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通用12篇)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篇1

同学们可以看看网上的这篇文章(下面附了一部分),需要注册才能看到,也可以购买《作文与考试》2012年第15期,看过这篇文章,你就知道如何积累写作素材了。文章不仅介绍了林的一些情况,而且文章后面还有“观点提炼”,介绍了7个观点,如:追逐梦想,信仰的力量,相信自己,抓住机会,坚持和努力,保持自我,保持谦虚。每个观点下还有一则材料,提醒同学们如何更好地使用材料。最后还有“话题拓展”,就是本文的材料还适合哪些话题。这样我们积累了一个人物及可以用在很多话题作文中,这样的材料才是灵活的、有用的。一个假期你积累三到五个,对你的写作肯定会有帮助的!加油 林书豪,NBA神奇的一周这极可能是NBA历史上最神奇的一周。

一切都来得毫无预兆。美国时间2月4日纽约一个寻常的清晨,晨曦初露,光线刚刚透进房间,林书豪醒来时,还寄居在队友兰德里家里客厅的沙发上。在大学时代,没有一所真正的篮球名校愿意接收他,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来自常青藤联盟的运动员,远远不如在学术领域那么闻名。上赛季,林书豪以非选秀球员和美籍华裔球员身份进入NBA后,被勇士裁掉,接着又被火箭裁掉;而今天,他其实正面临着一天后即将被尼克斯裁掉的命运——如果不是主教练德安东尼已经旦夕不保,死马当活马医,他们也不会想起林书豪,给林书豪最后一个机会。

但是,就是这个被认为任何时候都可能被裁掉的队员,这个在之前比赛中只能在垃圾时间获得个位数出场时间的“胜利吉祥物”,替补出场36分钟,面对全明星后卫德隆·威廉姆斯的防守,运球、晃动、助攻、跳投„„以25分和7次助攻帮助球队99∶92战胜篮网,全场响起“Jeremy(林书豪英文名为‘Jeremy Lin’)”的呼喊时,林书豪这个“小人物”,一战成名。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篇2

关键词:素材,积累,方法

作文常常被认为是一件苦差事, 无论从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还是表达技巧、修改誊写, 都得大动脑筋。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困境往往是无内容可写, 每到写作练习时, 常常是搜肠刮肚, 苦思冥想, 无病呻吟, 矫情作秀。究其根源, 让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的问题在于平时不太注意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胸无点墨难成章。下面就这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周围事物

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它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 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

首先,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正如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只有抱着自觉采集态度的人, 才能把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 对采集到的好材料认真审视、思索, 发现它表层和深层的意义和价值。其次, 教师要教会学生恰当的观察技能。所谓观察技能就是观察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听、尝、嗅、触, 去感知、了解、认识客观的事物。

二、注意引导学生善读书, 勤思考, 多做笔记

实践证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可以拓展知识面, 加大词汇量, 增强写作能力。但一味读书, 收效并不见得好。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书的同时, 还得注意引导学生善读书。总的来说, 善读书就是注意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知识的构成就像装修房子, 往往是精与博的结合。精读是为了打好基础, 需要从历代名著和现代优秀作品中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来读。博览就是博采广博, 是为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知识视野, 积累丰富的知识。只精读不博览, 知识面窄, 相反, 知识点就不扎实,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精读或泛读方面要处理好定向定量的关系。定向, 指的是阅读的方向, 即阅读内容的种类, 或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 或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论著, 或是各种报刊杂志中的精华。定量, 指的是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按阅读的数量来评定。

另外, 光有读书还不行, 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 要在思考中做笔记。马克思写《资本论》读过1500种以上的书, 而且本本有笔记, 1843~1847年间, 光经济学笔记就有24大本。大部分的学生阅读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 缺乏思考, 不懂得借鉴。因此, 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写读书笔记的技能, 学会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点点, 学会给书加上批注, 可摘抄、可质疑、可随手记下心得, 写出一篇篇读书笔记。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 常常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形式多样, 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写要点:对一般文章, 能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 以摘记的形式写下来; (2) 做摘记:对写得较为精彩的文章, 能把文章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典故史实等, 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 (3) 写心得:对感触较深的文章, 能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

读书笔记做多了, 便可让学生对信息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按名人名言、成语、俗语、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精美短文、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名人趣谈、新人新事等方面把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分类抄在信息卡片上。

三、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之源。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重、生活圈子小, 生活情节单调, 缺乏情感体验。每个学期, 学校都会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如春游、秋游、野炊、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这些活动往往能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大自然的秀美, 或感受到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这些有益的集体活动, 正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题材。教师要珍视这些写作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搜集写作素材, 积极形成情感体验, 促进写作动机的萌生。如我校高一级学生到五桂山参加军训就是一个极佳的写作机会。对此, 我提前布置写作任务, 要求学生参加军训后写一篇《军训的苦与乐》, 结果学生都在作文中尽情书写军训过程中的各种感受, 读来让人感到情真意切, 毫无造作的痕迹。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篇3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更多作文素材

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的基础教学可以分作两大板块,除了写作教学之外,还有阅读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阅读能力,同时要要求其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其头脑,扩宽其思维。所以说,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通过阅读丰富其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师可以在本次教学完毕之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冰心的短篇小说,如《繁星》《春水》,以及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将这些课外书籍发放给学生,要求其带回家里自主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学生要完成读后感的写作,必要要先了解文章内容以及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这样就能够鞭策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上述课外文章,在此过程中能够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得以丰富,同时还能了解更多的语文写作手法, 学习更多的语文表达方式等等。又比如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著作《阿Q正传》《孔乙己》《呐喊》《彷徨》等小说,让学生学习“白描、画眼睛”写作手法,增加学生的见识,丰富其写作手法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书籍务必符合初中生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通过网络教学,发挥学生写作想象力

在实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应当鼓励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把想象融进写作,这样有助于增加作文的新颖程度,这种方式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模式。同时,教师要积极选择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将想象运动到作文中,以提高其写作水平。

比如,在讲解《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春天的景色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组织学生对该文进行鉴赏,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展开遇到,对文章重点词语、句子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进行赏析。完成赏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季节场景进行想象,然后模仿春的写作手法,以“秋”“冬”等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这对于积累作文题材有重要帮助。

三、洞悉日常生活,提取写作素材

可以说,大部分的写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家庭是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的另一个生长环境,通过对自身生活环境变化的细心观察,为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通过洞悉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能够让学生领悟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更多写作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洞悉一切生活变化,培养其善于观察、和留心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山川河流、花鸟虫鱼所带来的乐趣与知识,这样不但能够扩宽其写作题材,而且还能提升其写作的深度。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部分《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见人与事以作文的方式写下来,同时重视对事物特点及其发展的过程等详细描写出来,进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悟生活。

四、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虽然良好的作文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但是缺乏一个良好的作文写作习惯,很难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久而久之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在上文中提到,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这个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繁星》《春水》等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课余时翻出来复习,培养学生巩固学习的习惯。在这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方式去做,所以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做好监督引导工作。最后,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加强日记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写作习惯,写作内容越多其素材积累的能力就越强,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有所提升。

如何有效的积累写作素材 篇4

教师和家长应指导学生将读书与积累联系起来,把书中的优美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同时也把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写下来,整理成读书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成功积累素材。

从各种媒介中积累素材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即使待在家里,也可通过电视、电脑、期刊等多种传媒中得到大量信息,以此来了解世界。因而,要从小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可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期刊等媒介来收集资料并整理资料。

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为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需要生活体验,老师需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生活实践机会。如:问卷调查、参观、社区服务等。

日记教学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篇5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

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

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

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

小升初写作素材积累:理想的名言 篇6

【理想的名言】

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

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沉思的人有一个目标,幻想的人却没有。

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尽。

人类的心正是凭借着希望而得到宽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部没有马达的机床。

整个人生就是思想与劳动,劳动虽然是无闻的平凡的,却是不能间断的。——冈察洛夫

高尚的理想并不因为默默无声而失去价值;自私的追求不因为大叫大嚷而而伟大起来。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敢,就得不到东西。——别林斯基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人生最高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何塞·黎萨尔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这样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显得如此宝贵。因为,并不是任何理想都能如愿以偿!我将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一直走下去,永远走下去…… ——艾特玛托夫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希望是漠漠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昭示着新的生命;希望是茫茫狂涛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希望是生命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希望是困难时坚韧的拐杖,是忧愁时鼓舞人心的乐曲,是绝望时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理想是火炬,点燃进取的心。理想是甘泉,滋润枯干的心。理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理想是光, 为你照亮前方。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居里夫人

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居里夫人

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季米特洛夫

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奥斯特洛夫斯基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敢,就得不到东西。——别林斯基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一个人的理想的生命,比他们的躯体的生命长得多。我们的肉体在宇宙是短暂的,但我们的理想却可以穿越时间的限制,在历史的原野上奔驰。——刘玲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张华

一个人一天也不能没有理想,但凭侥幸,怕吃苦,没有真才实学,再好的理想也实现不了。——张华

检验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看他给了人类什么。——王伯勋

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但一个人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无限地忠诚于这个理想,他就能经受任何风雨和困难的考验。——吴运铎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理想变为现实。——周扬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铸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理想,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为了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陶铸

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徐特立

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徐特立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何塞·黎萨尔

有时候理想就像天边的霞云一样,开始的时候,会感到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壮观,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越来越淡,最后消失。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达尔文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爱情既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法拉第

理想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

理想之风扯满人生的帆;奋斗之杆举起理想之旗。 www.geyanw.com 收集

理想是人生的坚实支柱,如果失去了生活的理想,精神也就会随之而瘫痪。

人生的意义在理想的光辉中闪烁;生命的价值在创造的生活中闪现。

一个人的理想的生命,比他们的躯体的生命长得多。我们的肉体在宇宙是短暂的,但我们的理想却可以穿越时间的限制,在历史的原野上奔驰。——刘玲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知识能使人的眼睛更加明亮;理想能使人的心灵更加美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德谟克利特

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篇7

《〈史记〉选读》中的素材非常丰富, 在高考的佳作中运用得很多, 像司马迁、周公、孔子、项羽、刘邦、管仲、韩信等人的事迹都有运用到。在教学中, 如果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去积累, 会让学生一饱眼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让学生积累素材尤为重要, 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累:

一.积累《史记》中的名句名段, 增加作文的文采

史记中有大量的名句名段, 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些语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将使文章文采大增。所以在教学《史记》课文时, 可以指导学生对所学的每篇课文进行整理, 在作文指导时让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成语和名句进行写作。在教学中及时进行整理并把相关内容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记忆, 并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尽量运用。作文评讲时, 将学生用得比较好的句子进行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史记》名句的兴趣, 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可整理如下:

《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易》;孔子厄陈蔡, 作《春秋》;屈原放逐, 著《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而论兵法;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此孝之大也。

《易》曰:失之豪厘, 差以千里。

《鲁周公世家》:

然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饷,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传》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孔子世家》:

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弗复也。

《诗》有之:“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管仲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屈原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其文约, 其辞微, 其志洁, 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项羽本纪》: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刺客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天雨粟, 马生角。

《魏公子列传》:

物有不可忘, 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 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 愿公子忘之也。

《史记》中的名句很多, 要学生全部记住很难, 所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句子反复运用到写作中去, 作文的文学味会明显加强。另外在运用名句时也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 应结合相关典故进行运用, 这样才会运用得准确、合理, 使《史记》内容成为作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积累《史记》中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 丰富作文写作素材

高中作文教学以议论文为主, 学生对议论文的论据积累比较薄弱, 《史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无疑能成为议论文的优秀论据, 比如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可以论证“生与死”、“逆境与人才”、“残缺与完美”、“人生价值和位置”、“抉择”等话题;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论证“谦让”、“忠义孝顺”、“责任心”、“乐于奉献”、“万众同心”等话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史记》中一些典故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制作素材卡片, 比如以“屈原”为例:

素材1

屈原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 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被君王疏远、流放。虽遭流放, 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 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运用话题:忠君、爱国、责任、忧国忧民……

素材2

屈原忠君、爱民, 矢志改革, 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 与顷襄王之弟令尹子兰和怀王之宠姬郑袖“作对”。他明知裙带风、枕边风的厉害, 明知尽忠的危患, 明知苟合取容于他们便会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但他不忍舍弃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愿泡在大染缸里, 宁肯站着死, 不愿跪着苟活。

运用话题:气节、坚持操守、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素材3

面对支离破碎的楚国, 面对饥寒受苦的百姓, 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 屈原最终选择了死, 以死明志, 表明自己对操守的坚持、对理想的珍爱、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他作出了一个对自己的人格有提升意义的选择, 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他是舍生取义的生活强者。

运用话题:选择、位置、价值、舍生取义、走向高贵……

素材4

屈原追求美, 追求人格的高洁, 在整个世界都混浊的环境中保持自我的清白。他说,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笔下多用“香草”“美人”寄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当理想破灭后, 他为理想而殉身。

运用话题:高洁情操、高标人格、追求完美、献身理想……

素材5

渔父面对尘世的纷扰, 怡然自安。他来了, 乘一叶扁舟, 自然惬意;他走了, 留给世界的是飘逸的背影, 轻轻的, 不带走一片云彩。“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他按照自己的处世法则愉快地生活着。

运用话题:调节自我、恬淡自适、告别黑暗、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归宿、诗意的生活……

以此为例, 再把其他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制作成卡片。如此长期积累, 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使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永远清澈丰盈、汩汩流淌。

三.学习《史记》中的写作方法, 提高作文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 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听得如堕云里雾中, 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的范文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要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 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 然后逐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1、从课文中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1) 学习《史记》先抑后扬刻画人物的方法的。

在记叙文写作时, 学生往往不注意人物的出场, 刻画人物缺少立体感, 而《史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比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 侯赢的出场, 是通过魏公子请侯赢赴宴的大量铺垫中刻画人物的。通过铺垫,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这正是高中学生写复杂记叙文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2) 学习《史记》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高中学生写复杂记叙文不能很好地处理情节和人物的关系, 情节和人物经常是脱节的, 而《史记》能很好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叙写“完璧归赵”这一故事时, 随着故事的展开, 故事情节波澜壮阔, 而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等崇高品格随着情节的展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学习《史记》在主次分明的描述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有详有略, 疏密相间, 既可使文章平添几分波澜, 又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生在写作时很难对事件人物进行有效的详略得当的处理, 而《史记》中对复杂多变的人物进行了合理的处理, 给学生写作处理详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比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合欢三件事情的叙述, 充分体现了作者叙述详略分明的特点。

2、从课文中学习夹叙夹议的语言风格

《屈原列传》中, 太史公“用情至深”, 在对屈原一生经历的叙述中, 动辄按捺不住情绪, 出来议论几句, 一抒胸臆。文章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鲜明地表现了司马迁对屈原的同情、景仰与热爱, 也隐晦含蓄地表达了对汉武帝使他遭受屈辱的极大不满。学生在写复杂的记叙文的时候, 如能在叙述中适时地加入议论, 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很好地升华文章的主题。

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篇8

一、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

大千世界,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幻的。这么多彩的生活,是学生积累材料的宝座,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观察生活的兴趣。

1. 让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上的事物都喜爱,但有着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偏爱的现象。如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小鸟、小鸡……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往往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针对这些,我就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观察时可以动手、动嘴,更要动脑筋。例如:学生观察了一只小猫后,在他们眼里,猫外形的描写就变成:猫儿圆圆的脸,眯着眼睛抿着嘴,觉得他在那里笑……语言多么纯真可爱。其次,让他们观察自己最心爱的玩具、装饰花、图画、卡片等。由于自己对这些事物特别偏爱,故学生观察起来就特别感兴趣,从而事物的外形就能在脑中清晰地保留。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创作、排练、演出,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学生认为参加活动是一件非常高兴、有意义的事,故兴趣浓,故观察的效果好。例如:班级上开展的各种班队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学校、大队部开展的校内、校外各种的活动。

3. 注重课文的引领

学好课文是学生积蓄材料的有效途径。课文中优美的记叙,以及对事物细致的描写,都是学生会观察的好方法。例如:《林海》一文中,老舍描写大兴安岭的语句是“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文中,这样细致的描写,是怎么来的呢?在学习课文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是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得来的,细致地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二、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

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值得写的凡人小事,如若不注意,就会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故要培养学生对平常周围小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观察的方法。

1. 要抓住重点

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有主次之分。那么,针对现实,观察事物也要抓住主要的,抓住重点内容。如《发生在班级中的一件事》和《发生在班级中的一件新事》,前者任意事都行,后者重点就应该观察“新”;《我敬佩的一个人》观察的重点是“敬佩”。

2. 要有次序

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建筑时,要按方位顺序来观察,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观察景物时,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方法;观察场面可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的方法;观察事物可以采用整体到局部,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方法。

3. 要细致准确

要細致地观察事物。如《风》一文中,作者细致观察狂风中的太阳的景色以及风来风去、屋内屋外的情景,最后连墙角的香蒿叶儿作者也都观察到了。又如观察雨声时,有“毛毛雨”、“淅淅沥沥”的声音,有大雨滴在瓦上“咯咯”的声音,有落在地上“笃笃”的声音,有屋檐下雨帘“哗哗”的声响,还有暴雨像筛豆子一样的声响。只有细致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细致的区别,学生的积蓄材料才会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回眸 篇9

【作文题目】

请以“回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回眸”本意是指“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引申意为回味、回忆。我们“回眸”的可以是成长历程中的一件事、一个人、一株花草;可以是心灵中最值得珍藏的某种情愫;还可以是某个让自己铭记的点滴画面、某个引发自己心灵触动的历史瞬间……总之,只要是值得回味的,就都可以选择入文。淬炼主旨时,可以在叙写“回眸”的人、事、物的基础上,抒写自己对往事的独特感受,彰显自己对人生的顿悟,这样,有叙述有议论、抒情,才能进一步升腾文章的主题。

【推荐素材】

素材一:在香港买了一件御寒的`大衣,色如墨,轻暖似羽毛,爱入心坎。然而,第一次穿它出国,便遗失在用早餐的食阁中。和女儿谈起这事,她说:“妈妈,您站起来时,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十年前,她赴英伦前夕,把手机遗落在计程车上,给即将远行的自己带来了成箩盈筐的麻烦。从那回起,她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回头看一看,会明明白白地看到所犯的错误和曾有的遗憾,既已看到,便该立刻纠正、立刻修补。

素材点拨:这类富含生活小哲理的素材,写作时用到的会比较多,在记叙文中可以放在开头或者结尾,以引入主题或者提升旨意;在议论中文可以作为论据。这则小素材可以让“回眸”这个文题阐发出更深刻的意义,回头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进步。

素材二:在遥远的汉朝,曾经有一位女子因为一份责任,走向了荒芜的大漠。她,就是王昭君,她的回眸,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是那首《出塞曲》将我送回了汉朝,就在那时,我看到了昭君远去的身影。昭君,我若有洁白的羽翼,便可于此刻,飞落到你身旁,送你远行。在你的头顶上,是一片凄美的苍穹,脚下,是一片荒草。可你的步伐依然那么坚定。我在梦境的这一端,张望你的背影,有消瘦的脊骨,略带有几丝哀愁。昭君呀,你的心中是否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和莫名的惆怅?那茫茫大漠可渗透了你的汗水和泪水?那凄美的苍穹是否留下了你的身影?

谈谈农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10

362121,惠安洛江中学,黄桂聪

“缺乏生活知识,任何有艺术技巧的人也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形象、概括、虚构、想象,都只好‘停工待料’”(秦牧《<艺海拾贝>跋》)在农村,由于文化相对落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又由于思维空间的局限,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在写作时老是咬着笔杆“挤牙膏”,即使勉强写出,素材也往往缺乏新意:写老师多写老师熬夜备课;颂母亲大多是写母亲深夜背子就医;写友谊多是与朋友破镜重圆。有些素材,小学写了,初中还写,陈腔滥调。这样的作文怎么可能会吸引人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句话表明:初中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村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观察乡村自然景色,收集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教育提倡我们要追求理想的美育,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感受自然美带来的无穷乐趣。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说的是心若无物,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而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便要眼中有物。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观去看、听、尝、嗅、触,去感知、了解、认识客观事物。你可以借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来抒情;你可以尽情描绘雨中小路、雨后山野,寄托你的情思;你可以想像自己就是清潭中畅游的鱼儿、森林中欢歌的小鸟、大树上悄然蠕动的虫儿,真切地表达你的志向。鲁迅先生把百草园软泥墙根一带写得妙趣横生,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用心感悟,就不可能能写出如此形象、生动的文字。

除了观察,还必须把观察后的体验记录下来。“行吟一路诗囊小,背个箩筐全部收”,唐代诗人李贺,从少年时就一直注意收集创作素材,经常背了一只锦囊出门体察生活。每有所见所闻所感,就凝练诗句,记在纸条上,放入锦囊里。回家后,他选择、修改、精心构思后,写成联或写成诗,放进另一只锦囊中。李贺短短一生,传下的诗230余首,其中不少佳作名句,他的《雁门太守行》中的起始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得精警突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外,还有唐代唐求的“诗瓢”、宋人梅尧臣的“诗袋”、明人陶宗仪的“瓦罐”,这些都是创作的材料“仓库”,如果我们也能用心积累材料,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再出现写作时“举头望天空,脑袋一片空”的情况。

二、体验乡村生活习俗,挖掘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述真情实感。”乡村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纯朴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忙碌的农事,同样是我们很好的写作素材。此外,大部分农村学生都有参与农活的经历,如放牛放羊、收稻割麦。他们进行的各种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游戏,像山间的野炊、河里的钓虾捕鱼、树上的捕蝉捉鸟。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除夕守岁、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以及祈雨、“普度”、“佛诞”等充满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这些都是很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散发出泥土的芬芳,令人神往。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祝福》等佳作,无不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乡村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其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林林总总犹如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而我们的学生却熟视无睹。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什么精金美玉,就不值得去拾取和收藏的缘故。”可见,教师之于学生的责任,除了把他们领进生活,还应该教会他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如何挖掘身边这一宝库加以利用呢?2005年泉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温暖》,有一部分考生就机智地运用乡土习俗作为素材。有一考生叙写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奶奶在孙女中考之日,清晨赴庙,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孙女的故事。故事描述具体细致,真实感人。那老奶奶一颠一颠的身影,每天都从我们每个人的身旁走过,笃信观音保佑的朴素话语萦绕于我们每个人的耳旁。还有一考生,通过写自己生病吃药其间发现其母亲把煮过的中药残渣倒在村路中央这一细节,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类似的乡村素材还有很多,如“天狗吃月”、“用手指月,半夜会被割耳”、“下齿丢屋顶,上齿丢床下”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不错,生活才是写作不息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写作时就会文思源涌。

三、阅读文化经典名作,拓展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广泛阅读的好处,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通过阅读,可以多视角多渠道拓展作文的素材。

1、阅读名著,从经典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中外名著,有目的让学生形象而具体地了解文学、感受情怀。如阅读《骆驼祥子》,感受祥子质朴勤劳、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体味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2、充分运用教材拓展写作材料,寻找“源头活水”。农村中学阅读条件有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材料。如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学习如何写人记事。只有善于积累,使读写同步,和谐发展,作文时才能“下笔如有神”。

3、写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而言,动笔读书是最好的读书方式,这样有利于储存资料,拓展素材。

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

作文最大的难题是缺乏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是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关于素材的积累,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观察、阅读和日记等方面谈谈如何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意识和写作能力。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在写作时,只有对事物观察得足够透彻,才能对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記录:春天来了,教师让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夏天来了,教师让学生去寻找夏天的热情;蚂蚁搬家了,教师让学生去观察蚂蚁搬家的情形;下雪了,教师让学生去观察大雪纷飞的情景。让学生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记录的过程,就是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扩大阅读,积累素材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阅读好的作品,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上的素材,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上的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拟人、比喻、对比、排比等。加强课外阅读,是扩大阅读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以促进学生阅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或者仿写,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日记是生活的剪影。如果能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不但让他们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更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写日记,就要求必须去观察、去思考、去组织语言,这样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日记源于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的日记里肯定是不一样的内容,天气的不同、冷暖的不同、树木的变化、动物的不同,今天去公园玩了,明天准备去旅游了,今天的风好大,今天的活动很开心等等。另外,我们每天都会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通过对这些人、这些事的表达,可以从多个方面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写作素材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在教会学生积累素材方法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教师的监督。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为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晓燕.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J].吉林教育,2011(14):39.

[2]许峰.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J].新课程:小学,2010(09):64.

培养农村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篇12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寻找“下锅之米”。引导他们观察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这些都能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体会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以及父辈望子成龙的强烈愿, 为他们抒写内心的真善美奠定素材基础。让他们学会写生活札记, 让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农村生活片段及时记录下来。虽然这些材料比较琐碎, 但它们直接来自于生活,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长期坚持下来, 积少成多, 对写作大有用处。具体做法如下:

1. 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人和事, 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 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良好素材。如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生动感人的主题报告会;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气氛热烈的歌咏等。教师抓住这些有利的时机,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及时积累、练笔, 就能丰富学生的“材料库”。

2.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

引导学生留心其家庭生活, 不失时机地撷取写作素材。特别是对家中的一些有趣、难忘的人和事更应认真挖掘, 及时地把有用的材料积累下来。如过生日、中秋节、除夕夜的难忘情景;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的体验;家庭添置新东西或乔迁新居后全家人的喜悦等。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舞台, 其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都乐意参与, 它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通过参与社区活动, 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等引导学生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 无形中充实了自己的写作素材。

4.引导学生关注农村自然和人文环境。

农村生活最贴近生命的真实状态, 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 积极参加农村的实践活动, 学生就会发现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就有写不尽的话题, 农村孩子有那种赤足田埂的享受, 有拦渠捉泥鳅的乐趣, 有穿行油菜花地的快乐, 也有采药养蚕的艰苦, 种田割麦的辛劳, 采菊蒸制的忙碌, 如果把这些独特的农家生活写下来, 就会给人一种风味独具的感受。同时, 农村喜事多、新事多, 这些农村孩子感受最真切, 只要正确引导就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

总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学生的作文将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 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就告诉我们勤于动手的重要性。对此, 在教学中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动手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1.做读书摘录卡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做读书摘录卡片既能积累词汇, 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学习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老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好词好句。如摘录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词句;摘录报刊、杂志中的谚语、格言、箴言、警句等, 每张卡片只要求记一段话, 但可以有下列几个部分: (1) 类别, 如人物外貌描写类, 写景类, 名人名言类等。大类别之下, 还可以分成小类, 如“名人名言类”下可分为:名人谈理想、名人谈学习等。 (2) 注明作者和出处, 另外要求学生过一段时间把卡片分类整理一次, 同时要经常翻阅, 有的句子可以反复吟咏, 甚至背熟。

2.做剪报评析。

有人说, 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 这话不无道理, 报纸上有最新的材料, 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 宣传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 且各种文体兼俱, 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 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 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剪报评析, 便是积累写作资料, 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要思想健康, 对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有益的才行。剪报评析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 文体和作者, (2) 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3) 文章的段落, 先标出自然段, 然后归纳出意义段, (4) 文章的思想主题, (5) 写作特点分析。不要求全面运用语文课上学过的知识, 能分析多少就写多少。 (6) 读后的感想, 可以写读后的收获, 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当然, 农村学生阅读各类课外书的机会有限, 摘录机会相对也少。但是作为教师可在教学中指引学生珍惜仅有的机会做好剪辑或摘抄。随时拿到班级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传看, 实现资源共享, 就可以增加阅读积累的量。

3. 写随笔。

引导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能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 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 (或话题) , 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畅想未来”……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 如果以后碰到同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 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 加以构思写成文章, 这样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 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4. 写书笔记。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中可在教给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等知识后, 指点他们有选择地看一些短篇小说和精美散文, 并在阅读中使用这种方法。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最新颖的、最精彩的、最动人的好词、好句、好段, 边读边作批注。同时记录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趣闻轶事, 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 以及对他人作品的评价。这些读书笔记都是同学们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捕捉到的闪亮的火花, 都是同学们在思考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每两周一次的展示、交流中, 你会发现同学们在语言丰富的同时, 思想也在渐渐深刻。而且青少年非常再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外在的奖励政策和内在的好强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每个孩子都坚持始终。我的学生多的写了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 少的也写8-9千字。

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积累写作素材

随着教学条件地改善, 大多书农村高中已经接通了计算机互联网。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 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 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 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鼠标轻点, 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 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 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 尝试写作, 真所谓“秀才不出门, 尽知天下事”。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教室, 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另一方面, 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 同学间再进行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资源共享, 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上一篇:美德的演讲稿: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下一篇:仪表礼仪:面试着装男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