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二审再审申请书(精选8篇)
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该公司经理
被申请人:公司乙
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该公司经理
申请请求:
申请人公司甲对安徽省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淮民二终字.......号及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人民法院[2011]烈民二初字第......号判决书不服,请求贵院依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抗诉。
事实及理由:
2011年公司甲与公司乙签订煤炭供货合同,该合同约定:“货到收货地徐州铜山港,含税价800元/吨。”,“货到收货港前一切费用由供货方负责,到港后的费用由收货方承担。”,“第一批货后,结算方式为货到收货港十天一次性付清全额货款。”
公司乙声称:货已交付,公司甲一直未付货款。公司乙提供证据:
1、煤炭供货合同及授权委托书;
2、收款收据;
3、公司甲的原材料检验报表;
4、公司丙2011年2月14日出具的证明;
5、武维维2011年2月14日出具的证明;
7、煤炭化验单;
8、手机缴费发票及手机短信。
我方对煤炭供货合同及授权委托书的效力不存在异议。然而,东南运输公司提供的“收款收据”证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都无法证明我方收到货物。第一,“收款收据”的名称与收取货物的收据形式上不相符;第二,“收款收据”上的填票人“李双”系何人无法证明其身份;第三,“收款收据”上收款人签名无法确认为何人;第四,“收款收据”上无公司甲的公章。数额这么大的一批货物,收货人开具的收货收据形式不合法,无单位公章且签名无法辨认,对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商榷。
证据“武维维2011年2月14日出具的证明”。首先,是否真有武维维这个人,无法证实。其次,其证明收到恒升管桩港务费,即使此人真实存在,其可有证明这一内容的职能值得怀疑。再者,收到恒升管桩有限公司港务费,缴费人可为该公司人员其无法查实。换句话说,货物是否达到港口的事实此证据都无法证明,更何谈后面的证明内容。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概念辨析
(一) 程序启动权
再审之诉, 就是将宪法所规定的申诉权利, 将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权利, 提升为一种诉讼权利。[1] 《民事诉讼法》第178条, 明确了当事人是再审程序启动的主体, 由此可知, 当事人享有再审程序的启动权。当事人作为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 要想享有进入审判的诉讼权利, 前提是必须取得合格的“诉者”身份;诉权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法上“实然”的权利, 也就是基于诉权, 当事人取得“有权”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权利。而该项诉权通过当事人的行使转化为程序的启动权, “诉权”给予当事人参与再审程序的场景, 而启动权则给予当事人打开场景的钥匙;当事人申请再审是打开场景的行为, 而钥匙就是其手中打开场景的权利。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作为当事人手中的一项权利, 由其行使来启动再审程序, 是一项程序启动权。
(二) 裁判请求权
从民事诉讼的“私权”角度而言, 请求裁判权是指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要求法院做出正义判决的一项私权利。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作为一项请求权, 其最基本内涵应该是一项程序性的权利, 明显区别于审判权、检察权等。同时, 该项权利是一种可选择性的权利;当事人可自由行使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当事人基于其自身的意思表示, 其可选择请求法院审理裁判, 也可选择放弃请求法院审理裁判, 法院、检察院都无权干涉。作为一项受益性的权利, 实质上是请求法院积极地予以公正裁判, 从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再审程序一旦启动, 审判权有效实行, 不管结果偏向何方当事人, 对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正的, 也维护了判决的既判力和审判的公信力。所以, 笔者认为, 从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上看,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一项受益性的裁判请求权。
(三) 期待公正审判权
从当事人的程序启动的期待夙愿来看,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除了期待能启动再审程序外, 更为期待的是程序被启动背后能被公正审判的心愿;从权利的价值取向来看, 审判权的存在是以保障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等权利为价值取向的, 裁判请求权是审判权存在的前提。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从权利的价值取向以及诉权的角度,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作为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的当事人享有的向法院请求裁判, 并期待获得公正审判的一项程序性请求权。
二、当事人再审申请权的法理内涵
(一) 程序主体性原则
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是从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程序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 不仅不应沦为法院审理活动的客体, 相反, 应赋予对程序的进行有利害关系的人以相当的程序保障。”[2] 我国学者江伟的观点表达的是程序为谁而存在的问题, 他的观点明确地表示程序为当事人而“活着”, 当事人是推动程序向前发展的主体。从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角度, 法院和法官应当赋予和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自主、自治的权利, 能够自主决定是否起诉或撤诉、起诉和权利主张的范围以及提供何类证据, 并且能够自主选择判决或调解的结案方式, 其表现为是否需要接受再次审判的选择权;一旦行使了, 该项权利就得到了实现, 也随之归于消灭, 新的当事人的权利也会在再审程序被启动之后生发出来。当事人就应当预见由此可能带来的结果并为此负责。程序主体性原则它所强调的是诉讼当事人的主体性, 仅是程序上的主体, 为的是实现程序性的正义。由此看出,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向法院行使了, 不论法院是否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只要当事人行使了该请求权, 它就符合法律对程序运行的要求, 也就体现了程序的正义。当事人应成为诉讼活动的实质参与者和主要支配者, 整个程序都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尊严, 保障其行为自由。站在法哲学的角度, 对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之一的当事人, 在程序启动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从哲学意义上的主体, 到由法所统摄的现实世界的法权主体, 再到诉讼程序之主体, 当事人之主体姿态经历了一个由精神领域到物质领域、由“应然”世界到“实然”世界不断展现的过程[3] 。
由此可见,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求的当事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应有之意;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内在的精神之一是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自主决定”的权利, 并应免受审判权的干扰, 它从以“权力”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转变为以“当事人权利保障”为中心。这正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价值所在。
(二) 处分原则
1.从“私权自治”角度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是公民私权领域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它的存在是基于处分原则的内在要求的。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的确立最主要是基于对当事人“私权”的尊重和保护考虑, 也体现了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最大区别。从宏观的角度而言, 处分原则所包含的当事人的处分权包括对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处分两个方面, 而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属程序权利的处分权, 一方面是再审程序的申请启动权, 这主要体现的是对古罗马法中的“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诉讼规则的延续。另一方面是攻防手段的选择权, 民事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采取何种诉讼策略、手段, 均由其自己决定。这正如日本著名法学家兼之一所言:“当事者以什么样的事实作为请求的根据, 又以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所主张的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 或是否希望启动再审, 都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领域”。[4] 解决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对诉讼程序的起始、终结以及具体诉讼权利的支配和处分, 均应以当事人本人的意思而定。从这个意义上讲, 无论承认与否, 程序主体在诉讼程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一定的诉讼行为。而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为当事人提供了选择行使或放弃的空间, 是由当事人的意志来管理该项权利的。
2.从“程序利益”角度
当事人的合意反映了民事诉讼内在的、客观的要求。也就是说, 当事人只有在不压抑自己意愿的前提下与对方共同形成了使双方都满意的关系, 才是解决纠纷的最为理想的途径, 也实现了程序存在的意义。而民事诉讼法承认当事人处分权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对系争实体权利的支配权, 也是为了使当事人藉此追求程序利益, 以同时维护其受宪法保障的财产权、自由权等。[5] 笔者认为,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实现的是对再审程序启动之后期待得到公正审判的程序利益, 它的存在以已存在的实体利益为前提, 在当事人的自由支配下得以行使。它的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当前法律环境之中当事人“私权自治”理念与当事人追求程序利益的契合。
三、对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建议
(一) 明确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适用案件类型
笔者建议将其适用的案件类型明确为三类:1) 涉及人事的案件 (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 ;2) 损害案外第三人利益的案件;3) 原审存在根本有违审判的正当性等案件。同时, 建议立法机关将此纳入再审申请制度的司法解释范畴, 以保障实现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具体行使范围, 尽量避免模糊规定。当事人的某些诉讼权利具有一定的行使范围, 这个范围规定不明确, 或者确定的范围过小, 不仅均将意味着该项诉讼权利的内容不充分, 而且在行使时缺乏可靠的保障。[6] 因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是否有效, 将由法院来审定。也正是基于此, 法律对当事人诉讼权利行使上的任何模糊规定, 事实上都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强化, 同时是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能量的削弱。
(二) 确定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行使权限的次序
首先, 对于“涉及人事的案件”及“涉及案外第三人利益的案件”, 先由当事人选择是否行使申请再审权, 如果当事人主动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机关则无需行使抗诉权;如果当事人放弃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机关不得依职权提起抗诉, 除检察机关基于检察监督职能对严重违反程序正义的私权益案件提起抗诉外。
其次, 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于《民事诉讼法》第179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对比检察院抗诉事由的规定, 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事由是相同的。当事人的申请再审的事由尽管与检察院的抗诉事由完全一致, 但从案件的性质和检察权、审判权等公权力的分工方面看,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适用案件的类型与检察抗诉权适用案件的类型是不可能相一致的。对于因“原审存在根本有违审判的正当性等案件”, 当事人如果与检察机关同时行使再审程序启动权时, 建议法院应优先受理当事人的请求;如果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行使申请再审权的, 检察院认为程序问题严重, 影响裁判的公信力的, 检察院可以依其检察监督权提起抗诉;若此时检察院不行使抗诉权的, 法院认为有必要的, 可以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基于对法院裁判的既判力考虑, 既没有侵犯当事人的诉讼处分权, 又保障了当事人的基本诉讼权利。
最后, 当法院的启动权、检察院的抗诉权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行使存在次序时, 笔者认为, 法院的启动权应当置后, 属于保障公私权力 (利) 的最后道防线, 而不应该完全取消法院启动再审的权力。因为再审程序的司法价值取向更为注重的是程序的救济功能。[7] 在再审程序启动权限的设计问题时, 应对所需救济的利益进行一定的衡量, 对确实有必要救济的才能给予救济。
(三) 适当规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
一方面, 尽管《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方面增加了一个例外规定, 即:“二年后据以做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 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 徇私舞弊, 枉法裁判行为的,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但是, 此次的立法修改却未将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期限做出明确地规定,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当对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的申请再审期限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制, 以确保当事人申请再审权行使的秩序价值。
另一方面, 《民事诉讼法》对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行使次数没有具体规定, 容易产生当事人滥用申请再审权的现象, 产生不必要的诉累。所以, 基于当前我国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受理程度, 笔者建议立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行使次数及相关的救济措施, 适当规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合理、合法地行使。
四、结束语
站在诉讼法理的角度, 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所要求的当事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基础和应有之意;而当事人的处分权原则的确立最主要是基于对当事人“私权”的尊重和保护考虑, 申请再审权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主体性地位的要求和体现。面对当前《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保障尚存在不足, 笔者认为从前上述三点建议尤为重要, 并深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民事程序法的发展, 人们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认识将不断加深, 当事人申请再审权也将得到不断完善。
摘要:当前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实现没有加以系统确定, 忽略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处分机能和程序利益。本文从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处分原则入手, 以“私权自治”理念和“程序利益”角度为支点, 分析该项权利存在的必要性, 对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程序主体性原则,处分原则,建议
参考文献
[1]江必新.论创新和完善审判监督纠错机制[J].人民司法, 2011, (15) .
[2]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2-3.
[3]黄娟.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研究——兼谈中国民事诉讼现代化之路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5.
[4][日]兼之一, 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M].白绿炫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5]邱联恭.程序选择权之法理——着重于阐述其理论基础, 并准以展望新世纪之民事程序法学[A].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四) [C].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1993:580.
[6]张晋红, 余明永.民事诉讼改革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检讨和完善[J].法学评论 (双月刊) , 2000, (06) .
关键字: 拍卖裁定 救济 再审
引言:从一个案例说起
X市压缩机公司因与C县英轩实业有限公司纠纷一案,经当地县人民法院判决压缩机公司败诉,并对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进行了查封与拍卖。C县人民法院于2010年10月15日签发了查封压缩机厂房屋与土地的裁定书,并于2012年11月27日对查封的土地和房产进行了拍卖。事实上,在C县人民法院查封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屋之前的2010年9月25日,J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压缩机厂名下的所有土地与房产,并与2012年5月和2013年3月进行了续查封。因此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始终处于S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查封状态。压缩机厂因此向英轩实业所在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S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和《民事诉讼法》第154条和225条的规定,对裁定再审、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等诉讼程序性裁定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裁定该案再审申请不予受理。此裁定作出后,压缩机厂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8条"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规定可知,只有查封裁定的J市中级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进行拍卖,而C县人民法院无权拍卖压缩机厂的土地与房产。因而申请再审。对于此案,笔者认为,S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压缩机厂的再审的理由只单列法条不讲法理无法令申请人信服。基于此,笔者针对本案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再审的理由作出法理分析,从而为司法实践的运行提供建议。
一、民诉裁定再审救济问题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程序问题以及特殊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具有结论性、权威性的判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①。当执行裁定出现错误时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救济措施予以救济。《民事诉讼法》第154条对裁定的适用做了规定,而针对各裁定错误的救济方式却规定的较为分散。比如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4条第二款不予受理裁定 、驳回起诉裁定、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可以通过上诉予以救济。很少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08 条做出规定: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那么其他的裁定,比如本案中压缩机厂针对C县人民法院错误裁定拍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能不能通过再审的方式救济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中关于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否具有法理基础呢?
综合《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的一些批复可以看出我国的立法中明确规定的可以申请再审的只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按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因此就出现本案中压缩机公司因为C县人民法院的错误裁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6项规定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而不予受理。我们都知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再审的主体包括当事人、人民法院、检察院;而大多数的上述司法解释主要规范的都是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请抗诉再审。那么针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否符合法理和法律依据呢?
二、本案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法理分析
事实上,不仅仅是S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错误不允许申请再审,在司法实践中,当前人民法院针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错误申请再审一般都不予受理,据笔者查阅资料所知某法院裁定执行白美才申请执行白德才财产案中,后白德才针对此执行裁定向法院提出再审,法院最后经审判监督部门审查后以受理了白德才的再审申请。那么人民法院普遍对执行裁定的再审申请不予受理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呢?理论界普遍认为非讼程序当中应适用非讼法理。而非讼法理要求在非讼程序中由职权主义快速推进程序进行,采职权探知主义而不适用辩论主义。由此,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一般而言保障较弱。法院以职权推进程序、调取证据而不必听取当事人意见。更特殊的是,非讼程序并非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设立,并不确定实体权利义务,因此,一般其裁判不具有羁束力和既判力,法院可以依职权变更或者撤销。基于以上非讼法理,在非讼程序过程中作出的裁定和结果性裁定,当事人都不可声明不服。②正是基于此诉讼法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规定:对裁定再审、发回重审、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中止或者终结诉讼等诉讼程序性裁定及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
另一方面讲:法院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就具有既判力效力,不容更改。我国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特地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纠错审判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作为纠正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定的一种补救程序。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针对的对象是"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有人据此主张生效执行裁定发现错误的当然适用于审判监督程序。实践中有的法院也依此操作。仅从第一百七十七条的字面文义解释,似乎生效错误执行裁定的纠错也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
(一)执行权与审判权本质差别决定了执行裁定不能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判与执行都是民事诉讼中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的程序。二者构成民事诉讼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在本质上二者存在根本区别。
(二)从立法体例上讲,《民事诉讼法》中审判监督程序是审判程序一编中的一章,而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是各为一编,分别为总则指导下相互独立的不同部分。审判监督程序的效力不应及于执行程序。
(三)从实际运作过程看,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实际上就是重新适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一审、二审的审理程序在诉讼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执行裁定究竟是按照什么程序作出法律并无规定。
注释:
①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②王林清,刘鹏飞:《民事裁定再审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林清,刘鹏飞:《民事裁定再审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4期;
[2]黄良友:《论民事再审之诉的客体》,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6期;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原有才,男,汉族,1953年10月7日出生,河南省武陟县人,住河南省武陟县西陶乡古城村,身份证编号:***。
委托代理人×××,广东×××律师事务所律师。
再审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深圳市喜上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住所地: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仓库区五号路喜上喜加工大楼。法定代理人王守礼,总经理。
第三人:河南省食品公司中牟肉类联合加工厂。住所地:河南省中牟县解放路98号。法定代表人王运动,厂长。
原有才因与深圳市喜上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债权转让纠纷一案,不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圳中院)于2007年2月8日作出的(2006)深中法民一终字第2046号,现依法向贵院申请再审,请求事项如下:
一、请求撤销深圳中院(2006)深中法民一终字第2046号民事判决书,驳回被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二、请求判令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清偿债务人民币963585元;
三、请求判令本案产生的一审、二审和再审诉讼费用全部由被申请人承担。事实和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应当再审。深圳中院作出的二审判决适用法律有误。
第三人河南省食品公司中牟肉类联合加工厂自1995年开始向被申请人供应冻肉及副食品,至1998年双方中断贸易。1999年4月2日,第三人与被申请人经过对账,签订了一份《对账确认书》,内容为“经被申请人与第三人对账,被申请人欠第三人货款人民币1,424,906.64元,另外,第三人账上反映,被申请人已付款项人民币823,100元,有待提出证据后进一步确认”。双方对账后,第三人于2002年3月期间,派人向被申请人追索上述债务未果,之后第三人于2002年12月25日向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被申请人清偿所欠货款。该案经开庭审理后,第三人向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获得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准许,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于2003年9月27日制作了(2003)深罗法民二初字第280号民事裁定书。第三人因欠申请人货款,申请人与第三人于2004年10月8日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书》,约定第三人将被申请人所欠货款中的人民币963,583元转让给申请人。上述协议签订后,申请人于2004年12月6日向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提
出诉讼,要求被申请人清偿上述货款,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因无管辖权,将该案移送至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申请人及第三人在起诉前未将债权转让的事实告知被申请人,该转让对被申请人不发出效力,申请人无权起诉被申请人主张权利。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于2006年2月7日作出(2005)深罗法民一初字第2409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申请人的起诉。上述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第三人于2006年4月4日通过特快专递向被申请人送达了《债权转让通知书》,申请人再次向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认定:本案属债务纠纷。《对账确认书》是被申请人与第三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本案第三人对被申请人享有到期债权,经与申请人协商后,将部分债权转让给申请人,在通知被申请人后,即发生效力,被申请人应向申请人清偿第三人转让的债务,故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对于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支付款项人民币963,583元的请求予以支持。
深圳中院也判定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清楚,即认定《对账确认书》是被申请人与第三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本案第三人对被申请人享有到期债权,经与申请人协商后,将部分债权转让给申请人,在通知被申请人后,即发生效力,被申请人应向申请人清偿第三人转让的债务。
深圳中院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的分歧在于《对账确认书》中的债权数额是否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第八十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
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等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第三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确认的所欠货款是1,424,906.64元,而被申请人已付款项823,100元,因没有证据,双方也没有一致确认,且被申请人在此之后也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支持,据此被申请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应认定被申请人未付该823,100元款项,被申请人欠第三人1,424,906.64万。其次,债权转让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自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对债务人发生效力。因此当第三人于2006年4月4日通过特快专递向被申请人送达了《债权转让通知书》后,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享有人民币963,583元的债权。
综上所述,被申请人确实拖欠第三人债务,其数额明确、合法有效;第三人将确定的债权转让给申请人,申请人因此向被申请人提出还款请求,申请人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支持。请贵院站在“司法为民”“有错必纠”的公正立场上,依法再审,纠正错误,维护再审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人:原有才
×年 ×月×日
附:
1、再审申请书2份
2、一、二审判决书(复印件各1份)
3、《对账确认书》(复印件1份)
申请人:××市××镇××灯饰厂,经营场所:××市××镇××工业区××幢××号,经营者:李××,职务:经理。
被申请人:张××,男,汉族,19××年××月××日出生,住所:××省××县××镇××村××组××号,公民身份证号××××××××××××××.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中法民一终字第××号民事判决书和××市××县人民法院(2009)××法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特申请××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再审。
请求事项:
1、撤销××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中法民一终字第××号民事判决书和××市××县人民法院(2009)××法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
2、裁令××市中级人民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审此案。
事实和理由:
一、本案的基本事实
××年××月××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双方达成合伙意向,双方签订了《合伙协议书》,并约定了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被申请人约定的出资额为80万元。协议书签订以后,双方一直照此执行,被申请人于××年××月××日参与合伙事务,负责生产管理。××年××月××日,被申请人携其妻子自动离职,并伙同其老乡,携带走合伙的全部经营资料(含生产任务单、产品BOM表、客户资料、成品库存、半成品库存仓库账本等)。并以此为威胁,要求退股及收取分红。迫不得已,申请人将其80万元股金及10万元分红支付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仍不满足,恶意申请仲裁,××市××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错误的(2008)××劳仲案字××××号仲裁裁决书。从而引发本案。
二、原仲裁裁决和一二审判决均违反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错误认定了劳动关系的存在。本案中,双方的关系是合伙人与经营体及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劳动关系.三、原裁判均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裁决。
被申请人与申请人签订了《合伙协议书》,此协议均有被申请人的签名,被申请人的合伙人身份确定无疑。根据《合伙企业法》,合伙人可以以现金、劳务等出资,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因此,本案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关系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否则,将可能出现,其他合伙人无能力偿付或者合伙企业无能力偿付的情况下,被申请人自己向自己付工资和加班费、赔偿金的笑话。这也不符合逻辑。
综上所述,原裁、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明显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裁判。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申请再审,请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依法予以撤销,发回重审,督促原审法院纠正错误。
此致
XX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市××镇××灯饰厂
住所地:山东省高唐县东兴路23号
法定代表人:赵振元 职务:厂长
被申请人(原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再审被申请人):高唐县供电公司
单位住所地:山东省高唐县金城路
法定代表人:尚桂森 职务:经理
申请人因申请人诉被申请人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20xx)聊民一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不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xx)鲁民一终字第19号民事判决。于20xx年10月27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接案法官,当天审査并询问申请人后,受理了申请再审材料。20xx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20xx)民申字第1717号民事裁定书》驳回了申请人的再审请求。申请人不服该裁定,于20xx年3月15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诉至今未果。现依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查院提起再审抗诉申请,请求事项如下:
一、请求最高人民检查院依法对最高人民法院(20xx)民申字第1717号民事裁定书提起抗诉,依法撤销该裁定。
二、此后,请求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提审或指定再审该案:
1、请求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xx)鲁民一终字第19号民事判决书,和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20xx)聊民一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书;
2、请求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山东鲁蜜特食品饮料厂与高唐县供电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3、请求最高人民法院依据聊城正坤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审核报告,支持申诉人一审诉讼请求;
4、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判令被申诉人承担一审、二审诉讼费用。
5、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复议并撤销(20xx)民申字第1717号(以下简称1717号裁定或1717号案)民事裁定书。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于20xx年3月15日将申诉材料用特快专递分别寄往最高法院和全国人大。3月17日,两套材料均已签收(【中国邮政】11185客服回执单ed922491561cs号邮件已妥投:最高法院3签收。)。
最高法院立案二庭的胡越法官,在审理(20xx)民申字第1717号一案中,违反了最高法院“《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五条(二)、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人民法院可以径行裁定再审” 的规定。错裁驳回了申请人的再审请求。
本案一审承办法官耿建,在前案一审过半后(一起纠纷引发两案)已被申请回避。本案复又出任审判长兼主审法官。对此,申请人在再审申请书中已详细说明并举证,两案一审卷宗内的庭审笔录等证据亦可证明该事实。
本案一审合议庭的合法性,因上述事实应视为非法。该案一审判决结果在二审判决中获得维持。本案再审立案审查中,以前两审中的本不能成立的事由作为依据裁定驳回,显然是违法的。程序违法之前提足可决定其他一切的合法性无从谈起。
此外,该案及前案两审中法官多起违法违纪问题,多年来,申请人一直运用多种途经上访投诉,此一问题密切涉及本案、已严重影响了该案审理及判决结果。对此,再审申请书中亦已述及并附有投诉材料。审查中,胡越法官理应予以考虑。然而,1717号裁定书中只字未作涉及,违规驳回了申请人再审的合法请求。
20xx年断电后至今,申请人因遭受毁灭性致命重击所致,全部库存产品及冻存原料化为乌有。实处枯竭状态。停电、停产、上百名职工停发工资。非法断电所导致的损失,一直处于持续状态。依因果关糸而言,责任应该由加害者来负。
请求事项二、1—5的事实和理由及相关材料详见《民事再审申诉书》、《民事再审申请书》及提交材料清单、举报投诉书等材料(附后)。
综上所述,请求人民检察院对本案予以抗诉。
特此请求。
此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查院
申请人: 山东鲁蜜特食品饮料厂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内涵及发条梳理
1. 检察建议内涵
检察建议可以分为一般检察建议以及再审检察建议, 本质上二者都属于检察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范畴, 但是在内涵上还是略有不同: 一般检察建议更多的是在强调纠正违法、预防犯罪和综合治理等检察工作。相较于一般检察建议的行使方式及功能更为多元化, 再审检察建议的功能更为单一, 其目的只有提起再审, 与抗诉基本一致。故可以将再审检察建议理解为一种民事再审监督权。
2. 法条梳理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08 条第二款及第三款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 年颁布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 ( 试行) 》, 对再审检查建议的提出以及条件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新修订后民事诉讼司法解释中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情形、条件、主体以及期限都做了较为细致的规定。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现实可行性
再审检察建议可以提高办案效率, 节约司法成本, 从而减轻申诉人诉累, 落实便民原则。再审检察建议只需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更为高效便民; 再审检察建议更能发挥其协商性法律监督的优势, 体现出对审判权的尊重, 有利于在检察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检法沟通机制; 再审检察建议能改善检察机关办案结构, 适当缓解民行检察工作中的“倒三角”难题。修改后的民诉法规定向同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 实现了“同级建议, 同级审理”, 缓解了上级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的办案压力, 从而优化了检察机关的资源配置。
二、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实证分析———数据反应现实效果
根据对2010 年之后最高检工作报告关于抗诉及再审检察建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司法实践中再审检察建议适用的情况:
首先, 数据显示再审检察建议的总数处在不断变动中, 这与施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明的是再审检察建议已经发展为一种较为稳定可行的检察监督方式。其次, 再审检察建议是抗诉的重要补充方式。再审检察建议数据总数虽然不及抗诉数量之多, 但再审检察建议已经在检察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与抗诉共同构成检察监督实践格局。最后, 再审检察建议的法院采纳率在12 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后从不断提高到有所下降。 (1) 2014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率为70% 。虽相较于之前的75. 2% , 采纳率略有下降, 但并不能因此来质疑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意义。
三、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完善发展———从问题提对策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面临的现实难题
1. 再审检察建议在实施中存在各种认识分歧。值得注意的是, 再审检察建议工作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 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受到了抑制 (2) , 由于其强制力不够, 法律监督力度较为薄弱。因此对法院启动再审很难像抗诉一样受到法院的同等重视。
2.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法检两者之间运行不畅。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最终采纳与否很多时候就取决于法院的态度, 但是, 按照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209 条的规定, 实质上是要求原审法院通过启动内部纠错程序否定上级法院已经提出明确意见的案件, 这种上下级关系的错位导致人民法院抵触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从检察机关角度来看, 在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 检察院更倾向于选择更具刚性的抗诉。
3. 再审检察建议的落实过多依赖检法关系的协调。作为与抗诉并列的检察监督方式, 不赋予再审检察建议必要的强制性是存在缺陷的, 导致再审检察建议的落实过多依赖检法关系的协调。在新修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再审检察建议需要由检委会讨论决定, 但是如果检法两家衔接机制没有建立, 在实践中还是很难有效发挥立法本意确立之作用。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改进对策
从纳入立法以来, 这项制度就不断遭到诟病, 很多学者都在质疑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意义。新出台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进一步肯定了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因此, 当下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完善再审检察建议制度使其发挥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推进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程序的立法完善
在此次新修订的司法解释在健全再审检察建议运作的流程上规定仍有欠缺, 在司法实践中, 为了缓解检法之间因监督而产生的对立, 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拟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前, 可以先与人民法院审判监督部门沟通情况, 达成共识后, 再制作《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书》。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再审检察建议, 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受理后, 应及时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 并且需要在3 个月内做出是否再审的裁定。检察机关在整个过程中也应该做好检察建议办理情况的跟踪记录, 对已经发出的检察建议进行跟踪回访。对同级法院在合理期限内拒不回复的, 检察机关可直接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
2. 正确处理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关系
虽然新民诉法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作出了并列选择的规定,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应当适当的加以区别对待。在司法实践中, 对符合监督条件的, 首先考虑的是以再审检察建议方式进行同级监督。在实践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形, 合理运用提请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两种监督方式, 做到相互补充, 相互协调。此外, 民事诉讼法虽然原则上确定了监督在程序阶段可以从裁判生效时段扩展为对诉讼整个程序的监督, 但作为监督实施策略也要从具体条件、检察监督的基本职能、目的、实施风险方面考虑, 监督应当有重点, 而非全面介入。 (3)
3. 进一步规范再审检察建议的格式及流程
检察机关受理申诉时要坚持“法院纠错在先, 检察监督在后”原则。对检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能通过口头建议的可以通过口头建议解决, 能通过纠违检察建议解决的, 就没有必要启动再审程序。民行检察部门拟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 要严格检察建议制作程序, 应经立案、阅卷、调查、集体讨论、主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决定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后形成。要将案件作为准抗诉案件办理, 严把案件审查标准, 议题标准要达到经检委会讨论的程序性要求, 严格落实落实检委会集体讨论制。同时, 检察建议也要注重释法说理。
四、结语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作为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以及此次司法解释重点修改的制度, 尽管在司法实践中因为相关立法的不足致使其在适用过程中并未达到该制度设立初的目的, 由此也需要检察机关不断的实践, 积极地探索, 与此同时, 也需要法院与检察院联合来制定相关司法解释, 清理当下法律条文中相冲突的条款。只有将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做到民行检察监督的软硬兼施, 齐头并进, 发挥出其应有的制度作用。
摘要: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增设了再审检察建议的规定, 打破了先前以抗诉作为检查监督唯一方式的局面。但在司法实践中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和影响却日渐式微, 其数量和质量也处在一个双双下降的局面。在此背景下,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作为行使检察权的一种方式, 其内涵是什么?适用边际在哪里?如何界别抗诉与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有效扭转其当前的不利局势等问题?故本文拟从以下视角来解读民事诉讼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相关问题, 以期促进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发挥其设立作用。
关键词:民事诉讼,检察建议,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 任文松.民事检察建议的问题分析与完善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 2015, 23 (1) .
[关键词]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完善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
民事裁判的既判力,是指法院的终局判决确定后, 无论当事人还是法院均受到判决内容的拘束,当事人不得主张与其相反的内容,法院不得做出与其内容矛盾的判断。既判力的目的在于维护法的安定性,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然而实际中实体权利有可能和判决中的不一致。立法者为了实现实体权利的公正设立了再审程序,依“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以求个别错误判决得到改正,实现实体公正,然而这种个案的正义却是以牺牲民事裁判的既判力效力为代价的。可见民事裁判的既判力的本质在于法院判决确定后,无论该判决是否存在误判,在未被其他法院依法变更或撤销以前,当事人和法院都要受到判决的拘束,不得就该判决的内容进行争执。“在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判决有错误,也应遵从,因为相对于不可忍受的法的不安定性而言,在具体案件上忍受错误判决的危险,其危害要少得多。”[1]
二、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与民事裁判的既判力理论的冲突
“既判力指的是判决在程序上的确定力,包括形式上的确定力和实质上的确定力。前者是指判决一经生效,当事人就不得对判决认定的法律事实提起诉讼或提出上诉;后者是指判决确定的实体权利义务问题,不得争夺, 不容改变”。[2] 由此可见,“既判力”理论旨在维护法院作出的裁判的权威,使其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法律的权威,减少不必要的诉讼。而“有错必纠”要求人们一旦认识到有错误的地方,就应该立刻纠正过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错误。但是在现实中,民事再审程序常会因为要纠正一点无关痛痒的小错误而发生,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而筛选所有的上诉,从中辨认出一部分无需考察其是非曲直就直接予以否认的上诉,这个工作本身就很费时间”,[3]也是对法院裁判的既判力的忽视,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就不能得到保证,这与立法相悖。
(二)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机制存在的问题
再审程序启动主体、管辖、审判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三种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方式,这种提起民事再审程序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引发的再审程序提起的随意性所暴露出来的不足越来越多。
1.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不足
首先,不符合处分原则。法院的裁判有了确定力之后在当事人未提起再审申请之前说明当事人是认可裁判的效力的。如果法院主动提起再审就会干预当事人的处分权利,这不符合民事处分原则。其次,违背了审判权的性质。审判权从性质上看不是主动的,法官是中立者,不主动追究纠纷。而在我国,法院能主动提起再审。
2.检察院提出抗诉提起再审程序的不足
首先,检察机关抗诉启动再审程序,破坏了当事人平等对抗的格局,造成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地位严重的不平等。其次,有关抗诉的规定不够科学,抗诉权不受时间的限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3.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的不足
关于当事人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是诉讼的利害关系人,也是直接接受生效裁判的既判力拘束的人,他们不仅对裁判是否有错最知情,也是错误裁判的直接受害者。但是,由于申请再审的理由以及管辖法院等问题规定的不够科学,因此,申请再审不能直接引起再审程序,而只是人民法院发现裁判错误的途径之一。原本对裁判最有发言权的当事人在启动再审程序上最没有发言权,不利于再审制度功能与价值的实现。
4.再审管辖的不足
《民事诉讼法》第 177条明确规定由原审法院对生效裁判进行再审显然不符合法律监督的原理。尽管是重新组成的合议庭,但由于是同一法院,同样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显而易见的是,由原审法院纠正自己的错误很难实现监督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
(一)完善立法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是以发现客观真实为唯一目的。可现实中并不能完成实际情况的再现,只能通过程序去发现事实本身。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诉讼中所再现的只是法律意义上的事实,而非原始状态的实际事实。”[4]“审判上所能达到的只能是形式真实,而不可能是事实真实。”[5]这是“重实体,轻程序”思想和绝对工具论的体现。程序法的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体现在公平、正义、自由上。所以,基于民事诉讼法的目的,为了实现程序和实体上统一公正,我们应建立“程序安定和既判力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
(二)完善提起再审机制
1.限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主体是当事人,在当事人没有要求进行再审时,法院不能主动提起再审。检察院提起再审是基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检察监督权。[6]然而,检察院不应当无限制地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应在尊重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的前提下行使抗诉权。所以,应当确立以当事人提起再审申请作为再审程序启动的前提。
2.限制再审案件的管辖级别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既可以由一审人民法院再审,也可由二审人民法院再审,上级人民法院也可提审或指定再审,这样就造成再审案件管辖权上的多级化、重复化。因此,应当将其与一审、二审程序严格区分,赋予其具有独立程序和终审效力的地位,并可由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这样有利于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使再审案件得到更准确、有效的审理。
3.限定再审结果
限定再审结果应该在于:第一,不得仅以对在认定证据的不同判断而作出与原裁判不同的再审结果,若允许再审案件仅以对原生效裁判认定的证据的不同判断而改变原裁判,则等于承认后来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要优于先前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与再审程序用于救济司法错误的基本目的亦相违背;第二,不得仅以所适用的法规作出与原裁判不同的再审结果。对法规的理解与适用,同样被视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畴。仅以对同一法规的不同理解来否认原先之裁判,作出与原裁判结果不同的再审裁判,这显然是不能允许的。
四、结束语
总之,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纠错制度,为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为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有必要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再审程序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江伟.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75.
[2]柴发邦.中国民事诉讼法[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2:398.
[3]江伟.民事诉讼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8.
[4][5]顾韬: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及改良建议[J].司法制度改革,2000(3),23.
[6]常怡.民事诉讼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312.
[作者简介]王俊,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民事二审再审申请书】推荐阅读:
民事再审申请书(样式)07-09
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再审申请用)10-26
民事、行政案件申请再审案件举证责任指引06-09
民事再审法律规定10-04
民事再审审理程序10-11
执行申请书(二审后)09-22
民事再审答辩状07-20
再审审查民事诉讼07-23
故意杀人罪二审辩护词10-14
二审(施工合同纠纷)答辩状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