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精选11篇)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1

为加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一条 本规范所指食品是指经过

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食品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厂房(场所)、加工设备和设施,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用于销售的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目录的食品还必须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出厂检验资格证书、标准执行证书、与质监部门签订的质量安全承诺书。

第三条 环境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环境条件,生产企业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扩散性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内外环境应清洁、整洁,车间地面为应用防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不得饲养家禽、家畜。生产车间、库房等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原料储存等特点,设置相应的防鼠、防蚊蝇、防昆虫侵入,生产场所内的排水沟渠应为密闭式,无异味。坑式厕所应建在距生产车间25米外。清洗、洗手、消毒、更衣等卫生设施运转良好。

第四条 生产设备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材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企业应建立设备档案。

第五条 原材料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均应是无毒、无害、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企业应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报县(市、区)质监部门积案,并建立《食品添加剂进厂登记簿》、《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簿》、《原材料进厂登记簿》、《原材料投料登记簿》、《不合格原材料处理登记簿》,采购原辅材料必须验证供货单位资质并索证索票,索取法定部门的质量检验报告,经过进厂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 加工工艺及过程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的交叉污染。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图,并标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序,并实施有效检验和记录,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记录》。加工人员操作时应换鞋穿戴清洁工作服、帽,戴口罩,经常性进行手消毒。

第七条 产品标准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有企业现有生产品种的所有卫生质量标准文本和相关的检验方法标准,不得无标生产。食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强制性标准以及企业明示标准和各项质量要求。企业采用的企业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且应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八条 人员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检验员。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者必须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技术人员应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检验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资格,能独立从事检验工作。生产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应持有健康证明。

第九条 检验能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设备,检验所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生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出厂检验能力,其它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

第十条 质量管理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制度中明确规定对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规定检验部门、检验人员能独立行使的职权,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中应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否决权。

第十一条 产品包装标识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其它形式包装的食品的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出厂销售的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食品标签标识中应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和食用说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还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

产许可证号》,并加印(贴)qs标志。

第十二条 产品储运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应将原料库、成品库分设,食品存放应隔地离墙。原辅材料、成品库(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产品在基贮存、运输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劣变,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应在冷库内存放,冷库温度应符合要求。运输

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符合要求,装卸时食品受污染。

第十三条 出厂检验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企业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应建立完善《检验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并出具出厂检验合格证。检验机构每半年与质量检验部门进行一次比对试验。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登记簿》,并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第十五条 文件管理 企业应制定文件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专业的文件管理,将各种记录、设备档案等进行归档管理。

第十六条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在证书有效期内,每满一年前的一个月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年审申请,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

第十七条 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已获证单元中增加规格,应向质监部门提供对生产条件进行核查的申请。增加申请单,企业应向质监部门提出申领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第十八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委托加工的,需到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同意后方可实施。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2

食品质量安全不但关系到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更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为提高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总体水平, 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保障国民消费的长期安全性,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切实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截至2010年5月16日, 我国共有获得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142722家, 其中国家发证30175家, 另外, 还有约35.3万家食品加工小作坊;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占了市场份额的绝大多数, 因此生产企业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主体。

食品企业应当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 (GMP) 要求, 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HACCP) ,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而产品质量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通过反馈系统揭示食品安全监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使得质量管理系统及时进行调节、完善以达到最优化状态。质量控制人员在出现质量问题以前, 注意质量变化的趋势, 制定或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一、食品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

从生产工艺看, 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十分复杂, 它要求食品生产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食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要达到食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就必须对整个食品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并且控制必须达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 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由于食品生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企业首先要确定质量目标, 然后设计质量控制方法。在生产过程中, 要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以及工艺和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最后是产品的验收交付;同时要建立完备的质量控制档案, 对产品销售进行追踪。各环节应紧密相连, 如果一个环节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而不加以控制, 必然会影响后期的质量控制, 进而无法实现总体质量目标。

目前, 食品生产企业典型的过程控制方法是HACCP方法。1997年6月,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 使HACCP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和标准。HACCP是应用于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使食品污染、食品危害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HACCP强调风险评估和预防,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分析, 预测和识别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食用和消费全过程中, 最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一旦出现问题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环节, 及时找出关键控制点, 采取必要的措施, 减少有害物质侵入食品生产链条的机会, 使食品安全卫生达到预期的要求。HACCP管理体系建立在良好的操作规范和食品生产操作程序基础之上, 其控制重点和主要资源放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 而不是每个环节都投入相同的资源, 这样在预防方面控制重点就显得更加突出和有效。

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 这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 而不是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检验或政府部门的抽样检测和分析来确定食品的质量安全。所以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尽快建立完整的HACCP管理体系,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来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进步, 不断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质量, 从而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控制

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条文看, 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因素有“企业资质、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标识标注、销售记录、标准执行、召回记录、人员管理、接受委托加工、投诉记录及处理、风险监测评估、安全事故处理”等14个方面, 食品生产企业应将因素控制和过程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一) 资质的一致性

食品生产企业实际生产食品的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等应与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的内容保持一致;未取得生产许可擅自生产加工食品有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企业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 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 也应该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主要包括: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运输、交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食品生产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要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 必须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 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 并保存检验记录。

(三)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 并保存自查记录;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 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 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 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生产现场, 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 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 不应使用回收食品等。

(四)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 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 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 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 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 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五) 产品标识

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事项。法律法规主要指:食品安全法、乳制品管理条例、食品标识管理规定、GB7718以及其他具体产品标准。

(六) 销售台账

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台账, 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其中重点应关注运输环节控制。

(七)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 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八) 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的食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投诉质量问题、企业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三、结束语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除自觉接具备食品安全良好的意识外, 还必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根据食品生产工艺特点, 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直至产品最终检验出厂, 全过程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要素, 同时应配备必要的监测人员和检测设备, 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质量可追溯体系, 全程监测和控制食品生产。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只有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 才能尽量减少或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主动承担起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裴爱田.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9) .

[2]、宫本宁.关于利用HACCP原理监管食品生产企业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8) .

[3]、高华峰.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7) .

[4]、李立.日本食品安全体系介绍[J].检验检疫学刊, 2009 (3) .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乃生存之本 篇3

“赤福”隐瞒真实的生产日期

赤福株式会社是一家有300年历史的日本著名的糕点商,主要生产日本传统点心。今年9月19日、26日,10月3日,日本农林水产省东海农政局、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局在对赤福总公司,以及名古屋、大阪等分公司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其产品有篡改生产日期行为。该行为违反了日本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

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10月12日对媒体表示,该省已勒令长期伪造产品生产日期的赤福公司对产品进行正确标识。随后,日本的各大报纸报道了赤福株式会社隐瞒真实生产日期的问题。

赤福株式会社的主打产品赤福饼,是一种用大米作原料的点心。是日本人用来参拜神社时的供品。公司规定一旦出厂的产品,即使销售不完,也绝对不能再送回公司冷冻保存后继续销售。但是,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对生产出来并完成最终包装的产品,除当天销售一部分外,其余的不打保质期冷冻起来,日后再解冻,以解冻的日期为生产日期再进行销售。此行为自1973年起就已经开始。鉴于赤福隐瞒事实的行为,10月15日,日本农林水产省要求全国范围内的33000家糕点公司进行自我检查,并于11月中旬前呈报自检结果。10月19日,在赤福总公司所在地的三重县伊势市,地方政府又查出赤福公司篡改保质期的问题,该公司生产和营业被无限期停业。按照日本公司的规定,公司不能随便停止工人的工作和工资。该公司460名员工,停业整顿期间,照常上班,虽然不生产,但工资照发。

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消费者或维权组织提出索赔要求,但赤福饼的销售却一落千丈,这表明了日本消费者对此的态度。日本司法界对此事件的看法高度一致:这是违法行为,必须给予严厉处罚。

到目前为止,日本3万多家糕点公司自查的结果还没有公布出来。

“白色恋人”篡改产品保质期

北海道著名的巧克力饼干“白色恋人”,被曝光故意将产品保质期延长。

据报道,今年8月14日,生产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的厂家——北海道石屋制果(札幌)公司,为了延长产品的销售时间,故意将产品保质期延长了一个月。同日,公司内部发现了在其他的产品里检查出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公司对此批产品进行了自主回收。被篡改保质期的产品有4328箱,在同一包装上打有两个保质期::2007年8月31日和2007年9月30日。相关部门对该公司的调查表明,此批产品属未销售完产品,运回公司再包装的时候,将保质期又推后了一个月。同时曝光的还有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糕卷和雪糕,共计34000件,公司做出自主回收的决定。对于此次篡改保质期以及微生物超标的严重问题,石屋制果公司社长石水薰在8月17日晚举行的记者说明会上,表明自己负有经营责任。“除了篡改保质期和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外,可能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出现。”石水薰说。但是他没有道出具体的问题所在。他的话让消费者感到新的不祥之兆。石水薰于当日引咎辞职。

后任社长为石屋制果公司的大股东——北洋银行的常务副总经理岛田俊平。在答记者问时岛田俊平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

据悉,该事件是今年6月石屋制果的员工自报丑闻,在网上公布了此消息,而后在8月14日被查明的。

岛田上任后,先后提交了6次调查报告,并于11月13日最终获得调查委员会的通过。公司已与11月22日重新营业。

Meat Hope隐瞒牛肉馅成分

6月20日,北海道地区著名的肉类生产企业——Meat Hope,因为涉嫌采取在牛肉馅里掺入鸡肉、猪肉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而被停业。同月26日,在Meat Hope任职31年的田中社长单方面解雇了企业所有员工,并于7月17日向札幌地方法院提交了自主破产申请。据信用调查显示,该企业累计负债总额为67000千万日元(约合4200万元人民币)。此事的曝光因内部员工告发,据称该公司往牛肉馅里掺假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该公司成立于1976年6月,成立初期只是在北海道范围内从事营业活动。2005年在东京成立办事处后,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北海道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2007年第三季度的营业额达到了164500万日元(约合 10200万元人民币)。

事件发生后,北海道农政事务所(日本农林水产省设在北海道的分支机构)对田中社长本人进行了讯问,当地警察部门以及日本农林水产省派人对整个事件以及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调查,于9月6日对Meat Hope公司给予了“严重注意”的行政警告处分。此处分是农林水产省的最高处分。

曾经使用过Meat Hope掺假牛肉生产牛肉饼的加卜吉北海道工厂,也遭到本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该工厂的负责人涉嫌与Meat Hope合伙违法操作,而被加卜吉总公司送交警察机关进行刑事调查。处理结果尚未明确。

目前该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

不二家使用过期牛奶原料

2007年1月10日,日本生产西洋糕点的顶级企业——不二家,因为被曝出其琦玉县工厂使用过期牛奶原料生产淡奶油,于同日在日本范围内的5家工厂以及890家直销店铺停止了生产和营业。

1月11日,公司发表声明时还承认,公司除了使用过期的牛奶外,还有过期的菠萝以及篡改布丁的保质期等违法行为。

1月12日不二家公司的社长藤井林太郎出席记者会,公开承认使用过期牛奶、菠萝等原料和延长了一天布丁的保质期等违法行为。此后,该公司还被查出细菌总数超标、仍然发货的违法行为。1月15日,社长藤井林太郎引咎辞职。

不二家是家族企业,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为日本三大制果公司之一。不二家工厂以及店铺停止生产和营业,每天的损失达6000~7000万日元(约合400~460万元人民币),节假日为1亿日元(约合620万元人民币)左右。自此,这家有96年历史的老店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外据悉,除了此前曝光的问题外,不二家又被发现曾18次使用过期原料的行为。更有甚者,不二家无视日本《食品卫生法》关于制果类食品“生菌总数超过10万/克标准立即停止销售”的规定,在其产品检测出生菌数高达100万/克以上依然在市场上销售。琦玉工厂的产品生菌数竟然高达640万/克,北海道札幌工厂的产品6次被检测出生菌总数超过100万/克。

日本农林水产省在通过仔细调查取证后,于2007年1月23日对不二家做出最高行政处罚——“严重注意”处分,并责令不二家立即进行内部整顿,学习并遵守日本食品卫生法,重新制定企业的品质管理细则并严格遵守。具体的实施内容,呈报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局,并接受监督。

不二家社长的辞职以及长时间的停业整顿,使这家老铺债台高筑,不得不停止了本家族的经营,于2月5日接受了日本规模最大的生产面包及糕点的公司——山崎面包公司的卫生管理和经营体制,出让一部分股权。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 篇4

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贵局《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告知书》收悉。为切实履行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我单位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牢固树立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我单位生产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

二、依法取得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资质。

三、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不合格品管理和不安全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四、建立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严格原料进厂查验制度和成品出厂检验制度,保证进行批批检验,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出厂。

五、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溯源制度,明确质量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建立和保存生产记录和销售台帐,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溯性。

六、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加强自律,依法生产经营,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规定,决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不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七、建立完善售后服务制度,接受消费者的产品质量查询,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依法履行赔偿义务。

八、接受群众、媒体和监管部门的监督,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承诺单位(签字盖章):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5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规定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3、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4、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5、企业应建立销售台帐管理制度。

6、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7、企业应建立企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8、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

9、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0、如委托加工,还得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另外,企业还应根据ISO9000和质量管理手册制订的要求,制订食品质量管理其他一些常规性管理要求、规程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文件管理制度等。

上述制度的内容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也作了大致规定。例关于“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第八条明确:(1)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2)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3)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4)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应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5)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6)企业不应使用回收食品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6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前一段时间,个别地区出现的问题乳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危害,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道德缺失。那些干坏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懂得食品应该是安全的、保证质量的吗?并不是,很多时候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自己是不吃的;他们不知道这样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吗?也不是。那么,他们为什么知法犯法?因为他们不讲良心,他们缺“德”。治病要治根,而道德缺失,正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社会的发展应该是 物质资本和 精神资本同时发展的,当精神资本不足而 物质资本积累过多,便会出现瓶颈,从而 整体上呈现 社会发展变缓的现象。

因此,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结合起来,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想把市场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结合起来,就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

第一,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大力表扬诚实守信的人和事,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

第二,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建设。首先,要建立守信的制度,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坚持诚实守信,并实现自身信用增值。其次,要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保障在经济活动全程中规避防范信用风险实现安全交易。此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管理岗位,配备懂信用、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第三,建立完善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在借鉴近年来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由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社会团体组织,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制定行业信用标准,开展诚信评价,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社会各界都能便捷地查到每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形成社会信用联防机制,真正实现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第四,大力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要把解决部分公务员在监管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对执法人员道德缺失的处罚力度,绝不应亚于对制假售假者的处罚力度。这也是老百姓观察、评判政府是不是真正有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试金石。如果各级监管部门都能履职尽责,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大有希望。诚信体系建设不能流于口号,而必须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等信用服务业的作用,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第五,健全法规和加强监管。食品安全的核心是质量安全,关键是落实企业责任,根本是要有制度保障。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整合企业信用制度要素,量化企业诚信管理标准,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两个诚信建设行业标准,组织编写了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生产企业实施指南等培训教材,指导和推动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标、达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

实践出真知。从2010年起,工信部在黑龙江省乳制品行业、河南省肉类加工行业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组织专家对试点企业开展培训和指导。目前,这两个省的试点工作正在深入展开,通过推进企业诚信建设,试点企业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企业诚信管理制度正在加快建立,诚信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今年,工信部在北京、河北、福建、广东等

4省市的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开展了企业诚信扩大试点工作,在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00%开展了企业诚信建设工作。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7

落实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需探讨的问题

强化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直接影响企业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缺失将导致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缺乏内在动力, 并使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处于被动地位。

强化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 应加大对食品企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贯, 组织食品从业人员 (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 认真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 使其认识并掌握国家要求;其次, 开展专题讲座, 解析法规条文, 明确操作规范, 讲明利害关系, 引导企业提高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另外, 强调企业的法律责任, 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增强其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意识。

转变监管部门的服务模式

监督管理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管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食品企业的监管工作面临着从政府的主动监管到企业自律管理的转变。全新、长效的监管模式要求强化企业的自主意识、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以思想沟通和监督指导为主, 最终达到监管部门能够放心“退居二线”的效果。

采用标准化和信息化支撑手段

如何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 使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有章可循, 保证主体责任落实的一致性、可操作性和便捷性, 是落实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成败的关键。

落实主体责任, 标准先行。在政策出台之初, 国家就开始制定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实施指南。利用标准化手段, 从全国层面规范落实主体责任的操作, 有助于指导企业规范质量安全控制操作, 改善我国食品行业内部杂乱的管理状况;有助于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三管齐下管理模式的推行;有助于提升食品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提高法律法规的推广实施效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构建并实现企业管理和监督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主流。信息化手段是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 是企业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手段, 是全面快捷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长远要求。

落实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解决方案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基于多年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研制了Chinatrace系列产品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合规监管系统, 它包括针对企业自律需求的“食品企业电子台帐管理系统”和针对政府部门监管需求的“质监合规监查管理系统”。

“食品企业电子台帐管理系统”基于最新的法律法规进行研发, 切实实现了法规条文的信息化管理, 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章可循的信息化支撑手段。企业可通过该系统全面记录原料进货台帐、生产加工信息、产品出厂检验信息和销售台帐等, 迅速建立满足监管要求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真正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质监合规监查管理系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有法可依的远程监管技术手段, 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查验和分析企业的全部生产信息和质量安全信息;同时, 系统支持移动监管要求, 能够为移动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专家支持。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8

关键词:中小食品企业 质量管理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55-01

最近媒体关注的其中一个热点就是食品安全,无论是地沟油还是毒大米,无不引起社会民众不安,让大众到了“谈食色变”的程度,整个产业链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问题到底在哪里?到底是那一个层面引发的问题?企业,政府还是经营者?其实,我国食品安全性呈现恶化态势,原因有很多,有历史性原因,有经济性原因,有社会性原因,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食品企业。这些中小食品企业受制于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专业人员不足,资金短缺等特点,根本就无法有效的贯彻实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导致食品质量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

1 我国中小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就是中小企业。而我国目前食品企业95%都是在500人以下的,所以是中小微型食品企业,在这些中小食品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民营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还有不少是无照经营的小作坊,生产规模小,生产环境条件较差,生产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紧张、人才缺乏、员工素质相对较低,以及生产者质量意识淡薄,为食品安全埋下很大的隐患。

目前,我国中小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企业的管理问题;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问题;还有一方面是监管方的问题。首先,食品企业中突出的是管理者意识与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缺失。中小型企业的一般都是私人老板,基本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没有立足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同时中小型食品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是集约化管理模式,所有的指令或者制度都有老板或者某个高层直接发出,但是这些决策者一般只是从销售或者生产工作做起,缺乏管理經验,对质量和质量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导致其发出的指令或者制定的制度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大多数的中小型的企业有设定明确的品质控制人员,并且有质量安全制度,甚至某些企业在制定的流程是也赋予质量控制部在某些质量指标无法达标时,可以下达停线整顿的权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质量部门的地位根本就无法与生产部门可以同日而语,很多质量缺陷本该显现出来的,被生产部无形中压制下去。其次,在消费者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维权意识不高。中小型食品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基本的消费市场是分布在农村,目前来说该群体要求的是价格至上,质量意识或者要求不高,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渠道不明了,所以某些产品就算出了质量问题,本应可以通过消费者揭露出来的,无法由消费者的声音呈现给企业知道并改善。最后,在监管方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法律法规宣讲不足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不足。很多中小性的食品企业根本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法律法规收集评估机制,没有专人或者是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从事相对对应的工作,采用的不知者无罪的态度。认证人员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认识相对薄弱,对标准的解读和认识都只停留在理论的水平低下,无法全面评估认证条款的适合性,使得企业整个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形成虚设。

2 我国中小食品企业提升食品质量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从“头”开始,纵观所有的管理体系条款与要求,管理承诺都是一条无可替代,不可删除的条款,其实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所持的态度,给出的姿态是影响整个质量管理的首要因素。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制度层面给予企业的质量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充分权利,保持企业质量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明确的书面化的责任追责机制是有利于建立质检部门地位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对中小食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企业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或者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更需要全员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强化中小食品企业人员的培训是一个必要的环节。企业还要规范质量评估过程。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评估过程要规范化,确立正确的收集渠道,专人负责,在评估法律法规是否适合自己企业的过程中,要有高层人员的参与,让其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其次是倾听消费者声音。建立可靠的信息收集以及反馈机制,听到有用的声音,引导以后的决策方向,提高质量水平。只有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使企业有动力去改进并发展。最后是政府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如加大对企业质量事故的处罚力度,落实质量事故的追债制度,那管理者很自然就会将质量管理、质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其实只要管理者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问题如人员配备问题,资金问题,硬件的改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 结语

目前,我国食品行业是基本对外资全面放开,国内的食品企业是直接要与具有丰富质量管理经验,质量管理方法先进的外资企业直接竞争,但是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与国际食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所以提升占绝对地位的中小型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关乎真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肖玫,李锐,马传龙.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1):342-345.

[2]程雪艳.浅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措施[J].大众标准化,2011(S2):45-47.

[3]杨志英.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全面质量管理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1(16):16-17.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9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企业特向社会郑重承诺:

一、自觉遵守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自觉做到“四个决不”:决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过期原料加工食品;决不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决不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决不伪造或仿冒食品产地、包装、生产许可证等质量标识。如有违反,根据《两高司法解释》规定,自愿接受“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罪、伪劣产品罪和非法经营罪”等定罪处罚,并承担所有后果和责任。

二、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保证不超出许可范围生产加工食品,保证持续满足生产加工必备条件。

三、严格执行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制度,落实索证索票和建立台账规定,并保存相关记录。

四、严格执行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做好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及记录。

五、严格执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保证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决不出厂销售。

六、严格执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发现问题产品及时主动召回,并妥善处理。生产企业(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签订时间:年月日

食品安全质量监测工作方案 篇10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XX〕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XX〕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XX年 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

开展。

五、信息通报

食品企业质量工作业绩 篇11

关键词:食品检验 实验室 监督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25-01

食品检验实验室是以产品(样品)中理化指标检验分析为主的实验室。因为涉及的样品复杂、检验项目多,一个产品的检验包含诸多过程,在进行分析检测时,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加强质量监督,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政府依法设立的第三方综合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并率先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CNAS)组织的计量认证(CMA)、审查验收(CAL)和实验室认可(CNAS)的评审。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经历了多次盲样考核,每年参与上级单位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及能力验证活动,均多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笔者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将如何进行食品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的方法跟大家分享。

1 质量监督的定义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过程和体系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的质量活动。质量监督是反映和衡量实验室体系要素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2 质量监督的实施依据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4.1.5 g条规定: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第5.2.1条规定:“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

3 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实施方式

3.1 人员比对/方法比对

由质保监督员制定人员比对或方法比对的质量监督计划。在日常工作中,依计划安排同一检验组不同检验人员对同一样品的相同检验项目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和相对偏差范围,及时发现人员工作技能和检测仪器可能存在的差异,从而发现实验室不同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差异和存在的缺陷。在检验人员掌握相同工作技能的前提下,该考核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检验项目。

3.2 样品复测

对检测过的样品,选择检测结果较稳定、短期内变化不大的检验项目让检验人员重新進行检测,根据重新检测的结果与以往检验结果比对,从两次检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和相对偏差范围,及时发现人员工作技能和检测仪器需要改进的部分, 从而发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缺陷。该考核方式多用于定性检测试验项目,最好是针对保存时间不长和刚完成检验不久的样品开展样品复测试验。

3.3 盲样考核

采用标准品或实验室参考标准品,加入一定干扰物质制备成模拟样品或直接购买有真值的质控样品,将模拟样品或质控样品交由被考核人员检测出质量控制考核目的物。根据检验结果与模拟样品预设结果或与质控样品真值的符合程度评价考核成绩。

3.4 目击试验

指定检验人员进行某种样品(或模拟样品)某些(个)检验项目的检验操作,考核者从样品接收开始至检验报告发出自始至终在操作现场观察被考核人员工作;目击试验也可采用被考核人员口头复述检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的形式进行。根据试验操作(或口头描述)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评价考核成绩。该考核方式重在考核实验操作过程及原始记录及报告包含的信息,适用于耗时不是很长的试验项目。

3.5 报告书抽查

按期按比例抽取每月或每季度的检测报告,对照相应的原始记录,核查从样品受理、检验到报告书发出的各个环节,纸质记录是否有错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及时发现受理、检验及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4 质量监督的主要意义

质量监督的意义在于解决检测全过程中的弊病,确保实验室开展的各项检测工作的初始能力和持续能力以及检测结果满足规定要求。既要满足法律法规、认可准则的要求,还要满足检测标准和客户的要求,质量监督不仅是对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措施,还可防患于未然,并积极寻求预防与改进机会。

5 结语

质量监督员可以说是一个检测实验室的“警察”亦或者是“法官”,确保一个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质量。质量监督则是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是提升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标志,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能够满足各项规定要求的根本所在。质量监督员要做到定期监督检查以保证食品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实施,确保每份样品所出具的检测数据科学、准确。

参考文献

[1]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6),1603-1604.

[2]多种形式开展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工作[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16-117.

[3浅谈如何开展认可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工作[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3,40(10).93-95.

[4]CNAS-CL01: 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2006. 7.

上一篇:又一年的中秋节作文550字下一篇:教科研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