____和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5/6,5/4.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活泼金属失电子数相等找关系式。 3.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参加反应的铁、镁、铝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12:28:9。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找关系式。 4.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发现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 C.47.6% D.30% 根据并列多步反应找元素对应关系式。 5.一定量的铁粉和9 g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 g水,则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A.14 g B.42 g C.56 g D.28 g 6.23.04 g Ca(OH)2、CaCO3、CaO、CaSO3固体混合物恰好和189.8 g 10%的盐酸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重206.16 g,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14%。 7.某气态有机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34 g/L,取1.50 g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将所得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再通过碱石灰干燥管,结果洗气瓶和干燥管分别增重0.9 g和2.2 g,测得尾气中除氧气外无其它物质,求该有机物分子式。CH2O 8.准确称取6 g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100 mL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m/g 85%,12%,3%。1.625~5(1)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mol/L。 b 1.75(2)若a=2.3,Fe(OH)3消耗碱液的体积是_____mL。 2.7 铝土矿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0 a 35 45 V/mL(3)a值的范围在__________之间,在该范围内,a值越大,_____含量越少。Fe2O3 根据纵向多步反应中心元素守恒找对应关系式。 9.含SiO2的黄铁矿试样1 g,在O2中充分灼烧后残余固体为0.76 g,用这种黄铁矿100 t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设反应过程有2%的硫损失)117.6 t。 10.工业上用NH3、空气和水作原料,合成化肥硝酸铵100 t。 (1)需要NH3多少吨?空气中的氧气多少吨?水多少吨?42.5 t,80 t,0 t。 (2)若NH3制NO转化率为96%,NO制HNO3转化率为92%,需要NH3多少吨? 根据多步反应中各物质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系数进行递推找对应关系式。 45.3 t。 11.让足量浓硫酸与10 g 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加强热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溶于适量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使盐酸完全氧化,将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KI溶液中,得到11.6 g碘,试计算混合物中氯的质量分数。65.2%。 12.金属锡(Sn)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Sn+2HCl ¾® SnCl2+H2),再加入过量FeCl3溶液(SnCl2+2FeCl3¾®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离子(6FeCl2+K2Cr2O7+14HCl¾®6FeCl3+2CrCl3+2KCl+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式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 K2Cr2O7溶液16.0 mL,试求试样中锡的质量分数(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93.1%。 根据变化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关系式。 13.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 g,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增重11 g。求燃烧生成水的质量。18 g。 三.巧练 14.在O2中燃烧0.22 g由Fe和S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S全部转化为SO2,把这些SO2全部氧化生成SO3并转化为H2SO4,这些硫酸可被10 mL 0.5 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2% B.40% C.36% D.18% 15.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O2的方法是:量取a mL水样,迅速加入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混合摇匀。开塞,迅速加入适量的硫酸,此时有I2生成。用Na2S2O3溶液(b mol/L)和I2反应消耗V mL(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O2+4OH-¾®2MnO(OH)2(快),MnO(OH)2+2I-+2H+ ¾®Mn2++I2+3H2O,I2+¾®2I-+,则水中溶解氧量(单位是mg/L)为 A.8000Vb/a B.16000Vb/a C.8000ab/V D.16000ab/V 16.0.3 mol Cu2S跟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和H2O,则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1.0 mol B.1.2 mol C.0.6 mol D.2.2 mol 关系式法巧解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1.硫铵是硫酸铵,碳铵是碳酸氢铵。(NH4)2SO4~2NH4HCO3。 132/264=2×79/m(NH4HCO3),m(NH4HCO3)=316 kg。 2.若使质量相等,则应使总式量相等。即5SO2~4SO3。 氧元素质量比=氧原子个数比=5/6; 体积比=物质的量比=5/4。 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3.失去电子数目相等。3Mg~3Fe~2Al。3×24:3×56:2×27=12:28:9。 或:Mg/2~Fe/2~Al/3。24/2:56/2:27/3=12:28:9。 4.2Fe~2FeCl2~2Fe(OH)2~2Fe(OH)3~Fe2O3。由质量相等得知,铝的含量相当于氧的含量。 所以铝的质量分数为:48/(48+112)=30%。 5.Fe~FeS(铁守恒)~H2S(硫守恒)~H2O(氢守恒); 或:Fe~H2(化学方程式)~H2O(氢守恒)。 即:1 mol Fe生成1 mol H2,n(Fe)=n(H2))=9/18=0.5 mol,m(Fe)=28 g。 6.CaCl2~2HCl,111/206.16x=(2×36.5)/(189.8×0.1),x=14%。 7.m(C)=12×2.2/44=0.6 g,m(H)=2×0.9/18=0.1 g,m(O)=1.50-0.6-0.1=0.8 g; n(C)/n(H)/n(O)=0.05/0.1/0.05=1/2/1,即最简式为:CH2O; M=1.34×22.4=30 g/mol,分子量/式量=1,故分子式为:CH2O。 8.(1)在35 mL时,沉淀量达到最大,H2SO4~Na2SO4~2NaOH,n(NaOH)=10×0.035=0.35 mol,c(H2SO4)=0.175/0.1=1.75 mol/L。 (2)溶解Al(OH)3用了10 mL NaOH溶液,Al2O3/2~Al3+~3OH-~Al(OH)3~OH-~AlO2-,n(NaOH)=10×(0.045-0.035)=0.1 mol,Al2O3%=(0.1/2×102)/6=85%; 生成Fe(OH)3沉淀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V(NaOH)=35-10×3-2.3=2.7 mL; 沉淀Fe3+耗NaOH:n(NaOH)=10×(35-a)×10-3-0.3=0.05-0.01a mol,Fe2O3/2~Fe3+~3OH-,Fe2O3%=((0.05-0.01a)/6×160)/6=40(5-a)/9%=12%; SiO2%=1-85%-40(5-a)/9%=(40a-65)/9%=3%; (3)0 <(40a-65)/9% < 15%,得1.625 < a < 5; a值越大,Fe2O3%越小。 9.由差量法计算FeS2含量:FeS2~Fe2O3/2,Dm=64-24=40 g,120/x=40/(1-0.76),x=0.72 g FeS2~2H2SO4,100×0.72×(1-2%)/120=98%y/196,y=117.6 t。 10.(1)2NH3+2O2~NH4NO3+H2O,x/34=y/64=100/80,x=42.5 t,y=80 t,不耗水。 (2)留下与HNO3反应的NH3没有损失,由(1)可知为42.5/2=21.25 t; 则另21.25 t NH3应理解为损失两次后的剩余量,即消耗NH3为:21.25/(96%×92%)=24.06 t; 共消耗NH3的质量为:24.06+21.25=45.31 t。 11.4HCl~Cl2~I2,11.6/254=x/146,x=6.7 g,Cl%=(6.7×35.5/36.5)/10=65.2%。 12.Sn~SnCl2~2FeCl2~K2Cr2O7/3,x/119=0.1×0.016×3,x=0.571 g,Sn%=0.571/0.613=93% 13.CH4+H2~CHx~CO2+(x/2)H2O,(12+x)/5=44/11=9x/y,x=8 g,y=18 g。 三.巧练 14.S~H2SO4~2NaOH,x/32=0.5×0.01/2,x=0.08 g,S%=0.08/0.22=36%。 15.O2~4Na2S2O3,ax×10-3/32000=Vb×10-3/4,x=8000Vb/a。 16.Cu2S~CuSO4+Cu(NO3)2,0.3 mol Cu(NO3)2中含N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 mol。 方法总论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 1.将19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44.2%。 二.液体差量 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 g与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 g,则该铁的纯度是_____%。56%。 三.气体差量 3.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87.5%。 四.增减差量 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77/81。 五.体积差量 5.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和2 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的n值是 A.4 B.5 C.6 D.7 6.同温同压下,40 mL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不少于 A.4 mL B.8 mL C.10 mL D.12 mL 六.压强差量 7.标准状况下,一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里充满3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压强变为原来的1/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2.5,0.5; 1,2。 七.巧练 8.有KCl、KBr和KI混合物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干燥后是6.63 g,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51% B.40.3% C.32% D.24% 9.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到CuCl2和FeCl3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并干燥不溶物,所得质量与最初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7:2。 和量法 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和量法。和量法的原理是:若A1/A2=B1/B2,则有A1/A2=B1/B2=(A1+B1)/(A2+B2),一般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 (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 (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1.18.4 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 g。则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54.3%。 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A.3.38 g B.4.58 g C.4.16 g D.4.41 g 3.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 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的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 g。则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是_____(标准状况下)。336 mL。 逆推法 逆推法,即由最后的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理,直到找出解题的思路。 1.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为a L,经光照反应后混合气体恰好能与b mol的NaOH完全作用生成盐,则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a-11.2b)L。 2.将NO2、NH3、O2的混合气体1 mo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的质量增加26.7 g,气体缩小为4.48 L(标况),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A.28.1 B.30.2 C.33.1 D.34.1 3.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CaCl2,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D(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NH3。 A ® E D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NH4Cl。 ® C ® H(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B F G(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差量法巧解 一.固体差量 1.Dm=44+18=62,x/168=(19-15.9)/62,x=8.4 g,NaHCO3%=8.4/19=44.2%。 二.液体差量 2.Dm=56-2=54,10x/56=(55.4-50)/5.4,x=56%。 三.气体差量 3.Dm=44-28=16,12x/28=(18-12)/16,x=87.5%。 四.增减差量 4.Fe:Dm=56-2=54,x/56=a/54,x=56a/54=28a/27; Mg:Dm=24-2=22,y/24=a/22,y=24a/22=12a/11。 x/y=28/27×11/12=77/81。 五.体积差量 5.DV=2+n-7=n-5,4/1=(n-5)/(5×5%),n=6。 6.DV=3-2=1,V/1=4/1,V=4 mL。 六.压强差量 7.压强减少量为3。因而:H2反应掉1 L,O2反应掉0.5 L; 过量气体1.5 L。2.5,0.5; 1,2。 七.巧练 8.Dm=108-39=69,x/39=(6.63-3.87)/69,x=1.56; K%=1.56/3.87=40.3%。 9.x mol FeCl3,y mol CuCl2。Dm减=56/2=28,Dm增=64-56=8。 xDm减=yDm增,x/y=Dm增/Dm减=8/28=2/7。 和量法巧解 1.Dm=18.4-16.6=1.8 g,恰好完全反应时:NaHCO3+NaOH¾®Na2CO3+H2O,x/124=1.8/18,x=12.4 < 18.4,即NaOH过量。m(NaOH)过量=18.4-12.4=6.0 g; m(NaOH)反应=40×1.8/18=4.0 g; 故NaOH%=(4+6)/18.4=54.3%。 2.Dm=44+18=62 g,m(NaHCO3)/168=0.31/62,m(NaHCO3)=0.84 g,m(Na2CO3)=5.00-0.84=4.16 g。 3.Dm=44+2×18=80 g,3×22.4/V反应=80/0.600,V反应=0.504 L,V剩余=840-504=336 mL。 逆推法巧解 1.最终:NaCl+NaClO,Na与Cl是1:1的关系,即V(Cl2)=11.2b L,故V(H2)=a-11.2b L。 2.剩余:m(O2)=32×4.48/22.4=6.4 mol; M=26.7+6.4=33.1 g/mol。 3.D是气体,G是CaCl2,即实验室制NH3的反应。 E、F分别是NH4Cl和Ca(OH)2; C、D分别是HCl和NH3; 【9上化学知识点归纳】推荐阅读: 语文六上知识点归纳09-23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05-30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06-14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06-18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07-07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05-29 高中化学氮知识点07-13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09-08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09-21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