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瓷》(精选11篇)

《青瓷》 篇1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热播了一部电视剧《青瓷》。由王志文、张国立、韩雨芹、王海燕主演,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演绎渗透为官之道、为商之道、为家之道、为情之道的中国式关系。

青釉瓷器,是一种中国式符号与中国式关系的象征。它内敛神秘,亦明亦暗,似是而非,像极了人际关系。《青瓷》用剧中人物的野心、姿态与勇气来全方位真实展现都市社会的人际法则和官场潜规则,让人惊呼中国几千年来官商关系的深度和一个男人内心的责任与情不自禁!

剧中王志文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都市成功男人情场、事业的范本,亦正亦邪的他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老谋深算;张国立还原成一个城府颇深、“人精”范例的商场大鳄,他不惜为利益而知法犯法,最终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韩雨芹饰演一个年轻貌美的电视台出镜记者,开朗活泼的她深深爱上已婚的张忠平,并坚持着“我爱你,跟你没关系”的自定原则;王海燕,一位优雅、隐忍、有学识的女性,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与家庭,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生意人,就是总能生出主意的人。商人,就是凡事都能商量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想要用怎样的方式走完人生之路由我们自己决定,在这段辛苦的路途中我们会遇到太多的故事,脚踏实地也好,灵活机智也好,老谋深算也罢,但是作为一个男人,更应该时刻坚守一份责任,一种道义,一股血性,一个理想。

《青瓷》 篇2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绍兴、上虞一带是中国越瓷的发源地。

越窑青瓷胎质细腻,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其中,刻花、划花最为常见,变化脉络清晰,伴随着越窑的整个发展过程。绍兴现有越窑遗址300多处,其中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位于绍兴上虞区上浦镇石浦村的小仙坛窑址是世界上最早的越窑青瓷遗址,由小陆岙、小仙坛、大园坪三处青瓷窑址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绍兴富盛的万户印纹陶窑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瓷鸡首说“大吉” 篇3

到了东晋我们已升格为壶,人们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名字,叫“天雞壶”,也叫“鸡头壶”、“鸡首壶”。总之,原来的罐口上多了一个盘口,在盘口和壶体间加了一个把手。我们的脖子也加长了,在口和壶间有流水的通道。大家看我们应是现代水壶的雏形吧?引颈高冠、张口内外相通作流,可谓已融观赏实用于一器。到了东晋中晚期,把瑞兽装饰在把手上端,让我们的形体更加优美。特别是褐彩的点缀,打破了青瓷单调的氛围,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形象推陈出新。浙江德清窑生产的黑釉鸡壶,乌黑发亮的釉面一问世就得到人们的喜爱,也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我们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南朝到隋,修长的身体是我们的最大特点。由于礼佛的兴盛,佛家用的莲瓣纹在我们身上常见不鲜。到了唐代,我们被短嘴注壶代替,以后很难再见到我们的身影,历史使命就此终结。请关注我们的朋友记住,鸡首壶鼎盛时期是在六朝。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有缘与我们对话的朋友,祝他们鸡年大吉。

青瓷读后感 篇4

喜欢这本书,完全的缘自生活,小说中所描述的事情都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周围,可是深处其中,却不能清楚地透过这些事物的本质来看待它,文章中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提炼,让人细细思索,让人静静把味,对于生活中许多相同的感受,我们总是苦于去表达,去描述,被它一旦表现出来,那种畅快是难以言喻的,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将我们为之烦恼为之郁闷的生活杂碎,经过他的提炼和升华,你得到的便是生活的琼液了,其中的哲理能够帮你解惑,使你平息,对于生活的感悟人人都有,却存于脑海里面,不能通过合适的语言将它表现出来与人共享,当你看到作品中相同的感悟时,不觉为之拍案叫好,比喻的贴切,描述的细腻,选词用句的准确,让你感觉高山遇知音,文学还是社会的缩影,是梦幻的延伸,是对你心灵的触摸。

看完以后在想,为什么作者要取名为《青瓷》呢?首先是因为与青瓷有关的业务最终成为主人公落马的关键转折点。青瓷,一件古玩,放在博架上面,透着儒雅与高贵,能够显示出所有者不同于人的气质与学问,这也是主人公的背景材料,毕业于高等学府法律专业,专业知识丰富,深谙处事和经商之道,为人持重、谨慎,可是再高贵的瓷器,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纵是你再如何呵护,一次微小的碰撞也能让他粉身碎骨,主人公行走于法律的边缘,钻营于各种关系之中,再难处理的婚外恋也被他瞒天过海,在商场上和感情上恣情飞扬,实在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成功人士,最后却难免逃脱浪打翻船的结局。这就是人生,很多道理大家都明白,许多人也充分懂得把握好任何事物的尺度,可是由于贪欲,由于侥幸,由于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太了解,不太明白,由于感情的不可把握,都会使我们最终离开理智的轨道,更有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给复杂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性,可这也是生活的魅力,如果大家都能够按照理智的方法去达成自己期望的人生,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伤、失望和欢呼雀跃了,正因为人生的难以把握,才成就了五彩纷呈。

青瓷,可以代表他努力钻营的各种关系,他谨慎小心,周密无缝,送个礼请吃饭,从礼物的选购、送礼的时间、送礼的方式、让受送方能够接受的理由,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现遗漏,可见其中之心机,现在也称之为学问,象呵护青瓷一样小心呵护着复杂的官场关系,

怎一个累字了得,他却游刃有余,可是同于瓷器的,也是各种微妙关系的脆弱,官商结合,在行政还干预和主宰市场的中国,是获取利益的一种捷径,却以常走法律偏锋为风险和代价,最终还是百密一疏,其中有一句话写得好,也描写出了现今的现状,法律规范的内容太多,你完全去遵守,你在这个社会中就没有立足的份,人治为主的社会现状使得很多事情的运作游离于法律边缘,法律要求你不能那么做,可现实却逼使你不得不那么做,每个商人都象一只s上了绳索的青蛙,法律之绳没有拉紧之时你尽管恣情的蹦跳,可是当他选定了你要拉紧你时,也是一拉一个准,其实何止是商人如此啊,遵守规则,你将一事无成,没有变通就不会拥有属于你的市场,可游走于规则和法律的边缘,你始终搭上了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帆船,说不定哪天你就触礁了。

青瓷之约优美散文 篇5

我真正喜爱越窑青瓷,是在十年前的法门寺,看到地宫里陈列的那些唐代越窑秘色青瓷,令人赞叹不已。

一直想寻访辉煌了一千多年的越窑青瓷烧造之地。二月初春,从宁波返程途中,我们驱车直奔梦中萦绕已久的上林湖。汽车在山野村舍间颠簸着,幸亏有了现代化的导航仪,不然,我们怎能寻得到深藏山林的这一处清澈的湖水呢!“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的标志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快步走进这片梦幻之地,春天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成了群山中的一池碎金。那些幽静美感的瓷片在哪里呢?我走上山坡询问一个种菜妇人,她随手往后指了指。沿湖走过一幢黑瓦粉墙的房屋,古窑遗址保护处呈现在我的眼前。已经是下午五点钟光景,竹篱木栅,大门已关,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回家了。我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望着山中小道和山坡上的亭角、廊棚,想那一定是龙窑的旧址了。思忖片刻,我便像顽童一般,翻越木栅围墙而入,沿着碎石山道来到了窑址前。

沿山坡而上的龙窑内,残存的匣体仍在,它们静静地躺在窑底,从时光隧道的缝隙张望着世界的流转。似乎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略显诧异。是的,空旷的山谷中,太阳还斜挂在山脊。除了偶尔的鸟声和我的脚步走在山道上,踩着树枝发出的枯枝声,四周一片寂静。我的目光掠过树林间的土层,寻找起千年前遗落的翠色。突然,一块瓷片跃入眼帘,我急忙从泥土中拾起这块小小的,青黄釉色的`瓷片,抹去泥土辨别着。这一块烧于唐五代的瓷片,发着油油的光泽,就像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它的颜色和我在法门寺地宫看到的那些唐代秘色瓷并无两样。

越窑青瓷是东汉以后越国人利用当地的优良瓷土和丰富的木材,以及清澈的湖水资源烧造出来的。到了唐宋,以其丰富多样的器形、细腻的瓷质和釉色,赢得了上层士大夫和皇室的喜爱,成为中国青瓷中的一枝独秀。我沿着山道一路寻踪,两边的山坡上、树林间,到处散落着原始青瓷的瓷片。我谛听到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先声,那曾经映照在越山秀水间的熊熊窑火,是人类活跃在东南沿海的生命之光。宋代以后,因极度繁荣的农业,导致烧窑的燃料逐渐短缺,工匠的雇值也上升了。到北宋末年,越窑作为一个瓷窑体系,衰落了,默默地消失在杭州湾的南岸。一部分窑工奔向了浙江龙泉的山区,立窑烧瓷,把越窑的烧制工艺,融合到了龙泉瓷的工艺造型中,开创出了青瓷的新天地。一部分瓷工北上融入了耀州窑的队伍中,促进提高了耀州窑生产的瓷器质量,所造青瓷的颜色因类似越窑的“秘色瓷”,而在当时被称作“越器”。

忽然,在湖边的水草里,我发现了几块小小的瓷片。历史的遗落和潜伏,在早春暖暖的阳光下与我如期神会。我轻轻把手伸进冰冷的湖水中,从细软的泥滩草丛里拾起它们,瓷片和湖水和阳光一起闪耀。瓷片的釉色、胎骨各不相同。有的粗犷,有的凝重,有的带着淡淡的青色,犹如一抹远山翠黛。有的青中泛黄,似冰似玉。有的青中带灰,色泽纯明,冰纹如春天的野草破土而出。这些小小的瓷片,就是青瓷世界的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了从汉到宋一千年的人文景观。瓷片带着先人们的精神与气韵和我亲密地接触着,远古的彩虹让我的精神畅通无阻。

浅谈龙泉青瓷的釉色美 篇6

清代唐秉钧的《文房肆考图说》载:“陶器以青为贵, 五彩次之……晋曰缥瓷, 唐曰千峰翠色, 柴周曰雨过天青, 吴越曰秘色, 其后宋瓷虽具诸色, 而汝器宋烧者淡青色, 官窑以粉青为上, 哥窑, 龙泉窑, 其色皆青。”这里提到, “千峰翠色”源于唐代诗人陆龟蒙 (?-881) 咏越窑青瓷的诗《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最早提出了“秘色”概念。《秘色越器》诗具体作于何时尚待考证, 但至迟至881年秘色瓷作为一个概念已经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应该是既成事实了。

南宋晚期, 龙泉窑出现了一种碧玉般的厚秞瓷, 这种厚量出口, 行销世界各地, 成为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誉为“陶瓷之路”。对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 产品烧制技术质量不断提高。南宋末期, 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 粉青和梅子青的烧制成功, 巧夺天工, 在我国陶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 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秞色的巅峰, 它不仅意味着龙泉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 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南宋龙泉窑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传承古代青铜器形制演变而来的, 如尊式瓶, 鼎式炉等等。人们在审视这些玲珑隽秀的南宋龙泉窑青瓷时不免要发出惊叹, 它们身上带着太多官窑器的影子。官窑作为一种垄断, 绝对不允许民间仿制, 龙泉青瓷与官窑器的相似恰好说明了它受到了官窑器的影响。虽然现在尚未找到南宋龙泉设立官窑的明确记载, 但种种迹象表明, 当时的宫廷很可能派遣了技术人员和官员在龙泉等地监制“贡器”。此时的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秞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梅子青、粉青秞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 线条明快流畅, 造型端庄浑朴, 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 明如镜, 声如磬”的“瓷器之花”, 不愧为瓷中之宝, 珍奇名贵。16世纪晚期, 龙泉青瓷进入欧洲人视野时, 找不到恰当词汇来描述青瓷纯美釉色的巴黎人想到了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亚斯泰来》中的男主角雪拉同 (celadon) 的美丽青袍, “雪拉同”于是成了龙泉青瓷的法文名。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珍品, 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

1957年,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 龙泉青瓷得以恢复和研发, 生产出许多新品种, 如梅子青、粉青、豆青、哥弟结合、青瓷秞里红、青瓷手绘、青瓷青花等等, 尤其是“冰裂纹”的研发成功, 几乎使龙泉青瓷史重新改写。

摘要: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 唐中期至五代开始规模化生产, 鼎盛于南宋和元, 延续于明清, 中兴于当代。本文通过对龙泉青瓷釉色之美的扼要阐述, 说明了龙泉青瓷的珍奇名贵。

龙泉青瓷美如玉 篇7

青瓷由于因袭了自然的某种秉性而具有永恒的魅力,同时盛衰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水质、坯料、气候、材薪、釉料等因素决定了一件件作品的优劣高下。瓯江两岸瓷土资源蕴藏丰富,水路畅达,山峦叠嶂,植被茂盛,气候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奠定了龙泉窑蓬勃发展的基本条件。

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是浙江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址。龙泉窑的实地调查工作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以后龙泉窑考古工作获得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不同时期的窑场规模和生产布局,而且发现了众多的瓷器制作和产品烧成的系列工艺工序遗迹以及大量的文物精品。在漫长的一千六百年的制瓷历史中,龙泉窑又可以划分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几个阶段。魏晋到五代十国是开创期,这一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产品就地销售;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瓷窑体系;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元以后至清是龙泉窑的衰落阶段。

南宋至元的龙泉窑青瓷,分布范围不局限在龙泉一地。经过文博部门长期调查,已经发现这两朝龙泉窑分布在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市。同时,销售范围也大为扩大。最为显著的是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工艺特色。

南宋、元代,无论粉青、梅子青,或其他釉色,龙泉青瓷釉面的质地给人的感觉与玉极为相似,温润而有光泽,可以体会到玉一般的手感。古语云“金声玉色,久而弥彰”,玉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温柔敦厚”的美学观念以及“重气节重操守”的道德观念都可以在玉的精神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东西。到了南宋,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玉更是人们追随、膜拜的对象。专为皇室生产瓷器的南宋官窑从一开始就无止境地追求釉面的“玉质感”。以前龙泉窑生产的厚胎薄釉单面刻花瓷器,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公元1200年左右,龙泉窑开始学习吸收南宋官窑的胎釉配方、上釉方法。以前使用的含钙量高的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为了增加厚度,提高青釉的美感,改为钙钾釉,使青釉厚而不流,气泡不致变大,釉面更加柔和。另外,采用了多次上釉的复杂工艺,素烧、上釉多次反复,最多的达五次,釉层大大加厚。坯料也进行了改进,此前仅用瓷石一种原料做坯,瓷器胎壁厚重,后改用瓷石和紫金土两种配料,做成薄胎细瓷。掺入较多紫金土的黑胎厚釉青瓷,瓷胎灰黑如铁,通称“铁骨”,圈底无釉的地方呈黑褐色,称“铁足”。这一类器物釉面往往有开片。白胎厚釉青瓷,掺人的紫金土较少,圈足底无釉处的胎面在烧成后期的冷却阶段经过二次氧化,呈淡朱红色。

南宋、元代的龙泉窑青瓷中,有不少是模仿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造型,即使是后来或本朝创新的品种,也做得非常规整、大气,给人典雅、端庄的美感。青铜器是古代贵族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战、宴享和婚冠等活动时使用的器皿,尽管南宋、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功用已远远不止这些,扩展到生活用具、文房用具、陈设用具、敬神敬祖的礼器等各个方面,但由于北宋吕大临《考古图》(1092)及稍后的《宣和博古图》(1107~1111)的刊行,加上宋室南迁及外族入侵的因素导致博古文化在南宋和元代普遍流行,使这一时期龙泉窑青瓷的造型带有浓郁的青铜文化的色彩。龙泉窑青瓷的器物造型在南宋形成自己独有的淳厚优美的风格,器底厚重,给人以稳定感,人元后,基本上沿袭了南宋这一风格。

体现玉的精神的釉色和青铜器文化的造型,是南宋至元龙泉窑青瓷鼎盛期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不但超越了前人,而且使后来者也难以追仿。

行走在一座座荒废的窑址上,丛林、山丘、烟霭、白云,黄泥打墙的房屋妥帖地散落其间,无意识却符合生态、地形的特点。人们聚居于此,世代相续。深巷中偶尔传来一两声低低的犬吠,几个老者围着打麻将,几只鸡在地里啄食,阳光隔着朝雾和炊烟,射到泥墙上,空蒙迷人。偶尔俯首拾到一片碎瓷,刚好是青釉菊瓣纹碗的底,带圈足,菊瓣残得长短不一,但还是可以看到一朵近乎完美的正在怒放的幽婉的菊花。

熟谙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官窑是中国古代专门伺候朝廷的陶瓷工厂。朝廷是特权阶层,只要喜欢,烧一件东西无论花多少钱都不会心疼。乾隆的时候,一尊甜白观音居然烧了一年,雍正更是百般挑剔:“藤萝花……不必画此样”,“墨菊花……嗣后少画些”,“菊花瓣画草了,嗣后照千层叠落花瓣画”……这就是所见“官窑”款款不苟、笔笔入扣的道理。不过,在“乾坤微合德,日月耀重光”的大气之中,官窑处处流露出所受的理性束缚和小心翼翼规范化操作的痕迹,给人的感觉总是不那么亲和,一派“人心似铁,官法如炉”的味道。龙泉窑一直是一个民窑,因为受到当时政府的青睐,按照统一规定的样式、花纹去制作瓷器,很像官窑。但是,与正宗的官窑相比,也呈现出自在、单纯、稚拙、清丽、温馨的风格,一派关良笔意。

穿过一个垭口,豁然开朗,一块鱼腹形的盘地出现在眼前。这里是岙底,是世界青瓷的核心区,龙泉窑的祖庭。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考古人员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龙泉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岙底片枫洞岩窑址进行发掘。在明代初年的地层里出土了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不少瓷器的特征还与明初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官窑器物十分相似。最新的考古成果表明,龙泉窑在明朝不仅没有衰落,相反还成了中国青瓷发展历史中的最后亮点,改写了以往考古界“龙泉窑到明代已经衰落”的判断。

《青瓷》 篇8

摘要:瓷器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品之一,通常是将黏土烧热变硬而成的器皿和工艺品。龙泉青瓷就是浙江龙泉人民利用地理优势和智慧所制造的瓷器珍品。发展龙泉青瓷文化,不仅要继承传统工艺,而且需要吸收现代先进文化理念。本文将从汲取传统工艺精华,弘扬龙泉青瓷文化;革新设计理念,打造青瓷品牌文化;创造独特的陶瓷艺术造型,做好外包装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健词:全球化文化语境;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传承;拓展

1前言

龙泉青瓷兼具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艺术历史悠久,在世界享有盛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民就烧制出了美观的青瓷。南宋时期,龙泉窑日益兴盛,龙泉青瓷透明如镜,光亮莹润,明彻如冰,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工艺的发展,龙泉青瓷制品更加精美。基于全球文化语境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必须重视继承传统工艺,革新设计理念,创新陶瓷艺术造型,提高龙泉青瓷制品的审美价值。

2汲取传统手工艺精华,弘扬龙泉青瓷文化

让龙泉青瓷制造工艺在全球化语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汲取传统手工艺精华,研究龙泉青瓷发展史,继承不同时期的青瓷制造经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民就运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自然条件,汲取瓯窑、越窑和婺窑的陶瓷制造工艺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皆为灰胎青黄釉,莲瓣碗、鸡冠壶和鸡首壶等青瓷制品呈半透明状,由黄色、绿色和青色三种颜色的铅釉组成,所制陶器上往往绘有美丽的花朵和精美的图案,凝聚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

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青瓷制造工艺日臻成熟,出现了淡青色釉,釉药已发展成熟,烧制温度充足,所制青瓷质地坚硬而薄,线条流畅,杯盘、碗碟、酒盅、瓶罐等青瓷器皿使用也极为普遍。而且,北宋龙泉窑所制造的瓷器底足满釉支烧,釉色呈天青、粉青、卵青、天蓝和月白色等,工艺精湛,色泽高雅。民窑所制造的青瓷主要包括杯、盘、碗、壶、洗、盏等日用品,具有器型端庄,制作规矩的特点。酒杯与茶杯多为浅青色;盘的装饰较少,以粉青和月白的釉色为美;碗的典型特征是器身矮而宽,口大底小,胎的上下厚度相差不大,最为著名的有花口斜腹碗和莲花瓣纹碗;盘制作精湛,就传世品来看,有圆盘、花口盘、花瓣式盘、倭角盘和折沿盘等;壶多为倒流壶,长颈双凸弦纹,贴塑弧形柄,椭圆体呈瓜菱形,壶底中心有进水孔通体内,构思奇特;洗造型规整,制作精巧,有圆形洗、花口洗、花式洗和叶式洗等;盏基本造型为敞口、直腹,圈足矮小。在设计现代青瓷时就可以综合北宋龙泉窑日用陶瓷的制造工艺。

到了南宋,随着经济中心的南迁,青瓷设计又是一次新的发展,窑厂多达260多处,民窑所烧制的瓷器外壁多刻以简单的莲花瓣作为装饰,内壁往往刻有辐射状直线花纹,具有造型多样、注重装饰、刻花线条流畅、釉色莹润和开片密布等特点。不少青瓷碗中心大多印有荷花,内壁刻有协调、流畅的水藻纹。在此阶段,龙泉窑所烧制的日用青瓷有罐、盘、碗、碟、壶、杯、枕等,有的送于官府和皇室,也有大量的青瓷器出口国外。南宋龙泉青瓷刻花装饰此时也达到登峰造极,在盘碗内刻有萱草纹的极多,线条极为流畅。刻画水塘游鸭的更具匠心,亦有海水游鱼、莲花、缠枝石榴以及龙纹图案。此时的印花已兴起,盘内的缠枝莲荷、缠枝牡丹、龙凤纹饰美不胜数。民窑青瓷也讲究内外同刻,传承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就可以借鉴这种传统工艺。

另外,在继承传统青瓷手工艺时应注重突显瓷器的传统纹样设计风格,在传承南北朝的青瓷技艺时,所设计的花纹应简洁秀逸,色泽应该较为清淡,这样能够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文化。对于北宋青瓷工艺,纹样可以搭配莲花、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鸟鹊、牡丹、山水以及龙泉独特的美景,使画面布局更加清晰明快,又不失雄浑古朴。南宋文化较为清新、秀美,在传承南宋龙泉青瓷传统工艺时,应重视制造小巧、精细、玲珑的器皿,使青瓷纹样的填色鲜艳而不失文雅,光润透亮。例如在为青瓷设计芝兰纹样时,将青瓷纹样装饰与刻花、印花、磁塑、浅浮雕等结合起来使用,使芝兰纹样更为逼真而美观。而且,要注意南宋青瓷花纹装饰呈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多为缠枝花卉。另一种是以较为舒朗的花纹为主题,只在陶瓷器物的口、颈或者底部饰以辅助纹饰,无论何种风格均体现出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浑然天成的特征。

3革新设计理念,打造青瓷文化品牌

北宋龙泉窑所烧制的青瓷盘极富艺术魅力,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变化多端的器型和优美的线条。不仅有常见的圆盘,也有花口盘、花式盘和折腰盘等。传承与发展龙泉青瓷民?g手工艺,不仅可以集合北宋青瓷盘的艺术造型,而且应该密切结合龙泉窑青瓷的胎体和各种釉色工艺。部分传世青瓷制品胎色呈沉香色、浅白色、杏黄色、深灰色与黑色,釉色呈米白色与米黄色,釉面光洁如同敷粉。此外,釉面出现裂纹原本是缺陷,而龙泉青瓷却有创新性设计,即以这种缺陷为装饰,用它来美化青瓷制品,这种创新拓展方案最为高超,不少青瓷制品的裂片大者如冰裂,小者如蚌,粗者如铁丝,细者如蚕丝。而且它还在裂纹填以颜色,使其呈现出金色或者红色,故有“金丝铁线”的美称。目前,如果传承这种设计工艺,就能够使青瓷釉色更为莹润,为青瓷器身设计不同的大小纹片,使其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美。需要注意的是,青瓷花纹的色调与釉的化学组成和熔融温度有关,为了使青瓷花纹装饰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釉的熔融温度不能太高,但是,透明度要更好,因此,要把握好釉灰的用量,釉灰过少会影响青瓷花纹的色彩效果,过多就会使花纹颜色发灰甚至发黑。

元代创烧出了著名的釉里红瓷器,推动了青瓷制造工艺的进步。釉里红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划、凸贴、雕塑等,绘画方法包括双线勾勒和渲染,构图有简有繁,绘画山水人物多运笔简练。渲染或于轮廓外涂染,形成釉里红地留白纹饰,或于刻划线内施红,也有大片施红的,将釉里红与传统青瓷工艺相融合,形成了青红相应,青如柳色、灿若桃花。而且,釉里红除了白釉地以外还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使青瓷制品青中泛黄,呈现出流光溢彩。而且,红色象征着吉祥与喜庆,传承与拓展龙泉青瓷文化,就可以结合釉里红瓷器制造工艺,创作寓意美好祝福的青瓷制品。

品牌是用于标明商品所有权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标志,可以是词组、字母、数字、图案、名称、产品的形状或者其他外观、包装或色彩组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品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设计高档龙泉青瓷品牌有利于提升龙泉青瓷的文化市场竞争力。打造独特的青瓷文化品牌,可以从色彩、造型、包装、纹样、品牌标志、风格等领域提升青瓷工艺品的视觉美。

此外,在设计青瓷造型时要注意保持传统的对称美和韵律美,使青瓷品的构图对某一点、某一直线或者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相互对应,以保持均衡的韵律美。在设计纹样色彩时,可以结合青瓷故有的特色、传统手工艺以及当代人对色彩美的追求,使用对比、调和、变化、统一以及色彩的寓意象征来搭配青瓷艺术品的色彩。例如先在高温烧成的青瓷上勾出轮廓,然后,在轮廓内填一层“玻璃白”,再用乳香油或者水调匀的色料在玻璃白上进行描绘与渲染,最后入炉烘烤。这样所烧制成的青瓷颜色会更加透明,质感光滑、柔软。如果在烧制青瓷时施入粉彩料,适量添加含有铅粉的玻璃白,就可以使青瓷胎体更轻,釉质莹润,底部釉色呈青中闪白,陶瓷内壁会呈现浅鹅卵青色或者白中闪青,花纹装饰渲染柔和,生动活泼,色彩更加鲜亮、夺目而自然,青瓷制品的审美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4创新青瓷造型,做好外包装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以青花瓷最为著名,这种瓷器以钴作颜料在白釉下绘花纹烧制而成,从传世器物来分析,青花瓷在元至正年间已经成熟,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制造技艺达到了更高水平,明永乐、宣德年间的瓷器所用青料大多为苏麻离青,这种颜料所烧制的青色常带有黑褐色斑点,因此,永乐、宣德年间的陶瓷花纹装饰画面渲染生动,酷似水墨画。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青料则改为回青,这种颜料蓝中泛紫,色泽浓艳,并且在瓷器烧制中,工匠多将青花与刻花、印花、磁塑、浅浮雕、没骨画法等结合起来使用,使瓷器上的花纹栩栩如生。在清代康熙年间,珐琅彩和粉彩传入中国,并与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使瓷器花纹装饰达到了更高水准。在创新与拓展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时,就可以吸收明清青花瓷的制造工艺,在器具上绘制梅兰竹菊、荷花、鸳鸯、喜鹊、牡丹、蝴蝶、鲤鱼等图案,配合中国书法与古诗词,并综合使用刻花、印花、堆塑、浅浮雕、剔花、镂空、磁塑和没骨画法等技术全面提高现代青瓷制品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使青瓷制品具有多样态的美感。例如在设计一套青瓷茶具时,不能给茶壶和附带的几个茶杯绘制一模一样的图案,应注意描绘牡丹、梅兰竹菊、荷花、茶花、鸳鸯、翠鸟、喜鹊、蝴蝶、锦鸡、鲤鱼、风筝等多种不同的花纹,配合相应的中国书法艺术与诗词(如为装饰有兰花纹样的青瓷配以郑板桥?《题画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以此集中体现青瓷手工艺的传统文化美),也可以设计不同造型的青瓷茶杯,使整套茶具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此外,传承与创新龙泉青瓷手工艺,理应适当打破标准化与批量化的要求,赋予青瓷制品以现代文化内涵,使其能够满足现代文明生活的精神情感追求,突破传统固有的设计造型,创作不同形态的青瓷制品,使青瓷工艺更加具有多样态的美感,不仅可以在青瓷用品上绘制象征传统文化的花鸟虫鱼,而且要将现代文化符号融进图案中。例如在日用青瓷器皿上绘制奥运会吉祥物、市树、市花、现代语言文字或者描绘各种当代民俗风情画与都市写意画,为陶瓷用品赋予新的文化理念。在烧制青瓷时,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工艺,予以合理的创新与融合,在青瓷工艺中借鉴珐琅彩和粉彩工艺,用双勾填色法和一笔点化法来描绘青瓷花纹,并精心为花纹沟边填色,使青瓷花纹装饰更为鲜亮、灵秀和飘逸,纹样的画面也更加富有真实感和立体感,色调柔雅而明朗。

另一方面,?τ诘贝?商品来讲,包装是一种艺术和内在品质,也是商品的外衣,传承龙泉青瓷艺术,也需要做好包装,为主流青瓷品配以完美的包装艺术,例如为古今文化结合的茶具、酒器、花器和食器搭配富有文化气息的外包装盒,在盒内附以证书和详细的说明书,阐明龙泉青瓷的文化价值和民间手工艺技术,以此有效促进龙泉青瓷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且,古代龙泉瓷器的纹样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在编撰说明书时,可以结合这一点对青瓷的花纹寓意及其内涵予以解释,例如将装饰有芝草与香兰纹样的青瓷描述为:清朝广泛流传“芝兰之交”的佳话,清新、秀美的青瓷兰花纹装饰主要是用以传达君子不同流合污、不慕荣利的品性,表达了“芝兰之交事事见喜”的美好祝福,体现了文明、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不仅有助于推动龙泉青瓷包装工艺的创新,而且能够促进青瓷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5结束语

永恒的青瓷风韵 篇9

我一直在思考。

面对南宋龙泉溪口、大窑那精美的片片碎瓷,我在思考,在摸索。

釉色是龙泉青瓷的生命,是龙泉青瓷的典型特点之一。我对龙泉青瓷釉色的理解,就是希望传统的梅子青、米黄釉、月白釉能在我的作品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于是,近年来对胎土和釉料,我总是反复地试验、改良、烧制,创作出了梅子青敞口钵、米黄釉葵口洗、月白釉熏炉等精品。我所追求的釉色饱满、玉质感强、文化气质浓厚的作品,其收藏价值就在市场上良性地体现出来了。

造型的取法,我力求追寻南宋瓷韵,以简胜繁,以小见大。大型的龙泉青瓷作品固然可贵,但是,以手拉坯成型的小作品薄胎厚釉,相比之下,更能体现传统的手工技艺和龙泉青瓷的婉约、细腻之风。小作品同样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工艺水平,所以,我常常精心地去制作小件作品,力图创造出可以将龙泉青瓷特点反映出来的小器物:同时也是因为就龙泉青瓷而言,小件作品在体现人文性方面更具典型性。

作为现代龙泉青瓷艺人,我总感觉到一种使命感,每每告诫自己要以“申遗”的成功为契机,本着以史为根,以德为先,以艺为魂,以质为重的理念,在继承中求创新、创新中求发展,创作出更多绿色生态的、符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原创艺术品,使得龙泉青瓷这一千年文化品牌,在我们这一代艺人手中,再度走向辉煌。

《青瓷》 篇10

隔着千年的窑火, 青瓷雕塑的生命在历史中延伸, 穿过思维的发丝飞舞在灵魂和精神里。在青瓷艺术的广阔天地中青瓷雕塑似立于天地的山, 有绿茵的柔软和山石的坚定, 走过时间和空间传递着独特的美。青瓷雕塑的美依附于釉色和造型, 具有双重的形式节奏和复合的美感意象。雕塑造型的各种意象透过青釉的纯净飘逸而出, 似清茶, 如兰香, 萦绕在追寻青瓷雕塑的道路上。青瓷雕塑的釉色, 总是有着被净化般的纯粹, 让整个雕塑透着一种清泠的抒情, 透彻而干净。青瓷雕塑何以能给予如此静谧的回味呢?这就要从创作中的造型和釉色说起。

青瓷雕塑所唤起的艺术想象和美感理想的基础是其高难度的造型技巧和无瑕疵的如玉美釉, 离开任何一个方面, 青瓷雕塑都将会失去其艺术魅力的源泉。在长期的创作探寻中, 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形式, 但是不管形式和方法如何变化要想表达青瓷雕塑中鲜活的生命始终离不开型和色这两个方面。造型和釉色贯穿雕塑创作的整个过程, 在历久弥新中共同创造出一个艺术存在的空间, 承载具体作品的形态和人类的思想与精神。

1 造型的美感表达

在艺术创作中, 一个作品的诞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艺制作, 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精神。人在创作的过程中, 会受到内心情感的影响, 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门类中, 人自身的愉悦、悲伤会不同程度的在创作中自然流露出来。宗白华曾说:“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 艺术是精神的生命灌注到物质界中, 使无生命的表现生命, 无精神的表现精神。”艺术创作最终将通过具体的文字、图像、形体将人类的精神凝聚成艺术作品, 表达某种特定的美感和意象。这种艺术的美感和意象, 在青瓷雕塑的门类中是通过具体的雕塑形态来与人类相互影响的, 而具体的雕塑形态是否能够传达深厚的艺术美感取决于创作过程中的青瓷雕塑独特的造型手法。造型手法作为青瓷雕塑的艺术表现方式将美感表达并扩展到丰富的作品形式中, 从而实现对青瓷雕塑无限的美的体察和发现。因此, 造型是青瓷雕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这一方面的理解要从造型手法的特殊性和艺术节奏的必要性两点来说明。

1.1 塑造手法的特殊性

每一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 而每一个艺术家在同一门类中都有其独特的手法来实现艺术的创造。艺术创作的手法是多样的, 即使是面对同一种材质, 创作的手法也定千差万别。要寻找青瓷雕塑造型中的独特美感, 不能不从塑造的手法和技术性来谈起, 这一点有很多关于雕塑的文章有涉及, 本文强调的是青瓷雕塑造型手法的独特性, 与一般的雕塑创作有很大不同。青瓷雕塑的创作中, 艺术家面对的是雕塑和青瓷两个概念, 雕塑是一种造型手法, 而青瓷材料给这个造型手法加了一个限定, 从而有了其在创作手法上的独特性。

不论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如何变化, 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都要遵循一个原则, 就是尊重青瓷材质的特性, 否则将无法实现创作。青瓷雕塑的创作手法有捏塑、模具、压坯、灌浆, 有细腻圆润、有块面交错、有肌理层叠等, 如此丰富的手法在运用时要遵循青瓷的自然规律, 要保证气贯于中, 浑沦不至形变, 中空而不至软塌, 顺材质而运法, 合泥性而成型, 如此顺自然而不牵强的创作手法才是青瓷雕塑需要的。一件青瓷雕塑的作品是否感人, 不仅仅是靠内容和形式, 还要看艺术家是否巧妙地运用创作手法在作品中展现了青瓷材质的独特性, 让青瓷材质成为承载这一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艺术上的无可取代性便是这一门类创作手法的特殊性。

1.2 艺术节奏的必要性

有了符合青瓷材料特性的塑造方法之后, 作为一个雕塑的门类, 还应该具备艺术的节奏和韵律。例如, 塑造一个青瓷人体雕塑, 在技法上符合了材料特性, 可以保证创作的最终完成, 但这不可以保证完成的是一个好的作品。如果仅仅牵强材料保证烧成, 而对人体刻画呆板, 生硬, 完全无法诠释创作的意图和情感, 这样的作品毫无美感, 更不能体现人类生命的存在和人体中恒久的神性。因此, 一件富有激情并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青瓷雕塑作品, 必定有运行在作品内部自由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雕塑形态中节奏和韵律的表达是通过形体来诠释的, 对形体分析和观察的根本是行走而贯穿在其内部的各种线条。我们创作一件作品的造型, 不论是动物、植物、人物, 或者抽象的形体, 都是从不同的线条所构成的不同的空间内来分析和塑造的, 线条的变化在表达作品内容和情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不同线条的组合便出现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直接影响雕塑的最终形态。在创作中, 不论雕塑形态的结果是怎样的面貌, 能够表达内在情感的作品必定离不开美好的线条所建构的节奏和韵律。雕塑家罗丹曾经说:“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 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 而自觉着自由自在, 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出来的。”由此可以表达, 以线为基础的艺术节奏, 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非常必要, 直接决定了作品是否具有美感的存在。这里, 可以把上文中说的符合材料特性的独特手法看做是理性, 艺术的节奏和韵律看成是随着创作情感自由变化而不可或缺的感性。将这种属于青瓷雕塑独特的理性和感性在创作的过程中相融合, 才能最终诞生一件美好而富有情感的作品。

2 釉色的美感表达

青瓷雕塑区别于一般雕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釉色——青釉, 这一点也成为其创作中要考虑的一个特殊方面。青釉有很多种如:粉青、梅子青、冬青、豆青、灰青、卵青、影青等等, 他们同属青色釉系, 因为产地的原料不同, 烧成后的颜色效果各有不同, 因此不同的青釉被运用于不同创作形式中, 有的用于日常器皿, 有的用于浅刻和绘画, 有的用于雕塑和陶艺。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非常适合雕塑造型烧制的釉色, 一个是景德镇的影青, 一个是龙泉的粉青。

2.1 青白釉的独特影透性

景德镇窑产的青釉, 史称青白釉, 俗称影青, 清代, 刘子芬著《竹园陶说》中这样描述青白釉:“质薄而色白, 微似定, 市肆人呼为映青, 以其釉汁微带青色也。”将青白釉提出来, 作为青瓷雕塑烧制的一个理想釉色, 是因为青白釉用于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玲珑剔透中凸现胎体的形态, 影透性非常强, 因为含钙量比较高所以烧成时在高温状态下流动性强, 烧成后的釉面有明亮的玻璃感, 可以在胚体轮廓线周围形成似水清透的积釉效果。这种由于积釉所强调的清晰而富有质感的轮廓线, 是表达青瓷雕塑形态非常重要的因素。

青白釉同时适用于陶瓷浮雕和立体雕塑中。青白釉在浅刻浮雕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其釉色可以表达出浮雕纹饰细微的层次感并将整个浮雕画面影透出独特的清晰和秀美。除了被运用于浮雕中, 立体雕塑似乎也钟情于青白釉强大的影透效果, 雕塑造型的轮廓结构线和体量感, 需要这种冰透的釉色才能完整的显现胚体本身的形态, 青白釉的玻璃质感也会让整个雕塑形体在视觉上更加的饱满盈润, 形成一种从雕塑内在向外部扩张的力量, 对这种力量的表达青白釉可以说是最强烈的。在青瓷雕塑创作过程中, 笔者曾经试验过很多的釉色, 例如豆青, 灰青等, 都因为没有足够的影透效果, 而令整个作品缺乏一种类似血液流淌般的张力, 沉闷阴暗毫无生命的动态。除了以上青釉, 笔者还尝试过透明釉和白釉, 效果同样不理想, 这两种釉色缺少在轮廓线周围积釉的一种玻璃质感, 强调不出雕塑形体的结构和体量感, 使整个作品陷入苍白和单薄, 无从诠释雕塑造型所希望表达的情感。因此, 青白釉以自身的独特质感和强大的影透性, 成为运用于青瓷雕塑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釉色。

2.2 粉青釉的类玉特性

除了青白釉, 本文提到的还有龙泉窑的粉青釉。粉青釉的最大特质就是“类玉”。在《龙泉县志》中有描述粉青釉的一句话:“极其精莹、纯粹、无瑕, 如美玉然。”在中国文化中, 尚玉情结自古而然, 粉青釉因为它的细腻温润, 色纯如玉一直让艺术创作者和欣赏着都非常沉醉和喜爱。粉青釉的特质与青白釉有很大不同, 其釉色凝如膏脂, 细腻肥润, 影透感远远低于青白釉的效果。粉青适用于青瓷雕塑创作的最大优势, 不是它的影透性而是它难以超越的玉质感。粉青的釉色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 在操作过程中需施釉较厚, 经高温还原焰烧制中显现青色, 整体釉色在淡淡的青黛之中透着白润感, 恰似青色美玉一般。这种类玉特质是粉青适合青瓷雕塑运用的关键, 例如:通常看见一块玉石, 即使没有经过雕琢, 因为本身玉质的敦厚色彩, 也会给人一种安静的雕塑感。粉青釉是陶瓷釉色中最为接近玉质感的, 烧成后在青色里面有微白的层次感, 呈现的整体釉色不是单一的, 透过若隐若现的微白, 釉面像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 透过这种流动似乎可以看到很深的一个神秘世界。笔者曾将粉青釉运用到一件人体雕塑的作品中, 烧成后的青瓷人体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粉青釉带有玉质感的流动效果牵动了作品内在的动力, 使整个人体看起来都是鲜活的, 有一股力量流动于内在的结构中并通贯于整个作品。所以粉青表现的釉色空间虽影透性效果不强, 但却非常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能够赋予艺术作品丰富而深厚的想象空间。因此, 对粉青釉的运用和研究是青瓷雕塑创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内容。

不论选择何种青釉进行创作, 都需要通过窑火的烧制才能最终实现, 在烧制中青釉随温度和窑火的变化而不停地流动变化, 温度和火候气氛的不同, 釉料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种变化对青瓷雕塑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雕塑造型的起伏变化, 每一个转折的釉色都存在着变化, 或明或暗, 或虚或实, 每一次烧窑似乎都是青瓷雕塑的一次火中的涅磐, 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 青釉的这一工艺特殊性成就了青瓷雕塑艺术上的唯一性。釉色在青瓷雕塑的作品中营造了一个独立的空间, 直接影响着整个作品的气质和美感, 不同的釉色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和艺术空间都不一样, 同一种釉色在运用时手法的不同也会使作品呈现不同的韵味。在创作中艺术家要通过青瓷雕塑表达情感意识, 需要对釉色有很好的把握, 合理安排不同釉料与造型的组合且对窑火烧制有预见性, 才能让青釉的独特光彩天然的生长在雕塑的形态上。

3 总结

青瓷雕塑的创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 有非常具体和富有特殊性的艺术创作方式, 但在不断研究这些方式的同时, 艺术家还需要强化艺术精神的贯穿, 才能表达更深刻的自然, 人生和情感。青瓷雕塑一直不断地发展, 历经岁月在不断的沉寂中依旧有一部分艺术家在执着探索, 这个坚持不仅仅是具体创作上的, 更是一种技艺的修养, 内心的纯净, 庄子说“致虚极, 守静笃”, 用沉静的内心和艺术的人生来创作, 才能得其环中, 成器之道, 寻得青瓷雕塑艺术上的美好。因为有这样的美好, 会有更多对青瓷雕塑的坚持。

摘要:青瓷雕塑的美感纯粹而静谧, 关于这一美感的来源本文试图从创作中来解答。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创作中的造型和釉色。一方面阐述青瓷雕塑创作中造型的手法的特殊性和对塑造中艺术节奏的把握;另一方面将具体创作经验和具体釉色的特点相结合, 提出青白釉和粉青釉两种非常适合青瓷雕塑创作的釉色。

关键词:青瓷雕塑,创作,造型,釉色

参考文献

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7.

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46.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生活与博物丛书:器物珍玩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02.

林世荣主编.龙泉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302.

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35页.

夏侯辉.现代青瓷艺术装饰之初探[J].中国陶瓷:2009, (6) :87-89.

《青瓷》 篇11

一、两宋时期瓷器发展状况

中国瓷器自汉代发展到宋代,历经千年历史传承,在总结和继承汉唐以来传统塑造、烧制工艺基础上,宋代瓷器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定、汝、官、哥、钧”为首的五大名窑和磁州、耀州、龙泉、吉州和景德镇等地方名窑。这些瓷器窑厂烧制的产品各具特色,品种众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制瓷工艺、器物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特色与创新,使得宋代瓷器呈现出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局面[2]。

中国瓷器,在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作品,如唐代唐三彩、元代的青花,宋代瓷器代表非青瓷莫属。青瓷的历史和中国瓷器历史一样久远,自东汉末年烧制成功到宋代,这种瓷器因其颜色淡雅,瓷质如玉深得百姓喜爱,一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瓷器烧制、使用的主流。青瓷特点温润如玉,表现出不同色彩的纯洁。因其烧制后所展现出玉石特点,深受世人喜爱推崇。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比作人的思想品格,在《荀子·法行》中就有“以玉比德”之说。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如玉的青瓷得到各个朝代大众的欢迎。制瓷工匠在传统审美倾向影响下,在制作青瓷胎釉上大做文章,以烧制出不同美玉的质感和效果。到了宋代时期,抑武扬文的统治思想,更加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瓷器制造业中的发展,大批文人对青瓷冰质玉洁的意境追求,将青瓷烧制工艺推向极致,最终使之成为宋代瓷器中的翘楚。在汉代,青瓷上很少有纹饰出现,随着瓷器烧制工艺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表现不同意境的纹饰开始出现在青瓷上,这些纹饰多以彩绘、刻划、雕刻为主,丰富的艺术表现将青瓷工艺水平推向一个新境界[3]。

从宋代青瓷彩绘表现手法上看“,刻划花”工艺最能彰显艺术水准,在技法上远胜堆砌雕琢和彩绘。那种若隐若现朦胧的美,正能切合表现含蓄隐约的唯美艺术效果,和宋代文人雅士追求的思想意境、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深受当时雅士的喜爱推崇。在“刻划花”制作内容上,莲纹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纹饰表现题材“,莲花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高傲的性格”深得当时风雅人士的推崇和自比,与他们的审美情趣吻合。以至于当时各大名窑和地方民窑出产出数量繁多的此类纹饰瓷器,随着对“刻划花”技法的不断成熟完善,这种青瓷莲纹在构图、技法表现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4]。

二、两宋青瓷花莲纹样发展演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原的大量普及,使得莲花纹饰开始在佛教器物上大量出现。这种寓意美好,表现佛教精神境界的莲花纹饰,至此成为传统佛教器物的装饰表现形式。到了宋代,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生活器物上出现莲花纹饰越来越多,生活气息的增加,使得莲纹在佛教表现形式上开始弱化。在陶瓷领域,莲花纹饰在各种生活瓷器上都有体现,这种装饰效果体现出的飘逸豁达、清新自然,正契合了宋代当时社会休养生息特征。莲纹饰的传统寓意也随之得到扩展和延伸。这种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莲纹成为代表吉祥的艺术语言。使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得到继承和开拓[5]。

在北宋时期,莲花纹饰随着社会发展,传统佛教神秘气息成分减少,更加注重表现浓郁的生活气息。文人雅士常常将人的文化素养品格气质比喻成莲花,用来映射其清廉不凡的性格。在瓷器上,这种莲花纹饰在北宋早期主要以浅浮雕形式出现,意欲浓烈。到了北宋中期,人们已经习惯了社会平和的生活,此时青瓷上的莲花纹饰体现出自由洒脱的灵秀特点,生活气息更浓,展现出不同艺术风情。在宋代,传统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以宫廷画院派为特征的绘画技艺,使写实画法风格逐渐成熟。这种影响也影响到陶瓷纹饰中。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这一段时间,莲花纹饰更加注重写实风格,将写意重理法、神趣特点发挥到极致,更能表现绘画本质。在南宋时期,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中国瓷器产业重镇,刻划莲纹式样从绘画中汲取表现形式,更加注重灵气和诗情画意表现[6]。

三、青瓷莲花纹样构图形式表现

青瓷莲花纹饰在魏晋时代一直作为佛教装饰存在,这种装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花瓣饱满、简洁大方。展现了佛学超然、恬静、豁达之意。到了宋代,这种佛学装饰逐渐演变成一种吉祥符号,成为大众装饰的艺术语言,在青瓷上表现尤其明显。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多采用对称、均衡来表现图案结构。在青瓷纹饰表现上,无论盘、盒、瓶、罐上的平面造型还是立体造型,都很强调这样的结构特点。从构图表现手法上,宋代青瓷莲花纹饰主要有“缠枝式”“、折枝式”“、散点式”“、刻线开光式”“、团花式”五种表现形式[7]。

“缠枝式”也称串枝,是以一条主线为定点,连续出现多条枝条的表现形式。在表现莲花时,荷叶枝条为纹样整体骨架,叶片演变为硕大骨节,整体画面表现出起伏、变化,展现出一种装饰美。在现今出土的宋青瓷缠枝莲纹碗中,这种缠枝造型艺术表现得尤为明显。饱满的大花瓣肥大翻卷,花朵与花叶比例匀称,仿佛随微风舞动,在花枝灵活串联下,展现出传统纹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之美。“折枝式”莲花纹饰多以单独一只荷花为画面的纹饰整个画面以一只莲纹为主,构图排列以中心位置为定点。这种折枝式莲花纹饰因多表现一朵莲花,因此画面饱满完整,将莲花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艺术处理表现出来,使得画面饱满隽秀,充满张力。这样的莲花纹饰多出现在宋代较大器物上,如大盘、大碗里面。如湖南博物馆藏品宋青瓷刻花莲花纹大盘,就属于折枝莲花纹饰。在盘内以折枝纹饰构图,整朵莲花充满大盘中心部位,花瓣错落绽放有度,花底部隐露出一截枝干,荷花纹饰整体造型简练、画面充实,主次分明,将莲花不凡的气势显露无遗。“散点式”莲纹是以零散的莲花莲叶为主要构图形式,这些零散的图形错落有致,章法有度,以交错的花朵按一定章法排列,通过散点与主题纹饰之间的构图,展现出莲花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刻线开光式”莲纹,在造型上采用一根或两根线条勾勒不同的框架,在框架内装饰主题纹饰,框架外以辅助纹饰衬托。莲花在框线内摇曳生姿,顾盼左右,框线多以花草点缀,纹理绘制赏心悦目、简洁大方,很有生活气息。“团花式”结构纹饰花样是以荷花荷叶为构图整体,将这个整体再次艺术加工成团花形式,这种艺术加工的表现手法多样,有将荷叶进行叠加展现对称团花图案,有将花瓣由中心点向外发散形成的构图,有的以中心出现荷叶,外围以波浪形成团花。很多这样的荷花纹饰在花盘口都有花边与盘中间的纹饰进行互动,使得荷花更显得生机勃发,脉动自由,艺术感染力更强。

四、青瓷莲花纹样历史价值

宋代继承了唐代传统文化精髓,文化艺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精炼,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封建社会历史最高峰。瓷器业也因此在宋代达到发展的全盛时期。这其中青瓷表现最为抢眼,成为代表宋代瓷器制作烧制工艺最高水平之作。青瓷的刻划莲纹工艺,也因此成为宋代青瓷装饰中的主流表现之一。从青瓷刻划莲花纹饰的发展轨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纹饰所形成的民俗美学意蕴。这种饱含美好寓意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宋代思想意识观念,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宋代莲花纹饰在所有朝代中表现得最为自然祥和,这与宋代民风影响不无关系。它的表现,将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静为归一”和“浑然天成”的自然审美情趣完美融合。

在图形演变上,宋代青瓷的莲花纹理随着时间的变迁,在设计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宋早期,均衡对称成为这一时期莲花纹饰的构图方式。到了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祥和乃至北宋绘画的影响,此时的莲花纹理构图形式呈现出绘画特色。到了南宋时期,这种以青瓷刻划纹理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趋于写实风格,在与传统绘画技术相互影响交融下,中国绘画所特有的意境在青瓷莲花纹理构图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生动。

宋代青瓷莲纹构图所采用的勾画技法以刻划为主,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刻划花”技法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在熟练工匠灵巧的刀工雕琢下,莲花的无风自动、青莲自傲的神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刀法的变化随着莲花纹饰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改变而动,其演变过程也体现在宋代青瓷,由越窑的没落到景德镇瓷窑的崛起过程。越窑青瓷的“刻划花”技法在景德镇青瓷“半刀泥”刀法上获得新生,这种雕琢是利用刀锋在瓷胎作画时,以深浅各一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经上釉烧制而成,使青瓷上的莲花图案产生光影交错、玲珑俊美的效果。青瓷“刻划花”纹饰工艺再一次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境地。

【《青瓷》】推荐阅读:

上一篇:水塘承包合同范例下一篇:“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