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嘀哩嘀哩》教学教案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嘀哩嘀哩》教学教案(共4篇)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嘀哩嘀哩》教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学习表演性歌曲《嘀哩嘀哩》,欣赏合唱曲《嘀哩嘀哩》。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歌曲为大调式,两段体结构。A段是四个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a+b+a+c),乐句a的旋律是主和弦的分解进行,乐节对称式结构3 3 3 1| 5 5 0| 3 3 3 1| 3 0 | 两个双数乐句一气呵成,结构上不可在分 5 5 3 1 | 5 5 5 | 6 7 1 3 | 2 0 | 5 6 5 6 | 5 4 3 1| 5 0 3 0 | 2 1 0 |乐句b结束在属和弦上,乐句c结束在主和弦上,构成不同终止式的对应关系。

歌词一开始就呈现主题,这个主题很精练,几个小节就把儿童热爱春天,向往春天的感情生动的表现出来,成为贯穿全曲发展的基础,三段歌词用同头换尾重复的方法,描绘寻春的心情,和新春的画面。B段,歌词、节奏、调性上都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小黄鹂引出“嘀哩嘀哩”的啼叫的描摹,采用下四五度混合的自由模进的手法形成高潮,444 45|66 60| 222 22 |5 —|111 12 |33 30 |555 55|2 — |结尾一句音调与A段的尾句相合,5 6 5 6 | 5 4 3 1| 5 0 3 0 | 2 1 0 ||休止符的运用更增添了喜悦和风趣。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春天到来时的愉快心情。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学唱歌曲《嘀哩嘀哩》,并且能够创编表演动作,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3、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变化,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春天到来时欢快、喜悦的情绪。教学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歌曲第五、六乐句的衬词“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及前十六节奏型。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录音机、钢琴、自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构想】

通过引导学生集体表演《春天来了》的情景剧,使学生投入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孩子们,花儿、草儿、小动物们,春姑娘来了,你们都在干什么呢?

师:(随着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她来到了草地上,轻轻地召唤着小草和花儿们(扮演花草的学生缓缓地“发芽”、“开放”。);她昂起头,热切地向森林招手(扮演大树的学生随音乐摇摆);她向小河吹了一口热气,河面的冰融化了(扮演河流的学生边做水流状,边模仿水流声);小动物们都跑到了春姑娘的身边,欢迎她的到来。(扮演小动物的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姿态围到春姑娘身边。)孩子们也看到了春姑娘,向她问好(剩余学生向春姑娘招手问好)。春天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迎接春天的到来!(全体随着欢快的音乐高兴地自由地表演。)

二、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构想】

通过聆听、感受、学唱、表演歌曲《嘀哩嘀哩》,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表达愉快的心情。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听辨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1)初听:请认真聆听,感受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心情?(听后讨论)(2)复听:要求学生看歌谱聆听,观察并感受歌曲的曲式结构。

提示:你能看着歌谱听一听,旋律的变化吗?

(3)教师指着歌谱无伴奏清唱歌曲,学生感受、对比旋律的变化,讨论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2、学唱歌曲

方法:主要采用视唱法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与及时、必要的辅导。

(1)学生分组合作视唱曲谱,教师巡回指导。此时,学生如有难点,可以向教师请教。(2)集体演唱曲谱,教师根据演唱,给予具体指导。

☆通过手势指导视唱,体验第四乐句旋律上升,力度加强,情绪高涨的变化。☆通过练习舌尖轻巧、快速地弹动,引导学生唱好第五、六乐句同音反复的旋律。☆用手势引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休止符,感受休止符的作用。☆演唱最后一个乐句,体验主题的变化重复和再现。☆完整地演唱曲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3)学生随琴轻声地填唱歌词两遍。

☆两人一组,互相倾听对方的演唱、交流演唱感受,帮助对方找到不足。☆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分段演唱体会、表现歌曲学生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方法:

第一乐段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喜悦、兴奋的心情。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轻巧地弹动舌尖,模仿小鸟的叫声(生动形象)。后两个乐句力度加强,启发学生随教师用手势带动旋律的上升,使情绪更加高涨。通过模仿老师的演唱,唱好“嘀哩哩”的前十六节奏。

(4)在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时,鼓励、引导学生探究独立加入合适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第一乐段:用三角铁、碰钟伴奏。伴奏型为:X﹣︱X﹣︱

第二乐段:用串铃、铃鼓、手铃伴奏前两乐句;后两乐句,除三角铁、碰钟串铃等都加入进来,再加入响板、双响桶等。串铃等伴奏型为:X﹣︱X﹣︱。响板等伴奏型为:XX︱XX︱

3、表现歌曲

(1)鼓励学生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具体要求: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可分不同角色参加表演,女生的表现力强,可以跳舞;男生不善歌舞的,可以用打击乐器。在组内互相评价,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全班的评比表演。

(2)分组汇报演出,师生给予评价。并选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个人,在音乐教室的奖励专栏中予以记录。

三、欣赏合唱曲《嘀哩嘀哩》

【教学构想】通过聆听合唱曲《嘀哩嘀哩》,引导学生感受、对比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两种演唱形式表现的不同效果。

讨论:合唱的《嘀哩嘀哩》跟齐唱的《嘀哩嘀哩》效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2、再次聆听,感受合唱的效果。随着歌曲想象音乐描绘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情景,并试着简述想象到的情景。

3、第三次聆听,静静地用心地去感受歌曲,将音乐的美,春天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

四、小结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嘀哩嘀哩》教学教案 篇2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先对教材进行整体的分析,歌曲《嘀哩嘀哩》是描写春天和赞美春天的歌曲,整首歌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述说春天的景色,第二部分表达了对春天欢快、喜悦之情。整曲旋律流畅,活泼,歌词平实、贴近生活,易于上口。

二、说学情

为了让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嘀哩嘀哩》的活泼欢快的情绪,逐步养成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集体合作时能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难点是: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能掌握前八后十六节奏。

五、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以听为主,听唱结合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音乐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并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特点,创设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过程顺利地完成。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钢琴、课堂乐器等教具。

七、说教学过程

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

(一)创设情境

首先是创设情境环节,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对春天的印象,通过跟他们沟通,进入他们的世界。通过这个环节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关注。接下来我会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我的新课环节。

(二)编创激趣

在编创激趣环节,我打破了常规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而是选择从编创入手,给予学生由歌曲节奏简化而来的四条基本节奏,请学生们一边讨论的春天风景,一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儿歌。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同时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下面的环节中来。

(三)创造展示

在学生进行创作之后,我请出每个小组分别把他们的歌词以打节奏的形式念出来,如……(演示),并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表演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之后,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及自主探究的成果,把其各个小组的创编结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首描述春天的儿歌。然后通过老师也来编一编的形式,完善歌曲的旋律。于是学生们在唱唱自己的作品中,更加积极、轻松,因此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四)自主探究

接着以别的小朋友也想唱一唱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完整的歌曲,并发现歌曲还有第二部分及其特点。并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发现本堂课的新知识,包括前八后十六、“嘀哩嘀哩”象声词的唱法。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演唱歌曲,并且通过自己的模仿、演唱、体验之后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的情绪,并采取师生对唱的形式、小组接唱与合唱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提高。

(五)音乐表现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歌曲中的“嘀哩哩嘀哩嘀哩……”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如:碰铃、沙锤、三角铁等课堂乐器编创伴奏。在此我会展示课堂乐器,让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创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自觉探索的思维空间。下面我会请小组上台进行创作展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独立大胆的实践。这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表现,既能发挥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六)小结作业

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之后,我先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收集有关季节的歌曲。并让同学们伴随着下课铃声,愉快的歌唱走出教室。

八、说板书

《嘀哩嘀哩》教学反思 篇3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课前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春天这一主题,让孩子们寻找春天的身影,激发孩子们对春天美景的想象,从而自然地导入歌曲《嘀哩嘀哩》,并从歌曲中找寻春天的使者。学生通过聆听,教师指导学生用跳跃、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其实孩子们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几乎都已经欣赏到这首歌曲了,也有好多一部分同学基本会唱了,这减轻了曲调教学的难度,同时孩子们原本的演唱当中错误的部分也变的很难纠正,特别是嘀哩嘀哩乐句,从中引入十六分音符的知识,有效纠正了乐句咬字含糊不清的毛病,节奏把握的好多了,并且概括总结了之前所学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知识点。

之后的师生互动也开展的不错,课堂氛围欢快。最后的编创节奏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小部分同学可以顺利完成,大部分同学的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还需要更好地普及音乐基础知识。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嘀哩嘀哩》教学教案 篇4

2017云南特岗教师面试技巧《嘀哩嘀哩》教学设计

距离云南特岗教师考试时间越来越快了,接下来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特岗教师备考的一些知识点。2017云南特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巧《嘀哩嘀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建立起对自然、的关爱之情,逐步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运用到演唱的过程中。

【知识与技能】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征,能够有感情的、生动活泼的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

掌握演唱的发音技巧,包含吐字清晰、舌尖灵巧的发音,并能够有感情的进行演唱。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播放乐曲维瓦尔第的《四季—春》片段,并向学生展示四幅图片,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

2.介绍根据刚才的欣赏,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根据刚才欣赏的旋律片段,从四幅图片中选出最为合适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3.根据同学们选出的图片,以及简单介绍刚才的乐曲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歌曲《嘀哩嘀哩》。

二、新课教授

1.教师先播放一遍乐曲《嘀哩嘀哩》,并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把听到的乐曲内容或者画面,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可绘画、线条、色块等等方式呈现)2.再次聆听乐曲,并提出两个问题:

(1)请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活泼/悲伤)(2)乐曲的速度如何?(快速/慢速)3.发声练习,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吐字清晰、舌尖灵活。比如:“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 嘀哩”词语的反复练习。4.节奏练习。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跟随老师拍打节奏:

5.朗读歌词,注意用合适的节奏与语气朗读歌词,感受乐曲的情绪。

6.跟随乐曲的旋律,加入歌词模唱,感受乐曲的风格。

三、巩固提高

1.根据已学过的课堂打击乐器(木鱼、碰钟)的节奏特点,练习为乐曲伴奏;2.跟随歌曲,已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编排。

3.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合作表演: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使用已学过的课堂打击乐器(木鱼、碰钟)为乐曲进行伴奏。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4.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继续分成两组合作表演:一组学生演唱歌曲,另一组学生进行伴舞。

四、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表达了孩子们对于春天的强烈感受,春暖花开,一遍生机盎然的景象。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把孩子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与向往表现出来,注意演唱时的咬字清晰、准确。也请同学们下课后,多搜集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可以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分享给其他同学。

五、板书设计:

更多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官网

上一篇: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下一篇:保养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