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通用9篇)
职 业 健 康 监 护 制 度
201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一、为了进一步规范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强加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我矿上岗前、在岗期间的体检和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热辐射等的健康监护规定,希各部门认真执行。
二、健康体检
1、上岗前体检
凡进入我矿上岗的新员工,离岗一年以上又重新上岗的员工,矿办公室必须组织到省级卫生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不得擅自到未经医疗批准的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2、新员工上岗体检,必须要有专人陪同到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并在体检表上贴上体检者的照片,以确保体检的真实性。如出现弄虚作假,或失职,造成不合格人员上岗,则扣除当事人当月工资200——500元。
3、矿办公室不得安排未经上岗体检的人员上岗,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职业。
三、在岗体检
1、对在岗人员体检的周期规定为两年,其中,接触高温、噪声、粉尘超标的岗位人员,体检周期为一年。
2、如果员工不按规定参加体检,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员工本人负责。
3、对体检后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员工,应当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其复查及医学观察。
4、体检后,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由人力资源部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如有与职业无关的疾病,负责体检的部门,也应将检查结果如实及时告知本人,以便进行治疗。
5、矿办公室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好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遗失,如造成遗失,则应扣发当事人的考核分,或扣除当月工资200—500元。
四、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监测
1、安检科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尘毒分布情况。建立卫生工艺流程图,并准确的确定卫生监测点。
2、作业场所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的监测周期为一月,特殊情况随时监测。
3、对粉尘、噪声、有害气体超标的工序,由安检科在超标处设立卫生警示牌,警示牌上应标明标准值和超标的情况,预防措施等。
4、对超标的场所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技术改造,用新工艺替换旧工艺,以无毒无害的新药剂替代有毒有害的药剂,减少劳动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
一、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华为的“狼文化”“床垫文化”一直颇受外界关注。而且, 在2006年到2008年的短短3年时间里, 华为共有6名员工意外身亡, 这更是将华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6名意外身亡者, 4名系自杀, 1名因过度劳累, 1名猝死。尽管这些意外事件中, 目前尚无一起有直接证据表明华为的企业文化、用工制度就是“罪魁祸首”, 但华为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已是业界公认的事实。其实, 早在2007年, 员工张锐自杀前, 任正非就给党委成员写了一封信, 第一句话就是:华为不断有员工自杀与自残, 而且员工中患抑郁症、焦虑症的不断增多, 令人十分担心。可见, 在华为, 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得不关注的程度。
其实, 华为员工存在的职业健康问题并非个案。2008年7月30日, 为贯彻卫生部陈竺部长提出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 慈铭体检联合智联招聘及三九健康网举办的《职场人群健康权调查》的结果在广州公布:长期加班等因素使70%的职场人群处于过劳状态, 出现浑身酸痛、神经衰弱、失眠、脱发、烦躁、抑郁等症状;超过80%的职场人士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这表明, 我国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已刻不容缓。
对员工来说, 他们享有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基本权利。对企业来说, 员工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只有采取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社会来说,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第一宝贵资源, 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既关系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利益, 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到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危害企业员工健康的职业因素
1. 工作时间长。
一些职场人士为了获得奖金、职位、晋升机会而加班加点工作。《职场人群健康权调查》的结果表明, 经常加班的职场人的比例已经达到32.95%, 偶尔加班的职场人的比例达到49.27%, “加班文化严重到没事也不能按时下班”的比例则为5.64%, 能够正常下班的比例仅仅为12.15%。而智联招聘网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一项关于加班的调查显示, 60%的上班族由于频繁加班而身体每况愈下, 但面对企业的晋升和淘汰机制, 他们常常“自愿加班”。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 82%的人表示:如果奖金足够高, 愿意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加班文化”使得“掏空”“过劳”现象日渐蔓延。
2. 工作压力大。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4月, 易普斯公司一项针对全国1.4万名职场人士压力状况的调查显示, 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压力“比较大”, 有16%的被调查者认为压力“极大”或“很大”。根据调查, 压力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和人际关系。而压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 很容易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 严重危害职场人士的身心健康。
3. 职业病的危害。
一方面是传统职业病依然危害严重。据统计, 我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 不同程度受危害的职工总数有2亿人, 虽然程度不同, 但是都有某种职业危害。另一方面是新兴职业病层出不穷。据统计, 重脑力劳动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比轻脑力劳动人群高出两倍左右, 冠心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长期的职业性精神紧张会使人整个肌体的免疫力下降;过多地接触电脑会造成员工眼睛疲劳、骨骼损伤以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等。
三、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具体措施
员工职业健康管理在增强组织凝聚力、降低人力资源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医疗保健相关支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拿减少医疗保健相关支出来说, 西方国家有一个普遍承认的成本核算, 即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 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至9元钱。因此, 企业进行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从表面和短期来看, 是一种支出性举措, 但从长远来看, 其实是一项投入产出比极高的投资行为。
1. 成立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重视并推行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得有相应的领导与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是比较独立的, 也可以隶属于人力资源部。这次华为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 并在其下专门成立健康指导中心, 负责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 就是选择了将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独立出来的做法。华为的举措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在腾讯科技面向广大网友的调查中, 超过90%的网友表示支持华为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制度。据悉, 在美国, 很多企业都会积极主动地设计改善员工身体与心理健康的计划, 健康计划由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 但在高管人员中也得到普遍重视, 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框架及管理思维存在于组织内部。
2. 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
企业应当不断开展各种职业健康教育活动,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健康教育体系, 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职业健康管理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生产一线员工, 在岗前培训的内容中应加入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通过讲解让员工了解工作场所存在哪些有毒、有害的生产原料, 它们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通过适当的指导、演示、员工试用等培训手段, 让员工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通过教育, 让员工确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使他们确信职业危害是可以控制的,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从而积极地参与生产环境和方式的改变, 自觉地实行自我保健。对于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 要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病的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工作习惯。如对他们讲解“屏幕脸”“手机肘”“键盘腕”“鼠标手”等常见的“电子职业病”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因超正常时间的过量工作造成“白领综合征”的预防方式等。
3. 建设重视身体健康与锻炼的企业文化。
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推动企业内形成一种重视身体健康、勤于锻炼的文化。企业可以在办公区内设立棋牌室、乒乓球室、咖啡吧等, 让员工在工作间歇时去这些场所进行简短的活动。同时, 还可每周组织一次健身活动, 让高管人员带头参与。总之, 要通过高管人员的带动, 在企业内慢慢形成一种锻炼身体的文化。据悉, 为提高员工日常锻炼意识和运动技能, 促成健康运动的习惯, 进而激发灵感与创造力, 诺基亚协同人体工程学专家、专业健康顾问, 以及国内顶级健身教练团队, 为员工量身定制了一套时长10分钟的健身操———“诺基亚员工健身操”。诺基亚的举措, 值得广大企业借鉴。
4. 给员工提供健康体检,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关键词;职业素养;企业;纪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2-02
我校承担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市级课题,“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是其中一个子课题。什么是“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就是以两节课为单位(我们学校两节课共80分钟),课前课后分别进行5分钟和3分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天天讲、节节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将企业文化大量融入到“5+3”职业道德教育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一、“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效果:我对已实施了一段时间“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2011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①有45℅学生比较喜欢该模式,有25℅的学生非常喜欢,认为时间还可延长;②该模式是使用视频、课件、录像等将看、听、说融会贯通,学生轻松愉快、感兴趣;③注意力集中,冲淡了本门课程特别是理科及工科的枯燥乏味;④学生收看大量的励志短片,有一定的心灵触动;⑤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企业的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的环境等;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积极参与。
2.问题:①部分学生听完“5+3”职业道德教育后,面对后续课程依然是睡觉、玩手机、讲话、甚至吵架、打架;②部分学生平时的行为规范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如极度自私、不愿参加劳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就是“我到了企业自然就好了”;③部分学生说和做的不一致;④真正出于自身内动力的不多,主动性不高,学生的良好行为不能持久;⑤部分教师只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完成“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和教学任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在意,对学生未进行严格管理;⑥该模式属于教师利用外在资源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强化了口头教育,并没有强化学生的行动。
二、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提高“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效性
实施“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四有”人才,“有纪律”是“四有”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模式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同时通过语言进行附和并且有一定的心灵触动,但并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此任课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从行动上要求学生做到遵章守纪,尊重他人,认真听讲、热爱劳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就有行动的体现,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教师要努力将强制性或半强制性纪律转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纪律,最终形成习惯。否则“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怎样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1.课堂纪律的管理要灵活多变,对症下药:①预防: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提示、指导和鼓励,增加学生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②提醒: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有些错误行为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③暗示:教师发现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时,最好不要停下来公开批评学生,可以边讲边走到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旁,或悄悄给他使个眼色,或轻轻指指他的书本,或轻轻敲敲他的桌子,有时也可清清喉咙或小咳一声,或突然停顿并注意他,或摇头示意他;④幽默;教师针对某一违纪行为可适当使用幽默手段,化解课堂矛盾,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⑤褒贬;对某段时间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略做评论,肯定好的,批评差的;⑥化解;教师顺着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某一话题,对某些不造成大干扰的违纪行为稍加评点,随机引入正题、化解矛盾冲突;⑦激励:这种方式不是着重于责备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是激励学生振作起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⑧惩罚:这种方法一般较少使用,除非以上方法和私下思想工作都不见效的情况下,那么就要根据当时课堂的具体情况,是否采取如:扣分、罚站、义务劳动、告诉班主任或家长……
2.教学内容安排要恰当,轻松愉快。①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所学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同时既要防止它们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止它们互相干扰或机械重复,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联系要沟通。②适合分层次目标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有奔头。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也就是说在同一节课的同一情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而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③适度创造惊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将部分数学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口诀、数学诗”,或穿插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简短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谜语、智力小游戏等。④理论联系实际,把空洞的理论传授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看到教师的讲的理论具有实实在在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⑤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创设良好的交互情境,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原则,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主动交往。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证。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制度
安全为大家重视,是因为会出安全生产事故,看得到,影响大。但是职业病不同,往往是慢性的,影藏的,不进行身体检查一般难以发现,因此往往会被忽视。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
规范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职业健康行为。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二)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1.企业职业健康档案定义
(1)在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健康管理以及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
(2)能准确、完整反映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
2.企业职业健康档案作用
(1)系统、动态追踪和掌握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2)系统记录所开展的职业健康工作,积累资料;
(3)接受行政部门监督,受到法律保护;
(4)解决企业和劳动者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
(5)加强自身职业卫生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6)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3.企业职业健康档案特点
(1)真实
(2)客观
(3)清楚
(4)科学
(5)动态管理
4.职业健康档案分类
按照职业病防治活动主体分为:
(1)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档案
(2)企业职业健康档案
(3)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档案
(4)职业健康科研档案
5.企业职业健康档案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健康管理方针、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3)职业健康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健康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提供保存清单,注明保存地点)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
(9)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
(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12)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档案;
(13)职业病病人档案;
(14)各种监督文书;
(15)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最好建立健全这些物品的MSDS);
(16)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档案;
(17)各种汇总资料。
(三)职业健康管理措施与技术要求
1.职业健康管理措施要求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劳动过程职业健康管理技术措施要求
(1)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建立并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制度规程等。
(4)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5)设置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必要的泄险区。
(6)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7)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8)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治理措施。
(9)标示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化学品、放射性材料等。
二、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一)职业健康监护的意义
职业健康监护就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它的意义如下:
(1)健康监护对预防职业病有重要意义。
(2)通过预防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
(4)有助于发现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所不可缺少的。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按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
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禁止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活动;
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作业人员;
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
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对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周期与体检项目给出了具体规定。例如,该标准关于接触粉尘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规定如下:
1.接触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接触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2.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3年1次;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
3.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
其他粉尘指除矽尘、煤尘和石棉粉尘以外按现行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可以引起尘肺病的其他矿物性粉尘,包括: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等粉尘。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②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1次,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3年1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为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3 职责
3.1 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相关权益。
3.2 分管领导主管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 行政管理部门是该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各部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业务指导。3.4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禁忌症员工的调岗妥善安置;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落实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
3.5 安全管理部门协助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生产现场职业危害的辨识和防护工作。3.6 各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日常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相关工作。3.7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健康所需资金的落实。4 工作程序
4.1 识别和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4.1.1 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各部门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确定工作。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生产作业特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全面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形成记录存档。如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识别变更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更新记录。4.1.2 职业危害因素内容如下: a 危险化学品。
b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中暑)、低温等。c 噪声。d 振动。
4.2 职业危害的前期预防
4.2.1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完成后,建设业主方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4.2.2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建设业主方应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档案。
4.2.3 建设业主方应加强新、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管理报批程序。
4.2.4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业主方按有关规定实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卫生防护设施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4.2.5 建设业主方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发现不足项及讨完善改进。
4.2.6 建设业主方做好职业健康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应建立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管理台账。4.2.7 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建设业主方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接受上级部门的审核监督。
4.3 职业危害告知、教育培训
4.3.1 行政管理部门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设施等内容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4.3.2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排对新员工进行体检并保存相关体检档案,负责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员工定期的职业健康培训。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配合提供培训内容和具体培训工作。
4.3.3 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负责对作业场所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予以告知。
4.3.4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结果需上检测点告知牌。
4.4 职业危害的控制
4.4.1 各部门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4.4.2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实现远程控制。
4.4.3 安装调温、通风、排毒、除尘设施,采取吸声、消声、隔声措施。4.4.4 安全管理部门加强设备防腐和密封管理,防止跑、冒、滴、漏。4.5 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
4.5.1 按工种岗位需要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特殊防护用品,由行政管理部门按《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进行统计、采购、发放,建立特殊防护用品台帐,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5.2 对可能发生中暑等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药品。
4.5.4 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各部门必须加强维修管理,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4.6 现场急救、事故处理
4.6.1 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部门事故应急预案,有计划组织演练。
4.6.2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员工自救互救培训,邀请医疗卫生部门对培训进行指导。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心肺复苏救护等技能。
4.6.3 发生或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所在部门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自救互救,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进行事故上报、组织事故调查。4.7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7.1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或退休以及应急健康检查。4.7.2 各部门按时制订职业健康专项体检计划,上报行政管理部门。4.7.3 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确定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4.7.4 行政管理部门安排上述人员健康检查和复查,并负责将体检结果告诉体检员工。
4.7.5 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上述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职业健康档案要求建立历年的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原始记录。4.8 职业病防治管理 4.8.1 发现职业禁忌证或者与从事作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对员工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工会组织进行监督。
4.8.2 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会及相关部门组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员工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4.8.3 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4.8.4发现有职业病患者,必须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病人的相关待遇。4.9 纠正、预防措施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对公司各科室区队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
二、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职业健康体检表;
2、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3、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作业人员登记卡;
4、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
7、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2、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4、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三、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
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
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四、“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五、“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六、随时、定期地根据本矿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核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 10 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
七、“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八、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键康档案资料,煤矿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九、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两档”资料时,档案室应如实地提供。
十、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日录,双方签字,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
管。
十一、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十二、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十三、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
存在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某建筑行业准从业者。
职业危害普遍存在
通过调查得知, 多数建筑工程类公司的生产工艺中存在多种有害健康的因素, 具体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生产事故也时有发生, 尤其是火灾、电力事故和机械事故。同时, 部分企业还存在其他一些有害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员工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调查结果得知, 建筑行业准从业者在入职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普遍存在。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在企业方面, 虽然多数企业有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管理和实施方案, 但仅针对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 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 缺乏对准从业者入职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教育。更有少数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加班制度等损害准从业者职业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行为, 忽视了企业有保障劳动者安全的责任与义务。
安全防护设备缺乏
调查发现,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 准从业者使用各种动力机械的频率较高, 还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运输材料和构件等, 工作现场产生大量噪声。然而, 一部分企业未给准从业者配备防护耳罩, 而有些配备了防护耳罩的企业, 没有严格要求准从业者配戴。因此, 噪声污染的问题普遍存在。
另外, 少数企业未给准从业者建立健康档案, 未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比如防尘护具、送风头盔、送风口罩、安全帽等。
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虽然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在准从业者入职期间均开设了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教育, 但由于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 缺乏实际操作实践, 致使准从业者只停留在书本“知”的层面, 未能进入实践“用”的层面。比如如何配戴安全帽、防护口罩, 使用灭火器等, 准从业者记住了方法和步骤, 缺乏实际使用能力。
安全工作教管分离
调查显示, 多数企业开展了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但偏重于对准从业者的理论知识教育, 而企业履行安全管理的责任则偏重于对准从业者的实践管理, 两者责任边界不同。若教育与管理过程孤立开展, 缺乏连续性, 严重影响管理的实效性。
原因分析
安全意识淡漠
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企业的安全意识淡漠。他们认为将时间、精力与金钱花在增强准从业者的安全意识、提供防护用品上, 不如花在提高员工、企业利益上, 只看重眼前利益, 未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教育资源缺乏
一方面, 企业对准从业者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场所主要是教室和校内实训室, 缺乏相应的真实环境和实际操作工具供准从业者使用和模拟。准从业者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 很难对这些技能产生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 师资水平不高也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许多安全教育培训人员不能满足既熟知建筑行业安全技能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要求, 使得准从业者的安全健康教育缺乏实效。
监督机制缺乏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评价, 对准从业者在入职期间的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没有进行全程跟踪了解,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也没有明确告之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后果及防护措施。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约束不强, 导致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 作出了损害准从业者职业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 单靠企业的自觉性不足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推进。
管理措施
健全组织机构增强管理意识
企业作为用人主体, 应在准从业者入职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落实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企业应成立职业安全健康部门, 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具体安全职责、职责边界与主次关系, 相互配合, 做好准从业者的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安全技能
企业除了对准从业者在入职前进行理论教育以外, 还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安全技能训练。把安全健康观念的培养和具体的技能融合起来, 从而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企业可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实训基地对准从业者在入职前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比如对于高职或技校的学生, 可以由合作企业提供建筑材料、防护用品等进行校内实践。实践内容可包括:辨识生产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消除安全隐患, 并降低其危险性;自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了解企业避险逃生预案和安全设施;掌握个人防险避险方法等。同时, 应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定期组织教师安全健康培训, 提高教学技能。还可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参与准从业者的实践训练, 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订立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合作
针对缺乏合作机制的问题, 企业必须制定有明确安全要求、具体内容、客观考核标准和严格的长效管理制度, 保障准从业者入职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
通过成立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 和企业职业安全健康部门共同完善入职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引导、跟踪调查、监控防范、应急处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包括制定详实的大纲计划及管理制度, 并结合企业实际编写安全健康手册等。职业安全健康手册应包含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知识以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建立监督机制做好全程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准从业者入职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的全程管理, 及时做好跟踪巡查与指导工作。跟踪巡查, 指的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定期到相关作业现场巡查。对准从业者较为集中、安全管理有代表性的单位的准从业者进行安全情况的跟踪巡查, 了解他们在入职期间的安全状况。联合企业安全培训人员, 现场解决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 还要系统地归纳总结准从业者岗前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得失, 从而确保管理质量。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 对于准从业者还要注意现场指导。企业培训人员有责任向准从业者现场讲解该岗位的生产原理、设备名称、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参数指标和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 让准从业者自己分析讨论生产故障原因及应对措施等。在进行实践操作前, 安全负责人应要求准从业者填写安全培训记录表, 确保其已经了解相关操作规程。
关键词:管理体系:标准:整合
近年来一些企业纷纷宣称建立了“三标一体整合型管理体系”,但由于缺乏在标准层面的统一规范,各个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往往漏洞百出。相当一部分只是将EMS和OHSMS整合在一起,有的甚至只是三个体系文件的合订本。也有的企业以卓越绩效等模式为统领来整合三个标准体系,有的根据三个标准体系的条款对应关系进行合并同类项。我国如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上率先推出三标一体的国家标准,必将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这也是我国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在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三个体系标准整合是标准发展的趋势
体系标准整合是21世纪管理标准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是降低组织贯标成本,实现不同管理体系有机整合,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而OMS、EMS、OHSMS这三个目前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并纳入第三方认证,影响最大的管理体系标准的整合更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三个标准的一体化整合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一直鼓励的管理体系标准设计和建设思想,并贯穿在三个标准制订的过程中。ISO9000:2000的2.11条指出:“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连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战略咨询组(ISO/SAGE)早在起草ISO14000标准之前,就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考虑到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均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尽管分别建立体系,最终还会融合在一起,可能会更有效率。因此制订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时。应与ISO9000标准保持协调和相似”:而OHSMS18001与ISO14001基本上采取了同样的管理体系思想、方法和结构。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加强了对三个标准整合的研究。2003年以来,欧洲标准化协会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大纲”:英国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日本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架构及应用”:我国一些研究团队也提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方案”。而到目前为止,研究比较多的还只是对组织在建立标准体系时如何将三个体系加以整合。其中有代表性的,国际上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动,由法国、荷兰、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等7个国家组成的一个专题研究小组,课题的名称为《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体化实施》(Integrated Use of Managementsvstem Standards)。国内一些贯标实践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经验探讨,如吴庆善(2002)、陈宁娜(2006)等。
纵观前人的研究,对标准本身一体化的研究大多只是在结构、框架上进行比较、整合,而缺乏从内在机理上加以剖析。这也正是到目前为止没能提出一套完整的三标一体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三个标准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从标准设计和建设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整合的基本思路。
二、三个标准具有一定的整合基础
也许正是基于在标准制订时对管理标准一体化整合趋势的认识。目前QMS、EMS、OHSMS这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内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1基本思想相同。三个标准制定的基本逻辑思路一致,采用相同的管理体系思想和方法。其核心内容都是根据管理学原理,为组织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组织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三个标准的内容都体现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等管理原则。
2运作模式相同。三个标准都采取系统的方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都采用基于PDCA的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视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3框架结构相似。三个标准的管理性要求有很多相似的部分。条款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方针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交流与沟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
三、三个标准整合的基本思路
三个标准的整合必须是有机的整合。整合应考虑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覆盖OMS、EMS、OHSMS三个标准的全部要求:二是在体系结构中,要保持原三种标准要求和运行模式的完整性,不因整合而使某个体系的运行模式和各项要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受到破坏和肢解;三是要充分考虑与现有的以及可预见的其他国际标准(如SAS000、清沽生产)之间的协调,留有接口。
1以质量管理体系为轴心。标准整合一般应以包含范围广的体系标准为基准。OMS的关注对象是顾客,强调组织对顾客的质量承诺。EMS的关注对象是相关方。但仅强调组织对社会环境的承诺。OHSMS的关注对象是员工,强调组织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尽管三者关注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我们注意到。如果把顾客的概念拓展,让其具有相关方的含义,则可以包容三个体系标准所关注的对象。因此,三个标准的整合可以以OMS标准为轴心,EMS和OHSMS两个标准向OMS标准靠拢。
实际上,早在1996版ISO14001就指出“组织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统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2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三个体系标准的管理对象各不相同。0MS管理的对象是产品;EMS管理的对象是环境因素;OHSMS管理的对象是危险源。虽然三者不尽相同,但都可看作是各个相关方对组织提出的需求。因此,三个标准整合可从组织相关方对组织的需求出发,驱动体系各个过程围绕三个标准的要求而展开。以采购过程为例:该过程既需要考虑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又涉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个体系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控制的要求。对该过程的整合,在确定需求、制订目标、采取措施的各个环节,均可从各个相关方的需求出发加以考虑。
3以过程管理为框架。三个标准都强调运用过程方法。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也是三个标准整合时可以采用的重要基准。整合后一体化标准的基本过程雏形如图3所示。
在三个标准整合的过程中,立足三个标准关注对象、管理对象,从需求出发,按照“需求——管理方针、目标——管理职责、资源——策划和要求——监视和测量——改进”的思路,充分考虑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包括涉及相关方的所有期望输出和非期望输出),确定过程的适用程序,并对其影响输出的元素确定监视和测量要求。这样,既能保证全面覆盖三个标准的要求,又能实现三个标准要求在每个过程的有机融合。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制定本办法。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部职工职业健康体检。
三、定义: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管理内容
接触职业性危害岗位的职工由总公司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5.1上岗前检查:
新进职工在确定从事接触职业性危害岗位时,由公司出具证明,并知会职工本人,在上岗十五个工作日内自行至体检机构进行职业病体检。逾期未进行职业病体检者,公司不予录用。经职业病体检合格者,公司予以录用,并签订职业危害岗位合同。
5.2在岗期间检查:
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在上岗前体检满1年后;接触粉尘岗位的职工,在上岗前体检满2年后,由公司组织至体检机构进行上岗期间的职业病体检,费用由公司统一支付。
5.3离岗时体检:
经过上次职业病体检(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及其他应急性体检)满三个月的职工,在提出离职申请经本单位核准后,由公司出具体检证明,至体检机构进行职业病体检,体检费用先自行承担。经体检合格者,凴体检合格报告办理离职手续,其体检费用凴体检发票附于离职单之后,于本人薪资中补发。未进行离岗时职业病体检者,不予办理离职手续。
5.4应急性检查:
职工调离原工作岗位,儅发现接触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时,由公司出具证明,并知会职工本人,在上岗十五个工作日内自行至体检机构进行职业病体检,职业病体检项目包括原工作岗位及新的工作岗位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体检。逾期未进行职业病体检者,公司不予换岗。职工本人疑似患有职业病时,可临时要求公司进行联络职业病体检,体检费用先自行承担。儅体检结果确认患有职业病时,凴体检发票,体检费用由公司承担,否则费用自行承担。
5.5
以上体检结果应及时知会员工本人,并要求其签字备桉。
5.6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5.7
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5.8
【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3.安全职业健康责任制06-06
中煤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0-18
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06-25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07-25
职业健康管理论文09-30
职业病健康管理制度06-1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07-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试题10-09
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10-18
酒店职业健康管理体系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