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7章

2025-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经济学原理7章(通用8篇)

政治经济学原理7章 篇1

7—1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矩各自的等效条件是什么?

7—2在什么情况下机械才会作周期性速度波动?速度波动有何危害?如何调节? 答: 当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力矩)周期性变化时,机械的速度会周期性波动。机械的速度波动不仅影响机械的工作质量,而且会影响机械的效率和寿命。调节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方法是在机械中安装一个具有很大转动惯量的飞轮。

7—3飞轮为什么可以调速?能否利用飞轮来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为什么? 答: 飞轮可以凋速的原因是飞轮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因而要使其转速发生变化.就需要较大的能量,当机械出现盈功时,飞轮轴的角速度只作微小上升,即可将多余的能量吸收储存起来;而当机械出现亏功时,机械运转速度减慢.飞轮又可将其储存的能量释放,以弥补能最的不足,而其角速度只作小幅度的下降。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是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力矩)和阻力(力矩)的变化是非周期性的。当长时问内驱动力(力矩)和阻力(力矩)做功不相等,机械就会越转越快或越转越慢.而安装飞轮并不能改变驱动力(力矩)或阻力(力矩)的大小也就不能改变驱动功与阻力功不相等的状况,起不到调速的作用,所以不能利用飞轮来调节非周期陛速度波动。

7—4为什么说在锻压设备等中安装飞轮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解: 因为安装飞轮后,飞轮起到一个能量储存器的作用,它可以用动能的形式把能量储存或释放出来。对于锻压机械来说,在一个工作周期中,工作时间很短.而峰值载荷很大。安装飞轮后.可以利用飞轮在机械非工作时间所储存能量来帮助克服其尖峰载荷,从而可以选用较小功率的原动机来拖动,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安装飞轮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27—5由式JF=△Wmax/(ωm [δ]),你能总结出哪些重要结论(希望能作较全面的分析)? 答:①当△Wmax与ωm一定时,若[δ]下降,则JF增加。所以,过分追求机械运转速度的均匀性,将会使飞轮过于笨重。

②由于JF不可能为无穷大,若△Wmax≠0,则[δ]不可能为零,即安装飞轮后机械的速度仍有波动,只是幅度有所减小而已。

③当△Wmax与[δ]一定时,JF与ωm的平方值成反比,故为减小JF,最好将飞轮安装在机械的高速轴上。当然,在实际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安装飞轮轴的刚性和结构上的可能性等因素。

7—6造成机械振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常采用什么措施加以控制?

7—7图示为一机床工作台的传动系统。设已知各齿轮的齿数,齿轮3的分度圆半径r3,各齿轮的转动惯量J1、,J2、,J2’、J3,齿轮1直接装在电动机轴上,故J1中包含了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工作台和被加工零件的重量之和为G。当取齿轮1为等效构件时,试求该机械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Je。

解:根据等效转动惯量的等效原则.有 2则 Je121212J11211G1222(JJ)Jv22`233222g)(2`JeJ1J(J2J212)J23(312)Gv

g(12)

2JeJ1

17-8图示为DC伺服电机驱动的立铣数控工作台,已知工作台及工件的质量为m4=355 kg,滚珠丝杠的导程d=6 mm,转动惯量J3=1.2×10-3kg.m。,齿轮1、2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1=732 ×

z1J(JJ)(22`2z2zz2G)J3(12`)z2z3gz1z2`2r()3z2z3 10-6kg.m2,J2=768×10-6kg.m2。在选择伺服电机时,伺服电机允许的负载转动惯量必须大于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负载等效转动惯量,试求图示系统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解:根据等效转动惯量的等效原则.有 2Je1212J12121(JJ)232221mv

244JeJ1121J(J2J3)(21z1)m4(2v则: J11)2)22z2z2

=732×10-6+(768+l 200)l×10-6×(25/45)2+355×(6×10-3)2×(25/45)2

=5.284×l0kg.m

7—9已知某机械稳定运转时主轴的角速度ωs=100 rad/s,机械的等效转动惯量Je=0.5 2kg.m,制动器的最大制动力矩Mr=20 N.m(制动器与机械主轴直接相连,并取主轴为等效构件)。要求制动时间不超过3s,试检验该制动器是否能满足工作要求。

因此机械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F:及等效力矩Al。均为常数,故可利用力矩 形式的机械运动方程式: Me=Jedω/dt

其中:Me=-Mr=-20 N.m,Je=0.5 kg.m2

dt=[Je/(-Mr)]dω=[0.5/(-20)]dω=-0.025dω 因此

t=-0.025(ω-ωs)=0.025ωs=2.5s 由于t=2.5s< 3s,所以该制动器满足工作要求。

7一10设有一由电动机驱动的机械系统,以主轴为等效构件时,作用于其上的等效驱动力矩Med=10 000—100ω(N.m),等效阻抗力矩Mer=8 000 N.m,等效转动惯量Je=8 kg.m2,主轴的初始角速度ω0=100rad/s。试确定运转过程中角速度ω与角加速度α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由于机械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为常数,等效力矩为速度的函数,故可利用力矩形式的机械运动方程式

Me(ω)=Med(ω)-Mer(ω)=Jedω/dt 即10000-100ω-8000=8dω/dt

J(J2J3)()m4l(2z

1对式①积分得

t810081002dt8100d2000

(1)d(1002000)(1002000)100[ln(1002000)ln(1001002000)]2

5将式(2)改写为

一l2.5t= In(100ω一2000)一ln8 000 解得

ω=20+80e-12.5t [ln(1002000)ln8000]

(2)上式对t求导得

α= dω/dt=-100e-12.5t

7—11在图示的刨床机构中,已知空程和工作行程中消耗于克服阻抗力的恒功率分别为P1=367.7 w和p2=3 677 w,曲柄的平均转速n=100 r/min,空程曲柄的转角为φ1=120º。当机构的运转不均匀系数δ=0.05时,试确定电动机所需的平均功率,并分别计算在以下两种情况中的飞轮转动惯量JF(略去各构件的重量和转动惯量).1)飞轮装在曲柄轴上;

2)飞轮装在电动机轴上,电动机的额定转速nn=I 440 r/min。电动机通过减速器驱动曲柄,为简化计算,减速器的转动惯量忽略不计。

(1)确定电动机的平均功率。作功率循环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在一个运动循环内.驱动功与阻抗功应相等,可得

PT=P1t1+P2t2

P=(P1t1+P2t2)/T=(P1φ1+P2φ2)/(φ1+φ2)=(367.7/3+3 677×2/3)=2 573.9 w(2)由图知最大盈亏功为:、△Wmax=(P-P1)t1=(P-P1)(60φ1)/(2πn)=(2573.9-367.7)×60×(1/3)×(1/100)=441.24N.m 1)当飞轮装在曲柄轴上时飞轮的转动惯量为

900Wmax900441.242JF80.473kg.m2222n[]1000.0

52)飞轮装在电机轴上时,飞轮的转动惯量为

222JF`=JF(n/nn)=80.473×(100/1440)=0.388kg.m

7-12 某内燃机的曲柄输出力矩Md随曲柄转角的变化曲线如图所 示,其运动周期T,曲柄的平均转速nm620r/min。当用该内燃机驱动 一阻抗力为常数的机械时,如果要求其运转不均匀系数=0.01。试求 1)曲轴最大转速nmax和相应的曲柄转角位置max;

2)装在曲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JF(不计其余构件的转动惯量)。

解:(1)确定阻抗力矩, 因一个运动循环内驱动功应等于阻抗功.所以有

MrφT=AOABC=200×(1/2)×(π/6+π)解得

Mr=(1/π)×200×(1/2)×(π/6+π)=l 16.6 7 N.m

(2)求曲轴最大转速nmax,和相应的曲柄转角位置φmax:

作其系统的能量指示图(见图(b)).由图可知在c处机构出现能量最大值.即φ=φ时,n=nmax。故 Φmax=20º+30º+130º×(200-116.7)/200=104.16º

此时nmax=(1+δ/2)nm=(1+0.01/2)×620=623.1r/min

c(3)求装在曲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J,:

WmaxAbABc200116.6726***0Wmax90067.2621.596kg.m2222n[]6200.01 (20200116.67130200116.6720067.26N.m

故:7—13图示为两同轴线的轴1和2以摩擦离合器相连。轴1和飞轮的总质量为100 kg,回转半径ρ=450 mm;轴2和转子的总质量为250 kg,回转半径ρ=625 mm。在离合器接合前,轴1的转速为n,=100 r/min,而轴2以n:=20 groin的转速与轴1同向转动。在离合器接合后3 s,两轴即达到相同的速度。设在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无外加驱动力矩和阻抗力矩。试求:

1)两轴接合后的公共角速度;2)在离合器结合过程中,离合器所传递的转矩的大小。JF

设离合器结合过程中所传递的摩擦力矩为Mf.两轴结合后的公共角

速度为ω。根锯力矩形式的机械运动方程。对于轴l和轴2,分别有:

1d

0MfJ1dtJ1(1)

Mf0J2d2dtJ223

(2)

J1J2由式(1)(2)得:

22式中

J1=m1ρJ2=m2ρ2

ω1=2πn1/60=πn1/30, ω2=2πn2/60=πn2/30 从而

J11J2230m11n1m22n2m11m222222301000.451000.625201000.451000.62522223.533rad/s由(1)得: Mf

3.533)46.838N.m3330330

7—14图示为一转盘驱动装置。1为电动机,额定功率为Pn=0.55 kW,额定转速为nn=1 390.r/min,转动惯量J1=0.018 kg.m2;2为减速器,其减速比i2=35, 3、4为齿轮传动,z3=20,z4=52;减速器和齿轮传动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J2e=0.015 kg.rn2;转盘5的转动惯量J5=144kg.m,作用在转盘上的阻力矩为Mr5=80 N.m;传动装置及电动机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阻力矩为Mr1=0.3 N.m。该装置欲采用点动(每次通电时间约0.15 s)作步进调整,问每次点动转盘5约转过多少度? 提示:电动机额定转矩Mn=9 550Pn/nn,电动机的起动转矩Md≈2Mn,并近似当作常数。J11m112(n1)1000.452(100

取电机轴作为等效构件,则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为

52Je1J1JJ(5e2)0.0181

点动过程中,系统的运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电启动阶段,第二阶段为断电停车阶段。

第一阶段的等效力矩为

Me11MdMr1Mr5(295500.5520120.015144(5235)kg0m.05042.51)29550201PnnnMr1Mr5(z3z41i2)13905235

由于在此阶段系统的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均为常数,所以在此阶段电机轴的角速度和转过的角度为

ω11=ω10+α1t1

2φ11=φ10+ω10t1+(1/2)α1t1

式中: φ10=0, ω10=0, . t1=0.15, a1=Me11/Je1 所以

0.380()6.378N.m11

Me11Je1t16.3780.05040.1518.982rad/s

11

第二阶段的等效力矩为 1Me1126.3782t10.50.151.424rad2Je10.0504

1z4i25235

由于在此阶段系统的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均为常数,所以在此阶段电机轴的角速度和转过的角度为:

ω12=ω11+α2t2

2φ12=φ11+ω11t2+(1/2)α2t2 式中: ω12=0, α2=Me12/Je1 所以

t2Me12Mr1Mr5(5)Mr1Mr5(z31)0.380(201)1.179N.m11211Je1Me218.9820.05041.1790.811s

121111t2每次点动后.电机转过的角度为

φ1=φ12+φ11=1.424+9.125=10.549rad 而转盘5转过的角度为:

1Me1221.1792t21.142418.9820.8110.50.8119.125rad2Je10.0504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练习题 篇2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的表述是正确的? A.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不是严重的衰退

C.经济萧条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是因为产量变动是有规律并且可以预测的。

D.经济波动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和产量来衡量,因为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2.根据利率效应,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B.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是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A.可获得的劳动增加;

B.可获得的资本增加

C.可获得的技术增加

D.物价预期上升

4.以下哪一项不是长期总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B.货币中性效应

D.汇率效应 C.

5.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的增长最初的影响是

A.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6.以下哪一项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描述是准确的?长期总供给曲线()A.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

B.是垂直的,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的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和工资在长期中是固定的 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7.自然产率是()

A.没有失业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B.经济处于自然投资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C.经济处于自然总需求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D.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8.假设物价水平下降,但由名义工资合约固定,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削减产量。证明()A.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价格理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的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二分法理论。

9.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并且发生影响小麦生产的干旱。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长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保持初值不变

B.物价下降,产量保持初值不变 C.产量增加,物价保持初值不变 D.产量减少,物价保持初值不变

10.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并且发生影响小麦生产的干旱。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

B.物价上升,产量减少 C.物价下降,产量增加 D.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11.当经济经历以下那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 A.物价下降和产量减少

B.物价下降和产量增加 C.物价上升和产量增加 D.物价上升和产量减少

12.假设经济处在上图B点这样的衰退中运行,如果决策者希望产量变到其长期自然率,应该()

A.人们提高物价预期,使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B.人们降低物价预期,使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C.人们提高物价预期,使短期总需求向左移动 D.人们降低物价预期,使短期总需求向右移动

13.如果决策者做了以下哪一件事,就可以说他们“抵消”不利的供给冲击? A.增加总需求,这会进一步提高价格 B.减少总需求,这会降低物价 C.减少短期总供给

D.不对不利的供给反应做反应,允许经济自行调整

14.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表明,决定利率的是()A.可贷资本的供求

B.货币的供求 C.劳动的供求 D.总供给与总需求

15.当以纵轴代表利率和以横轴代表货币量的图形表示货币供求时,物价水平上升()A.使货币需求向右移动,提高了利率

B.使货币需求向左移动,提高了利率 C.使货币需求向右移动,降低了利率 D.使货币需求向左移动,降低了利率

16、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效应是 A.提高了物价水平B.降低了物价水平C.提高了利率 D.降低了利率

17假设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引起支出减少,政府选择采用积极的稳定政策,应该()A.增加政府支出并减税

B.减少政府支出并增税 C.增加货币供给并降低利率

D.减少货币供给并提高利率

18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75,那么乘数的值是()A.0.75

B.4 C.5

D.7.5

19以下哪一项关于税收的表述是正确的?

A.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长期中,税收变动最大的影响是对总供给,而不是对总需求 B.持久税收变动对总需求的效应大于暂时的税收变动 C.税收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税收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0.当政府购买增加引起企业购买增加的工厂和设备时,是以下哪一项的证明? A.乘数效应

B.投资加速数 C.挤出效应

D.供给学派经济学

21以下哪一项是自动稳定器?

A.军事支出

B.用于公立学校的支出 C.失业津贴

D.用于航天飞机的支出

22.以下哪一项关于稳定政策的表述是正确的?()A.在短期中,增加目标货币供给的决策本质上与提高目标利率的决策相同

B.国家根据需求来调整货币供给

C.漫长的时滞提高了决策者“微调”经济的能力

D.许多经济学家偏爱自动稳定器,因为它影响经济的时滞比积极稳定政策短。

23.以下哪一项表述最好说明了货币供给增加如何移动总需求?()

A.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

B.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

C.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上升,支出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

D.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支出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

二、简答题

1、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我们用短期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如果总需求减少,实际工资最初会发生什么?

2、解释生产于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的直觉,为什么MPC大会使乘数效应大?

3、解释政府支出增加如何引起挤出效应。

3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6、B

7、D

8、A

9、B

10、B

11、D

12、B

13、A

14、B

15、A

16、A

17、C

18、B

19、B 20、D

21、C

22、D

23、B

二、简答题

1、由于在某个时期内名义工资是固定的,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实际工资W/P。

2、当政府购买物品时,它引起卖者收入增加。卖者把新的更高收入中的一个百分比用于物品与劳务,这增加了其他人的收入,依此类推。MPC越高,新收入中每一轮支出的百分比越大。

第7章习题(精选) 篇3

思考题与练习题

1.何谓地形图比例尺?何谓比例尺精度?

2.何谓地形图图式? 何谓为比例符号、非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3.何谓等高线?等高线有哪些特性?何谓山脊线和山谷线? 4.何谓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何谓地形图分幅?有哪几种分幅方法?

6.上海某地的纬度311640、经度1203132,试求该地在1:50万, 1:10万,1:1万三种比例尺的国际分幅的图幅编号。

7.已知某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国际分幅编号为J50H092084,试计算其西南图廓的经度和纬度。

8.已知上海某地物点的坐标为(5332.148,-3164.969),试求该地物在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上按基本图幅编号法的编号。

9.已知上海某幅图编号为K037_081,试确定该图的比例尺,该图所在的象限,并求该图的图幅范围(以纵、横坐标表示)。10.何谓图根控制测量?有哪些主要内容? 11.何谓地物特征点及地形特征点? 12.如何进行经纬仪测记法测图?

13.在图7-56中,小黑点为已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地形点,高程数值注记于其旁。图中,黑三角表示山顶,虚线圆圈表示鞍部,虚线表示山谷线,点划线表示山脊线。根据这些地形点高程及地性线,用内插法绘制等高距为5m的等高线。本题附图的CAD图形,参看本文件夹中的(*.dwg)文件。

75.166.265.078.088.089.0118.297.0100.088.399.5129.076.068.476.844.286.488.049.0图7-56 按地形点高程内插绘制等高线

14.何谓数字测图?包含哪些主要内容?数字测图与传统测图方法相比,有何异同之点?

15.数字地形图的数据采集有哪些方式?

16.如何应用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如何进行与计算机的数据通讯? 17.地面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需要得到哪些数据和信息? 18.为何需要对地形点进行编码?试述一种地形点编码方法。19.如何建立地形图图式符号库?试述一种图式符号库建立方法。20.如何设置地形绘图所需要的线型文件?

C电子教案第7章 篇4

第7章 函数

7.1 概述

一个C程序是由函数组成的,所以函数是C语言中最重要的概念,本章专门讨论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及参数传递等问题。例7.1。说明:

(1)一个源程序文件是由一个或多个C函数组成的,一个源程序文件是一个编译单位。

(2)一个C程序由一个或多个源程序文件组成,一个源程序文件可以为多个C程序共用。

(3)一个C程序中一定要有一个名为main的主函数,执行时总是从主函数开始,其它函数只有被调用时才会执行,执行完毕返回到调用处继续执行,正常情况下总是在主函数结束执行。

(4)所有的函数是平行的,即在定义时是互相独立的,主函数可以调用其它函数,其它函数之间可以互相调用,但其它函数不能调用主函数。

(5)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看,函数可分为标准函数(库函数)和用户自定义函数。(6)从函数的形式看,函数可分为无参函数和有参函数。7.2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1.无参函数的定义形式 格式:函数类型 函数名(){ 数据声明部分; 执行语句部分; } 说明:(1)函数名:函数名是函数调用的依据,函数值的返回也是通过函数名实现的,函数名要符合标识符的定义。

(2)函数体:由数据声明和执行语句两部分组成,数据声明是对数据特征的描述,执行语句是对数据处理的描述,函数的功能由它们实现。

(3)函数类型:函数类型规定了函数返回值的类型,int或char可不写,如不要返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

思考题第5、6、7章 篇5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D.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6.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和谐的社会主义 C.民族复兴 D.7.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0.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A.落后的社会生产).毛泽东 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落后 C.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D.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11.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2.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A.《论十大关系》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1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对外开放 1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发展生产力 D.要求企业增加产品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15.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16.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

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A.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这样几层含义()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 C.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D.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每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4.现代化是动态的过程,现代化水平和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完全一样的。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7.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9.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1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清醒的。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14.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15.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现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A.1978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7年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A.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公平正义 C.打败资本主义 D.消灭一切剥削 4.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5.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四中全会

6、“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由()提出的。A.邓小平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7、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在()。A.1989年 B.1978年 C.1980年 D.1990年

8、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社会主义的特征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社会主义的目的 D.社会主义的本质

9、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谈话中

10、“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1、“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12、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不搞两极分化”。A.共同富裕 B.平均分配 C.计划经济 D.没有剥削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公平正义

2.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实施了()战略。A.西部大开发 B.“三步走” C.科教兴国 D.人才强国

3、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D.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4、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

A.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D.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5、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具体内容是()。

A.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到21世纪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203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6、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A.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B.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周年时,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A.经济发达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8、实现中国梦必须()。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发扬民族传统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允许剥削制度存在,但允许剥削现象存在。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4.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面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卫生体制改革 2.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3.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前提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和谐 4.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下而上进行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

A.所有国家 B.周边国家 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 D.发达国家 7.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两种资源是() A.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B.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8.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邓小平的重要论断()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D.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10、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相结合。A.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 B.改革与对外开放

C.“引进来”与“走出去 ” D.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竞争

B.科学技术竞争

C.经济资源竞争

D.劳动力素质竞争 1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2月 D.2002年12月 14.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15.下面做法不符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要求的是()①“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 ②开放一切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6.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B.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一党执政 D.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废除人民公社 B.改革人民公社 C.发展乡镇企业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2.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珠海、深圳 B.厦门、汕头 C.海南 D.上海浦东

3.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三、判断题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开放。

2.不能停留在姓“资”还是姓“社”的空泛讨论上,就是指改革的方向和性质上可以不问姓“资”还是姓“社”。

3.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5.独立自主就是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去完成。

6.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7.苏东激进式改革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展。8.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9.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通信原理问答第17章 篇6

【答】 不是。

17-2 光纤通信与电缆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光纤通信与电缆通信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传输信号为光信号而不是电信号,另一个是传输介质是光纤而非电缆(包括明线、双绞线、多芯电缆合同轴电缆等)。

17-3 为什么说光纤通信比电缆通信抗干扰能力强?

【答】由于光纤是由纯度较高的玻璃(二氧化硅)材料制成的,是不导电和无电感的,因此它不受电磁干扰。正是由于这样,电缆通信中常见的串话现象,在光纤通信中就不存在了。

17-4 为什么说光纤通信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光纤通信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成为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是由于它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1.通信容量大

2.损耗低、中继距离远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4.无串话,保密性强

5.线径细、重量轻

6.资源丰富,节约有色金属和原材料

7.容易均衡

8.光纤接头不放电、不产生电火花

9.抗化学腐蚀

17-5 简述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

【答】光纤通信首先要在信源将欲传送的电话、电报、图像和数据等电信号进行电/光转换,即把电信号先变成光信号,再经由光纤(包括在本地进行光交换)传输到信宿,信宿必须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做与发信端相反的变换,即进行光/电转换变成电信号,从而完成一次光纤通信的全过程。

17-6 什么是波分复用?它与电通信中的频分复用有何区别?

【答】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合波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在接收端经分波器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后由光接收机做相应的处理而恢复原信号。简言之,就是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这就是波分复用。

频分复用是通过对多路调制信号进行不同载频的调制,使得多路信号的频谱在同一个传输信道的频率特性中互不重叠,从而完成在一个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目的。

现代科技概论前7章总结复习 篇7

1科学的含义4点,福泽谕吉,贝尔纳,丹皮尔,科学社会学家巴伯,约翰齐曼,马克思《机器,自然力,科学的应用》p1~3 2技术的含义,特性,马克思技术在本质上P1~5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P5 3西方科学技术,希腊科学,罗马,阿拉伯,欧洲,泰勒斯,阿娜克美,留基伯,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特勒密,阿里斯塔克,埃拉托色尼,盖伦,科学技术革命以哥白尼日心说开始,天文,近代物理学,生命科学,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博伊尔,拉瓦锡。维萨刘思,哈维,列文虎克,胡克p5~7 4中国古代辉煌技术成就 数学,天文,地学,农学,医学,p7~12 5中国科技新篇章

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培根 p15 1.1 科学革命的突破,天文学革命:柏拉图地球中心,亚里士多德继承,托勒密地心说 近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p16~17 医学生理学革命:达芬奇解刨,维萨刘思人体结构,维尔赛特,哈维,血液循环理论。P18,1.2 经典力学的奠基,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3条,谷布拉赫

伽利略望远镜,物体运动,斜面实验,自由落体定律p18 1.3近代科学第一次大综合,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地面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天体力学p20 1.4 其他科学初步发展 笛卡尔 解析几何,耐普尔对数,牛顿与莱布尼茨 微积分学,物理学,光学及对静电,生物林奈 胡克分类,显微镜 预成论 渐成论p24 化学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波意耳微粒学说,化学元素,燃烧现象之化学革命,普利斯特咧,拉瓦锡,天文学 光学 开普勒,斯涅耳,费马,牛顿,惠更斯

电和磁,富兰克林,库伦,伏打 电池 避雷针 p22~25 1.5近代科学方法

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 《新工具》 笛卡尔 解析几何,演绎法

伽利略,近代实验科学之父,近代科学方法轮奠基人

牛顿 分析综合

形而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28 第二章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P29 从英国开始 宗教改革 圈地运动 海上霸权

2.1 纺织:凯伊飞梭。哈格里沃斯珍妮纺车。阿科莱特水力纱厂。

钢铁:达比焦炭,科特搅式炼铁法 亨茨曼 钢,斯米顿鼓风机

蒸汽机:塞维利第一台,铁匠纽科门,斯米顿,瓦特根本改造

蒸汽革命:亨利贝尔,史蒂芬孙,贝塞麦,西门子,马丁

法国:拉瓦锡燃烧理论,库仑定律,拉普拉斯《宇宙系统论》《天体力学》 卡诺热力学 发够可以超越英国的原因p37 第三章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 麦克斯韦

3.1天演论:康德星云假说,拉普拉斯《宇宙系统论》,威廉史密斯地质学之父,居微叶比较解刨学,灾变论,赖尔《地质学原理》打破形而上自然观重要依据,3.2物理学: 能量守恒定律 迈尔卖《论无机界的力》,焦耳实验证明能量守恒,亥姆霍兹《轮活力守恒》全面阐释,克罗修斯及汤姆孙运用于热力学 热西学基本定律,德罗夏 奥托内燃机

电磁:欧姆定律,霍夫定律,戴维电池组 电解法,焦耳,楞次

法拉第,奥斯特,安培,麦克斯韦标志电磁学的巨大综合,赫兹论证实现

光的波动说:杨,菲涅尔

3.3 化学: 原子分子:道尔顿原子论,分子论为阿伏伽德罗

有机物合成与有机结构:贝采留斯电话二元论,维勒有机尿素,弗兰克

蓝原子价,凯库勒 裤帕碳的四价学说构成有机化学基础,特列洛夫 化学结构理论

元素周期律:肖库士瓦元素螺旋图,纽兰兹元素八音律,迈耶尔 门捷列

夫元素周期表

3.4生物: 细胞学说:胡克,谢林,奥肯,布朗细胞核,蒲金野细胞质,施莱灯,施旺奠定细胞学说基础,威耳和浆细胞引入病理学

生物进化:拉马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斯宾塞社会达尔

文主义

第四章 第二次产业革命

体现了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要性

4.1德国崛起

李比希学派:李比希有机化学之父,三阶段《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产领域的应

用》,霍夫曼分离出机碱

德化学工业:柏琴合成染料苯胺紫,格拉伯天然染料,拜耳靛蓝,阴丹士林

内燃机:奥托活塞式内燃机,戴姆勒四冲程往复式汽油机,煤油机,迪塞尔柴

油机 戴姆勒 卡尔本茨汽车,福特装配线,柴油驱动远洋轮船,莱特

兄弟飞机,林德伯格不着路飞行

电力技术:法拉第,奥斯特,斯特金U型电棒,亨利电动机实验模型,皮克西

脉流发电机,雅克比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乔赛尔,惠斯通,西门子自溃式发电机为真正有普遍应用价值,外耳得交流是发电机,洛契科夫,法拉第旋转磁场原理,爱迪生白炽灯。4.2美国崛起

加强农 工业联系:轧棉机成为美国发动产业革命的标志,麦考蜜克 赫西收割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铁路汽车公路

组织创新:小企业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特征,美国托拉斯首先出现在铁路部

门,1918年 美国的大企业时期,托拉斯生产力生产率

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吉森实验室有力推动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实验室建立的三个前提,引进与创新结合:美国引进新技术的两个特征(创造性,技术与人才一起引进),无线电技术起源于欧洲,形成产业于美国

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科技中心,莫尔斯电码

管理出效益:美国机械工业领先源于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生产

第五章 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

X射线,放射性物质,相对论,量子力学构成现代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

相对论:爱因斯坦,阿劳悖论,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论p76,爱因斯坦列车实验,广义相对论p78,旋转圆盘实验,意义p81 量子力学:普朗克 量子假说;光的波粒二象性p83;原子结构问题探索,波尔量子化;布罗意物质波概念;量子力学建立,海森伯,伯恩 矩阵力学,薛定谔

5.3 现代化理论发展

元素周期理论新发展:贝莱纳 三素组,纽兰兹八音律表,揭露出元素周期表深层定律

现代化学键理论:离子 共价 金属键

第六章 宇观世界探索

6.1人类宇宙观演化:盖天,浑天,宣夜

宇宙大爆炸伽莫夫

6.2 宇宙观测与大爆炸宇宙p98 6.3 星系

政治经济学原理7章 篇8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24分)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x+

y,1xy,15a,—4xy,x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

xyxy

0

B.

0.5x10.3x2

yx

yx

C.

xyxy

1D.

1xy



1xy

3.不改变分式的结果为()A.5x13x2的值,把它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则所得的B.5x103x201

C.2x1

31x

2x13x2

D.x23x20

4.不解方程,判断方程

x

0的解是()

1

A.0B.1C.2D.3 5.计算a1A.

1a1

aa1的结果是()

1a1

B. 

xx

C.

a

a1a1

D. a1

6.能使分式

A.

x1的值为零的所有x的值是()

1

x0B.x

1x12x16x

1

C.x

0

或x1D.x

0

或x1

7.已知x0,A.

12x

3x

等于()

56x

B.C.D.

116x

8.某煤厂原计划x天生产120吨煤,由于采用新的技术,每天增加生产3吨,因此提前2天完成任务,列出方程为()A.

120x2

120x3

120x

120x2

120x2

120x

120x

120x2

B.

3 C.

3

D.



3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28分)9.当x ________时,分式10.计算:

a

12x12x

有意义.

a3

2

9a3

________.的解是x=5,则a.

11.如果方程

a(x1)

312.如果

ab

=2,则

a

abba

b

=_________.

2

m

1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xx3

x3

无解,则m的值为.

14.某工厂库存原材料x吨,原计划每天用a吨,若现在每天少用b吨,则可以多用

天.

15.一组学生乘汽车去春游,预计共需车费120元,后来人数增加了样每人少花3元,原来这组学生的人数是个.三、解答题(共计48分)

16.计算:(每小题5分,计10分)(1)(1

17.解下列分式方程:(每小题5分,计10分)(1)

18.(本题6分)已知

19.(本题6分)A、B两地的距离是80公里,一辆公共汽车从A地驶出3小时后,一辆小汽车也从A地出发,它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3倍,已知小汽车比公共汽车迟20分钟到达B地,求两车的速度.

1x1y

3,求

11x)

xx1

14,费用仍不变,这

(2)

bab

+

aab

b

2ab

a

2x

3x1

(2)

2xx3

13x

1

5xxy5yxxyy的值.

20.(本题8分)一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开进水管灌满水池需(a+2)小时,开排水管把一水池水放完需(b-1)小时,先开进水管2小时后,再关闭进水管,打开排水管,问:

(1)需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池的水拍完?

(2)当a=2,b=1.5时,需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池的水排完?

21.(本题8分)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某公司计划将研发生产的1200件新产品进行精加工后再投放市场.现有甲、乙两个工厂都具备加工能力,公司派出相关人员分别到这两间工厂了解情况,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甲工厂单独加工完成这批产品比乙工厂单独加工完成这批产品多用10天; 信息二:乙工厂每天加工的数量是甲工厂每天加工数量的1.5倍.根据以上信息,求甲、乙两个工厂每天分别能加工多少件新产品?

加试题(第1-4题各3分,第5,6题各4分,共计20分)

1.已知

AxBx3

5xx3

3x13x,则A=B=

x

2.已知xy8x10y410,则y

3.已知x23x10,则x

4.当a为时,方程

xx31x

y

x的值是:的值是:

2

ax3

会产生增根。

5.请根据对话解决问题 小红:阿姨,我买些梨。

售货员:是小红啊!你上次买的那种梨都卖完了,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货,我建议你这次买些新进的苹果,不过价格要比梨贵一点,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梨的1.5倍.小红:好吧,这次照上次一样,也花30元钱。

…….过了一会儿,苹果称好了………

小红:哟,巧了!这次苹果的质量正好比上次梨的质量轻2.5千克.售货员:对啊,我本来就想要考考你,你能算出我这里的梨和苹果的单价么? 请你帮助小红解决这个问题。



2(zx)xz0yz3

6.解方程组 yz2

xy5



上一篇:浅析《婚姻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下一篇:2024学习胡书记七一讲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