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简介(精选8篇)
一、《管理世界》杂志投稿要求:
(一)投稿须知 1
二、《科研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科研管理》期刊投稿须知: 3
三、《中國軟科學》雜志投稿要求: 《中国软科学》期刊投稿须知: 4
四、《科学学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科学学研究》期刊投稿须知: 7
五、《外国经济与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投稿须知: 13
六、《南开管理评论》雜志投稿要求: 15
(一)《南开管理评论》期刊投稿须知: 15
七、《管理科学学报》雜志投稿要求: 17 《管理科学学报》期刊投稿须知: 17
八、《研究与发展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九、《中国管理科学》雜志投稿要求: 20 《管理科学学报》期刊投稿须知: 21
十、《管理工程学报》雜志投稿要求: 22 《管理工程学报》期刊投稿须知: 22
十一、《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2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投稿须知: 24
十二、《预测》雜志投稿要求: 26 《预测》期刊投稿须知: 26
十三、《管理科学》雜志投稿要求: 《管理科学》期刊投稿须知: 28
十四、《科学管理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31 《科学管理研究》投稿须知
十五、《中国科技论坛》雜志投稿要求: 32 《中国科技论坛》投稿须知:
十六、《中国行政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34 《中国行政管理》期刊投稿须知: 35
十七、《南开管理评论》雜志投稿要求: 35 《南开管理评论》投稿须知:
十八、《经济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经济管理》投稿须知: 38
十九、《软科学》雜志投稿要求:
《软科学》投稿须知:
二十、《公共管理学报》雜志投稿要求: 42 《公共管理学报》投稿须知:
二十一、《经济体制改革》雜志投稿要求: 44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须知:
二十二、《科技进步与对策》雜志投稿要求:
《科技进步与对策》投稿须知:
二十三、《管理现代化》雜志投稿要求:
《管理现代化》投稿须知: 50
二十四、《科技管理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50 《科技管理研究》投稿须知
二十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雜志投稿要求: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投稿须知: 53
二十六、《管理学报》雜志投稿要求:
《管理学报》投稿须知: 55
二十七、《宏观经济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55 《宏观经济管理》投稿须知:
二十八、《华东经济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56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须知:
二十九、《现代管理科学》雜志投稿要求: 61 《现代管理科学》投稿须知: 61
一、《管理世界》杂志投稿要求:
http://)
八、《研究与发展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http://yjgl.qikan.com/Contribute.aspx
《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在教育部支持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全国高校科研管 理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管理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31-1599/G3;国际 标准刊号ISSN1004-8308),创刊于1989年,主编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 长郑绍濂教授,编辑部设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内。
本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科学研究及其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管理研究论文。主 要栏目有:科技方针与政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知识管理;高新科技及 其产业;高校科技管理探索与实践;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知识 产权;科技评估;国外研究与发展管理等。
本刊面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研究 人员和有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科技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主编:郑祖康
主任:郑绍濂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内 联系电话:021-65643679 传真:(021)65652017 邮政编码:200433
E-MAIL:rdmana@fudan.edu.cn
(处理时间: 6个月
版 面 费: 800元/篇 来源: http:///index.asp 简介:《中国科技论坛》杂志以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管理的学术研究为主要内 容,以兼顾政策性、综合性和学术性为办刊特色。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管 理和学术研究人员,国内外发行。该刊于1992年和1996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 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列 入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1992、1996、2000、2004、2008年连续5次入选《中 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一直入选《中国人 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核心 期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 据库》来源期刊。
主要栏目:专题笔谈,战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创新研究,产业研究,企业研 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研究,三农研究,国际研究,研究与探讨。
《中国科技论坛》投稿须知:
注意:
1、在线提交稿件时,稿件格式一定要和网站要求的一致。论文格式可以 从首页“论文模版”下载,也可以注册后在“我要投稿”第一步中下载“论文格 式”。特别强调,首页一定有要,否则直接退稿。英文题目和摘要一定要在首页 显示。
2、注册时的作者名单要与论文中的作者姓名和人数一致;邮寄地址、英文 题目一定要注册。
3、在线系统得到交版面费通知时,请查看电子信箱中<版面费通知>中的信 息。
一、作者需保证专稿专投,无抄袭等学术违规行为和署名纠纷。本杂志社仅接 收网上在线提交的稿件。
二、为配合匿名评审制度,作者在学术投稿时请将文章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 正文不得显示与作者相关的任何信息。否则稿件将被延后处理。
三、来稿篇幅以9千字以内为宜;若论文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 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并请尽量提供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文章题目请用 中英文两种文字。
四、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历;研究方向。
五、规范参考文献格式。正文中的引文、转述等用上角标(如[1])标注参考文 献序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格式:①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 任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② 期刊文章[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题 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N]—[序号]主要 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 准编号.标准名称[S].⑥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
号.出版日期.⑦电子文献:Ⅰ.电子期刊[F/OL]、电子报纸[N/OL]、电子图书[M/OL] 著录格式除按上述相应文献[J][N][M]的著录格式外,还需注明引用日期和具 体访问路径(网址)。Ⅱ.电子公告[EB/OL]、联机数据库[DB]的著录格式:作 者.篇名[EB/OL].访问路径(网址),(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六、文中不用脚注。如有特殊需要,少量注释以括号形式出现在正文中。
七、所有录用稿件均被视为作者同意转让文稿版权(含各种介质、媒体的版权)给编辑部。录用后请先下载该协议,全部作者在该协议上签名后复印留存一份后,将原件寄回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3814信箱《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38
联系电话:010-58884593/ 58884590/58884591
电子信箱:zgkjlt@china.com
十六、《中国行政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http:// 42-1725/C ? 邮发代号:38-312 ? 刊期:单刊
? 创刊时间:2004年7月15日
? 电子信箱:glxb@hust.edu.cn
《管理学报》投稿须知:
(1)文稿内容不得有侵权和泄密问题,不得一稿两(多)投,一经发现将 终身禁投。
(2)论文格式请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 写格式》书写,亦可参照本刊已发表的论文格式。
(3)参考文献可择重要的列入,推荐采用顺序编码制,并请标出每一参考 文献的类型,即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刊[P]。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
(4)凡参考过本刊已发表的论文者,务请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标出。
(5)提供以下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
(6)第一作者需提供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单位(邮政编 码)、职务、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
(7)获得各种基金资助的稿件,务请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
3、稿件处理
(1)本刊接受电子稿件。
(2)2个月后稿件若未被采用,可以另行处理。
(3)本刊对被采用稿件可进行编辑修改,若不同意请在来稿中注明。
(4)刊出论文的版权属本刊所有,其他媒体转载需征得本刊同意,本刊亦 可向其他数据库推荐。
(5)稿件一经采用,酌付稿酬,并赠当期刊物1册。
二十七、《宏观经济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刊,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 主任宋平同志指示创办,作为宏观经济领域重要舆论宣传阵地,杂志注重研究探 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重大投资方向、经济体制改 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等重要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创刊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历任领导对刊物的成长和发 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寄予了关心与厚爱。房维中、曾培炎同志都曾亲任 杂志的主编,在他们的领导与关怀下,杂志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 传党的路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 评,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形象。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在新闻出版署2004年举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 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提名奖(二等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惟一获政府最高奖的期 刊。
期刊栏目:宏观论坛、形式分析、回顾与展望、观察与思考、调查报告、“十五” 思路、政策与建议、学习讲座、农村经济、企业天地、情况交流、信息与动态、监测与预测
地址:北京市西城三里河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100824)电话:010-68391529
EMAIL:hGJG@chinajournal.net.cn 《宏观经济管理》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未找到。
二十八、《华东经济管理》雜志投稿要求:
http://.范文如下:
私有企业研究
张山
(安徽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
Research on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ZHANG Shan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
Abstract:------Key words:――;――;――
正 文
[注 释]
①
――――――――
②
―――――――――
[参考文献]
[1]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 谢涛,等.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理论学刊,2003,(1).二
十九、《现代管理科学》雜志投稿要求: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由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 研究会主办。是2008年—2009年CSSCI来源期刊,是江苏省科技期刊,是江苏 省经济管理类导向性刊物,被南京大学等多家重点大学列为核心期刊,2004年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本刊论文的转载率(含全文、索引)高达33%。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的2004《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社会科学总论类” 中(涉及报刊数量为407种),本刊排名第28位(见2005年3月5日光明日报)。
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28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68X。大16 开本,月刊。主要栏目有:名家观察、博士论坛、发展战略、管理创新、金融证 券等。
《现代管理科学》投稿须知:
1.论文选题要求:企业管理、企业改革、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高技术管理、物流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宏观经济、资本运营、金 融创新、电子商务、全球化经营、网络营销等。
2.论文要求理论性强、文风朴实、内容充实、观点新颖、逻辑严密。鼓励理论 争鸣、创新,鼓励国内外强企业案例研究。
3.为使刊物编排规范化,请来稿按顺序给出:题目、作者(包括姓名、工作单 位信箱、地址、邮编、职称、职务、电话号码)、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 献(3?5个,要考虑时效性,一定要完整、规范、有名。要有作者姓名、论文题 目或书名、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年份期号或出版年份)。来稿需电子版。4000 字或6200字为宜,原则上不用数学公式、图表(如用数学公式、图表,请考虑 数学公式、图表可能占的版面)。
4.作者在网上投稿后的7天内未接到稿件采用与否通知,可能是网络出错,请 发E-mail查询。
现代管理科学编辑部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江苏省委大院22号楼三楼。邮编:210013。电话:025-83249760。联系人:包纪平。
E-mail:xdgl@chinajournal.net.cn
http://xdgl.chinajournal.net.cn
http://
现代管理科学编辑部
附:“参考文献”样式。
参考文献:
1.Simon H A.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New York:Prentice?Hall,1997.
2.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方法、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雷光复.信息系统与计算机辅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中外医疗》杂志是国家卫生部主管,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 (北京) 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中国核心数据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国际刊号:ISSN1674-0742, 国内统一刊号:CN11-5625/R, 邮发代号80-541, 定价10元。
本刊服务于医学创新研究, 以医疗事业改革和广大医疗工作者探究学习, 增强医德, 提升医术为主旨, 努力体现专业性, 学术性, 权威性, 贴近实际, 追求实用。本刊长期面向全国征集医学学术论文, 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关键词:荒漠化;概念;形成原因;治理措施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直接破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一、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原退化、林地退化。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一)自然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二)人为原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而是多块分散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
1.过度樵采。一方面,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樵采植被作为燃料,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严重破坏草场。
2.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
3.过度开垦。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4.水资源利用不当。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区,河流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河流下游或冲积扇边缘植被因缺水而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5.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和弃土弃渣等也会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
三、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发展不仅使土地生产能力日渐丧失,而且还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防治荒漠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2.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做好农林牧用地规划,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例如,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治沙。恢复天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例如,种植耐旱的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另外,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治沙成效显著,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
4.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5.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生态脆弱区农牧民向城市转移。
6.大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我国西北各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延缓了荒漠化扩大的趋势。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正在艰难而坚定地进行。
《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
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
《篮球》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86(双月刊)
《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
《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87(双月刊)
《体操》杂志由中国体操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
《体操》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100061 CN11--1288(季刊)
《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
《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100061 CN11--1289(双月刊)
《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
《中国排球》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100061 CN11--1458(季刊)
《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
《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100061 CN11--1459(双月刊)
《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
《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100084 CN11--1524(双月刊)主编:赖天德
《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
《中国体育》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CN11--1753(月刊)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体育学院内)100084 CN11--2096(季刊)
《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
《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284(月刊)
《体育文化导刊》
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
E-mail:tywhdk@263.net
《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双月刊)
《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
《健康顾问》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CN11--12979(季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北三环路21号)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
《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
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
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
E-mail:tyjxtyjx@sina.com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天津体育学院内)300381 CN12--1140(季刊)
《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
《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110032 CN21--1081(季刊)
《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
《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
《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
《辽宁体育》编辑部(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110061 CN21--1123(月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
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
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
《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200003 CN31--1054(月刊)
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
《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上海体育学院内)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
《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210014 CN22--1208(季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210014
《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
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
《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
《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350005 CN35--1093(季刊)
《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
《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厦门市集美镇)361021 准印证号:118(半年刊)
《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
《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430076 CN42--1105(季刊)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
《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430060 CN42--1177(季刊)
《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
《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
《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510056 CN44--1226(季刊)
《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操、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
《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
《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610041 CN51--1097(季刊)
《体育科学》(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00763 E-mail:tykx@public.bat.cn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010)67112233-2504 传真:(010)67146035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学科,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该课程主要从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角度阐述经营者在决策过程中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决策制定过程的经济思维的概念框架,培养管理者的经济直觉感,使他们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激发管理者的想象,从而理性创新,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与水平。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主要介绍从工作行为中的个体、群体与组织三个层次水平上来分析影响组织绩效的有关因素,结合人的行为的实质,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人的行为的分析、预测、引导和管理能力,从而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潜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数据、模型与决策
《数据模型与决策》重点训练学生评估不确定性,理解决策问题的动态特征,有效利用历史数据和有限的信息,掌握复杂系统模拟和合理分配稀缺资源。课程主要包括应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两部分。通过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经济计量模型、运筹学典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方法,获得运用模型和数量分析手段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会计学
《会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本课程通过对会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希望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会计信息;对会计循环的过程及特征有清晰的认识;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各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理解和掌握各要素间的关系和特殊事项的会计表达方式;能够正确阅读与分析会计报表;最终能够借助会计学的知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司经营过程中对资金运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
制的决策与管理活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员可了解财务与会计的内涵,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内容,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与职能,掌握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熟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助于根据公司的特点、资本市场的理财环境、投资对象的风险状况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高公司股东的资本价值并谋取最大的资本收益。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主要介绍系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传授先进的营销分析工具和方式,学习全球各行业的最佳营销实践和深入剖析失败案例以获得启示,开拓新思路。帮助学员学会利用市场和开拓市场,让学员能为企业的产品、价格、分销途径及市场讯息传播等制订适当的策略,也将给企业带来全新的营销观念,提供崭新的营销方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一门研究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过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营战略;运营系统的设计;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运营系统与运营过程的改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生产与运营的概念;明确生产运营战略的内容;掌握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分析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生产运营计划的编制、实施及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先进的生产运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制定生产运营战略、设计生产运营系统、进行生产运营全过程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将系统阐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和相关管理活动;使MBA学生从战略高度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体系,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诸如工作分析、员工招募、薪资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职业管理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等概念,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潜能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有助于MBA学生了解如何处理好组织与信
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企业战略变革的决策过程和管理方法,掌握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途径,以及企业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战略管理
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建立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现在正共同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汉族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受儒、道、佛学思想影响,崇尚仁义忠孝。重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回族860万人。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思想家李贄、航海家郑和都来自回族。回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
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藏族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区。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使用藏文。宗教
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俄罗斯族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维吾尔族721万人。全国99.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有联合、协助之意。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维吾尔族民风热情好客,男女老幼喜戴四楞小花帽。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鄂温克族近3万人。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
布依族255万人。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
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京族近2万人。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
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朝鲜族192万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
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塔塔尔族0.5万人。新疆
占99.9%。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泼。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满族982万人。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独龙族0.6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侗族251万人。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鄂伦春族0.7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
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
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基诺族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
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哈萨克族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
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土族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汉语,用汉文。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
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傣族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柯尔克孜族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历法年初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黎族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达斡尔族12万人。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傈僳族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 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 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 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 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 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 “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仫佬族16万人。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
隆重。
畲族63万人。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多与汉族杂居。自称山客。现通用汉语文字。种植稻茶富有经验。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羌族20万人。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通用汉文字。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佤族35万人。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布朗族8万人。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高山族约40万人。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无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纳西人喜歌舞。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阿昌族近3万人。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景颇族12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结绳记事。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塔吉克族3万多人。99.9%分布在新疆。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普米族约3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
牧。通用汉文。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光电技术应用》期刊网站的网址为:http//www.gdjsyy.com。网站设有:期刊介绍、资质荣誉、编委会、版权声明、征稿简则、征订启示、联系方式等栏目。通过上述栏目, 作者与读者可对期刊基本情况和编辑部工作有进一步了解。
为方便作者投稿, 网站设立了期刊的投稿指南及论文格式模板。投稿指南从文章的题名、摘要、引言、结语、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提出对所投稿件 (文章) 的要求、编写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 供作者参考。论文格式模板以本刊一篇已发表的文章为例, 对刊载文章的体例、格式及部分基本要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采用红色说明文字) , 以节省文章编辑修改时间, 提高录用的时效。《光电技术应用》期刊的电子邮箱为:nloe@vip.163.com。热诚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法制参考》 内容为每月从全国报刊中采撷最重要、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法制信息,全部文章均经过加工整理,篇幅小,容量大,涵盖广。能让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不错过有价值的法制、经济信息;能使您始终站在法学领域的最前沿;能对您的专业素养和所从事的工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帮助。该书为16开本,每月出版一次,全年12本,定价:180元(不再另收邮寄费)。主要内容有:【法制动态】【法制观察】【新法月刊】【热点事件追踪】【经济了望】【法制日记】【法学前沿】【案件与判例】等。
注:《法律工作手册》、《法制参考》常年征订,错过征订期的,届时将全年补齐。
《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读本》 本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第一部人大代表培训教材。全书的具体内容是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提出的“依法阐述、表达准确、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的要求,根据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审议法律草案、审议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及处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专题,分章进行了阐述。为了便于代表了解掌握相关情况,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每册:18.00元
《地方人大公文写作》 为切实促进地方人大公文撰写规范化,有效提高办文质量,我社特约请有关专家,在总结地方人大公文处理经验,分析地方人大公文处理流程,剖析地方人大公文得失的基础上编写出本书。全书共分七编:
第一编地方人大公文概述。包括公文种类、格式、处理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第二编地方人大通用正式公文文种例析。包括公告、决议、决定、请示、报告、批复、意见、通知、通报、函、会议纪要等文种的撰写。
第三编地方性法规公文例析。
第四编地方人大专用公文。包括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会议议程和日程等文种的撰写。
第五编地方人大日常事务公文。包括计划、传达和宣传提纲、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情况报告、说明、讲话稿、主持人用语、办法、制度、简报、会议须知等文种的撰写。
第六编地方人大公文的写作艺术。
第七编地方人大公文写作探讨与展望。
全书在分析各类公文的性质、特点和撰写要领的同时,探讨了撰写技巧和处理程式,是目前我国各级人大机关第一部公文写作指导用书,获全国公文写作研究一等奖。每册:50.00元
以上书有部分现货,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请与我部联系。
联系人:孙宇峰、隋成光
电话:0431-5091613 5091605
账号:221000661018150007755
户名:吉林人大工作月刊编辑部
【中国核心期刊简介】推荐阅读:
中国核心期刊投稿简介及要求03-25
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01-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模拟试题03-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托起中国梦》朗诵稿03-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中国梦心得体会01-18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03-15
中国名著简介06-02
中国文化简介06-10
中国西藏简介01-20
中国著名品牌简介07-09