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安全生产制度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车间安全生产制度(精选9篇)

车间安全生产制度 篇1

总经理安全职责

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具体要做到: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列入企业的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亲自主持重要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会议,批阅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签发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大决定。

2、负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各部门经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3、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兼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监察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4、组织审定并批准企业安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和重大的安全技术措施,解决安措费用

5、按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组织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6、加强对各项安全活动的领导,决定安全方面的重要奖惩。

第二条 生产厂长安全职责

生产厂长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要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主管业务范围内的生产安全负责,并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贯彻“五同时”的原则,监督检查分管部门对职业安全卫生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失职和违章行为。

2、组织制订、修订分管部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组织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审批各级动火。

4、组织分管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安全工作的先进经验、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5、负责分管部门的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

6、组织分管部门对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定期召开分管部门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条 车间主任安全职责

车间主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其职责是:

1、保证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法令、规定、指示和有关规章制度在本车间、本部门贯彻执行,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五同时”。

2、组织制订实施车间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组织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安全技考核;组织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日活动,及时处理工人提出的意见。

4、每日组织一次全车间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材等处于完好,教育职工加强维护,正确使用。

5、组织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表彰先进班组和个人。

6、对本车间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注意保护现场,查清原因,分清责任,采取防范措施对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7、负责组织并落实好动火时的安全措施。

8、建立和健全本车间安全管理网,配备合格的安全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车间和班组安全人员的作用。

9、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等发放标准和进人生产岗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的规定。

第四条 班组长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和车间对安全生产的指令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安全生产。

2、组织职工学习并贯彻执行企业、车间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职工遵纪守法,制止违章行为。

3、组织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日及其它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负责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岗位(班组级)安全教育。

5、负责班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力量消除,并报告上级。做好详细记录,参加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6、搞好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的检查维护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督促教育员工合理使用劳保用品、用具,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7、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竞赛,表彰先进,总结经验。

8、抓好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洁、清洁,实现文明生产,并做好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条 设备技术人员安全职责

1、负责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各项技术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2、负责编制本专业的安全技术规程及管理制度。在编制开、停工或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方案时,要有可靠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

3、在本专业范围内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技术与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技术练兵活动,定期考核。

4、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措施予以消除。制止违章作业,在紧急情况下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立即请示领导处理。

5、参加车间新建、扩建工程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参加设备改造、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使之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6、参加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预防措施,并及时向领导或主管部门报告。

7、制订装置检修、停工、开工方案,做好开工前的交底工作。

第六条 公司专兼职安全督导员安全职责

1、公司安全督导员在生产厂长领导下,负责生产车间的安全技术工作,贯彻上级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并检查督促执行。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安全监察部门的指导,有权直接向上级安全技术监察部门汇报工作,并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

2、负责或参与制订、修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

3、负责编制公司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及时上报公司和检查落实。

4、协助车间领导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与考核工作,负责新人厂人员的一级安全教育,督促检查车间、班组(岗位)的二、三级安全教育。

5、负责安排并检查班组安全活动,经常组织反事故演习。

6、参加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作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设备改造、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使之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要求,落实装置检修停工、开工的安全措施。

7、负责公司安全设备、灭火器材、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的管理;掌握车间工作环境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8、每天要深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制止违章作业。在紧急情况下对不听劝阻者,可停止其工作,并立即报请领导处理。检查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确保动火安全。

9、参加公司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统计分析,按时上报。

10、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做到齐全、实用、规格化。

第七条 班组安全员职责

1、班组安全员由班(组)长或付班(组)长兼任,接受公司安全督导员的业务指导,做好本班(组)的安全工作。

2、组织开展本班(组)的各种安全活动,认真做好安全活动记录,提出改进安全工作意见和建议。坚持班前安全讲话,班后安全总结。

3、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负责岗位技术练兵和开展事故预知训练。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

5、检查监督本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好劳动保护用品、各种防护器具及灭火器材。

6、发生事故时,及时了解情况,维护好现场,救护伤员,并向领导报告。

第八条 工人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交班要为接班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条件。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并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4、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5、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知训练。

车间安全生产制度 篇2

1存在的问题

高棒车间建成投产半年后,各项经济指标和各种规格的生产节奏趋于稳定。但是,加热炉在2012年近半年的使用中,逐渐暴露出加热制度不够完善的缺点。如:各段炉温控制不够合理、钢坯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差较大、总体氧化烧损量偏高、面对新的高级别钢种(HRB500E加钒)需要制定相应的加热等等。

2优化措施

2.1优化加热制度,降低氧化烧损。

2.1.1氧化铁皮的形成

钢坯的氧化是由炉气中的氧元素与铁元素在相反方向扩散的结果,即炉气中的氧原子通过钢料表面向钢料内部扩散,而铁离子则由钢料内部向外部扩散。当两种元素相遇,在一定条件下起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此氧化物由内到外的组成成分为FeO、Fe3O4和Fe2O3。

2.1.2钢坯氧化烧损的分析

影响钢坯的氧化主要因素有:炉内气氛、钢坯的加热温度和钢坯的加热时间。其中炉内气氛和加热温度可根据制度调整;钢坯的加热时间由轧线上各种规格的生产节奏决定。但也可根据各个规格的生产节奏的快慢来控制加热炉的炉温高低,既保证钢坯的加热质量又最大限度降低了钢坯的氧化烧损。

(1)炉内气氛对氧化烧损的影响。

使用高炉煤气的加热炉,炉气会含有O2,CO2,CO,N2、H2O,H2,CH4等,这些气体与钢坯的化学反应也各有不同。O2在任何温度、任何浓度下均可以使钢坯氧化。CO具有还原性。CO燃烧生成CO2,CO2在高温环境下可与Fe、FeO反应分别生产FeO、CO和Fe3O4、CO,而且此反应过程为可逆反应。CO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生逆向反应即FeO、Fe3O4被还原的过程。减少氧化烧损须防止炉内氧气过剩,严格控制加热炉的空燃比,在保证完全燃烧的条件下a减到最小。

(2)炉温对氧化烧损的影响。

钢坯的加热温度是指在加热炉加热的钢坯出炉前的表面温度(即出钢温度)。一般加热温度越高,金属的塑性变好,加工时变形阻力小,轧机上的下压力和电耗就小。但温度过高,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大,影响成品的综合力学性能,也增加加热炉的燃料消耗。而且,从氧化铁皮的产生机理来看:温度升高后,铁元素和氧原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氧化速度也会加快,如图1所示。所以钢坯的出钢温度既要满足钢坯在轧线上的工艺要求,又不能太高,以尽量减少钢坯的氧化烧损量。

注:HRB500E钢种的加热温度制定前参考16冷坯加热制度进行小规模试轧

(3)加热时间对氧化烧损的影响。

钢坯的加热时间一般可分为:实际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实际加热时间是指钢坯从入炉加热到给定温度的时间,加热炉的给定温度和钢坯的入炉温度越高,钢坯的实际加热时间越短;保温时间是指钢坯加热到给定温度到钢坯出炉的时间,轧制节奏越慢钢坯的保温时间越长。如图1,钢坯在同一温度下,保温时间越长,钢坯的氧化烧损越多。要降低钢坯的氧化烧损就要缩短钢坯的实际加热时间和降低钢坯在保温时间内的炉温。炉膛温度和钢坯表面温度差距越大,钢坯的接收热流能力越强(即钢坯的实际加热时间越短),钢坯的最大接收热流的能力是在钢坯开始加热时,所以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加热炉的预热段和加热段的炉温。降低钢坯在保温时间内的炉温则应降低加热炉均热段的炉温,但也不能太低而应略高于钢坯开轧温度。

2.1.3热送热装节能降耗

高棒车间从连铸热送入炉的平均温度可达500℃;从棒、线车间下翻转冷床热装入炉平均温度也可达到400℃。假定在加热炉中加热段的最高温度为1050℃,而室温下的钢坯表面温度为20℃,经理论计算可得钢坯从20℃加热到最高温度1050℃所需要的煤气耗为290.85m3/t(加热炉热效率按60%计)。连铸热送坯所需的煤气耗为174.76m3/t(热效率按60%计),煤气节约率为40%左右。棒、线热送坯所需的煤气耗为200.8m3/t(热效率按60%计),煤气节约率为30%左右。所以热送坯的平均入炉温度若保证在400℃,那么热装热送,可缩短加热周期,也可节省经济费用。更关键的是缩短加热周期,就可降低加热段的温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氧化烧损。

2.1.4高棒车间加热制度的优化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是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加热炉的炉内气氛,炉内均热段的空气过量系数a应控制在0.95~1.0之间,保证均热段的炉内气氛为微还原气氛。而加热段和预热段的空气过量系数在1.0~1.1之间,使炉内煤气和均热段剩余的煤气充分燃烧得到最大热量。

(2)严格控制加热炉各段炉温,均热段炉温应控制在略高于轧线工艺要求的开轧温度1000℃±20℃,加热段应高于均热段温度,便于钢坯更好更快的加热到工艺要求的钢温。

(3)根据不同的轧制速度,应设定不同加热段的温度,以减少钢坯在高温区域停留的时间。

(4)尽量提高钢坯的热装率,以减少钢坯的实际加热时间和降低煤气消耗。

根据以上结论结合高棒车间各个规格的轧制节奏,对高棒车间加热炉的炉温进行优化如表1、表2。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高棒车间的加热制度根据轧制节奏的不同,参照原来的加热制度对加热炉各段炉温进行调整,根据轧制节奏的快慢,对加热炉三段炉温进行下调10℃~2 0℃。对于冷热坯,均热段炉温不做下调处理,相应提高了预热段的炉温和降低加热段炉温。并且为降低氧化烧损规定了各段的空气过量系数,保证钢坯在出炉前处于还原气氛的炉气当中。

2.1.5制度优化后的效果

从2013年1月高棒车间严格执行优化后加热制度,对降低氧化烧损起到一定的成效。如表3加热制度优化前的平均烧损率为1.1%。优化后的平均烧损率为0.95%。氧化烧损降低量近0.1 5%。理论上可提高高棒车间近0.1 5%的成材率。按高棒车间的设计能力年生产钢材70万吨来计算,每吨按2000元计算,一年减少氧化烧损的效益2000×70×0.15%=210(万元),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2.2 HRB500E加V钢种加热制度的制定

2.2.1加钒钢筋对温度的需求

发展高强度级别的热轧带肋钢筋已是大势所趋。我司目前也开始着手开发HRB500E牌号的热轧带肋钢筋。金属钒元素既有细化晶粒作用强的特点,可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减少过热敏感性,提高钢的热稳定性。并且钒元素对碳、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所形成碳氮化合物在冷却过程中析出,产生沉淀强化作用,提升钢的强度。但是为保证钒的碳氮化合物固溶于奥氏体,就必须控制HRB500E热轧钢坯的开轧温度≥1050℃。所以,在HRB500E的加热过程中,相应提高了加热炉均热段和加热段的炉温。并在Φ12螺HRB500E的试轧中得到验证。提高后的炉温如表4:

2.2.2 HRB500E钢筋加热温度提高后的效果

由表格5可以看出,HRB500E钢种在炉温提高前的各项性能指标波动范围较大,甚至出现屈服强度520 MPa和强屈比1.22均小于厂控范围的现象。在参考钒元素的化学性能和查阅资料之后,较大范围的提高了加热段和均热段的炉温。在提升加热温度后,HRB500E加钒钢种的各项性能指标趋于稳定,并且在所试轧的Φ12HRB500E加钒钢种中,屈服强度最小值535MPa和强屈比最小值1.27均达到国标、厂控标准。说明在提高炉温后,钒的碳氮化合物起到稳定HRB500E钢种性能的作用。

3结论

优化后的加热制度对钢坯的氧化烧损的降低效果明显,可降低近0.15%的氧化烧损量。通过控制加热温度、炉内气氛对降低钢坯的氧化烧损的办法确实有效。提高加热温度,能有效稳定HRB500E加钒钢种的性能。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钢坯在炉内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分析找出影响钢坯产生氧化烧损的主要因素,提出利用控制加热炉炉内气氛、降低加热炉的最高炉温和降低钢坯的加热时间等方法来减少钢坯在炉内的氧化烧损。结合高棒车间投产初期加热炉炉温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优化得到高棒车间的加热制度,并严格控制加热炉各段的空气过量系数,确实有效的降低高棒车间加热炉的氧化烧损。同时制定HRB500E加钒钢种的加热制度。

车间安全生产制度 篇3

关键词:烟草;卷烟企业;生产车间;消防安全;管控。

中图分类号:X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26-01

一、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常见火灾隐患

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有卷烟企业,卷烟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物资都属于可燃、易燃物资,通常情况下卷烟企业的烟草存储量较大,在卷烟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火灾隐患,这就使得生产车间消防安全管控的难度增大。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常见的火灾隐患如下:

1.防火管理不当。卷烟企业生产车间防火管理不当,主要是由于烟草行业管理人员的防火意识不足,也许每年也都进行演练,但实效不明显,全员消防意识没有得到普遍提高,员工都以应付事的态度对待,达不到重视的程度。一旦卷烟企业烟草生产、储存的过程中出现疏漏,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又较差,当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

2.卷烟企业生产车间设计不合理。卷烟企业在设计和修建生产车间时虽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的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但在后期投入生产后很多设置不合理,比如由于生产需要车间防火门长期封闭、生产设备挡住消防通道、车间的防火距离不足……都会使得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存在火灾隐患。再加上某些区域监控力度的不足,导致生产车间起火不能及时发现,也成为消防隐患之一。

3.电路设计不规范。在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具有大量生产用电和照明用电,众所周知,卷烟生产车间现在已经基本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机器线路、门禁线路、监控线路、照明线路等随着车间的发展也逐渐增多。许多卷烟企业为了省事,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规程设置线路,这就导致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线路不合规范,再加上某些企业生产车间内电器产品的选用不符合安全规范,从而极易造成火灾隐患。

4.外来明火带来火灾隐患。生产车间现在会有很多外来人员施工,进出车间的人员较多,这就使得外来明火进入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不加大明火作业的管理,再加上部分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吸烟管理制度不严格,外来明火会使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

5.烟草生产、存储过程中的火灾隐患。根据调查,现在全国的烟草行业中还存在用烟草熏蒸杀虫剂的企业,这些烟草熏蒸杀虫剂大部分都是易燃物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杀虫剂放热、燃烧,容易引发火灾。在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生产烟草的过程中,加工机械的摩擦,机器故障等也会产生火花。

二、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存在的消防问题

1.消防意识较差。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火灾,会对整个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整个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烟草行业员工消防意识较差,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常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火灾的几率较小,车间内的消防器材通常被当做摆设,没有经常进行车间火灾事故演练。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许多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消防档案的管理不规范,这就导致车间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卷烟企业既没有跟进生产车间的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对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这使得烟草消防安全管控和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火灾危险性不适应,极易发生火灾。

3.卷烟企业生产车间自动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型号有很多,是用于不同的生产车间,不同规模的生产车间应该配置不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许多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时候严重缺乏论证,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很难有效实现前期预警和早期处理,这给现代卷烟企业烟草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三、卷烟企业生产车间消防安全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控制度。要想有效减少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火灾隐患,卷烟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首先要重视消防工作,应该制定健全的消防安全管控制度,有效减少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火灾的发生。卷烟企业应该定期召开消防安全管控工作会议制度,对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当前的火险形式进行细致合理的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形成制度推行。

2.建立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卷烟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重要生产车间设施专门的吸烟室,在卷烟企业生烟草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要实行审批制度,清除周围一切可燃的物质,对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内的电器电线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线路敷设,定期对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电线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尽可能的减少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火灾隐患。

3.配置合理的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消防安全布局要科学合理,严格按照消防和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设计,卷烟企业生产车间应在格栅等区域设置环形阻燃通道,确保该通道畅通,并选用不燃或者阻燃材料阻隔生产车间的卷烟设备和产品。卷烟企业生产车间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卷烟企业生产车间高度低于12米时,可以采用烟感探测器,当卷烟企业生产车间高度高于12米时,可以采用红外线远程监控、声光电报警系统,这样能够及时采取救援措施,阻止火势扩大。

总结:长久以来,卷烟企业生产车间的消防安全管理控制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问题,消防安全管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卷烟企业应该重视生产车间的消防安全问题,确保烟草保存良好、生产得当、储存安全,对烟草行业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有效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烟草管理水平,实现卷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强孝玉.安消防设施智能化集成系统在烟草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2(19).

[2]张大祥,烟草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

[3]何磊.烟草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

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4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生产秩序,保证生产车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健康发展,结合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实用于全体生产人员、生产管理员和与生产相关的其他人员。

二、作业管理

1.车间严格按生产计划生产,根据车间设备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2.调配人员必须服从该班组长的安排调遣,日常生产任务以外的工作,也须服从生产经理和组长的安排调遣,安排调遣须调配得当,不宜造成工作量悬殊。

3.生产工艺流程经确认以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错误,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负责人报告研究处理。

4.生产现场均为设定作业区,员工不得随意到非作业区作业,特殊情况需要借用场地,应请示批准。

5.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

6.车间人员领取物料时必须持车间主管开具的领料单,不得私自拿走物料。生产完成后,如有多余的物料及时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域内。

7.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8.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分清楚,并要做出明显的标记,不能混料。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移交物料要交际协调好,标示醒目。

9.包装好的产品应放置在暂放区内,标示明确,以便检查验收及转接寻找,搬运方便,防止在使用型号,规格时拿错。

10.车间人员严格按工艺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操作,擅自更改生产工艺造成品质问题,由作业人员自行承担责任。

11.车间人员下班时,要清理好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保养工作。最后离开车间要将门窗,电源关闭,若发生意外事故,将追究最后离开者的责任以及生产主管的责任。

三、人员管理

1.车间全体人员必须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2.车间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得疏忽或拒绝管理人员命令或工作安排。

3.全体车间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不得穿拖鞋或戴首饰进入车间。

4.操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例如吃东西,聊

天,听歌,离岗等行为。

5.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

6.车间人员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按公司请假程序向各级主管申请,得到批准方可离开。

7.工作时间内,倡导全体人员说普通话,禁止聚众闲谈。8.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乱动仪器设备,由此而造成的事故损失自行承担。

9.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入车间,违者按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办公文件、借阅资料要妥善保管,使用后马上归还所管理部门,并且保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

11.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绩效考核。

四、安全管理

1.凡是在本公司实习、培训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严禁酒后上岗和班中喝酒。

2.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前要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酒后上岗,坚决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犯劳动纪律)。

3.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时,严禁穿拖

鞋、高跟鞋和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服饰上班,女员工长发应盘于头顶,否则自己承担后果。

4.在开机工作前,要对机器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可以开机,空机运转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才可以正式生产操作。

5.在工作中发现机器异常时,应该停机检查或请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修理,严禁擅自无证进行修理工作。

6.对机械设备要按期进行保养,保持正常运行,要加强安全防范。7.对电器线路不得擅自移动,不得私自搭接,发现有电路电线裸露、损坏要及时反映,安排专职电工修理。

8.禁止乱动运行中的设备,有工作需要时须先停止设备运行。9.操作人员严禁跨越传送皮带,传送皮带运行时不准清理皮带滚筒及皮带下的积料。

10.非生产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域,禁止随意操作设备。11.电机、减速机对轮防护罩牢固、齐全。电机要有接地线,禁止有明线头。设备检修前先停电,并在操作盘上挂“有人检修,禁止操作”安全警示牌。

12.检查电机温升时,必需手背触摸电机,以防触电。13.下班前应该关闭机械,切断电源,将工作区域清理后才能离开现场,严禁设备空岗运转。

五、生产现场物品摆放及清洁卫生

1.原材料直接放置到生产现场的,仓管员必须按规定的位置摆放整齐,标示清晰。

2.各生产现场原材料的保管和使用,由该现场直接管理人员或该工序直接操作使用员工直接保管和维护,不得随意放置物品。

3.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须捡起。否则,按公司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4.车间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所操作设备及工作区域进行清理,保证工序内环境卫生,通道或公共区域主管安排人员协调清理。

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5

1、必须编制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并根据生产工艺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厂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3、在现场检查时,不准踩踏电线、电缆架及各种仪表管线等设施,去危险部位检查,必须有人监护。

4、严格执行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

5、在工艺过程或机电设备处在异常状态时,不准随意进行交接班。

6、各种条件具备后开车,开车过程中要加强有关岗位之间的联络,严格按开机操作中的步骤进行。

7、开机过程中要严密注意工艺的变化和设备运行的情况,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的联系,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中止开在,严禁强行开机。

8、必须编制停机方案,正常停机必须按停机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用于紧急处理的自动停机联锁装置,不应用于正常停机。

9、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作出妥善处理,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必要时,先处理后报告。

10、生产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步骤紧急停机。

11、发生着火、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物料源,同时尽速通知相关岗位并向上级报告。

12、要害岗位应由安全、防火(保卫)部门共同认定,经经理审批,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岗位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思想、技术素质,由企业人事、保卫部门与车间共同审定。同时,应建立、健全严格的生产要害岗位管理制度。

车间安全检查制度 篇6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目的

安全检查是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了解公司各部门、车间的劳动保护管理情况,发现生产现场不安全的(设备、工具、附件等)状况,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安全的行为和操作及潜在的职业危害,以利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所以为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与整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对公司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部门行政第一责任人对所辖范围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负责。

三、安全检查程序

3.1 安全检查内容

检查厂区建筑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规范,防火、防雷、防尘、防毒等设施是否完善。

检查易燃、易爆、巨毒等危险品的储运状况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用具的使用;防火器材的管理;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等。

检查生产、工作场地的通风、除尘、照明,材料产品堆放,厂房通道,环境卫生等情况。

检查电器设备、线路是否有不安全因素。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善、良好

洛斐尔建材(沈阳)有限公司

3、班组级安全检查

由班组长组织本班工人在各自工作范围内,按时按点进行巡回检查,并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并将检查结果上报车间。车间负责对班组的检查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生产部定期对班组安全检查的内容进行抽查。

4、日常性检查。

每天由公司生产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巡回检查。随时辨别生产过程中一切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并提醒操作者加以控制和调整,达到减少和防止伤亡事故及职业危害的发生。检查人应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每月收集整理,加盖部门公章后存档。

5、专项(业)安全检查

专项(业)安全检查是指对容易发生严重事故的场所、设备、操作工序进行在其专业范围内的检查。专项(业)安全检查由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参加,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做好本专业的检查和整改记录、台帐,同时报一份生产部门留存。生产部门应对各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5.1公司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安全检查由设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设备每季度检查一次,特种设备每月检查一次,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由设备部门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车间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特种设备应按照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定期送主管部门检验。

5.2公司电气设备设施、电气线路安全检查由能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每月检查一次,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由特定部门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车间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5.3公司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危化品使用场所及消防设施的检查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由生产部门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车间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5.4公司内机动车辆道路运输安全检查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每月检查一次。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由生产部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车间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公司内机动车辆的年检由设备部门负责实施。

洛斐尔建材(沈阳)有限公司

查,临时性专业检查及生产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该项检查由主管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分别负责进行,做好检查记录。

9、其它安全检查。

9.1开展安全活动时,对各单位布置、进展情况的检查; 9.2对安全管理新制定的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等。

四、隐患整改

4.1对每次检查查出的隐患,若能立即整改的应责令相关部门及个人立即整改,不得拖延,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应下发《不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隐患整改通知由牵头部门下发,由车间负责人签收并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毕,并将整改信息反馈到牵头部门,牵头部门相关人员应进行验证检查并签字。对无故不按期完成整改,除按规定进行考核外,发生事故应追究负责整改部门领导的责任。

4.2对检查出的隐患各单位应落实整改措施,按照“三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日期)、“四不推”(个人能解决的不推给班组,班组不推给车间、车间不推给公司、公司不推给上级主管部门)的原则进行解决。如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暂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并落实风险消减措施,然后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分厂无力解决的,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写书面报告,申请安排解决。

4.4凡查出的重大隐患,在未彻底整改前,各有关部门、各车间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消减措施并由生产部门监督执行。主题词:安全 发文部门:生产部

抄 发:烤漆龙骨车间 轻钢龙骨车间 大板车间 小板车间

拟 稿: 张亮 审 核: 批示:

车间生产信息化需求分析 篇7

1、填写路线卡片, 目前的生产流转系统己实现打印路线卡片的功能。

2、填写领料单, 目前为手工填写。

3、在物资部的物料管理系统中提交领料单上的信息。

4、在纸质计划单上做好投料登记, 以备后期查询。

完成这四件事之后, 材料调度员将工艺规程, 路线卡片, 领料单交给物资部计划员, 计划员审批后将资料交材料检验员登记, 检验员登记后, 将资料交给材料库房保管员, 保管员按领料单上的要求组织下料。料下好后, 车间材料转运工, 将材料运回车间, 交材料调度员登记, 登记后将材料交车间材料库房保管员登记入库。目前材料入库登记仍采用手工登记, 查询很不方便。现场调度员根据计调处下达的需求计划, 从库房调出所需的任务, 并在保管员的账本上签字。任务出库后, 交给现场转运工登记后流转到各个生产班组。班长接收任务后对任务进行派工, 同时做好登记, 对于暂时安排不上的任务就放在待派工区。操作者完成班长安排的任务后, 将任务提交给本工序检验员, 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盖章放行。转运工将合格任务登记后转到下一工序, 如此不断重复, 直到任务走完全部工序开出合格证。任务在本车间内部流转时, 由转运工登记。对于需要转到其他部门协作加工的时候, 由专门的计调人员负责流转登记。现行的零件流转系统可以实现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任务的交接和接收, 但车间内部各生产班组之间零件的流转还依赖于转运工的登记, 希望新的系统能在此方面进行完善, 做到责任到人, 便于追踪。零件开出合格证, 经专人包装后转运到中央仓库, 与此同时零件信息也被提交给中央仓库, 仓库保管员核实无误后在系统中进行确认。至此, 一项任务就走完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介绍完零件流程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六个方面存在不足, 需要加以改进。

第一, 工艺规程在借出和回收环节上比较耗费人力。工艺规程在使用过程中, 内容发生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有更改, 资料员就会拿着纸质的更改单, 请计调人员协助查找。对于现场有数千项零件在流转的车间来说, 查找一本工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艺顺利的被找到并更改到位还好, 一旦查不到, 工艺资料就处于失控状态, 操作者使用未更改到位的工艺加工零件, 就有可能出现成批性质量问题。由于资料登记本上都登记的是计调人员的名字, 而生产流转过程中, 各工序的操作者都只使用而未签字, 当工艺找不到时, 只有计调人员需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同时还面临资料丢失带来的经济处罚。总之, 希望信息部门在开发信息系统时能够将纸质工艺转化成电子工艺, 同时在各使用人员处设立查询窗口。这样一来, 可以极大的降低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资料的更改也变得十分简单, 不用满世界去找, 更不用担心因更改不到位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资料丢失造成的泄密事件自然也不会发生。

第二, 车间将投料所用的资料交物资部之后, 要经历计划员, 检验员, 保管员三个环节。在实际中, 当车间由于某种原因要去查找某项零件的投料资料时, 往往要从头开始, 逐个环节去查找, 很不方便。建议在新系统中车间可以查询物资批料的情况, 使物资部的工作也处于监督之下。当前, 物资有自身的物料管理系统, 制造部也有自身的管理系统, 希望公司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 能将各部门现行使用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 而不是各自为阵, 相互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办理相关业务时, 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就取消纸质单据, 避免重复劳动, 节省人力。

第三, 车间材料库房的保管员还在使用纸质的台账在管理材料的进库和出库。建议新系统在材料调度员进行材料回料确认后, 材料信息自动进入材料数据库。保管员可在数据库中进行材料信息的编辑, 査询等日常维护工作。由此, 我们可以举一反三, 工具库和工装库的日常管理也应实现这样的效果。

第四, 班长将某项任务派给操作者时, 一旦操作者确认接收。新系统中应自动记录开工时间, 同时计算出这项任务的完工时间。如果到期未完, 操作者将面对未按时完成任务节点的处罚。这一功能的实现将极大的助力车间的节点考核制度, 使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得到很好的保证。

第五, 整个零件流转过程要经历许多环节。从理论上讲, 要想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 便于追溯, 各个环节之间都要办理交接手续。因为这个工作比较繁琐, 所以在现实中这一项工作是有断层的。因为断层的存在, 造成现场调度员在跟踪和查找零件时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希望信息化的实施可以以一种较好的方式, 比如扫描工作牌等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现对零件流转过程的有效监控。

第六, 每个月初计调处都会下发当月考核项目清单, 车间计划员就会做出相应的工序进度表。建议新系统能够实现对零件任务的自动排产的功能, 减少计调人员的排产的工作量, 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的计调工作中去。

进行信息化改革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必由之路,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在具体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 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开发出的管理系统能否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和生产, 为广大职工所乐于接受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需要一线的计调人员和信息部的技术人员积极沟通, 通力合作方能成功。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他必然经历一个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人因工程在生产车间的应用研究 篇8

关键词:人因工程;作业空间;控制器;安全色

1.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由“人适机”转向“机宜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作业条件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往往是片面的强调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这样就会使员工在工作中过度疲劳或者容易发生生产事故,也容易让员工对工作产生厌倦。人因工程的出现为减少这些不良状况提出了很好的方法。在我国,人因工程的应用比较好的一般都是在大企业,而中小型的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研究人因工程学在生产车间的应用對我国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等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成本高效率低的中小型企业,人因工程是使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因工程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关于人因工程的研究及应用国外的研究较国内的研究起步早,但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人因工程的应用方面。在我国,关于人因工程学应用的研究在逐年上升,其中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领先于在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研究[1]。而在国外,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是工作负荷和职业健康,研究成果比例达到17.01%,在人因工程学研究中是最大的比例[2]。关于人因工程在生产车间的研究,主要偏向安全和卫生方面。于洪涛[3]提到:人们在从事受某种约束的活动时,不加检点采用姿势、占有的空间大小或不知不当,这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作业质量,还容易产生疲劳,在特定条件下还会出现伤亡事故,这说明人因工程在生产车间中关于安全的研究,可以从设备布置、工人操作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如庞如英在基于人因工程的提高生产率模型的设计与应用中从机器布置、工人操作方法、工作环境等来阐述人因工程的应用。基于同样的思路文章将探讨人因工程在电缆生产车间的应用。

2.人因工程相关理论

2.1 人因工程的内涵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也称为工效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这样定义人因工程: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里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的目的。

上述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是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以人为本[4]。

人因工程研究方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图示模型法。

2.2 作业空间

作业空间,是指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加工物所占的空间[5]。在工作系统中,人、机、环境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而存在的,生产中人通过机器完成某些任务,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作业空间来完成。在设计作业空间时,要符合安全距离(为了防止操作人碰到对人造成危险的东西而设计的障碍物距离作业者的尺寸范围)和最小距离(操作者在操作时所必须的最小范围)。操作姿势是影响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的操作姿势可以减少疲劳,可以让操作者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在作业空间中,对于不同的操作姿势,操作台的高度即工作面高度是有所不同。操作姿势一般分为三种:坐姿、站姿、坐立交替。站姿一般能进行较大范围的活动和较大力量的操作,一般操作范围大的作业且不是站立很久的工作,适合采用站姿的作业姿势。

2.3 控制器及色彩

人因工程研究人、机器、环境这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性。人是通过控制器才能把信息传递给机器,以达到控制或某特定运行状态的功能,控制器对人—机—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控制器符合人因工程的要求,为了使用者更易辨别其功能,要充分考虑控制器形状、位置、大小、颜色、标记等编码的设计。文章主要研究控制器的颜色编码和标记编码。其中,颜色编码:是利用各个颜色不同来快速分辨出控制器的方式。一般停止、关断控制器采用红色;启动控制器采用绿色。标记编码:是一种利用文字、符号在控制器的近旁做出简明表示的编码方法。当控制器数量较多时,且控制器的形状相差不大时,利用标记编码可以提高辨别控制器的效率,进而达到减少时间,对生产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在利用人因工程改善生产车间存在的问题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原则。

客观性就是要求在运用人因工程进行改善时,以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以实际生产的环境出发,全面、真实、具体地记录研究所需的数据以及各种反应。在对对象做分析做结论时,要从现实出发。

系统性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到系统中加以研究和认识。就是在在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时,人、机、系统这三大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关系。人—机—环境系统中,整个系统的功能不是这三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在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时,要用系统观点从整体出发分析系统中每个小系统的性能以及相关性,再通过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来分析并认识系统的整体性。

动态性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相应地调整,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直接或是间接地对生产产生负面的影响。[6](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正文,吴超.近十年我国人机工程学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3):352-353.

[2]郭伏,叶秋红.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比例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6):118-122.

生产车间员工制度 篇9

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现制定员工守则。

第一章:工作态度

一、按企业的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必须按要求穿工作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

三、员工应遵守上下班时间规定,不得擅离职守或早退(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生病要书面请假;

四、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厂长批准,不得私自拿取物料;

五、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任务,保证质量并服从安排;

六、工作认真,说话和气,谦虚谨慎,举止稳重;

七、不得私自携带车间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一经查实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八、员工对工作的安排有不同意见但不能说服领导,应先服从和执行;

九、员工对直接领导的的答复不满意时,可以越级向上一级领导反映;

十、员工不得在任何场所接待亲友来访。未经部门负责人同意,不得使用客用电话;

十一、员工禁止在车间串岗、闲聊、吃零食,吸烟要到指定地方或大门外;

十二、所有员工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不说任何

不利于公司和有损公司形象的话。

十三、工作时间内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做到说话轻、走路

轻、操作轻。

第二章:安全守则

一、任何岗位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操作规程生产造

成后果者,责任自负,各自岗位操作人员有责任报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

二、作业时间谢绝探访,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

滥动机器,由此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三、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物品放在操作台或流水线上。

四、下班后要检查车间环境,将电源、门窗关闭,杜绝火灾等以外

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卫生守则

一、环境卫生

1、厂区、厂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废旧物料、生产生活垃圾应分别集中定点堆放,定期清理;

2、厂区公共场所道路应有清扫制度,定人管理;

3、厂区内外水道,必须保持通畅良好。

二、生产工艺卫生

1、生产区要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地面整洁,门窗完好;

2、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用品和闲置不用的生产用品,生产工具、用具定点存放,设备、管道排列整齐,无跑,冒、滴、漏现象;

3、车间:配料间、灌装间、微生物检验室,更衣室装有紫外线灯杀菌、消毒。地面、工作台面每天工作前后清洗达到洁净。更衣室设有消毒液洗手,门窗装有纱门、纱窗;

4、车间卫生和厂部办公室卫生值日安排;实行分组轮制,具体由厂长安排并制定表格公布,员工须积极配合执行;

5、值日员工打扫场地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失窃等意外事故,将追究值日员工和厂长的责任;

6、生产场所严禁吸烟、用餐,不得带入生活用具和私人用物。

三、个人卫生

1、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勤洗、勤换工作服帽,不得穿到厂外;

2、上岗应梳理好头发,穿好工作鞋,不准配戴金银首饰;

3、严格遵守厂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杂物,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

厂长全面负责本管理制度的执行。

上一篇:年度质检工作规划下一篇:写秋天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