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精选10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教育环境,由此引起的心理、教育、情感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为留守儿童维权成为了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目前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有:一是亲情缺失,无人关心照顾。二是教育问题突出。三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四是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突出。对于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现在还缺乏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这就造成了很多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还有就是社会上对他们的关注度还不高。那么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工进城务工但却不能成为市民。由于受到现有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成了城市的边缘人,不能带其子女一起进城。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帮助留守儿童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对于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法律知识,不知如何维权,甚至在遭到不法侵害的时候还不知道被侵权。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比如说可以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着重讲解少年儿童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有关法律知识。司法所可以专门为留守儿童做一个档案,上面可以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比如说其家庭和睦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在学校的表现状况等。对于那些在学校表现较差,单亲或父母离异的儿童要重点关注。如果
有条件的话司法所还可以在学校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站,留守儿童遇到不法侵害可以到联络站找司法所寻求帮助。还可以制作一些联系牌,上面写上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姓名、手机号码还有照片,张贴在学校门口方便留守儿童寻求法律援助。
二是对于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应给予足够的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乏、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那些有犯罪前科的留守儿童,对待他们要更加关怀不应该歧视他们。对于他们的社区矫正工作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加强关怀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消除对社会的抵触心理。
三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建议要加快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逐步取消农民工子女在户籍、教育方面的差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一方面可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孩子缺少父母关爱问题。只有消除政策上的差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是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法制宣传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司法所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充分利用法制讲座、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和法律知识的专门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使他们健康成长。
五是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帮助农村留守人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还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比如说可以请来电视台采访一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让全社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也可以开通一个政府的官方微博来报道典型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我相信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肯定会吸引大批社会各界的人士去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了不是由最强大的群体所具有的实力决定的, 而是由最弱的群体决定的, 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的保障, 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共同发展。权益的维护是否得当、是否全面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理性的充分展示, 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发展, 忽视的法制建设、忽视人群的维护, 国家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存在价值。妇女同男子都一样拥有能够改变世界的能力与智慧, 应当享有与男子的同等的权利才能使社会全体上下齐心;儿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 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是形成健康身心的重要措施, 直接影响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以下我们就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一、现阶段, 妇女权益维护的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摆脱了封建社会性质, 也结束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划分, 但不得不说, 传统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仍对很多人产生着不小的影响, 为革除这种思想, 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男尊女的被思想予以打击, 对男女平等的思想大加宣传, 包括在生育问题上也是打出口号“生男生女都一样”, 关于妇女权益维护的法律的完善则是国家在妇女权益维护方面采取的最大、最有效的举措, 以《妇女权益保障法》 (以下简称条文) 作核心, 以各类行政法规、单行条例和政府章程为辅助的妇女权益维护体系基本形成, 但随着时代的演进, 一些新的关于妇女权益维护措施在实际落实中不到位的问题开始显现。
(一) 男子和妇女在应聘工作时遭遇不平等的对待, 这种不平等的对待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 在招聘时, 有的公司企业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提出“该工作仅限于男子”等要求, 将妇女排斥在此项工作之外, 使妇女无法获得和男子进行同一项工作的机会。第二个方面, 男子和妇女在开展同一项工作时, 获得的劳动报酬不同男子的工资高于女子。以上所列举的两个方面在生活中属于常见现象, 尽管在条文的二十三条和二十四条中明确规定“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和岗位外,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并要求“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旧没有被完全的落实。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关于就业的法律规定的法律宣传, 提高公司企业包括应聘者的法律意识, 减少和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使人民具有法律维权意识, 维护自己平等就业的权利, 共同努力, 维护在妇女就业层面上的公平。
(二) 妇女的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侵犯是妇女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维护的另一个突出体现, 条文第二十八条提出妇女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等权益, 这些权益在法律上是有明文规定的, 当妇女进入有“五险一金”规定的公司企业工作之后, 这些权利就从社会负责转化为公司企业负责, 而有的公司就没有将妇女这些保障权利落实, 造成了妇女在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障权利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种是公司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对法律规定不熟悉, 一种则是公司利用员工对法律条文的不熟悉, 刻意忽视法律条文对妇女社会保障权益的法律定性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利益。
(三) 接受教育的妇女在全国妇女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接受教育的男子在全国男子中所占的比例。这种现象在农村是相当明显的, 农村的对外交流较少, 思想落后、信息闭塞、教育环境差, 再加之农村传统思想中的“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的影响, 是很多农村的家长认为女子不需要接受教育, 女子接受教育就是在浪费时间、金钱, 直接剥夺了女子上学的权利, 男子接受教育并考学则相当与古代的登科中举, 是光宗耀祖的, 因而就造成了男子、妇女受教育局面的严重失衡, 为真正落实条文第十八条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国家就要对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加以阐述, 加大宣传力度, 为农村家庭提供相应的上学补助, 加大在义务教育上的教育支出, 并及时对妇女受教育情况信息进行收集, 加以监督催促。
(四) 妇女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虐待和性骚扰的侵犯, 使妇女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在条文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中的相关规定是“禁止用迷信、暴力等手段残害妇女”“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这类权益的侵犯无疑是最令妇女烦扰的方面, 同样也是对妇女身心造成最大伤害的方面。在这一方面, 国家应加大惩罚力度, 加强警示力度, 以儆效尤。
二、现阶段, 儿童权益维护的相关问题
儿童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章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以下简称保护法) , 保护法中涉及到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全方位的权益保护规定, 但同妇女权益保护的大致情况类似, 都在落实中有所不足。
(一) 在家庭保护章节中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这就对儿童在家庭中的人身健康作出了法律上的规定。在过去, 家庭暴力通常是指以拳脚相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热暴力”, 现在暴力的含义有所扩展, 也就是以不理不睬为表现形式的“冷暴力”。家长或是过于严格对儿童用暴力的形式施加压力, 或是过于松懈对儿童不闻不问, 使儿童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心灵受到打击。这就需要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儿童, 不能只关注学习成就的取得, 更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变化, 响应保护法对儿童家庭保护的规定。
(二) 在学校中最为引发争议的问题就是学校是否应当对学生实行体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此, 保护法中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项规定对学生在学校的人格尊严做出了保护, 而要真正使学生得到应有的保护, 就需要学校的配合。学校要认真落实保护法的规定, 通过说理教育来自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 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尊严。
(三) 社会中对儿童的保护就是精神上的保护, 主要是不能让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到儿童的心灵, 保护法中提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只顾盈利不辜法律规定的商家的惩罚力度, 在行业中引以为戒, 充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妇女和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 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 国家在立法保护中应当略有倾向、有所侧重, 关注妇女儿童的权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集中最广大群众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最大程度地保证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不仅要在法律中规定妇女和儿童平等的享受权利, 更要使这种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成为社会群体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迟玉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J].改革与开放, 2012 (08) .
[2]张瑞萍.从教育入手维护妇女合法权益[J].中国妇运, 2013 (05) .
【关键词】工会;职工合法权益;工会维权
1.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职工的劳动权利包括劳动就业的权利和因劳动而取得相应的社会报酬、劳动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依据《工会法》,工会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企业、事业单位如果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侵犯职工劳动权益,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会有权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工作,有权提出意见;工会有权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提出意见;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职工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职工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也包括职工民主管理企业、事业单位的权利。工会组织通过代表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途径,对职工合法权益加以维护。
2.工会维权的社会功能
2.1提高工资福利
工会通过维权为其会员争取较非会员高的相对工资优势,然而,工会在提高会员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在整体上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除了提高工资,工会调整了整个报酬的构成,提高了福利在报酬中的比重,尤其是保障性的福利,这些调整促进了社会福利化程度的提高;通过限制管理方随意确定工资的政策,工会的标准工资政策减少了同一企业内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不平等;工会对工资增长的诉求是依据工资分配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的原则在与雇主方讨价还价后得出的,并非垄断价格,而是双方可接受的合理价格。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不仅将谈判单位的工资增长与员工要求相统一,并形成了合理预期和稳定的增长机制,对相关企业组织也形成一定的工资压力,从而有利于工资水平的普遍合理增长。
2.2发展产业民主
工会通过维权可以促进工人被公正平等地对待。工会化工作场所,往往建立固定的申诉渠道来解决工作场所工人的抱怨。在非工会化企业中雇主可能随心所欲地对待工人,但在工会化企业中,如果雇主要处分一个工人,就必须遵循既定的程序并给出合理的理由。如果某个工人对雇主有不满情绪,也可以向工会倾诉并通过工会要求雇主作出相应调整。
2.3提高生产效率
工会为雇员提供表达机制替代出走机制,使雇员能够通过工会将自己的建议和意愿传达给雇主,避免了单个雇员因为意见表达而可能带来的不利局面。工人的工作动机可能会因此得到强化,从而降低了员工的离职率,减少了工作程序的中断,进而提高了生产力。劳资双方的和谐与稳定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企业基于稳定的劳资关系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收益具有稳定预期,并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4维护社会公正
工会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使职工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在。团结在工会的旗帜下,劳动者所能够改变的不只是工作条件,还包括自己的整个生活。工会所压迫的不只是职工所在单位的雇主,也包括那些没有建立工会并试图排斥工会的企业。由于工会维权的震慑作用,很多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的工资和劳动条件也得到提高和改善。正如很多学者提出的,工会发挥维权职能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改善工人在工作场所和社会当中的自由度。这是工会维权所发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甚至超越了它的经济作用。
3.我国工会维权职能的实现途径
3.1参政议政
工会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一些双方认可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交往方式。从一般管理意义而言,政府是管理主体,是社会政策的决策者,而工会则是管理客体,是政府决策的参与者、影响者。对工会而言,对政府的各项决策的影响行为都可以看成是参政议政行为。工会组织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客体,而是以一个要对对方施加影响的主体的面貌出现的。因此,在工会组织参政议政与政府所形成的关系中,工会又是一个行为主体。工会参政议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工会组织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参政议政的新渠道、新方法。
3.2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与其所属的职工依法组成代表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等劳动标准签订集体合同而进行商谈的活动。
集体合同制度是起源于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一项劳动法律制度,指的是由工会代表工人与雇主及雇主组织就劳动条件、劳动标准问题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行为。”《工会法》把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工会维权的主要途径之一。《工会法》第六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同时,《工会法》从工会权利的角度规定了工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工会法》第二十条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以看出,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我国企业中单一的劳动关系己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职工与国家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逐步转变为企业所有者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而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的产物,尤其是集体劳动关系的产物,其性质必将随着劳动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雇主一方还是雇员一方,都是市场主体,即是私法意义上的主体。
同时,从集体协商本身来看,《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只规定了集体协商的底线,即最低限度的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其他具体的内容由工会代表职工和企业所有者一方在最低标准之上进行协商,这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完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直接运用公共权力来强制对方同意或履行,这显然是符合契约自由的私法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具有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代表国家维护职工福利的公法人性质所不同,在当下的集体协商劳动关系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工会是作为私法人的身份介入的,它代表的是具有私权利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张琦.我国的工会法律制度及其完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XX社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先进材料
2003年以来,我社区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广大居民特别是妇女同志都把社区
当成自己的“娘家”,因为这个“娘家”是一个为她们着想、切实维护她们利益、全心全意为她们办好事、办实事的好“娘家”。
一、积极宣传、认真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1、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面向广大育龄妇女,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向育龄群众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与广大妇女同志息息相关的党的政策、法规以及妇女同志关心的、想了解的优生优育知识等。
2003-2004年共计出宣传黑板报、流动板报17版,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两千余份,发放避孕药具600余盒。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宣传活动,wenmi.net大力宣传社区生育文化,树立新型婚育观念,倡导男女平等。此外,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优势,开展“五期”教育,组织育龄妇女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咨询服务,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按时组织妇检对象参加妇检,指导育龄群众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确保育龄群众普遍享受较好的计生优质服务。为了让我社区计生宣传工作走向社会,我们捕捉计生工作的亮点,向《家庭时报》、《XX日报》、《XX晚报》等省、市级报刊投稿,共发表妇女工作宣传稿件5篇,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使青少年能够健康地成长,我社区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动社区里的老干部、老党员等一些关心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热心人参与到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来。为了能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家费了不少的心思。领导小组通过调研,认为书刊、影视、网络等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要让正面的声音、健康的信息成为强有力的引导力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共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因此我社区利用放电影、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青少年容易接受的形式,对辖区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及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2003-2004年,我们制作禁毒横幅2幅,张贴宣传海报272张,黑板报3栏,发放宣传资料1560份,放映禁毒电影1场,还对辖区内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网吧超时经营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行为进行了整治。社区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及义务巡逻队,随时预防青少年犯罪,并利用节假日组织辖区青少年参加社区内公益性活动,义务清理辖区内非法张贴的小广告,参加义务巡逻队等,为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社区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3年至今,我社区未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3、做好民间调解,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在社区做了大量的法制宣传工作之后,妇女儿童法制意识提高,如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就不会义气用事,鲁莽解决,而是会首先想到通过社区帮助调解,因为社区就是她们的“娘家人”,会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就成为社区民间调解工作的重点。
2003年5月27日,XX区XX号的李某、曾某夫妇因为家庭矛盾发生争执,吵闹中李某将曾某的右眼打伤,我们了解情况后,即到其家中进行调解。首先对李某的打人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要求他向曾某赔礼道歉,并带她到医院治疗。在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劝说下,李某夫妇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曾某表示要离婚,社区调解无效,最终起诉到法院。2004年3月19日,曾某又来到社区反映,她与李某离婚诉讼还未结束,她已搬出李家半年多了,现在李家不允许她回去探望自己的小孩,请求社区帮助她争取探望小孩的权利。我们接到曾某的投诉后立即联系了李某,他说曾某以前对小孩不好,现在又要跟他离婚,所以他不想让曾某来看小孩。我们对李某进行了一番法制教育,使他明白了不管他们是否离婚,曾某作为孩子的母亲,拥有看望孩子的权利,他不能横加阻拦。在我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李某终于表示同意每半年带孩子到居委会让曾某看望。曾某对我们帮助她争取到这来之不易的探视机会非常地感激,同时也表示不管今后是否会与李某离婚,她也一定会好好地对待孩子。我们对这样的调解结果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的努力使一个母亲没有失去她的孩子,也让一个孩子没有失去母爱。
XXXX肩负着河南省XXXX客户日益增长的综合信息服务需要求。中心共有230多名员工,其中女员工193名,平均年龄25岁,她们是呼叫中心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心曾获得2009年度省级“工人先锋号”。
XXXX紧密结合中心实际,成立女工委员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妇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引路人”。
中心充分发挥了工会女工委员会的协调、指导、推动、督促作用,通过积极主动工作,不仅受到了中心员工的一致好评,而且推动了中心运营生产工作的跨步前进,真正成为女员工们的引路人。
二、加大女干部培养,做好“贴心人”。
为不断增强女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中心开展了岗位培训,创先争优及岗位竞聘等各项工作,组织并带领女员工积极参与中心的管理,鼓励她们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在中心发展中充分发挥“半连天”作用。
三、开展法制宣传,当好“知心人”。
中心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全员上下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和谐氛围。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以班组长为单位,开通班组博客,总经理信箱等平台,用“热心、耐心、细心、爱心”来疏导化解女员工工作中的不解和疑惑,较
好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四、打造“真爱”工程,成为“一家人”。
关注女员工身体健康。力促“快乐人”。中心开展消防演习活动,请专业消防人员手把手都女员工如何佩戴消防帽,使用消防器材。成立了兴趣小组,组织员工跳操、练舞、习画、摄影、写作等。女员工参与率达到了90%。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同时,各类活动既起到了较大的鼓舞激励作用,又增强了女员工的责任意识,大大的促进了员工快乐工作的积极氛围。
关注女员工心灵健康,当好“娘家人”。中心关注到女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刚入岗的女员工,中心积极推荐并组织她们参与公司与其它单位联办的“青年员工联谊活动”,解决婚恋问题。针对已育员工,中心在工作场地创建了“哺乳区”,加长哺乳时间,让刚生育的女员工无障碍呵护孩子。针对员工生日,不但为员工免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号召各班组为自己的员工过生日,送上祝福。全方位的关注,让中心成为员工贴心的“娘家人”。
五、做有责任的企业,当好有良心的“社会人”。
中心青年员工每年会前往“河南省聋哑学校”,为那里的孩子们送上自己的爱心。在各类灾害面前,中心也是第一时间扶困济贫,关注弱势。中心还利用信息综合平台,开办了“月嫂”服务,为广大女士提供专业的月嫂服务。
几年来,XXXX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各项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人员结构、人员定岗发生着明显变化,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经营者出于经营效益的经济考虑,有意或无意识的侵犯到劳动者的权益,而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成为基层工会干部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
新《工会法》的实施,工会职能有了很大转变,广大工会会员的劳动者身份由过去的“主人”变成了“被聘用”契约者,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组织,我们的基层工会干部也要随着转变观念,要以职工为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而我们很多工会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没有转变过来,对工会工作仅仅停留在“桥梁、纽带”观念上,当职工和企业发生矛盾时,出面“和稀泥”,加之基层工会干部兼职普遍,站位不清,不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正是部分工会干部对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不作为现象影响或打击了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使广大职工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会来找工会组织为自己撑腰。而新《工会法》的实施,就是要求我们工会干部摆正自己的位子,站在职工一边,代表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而要更好的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以开放、多样、动态的思维开展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维权环境。当前不少的企业领导不知道《工会法》是干什么的,认为企业执行不执行《工会法》无关紧要,另外相当一部分职工对新《工会法》了解很少,缺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除工会干部自身工作要有所作为,通过自身努力工作赢得主动外,更需要加大宣传,多请示、勤汇报,让领导时刻知道工会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宣传、勤沟通,让职工了解发生侵权时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大工会工作宣传,我们要把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报刊、信息、广播电视等宣传出去,扩大影响,赢得各方的理解与支持。工会干部要作为宣传骨干,为报刊、信息、广播
1电视撰写高质量、有份量的稿件,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识,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维权环境。
一、完善机制,灵活处理各种纠纷。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工会在人事和经济上对所在企业的严重依附,使基层工会干部往往在替职工维权工作中常常处于尴尬的地位,而准确把握工作的平衡性,找到契合点,避免两难的尴尬,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有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代会制度是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机制和手段。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职代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一是要保障职工的参与权,进一步拓宽和疏通源头与渠道;二是要落实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坚持和规范职代会程序,建立职代会科学运行机制,在提高职代会质量上下功夫;三是通过健全有序的工会组织网络,积极参与各种利益的协调,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通过职代会制度体现尊重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做到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目的。有了专门的机制才能对那些无故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漠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等突出问题及时予以坚决纠正。而灵活处理劳资双方纠纷,是基层工会干部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必须掌握的工作方法,在解决双方纠纷时,工会干部则需要关注一个基点,就是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利益共存。只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才能给职工带来最大的利益。
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学习,以知识服务职工。以改革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基层工会干部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标志之一。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会有许许多多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政策方针、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经营理论、学习科技知识等等知识,才能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在为职工解决困难时不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
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基层工会干部真正做好工会工作的保证。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终身奋斗和成就事业的动力,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自觉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事业的激情可能会保持一阵子,但要保持长久是很困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哪里来?一是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来。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就没有个人的发展,而工会工作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繁荣稳定。工会干部只有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人生才更有意义,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才会随之而生。二是从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的奋斗中来。为职工群众做了好事,职工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激胜过任何奖励。当我们亲身感受到职工群众的种种艰难,更要努力为职工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瀛海”)诉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士基”)及其厦门分公司侵权纠纷一案在2006年12月29日厦门海事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本案第三人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外代”)也参加了庭审。法庭经过长达一天的审理,宣布暂时休庭,并将择日宣判。
被国内媒体广泛关注的瀛海诉马士基案曾被媒体称为“中国口岸维权第一案”,该案于2005年11月在厦门海事法院立案,因马士基提出管辖异议,而一度拖延审理。
本次开庭,原告瀛海由法人代表蔡远游和代理律师福建天胜联盟。
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小海律师、合伙人李朝东律师参加了庭审。马士基则委托两名代理人出庭。一些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了旁听。
本刊无法采访到马士基,但据《海峡导报》12月30日报道,马士基公关经理姜晓峰对该报记者说,“原告(瀛海)所提的事实没有任何依据”,同时,马士基将尊重法院的裁决。
庭审激烈辩论
在庭审中瀛海主张,瀛海具有完整的货运代理和集装箱道路运输经营资质,且同马士基的船务代理厦门外代签有合作协议,而作为从事班轮运输的公共承运人,马士基在接受了货主的订舱委托之后,不能干涉货主自主选择集装箱道路运输企业的权利,不能妨碍瀛海和厦门外代的合作协议、不能妨碍瀛海同货主之间的业务合作;而在货运订舱方面,作为具有行业优势地位的国际班轮公司,马士基在公布班轮船期、发出要约之后,显然不能拒绝接受瀛海代理货主的订舱行为,否则就是一种“拒载”。瀛海认为马士基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马士基在答辩中称,马士基具有经营自主权,无法定义务向瀛海提供服务,马士基可以自主选择和任何企业的合作。马士基还认为,瀛海公司的负责人蔡远游自2004年以来多次发表批评马士基海运收费的言论,对马士基的商誉造成了伤害,因此马士基中断同瀛海的合作还存在此“客观原因”。庭审中,马士基和第三人对马士基“封杀”瀛海业务的事实全部予认可。
第三人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认为,其是马士基的船舶代理人,是根据马士基的指示终止同瀛海在有关马士基业务方面的合作的,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庭审理辩论激烈而充满火药味。在充分的准备下,瀛海代理律师李小海、李朝东在法庭上一一驳斥了马士基和第三人的提交的证据和理由。庭审实际上成了揭露马士基利用“霸权”地位欺压中国本土代理企业的一个平台,成了弘扬正义的一次战斗。
瀛海VS马士基案始末
本案源于2D04年起厦门“三协会”联合抵制马士基收取的不合理“铅封费”这一轰动全国的事件,而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就是瀛海公司的负责人蔡远游。整个事件过程中,蔡远游都是以厦门市集装箱运输协会副秘书长的身份、受协会理事会授权开展工作的,与其所在单位瀛海公司并直接无关联。2005年4月,鉴于“三协会”的长期努力,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马士基宣布取消“铅封费”,并征收“中国大陆地区设备操作管理费”,而在此宣布之前的2005年3月3日,马士基通知厦门外代要求厦门外代终止其同瀛海公司的合作协议,马士基开始全面“封杀”瀛海公司在集装箱承运和货运代理方面同马士基有关的业务。马士基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全国各行业协会的强烈谴责,普遍认为这是马士基针对蔡远游参与抵制马士基收取“铅封费”一种“报复”行为。
行业协会声援瀛海正义行动
2006年12月27日,在得知开庭消息前夕,一些行业组织向瀛海公司发来了《声援函》,对瀛海公司表示了坚决的支持和声援。厦门和福州口岸的一些货主、货代和拖车企业在得知开庭消息后也以各种方式对瀛海公司表达了声援和支持。
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声援函》说,瀛海诉马士基案是继深圳铁力诉马士基在深圳口岸收取不合理的“中国大陆地区设备操作管理费”后,马士基又一次推上被告席。这标志着中国货主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加,不畏霸权,勇敢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协会相信“两案”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货主)企业维权的进程。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的《声援函》认为,作为公共承运人的马士基单方面终止其同瀛海公司在包括接受货主委托进行集装箱承运和货运代理在内的业务,这一违法行为应该遭到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中国行业协会和企业不能接受这种“霸王”式的报复行为。
瀛海公司发表声明
2006年12月29日下午,瀛海公司發表书面声明。声明说,对马士基在庭审中发表的蓄意诋毁瀛海公司商誉和形象的、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公司保留再次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瀛海公司表示,坚决支持其负责人以行业协会负责人身份参与并开展行业维权行动,但是在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公司将毫无疑问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瀛海公司希望法院能依法做出公正的判决。
蔡远游则表示,他对自己从2004年起参与的行业维权工作和行业协会服务工作没有后悔,他感谢全行业和社会舆论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同情。他说,这几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许多行业协会的兼职工作,为行业的合法权益、为物流和运输等会员企业的困难解决服务,他感觉很光荣、也很有意义,他将继续自己的工作。同时,他也表示他所参与的行业维权工作不针对任何一家公司,只是针对某种不合理的海运收费现象,实际上全国各口岸都有反对和抵制不合理海运收费的行动,厦门方面的声音只是全国的一部分。
庭审花絮:
马士基代理人没有律师执业资格?
12月29日,庭审开始前,法庭就原、被告的身份进行核实。原告发现在被告代理人席上有两名代理人。其中一名是原告熟悉的杨姓代理律师,还有一位并不熟悉。原告希望查看这名代理人的律师证,然而他自称是北京海通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而非律师。经查实,该代理人员彭某某系北京海通律师事务所的普通工作人员,并没有律师执业资格、甚至也没有律师实习证,但是他却持有马士基中国及其厦门分公司的书面授权代理书。
原告对此立即向法庭提出异议:根据司法部有关规定,律师事务所不得聘任没有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有偿的代理服务。而根据福建省和厦门市司法局的规定,即使作为公民代理,也需要在有关司法部门进行备案。法庭因此临时休庭五分钟。
参加庭审的原告及其代理律师十分迷惑不解:作为国际知名的航运公司,马士基竟敢公然违反中国的司法诉讼程序、无视中国法律规定?果真聘请没有律师执业资格、又以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身份从事工作的人员代理案件,则是对中国法律和中国法庭的公然藐视。而北京海通律师事务所则更是“知法犯法”,律师事务所委派没有律师执业资格、甚至没有律师实习资格的普通工作人员代理马士基和瀛海的案件,不仅是对中国法律的藐视,也是对当事各方极其不尊重和
不负责的行为。
在庭上,马士基代理人之一的杨姓律师表示,在“深圳鐵力诉马士基”案审理中,也是由他们两人代理的,这样的代理“没有问题”。
案情回放:
2004年8月,厦门“三协会”发起抵制船公司“铅封费”行动,并首先将苗头对准收费最高的马士基。迫于各方巨大压力,马士基于2005年4月宣布取消“铅封费”。
2005年3月3日,马士基通知其代理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开始全面“封杀”和“报复”作为行业维权代表之一的蔡远游所在单位瀛海物流公司。
2005年10月21日,瀛海正式起诉马士基;11月3日,瀛海申请法院将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列为第三人。
2005年11月10日,厦门海事法院正式受理该案。
2005年11月25日,马士基向厦门海事法院申请管辖权异议。12月13日马士基的管辖权异议被法院驳回。
2006年12月29日,厦门海事法院开庭审理瀛海诉马士基案。
链接:深圳铁力VS马士基案
2006年11月23日,深圳铁力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诉马士基本不当得利、要求返还非法收取的“中国大陆地区设备操作管理费”30元一案已在广州海事法院深圳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该案创国内第一家拖车企业向船公司索讨不合理收费的先例(本刊2006年12月号曾有报道《一声怒吼告“霸主”》)。
瀛海公司简介:
作为厦门市集装箱运输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物流、货运及提供港口物流配套服务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金500万元。该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代理、集装箱运输车辆和港口工程轮胎的贸易及经销、保险代理、集装箱半挂车出租等业务。
2006年,该公司是厦门市贸易发展局、市外经贸企业协会、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评选的首届23家A类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中国外经贸易企业协会声援函
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得悉瀛海诉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及其厦门分公司海运纠纷一案即将在厦门海事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是自深圳海事法院公开审理深圳铁力集装箱运输公司诉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在深圳口岸收取不合理的“中国大陆地区设备操作管理费”后,贵公司再次将马士基推上被告席。这标志着中国货主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加,不畏霸权,勇敢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货主)企业维权的进程。对此,我协会予以坚决的支持和声援。
大家知道,本案源于2004年起厦门“三协会”联合抵制马士基收取的不合理“铅封费”这一受到充分肯定的轰动全国的事件。整个事件过程中,厦门瀛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了与马士基的谈判和协商,引起了各口岸和行业组织的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积极维护了我国货主、货代和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合法权利。对此,马士基不是选择理智的方式同中国的行业组织和企业进行友好协商,反而单方面终止其同瀛海公司在包括接受货主委托进行集装箱承运和货运代理在内的业务,作为公共承运人的马士基,这一违法行为应该遭到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中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不能接受这种“霸王”式的报复行为。
众所周知,班轮运输条款下,cy-cy的海运费中已包含了
船公司全程所有费用和应尽的义务,因此,船公司没有理由再收取如:“码头作业费”、“铅封费”、“设备操作管理费”等多项不合理费用,这是“多重收费”。
本协会赞赏贵司董事长蔡远游先生自2004年至今所开展的行业维权工作,希望贵司和蔡远游先生能继续积极参与有关的行业维权工作,为在我国建立一个和谐的船货协商平台作出努力。
本协会期盼法院对本案作出公正的判决。
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广大女职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军。因此女职工的问题也日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关于工会女职工组织如何切实履行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职责也就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此,作为一名女职工,我想谈谈自己关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问题的一些看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女职工群体在社会参与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随着市场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女职工利益群体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女职工的生存与发展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涉及到女职工权益的问题也尖锐的暴露出来,比如劳动就业问题、社会救助问题,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的保护问题等等。而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原有的对女职工的一些政策和保障正在弱化,而新政策、法规尚在形成之中,这种情况就会使女职工对„„
为贯彻落实好《妇女权益保障法》,认真履行好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是企业女职工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女职工的社会地位,直接反映着企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尤其是以男职工唱主角的煤炭行业,女职工则要比男职工接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尽管改革发展为女职工施展才华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但由于女职工生理条件的因素,在人类自身再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正确对待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涉及女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正常发挥。为此在新形势下就如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问题,就以下几方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是新形势下的需要。
1、随着形势的变化,人们对女职工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就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制订了一些保障措施,这是应当肯定的。我们应该看到煤炭行业女职工在企业中的从属地位,必须学习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成为自觉的维护者。还要利用专题报道、宣传栏、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动《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这些重要法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使广大女职工有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成为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准则,只有这样,当遇到具体问题时,才能确保维护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2、以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为前提,进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能否得到及时维护,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社会因素,二是女职工的自身素质,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者,因此不断地向女职工进行’四有”、“四自”教育,以其工作业绩,以其自身的奋斗,去获得社会地位,去争取人们的承认,那么这样维护不仅能理直气壮,而且也容易实现。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女职工的思想教育,以创新精神持久地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参与《婚姻法》、《工会法》、《劳动法》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使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调动女职工拼搏进取,为矿区的经济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3、依据企业经济实力进行维护的原则。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同情,声援和理解,而且要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最好的办法,唯有教育女职工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与企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去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在谈到维
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时,不能忘记本单位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否则维护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必须讲究艺术。
1、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必须讲究维护艺术。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精明强干,出类拔萃的妇女人才,充分显示了中国妇女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力量”,改革的大潮,激发了女职工自强拼搏的精神,使一大批敢于竞争,善于创新的巾帼英雄脱颖而出,为企业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女职工是生产的承担者,而且由于在家庭中的特定地位,通过对丈夫事业上的支持来实现对社会的奉献。因此,对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使女职工肩上的担子更为沉重。因此,一个成功的男性后面都有一个“贤内助”在默默的支撑。由此可见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并不属于局部,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牵扯到千家万户,实践证明“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妇女,中国建设和改革同样离不开妇女”。
三、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为女职工说话办事。
1、党和国家对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是极其重视的,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都是维护的依据,掀起人人学法、懂法、知法,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女职工中普及法律知识,使女职工对《婚姻法》、《工会法》、《劳动法》知识有所认识。
2、关心女职工身心健康,是女职工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定期2年一次的妇科普查,对有病有伤的女职工要及时进行治疗,并对她们进行看望和安抚,使她们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3、积极开展姐妹献爱心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女职工要及时进行帮扶,使她们能感受到女职工组织的温暖。真正成为女职工的维权代表和娘家人。
4、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有的家庭难免会发生一些生活琐事的矛盾,但经过多方做工作,化解矛盾,使夫妻合好如初,有的女职工在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主动上门家访谈心,帮助解决问题,从源头上、政策上、宏现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
四、求真务实,加强维权工作的力度。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是女职工组织的职能和长期的工作任务,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女职工组织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帮助。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女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才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维护。
区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4033人,其中女教工231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7.48%。根据区总工会《关于开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区教育工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教育系统38处直属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教职工生育保险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女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一是强化宣传,形成关心支持女教职工发展的良好氛围。区教育局和各校党组织遵循《妇女权益保障法》,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提高女教职工的政治地位;宣传教育教学工作中先进女职工的典型事迹,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女职工、关心女职工、支持妇女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女教职工政治待遇。在妇女干部的选拔任用、组织发展、职称评聘、培训教育、评先树优、住房分配及报酬待遇等等方面,都做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为妇女展现才能和智慧创造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使很多女教职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仅2002年度,教育系统1名女同志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2名女同志被推选为区人大代表;5名女同志被选为区政协委员;6名女同志被选为区党代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校级领导干部137人,其中女校级领导干部28人,占校级领导干部总数的21%。
三是提高女教职工思想业务素质。全区教育系统妇女组织广泛开展了 “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活动”、巾帼建功双文明竞赛活动。通过争创巾帼建功示范岗、争做岗位明星等一系列活动,激励广大女教职工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再创佳绩。目前为止,已有182名女教师参加助学自考,1936名女教师参加了教师基本功训练,1400名女教师参加了微机培训,110名女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各校组织的教职工练兵比武活动中,练兵项目达84项,参赛教师2507人,其中女教师1304人。仅2002年,2名女同志被评为市特级教师;5名同志被评为区十佳教师。在市教育局对市区初中、小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专项督导评估中,我区青年路小学获一等奖,校长滕欣云同志获得市教育局奖励人民币6000元,成为市区惟一获得此奖项的女校长。我区4名女同志被评为潍坊市市区“十佳班主任”;4名女同志被评为市区“十佳教师”。我区39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其中37名是女教师,占了优秀教师总数的95%。
二、深入实施妇女发展纲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是增强妇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各单位认真组织女教职工学习“两纲”,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新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人人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是认真落实妇女“五期保护”制度。全区教育系统女教职工的婚假、产假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休息时间,产期休假5个月,晚育实行休假150天,产期发放100%工资。在医疗、孕、产期、哺乳期内,不参加竞聘,不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自动顺延至医疗、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女教师怀孕期间安排轻松的工作,为有小孩的女教职工安排喂奶的时间,50岁以上的女教师每天可以晚到和早走半个小时等。
三是组织了妇女儿童纲要宣传月活动。强化“两纲”宣传。确定三月和六月为妇女儿童纲要宣传月,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强化全社会关心妇女工作的氛围。
三、关心女教职工身心健康,丰富女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一是关心女教职工家庭幸福。今年全区进一步普及了“美在家庭”活动。全区女教职工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注重家庭美德建设,促进了家
庭环境不断改善和家庭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助贫帮困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女教职工渡过难关
二是关心女教职工身心健康。教育系统无强体力劳动、有毒场所、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各单位坚持每年两次组织妇科查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女教职工在经期,单位不安排体力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安排从事夜班劳动。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
作者:谭建成 栏目:劳动保障 添加时间:2010-8-27 14:30:4
5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改革程度也越来越深。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关于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表达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000-0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中的成分、利益分配方式、就业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变化之前如何才能够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整个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国工人职工所具有的合法权益主要有:劳动权、休息权、收益权、生命权、学习权、知情权、建议权等。
一、对于职工劳动权的维护
职工的劳动权利受到侵害,劳动合同不规范,是一个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现象。劳动合同是劳动权的重要保障,但是现实中的许多劳动合同不规范的或者不合法的情况使得劳动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合同不规范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不签订劳动合同;附加不合理条款或者是违规合同,这种情况有的时候会会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劳动权。有的企业设置的过高的就业门槛,或者是各种歧视,再或者是使用童工,严重的侵害了他人的劳动权。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劳动合同是否完善、是否体现出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都会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对于职工生命权的维护
生命权是人权的基本权利,但是在我国职工的生命权受到侵犯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企业有义务为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一切安全保障手段。对于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工会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安全生产法》,工会对于维护职工的生命权有以下几项权利:(1)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2)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3)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4)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维护职工的收益权
工资被拖欠,职工收益权受到损坏。拖欠工人工资是我国一部分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其中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是我国比较突出的一种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工会应该督促各个企业建立健全工资的增长制度,同时还应该敦促各企业按时发放工人工资。在劳动合同中必须注明工资发放日期,工资增长制度。建立相
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在不具有合理的原因情况下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进行处罚。
四、保证职工的休息权
职工休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加班是我国许多企业都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大量的加班剥夺了职工的休息权。华为是我国较为知名的企业,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内加班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在2008年时有员工因过度劳累而死亡。这些都是对员工的休息权的侵害。维护职工的休息权要以法律为依据。《劳动法》中对于标准工时制有相关的规定,同时也对因某些原因不能够实行标准工时制的企业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如果不能够实行标准工时制,企业必须将其制定的工时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如没有审批就实行,则其不被法律保护。同时对于任何超过正常的工作时间的工作都应该计入加班工资。企业自身无权决定将标准工时制度变更为综合计算工时或其他工时制度。
五、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知情权和监督权也是职工所应该享受的权利。根据国家法律和中纪委的规定,涉及企业重大决策和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公开。不但国有企业厂务要公开,私营企业涉及职工利益事宜也要公开。一些单位和企业对此置若罔闻,根本就不公开,有的避实就虚,不关痛痒的事项公开,涉及核心的事项就不公开,有的事项用“其他”来代替。一些私营企业主对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不公开,用俗话说就是“蒙着盒子摇”,职工根本不知道是否缴纳“三金”,自身权益受到极大侵害。
对于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维护,可以从完善职代会制度、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这两个方面入手。完善职代会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拓宽职代会制度的适用范围;(2)充实职代会职权;(3)健全职代会的组织制度;(4)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对于完善建议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定期活动机制;(2)建立建议评审机制,对职工的建议进行评审;(3)建立奖励机制,职工的建议都是经过复杂的思考与实践的,对于提出建议的职工应该给予合理的奖励;(4)建立催办落实机制,在确定职工的建议具有价值时敦促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改;(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是否采纳职工建议进行反馈。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在座的各位领导、企业界及其他各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自我介绍
今天有这个机会同在座的领导、企业界的朋友进行一个沟通和交流,也非常感谢工商联的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因为今天的时间有限,我想抛两个话题和各位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一个是法律武器,一个是企业法律风险。当然,我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朋友有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当下非常热门的话题案例,而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之间到底是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对于企业来讲,又是多么的重要。
这是网上的一篇报道,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一向善于挥舞知识产权大棒的苹果公司最近在深圳输了官司。这场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之间关于“IPAD”商标权的争夺战甚至有可能影响到iPad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因为已经有消息说,为了避免惹上官司,一些地方已将iPad下架。
就这场争夺战,业界评说不一,有的专家认为,在商标权的征战中,过去多是中国企业侵权败诉,而这次则是中国企业赢了官司,这是中国企业成熟的表现。但也有专家说,这场官司还存在很多变数,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还不好说,也不能借此就认为中国企业在商标的使用上更加成熟。谁的“IPAD”
很多“果粉”可能并不清楚,“IPAD”的注册商标最早并不属于苹果公司,而是属于深圳唯冠和台北唯冠。据了解,深圳唯冠是香港上市公司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子公司,2001年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获得“IPAD”两个商标的注册。注册商标后,唯冠公司曾一度推出了名为“IPAD”的产品,但销量不佳,最后以停产告终。(武器:商标注册,法律规定,商标经过合法注册,享有了相应的权利。比如说:享有使用的权利,转让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未经许可擅自使用的权利。)
而事实上,唯冠国际公司的另一家子公司台北唯冠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也就是说,深圳唯冠拥有“IPAD”在大陆的注册商标,而台北唯冠拥有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IPAD”注册商标。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的iPad上市。之前,为了收购“IPAD”商标,2009年8月11日,苹果公司律师与英国一家公司合作,向唯 冠台北公司发出了收购IPad全球商标的请求。很快,在2009年,英国IP公司以3.5万英镑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随即转让给苹果公司。至此,苹果公司认为其已成功将这一商标购入囊中。(武器:苹果公司深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运用收购商标的手段,使商标合法拥有并合法使用。法律规定,商标权可以转让,只有拥有了合法的使用权,才能避免今后纠纷的出现,苹果公司的法律意识是非常强的。)
整个过程中,苹果公司并未意识到,“IPAD”在大陆商标的所有权并不在台北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在苹果看来,既然已经购买了唯冠的全球商标,自然包括中国大陆;然而,深圳唯冠认为,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是独立的法人主体,谁也无权处置别人的商标。2010年10月,深圳唯冠约见媒体表示,苹果公司并未取得“IPAD”在大陆的商标权。之后,苹果公司率先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深圳唯冠公司执行其与台湾唯冠电子股份公司达成的商标转让协议。(武器: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法律规定,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司法机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苹果公司率先提起诉讼,目的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1年12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宣判中指出,由于深圳唯冠没有参与之前的谈判,也没有授权他人处分其商标及订立商标转让合同,涉案的商标转让合同对深圳唯冠无约束力,从而驳回了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武器: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书,通过判决书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只有法院的裁判文书对争议的处理具有法律效力,各方都必须遵守法院判决。)
苹果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据悉,苹果公司最新上诉的理由包括:在内地注册的商标和IPAD注册商标专用权归其所有,认为该案应该适用香港法律判定,要求判定深圳唯冠所有的“IPAD”商标已经转让给苹果公司等。(武器:上诉的权利,苹果公司一审判决对其不利,提起了二审上诉,这也是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
针对愈演愈烈的商标权纠纷,苹果公司在2月14日晚间发布了一份简短声明:“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公司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苹果公司,我们在中国内地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据深圳唯冠方面介绍,其实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中国大陆“IPAD”商标权问题也一直在进行谈判,转让价格随着iPad发售日期的临近也水涨船高,由1000万元美金一直涨到4000万元美金。但苹果公司最终没有接受这样的报价。(武器,商标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具有相应的财产权利,在对其转让时,可以要求对方支付相应的对价。)事实上,过去几年,唯冠公司的经营状态一直不佳。据唯冠公告显示,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对中国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唯冠手里的“IPAD”中国商标权,就成了其名下唯一一块肥肉,各家债主都在盯着。谁将成为赢家
法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这一纠纷案作出判决。业内预计可能呈现三个结局:一是深圳唯冠胜诉,苹果公司高额购买商标权或者将iPad在大陆市场“改名换姓”;二是苹果公司胜诉,继续销售其产品;三是双方达成和解。
深圳唯冠负责人杨荣山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深圳唯冠方面还正准备向海关提供材料,要求禁止iPad进出口。(武器:唯冠公司享有商标合法的权利,有权利通过行政管理机关要求停止侵权行为。)从以上案例可以得知,一方面起诉是苹果公司的权利。另一方面,因为到目前为止大陆地区“IPAD”的商标权仍归唯冠公司所有,唯冠公司根据自己享有的权利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也没有不合理之处。而工商部门根据投诉立案,在商标权利真实有效的情况下,对市场上有侵权嫌疑的商品进行查扣,也在职权范围之内。(武器:唯冠公司是合法的商标使用权利,享有权利,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具有相应的行政职能,有权利予以查处。)
事实上,苹果公司购买产品的商标,不光是“IPAD”。“IPHONE”的中国商标权,也是苹果公司花了365万美元从汉王科技公司手上购得。
汉王科技公司招股意向书显示,2009 年7月18日,公司与苹果公司签订了《商标和解及转让协议》,汉王科技公司同意将其在世界任何地方申请或注册的所有和任何与“IPHONE”相关商标,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境内的“i-phone 及图形”和“I-phone(美术字体)”(“汉王I-phone 商标”)出售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向汉王科技合计支付365万美元。
“商标就像网址一样,先到先得,抢注商标、买卖商标,都是一门生意。”有业界人士在工商部门的网站上查询后发现,从apad到zpad,以26个英文字母开头的pad在大陆都已经被注册,苹果公司想继续用“pad”这个名,恐怕是要费一番周折。
“‘IPAD’的商标价值,主要是跟苹果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苹果公司的价值相关联的”,离开苹果公司,IPAD的这个商标价值将大大缩水。
我们可以分析,深圳唯冠跟苹果公司是在互相试探,博弈。唯冠 公司起诉苹果公司、申请各地工商局查封、进一步向海关申请停止进出口iPad,就是想要卖一个高价,这个价格也只有苹果公司能给。但苹果公司似乎看穿了唯冠公司的想法,稳坐钓鱼台,到目前为止仅仅给了一个声明。对苹果公司来说,商标最后归谁都没有太大影响,唯冠公司却是背水一战,输了就一无所有。如果苹果公司放弃大陆“IPAD”商标,即把在3月份上市的iPad3更名,也没有太大损失。而唯冠即便出售商标,苹果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不屑要,最有可能是被中小山寨厂商低价买走。
有业界人士推测说,对比iPhone中国商标的价格,苹果公司最多愿意出价1000万~2000万美元,这是商标价值的极限。唯冠身背30多亿元的债务,想通过iPad商标作为“救命稻草”来偿还债务,自然要价很高。另外,即便唯冠进一步要求侵权赔偿和工商罚款,因为曾经签过全球商标转让协议,所以也算不上是故意侵权,赔偿和罚款都不会太高。(武器:唯冠公司是合法的商标权人,有权利提起侵权赔偿,有权利要求工商机关行使行政职能,予以查办罚款。)iPad商标战提醒中国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事实上,这场纠纷也给国内不少中小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课”。过去,很多国内企业并不把知识产权当回事,但这一事件中IPAD商标就关联了巨大利益,这也会对促进企业主动维护商标、产品等知识产权带来积极影响。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唯冠公司和苹果公司的商标之战,虽然双方体量不同,但说明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全球市值第一的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面前,都没有法律豁免权。
在这里,我们看看这两家公司如何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见括号内的武器列举。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双方的较量是刀光见影,而他们使用的每一招都是在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法律的武器不是抽象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真真切切和我们日常生活、日常经营紧密相关的。没有了法律武器,就好象一位剑术高超的武侠缺少了最重要的兵器,剑,那么在这位武侠和其他武林高手对决高下时,谁输谁赢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法律武器呢?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各类主体之间的各种矛盾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法律的需求呈现更为密切的依赖性,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矛盾的标准和基本尺 度被频频适用。人们对于法律的说法或者比喻也有很多,最为突出的和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法律比作“武器”,不少人权利受到侵害以后,向各机关提交的申诉文书里都有所表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意予要求受理或者是接待部门用法律的武器制裁被投诉者。把法律比作武器的人们是想让法律站出来替自己说话,为自己申冤,认为指控的对方须要得到惩治,借法而战。而通过立法的目的和宗旨来看,为实现公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制定相关的法律,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遵守的规范,由此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其实就是一种标准或者说是规范,法律一方面是对守法者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违法者的制裁。法律就象公路上的路标,它就是人们在公路上需要遵守的交通规范,给人们指示行进的方向或行进中需要注意避让的危险,人们务须按着路标指示的方向行进,如有不遵者就会有危险,不是去撞人就会被人撞,如若出了事故,须用事先拟定的规则衡量谁对谁不对,以此查找事故责任。因此,在我们看来,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法律,培养法律意识,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控法律风险,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就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刚才我提到了防控法律风险,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话题,企业的法律风险。我相信做企业的朋友经常会听到,要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什么意思?法律风险是什么?为什么要防范法律风险?其实,我们做企业的培养防控法律风险的法律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运用法律武器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现代社会,企业是最重要的商事主体。从规模上讲,企业也是千差万别,大到数量极少,富可敌国的跨国财团,小到不计其数、一个苦撑的独资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充斥公众的视野。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不少知名企业就因为一场经济诉讼或是一次重大违法而很快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比方说包头号称资产25亿元的富豪金利斌的自焚案,浙江东阳年轻的富商吴英案)
案件简单介绍一下:
内蒙古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法人金利斌涉嫌自焚案,在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在被宣称车内自焚之前,金利斌一直是包头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他身后,是一个资产逾25亿元的惠龙集团,没有人想到他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2011年12月,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一案件,九原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单位包头市惠龙公司违反金融管理法规,从2004年至案发,采用融资券、借款合同的形式,以高利回报为诱惑,公开采用口口相传的宣传方式,以惠龙公司的名义向192
人或单位,吸收社会公众资金22.24亿元。至案发,仅返还本金8.87多亿元,导致7.7亿元没有归还,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被告单位惠龙公司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6条、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系单位犯罪。
经调查审计发现,对于初期少量融资增加的财务成本,惠龙公司还能勉强承担。但后期,为打造复合型企业形象,给上市制造虚假条件,惠龙公司以更大规模非法融资,大量吸收公众存款,陷入恶性循环。惠龙公司长期负债经营,加之金利斌本人为打造成功企业家的形象,购买高档轿车,四处赞助捐款,“充门面”型的挥霍消费使企业资金链最终断裂,金利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畏罪自焚。告单位内蒙古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王秀华、吴云等12名被告人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至缓刑及免刑,并处罚金2万—8万元。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忽视法律的存在,放任法律风险的不断扩大,不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法律风险,结果最终是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融资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
方式获得间接融资,又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民营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只好寻求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得民营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正常经营所需资金,这就造成了一些潜在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融资而借高利贷,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可能被逼债,闹个家破人亡。还有的企业为了多贷款,制造虚假文件骗取贷款,最后被定为贷款诈骗罪。
在民营企业里面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这些企业即使靠银行贷款能够维持一时,但如果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兵败如山倒,另外一件案件是吴英案,是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个案件,争议也是相当大的。
吴英,原浙江东阳本色集团董事长。
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吴英于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元,案发时尚有3.8亿元无法归还,还有大量的欠债。一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以集资诈骗罪裁定吴英死刑。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报送复核死刑的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案。
吴英因集资诈骗二审被判死刑后,引发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公众对社会公平、死刑改革、民间资本出路、金融垄断、价值观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一个普通案件迅速演变为一起法治事件。
这里有几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首先主要从专业角度从案件本身的罪名性质来谈,集资诈骗罪的前提是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成立的前提下,行为人还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将集资款占为己有的才构成集资诈骗罪。首先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个层面上能否成立。按照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基本特征是向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集资,而且处于某种高息的方式吸引集资进来。吴英的行为我认为典型的是向特定的少数人借高利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11个人,11个债主能不能谈得上不特定多数,11个人当中有合作伙伴有原来的朋友有后来保持联系的能不能说不特定?显然不能。应该说吴英是向特定的少数人借高利贷。
第二个问题从下一个层面。假定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性质下,能不能构成集资诈骗,这就要看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将近8亿的借款里面检查机关指控用于个人挥霍,暂且不说真实,假如用于个人挥霍的完全属实也就四百万,四百万占将近8亿集资款里面的0.5%,这个数字很重要。再退一步讲,假定那六百万请客吃饭是一种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假定这六百万作为说不清的个人挥霍一千万,加起来占总集资额的1%。按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怎么认定非法占有目的?至少集资款用于个人挥霍占主要,至少超过一半。任何一种理解和解释都不能把0.5%或者1%的这种比例数认定为行为人把集资款主要用于挥霍。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无非一个是携款外逃,一个是个人全挥霍糟践了。吴英办的公司和店铺,都在那儿摆着,不管是投资失误还是投资过于冒险或者不负责任,总之她都是投资办公司办企业,很多企业,都有。吴英胆大妄为也好不负责任也好,确实她用于经营活动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别说没有充分理由,基本上没有理由认定她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第二个环节来讲,即使认定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了,那么我认为也没有理由认定她构成诈骗。
吴英案可能是有这样六无一有的特点。无诈骗故意,无非法占有目的,无肆意挥霍,无诈骗行为,无虚假宣传,无针对公众集资,有检举立功行为。
通过以上案件的介绍,我们可以思考在现今的榆林,民间资本和民间借贷也相关活跃,企业的负责人如何合理的利用好民间借贷这样一个融资工具,避免融资法律风险,相信这两个案件会给大家一个很 好的启迪。
所以,市场经济大潮下在不断得拷问我们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 阿罗曾经说过:“我们要获得社会或自然界中事物运作方式的知识,就必须穿过层层迷雾”。风险,便是惊涛骇浪的市场浪潮中最为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那层层迷雾。
在风险中游戏,没有永远的胜者,因为这种不确定的游戏规则一直处于动荡变化之中。而如果能在游戏中把握风险,却又往往能够稳操胜券,因为游戏的变化规则经由推动已经朝着比较确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控制。
现实生活中,企业就是风险的集合体。从企业的生存链条看,企业从产生、发展到消亡,每一个环节都布满风险。从企业逐利的目的看,因为风险和利益往往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企业只能与风险共舞。
无数风险集于一身,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最终的体现必然是法律风险。
所谓法律风险就是企业在法律方面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企业面临的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法律风险两个方面。
记得近年食品行业那一串串令人不堪回首的事件:茶叶有剧毒,牛奶是问题奶,饼干有转基因,驰名冰激淋来自厕所旁,婴儿奶粉超标等等。
这一场场轩然大波仅仅是食品行业疏忽大意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基于企业意愿发生的法律风险。出现这种风险,并非企业主动追求法律风险,而是企业为了自身商业目的而放任法律风险的产生。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刀尖上的利润铤而走险,钻法律空子,打法律擦边球,甚至践踏法律。
这种情形属于企业的自身法律风险。除此之外,另一风险源头则是外在风险。法律环境变化了,会产生相应的风险,企业外部相关主体行为违法,也会带给企业风险。
联想集团的掌门人没有想到,就在企业准备将笔记本电脑打进欧洲市场时,其辛苦经营、享誉海内外的”Legend”商标在当地已被多家公司注册。有回购商标的可能吗?联想相关人表示,这样做代价太大,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联想最终不得已在国外市场启动另一个商标,并为此付出了重新打造一个品牌的市场成本。这就是一个没有重视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的深刻案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时,遭遇了商标被抢先注册的尴尬。根源就在于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淡薄,再强大的企业一旦发生法律风险,后果往往相当严重,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就像市场机遇无处不在一样。“企业改制、并 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产销行为等等,企业的各种行为都会存在法律风险。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处长肖福泉在有关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讲座上曾这样说过,“企业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而任何企业哪怕是再强大的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往往难以掌控。
其实,不仅企业的经营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也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现在企业人员流动较快,商业秘密、客户群都有可能因相关人员跳槽而暴露和流失,这些都存在法律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谈到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性,肖福泉打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如一个人驾驶技术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性一样,再大再强大的企业也要防范法律风险”。这一点,无论中外企业都不例外。
2004年世界石油巨头壳牌石油公司虚报20%石油储备的事实被曝光,导致其公司股票价格在一周内下跌了10%,损失市值近60亿美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回答别人问他最担心什么时说,“其实并不是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
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法律风险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影响有时是难以弥补的,而法律风险本身是可以预见和控制的,与其事后“灭火”,不如事前“防火”。如何将法律风险最小化?当务之急是从企业高管开始培养和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实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完备的法律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在美国波音公司,公司总部有500名高管人员,其中法律顾问有232人,占了约46%。而在我国,大部分中国企业对法律风险未有清楚认识,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费用支出仅是发达国家企业的1/50.因此,应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构和机制,并且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给我的时间也就要到了,关于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只是给大家起一个头,让大家对法律武器的运用,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今天这个讲座,如果能唤起大家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和企业法律风险的关注和思考,就达到效果了。榆林的经济才刚刚起步,榆林的企业才刚刚开始展露头角,我们企业的领导人和负责人如果能把法律作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有力武器,时刻注意防范法律风险,那么我相信,加上企业正确的经营思路,商业模式和有力的执行能力,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最后,我给大家留一个我的联系方式,我榆林的手机号是 ***,北京的手机号是***,我希望今后跟能大家有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欢迎大家到我那里做客。
谢谢大家。
那么,我们经常会遇到什么样的法律风险,在这里我简单讲几个:
1、融资风险
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融资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
方式获得间接融资,又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民营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只好寻求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得民营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正常经营所需资金,这就造成了一些潜在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融资而借高利贷,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可能被逼债,闹个家破人亡。还有的企业为了多贷款,制造虚假文件骗取贷款,最后被定为贷款诈骗罪。
在民营企业里面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这些企业即使靠银行贷款能够维持一时,但如果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兵败如山倒,德隆系的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2、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风险
民营企业的商业秘密缺乏保障,是民营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一些民营企业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公司里面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然后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跳槽时他们就会把技术秘密,甚至把一些客户关系也带走。对于广告企业、展览企业、高科技企业而言,商业秘密的泄露或丢失,往往会造成一个企业走向衰败甚至死亡。
2000年11月2日,在4年内一手将创维电视的销售业绩从7亿元做到43亿元的创维中国区域销售部前总经理陆强华发表了《致创维销售体系全体员工公开信》,将其与创维集团4年来的恩恩怨怨彻底公开,并携150多名员工投奔竞争对手,一个原本简单的高层员工流动变成对原企业的致命打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壁垒与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等技术壁垒对占领与保护市场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出来,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正在严重威胁着民营企业。
3、合同的法律风险
作为我们来讲,合同法律风险是我们日常最常遇到的,我就合同的法律风险
及防范可以详细的阐述一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法律意识的提高,合同已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对外业务往来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合同虽然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但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一些企业对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匮乏、合同签订技巧不足,这样就可能导致企业合同出现法律风险,引发合同争议。然而企业处理这些争议纠纷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要承担于己不利的法律后果。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和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大家解析一些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并为大家提供一些解决风险的建议与方法。一个合同从订立、生效、履行到终止,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到法律风险当中,引发法律纠纷。那么,我们先看一下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主体的常见问题及法律风险
合同主体就是在合同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这里所说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我们在订立合同时,首先要考察清楚对方,是不是合法成立的法人或组织,最简单的办法是,要求提供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其他合法审批成立的设立文件,名称是否和公章相对应,因为往往签署合同时,有的签订主体不是合法成立的,也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比方说,典型的是,建筑企业的项目部,有的就是刻的项目部章,用项目部去签合同,一旦总公司不予认可,那么合同的效力就必然出现风险。还有签约主体,有的合同签约人是个人,履行合同主体却是公司,个人也不是法定代表人,如果没有公司的授权委托人,那么合同效力也是会出风险的,这就涉及到了越权代理和是否追认的法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证据不充分,那么合同效力出现问题,那么自己的权益就不能得到保护。
二、合同成立形式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订立合同,一般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三种:
书面形式一般指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及电子邮件等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书面合同可以找载体证明其合同关系,对合同是否存在上一般是不会出现纠纷的。
但口头形式成立的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对方如否认合同的存在,而企业又无其他证据证明,则很可能要承担举证不力的法律风险。
其他形式是一般是指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合同法解释二》第二条规定: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36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也是对其他形式的一种直接规定。
鉴于口头形式与其他形式在举证存在的困难,建议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是采用书面形式。
三、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A公司向某化工厂订购化肥5000吨,双方约定分批交货,并于2009年12月底前交清。至2009年11月,化工厂向A公司共供应化肥3000吨。此后由于生产能力不够,化工厂无力再向A公司供应化肥,在得到B公司同意的基础上,化工厂与A公司协商,决定由B公司在2009年12月底之前向A公司提供化肥2000吨,以此履行化工厂与A公司之间的合同。当合同到期时,B公司没有按时交货。因此,A公司要求化工厂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由于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化工厂认为A公司已知道并同意由B公司继续履行供应2000吨化肥的义务,现在合同未得到适当履行是由于B公司违约造成的,与化工厂无关因此化工厂不应承担任何责任。A公司无奈以化工厂和B公司为被告起诉至法院。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推荐阅读:
维护煤矿职工合法权益11-10
维护员工权益的部门05-28
如何做好维护我县社会政治稳定工作07-28
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维护工作的调研报告05-29
315权益维护主题班会教案07-26
关注食品安全 维护健康权益10-14
关于如何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思考10-03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06-26
【精华】维护尊严的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